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城规划发展的再思考——亚运村规划建设与新城开发

广州新城规划发展的再思考——亚运村规划建设与新城开发
广州新城规划发展的再思考——亚运村规划建设与新城开发

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现状调研报告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毕业实习报告 专业城市规划 年级班别11级(1)班 学号31110100xx 学生姓名祝思远 指导教师X X 2016年03月31日

摘要 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是广州市委、市政府贯彻实施“金融强市”战略,推进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和实施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广州国际金融城紧邻珠江新城和琶洲地区,是珠江沿线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国际金融城是华南的金融中心、区域监管中心、金融总部聚集区、金融市场服务平台集聚区、新兴市场交易中心、广州国际财富中心和后金融时代的专业型金融中心,是具有岭南特色的国际性区域金融中心,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广州国际金融城与珠江新城、琶洲地区共同组成世界级的中央活力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 本次起步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范围:西至科韵路,东至车陂路,南至珠江岸线,北至黄埔大道,总面积1.32平方公里(未包括珠江),进行广州国际金融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首先,本文将叙述广州金融城现状情况,从现状环境、用地、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概况总结分析。 其次,本文将对上层次及相关规划作出解读分析。 再其次,本文将根据广州金融城片区的现状特点,找出基地特征相似的案例作分析研究。 最后,本文将简要提出总体定位及设计理念。 关键词:广州,金融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 目录 1现状分析 (03) 1.1概况 (03) 1.2土地利用现状 (03) 1.3道路交通现状 (04) 1.4公共设施现状 (04) 1.5现状总结 (05) 2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解读 (05) 2.1《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05) 2.2珠江新城规划解读 (05) 3案例分析 (06) 3.1《北京商务中心区东扩规划应征方案》 (06) 4总体定位及设计理念 (08) 4.1总体定位 (08) 4.2设计理念 (08)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用地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二○○五年五月

目录 第一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相容性 (4) 1.1用地分类及代码 (4) 1.2 建设用地相容性 (7) 第二节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原则 (9) 2.1 一般原则 (9) 2.2 城市建设用地的选址原则 (9) 2.2.1居住用地 (9) 2.2.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0) 2.2.3工业用地 (11) 2.2.4 仓储用地 (12) 2.2.5对外交通用地 (13) 2.2.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3) 2.3 村建设用地选址原则 (16) 2.3.1村民住宅用地 (16) 2.3.2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6) 2.3.3村经济发展用地 (16) 2.3.4村绿化和市政设施用地 (17) 第三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8) 3.1 一般规定 (18) 3.2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8) 3.3村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9) 3.3.1 一般要求 (19) 3.3.2村民住宅用地 (20) 3.3.3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0) 3.3.4村经济发展用地 (22) 3.3.5村绿化和市政设施用地 (22) 第四节名词解释 (23)

第一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相容性 1.1 用地分类及代码 1.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 合广州市规划用地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了划 分和归类。 1.1.2广州市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8中类,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1.1的规定。【条文说明:1.1.1 城市用地分类参考《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及《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表1.1 广州市用地分类

广州黄埔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市黄埔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评公众参与调查表(个人) 一、广州市黄埔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评概况 (1)规划概况 广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黄埔区是6个中心城区之一,但黄埔区的发展现状与中心城区的地位反差较大。由此,市委、市政府对黄埔区提出“港城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滨江城区”的发展目标,要求加快推进黄埔区的开发建设,明确树立黄埔区作为广州市6个中心城区之一的地位。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推进“东进”城市发展战略举措,优化主城区的人口、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快推动黄埔区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把黄埔区打造为宜居宜业的综合城区,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开展广州黄埔滨江新城规划环评编制工作。 滨江新城规划范围北至广园路及黄埔区界,西至石化路,东至南岗河、南至黄埔区界,外加云埔工业区东诚片与南岗片之间的沧联村用地以及南岗东南部的滨江用地,规划面积约36.53平方公里。规划总建设量为2696万平方米,主要为居住与商业服务设施。其中居住建设面积共约1220万平方米(含村居住),商业建筑面积838万平方米(含村物业),工业物流仓储建筑面积387 万平方米,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约为251万平方米。

图1 广州市黄埔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图 (2)规划调整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 水环境影响: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域产生生活污水10万m3/d,工业废水2.7万m3/d。规划将进一步完善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其中规划区域分为两个污水分区,以开发大道为界线,西片区污水纳入大沙地污水处理系统,东片区的污水则纳入东区污水处理系统。西片区和东片区污水量分别为8.1万m3/d和4.6万m3/d。 环境空气影响:规划调整后,工业用地从原来以三类工业用地为主,调整为一类工业用地为主对部分排污较多或产能不高的传统产业进行用地置换,增强规划区的配套服务功能。按规划方案实施,规划区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或有所削减, 有利于改善区内环境空气质量。

关于新城开发与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城开发与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摘要: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三大城市化(深度城市化、逆向城市化、农村城市化)模式,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推崇城市经营哲学,通过新城/新区规划和开发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改善城市面貌,汇聚经济资源。本文作者对新城规划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 为新城规划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新城开发规划设计城市扩展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的规模和数量明显增长,然而在其增长的背后,“城市蔓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大规模的新城区开发中,我们对其应重新审视。从目前来看, 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城市周边的新城区 建设被看作城市扩展的标志, 因此各地的新城区建设进入如火如 荼的阶段, 但由于种种原因, 在实践中各种问题不断显现。比如, 现阶段我国许多城市在重要地段或大片区域的新区开发建设上面 临着如何确定开发方向和建设理念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 已不能局限于常规的专业范畴之内, 而是涉及到诸多相关要素, 需要采 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方法来进行。因此, 通过城市景观规划征集新区特定地段的发展创意、开发理念、规划概念, 正逐渐成为当前新城区景观建设的重要环节。 2 新城建设的背景 导致新城建设的直接原因一般包括下几个方面:

①中心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巨 大的压力。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结构给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效率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带来诸多问题。新城建设成为疏解人口的一种有效手段。 ②其次是产业发展的新空间需求。当中心城市拥挤扩张, 地价级差时,工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以及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郊迁己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一些地方和国家也有为工业发展而建的新城, 如韩国的昌原、龟尾新城、英国的西塞莫德尔新城。另外还有以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科技研究和高等教育为目的的新城, 诸如日本的筑波科研高教新镇、贺高茂高教新镇等。 ③统筹安排区域重大设施的需要。这些设施是指服务于大城市区域的, 包括商业、交通、市政等设施。由于这些设施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和大量的劳动力, 趋于选择地价较低的郊区。而新城的建设有助于为这些设施提供需要的就业人口和基本服务。 ④对自然健康的环境和良好住宅条件的追求。由于中心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降低了城市的居住 质量, 城市住宅供需平衡发生了变化, 住宅供应紧张, 促使政府 寻找新的住宅开发空间, 同时由于郊区开发的低成本, 使得开发 新城成为解决大城市住宅问题的重要手段。 ⑤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完善城镇网络体系的需要。大城市的发展“过密” , 不仅造成中心城市的恶性竞争, 环境污染, 还造成地方经济疲软, 一些地方出现人口、经济“过疏”问题, 生产、

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筑形式构想

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筑形式构想 西区承接城市发展轴线脉络,布置一条128米宽的南北向林荫大道。沿林荫大道依次布置金融办公区、商业贸易区、办公文化娱乐区;沿广州大道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会议展览中心区、高层公寓区和外贸外事区;西区东部南北分别为猎德村、冼村及两村之间的商住区。东区以高尔夫球场公园为中心,南北两边各为高级住宅区和综合高层商住区;东北部为赛马场,保留无线电工厂、住宅区和谭村;东南角为污水处理厂。 “国际大都市”是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和金融的国际化,随着世界市场和国际货币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必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城市空间,使珠江新城成为区域性和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具备对全球经济的强大辐射力。按此意图把珠江新城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空间描绘出来,有效地组织建筑群体内部空间,同时考虑各方面的总体效益。 1、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的序列性: 城市街道主轴线以林荫大道上的空间起伏与空间序列结合半室内商业步行街的穿插交织为主题。利用空间尺度和几何形状上的变化构成大小、长短、高矮不等的不同性格、不同用途的空间序列。利用不同的广场,林荫路组成节奏和重点,防止出现旧时的那种一贯到底的笔直街道。 城市轴线:自燕岭公园经建设中的天河火车站,直通火车站南的80层中天广场大厦;经这建筑高峰之后,是较低矮开阔的天河体育中心;及至体育中心南侧的商业区,高度又升至30层以上的小高潮;随之又降至9层高的居住区,到达珠江新城规划区。 珠江新城建筑容积率北高南低,北面的黄埔大道与中央林荫道交叉口的两栋450米的超高层金融办公楼达到最高点,成为新城市景观轴线的建筑高峰,然后向南逐渐降低。规划区内一条128米宽的林荫大道作为广州新城市发展轴线的延伸,是黄埔大道与海心岛的主要交通走廊,地铁、车流、人流的主干。 主要干道两旁的建筑稍作后移或降低临街面的建筑高度,创造大大小小的行人广场,形成丰富的街道景观,使人们虽置身于高层密集区,而不会产生压抑感。林荫大道南端连接海心岛旅游公园,两座错层处理的弧形海景酒店,形成一个半圆的绿化广场,作为城市轴线的空间停顿。从两座建筑物之间,景观轴线继续沿水面延伸至对岸的赤岗塔。 林荫大道中央为80米宽的绿化带,绿化带下为地下商业步行街,步行街底层是地铁出口,并有大量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吸引大量的城市人流,将有效地使人流与车流进行空间分层,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广州长岭居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广州市长岭居城市设计说明书 一、认知篇 0B1 .规划背景 ,中国第三大城市,岭南文化的兴盛之地。长岭居,位于萝岗区,是广州东部山水新城的重要组团。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广州市、萝岗区的城市功能布局和人口分布,拟在萝岗区选址建设高端的、具岭南风格的大型低碳居住区,为企业家、海归精英、科技人才提供高端居所—长岭居,规划人口20余万人,以承接老城区疏解的人口,促进萝岗中心区的职住平衡,实现与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的共同协调发展。 本设计在《广州东部山水新城总体规划》、《长岭居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等相关规划为依据及城市设计框架的指导下,营造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宜居城区。 1B2 .现状概况 2.1规划范围 总体城市设计范围用地面积共3490公顷,其中,一期详细城市设计范围用地面积约4.35平方公里。 规划用地北至广汕公路,南至广惠高速公路,西至萝平路,东至永和大道。 2.2区位分析 (1)从广州层面分析,项目位于广州30分钟生活圈内,利于承担广州中心城区居住、研发、商业服务等功能外溢。 (2)从广州东部山水新城层面分析,长岭居是东部山水新城的重要组团,可以依托地铁21号线,成为东部山水新城TOD开发走廊的服务节点之一,为广州东部山水新城内中新知识城、科学城、永和工业区等产业高地提供优质的城市及居住配套。 (3)从萝岗区层面分析,长岭居依托广惠高速、广汕公路、长岭路、永和大道等区域性干道,地铁21号线以及萝岗区捷运系统,与萝岗中心区及各功能组团联系便捷,利于促进萝岗区职住平衡。 2.3人口、产业状况 (1)人口 规划区范围内涉及岭头、水西、长平、贤江、禾丰五村农村居民点,户籍人口共计6951户,16446人。 (2)产业 农业方面,规划区内主要以甜橙,荔枝等特色水果品种种植为主,另有部分水产养殖。 工业方面,长岭居范围内现状工业主要集中在规划区东部的永和工业区内,主要有五类:仓储物流类、工业化工类、机电科技类以及汽配加工类,每类分别大约有3、8、11、10、5家,共约37家。长岭路沿线零散分布少量低附加值工业企业。 服务业方面,长岭居范围内服务业主要为餐饮、住宿,主要沿长岭路及围绕水声水库、广州市干部疗养院分布。 2.4现状建设情况 现状建筑总面积约296.76万平方米。规划范围内主要以村民住宅和工业建筑为主,其中旧村住宅约143.1万平方米、工业建筑约114.61万平方米,其余为商业建筑、公共服务设施、新村安置用房等。 规划区内主要有长平村、岭头公司、水西村、贤江村、禾丰旧村五个村庄。根据统计,五个村庄的总建设量共计:143.1万平方米。在本次规划区内,岭头公司共有茅坦村、斗岗村、羌洞村等7个经济合作社,总建设量为26.67万平方米;水西村共有水东村、华丽村、元贝村3个经济合作社,总建设量为25.00万平方米;长平村共有山塘社、屋角社、高田社等5个经济合作社,总建设量为18.59万平方米;贤江村共有贤一、贤二、贤三3个经济合作社,总建

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

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

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市的规划区可以划分为城市规划区、镇规划区和村庄规划区。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规划执行;尚未编制上述规划的,应当按照上层次城乡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本市按照规划的城市区位和功能定位要求,对各项建设实施规划密度分区管制。规划密度分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具体控制指标和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中规定。 第五条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宜居城乡和现代产业体系的“首善之区”、建设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化大都市、走新型城市化发

展道路为目标,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城、田、海”的城市格局,发挥城乡规划引领城乡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定和修改城乡规划应当注重和加强对土地使用现状及已经作出的规划审批和许可行为的调查,遵循前瞻性、科学性、可实施性、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以及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导、统筹、调控等公共政策作用的规划编制原则。其中,有关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的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本市编制城乡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采用的广州市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当与国家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相联系,两套坐标系统应当逐步实现统一。 第七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划定紫线、红线、绿线、蓝线、黄线、黑线等“六线”,并提出相关规划控制要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应当遵守“六线”规划控制要求。 (一)紫线:指城乡规划中用于界定历史文化街区(或者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二)红线:指城乡规划中用于界定道路、广场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管道运输用地除外)、交通设施用地范围的控制线。 (三)绿线:指城乡规划中用于界定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态风景林地等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广州珠江新城商业地产市场分析

珠江新城商业地产市场分析 一、珠江新城概况 (3) (一)总体概况 (3)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特征 (3) 1、西区A、E、I区 (3) 2、中轴线区B、F、J区 (4) 3、东1区C、G、K区 (4) 4、东2区D、H、L区 (5) 5、东3区M、N区 (5) (三)各项配套设施现状 (5) 1、文化教育设施配套 (5) 2、金融配套 (5) 3、饮食配套 (6) 4、商业配套 (6) (四)交通组织现状及规划 (6) 1、交通现状 (6) 2、交通规划 (6) (五)大型建筑工程 (7) 1、广州图书馆新馆 (7) 2、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8) 3、广州市第二少年宫 (8) 4、广州歌剧院 (8) 5、电视观光塔 (8) 6、双子塔 (9) (六)SWOT分析 (9) 1、优势分析(S) (9) 2、劣势分析(W) (9) 3、机会分析(O) (9) 4、威胁分析(T) (9) 二、住宅市场分析 (10) (一)供应量分析 (10) 1、已售住宅项目 (10) 2、在售住宅项目 (11) 3、潜在供应住宅项目 (11) (二)住宅产品及价格特征分析 (12) 1、住宅使用用地现状 (12) 2、住宅开发情况 (13) 3、住宅产品分析 (13) 4、住宅价格分析 (15)

5、住宅二手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6) (三)竞争区域比较分析 (17) 1、天河北板块 (17) 2、东风东板块 (18) 3、滨江东板块 (19) 三、珠江新城商铺市场分析 (23) (一)商铺概况 (23) (二)分布特点 (23) (三)商铺类型及经营特点分析 (23) 1、专业市场 (24) 2、裙楼商场 (25) (四)商铺面积及租售价格分析 (27) 1、裙楼商场 (27) 2、专业市场 (29) (五)裙楼商场经营定位建议 (30) (六)投资风险提示 (30) (七)前景展望 (31) 四、珠江新城写字楼市场分析 (34) (一)写字楼供应量分析 (34) 1、2004年前珠江新城竣工写字楼项目 (34) 2、2005年珠江新城竣工写字楼项目 (35) 3、2006--2007年竣工的写字楼项目 (37) 4、初步预计2008年-2010年竣工的写字楼项目 (39) (二)写字楼产品特征分析 (41) (三)价格特征分析 (45) (四)客户群分析 (45) (五)竞争区域比较分析 (47) 1、天河北-体育中心商务区 (47) 2、琶洲商务区 (50) 二零零五年七月

金沙洲居住新城规划

广州:《金沙洲居住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通过评审 2004-4-16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4月14日从广州市规划部门获悉,《金沙洲居住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通过评审。这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处女地将在2007年底前,被打造成继同德围后广州市第二个大型低密度纯居住中心。 一心二带三片六区 在《金沙洲居住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金沙洲被定位为广佛都市圈中心的居住新城,规划面积9.08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1万,金沙洲规划格局为“一心、二带、三片六区”。 “一心”,即中心区,为现代商贸金融、行政办公和文化娱乐中心,位于金沙洲大桥桥头两侧,依水而立,集购物、娱乐、休闲、金融服务于一体。 “二带”,即沿江绿化带,拟沿江南北向规划100米宽绿化带;同时在贯穿该区域的环城和广佛高速公路两侧各设50—80米宽绿化带。 三片六区:利用北环高速公路、广佛公路及金沙洲大桥等有利条件,结合自然地形差异和道路骨架形态,规划将金沙洲地区划分六大居住区间。一类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依山就势布置独立式或联排建筑;二类居住用地布置于东南部地势平坦地段,以多层建筑为主,适当分布高层。 将成广州住宅示范小区 为了提高全区空间环境质量,创造宜人、高水准的人居环境,规划不仅为各区配置了独立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还将在区内设置5个居住区公园。该规划实施后,金沙洲居住新城将成为广州市的住宅示范小区。 金沙洲的绿地系统由滨江景观绿化带、高速公路防护绿化带、城市生态公园及走廊绿化带共同构成。同时,环城高速公路和广佛高速公路两侧设50米绿化带,形成横贯中部的绿色走廊,有效屏蔽高速公路对居住区的干扰。 规划部门明确表示,为了保护金沙洲的环境,其西北部将建一个占地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的森林主题公园,与东部江岸线绿化带相呼应,形成山水交错的生态空间。在土地开发方面,为了保证整个区域的生态相对完整,土地开发中心将拿出相对完整的大型地块进行招投标,使金沙洲形成区域性开发规模,保障“大型纯居住区”自然生态村的定位方向。 地铁六号线将经金沙洲 为了加快金沙洲地区的开发,地铁六号线线路已确定经过金沙洲。目前的规划线路是,西起白云区的金沙洲,向东南穿越广州市城区荔湾区、越秀区、白云区,转至东北方向,穿东山区、白云区,最后到达天河区,止于该区高塘石。一期工程首通段金沙洲——大坦沙南,长约5.6公里,在大坦沙南与五号线形成换乘。同时,有关部门还计划在金沙洲建一个集公交、地铁于一体,方便市民换乘的大规模交通枢纽。 在配套设施方面,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日前曾表示,金沙洲的城市级公建配套都将由政府来建设;森林主题公园的建设目前正委托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医院、

沣东新城规划

沣东新城规划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是西咸新区渭河南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西接沣河东河岸,西安绕城以西的部分,南临西汉高速。规划总面积159.3平方公里,其中计划2020年完成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工作。包含西安市辖区六村堡、三桥、王寺、斗门街办,高桥街办;咸阳市辖区沣东街办。 1规划背景与要求 随着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陕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咸新区从此横空出世!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西咸新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伟大壮举。总规划面积882平方公里的西咸新区涵盖了西安、咸阳两市7个区县、23个乡镇街道,下辖5大组团,协同共进,并肩发展! 作为西咸新区5大组团核心区域的沣东新城,规划面积159.3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建设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7万,区内生产总值2500亿元以上。 在“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联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指导方针的统领下,沣东新城确立了三大宏伟战略目标:面向全国,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打造西部能源中心和体育会展中心;立足陕西,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板块和引领区,成为西咸新区独具特色的人文、田园生态新城树立现代田园城市新标杆;引领西咸,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孵化、会展业聚集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统筹发展新典范。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原名西安沣渭新区,2010年12月6日,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为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将其更名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实行“省市共管、开发建设以省为主”的体制模式,社会事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仍然保持原有的以西安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这里还是未来中国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试验田,依托本地科技、人才、资源及体制机制综合优势,以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龙头,以产业环境建设和服务支撑体系构建为平台,正在成为西部率先发展的排头兵! 沣东优势 1)历史文化 沣东新城周、秦、汉历史文脉丰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镐京、秦阿房宫、汉建章宫、汉昆明池遗址等均位于新区境内,牛郎织女传说亦发源于此,这里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历史人文资源丰沛充盈,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完整word版)广州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介绍

广州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介绍 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已经于近期编制完成。08年的这个时候,近十家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聚集广州白云山西麓,参加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为广州的重点地区未来发展前景出谋划策,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产生了两个优胜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分析白云新城的区位特征,综合考虑白云山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引入,对用地规划、景观保护、交通规划和经济分析等进行了重点研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和修改论证,最终编制完成了城市设计的深化方案。 一、白云新城的城市设计范围及重点 白云新城地区的范围是:北至黄石路,东至白云大道,西至机场高速,南至北环高速路,用地面积9。22平方公里。核心区为围绕旧机场跑道周边地区,面积约2.79平方公里,本次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以此核心区为重点展开。 二、城市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深化方案体现了广州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的新要求。落实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按照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努力成为世界文化名城和现代国际城市”的总体要求,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层级结构清晰的功能分区,建立层级有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公共中心体系,实施“建设宜居城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中调战略,明确白云新城等重点地区的发展定位与承担的战略职能。白云新城作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首善之区”、宜居城市后规划的第一个城市新区,展现广州“首善之区”的重要地区、宜居城市的示范与规划设计的样板。 三、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将纳入到白云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中 为落实“生态优先、宜居为重”的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将白云新城打造成为宜居城市的示范新区,对白云新城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就显得尤为迫切。白云新城城市设计就是这次规划调整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本城市设计依据新的发展定位和要求,重点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进行研究,对建筑物的形体、高度、天际线等进行严格控制,高标准地规划绿地系统、视线通廊、交通和步行系统等。为实现“强化编制、细化设计、简化管理”的规划编制目标,城市设计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已同时纳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中,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完成后,规划部门将依法、依程序进行公示,并于4月底提交规委会审议,待市政府批准后成为法定规划管理文件,以保障规划的实施。 白云新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法定规划,是规划部门依法审批的依据。在白云新城市将按照法定规划进行管理,凡是违反法定规划,突破规划指标的建筑,规划部门都不会受理。科学规划、民主规划、依法规划是我们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方向,这将大大提高规划审批效率,并杜绝规划审批的权利寻租空间,达到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目的。

重磅!《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

重磅!《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 千呼万唤始出来! 昨日,《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正式公布,未来近20年,羊城如何发展,有了清晰脉络。 整个草案亮点颇多,赶紧来看看。 城市使命:“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 长极、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国际一流城市;城市目标:至2020年: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兼具实力、活力、魅力的美丽宜居花城; 至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成为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宜居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的活力全球城市;至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人口规模:2035年,常住人 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同时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区域协同:加强与香港、澳门全面深度合作;推进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优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发展布局、强化与深圳、东莞的科技合作等。 城市结构:以山水城田海为基地、以珠江水系为发展脉络、

以生态廊道下相隔离、以交通骨架为支撑、聚焦航空、航运和科技创新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强化多点支撑、构建枢纽型网络空间结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 主城区: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是承担科技创新、文化交往和综合服务职能的核心区域。 副中心:南沙区全域。是广州副中心与功能完整的滨海新城,也是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门户。 外围城区:花都城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城、番禺南部城区、从化城区和增城城区,是承接主城区人口、功能疏解的主要区域和外围综合性服务地区。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第一层级:城市级主公共服务中心,共2处。 第二层级:城市级次公共服务中心,共12处,分别是白云新城、白鹅潭、天河北部、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广州南站、市桥、蕉门河、新华、空港、知识城、荔城、街口。 第三层级:地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共23处。 第四层级: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约80处。大美珠江 滨江绿化带面积增加40%,控制沿江建筑高度与开敞空间。实现主城区珠江两岸60公里滨江漫步道、骑行道、无障碍通道三类通道全线贯通。

城设计规划说明书

淮安市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书 京沪、宁宿徐、宿淮、淮盐、宁连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确立了淮安在苏北乃至全省的淮安市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设计说明交通枢纽地位。 规划建设的淮扬铁路、宁淮连铁路、宿淮铁路将与新长铁路共同打造四通八达的铁 路网络;京杭大运河淮安段三改二工程、盐河四改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将同淮安新港共项目概况一同构筑淮安通江达海通道;已列“十一五”规划的淮安机场,更将淮安带入飞速发展的广阔空间。

历史文化 淮安市楚州区地处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楚州区即原县级淮安市。淮安秦时置县, 1 规划依据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 冲,鼎盛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 2030);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 2、楚州区新区分区规划;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近代著名京剧 3、楚州区铁云路西侧片区及火车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艺术大师王瑶卿、周信芳、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著名导演谢铁骊、著名作家陈白尘、陈登科等,都、楚州区铁云路东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4是淮安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淮安也是革命老区,苏皖边区政府、新四军军部曾在此设立,刘少奇、、楚州区翔宇大道两侧地区城市设计。5陈毅、粟裕、谭震林、彭雪枫、李一氓、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1898年3月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生在淮安,在淮安生活了十二个春秋,为故乡淮安增添了绚丽的篇电子地形图;10006、1:章。原县级淮安市(今称淮安市楚州区)是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公布的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版);、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72004名城,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 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 8、楚州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任务书;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 景观物质资源 2 项目背景分析淮安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众多。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淮安市地理位置游景区、景点达60多处。有烟波浩淼的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和正在申遗的水上长城--洪泽江苏省淮安市,位于江苏北部平原腹地,古名:淮阴、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位湖大堤,有“明代第一陵”之称的明祖陵,有全国唯一待发掘的古代藏兵洞,有全国仅存的明清漕城市之一,是长三角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22运总督署遗址,有被誉为“江苏九寨沟”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盱眙第一山,有连云港和盐城大丰港两个沿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市。----隶属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到达亿吨大港农业观光好去处金湖万亩荷花荡。此外还有文通塔、镇淮楼、韩信故里、水下泗州城、明祖陵、吴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海开放港口平均车程仅需1.5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小时。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特别是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一的洪泽湖。遗物陈列馆等历代名人的故居遗迹分布境内。 交通条件淮安是物产富饶的淮河明珠。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有盛产鱼虾鳖蟹的高邮湖、白马湖。,,淮安市是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接连云港,东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广,盛产水产、蔬菜、林果、各类禽畜及优质粮油等农副土处于全国南北分界线上,区西南连安徽省滁州市和江苏省会南京。全市地处淮河两岸,邻江近海, 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形成了蔬菜、畜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特产品位优势独特。淮安在全国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更是长三角北部区域的交通枢纽。

关于新城规划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新城规划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当前,国内的新城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城肩负着扩展城镇空间、疏导老城人口和产业的重任。在此过程中,有些城市新城建设成绩斐然,新城和老城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有些则过度超前,形成所谓的“鬼城”,饱受非议。本文通过对厦门海沧新城的规划建设回顾总结,希望能加深对新城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新城规划;差异化;海沧 当前,我国人口正加速向城镇集中,2010年底城市化率已近50%。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大城市城市空间和功能逐渐向外延伸,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大城市郊区化过程出现了不少新的城市问题,诸如缺乏建设资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郊区建设无序蔓延,缺乏有效管理,难以形成集聚效应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不少大城市调整了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以新城建设来完善引导城市郊区化发展。厦门市也于2000年重新组织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框架从“海岛型”向“海湾型”城市转变,加快推动岛外新城建设,海沧新城有幸成为岛外第一个启动的新城规划建设项目。 一、背景介绍 为促进厦门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提高厦门在国家甚至国际的形象及地位,制定了厦门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海沧的发展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的第一步。同时,随着海沧近10多年建设的需要,以及海沧台商投资区大型港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建设,建设满足人们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城便显得尤为重要。2001年海沧新城项目规划设计开始启动,历时两年,完成了海沧CBD的概念规划设计,海沧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一)规划范围 海沧新城以海沧大道为界,分成滨海绿带和内湖周围两部分,西面及西北面以兴港路为界,南面到疏港路及博坦码头,东至滨海绿化带,北到海沧大桥西引线,规划总面积约9.0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本区属于新开发区,大部分用地为滩涂虾池、农田村庄等,对规划设计极为有利,但本区已批未建用地较多,用地调整工作难度较大。 在用地方面,拟规划用地大部分为水面,需要大面积填海造地,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厦门西海域纳潮量、整体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水面,营造出具有

市调部提供珠江新城分析

二、珠江新城区域研究 根据珠江新城区域内功能规划定位、地块属性,敝司将珠江新城分成商住两大区域:以猎德路为界,西部为商务办公区,伴以居住为辅;东部为居住区,伴以商务办公为辅。 ?市政动态 珠江新城规划定位 本项目位于天河区的珠江新城区。珠江新城是广州城市中心的核心位置,规划范围:北起黄埔大道,南至珠江,西以广州大道为界,东抵华南快速干线。占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8万,可提供30万个就业岗位。经2002年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案修正后,确立珠江新城区域共划分为14个街区,功能区域划分包括有商务、行政办公街区、高层居住区、金融贸易街区、文化活动街区、商业购物街区等。 珠江新城位于新城市中轴线之上,属于广州市的核心地带的区位充分显示出其在广州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珠江新城在广州定位是:二十一世纪中央金融商务区(CBD),规划发展成为集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行政与居住等一级功能设施于一体,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对《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的判断 在2002年年中,广州市政府审议通过了《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在公众眼里,曾被确切定位为广州二十一世纪CBD的这块土地,其总体规划几经修改,终于定案。此时,距1992年初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开发珠江新城,已经进入第11个年头。 新规划对原有规划进行了以下六大调整: 1)住宅、商贸、行政办公总建筑面积增加。 2)提高了配套设施水平,增设市级少年宫、图书馆,增设幼儿园9所,增设小学1 所,市级医院、幼儿园、小学的用地面积增大。 3)改变小地块开发“楼看楼”的模式,采用国际通用的计划单元综合开发模式,将 楼群间的绿化集中设置,形成很多漂亮的小花园。 4)街道模式变单一为多样,既有交通干道,也有骑楼式商业步行街。 5)提出了由高架步行道、地下人行隧道、地面专用步行道构成立体化步行系统。 6)必须通过举办设计竞赛才能确定方案的地标性建筑系统,用制度保证创造出有艺 术特色的城市形象。 这六个方面的调整,在最大程度上改善了珠江新城的生活配套环境,也符合最新引入的CLD(中央居住区)的概念。由于珠江新城主要的商务区域集中在西部,而东部大多为住宅,因此新概念的引入,也使得政府对这个区域的改造更加人性化,对于未来的商住环境做出结构性的提高。 除了上面六个方面以外,政府还对珠江新城做出以下的修改: 1)将交易会展中心、领事馆区搬离珠江新城。 可能很多投资者不明白政府的决定,甚至怀疑珠江新城未来的前景。但我司认为,这反而更有利于珠江新城的健康发展。本身CBD中央商务区就是一个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高端产物,有着各种严格的硬件要求。而会展中心、领事馆区同样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把这三个高端产物同时摆放在珠江新城,从大角度看无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会展中心和领事馆区都有个各自独特的硬件要求,和CBD 其实有着不可弥补的结构性冲突,使CBD的发展趋向多极化。 2)对标志性建筑“双子塔”的修改。 变动1:位置由靠近黄埔大道处移至珠江边。广州市政府在1993年第一轮珠江

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

《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4年11月26日经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城乡规划是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条例》作为本市城乡规划领域的“基本法”,是本市“科学规划、依法规划、阳光规划”的制度保障。为贯彻落实这部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在2015年2月11日正式挂牌后,当天立即组织召开了《条例》宣传贯彻大会,积极为《条例》的实施做好准备。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市人大法制委魏强副主任委员对《条例》的内容做了深刻解读,市国土规划委系统相关部门300多人及市住房建设委员会、市城管局部分代表参加了该宣贯培训会议。 《条例》共七章,七十七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四章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主要内容如下: 一、理顺权责关系,延续“统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一)首次在本市地方性法规中明确基层政府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条例》第三条第三、四款明确区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辖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能。具体为: 一是指定的街道办事处(主要为“村改居”但大部分土地为集体土地的转制社区)具有村庄规划组织编制权和区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的职权,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镇人民政府和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街道办事处有权组织编制村庄规划,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二是区、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三级”联动的规划监督检查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监督检查职能。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规定了各区人民政府在规划监督检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制;第六十二条还明确了区人民政府为属地责任主体,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为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工作主体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联动制度。第六十四条第一、二款规定了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有关规划监督检查的职能。 三是居委会、村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有关规划监督检查的配合和报告责任。第六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居委会、村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发现管辖区域内建设活动违反城乡规划的,应当及时劝阻并向城管综合执法部门报告。 (二)市区两级实行“统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分局是市局的派出机构。《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区、特定地区和镇设立的规划分局和规划管理所是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二、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统一性和完整性 《条例》第二章第十三条在《城乡规划法》确定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核心规划编制体系的基础上,规定了具有广州特色、适应特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主要特点包括: 一是纳入战略规划,明确了战略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广州2000年在全国首创战略规划编制,适应特大城市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的特点,坚持城市长远发展战略目标, 并定期评估修订形成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灵活发展策略,有效引领广州21世纪以来的城市建设发展,

产业新城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产业新城规划建设 实 施 方 案

目录 1、总体思路和目标 (1) 1.1、概念和内涵 (1) 1.2、创建思路 (1) 1.3、总体目标 (2) 2、“互联网+”产业新城(产业型) (2) 2.1、建设目标 (2) 2.2、建设任务 (2) 3、“互联网+”产业新城(应用型) (3) 3.1、建设目标 (3) 3.2、建设任务 (4) 4、“互联网+”产业新城创建程序 (5) 4.1、申报组织 (5) 4.2、申报条件 (6) 4.3、“互联网+”产业新城(应用型) (8) 4.4、分批审核 (9) 4.5、年度考核 (10) 4.6、验收命名 (10) 5、工作措施 (10) 5.1、加强组织领导 (10) 5.2、加强产业规划指导 (11) 5.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1)

附件2XXX省“互联网+”产业新城(产业型)申报材料 (13) XXX省“互联网+”产业新城(产业型)申报表 (14) XXX省“互联网+”产业新城(产业型)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17) 附件3XXX省“互联网+”产业新城(应用型)申报材料 (18) 附件3-1XXX省“互联网+”产业新城(应用型)申报表 (19) 附件3-2XXX省“互联网+”产业新城(应用型)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22)

为贯彻落实《XXX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快互联网技术与产业融合,推动互联网经济集聚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1、总体思路和目标 1.1、概念和内涵 “互联网+”产业新城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是以互联网产业或“互联网+”特色应用为依托,具有明确产业定位、互联网应用基础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产业新城注重大视野、新业态,突出发展“互联网+”特色主导产业,既是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新型社区,也可成为“园中园”、“镇中镇”,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 1.2、创建思路 “互联网+”产业新城实行创建制,以推进互联网技术与产业融合为目标,打造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引领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以城市互联网集聚区为依托创建“互联网+”产业新城(产业型),大力培育互联网创新型企业,提升互联网核心创新能力,推动互联网产业形成集聚规模。以特色产业产业新城为依托创建“互联网+”产业新城(应用型),推进互联网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互联网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加快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