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o14-25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乐》作品.125大、中、小提琴曲谱LudwigvanBeethovenSymphonyNo[

Cello14-25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乐》作品.125大、中、小提琴曲谱LudwigvanBeethovenSymphonyNo[
Cello14-25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乐》作品.125大、中、小提琴曲谱LudwigvanBeethovenSymphonyNo[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想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想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歌,他在失聪的情况下,依旧创作出令人产生共鸣的音乐。所以我很敬佩贝多芬,他是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欣赏了《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后,使我再次感受到贝多芬的伟大,他那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使我十分难忘。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乐曲体现了贝多芬那种通过斗争换取美好生活的哲理思想。和着熟悉的旋律,感受着变化的节奏,那是灵魂的交响乐,贝多芬用生命的力量完美的演绎了这部作品。在一次次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时,一次次被它所感动。那高亢、优美的旋律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振奋,生活中增添了勇气,这就是贝多芬的音乐,能使人感动、使人称赞不绝的音乐! 《欢乐颂》,第四乐章里的合唱部分,也是这部交响曲里最重要的段落。它是依据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同名诗歌写成的,内容反映例如贝多芬那个时代的人们“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团结起来”的理想愿望。我们应当理解贝多芬那种通过斗争换取美好生活的哲理思想。“交响合唱”部分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但又自然地分为了七个部分。贝多芬用生命谱写了欢乐,讴歌了胜利,这是他一生创作的总结与终结。作曲家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以伟大的《第九交响曲》登上了他的艺术思想的峰巅。在当时欧洲席卷黑暗阴云的时刻,他以

锐利有力的音乐语言,写出了光明的时代之音,实践了他的“艺术只应该为穷苦的人民服务”的信念。他曾经在黑暗王国中慷慨地预言过:“五十年内,世界上到处都将由共和国。”这精确的预言,使贝多芬这部最后的杰作至今放射着灿烂的思想光芒和绚丽的艺术光辉。

贝多芬作品《欢乐颂》五线谱

欢乐颂钢琴谱欢乐颂钢琴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1=F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 欢乐颂中文德文歌词 O Freunde, nicht diese T?ne! 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 Sondern lasst uns angenehmere 还是让我们的歌声 Anstimmen, und freudenvollere. 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 Freude, sch?ner G?tterfunken, 欢乐,欢乐,欢乐女神圣洁美丽 Tochter aus Elysium, 灿烂光芒照大地! Wir betreten feuertrunken, 我们怀着火样热情 Himmlische, dein Heiligtum! 来到你的圣殿里! Deine Zauber binden wieder, 你的威力能把人类

Was die Mode streng geteilt; 重新团结在一起, Alle Menschen werden Brüder, 在你的温柔翅膀之下Wo dein sanfter Flügel weilt. 一切人类成兄弟。Wem der grosse Wurf gelungen, 谁能作个忠实朋友,Eines Freundes Freund zu sein, 献出高贵友谊, Wer ein holdes Weib errungen, 谁能得到幸福爱情,Mische seinen Jubel ein! 就和大家来欢聚。 Ja, wer auch nur eines Seele 真心诚意相亲相爱 Sein nennt auf dem Erdenrund! 才能找到知己! Und wer's nie gekonnt, der stehle 假如没有这种心意Weinend sich aus diesem Bund! 只好让他去哭泣。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英雄的颂歌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想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在其著作《贝多芬传》中 对《第九交响曲》有这样一段激动人心的精彩描述:“黄昏将至,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初次聆听音乐巨人的巅峰之作便深深地被这种庄严肃穆、厚重深邃的音乐氛围感染,像是一条长河有奔流入海的激荡也有涓涓细流的幽静,又像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有辉煌也有落魄,心潮跟着音符激昂澎湃,曲终时恍如经历了一场很久之前的战争。 “贝多芬一生中从未间断过阅读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席勒的作品,其中尤以《欢乐颂》给他印象最深,影响最大。” ①德国著名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具有很强烈的反专制思想,渴望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在其著名诗作《欢乐颂》中深刻表现了这一主题,同时对青年时期的贝多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考证说早在波恩时期,贝多芬就有意将席勒的《欢乐颂》谱写成一部宏大的乐曲。但此时的贝多芬还未经过漫长的生活旅途,艺术与思想没有进入成熟阶段,几经尝试都未能成功:“一七九八年, 贝多芬又曾记下一首配唱“慈爱之父必定存在”《欢乐颂》中的诗句的旋律。一八一一年, 在第七和第八交响曲的草稿之间, 又有一个主题, 配唱‘欢乐, 神明美丽的光芒’。一八一二年又有过草稿设计, 曲名是《席勒序曲》, 拟以《欢乐颂》作为高潮结束。” ②直到晚年创作《第九交响曲》的时候才得尝夙愿。《欢乐颂》作为作品的最后一部分,正体现了他“通过苦难得到欢乐”或者“通过斗争得到胜利”的人生信念。不少的研究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在思想内涵上超过了诗歌。“俄国音乐评论家里亚历山大·谢觉夫( 1820—1871) 曾着重指出, 贝多芬作的曲在思想上超过了席勒的诗……席勒把欢乐当做亲密团结的前提, 贝多芬却认为, 两者的关系应该倒置,只有取得了亲密团结, 欢乐才能降临人间。所以, 贝多芬从席勒的诗中理解到了积极而又具有活力的特点。” ③《第九交响曲》全曲都试图在向人们传达“通过苦难,得到欢乐”的信念,欢乐必须要经过抗争、奋斗,而不单纯是乌托邦的想象。“在贝多芬的不少期作品中包括第九交响曲, 既显露出贝多芬以及这时人民群众普遍经历苦难的悲痛和孤寂情, 也显示出去克服悲痛、战胜苦难的意志和力量。这是《欢乐烦》原诗所没有的。正如贝多所说的‘人们只能如此(指蒙受苦难)。即使这样, 人们也应当保持他的力量……’(1816年5月13日致埃士朵弟伯爵夫人的信)。” ④贝多芬一生未曾与当时黑暗的统治妥协,坚持着对自由平等解放的追求,未曾停止过斗争。整个乐曲就像是一位英雄的斗争史,起伏跌宕波澜壮阔,更像是贝多芬传奇一生的映射。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有时大脑里会闪现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塑造的人物形象——桑提亚哥老人。贝多芬似乎也在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一个与命运与黑暗势力斗争的英雄形象。贝多芬所要塑造的英雄形象与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更关注社会、人民的安慰,渴望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世界,真正的着眼点在于社会、世界;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超越,是对人类顽强毅力的肯定。整部作品又给人一种自述式的感受,似乎是作曲家在向人们激情澎湃地做着讲说,有时娓娓道来有时手足舞蹈

贝多芬作品列表

贝多芬全部作品目录 作品, 贝多芬, 目录 贝多芬作品集全套介绍(一) 一: 作品类型作品名原名作品编号创作时间调式 交响曲第一交响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第二交响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第三交响曲 (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交响曲第五交响曲 (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第六交响曲 (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第十交响曲 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战争交响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莱奥诺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科里奥兰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斯蒂芬国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向大厦献礼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骑士芭蕾音乐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命名日庆典序曲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雅典的废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舞曲 12首小步舞曲 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 12首德国舞曲 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舞曲 12首对舞曲 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 6首兰德勒舞曲 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调 舞曲 11首维也纳舞曲 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舞曲庆贺小步舞曲 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进行曲为乐队而作的进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调 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调 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调 协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调 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调

我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有感

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有感 在浩渺,悠远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音乐仿佛是在想象空间中飘逸的精灵,伴随着人类自身的成长与体验。是的,在人类的成长的岁月中,音乐成为一种必须的历程。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音乐,仿佛宫殿般的建筑在贝多芬的笔下诞生了。 这是一部音乐的“圣经”,一部描写人类在磨难、艰辛中进行斗争的过程,这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俗称“合唱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既超越了莫扎特的儿童般的浪漫,又透视着理查.瓦格纳歌剧中的神性,它所能缔造的无非是一种超越尼采心中那种超人的力量与意志。这是音乐的顶峰、音乐的沧海,在充满抽象化的哲理中,体现那种博大、精深,令人无可抵卸,同时又是如此的在沉重中透露出无比的锋芒。 “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与《第八交响曲》整整相隔了十年之久,他历时近七年的时间,于1824年春完成,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已,许多人流下了热泪。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2)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及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二)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及音乐历史贡献。 (三)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 教学内容安排: (一)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重点内容,再感受、体验 音乐情绪表现,理解内容方面进行细致的赏析。 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几个音乐主题,特别是《欢乐颂》主题。 (三)了解贝多芬创造的背景,亲自指挥的状况以及作品产生的影响及作 用。 (四)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创造的风格特征与忍受经历的关系。 教学资源: (一)教材及配套资料,贝多芬生平、创作背景及高水平乐团《第九交响 曲》第四乐章的演出视频资料。 教师示范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音乐主题。 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如:器乐、声乐、指挥等激发兴趣、调动情绪 活跃气氛。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完整聆听全曲 (二)出示乐曲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乐曲发展的脉络。 (三)指导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 (四)师生合作用器乐、声乐、指挥形式等表现音乐。 (五)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教学评价设计 (一)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理解情况。 (二)探究讨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以组为单位交流,教师评价)。 (三)教师对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时的评价。 (四)师生合作表现音乐时对学生表演的评价。 (五)学生写一篇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后的感想。 教学过程:

贝多芬作品集全套介绍

贝多芬作品集全套介绍(一) 一: 作品类型作品名原名作品编号创作时间调式 交响曲第一交响曲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第二交响曲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第四交响曲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第七交响曲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第八交响曲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第十交响曲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战争交响曲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莱奥诺拉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艾格蒙特Egmond 1809 序曲科里奥兰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斯蒂芬国王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向大厦献礼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骑士芭蕾音乐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命名日庆典序曲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赏析

合唱交响曲---贝多芬赏析 Ⅰ.第一乐章 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D小调,2/4拍子描写了巨大而紧张的斗争面开始深沉、失望、孤寂的引子是复辟时期令人窒息的空气的写照。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宏伟的乐章,仿佛在描绘无限的宇宙,序奏部非常精采。瓦格纳评论道:“这明暗的、失去了欢乐的气氛好像巨人似地膨胀,它在那包容一切的祟尚和庄严之中,占据了现有的世界,也就是占据了为了神的欢乐而创造的这个世界。” 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Ⅱ.第二乐章 极活泼的快板 D小调,3/4拍,庞大的诙谐曲式 紧接着的,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主旋律中具有精力充沛的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但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二主题悲叹的音调表现了苦难、悲哀和同情的形象。展开部中各种矛盾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并与再现部联结起来,如同一场暴风雨般的激战。结尾悲壮的气氛再一次体现了艰苦斗争的坚强意志。在第一乐章悲剧性地结束后,为更好的体现英雄主义创作思想作者有意打破以往慢板乐章的程式,将第二乐章定成急速活跃的诙谐曲,表现出明朗振奋的情绪和积极的行动。这一乐章是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为奏鸣曲式,主题坚毅、激动;乐章中段安静柔美,同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田园般的梦幻境界。极为快速的谐谑曲。这是非常卓越的谐谑曲,但是,它有些接近狂乱。“几乎是被绝望追逐着,又从绝望中脱逃,在不间断地、无休止地努力之下,想要获得新的、末知的幸福。” ——瓦格纳与之相反,中间部(trio)却非常快活。木管流水般的旋律发出诱人的音响。也许那就是年老的贝多芬心中燃烧的爱情的圣火吧。本乐章表现人类

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

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 第九号交响曲在速度和力度上,都让人想起尼采的那句名言:“欢乐——比心中的忧伤更为深沉。”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欢乐颂》的乐队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笑出声来,连听众都一个个神情严肃,沉浸在一种精神享受之中,其情绪与在听悲歌时是一样的。,这个杰作是贝多芬给人类做好的礼物。

《重现贝多芬》影视艺术赏析

影视艺术概论《重现贝多芬》的影视艺术鉴赏

摘要:在本电影中,音乐与电影中情节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可以抒情,又可以渲染气氛,还可以让人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更可以塑造完美的银幕艺术形象,而通过研究电影本身这样一个画面与音乐共存的载体,也能看出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本文从《复制贝多芬》入手,分析电影音乐是怎样在影片中参与,烘托和强化叙事的。值得一提的是,《复制贝多芬》通篇采用贝多芬的作品作为电影音乐,本文也将着重分析这些作品在电影中的作用。 关键词:复制贝多芬音乐电影音乐与镜头艺术性 一.电影概述 1824年,音乐大师贝多芬(Ed Harris饰)正在赶制自己的新作《第九交响曲》,在乐章完成的最后阶段,他的御用抄谱员施莱默突然病入膏肓,将要不久于人世。为了让贝多芬的杰作如期上演,施莱默向维也纳音乐学院求助,希望能有位高才生来接替自己的位置。不久,23岁的才女安娜(Diane Kruger饰)出现在施莱默的面前,施莱默告诫安娜,贝多芬是个暴君,和他一起工组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并将没抄写完的乐谱交给了安娜。安娜乐于为这位脾气暴躁的狂人抄写乐谱,而作为音乐天才,安娜也不安于抄谱员的工作,她要让贝多芬品评自己的作品。当安娜将完成的《第九交响曲》交给贝多芬时,还告诉他替他修改了错误。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贝多芬对安娜的态度由最初的怀疑逐渐转变成信任和依赖。虽然贝多芬在人前风光无限,但生活中也有难言之隐。他非常宠爱侄子卡尔(Joe Anderson 饰),期望他能出落成优秀的钢琴家,但卡尔偏偏好逸恶劳、嗜赌成性,甚至窃取叔叔的钱财。关键时刻,安娜总能在贝多芬的身边给予抚慰和帮助,贝多芬开始离不开安娜,甚至与安娜的男友马丁(Matthew Goode饰)争风吃醋。他毫不留情的嘲笑安娜的作曲,又跑到修道院下跪去求得安娜的宽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安娜陪在他身边,如贝多芬所说,他们灵魂相通。 二.影视分析 开篇是安娜·霍兹乘马车去探望贝多芬的路上光景,典型的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乡村和街道,孩童,田野,农民,羊群,马匹,同车的婴儿,被风吹走的帽子……背景音乐是贝多芬《降B大调大赋格曲》①,紧凑而挣扎的旋律,锯条一样拉动的小提琴,充满跳跃的运动感镜头音乐配合地完美,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阴郁,紧张,积蓄待发。正像贝多芬所说:暴风雨就要来了。《大赋格曲》是贝多芬晚年充满了现代意识的作品,如影片中说,表现的是耳聋后的贝多芬听到的所谓“上帝的声音”。而这首曲子曲子在当时因其革命性而饱受诟病,如片中大公在听完后毫不客气的说“贝多芬,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聋”。而现在,《大赋格曲》因其中革命性的现代音乐萌芽而被音乐界一致认为是贝多芬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而饱受赞誉。天才注定不被世人理解。 影片倒序至1824年的维也纳,喧闹的街道,安娜独自一人走在前往施莱蒙公司的路上。这里巧妙地插入了《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几个小节。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第四钢琴协奏曲》低沉的弦乐部分一直被当做粗鲁的贝多芬的象征来使用。粗声弦乐被安娜的敲门声打断,至此,贝多芬和安娜的人生都开始了重要的改变…… 《在第九交响曲》合唱部分前奏的紧凑旋律中,安娜的抄写工作开始了。如果说弦乐声部象征粗野的贝多芬,那温柔的钢琴声部就是安娜的化身。片中有一段安娜与施莱蒙谈论贝多芬的风格的情节。施莱蒙先弹奏了贝多芬早期的作品《致爱丽丝》说“这才是贝多芬”,接着抱怨“他本来很浪漫,后来变了。镜头转换,第二天,贝多芬指挥乐队排练《第九交响曲》,另一边,在《C小调第五号钢琴奏鸣曲》轻快,忙碌的背景下,安娜开始打扫贝多芬脏乱不堪的家。善良的姑娘,她一心一意地崇拜着这位大师并维护着他。 为了寻求灵感,贝多芬独自到考林堡森林散步。舒缓的大提琴响起,静谧的自然抚慰了他焦

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和他的第九交响曲 1770年12月16日,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一个不平凡的人物诞生了。他,就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艰辛。他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备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实际上成了长子。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而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变成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父亲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地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 此后他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就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这几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贝多芬是多么的热爱练习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从此,他将会听不到任何声音,更别说美妙的音乐了,这对于他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们可以从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无刻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灵感的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f献给她。但是不解风情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尔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在他临终前,风雪交加,雷声隆隆,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他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先生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虽然他并没有活很长时间,但他的伟大作品让他活在了无数人的心间。 贝多芬的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是其暮年所创,在他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他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最终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

音乐鉴赏论文-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浅谈如何欣赏音乐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学年、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指导教师: 系别: 班级:学号: 姓名:联系电话: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整的旋律在4个乐章中间不断上升,终于在最后的《欢乐颂》中爆发出来,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和典范先例,当然也算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此乐曲的韵律走向呈不断高扬的旋律。节拍也不断变化。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合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

贝多芬作品列表

贝多芬作品列表(按编号) 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包括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和晚期弦乐四重奏。 贝多芬作品的编号是由他作品的出版商编制的。因此,编号是按照作品出版的先后顺序,而不是按照写作的顺序排列。比如,1792年创作的木管八重奏为作品103号,而作品102 和104号分别创作于1815年和1817年。编号135号以前的作品为贝多芬在世时所出版。其他则是在他去世后出版的。 作品1 no 1 (1795) 钢琴三重奏No. 1 降 E 大调 作品1 no 2 (1795) 钢琴三重奏No. 2 G 大调 作品1 no 3 (1795) 钢琴三重奏No. 3 C 小调 作品2 no 1 (1796) 钢琴奏鸣曲No. 1 F 小调 作品2 no 2 (1796) 钢琴奏鸣曲No. 2 A 大调 作品2 no 3 (1796) 钢琴奏鸣曲No. 3 C 大调 作品3 (1794) 弦乐三重奏No. 1 降 E 大调 作品4 (1795) 弦乐五重奏降E 大调 作品5 no 1 (1796)奏鸣曲钢琴和大提琴No. 1 F 大调 作品5 no 2 (1796)奏鸣曲钢琴和大提琴No. 2 G 小调 作品6 (1797) 四手联弹钢琴奏鸣曲 作品7 (1797) 钢琴奏鸣曲No. 4 降 E 大调 作品8 (1797) 弦乐三重奏(小夜曲)No. 1 D 大调 作品9 no 1 (1798) 弦乐三重奏No. 2 G 大调 作品9 no 2 (1798) 弦乐三重奏No. 3 D 大调 作品9 no 3 (1798) 弦乐三重奏No. 4 C 小调 作品10 no 1 (1798) 钢琴奏鸣曲No. 5 C 小调 作品10 no 2 (1798) 钢琴奏鸣曲No. 6 F 大调 作品10 no 3 (1798) 钢琴奏鸣曲No. 7 D 大调 作品11 (1798) 钢琴三重奏No. 4 降B 大调 作品12 no 1 (1798) 小提琴奏鸣曲No. 1 D 大调 作品12 no 2 (1798) 小提琴奏鸣曲No. 2 A 大调 作品12 no 3 (1798) 小提琴奏鸣曲No. 3 降E 大调 作品13 (1799) 钢琴奏鸣曲No. 8 C 小调"悲怆" 作品14 no 1 (1799) 钢琴奏鸣曲No. 9 E 大调 作品14 no 2 (1799) 钢琴奏鸣曲No. 10 G 大调 作品15 (1795) 钢琴协奏曲No. 1 C 大调 作品16 (1796)五重奏钢琴和管乐器 作品17 (1800) 圆号奏鸣曲F 大调 作品18 no 1 (1800) 弦乐四重奏No. 1 F 大调 作品18 no 2 (1800) 弦乐四重奏No. 2 G 大调 作品18 no 3 (1800) 弦乐四重奏No. 3 D 大调 作品18 no 4 (1800) 弦乐四重奏No. 4 C 小调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 志鸟荣八郎 每当我聆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就要想起雄伟的富士山的黎明。那强烈的感受似乎令你浑身都为之震撼。 正如那座富士雄峰,第九交响曲傲然耸立在古今众多的交响乐之林。 罗曼·罗兰评述《第九交响曲》时写道: “《第九交响曲》是汇流点。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从完全不同的地方汇集来的许多奔流——一切时代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希望,都混杂在里边。而且,它和另外8部交响乐也不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从山顶俯瞰过去的一切。由于《第八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之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的视野变得格外宽阔,所以才能俯瞰着他的‘生涯的全书’而飞翔。” 这部《第九交响曲》,可以说就是贝多芬的“生涯的全书”。罗曼·罗兰还说:“贝多芬的一生,有如暴风雨的一天。”的确,他的一生就是悲惨的苦难的延续。他出生在“不幸的星光”之下,少年丧母,他不得不为了照顾酗酒的父亲和弟弟们而苦斗,好不容易才盼到他和朱丽叶塔·格依恰尔蒂的恋爱将要成熟,却又横遭失败,26岁就患了可诅咒的耳疾,终于导致他决心自杀。 “我向你们(弟弟们)告别。我本来相信能够治愈到某种程度,但是,连这一线希望也失去了。就像秋天的树木叶落枯萎……” 这是摘自俗称“海利根施塔特遗书”中的一段。是1802 年10月10日写给他的弟弟们的。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悲痛的遗书, 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遗书中写道: “唉,我总不能不完成应该做的工作就离开这个世界吧。我就是抱着这个心愿,才继续活下去的。” 鲍尔·贝加说:“尽管尘世的欢乐拒绝了他,但是,他深知亲手创造的喜悦远远大于那些。” 贝多芬鼓起勇气站起来了,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而且是挤命地把它咬断。现在,在他的面前闪烁着晨曦,一条新的道路敞开了。罗盘针恢复了正常,扬帆启程了。他那英勇的求生的精神,终于赶跑了死神。 他的第二人生,是他奋发图强、勇于创造的时代。他从社交场里摆脱出来,与大自然和自己的心灵作伴。他逐年胖起来了。名曲也逐年多起来。交响乐从《第三交响曲》(英雄)到《第八交响曲》,相继问世,到他45岁时(1815年),又开始了他的第三人生。 “在痛苦中求欢乐”是贝多芬当作信条的高尚的语言,他默默地忍耐着像潮水一般涌上来的桎梏之苦,期待着欢乐,期待着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的人生的目标…… 那一天终于来了。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的首演,使他戴上了桂冠。贝多芬那年54岁,也就是他逝世前3年。 奥涅格尔说:“贝多芬的失聪促成了他内在的成熟,有助于集中他的天才,把他从时代的无聊和庸俗中解放了出来。”可以说是中肯之言了。假若贝多芬生于富家、或者他是个常见的脆弱的天才、而且没有完全耳聋的恶运,恐怕像《第九交响曲》那样的杰作也就无法诞生了。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教学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教学 发表时间:2010-07-05T14:55:41.68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翁一心 [导读] 高中阶段,音乐课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如何欣赏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翁一心(丽水学院附属高中,浙江丽水 323000) 高中阶段,音乐课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如何欣赏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大型音乐作品的赏析,无疑能促进学生鉴赏音乐能力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此类作品由于其本身时间太长,给教师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在他全部的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这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最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选取了此交响乐的第四乐章作为教材内容,但演奏时间也接近半个小时。由于时间长,笔者便改变教学方法,把作品中较为典型的片段先单独一一进行分析,然后再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作品。 一、教学过程 音乐片段一:恐怖的号角 教师:这段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音乐情绪如何? 生1:雷鸣般的音响效果。 生2:声音很响。 生3:速度很快。 生4:打击乐器鼓。 …… (这条旋律时间只有短短6秒钟,在第一遍欣赏时由于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他们一般只能回答出前两个问题,因此此旋律可以听两遍。) 设计意图:引子很短,只有7小节,却在器乐部分和人声部分开始时都出现了。它力度强,接近于轰鸣般的音响效果,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斗争”这一音乐形象。抓住这个主题对乐曲结构的划分以及理清乐曲中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有帮助的。音乐片段二:宣叙调主题——“评判者”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个片段和刚才的“恐怖的号角”音乐有什么不同? 生1:乐器改变,这段音乐用的是提琴类乐器。 生2:音高位置也不一样,在很低的音区演奏。 生3:情绪上也不同,速度也慢了。 …… 教师:大家说的都很正确,这是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的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很重要,在乐曲里反复出现,起到一个“评判者”的作用。让我们欣赏接下来的内容,思考这个“评判者”到底想评判什么?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音乐。) 教师:除了“评判者”的旋律外,你还听到了哪些音乐?“评判者”和这些音乐是按照什么次序安排的?作者为何采取这样的方式作曲?生1:除了“评判者”旋律外,我还听到其他的一些旋律,它们的风格是不一样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有快有慢。生2:有抒情的,也有活泼的,反差很大。 生3:听到了一点点好像是《欢乐颂》的音乐片段。 生4:“评判者”被依次安插在其他旋律之间。 生5:“评判者”的旋律在情绪上好像有些不同,最后一遍出现时情绪较明朗些。 …… (学生的回答是相当踊跃的。对于“评判者”的作用,他们很好奇。前三个乐章的音乐主题一闪而过,三个乐章风格不同,但却被依次安插在“评判者”音乐中,贝多芬的写作目的也值得他们思考。) 教师启发:我提供给大家两个知识点,请你们根据这两点论讨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目的?(1)我们听到的不同旋律是来自交响曲前三个乐章的音乐主题片段。(2)贝多芬一生的理想是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小组讨论,个别同学发言。) 生1:再现前三个乐章,回忆以前的事情。 生2:再现前三个乐章是为了更加突出《欢乐颂》主题的地位。 生3:乐队先后演奏一、二、三乐章的主题,每一次出现,就被这个“评判者”给否定,直到《欢乐颂》主题雏形的出现,宣叙调才表示以肯定的态度。作者的目的是在音乐中寻找他毕生的理想“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此学生的回答博得了一片掌声,掀起了课堂的一个高潮。) 设计意图:这个内容的音乐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里较富戏剧性的一段,学生想要听懂这段音乐,思考音乐的布局和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那么抓住“评判者”这个主题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这段音乐是以“评判者”为纽带,分别连接着四个乐章的主题。贝多芬这样设计是有他自己的目的的:追求真正的欢乐。 音乐片段三:欣赏《欢乐颂》主题 教师:处于黑暗中的贝多芬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苦苦追求光明,寻求欢乐,在一次次失望后,欢乐颂的主题终于出现,我们一起唱唱这个主题。 (学生演唱《欢乐颂》主题。演唱这个主题时并不过多地要求技巧,只要熟悉音乐旋律就可以。)教师:《欢乐颂》主题正式出现,听听它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 生1:低音提琴。 生2:乐曲很完整。

贝多芬作品表

贝多芬作品集全套介绍(一) 一. 作品类型作品名原名作品编号创作时间调式 交响曲第一交响曲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第二交响曲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第四交响曲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第七交响曲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第八交响曲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第十交响曲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战争交响曲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莱奥诺拉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艾格蒙特Egmond 1809 序曲科里奥兰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斯蒂芬国王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向大厦献礼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骑士芭蕾音乐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命名日庆典序曲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雅典的废墟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舞曲12首小步舞曲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12首德国舞曲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舞曲12首对舞曲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6首兰德勒舞曲 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调 舞曲11首维也纳舞曲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舞曲庆贺小步舞曲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进行曲为乐队而作的进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调 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调 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调 协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调 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调 协奏曲第六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协奏曲钢琴协奏曲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回旋曲钢琴与乐队的降B大调回旋曲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幻想曲合唱幻想曲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调 协奏曲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 大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