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中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论和谐社会中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论和谐社会中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THESOUTHOFCHINATODAY2009.12

今日南国2009年12月(总第142期)

今日南国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NO.12,2009(Cumulatively ,NO.14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价值理念已经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执政的基本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要“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政府更应发挥其排头兵作用,更应加强其自身建设。

一、和谐社会与服务型政府的涵义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以一种合理的社会结构和强大的调适能力为基础、能够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因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

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公民民主制度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着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具体而言,“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政府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政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帮助,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服务对象是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宗旨是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服务的内容是由民意决定,服务的方式是公开透明、简便灵活的。”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制型政府而提出的概念。管制型政府的主要表现是政府主导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公民名义上是主人,但并没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权利和机会。服务型政府,将以“公民本位”代替“官本位”,以“社会本位”代替“政府本位”,以“权利本位”取代“权力本位”,真正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依法行政的服务准则,顾客导向的服务模式,绩效评估的服务考核,过错追究的服务责任等。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着眼点和目的,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特别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事业,为人

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建设好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1.欲构建和谐社会化解各种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必须建设好服务型政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就是稳定,即社会管理有序,各方面矛盾能够有效化解,使社会稳定。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 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中等水平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能够顺利发展,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 DP1000美元阶段,其改革与发展正处于这一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各种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易发多发期,如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

社会治安问题等不但多发,而且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新的形势和新任务要求,必须建设好服务型政府,如前所述,服务型政府是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着眼点和目的,是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其公共服务职能就是要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目前,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和公共服务能力

[作者简介]颜贤聪(1978-),男,广西大学政治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论和谐社会中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颜贤聪

(广西大学政治学院

南宁

530004)

[摘要]欲构建和谐社会,化解各种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必须建设好服务型政府;欲构建和谐社会、保证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必须建设好服务型政府;欲构建和谐社会、满足公民需要、提高生活水平,必须建设好服务型政府。因而应将建设服务型政府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位置上。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90-(2009)12-0194-02

194

不强,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和十分突出的问题。只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欲构建和谐社会保证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必须建设好服务型政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另一体现就是公平,其具体体现是社会公平和民主参与。社会公平是指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制定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来弥补市场的缺陷,实现社会公平;民主参与是指通过公民参与管理来提高政府绩效、增加政府透明度、防止政府腐败、限制政府权力、完善政府与公民沟通渠道、实现社会和谐。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必须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特别是关乎人民群众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教育、就业和医疗。一个和谐社会,首先应当能够保证每个公民获得公平的、基本的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就业的权利和健康的权利。而建设好服务型政府就能尽力保证每个公民获得这些权利。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财政预算导向必然能下大力气向这些方面倾斜,以保证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体现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人民基本利益的一致性,民主参与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本质要求。而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更能促进公众民主参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的本质是保障公民的权利,为公民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服务型政府又必须要同人的公民主权联系在—起的。公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以及基本的权利和责任,其各种需要和意愿应该得到满足。政府正是根据公民的需要和意愿而存在的和来为其服务和保护其民主权利的。所以,只有建设好服务型政府,才能使公民民主参与管理的权利得以很好的维护和更好的发挥。

3.欲构建和谐社会满足公民需要提高生活水平必须建设好服务型政府。空前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鲜明特征,其中包括:随

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多样

化,选择性不断增强,对公共产品和公共

服务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而建设好服

务型政府就可能更多地满足公民需要和

尽快地提高公民生活水平。因为服务型

政府较之以往的管理型政府其公共服务

职能较强,其公共服务的范围较广。它包

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

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

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

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

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在我国现阶

段,服务型政府按照逐步形成惠及全民

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来提供这

些公共服务产品和公共服务并不断增加

其公共服务产品的总量,向社会提供更

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就能更多地满足公

民需要和尽快地提高公民生活水平,更

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和谐社会视域中服务型政

府构建的内容

和谐社会要求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民

主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透明政府、

廉洁政府、效益政府、专业政府、优质政

府、公共政府。结合现实情况,应重点做

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责任政府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

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责权统

一”,实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

受追究,侵权要赔偿。责任政府主要包含

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政府要及时回应

公民需求,积极履行政府责任。政府的责

任观念需要从传统政治中的官民观念转

变为现代政治中的平等交换和平等制约

观念。在这一观念指导下,根据公民的需

求,设计并不断修正工作流程中的具体

责任,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建立良好的互

动关系;二是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接受

监督和控制,保证实现责任。政府要在实

践中身体力行,认真实现每一项责任。加

强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执法为

民的管理责任意识,并使各级政府责权

明晰,管理规范化,程序化。

(二)信息公开,大力推进透明政府

建设

建设公开透明服务型政府,不仅要

求我们在理念上有一个大的突破,更要

求我们在体制与机制建设上有一个大的

变革,而政府信息公开则为此提供了一

个良好的契机。政府要在理念上把“以

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特例”的精神贯穿

在法律法规制订的始终。制订有关政府

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方面,要尽量减少

有关条款的模糊性和弹性,增强法律法

规的刚性;同时充分发挥作为最高权力

机构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建立相应

的信息披露、发布、审查与监督制度,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政府信息公开

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以便公民更好地监

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三)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构

建廉政政府

逐步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是廉

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这里的关键是加

强社会基层民众在各类决策机关中的作

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决策中的失误

和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最突出的例子便

是截至2004年上半年的各类开发区

(6000余个)70%被撤消了。从历史上看,

决策失误是造成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损失

的一个主要原因。防止决策失误的主

要办法之一就是提高民众在各类决策中

的地位和权利。决策的科学化固然要依

靠各类专家(精英),但是脱离民众参与的

精英决策也不可能是科学的。

[参考文献]

[1]吴声功.服务型政府的构建[M].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0-115.

[2]杨启先.政府职能不变,改革难以

达到预期的效果[J].社会科学学报,2005,

(2),35-39.

[3]吴玉宗.服务型政府:概念、与特

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2).

THEORY

DISCUSSION

195

THESOUTHOFCHINATODAY2009.12今日南国

试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试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作者:吴晓曦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已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的角色,其最终目的就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构建服务型政府极为重要,对此,笔者就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构建服务型政府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革目标是: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2008年政府工作 报告》以“改革总的原则和要求”的表述对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革目标予以了细化和完善:坚持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坚持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 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将改革的任务和路径具体概括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四大方面。对此,笔者就如何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特征 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政府而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 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具有如下特征: 1.服务性政府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在我国,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就是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的, 是我们构筑国家“软实力”的基本要素。一个服务型政府,首要的特征就是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实现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的“制度化形态”,并在社会实践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离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宪法原则和党的执政理念谈服务型政府,这个服务型 政府就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服务性政府是一个民主和负责的政府。也即是一个人民民主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说是一个人民民主的政府指政府的性质,说是一个负责的政府指政府的目的,换句话说服务型政府就是指必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其最终目的是向人民负责。人民民主是共和国宪法所赋予人 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

和谐社会演讲稿

和谐社会演讲稿 导读:本文是关于和谐社会演讲稿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共筑校园和谐的蓝天演讲稿】 和谐,多么美好的一个词语,多么美好的意境。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和谐吧: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雨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应该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但现实生活中,由于许多同学、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利益追求、兴趣爱好的差别,有些人的行为方式不利于团结互助,甚至一些损人利己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同学喜欢搞小自由主义,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班级不说,校外乱议论,导致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猜疑,引起同学之间不和睦;甚至有的同学把社会上一些:惟利是图,损人利己,爱占便宜;甚至于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行为,也或多或少的带到了校园,这样不仅可耻,

简直可以说是道德的囚犯。 胡总书记把“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提出来,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们中学生在这个富有感召力的今天,我们应该做的是;同学之间要和谐,要团结友爱互助;校园要和谐,构筑一个团结友爱、文明向上的和谐校园。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有没有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是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健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弘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德。是啊!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仁爱”、行“友善”、重“人和”的传统美德。我们新一代的中学生应该传承这些传统美德、今天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努力,明天我们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而付出,这是历史付与给我们的重任!这是时代付与给我们的使命! 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最近,北京一群中学生给朱镕基总理写了一封提倡环境保护的信,引起了总理的高度重视。朱总理在同学来信上批示说,初二学生如此关心环保,实令我等长辈惭愧。?扪心自问,我们每一位又何尝不应该对此深刻反省呢? 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 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

形式政策论文论和谐社会

论和谐社会 姓名:班级:学号: 在中国思想史上,早有和谐社会的萌芽。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提出“天人合一”。人是构成社会的分子,只有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和谐是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同意和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但是目前的中国又做到了多少呢? 我不否认,确实有很多人在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很大努力。 他是人民敬爱的总理。他的身影出现在汶川地震灾区,出现在南国冰冻的地方,出现在大旱的土地上。在那巨大的灾难面前,总理眼角的泪光让所有人动容。的爱戴呢? 他叫丁晓兵,他是一名战士,一名为了祖国可以做到忘却自己安危的战士。 1984年,他所在的侦查大队赴边做站。为了争取到最艰巨的任务,接受党的考验,他用匕首扎破手指,用鲜血写下对党的誓言:“敬爱的党组织,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打头阵,当尖兵,请党在战斗中考验我!”他先后出色的完成了20多次侦察和作战任务。入伍整一年那天,他作为“第一捕获手”在敌人的阵地上生擒了一名俘虏。撤退时为掩护战友和俘虏,他一把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去,手雷再

出手的瞬间爆炸。他的一条右臂被炸得只连着一点皮肉,血流如注。为行动方便,他拿出匕首割下断臂别在腰间,想着到后方接上。经过简单的包扎,丁晓兵以惊人的毅力和战友们扛着俘虏,冒着敌人的炮火,翻山越岭近四个小时才撤回来。他身后,留下了一条三公里长的血路。从死神手里逃脱的丁晓兵,两个月后却坚持再次回到了一线阵地。 这是什么样的爱国情怀,才使一名战士具有这样惊人的勇气和毅力!! 伟大的人用一颗博爱的心爱着他的人民,而很多力量有限的平凡人,也正用自己的仁爱来唱响着和谐之歌。 阿里木,一个很普通的维吾尔族人,他当过军人,在供销社干过,现在的他离开了新疆走南闯北,就靠他唯一会的烤羊肉串为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汉子,却陆续把自己辛辛苦苦烤肉赚到的钱全部捐给贫困生和需要捐献的地方。可他自己却穿着便宜衣服,打折的鞋子,吃着快要坏了的水果和简简单单的每顿饭。 还有那坚守在藏区的支教志愿者胡忠谢晓君夫妇,还有那在手术台上坚守到九十多岁高龄的医学家吴孟超,从八岁开始照顾养母持续十二年的孝女孟佩杰。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无私,坚毅,看到了奉献和关爱。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为和谐出力的光彩。也许他们的身影并不高大,地位并不显赫,但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看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希望。

毛概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辨析题

毛概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辨析题 1.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和谐社会并不等于稳定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但稳定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社会。在历史上,有的稳定是以牺牲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 此说法是不准确的 . ( 1 )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是要做到利益均衡,这毋庸置疑。由于分配不公、城乡及地区差距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在利益上不均衡的情况确实需要及时调节。但如果认为和谐社会仅仅是实现这个目标则是片面的。( 2 )和谐社会除了调节利益关系之外,也包括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实现有序,整个社会体系都在制度个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才符合和谐社会的主旨。( 3 )和谐社会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就是人与自然的。由于 dui 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自然的威胁,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和谐社会必然要解决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是什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为什么: 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现实原因) ②社会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③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体现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④这是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的要求。 ⑤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怎么办: (1)国家怎么办 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③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

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⑤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⑦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2)青少年怎么办(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等) ①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②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③要诚实守信,关爱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④要保护环境,珍惜爱护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 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善于和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⑥积极参加改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试论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脉络

试论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脉络 发表时间:2008-11-11T09:07:07.28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作者:洪斌 [导读]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一、和谐社会理念的内涵 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我们党之所以在新时期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解决现实的社会矛盾、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可包括目标指向、路径选择、动力系统、价值取向、制度保障与衡量标准等六个方面内容:从目标指向上讲,必须追求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就路径选择而言,必须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从动力系统上来说,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就价值取向讲,必须坚持公平正义;从制度保障上说,必须以民主、法治、道德作保证;就衡量标准而言,必须以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标尺。 二、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脉络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的《尚书》就提出了“协和万邦”的主张:“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就是先“亲九族”,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继而“平章百姓”,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进而“协和万邦”,使各国和谐相处。孔子说过“和为贵”,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强调人际关系和谐有序,并建立起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的德性思想体系,以此来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个和谐大同社会,成了2000多年来中国仁人志士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最高理想。 不仅中国先贤提出天人合一、世界大同,西方哲人也提出过“和谐”思想。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可能是最早提倡的和谐;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形象,主张“公正即和谐”。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宇宙是一个由数学和逻辑原则所统率谐和的整体”。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或“和谐社会”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马克思称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的光辉灿烂的处女作”。《共产党宣言》中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明确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与马克思同时及其后,西方社会学家提出了社会均衡论,协和社会论、社会系统论等被称为“三足鼎立”的“社会和谐”论,虽有先天不足,却不失为社会和谐理论的先声之一。 在充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前提下,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科学设想。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就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他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大力帮助农民,消除城乡对立;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必须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时时处处千方百计地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党如何在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不可能从经典著作里找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现成答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对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关系作出了深刻论述。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他还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由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正确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贯彻。但是,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正确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他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党肩负的新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的重要论断;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和谐社会二三言-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构建和谐社会二三言|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我国西周时代就有和谐的观念,在《国语郑语》中有这样的记载,郑桓公问当时的思想家史伯“周其弊乎”时,史伯指出弊在“去何而取同”。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就是说不同的事物和元素相组合、相均衡、相统一,才能兴盛发展,如果全部是同一元素,事物就不能发展甚至废弃。史伯向郑桓公说到: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肢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记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极。故王者居九赅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在史伯看来,万物是各种元素的组合,香甜是五味的和谐,音乐是六律的和谐,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是“杂五材、合十数”的结果,治理国家也是如此。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最初就与君主统治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为“和谐成其政”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受到普遍重视并不断发展与完善,由一种认识观发展成为社会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价值目标,并逐渐形成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社会结构和谐的观念系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维护国家稳定的过程中,都提出过类似和谐社会的概念和理论,这些理论和概念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确立了公民的权利,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第二,建立合作主义的政治框架。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阶级、

阶级斗争在一定时期非常激烈,但是到了20世纪中期,在体制内通过谈判和沟通,逐步缓解了矛盾,实现了社会的和解和利益的冲突,即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和解、合作甚至成为社会伙伴。第三,强化公民社会,允许公民自愿组织起来,以进入市场应对市场的风险,允许公民以组织形式进入国家的公共政治,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我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以及西方现代成功的经验,在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值得很好地研究和借鉴。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应该有三个重要基础:即社会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首先,社会贫富分化不能太严重。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如果一个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对立严重,甚至仇视,和谐就无从谈起,甚至会出现动荡的局面。二是要有政治基础,就是要有一套调节利益冲突的机制和社会管理控制体系,能够让不同利益阶层有正当表达利益的渠道,并把他们的诉求和意愿能够整合成综合的意见,在国家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来。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协调机制,形式与内容各有千秋,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社会和谐。三是要有思想基础。即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要有凝聚力。中国传统社会的和谐其思想基础是建立在三纲五常的基础上,每个人强调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自己的权利,虽然这样也可以保持和谐,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和系统的思想基础。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和谐”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历朝历代的“盛世”,就可以说是一种和谐社会。但这样的和谐社会都是“传统的和谐社会”。传统的和谐社会与现代的和谐社会有两个重大区别:一是前者往往以牺牲个人利

谈构建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服务型政府构建探究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及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但是目前在观念、规章制度、管理体制、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有多问题,本文从治理理念、民主参与、制度建设、管理模式、角色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应对措施。推进政府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字:服务型政府,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及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这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步骤,也是顺应国际形势的重要举措。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从功能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使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变成服务者,政府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服务为目标,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变为公共服务领域;从管理模式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用有限管理社会的权利,对经济社会管理负有限责任,通过对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实现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互动式管理的政府模式;从特征角度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用全新的服务理念支撑,在服务中试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的政府,突出以民为本,以提高政府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管理体系;从理念和宗旨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在社会本位和公民本位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公民和社会服务为宗旨的政府。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府是社会主义政府,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注意发展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效

2017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演讲稿范文

2021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财经系的闫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和谐社会和谐校园》. 和谐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理感受;和谐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希望之美. 社会整体的和谐是一种协调之美,统筹之美,科学之美. 社会整体的和谐离不开和谐发展的人,而和谐发展的人就 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学子们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

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包括师生共同创造的人文环境.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位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位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也随之净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其次,只有拥有良好校园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校园.试问一个充斥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校园怎么能称得上是和谐校园其实想要拥有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并不难,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并自觉地以“八荣八耻”的标准来要求规范我们自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就能成为文明大学生,也自然能拥有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时期社会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同学的长处`,让每个同学的

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doc

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写作提纲 绪论: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和关系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而电子政务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基础之上,是实施政府改造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切人点.因此,从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人手,提出构建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对于发展电子政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关系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制型政府而言的,它以一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为价值取向,取代了传统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价值观,从而成为与传统政府截然不同的现代政府管理模式。 本论: 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 (一)以人为本 (二)依法行政 (三)注重服务 (四)政务公开 电子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促进作用 (一)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 (二)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 (三)电子政务能够有效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 (四)电子政务促进公务员管理理念的更新 结论:

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路 (一)转变传统行政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二)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三)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加强政府责任与监量机制 (四)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网站,积极消除数字鸿沟 (五)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法律制度 (六)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与公共服务理论研究 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内容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电子政 务是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有效推进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曲须厘清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明确电子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促进作用,认清当前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转变传统行政观念,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网站,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与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等方面入手,综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而电子政务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基础之上,是实施政府改造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切人点.因此,从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人手,提出构建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对于发展电子政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关系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制型政府而言的,它以一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为价值取向,取代了传统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价值观,从而成为与传统政府截然不同的现代政府管理模式。或者说,服务型政府是以表达和体现公众意志为根本,以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诚信守责为基本施政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为目的,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政府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将成为中国政府未来发展的方向。电子政务是以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为公民、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为宗旨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特质设备与技术支撑,它使政府由管制型转变为服务型成为必然。因此,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驱动力。在2008年7月召开的“数字长江万里行”武汉论坛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指出:“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了政府转型.这一转型反过来促进了电子政务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的重点发展。电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综述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传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的本质,而非“掌舵”与效率,主张对“新公共管理”所倚的“政府再造”进行再造,从而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质。新公共服务浪潮的兴起,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有深刻启示,建构现代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这艘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它一经提出,便迅速兴起并大有替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之势,推动掀起了新一轮公共管理改革浪潮。 2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提出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目的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途径,探索新的情况下政府改革的新路。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全面涉及各级政府公务员的观念转变,更直接触及了政府政府部门的利益调整,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因此这是一次深刻的“政府革命”。我们应当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发生,自觉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质地推进政府转型。 3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几点原则性构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浪潮,其重要价值导向之一就是实现由过去“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消极行政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积极性征转变,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理念。在我国,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了我国行政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目标。 虽然“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登哈特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典型美国式的民主价值理念和宪政体制的制度背景下提出来的,东西方在许多方面均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但如果我们摒弃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该承认,“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对于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什么是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 和谐社会具体含义 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 第一,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第三,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第四,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第五,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 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

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当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偶然的。中国社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也日趋明显,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多,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大。所有这些不仅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设,更有悖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性质。不难看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这也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即社会主义不仅是民主的和富裕的社会,而且还是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论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及政府的作用-最新范文

论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及政府的作用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理论热点和实践方向,这一伟大社会目标的提出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观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的运用。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来看,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政府越来越提出了直接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社会工程中,必然要求政府扮演积极主动的引导者角色。同时,由于服务型政府及其引导型职能的建设,也为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作用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总体性;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 自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目标,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总体观念而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又一项伟大创新工程。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另一方面,是它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内容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建立在总体性哲学范畴之上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观念在实践中的运用,其基本内容是人的全面的发展,是把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自由人联合体”的具体行动。”和谐社会”的境界就是”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注释1)正如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现实中的实现过程是在其政党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

一样,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需要由其政党以及这个政党领导下的政府将其付诸实施。也就是说,在走向”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发挥着引导的功能。因此,当前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任务,就是科学地分析和把握时势,认识政府引导”和谐社会”构建运动的客观基础,同时,通过自身的变革去增强政府引导社会的能力,并作出科学的路径选择,从而真正承担起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角色。 一、”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基础 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历史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战略的演变,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就这一演进过程的特征而言,实现了从单项战略设计到整体性现实操作、从以非均衡发展为手段到以均衡发展为目标、从静态的布局协调思维到动态的立体建构思维的转变;就这一演进的具体内容来说,实现了从只顾眼前的发展到转向追求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实现了从简约的经济发展到协调的社会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的转变,以浓缩的形式完成了近代社会工业化的全部进程。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期,一方面,中国社会必须继续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追赶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又必须与发达国家一道承担起后工业化的课题,甚至需要更具前瞻性和创造性地对待后工业化的问题。 从现在已经展现出来的各种迹象看,后工业化的进程是从工业社会所取得的全部科学成就和社会成果的基础上出发的,它所要从事的

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以宽容之心构建和谐社会 ——党课心得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构建和谐,人人有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在于不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逢共处是一种缘分,如果大家都能珍惜这种缘分,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就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摩擦不断,就不利于维护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 宽容,就是心胸宽阔有气量,能容人容物,不斤斤计较。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宽容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一个具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中的矛盾和前进中的困难,变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论语》中的“宽则得众”,《尚书》中的“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宽宏大量成大事,小肚鸡肠难成事。纵观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他们无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无不善于在“不同”中谋统一、在“和谐”中聚力量。春秋战国之时,齐桓公不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任其为相并尊为仲父,终于得其辅佐,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

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蔺相如胸怀全局、宽容大度,换来了难得的“将相和”,共保了赵国的安宁。相反,西楚霸王项羽虽武功盖世,却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智过人,但心胸狭窄,结果抱憾而终、壮志难酬。可见,宽容方能和谐,宽容利人利己。 在我们的身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矛盾逐步凸显,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进和谐因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宽阔的胸襟对待社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多一份沟通少一些误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温馨、更加和谐。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实现共赢。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矛盾是普遍的,差别是必然的。一个人能不能做到宽容,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容人之短、容人之长、容人之过。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有其智,必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