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标准地调查

教學實習報告

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班级 1301015 学号 130101524 姓名项颖

指导教师周春国

实验二标准地调查

1、定义:

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通过设置标准地进行实测调查,可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值。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推算全林分结果的调查方法称作标准地调查法。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2、标准地设置

(一)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

1)必须反映待测林分的特征,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是林分的

“缩影”;

2)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一倍林

分平均高的距离);

4)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分密度分布应均匀。

(二)标准地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三)标准地面积(即大小)

为了能够反映林分的结构规律和保证一定的精度,标准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内林木株数不少于50株。

(四)标准地境界测量

传统的方法是用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矩要做水平改算。测线闭合差不超过1/200。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测量境界线时应代开灌木,清除蒿草对测线外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根据需要,标准低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树桩。

3、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

(一)标准地每木调查

在标准地内进行的每株树木的实测称为每木调查,也称每木检尺。这是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简化记载和计算,树木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每木调查的工作步骤:

1)径阶大小的确定

径阶的多少直接影响平均直径及其有关调查因子的准确程度。径阶是用组中值来表

示的,其径阶整化范围过大或过小,都不能正确地反映直径分布的规律,因而需要

确定适当的径阶大小。

2)确定起测径阶

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根据林分结构规律,同龄纯林(或森林分子)的最小直

径近似地等于平均直径的0.4倍,通常可将其作为起测径阶。一般,天然过成熟林,

起测径阶定为8㎝,中龄林定位4㎝,人工幼林1或2㎝。

3)划分材质等级

每木调查时,不仅要按树种记载,而且对于用材林近、成、过熟林还要按林木质量等级分别统计。

4)每木检尺的注意事项:

A.测定者从标准地的一段开始,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进行检尺

B.用整化径阶的轮尺或围尺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在坡地应站在坡上方测定,1.3

米以下分叉树应视为2株,分别检尺。

C.是用轮尺时必须与树干垂直,若遇干形不规则的树木应垂直测定两个方向的直径

或者量测胸径上下两个部位的直径,取其平均值。

D.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一边取另一边舍的原则,确定检尺树木。

E.要防止重测或漏侧。

(二)测树高

目的是求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平均高又分为林分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两种。本实习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即选取15~25株,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精度均到小数点后一位)中央各径阶需测3~5株,其他各径阶1~2株,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采用适当模型或手工描绘调制树高——胸径曲线,根据每木调查算出的平均直径,代入树高曲线求出相应平均高。

次要树种只需测出与平均直径相近的3~5株平均木树高,以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

测树高的步骤:

1、找一个地势相对平缓的点,观测者与树在相对水平上。

2、测定者站在离树一定距离的位置,测定点到被测树木的距离符合测高器上的数目。

3、使得测高器上指针处于自由状态。

4、当测高器顶部的圈和待测树木顶端重合时,扣上测高器的开关,读出测高器上相应度盘上的读数。

5、树高为读数+观测人眼睛高度(瞄准树根读一个数,两数相加)。

(三)测定年龄

目的是求林分年龄。在生产实践中,林分年龄是根据接近林分平均直径林木的不同年龄采用算术平均法或断面积加权平均法求算的。

林木年龄的测定方法:

1)直接查数年轮法:伐倒标准木,在截取根颈树干圆盘查数年

轮数,或者数伐桩上的年轮数,再加上树干长到此断面所需年

轮即为林木的总年轮数。

2)用生长锥法:该法用生长锥在树干上截取木芯,查数木芯之

年轮数,然后再加上树干长到此锥芯高度所需年数即为林木年

龄,用此法要注意假年轮、防止锥条断裂和挤压。

3)查数轮生枝法:有些针叶树,如马尾松杉木、云杉等,每年

自梢端生长出轮生顶芽,逐渐发育成轮生侧枝,当林木年龄不

太大或轮生枝脱落不严重时,可用查数轮生枝或轮枝痕加上达

到干基轮生枝痕不明显的高度所需的年轮来确定。

4)略测法:根据林木直径大小、树皮颜色和粗糙程度及树冠形

状等,辅助生长锥,伐桩等综合估测年龄。

在混交林中,只确定优势树种的年龄。在无法划分世代的异龄林

中,则无需确定林分的平均年龄,因为这没有实际意义。

(四)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

在标准地外业调查中,还要调查和计算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疏密度(或郁闭度)、株数密度、断面积、蓄积量、出材级、林木生物量等因子。

布鲁莱斯测高器测定树高方法

1.解析木的选择:选好测点,量水平距离。观测点选在可以同时看到树

梢和树基的水平距离大于树高的地方;

2.按仪器背后的按钮,是指针自由悬垂,从瞄孔看树梢,待指针停止时,

按仪器前面的制动按钮固定摆针,从相应水平距栏读出指针所指高度h梢;

3.重复以上操作,瞄准树基的h基;

4.H=h梢+h基(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平均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

1.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设置为30x28㎡矩形。

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Dg),根据所得树高

曲线,求出林分平均高(HD );

标准地每木检尺记录表

编号 胸径

树种

方向一 方向二 平均 1 35.9 35.8 35.85 鹅掌楸

2 31.5 31.6 31.55

3 25.7 25.8 25.75

4 16.

5 16.

6 16.55 5 25.0 25.0 25.00 6 19.2 19.1 19.15

7 21.4 21.5 21.45

8 29.6 29.6 29.60

9 21.4 21.4 21.40 10 29.1 29.2 29.15 11 33.7 33.8 33.75 12 31.0 31.0 31.00 13 31.4 31.5 31.45 14 39.6 39.4 39.50 15 17.9 18.0 17.95 16 11.3 11.1 11.20 17 24.1 24.2 24.15 18 30.8 30.9 30.85 19 32.2 32.2 32.20 20 27.1 27.0 27.05 21 23.8 23.9 23.85 22 30.0 30.0 30.00 23 25.5 25.4 25.45 24 16.4 16.5 16.45 25 28.8 28.8 28.80 26 28.6 28.7 28.65 27 37.7 37.8 37.75 28 37.4 37.4 37.40 29 32.3 32.4 32.35 30 31.7 31.9 31.80 31 51.7 51.7 51.70 32 23.8 23.8 23.80 33 28.8 28.9 28.85 34

30.9

30.8

30.85

35 32.8 33.0 32.90

36 26.2 26.2 26.20

37 25.4 25.4 25.40

38 29.1 29.0 29.05

39 23.3 23.2 23.25

40 20.2 20.0 20.10

41 24.5 24.5 24.50

42 28.8 29.0 28.90

43 30.5 30.5 30.50

44 25.6 25.6 25.60

45 30.6 30.4 30.50

46 32.8 32.9 32.85

47 28.6 28.7 28.65

48 28.8 28.8 28.80

49 17.8 18.0 17.90

50 26.9 27.0 26.95

51 27.4 27.6 27.50

52 30.8 30.8 30.80

53 30.4 30.4 30.40

54 37.0 37.0 37.00

55 24.3 24.5 24.40

56 31.1 31.2 31.15

57 39.4 39.4 39.40

58 29.5 29.6 29.55

59 27.1 27.2 27.15

60 24.3 24.5 24.40

几何平均27.49

3. 寻找1-3株与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高相接近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测算材积;

(步骤2中蓝色字体为综合平均直径和平均树高选出的3各平均标准木。)

树高测定记录表

编号 胸径 树高 树种 1 23.42 21.0 鹅掌楸 3 25.75 24.3 5 25.00 22.0 7 21.45 19.1 9 21.40 23.3 11 33.75 27.8 13 31.45 24.2 15 17.95 18.5 17 24.15 24.0 19 32.20 31.6 21 23.85 25.0 23 25.45 26.2 25 28.80 22.3 27 37.75 28.3 29 32.35 30.0 31 51.70 29.2 33 28.85 28.2 35 32.90 24.8 37 25.40 24.5 39 23.25 22.0 41 24.50 28.0 43 30.50 28.0 45 30.50 29.0 47 28.65 27.5 49 17.90 20.3 51 27.50 30.0 53 30.40 21.0 55

24.40

30.4 几何平均 27.23

25.1

胸径28.8cm ,树高22.3m,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L=30m ,观测仪器与树干交点高度hH=1.53m ,树种为马褂木。

梢头高20.6m ,因此梢头底部直径为(22.3-20.6)x3.5/(22.3-19.6)=2.2cm ,梢头长1.7m

按照树干解析中的分部积分法求出该树干材积为:0.6818m 3

测径高度(m )

竖直角β(°) T H h -h =arctg L ??

β ?

??

直径读数

n

上部直径d(cm)

()

2

2

T H d=n h -h +L ?

1.3

28.8 3.6 4 0.88 26.46 5.6 8 0.8 24.22 7.6 11 0.75 22.96 9.6 15 0.7 21.75 11.6 19 0.65 20.57 13.6 22 0.55 17.79 15.6 25 0.4 13.25 17.6 28 0.2 6.81 19.6

31

0.1

3.5

胸径28.85cm ,树高28.2m,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L=20.1m ,观测仪器与树干交点高度hH=2.15m ,树种为马褂木。

因树叶遮挡严重,因此该梢头较长。梢头底部高14.6,梢头下部直径为(28.2-14.6)x16.19/(28.2-13.6)=15.08cm

按照树干解析中的分部积分法求出该树干材积为:0.6922m3

测径高度(m ) 竖直角β(°)

T H

h -h

=arctg L ??β ???

直径读数n

上部直径d(cm)

()

2

2T H d=n h -h +L ?

1.3

28.85 3.6 4 1.3 26.2 5.6 10 1.2 24.47 7.6 15 1.1 22.91 9.6 20 1 21.44 11.6 25 0.75 16.66 13.6

30

0.7

16.19

树干上部直径测定记录表3

胸径28.65cm ,树高27.5m,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L=22.5m ,观测仪器与树干交点高度hH=1.58m ,树种为马褂木。

因树叶遮挡严重,该梢头较长,梢头底部高为16.6m ,梢头下部直径为(27.5-16.6)x15.91/(27.5-15.6)=14.57cm

按照树干解析中的分部积分法求出该树干材积为:0.7170m3

4. 按公式M=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并根据

测径高度(m )

竖直角β(°)

T H

h -h

=arctg L

??β ???

直径读数n

上部直径d(cm)

()

2

2T H d=n h -h +L ?

1.3

28.65 3.6 5 1.1 24.85 5.6 10 1 22.86 7.6 15 0.95 22.13 9.6 20 0.9 21.5 11.6 24 0.85 20.94 13.6 28 0.71 18.11 15.6

32

0.6

15.91

标准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

测定标准木材积量之和为:0.6818+0.6922+0.7170=2.091m3

测定标准木断面积之和为:0.19498㎡

根据每木检尺得出的平均胸径:0.05935㎡因此,林分总的胸高断面积为0.05935x60=3.5612㎡

因此标准地蓄积量M=3.5612x2.091/0.19498=39.19m3

单位面积蓄积量=M/S=39.19/(30x28)=0.046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