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分析(2013)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分析(2013)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分析(2013)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形势跟踪分析”课题组

目前我国金融运行中出现资金紧缺的现象,但不论货币供应还是新增贷款均未减少,表明流动性问题实际上是由“投资”引致。大量新增贷款向中长期贷款集中,导致短期资金的不足。尽管总体流动性充足,但需要防范的是,个别银行难以偿付到期本息可能引发蝴蝶效应。

我国经济正从高位增长的运行转向中速运行。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微观主体还是金融部门,都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不过,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还处于“长期趋好”的战略机遇期内。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需要继续贯彻落实“稳中求进”的总思路。要保持经济增长相对稳定,努力实现7.5%的预期目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加快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加强对金融市场预期的管理和引导,防范金融震荡发生。

一、2013年经济运行难度加大

1.宏观经济基本面情况

与2012年之前相比,2013年GDP增长率将呈略有下降的走势,这在预期之中。但问题在于,GDP增长率下行中,经济基本面的基础并不扎实。2013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7.7%,下降程度不但超过了市场预期,而且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疑问。第一,发电量增长2.9%,与GDP增长率7.7%、第二产业7.8%等之间显然不匹配;第二,餐饮收入5890亿元,同比增长8.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4.5%,与实际情况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我国饭店业协会公布,2013年1-4月,我国饭店业整体总营收同比下滑16.43%,其中,政府会议同比大幅下滑37.94%,餐饮销售额同比下降高达17.25%;第三,出口5089亿美元,增长18.4%,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假出口以套汇套利问题(5月份外贸出口仅为1827.7亿美元,同比增长1%);第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2%,但同时PPI为-1.9%(5月份为-2.9%,已连续15个月处于负增长状态;与2011年7月7.5%相比,已降低了10个百分点以上)。

物价总体保持平稳。CPI除了3月份达到3%以外,其他月份均在3%以下,可以说,目前CPI上行的压力不大。

就业压力较大。尽管第一季度解决了300万个就业岗位,但今年毕业的学生达到近700万人。从近两个月的情况看,媒体有着“最难就业季”一说,虽然各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该状况有所缓解,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

内需正在回落。一方面消费增长率下行,从2011年12月的18.1%下落到2012年12月的15.2%,再下落到2013年5月的12.9%;另一方面,投资增长率依然处于低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基本在21%以下运行。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12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与此相比,2008年2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4.3%(当年最低点),当年10月的为27.2% (11月初开始启动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所表示的投资需求明显减少。

外需因美国经济恢复和欧洲走势不明朗,依然扑朔迷离,但国际市场可供我国外贸和对外经济关系拓展的空间在短期内难有明显机会。外贸增长率尤其是出口增长率高位运行的历史也许难以重现。

2.实体企业面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和利润增长率处于下降区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在2012年12月达到10.3%,进入2013年以后一直在10%以下运行,5月份为9.2%。由此,很难判定经济效益有了提高。如果将PPI考虑在内,则企业面的情况更需引起重视。

在上市公司方面,第一,从证券市场的融资情况看,2012年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2170亿元,同比下降5.5%;债券市场融资2629亿元,同比增长54%。2013年前5个月,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1592亿元,同比增长97.3%;债

券市场融资1530亿元,同比增长145.9%。第二,从上市公司盈利情况看,2083家非金融上市公司,2012年实现净利润8706亿元,同比下降10.9%,这是过去4年来这些上市公司总体利润首次下降。1167 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909家公司的下降幅度超过了20%。172家公司出现亏损,总亏损额587.3亿元。在行业方面,石油加工及炼焦业(-205%)、水上运输业(-19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8.1%)、化纤制造业(-98.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4.6%)、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72.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69.4%)利润降幅较大;另一方面,公用事业、通信服务业、信息传播、造纸、旅游等行业利润有20%-80%的增长。第三,从上市公司负债情况看,截至2012年末,2083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为22.8万亿元,总负债13.6万亿元,总体资产负债率为60.4%,较上年微升0.9个百分点,负债净增加1.9万亿元。其中1190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出现上升,平均上升幅度为5.3个百分点。

3.国际经济形势

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金融环境,在下述几方面事件的影响下,更为复杂和难以把握。

第一,美国暗示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2013年6月19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后表示,“美国经济和就业市场已出现明显改善”,“如果经济复苏态势能够达到预期水平,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削减月度

购债规模,并于明年年中结束购债”。这一表态被看作美联储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信号,引发了巨大的市场动荡。2013年6月19日,美国股市和债券市场双双加速下滑,纽约股市当天创两周多来最差表现,道琼斯指数收盘下跌206 点,跌幅约1.4%,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2.33%。

第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状况不如预期,出现大幅国际资本流出现象。近期国际经济组织与商业机构纷纷下调了对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其中,俄罗斯、巴西和印度被调低的幅度最大。从2013年5月份开始,国际短期资本开始流出新兴市场,引发了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和资产价格下跌。今年5月至6月中旬,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对美元显著贬值,其中,南非兰特贬值9.2%,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菲律宾比索贬值幅度也在5%以上。6月的前两周,泰国、巴西股市则分别下跌8.8%和8.5%,位列新兴市场股市跌幅榜首,菲律宾、印尼、韩国、墨西哥、印度等国家股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跌。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债也遭到抛售,国债收益率出现上扬。

第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前景仍不明朗。希腊政局动荡不定,经济改革进程落后于时间表,欧元区国家在救助上态度暧昧,国内意见分歧严重。例如,上月希腊国债赎回期到期时,持有37亿欧元希腊国债的欧元区各国央行拒绝展期,这迫使救助者提前支付后阶段发放的希腊救助贷款。德国的大选结果也将影响欧盟后续的救助政策,这也为欧

洲经济发展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这些国际金融环境变化中,有三个现象值得重视:其一,短期资本流入的下降,对我国经济运行形成了直接冲击。在岸与离岸人民币价格差的变化反映了海外市场对人民币资产需求的变化。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人民币市场离岸价格持续高于在岸价格,表明海外市场对人民币需求旺盛,资本快速流入我国。进入5月份以后,人民币市场离岸价格持续基本与在岸价格持平,6月份频繁出现离岸价格低于在岸价格的情况,表明海外市场对人民币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资本流动也开始调整。从外汇占款情况来看,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668.62亿元,较4 月份下降77%,6月份的数值预期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回落。其二,人民币将承受相对于美元的贬值压力和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升值压力。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将走强,而人民币在资产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将处于弱势,形成对于美元的贬值压力。不过尽管如此,由于人民币与美元的走势高度相关,因此在美元走强的情况下,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仍处于升值状态,这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竞争力。其三,在欧洲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我国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事实证明,今年一季度我国的出口反弹有很大部分是利用香港转口贸易进行套利贸易的结果。近期出口形势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并起到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在这些现象背后,对于我国所处国际金融环境进行判断

的关键在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即意味着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已经得到根本改善,不再需要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还是美联储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对于刺激实体经济没有太大效果,因此只能选择退出。在前一种判断下,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不利国际金融形势是暂时性的,它在本质上是金融市场变化与实体经济运行速度差异所导致的“超调”现象,会在不长的时期内得到改善;但在后一种判断下,我们就需要做好长期应对困难的准备。

4.金融面情况

从货币供应看,2013年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高于年初预计的全年13%的目标值;狭义货币(M1)余额3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2012 年同期的3.5%。因此,从货币供应角度说,经济运行中的资金是充足的。

从社会融资规模看,2013年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19万亿元,虽然比2012年同期多了424亿元,但比2013年4月少了5763亿元,这意味着5月以后新增资金总规模有着收紧之势。5月份,信托贷款增加992亿元,同比多增435亿元,但同时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124亿元,同比少增1504亿元,这暗示着流动性已开始吃紧。尽管如此,2013年1-5月社会融资规模为9.11万亿元,比2012年同期多3.12万亿元,印证资金总体上是充足的。

与2012年底相比,2013年第一季度信托资金的运用

变化主要表现在:基础产业占比从23.62%增加到25.78%,绝对额从1.65万亿元增加到2.11万亿元;工商企业占比从26.65%增加到27.75%,绝对额从1.86万亿元增加到2.27万亿元;房地产占比从9.85%下降到9.40%,绝对额从6881亿元增加到7702亿元。

从贷款情况看,2013年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674亿元,外币贷款增加58亿美元。1-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21万亿元,同比多增2792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67.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高于GDP增长率。5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737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因此,贷款环境依然属于相对宽松状态。

不过,将2013年前5个月与2012年的情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新增贷款总额没有减少的条件下,贷款结构有了实质性改变,即短期贷款大幅减少,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这为流动性紧缺埋下了隐患。

从外汇增加情况看,进入2013年,国家外汇储备中的外汇数额继续增加,人民银行资产方“外汇”的数额从2012年底的236669.93亿元增加到2013年4月的248946.77亿元,新增额为12276.84亿元。但进入5月份(据估计5月份外汇储备增加额为668.6亿元)以后,外汇储备增加额将处于减少走势。

二、金融运行风险快速凸显

进入5月份以后,金融运行中的风险问题快速凸显。其

中,尤以6月20日银行间市场的隔夜拆借利率狂升事件和6月24日股市暴跌事件最为引人注目。

1.“6·20”银行间市场的隔夜拆借利率事件

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利率几近全线上涨,只有14天的拆解利率小幅下跌。其中,隔夜利率大幅飙升578.40个基点,利率首次超过10%,到达13.4440%,该数值创下历史新高;此外,7天利率亦首次突破10%,到达11.0040%,亦创下历史新高。这反映出商业银行短期资金缺口较大。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商业银行第一次曝出资金短缺的情况。6月13日,一家股份制银行被曝一款涉及数十亿元资金非标理财产品出现违约,导致其他两家股份制银行近千亿元同业拆借业务出现重大问题,由于头寸紧张,其中一家选择违约。这一结果,导致了货币市场上大幅提高吸收资金的价格。

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剧烈波动并不是由于商业银行出现了“钱荒”,它属于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迅猛条件下,个别银行表内资金难以满足表外资产变现兑付而出现短期资金短缺的现象,具体原因主要有四。

第一,新增外汇占款环比大幅缩减。截至5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达274299.51亿元,其中5月份外汇占款增加人民币668.62亿元。虽然这是外汇占款连续第六个月正增长。然而,从增幅来看,5月份外汇占款的增长势头出现了大幅度的放缓趋势,较4月份2943.54亿元的新增量大幅降低了77%。这其中,虽有外管局打击虚假贸易的因素,

但主要原因是市场对美联储退出QE3预期的增强,美元指数开始走强,资本流入放缓,同时,资本流出速度加快。

第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与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迅猛,大量银行资金绕开监管进行信贷扩张。银行理财产品,一方面通过提高预期年化收益率吸引客户,挤占了存款余额;另一方面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较宽,在信贷规模管控的背景下,理财资金绕道进入信贷市场的意愿更加强烈。与理财产品不同,同业拆借市场属于表内资产,却和表外的银行理财产品同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以短养长”。换句话说,银行理财产品靠滚动发行而生存,同业拆借靠不断借钱来扩张,由此,在任何一个资金节点上,只要后续资金接不上,因其规模庞大,就必然出现大面积的资金链断裂,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震荡发生。

第三,交易对手风险也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例如,光大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违约导致交易对手拆借业务风险剧增。此事件爆发以后,虽遭到澄清,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强。商业银行在进行资金拆借时更为谨慎,从而推高了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

第四,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度降低。同一拆借市场利率恐慌性上升,反映我国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信任丧失,有多余头寸的金融机构为防范自己的流动性风险,有着强烈的留住流动性偏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流动性紧张的状况。自进入6月份以来,长期利率并没有随短期利率大幅攀升而

上升,市场利率的期限结构呈U型的非正常状态。这表明,目前的市场恐慌情绪具有“较短期”的性质。

作为基础利率,同业拆借利率飙升对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银行间短期资金已处于极度紧张状况。若无央行采取应对措施,拆借利率或将持续处于高位;第二,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影子资产利率或将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风险;第三,实体经济的资金向中长期展开且资金成本继续提高。由于信贷管控,部分企业只能取道各种信用延伸机制(如信托、租赁和内存外贷等),资金紧张的局势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使用成本。第四,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风险资产价格面临继续下行的压力。

2.“6·24”A股市场暴跌事件

2013年6月24日,上证指数从2073点下降到1963点,暴跌了5.3%;6月25日,上证指数最低又跌到了1849.65点。连续跌破了2000点和1900点两个整数关口,这在我国股市中是比较少见的。引致“6·24”事件的主要有四成因。

第一,股市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出现较大变化。年初市场出现反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者预期我国投资加快会刺激经济增长加速,但随着4月份和5 月份经济数据的出台,无论是GDP的增长速度、物价走势,还是工业企业增加值、企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表现都弱于预期,由此对经济强势复苏的预期被弱复苏或第三次衰退所替代,

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减速的担忧迅速增加。

第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影响。6月19日,伯南克关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消息发表后,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股市还是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当日都出现了3%左右的跌幅。这给我国股市的投资者以较为严重的心理影响。一些机构投资者认为,美国货币政策的改变可能对全球资本定价及配置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必然影响到我国股市的定价。

第三,重启IPO的影响。从2012年底开始,我国的新股发行基本上处于冻结状态,何时重启一直是市场博弈的重要话题。每当市场上出现IPO重启的舆论,股市都会有所下跌。但如果把股市下跌就归结为IPO重启是不客观的。一方面何时重启IPO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另一方面,香港市场并不存在IPO是否重启的问题,但香港国企指数的跌幅比国内指数还大。

第四,银行体系的资金价格飙升影响了股市。在6月20日,在银行间拆借市场隔夜利率快速升高的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回购市场的隔夜拆借利率也达到30%的高点(当日成交的金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是股票交易量的3倍多),这使本来就下行的股市雪上加霜,当天上海综合指数大跌60点,跌幅近3%。同时,每当市场利率高启时,不少机构就会采取赎回货币基金的措施,由此引致货币基金出现巨大的赎回压力。6月20日,出现货币基金爆仓的市

场传闻(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将这些效应考虑在内,就容易理解“6·20”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的高企,对“6·24”股市暴跌的影响程度。

3.理财产品兑付的潜在隐患

影子银行是美国金融危机过程中提出的一个范畴。虽然海外对它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表述,但从金融产品上看,主要意思是指,银行信贷的替代品,其中更多是直接金融的各种债务类产品(包括资产证券化产品),因此有着金融脱媒的意义。在我国,近几年出现的各种银行理财产品、银信合作产品、银证合作产品等中,相当一部分不是银行信贷的替代品,而是银行信贷的延伸品(或称“变相的银行信贷”),这给金融运行带来了严重风险。

在这些影子银行中,相当多属于短期融资工具范畴。尽管银行将它们放在了表外,但一旦需要兑付,银行只能从表内调度资金。在流动性紧张的条件下,一旦个别银行资金调度不灵,“6·20”事件和“6·24”事件还将发生。一个现实的情况是,6月底之前全国银行系统将有8300万亿元的理财产品到期,7月份将有1.09万亿元理财产品到期。如果这一统计是确切的,那么,银行应拿出8000 亿元以上的资金兑付这些到期的理财产品,否则,在短期资金紧缺的背景下,隔夜拆借利率甚至7天拆借利率的再次冲高都可能发生,它也将给债券市场走势和股市走势带来进一步的冲击。

截至6月21日,金融机构的备付金余额约为1.5万亿

元。在正常情况下,备付金保持在6000-7000亿元即可满足每日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较为充足),所以,从总体上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紧缺。但需要防范的是,个别银行难以偿付到期本息所引致的蝴蝶效应。

4.GDP增长率继续下行的风险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客观上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否则,将引致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发生。在经济发展中,需要特别重视提高经济增长中的质量和效益,使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相得益彰。但是,提高质量和效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从2013年前5个月情况看,提高质量和效益还很难有可靠的数据予以证实。眼下需要特别重视,经济增长率继续下行可能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风险。

从金融角度说,GDP增长率下行过程中,不良资产的数量和比例都将增加,金融运作的风险也将由此增大。这不是用前些年GDP高位运行时的方法所能完全解决的。因此,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预案。

5.投资增长率下行的风险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十八届二中全会公报更明确强调:要“不断在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有效解决人民的“住、行、学”是切实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的过程。“住、行、学”所需要的消费对象和消费条件不可能通过工业生产线提供,也就不可能通过工业化来解决,它在客观上要求加大消费性投资。这种投资不创造新增生产能力,只创造消费对象和消费条件。消费性投资展开的过程,就是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这是引致我国投资率较高的一个根本成因。

自2000年起,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就一直在45%左右。这是我国经济在现阶段必然发生的趋势性现象。但从2013年第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公布的说明看,投资对GDP 的贡献率将降低到30%,这可能引致对投资的进一步抑制。由此,既不利于实体企业面的营销状况改善(投资需求是实体企业产品的一个主要销售渠道),也不利于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将给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诸多风险。从金融角度看,也将给金融运行和金融改革带来一系列难点。

三、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灵活性

我国经济正从高位增长的运行转向中速运行。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微观主体(各类企业)还是金融部门,都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其中发生一些摩擦性事件,不必大惊小怪,但需要密切关注。总体来说,我国经济发展还是健康、可持续的。

从2013年1-5月份的情况看,内需快速回落,对我国经济的稳中求进是不利的。它很容易使得“稳中求进”转变为“稳中走弱”甚至“稳中走落”,因此,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动态,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防止GDP增长率的进一步回落(即落到7%以下)。

目前我国金融运行中的各种问题,表面上是流动性问题,表现为资金紧缺,但不论是货币供应还是新增贷款均未减少,所以,实际上是“投资”引致的问题。大量新增贷款向中长期贷款集中,引致了短期资金的不足,这既属于金融面的贷款结构问题,也属于实体面的投资资金不足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还是处于“长期趋好”的战略机遇期内。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需要继续贯彻落实“稳中求进”的总思路。所谓“稳中求进”,一方面经济增长率要保持相对稳定,努力实现7.5%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以求“进”。

第一,采取措施确保7.5%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金融是一个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业,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金融发展的状况。鉴于对2013年第一季度数据的存疑和5月份以后实体经济面乃至金融面出现的种种问题,金融市场中流行着对2013年经济增长持怀疑或疑虑的情绪。这种预期不利于经济和金融的健康运行,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为此,一方面要加强预期的管理和引导,进一步加大

宣传力度,解释“稳中求进”的政策取向和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切实采取措施力保7.5%的增长率实现。尤其是考虑到,从第二季度的GDP增长率看,很可能低于第一季度。由此,对下半年经济增长担忧的情绪还将上升,更需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

我国的股市历来是由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支持的。在股价严重超跌的条件下,股市还在下行,固然与资金面的松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对经济走势的信心。因此,一旦“稳中求进”确有保证,股市将发生恢复性反弹行情。

第二,加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解放生产力、推进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因此,它能够释放和创造巨大的红利。从金融角度看,体制机制改革并不仅限于减少审批制,也不限于已提出的利率、汇率、资本账户开放、资本市场等方面的改革,更重要的还有三个方面:其一,落实实体企业的金融权,变“外部植入型”金融为“内在生长型”金融。金融原生于实体经济部门,各项金融权属于实体企业的权利范畴。但30多年来,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由于计划体制的影响和赶上国际水平的紧迫感,在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从实体经济外部将金融植入其内部的金融体系。一个典型特征是,实体企业几乎没有直接从事金融活动的各项权利,一切都通过金融机构而展开。要发展内生型金融,一方面需要确立金融根植于实体经济的理念;另一方面,必须按照《公司

法》、《票据法》等法律的规定,真切地赋予实体企业以金融权,推进企业的贷款、债券发行等的发展。其二,扩大城乡居民的金融选择权。城乡居民是我国金融体系中资金供给的主要力量,但他们在金融选择权方面严重匮乏,消费剩余资金只能以低利率的方式存入银行。由此,我国金融长期来就建立在这种“吃”城乡居民低利率资金的基础上。要改变这种格局,最基本的就要让各类公司发行的债券直接面向城乡居民。这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推进银行业务转型的关键步骤。其三,分离发行市场和上市交易市场,重整我国股市。股票发行市场与上市交易市场,在经济主体关系、定价机制、法律关系和运行格局等方面都有着根本性差别,将它们连为一体的操作,是行政机制的产物,并非市场机制的客观要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A股市场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主要表现在数量规模方面,就体制机制而言,迄今并未达到发达国家19世纪的水平。要改变体制机制的状况,必须从分离发行市场和上市交易市场入手。

第三,加强对金融市场预期的管理和引导,防范金融震荡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其一,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6月24日人民银行发出了《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函件,随后几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报拆借市场利率走势行情,都对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情绪和提升市场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二,加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运行状况和流动性失

衡的状况,仅仅运用行政机制进行管控和处罚机制是远为不够的,人民银行应适时适度地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货币政策有针对性的灵活微调,积极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创新工具组合,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平抑短期异常波动,避免偶发性事件蔓延为趋势性事件。在一些场合,可以选择“口头的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给市场以明确信号,稳定市场情绪。其三,严格控制流动性风险。货币市场本是短期资金的融资市场,以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行。我国的货币市场不仅成为金融机构为主的角逐市场(其中,70%以上的交易额在金融机构之间发生),而且成为金融机构牟利的市场。这是引致“6·20”事件发生的市场背景。面对银行理财的兑付问题,需要着力落实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到期日与这一时点的现金流匹配机制,落实人民银行6月24日函件的要求,防范由流动性紧缺引致系统性风险。

第四,防范长短期贷款不匹配引致金融风险。将短贷资金投入长用是我国金融多年存在的问题,但2013年前期这一情形更加严重。这种情形的继续,不仅将引致企业间相互欠债的“三角债”现象再现,而且给银行的流动性改善带来严重的困难。为此,需要划清短贷资金和中长期贷款的调控界限。在各地方政府投资饥渴的条件下,尤其需要限制短贷资金挪作长用。需要给长期投资的资金保障提供必要的市场渠道,扩大中长期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按照《公司法》

和《证券法》的规定,放开对发债主体的行政限制和取消行政审批。要弱化地方政府对相关企业资金使用的行政干预,通过财政体制改革,保障地方建设所需的中长期资金,解决融资平台债务高筑的状况。通过融资租赁等渠道,解决一部分中长期项目投资所需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机构,展开长期股权投资,缓解企业的长期资本不足问题。

第五,稳慎展开国际经济活动。具体措施包括:其一,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与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值得警惕的是,在某些国外金融机构与投资者唱空我国经济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贬值趋势与国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有可能导致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出,从而影响我国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的稳定性,因此,有关部门对于国际资本的可能流出途径与规模进行排查,并做好对某些小概率极端情况的准备是必要的。其二,灵活运用人民币汇率的浮动机制,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幅度,同时努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市场总趋势的相对稳定,维护国际投资者对我国经济与金融稳定的信心。其三,运用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适时适当地应对外汇占款变化对国内流动性造成的影响。其四,严格防范虚假贸易带来的严重负面效应,打击相关的套汇套资和套利等违法行为。其五,审慎对待海外资产并购。在美元走强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效应不明的情况下,对海外资产并购需要持谨慎态度。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职责,但在动荡不羁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同名42661)

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了“稳增长”。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关键性的话:“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证和完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这段话看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是“稳增长”。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外,还需要加两个,一是根据阶段发展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根据社会主义要求,调整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应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首先,应贯彻破产制度;其次,应完善市场定价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的准入管理;最后,应完善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结论 本文从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内需依旧不足,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面临经济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难境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变化及时反应,于今年7月份提前5个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经济决议。今年,中央扔坚持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重视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并着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努力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何克亮.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理论学习》 2012年10期 11-17 【2】吴思远.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 【3】张立群.我国宏观经济刑事特点及政策分析《阅江学刊》 2012年10月第5期 5-13

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热点问题(提纲)

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热点问题(提纲)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导雎国余 一.宏观经济形势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家又面临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企业小胜靠技巧,中胜靠功底,大胜靠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家的魅力。 企业制胜除了有赖于企业家的正确判断和合理的经济行为,也必须有赖于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正确把握和判断。 宏观经济运行是否正常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六个: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居民收入平等状况、进出口贸易、环境保护。 1.29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双重转轨条件下的高增长,低通胀。 GDP平均年增长%,而通胀率出现负增长、低增长。并且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轨过程中实现的,在全世界没有先例。 当前人们关注的两个经济热点问题: (1).关于当前经济增长是否过热问题。 总的判断:中国经济进入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宏观经济运行基本上平稳、快速、健康,但在局部领域出现“过热”和生产能力过剩。政府宏观调控必须采取差别措施。 (2).人民币是否会升值,从而调高人民币汇率问题。 总的判断:人民币确实存在升值的压力,但并不存在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必须看到,人民币存在贬值的可能性。 2.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变。一个重要指标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从二亿八千万下降到二千万左右,恩格尔系数从60%以上降到40%。 3.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就。入世是重要标志。 4.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国有经济比重在下降,民营经济比重上升,作用加大。 5.上层建筑领域方方面面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深刻变化。 但是,随着渐进式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现出来,成为21世纪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这些问题是:(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如何真正摆脱困境,提高竞争力,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__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背景: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将呈现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再平衡,经济格局重构和治理机制改革等新特征。2013年的中国经济形势仍可以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来概括,将会呈现经济增长适度下降和同伙膨胀加剧并存的局面。在“十二五”规划刚刚起步的这个时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第一章2016-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总结 第一节2010-2015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概况2010-2015期间,世界经济整体处于疲软态势之中,各国在复苏之路上走走停停。主要国家相继实施深度的政策调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2015的五年期间,中国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国际形势十分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对我国有利。 一、2010-2015全球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08年,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此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但由于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化。2009年全球经济回升,但从2010年开始,增速明显降低。2011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到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基本得以巩固,但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从世界经济具体表现来说,本研究分别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贸易、社会问题这五个方面着手,对2011年-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展望。 (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回暖 表1.2009-2015年(预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单位:%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0月。 如表1所示,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严重衰退,于2010年反弹至高速增长状态。2011年,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以及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均比2010年各自增速降低1.3个百分点,说明201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产出与发达经济体经济产出基本持平。 2012年-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是由于自身总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匮乏;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受到自身控制通胀政策的影响以及发达经济体拖累。 2014年,尽管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但增速相比2013年仍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家庭债务调整、缩小财政赤字工作取得进展,增长动力部分恢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则比2013年放缓0.3个百分点。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略好于2014年,IMF预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8%。 (二)全球就业情况略有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失业率大幅下降。2011年-2014年世界平均就业水平有所好转,但各主要经济体就业状况差异较大。此外,以欧元区为典型的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还将长期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宏观经济形势报告

成绩 宏观形势与市场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金融模拟 专业:金融银行 学号:0819148-0819151 学生姓名:张业陈宁媛严倩璐宓琳晔 2011 年11月

目录 ●全球经济大环境--------------------------------------------1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 ●证券资本市场概况-----------------------------------------2 ●行业分析-----------------------------------------------------3 ●公司财务分析-----------------------------------------------4

一、全球经济大环境 1.世界经济现状简述: 今年注定又是复杂多变的一年,且不说日本因受地震引发核泄漏导致的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自2010年4季度起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严格来说已再次陷入衰退),从美国的债务上限风暴、评级首次下降;欧洲继希腊经济动荡后各国都日益疲软,欧元贬值;到如今“占领华尔街运动”更是风生水起,大有遍布全球的趋势;不得不令人感叹,如今全球经济形势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局面,需要国际社会密切沟通,建立良好的风险抵御机制。目前,发达经济体的疲软表现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并为未来的经济稳定增长埋下隐患。联合国预计,世界生产总值将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增长3.1%和3.5%,但是复苏可能遭遇挫折,使得增长降至2%以下。如果一些风险因素转变成为现实的话,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可能重新陷入衰退。因此,总体来说,2011年对于大部分国家不是腾飞的一年,而是复苏的一年。之后,笔者想具体表达下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看法。 2.占领华尔街运动 这是一场对不公金融体制表达不满而举行的运动,始于今年9月17日,上千名美国公民通过互联网聚集在曼哈顿,视图用抗议声、横幅来“占领”华尔街,他们认为那些金融高管正在把他们的获利建构在基层群众的重压、损失之上。你要问是怎样的损失?我们用数据说话,美国人口普查局9月发布的报告,对金融危机三年来美国经济社会状况做出了悲观的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贫困率为15.1%,贫困人口达到4620 万人,为52年来最高;收入在贫困线一半以下的“深度贫困”人口为2050万人,为36年来最高;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数量从2009年的4900万人上升至2010年的4990万人。同时,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所得,相比1999年下降了12.1%,收入最高的10%的人同期只下降了1.5%,而同期收入显著增长的唯一人群是最富有的1%的人群,他们拥有总收入的约1/5。显然那社会1%在享受着富裕的乐趣,而剩下了百分之九十多却不得不为就业、生活必需品等发愁。这样极度的社会不平衡必然会引起动荡。 对于此次事件最多的思考是有关于资本主义是否“没有未来”,笔者认为这不是此次事件的本质,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如今经济金融体制的问题,而无关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难道财富的分配不均只出现在资本主义?显然不是,亚洲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贫富差距的显著性也不低。这也是笔者想重点讨论此次事件的原因。这次运动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游戏,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诱因。健康的金融市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因为它唤醒了闲置睡大觉的资金,让钱快速流动起来,提高货币使用效率。而当这个市场不稳定的时候,许多危机便浮上水面,这从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噩梦”可以体会到,政府救市是拯救金融市场的最大方法,但是从总体和长远利益看,政府救市就是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满足少数人的贪婪,救的不是百姓,而是金融机构的高管和一些金融投机客,让赌局别散,他们好继续捞钱。 所以,政府一定要理性地分析金融市场,切不可盲目地用简单注资的方式救市,因为政府救市的钱都来自百姓的纳税,决不能牺牲99%的人的利益去满足1%的人的贪婪,否则,必然会引起公众的愤怒。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已经更加重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迫切性、重要性,因此,好好思考如何正确救市,是各个政府的当务之急。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 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 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

经济形势 如今,每每谈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时都离不开互联网。而过去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的话题都是根据国家政策泛泛而谈,没有从根本上谈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今天中国经济需要站在互联网角度论经济形势,互联网发展之快影响之广已毋庸置疑。最近两年我听得最多关于经济资讯的就是:新的经济格局就要来了;现在经济必然遭遇重新洗牌,少则3年。多则7年。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的改革方案无不与互联网直接或间接挂钩。同学你准备好了吗?新的一轮的经济格局中,我们也许成不了经济运作的制定者,但我们至少可以成为跟风者。 当今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三大互联网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中国互联网的三鼎足立。目前,作为互联网基本骨干之一——数据显示,腾讯以7亿多的用户确保其互联网的霸主地位;搜索引擎老大百度更是占据了70%以上的用户搜索量;而刚过去一个月的双11,阿里更是以其不断刷新的记录明示着互联网巨大的威力。一些嗅觉敏锐的传统企业似乎已经嗅到互联网的甜头也都纷纷向互联网进军,围着几位互联网老大转、争分着互联网的一杯羹。的确,大树底下好乘凉!殊不知,当树足够大时便会遮挡更多的阳光,生长于大树下的各个企业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命资源,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最明显的信号就是:最近非常瞩目的3Q大战,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对比中国与美国的数据,从十年来上市公司的现市值来看,中国企业十几年来都是三大互联网在领跑,而2007年以后更是荒漠到没有一家新生的互联网大企业,或许这就是互联网垄断带给小企业的冲击;而美国的上市企业,无论是老牌企业还是新生企业都能得到很好很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google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后来的facebook;没有欧盟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现在的youtube。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对互联网发展的认识不全面导致的,互联网发展之快速是不容置疑的,而发展互联网并不是越快越好,互联网发展需要稳妥渐进推进,要统筹兼顾,形成一个健康平衡态势;否则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模式。 互联网发展已成大趋势。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不断拓展的内需和消费市场,将产生巨大需求和消费动力。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潜在的消费市场不可估量;而且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纷纷进军到互联网上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格局应互联网而产生;一场自创的“消费者节”双“11”,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 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

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