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

3

4

5

气温的年际变化。

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学会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4

5

6

(温度

1

阳照射)

2、是否太阳一照射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不是)

3、出示动画,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同样道理,一年

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4、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

5、如何利用月气温曲线说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温特点呢?(热带、温带、寒带气温特

图、讨论、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指导订正。并及时反馈,使学生明确天气预报中各种符号和数字的含义,真正从地理角度理解天气预报各项内容的含义。

关于“气候”内容较为抽象,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步骤:

1、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列举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如北京“冬天寒冷干燥,夏天高温多雨”

2、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特征是如何得出来的?它与每一天的天气什么关系?”(是由多年的天气特征综合出来的)

3、气候特征是否像天气一样经常会变呢?(不会,气候是定性的描述,比较稳定)

4、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填表,以增加学生的印象。

5、为了及时巩固,应给出一些天气与气候的实际内容让学生判断,以彻底区分这两个概念。

(4

学生回答及计算结果

(提问)为什么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

是否太阳一照射大气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

(出示动画并讲解)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请将你的设想画出来(学生活动)

(投影片3)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日均温,将二者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是气

月)

(投影片6)此图表是世界不同地区多年的平均温度,图中气温相等的点连接的线就是等温线。我们借助等温线来研究气温的空间分布。

(教师指导读图方法)分析等温线图,可以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逐步分析的方法。请大家讨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形成此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板书)教师讲解时可以举一些实例或参照课本的插图

1、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位置(太阳)

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海陆面积及性质影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5、极值---最冷最热的地方

6

算,使学生明确三者计算的方法一致,看到的各图中的气温是平均值的连线。对于时间变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是使学生明确太阳是气温的来源,但地面是气温的直接来源。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个过程,设计动画辅助理解。明白这一点,对后面所学“地势越高,离太阳越近了,为何温度反而越低?”很有帮助。对于热温寒三带气温特征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从低纬到高纬,由热到冷,各种气温特点的描述有规律及差异,为后面学习世界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内容打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的探讨。为了使纷乱的内容条理清楚,主次分明,教给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读图方法。同时利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利于学生思维的互相激发,培养学生的能力。为考察学生的理解情况,设计相关的反馈题。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注意了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注意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指导。每一部分绘

(4

风向风力

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气温是一种地理名词,一般指大气的温度。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中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摄氏度。气温是用来衡量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分布状况和变化态势的重要指标。它可根据需要分为日均温,月均温和年均温。它还是指导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气温季节变化:气温季节变化-气温季节变化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由于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地面储存热量最多的时期,就是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储存热量最少的时期,也就是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因此,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所在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和冬至日),也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的六月和十二月),而是比这一天要落后1~2个月。即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或二月,最高值出现在七月或八月。海洋上落后较多,陆地上落后较少。北半球,中、高纬度内陆的气温,以七月为最高,一月为最低;海洋的气温,以八月为最高,二月为最低。气温分布图:气温图是表示空气温度(0℃或°F)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变异情况的地图。包括气温平均值、极端值、较差、界限气温等内容。常以等值线法表示各时段气温的空间分布,以定位(气象测站)图表法表示气温一年中的变化过程。等温线间距视制图范围内温度跨度与地图比例尺而定,同一幅图内间距基本相同。等温线色层的色调及色饱和度,直观地反映气温的冷暖和数量特征及相应温度条件下的地理情况。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1.受纬度影响显著,南北温差大,纬度越高,温度越低;2.受地势影响显著;平原温差与高原温差大;3.受气候带和大气压影响;同一纬度不同气候带温差大;4.受海陆位置影响;内地与沿海不同的季节,温差大。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因此2.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是7月,最低气温是1月,海洋最高气温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因此会有气温年较差。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教案8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重点 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自学过程 (一)自学49—50页“气温与我们”部分内容 1、自学50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 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 次,一般是在时、时、时、时观测。 2、读49页3.10图,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点时是℃,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你能描述什么是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吗?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4、阅读50页活动题资料,说出每一个字条的内容中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字条1说明气温与的关系;字条2说明气温与的关系; 字条3说明气温与的关系;字条4说明气温与的关系; 字条5说明气温与的关系; 请你任意说出一条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实例 (二)自学“气温的变化”部分内容

1、读51页上面文字,气温的日变化是以 ;气温的年变化是以 。 2、读图 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日较差约 ℃。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高气温出现在 。 3、读图 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年较差约 ℃。 4、读图 3.12右边的文字,完成右表: 5、处理教材51页活动1 读图3.14完成下列要求: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 (3)气温年较差为 ℃;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 夏 ,季节变化 ,年较差 (大或小)。 6、处理教材51页活动2,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1)根据上面的材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征是 。 五、学效检测 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它是位于 半球(南、北)的 上(海洋或陆地)。 3 13.9 8 11 12 -6.7 -16.8 10 20 30 -10 -20 -30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学会从“整体到局部” 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5、极值---局部最冷最热的地方 6、人类对气温的影响,可以简单的讲解。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初中地理第 1 页共1 页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⑴初步学会阅读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⑵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⑶学会根据气温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图。 二、教学重点:学会绘画、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及阅读气温分布图。 三、教学难点: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及气温分布规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为什么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报天气预报?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点击多媒体课件]学生结合资料分析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过渡:结合“早穿皮袄午穿纱”说说人们的衣着为什么变化很明显? 因为一天气温在变化——气温的日变化【板书】 结合第二段资料北方人冬夏的饮食的变化,说说不同的季节饮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差?[板书]气温的年变化,下面就学习气温的变化【板书】 3、[点击多媒体课件]阅读某地一天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观察图形,学生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⑴图上横坐标轴表示什么?纵坐标轴表示什么? ⑵如何找出这天的最高气温,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在什么时刻气温最高? ⑶如何找出这天的最低气温?最低气温大约是多少?在什么时刻气温最低? ⑷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差是多少?指出这是气温的日较差【板书】。 4、[点击多媒体课件]阅读北半球陆地的气温年变化图,观察上图请同学们运用类似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⑴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在哪个月? ⑵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在哪个月? ⑶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差是多少? 5、学生运用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方法,讨论完成活动题P51.1。 6、[点击多媒体课件]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在准备好的几何方格纸上) 7、[点击多媒体课件]阅读等温线图回答问题:【板书】气温的分布 讨论:各点温度是否相等?等温线闭合处怎样判断高温中心、低温中心?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变化有什么关系?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多少? 8、[点击多媒体课件]阅读世界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⑴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⑵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和海洋气温一样高吗? ⑶在回归线附近找20°等温线在陆地、海洋弯曲的趋势。 9、小结。【板书】气温的水平分布 过渡:我们夏季纳凉,在地面凉爽还是山上?【板书】气温的垂直分布 10、[点击多媒体课件]2005年我国登上队员以大无畏的精神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重新丈量了山的高度,创造了登山史上的奇迹。在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峰上你看到什么景色,为什么? 11、[点击多媒体课件]读气温垂直变化图,计算山顶的气温,并说说你如何计算的。 12、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选择题 1.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C.秋季秋高气爽 D.冬季寒冷有雪 2.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A.12点 B.14点 C.13点 D.11点 3.下列关于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A.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B.世界最高气温分布在赤道地区 C.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D.同纬度高原气温高,平原气温低 4.下列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 A.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B.同纬度海洋与陆地气温不一样 C.地势越高,气温越高 D.人类活动不会影响气温 5.一年中陆地平均最低气温南半球出现在()。 A.七月 B.一月 C.八月 D.二月 6.气温年较差大的地方比年较差小的地方的不同点是()。 A.温差大的地方冬冷夏热 B.温差小的地方冬冷夏热 C.温差大的地方四季分明 D.温差小的地方四季分明 7.右图是同一天内测得的三次气温数值,这个天平均气温是() A.10℃ B.20℃ C.15℃ D.45℃ 二.非选择题 一、填空题 1.气温是指_______。 2.等温线是_______相同的地点连成的线。

3.一年当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_______月,南半球出现在_______月。 4.一天中,陆地口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 5.某地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7℃、15℃、13℃、7℃,日平均气温为_______℃ 6.在同纬度地带,高山、高原气温较_______,平原的气温较_______。 7.如果世界气温继续升高,_______会融化,_______会升高,会被淹没。 8.重庆比峨眉山顶的海拔高度低2739米,气温相差_______℃。 二、连线题 ①一天中最高气温 A.七月 ②一天中最低气温 B.一月 ③一年中最高气温 C.14时 ④一年中最低气温 D.日出前 三、综合题 下图中: (1)A表示的气候带是_______带,B是_______带,C是_______带。 (2)年温差最小的是_______,各月平均气温在_______度以上。 (3)B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度, C地是_______度。 (4)B地最热月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度, C地是_______度。 (5)B他的年较差是_______,C地的年较差是_______。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 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

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 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学会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练习题 最新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复习精要 1、日平均气温=(8时气温+14时气温+20时气温+2时气温)÷4 1、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P51 3、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例:开远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16℃、 14℃、4℃。则这天的最高气温是。日平均气温是。 4、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相反) 5、能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并能根据气温曲线图正确描述当地的气温年变化。 6、气温分布的规律: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③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例:某座山山脚海拔500米、气温15℃,而山顶海拔2500米,山顶气温是℃。 典型例题 1.下面是某一气象观测站根据测得的某日气温数据绘制的气温 曲线,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地当日最高气温是,出现时间是; 当地当日最低气温是,出现时间是; 当地当日气温日较差是。 【解析】 解答本题应注意读图的准确性,一般的顺序是先依据纵坐标读出气温值,再依据横坐标读出时间值;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选题角度】 本题考察学生气温曲线图的阅读,能根据资料读出气温的变化并计算气温日较差。 【答案】31℃、14点、24℃、4点、7℃ 2.读甲乙、丙、图三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甲地最热月是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最冷月是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 (2)乙地最热月是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最冷月是______月,平均气温是______; (3)丙地表示的气候带是______带。 (4)甲、乙两地中,______地在北半球,______地在南半球。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案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 教案建议 关于“”的总体教材分析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学会从“整体到局部” 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5、极值---局部最冷最热的地方 6、人类对气温的影响,可以简单的讲解。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引导法、综合分析法。 教具准备: 自制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录像)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人们冒着严寒,正在观赏冰灯,整座冰灯园就像神话中的水晶宫;而在南国的广州春节迎春花市上,人们手捧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徜徉在花的海洋,春意浓浓,喜气盈盈……同是春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和景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这节课我们就能知道答案。 [板书]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讲授新课] [提问] 我们每天都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听到和读到气温这个词。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和气温有关呢? [提示] 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以讨论方式进行。大家可从我们的衣、食、住、行来思考,也可以你的一天为例想一想。 [学生回答] 略 [师小结] 前段时间气温较高,我们只穿T恤就行了;现在,我们需要穿上长衫,披上外套才行。这说明现阶段温度下降了。 [板书] 一、气温和生活

[提问] 请大家阅读书上50页阅读材料,说说它们分别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四者中哪一项相关? [讨论] 请大家分组讨论五分钟,然后每组把你们的答案写出来。 [答案] 第一个材料与衣有关; 第二个材料与食有关; 第三个与住有关; 第四个与行有关。 [提问] 相信大家都已清楚气温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下面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气温是变化的还是无论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提示] 一天、一个月、一年,国内与国外,我国北方与南方,热带、温带、寒带气温状况如何? [讨论] 略 [答案] 气温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每天午后气温往往最高,日出前后最低;一年中春季(或冬季)与夏季的温度相差很大,我们南京会相差20度左右;我国南方常年温和,北方常年寒冷,气温较低,南北温度差异较大! [承转] 同学们思维活跃,相当棒!既然气温是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都存在着差异,也就是气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板书] 二、气温的变化 [讲述] 有这样两句习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午热晨凉,冬寒夏暑”。大家想一想,从这两句习语中,你能得出一个与气温有关的什么结论? [讨论] 略 [答案] 可以得出气温在每日的不同时刻都有变化,每年的不同季节都有变化。 投影展示课本51页图3.12“气温日变化” [讲解] 我先给大家讲一下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轴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轴表示气温刻度,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高低的连线。 [提问] 请大家观察一下曲线的弯曲情况,告诉我一日之内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间?最低值又会出现在什么时间? [答案] 午后2时左右是一日气温的最高值,日出前后是最低值。 注意:从图中看到的是凌晨4时,但并不是说就是每个地方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各地地方时不同,迎来日出的时间也不一致。有的会是凌晨4时,有的却是凌晨6时。因此,较为科学的说法就是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夏天中午午睡后往教室赶的时候比正午还热啊?高温季节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风扇,不然就汗流不停,但日出前后不吹风扇也不会流汗,可能你还会拉被单盖到身上。这就是气温的日变化。 [板书] 最高气温───午后2时左右 1.日变化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提问] 请大家还是看投影图。其中气温的最高值是多少?最低值又是多少?它们之间的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优秀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知识和能力] 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中考资源网 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5.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6.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8.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并说出其分布规律,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中考资源网曲线图,培养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温的年变化。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 【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3.等温线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指导讨论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描述这种天气状况的是什么要素?那么,什么是气温?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现在开始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中考资源网 一、气温和生活 [讲授新课]

1.投影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课本P50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气温的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_。 怎样观测气温? 2.请2~3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评论、补充,教师评价。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说明其使用的方法,并让学生观测当时的气温值,读、写出来。注意给学生说明气温在零度以下时的读法和表示方法,如-5℃。 3.投影展示课本P49图“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让学生观察读出各时刻的气温值,并计算出日平均气温。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中考资源网一年的平均气温,归纳写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4.投影展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和自己归纳的方法加以对照校正,加深对平均气温的理解。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 5.让学生阅读课本P50活动,思考讨论各项资料反映的是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哪些方面的关系,使学生得出结论:五个实例分别说明的是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 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 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学会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通过教师引导,学会阅读和使用气温分布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 力、分析归纳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构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努力探寻自然奥 秘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大屏幕、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图片,比较图片的不同之处。 一、认识等温线 (1)什么是等温线? (2)观察等温线分布图,回答: 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相等) 2、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密--大,疏—小) 3、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高温中心或者低温中心? (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低温中心; 反之,是高温中心。) 总结等温线的三个特点,请大家齐读一遍。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等温线分布形状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大致与纬线平行(2)从赤道到两极,气温如何变化?逐渐降低. (3)分别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纬度范围。 高于20℃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4)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你能说出它的原因吗?(讨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各纬度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 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5)这说明气温的分布与什么关系密切?纬度

(6)练习:根据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 方法1、根据等温线与纬度的关系。 方法2:根据等温线的形状。 (7) 同纬度地区气温是否完全相同呢?请看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比较同 纬度的甲、乙两地气温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再看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比较同纬度的A、B两地气温有何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8)思考:位于同一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的气温为什么不同? 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所以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 (9)这说明气温的分布还与什么有关?海陆 (10) 除了以上两种因素对气温造成影响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比如在非洲 赤道附近有座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这是为什么?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1)练一练:计算课本52页图3.16中的气温。 (12)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因为大气的受热,主要受地面热量的影响。地表吸收太阳光热,温度升高后,又把热量传给近地面的空气,使地面上的空气受热,温度也就升高了。高山顶部距地面较远,加上空气稀薄,所以气温比山脚低。 (13)这说明气温的分布还要受到什么的影响?地形 归纳: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大家齐读 三、课堂练习 四、古诗赏析 五、课堂小结 等温线的特点: 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3、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低温中心; 如果中心气温高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高温中心。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1、纬度因素一般来说 纬度高——气温低 纬度低——气温高 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地形因素同一地区 海拔高——气温低 海拔低——气温高 六、自我检查 七、布置作业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反思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以气候的要素——气温为核心,分三个问题展开讲述。我 讲的是前两个问题,气温与生活以及气温的变化。从学生们熟悉的天气预报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气温对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了解气温、研究气温变化规律的兴趣。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以猜想——误解——纠正的模式引导学生从描述气温到直观反 映气温变化,再到总结一个地方气温变化的规律,最后利用气温曲线图表现出来的规律分析其地点的位置,层层深入地研究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本节课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但是仍然留下很多遗憾。 关于课堂活动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习过程的设计意图展开许多课堂活动。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比较顺利,能引导学生把自己零星的想法尽量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并纠正描述过程中的错误或误解。但也有意外的情况,比如问到气温指谁的温度的时候, 学生会说出是天气、气候的温度。如果能即时区分两者差别,明确两 者概念,更利于气温的学习。从生生互动的角度看,似乎展开的不很 全面。为了引发兴趣,让学生们举出气温对生活影响的例子,学生似 乎不知从何入手,比较茫然,看来问题的提出有些突兀。如果能在完 成提示图片的基础上,再进行此问题效果可能更好。 关于练习反馈 气温曲线图是研究气温变化规律的基本工具,掌握其绘制方法 也是教学目标之一。教学过程中,通过描述气温,发现气温在一日之

内是不断变化的,思考如何直观表现这种变化,得出用图线表示的结论。通过观察和演示认识气温曲线图,并亲自绘制,作为学习气温变 化规律的一个反馈。通过前面的思考、观察做铺垫,绘制气温曲线图 比较简单,容易完成。备课的时候我这个设计比较满意。但是听过几 节其他老师的课以后,觉得这个环节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比如把气温曲线和热量带知识结合,也可直接让学生绘制南半球某地的气温曲线,加强知识的联系和整合,体现地理知识的应用性。 关于语言 这个是在备课过程中就使我很注意的一个问题,力求精练准确。提出问题时语言相对比较简练,解释问题时的语言还待考究。回顾整节课,有些问题不在设计之内,又不好回避,解释的语言就不是很精 练了。我想,这个应该是准备不足的表现。在备课的过程中,对学情 的分析不到位,忽略了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影响了整个进度,以至整节课前松后紧,本该是发散性的气温异常现象的话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很可惜。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课的教学反思

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教学建议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

温的分布规律。 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 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 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教师应该引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肖明明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 2.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能力目标 1.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绘画、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温度计、网络资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询问:今天的天气怎样? 讨论:气温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观测:现在的气温有多少摄氏度? 过渡:接下来的气温将会怎样变化? 讲授新课 读图:课本P51图3.12气温变化曲线图,说出一天中最热和最冷出现的时间。 演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的绘制。 讲解:气温日变化、日较差、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日均温。 练习:判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比较A、B两地气温日变化大小。(附卷第一题)

演示:A、B两地各月平均气温资料。 讲解:月均温、年均温。 活动:绘画A、B两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教师指导) 交流:选取部分绘图成果投影,进行分析。 演示:A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讲解:(用绘图笔在画面上圈画)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年较差和年变化。 练习:判读A地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 比较:A、B两地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差异,分析原因。 读图:课本P51图3.13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归纳: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小结:据板书小结:重 点要掌握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判读。 板书 一、气温与生活、生产 二、气温变化和气温变化曲线图 1.气温日变化、日平均气温 日较差=日最高温-日最低温 2.气温年变化、月平均气温 年较差=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 3.曲线越弯曲,气温的变化越大 教学反思 课件设计方面原设计根据收听的天气预报情况绘画天气符号引入新课,现改为链接中国气象在线网上可以马上查询到广州当天的天气预报,使学生知道如何搜集网络信息,同时引入新课。 选取部分学生的绘图成果进行投影分析,如先投影一份绘画准确的曲线,可使学生在心中形成一个基本评价标准,利于正确评价他人的作品,并应对绘画得较好的加以表扬进行激励。

学案32气温与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你能描述一下气温的特点,知道气温的分布规律和为什么; 2.过程与方法:自己动手画画气温曲线图,自己当回气象观察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天气,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学习重、难点】 能正确分析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 【使用说明及指导】 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大声宣读学案上的学习目标(10分钟) 2.合作讨论解决疑问,准备展示(7分钟) 3.分组展示,老师追问引导(15分钟) 4.查漏补缺(3分钟) 5.课堂检测(5分钟) 一自主学习(10分钟) 1.假如你是小小气象观察员,读读下列温度计并说说一天的气温都是怎么记录的。(参阅P50材料) 观察员记录:通常我们用表示气温大小,读作,一天我们观察次,分别是: 图中的温度个是多少: 除了日最高温、最低温,我们还有那些描述气温的名词: 2.阅读课本P51文字,观察图说说气温都是怎么变化的? 3认识一下等温线,他和等高线一样: 二合作探究(22分钟) (一)小组成员讨论,完成以下题目(7分钟) 1.阅读课本P51活动,结合图,讨论探究回答

(1)你能读出最高月和最低月的气温数值及月份。 (2)动手算算该地气温的年较差。(3)说说该地气温的年变化是怎么样的 2.根据下表,你能给大家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吗: 3.读图,看看世界气温怎么分布。 (1)从赤道到两极,A、B、C三地气温怎么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海拔720处的气温是℃,那么海拔1520的气温应该是。 由此我们得出:一般的,纬度低,高纬度;同一纬度的地区,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二)小组展示、点评、质疑(15分钟)三当堂测验 1.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青岛3月17日气温为2~8℃,2℃是指一天中什么时

(七年级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1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

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 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 学会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 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