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与研究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

与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理学院

姓名:曾庆怡

学号: 101414588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崭新的形象来迎接这个新的时代。作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民族的未来,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新时代的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矗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创新就要面临被陶汰, 被消灭的危险。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缺乏创新精神,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所以说,勇于创新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新素质。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国教改都不约而同的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显出来。世纪之交,第三次全教会吹响了向素质教育进军的号角。国家站在整个民族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的高度,加大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的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再加上教育体制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考试,从小学到中学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格局。以陈旧的教学内容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来改变这种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题研究,回应和反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是一个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初步了解现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状,以及做建议性的指导。

●调查的基本信息

调查对象:大学生、中学生(以大学生为主,包括“211”和“985”工程院校和普通本专科院校)

调查时间:2011年2月13——2011年2月28日

调查地点:大学校园

调查的范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状

调查的主要方法:1、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调查走访,包括问卷调查、追踪调查、走访 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情况

<一>问卷调查

1. 请问你的性别是男是女?

A. 男

B. 女

2.你所在的学校?

A.“985”或“211”重点本科院校

B.一般本科院校

C.一般专科院校

D.中学

3. 你有没有假期在社会上打工的经历?

A. 有

B. 没有

4. 你打算在大学的哪一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时间找一些临时工作?

A. 大一

B. 大二或大三

C. 大四

D. 没打算找

5. 你有没有加入学校的学生会参与工作?

A. 有

B.没有,但想去

C.没有,也不想去

6. 你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吗?

A. 非常有必要,要主动去找

B.有就参加,没有就算了

C.没必要

7.你觉得创新和实践重要吗?

A 很重要

B 一般C不重要 D 无所谓

8.在生活中,你喜欢创新吗?

A 喜欢

B 不喜欢

C 没创新意识

9.你经常参加大学生创新或实践活动吗?

A 经常

B 偶尔

C 很少

D 几乎没参加过

10. 你曾经有过小发明或小创作的经历吗?

A.有

B.没有,但想去试试

C.没有,也不想试

11.你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什么有最大关系?

A.学生的成绩

B.学生的性格

C.学生的兴趣

D.老师和学校的引导

12.请你评价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性?

A.创新重要

B.实践重要

C.两个同样重要

D.两个都不重要

13.上课时,你们老师有没有引导你们从创新思路解决问题?

A.有,老师做得很好

B.有,但做得还不够

C.没有

14.你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应该由谁发起和主动?

A.学生自己

B.老师或学校

C.家长

D.社会

E.其他

15.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学生实践活动?

A.有,而且很多

B.有,但是不多

C.没有

16.你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应从哪一个阶段开始?

A.学前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E.到社会工作

17.你所在学校是否具备一个完整系统让学生创新和实践?

A.是

B.否,不完整

C.完全没有系统

18.你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机制满意吗?

A.十分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存在很多弊病

19.你对我国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二>资料调查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发展加速、知识剧增,技术革命高潮迭起,对人才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当代人才必须具备学习、适应、创新和竞争的生存能力,不具备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就没有竞争力,就不能算是符合需要的当代人才。因此,在这个靠竞争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年代里,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已成为人类求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迎接新时代挑战的需要。

2、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教育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素质教育的成功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顺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大力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必须推进和落实创新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只有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革新、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等,敢于进行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创造计划、组织与实施。

3、弘扬创新本性的需要。创新是人类的最高本性。德国人类学专家兰德曼说,如果人有某种不可改变的东西的话,那么这种东西就是人的创新本性。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善于通过生产、活动、实践获取经验与知识,从而发展自己,改造世界,进行创新。人总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以求得新的生存与发展。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如今,人的创造性在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空前增强,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力量。当代各国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就是创造力的竞争,因此,提高人的主动性,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了时代对人的根本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职业学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现状

近年来,职业学校面临较为严峻的市场就业形势,很多学生对学习和市场就业产生茫然和困惑。面对生源素质下降和就业形势的严峻现实,许多职业学校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市场化需要,加之就业困难的因素导致生源严重不足,与社会对中专生的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一)学校创新教育环境资源不足。创新教育环境资源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办学模式的影响,职业学校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战略,追求短期利益,

而忽视了创新教育环境资源的建设,突出表现在:

1、教育硬件资源整合力度小。不少的职业学校办学场地过于狭窄,教学、办公、训练、实践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只能借地办学,分散了短缺的教学资源。同时职业学校的布局调整没有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教学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造成学校发展过多强调招生与分配,学校的收入也重点投向了职工福利,加剧了学校之间竞争的短期化行为,于是,相互竞价拉生源,没有形成教学资源的规模化共享与垄断效益,出现各自为政,甚至互相诽谤的恶性竞争。

2、教学观念、手段落后。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多数教师仍抱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松,精心备课,认真书写教案,严格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讲授法成了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教学落后的观念和手段,使教学没有足够的教学创新精神,使课堂教学只能培养板式学生,造成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现象,缺乏灵活的创新精神。有的人还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劳动者,学校教育只能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与技术,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只需要针对极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有的教师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畏惧感,把创新的才能与少数杰出的科学家联系在一起,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抱有一种神秘感,甚至会形成"创造力不可培养" 的观念。

3、教学考评与激励机制不协调。教学工作考评是教学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据调查,目前有80%以上的职业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了不同标准的考评,但考评的激励作用在递减,原因是一些考评内容已不符合教学工作需要,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教学考评办法与实际教学效果相脱离,教师侧重考试成绩,面对学生不敢进行创新与实践的探索,只能按既定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教师也只能"打击压制"保平安,以求教学考评成绩的优良。这样的考评结果导致了完全封闭式教学模式的延续,教师的考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只能空谈。

4、创新教学师资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是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素质,多数教师的基本学历虽然已经达标,但从未走访过社会实践,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教师仅有对理论的了解,只会纸上谈兵,失去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基础,教学只能照本宣科,既使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也只能闭门造车,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理想化,师资条件已成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薄弱环节。

(二)社会对创新教育的需求氛围淡薄。学生只有在社会创新教育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社会大环境的融化,包括家庭、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才能有所作为。存在问题主要有:

1、创新教育的联动思想意识没有形成。家庭认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学校和单位的事情,家庭的职责只是做好学生的后勤工作,单位认为中专学生只要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就达到了目的,没有把职工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抓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降低了学校创新教育的效果。

2、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标准不到位。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是社会的市场需求,而在每年的学生就业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很少体现,看中的只是学历文凭。据调查,有不少的用人单位任人唯亲,不重视招揽贤才,就业市场的短期化行

为对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

3、学校创新教育缺乏社会的扶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开展创新精神培养与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据调查,有90%的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认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影响了单位的正常工作,没有意识到一个新人才的介入对单位的潜在重要贡献,只是看到了短

期成本的投入。结果使学校的创新教育严重脱离社会实践。实践证明,创新教育离开了社会的扶持就是无源之水。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

注:发出调查表56份,收回50份。根据分类进行统计。

(二)结果概括及分析

1.学生对实践的意识及理解

通过问卷调查表分析可知,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都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从调查的第六题可以看出,选择C选项(没必要)的同学仅有4%,第七题选择D选项(无所谓)的同学为0%,说明同学们的对实践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国家这些年对创新实践的宣传力度达到了一定的成效,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才能找到创新的源头,激发我们创新的灵感。但是主动去寻找实践机会的同学并不算多数,只占到调查人数的12%,说明现在的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的主动性。社会永远不会因为某些人和某些事而停止进步,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加强学生实践的主动性至关重要。

2.学生参与创新的程度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大部分学生,尤其大学生在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对实践的态度较从前有较大的改观,更热衷于参与到实践中来。但是从调查表中第八题可以看出,只有18%的同学选择喜欢创新,更多的同学则选择了没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国家、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的缺乏是整个社会面临的迫切的问题。而大学生是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成为建设祖国的中流砥柱,对大学生加强创新意识的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关键。同样,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容乐观,从表中第九题、第十题的结果可以看出,仅有少数同学参与到创新实践中来,多数同学也只能是望洋兴叹。究其原因从调查的资料和调查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办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创新教育,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以至于学生缺少创新的机会,尤其是职业教育中,老师不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家庭对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误区,认为这全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家庭只是做好学生的后勤工作,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没有做到必要的引导。同时社会对创新的扶持力度不够,过重的追求产品的产量,而忽视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多数实践证明,创新教育离开了社会的扶持就是无源之水。

3.我国教育机制对创新实践的影响

我国教育历来以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素质,虽然这样的评价方式能非常好量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学生创新实践上却留下了很大的诟病。学生过分的注重学习的成绩

的好坏,却忽视了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从调查表第十七道题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完整的系统让学生创新和实践,而十八题更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我们高等教育的教育机制有很大的不满意,存在的弊病。一位南京农业大学(211工程院校)的同学在十九题中这样写到“大学教育缺少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就算有也不多,国家也应加大力度来监督学校在这方面的努力”。我国进来一直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出口产品努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这方面努力。因此,我国应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对大学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思考

针对当今教育体制下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足,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提出如下对策: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勇于创新。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人格,努力培养与创新意识相适应的现代人才意识,包括开拓意识、探索意识、敢为天下先意识等,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乐于学习最新职业技术和勇于创新精神。

1、树立创新与实践的价值观。所谓创新与实践的价值观是指,在充分认识创新在整个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中重要意义与作用,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伟大价值深入到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每个公民心灵深处。把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看作是民族腾飞和兴旺发达的基础,看作是提高民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看作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源泉和动力,看作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核心,把树立创新与实践贯彻于素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社会成员角度看,应该把创新素质看作是一个人最高价值的能力体现,看作是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体现,要认识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与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作为教师,应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创新素质为自己神圣职责的坚定信念,认识到学生创新实践素质发展的重要价值,是对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作为学生,应努力追求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不能安分守已读死书,只有不断创新与实践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作为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素质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与实践的环境与氛围。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树立起以创新为荣的进步观念,把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的创新实践潜能,应坚信,只要我们通过恰当的教育方式,一定会使学生的创新实践潜能变成现实。

2、树立创新实践的教育功能观。当代教育应当超越"传道、授业、解惑"之功能,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作为自己的使命和任务,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与窒息创造精神双重功能,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教育能否发挥其固有的积极功能和作用,其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对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思想意识的深层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才会勇于探索和挖掘教育中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积极因素。教育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

3、要树立创新实践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学校观。新的人才观的重要标准是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的人才标准下,人们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认识评价观念也将实现新的超越。注意保护和支持那些在学习上"爱钻牛角尖"和"爱耍小聪明"的学生,教育学生要敢于尝试,敢于标新立异,不怕失败,培养开拓创新的学习品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

任务。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要发展,教师要先行,客观上要求教师对教学要标新立异,采用目标教学、民主讨论、问题讲座等形式,与学生一起实践、创新,实现教学相长。学校是在不断的创新中求发展,不仅教学要创新,教学管理、决策也要创新,形成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决策机制。

(二)营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环境。创新意识的社会培育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为人们提供氛围、导向和条件,启蒙和激励人们创新意识的形成、发展,主体(学生)能够自觉把这种社会激励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目标,并付诸行动。

1、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则首先必须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抛弃教死书,死教书,整天拘泥于考试大纲和教科书的教学观念。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打破常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中变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引路者,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已任,这是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角色的新定位。

2、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年轻的学生最具有可塑性,全社会必须营造出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良好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中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的激情不断得到发挥,并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营造学校的创新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不能仅成为传播知识的机构,更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乐园,从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方面更多地给予投入,确保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氛围的需要。为推动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一是与大企业联合,以需定招、以求定训。二是走出国门,联合办学,学习外国职业学校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方面的良好经验。

4、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建设多功能实践、实验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基地建设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首先要功能齐全,在仪器的添置上既要注重基本训练的常规设备,又注重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注重设备、技术两手抓;其次,狠抓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了解经济组织的运行状态,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再次应坚持多途径、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特别是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另外可从每年收取的学费中拿出一部分建立"创新实践基金",对在教学创新与实践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学生进行奖励。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加强与企业联合,使产、学、研三方共同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5、建设学校的互联技术网络,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客观上要求教学应实行开放式教学,建立自己的互联网,为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技术沟通,启发师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参与创新活动的精神环境,消除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上所受到的传统时空限制。

(三)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理念应实现如下的转变:

1、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意识情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但职业学校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典型表现为二类: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气氛,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

学、探索教学、讲座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手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主动大胆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索解决问题。事实上,很多科学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所以教师开展创新教育要以问题为中心,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和质疑,科学地解疑、释疑,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促进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教师要掌握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方法艺术。教师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的指导者,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高低。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方法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素质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进程,并且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开放时空,优化过程,形成交互、开放、多元、自主的教学运行机制,把握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要认识到,教学不是教师"按教案进行表演",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一最本质的行为,努力创设师生共同发挥自主创造力的、开放的、宽松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要敢于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交互提问"等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整体威力,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智力开发,使其智力活动体现多样化、丰富化的要求。

4、整合教学计划。根据市场教学需求变化,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有职业学校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模块化教材,从不同的职业技能模块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知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出发,合理组织课程设置和形式,发挥整合教育资源的互享优势,让学生真正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创新与实践教学中来。

(四)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制建设。创造性人才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做保障。其中改革现行的职业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客观需要。

1、加快创新与实践的规章建制。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除了社会、家庭、学校的努力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制度建设。包括制订《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考核办法》、《职业学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实施办法》、《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指导意见》、《职业学校学生创新与实践的奖励措施》等。实现教的创新与学的创新的有机统一,学科创新与活动创新的有机统一,校内创新与校外创新的有机统一,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机统一。

2、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创业。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尤其要不断调整。它不只是教师本人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更关系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长远目标,因此,学校应制定教师培训发展规划,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方式、时间、条件、效果等做出统一安排,使教师知识结构更新得到制度保证,同时社会创业实践更应是他们学习的大课堂,因为只有在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不断丰富教育理论,更好地发展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3、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据调查,多数用人单位赞成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掌握

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做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升华理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加强学生创新与实践的领导。成立教学创新与实践指导办公室,统一指导、组织、考核师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搞好市场调查研究,掌握创新与实践的最新市场需求动态,结合市场需要进行人才市场细分,研究确定未来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发展的目标方向。

5、提倡创新民主,反对专制。民主的教育环境是挖掘学生创造力最重要的客观环境,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精神对待学生,因为教师的科学素质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潜能得到发挥。

6、完善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建议在教学工作考评中增加师生教学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要素,体现教学考核对师生创新与实践的激励作用,使教学工作考核能达到:鼓励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勇于创业实践,实现师生共同创业实践。同时体现出教师教学创新与实践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示范作用。完善教学工作考核办法,消除考核中影响教师教学创新与实践创业的不利因素,实现教学相长。

结束语

总之,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创新、实践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只有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会实践,学会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寻找创新的源泉,从创新中发现生活的乐趣。

“中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前石畔九年制学校校本研修之微型课题研究 “中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和信息的重要性,而这些都需要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介绍成果和传播知识,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 3、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们的语文教师经验丰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我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敞开心扉,绝对坦白,毫不隐瞒,他讲出了写作的内在含义和真正精神。 2、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而愉快的体验越多、越强,兴趣便越浓厚。浓厚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愉快,更多的愉快又会使兴趣更加强烈。 3、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才能和本领。写作能力一般包括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阅读能力以及经验这几个方面。 三、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验总结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验总结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这种创新意识,而是被传统的观念或教学模式所束缚,那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就不能顺利实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启迪创新性思维,开发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源泉,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观也要实现相应的转变,要把“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上来,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实施呢? 一、教师的创新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创新认识的误区,创设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和保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理顺师生关系,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策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内部的创新动力机制;②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保持师生心理互动,情感交融,思维碰撞;③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你讲我呼,我打你通”的灌输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允许学生“试错改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经说过:“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创设教学情景,听录音、欣赏漫画等,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②由完全讲授转变为不完全讲授,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像补充;③巧妙“设错”,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④创造性运用提问技巧,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要延迟判断,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并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试卷讲评课的普遍方法是逐题讲解,教师问,学生答,然后纠正错误。笔者让学生自己提问,尤其是选择题,每道题都让学生轮流如实说出自己的选项,自己分析错误原因,有的学生说看错了,有的说不理解题意,甚至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14-07-16T15:49:40.827Z 来源:《新疆教育》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武文娟 [导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 河北省沙河市第五中学武文娟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1.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2.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 比如在使用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其中的第一节课就要运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然而上级部门目前还没有为初中生物实验配发这种药品,市场上也无法购买到。于是在多次实践中,我总结出运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试剂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应。高锰酸钾和碘伏在一般的药店或村的卫生室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应用此法,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实践证明,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以下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红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米豆腐代替《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购买到的琼脂;配制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以取代使用现在还无法买到的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用嫩的紫花茉莉等植物的叶取代香蕉也能做好《DNA的粗提取》实验;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 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社会实践报告 院(系)部名称 xxxxxxx 专业: xxxxx 年级班级: xxxx 级 姓名: xxxxxx 学号: 实践单位:

实践时间: 2017年7月15日至2017年08月15日共31天 一、实践目的 作为祖国未来的事业的继承人,我们这些大学生应该及早树立自己的历史责任感,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假期的社会实践就是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作为一名尚未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本身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的有限,所以我选择了打散工作为第一次社会实践的方式。目的在于熟悉社会。就职业本身而言,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存在即为合理。通过短短几天的打工经历可以让长期处于校园的我们对社会有一种更直观的认识。 二、实践内容 就在2017年的暑假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走进百姓家园餐厅做一个传菜员。在餐厅里,别人一眼就能把我人出是一名正在读书的学生,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总说从我的脸上就能看出来,也许没有经历过社会的人都有我这种不知名遭遇吧!我并没有因为我在他们面前没有经验而退后,我相信我也能做的像他们一样好.我的工作是在那做传菜生,每天9点钟-下午2点再从下午的4点-晚上8:30分上班,虽然时间长了点但,热情而年轻的我并没有丝毫的感到过累,我觉得这是一种激励,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触了社会,了解了未来.在餐厅里虽然我是以传菜为主,但我不时还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 三、实践结果 虽然这次的实践只有短短的几天,而且从事的是比较简单的服务工作,但是通过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还是让我学会了很多道理。

谈谈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名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根据低中衔接的现状,针对转折中的孩子进行培养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第一、把好课堂教学这一关。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要我们多读书,而且要通过读来悟出文中所蕴含的意思。我国当代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上课时应尽量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感知课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首先就指名读,请全班同学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然后就让学生们自由读,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想像“热闹”的景象,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这些打比方的句子,如:榛子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等。在学生有所感知后,让学生单个诵读,并进行挑战,看谁读得最好,再由读得最好的同学领读,最后大家齐读,经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后,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大多数同学都能饶有兴趣背诵了。 第二、着力培养阅读兴趣。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毫无疑问,他们

肯定会选择玩,是不会主动阅读的。我曾经对班上十来位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过调查,他们都认为阅读有许多好处:可以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写作时用;可以明白一些以前没有明白的道理;可以扩大知识面,了解到一些课堂上没学到的知识;可以陪着渡过无聊的时光等。当我问他们玩和看书,你会选什么,他们都说还是喜欢玩,只有老师布置或家长规定时才看看。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班上的孩子有些是留守儿童,父母自身文化程度低,他们没办法也没有能力帮助孩子。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重担全在教师的肩上。于是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就有意识地规定学生每天必须看课外书,并做好词佳句的摘抄;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的阅读演讲;利用班队课开展讲故事的活动、朗读比赛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抓好课外阅读。 教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要注意阅读的质量。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的限制,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书适合自己的孩子读。如果一味地迎合孩子的口味,可能就会受到一些“文化垃圾”的影响。因此,这学期给每位学生打印一份阅读书目表,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一些好的读物,这样学生和家长在买书时就避免了盲目性,也防止他们因为买错书而被“文化垃圾”误导。另外,许多家庭经济不是很宽裕,家中的藏书很少。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为了让孩子们花少量的钱看更多的书,我就动员孩子们把自己个人的图书暂时从家里带到班上的书柜中,组织学生自己借阅管理。周一至周五书柜全天开放,周末还可以借回家。其次,我每周利用一个中午的时间让孩子

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学生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计划 东高平联小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人类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时期,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 研究目标: 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带动各学科深化教学改革,使原来的以教为主的传授式教学真正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创造性教学。 ③能促使学生优化学习行为,从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精神,能不断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研究内容: ①明确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单位: 时间:

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是人类实现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从总体上看,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接近社会和自然,并通过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循环往复的辩证过程,获得真理知识,甄别正确与谬误,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才成长。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大学生自我成才的需要。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去我父亲的工作单位—。。。。矿业有限公司实践一番,过的十分充实。由于父亲是一名井下矿工,非工作人员不得下井,所以我就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清洁工工作。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份工作都需我们认真对待。身为清洁工的我,作为公司职员之一,要时时刻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怀着这份对工作的敬重,我踏上了实践之路。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父亲的工作单位,因为在家里经常会帮助父母干家务打扫卫生什么的,所以就觉得去当个清洁工应该没问题。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美好的实践生活接近尾声。我把我的新年祝福写进贺卡送给每位阿姨,感谢她们在这半个月对我的悉心照顾,并领取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十分激动。虽然不多,但意义非凡。我要用这意义非凡的工作来回报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虽然在这假期我没有在我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是我感觉我懂得了太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假期实践,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交往能力,教会了我人际交往的艺术。希望以后还可以有机会通过实践检验生活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

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模板

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供事实根据,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表达和理解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任务要学生去负担,而是要使人愉快,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巧妙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紧贴的实验,对建立、验证物理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讲“动量定理”一节时,我先设计做一个高空掉蛋实验,桌上放一盘子,上铺海绵一块,手拿一鸡蛋离盘二尺,让鸡蛋落到海绵上,在学生的惊呼中却看到鸡蛋安然无恙,再把鸡蛋敲破,让其中流质流人盘中。再问,如果拿掉海绵,鸡蛋会破吗?再演示,比较两种结果,让学生分析原因,使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学起来会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所以观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课本中的各种实验是最直观的感性材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物理概念的基础。学生应从观察中发现规律,进行思考,使观察的过程不断深化,从而抓住物理现象变化的主要特征及条件。另外,我在做实验前,首先告诉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a.明确观察的对象,b.综 合运用感官并借助仪器考察研究对象,c.以科学理论判断和解释观察结果。多次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就能逐步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并且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物理实验大多是动态过程,考虑到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学生必须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实验中动态过程的每个环节去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教给学生做,效果甚好。演示前先提出学习要求,并交待清楚演示的注意事项,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在旁边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措施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个性化素质教育,是符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近三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一、创新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发生机制 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并不是任何活动都对学生具有价值和发展性意义,那么实践活动是怎样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的呢?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对学生发展、素质生成最有价值呢?活动教学要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宗旨,就必须首先考察分析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了解活动教学的发生机制,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策略。 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变量:活动主体因素和活动客体因素。具体说来,主体因素包括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主体对活动的自主参与程度、主体的自我效能感等;活动客体因素包括活动目标的适切度、活动有无成效、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对象和范围

的确定、活动条件的提供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学生的发展进程产生影响。 二、实践活动的理念 1.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实践活动促发展”的主张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是活动教学的灵魂。它重视活动的独特价值,强调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张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发展是在主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相互作用的中介便是主体的活动,正是主体积极主动的活动推动着主体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惟有活动,才能提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惟有活动才能实现多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转化,发展只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才有望实现,为此,教育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动发展。 2.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体实践为特征的方法论体系,活动教学重视活动在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必然注重学习者“学”的活动。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为此,特别强调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分析大学生实践能力构成要素,找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要素,对于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要素;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 康德说过:“一切知识都需要一个概念,哪怕这个概念是很不完备或者很不清楚的。但是,这个概念,从形式上看,永远是个普遍的、起规则作用的东西。”分析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和身心特征是理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 1实践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实践”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由“实践”和“能力”组成的“实践能力”,中外学者从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领域展开了研究。本文从现有文献中选取一些有代表性概念,反映出实践能力的不同研究视角与层次。 在[美]斯腾伯格教授看来,实践智力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能够确定如何达到目标的、向周围世界展示自己意识的一种能力。这种解释,突破了心理学意义上的局限,对人的实践智力给予了价值上的判断。庞国斌教授对实践能力所做的解释,指人的能动性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物质活动中所具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动物所无法比拟的,是人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刘磊和傅维利教授从教育学的角度界定的实践能力,是指个体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这里说明了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靠心理和生理要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以上学者所给出的实践能力概念,为本文开展讨论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2大学生的社会角色与身心特征 大学生是从一个具备了一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青年人,每一个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其智力发展已具备了接受专业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档资料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课题,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谁能抓住历史机遇,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站在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创设以学生为 主体的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情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顾忌,使学生敢想、敢说,闪现灵动的智慧。 好的环境,能直接沟通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身心愉快,在活动中轻松接受知识,而创新意识就孕育在这种情境中。创造环境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有效的措施,如通过播放音乐,利用挂图、实物、投影仪等,还可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如根据内容布置教室,将桌椅根据需要进行摆放,效果会很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一分耐心去发现和培养学生别具一格的创造力,对学生迸发的创造性火花,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

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技术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叶圣陶老人所言,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并在他们面前摆上问题,让他们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在陶艺课中,教师首先出示各种精美、独特的作品,并告 诉学生将有一批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作品参加展览,直观性、竞争性的现场气氛调动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既强化了学生积极探索、追求完美的心理趋向,又活跃了学生的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重视情境因素,这样就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掌握技能的热情和欲望,启迪学生的才智。 三、鼓励求异探索,诱导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是开放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如教学《制作笔筒》时,教师先演示笔筒的制作过程,而后让学生自己制作, 引导学生不要停留在模仿制作,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异想天开,设计新异、独特的笔筒,并大胆地去实践,把自己创新的构思变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及范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及范文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及范文 格式: 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1.报告题目报告题目应 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 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 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2.学院及作者名称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 称应用全称。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报告需 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 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 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a)“摘要”字样;b)摘要正文;c)关键词;d)中图分类号。4.正文正文是实践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 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 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 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 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 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5.结束语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 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 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 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7.参考 文献参考文献是实践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报告的 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 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8.附录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 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编辑本段程序

试析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试析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其目的不仅是在字词句的训练与运用上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阅读的勇气和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爱学习的情感。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我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参与 情感与认识关系密切,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认识发展了情感,情感也充实认识的内容,并激发认识的活动,成为动情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充满了情感,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1.情境激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如在学习《画》这一课时,我出示这幅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这课时,通过观看冬天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及神奇,并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世界的兴趣。 2.朗读动情。学生的情感是在具体而清晰的想象和具体而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读文可以品评角色,体验真情,感受美好,读中促思,使一个个字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入境入情。《小小的船》是一首文质兼美的儿歌,在对儿歌的整体感受中,学生对月亮的整体形象有了这样的感受,他们认为月亮就像一艘小小的船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有了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感受,真正地进入了情境,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3.情理统一。一节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加深。如《梅花》一文的学习时,先让学生感受到梅花的美丽,而当这种情感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由爱梅花的外表进而热爱它那不畏风霜的品格,感受到梅花精神的可贵,继而产生对人的百折不挠品格的初步感悟。这才是情感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情与理的统一。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从优化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等方面,明确阐述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欲望和能力。 关键词:创新实践兴趣能力 实践磨炼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锻炼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设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学历+素质+技能”的“适应型”人才。而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发展前进的使命,更应不断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创新与实践在我们身边是什么样的? 本学期的13周-16周我们对本校以及外校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调查,发放问卷以及与同学的深入交流,更多的了解了我们对创新和实践的理解和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知行反差 1、对创新的认知已相对充分。现代的大学生都认为创新和实践活动非常重要。同意“创新和实践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本研究中,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课外实践,也对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知。这表明当代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在大学生努力创新是有意义的事,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个大学生参与明天竞争的资本。他们都认为大学的学习成绩不代表什么。约80%的同学认为大学更多的是学习能力。普遍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满意。因此,在校学生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现状相对令人满意。 2、在创新的“知、行”上反差明显。上文说到在校学生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现状相对令人满意。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贯彻实施上做的尚不尽如人意。我们在调查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性活动的实践情况时发现:表示没有参加过有关创新实践的活动的学生占90%,正在进行中的7%。从此结果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都对科技竞赛缺乏参与。因此可以看出,从不参加的学生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摘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授知识和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时期,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青年一代。培养这样的人才,一方面,需要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通过社会活动,使大学生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 的结合。就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所希望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这一目的,它既便于学校组织以扩大受益面,又不失活动的严密;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检查;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普遍性,又有层次性。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了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效果很好的一些教育活动,学生也乐于参加,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参加的人数很少,致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滞留在活动圈子以外。这个问题的解决,使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受益面大大扩展,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的现实需要、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了高校“两课”的教学,较大地提高了“两课”的教学实效,较好地解决了“两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理论,提高了学生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的认识,从而有助于青年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也是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活动内容从单一到多维,活动主体的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一个由量变的不断迭加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前,“学习社会、助困扶贫、服务社会、实践成才”已成为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每逢假期,青年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下厂矿、到学校、访军营、进商店,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正日益成为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而受到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把它贯彻落实到本学科的教学之中。那么,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论,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体验,谈几点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起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那又怎能谈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因此,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 1、激发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讲故事等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呢?一是要善于从学生的诸多不足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每一次小小的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学习语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成功能让学生产生自信,因为自信,求知的欲望才会增强。因此,作为教师应给

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一方面,要注意每个学生的语文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避免因超出学生的能力限度,而出现使他们经常受挫的现象。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挖掘自身潜力,享受成功的喜悦,且以其他方面的成功为基地,引导他们向语文方面迁移。二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考试分数对他们的压力,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学习负担过重,分数压力过大,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教师特别是有些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所学词语,布置大量的机械性的作业,把词语抄写十几遍或几十遍。其实这样非但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相反,还势必会令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无效的练习,做到以少胜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淡化分数意识,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此外,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积累、感悟、运用的欲望。 2、创设情景,保持学生的兴趣。 我们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把教育的根本立足点由知识传授转移到开发潜能上来。一个人的个性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