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重点

土壤肥料学重点
土壤肥料学重点

一、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即由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大部分有机物质组成的。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1、供给作物养分;2、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3、促进团粒结构形成;

4、增强土壤保肥性与缓冲性;

5、其他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调节:1、坚持给土壤补充新的有机质,包括:大力发展畜牧业,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广开肥源;2、调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

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每千克土壤胶粒能吸附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单位用cmol(+)/kg 表示。

土壤阳离子直接反映出土壤的保肥性能、供肥性能和缓冲性能的强弱。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主要受土壤胶体的种类、数量及土壤溶液的PH值影响。

盐基饱和度:就是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离子量/阳离子交换量*100%。

三、土壤酸性

土壤酸性的产生:1、生命活动产生的碳酸和有机酸;2、无机酸的作用;3、土壤胶体吸附性铝离子和活性离子的作用;4、土壤胶体吸附性氢离子的作用。

土壤酸度的类型:1、活性酸度;2、潜性酸度。

四、土壤孔隙及孔性的概念

土壤孔隙:土粒之间相互连通、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孔洞。

土壤孔性:土壤孔隙的多少、大小和比例。

五、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和孔度

土粒密度:单位体积固体土粒的质量。单位g/cm3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的干土质量,单位是g/cm3或t/m3.

土壤孔度:单位体积自然状态的土壤中,所有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

土壤孔度(%)=(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100

六、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

土水势:表示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中所具有的能态。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温度和它完全相同的纯水池时所做的功。通常用水势()表示。

土壤水分重力势:又称引力势,它是指由于重力场位置不同于参比状态水平面而引起的势能变化。通常用()表示。

土壤基模势:指土壤中矿质颗粒表面和有机质颗粒表面对水所产生的张力。通常用()表示,其值永远是负值。

土壤水分溶质势:指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系统中移到一个没有溶质而其他状态均相同的水池时所做的功。通常用( )表示。

土壤水分压力势:通常用()表示,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体系移到另一个压力体系,而温度、基质、溶质等状态完全相向的参比系统时所做的功。

七、土壤水分的调节和合理用水

土壤水分的调节:1、土壤水分的平衡;2、土壤水分的调节:a、控制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如合理耕翻;b、中耕松土,增加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合理灌排;d、深耕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

八、施肥基本原理

1、必需元素不可代替律;

2、养分归还学说;

3、最小养分律;

4、报酬递减律。因子综合作用律,限制因子律

九、常有氮肥种类和性质和施用

按氮肥中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可分为四类: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氮肥和长效氮肥。

性质:碳铵是白色的细粒结晶,有强烈的氨臭,对眼鼻有刺激作用。它易溶于水,溶解度为21,其水溶液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碳铵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常温下敞口放置就能分解。

施用:碳铵可作基肥、追肥施用,但不宜做种肥及秧田追肥,以免伤害作物。施用时,不论水田或旱地,均需深施,施后立即盖土。

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的措施

1、氮肥深施;

2、氮肥与其他肥料的配合施用;

3、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

十、常有磷肥种类和性质和施用

根据磷肥中磷酸盐的溶解性质,可把磷肥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三种类型。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

性质:能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利用,肥效迅速,但在土壤中不稳定。贮存过程中,容易吸湿结块,并会引起各种化学变化,使水溶性磷变成难溶性磷。

施用:1、集中施用;2、与有机肥混合施用;3、在酸性土壤上配合施用石灰;4、分层施用;

5、根外追肥。

弱酸溶性磷肥

性质:物理性状好,一般情况下不吸湿、不结块、不腐蚀。便于贮存、运输和施用。

施用:最适合作基肥,因其移动性比过磷酸钙还小,故应深施到根系密集的土层中。

难溶性磷肥: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弱酸而只能溶于强酸的磷肥。只有少数吸磷能力强的作物如油菜、绿肥等可以直接吸收利用。一般当季肥效较差,而后效较长。

提高磷肥的利用率的途径

1、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磷肥;

2、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和轮作制度合理分配磷肥;

3、根据磷肥特性合理分配磷肥;

4、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百分率的组合。分类:砂土、壤土、黏土。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性1、砂土类:通透性能好,保蓄性能差;养分含量低,施肥见效快;温度变幅大;宜耕期长;“发小苗不发老苗”;无有毒物质。2、黏土类:通透性能好,保蓄性能强;养分含量高,肥效时间长;温度变幅小;耕作性能差;“发老苗不发小苗”;可能有毒害物质存在;3、壤土类:在性质上兼有砂土类和粘土类的优点。

土壤腐殖质:是有机物质经微生物分解再合成的一类褐色或暗褐色的特殊的高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

土壤吸收作用类型:1、土壤的机械吸收作用;2、土壤的物理吸收作用;3、化学吸收作用;

4、生物吸收作用;

5、离子的交换吸收作用。。

土壤结构性:指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其在土壤中的排列方式等。

团粒结构:团粒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团聚体,其直径约为0.25—10mm。

土壤胶体特性: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2、带有电荷;3、分散性和凝聚性。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含水量。

萎蔫系数:一般植物根系的临界吸水为1.52*10^6Pa,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

时的土壤最高含水量。

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含水量。

成土因素: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

土壤分布规律性:1、土壤水平地带性,包括土壤纬度地带性、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2、土壤垂直地带性。

江南地区红壤和砖红壤性土壤: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盛产粮、棉、油料作物和许多重要的林木。这类土壤广泛分布在北起长江,南至南海诸岛,东迄东南沿海和台湾诸岛,西到横断山脉南缘的丘陵山地和高原。集中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浙江、云南、贵州和台湾诸省区;在湖北、四川、安徽和西藏也有分布。总面积约为17亿亩,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土壤资源之一。

有机肥的作用:1、有机肥料的营养作用;2、有机肥料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1)增加土壤有机质;(2)改善土壤结构;(3)提高土壤生物活性;(4)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3、

提高产品品质;4、减轻环境污染。

有机肥的矿质化和腐殖化:一般来说,任何有机肥一经堆腐或施入农田,都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历分解和再合成过程。

绿肥:在农业生产中,凡利用绿色植物的幼嫩茎叶直接或间接施入土中作为肥料的都叫绿肥。

课后题,简答

一、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1、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培肥改良土壤;2、富集流失养分,净化水质;3、保持水土,防风固沙;4、促进畜牧业和养蜂业的发展;5、改良低产土壤;6、种植绿肥植物能绿化环境,减少尘土飞扬,净化空气。

二、比较说明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的特点以及在施用上应注意的问题?

答:铵态氮肥的特点:1、易溶于水;2、能被土壤胶粒吸附;3、碱性条件下易分解;4、在土壤中能转化;

硝态氮肥特点如下:1、易溶于水;2、不能被土壤吸附;3、易进行反消化而损失;4、易燃易爆。硝态氮肥适用于多种土壤作物,特别是适宜旱作地区施用,对棉、烟、果、菜等经济作物尤为适用。硝态氮肥宜作追肥,一般不宜作基肥和种肥,因其吸湿性强,会影响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故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以防氨气的挥发。

酰胺态氮肥所含的酰胺态氮,一般需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转为铵态氮之后,再供作物吸收。

三、简述过磷酸钙退化的原因,并说明其合理施用的方法?

过磷酸钙由于含游离酸,在潮湿条件下吸水,使磷酸一钙与肥料中的硫酸铁、硫酸铝起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铁铝,降低了磷肥的有效性。施用:1、集中施用;2、与有机肥混合施用;

3、在酸性土壤上配合施用石灰;

4、分层施用;

5、根外追肥。

四、岩石风化的类型

答:岩石的风化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五、叙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答:1、土壤发育的母质因素:母质是建造土体的基本物质,而且也是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2、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气候是土壤形成和发育的重要因素,控制着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过程的总趋势。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土壤便有很大的差异。

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生物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成土过程实质上就是母质在一定条件下为生物不断改造的过程。

没有生物的作用便没有土壤的形成。

4、土壤形成的地形因素:地形在成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地形的组成物质即成土母质和岩石的性质对成土的直接影响;另一是地形的形态特征对其他成土因素和土壤本身的物质和能量再分配的影响。

5、时间因素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它在成土过程中作为一个强度因子,反映出土壤在各成土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所经历的阶段和效果。6、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和演变的影响

人类对土壤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耕作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最为突出。

六、农业土壤剖面有哪些层次构造?

答:1、旱地土壤剖面层次: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2、水田土壤的层次构造:耕作层、犁底层、斑纹层、青泥层。

七、.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如何改良利用

答:

八、什么是土壤容重?容重与土壤通透性的关系。

答: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的干土质量,单位是g/cm3或t/m3.

容重大的土壤通透性好,容重小的土壤通透性差

九、土壤质地和结构对土壤水、肥、气、热的状况的影响有哪些?

十、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碳氮比;2、土壤的通气状况;3、土壤的水分和温度状况;4、土壤反应。

十一、土壤有机质的性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有机质的作用?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土壤是有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矿物经过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物变化而形成的产物。 土壤矿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衍生的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称为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通过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而新生成的矿物叫做次生矿物。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有机物质。 无机胶体:土壤的无机胶体又叫做矿质胶体,他是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有机胶体:有机胶体是指土壤腐殖质以及少量的木质素、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多肽和氨基酸。 无机有机复合胶体:有机胶体很少单独存在,有50%到90%是与无机胶体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或物理化学作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永久电荷:有黏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或同晶置换。 可变电荷:可变电荷室友胶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团解离所产生的电荷。 土壤溶液:含有溶质和溶解性气体的土壤间歇水。 2.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土壤剖面: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 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省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土壤形成过程。 有机质聚集过程:在植物作用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 黏化过程:土壤剖面中黏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 钙积过程: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 3.土壤的基本性状 土壤相对密度:单位体积土壤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之比。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的自然状态土壤的质量或重量。 土壤孔隙度:一定提的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比例。 结构体(团聚体):土壤中的土粒,一般不呈单粒状态存在,而是相互胶体结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土团存在于存在于土壤中。 土壤耕性:在耕种过程中土壤物理、机械、力学性质特别是土壤结构性的综合表现。 土壤粘结性:土粒之间相互吸引黏结的性能。 土壤黏着性:土壤黏附外物的能力。 土壤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以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外力消失或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称为可塑性。 土壤胀缩性:土壤吸水后体积膨胀,干燥后土体收缩的性质。 土壤压实:耕种土壤在土粒本身的重量、雨滴冲击、人畜践踏、机具挤压等的作用下,土壤由松变紧。孔隙度减小的现象。 缓冲性能:当加酸或加碱于土壤中时,土壤的酸碱反应并不因此而产生剧烈变化

【农学课件】《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农学课件】《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2014228 适用专业:园林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开课学期: 总学时:40 教学时数:30/10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土壤肥料学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2、地位和任务 土壤肥料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园林植物栽培的基础。 3、总体要求 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修订的依据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1章绪论 Introduction 1、教学目的:介绍课程基本情况、重要性、发展概况及主要研究内容。 2、教学内容: (1)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3)土壤肥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本章的基本要求: (1)了解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2章土壤的组成 soil component 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物质组成,重点讲述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性质。 2、教学内容: (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质;岩石的类型;岩石的风化;土壤母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质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为比较偏僻的名次解释,太简单的没有发。第二部分为突然学填空题。最后是重点推荐的大题资料。 第一部分 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 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 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 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 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4-3、离子的解吸过程:吸附的离子从胶体表面转移到溶液去的过程。 4-4、离子的吸附过程:离子从溶液转移到胶体表面的过程。 4-5、永久电荷:指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的剩余负电荷。这种负电荷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 4-7、土壤胶体吸收交换性能:一部分被吸附的离子,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现象。 4-8、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4-9、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简称CEC。 4-10、阴离子配位体交换吸附: 指阴离子取代氧化物表面羟基而被吸附的过程。 6-1、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 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有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没有层次和化石,包括侵入石和喷出岩。 沉积岩: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积而成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有层次性和生物化石。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坚硬、呈片状组织。 土壤粒级:将土粒分为石粒、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的分类: 砂土类(“热性土”、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保肥性差、松散易耕、“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土类(“冷性土”、保水力强、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发老苗不发小苗”)。 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四砂六泥”、“三砂七泥”、“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土壤有机质:除了矿物质外的固相土壤。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农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每年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每年作物的残茬和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 土壤有机质形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通常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土壤水分类型:土壤吸湿水、土壤膜状水、土壤毛管水、土壤重力水。 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籍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多)分子层。 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土壤毛管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支持水:指地下水层籍毛管力支持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指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重力水:指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的分数。 土壤容量含水量:指土壤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比。 土壤相对含水量: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土壤肥料学资料讲解

土壤肥料学资料 名词解释: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土壤有效肥力:把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应土壤生产能力的那部分力称为土壤有效肥力,又称经济肥力。 肥料:凡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须的营养元素的物料,称为肥料。土壤矿物质:岩石分化形成的矿物颗粒统称为土壤矿物质。 土壤粒级:根据各个土粒的当量粒径的大小,可将土粒分为若干组,称为粒级,一般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砾、粉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把土壤中各个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质化合物的总称。 毛管悬着水:只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是的土壤含水量就是田间持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又称重量含水量。 土水势:表示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中所具有的能态。 土壤水吸力:质土壤水的负压力。

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允许气体扩散的流动的性能。 土壤热容性: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之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 土壤孔隙度:单位容积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相对密度:单位容积的团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与4℃时相同体积水重之比。 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的干重。 土壤耕性: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 土壤胶体:土壤中最细微的颗粒,胶体颗粒的直径一般在1—100nm。土壤吸收性能:质土壤吸收和保留土壤溶液中分子和离子悬液中的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阳离子交换量(或吸收容量)是指在一定PH条件下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里摩尔数。 土壤缓冲性:土壤溶液抵抗酸碱度变化的能力叫土壤缓冲性。 截获:指植物根在土壤中伸长并与其紧密接触,使根释放出H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与土壤胶体上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直接交换尔被跟吸收的过程。 离子拮抗作用:指介质中某种离子的存在能抑制植物对另一种离子吸收或运转的作用。

土壤肥料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的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P1 2.土壤肥力:是土壤能连续地、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P3 3.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P37 4.土壤质地: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P37 5.土壤密度:单位融合剂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P41 6.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P41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土壤中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矿物质的过程P54 8.田间持水量:指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重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P69 9.土水势:在一些力的作用下,与相同条件下的纯自由水相比土壤水的势能(或自由能)降低,其差值即为土水势P70 10.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P82 11.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氧化生成NO3-的作用P92 12.闭蓄态磷:是由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土壤中的闭蓄态磷在各种土壤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酸性土壤中,往往超过50%,而在石灰性土壤中也可达到15%~30%以上,但这时包被的胶膜可能是难溶性的钙质化合物。P95 1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P112 14.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PH为7时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即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简称CEC P114 15.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P115 填空 1.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P3 2.肥力的分类:1)按照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2)按照土壤肥力的发挥程度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P3 3.世界土壤肥力科学的发展概况中的农业化学学派是以“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为主P11 4.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等;化学: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作用)和氧化等;生物: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P19 5.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P30 6.中国制土粒分类标准:石块、石栎、砂砾、粉粒、黏粒P36 7.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团粒结构粒径是2-3mm P44 8.土壤在数量上水分保持的力:吸附力、凝聚力、毛管力P65 9.田间持水量在数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悬着水P67 10.有效水下限:凋萎含水量有效水上限:田间持水量P68 11.土水势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P70 12.土壤水分运动是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运动,即水势高向水势低运动,由吸力小向吸力大的方向运动P74 13.土壤中的水汽总是由暖处向冷处运动P75

土壤肥料教学大纲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YUN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土壤肥料 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技术学部 园艺系

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 [英文名称]Soil and Fertilizer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模块)]专业必修课 [学时]:68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等专业的重 要专业课,直接服务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奠定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技能 为根本。让学生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土壤、肥料的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关系,能有效的运用土壤、肥料为企业的花卉生产和园林工程建设服务。 三、教学要求:在课程内容上,以土壤肥料理论和操作方法为主要内容,以 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环节,以学生实验为辅助手段,多渠道、多种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通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要点】 序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2、土壤是人类生存的资源和环境; 3、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种的地位与作用; 4、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三、重点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土壤固相组成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及土壤的形成,知道土壤有机质及作用和调节。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和岩石; 2、土壤的形成:成土因素及作用,岩石矿物的风化,土壤的形成; 3、土壤颗粒与土壤质地:土壤粒级,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腐 殖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三、重点 土壤的形成、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有机质的转化、作用与调节。 第二章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孔隙、密度和容重,土壤结构与肥力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孔隙性:土壤的密度和容重,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与特征,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 结构的形成和团粒结构土壤的培养。 3、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土壤耕性。 三、重点 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团粒土壤的培养。 第三章土壤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要求 知道土壤胶体,土壤的保肥与供肥性,土壤的酸碱性和其它化学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胶体:土壤胶体的概念与种类,土壤胶体的特性。 2、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土壤阳离子交换吸 收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供肥性。 3、土壤的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酸碱性概述,土壤酸性,土壤碱性, 土壤酸碱性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的缓冲作用。 4、土壤的其它化学性质:土壤溶液,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三、重点和难点

【西大2017版】[1132 ]《土壤肥料学》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1:[论述题] 1、简述土壤空气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2、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3、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有什么影响? 4、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有哪些?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有哪些? 6、什么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为何说土壤形成是两者矛盾统一的结果? 参考答案: 1、简述土壤空气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答: (1)影响种子发芽。(2)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3)影响微生物活性与有毒物质的产生。(4)影响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5)影响作物的抗病性。 2、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有哪些? 答: (1)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可逆反应。(2)交换是等当量进行的。(3)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3、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有什么影响? 答;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大类。不同质地的土壤具有不同的肥力特征:(1)砂质土土壤固相骨架松散,砂粒很多而粘粒很少,粒间孔隙大,含水少,保水性弱,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少,保肥能力弱,养分容易流失;热容量小,土壤温度升降快。(2)粘质土土壤中粘粒含量高而砂粒含量低,粒间孔隙数目比砂质土多但更为狭小,蓄水性好,通气往往不畅;矿质养分丰富,且有机质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热容量大,昼夜温度变幅较小。(3)壤质土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之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 4、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1)盐基饱和度在一定范围内土壤pH随盐基饱和度的增加而增高;(2)土壤空气中CO2分压石灰性土壤空气中的CO2分压愈大,土壤溶液的pH愈大;(3)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的pH一般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4)土壤氧化还原条件淹水或施有机肥促对土壤的pH有明显的影响。 5、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有哪些? 答: (1)土壤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的供肥性。①土壤有机质通过分解可以植物提供多种营养成分。②土壤有机质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促进土壤中的迟效养分释放。③土壤中的一些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与有机质络合后不但移动性增强,而且可以减少土壤固定。6、什么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为何说土壤形成是两者矛盾统一的结果? 答: 土壤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矛盾统一的结果。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是地球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部分 绪论 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形成—组成—功能)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2、土壤的本质—肥力 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的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3、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多相分散的复杂体系。固体部分:矿物质、有机质。粒间空隙:空气、水分。多种生物体 4、土壤的特性:是一个剖面体;是植物生长繁育、生物生产的基地;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地球表层系统的基础;是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具有历史继承性) 5、现代的水培等基质培养技术能否取代土壤 No,不符合实际, 6、沙滩与风沙土本质区别;能否生长植物并完成生命周期。 第一章土壤母质及矿物质 1、地壳元素组成:O Si Al Fe 2、主要的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填空) 岩浆岩:非碎屑状的块状结构;无规则层次,不含化石(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明显的层理结构,有时含化石,矿物成分复杂并呈碎屑状组织。(页岩、沙岩)变质岩:一般具有片理及片麻构造,矿物质质地致密,坚硬;不易风化(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 3、主要成土矿物质:石英是土壤中砂粒的主要来源;长石,包括正长石、斜长石,是土壤 中钾素和黏粒的主要来源;云母:包括白云母、黑云母,是土壤中钾素和黏粒的主要来源;磷灰石:土壤p养分的重要来源。 4、岩石风化作用:概念、类型、特点 岩石在地表或近地表受温度、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破碎成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所产生的疏松物质就是成土母质 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填空) (1)物理风化作用:特点是使岩石由大块变小块再到细粒没有改变岩石的矿质组成,是岩石获得了通气透水性能。 (2)化学风化作用:特点岩石在物理风化的基础上课进一步破碎成胶体微粒状,使原生矿物成分发生改变,产生在地表条件下比较稳定的次生矿物。使母质开始有吸附能 力,有一定的蓄水力,是植物矿质营养的最初来源。 (3)生物参与风化作用意味着成土作用的开始。利于根系的呼吸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作用,使母质初步具有调节温度的能力。 5、岩石、母质、土壤的区别、联系 母质-岩石:初步具备了水肥气热的条件。 母质-土壤:母质还不具备完整的肥力尤其是植物最需要的N素。作为土肥要素之一的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土壤颗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不同等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_______毫米。(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大类。(层状硅酸盐类简单的盐类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大类。(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矿物质化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组成成分。(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______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20%) 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黏土。(50%30%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B)。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A 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A 强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A 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B 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D 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B 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B CO2和H2O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A 比黏土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D 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答: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pH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法定单位为: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交换性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及答案资料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及 答案

第一章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 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有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没有层次和化石,包括侵入石和喷出岩。 沉积岩: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积而成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有层次性和生物化石。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坚硬、呈片状组织。 土壤粒级:将土粒分为石粒、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的分类: 砂土类(“热性土”、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保肥性差、松散易耕、“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土类(“冷性土”、保水力强、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发老苗不发小苗”)。 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四砂六泥”、“三砂七泥”、“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土壤有机质:除了矿物质外的固相土壤。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农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每年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每年作物的残茬和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 土壤有机质形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通常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土壤水分类型:土壤吸湿水、土壤膜状水、土壤毛管水、土壤重力水。 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籍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多)分子层。 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土壤毛管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支持水:指地下水层籍毛管力支持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指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重力水:指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 土壤学部分教学大纲 总学时:30 理论24 实验实习6 课程学分:1 课程面向专业:蚕学本科专业、农学本专科 Ⅰ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壤肥料学》课程是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和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Ⅱ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其与水、热、气、肥耕作等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土壤粘土矿物类型与电荷、离子交换、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水、肥、气、热等性质的动态变化关系。 二、能力、技能方面 通过实验分析、野外观察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测定土壤水、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土壤养分等到方面的技术,初步掌握野外认土和剖面观察方法,并将所分析观察结果与生产问题进行综合解释,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 Ⅲ选用教材的基本依据 虽然已有面向21世纪的《土壤肥料学》统编教材,一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吴礼树主编;还有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的,陆欣主编的教材。但由于我国南方、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有较大的差异,为结合实际,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也不相同。如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采用陆欣主编的,面向21世纪的《土壤肥料学》教材;南京农业大学使用的是《土壤肥料学通论》,沈其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的是谢德体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土壤肥料学》,湖南农业大学、贵州农业大学以及广西大学也有采用此教材。 Ⅳ课程讲授大纲(24学时,1学分) 绪论(2 学时) 教学目的:1、明确土壤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了解土壤学的地位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土壤学的地位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1、土壤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3、土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4、土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5、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1.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的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P1 2.土壤肥力:是土壤能连续地、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P3 3.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P37 4.土壤质地: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P37 5.土壤密度:单位融合剂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P41 6.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体(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重P41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土壤中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矿物质的过程P54 8.田间持水量:指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重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P69 9.土水势:在一些力的作用下,与相同条件下的纯自由水相比土壤水的势能(或自由能)降低,其差值即为土水势P70 10.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P82 11.硝化作用: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氧化生成NO3-的作用P92 12.闭蓄态磷:是由氧化铁或氢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土壤中的闭蓄态磷在各种土壤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酸性土壤中,往往超过50%,而在石灰性土壤中也可达到15%~30%以上,但这时包被的胶膜可能是难溶性的钙质化合物。P95 1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P112 14.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PH为7时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即每1000g 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简称CEC P114 15.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P115 填空 1.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P3 2.肥力的分类:1)按照土壤肥力的发展过程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2)按照土壤肥力的发挥程度分为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P3 3.世界土壤肥力科学的发展概况中的农业化学学派是以“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为主P11 4.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影响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变化、冰蚀、水蚀和风蚀等;化学: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作用)和氧化等;生物: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P19 5.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P30 6.中国制土粒分类标准:石块、石栎、砂砾、粉粒、黏粒P36 7.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团粒结构粒径是2-3mm P44 8.土壤在数量上水分保持的力:吸附力、凝聚力、毛管力P65 9.田间持水量在数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悬着水P67 10.有效水下限:凋萎含水量有效水上限:田间持水量P68 11.土水势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P70 12.土壤水分运动是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运动,即水势高向水势低运动,由吸力小向吸力大的方向运动P74 13.土壤中的水汽总是由暖处向冷处运动P75 14.水汽凝结常出现两种现象:“液潮”现象和“冻后聚墒”现象P75 15.在土壤的三相物质组成中,水的热容量最大,气体的热容量最小P82 土壤的导热率随水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空气导热率最小,固体物质中矿物质的导热率最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园林本科专业 课程编号:16660407 课程总学时:48 周学时数:3 学分:3 课程类型(必修): 开课(系)院:生命科学学院 执笔人:杜启兰 审核人: 一、课程说明 1、性质及任务:《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它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环境生态建设、区域治理、资源利用和保护等领域,在人类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极具重要地位。《土壤肥料学》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种植类—园艺(含果树、蔬菜、花卉)、园林、农学、农艺、经济林、茶桑和环境科学、土地利用与管理、植物保护等各专业本科必修课程。它以“土壤、肥料、植物”为中心内容,将土壤学、肥料学、植物营养学有机地结合成一整体,重点研究和探索土壤与肥力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的营养特点,肥料的性质及使用技术,掌握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的技术措施,为合理利用土壤、科学施用肥料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为粮食、蔬菜、桑、茶、果、林木等的丰产栽培奠定基础;为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提供理论上、学术上的支撑。另外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考研积淀知识。 2、同其他课程的关系:与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气象学、微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及植物生理学等密切相关,这些学科都为《土壤肥料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3、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为课堂讲解,同时加强学生自学。以“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教材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堂信息量。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把土壤性质、植物营养的特性与肥料的施用联系起来,并在此为基础,进行合理施肥,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 4、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的问题:要求理论课与实验课穿插进行。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问题式及讨论式教学,突出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授课方式上,力求深入浅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