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朝代龙纹与各朝瓷器归类

1各朝代龙纹与各朝瓷器归类
1各朝代龙纹与各朝瓷器归类

各代龙爪图细节比较-----------学习帖

1.元龙爪似鹤脚

2.a.明龙爪似轮,b.一、二趾如蟹鉗朝里勾。c.脚趾较元短。

d.有圆圆的脚掌。

3.a.清龙爪前4后1,与轮有异。b.一、二趾勾的角度接近直角。c.脚趾趋于短胖。d.基本无脚掌。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元明清三代,龙纹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常常与祥云、波涛组合在一起,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龙纹瓷器也是当下引人注目的收藏门类,在拍卖市场上比花卉纹、山水纹和人物纹瓷器贵数倍以上。细细探究元明清三代瓷器龙纹的演变,不仅能读出国力盛衰和社会审美,甚至能读出皇帝的性格和喜好。

总体而言,三代龙纹的外观可概括为元秀、明狞、清庄。元龙头小,身躯长,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形,体态轻盈,屈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明龙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清龙气宇轩昂,后脑勺丰满,身躯硕壮,以其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地之威。

纵观历史,瓷器上的龙纹,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各时代的不同特征,而体现出不同的神态。每当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之时,龙便呈现出威武雄壮之态;每当国力衰落之际,龙便软弱无力,徒具其表。

从明代开始,绘有龙纹的瓷器一直是被宫廷奉为最高等级的上品。明代洪武年间最有代表性的龙纹瓷器是江苏南京明故宫出土的洪武白釉红彩龙纹盘。其龙纹的造型基本上保持着元代龙纹的形状:头小,颈细,身细长,鳞状龙纹,周围衬托以火焰纹,如意头状朵云;龙爪由元代的三、四趾变为五趾。

永乐、宣德时期的龙纹,一改身细、头小的幼稚龙形态,变得形体粗壮,威武凶猛。龙首比元代大,上颚比下颚长而高高突起,似猪嘴,张口的伸舌,闭嘴的上唇似如意状,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下颚多有两束或三束的疏须,头发曲而向上冲,有怒发冲冠之势,显得很有神威。这时的龙纹,周围衬托以海涛、缠枝花、火焰、朵云等等。明朝初期的龙相威武端庄,头部变大,身躯及四肢较为粗壮,龙须毛发浓密,是一种昂然向上的神态,彰显了开国之际蓬勃气象与豪阔的社会氛围。这时期的龙爪最有特色,呈三角形,略微内弯,犹如鹰爪雄健有力,显得锋利刚劲。

明代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多为游龙,张牙舞爪的猛龙少见,常见一种闭嘴龙:闭嘴的龙首呈扁长方形,上唇鼻处凸起,呈如意状,鼻端和眼眉有对称毛上竖着,头毛束成疏发或成蓬状,也向上冲,几乎和龙头垂直成90度,下唇须三条一束向前上冲,两眼并列,圆睁平视。龙爪五趾紧靠成风车状。这一时期的龙纹,已失去叱咤风云的雄姿,而表现出一

副性情温顺的神态,变得温驯且无野性,像豢养的宠物,腹部细长成条状,身体僵硬,轮形脚爪软弱无力,龙眼目光呆滞,有如戴上眼镜一般,龙发稀疏地向上纷飞。

明代晚期的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游龙纹形式多样,有相对而舞的,有正面张牙舞爪的,有两龙争珠的,有回首而望的,有龙凤对舞的;有的行于花间,有的舞于彩云,有的游于海涛之中。但此时的龙纹已大不如前期,画工简单草率,有的龙鳞画成简单的网格纹,神气也差;有的显得瘦弱,似乎失去了冲天入地、驾云行海的神威。

清代瓷器上的龙纹不仅样式丰富,而且彩类繁多。清初龙纹尚存明代遗风,至康熙时期,龙嘴变短,眼睛变小,身躯变肥,头发像狮子,龙须细长而卷曲,神态凶猛。康熙朝有一种特别的龙纹,龙头长眉长须,形同老翁,被称作“老人龙”。这种老态龙钟的形象传说与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历史有关系。雍正时期仿明代龙纹,但头部特征同清代。乾隆时期龙身粗,毛发多,嘴部特征仿明代,整体有苍老感。嘉庆、道光以后,龙的身躯更为臃肿,龙纹的绘制呆滞,线条简化,毫无威严之感。

景德镇的瓷匠画师在长期画龙实践中,还总结出不少画龙的口诀。其中有“龙开口,须发齿目精神有”;“头颈细,身肥尾随意”;“神龙见首不见尾,大鳞宝珠衬神威”;“掌似虎,爪似鹰,腿伸一字脚有劲”。于是在瓷盘、瓷板、瓷瓶、瓷缸上,各式各样的龙搏浪跃涛,蹴云掠花。

>>>链接

如何鉴定元明清三代的龙纹

元、明、清三代瓷器上龙纹,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发、睫毛、须和爪上。

发:元代光头无发或脑脖处飘1-3绺长发;明代一蓬清晰可数的长竖发,状如火炬,清代长披发或多撮短耸发。

睫毛:元代眼睫毛现象不明显;明代洪武至正德的眼睑上方常常竖起一绺水藻般的长睫毛,嘉靖朝起龙的眼睫毛比较写实,眼睑的上边缘处一般用数根短竖线表示睫毛;清代睫毛形态多样化,不少被画成竹叶形。

须:元代上颌部少见有双须;明代双须粗,伸展有力,形如鱼叉,直而不弯;清代八字般长须外撇弯曲,须尖多数带翻卷。

爪:元代以3趾、4趾居多;明代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形若风车;清代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线,爪子犹如踏在平地,有龙身腾舞、爪子却着地受力的韵味。

此外,龙身装饰在三朝多有变化。元代龙身喜饰鳞片纹,明代龙身饰网格纹、锯齿纹较多,清代鱼鳞纹常见,鱼鳞多半带有染点。元代龙纹构图突出双龙追逐或遨游云间的艺术效果,是双龙者均为一龙昂首前瞻,一龙回首后望,前后呼应;明清布局着重立体感,双龙的头部一高一低上下应和,特别是清龙,身体常扭曲成弓形,其腹下有一段下坠,酷似蛇的腹部,为历代龙纹所独有。

元、明、清龙纹变化及青花瓶接口资料供藏家参考

高级古玩题目7—将各朝瓷器归类1.乾隆(断嘉庆也算对)

2.民国(民国早期,如看成光绪也算对。发髻款式和用彩风格,开脸实际是民早期仿乾

隆风格。)

3.崇祯(1639年净水碗,无可争辩)

4.新仿康熙(近日荷兰老外在EBAY的拍品,他的水平一般都无可非议,这次把它断成19世纪显然错误,反映国内仿品渗透,老外不易认)

5.嘉庆(上博的藏品,定嘉庆,没有疑问)

6.雍正(类乾隆,也类光民,但此时期彩料比较特殊,一般容易断乾隆而少断光民)

7.民国中期(不可看早期)

8.康早期笔筒(不知为什么,很多人老断雍正,差50年啊)

9.新仿顺治秋叶盘(看笔划犹疑,神韵失魄,发色浮浅。当然有底胎进一步证实是仿品)

10.新仿康熙(这是个罐盖,戏婴神韵欠缺,整个高

11.崇祯(一个莲子罐画面,表现出跟清三代和光民廻然不同的神韵,仕女跟图26晚明绘画同样味道)

12.道光(碗盖写道光年制。寒冰真气是非常厉害的水平,一般很容

易它看成晚清)

13.顺治(细看与3的画风一模一样,如果没有其他辅助证据可以断崇祯,可能是同一画师延续所致)

14.康熙(棒锥瓶,一眼货)

15.新仿康熙(人物僵硬,神韵全无)

16.雍正(眼眶带红晕此期间特征,延伸到乾隆)

17.民国晚期(有人看解放初也正常,属延伸性,但这类缺乏纪年款做精准断代,各有各理)

18.咸丰(道咸同期间常见广彩风格,没底图,但修足方式是道咸常见的,所以

没看底图断光绪是对的)

历代龙纹的演变

龙同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非常广泛。自古帝王多以龙种自居,而民间百姓则将龙当作喜庆吉祥的化身和播云降雨的神灵。龙在中国政治、文学、艺术、习俗及信仰中都有痕迹,它的形象难以将其比附为自然界的任何一种动物,因为龙本身是人们虚构出来的东西,它是人们的一种信仰观念。它的形象只是人们对龙的观念的载体。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的形象自在商代形成后也开始了其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朝代的更迭,人世的沧桑,文明的发展,观念的演变都对龙纹的形象及其含义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影响。所以龙形象的演变往往也体现了有关龙的信仰观念的演变。 一、远古时代的龙纹 我国古代陶瓷上出现的龙纹,据考古证实,是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龙是粗长的蛇身,爪为三趾,头圆。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上出土的一个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的泥质褐陶盘,内绘龙纹,形状是蛇身,有麟片,头小,目微张,上下颚长,舌细长向外伸,舌端呈禾穗状。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龙纹。 商周时期龙纹是常见纹饰,这时的龙纹大约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我们说的鳞虫形态的龙,也即是“蛇体形”,身体像蛇,无肢爪,有一首二体形,也有一体二首形。二里冈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中,就有这种龙纹。鼻呈如意状,头也像如意头,比新石器时代的要小,头部多了两个卷形角,这是龙角形成的第一阶段。第二类兽体形龙纹,形状是:张目,有肢有爪,身像兽体,尾巴卷转。 二、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的龙纹 春秋战国是龙纹发展的新时期,龙纹瑰丽多姿,神人蛇龙的浪漫世界开始出现。这时的龙都是兽体,爪是三趾,细尾而卷,张大口,头有角呈后卷状。 秦汉时期,特别是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这时的龙纹也变得神光异彩,千姿百态。此时龙的形象是:头似牛首,有须,大耳,细长角对称,蛇形体,有翼,脚有爪,身附壁,所以秦汉时期的龙纹有“珠联壁合”之说。 汉以后的几个朝代,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但是龙纹的装饰艺术,基本上还是继承两汉时代龙的形状与特征,在龙的周围往往衬以云朵、花朵,使龙的形象显得更加洒脱。 三、唐至五代的龙纹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此时的龙纹装饰,又有了新的艺术形象。整体的龙纹艺术,也体现了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念。此时龙的特征是:身体是胖美健壮的蛇体;身上以斜方格组成网状纹鳞片,代替了鱼鳞片纹;前腿与身关节处长出细长翼。整条龙的背脊带鳍。龙尾像蛇尾,卷曲成S形;龙爪从过去的兽爪变为鸟形,爪甲绘成略弯的三角形,显得锋利有力;龙首的双角多分叉,口角比前期明显加深,所以上颚较长,特别是上唇,长而往上翘起;眼睛从过去的圆眼、三角眼变为凤眼。凤眼是最美丽的眼睛,是智慧、聪明、感情丰富的象征。 五代龙纹,在陶瓷上作为装饰的常有两种。一种以浙江杭州五代钱元罐墓出土的双龙抱珠纹瓶最有代表性。龙作兽状,身体粗壮,鱼鳞状纹,颈细而长,尾似狮子尾,头小口角深,张口,上下颚长,咀尖似鹰咀,头有分叉双角,四肢粗壮有力,三爪。 这时期出现了回首龙,两龙中间饰一珠,也叫“宝珠”、“玉珠”。龙的周围衬以云朵、海水波涛,显示龙的那种上天入海的神威。 四、宋元时期的龙纹 宋代是经济文化相对繁荣时期,是陶瓷工艺的飞跃阶段。南北窑场林立,名扬中外的五大名窑就是出自此时,是陶瓷史上百花争艳、多姿多彩的黄金时代。此时龙纹的装饰极为普遍,有立体的有平面的。平面的龙纹手法多样,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和彩绘等。龙纹发展到宋代,其体形变化已基本上形成格局。过去的兽体已经消失,固定了蛇的长体。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 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朝代的名号有呢?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整理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二晋收,南北隋唐五代继,宋元明清皇朝休。五帝黄颛喾尧舜,三代夏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一统,西汉三国二晋收。宋齐梁陈南朝号,北魏二分又齐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民。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

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摘自《三字经》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中国历史朝代演变史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统治民族开国皇帝三皇五帝夏朝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华夏族禹商朝约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华夏族汤周西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华夏族文王姬昌东春秋前770-476年洛邑河南洛阳华夏族平王姬宜臼战国前475-221年华夏族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华夏族始皇帝嬴政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族高祖刘邦新朝9-23年常安陕西西安汉族王莽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族光武帝刘秀三国曹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汉族魏文帝曹丕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族汉昭烈帝刘备孙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汉族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汉族晋武帝司马炎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汉族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304-439前赵(汉赵)304-318平阳山西临汾匈奴族高祖光文皇帝刘渊319-329长安陕西西安成汉306-347成都四川成都巴氐族太宗武皇帝李雄前凉314-363姑臧甘肃武威汉族高祖明王张寔后赵319-351襄国河北邢台羯族高祖明皇帝石勒前燕337-370龙城辽宁

历史朝代排名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朝代起止时间 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速记口诀: 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东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周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宋元明清后,民国再共和,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代代往下传 东汉公元25年 三国(魏、蜀、吴)公元220年—265年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 隋公元581年—618年 唐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公元907年—960年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元公元1271年—1368年 明公元1368年—1644年 清公元1644年—1911年 近代(1840--1919年) 中国朝代历史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清朝皇帝顺序表: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青铜器调研报告

青铜器调研报告 什么叫青铜器?从考古学上讲,中国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得名。其种类主要有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尔器、车马器等。形制多样,纹饰精美,铭文为书法艺术瑰宝。青铜器的发明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我国商、西周、春秋三个历史时期就属于青铜时代。 而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有一则传说叫“蚩尤作兵”。相传蚩尤统率本部人马进攻黄帝部族,双方“战于涿鹿之野”,交战之初蚩尤军节节胜利,因为他们摇篮里有戈、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估计这些兵器就是用铜制成的。后来,黄帝制作了指南车用于战争,才扭转了战局并制服了蚩尤。《子华子》还记载:为庆祝胜利,黄帝派人去首山采铜矿,然后将铜矿石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作为战争胜利的纪念。以我国出土的最古老的青铜器马家窑青铜刀而论,中国青铜器制品最早出现的时间决不会晚于距今四千年以前,即夏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铸铜。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东乡,出土的青铜刀是彩单范铸造的,而在河南登村王城岗、淮阳平粮台和城郝家台龙山古城遗址中,发现了铸造器物时留下的青铜渣。以上发现足以说明:中国青铜器最早产生的时间当在距今四千多年以前。 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区别: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

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的基础。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何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器类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作器铸铭盛行,多见有长篇铭文的重器。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各诸侯国普遍建立青铜铸造业,水平不一,有的范铸技术略显粗疏,大国之器仍较精严。春秋中期、晚期战国(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前221年),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同高潮。列国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征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形制的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以龙为主题的纹饰细密繁缛,人物活动的画像创造性地作为主纹出现。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产生,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战国晚期,青铜艺术趋于朴素平实。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1.造型: 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 粗糙不修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 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 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 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如画梧桐叶,旁题诗: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 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祭器多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丁酉”净水碗。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

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陶雅》上说: “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 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 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3.胎釉: 前期疏松,瓷质灰白;后期坚致,瓷质细白,如糯米粉。前期釉色白中闪青,含铁,后期出现浆白釉,光亮。釉面能见桔皮纹,白度增强。明代青花有影青味,清带青花则雪白。 4.青花: 前期以石子青为主,色灰暗。后期有石子青、回青,但以回青为主,呈色鲜丽明快、洁亮。青花原料好、底釉白,画风讲究,具有清初大画家“四王”的笔法,出现层次。好的青花有玉质感。青花种类有白地青花、外酱色内青花、青花釉里红、豆青青花、青花加紫等。祭蓝釉中有洒蓝、雪花蓝,还有花觚与笔筒,主要是青花,口沿及圈足处用暗花卷草纹装饰之。 5.纹饰:

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

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 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 龙是华夏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传说中的龙是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白虎、玄武)之首。随后,演变成为皇权象征,以致于历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 一、元代:各种陶瓷器上都多见龙纹,尤以青花瓷上的龙纹最典型生动、时代特征最强。 元代龙泉青瓷龙塑,四肢与躯干同粗,不生背鳍(其)。元龙泉窑青瓷印云龙纹,龙角无分杈,龙鳞为单个的突出点组成,爪长而尖稍弯。 元代景德镇青花龙纹:形体细长似蛇,头瘦、上颚尖、细颈、长躯,背有尖的齿形鳍脊,斜方鳞;细长腿、以三爪居多,爪细长锐利,尾部细,作火焰状,肘毛形如飘带,圆目有神,

发疏向后或向上前方飘拂,双鹿角细长尖部上钩,背有尖的齿形鳍脊,长而较密,有的鳍齿一长一短,大腿和小腿表现的明显。 二、明代:龙纹为官窑瓷器上最常见的纹饰,身体粗状,猪嘴(下颚比上颚长些),龙须上卷,鱼鳞,五爪多。这是总的特征,各时期,又多少还有些差别;明末,龙画得更为草率,线条凌乱,色彩浅淡,填涂粗糙。崇祯时的正面龙,形似老人,毫无生气与威严,反映出明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微残了。 永乐、宣德龙纹:猪嘴,颈部略细,龙躯粗壮,龙首上颚唇高突起,下颔突出,鼻子向上翻起,张目吐舌,五束长发向后上作波浪状飞起,身躯修长,四足壮硕。龙爪呈轮盘式张伸,肘毛长飘拂,形神凝重威严。爪有三、四、五爪之分:三爪龙,爪向后;五爪龙,一爪向前,另四爪向后,五爪爪尖成带状圆排列。

弘治:龙的两眼平视。多为五爪。一般来说,龙首长方,闭嘴露一齿,双短髯上飘,眼眉直立,圆目并列平视呆板,肘毛短、细花尾。 正德龙纹:一般来说,龙首长方,闭嘴露一齿,双短髯上飘,眼眉直立,圆目并列平视呆板,肘毛短、细花尾。龙头扁长,脖细身粗,龙的鬃发呈三角形,倒竖在头顶,嘴巴如灯,一前一后地并排一条水平线上。五爪短粗有力,作轮式撑张。 嘉靖:龙多绘双翅,飞舞盘旋,鬓发竖立,姿态凶猛。其主要特点是龙的双目,近似比目鱼的眼睛。嘉靖时绘的龙纹凶猛,多鬓毛竖起,是嘉靖时龙纹的特点。 嘉靖朝开始出现正面龙。嘉靖正面龙,方头宽额,有的额上

参观调研报告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 海 苏 州 参 观 调 研 报 告 姓名:韩琪 班级:10603107

上海苏州参观调研报告 参观时间:2012年4月9日——4月13日 参观地点:上海原世博会沙特馆-月亮船、上海科技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会、上海美术馆、上海博物馆、苏州沧浪园、苏州拙政园 参观内容:这次是我们为期五天的参观调研,学校为我们建立了这次机会,让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学的大多数都是书本知识,通过这种实践的方法来增进我们的学识。 第一天由于下雨和计划去的沙特馆没有开门,所 以我们都回到了住处,安排好住处,收拾好行李,在住 处好好休息准备第二天的“旅行”。 上海世博原沙特馆:第二天我们早早的坐车来到了原 上海世博会沙特馆——月亮船,整个管内设有艺术长 廊、珍宝影院和屋顶花园; 月亮船(沙特馆)开放的 区域拟以原沙特馆所在A02地块红线范围实施综合 规划,东至高科西路、南至博成路、西至上南路、北 至世博大道。展馆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 在地面和屋顶栽种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 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馆内螺旋式艺术走廊上展示的 书法作品介绍沙特阿拉伯地理、人口、历史、政治等内容,重点展示四种类型的城市:能源之城、绿之城文化古城、新经济之城,揭示水、石油和知识是沙特阿拉伯城市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这艘承载中沙友谊的沙特馆“大船”面积七千五百平方米,在上海世博园区众多 国家馆中规模仅次于东道主中国馆。“月亮船”的造型 由中国和沙特双方设计师共同完成,象征着从中国出 发驶向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它是沙特人民赠送中 国的珍贵礼物,中沙友谊的纽带。 上海科技馆:下午我们又来到了上海科技馆,上海科 技馆是上海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展 示内容由天地馆、生命馆、智慧馆、创造馆、未来馆等五个主要展馆和临展馆组成。作为上海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使每个来参观的观众能在赏心悦目的活动 中,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熏陶。进入馆内每个组按照自己的参观方式对科技馆进行参观,一楼都是现代的高科技术,主要有:青浦园、金桥智造城、循环经济模拟器、杨浦园和徐汇滨江等等。 二楼的动物世界很吸引我的眼球,每只动物做的都很逼 真,活灵活现,很是让人喜欢, 一路都有:蜘蛛展、机器人世界、 信息时代和地球家园,其中蜘蛛 展都是些真正的蝴蝶的标本,保 存的很完美,机器人世界里的机器人可以通过一个真 实人的画像用笔来画出他(她)的头像,画的很好也 很像;三楼主要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探索之光和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全)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全)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 夏朝:约公元前2029 年-约公元前1559 年,共计:471 年商朝:约公元前1559 年-约公元前1046 年,共计:438 年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 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 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年,前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 年西楚:公元前206 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 年 西汉:公元前202 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 年 新朝:公元8 年腊月-公元23 年10 月6 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 年玄汉:公元23-25 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 年 东汉:公元25-220 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 年 三国:公元220-280 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 年 晋朝:公元265-420 年,分为西晋(265-316 年)、东晋(317-420 年) ,共计:156 年南北朝:公元420-589 年,(南朝:刘宋、南齐、南梁、南陈,420-589 年;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386-581 年)共计:170 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 年唐朝:公元618-907 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 年 五代:公元907-960 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 年 十国:公元891-979 年,南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南楚、吴越、闽国、荆南、北汉,共计:89 年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分为北宋(960-1127 年)、南宋(1127-1279 年),共计:320 年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 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注:南朝是南方的政权,北朝是北方的政权;五代是北方的政权,十国是南方及巴蜀地区的政权。

黔东南苗族剪纸纹样分析

黔东南苗族剪纸纹样分析 剪纸是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造型艺术,它以简单的材料、单纯质朴的造型、浓厚的装饰色彩来表达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美感。苗族是一个把历史写在服饰上的民族,因为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则通过服饰艺术记录苗族历史。由于受民俗实用功能的影响,苗族剪纸与传统的剪纸有所区别,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龙纹与鱼纹是极具特色的部分。作为一种民俗现象,苗族剪纸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贵州黔东南是我国苗族最大聚居区,其苗族占全国苗族总数的1/4。由于其封闭的地理环境,以致保持着许多独特的文化传承。本文主要从形式和内涵两方面分析苗族剪纸中龙纹和鱼纹的形象。 一.苗族剪纸中龙纹形象分析 苗族人称剪纸为“苗花纸”“剪花”等,龙是重要题材。在苗族人眼中,龙能保安民,赐人风调雨顺,是人们假想的吉祥之物。苗族民间艺术中的龙纹虽受汉族文化影响,但苗族龙的形象与传统龙的形象大有不同。苗族龙的形象更加夸张大胆,苗族人按照自己的认识,将龙的形象理想化,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苗族自身的民族特色。 1.龙角 传统龙形象长着一对鹿角,而在苗族剪纸中的大多数苗族龙却长着一对牛角,看上去更有气势。在黔东南苗族的“招龙”古典祭礼中的龙就是一头水牛。苗族认为龙和牛是相通的,龙关系着雨水而牛耕田地,都关系到人的生产生活。另外,苗族将牛视为祖先,牛象征男性旺盛的生殖能力,寓意人丁兴旺发达,所以苗族常将牛角供奉家中。苗族龙的角也有少部分是中国传统龙的鹿角,只是比传统的鹿角粗壮、圆滑,没有锋利的角尖,显得比较温驯。 2.龙头 龙头一部分沿用了传统龙的牛头形象,另一部分则为人头或蜈蚣头。人头龙是人头蛇体,之所以变化为人头来自于苗族世代相传的传说故事。传说苗族中有个老人去世后被埋葬在一块能让人变成龙的宝地,老人的子孙们还没等到规定的时间就提前开坟查看,结果身体变为龙身而头还未变。苗族认为死后能变成龙是

中国历史年表记忆口诀,最好用的历史朝代顺序表和年表!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用口诀法记忆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 用口诀法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年。叛 乱的起止年,代可用口诀来记:

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城(763)。 用口诀法记忆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内容 1857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统一思想,1853年3月,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这些内容可用口诀记作: 洪秀全,拜上帝, 太平天国大起义; 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 南京定都换了天。 地球的形状口诀 赤道鼓,两极扁; 北极长,南极短。 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记)口诀 辽吉黑,云贵川, 陕西青藏(陕西、广西、青海、西藏)浙福甘, 二江二湖二河山, 安宁古广(安徽、宁夏、内蒙古、广东)新海湾。 与中国接壤的15个国家名称口诀 月娥姑娘(越南、俄罗斯)很腼腆(缅甸) 蒙着布单披仨毯(蒙古、不丹、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斯坦) 度过稀泥(印度、老挝、锡金、尼泊尔)去朝鲜 吧叽吧叽一身汗(巴基斯坦、阿富汗)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历代龙形玉的演变

古玉器鉴赏 院系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班级宝石1241 姓名吴嘉麒 学号 1201451134

历代龙形玉的演变 龙角龙耳的演变由龙型玉器演变的历史可以发现,商前C形龙,发展到战国和两汉时期的几形龙,再发展到以后的爬形龙,不论形体怎么变,龙角、龙耳基本特征大体是存在的。从龙的角、耳的特征来分析,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新石器时代到商代的龙角龙耳区别分明,以商代青铜器和玉器上的龙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西周到战国,龙角和龙耳的造型趋于混淆。这些我们可以从大量的玉龙佩饰中深刻的认识;第三个阶段是秦到宋代,宋代是龙纹发展的一个定型期,它继承战国时期的蛇状条形,头部增添了附加物。龙的造型集鳄嘴、鹿角、牛鼻、马耳、蛇身、鱼鳞、鹰爪等于一身的奇特复合体。经过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朝代的更迭,文明的发展,观念的演变,在封建时代,龙的角和耳朵终于又分开,似乎成了帝王的威严和睿智兼听的象征。商王的昏庸无道,周王举方国反之。周王即位后,恐商龙有耳不辨清浊之声,不明事理,所以将商代玉龙的耳和角的造型给淡化了,给后代留下了龙无耳的猜想。以此推测虽属荒诞,但纵观西周后到战国晚期西汉初的玉龙,玉龙头上的耳和角没有能够分得清楚。以此佐证龙耳的蜕变和当时造字时的权贵政治色彩,存在着政治文化避讳的关联。凌家滩玉龙除了两个向上的犄角,还有两只牛耳朵样的东西,在龙角下方。即使到了商代,取自青铜纹样的玉龙蘑菇状耳角的下面,我们还是可以分辨出龙耳的纹饰特征。那么西周到战国晚期至西汉初,玉龙的耳朵又跑到了哪里去了,玉龙的耳朵又是在何时恢复出现了?我们不妨先对历代玉龙的造型特征研究一下。 历代龙型玉器的特征和艺术表现形式历代龙型古玉器的雕琢纹饰,或朴实无华,或精雕细琢;或简单几刀的简练勾划,或繁缛到无以复加。其雕刻技、构图、表现的主题常常为鉴赏家们所重视。龙型纹饰的种类和演变过程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古玉器的时代特征。第一节石器时代简约的龙玉器玉龙的雕刻历史源远流长,龙型玉器,最早出现在中原和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据考证,最早是在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为距今八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的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其玉质为岫岩玉。该玉龙呈绿色,高21厘米,整体形态细长,身体为环形,形似玉玦;龙身无纹饰,只是把头部刻画出来,头部有简单纹饰,为玉器中的珍品。龙首长,似马头;口似猪、长吻前伸、略上翘,额及额下阴刻着细密的方格网纹,网纹为规正的小菱形,菱形眼,颈脊长鬣上扬,无角、无耳、无腿、无足、无爪。素身向前蜷曲成“C”状;断面呈椭圆形,边缘有刃;头部较大,眼睛隐约凸起,触角边棱处不明显;颈背部向后飘动一宽带式龙发,厚实古朴,背部正中有一穿孔,用于配挂,属于装饰玉器类。玉龙、玉兽饰的细阴刻直线网,用坚硬的石头刻出,线条极细、极浅。这个时代的玉器制造,表现出一定的几何知识,动物造型侧重于形状而忽视动作,重视对称型体的表现,具有一定的静态感、稳重感。这一时期扁平器物的数量很多,远远超过立体器物。十余年考古中发现的20多条玉龙器,据其形象,或猪首,或牛首,或蛇体,皆似后世的龙,但又是原始状态的非龙形象。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墓中出土的玉镯上的龙首纹,采用高浮雕和阴刻技法雕刻。龙首正面,咧嘴露齿,眼和牙近似牛,两眼上方有一对短角,后方为方形双耳。在喀左东山嘴遗址出土的双龙首玉璜,两端的龙首与“c”形猪龙的首部十分相似。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在l6号墓中出土的环形玉龙:蛇形,首尾相连,头生两角,两耳屏后。这种南北龙耳、龙角的有无差异,存在着南有牛首、北有猪首、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及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中国历史重要大事年表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 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中国朝代顺序表、时间表

中国朝代顺序表、时间表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详细介绍夏约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禹夏朝历史>>商①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汤商朝历史>>周西周约前1046-771年②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西周历史>>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东周历史>>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战国历史>>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秦朝历史>>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西汉历史>>新③9-23年王莽新朝历史>>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历史>>三国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三国历史>>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历史>>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历史>>五胡十六国④304-439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南朝历史>>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北朝历史>>洛阳河南洛阳魏孝文帝拓跋宏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隋朝历史>>唐朝⑤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唐朝历史>>五代十国⑥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

檐下之美——北京故宫梁头彩画分类例析与配置分析

檐下之美——北京故宫梁头彩画分类例析与配置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0T10:07:57.2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9月供稿作者:黄雷蕾郭建东 [导读] 梁头是屋梁在檐下外露的端头。明清两代梁头面积增大,其上彩绘成为建筑的装饰元素之一。 黄雷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00871 郭建东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100871 【摘要】梁头是屋梁在檐下外露的端头。明清两代梁头面积增大,其上彩绘成为建筑的装饰元素之一。明清建筑虽高度程式化,但却由于《工程做法则例》保存不善而未留下关于彩画的明确资料。本文通过考察北京故宫梁头彩画,整理宫殿中不同等级彩画的位置分配,详析三种彩画类别的梁头做法,试图呈现一套相对完整的北京故宫梁头彩画资料。 【关键词】北京故宫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梁头 一.研究背景 中国传统建筑受礼制的严格规范,这种规范发展到清朝已相当完备,几乎不给建造者留下任何创新空间。有理由认为,作为王权象征的北京故宫是严格按照《工程做法则例》来营造修建的,因此对于故宫的考察分析或许可以还原《工程做法则例》图样中缺失的彩画部分。 通过实地考察,结合资料查询,从“梁头”这一细处出发,能够探讨宫廷彩画规律。选择梁头彩画,一是明清两代梁头较前朝增大,彩画面积和种类均有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梁头虽位于檐下目力能及之处,但目前学界鲜有关注梁头彩画者,希望本文能够在这一领域尽绵薄之力。 二.考察范围 本文考察范围为北京故宫中轴线、东西六宫和宁寿宫建筑群及乾隆花园,选择这个范围是出于三点考虑:故宫建筑排布以南北对称轴为核心,其上布置着故宫最主要的宫殿群;东西六宫为嫔妃住所,在宫中为从属地位,因此其彩画能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之外留存画师的自由创作,以至于“各院之间在设计上竟无任何准确固定之关系。” ;宁寿宫建筑群与乾隆花园结合了庭院与宫殿,工艺水平极高。 三.故宫彩画分类图样与配置 北京故宫中的彩画样式主要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三种,倦勤斋室小戏台室内的海墁式彩画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1. 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清代宫廷特有的彩画,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种类,仅被用于皇家宫殿、庙坛等重要建筑。花纹繁复密集,以走龙蟠龙为主要母题,配以西番莲纹、吉祥草纹等,大面积贴金,体现皇家建筑的豪华庄重。 在北京故宫中,施和玺彩画的地点有: 端门、午门五殿、太和门及其两侧的贞度门与昭德门、体仁阁、弘毅阁、四座崇楼、太和殿及其两侧的中左门与中右门、中和殿、保和殿及其两侧的后左门与后右门、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钦安殿)、神武门、养心殿、西六宫(咸福宫,长春宫,翊坤宫)、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永和宫、景阳宫)、皇极门、皇极殿、宁寿宫养性门、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畅音阁。 和玺彩画的梁头图案以贴金龙纹及龙纹的变形纹为主。北京故宫梁头和玺彩画可以分为三类: 1) 具象龙纹 本文共统计到两件具象龙纹。 前者位于太和殿角柱柱头铺作上端,青底贴金,头部在上尾部在下,即营造则例中所述“升龙”,符合“升青降绿”的规范。后者位于与咸福宫平柱柱头铺作上端,内部嵌套弧线组成的菱形并绘制龙纹,姿态与前者几近一致。 2) 变形抽象龙纹 北京故宫中抽象龙纹比具象龙纹更常见,在考察范围内即统计到9种不同的纹样。抽象龙纹由具象龙纹变形而来,部分图案已经变形呈现花朵藤蔓状,但仍能从其形态与具象龙纹的对比得到其中的密切联系:花朵由龙头演变而来,而藤蔓即龙身,细枝则为龙的四肢、须发。一般来说,抽象龙纹梁头的正中以体积较大的金色花朵作为视觉中心,周围饰以须蔓。 3) 墨线装饰 与相对规整的宫廷营造相比,畅音阁的彩绘别具特色。部分梁头采取了简洁的墨线装饰:绿色底,正中黑边金色方块,梁头边缘用金色与白色进行两圈勾勒。 2. 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元代。有学者认为旋子花纹来源于佛教艺术的宝相花,是在莲花或牡丹母体上经过加工而得到的纹饰,因其吸取众花形象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寓意清净、纯洁、庄严。旋子彩画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常用于一般官衙、庙宇、城楼等建筑,特点是两端的分瓣圆花纹。 在故宫中,旋子彩画见于以下地点: 午门侧翼、熙和门、协和门、各主要宫殿的廊屋与配殿、隆宗门、景运门、月华门、日精门、御花园(浮碧亭、万春亭、澄瑞亭、千秋亭、四神祠等),东六宫(景阳宫、景仁宫)、奉先殿、皇极殿周围廊屋、景琪阁、怀远堂(珍妃井)。 旋子彩画的梁头可以分为三类,即旋花纹、龙凤纹与简单墨线,而又以旋花纹最有代表性。 1) 旋花纹:共统计到六种,不考虑梁头形状有四种。由于后期修复多次,旋花种类已经不易区分,推测可能分别为烟琢墨石碾玉、墨线大点金、雅五墨,另有一件旋花轮廓用墨线,仅有花心点金,花瓣用青、绿色退晕,不符合任何一种分类,疑是后世修复所致。 2) 龙凤纹:旋子彩画仍有运用龙纹做梁头装饰之例,有两例见于景仁宫配殿。其中一件旋子龙纹梁头画面中央龙头部分并未完全变化为花朵,仍留有动物的痕迹,如眼部、下颚等。 3) 墨线装饰:左门翼、右门翼、景仁宫配殿等位置出现了由简单墨线构成的梁头,其形状与和玺彩画中的墨线梁头相似,但颜色为黑白色勾勒边缘、中心方形黑色无框。 3. 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是装饰园林建筑的一种彩画,源于江南一带,后传入宫廷即成为官式彩画的一个重要品种。故宫中的苏式彩画已经北方化,

中国历代团造型纹饰及色彩简述

中国历代图案 造型纹饰及色彩简述

目录 一、概述 二、夏商、东周、西周、春秋时期 三、战国、秦、汉、三国时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朝、唐朝、宋朝时期 六、元、明、清时期 七、民国时期 八、结束语

概述 纹样,中国古代称“纹镂”,现在称“图案”、“纹饰”、“花纹”、“花样”和“模样”。我国的纹样,渊远流长,从开创时期新石器时代算起,已有七八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工巧匠,创造了各种纹样,内容题材的广泛,构成变化的多样,质量之精,数量之多,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民族气魄、一贯的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创造精神,在世界装饰史上是杰出的、罕见的。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艺术大国,纹样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恢宏的成就。我国传统纹样千变万化、绚丽多彩。因其附着载体的不同从而产生了陶器纹样、青铜纹样、织绣纹样、玉器纹样等;因其装饰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动物纹样、人物纹样、植物纹样、生活场景纹样等;按其装饰手法又可将其分为抽象纹样、具象纹样等。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它大概经历了一个从简洁抽象到繁缛,从狰狞严肃到活泼和生活化,从简单的动物植物到寓意丰富的装饰吉祥纹样占居主流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 简介 纹样,我国古代称“纹镂”,现在称“图案”、“纹饰”、“花纹”、

“花样”和“模样”。我国的纹样,源远流长,从开创时期新石器时代算起,已有七八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工巧匠,创造了各种纹样,内容题材的广泛,构成变化的多样,质量之精,数量之多,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民族气魄、一贯的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创造精神,在世界装饰史上是杰出的、罕见的。 我国的纹饰,具有一个鲜明特色:从内容到形式,多数具有明确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含有丰富的社会内涵,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当时当地的文化习俗、信仰、意志等。多数具有一定寓意,不是一种无目的的唯美虚饰。 夏商、东周、西周、春秋时期 在奴隶社会时期商周的青铜器,在世界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附丽于青铜器上的各种纹饰手法独特,结构严谨。饕餮、夔纹等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纹样。造型的夸张、凝炼,装饰上的程式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国奴隶社会的文化,以青铜工艺为其主要特征,纹样也最为丰富,当时的陶器、玉器和牙骨器等纹饰,或多或少是受它的影响而发展。奴隶社会的纹样,由简单粗糙趋于精工成熟,由神秘奇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范例及分析

4。2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范例及分析 4。2.1 原始社会时期 中国原始社会的图案往往具备实用与图腾的双重特点,在满足了实用功能的前提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图案是实用性功能逐渐地让位于部落图腾、祭祀或满足人们的装饰审美需求等更高级的精神需求.在图案的形象与构成形式上也经历了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1. 彩陶图案 中国的传统图案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经出现。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在制作的陶器上绘制大量的装饰纹样,这一类陶器被统称为彩陶。 在彩陶图案所使用的题材上,大多来自人们对于当时渔猎生活的描写及图腾等精神诉求,在创作手法上也主要分写实与抽象两种. 2。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 仰韶文化活跃于距今7000~5000年前,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广大地区。人面鱼纹盆是彩陶中代表作品,盆内壁内用黑色颜料绘制了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额头及嘴部均涂黑,眼睛及鼻梁的线条处理细而长,整个人物面部神态显得非常&&&详.在人面的耳朵旁边各画了两条小鱼,并作黑白处理.在人物的嘴两旁有类似鱼&&&&饰,在人物头顶也有类似的装饰物,应是人物的发髻。 3。马家窑文化彩陶旋纹 在马家窑彩陶中主要使用的纹饰是旋纹。旋纹一般是以4个旋心为中心,个别的有6个或者更多,旋纹均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旋心由多道黑色锯齿带与红带相间线条或宽带连接组成二方连续的图案,更增加了视觉的旋转效果。这种以流畅的线条所描绘出来的线条纹路,就像奔腾的波涛一样,反映了当时人们逐水而居的渔猎生活.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绘制中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型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为主要基调,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 4。玉器图案 玉器在原始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既是祭祀等宗教场合的重要礼器,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饰品.

陶瓷艺术——南京博物馆青花瓷调研报告

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 摘要:青花瓷是中国的代表形象之一,尤其是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更是到达了制造艺术工艺的顶峰。明代青花瓷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清代青花瓷的造型前期古拙、丰满、敦厚;中期精巧、秀丽、端正;晚期呆板、稚拙、笨重。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其中南京博物馆中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更是珍品中的珍品。 关键词:青花瓷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青花把莲纹瓷盘图案纹样 正文:为了更好的了解明清青花瓷的花纹图案材料的选用等特征。于2012年5月2号,实地南京博物馆瓷器馆考察明清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朝时期的青花瓷器反映了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 明初的青花器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 明代青花瓷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 清代青花瓷的造型前期古拙、丰满、敦厚;中期精巧、秀丽、端正;晚期呆板、稚拙、笨重。顺治青花瓷器胎体厚重,胎色较白,釉厚而不匀,缩釉普遍。釉色微青,器物口沿喜饰一圈酱釉,造型古朴。① 南京博物馆中藏有清代青花缠枝花卉纹香炉,青花把莲纹瓷盘. 青花四季花卉纹瓷碗,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青花龙纹瓜棱形瓷盖罐,青花山水人物纹敞口尊和明朝青花把莲纹瓷盘,青花婴戏纹瓷碗,宣德缠枝莲纹盘,永乐一束莲等精美的青花瓷。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②:器高48cm、口径5.5cm、腹径28.5cm、底径16.5cm。,元末明初文物。由江西景德镇窑烧造。胎质洁白细密,青花呈色稳定,腹部以较大的篇幅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中国历史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整器瓷胎质地洁白细密,青花呈色稳定,白釉纯净,青花系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无盖,小口,口沿平厚,颈短而细,平肩,肩以下收敛,胫部瘦长,近底部外撇,平底。整器造型端庄挺秀,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并以松、竹、梅、芭蕉、山石为背景,形象生动地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画面之外配有五组纹饰带,整个梅瓶装饰繁缛,布局疏密有致,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 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通体所绘青花纹饰层次多样,其中上、下分别绘饰西番莲、杂宝、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很好地为腹部主体纹饰---萧何月下追韩信而服务,使整个器物浑然一体而主题鲜明突出。瓶中所绘人物生动的神情尤其精彩: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浆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空白处则衬以苍松、梅竹、芭蕉、山石等补充显得错落有致。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纹饰宜人漂亮,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用料浓淡相宜,发色明丽,富有层次感,加之遒劲的拓抹绘瓷笔法,使画面有丹青之妙,给人以爱不失手之感。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纵观整器的文化内涵,梅瓶的主体内容定格在“韩信”和“萧何”的形象上。韩信头束发髻、身着长袍、手持马缰,徘徊在河岸边,望着波涛滚滚的河水思绪万千、犹豫不决,若登船渡河,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将随波而去;若勒马回头,虽有大将之才也无施展之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