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城市收缩”的社区营造: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试着改变一下街区【自分にあわせてまちを変えてみる力】

面向“城市收缩”的社区营造: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试着改变一下街区【自分にあわせてまちを変えてみる力】
面向“城市收缩”的社区营造: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试着改变一下街区【自分にあわせてまちを変えてみる力】

面向“城市收缩”的社区营造: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试着改变一下街区【自分にあわせてまちを変えてみる力】

小秘书:

本文根据作者11月11日在同济大学所做演讲的实录整理。系早稻田大学工学博士,东京首都大学都市环境科学研究科,都市系统学准教授。现场由东京首都大学博士研究生金静担当。

我是来自东京首都大学的饗庭伸,请大家多多关照。

我的专业是城市规划与社区营造。在日本,社区营造这个领域,是从1960年代末开始有的。社区营造这个思维方式,至今已有近50年,我在此对东京——这个我现在生活与工作的城市的情况做一些整理,以此给大家介绍一些现在日本社区营造的课题与热点。先来介绍一下东京的情况,这是东京超高层建筑的分布图。东京与上海都是大都市,是高层建筑特别多的城市。中间白色这一部分,是东京的皇居。我们可以看到,东京的高层建筑大量集中在皇居周边。我们来看几张照片。这是东京站附近的样子。可能大家也知道,在日本土地的私有权是非常强的,土地的所有者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造自己喜欢的房屋,最后城市就会发展成这样。2020年东京将会举办奥运会。这张照片是从东京奥运选手村的位置往城市中心看过去的样子。照片里大部分建筑是在2000

年代被开发的。大家可以看到,照片最下方有一些小房子,据说这里的房子也迟早会被再开发。这张照片里左下方比较黑的部分,就是将要建设超高层建筑,成为奥运选手村的地方。右边的建筑最近卖得比较好,但基本没什么人住。东京一些当地人可能会猜测,会不会是中国的有钱人在这里买房子。另一方面,东京的郊外,出现了大量被闲置或荒废的房屋,空屋的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日本的土地私有制特别彻底,即使变成空屋,只要屋主不愿卖出房屋,城市也就无法得到更新。城市发展到现阶段,日本正面对“人口减少的社会”将要到来的大课题。这张图表指出,日本的人口减少是在2004年左右开始的。虽然是这样,之后人口还是有增有减,日本的人口减少时代确切是何时开始,还需要再过一些年才能知道。但可以这么理解,最近这十年左右,是日本人口最多的时候。人口最多的时候,对应最大的城市空间。从此,空间过剩的时代就要到来。现在日本城市规划的大课题就是,面对人口减少的现象,都市要如何收缩下去呢?这张照片是1970年代在东京郊外开发的一处新城的宣传图。当时日本人的梦想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建一个家。可以这么理解,当时日本人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建造城市。然而,再往前走,人口却在不断减少,也就是说,城市过剩的时代来临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城市,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我认为人们大致可以被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Using

City跟Making City这根轴,划分的是造街派,与不造街的用街派。另一根轴划分出的是有目的派与无目的派。

有一部分人并没有抱着大的目的,只是不断在造街。现在东京的一些高层建筑还不断有入住者,购买这些楼房的人可能是这一类。也有不少人,并没有抱着什么大的目的,只是使用着城市里面较为廉价的住房。

而另一方面,也有认真地抱着目的组织起自己人生的人,同样可以分为造街派与用街派两种。带着目的去造街的人,会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委托建筑师造出特别出色的建筑;而紧紧地抱着自己的目的,想把城市能够更好地使用下去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

最近Renovation(日本多指建筑的修复与再生工程)这个词在日本特别流行,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建筑师也越来越多了。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故事就是来自这样一群做Renovation 与DIY的人们。还有一点,当讲到日本的城市将怎样变小时,图中这种海绵形式的城市意象,是我们讨论的前提。因为日本的土地是私有制的,各种人所持有的小小的地块,慢慢变成空屋与空地,城市就像海绵上不断地有孔出现那样,慢慢缩小下去,而不会像上面那张图那样有规划地缩小。那么,“海绵城市”会有哪些特征呢?我们试着归纳了一下:慢慢地变化,个人去做出改变,小规模的变化,多样性的变化,在随机的场所发生变化。对我们来说,这时最重要的,就是

当有土地空出来时,要不断地对其提出方案。今天要分享的几个案例,就是面对这样一小片被空出来的土地,不断做出的一些提案。首先是东京郊外一个空屋再生的故事。这个空屋是建于1955年的住宅,并不是那种历史建筑。我的一位做建筑师的学生,想把这个建筑做成自己在这个街区里的活动据点,就到我这来商量。然而,这个建筑当然不属于他。所以,接下来,我需要找到这间屋子的主人。非常幸运的是,我认识的人认识的人认识的人,就是建筑的主人。然后我就与屋主见面了,当时,我对这位屋主所说的,并不是“请把这间空屋借给我吧!”,而是,“请让我们为这间空屋做一个提案吧!”。即使做完了提案,屋主也有拒绝的权利,所以他就安心地答应我们:“如果只是做提案的话,你们就做吧。”我们最开始做的是,把各种各样的人吸引过来,一起去思考这个空屋能做什么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是这位建筑师一个人想出来的提案,对屋主来说,也只是一个提案而已。然而,我想告诉屋主的是,这是大家一起想出来的提案。虽然是说大家,但其实就是人们叫了很多朋友的朋友来。所有人都很年轻,也没什么钱。这么一个建筑,如果要做改造,需要花很多钱,但出得起这笔钱的人,这里一个都没有。不过,如果是要借一个小桌子,或是尝试着租用这里的一间空房,这种不怎么花钱的小提案,大家还是能够接受的。所以,出现了很多这类的提案。这张照片是另一个工作坊的样子。

我们了解到,比起建筑,他们的家族有着更长的历史故事。我们邀请了家族中的长老出面。这是大家在听他们讲述家族的故事。这是把周围的邻居聚集起来,在庭院里一起派对的照片。这时候空屋还没怎么动过,只是打扫了一下庭院,就做了这个活动。这类活动,我们花了三个月左右时间,反复在做,最后完成了一份提案。这份提案中重要的一点是,把整个建筑的所有空间分享给大家。把这份提案交给屋主后,得到了他的认可。这之后就开始了改造工程。这张照片是在空屋再生后的开幕派对上,聚集了两百多人。那么,怎么能聚集这两百个人的?其实就因为,在为这个建筑做提案时,以及再生工程进行时,让各种各样的人参与进来了。我认为所有这些人都是与这个房子相关的人。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重建房屋或做大规模的改造,基本上,建筑是保持原样的。左边的照片是空屋再生前,右边是再生后。我很喜欢上面下方这组照片,虽然只是拿掉了一堵砖墙,但我们可以看到墙内的空间,非常有魅力的城市空间就这么诞生了。

这个案例非常有趣的是基本没怎么花钱。而代替金钱,我们所使用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这个项目五年的花费大约是一千万日元(约60万元人民币)。我不太清楚在中国这样的花费是高还是低,但在日本,这算是用非常低廉的费用来做城市空间的案例。我们来讲第二个案例,是在东京的城市中心。之前提到过,日本的土地是归个人所有的,按照

各自想要的那样建房子,城市就会变成这幅景象。左边的是街区的现状。这时的东京是以右上方的这个图为目标的。然而,我想要做的是尽量不拆除原有建筑,把建筑的一部分改造得更好,从而让城市变得更好。可是,也正因为日本土地的私有权,要促成这样的事,就需要土地所有者也持有这种想法。

由此,我们想到的应对办法是,首先把当地居民聚集起来,让大家一起来共享社区的信息。第二步,让当地居民看到我们在空间上做的一些实验,让他们感受到,即使不用花什么钱,仍然可以创造出这么有意思的空间。这样一来,拥有土地或房屋的人们或许也会萌生这样的想法,也想把自己的建筑做出小的改变,让城市变得更好。在这个案例里,我们最开始做的是,把当地居民聚集起来,给他们认真介绍这个地区的建筑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去到街区里,尝试把街区空间做一个限时两周的改变。第一年,我们实验性地把狭窄的巷弄空间改成一个为期两周的别样空间。第二年时,我们把街区里存在的很多小型广场试着做了一些改变。照片里,我们把小广场试着做成一个可以泡脚的足汤空间。第三年时,我们得到允许,可以使用这栋楼的屋顶空间。左边的照片是我们在屋顶上,把影像投射到隔壁楼的墙面上,办了一场电影放映活动。像这样,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去刺激了这个街区。在此期间,街区中一位建筑的所有者,就来跟我们打招呼了,

他在街区里拥有一栋小楼房。他当时跟我说,自己已经上了年纪,能否把这个建筑变成一个能与当地居民一起欢度时光的地方。但他是这栋建筑的房主,而房间都是出租给他人的,房间内部做不了改变。所以,我们只对建筑的楼梯间与屋顶空间做出一些改变,使得这个建筑变得更有魅力。这也不是有很多钱的项目,所以我们没有做什么大的改造,就是把楼梯间的环境做了改善,把屋顶空间变成可以聚集周围的居民们,展开一些小型活动的舞台。这是在屋顶办开幕仪式时,我们邀请了认识的舞蹈家来表演时的照片。一个原本在街区中不起眼的屋顶,变成了富有意义的空间。最后我稍微分享一些我最近在想的事情。在思考我们这样的专家应该对城市做些什么的时候,我认为,专家可以做的事情是:让一些建筑的所有者以及普通人所持有的,对自己的空间做出改变的这种力量,得到觉醒。我把普通人各自持有的这种力量,叫做【自分にあわせてまちを変えてみる力】,也就是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改变街区的能力。比如说,这是在日本五年前的大海啸灾后建的临时住宅。我的一位建筑师朋友来到这里,给这里的居民提供了一些支持。在大约半年内,空间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这些在海啸中失去了全部,而逃到这里生活的居民们,通过他们自己的力量,来创造身边的环境,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得以回归。这张照片是我的孩子把房间搞得很凌乱的样子。我想,人类或许就像这样,从小时候就拥

有这种创造空间的力量。所以,把普通人拥有的这种创造空间的能力给挖掘出来,这不就是我们专家应该做的事情吗?我一边想着这样的事,一边从十年前开始对亚洲国家的社区营造展开调查。我发现无论去到什么国家,大家都在做着类似的事。今天来同济大学之前,我们去拜访了刘悦来老师的社区花园,所以我想中国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情。想着今天或许能听到这样的故事,所以非常期待地来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

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各种线城市列表

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各种线城市列表 一线城市是指对本国的经济和政治具有重要作用的大都市。在城市规模、基建、财政收入、消费、对人才吸引力等各层面,一线城市一般均领先于其他城市。在商业活动中,企业也会将具有重要市场地位的城市称为一线城市。 同时中国最常被提及的所谓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概念起源于房地产市场。常规或主要的指标包括经济地位、城市规模(人口,面积等)、城市级别、影响力、辐射力、知名度等。 排行依据: 1政治地位2经济实力3城市规模4区域辐射力 一线城市 一线强:北京上海(一个政治文化中心,一个经济中心,无争议) 一线:广州深圳(南粤双雄,实力旗鼓相当,公认一线) 准一线:天津(原本属于二线强,近几年国家重视、发展极快,步入准一线) 二线城市

二线强: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都属于区域中心城市)重庆(直辖市) 杭州(经济发达、副省级) 青岛大连宁波(三个经济发达的计划单列市) 二线中:济南哈尔滨长春(剩下的三个副省级城市) 厦门(计划单列市、规模小所以只能是二线中) 郑州长沙福州(经济发展较好的三个非副省级省会城市) 乌鲁木齐昆明(国家重点发展的边疆国际化城市) 兰州(西北重工业城市、兰州军区) 苏州无锡(最发达的两个非省会地级市) 二线弱:南昌贵阳南宁合肥太原石家庄呼和浩特(七个实力相当的省会城市) 准二线:佛山东莞(两个制造业经济强市) 唐山(环渤海重工业大城市) 烟台(环渤海重要港口、经济强市) 泉州(闽南经济中心城市) 包头(重工业大城市)

三线城市 : 三线强:银川西宁海口洛阳南通常州徐州潍坊淄博绍兴温州台州大庆鞍山中山珠海汕头吉林柳州 三线中:拉萨保定邯郸秦皇岛沧州鄂尔多斯东营威海济宁临沂德州滨州泰安湖州嘉兴金华泰州镇江盐城扬州桂林惠州湛江江门茂名株洲岳阳衡阳宝鸡宜昌襄樊开封许昌平顶山赣州九江芜湖绵阳齐齐哈尔牡丹江抚顺 三线弱:本溪丹东辽阳锦州营口承德廊坊邢台大同榆林延安克拉玛依石河子南阳濮阳安阳焦作新乡日照聊城枣庄蚌埠淮南马鞍山丽水衢州荆州安庆景德镇新余湘潭常德郴州漳州清远揭阳玉林北海德阳宜宾遵义大理连云港淮安梅州肇庆喀什天水 四线城市:(剩余的所有城市)

活力城市设计(1)从促进健康的城市阶梯说起

图片来源:LeifParsons 为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创作的漫画 若有一样事物帮助塑造了纽约市,毫不夸张地说,那就是电梯。这些钢结构的电梯伴随着纽约的发展,不断向上生长。然而纽约市政府设计与施工部前理事、建筑师David Burney却认为,迎接步行阶梯的时候到了。“电梯出现以前,曾经有一个时代,那时阶梯设计是建筑师们的巨大机遇——三维空间,楼梯如雕塑般质感,”Burney说,“我们愿意令这些阶梯重返人间。” 为何对阶梯拥有如此热情?答案与其说和建筑学相关,不如说与医学的关系更为密切。这是一场关乎公共健康的战役。Burney说:“作为建筑师与规划师,从以下角度而言,我们一直身处这个问题之中,即我们习惯于久坐的生活方式,尽可能慵懒地做事。但我们需要并应该纠正这些不好的习惯。” 城市需要更多阶梯,以及需要更多人群去攀登这些阶梯。研究显示,攀爬阶梯能够带来健康效益。“这是一项剧烈的活动。它每分钟燃烧的卡路里比慢跑更多,”世界健康组织特别顾问KarenLee博士说道,他建议全世界政府关注与建造环境相关的公共健康问题。 Lee援引了一项对1000名男性的长期研究。“每周攀登20到34级阶梯的男性(即每天3-5级)将会减少29%的中风可能性,这29%的减少与他们在闲暇时是否运动无关。”以下是另一项证据:研究者计算了攀爬楼梯燃烧卡路里的量。“如果美国成年人每天平均多攀爬仅2分钟的阶梯,”Lee 解释道,“他们就能燃烧足够多的卡路里来抵消每年增长的体重。”美国成年人平均每年体重增加1磅,通过每天仅2分钟的阶梯攀爬,便能抵消这一增量。 不管喜欢与否,纽约人时常会与阶梯邂逅——在步行穿越城市以及进出地铁的时候。但如何让人们主动选择攀爬阶梯呢?纽约市健康与心理卫生部门张贴出了宣传海报。“我们的阶梯提示标识是霓虹绿色的,非常醒目。”Christine Johnson 说。他是纽约城市卫生部慢性病防治与烟草控制署的助理特派员。宣传海报深度挖掘了两个对纽约人特别有效的经典动机:愧疚与虚荣。海报上写道:“燃烧卡路里,拒绝坐电梯。请走阶梯!”

财务管理创新的一般路径探索

财务治理创新的一般路径探究 一、引言 治理科学的进步具有一般规律性,掌握这些规律,关于企业实现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治理创新一般被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应用型创新;一种是原发型创新。前者是指企业新采纳一种已有的理论与方法;后者是指企业新创立一种理论与方法。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治理创新,掌握治理科学进步的一般规律差不多上重要的。对一般规律性的把握,有助于企业找到治理创新的路径。笔者通过对企业财务治理演化一般规律的描述,为企业财务治理创新提供了一般的路径。因为任何一个时期的财务治理的进步差不多上与企业当时所处的环境背景相联系的,差不多上为了满足在特定的背景下企业特定的需要。假如企业进入了如此一个特定的背景,有了如此一种特定的创新的需求,企业就能够遵循那个演变的规律,找到企业财务治理创新的路径。

二、财务治理对象的演进 财务治理对象是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从有形的资本到无形的资本,从单一的资本金到虚实结合的多维度资本,还有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资本。总之,财务治理的对象由单一的要素进展到多要素的结合,并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对象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不断扩大,新的对象不断出现。随着战略治理的进展,财务治理的对象还会扩展到诸如智慧资本。 (一)从单一要素到多要素 财务治理是随着筹集资金的出现而产生的,大约在15-16世纪,起初的职能只是筹集资金和简单的分配,因此那时财务治理的对象是那些筹集到的资金——用来购买设备和原料的货币。 到了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成功、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工商业的进展,促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迅速进展成为要紧的企业组织形式,引起资金需要量的增加,筹资作为企业日常治

城市活力营造——街道的活力

城市活力营造——街道的活力 建筑112班李霄汉2011051166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平庸且乏味、同质且均一的城市空间,试图归纳影响城市空间活力的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提升城市空间活力的重要性以及空间活力的设计原则。并以城市中的重要要素之一的街道作为分析的主要方面,通过分析街道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出营造城市空间活力的应对思路。【关键词】城市活力街道 【正文】 随着近几个世纪各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想和理论。但是纵观当下城市的现状,城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没有一种全新的理论能够解决目前城市发展中的所有弊端,强调功能和形式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思想遭到越来越多的诟病。而在中国,古代城市“一墙一城”的单一城市表征方式早已被打破,改革开放之后的城市化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速度,现代化的西方大都市似乎成了中国争相模仿的模板,完全不顾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比如一些地方的城市广场和公园在设计中忽视景观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尺度巨大,夏无遮荫之地,冬无御寒之所”,导致无人问津的死空间和废空间产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由于把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效率放在了第一位,而忽略了使用者的感受,导致现代大多数的中国城市缺乏亲切的生活气息。 简·雅各布斯说:“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起来充满趣味性,那么城市也会显得很有趣;如果街道看上去很沉闷,那么城市也是沉闷的。” 街道,是城市的经络,是城市发展的动脉。“街道”是一个单元词汇,是“街”和“道”两个字的组合,“街”为双人旁构字,形容人气要旺,“道”是走字底构字,形容道路要以通行为首。因此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既要满足通行能力,承载交通量,又要 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才能称之为街道。而在当今我 国,现代的城市规划也给城市街道带来了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在交通为主导思想 的影响下,街道的功能已纯粹化为交通功能,人的活 动让位于机动车辆的穿行;其次,街道空间合理尺度 的破坏。街道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原来的适宜 并且和谐的尺度已很难是规划者眼中考虑的重要因 素,街道在巨大的尺度下显的冷漠、孤立;再次,街 道作为城市的肌理遭到破坏。宽阔的现代街道割裂了图1 通行能力已几乎成为评价道路的唯一标准 城市由历史上延承下来的城市形态和肌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也在逐渐的丧失,街道的活力逐渐趋于湮灭(图1)。因此,城市活力的营造,首先要从街道着手。 不同的街道有着不同的性格,呈现出不同的形象、面貌和空间特色,或庄严、或优雅、或热闹、或静谧……这与街道本身的性质,街道所处城市的文化、气候等密切相关。毫无疑问,一条有活力的道路,应该具有它自身的性格,也就是道路精神。如果一条道路没有特点的话,那就势必会造成整个城市的千篇一律。街道的性格与道路的类型是分不开的,结合空间特征和功能特征,可以将街道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1)仪式性街道 主要作用是展示城市形象,构件城市空间轴线,一般而言都是尺度宏大、壮观,有很强的仪式性和展示型特征。比较经典的案例有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北京的长安街等等。

追求广播电台节目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

追求广播电台节目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各种直播平台及新媒体一跃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这就势必造成听众的分流,导致曾经的传媒老大门庭冷落。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场面,转型就是寻找出路,而不转型就是等死。追求广播电台节目创新发展迫在眉睫。 关键词:广播电台;创新发展;路径 1广播电台节目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众所周知,广播的信息传递利用的是电波传播声音的技术手段。听众可以一边听广播,一边进行其他活动,尤其是一些比较悠闲的活动,例如散步、餐饮,可以让整个活动气氛更融洽。还有人会选择在洗漱或者做家务的时候来听广播,除了可以有效利用时间,还可以消除疲劳。因此,广播电台节目曾经是很多人的选择,但是遇到新媒体之后,这样的优势完全被代替,首先,听众对接触的信息越来越挑剔,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在提高,新媒体已经达到了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地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更加方便、快捷, 优势更加突出。广播电台节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只有通过创新发展才能在这次挑战中胜出一筹,赢回听众的青睐。 2广播电台节目创新的误区

1、墨守成规广播节目健康运行的前期确实依靠传统理论实现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坚持传统理论而不做出任何改变,就会成为创新发展的羁绊,广播新闻首当其冲,由于其固有的格局和模式,创新之路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广播电台创新的脚步无形之中就收到了制约和束缚,也正因为如此,广播节目的门类和形式的多样化被扼杀,由此可见,广播电台节目想要创新,首先要跳出各种传统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将更广阔的空间还给相关采编人员,提供很好的平台给所有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共同努力,把多样化的节目贡献给电台,制作出更具特色的节目,从而挽回更多听众的心意。 2、传播形式单一 传统广播因为其一对多的?鞑少J剑?使得普通大众很难直接和大量地参与到广播内容的制作中来。比如一些所谓夜谈节目,时常都是主播和打进电话的一名听众进行交流,而很多听众即使有意见也不能及时送达。尽管后来出现了与官方微博的互动,但是这种交流方式也具有滞后性,广播电台节目自以为是的创新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小小改变,与创新发展毫无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听众依然很难成为一个自主的群体。他们无法第一时间直接沟通、交流他们对广播节目的感受,而这种交流情绪与诉求往往都是一时兴起,错过了那个时间点,很多肺腑之言就会变的索然无味。如此一来,参与感大幅下降,听众自然会转向其他新媒体,实现第一时间就和主播沟通想法的夙愿。而且新媒体

05673城市社区建设概论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城市社区建设概论课程代码:05673 2012年5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城市社区建设概论》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程,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课程将城市社区建设的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介绍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强化学生对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知,明确社区建设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战略意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涵盖了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阐述了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构建社区新型管理体制、发展社区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系统揭示了社区建设的基本运行机制。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明确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掌握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内容、原理和方法,通过具体操作方法和实际案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1,2节,第二章第2节,第三章第1节,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2节。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城市社区建设概论》是物业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它与《物业经营管理》等后续课程相衔接,为后续的课程奠定基础并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社区范畴与社区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区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掌握社区的界定和要素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其意义,了解我国社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欧美国家社区研究的历程和理论流派。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区的基本含义以和主要特征

成都东站区域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成都东站区域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成都东站区域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 内容摘要:随着成都东站的正式通车,东站已成为西部最大,全国第六的综合交通枢纽,面对城市交通给成都带来的发展机遇,成华区正抓住东站的新建的机遇将把成华区打造成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环保,经济的现代化田园城市.以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 关键词:成都东站;西部最大;交通枢纽; 1.东站简介 :2011年7月1日,成都东站正式投入运营。成都东站现系成都铁路局直属客运特等站。成都东站占地面积大约1306亩,南北长约2.9km,东西宽约520m,自西向东:西广场、站房、东广场。成都东站建筑面积大约220000㎡,包括站房、无柱雨棚、高架等等。其中,站房面积108000㎡。成都东站建筑高度约为39m。在设计上,成都东站引入大量文化元素,东广场进站口以及西广场进站口均采用了青铜面具元素,屋顶引入金沙太阳神鸟火焰造型。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在竣工仪式上介绍,成都东站近期设计日均发送旅客200000人次,远期可达376000人次。 2.整体系统 成都东站位于成都市成华区, 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如图1),东邻三环路,西接驿都大道,距火车北站10公里,飞机场18公里.车站以两环十射的方式连接国内多条干线.,分为达成车场和城际车场两部分.车站至东向西分为东广场,车场,西广场. 地铁2号线,7 号线引入车站.旁边设有城市公交站,和长途客运站,东,西广场下设有社会车辆停车场和出租车站,是一座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系枢纽.

图1成都东站区位 车站总体分为五层(如图2),地面两层地下三层,地下第三层为地铁7号线站台层,地下第二层为地铁二号线站台层,地下第一层位旅客出站厅及换乘区,结合站厅设计出贯穿东西的通道,连接东西广场及公共交通站,去往城市的旅客可便捷的乘坐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实现零距离换乘。车站地面为站台层,主要是乘坐旅客出发和到达的场所,站台分为达成和城际两个车场。东站房负责通向东广场的旅客出站通道,西站房为旅客通道和基本的候车区,两侧布置售票厅,贵宾室,设备及办公用房等。整个站台层高大开阔,大跨度无柱雨棚轻巧通透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高架层为建筑六万平方米的旅客候车室,站场两侧通过高架桥的连接使旅客更为轻松快捷的到达宽阔整洁的候车大厅。同时,在高架层里,设有齐全的餐饮,娱乐,休闲,商务等综合的服务设施,全面的满足了广大旅客的需求。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0T14:45:26.4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作者:王兆辉盖星羽赵美霖[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转型原则;生活氛围;核心价值观 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的街区面貌,但其多少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味道盖过了历史文化,市井民气息严重缺失,这些都让改造的成果打了折扣,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是对此类历史街区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及改造的意义 历史建筑集中成块,更加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特征,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受法律保护的地区在学术上被称为“历史位置”。从历史和文化街区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历史和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这不仅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代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商业价值等诸多价值,对研究城市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历史和文化街区因其历史原因,包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古老的建筑,旧的店面,和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作品都是十分宝贵的遗产,是需要去加以保护的,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可能存在损坏,规划可能相对较乱,各种基础设施可能也达不到当代生活的要求,这样以来是存在的极大风险的,当发生火灾等时,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 二、南京老门东改造和变迁 旧门东地区旧居住区的建筑密度高达6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人均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典型位置。无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如何,如此高的建筑密度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现代生活条件下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了。旧门东历史街区建筑纹理的整体轴向为南北方向,具有一定的偏角,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南方。其形成的原因与旧门东区和整个旧城南的整体空间组织布局密不可分。对应明城墙,秦淮外河,中华路,建业路和白下路,郑南正北和郑东没有分布趋势。而是附带一定角度。目前,旧城门旧街道的街道布局延续了街道和车道的历史布局,整体性很高。它为研究南京古城南部的城市格局提供了历史基础,也可以作为回忆南京古城的现实尺度。因此,老门洞的传统居住区属于高密度住宅区,街道规模小,房屋布置密集。通过现场测量和研究,发现传统南部城市的街道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广阔。通过调查和相关访谈,我们了解到街景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大量引入。 三、南京老门东改造后的问题 南京老门东的改造在很多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但在改造中也难免出现一些考虑不周的方面,一下我将就老门东改造后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己见。首先的问题便是民俗文化内涵的缺失,“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是其中重大众文艺要的组成部分,而基于街区的历史文化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下,我们先来说街区,街区是什么?街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地区的人们从事商业活动而围绕一个或多个街道组成的一个区域,我们可以联想到我国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中的场景,也可以联想到母亲常去买菜的菜场周围的场景。这种文化可能是传统的叫卖声,可能是一种传统的小吃,也可能是街区的一个集会等等。它一定是基于人们最生活最平常的东西,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老门东地区改造后另一个问题是市井气息的缺失,历史文化街区本身就是人民居住聚集所形成的区域,而老门东改造迁出了所有的居民,其生活气息几乎被删除,当游客离开,老门东可以说是一条条空街,这和一般的商场晚上关门熄灯似乎没有了本质的区别。在我看来,几个邻居一起吃着豆浆油条闲聊家常,孩子在街上嬉戏玩耍,早上的叫卖声都是街区最灵魂的文化,这种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也最能让一个人感受到一个地方的特色,当今人们面对很多开发过度的文化旅游地,游客更多的希望见到一个地方最传统最原始的一面,所以过度的商业而忽视历史文化街区最本质的市井气息无疑是买椟还珠,为了商业放弃了其最核心的价值所在,这在长期发展看来是很不利的。 四、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原则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不可避免会涉及修复和规划重建,所以前期必须做好整体规划和准确定位,否则,结果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障碍的保护,而且是对其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必须准确定位其核心价值所在,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是我们最应该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而街区又是商业经济的重要载体,所以历史文化街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和城市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涵盖了经济、人文、历史等多个方面。首先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布局是必须保护的,因为只有在当时的尺度范围下我们才能感受到当时街区的氛围,当然为适应现今要求也可以做相应变化,但必须划出保护红线。老门东改造后街道宽度严重脱离了历史,所以丧失了很多对老南京的体验感。建筑也是保护的核心,它很大程度上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我们是否可以将街区划分为不同的主题,美食街,文庄街,工艺街……一方面划分可以让街区的主题性更明确,同时也可以让游客更有针对性的游玩,同时把性质类似的商店规划在一起也方便了后期的管理维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是对其保护的必然选择,是时代所决定的,但改造必须是基于对历史的尊重与对其深入的分析,否则将会对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所以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如何改造,为了什么而改造等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在保护的同时又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参考文献 [1]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学,2005,(5):48-50. [2]张水清.商业业态及其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J].人文地理学,2002,17(5):36-40. [3]杨新海.历史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J].人文地理学,2005,(5):48-50.

城市的活力营造

香港的一趟行走,之前对于城市思考的种种,在“城市设计美学”课程结束的论文考察作业中终于以这么一篇自我感觉还不错的论文作结,对于自己生活的城市、自己走过的城市,有爱也有恨,理想中的城市是怎么一个样子?我可以想象,但无法营造,也无法想象未来城市的样子。我喜欢的城市应该是一个具有活力与可亲的城市—— 文章很长,很枯燥,不过,还是希望有人能够喜欢。 城市的活力营造 作者:有栖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平庸与乏味、同质与均一的城市空间,试图归纳影响城市空间活力的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提升城市空间活力的重要性以及空间活力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分析在这些因素营造下的实际案例对城市空间带来的影响,城市居民在对此空间所持的态度。最后总结出营造城市空间活力的一般思路。 【关键词】城市空间,活力,案例分析 一.当前城市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空间与城市活力的释义 城市空间在本文中是指为容纳某些活动而特意或不自觉形成的,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用的并且是易于进入的空间。城市空间不仅包括城市公共空间,还包括城市空置空间。具体为街道空间、公园、广场、海滩、河流绿地、公共场馆、居住区户外场地、废弃的旧建筑场所等。城市空间是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休息、交往和娱乐的场所。 城市活力即城市旺盛的生命力,即城市提供市民人性化生存的能力。它涵括了凯文·林奇与简·雅各布斯对城市活力的定义。城市空间的活力最终追求的是营造出一个充满趣味性与丰富性的空间场所,使得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得到精神上与物质上的满足。

2.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城市的活力空间不足,无法满足各年龄层的人们对各自不同空间的需要。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对于一个青年乐队,常常无法找到一块练习与展示的城市公共空间;对于一群自行车爱好者,无法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场地;对于一个喜欢闵想的人,无法找到一片安谧的空间;对于一群三五知己,无法找到一片谈天说地而无人打扰的聊天空间…… 城市空间的街道、公园、广场等同质和均一性严重,缺少个性,空间尺度脱离“人体尺度”而显得空旷,缺乏人性化设计,使人不“易”进入。城市公共空间与空置空间的界限明显,而公共空间设施陈旧,缺乏趣味性、亲近性与艺术性以及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水平不高;空置空间的再利用没有受到重视,严重浪费了城市空间。导致城市空间的品质低下,而有限的城市空间又无法满足急剧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其的需求。随着当前城市居民个人素质与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要求有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而城市空间便是除了居家环境外人们接触最多的环境,此时,城市空间的活力便成了引导一个活力城市的标杆。 3.城市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空间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的部分,是城市特色的魅力展示场所。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的“城市活力分析”、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以及伊恩·本特利的“城市的人性化生活”等理论,都对营造富有活力的、个性特出的城市空间的意义作了积极的探讨。 从本质上来看,城市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不同年龄层的人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而且容易进入,可以随意使用,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自己喜欢的空间里去。城市空间可以是单独功能的,也可以是交混功能的场所空间,无论是单独的还是交混的,城市的活力空间都意味着能够满足人的意图,并不断地多次地深入到城市的空间里去,以求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的心里需要。为此,我们就必须从各方面寻求解决这种复杂性与矛盾性的方法,通过优化设计而营造的城市空间,丰富人们交往的场所,满足不同需要,以求提高城市空间的品质,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城市空间的活力因素 一个被称赞的城市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能自我完善,推陈出新。要使得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需要在城市提供的空间下(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空置空间)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城市空间的活力因素——“空间尺度”、“交通可达度”、“交混功能”、“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公共文化活动”等。 1. 空间尺度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由长、宽、高等量度和范围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广延性和扩张性的表现。城市空间要考虑空间秩序的问题,从一个空间运动到另一个空间时人对空间的体验(如渗透、转换、导向等)。这种空间序列的连续和完整,可以保证人的行为活动和视线不被打断,从而实现人对城市的体验。城市空间的设计是以尺度来参照分类的。 尺度,既是空间设计的手段,也是空间设计的原则,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有意义的、适合人们需求的尺度效果。有时,“超尺度”是为了某种非凡的使用功能或为了取得某些特定效果而不得不采用的。但是,当前城市一些广场空间的设计就片面采取巨大的尺度来营造“宏伟”效果,那不但不是活力的表现,而且还会造成荒芜的景象,人不“易”进入。所以,城市的空间首先得“尺度宜人”,但凡“人性的场所”都是具备“人体尺度”的。 国内城市人口众多,为达到“宜人的场所空间”而又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就得从数量上而不是尺度上来追求达标。 2. 交通可达度 当今城市的发展面临的是不段扩张的局面,对交通的依赖程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市的活力空间吸引了人们的兴趣,于是产生了交通;有了交通,才使得人们到达城市活

财务管理创新的一般路径探索

财务管理创新的一般路径探索 摘要:企业管理创新有可遵循的规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就是管理科学进步的一般规律。归纳财务管理进步的一般规律,包括:财务管理的对象从单一要素到多要素的综合、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管理的方法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注重物到注重人;管理的手段从手工到应用各种工具,等等。由此可开拓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一般路径。 关键词:财务管理;管理创新;创新路径 一、引言 管理科学的进步具有一般规律性,掌握这些规律,对于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管理创新一般被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应用型创新;一种是原发型创新。前者是指企业新采用一种已有的理论与方法;后者是指企业新创立一种理论与方法。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管理创新,掌握管理科学进步的一般规律都是重要的。对一般规律性的把握,有助于企业找到管理创新的路径。笔者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演化一般规律的描述,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一般的路径。因为任何一个阶段的财务管理的进步都是与企业当时所处的环境背景相联系的,都是为了满足在特定的背景下企业特定的需要。如果企业进入了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有了这样一种特定的创新的需求,企业就可以遵循这个演变的规律,找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路径。 二、财务管理对象的演进 财务管理对象是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从有形的资本到无形的资本,从单一的资本金到虚实结合的多维度资本,还有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资本。总之,财务管理的对象由单一的要素发展到多要素的结合,并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对象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不断扩大,新的对象不断出现。随着战略管理的发展,财务管理的对象还会扩展到诸如智慧资本。 (一)从单一要素到多要素 财务管理是随着筹集资金的出现而产生的,大约在15-16世纪,起初的职能只是筹集资金和简单的分配,所以那时财务管理的对象是那些筹集到的资金——用来购买设备和原料的货币。

048、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的路径探索——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庄规划(2012-2030)为例

美好乡村规划建设的路径探索 ——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庄规划(2012-2030)1为例 杨欣李霞王楠 摘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是安徽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循序渐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小岗村村庄规划的实践,总结概括出以“五化”引领村庄规划的新思路,在村庄发展模式选择、景观风貌提升及公共设施配置等方面探索相关经验,以期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好乡村小岗村村庄规划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近几年来,安徽省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城镇发展迅猛,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加强。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庄发展缺乏动力,一批有特色的传统村落正面临消失的威胁。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1年,安徽省全省行政村由29745个减少到15539个;自然村由292107个减少到228763个2。农业要素依旧处于净流出状态,由于人口外流导致的空心村问题日益严重。 2012年,安徽省完成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投入。规划要求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总体目标,并在农业发展、村庄建设及社会管理三方面提出了指导措施。 小岗村作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无论就地理气候,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哪个方面来说,均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解决好小岗村转型发展、农民进一步增收及村庄建设与管理等问题,不仅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示范作用,而且对我国农村建设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该项目获安徽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村镇规划部分)暨优秀美好乡村规划设计一等奖。 2数据来源: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

城市设计-导则

石家庄北部新区经开园金山片区城市设计 导则 附件一:报告书 附件二:设计缩图 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

附件一:报告书

附件二:设计缩图

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结构 第三章城市设计要素 第四章控制规定 第五章实施措施 第六章附则 附件一:城市设计报告书 附件二:设计缩图 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搞好金山片区作为城市窗口的开发和城市形象的有序建设,各项设施的配套,特编制本导则。 第二条城市设计依据 1.2.1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1.2.2 《石家庄北部城区分区规划》 1.2.3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2.4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园区金山片区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文本》 1.2.5 《石家庄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8年) 第三条设计目标 1.3.1 金山片区是以高科技产生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区,应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区,体现生活环境高村准、城市建设高起点、工业企业高效益、生态环境高质量。 1.3.2 在形象上创造能够代表直辖市地位的窗口城市景观,满足人们对直辖市新形象的追求。 1.3.3 在管理上满足对该地区整体形象控制的要求,为土地开发利用和单体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1.3.4 在功能上保证配套设施的合理布置和用地规模,满足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 第四条设计原则 1.4.1 整体性原则 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必须通过建筑单体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实现,保证城市的整体性是城市设计的第一原则。 1.4.2 以人为本的原则 创造符合人的尺度的空间环境,以丰富、细致的设计和优美的环境体现人是空间活动的主角这一基本原则。 1.4.3 弹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能够为管理提供充分的余地来调整以适应规划范围内发生的新情况,从而使整体要求的实现成为可能,真正为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开发提供有效的指导。 1.4.4 先进性原则 必须体现最先进的建设技术和开发经济,整体的发展模式应具有超前性,保证在设计的时效内不落后。 1.4.5 远近期结合原则 保证在较短的时期内实施与整体控制之间的合理衔接,并逐步实现和达到

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

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 蚀刻钢板壁画浮雕雕塑真实历史材料构成的多样化景墙是宽窄巷子的一大特色。这种边界处理通常都是设计难点,或者干脆被忽略。 原文地址:历史街区改造经典案例——成都宽窄巷子作者:dl国际新锐设计

来到宽窄巷领略这里的悠久历史,品味这里风土人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宽窄巷子是成都的一张名片,在这里你能触摸到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如同走入了时光隧道,也能体味到成都最原滋原味的休闲生活方式,这里的各种川味小吃可以让你大饱口福哦。 成都的千年少城能保留下宽窄巷子,实在是非常的难得,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该区域是我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它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建筑在中国南方的孤本。 从2007年起,成都文旅集团对宽窄巷子进行全新打造。在搬迁900余户居民、修复50个院落、改造3万多平方米地面建筑、修建1.1万多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后,老街重新焕发生机。2008年6月14日,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开放。开街第一年,就吸引800多万名游客,并先后获得2008年“中国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成就奖”、“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等荣誉称号。 宽窄巷子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典范。 项目在修复设计之初,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为了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级别加以保护性的设计,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为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指导,成都文旅集团邀请了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指导各项保护工作。因此,宽窄巷子的一砖一瓦,每个院落的格局,都是对历史的还原。 (说明)在井巷子有一段400米东西朝向的墙体,用最古老的建筑物质元素---砖、垒砌台、城、墙、壁、道、碑、门、巷的历史文化片断,羊子山土坯砖、秦砖、汉砖、唐砖、宋砖、明砖、清砖、火砖、七孔砖、民国砖、水泥砖、瓷砖,阐述千年古都,演绎百年老宽窄巷。

城市设计中活力营造的形态学探究--基于城市空间形态特征量化分析

26 2016 Vol.31, No.1Designing Urban Spatial Vitality from Morphological Perspective – A Study Based on Quantified Urban Morphology and Activities’ Testing 城市设计中活力营造的形态学探究 —— 基于城市空间形态特征量化分析与居民活动检验叶宇 庄宇 张灵珠 阿克丽丝·凡·内斯Ye Yu, Zhuang Yu, Zhang Lingzhu, Akkelies van Nes 文章编号:1673-9493(2016)01-0026-08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城市空间活力营造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虽已被广泛讨 论,但当前的研究过于繁复,难以高效指导城市设计实践。本文 以城市形态学为基础,归纳城市空间活力营造的诸多经典城市设 计理论,对促进城市活力的关键空间形态要素进行总结归纳,提 出良好的街道可达性、适宜的建设强度与建筑形态、足够的功能 混合度是促生城市活力的空间形态基础。随后通过空间句法等多 种分析工具量化表述以上三点空间形态特征,并将其与城市活力 的非空间形态表征——居民活动强度进行了实证比对,初步验证 该假说的有效性。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goal of urban design, the creating of urban spatial vitality has been discussed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current findings tend to be too complicated to guide urban design projects effectively. This paper based on urban morphology to review various classical urban design theories on promoting spatial vitality and ?nally proposes essential morphological elements for designing vitality: the well values of street-network accessibility, building density and typology, and functional mixture. This hypothesis is then preliminary tested through quantified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and behaviour intensity – a non-morphological feature of vitality. 关键词: 城 市形态;城市空间活力;城市设计;空间句法Keywords: U rban Morphology; Urban Spatial Vitality; Urban Design; Space Syntax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18) 1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1.1 城市空间活力的二象性:城市形态与城市活动“活力”一词的释义为:第一指旺盛的生命力;第二借指事物生存发展的能力,意指生命体维持生存、发展的能力。其引申含义较为抽象,在表述上针对具体事物有不同的表征差异[1]。长期以来,对于城市活力这一概念的解读存在着城市社会学和建筑学两大视角[2]。城市社会学一般认为城市活力由经济活力、社会活力、文化活力三者构成,城市空间活力仅仅是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空间表征;而建筑学多认为城市空间活力是可以通过设计手法来营造的。近年来对于城市空间活力的认知逐步走向联合,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城市空间活力存在二象性:城市空间活力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基于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的城市活动[3,4]。换言之,城市空间活力是一种空间特征及其背后社会活动的同构体,应该可以从空间形态特征和居民活动强度,特别是扬·盖尔(Jan Gehl )所定义的“选择性活动”(optional activities )强度这两方面进行界定[5]。1.2 研究问题自1960年代以来,伴随着对于以功能分区为主导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反思,多样性、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已被逐渐重视。从简· 雅各布斯(Jane Jacobs )关于城市多样性的讨论[6],到扬·盖尔关 于街道空间活力的建议[7],以及随后诸多城市设计研究者和实践者 的进一步讨论,许多旨在营造城市空间活力的设计理论被提出。然而在相关理论日益增多的同时,城市空间活力营造依然被认为是一个难以明确界定而且依赖于设计师经验和直觉的过程[8,9]。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塑造城市空间活力的指导原则往往过于繁复,也是导致其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简·雅各布斯针对多样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设计提出了四个原则,特兰西克(Trancik )则给出了五个[10],而后蒙哥马利(Montgomery )作者:叶宇,博士,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高级研究 助理;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荷兰注册城市设计师。 yuye@connect.hku.hk 庄宇,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博 导;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空间环境中心主任;一级注册建筑师 张灵珠,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博士研究生; 一级注册建筑师 阿克丽丝·凡·内斯,博士,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 院城市规划系,助理教授

财务管理创新的一般路径探索

财务管理创新的一般路径探索 一、引言 管理科学的进步具有一般规律性,掌握这些规律,对于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管理创新一般被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应用型创新;一种是原发型创新。前者是指企业新采用一种已有的理论与方法;后者是指企业新创立一种理论与方法。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管理创新,掌握管理科学进步的一般规律都是重要的。对一般规律性的把握,有助于企业找到管理创新的路径。笔者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演化一般规律的描述,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一般的路径。因为任何一个阶段的财务管理的进步都是与企业当时所处的环境背景相联系的,都是为了满足在特定的背景下企业特定的需要。如果企业进入了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有了这样一种特定的创新的需求,企业就可以遵循这个演变的规律,找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路径。 二、财务管理对象的演进 财务管理对象是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从有形的资本到无形的资本,从单一的资本金到虚实结合的多维度资本,还有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资本。总之,财务管理的对象由单一的要素发展到多要素的结合,并由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对象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不断扩大,新的对象不断出现。随着战略管理的发展,财务管理的对象还会扩展到诸如智慧资本。 (一)从单一要素到多要素 财务管理是随着筹集资金的出现而产生的,大约在15-16世纪,起初的职能只是筹集资金和简单的分配,所以那时财务管理的对象是那些筹集到的资金—

—用来购买设备和原料的货币。 到了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成功、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股份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引起资金需要量的增加,筹资作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企业的运营中越来越重要。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的《公司财务》中阐述了企业中的筹资问题,提出了资金成本这一概念。随着金融市场的兴起,筹资方式增多,发行股票和债券成为企业主要的筹资渠道,金融中介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信托投资公司,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对象,于是股票、债券作为虚拟资本在这一时期也成为财务管理的对象,并在会计账簿中出现。这样,财务管理的对象从资金扩展到虚拟资金(股票和债券)。 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罗弗(W.H.lough)在《企业财务》中提出企业财务管理除了筹集资本以外,还要对内部资金的周转进行控制。当时英、日的财务管理学者也十分重视资本运用问题。1922年奎因坦斯(H.W.Quaintance)出版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人门》(ManagerialAccounting:anIntroductiontoFinancialManagement)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管理会计”之后,也开始重视生产成本。 二战以后,投资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建立了一系列的投资分析评价的指标,如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货币的时间价值等,财务管理同时也向这些指标转移。 20世纪80年代后,市场竞争的发展,企业经营从以规模取胜发展到以速度取胜。尤其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全球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以无形资产为中心地位的资本结构的形成,改变了企业资产的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