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拍卖经济学导论.doc3

第一章 拍卖经济学导论.doc3
第一章 拍卖经济学导论.doc3

第一章拍卖经济学导论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别:微观经济学侧重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和途径;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中各总量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拍卖经济学的含义

拍卖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理来研究拍卖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重点研究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拍卖制度的经济特色和经济发展规律的一门部门经济学,借此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拍卖经济学研究框架和理论体系。

3.中西方关于拍卖含义的区别

(1)我们通常将英文auction一词翻译为“拍卖”,即“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但是在西方,auction一词的含义并不限于拍卖,除了指类似我国拍卖法中的拍卖行为以外,还包含了招标投标等其他竞价交易活动。

(2)西方现在还没有独立学科意义上的拍卖经济学,而我国拍卖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

4.拍卖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①拍卖经济学就是一门新兴的还处于探索中的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

②拍卖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是拍卖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③拍卖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拍卖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运用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拍卖活动这一社会现象,或解决拍卖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国的拍卖经济学就是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重点研究我国拍卖这一经济活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从中总结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拍卖经济学理论,并具体运用来解决我国拍卖经济领域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关知识点:部门经济学—在某一个部门就其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

理论经济学—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的学科。分为宏观和微观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就是经济理论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5.拍卖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①经济人假设:拍卖活动参与人“都是理性人”及“以自身的满足最大化”为目标。

②资源稀缺假设。

6.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

拍卖经济学的价值目标是指拍卖经济学的功能问题。拍卖经济学的功能就在于帮助各利益主体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各利益主体效益的最大化是在效益均衡前提下的最大化,不是损人利己的最大化。

经济学中常见的衡量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标准:(1)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是不可能再有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达到帕累托最优,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①交换最优;②生产最优;③产品混合最优。(2)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如果一种变革使得受益者所得足以补偿受损者所失,这种变革就叫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如果一种状态,已经没有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余地,那么这种状态就达到了卡尔多—希克斯效率。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实际上是总财富最大化的标准

7.经济学方法的两层含义

(1)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或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具体方法,如抽象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方法等等。

8.拍卖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对事物的价值作出评价(例:恶性竞争的起源)。规范分析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来评价经济的合理性,并且找到相应的办法。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例:如何解决恶性竞争)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动态分析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做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考虑各种经济变量随时间延伸而变化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在微观经济学中,迄今占有重要地位的仍是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学中,特别是在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研究中,动态分析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是指用文字语言对事物性质的分析,而定量是指运用数学语言对事物数量的分析。经济现象的质,是这种经济现象区别于其他经济现象的内部规定性;经济现象的量,是以它存在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

(4)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资源配置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资源利用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围。拍卖经济学既涉及到资源配置问题,也涉及到资源利用问题,但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拍卖行为是拍卖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的拍卖主体的个体或集体行为,其中尤其以拍卖人的拍卖行为最为重要。

9.拍卖经济学的常见分析工具:

(1)边际分析;用边际量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用于对拍卖中各种供求关系的分析。(2)均衡分析(马歇尔):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可用来对拍卖中各种成交价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3)成本收益分析: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和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其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其特征包括自立性、经济性、计算性,用于对拍卖中各主体的行为分析。

(4)博弈分析:博弈论提供了一套研究利益冲突与合作的方法。拍卖本身就是一种博弈,博弈分析方法在拍卖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0.拍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拍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拍卖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社会现象,即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这一现象的经济本质、特征、功能、演变和发展规律。

(1)现实主义的研究主题:我国拍卖领域目前存在的经济问题是拍卖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包括拍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发挥拍卖的经济功能、合理规划拍卖行业的发展等。

(2)历史主义的研究主题:对历史上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关于拍卖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有选择地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

(3)行为角度的研究主题:拍卖行为是拍卖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不同主体的个体行为、集体行为和行业行为,其中尤以拍卖人的拍卖行为最为重要。

(4)制度层面的研究主题:大到以国家法律形式出现的拍卖环境制度安排,以行业规范形式出现的行业制度安排,小到每一场具体拍卖活动的机制设计。

第二章拍卖的基础理论

1.拍卖理论产生的背景①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价格发现机制之一,拍卖进入经济学文献的时间却相当晚,对拍卖最早的两篇开创性论文分别发表于1956年和1961年。在此之前,研究拍卖问题的经济理论文献几乎是空白,而此后近20年里拍卖理论的进展也相当缓慢。②突破性的进展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拍卖理论逐渐被主流经济学家所接纳,并大量运用博弈论、实验以及经验检验作为研究工具。③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威廉·维克里在1961年发表的《反投机、拍卖和竞争性密封投标》一文开创了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拍卖行为的先河。④近10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关于拍卖问题的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拍卖理论也已经作为一个专门体系进入中高级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领域。

2. 拍卖理论发展趋势:①拍卖理论陷入了一味追求收入最大机制的误区,基于买方的研究还很不深入。从决策科学的角度看,拍卖中博弈双方的交易策略、交易行为的多样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决策问题的出发点也是难点所在。从应用的角度看,拍卖理论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支持,预测结论和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②拍卖理论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例如双边拍卖制度模型化、拍卖和其他交易机制的竞争与合作等等。如何把拍卖问题融合到一般性均衡问题,使博弈理论工具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用武之地,也是值得研究的领域。③多属性网上拍卖必将影响到整个企业供应链的重组,也将大大缩短企业的采购周期,节约采购成本,基于供应链的网上拍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将成为研究热点。④尽管拍卖理论在很多地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在短短半个世纪中取得的成绩仍然足以使它成为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理论方向。

3.威廉·维克里对拍卖理论的贡献

运用博弈论处理拍卖问题并取得了巨大进展,并极富预见性地提出了拍卖理论中的多数关键问题,从而引导了该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

(2)维克里把国际上通行的拍卖方式分为四个类型:英格兰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并重点研究了第二价格拍卖。第二价格拍卖最显著的特征是每个竞买人的占优战略都是按其真实支付意愿出价,即“说真话”,这种拍卖机制显然是激励相容的。由于拍卖品最终归于支付意愿最高的竞买人,它也是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配置机制。

(3)维克里详细对比了四种拍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收益等价定理”,认为四种标准拍卖及只给拍卖人带来的平均收入相等。

(4)维克里将单个物品的拍卖推广到多个相同物品的拍卖,在1962年的《拍卖与竞价博弈》一文中,再次运用博弈理论详细分析了三种同步密封的多物品拍卖机制的绩效。

(5)20世纪70年代后,一批中青年经济学家继承了维克里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利用高深的数学工具将拍卖理论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维克里成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4.拍卖理论对经济学的影响

(1)拍卖有着简洁并且定义完善的经济环境,因此为博弈论,尤其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验平台。

(2)拍卖理论构成了很多理论研究的基础,其发展也广泛涉及到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以及机制设计的新兴领域。

(3)拍卖理论已成为产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及金融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一。

(4)自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维克里1961年发表的《反投机、拍卖与竞争性密封投标》这篇开创性论文问世以来,拍卖经济理论已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应用性前沿领域,并极大地推动了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经济理论的发展。

(5)中国经济学界对拍卖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拍卖理论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5.拍卖理论的应用价值

拍卖可以视为是一种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资源配置的机制,而不完全信息是现实生活的常态,所以可以模型化成拍卖的现实问题有很多,因此拍卖理论研究的深入可以将经济分析应用到原来经济学无法涉足的领域或增强对原有问题的认识。

拍卖作为一种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显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优越性,因此加强拍卖理论的研究,根据不同情况,构建更加有效率的拍卖方式,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也同样是有益的。

6.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假设

传统经济学是以价格制度为研究对象的,其理论建立在五大前提假设基础上。①理性人假定;②完备信息假定;③同质假定;④所有资源完全自由流动;⑤成本收益的对等性假定。

☆相关知识要点:

☆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的参与者有限和信息不对称都是大量存在的,因而,经济学家的研究重点开始从价格制度转向博弈论的研究。

☆博弈论(对同质假定的反叛)与信息论(对完备信息假定的反叛)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拍卖理论就是博弈论和信息论发展的成果之一。

☆拍卖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博弈,拍卖还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机制设计。

7.博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博弈的基本概念主要有:①参与人(博弈中的决策主体);②行动(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一时点的决策变量,例如举牌或不举牌);③信息;④战略(规定参与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什么行动,例如什么时候举牌);⑤支付(参与人得到的确定效用水平或者期望效用水平);⑥结果;⑦均衡(每个参与人选取的最佳策略所组成的策略组合)。

【注意:行动≠战略;行动与行动顺序;均衡是结果,但结果并不一定均衡。】

博弈需要的最少的要素:①参与人;②行动;③支付。

博弈的建筑材料:①行动;②信息。

博弈的规则:①参与人;②行动;③结果。博弈分析的目的是利用博弈规则预测均衡

(2)博弈的分类:①静态博弈(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者后动者不知先动者的行动,如:第一价格拍卖和第二价格拍卖)与动态博弈(参与人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动者知道先动者的行动,如:英格兰式拍卖);②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将上两种博弈结合起来,就会形成四种不同类型的博弈及其均衡概念: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均衡,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相关知识点: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决策和均衡问题的理论。博弈论分为合作博弈论与非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论是主要研究重点,“囚徒困境”是非合作博弈论的理论基础。

8.不对称信息经济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1)威廉·维克里:首次说明了荷兰式拍卖与第一价格拍卖是同构的,首次研究了密封投标拍卖问题,分析了拍卖中的共谋现象,指出在英格兰式拍卖中容易产生买者共谋现象,而在密封投标拍卖中,拍卖商与竞买者以及拍卖商之间具有共谋的可能。

(2)詹姆斯·米尔利斯:他在理论应用和模型化方面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创立了委托人——代理人的模型化方法,并认为个人努力程度与风险高度相关,从而揭示了风险分担的必要性;提出了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必须让拥有私人信息者享有信息租金,否则就会导致逆向选择,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由于政府缺乏企业和家庭的充分信息,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是不现实的。

(3)乔治·阿克尔洛夫:对市场的不对称信息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引入信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著名模型是“柠檬市场”,用来描述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产品,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的情形。

(4)迈克尔·史宾斯:第一个提出信号传递模型,对于信息经济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5)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的理论创新在于提出了现代经济学最优理论的非均衡量。

9.拍卖的经济学含义和分类

含义:拍卖是一个集体(拍卖群体)决定价格及其分配的过程。经济学将拍卖放到了整个大市场中,把它归纳为一种以价格为手段来达到有效分配的市场状态。

分类:①增价拍卖和减价拍卖;②有底价拍卖和无底价拍卖;③单向拍卖和双向拍卖(分为连续型双向拍卖与间隔型双向拍卖);④私人价值拍卖、公共价值拍卖和相关价值拍卖。

私人价值拍卖中,每个竞买人都确切地知道物品对它的价值。

公共价值拍卖中,物品对于每个竞买人的价值都是相同的,但价值是不确定的。

相关价值拍卖中,不同竞买人对物品的估价是相关的,但被拍卖物品对各个竞买人的价值可能是不同的。

10.拍卖与招标的区别:①对auction理解不同:在我国习惯把销售商品的auction称为拍卖,而把发包工程的auction称为招标;②资金流动方向不同:拍卖是以商品兑钱,招标是用钱购买服务;③信息公开程度不同(本质区别):拍卖的信息是公开的,招标是未来提供的服务,所以信息是不完全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④拍卖总是遵循“价高者得”,而工程和服务招标中除比价格外,还要考虑投标者的信誉和承诺,而不能只强调“价低者得”。

11.拍卖与招标联系:①通常交易标的潜在的价值比较大,②每件交易标的物都是独特的,各自有一个单独的价格。③拍卖和招标的交易机制正好适合在这样的条件下来组织交易。

12.拍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经济条件

(1)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是拍卖产生的主要原因

拍卖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确立价格的方式不能给一些物品一个明确的价格、成本,原因包括:①对物品内在价值的疑问;②供给的不确定性;③需求的不确定性;④物品分类和等级划分的问题;⑤混合原因。为了既能保护好交换双方的经济利益,又能使交换顺利进行,拍卖市场应运而生。拍卖是价格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商品进行转让的最佳方式,是一种可以被社会接受的用以确定价格的方式。

(2)卖方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拍卖产生的源动力

拍卖交易方式加强了讨价还价能力相对较弱的卖方的优势,因为在竞价交易的方式中,由于信息的交换和竞争的存在,使买方更容易“讲真话”,应价会最接近其对拍品价值的真实评价。

拍卖交易的成长依托于较高收入水平的支撑,拍卖市场的发育有赖于参与度的提高。

(4)拍卖人的良好服务是保证拍卖市场运行和发展的关键

拍卖人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为市场交易双方提供双向服务,拍卖的优越性是通过拍卖人的服务水平来体现出来的。只有让委托人满意,拍卖业务才能不断扩大;只有让竞买人满意,拍卖市场才能繁荣。拍卖人的优质服务是拍卖业最好的宣传,是保证拍卖市场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关键。

13.拍卖的经济功能

(1)发现价格的功能

在拍卖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不是人为规定和制造出来,而是由竞买人通过激烈的竞争,使商品价格水平不断更新,最终由出价最高者决定的。拍卖市场的价格是通过公开竞争形成的,不仅较为准确地体现了拍品本身的内在价值,还具有高度的透明性、流动性和传播性,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资源配置的功能

在拍卖交易过程中,通过“价高者得”的方式,最后成交的竞买人通常是具备最佳条件或最需要拍卖标的者,这就使拍卖标的“适得其所”,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运用。

(3)促进资源流通的功能

拍卖市场是商品流通的一种重要渠道,是商品进入消费领域的有效途径,具有促进商品流通速度,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的显著优势。

(4)提高交易效率的功能

在拍卖市场上,由于事先的信息公开过程使众多的竞买人在同一时间聚集在同一地点,避免了物主逐个寻找潜在竞买人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在拍卖会上,拍品能够直接面对客户,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不必要的开支,从而大大降低了流通费用。

第三章拍卖的基本原理

1.英格兰式拍卖(Englishi auction)

英格兰式拍卖又称“增价拍卖”,它是一种价格上行的拍卖方式,拍卖中竞买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出价,如果没有竞买人想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出价,那么出价最高的竞买人支付他所出的价格,并得到拍品。

每个竞买人的出价策略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第一,拍品对该竞买人自己的价值;第二,该竞买人有关其他竞买人对拍品估价的先验估计;第三,所有竞买人的出价行为。竞买人的最优策略就是在当前报价没有超过其对拍品的估价时,坚持不退出并继续竞价。赢得拍品的竞买人的收益是拍品对他的价值减去他的最高出价。拍卖理论中,将以超过自己估价的报价获胜的这种现象称为“赢者的诅咒”。

英格兰式拍卖适用性强,是最常见的拍卖方式。对于文物艺术品、稀缺物品及财产权利来讲,英格兰式拍卖是最适用的拍卖方式,因为使用这种方式,能够使本身就具有极高收藏价值、观赏价值、研究价值的拍品,进一步得到增值。

2、荷兰式拍卖(Dutch auction)

荷兰式拍卖亦称“减价拍卖”,它是一种价格下行的拍卖方式,是由拍卖师先叫拍卖品的最高价,然后逐步降价,直降到第一竞买人应价,即告拍卖成交,并在当前的应价上买下物品。

竞买人的策略是决定在何时应价。这受到拍品对竞买人的价值,以及他对其他竞买人的估价的先验信念的影响。赢得拍品的竞买人的收益等于物品对他的价值减去他的出价。

荷兰式拍卖目前主要应用于农、牧、鱼市场,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成交过程迅速,特别是拍卖过程的电子化,

卖方式。

3.第一价格密封拍卖(First price sealed bid auction)

第一价格密封拍卖亦称差别价格拍卖方式。这是一种封闭式竞价拍卖,参与其中的竞买人向拍卖人递交密封的出价,但不知道其他竞买人的出价。拍卖人按各个标价的大小排序,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宣布标价,出价最高的竞买人将赢得交易,并支付他所报出的价格。

竞买人的出价绝对应该低于拍品对它的价值。竞买人的出价策略受拍品对竞买人自己的价值以及他对其他竞买人的估价的先验信念的影响。赢得拍品的竞买人的收益等于物品对它的价值减去他的出价。

第一价格密封拍卖多被用于政府部门资源分配,如再融资信贷和外汇的分配,经营牌照和车牌牌照拍卖等。4.第二价格密封拍卖(Second price sealed bid auction)

第二价格密封拍卖是由维克里在1961年提出的,因而又叫做“维克里拍卖”。这种拍卖也是一种封闭式竞价拍卖,由竞买人向拍卖人递交密封的出价,但不知道其他竞买人的出价。拍卖人按各个标价的大小排序,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宣布标价,出价最高的竞买人将赢得交易,并按所有出价中仅次于最高出价的次高价格付钱给卖者。

竞买人的最优策略是根据自己对物品的估价来出价。竞买人的出价策略受拍品对竞买人自己的价值以及他对其他竞买人的估价的先验信念的影响。赢得拍品的竞买人的收益等于物品对它的价值减去所有出价中的次高价格。

这种拍卖形式已经被实际应用于大宗物品的交易,如国库券的发行、再融资信贷分配和外汇拍卖。

5.双边拍卖(Double Auctions)

双边拍卖又称“双方叫价拍卖”。在这种拍卖方式中,卖者与买者同时出价,然后由拍卖人选择成交价格P 清算市场,所有要价低于P的卖者卖出,所有出价高于P的买者买进,在价格P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显然这种方式是由卖买双方共同议价演化而来的,在金融领域运用较为普遍,如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属于持续双边拍卖。

6.全支付拍卖(All-pay auctions)

在全支付拍卖中,不仅胜出者要支付,而且全部参与拍卖的竞买人都要支付,支付的数量等于其竞买价格。现在,全支付拍卖在西方已经被广泛用来研究政治游说、政府竞选、锦标赛、工作晋升、乃至寻租等问题。

7.多物品拍卖

(1)同种多物品拍卖:是指所有拍卖的物品都是同样的。拍卖时可以采用同价拍卖或歧视价格拍卖,一次性将所有物品拍出;也可以采用序列拍卖,每次只拍出一件或几件物品,直到拍卖完为止。

①在同价拍卖中,每个竞买人只有一次报价机会,可以提交一个或同时提交多个密封的报价,多个报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最高的N个报价的提出者获胜,所有获胜者都支付相同的价格。这个相同的价格可以是最小获胜的报价,即第N高的报价(N价拍卖);也可以是最高失败报价,即第(N+1)高的报价。(N+1)价拍卖可以看作是第二价格密封拍卖在多物品拍卖情况下的扩展,在每个竞买人的需求量都为1的情况下,竞买人的最优报价策略是诚实报价。

②在歧视价格拍卖中,决定N件拍品归属的规则与同价拍卖一致,但每个竞买人支付的价格却等于他自己的真实报价。这种拍卖可以看作是第一价格密封拍卖在多物品拍卖情况下的扩展,竞买人的最优报价策略是报价略低于自己的估价。

(2)异种多物品拍卖:指的是拍卖的物品不都是相同的多物品拍卖。拍卖时,可以采用组合拍卖,也可以采用序列拍卖,还可以采用很多种不常见的拍卖类型。对多个不同物品的集合的估价一般不等于对每个单独物品的估价之和。如果两种物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二者联合估价之和小于单独估价之和;如果是互补的,联合估价之和大于单独估价之和。对于不同的消费者而言,同样的两种物品之间是替代作用还是互补作用可能是不同的。

8.收益等价定理的含义

收益等价定理又称等价收入定理,其核心内容是指:虽然有些拍卖规则互不相同,但是它们实际上是一回事。我们可以将收益等价定理简单的表述为:在符合独立私有估价、竞买人对称并且风险中性等假设条件

卖方式,期望拍卖价格是相同的,而且获胜者的期望收益也是相同的。

在理解收益等价定理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收益等价定理只是指在一些合理的约束条件保证下,采取这四种拍卖形式最终的收益应该是相等的。即收益等价是以满足一些约束条件为前提的。但是在现实拍卖中,这几个约束条件很难被同时满足,因此收益等价定理只是对理想状态的一种描述。第二,收益等价定理并不意味在四种拍卖规则下的每一次拍卖,必然会给拍卖人带来相同的收益,而是指每一次的预期收益都是相等的。

9.收益等价定理的证明

①荷兰式拍卖和第一价格密封拍卖是策略等价的

荷兰式拍卖与密封第一价格拍卖均是最高价赢得拍卖,并按其出价付款,竞买人在出价中要考虑的是选择多高的出价。竞买人在这两种拍卖形式下决策时要考虑的因素是一样的,他们的策略选择是一致的,他们的均衡策略一样,结局也一样。两种拍卖中,只有在竞买人的出价是最高出价时,才会影响拍卖结果。竞买人都不能从拍卖的过程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只能在拍卖结束时得到一些相关的信息,但是这时拍卖结果已经确定,无法再改变了。因此荷兰式拍卖与密封第一价格拍卖是策略等价的,二者虽然从外形上看很不相同,但实质上一样。

②第二价格密封拍卖与英格兰式拍卖是等价的

在第二价格密封拍卖中,因为赢得交易的人只需付出次高的价格,竞买人的优势策略就是报出自己愿意付出的最大价格,而这个最大价格等于他对拍品的估价。在英格兰式拍卖中,竞买人的优势策略是(必要时)一直出价直到等于他对拍品的估价为止。如果某竞买人对拍品的估价是最高的,他的最后出价只要比次高价格高一个微小量即可赢得拍卖,而他支付的成交价只略高于次高价格。

英格兰式拍卖和第二价格密封拍卖在如何引导竞买人理性决策方面的效果是一样的。两种拍卖方式均有唯一的占优策略均衡,在均衡状态下,对物品出价最高者胜出但支付次高价位的标价。从这个角度讲,它们是等价的。

③四种拍卖方式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英格兰式拍卖与第二价格密封拍卖的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即赢得交易的最高出价来自对拍卖品评价最高的竞买人,并且这个均衡是占优策略均衡。荷兰式拍卖和第一价格密封拍卖的均衡也是帕累托最优的,最后成交的价格是最高的出价,但这个均衡不是占优策略均衡。(英格兰式拍卖与第二价格密封拍卖的稳定性好于荷兰式拍卖和第一价格密封拍卖,前者对预期收益的预测比后者的预测结果更强。)从卖方的角度看,四种拍卖方式均是最优拍卖,都能使其期望收益最大,给他所带来的期望收益是一样的。

10.理想拍卖模型及其假定条件

①所有竞买人和拍卖人都是风险中性的,既不爱好风险,也不厌恶风险;

②拍卖品具有独立的私人价值;

③所有竞买人是对称的,其估价服从同一概率分析;

④竞买人之间是非合作博弈,不存在串通和合谋等问题;

⑤拍卖为单物品拍卖;

⑥最终支付额仅仅取决于报价额;

⑦卖主就是拍卖人,不存在交易费用。

符合上述假定条件的拍卖方式即为理想拍卖模型。收益等价定理就是对理想拍卖模型条件下各种拍卖绩效分析的结果。

11.最优拍卖方式的选择(影响最优拍卖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①风险厌恶程度

每个竞买人和拍卖人的风险厌恶程度都不同,可以分为风险喜好型、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三个类型。在其他假定条件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竞买人和拍卖人的风险厌恶程度会影响拍卖方式的选择。竞买人的风险

②共同价值、关联价值

在实际拍卖中,一些竞买人对拍卖品的估值会影响另外一些竞买人的估值。这种情形下,各种拍卖方式为竞买人产生的期望收益的大小可以排序如下:英格兰式拍卖>第二价格密封拍卖>荷兰式=第一价格密封拍卖。

③非对称性

大体来说,当竞买人的分布有相同的形状但不同的分布区间时,密封价格拍卖会比公开价格拍卖产生更高的收入;但当竞买人有相同分布区间但不同的分布形状时,公开拍卖则比密封拍卖能产生更高的收入。在非常一般的情况下,“强”竞买人会喜欢第二价格密封拍卖,而“弱”竞买人会更喜欢第一价格密封拍卖。在共同价值环境中,英格兰式拍卖对卖主可能是一种危险的选择。

④合谋行为

一般而言,无论是私人价值拍卖还是共同价值拍卖,第一价格密封拍卖和荷兰式拍卖都比第二价格密封拍卖和英格兰式拍卖更有利于防止竞买人之间的串通和合谋。所有竞买人都参与的合谋体称为强合谋体,部分竞买人参与的合谋体称为弱合谋体。弱合谋体最佳的选择是让所有成员递交相等的报价,然后依赖于拍卖人随机地选择胜者。合谋的出现和特征关键取决于拍卖品的性质以及特定的拍卖规则。

⑤其他因素

拍品之间有无关联性会影响到竞买人的出价策略,同样也会影响到拍卖人对拍卖方式的选择。如果除了价格因素外,确定买受人还需要参考其他因素,或者卖主不是拍卖人,那么对拍卖方式的选择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第四章拍品供求与价值

1.拍品的概念:拍品是指通过拍卖方式进行配置的产品或服务。

2.拍品的特征

(1)一般属性:拍品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即效用性、稀缺性和价值。

①拍品的效用就是使用价值,即拍品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功能或属性。拍品的效用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具有客观性,但效用大小又是人类主观需要或感受的反应,和人的经验、能力有关。

②人们愿意为拍品的效用付出的等额货币单位就是拍品的价值,拍品的价值和稀缺性正相关,供给相对于需求越少,其价值越高。

(2)特殊性:①拍品的绝对稀缺性――当物品稀缺到不可以随时随意购买,供给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无法增加时,他就可以成为拍品。

②拍品的不可替代性――不能批量生产或无法批量供给,很难复制。

③拍品供给和需求的不确定性——由拍品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的。拍品供给的不确定性包括:供给者不确定,可供给拍品的数量和品质不确定。拍品需求的不确定性包括:拍品的需求群体不确定,需求量不确定。

④拍品价值的随机性和成交的价格博弈性——由于拍品的绝对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及供给和需求的不确定性,拍品的价值确定缺乏可比性和参照性,卖方和买方都缺乏对拍品价值判断的基础,都希望通过拍卖发现价值、确定价格。

⑤拍品的品质和瑕疵风险——按照国际拍卖惯例,拍卖是依拍品的现状进行拍卖,只对提供的资料和公开声明负责,并不一定保证拍品的品质。

3.拍品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价格,拍品的需求量大小取决于价格高低。就整个拍卖行业而言,成交价越高需求量越少,成交价越低则需求量越大。

4.影响拍品需求的其他因素

升或下降的数量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大小。

②收入:收入增加,对正常品需求增加,对低档品需求减少。拍品绝大多数为正常品

③嗜好:人们发现这种拍品越值得喜爱,他们的需求就越多。凯尔文·兰卡斯特提出了特征理论,他认为特征、价格和收入决定消费者选择。特征理论有助于解释品牌钟爱行为和替代品的属性。

④替代品和互补品:许多商品的需求量是和其他商品的消费和价格相关联的。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上涨(或下跌),这两种物品就是替代品。(例如:红梅香烟和红河香烟)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下降(或上涨),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品。(例如:别墅和停车场)如果一种商品的变化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这两种商品就是独立的。

⑤连带外部效应:一个人的需求也取决于其他人的需求,尤其是已经购买该商品的其他人的数量可以影响一个人的需求。连带效应分为连带外部正效应(如攀比效应)与连带外部负效应(如虚荣效应)。

⑥信息对拍品需求的影响: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一方面减少了竞买人的数量,减少了对拍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增加了竞买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⑦对拍品投资性需求的影响因素:投资性需求指竞买人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保值、升值。一般而言,投资型拍品的风险主要有资金损失和流动性风险。

5.决定和影响拍品供给的因素

(1)拍品的供给与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由价格决定,同时受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供给者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就具体拍品和委托人而言,决定和影响供给的因素还有其特殊性。

★(2)代理人委托拍品的供给

①人民法院拍品的供给

司法强制拍卖的制度性规定决定拍品的供给,供给量取决于案件的多少和执行标的的大小,与拍卖的成交价格、制造成本、生产技术等无关。

人民法院拍品的供给与经济发展稳定性和法制建设等有关。经济发展越稳定,法制环境越完善,社会法律意识越强,则经济纠纷越少,被执行财产越少。

②公物的供给

公物拍卖与廉政建设和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有关,而与市场价格、生产制造技术、生产成本等无关。

③国有资产的供给

获得拍卖标的与拍卖企业的业务能力、国家经济政策及其执行力度有关。

(3)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供给

①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主要由各商业银行、四大专业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各典当行供给。

②拍卖企业掌握的客户数量越多,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越强,获得的委托量就越多。

(4)文物艺术品的供给

①由近期拍卖成交价格决定:成交价越高供给越大,越低则供给越小。

②与收藏成本有关:收藏成本接近等于或者高于近期成交价时,供给量会减少。

③受国家文物政策影响:对流通限制越多,供给越少。

④受国家税收影响:增加税收则供给减少,减少税收则供给增加。

⑤受价格预期影响;预期价格上升则供给减少,预期价格下跌则供给增加。

⑥受拍卖企业拍卖规则影响,其中保留价和拍卖费用影响最大。

(5)其它拍品的供给

①决定因素是供给者的交易成本,其中主要是拍卖佣金和相关费用。

②拍卖公司的专业水准影响拍品的供给。专业化强,服务好,供给量就大,反之拍品供给就少。

③拍卖时间影响供给。拍卖会之间或者公告展示与拍卖会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拍品供给越少,否则就增多。

④受人文环境、社会观念、心理素质影响。

(6)供给的费用

拍品不同,供给的费用也不同。对于公物和人民法院委托的拍品,委托人不需要支付费用。对于文物艺术品,委托人一般要按成交落槌价的一定比例向拍卖公司支付佣金,并按保留价的一定比例支付保险、图录、公告等费用。对于其他拍品,委托人一般按落槌成交价支付一定比例的租金和与拍卖公司商定的其他费用。

5.拍卖成交价格的确定

(1)成交价是竞买人和出卖人共同认可的交易价格。拍卖交易中,价格由单个或少数买方和卖方共同决定,成交价的形成是由竞买人的数量、价值判断、出价策略和出卖人的价值判断及拍卖机制共同博弈的过程。(2)成交价格的确定

竞买人保留价和卖方保留价是确定成交价格的基础,竞买人的竞买策略是为获取消费者剩余以使成交价尽可能低于其保留价,而拍卖人的拍卖规则则是尽可能让竞买人报出其保留价而以更高的价格成交,双方的博弈过程确定了拍卖的成交价格。

6.影响成交价格的因素

①竞买人数量。一般而言,竞买人越多,竞价越踊跃,成交价格越高。

②拍卖招商。拍卖公告、宣传、广告等营销工作充分,可以让更多的竞买人参加竞买,从而提高成交价格。

③拍品信息。拍品信息越充分,参与竞买的人就越多,竞买人对拍品的保留价就会高。

④竞买保证金。要求竞买人支付保证金这在我国已成惯例。有助于竞买人慎重参加竞买、谨慎竞价,若竞买人竞买成功后违约可以有效保护卖方利益,但过高会形成进入障碍。

⑤买受人付款方式。

⑥公告展示和拍卖时间。如果公告、展示与拍卖之间的时间间隔过短,许多潜在竞买人可能因为无法决策而放弃竞买,负面影响成交价格。

⑦拍卖师主持技巧。叫价方式、叫价阶梯、叫价节奏等均会影响成交价格。

⑧拍卖现场气氛对成交价格有重要影响。

7.保留价

(1)竞买人的保留价是竞买人竞买拍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竞买保留价等于拍品对竞买人的价格,竞买人对拍品的价值判断由竞买人对该拍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①投资性需求的保留价:主要参照其他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或近期同类拍品的成交价格,价格预期也对确定保留价有直接影响。

②生产经营性拍品的保留价:利用资产评估确定保留价。

③文物艺术品的保留价:受信息资料、成交价格、价格预期、个人偏好影响。

④厂商提供的正常流通的拍品保留价:根据市场价确定保留价。

⑤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法院委托的拍品和库存积压物品的保留价:根据经验和常识判断拍品质量,据此判断拍品价值并确定保留价。

(2)卖方保留价:如果信息充分公开,拍卖公平公正进行,成交结果就是拍品的真实价值,无需保留价。确定卖方保留价是为了保护拍品所有人的利益。拍品或出卖人不同,确定保留价的方式也不同。

☆相关知识要点:边际效用

商品供给越充足,边际效用就越小,市场价值就低。(如:水)

商品的数量越少,边际效用就越大,市场价值就高。(如:钻石)

7.拍品价值的评估

对拍品进行价值评估是竞买人和出卖人确定各自保留价的基础。可以由委托人、拍卖人或竞买人进行,也可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

(1)拍品价值评估的特征:

①市场性: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②公正性;技术基础——公允的行为规范和业务规范;组织基础——评估人员是与拍卖业务无关的第三者。

③专业性:评估机构形成专业化分工,依靠专业技术进行评估。

④咨询性:评估结果只是为确定保留价提供参考(注意例外:国有资产等)。

8.拍品评估的原则(简记:公平真实科学简易可行)

①真实性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作出真实的评估结果;被评估单位将拍品情况真实告知。

②科学性原则;遵循科学的评估标准,科学制定评估方案,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

③公平性原则;以中立的第三者身份客观地进行评估。

④可行性原则;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办到,无需产生额外的金钱和资源浪费

⑤简易性原则:在确保准确性前提下尽量使评估工作简便易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9.拍品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①市场法: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拍品价值。

前提条件——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要有可比的资产及交易活动

评估方法——直接比较法、类比调整法

②收益法: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

前提条件——a.评估对象预期收益能被估测并能用货币衡量

b.评估对象所具有的风险是可以比较和测算的

c.拍品预期获利的年限可以预测

主要参数——收益额、折现率(期望投资报酬率)、获利年限(持续获利的时间)

③成本法:首先估测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然后估测被评估拍品业已存在的各种贬损因素,并将其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得以被评估拍品价值。

前提条件——a.被评估拍品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或被假定处于继续使用状态

b.具备可以利用的历史资料

c.形成拍品价值的耗费是必须的

涉及因素——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10.拍品评估报告

我国对基本内容与格式进行规范。

②评估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评估报告书正文——由首部、序言、具体内容和尾部组成,尾部写明机构名称并加盖公章,由法定代表人和至少2名注册资产评估师签名盖章。

评估的说明——内容应与正文所阐述的内容一致。

评估明细表——包括资产评估结果汇总表、资产评估结果分类汇总表、各项资产清查评比汇总表和各项资产清查评估明细表。

相关附件

③评估报告书的应用:

a.委托方对资产评估报告书的使用:作为资产作价的基础;作为企业进行会计记录或调整帐项的依据;作为履行委托协议和支付评估费用的依据。

委托方在使用评估报告书时需注意的问题:只能按报告书所揭示的评估目的使用报告,一份报告书只允许按一个用途使用;只能在报告的有效期内使用;评估数量发生较大变化时,须调整后才能使用;涉及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的,须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授权部门核准或备案后方可使用。

b.资产评估管理机构对资产评估报告书的使用:能大体了解评估机构的业务能力和组织水平;对评估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重要数据资料。

c.其它有关部门对资产评估报告书的使用:包括证券、保险等监督管理部门和工商、税务、金融和法院等有关部门。

11.评估结果与拍卖保留价的关系

①国有资产按规定需要评估的必须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保留价

②法院委托可以评估也可以不评估。第一次拍卖保留价按照评估价确定,再次拍卖降价额不得低于前次保留价的20%。

③股权拍卖保留价应当按照评估价,只能拍三次,每次降价不能低于前次保留价的90%,三次都未成交按第三次的保留价折价抵偿给债权人。

④抵税财产保留价须与被执行人协商,协商不成的情况下有市场价的按市场价格,没有市场价的按评估价,再次拍卖时保留价不得低于前次的三分之二。

⑤国有土地出让保留价即评估价。

⑥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价格低于评估价90%的应暂停交易。

☆相关知识点:评估结论、保留价和成交价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一致

评估结论是资产作价的基础,保留价由委托人根据评估结论提出。保留价可低于、等于、或高于评估结论。

竞买人保留价和卖方保留价是确定成交价格的基础。竞买人的竟买策略是为获取更多剩余,使成交价尽可能低于其保留价,而拍卖人的拍卖规则则是尽可能让竞买人报出其保留价,而以更高的价格成交。双方的博弈过程确定了拍卖的成交价格。成交价格一般小于或等于竞买人保留价,但必须达到或高于卖方保留价,

第五章拍卖企业管理

1.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协调各种行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调;③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指的是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和职责。一般来说,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基本职能。

(1)计划职能:管理者对管理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主要包括:①调查研究并预测外部环境,②分析研究内部条件,③确定组织目标,④制定管理计划和行动方案等。

(2)组织职能: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资源和人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配置。主要包括:①设计组织机构,②建立管理体制和选配适应人员,③分配权利和资源,④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等。

(3)领导职能:管理者带领和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①推动他人工作,②促使下属活动,③改善人际关系,④建立激励机制,⑤规范领导行为,⑥控制他人活动等。

(4)控制职能:管理者对企业活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主要包括:①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②纠正计划执行的偏差,③创建各种要素和各种环节间的和谐等。

3.企业管理的含义

企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企业管理者依照一定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1)任何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2)企业管理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进行科学的管理。

(3)企业管理是对人、财、物及其经济活动的全部要素的系统管理。

(4)企业管理是通过管理的职能来实现的。

(5)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6)企业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随着企业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4.企业管理的任务

(1)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力:企业管理的最本质的任务,包括使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又包括通过创新不断开发新的生产力。

(2)维护并不断地改善社会生产关系:通过企业管理手段、方法的改善,在保持生产关系基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进行调整改善,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拍卖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过程:(1)战略分析(2)战略选择(3)战略实施

6. 拍卖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主要类型: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别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

7.企业文化的结构:1物质层2行为层3制度层4核心层

8.企业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约束功能4激励功能5辐射功能

9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确定MI系统(确定企业价值观2确立企业精神3确立企业道德)2确立BI3确立VI系统4打造制度文化5打造物质文化

10.拍卖企业的概念

拍卖企业是指以从事经营性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为满足社会需要依法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并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11.拍卖企业的特征

(1)以接受他人委托进行买卖活动的中介组织(职业特征);

(2)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行为特征);

(3)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人格特征);

(4)是依照拍卖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具有拍卖资质的企业法人(行为特征);

(5)是知识性、智慧型企业(人才特征)。

12.拍卖企业管理的概念

拍卖企业管理是由拍卖企业管理者依照一定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拍卖企业的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赢利目标的活动的总称。

13.拍卖企业管理的职能

(1)决策职能——首要职能,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决策的实质是取得企业目标、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三者的动态平衡。

(2)计划职能——为组织职能提供目的和要求,为控制职能提供目标和标准。

(3)组织职能——其他管理职能必不可少的前提。

(4)指挥职能——强调对命令的服从,以提高管理的实效与质量。

(5)协调职能——纵向与横向、内部与外部。

(6)控制职能——实现计划的重要手段。

(7)激励职能——正激励—奖励;负激励—惩罚。

14.拍卖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简记:人创效,可调系)

(1)系统原理:从拍卖企业的整体出发,注重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合理组合,各层次的合理设置,各子系统的有机联系,寻求系统的优化。

(2)人本原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基本内容和特点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成就人。

(3)效益原理:把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二者的统一作为根本目的。

(4)调节原理: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应变能力。

(5)创新原理:拍卖创新一般包括拍卖资源的创新、拍卖方式的创新、拍卖市场的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等。

(6)可持续发展原理:既要保证近期利益的获取,又要保证后续事业能够得到蓬勃发展。

15.拍卖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构架,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包括画图、特点、优缺点,详见P130—133)

①直线制:又叫单线制,最早、最简单的组织形式,适合规模较小的企业。

特点:不设职能机构,企业行政从上至下垂直领导,下属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要求行政负责人全通人才、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

优点:a.结构简单; b.权责集中、分明; c.指挥统一; d.管理费用低。

缺点:a.管理者任务繁重,是必亲临; b.缺乏横向协调; c.信息沟通不畅。

②事业部制:将拍卖企业的经营活动按地区或业务范围划分成若干事业部。全部工作完全由事业部负责。

特点:集中决策(政策管制集权化),分散经营(业务运作分权化),是一种分权型的组织形式。

优点:a.减轻高层管理的负担;b.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的主动性、积极性;c.有利于内部协调;d.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e.有利于提高企业稳定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缺点:a.职权下放过大,容易产生本位主义,职能机构重叠,造成人员浪费;b.各事业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出现矛盾,影响相互协作;c.难于维持集中的拍卖活动;d.全能人才,人才容易流失。

③模拟分权制:拍卖企业经营活动按业务程序或拍卖品种类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以改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专业化程度高。

特点:拍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将部分权力分给职能部门,但不允许他们直接同市场发生联系。高层减少了自己的行政事务,从而把精力集中到战略问题上来。解决了企业规模过大不易管理的问题。

优点:a.解决了企业规模过大不易管理的问题;b.能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c.高层管理人员能集中于经营战略上。

缺点:a.模拟任务不易明确,考核难; b.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 c.决策权有缺陷。

④矩阵制:为了完成某项综合性任务而设立的实行双重领导的组织形式。

特点: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的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组织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

优点:a.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b.目的明确;c.易发挥专家长处;d.易于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缺点:a.双重领导易产生矛盾;b.组织稳定性差;c.工作发生差错时不易分清责任。

16.拍卖活动管理:拍卖程序是拍卖活动管理的主要对象。其内容:

(1)前期管理:①拍卖委托.拍卖审核、签订委托拍卖合同、项目策划、文件编制、前期备案等环节。

(2)中期管理:拍卖公告与展示、竞买咨询与登记、拍卖准备与拍卖实施等环节。

(3)后期管理:拍卖结算、交付标的、拍卖总结、整理归档、后期备案等环节。

17.拍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程序化——工作流程包括计划、招聘、培训、考核、奖励等环节

全员化——面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各级管理人员有效管理下属。

系统化——由录用系统、培训系统、使用系统、考核系统、奖惩系统、离退休系统等子系统组成。

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定量化是其具体表现。

☆相关知识点:人力资源是拍卖企业最基本、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是拍卖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包括对人力资源进行质量与数量的管理两方面。拍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18.拍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1)任人唯贤原则;(2)唯才是举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合理流动原则;

(5)按劳分配原则;(6)互补增值原则;(7)凝聚力强原则;(8)有效激励原则。

19.拍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招聘

①内部招聘

人员来源:公开竞聘、提拔、岗位转换、横向调动、返聘

招聘方法:管理层指定、层层推荐、发布招聘广告、查阅档案材料

优点:鼓舞士气、激励进取、了解全面、准确性高、应聘者适应工作快、选择费用低

缺点:局限内部,选择面窄,易引起竞争者之间的矛盾,易造成裙带关系

②外部招聘

来源:自荐、推荐、职业介绍机构、各类学校和人才培训机构

招聘方法:参加人才交流会,借助中介结构,校园招募,网上招聘、发布招聘广告

优点:范围大,来愈广,有利于招到一流人才,可以平缓内部竞争者的矛盾,新雇人员能带来新思路和新方法

缺点:内部员工士气受打击,易出现选拔失误,不了解企业情况进入角色慢

③核心是所招聘人员和待聘岗位的有效匹配。匹配包括:岗位要求与个人素质要匹配;工作报酬与个人能力要匹配。

(2)培训

①内容:主要是增加知识,提高技术,建立正确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得到企业所期望的员工行为,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②意义:培训有利于个人和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培训可满足员工职业发展的目标。

③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四个阶段。

④类型: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

(3)绩效考核

①含义:是评价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结果及其对企业贡献大小的一种管理手段。

②重要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确定员工的薪酬提供依据,为制定员工晋升、调迁、辞退决策提供依据,为员工培训提供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有利于员工的自我提升,更好的进行员工管理。

③应当遵循的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可衡量原则,平时考核重于定期考核原则,简单、实用原则,反馈原则。

④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部分,工作绩效包括完成的工作数量和质量。行为表现:职业道德,积极性,事业心,协作性和出勤率。

(4)薪酬管理

①广义的薪酬包括以货币收入形式表现的外在报酬和以非货币收入形式表现的内在报酬。狭义的薪酬仅指外在报酬,包括间接薪酬(即指福利,包括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和直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股权等)。

②薪酬管理的原则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企业经济增长与改善员工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物质鼓励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③影响企业薪酬的因素

内部因素——企业实力、组织规模、工作状况、员工特征。

外部因素——政府法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行业水平和市场压力。

④工资制度的类型:

a.技术等级工资制;

b.职务等级工资制;

c.结构工资制(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年功工资和浮动工资组成);

d.提成工资制,要求企业满足三个条件:适当的提成指标、恰当的提成方式、合理的提成比例。

20.拍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总目标:即生存、发展和获利。

①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帮助企业加强核算、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②以每股盈余最大化为目标——重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适用于股票已经公开上市的股份制企业。

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重视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不单纯强调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最能体现企业主观愿望和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

21. 拍卖企业财务管理任务

①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满足资金需求。

②有效使用资金,提高资金效益。

③正确分配企业收益,协调经济关系。

④正确进行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

22.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情况的报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或收益表):反映企业一定时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多布式利润表: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收入-费用=利润”

(3)现金流量表: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时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

23.财务分析

(1)目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评价企业的发展趋势。

(2)方法:比率分析法——同一时期的相关项目;比较分析法——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之间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①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以流动资产偿付流动债务(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付的债务)的能力。

a.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的资金过多,有没有效的加以利用,可能会影响获利能力。

b.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一般在1:1左右比较合适

②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a.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企业举债经营程度越高,偿还能力越弱。

b.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企业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一般至少要大于1。

(4)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①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资产平均总额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总资产周转率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

②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平均总额=(期初流动资产总额﹢期末流动资产总额)/2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该比率越高说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

(5)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①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资产报酬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利用效果。

②净利率=净利润∕主管业务收入净额×100%

净利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第六章拍卖市场与规则

1.市场的含义

(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有形市场是狭义的市场概念,也是最基本的市场概念。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总和是广义的市场概念,也是最普遍意义上的市场概念。

(2)市场是一定经济范围内商品交换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的总和。这些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主要表现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3)市场还是能够吸纳商品和服务的容量。从定量的角度,可以将市场表示为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的乘积。

☆相关知识点: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交换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市场的社会性质。

2.市场的功能

(2)信息传递:基本功能,价格功能

(3)利益刺激和竞争激励;生产者和投资者、消费者、劳动力供给者。

(4)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协调商品供求结构、优化企业组织效率结构、优化产业结构。

(5)促进技术进步:原因在于市场竞争的外在强制力。

(6)促进效率提高:完全竟争市场的市场机制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即最优经济效率的状态。

3.市场机制的含义:市场机体内价格、竞争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及作用的机理。市场机制主要由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构成。市场作用的发挥和功能的实现依靠市场机制。

4.市场机制的局限性

即使在竞争性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效率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诸如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自发竞争导致的经济波动、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及与此有关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因存在外部性、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风险和不确定性等原因导致市场失灵,这是一种客观存在。

市场失效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生活,必须承担起应尽的经济职能,例如: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调节职能、提供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职能和对微观领域的管理或规制职能。

5.市场结构的含义

市场结构是指一定产业内厂商之间或厂商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程度和市场进入退出的障碍,是影响市场结构或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三个主要因素。

6.市场结构的分类

(1)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垄断,竞争程度最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农产品市场有些类似。

特征:①市场上有大量相互独立的买方和卖方。②所有企业提供的产品无差异。③企业能自由的进入和退出市场,没有限制资源流动和价格变化的障碍。④市场信息完全对称。

(2)完全垄断市场:不存在任何竞争的市场。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只有公用事业、电力行业有些类似。

特征:①所在产业中只有一个企业,企业就是产业。②所提供产品没有良好的替代品。③其它企业难以进入与其竞争。

(3)垄断竞争市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市场。比较接近现实,在食品工业、服装工业及日用品工业中比较普遍。

特征:①市场上有很多企业,他们对市场可以施加影响,但不能控制价格。②产品存在一定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换。③企业能自由的进入和退出市场。

(4)寡头垄断市场:比较接近现实,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汽车等产业较普遍。

特征:①产业中只有少数几个企业,他们互相依赖、互相竞争。②每个企业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可以影响价格。③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难度和障碍非常大。

?7.市场集中度与拍卖市场结构的关系

(1)市场集中度是指特定产业的生产经营集中程度。一般来说,集中度高就表示在特定产业中少数企业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垄断能力。通常,完全垄断市场的市场集中度为100%,寡头垄断市场前四位的市场集中度在40%以上。

8影响拍卖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①企业规模变化与集中度:拍卖产业内少数企业规模越大,集中度就越高。

导致拍卖企业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a.企业有扩大规模的动机。一是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二是垄断的动机。

b.科技进步为拍卖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可能,也为之不断提供新的拍卖标的。

c.政府经济政策和法律的影响。

②市场容量变化与集中度:市场容量扩大容易降低集中度,市场容量不变或缩小容易提高集中度。

影响拍卖市场容量变化的因素:a.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越快越好,拍卖市场的容量就越大,拍卖企业发展的空间就越广。b.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c.国家经济政策。一是财政货币政策,二是产业政策。

?9.服务差别化与拍卖市场结构关系

(1)服务差别化是指经营同类拍品的企业中,不同拍卖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具有不同特点。对拍卖企业而言,服务差别化是一种经营手段,一种非价格竞争手段。不能将低佣金等价格竞争手段当作服务差别化的内容。

10服务差别化对拍卖市场结构的影响:

①影响市场集中度;领先拍卖企业运用服务差别化来保持或提高市场集中度,小规模的拍卖企业通过服务差别化降低市场集中度。

②形成市场进入壁垒:市场服务差别化程度越高,新企业进入拍卖市场的壁垒也会越高。

11.市场准入和退出障碍与拍卖市场结构的关系

是影响垄断、竞争关系、影响市场结构的一个基本因素

(1)进入障碍又称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企业所拥有的优势。进入障碍的大小反映了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大小。

进入障碍对拍卖市场结构的影响:①规模经济障碍:筹资困难和市场开拓困难导致规模经济障碍,在花卉、农副产品、二手车拍卖市场中尤为突出。②人才障碍。③客户资源障碍。④服务差别化障碍。⑤政策和法规障碍。

(2)退出障碍又称退出壁垒,是指产业内的企业退出该产业是遇到的障碍。

退出障碍对拍卖市场结构的影响:①沉没成本障碍;②解雇费用障碍;③结合生产障碍;④政策法规障碍。当前拍卖行业退出壁垒低,对潜在进入者不构成威胁,所以构建退出壁垒对在位企业的竞争力关系重大。

12.专业化经营模式与综合经营模式的关系

专业化经营和综合经营是常见的两种拍卖企业经营模式。就两者关系而言,综合化经营是专业化经营的前提,专业化经营是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化经营的基础。正是“综合经营模式”造就了中国拍卖企业今天的成就,现在绝大多数拍卖企业仍然依靠综合经营模式来维持。只有在综合经营中,拍卖企业才能发现自己的专业优势,也只有拍卖业务量和市场总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有专业分工的需求和动力。专业经营使拍卖企业在某一个领域做得更好,能够创出品牌,增强开拓新业务的能力,更容易进入其他领域。因此,专业化经营模式与综合经营模式应当是一个共存的局面,但是比较而言,专业化经营是目前拍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中国拍卖业并不缺乏简单的综合经营,缺乏的是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的综合经营。要想在世界拍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要有更大规模的拍卖企业,必须要从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开始。

13影响专业化经营的两个关键的问题

(1)专业化的人才问题。专业化人才是实现专业化经营的基础,要想实现专业化经营必须尽快拓宽和改善目前的拍卖人才培养机制。

国际经济导论论文

作业:反倾销与中国应对措施 2013 —2014 第1 学期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导论》校区福建路校区序号 专业班级审计1052 姓名蒋睿明学号9109105245 本学期学习了《国际经济法导论》,我感兴趣的是反倾销。反倾销作为国际贸易中保护经济的常用手段,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加入WTO后,反倾销成为中国与别国之间贸易争端的突出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在入世后迅猛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有着自身的经济优势和良好的竞争力。但是,贸易摩擦却逐渐增多。其中,以反倾销案件最为突出。 一、倾销的内涵和国际立法 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一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从而给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法律界定的倾销概念由3个要件构成:(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2)这种倾销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3)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上述3个条件的低价销售行为,才构成法律上的倾销,同时这也是反倾销调查的3个要件。 二、中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 中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外、主客观因素,还有经济和法律方面的因素。 三、中国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一)从政府角度 我国关于反倾销的法律还很不健全,立法缺陷比较明显,立法层次低,法律效力偏弱,时效性差。所以,政府应加强反倾销立法工作,结合WTO规则尽快解决法律依据问题,使企业在应诉的时候有法可依。同时,我国政府应尽快建立预警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和专门的处理机构,能够迅速反应,在短时期内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改变以往被动挨打的局面。也要加强专门法律人才的培养,提高抗辩能力和技巧,并熟练掌握国外的相关法律。 (二)从企业角度 首先,反倾销调查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其次,要聘请当地有经验且对我友好的律师进行申辩和负责处理案件。 最后,企业一定要做好反倾销起诉前的调查准备工作。 总之,我国在面对反倾销案件,一方面要积极应诉,争取更大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把它看作是一个机遇,以此为契机,尽快提升我国产品的全球化程度,同时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创新,争取在世界经济贸易浪潮中更上一个台阶。 以上是我对反倾销和中国应对措施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反倾销协议. [2]宋和平.反倾销法律制度概论(修订本)[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3]尤宏兵,刘卓林.中国应对倾销与反倾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王世春,王琴华,张汉林.名家论坛——反倾销应对之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国际经济法导论》作业福建路校区周二(9-11)第1-11周

土地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自然特性:1、位置的固定性 2、面积的有限性3、质量的差异性 4、功能的永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1、供给的稀缺性 2、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 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3、土地的功能:1、承载功能 2、生产功能 3、资源(非生物)功能。 4、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方面的问题。 5、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 1、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土地利用规划 4、土地开发 5、土地保护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内容:1、土地利用程度 2、土地利用结构 3、土地利用效率

意义:为更合理的利用土地指明方向。 3、我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供不应求与浪费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4、土地利用的目标:1、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2、取得服务(效用),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 5、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1、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2、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更低面积相结合。3、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4、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5、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6、贴现系数:从现在起,第n年的一单位货币量相当于现在的多少 7、复利系数:现在的一单位货币量在n年后变成现在的多少倍 8、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一套对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最有利的土地利用方案和行动路线的系列决策,是各种土地利用规划的总称。 9、土地开发:一般来讲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或效益更高的土地的过程。 10、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内容:1、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分析 2、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4、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5、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意义:明确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找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确定规划目标和选择规划目标的途径、措施提供依据。(网上搜)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2.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3.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是有限的。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最全】【共10章】

第一章绪论 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含义;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简略过程;国际经济法的范围及其与相邻诸法律部门之间的交错关系;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历史概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基本法理原则;学习国际经济法对于贯彻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 考核目标与具体要求 识记(1)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含义;(2)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简略过程;(3)区分平等、不平等两大类双边国际商务条约的主要标准及其现实意义;(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法破旧立新的大体进程;(5)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与国际经济法面临的新挑战;(6)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历史概况及其中所蕴含的基本法理原则;(7)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基本过程是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优良历史传统的自觉继承和重大发展;(8)国际经济法与相邻诸法律部门之间的交错关系。 领会(1)学习国际经济法学对于贯彻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2)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南北矛盾”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主要体现。 应用结合上述知识点,并结合当前重大实际问题,分析国际经济法在当代国际经济秩序新旧更替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发展的趋向。 历年考点: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简略过程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经济法的产生 1、定义:国际经济法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识记) 2、国际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国际经济法是巩固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变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1、在国际经济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强权国家保持和扩大既得经济利益、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与贫弱国家争取和确保经济平权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2、国际经济法的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早在公元前,地中海沿岸各国之间就已经出现出了比较频繁的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活动。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经过各国商人的约定俗成,逐步形成了处理国际商务纠纷的各种习惯和制度。这些商事法规或商事习惯法,实质上是国际经济法的最初萌芽。(2)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17世纪以后,国际经济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转折、更新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发生重大转折,出现新的格局,国

国际经济法习题1

第一编导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各国承认外国法人常见方式的是:() A. 一般许可制 B. 特别许可制 C. 相互承认制 D. 混合许可制 2. 非互惠的普遍优惠待遇体现了国际经济法的()。 A.有约必守原则 B.全球合作原则 C.公平互利原则 D.经济主权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哪些属于国际经济组织的权利能力() A. 缔结合同的能力 B. 取得动产和不动产的能力 C. 进行法律诉讼的能力 D. 特权与豁免权 2. 以下不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的是() A. 使馆馆舍不受侵犯 B. CIF合同项下,卖方承担投保义务 C. 涉外扶养关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地的法律 D. 沿岸国在界河上有平等的航行权 3. 以下属于国际经济法主体的是() A. 自然人 B. 法人 C. 国际组织 D. 国家 E. 跨国公司 4. 以下哪些属于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A. 国际经济条约 B. 国际商业惯例 C. 国内立法

D. 联合国大会的规范性决议 5. 以下属于国际商业惯例的有() A.《国际商事合同惯例》 B.《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C. WTO规范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6. 确定法人国籍的标准有:() A. 成立地标准 B. 住所地标准 C. 控制标准 D. 复合标准 7. 以下属于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的有()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世界银行集团 C. 欧洲联盟 D.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E. 世界贸易组织 三、名词解释 1. 国际经济法 2. 国际商务惯例 3. 跨国公司 4. 国际经济组织 四、简答题 1.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范围有哪些? 2. 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3. 国际经济组织的特征有哪些? 4.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 1. 何谓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土地经济学教案

4-3 《土地经济学》教案 课程基本要求:了解土地的基本特性、分类及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掌握土地利用的基本理论,并用于对我国土地利用实践的分析;了解土地制度的内涵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及如何完善我国的土地制度;掌握地租、地价和土地市场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资产流转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并对我国的现状进行评价,提出改革的方向。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8学时,教学实践4学时,共32学时。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性 一、土地的概念 从横的角度看,有四种观点:土地即土壤;土地即陆地及水面;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不包括陆地的水面;土地即地球表面。 从纵的角度看:“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个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能量”——马歇尔 “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土地这个词,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或自然资源。……经济学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伊利 综上所述: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分、空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且由于人类投入了大量劳动,现实的土地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二、国土的概念 国土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条件 三、土地的特性 1、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2、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第二节土地的功能与分类 一、土地的功能 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非生物)功能 派生:资产功能;景观功能 二、土地的分类 (一)按经济用途分 1、农用土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 2、非农业生产用地:厂矿用地;交通用地 3、城乡居民点用地 4、水域:河流;湖泊;水库;其他 5、特殊用地:休息用地;自然保护区;军事用地;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共分8个一级类型,46个二级类型。 8个一级类型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交通用地、未利用地 (三)新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一级(3个):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二级(15个):A.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 B. 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建设用地; C. 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 三级(71个):略 (四)国外分为10个类型: 住宅用地、工商业用地、耕地、林地、牧场和放牧地、矿业用地、娱乐用地、交通用地、服务性用地、裸露和荒芜的土地 第三节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包括四个方面:市场;土地权属转移及收益分配;土地利用经济;土地制度二、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土地利用中的生产力组织和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doc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稀缺性 2、选择 3、机会成本 4、生产可能性边界 5、经济学 6、经济人 7、微观经济学 8、宏观经济学 9、静态分析10、比较分析11、实证分析12、规范分析 13、经济模型14、常量15、内生变量16、外生变量 17、流量18、存量19、均衡分析20、边际分析 21、比较静态分析22、动态分析23、案例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 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 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 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 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 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 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知识点:“看不见的手” 6.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7.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 8.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 知识点: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 A.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有利 B.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对厂商不利 C.只有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才能使利润最大化 D.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比市场营销更重要 10.下列命题中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的是( )。 A.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 000美元 11.“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 A.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 12.下列属于规范分析表述的是( C)。 A.由于收入水平低,大部分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 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越来越多 C.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D.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学习西方国家,不适于我国国情 1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包括价值判断B.研究对象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D.是否运用了归纳法 14.研究单个居民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B)。 A.宏观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

国际经济法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总结

国际经济法期末考试复 习提纲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国际经济法第一章导论 一、国际经济法概念 调整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调整国际经济交往中关于商品、技术、资本、服务在流通结算、信贷、税收等领域跨越国境流通中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总称。 二、国际经济法的特征 主体范围的广泛性,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既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也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调整的经济关系复杂性,调整的对象是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法律规范的多样性,包括国际规范和国内规范,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 三、国际经济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①平等当事人之间的国际经济交往关系,如国际货物买卖、运输、保险、支付、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 ②国家对国际经济交往关系的当事人及其有关活动实施管理或管制关系。在此项关系中,国家与其所管制的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不是平等的,其相互之间是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 ③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之间通过双边或多边国际公约或协定确立的国际经济关系,如贸易、投资、税收等方面的关系。 四、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①国际经济条约:包括双边、区域和多边条约。如《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 ②国际商业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华沙—牛津规则》、《约克—安特卫普规则》等。 ③重要国际组织决议 ④各国国内立法:如对外贸易法、外汇管理法、涉外税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等。 ⑤辅助性渊源:国际司法判例、学说 五、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发展中国家如何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公平互利原则:实质公平与形式公平 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国际经济法主体 一、自然人 基于自然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自然人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其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是由该“外国”国内法及其与内国订立的有关国际条约决定的。而国籍在区别自然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还应具有从事国际经济交往的能力与资格。 二、法人

国际经济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总论 一、简答题 1、简述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2、简述国家豁免原则与国家行为原则的区别。 3、简述国际经济组织的主要分类。 4、简述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具体表现。 二、论述题 试述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跨国公司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因而具有一贯的政

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的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主要特征包括:跨国性;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公司部的相互联系性。 2、 (1)国家行为原则涉及一国法院是否有权对另一国在其境所为行为加以裁决的问题;国家豁免原则是本国法院对外国国家是否行使管辖权的问题。 (2)国家行为原则适用于任何诉讼主体,国家豁免原则只可由外国政府首脑、政府机构及其代理等特殊主体所援用。 3、普遍性国际经济组织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 4、具体表现为: 1)国家对其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2)国家有权对其境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3)国家有权将外国财产收归国有或征用。 二、论述题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当是国际经济关系。 注意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两种学说观点。 (一)狭义说认为,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新分支。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各国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主体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二)广义说认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跨国)经济关系的国际法、国法的边缘性综合体。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不仅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也包括参与跨国经济关系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实体;调整对象是上述主体间发生的跨国经济关系,而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基于广义说与狭义说,这里的国际经济关系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1)专指国家政府之间、国际组织之间或国家政府与国际组织之间由于经济交往而产生的各种关系 (2)不仅包括上述容,而且包括属于不同国家的个人之间、法人之间、个人与法人之间以及他们与异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之间由于经济交往而产生的各种关系。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法 2、有约必守原则 3、跨国公司 4、国家行为原则 5、情势变迁 二、简答题 1、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简述有约必守原则的限制。 3、在跨国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务责任承担上,各国有哪些对策?

国际经济法作业

国际经济法作业1 第一章 一.正误判断题 1.国际条约包括双边和多边协议() 2.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有时也调整国内经济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法调整范围不包括() A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规范与制度B有关国际投资的法律与制度C有关国际货币与金融的法律与制度 D国际商业惯例 三.多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A国家对天然财富与资源泉的永久主权原则B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C公平互利原则D最惠国原则 2.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包括() A国际条约B国际商业惯例C国内立法D国际组织决议 四.问答题 试述国际经济法主体 第二章 一.正误判断题 1.凡未经法律授予外贸经营权的公司和企业一律不能从事外贸活动,其出口或从国外进口所需物品抱着应通过有外贸经营权的公司和企业代为进行() 2.要约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 3.承诺是受要约人对要约表示无条件接受的意思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国际货物买卖毅然交易磋商中,有条件的接受() A视对要约所作修改的性质及要约人的态度而决定其是否构成有效承诺B构成承诺C构成新要约D构成要约邀请2.《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通则》对()予以规范。 A9 B13 C 15 D11 3.《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邓以规范。 A合同的效力B合同的成立C合同对货物所有权的影响D货物对人身造成伤亡引起的产品责任 4.《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按英文字母排列,将国际贸易术语分为()组。

A四B五C六D三 5.《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卖方承担义务最小的术语是() ACIF BFOB CDAF DEXW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检验证书的法律效力如下() A是货物进,出海关的凭证B是征收或减免关税的必备文件C是买卖双方履行合同义务的有效凭证D是买卖双方结算货款的有效凭证 2.就一般情况而言,不可抗力来自() A水灾,旱灾等自然条件B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条件C罢工,政府禁令等社会条件D战争,暴动等社会条件 3.要约失效的情形包括() A要约过期B要约被撤回C要约被撤销D要约未发出 4.一项有效的了承诺() A要由受要约人作出B应采用要约规定动作方法C在要约无规定时采用与要约传递相同的方式D在送达于要约人时生效 5.国际上对所有权转移问题有()的做法。 A以合同订立时间作为所有权转移时间B货物特定化后在交货时所有仅发生转移C货物特定化后以双方当事人的意图决定所有权的转移D交货时所有权转移 四.名词解释 1.象征性交货 2.选期违约 五.问答题 试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要求卖方实际履行救济措施的主要规定。

金融经济学导论第1章讲义2010

为什么我们需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呢? 一个金融体系是由一系列的机构和市场所组成,它们允许交换合约和提供服务,其目的是使得经济代理人(economic agents)的收入流和消费流不同步,即让它们缺少相似性。 这一功能有两个维度:时间维度(time dimension)和风险维度(risk dimension)。 金融:时间维度(time dimension) 为什么将消费和收入夸时分离是有用的呢? 理由1:收入在离散的时间情况下获得(比如一个月),而与此同时按照人们的习惯,消费是连续的(即每天)。 理由2:消费支出决定了生活水平,绝大多数人都发现要逐月逐年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困难的。这样就有了对平稳消费流的要求。 平稳消费流的要求具有普遍性,深深的影响着每个人的,因此这一要求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在于为退休而储蓄的需要,即消费小于收入,这样才能使退休后消费流超过收入,即动用储蓄。 对于较短时期的情况,平稳消费流的要求同样需要。例如,消费和收入的季节性模式:特定的个体(汽车销售员、百货公司销售员)可能会经历由于季节性事件(如绝大多数的新车都是在春季和夏季销售的)所导致的收入波动,而他们不希望这一波动影响到他们的消费。同样由于营业周期性波动而导致的暂时性失业也会产生这一问题,工人不想因为暂时的失业而失去了可持续的收入时,工人们不希望他们家庭的消费大大下降。 因此,金融中第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时间 (勤俭创业的企业家) 在一个不受时间影响的世界中,将没有资产,没有金融交易(虽然人们使用货币,但货币仅具有交易的功能),也没有金融机构。 持有资产则使得消费流和收入流不同步。例如农民留着种子、守财奴将金子埋起来或老奶奶将钞票放在床底下,都会使他们的消费和收入不同步,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自己有一个更高水平的福利。 一个完全发达的金融体系应当具备有效完成这一同样功能的性质。因此金融体系应当提供多功能的、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在贷款规模、贷款时间的选择和贷款到期日以及金融工具的流动性等方面,满足存款人和借款人普遍不同的需求。

经济学讲义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导论 1、首先向大家问好和自我介绍。 2、介绍《西经》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时应该注意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这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核心课。我们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大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是不是已经学习了微积分,高数?我们只要有一点微积分的基础,就可以学习初级经济学、甚至偏中级的经济学。在技术含量上没那么难。但由于同学们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刚刚半年,一个学期,仍然不能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所以,在初次接触到经济学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但有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没有兴趣是永远不能迈入经济学的豪华殿堂。所以大家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观察身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动态、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培养自己的经济思维方式。 【案例】农历新年刚过去,问一下大家:“过年前,为什么超市中的年货如瓜子、糖果不降价促销,而衣服皮具等却会较大幅度降价? 答:瓜子、糖果作为年货,为应景和待客,一般家庭都必备,而衣服任何时间点都可购买,不必局限于某一时点。也就是说,在新春前,年货的购买是弹性值较少的,而衣服类商品的弹性值却较大。为达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对于弹性值小商品,提价(至少不降价、不打折)会增加销售收入,而弹性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在以后的课程中,分析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时,会从理论层面给同学们具体分析。 【案例】假如你是某家电影院的总经理,你的财务经理告诉你,近来影院收入情况不佳,建议你提高票价以增加收入,这个建议,你应该采纳还是拒绝?你的决策又是什么? 可能有同学会问到,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呀?是不是跟我们以前学的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样,属于纯理论,枯燥乏味,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考试。再或者是认为经济学就是赚钱的实用性课程,但一看到教材中条条框框的理论,而没有具体应用的东西,一下子兴趣全无。这两种观点都反映了初学者对经济学的不了解。那么,我们了解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一个新朋友时,首先要先了解它的“外貌”,建立起“第一印象”,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再深入了解。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本书,曼昆《经济学原理》,在这本书中,第一章通过各种生动的例子讲述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并且通俗易懂,很容易理解。 1、曼昆《经济学原理》人大版 曼昆为哈佛高材生,才华横溢,属于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该书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与生活极其贴近,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经济学的“内涵”,那么就要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有所了解,我个人认为这相当重要的。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这部分知识枯燥或者觉得我们又不是学经济学专业的,没有必要了解。我认为这种想法有些片面,这就好比找结婚对象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一样。只有了解了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学的本质,并从更高的视角俯瞰经济学。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去书馆找一些有关的书籍看一看(如经济学说史、经济学流派等)。

国际经济法教案

国际经济法教案 王建雄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导论 教学重点:国际经济法的概念,调整范围,主体,渊源。 教学难点:国际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一、1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资本、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跨国、跨地区的流动。 2经济全球化的特点:(1)市场全球化 (2)生产和消费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与地区内部生产要素的流动相辅相成 (4)经济全球化促进经济活动中统一游戏规则的出现3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即调整国际经济交往中关于商品、技术、资本服务在流通结算、信贷、税收等领域跨越国境流通中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4国际经济法调整范围:(!)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规范与制度; (2)有关国际投资的法律与制度; (3)有关国际货币与金融的法律与制度; (4)有关国际税收的法律与制度 (5)有关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交往的法律与制度。

5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1)丰富了国际经济法的内容。 (2)促进调整国际经济贸易法律规范的统一。 (3)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解决国际经贸争议的机制。 二、1国际经济法主体:个人、法人、国际组织、国家。 2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国际条约、国际商业惯例、国内立法、国际组织决议。 3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对天然财富与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 (2)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 (3)公平互利原则。 4国际经济法研究方法:(1)多侧面、全方位的综合研究方法。 (2)比较的方法。 (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法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 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二章国际货物贸易法 教学重点:国际货物买卖公约与惯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国家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违约补救、货物风险转移及国际支付。 教学难点:国际货物买卖公约与惯例、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补救、货物风险转移、支付。 一、1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公约: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2国际贸易术语:是以不同的交货地点为标准,用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 以及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费用、责任与风险的划分。 3《2000年通则》把13个贸易术语按照卖方承担义务的大小分为E、F、C、D四组。 E组:EXW工厂交货 F组:FAS船边交货,FOB船上交货,FCA货交承运人。 C组:CFR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PT运费付至,CIP运费、保险费付至。 D组:DAF边境交货,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DDU未完税交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土地的概念 地水面。 2.土地的特性 (一)自然特性(1)位置固定性——就地利用 (2)面积有限性——节约、集约地利用 (3)质量差异性——因地制宜 (4)功能永久性——保护与循环利用 (二)经济特性 (1)供给的稀缺性(2)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E SP=0 经济供给——0

西方经济学第一章答案 引论

第一章引论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经济学产生客观原因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源的有限性即稀缺性包括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所谓的资源稀缺的绝对性是资源的稀缺性在人类社会任何时空都存在的,所谓资源稀缺的相对性是指即使再多的有限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需要(欲望)来说都是不足的。但稀缺资源具有多种用途,人类无限欲望具有轻重缓急,怎样使稀缺资源在一定时空下,满足人们最急需、最迫切的欲望是经济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只有去“选择”。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学科。这种选择就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一般涉及(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何时生产。(5)在哪生产等几个基本问题。 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成果——西方经济学著作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如行情研究、存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车间生产流程布局等内容。第二类,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论述。第三类,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如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借鉴马克思经济理论,也可以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既研究经济运行也涉及经济制度,既研究如何提高社会生产力,也涉及生产关系。 2.人类历史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几类?哪一类的经济效率较高? 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也称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大体上分为下列四种类型: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 自给经济的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自给自足,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在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决定。对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剩余比较少。 计划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用政府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问题,产供销、人财物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践证明,这种举国体制,在国家目标单一、资源严重匮乏时,可以集中全国的人、财、物办个体无法完成的大事,即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在经济体量巨大时,计划经济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问题,效率较低,出现政府失灵。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由竞争中市场机制来解决。家庭和企业经济主体分散决策。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所指引,个体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人人为自我,实现人人为他人,保障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也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公有相结合,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效率和公平可以得到较好的协调。纯计划经济和纯市场经济都存在问题,具有优势互补的混合经济,即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效率较高, 3.为什么西方微观经济学又称为价格理论,西方宏观经济学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价格、消费品供求量、生产要素供求量)如何决定。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在消费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接个既定的条件下,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在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单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练习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练习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4.机会成本: 5.生产可能性边界: 6.自给经济: 7.计划经济: 8.市场经济: 9.混合经济:10.微观经济学:11.宏观经济学:12.实证分析:13.规范分析:14.存量:15.流量: 16.局部均衡: 17.一般均衡: 18.理性人:19.内生变量:20.外生变量: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 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经济学导论模拟试卷及答案

《经济学导论》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机会成本 2、均衡价格 3、消费者剩余 4、边际替代率 5、国民生产总值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b )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2、若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其确切的含义是价格上升会引起(a) A、购买者购买量的下降; B、购买者购买量的增加; C、购买者总支出的增加; D、购买者总支出的减少 3、已知商品X的价格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假定消费者有收入100元,他打算购买7单位的X,10单位的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是50和18,如果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d ) A、停止购买; B、增加Y,减少X ; C、同进增加购买X,Y; D、减少Y,增加X 4、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互补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 ) A、商品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商品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商品A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商品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5、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0%,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c )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 6、己知XY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0.4,则这两种商品是(c ) A、.独立品; B、替代品; C、补充品; D、不能确定 7、市场均衡意味着:( d ) A、在某一价格水平上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 B、在均衡价格水平上,每一个买者都可以买到想买的数量,每一个卖者都可以卖出想卖的数量; C、价格没有变动的趋势; D、上述答案均正确。 8、吉芬商品表现为(b ) A、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是正值; B、需求收入弹性为负,需求价格弹性为正 C、需求收入弹性为正,需求价格弹性为负; D、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是负值 9、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b ) A、一般认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既定(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资源充分利用的科学 B、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是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的 C、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