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

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
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

本文由emba00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 中国企业管理的哲学根基 企业管理的哲学

曾飞 中国著名管理学家潘承烈教授认为: “管理和管理科学不完全和科学技术一样可以到处 通用,而必须根植于不同的国情和民情,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 ” 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也说过: “管理越是能够利用一个社会的传统、价值与 理念,则其成效就越大。 ” 这很显然,科学技术的主要对象是物,物性到处都一样,自然可以到处通用。管理者 本身和管理的主要对象都是人以及由人构成的组织。 人具有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文化 特质)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人类的文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人类文化不但有它的共同属 性,而且也形成了显著的差异性,尤其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的差异性已经发展得比 较显著。离开具有一定差异性的文化背景来讲“管理全世界都一样”的管理理论,无视人和 由人形成的组织有别于“物”的特殊属性,见“物”而不见“人” ,也就难免以偏概全。 笔者在企业考察和辅导时注意到,在经济特区的外资企业,其成功者如厦门 TDK 有限 公司等,就明确提出了管理及干部本土化的问题。厦门 TDK 公司并没有照搬日本公司的终 身顾佣、年功序列、非专业化等三大法宝,而是结合中国国情、民情采用更切合实际的“人 性化管理” ,取得最佳管理效果。而所谓的“人性” ,并不是全是天生的,而受文化一定的制 约。日资企业的这种做法,并非让步或倒退。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发展——管理必须符 合文化背景,才能有成效。美国著名的文化学专家怀特认为: “在其他因素恒定不变的情况 下,文化要素总量越多,要素间交互作用的速度越快,文化的综合——发明和发现——的数 量也就越多。 ”不同的管理文化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显然也是推动管理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使得现代管理发展得能够与更多的文化要素相适应。 彼得?德鲁克在《新的“超级大国” :海外华人》一文中还作了如下的分析: “初看上去,海外华人的新的跨国集团和其他企业完全一样。比如,它们按公司方式 组建,有董事会和公司职员。但它们的运行方式和世界经济中任何东西都完全不同。描述它 们的最好方式也许是把它们当作一起营运操作的一个家族。 ……把海外华人的跨国公司聚合 在一起的既不是所有权也不是法律合同,而是家族关系中内在的互相信任和互相承担的义 务。这种结构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中有着深厚的根源,已经存在了两千年。因此,生存之道 取决于把钱财和生意迅速转移到一个远亲那里去的能力, 没有任何合同或书面的东西。 在这 种制度下, 其约束力——而且是有效的约束力——便是如果某人背叛了这种信任, 就会遭到 整个商业界的唾弃和放逐。这一传统有着巨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它说明了为什么海外 华人的集团发展得如此迅速。 ” 近年来,华商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纵横驰骋、屡战屡胜,令全世界惊叹!他们的成功 正是这种文化撞击的结果。应当注意到,他们的成功之道,不仅熔入了世界各国的先进管理 方式,而且深烙着炎黄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的印记,尤其是华人文化中的哲学根基。

一、中国的哲学思维方式:一分为三 中国的哲学思维方式:

(一)什么是中国的哲学思维方式? 什么是中国的哲学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简单地讲,就是三分法思维——“一分为三” 。这种不同于 西方的哲学思维方式,构建了独特的中国哲学。 “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国哲学的 1

根基。 西方传统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二分法,也就是通常说的“一分为二” 。即把思维的对象都 分割为两部分:A或非A。例如,物质,或非物质——精神;主体,或非主体——客体;真 理,或非真理——谬误;强者,或非强者——弱者;盈利,非盈利——亏损;好的,非好的 ——坏的;成功,或非成功——失败;生存,或非生存——死亡;等等。两者对立,是A就 绝对不是非A,不容许含糊。这种思维遵循“形式逻辑” ,强调“排中律” 。对变化的理解也 分割为二:一个对象渐变或突变才成为决然不同的另一个对象。

中国传统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三分法,也就是 “一分为三” 。即把思维的对象都视为一 个整体(一、太极) ,这个整体中都有两种趋势(两端) :阴与阳;阴阳相

荡而生像,被称为 物。对物的感知为“形” ,形之上,对抽象规律的认识为“道” ,形之下,对具体特性的认识 为“器” ;形、道、器三位一体用以表达思维对象。老子生动地描述为:无生有。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只是存在,本无规定性可言,称为“无” ,人感知则称为 “有”“无”生“有”“有”都是整体加以认识的,整体的抽象认识称为“道”“道”之象 , 。 , 称为“一” ,是整体映象之意,道生一;整体认识中都包含着阴阳两端, “一阴一阳之谓道” , 一生二;一阴一阳二者相推产生了第三种状态——千差万别的“物” ,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种思维遵循“易逻辑” 。把变化理解为对象自身的变易, 《黄帝阴符经》曰: “阴阳相推, 而变化顺矣” 。

我们来看在与企业管理相关联的具体事项中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对企业之间关系的认识 西方:A企业,或非A企业——B企业。相互分立,同业互相排斥,互相竞争,遵循 “物竞天演,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实行大鱼吃小鱼式的商业竞争。竞争就是战争。

中国:同业是一太极,企业以类聚,以群分,分刚柔,分阴阳;阴阳、刚柔相推而生 生不息,向前发展。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构成一种生态体系。比如福建石狮的服装行业,在

竞争与合作中迅速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服装同业生态体系, 使石狮的服装业获得了良性的发 展。

对企业管理的认识 企业管理的认识 管理 西方:把企业的员工一分为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管理与生产操作严格分工,由 前者指挥监督后者去完成企业的目标。例如美国前管理协会会长阿普莱(Lawrence Appley) 所概括的那样: “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将事情办妥” 。对此,曾仕强指出: “西洋重‘物’ ,乃至 把‘人’称为‘人力资源’ ;视之‘物’ ,用处置物的方法来处理人。 ‘物’是被动的,没有 感情的,可以任意摆的,因此对‘人’也特别注重指挥与监督,一切诉之於规范,简直把人 当作机器。人群关系学者倡导管理人性化,而其所谓人性,则系先天性恶,即使 Y 理论促 使管理者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士气,似乎已经注意到‘劳力’之外,尚有‘劳心’的存在, 但是以竞争代替互助的论调,始终无法将‘人是工具’提升为‘人自身即是目的’的境界。 ‘物’的行是他动的,用这种观点来管理,除了极少数高阶层管理者可以自动之外,其余大 多数人, 都是具有专门知识而听命於目标的被动行为者。 这种情形正如张益中教授所描述的, 河南汽轮机厂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从德国退休企业家协会聘请了管理专家施密特 先生来华出任该厂厂长。尽管施秘特先生竭尽了全力工作,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在华 期间体重下降了十八磅。他经常深入车间科室使用他过去经常使用的“三件宝” :手电筒、 磁铁棒、放大镜,对生产和工作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进行了最严格的监督,搞得“翻江 倒海,人人自危” 。但是,任期到了以后,他在就职演说中曾经明确提出的三大任职目标都 没能完成。 职工群众包括相当一部分厂级和中层干部气理不顺。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严重对立, 因此造成了越搞越糟的客观结果,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局。

中国:一分为三,上以下为基,礼贤下士,关爱下属,无为而无不为,方能万众一心, 达到无上无下,不再觉得有上司存在,不再感觉到自己是受到强制的下属,自动自发“我自 然”的合理境界。即老子所说的“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那种境界。管理重视尊重

人,首重人的作用,以民为本。对此,曾仕强指出: “中国重‘人’ ,甚至把一切都拟人化了, ‘物’也是有感情的,必须加以爱惜。 ‘人’本来是宇宙万物的一种,但是‘人为万物之灵’ , 因为‘人’能够自动自主,自己成为自身的主宰。 ‘人’不必为了礼法规范而心常戚戚,徒 然把自己的心胸逼得愈趋狭隘;管理者应该坦荡荡,且有充分的心灵自由,不拘守於礼法, 却言行俱能中节。组织成员,依其智能高下,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只 要大家各凭良心,发出内心的良知本性去行,自然合乎规矩而不逾规范。在有限的规律中发 挥无限的自动自主自由,这才是人的尊严与价值之所在。 ”总之是“中国人的管理行为,乃 在:一切求合理。 ”台塑就十分重视追求管理合理化,台塑的领导人王永庆说: “管理没有秘

 诀, 只看肯不肯努力下功夫、 凡事求得合理化。 台塑经营管理的理念是追根究底, 止于至善。 ” 其实,一切求合理,止于至善,也就是达到和谐的状态。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之长短 西方:长于分割,注重实体,有世界是由实在的物质粒子构成的观点。培根及笛卡尔 等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的方法使自然科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亚氏逻辑和用实验证实的方 法成为有力的工具。知识成为巨大的体系,发展非常迅速,应用又非常方便,空前地推动了 生产力的发展。但现代的研究表明,在严格意义上,归纳法不成立,亚氏逻辑又会出现自相 矛盾——悖论必然产生。 基于一分为二思维方式的理论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 生态破 坏日益严重,引发了“世界末日”的恐慌。表明了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经 典自然科学理论的两大基本假设: 可分性假设和实在性假设经不起实验检验。 传统思维方式 动摇, 东方的影响扩大, 如理论物理学中, 玻尔等就用接近东方的思维方式解释测不准关系, 提出互补性原理等等。 同时整体功能不是部分之和的事实又使接近东方整体思维的系统论得 以发展。哲学上则出现辩证法。重逻辑思维,轻形象思维的倾向正在逐渐被克服。 中国:长于整体思维,注重相互关系,有“精气为物”的观点(易经) 。而“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道德经) 。所谓的“无”就是自己原本如此的“自然” 。又说“大制不割”“朴 , 散则为器” (道德经) 。认为整体地认识自然,则归结为道,局部、分割地认识自然才有所谓 的“器物” ,不认为有完全独立的实在的实体,它由关系来加以认识。由于用三元论认识世 界,克服了片面性,不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用变易的观点观察万物,认识不固化,易以 适应大自然,取得天人和谐。器物、器用、器具的“形而下则为器”的认识方法使创造性思 维具体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许多重大创造。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八卦”的符号形象思维方式,突出了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通过事物的结构类型以及各种类 型之间的演化关系便出现了预测未来的有效方法,成为人类把握自己发展前途的有力工具 (不幸独裁者的焚书逼使“易”走向占卜,妨碍了科学思维的健康发展;但孔子不占,成为 中流砥柱) 。由于关注“事”压制了对“物”的关注,历史、哲学、伦理的理论发达,而研 究物的理论,如墨子、公输般、祖冲之等的自然科学理论、数学理论和技术不被关注,被贬 低为“雕虫小技” 。同时整体思维压倒了分割的方法,走向一个极端,背离中道;已具雏形

的形式逻辑 (不同于亚氏逻辑) 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自然科学、 技术落后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较慢。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虽然都被重视, 相辅相成, 但逻辑思维这一端的不足, 影响了和谐发展。近代西方思维方式的引进,推动了东方思维方式的完善过程,易思维、相 似论、复杂系统论等正在逐渐完善。 思维方法逐渐偏离中道的最不幸结果是后期的程朱理学的兴起。朱熹理学强调“存天 理,灭人欲” ,重“理”不重“道” (道,可行的路,而不是天道、天理的道理的“道”,使 ) 传统的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受到严重破坏,产生以“理”束缚人的思想和创造行为的恶劣效 果,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关于“理”与“气”的两分法思维,朱熹认为“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只有理在那里”“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 , ”《朱子 语类》 )与老子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形而上 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哲学论述相比较有了根本性的变异:以所谓的“理”取代作 为形而上的“道” ,以所谓的“理”取代先天地生的“自然” ,成为独立的哲学范畴。一分为 三的“天地人三才”论被一分为二的“理气”论所代替。朱熹说: “性者,人所受之天理; 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论语〉集注》 ”《 )性与天道是《论语》本有的, 而理则是朱熹哲学的最基本范畴。朱熹将天理与性及天道相沟通,将三者视为“一理” ,并 认为“理与气是二物” ,构成一对新的哲学基本范畴。形成了他所创造的中国式的一分为二 的思维方式: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 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理”成了世 ) 界的本原。又说“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 ( ” 《朱熹集》“有是理,便有是气。“理未 ) ” 曾离乎气。( ”《朱子语类》“理”与“气”对立,构成了一分为二的理论框架。朱熹的理学 ) 终于在中国占据了正统的地位,开始了唯“理”是从,以“理”控制人们的思想, 

“以理杀 人”的专制时代。而且其毒害一直延续至今而阴魂不散。占据了正统的地位的朱熹理学动摇 中国哲学根基的直接结果,就是中国近代的衰落和民族的耻辱。

(三)东西方思维方式的融合和发展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相推、交感、互相渗透融合,产生了现代思维方式,这些新方式的 萌芽表现在诸如: 辩证法:放弃了绝对分立的分割,引入了对立统一、发展、联系、互相转化、互相渗 透的新观念。关系在哲学中也受到了关注。 系统论:受东方整体思维的影响,首先把对象看成一个系统,然后进行细分,在部分 之间的关系中把握系统整体的性质。东方的整体思维,西方的分割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成为比较完善的现代思维方式。 相似论: 《易经》的在“变易”中寻找“不易”的思维方式,和器物、器用、器具的创 造性思维方式, 近百年来的研究使这种方法得到了某些方面的具体化。 已经开始用现代还原

方法描述事物在时位构型上的相似的图式,用来“把个别现象的研究结果,推广到所有相似 的现象上去” 。用以形成“殊相与共相关系中的共相,个别与一般关系中的一般关系”规律 的认识。 如果能进一步把易经用符号系统描述相似构型的思维方式现代化, 其意义就更加巨 大,或许能成为形象思维的有效工具。 复杂性研究:对于复杂的巨系统,它的整体功能、特性的研究由还原论处理不了,现 代研究提出了如遗传算法、自动机网络等方法,以及钱学森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 方法”等等,用以解决复杂巨系统的动力学问题。使整体地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发展到一个更 高的水平。等等。 现代易思维呼之欲出:易思维是一种中华民族优秀的全面性的思维方式,它整体地、 多角度地认识对象,预测未来,规范人类自身的活动,有利于人类的持续发展。易思维以变 易的观点观察对象,一方面抽象以认识其共性(道) ,一方面相对性地分割对象,形成阴阳 构型并加以分类(四象、八卦、六十四卦)描述构型之间的关系与演化,用以判定对象的特 性及演化前景。使预测成为可能。关于“阴阳交感”“物极必反”“往复无穷”“生生不息” , , , 等变易之道的描述与人类长期对自然的观察相一致;关于“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以 , 语言为工具的逻辑思维不能“尽意”(老子说: ,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名 , 亦既有,夫也将知止”是同一个意思,言语不可能完全描述对象,不要无限度地夸大它的作 用,要“知止”)必辅以“象” 。 ,形象思维的图式来帮助“尽意”(老子说: , “恒知稽式,是 谓玄德。 ”稽式,共通的图式,用来帮助认识。 )注重逻辑、形象两种方法并用,与人类的大 脑的左右脑分工合作的结构功能相一致。 相对性的分割, 就不能把分割出来的部分认为是实 际存在的独立个体——物质结构的基本粒子、 集合论的集合, 而是相对存在的局部——器物、 模糊集合。通过相对分割和概念化(名) 、图式化(式、象)的处理,帮助我们全面地认识 对象,而不使认识僵化。用这个构架来整理人类的逻辑方法和审美直觉,用上述成果来充实 和发展它,有可能迎来全新的现代思维方式。这些方法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来说,意会 并不难, 悟出有效的思维方式也并非可望不可及。 《周易》 但 占卜算命的沉渣泛起严重扰乱、 阻碍了现代易思维的健康发展。 以上论述比较抽象,我们还是来看具体事项中的思维方式: 如何认识“企业”? 一分为二的认识: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的分立;企业是所有者赚钱的机器。控制企业、 持有企业有否价值是关注的重点。 因而关注最多的对外是广告与竞争, 对内是控制和盈利率。 新思维的认识:企业是社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生态系统;企业是相关的人们经济生 活的一种形式。企业的生存、企业与市场、社会、大自然的和谐以及企业自身存活的质量是 关注的重点。 因而关注最多的对内是影响企业寿命周期长短的生存工具: 组织结构与企业文 化;对外是企业在顾客眼中的形象以及企业间的生态关系:竞争与共生的协调性。德鲁克在 《公司的概念》 一书中就已经把企业看成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 把人们联合起来的社 会机构。而不是企业所有者的赚钱机器。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还指 出: “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 业) ,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 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 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 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

二、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之道:学习西方管理模式,融入中国文化哲学 中国企

业管理的发展之道:学习西方管理模式,

著名华人企业家李嘉诚说: “我们的模式,应该说是一个国际公司、综合企业,我们公

司的组织是:原则上是西方管理模式,但是加入中国文化哲学。在西方国家公司里的 Quarter-CEO,赢利不好,你就得下台。正常来讲,一年做得不好,作为 CEO 的确应该打好 包袱、立刻回家。但是我们并没有这么做,我会看更多,比如一个行业,每一个同行都掉了 90%,我们只掉了 60%,这个 CEO 我还要奖励他,人家掉了这么多,你掉了这么少。但是 假如有一个行业,人家赚的是 100 块钱,我们赚 80 块钱,那我就会问:为什么人家赚的这 么多,你赚的这么少?……艰难的时间就非常多了。我 1950 年开始创业,那个时候我只有 5 万块港币。开业的那一天是 5 月 1 日,公司帐面只剩下几千块港币。但是我求得行业内最新 最好的知识。 在公司发展几年后, 我已经从 5 万赚到 100 万, 那时, 我真的愿意把生意卖掉, 回去念书。……我的意思是,困难有,但我肯求取新的知识,所以我的困难只是非常短的时 间。工作时间总是一方面对付自己经常的业务,一方面就创新,创新虽然有时也会失败,但 也有成功,一旦成功就赚大钱了。困难啊就是一种锻炼的形式。(引自周桦文) ” 李嘉诚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学习西方管理模式,学习管理的共性的东西,加入中国文 化哲学——中国文化能够长期生存而不衰败的特质:变易性,包容性,在吸收先进文化因子 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二是一方面对付自己经常的业务, 一方面就创新,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三是困难就是一种锻炼的形式,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磨难中陶冶。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 事、学会做人,达到学会生存的目的。 而学习的成败,首先与一种文化的生存智慧密切相关。 美国文化以希腊文化的继承为主线,开放性地融入了犹太等各种文化的优秀因子,具 有求实、逻辑、开拓的生存智慧。美国在学习日本管理经验时,实质上并没有如人们认为的 那样,依照日裔管理学者威廉?大内所归结的 Z 理论那样,直接地向日本模仿终身雇佣、 缓慢的评价与晋升方式和非专业化的道路的“三大法宝” 。而是基于美国文化的求实、逻辑、 开拓的生存智慧,经过科学的分析总结,归结为适应于美国文化的Z型管理模式。而这种Z 型管理模式所具有的特征是:基于“科学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两者的长处而来的,管 理者理智与情感兼顾, 同时展示出对生产力的关切和对人的关怀的管理哲学。 以及有效地运 用参与式管理和目标管理的两大策略来实现“科学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相结合。从而 把日本在学习美国管理中所获得的成果天衣无缝地纳入了美国式管理之中, 获得了长足的进 步。 相比之下,日本在学习美国管理时,就显得稍微逊色。基于日本固有文化的混合以求 加入先进之列生存智慧(例如表现为先前的“脱亚入欧”和后来的“脱欧入亚”的诉求) , 他们在技术上出色地学会了美国的诸如质量管理、TWI 等等管理技术,甚至达到“青出于 兰而胜于蓝”的地步, 混合成日本式的效率很高的管理。但是,故有文化中民族利己、 封闭、 官商一体的因素也原封不动地渗入了日本式的管理模式之中。今天看来,所谓的“综合(其 实讲混合更确切)就是创新”并不真实地有效,局限性的学习导致此后的衰败。 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够基于中华文化的生存智慧来进行学习,反而是糊里糊涂地、盲 目地接受所谓“美国强势文化” (这不是笔者的创造,而是某些“权威”们的创造) ,或以为 管理无论中西、无论地域,都只有唯一的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从而全盘照搬美国、日本的 理念、模式和方法,也会导致我们日后的衰败。

三、中国企业的生存智慧:变易、中道、和谐 中国企业的生存智慧:变易、中道、

中华文化的生存智慧简单地说就是:变易、中道、和谐。 基于中华文化变易、中道、和谐的生存智慧来进行学习,我们的企业才有望学会在学 习中发展进步。 对此黄瑞麟先生在与 Kennis Won 先生商榷的《执中的管理人》的贴子中(原文贴于

中华管理论坛学术活动厅)认为: Kennis Won 先生的命题是典型的康德式的两律背反: 正题: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的,好的管理者能化腐朽为神奇,差的则相 反,认为管理者是万能的。 反题:管理者的力量是有限的,组织的成败很大因素是决定于外在的环境,认为管理 者只具象征意义。 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康德

的正题:世界是有限的。 康德的反题:世界是无限的。 众所周知,康德聪明地证明了正题,但又同样聪明地证明了反题。两律皆真。 总之 Kennis Won 先生的论题涉及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人与世界(天人问题) 。 对此,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很明显。 西方持分割的观点,也就是“两分法” :人与天,各自独立,两相对抗。 东方则持整体观念,也就是太极观:天人一体。宇宙是一太极,事事一太极,一阴一 阳谓之道。 从西方的基本观点出发看问题,自然会有 Kennis Won 先生的两律背反。人们无需再 花很大的精力去讨论此类问题, 西方哲学陷入此等泥潭已非一日; 不废弃分割的观点而转向 系统论就没有出路。 从东方的基本观念出发看问题,自然会有全然不同的视点:天人一体,整体的规律称 为“道” (笔者注:说是现实可行的道路更确切) 。在企业管理与企业生存环境的问题上,也 视之为一个整体,其规律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对此,自然是有阴有阳,方成为其道。管 理者的能动性是阳,受环境制约的被动性就是阴。阴阳相荡事物才能生生不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庞朴指出: 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实际上就是“执两用中” 。这个“中”与“和” ,其实是一 个东西, “和”就是动态的“中” 。一个中庸的、兼顾各方利益的、采纳各种长处的社会才是 和谐社会。 在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强调矛盾比较多,所以更多是强调斗争的一面,强调斗争是发 展的动力。其实,发展不是对立面的斗争,斗争恰恰是不发展。当然,斗争提供了发展的动 力。但是发展的完成恰恰是靠和谐,靠同一,而不是靠斗争。只有和谐了,同一了,这个时 候它才向前发展。这一点中医最明显。中医讲究阴阳协调。保持阴阳协调就是保持一个最好 的发展和前进趋势。发展不是在斗争的时候,而恰恰是在不斗争的时候。 当然,要真正达到上面所说的那种种境界很难,但“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思维方法、 工作方法,却是中国人弥足珍贵的大智慧,需要我们仔细琢磨,认真运用。《从一分为三谈 ( 中国人的智慧》 ) 懋昌先生在《一分为三之精髓》的书评中评论说: 曾几何时,有多少先哲们陷入沉思:世界文明古国大多久已纷纷落马,步入历史陈迹, 而偌大的中华文明,何以五千年来从未中断和泯灭?他们百思不解,或解而无信。本书作者 庞朴先生在长期的治学历程中, 以其精深的学养和丰富的实践考察, 窥探到在我们祖先倡导 的人类和平共生、共存、共进化的道统之中,潜藏着熠熠生辉的东方密码,即一分为三。他 锐敏地发现,祖国的人文胸襟是如此宽广博爱: “中国哲学并不主张用综合去取代分析。而 是‘综合’其综合与分析,此之谓整体性思维。“整体地而非割裂地、综合地而非分析地对 ” 待世界,有助于克服认知中的许多痼疾;而提倡天下不可分离的思想,则能帮助人类濒临死 寂的生存环境重新萌发生机。 ”这就是“目前最受世人称道的”整体思维和天人合一的中国 哲学思想。她又何其精深: “中国哲学主张世界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包容了亚里士多德

和黑格尔所描绘的全部情景。这个系统,既非笔直的线,也非平铺的面,而是球状的网。网 上的每一点,既是独立的存在,也是相依的关系。用以表示这种存在和关系的范畴,叫做 ‘参’。这个“参” ” ,便是动词化了的“三” ,即谓“使之三” 。进而作者指出: “三分法的关 键, 它有别于二分法的关键, 在于二分法见异忘同(只见对立不见同一)志在两边(两极、 两端), 而三分法则兼及规定着两个相对者的那个绝对。可以说是三分法的第三者。 ” “一分为三的事实,则是客观的无处不在的。“世界本来便是三分的。 ” ”天地间万事万 物总是一分为三,即使就一维而言,也有左中右、上中下。左右、上下总因偏颇而失衡,故 取其中极为最佳。孔子曰: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不取其端,取其中则盛。 笔者注意到, 《古文尚书?大禹谟》云: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其意思是:人心动荡不安,道心幽昧难明,只有精诚专一,实实在在地实行中正之道。这十 六字心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贝。其要旨就在于“执中” ,即“允执其中” 。其意思就是:得 当地把握住它的中正之道。 “执中”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中庸” 。庸,用也。中庸即用中。 《中 庸》曰: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意思就是说掌握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选取中正的办 ” 法而施行于民。按庞朴研究员的说法则是:用一句话说, “中庸”就是“执两用中”“执” 。 就是抓住,抓住两端,用中间的这一块,这就是“中庸”最基本的含义。 “执其两端用其中 于民” ,你说这个事行,我说这个事不行,把咱们两个人的优点都挑出来,把缺点抛掉,找 出一个共同的东西来,

这叫“执两用中” 。我们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那么有没有一个和风细雨的时候?应该有。 最好的时候不是东风的时候, 也不是西风的时候, 而是和风细雨的时候,那个对一切生物最有利的时候。 为何“允执其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贝?而“执两用中”又成为最重要的思维方 法呢? 我们知道,凡事均有两端:动或静,刚或柔,进或退,过度或不及,扩展或收缩,自 觉或被动,变动或稳定等等。比如管理一切从严控制,是一端,一切从宽任自由乃另一端。 诚如曾仕强教授所说: “真理不在两端,常在两者之间” 。即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 。过火 的一端和不及的一端都一样要坏事,同样不可取。老子说得更清楚: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 气以为和。 一阴一阳构成和谐的中间状态才成其为道——可行的道路。 ” 偏执一端就远离道, 难以施行了。唯有执中才是成事的正道,称为“中道” 管理也就只能在恩威并举、宽猛相 。 济中获得和谐。从而“允执其中”也就成为“尊道”的不二法门。 而“执两用中”是“允执厥中”的具体方法。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世界本来便是三分的: 中间和两端。 ” (庞朴) 就企业中最常遇到的人才问题来说, 用现成的人才和自己培养人才是两端。用人与培养人兼顾是中间。中间不止一种具体状 态,有无数的组合。抓住用人才和培养人才这两端,根据企业的财力、人力和知识资源 的实际结构、状态来选择一种现实可行的中间组合:适宜的使用人和培养人相结合的具 体方案,才能够实际应用,并实际有效。 总之,正因为执中才能在阴阳两端的相互激荡中得到整体的和谐,企业与社会、企业 内部才能够通过变易而达到最适合其发展的合理的境界。 没有这种持中致和的境界, 我们的 企业就难以长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和生万物,久正是由于和。而中道则是变通达 到和谐的通路。基于中华文化变易、中道、和谐的生存智慧,我国的企业就能够进一步通过 模仿、消化、创新而学会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先进企 业。

四、中国企业追求和谐之路:借重“执两用中”的工具 中国企业追求和谐之路:借重“执两用中” 追求和谐之路

“允执其中”是变易达到和谐的通路。要实施执中之道,则要借重于“执两用中”的

工具。要使用好执两端而用其中的工具,还需要掌握具体的方法。 “执两”比较简单,人们并不感到困难。困难的是如何根据事物的具体结构、状态 来选择与之相适应,实际有效的“中间”方案来使用。 两端明摆着只有两个,比较好把握。只要理解“两”的含义,一般不易弄错。按庞 朴研究员的解释,中国人谈对立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是将它分成两种:一个是“两” ,一 个是“二”“两”本来是古代车上的小部件。车子前面有根杆,杆上挂下来卡住马脖子上的 。 东西,那个东西就叫做“两” 。中国哲学里面把互相并列的对立关系归类为“两”“两”就 。 是并存,好比“左右” ,左边跟右边一样,只是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是并列的关系。 “二”也 是指两个东西,但是“二”是有主从关系的。比如我们说“二把手” ,意味着还有“一把手” 在上面, “二”所表示的就是一个主从关系。按照这种说法,朱熹的“理”和“气”是“二” , 理主气从,不是“两” 。而“雌雄”“男女”“损益”“增减”“进退”是“两” 、 、 、 、 ,并列关系, 没有主从关系。 “执两”只要不把主从关系的“二”混进去,就无大碍了。比较易于做到。 而中间却有无数的状态,难以正确选用。 “执中”也就成了大难题,成为一个极其 复杂,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 “执两用中”的思维工具就因为使用的难度高而时常导致 偏差。为此孔子感叹说: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非民不用,实是因为太难使用而不 能用。占卜、算命等迷信行为也就乘机而入,妖言惑众,造成混乱。 现代系统论的原理表明,结构决定功能。 《易经》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八 , 卦成列,象在其中。 ”其实就是一种用以描述事物结构的图式系列。这种结构图式从简单到 复杂分成三个层次: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一般的事物大多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多使用六 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来对照、反映它的结构、状况和具有这一类结构的事物的共性。 根据卦象, 并参照卦辞和爻辞的提示启发, 可以帮助理解事物的这种结构功能特性和所处的 阶段的特性来帮助我们选择实际有效的“中间”方案供使用。如下图所示,执中成为在 两端之间的整个中间状态区域内选择一个能够实现和谐的小区域的工

作过程。

具体地说,比如以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对自己当前阶段的合理行为的选择为例: 作为领袖人才的企业领导者,以变动、发散、奇数为特征。符合乾卦所象征的典型 事物的结构状态。 (注意:只能用事物与卦象相符合的方式来选择卦,绝对不可以随意 选择,甚至用占卜的迷信方式来选择卦,这是正确思维和迷信谬误的分界点) 。 乾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企业领袖,一山不容两虎,为奇。乾卦乾上乾 下,管理者变动,管理的对象变动,均呈为至阳。领袖人物发散辐射,以影响下属为特 征。 乾卦的爻辞如下: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10

上九:亢龙有悔。

这些爻辞演绎如下哲理: 初九:潜龙,勿用。在最初的情景下,管理英才身处最底层的地位——初九,不为 人所重,无权无位。他好比是潜藏于深渊的蛟龙,最好的策略是隐而不用。东汉末年, 群雄并起,诸葛亮生逢乱世,虽是才华横溢,但他与世无争,躬耕于南阳,过着隐居生 活,号称“卧龙” ,正是此智。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初期的发展,管理英才有了机会,获得了得以展现才 华的一小块天地。这有利于他的发展,最终成为大人物,因此说“利于出现大人物” 。 把握时机, 谋求发展, 为此时的智慧所在。 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出山, 逐有 “三把火” , 一展才华,建立威望。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进一步发展,位渐高权渐大。管理者终日 进取而不疲倦,又持有敬畏之心,这样,即使处于危险的境地,也可无咎。诸葛亮尽力, 联吴抗曹,尽展才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或龙跃,或潜藏于渊,或现或藏,进退自如。这是发展壮 大时的智慧,依此自然无咎。诸葛亮或现或藏,进退自如,促成三国鼎立。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管理英才终于身处高位,如龙飞于天,极利于出现大 人物。诸葛亮成为宰相,尽展才智。 上九:亢龙有悔。满池之龙,龙为境所困,盈不可久也,是谓有悔。诸葛亮虽足智 多谋,然而依托的刘备的蜀国资源狭小,人才短缺,天时地利不足。诸葛亮自己又事必 躬亲,揽所有的权力于一身。知进而不知退,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终于陷入困境,不 能善终而悔恨。管理英才身处高位,不求满盈,是谓智慧。 整体而观之,正是“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即领导者以动制动,以变制变,循 道行事,至于无为而无不为,达到群下浑然不觉有领导者约束于他们的最高境界,自然 最为吉祥。 如果您考虑的“执两用中”的方案是处于企业发展顺利,您正踌躇满志之时的正确 行为范式。这种情境符合“上九”爻辞所指的阶段,应当注意“亢龙有悔。 ”也就是说 满池之龙,龙为境所困,盈不可久也,是谓有悔。此时应当注意知进退,关注过犹不及, 物极必反,终会陷入困境,不能善终而悔恨的危险性。身处高位,踌躇满志的领导者, 在执亢卑(或进退)两端而用中时,选择“不求满盈,谦恭稳重”是最适宜的行为准则, 它能使上下继续保持和谐。 遵循这个准则使领导者自身能够持续发展, 不至于陷入困境。 这就是利用易经卦象的工具以“执两用中”的具体方式。 再以某服装公司经营陷入困境为例,来看利用易经六十四卦为工具以“执两用中” 寻求解决方案的另一种具体方式: 某服装公司近年来依靠出口获利。但由于该公司服装出口 50%以上为来料加工,一

11

部分由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进行复样加工,自有品牌服装仅占不到 10%。由于 缺乏有影响的自有服装品牌,出口价格受制于人,加之本国的服装企业自家的恶性竞争, 价格连续下跌,赢利空间急剧缩小,已经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同时销售渠道严重依赖 国外采购商,公司更是不得不在价格上做出让步,利润空间正在被进一步蚕食。为摆脱这 种困境,需要迅速寻找摆脱困境的方案。 分析该服装公司陷入困境的结构状态,正好是困卦的结构图式:兑上坎下,公司沼 泽湿地的水下泄而趋于干枯,形成困境。

《易经》第四十八卦,困卦,兑上坎下,泽水困。因水沉到泽底而干旱干枯,使万物 生长遭遇缺水的困惑。困卦的卦辞曰: “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意思指大人遇 此情境还是会吉利的,不会因过错迎来灾难。但有些话并不诚信,

不可以轻信。一是遇此困 境,需要有大人物正确处置;二是危难之时,一些人为自己的私利会讲出一些言不由衷的意 见,大人要从整体利益出发不要轻信那些言不由衷的意见。第六爻的爻辞说: “上六:困于 葛藟,于臬危兀危,曰动悔。有悔,征吉” 。葛藟、臬危兀危 者,藤蔓、木橛也。意思指受藤蔓木橛 阻绊而受困, 慌乱中紧抓这些藤蔓木橛来挣扎出困境, 俞是挣扎俞是受藤蔓缠绕和木橛阻绊, 于事无补,终会后悔的。能够后悔,痛定思痛,思索根本的解决办法,象征吉利。企业在这 种困境下,一是要有有见识的领导者,二是不能病急乱投医,听从那些言不由衷的建议,三 是不能只抓短期利益,取短期行为,要接受教训而从根本上有所变革,才能走出困境。 现代系统论的原理指明,系统的功能由系统的结构所确定。卦表达的是一种事物的基 本结构图式。改变其结构图式,就能改变它的功能属性和发展路径。我们如果把困卦的第五 爻变阳为阴,兑上坎下的困卦就变为震上坎下的解卦。变为解卦之象,困惑即可解开。

《易经》第四十卦,解,雷水解,震上坎下。 解卦的彖曰: “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 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 义大矣哉! ”意思是指因为遇险而动,动而后脱离危险,这样做吉利。出师不利,能够返回,

12

经过反思,就能够得中道而解危难。解的方法有如雷雨大作而解草木干旱之困。企业陷于困 境,因此而动可以脱险解困。采取行动能够得到众人的支持。但采取短期行为来解难,会不 利,知道返回并吸取教训,就有希望得中道,从根本上解脱困境。所采取的行动有如雷雨, 急促而集中解决要害问题,使万物复苏, “往有功也” 。 由困卦变为解卦,变动的是第五爻。参考两卦第五爻的爻辞能够获得启示。 困卦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意思是指,因受困而不安,即使割鼻断足以责罚众人,也难以得志。能使人心安的也 就只有用祭祀祈福一种办法了。 解卦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意思是指,君子寻找到了解脱困境的办法,大吉大利。小人也就(无利可图)自然会 退去。 因此,用责备鞭鞑员工的办法是无法使企业解脱困境的。用精神安抚的办法来稳定局 势也无补于事。当机立断,实行雷动式的重点变革,是解脱困境的根本办法。它也可以从根 本上防止内部小人乘机作乱的危机。使企业能够走上正轨,健康发展。 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执两” :变与不变,而寻找何以“用中” :不用两端,全变或 全部不变,而是变革要害之点,稳定原本有利的优势,有变有不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 服装公司缺乏自有品牌和销售渠道是两大难点,集中精力投入资金与人才致力于品牌建 设和改变营销方式是变革的要害点。参考成功的经验,可以集中现有的财力和人才,与 同行合作,建设自己有影响力的品牌,建设营销的电子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 的全面定制营销体系,也由此克服高库存,高营销成本的难题。循此集中力量雷动突击 要害点进行部分变革的方向,可以通过详细论证而得到一个达到企业与市场、企业内部 和谐的方案。

13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核试题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C 一、选择题(下列各项给出的选择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择项填在题目后面。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特点有() A.天人合一D、注重辩证逻辑 B.天人相分E、本体论与伦理学高度一致 C.注重形式逻辑 2.墨子哲学中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是() A.学思结合D、效验 B.格物致知F、是非无定质 C.三表法 3.魏晋时期的“三玄”是() A.《鬼谷子》D、《庄子》 B.《列子》E、《周易》 C.《老子》 4.佛教哲学的“四谛”是() A.真假空中D、贪嗔痴忍 B.真假空幻E、地水火风 C.苦集灭道 5.华严宗的四法界是指() A.事法界D、事事无碍法界 B.理法界E、理事无碍法界 C.心法界 6.提出“无情有性”观点的是() A.法藏D、玄奘 B.湛然E、窥基 C.惠能 7.张载的主要著作是() A.《张子正蒙注》D、《太极图说》 B.《四书集注》E、《正蒙》 C.《大学解》 8.下面哪些观点属于二程() A.天即理D、心即理

B.理先气后E、理依于气 C.理本气末 9.陆九渊对“格物”的理解是() A.到那般所在D、实际接触物 B.正物E、减担 C.穷理尽性 10.戴震对理的规定有() A.真理D、分理 B.条理E、整理 C.情理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在括号之后根据自己的判断打√或打×。每题2分,共20分) 1、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学说。() 2、墨提出了性恶论的思想。() 3、孟子的哲学思想是相对主义。() 4、王充提出了重效验的理论。() 5、郭象著有《崇有论》。() 6、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是玄奘。() 7、八识说是法相宗的主要思想。() 8、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9、王守仁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良知”。() 10.王夫之坚持心外无理的观点。()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克己复礼 2、天人感应 3、明心见性 4、心外无物 5、以理杀人 四、简单问答(每题8分,共24分) 1、荀子天人相分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述佛教的主要修持方法。

案例分析题

1. 组织文化的层次理论有两层次说和三层次说,两层次说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层次说分为器物层,制度与行为层以及精神层。我比较赞同三层次说。其中,器物层是精神层的载体,是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它属于表层文化,又叫实体文化,反映了企业的外在形象。如阿里巴巴集团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的愿景是分享数据的第一平台,努力成为第一家为全部用户免费提供市场数据的企业,同时希望成为员工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并成为一家“活102年”的企业,横跨三个世纪。制度与行为层是指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规定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行动准则和风俗习惯。它属于中层文化,或叫制度文化。如阿里巴巴要求员工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对客户负责,对事不对人,创造变化。精神层是指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职业道德等,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属于深层文化,或叫观念文化,精神文化,反映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阿里巴巴坚持着“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价值观以及六个核心价值观。 2. 我觉得马云“阿里文化”的塑造中担任了变革者的角色。他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管理理念,激励下属,不担心下属超越他,关怀员工的个人需求。 领导者应该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领导者应该是企业文化的奠基者,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一,领导者的精神先进,作风优良,也会成为企业员工的榜样,进而发展为企业文化。如马云相信太极哲学,并把这个哲学贯穿企业管理。其次,领导者应担任起企业文化建设者的角色,领导者要把先进积极的思想、观点、理念完全渗透到企业的组织运行过程和所有员工心中,形成一个共同的愿景,在经营中逐步地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如马云提出信仰,把它放到文化里面,就形成管理体系的价值核心,然后所有的管理都按照这个价值核心来设计。最后,领导者又应该是企业文化的改进者,领导者不应该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而是要跟紧时代的脚步,积极吸收新的先进的理念,不断为企业注入更好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等,这样企业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什么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哲学

什么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哲学 管理哲学与管理科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管理科学是对象物,而管理哲学则是关于人的学问,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和目的的理论。它在芸芸众生只见物不见人的传统管理理论世界,勇敢地吹响了企业管理的人的主旋律。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哲学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企业管理哲学 人的因素 管理就是决策。现代管理科学在管理决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决策理论和模型。但是,在决策理论和方法的迅速发展中,这些数学模式和方法并没有获得更大的发展,或者说没有更多地体现在管理人员的实践活动中。为什么它们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呢?人们曾试图仅仅用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人员缺乏、决策模型和决策方法不完善为理由解释和回答这一问题,并试图通过广泛培训管理干部和加强有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来克服这些所谓的困难。 实际上,这些困难的症结是,在被称之为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数学决策理论和决策前提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是公认的现实。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并不是这些应用方法无力或者不完善,而是作为应用方法基础的总方法论受到了原来前提的限制。正是由于原来的前提不包括有关的具体人员和具体组织等基本前提,正是由于它的这些不完备性才使得管理人员在决策时不能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方面的因素,以致不能使合理的数学方法与管理人员的现实职能和活动相结合,

从而导致决策理论与决策实践相脱节。 顾客不是数据 管理哲学的第一个主要内容是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目标应是为顾客服务。然而,在管理科学中,顾客被市场代替了,被一堆干巴巴的数据,如市场占有率、满意率等抽象的数字替代了,因而顾客被变成了市场学中的百分点。对企业来说,产品质量下降1个或0.1个百分点可说算不了什么,但对顾客来说,就意味着有成千上万的顾客花钱买了不合格的产品。顾客不等于市场,因而,当顾客被抽象成数字和百分点时,当人们只注重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数字而不注重活生生的人——顾客时,人们就会容易忘记企业的经营使命,走上理性管理的歧途。管理哲学强调对企业目标的认识,强调企业应以顾客的需要为立足点,即以人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 企业员工不是工具 管理哲学的第二个内容是对个人目标的认识。 管理科学也关心个人工作动机问题。但是,他们研究人,只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人,把人当成一种工具,去实现管理科学的方法。 在管理中,对人的本性的认识,对人在企业中工作动机的认识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运用这些关于人的知识。在漫长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中,这些知识被误用了。人们研究人的工作动机,只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人,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例如,“自我实现人”的发现,本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 作出贡献。但是,管理学者却在冥思苦想,原来人还有这样的欲望,我该如何利用人的这种美好愿望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呢?而管理人员想的是:你们不是要自我实现吗?现在我给你们一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思维方式决定人生 和经营 在各种的管理学说和思潮纷涌的今天,稻盛经营哲学独秀于林,《活法》一书洛阳纸贵,“珍爱员工”思维日渐主流,这反映出了某种埋藏日久的反思——企业的目的究竟是为股东带来最大价值,还是让员工获得最大幸福?每一位企业经营者越来越难立刻说出答案。现代企业崛起后的数百年,我们第一次发现了它有了返璞归真的可能性。 无论是京瓷跨越半个世纪的成功,还是日航的600天扭亏为盈,都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是公司上下在稻盛和夫的引领之下,对“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一命题的不断认知、思索和践行。简单说来,是敬天爱人、克己复礼、努力奋斗、诚实良善。无论外界如何纷扰,这一价值观都不为之左右。它并非空穴来风,乃是融合了儒、佛、理和中国古代经典的精髓。稻盛和夫将它们拾起细细打磨,成为当代管理的圭臬。若是未来回顾今日,真正的东方管理学的肇始者乃从稻盛而始。 工作是磨炼灵魂的道场 一定要把心灵打扫干净,把自己的思想变得纯洁。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和经营。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企业经营中最基本的问题。企业家要在企业内部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确立正确的哲学,并不懈努力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思维方式”和哲学。这样的话,企业就一定能发展,一定能保持长期的繁荣。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性。我们的人生,就由我们的心灵来创造 人生和企业的方程式 从年轻时起,我就想出了一个关于人生和工作结果的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观察许多人的人生,有人幸福,有人痛苦;企业经营亦是如此,有人做得风生水起,有人却怎么也不见起色。如此大的差别究竟从何而来?我从年轻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结果想出了上述这个方程式。 人们一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取决于个人能力的不同,包括智商、体能等,这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成败。事实并非如此。能力或许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所持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其实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我毕业于日本的地方大学,绝对不是才能出众的人。为了鼓励自己奋发图强,我不相信只靠能力就能决定人生或经营的成败。不管能力是否出众,只要竭尽全力、一丝不苟地去生活,充满热忱地去生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试卷类型:D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全盘西化论胡适根本西化论 2、容闳《西学东渐记》 3、科学哲学 4、哥伦比亚杜威《先秦名学史》 5、中国哲学的史在中国的哲学史 6、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 7、张君劢人生观 8、性体中国哲学牟宗三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0分) 1、①②④ 2、①③④ 3、① 4、④ 5、①②③ 6、① 7、②③ 8、③ 9、②③10、①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广义上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2分)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3分) 2、充分西化 “充分西化”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化思潮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主张,其代表人物是胡适。(1分)胡适曾主张全盘西化,但这只是他的出发点,或手段。其目的其实是通过中西文化的碰撞来打磨改造确立“中国本位文化”。所以其所主张的“全盘西化”并非百分百的西化,而是“充分西化”。(3分)其立论的基础是“文化惰性论”。(1分) 3、觉解 觉解,是冯友兰人生哲学核心概念之一(1分)。解是指了解,觉是指自觉,觉比解更进一步。(2分)了解是一种活动,自觉是一种心理状态。(1分)我们对人生意义的了解,有赖于我们觉解程度的深浅。(1分) 4、两层存有论 是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哲学体系的基本内容。(1分)在存有论的领域,牟氏从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别出发,提出了两层存有论:无执的存有论与执的存有论。(2分)牟宗三将佛家消极意义的“执”转为积极意义的“执”,认为在无执的存有境界,执是不存在的,而在执的存有论中,执是绝对需要的。两层存有并非隔绝的,而是可以通过“坎陷”来沟通。(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何在? (1)政治意义:五四运动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2分)(2)思想意义:新文学、新哲学等新文化的产生。革命需要启蒙。思想需要创造。(4分) 2、简述张君劢对人生观之特点的看法。 张君劢将科学与人生观加以比较,指出了两者的五点区别,即人生观之特点所在,曰主观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6、【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7、【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8、【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行脱节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对反对知行脱离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混淆了知与行的本质区别,有以知取代行的倾向,故受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批判。 9、【经世致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 10、【中体西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中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即纲常名教为立国之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措施为强国之作用。这一观点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它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的根本制度和纲常名教,希企用西方的“富强之术”使封建社会恢复生机。成为洋务运动、反对维新变法的思想纲领。在晚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11、【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总称。近代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纲领。是中国民

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家的管理哲学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三十四 李国旺 按照当代管理学理论,企业家是生产要素组织与管理者,是管理人与事并通过管理创新进而创造价值并实现利润的。因此,西方管理学认为,管理是外向型的,包括企业家“性格组合”与生产“要素组合”。国学的理论认为,管理首先是向内型的,管理者首先要管理自己,核心要素是管住内心欲望。因为欲望来源于肉体的需求,需求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有合理的与非法的,对于企业家而言,管理首先是管理好管住非法的需求,满足合理的需求,才能在管理过程中经受诱惑,淡定、从容、顺应经济规律和行情周期,实现少投多产出或少投资高质量产出。 因此,投资者选择企业,不仅要看业绩,更要看企业家是如何管理自身欲望,如何将志趣与事业结合,如何提高品德,如何提高水平,如何结交朋友的。 具体说来,可分解成下列几方面: 其一,企业管理,首先是管住自身的欲望。 朱熹认为人是善恶的统一体。相由心生,管理的行为由内心作用而产生。“善心”的“仁义礼智”可衍生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的德行,有利于形成企业管理的正能量场。“恶心”是形而下的私欲,私欲过度膨胀,管理必然出现危机。故而朱熹提出“遏人欲而存天理”,限制人性之恶,光大人性之善,管理者通过光大人性之善,才能发扬正义力量。朱熹不反对正常的欲望满足,反对的是超过人性需要的私心杂念、贪污腐化等过度的欲望。管理者只有管理住内心中的贪婪,才能管好他人,才能管理好企业,才能将企业管理与行善积德统一起来。 其二,正心诚意,才能管理欲望。 朱熹认为,管住欲望的核心杠杆是正心和诚意。内在正心诚意的企业家,不会为了个人私利、私欲而不顾社会公义、法律或道德底线推出无用、有害、浪费的产品或服务,而是通过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够感动、吸引客户,进而扩展市场边界,发现新市场,即从客户的价值创新或增值服务出发,发掘人性的合理需求,通过“客户链”将潜在的客户源源不断地召唤、引导出来,从而将潜在的市场转化成现实的新市场。所以,心地光明磊落是诚意与否或修身是否到家的标准。因此,朱熹提出了企业家人格的“涵养、致知、力行”三

企业管理中的道与术

企业管理中的“道”与“术” 笔者曾经接触到一家民营企业,论其人事管理,该企业的老总牢骚满腹。听完该老总的叙述,笔者听懂到了该老总有两大困惑:一是该公司的人员流动频繁,尤其是中层管理几乎是一年一动,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二是企业的人事纠纷频繁,离职的员工与企业打起了维权官司。从该老总的叙述中,不能拿感觉得出该企业在人事管理中出现了严重的缺陷。 笔者为探究其中的原委,与该企业的离职员工进行沟通。几乎无一例外,所有离职员工都对企业有严重的抵触甚至是仇恨情绪。该企业员工离职大致有三种原因:一是企业承诺的奖金未予兑现。二是企业管理制度朝令夕改,管理层无所适从。三是企业内部明争暗斗,人事关系过于复杂。 笔者将与离职员工的沟通结果转述给企业老总。该老总一肚子委屈:“奖金未兑现,那是因为费用超标了。按规定就不应该有将近。至于管理制度的调整,有些制度在执行中,本身就有很多漏洞,不改企业会蒙受损失。我们就几十人的小公司,那有那么复杂的” 笔者不解:“既然如此,怎么离职员工会对公司有一肚子的怨气了” 老总答道:“新劳动法的颁布,企业的人事管理越来越难做了。企业不敢随意开除不合格的员工,甚至不敢处罚有过错的员工。” 笔者问道:“如果企业裁员,又如何进行的呢” 老总回答道:“只能采取迂回政策,把要裁的员工调回厂里;给他们最低工资标准。逼他们辞职。省得有后遗症的发生。我们现在所有员工的基本工资都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其余的为效益工资。那些员工不合格的,就让他们拿基本工资,让他们自己走人。省得以后麻烦。” 笔者从该老总的一席话中,找到了该公司员工流动率高,对企业忠诚度低之根源。该企业所采取的人事管理手段不过是“术”,难为“道”也。 所谓“术”不过精于算计,善用手腕之方法。“术”总包含着欺诈,愚弄之意。只能取一时之利,难成王者之道。企业与员工之间,不仅仅是雇佣间的利益关系;更是

易经智慧与企业管理的思维

易经智慧与企业管理的思维 来自北京市工商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平均每年大约有30%的有限责任公司宣告终结。寿命能够超过五年的新办公司,竟然还不到20%的比例!企业的死亡率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是经营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为什么会失误?为什么有的失误事后回想起来显得如此荒唐?原因当然各种各样。这些失误与企业家的决策能力是有直接关系的。企业家如何提高决策能力?学习《易经》就是一条很好的基本途径。通过易经中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的预测,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决策参数,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准确性。古人云:"不懂易经,就不能为将相"。在当今中国,可以说"不懂易经,就难以从事经营管理。"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具有永恒魅力,其核心就是对世界人类社会等方面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它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了预测、计划、决策、组织、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学中关注的问题。通过易经管理和预测模式,能够把复杂的企业管理模式简单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在当代管理界,《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对管理的独到见解,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哲学,韩国巨作《商道》等都体现了对《易经》和道家思想的学习和运用。让更多的企业家

及高层管理人士短时间内理解《易经》思想之精髓,并掌握易学预测方法,不失为当前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解决之道。 目前,国内外众多优秀公司都在运用《易经》的管理理论对企业品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产品规划、高层谈判、决策层团队等方面进行改进。台湾的曾仕强先生更把易经理论指导下的管理方法称为"大易管理"或"中国式管理",由此推出一系列讲座,广受企业和学员好评。很多家企业高层管理者都认为通过学习易经管理,让思维更加立体,多元,丰富,许多原来企业存在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下就能够找到了症结所在并得以迅速解决。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易经(现存的版本为《周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充满了辨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对我国社会、文化、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是来源于《周易》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以孔孟思想为代表,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代表,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这"一阳一阴"的思想是一体两面的,如果不保存自己,怎么谈有所作为;在有所作为时,又要不断思考如何保存自己。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上升成为了一本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一些哲学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比如说:错综复杂、否极泰来、乐天知命、无妄之灾、不速之客、三阳开泰、文过饰非、风雷激荡、防微杜渐、自强不息、反目成仇、立竿见影、物极必反等。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并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古语说:"不知易,不可为将相"。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完全可以把易经的哲学思想灵活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指导我们的实践。因此,下面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中的乾坤两卦,希望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 乾卦 乾:元,亨,利,贞。 无论是老板、管理者、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想成功,显然他们对成功的定

中国哲学史习题

2004级近现代中国哲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明夷待访录 六经皆史 新学伪经考 俱分进化论 物竞天择 群己权界论 新民说 古史辨 新唯识论 新理学二、分别对下列二段语录作简单的分析(每小题12分,共24分)1、 子贡不欲人加诸我,自立自由也。无加诸人,不侵犯人之自立自由也。人为天之生,人人直隶于天,人人自立自由 人各有界,若侵犯人之界,是压人之自由自立,悖天定之公理,尤不可也。(康有为)2、 近世言汉学,以其文可质验,故讆言无由妄起,然其病在短拙。自古 人成事以外,几欲废置不谈。汉学中复出今文一派,以文掩实,其失则诬。(章太炎)三、论述题(26分)分析王国维哲学思想中“可爱”与“可信”的矛盾。04级中国哲学史期考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论六家要旨》的作者是 ,其中所说的“六家”是指 、 、 、 、 、 等先秦以来的六大哲学流派。 2、用以概括《大学》思想的三纲领指 、 、 ,八条目指 、 、 、 、 、 、 、 。 3、董仲舒认为思想家应该“ ,明其道不计其功。” 4、两宋时期道学四大流派分别指 、 、 、 ,其代表人物分别是 、 二程、张载、朱熹。 5、张载又被称为 先生,他所讲的“为 ,为 ,为 ,为万世开太平。”被看作是古今中外哲学家的共同追求。 6、东汉王充的主要哲学著作是 ,《论衡》其宗旨是“疾虚妄”。 7、《孟子字义疏证》是清代著名学者 的哲学代表作。全部高互作用护装置

二、标点下列哲学文献,并评论其思想(每题12分,任选5题,共60分) 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 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 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 语·颜渊》) 3、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 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 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 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 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孟子·公孙丑上》) 4、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 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 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 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 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 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5、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 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 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 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无常操无常操是以死生气禀焉万智斟酌焉 万事废兴焉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 以恒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时得之以御其 变气轩辕得之以擅四方赤松得之与天地统圣人得之以成文章 (《韩非子·解老》) 6、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 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 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 自行自成佛道(慧能:《坛经》) 7、夫有若真有有自常有岂待缘而后有哉譬彼真无无自常无岂待缘 而后无也若有不自有待缘而后有者故知有非真有有非真有虽有不

太极哲学贯穿企业管理

发现:太极哲学贯穿企业管理 恒生资管集团副总裁何伏 管理需要哲学吗?这是必然的!因为,哲学就是明白学。只有明明白白的理解管理,明明白白的懂得管理之真谛,明明白白知道如何使用管理的手段,才有可能做好管理。哲学化管理作为一种揭示了一个被掩盖已久的事实:任何一个组织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思想和哲学,正是因为有了哲学,才延伸了组织的生命,并有了管理的进一步内涵,正因为如此,哲学化管理是广泛应用的, 企业的不同正在于人的不同,企业的惟一使命是去实践人的这种主体性的自觉。太极管理理念是运用《易经》系统的理论,将太极的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当中,并产生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古往今来,解读《易经》的著作汗牛充栋。然而,当中国术士还在用它占卜问卦时,在遥远的欧洲,科学家们却因它而产生了无数创意的火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根据《易经》的原理发明了二进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从《易经》受到启发,创立了互补性原理,并据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研究《易经》之后,提出了心理学中的同时性原理,并通过易经中的阴和阳,创造了心理学模型中的外向型和内向型思维…… 若干年的东风西渐之后,国人渐渐认识到《易经》的科学价值,并开始拂去蒙于之上的尘埃,对其进行科学解读。在管理学界,学者们纷纷致力于挖掘《易经》中的管理智慧——知名哲学家成中英从中推导出了中国管理哲学的C理论;台湾学者曾仕强据此总结出了中国式管理的方法……。前辈们多将重点放在对管理现象的阐释上,在此将太极、八卦、阴阳等这些看起来玄而又玄的东西变成可操作的模型,用以指导企业运营。 《易经》是什么?对于国人来说,它似乎是一本无字天书,能通晓者少之又少。但它又是万种学科的集成著作,“物理学家说它是关于物理的理论;数学家说它是本质数学的模型;天文学家说它是天体运行的规律;生物学家说它是破解生命的密码;命象占卜家说它是占筮预测的起源……”对于易经的内容,各家的理解也自有不同。有人认为它仅指《周易》,另外一些人认为它既包含了《周易》,又包含了《易传》,还包含了《连山易》、《归藏易》。这些都是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于《易经》的偏颇理解。《易经》中的“系辞”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也就是说:“易是万物的一种形象,一种象征的描述。”而所谓经,是指经典,《易经》也就是“易的经典”,是自古至今关于“易”的所有知识体系的大乘集合的经典,它不单单指一本书或者几本著作,而是一个复杂、庞大而又完备的智慧学术系统,这个系统能阐释万物的变化与发展。传说伏義制“后天卦”、周文王演“后天卦”,历史上孔子著《易传》,朱熹则对《易经》进行了理学的发展……可见,《易经》并非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也并非僵化的理论,而是随着时间的演进不断丰富全面、包罗万象的体系。 在继承和总结前人先哲的智慧成果以及发展和创新现代精英的思想理论的情况下,将《易经》的内容定义划分为三大部分:先天易、后天易和阴阳易。“先天”是指宇宙万物还没有形成以前,即世间的一切尚在酝酿的起始阶段。宇宙万物的生化和自然规律的形成,是不以人的意志存在或转移的,而这个时期,万物变化和自然现象所反映折射出来的“变易状态”,或者说对于自然规律或现象的模拟、认识所得的“易”,就是“先天易”的概念。这部分“易”多来源于上古传说,已无证可考。而后天是指宇宙万物开始形成以后,世间的一切已经处于发展阶段。自从人类出现以后,地球表层的运动变化受到了人类的干预,人类利用自然与社会的规律再加以能动地改造自然与社会,这个阶段,人类对社会的政治、经济规律的现象的模拟、认识所得的“易”,就是“后天易”的概念,这部分“易”的来源基本是有

道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道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道家管理思想是在最近几年风行起来的,主要是从老子的著作中挖掘和提取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价值的观点,结合管理的原理而发展出的一整套全新的管理思想。主要包括细节管理、宽容型管理、水性企业、人尽其才等。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企业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综合实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不断地从古代文著中挖掘管理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现状而言,其还未能完全适应现代经济全球化等大环境的发展需要,仍然需要借道家管理之剑指向自身之疾,从而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壮大。 一、道家管理思想的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价值逐步得到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和学界的高度重视。它是研究老子管理思想的直接材料,被德、英、日、前苏联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译出版。现如今在国内,老子的道家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的产物,以及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对老子哲学的研究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无论做哲学解读还是进行综合诠释,乃至进行考古学与古文献学的最新论证,都进行得卓有成效。与此同时,也有人对道藏进行整理,对道教史进行研究,以至对仙道思想进行阐述等等,可以说是研究方法多样,研究硕果累累。 (一)道家管理思想的实质 道家管理思想的实质就是“无为而治”,那何谓“无为而治”呢?在我看来,这一命题是由三部分组成。首先,人道来源于天道。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从老子的大道论引申出来的重要的管理思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道”,是自然运行、无虚妄、无偏执、无妄为、无思念,“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这就是道的“无为”本性。但是,宇宙天地万物,其中包括地球和地球上的人类、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又都是由“道”演化出来的,并且是由“道”主宰的,这又是“道”的“无不为”本性。实际上老子所说的“道”,是“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其次,正因为如此,由道而派生的天地万物也是“莫之命而常自然”、“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最后,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应用于治人、治国与管理企业,就必然引出“无为而治”的管理科学思想。企业管理既不妄为亦不强为,遂能走向成功。 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看,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包涵如下三层意义。

(管理知识)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最全版

(管理知识)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

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 顾兆熊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中国哲学的根本是壹幅太极图。 太极即阴阳。 宇宙有天地;人有男女。动物有公母;植物有雌雄;天象有日月;地有高山流水,统而言之阴阳。太极原理: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任何事物的独立存在都是壹个太极模式。 壹个企业的独立存在也是壹个太极模式。 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企业管理,即是研究企业管理之道。 何为道?道的名词首先出现于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可见道是壹种象。这种惚兮恍兮的似乎很难把握。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这种象。 俩个恋人,情深意切之至,含情脉脉。 壹首精彩的乐曲奏毕,全场鸦雀无声。 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见的那瞬间。 此时无声胜有声,语言道断。 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研究企业管理中的含情脉脉,语言道断,就是太极思维模式。 对太极图的理解,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从实用角度上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太极图是俩条相互追逐的阴阳鱼组成。俩条鱼的眼可见作是阴神和阳神,阴中壹点阳,阳中壹点阴。 阴阳不是简单的迭加,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不是1+1=2,而是1+1=3。 俩神相博不求自得。得什么?壹种新的物质。男女结合得子,氧氢结合得水。万众壹心,黄土变

成金。黄土变金,质的飞跃。 新中国建立以来,有关企业管理的文章可说是汗牛充栋,但很少有人把企业管理问题放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也就不能建立壹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为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柱。 中国有句古话,“道无术而不行”。这就是具体和本质之间的不二。勉强理解既包含又有区别,既统壹又不全等。 我们且把企业管理的种种规章制度,谓之为术。我们当下探讨壹下企业管理之道,对企业管理之道作壹番思考。 思考可免除文章题目形式的束缚。 思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这似乎更能接近于道。 爱情壹个永恒的主题。 爱情演绎了古今往来壹个个动人的故事:美满的,悲壮的,神话的,鬼怪的,万物皆有情。 故事的主人公永远是男人和女人,更抽象地说阴阳的故事。 企业的故事,相形之下,苍白、平淡、无奇、形影相吊。 企业的故事壹个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爱情的魅力在壹个“情”。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壹首动人的小诗。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凝固的音乐。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流动的情感。 让我们走进壹个新的时空,调整我们的思维。 孙子兵法:“道者,全民和上同意,故能够和之死,能够和之生而不畏危。” 也就是说,壹个企业首先全体人员必须有壹个共同的信念,为此信念上下壹致能够为它而献身。可见孙子说的道是壹种信念,是壹种精神。为什么孙子兵法把它放在首篇,作为纲领提出?商场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

中国哲学题: 儒家部分: 一、名词概念解释(答题方法:1,谁提出来的;2,含义,前后展开;3, 在……中处处于何地位,小评价) 为仁由己: 由春秋时期儒家学者孔子提出的解答“人何以成仁”的理论。“仁”是从人对人的良好情感中引申出来的,由于为仁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非由人。明确肯定了道德行为、道德实践主体性原则,是孔子为其道德修养方法论和作为这种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确定的基本原则。P33 克己复礼:孔子在回答颜渊问“仁”作为道德的基本意识时,在道德自律的意识中提到:“仁”的实施方式是“克己” 。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为西周之礼. 其中克制物欲是“克己”的基本内容,主张对欲望进行有必要的控制,控制的标准就是“仁道”,为“仁道”而牺牲自我则是“克己”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杀身以成仁”这一道德要求对后世的志士仁人具有极强的感召力。P34 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出自《孟子?公孙丑》。由“不忍人之心”论及人的道德“本心”并确证人本性的道德性,明确主张“性善论” ,认为人的“四心”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推导出人具有仁义礼智“四端” ,并再推及行“不忍人之政”,即仁政。P92 孟子认为这四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也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础。 心有征知:战国时期荀子提出的关于确认天道可知性的认识论思想。荀子首先承认 物本来就可以被认识,并认为人天然禀得的“性”,只是一种认识能力、一种认识 心。感官接触与其相当的对象并将其记录下来形成感性认识,谓之“天官当薄其类”,而对于天官所接受的各种感性认识,“心”具有分析、辨明、证明和取舍的作用,谓之“征知” 。在荀子看来“天官”提供的感觉是片面、主观甚至虚假的,惟有经过“心”的征知才能获得全面的和可靠的知识。P174 荀子以“当薄其类” 为基础、以“征知”为指导的认识路线,克服了狭隘经验论的局限性,发展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作业截止日期为6月5日) 案例简介一.阿里巴巴简介在以《白娘子传奇》闻名的江南杭城,坐落着两个气质与这座城市极不搭调的楼层。这个富有“攻击性”的空间——淘宝,迫使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人之一,eBay总裁惠特曼放弃了亲自角逐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欲望。与其气质一脉相承的,还有附近华星时代广场和创业大厦的9个楼层——支付宝和阿里巴巴。2007年伊始,“支付宝”宣布对“非淘宝”商家收取技术服务费。锋芒毕露背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小个子领袖——马云,因超凡的个人魅力,他被公众供奉于“神坛”已经有好多年。阿里巴巴集团始于1999年创办的阿里巴巴网站,它是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个人拍卖网站。阿里巴巴的发展,可追溯到其创始人创办的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而1997年;1999年加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及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也是其重要的里程碑。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由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中国杭州创立,他们相信互联网能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小企业通过创新与科技扩展业务,并在参与国内或全球市场竞争时处于更有利的位置。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另外也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 二.阿里巴巴企业文化阿里巴巴集团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的愿景:分享数据的第一平台;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活102年;阿里巴巴集团拥有大量市场资料及统计数据,为履行我们对中小企的承诺,我们正努力成为第一家为全部用户免费提供市场数据的企业,希望让他们通过分析数据,掌握市场先机,继而调整策略,扩展业务。同时希望成为员工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并成为一家“活102年”的企业,横跨三个世纪(阿里巴巴于1999年成立)。阿里巴巴的价值观:阿里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阿里巴巴集团有六个核心价值观,是阿里企业文化的基石和公司DNA的重要部分。该六个核心价值观为: 1.客户第一:客户是衣食父母。(1)尊重他人,随时随地维护阿里巴巴形象;(2)微笑面对投诉和受到的委屈,积极主动地在工作中为客户解决问题;(3)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即使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不推诿;(4)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客户和公司都满意;(5)具有超前服务意识,防患于未然。 2.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勇于创新。(1)适应公司的日常变化,不抱怨;(2)面对变化,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3)对变化产生的困难和挫折,能自我调整,并正面影响和带动同事;(4)在工作中有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5)创造变化,并带来绩效突破性地提高。 3.团队合作——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1)积极融入团队,乐于接受同事的帮助,配合团队完成工作;(2)决策前积极发表建设性意见,充分参与团队讨论;决策后,无论个人是否有异议,必须从言行上完全予以支持;(3)积极主动分享业务知识和经验;主动给予同事必要的帮助;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和困难;(4)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同事合作,不将个人喜好带入工作,充分体现“对事不对人”的原则;(5)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正面地影响团队,改善团队士气和氛围。 4.诚信——诚实正直,言行坦荡。(1)诚实正直,表里如一;(2)通过正确的渠道和流程,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批评意见的同时能提出相应建议,直言有讳;(3)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背后不负责任地议论事和人,并能正面引导,对于任何意见和反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5)对损害公司利益的不诚信行为正确有效地制止。

试述哲学思维在管理中的作用

哲学思维在管理中的作用 一、哲学与哲学思维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思维,是指在系统的哲学理论指导下人类通过哲学性质的思考。利用哲学知识规律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对问题进行的思考。 二、哲学思维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时代,作为社会科学的哲学思维,对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作用到底有多大?有多少?这大概谁也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谁也不能忽略了一种规律: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必将有力地指导伟大的实践。 如此看来哲学并非没有用,只不过是它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而已。反思哲学被人所忽视,大体有两大原因:第一,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作用的特点所致。它的特点一是有远用而无近用,它的影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式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二是有大用而无小用,它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公共决策的影响,而不是对个人具体工作的影响。三是有潜用而无明用,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先是在思想意识接受,继而才转化成个人的思维方式,再影响人的具体行为方式。第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战争或和平时期、计划或市场经济的不同环境,对社会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更容易左右人们的思想,人们更趋浮躁,判别事物价值的标准更直接、更具体。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被忽视也就不奇怪了。 三、哲学思维运用的特征 哲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在改造世界时它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第三,它是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社会实践发展了,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哲学思维模式更有助于人形成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眼光,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四、哲学在管理中的影响作用 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企业是管理的最大主体。管理的核心问题体现在管理的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