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脚本

电视新闻脚本

电视新闻分镜头脚本(表样)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从具体事项上来说,电视编辑是一项对各种来源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内容编辑和传广播放的活动过程,而在这项活动过程当中,对于新闻素材的整理、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成品的后期制作,都考验着一个合格编辑的排列组合能力,通过对事实事件的完整编排从而完成整体新闻节目的制作。在这一劳动过程当中,不仅考研了编辑对实事的洞察能力,对新闻组织安排的有效手段,更考验了作为一名合格编辑的,也必定体现了编辑的意图或思想。所以编辑可以说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 标签:电视新闻编辑策划组织指导创新 面对如今传媒体制中激烈的竞争形势,电视新闻编辑为使自身的素质提高,在工作更加出色,就要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新意识,使其策划更加新颖,并更上时代的潮流。电视新闻编辑的思维创新是新闻媒体内容上、形式上做出创新的首要前提。在同等情况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就更加重要,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创新就更需提高。不断给出新鲜感和吸引力,做好精、转、特等要求,抓住观众眼球,不断推进电视新闻事业发展 一、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功能 电视新闻编辑在工作中,编辑的创新不但要在过程中,还要在自身的素质内涵中。编辑的自身的创新素养直接体现在了电视新闻节目中。素质的提高与否,就在于编辑自身的努力觉悟以及道德水平程度,直接影响到创新的能力。一个好的编辑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点,还有政治的理论水平、敏锐性、鉴别力等方面要有也比较高,对于事物发展的预测能力、突发事件的决断能力、新闻内容编译的创造能力同样重要。对各方面都要熟知,做到“博学多识”。如今电视新闻节目各方面不断的更新,编辑的工作内容页在不断的丰富起来,相对要求也从技能水平发展到思维方式上。在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时刻保持着创新突破,使其在新闻节目中得到融合、凸显。视新闻编辑的中心工作是新闻的策划、组织和指导,后期制作只是前者的延伸,令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得到优化。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首先在于改变旧观念,重新定论编辑,把电视新闻的创作流程改为“编辑—记者—编辑” 二、理论联系实际地做好新闻编辑创新工作 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习惯,应对不断的变化仍在发展。编辑的工作性质就是创造性非常强的,不断创新、突破也就成为了必然。创新是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新闻节目的要求。一个编辑的优秀与否主要评价标准就是创新能力的强弱,更是对电视新闻节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明确职责,充分发挥编辑在电视新闻制作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新年新面孔。《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中国 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 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7·23”动车追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优秀新闻作品选读 扬州大学武新宏 主要内容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二、广播新闻作品类型 三、电视新闻作品类型 四、网络新闻作品类型 一、报纸新闻作品类型 消息、通讯两大类,新闻写作之宗。 消息:简讯、动态消息、人物消息、非事件消息、 述评消息 通讯:人物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专访、 新闻特写、深度报道 (一)消息: 最悠久的新闻题材,也是最常用的题材。 明显标志有电讯头、消息头,新闻5要素 俱全,可长可短。 2003年梅尔文·文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十项原则 1、先理解事件,再写作。 2、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时,再写。 3、要展现,不要讲述。 4、把好的引语或重要的内容放在报道的显著位置。 5、把最有趣的故事放在显著位置。 6、使用具体名词和生动的动词。 7、避免大量用副词、滥用形容词。 8、避免在报道中作判断和推论,让事实说话。 9、不要提出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 10、质朴、诚实并迅速的写作。 1、简讯 又称单细胞新闻、简明新闻、简讯。 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无标题新闻。 特点:快、短、重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丧命》5行、91个字 《新闻作品选读》93页 2、动态消息 迅速及时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消息。 适合时效性强、事实清楚,事件不太复杂的题材。 要求5个要素俱全。导语、主体、结尾,也可穿插背景资料。 (1)文字简约 (2)用事实说话,疏于议论。 (3)写好导语,善用背景。 (4)抓住特点,不必求全。 (5)交代来源、真实可靠 《选读》114《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14页《翔纪录:罗伯斯破了》 26页《奥运主题歌无线下载创纪录》 3、人物消息 以人物为主的消息,抓人物的本质特征、人物行为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境界等。 篇幅小、叙事单一、主题集中,时效性强。 (1)标题精彩 (2)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3)角度新 32页《一座城市向一位普通市民告别》 4、非事件消息(综合消息) 不以动态事件为目标,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现象。 既有概括的观点,又有具体的做法。 (1)广阔的报道空间 (2)不明确的时效性 (3)显著的思想性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21805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时 54 学分 3 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2006年11月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时:54 学分: 3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新闻作品评析》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它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新闻评析的性质与作用、特点与目的、原则与方法,以及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与技巧、新闻评析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等,并结合案例分析对各种新闻体裁及不同新闻媒体的新闻评析进行了阐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水平及对新闻作品的鉴赏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专业基础。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具备扎实的新闻写作基础以及对不同新闻作品的鉴赏能力,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 《新闻作品评析》课程的设置主要面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非师范专业),属专业课程,于第三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开设18周,共54课时,占3学分。(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是全面系统的原则:本大纲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系统讲授新闻评析的相关理论以及新闻评析的写作步骤与技巧、新闻评析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等,使学生首先具备全面而系统的新闻评析的理论基础。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学生在掌握新闻评析相关理论和新闻评析写作原理的同时,突出实践环节,并通过个案分析与写作练习,使学生具备对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评析能力。 三是互动与创新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广泛开展讨论、实践练习等活动,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

我国电视新闻业的竞争报告书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一) 内容摘要:新世纪以来,在经历过综艺娱乐节目的你上、我上、大伙儿一起上的热潮之后,在电视剧你播、我播、大伙儿一起播的现实背景下,各家电视台重新查找竞争利器差不多成为一种迫切需要。“新闻才是以后电视业竞争的真正战场”的话不再是什么预言,也不再是有识之士进行呼喊时的引语,而成为了一种共同而普遍的认识。“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旧的电视单极格局被打破,并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都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进展的新格局,同时催生了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新的态势,新闻的竞争相应呈现多元化、层级化趋势。本报告试图描述当前中国电视新闻的新竞争格局以及这种格局背景下呈现的竞争态势,同时分时段较全面地考察了当前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现状。 一、频道数量激增,观众分流,电视媒体竞争加剧 中国电视媒体的竞争呈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之处,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个国家会出现类似中国如此众多大大小小、级不错综复杂的电视台混战的局面。依照《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2

年》最新的统计,截止2001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357座,承载着2,194套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其中国家级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每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每个地级或以上都市差不多都有至少一座电视台。除此之外,在全国2,083个县(县级市)中还有1,262座广播电视台。即60%的县有一个广播电视台,其中绝大数为转播或差转台,只承担播出功能,没有自办频道的许可和能力。在上星电视方面,除了中央台的12套节目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2套节目上星外,我国大陆所有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都有一套节目上星,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的上星节目还不止一套。 频道数量激增,造成观众分流,电视媒体竞争加剧。调查结果显示: 2002年,电视观众家中可接收到的频道数量,全国平均为16个; 城镇平均为24个。从1997年-2002年这5年的时刻里,观众家中平均能够接收到的频道数量增加了一倍。中央电视台总编室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1997年,全国有10.94亿人能够看到电视; 到2002年,全国的电视观众数量达到11.15亿人。五年时刻仅增加了2000万人,电视观众的数量增长接近极限。正如当年电视机差不多普及之

2018届新闻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2018届新闻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新闻随处可见,新闻不仅以最快的方式传递消息而且也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新闻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文艺学美学方法论视角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2、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及影响 3、民生新闻报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浅谈中美新闻教育的源流关系--以“密苏里模式”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影响为例 5、“互联网+”时代新闻档案管理与创新 6、勇于担当坚持创新--浅谈市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 7、小议电视新闻制作的逻辑结构 8、从两张新闻图片的热转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9、浅谈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情绪管理素质 10、如何把好手机报新闻的采写关 11、新闻采访写作课教学改革初探 12、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3、网络时代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新闻真实性受到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略论 15、农村广播新闻节目的采编概论 16、浅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17、试论新闻策划的重要性 18、如何写好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稿件 19、浅谈电视新闻的编辑艺术 20、新媒体条件下的新闻道德标准与监管体系 21、我国报纸新闻客户端演变格局探析 22、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23、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24、浅析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的隐性失真 25、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教学的开展 26、浅谈微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教学模式创新 27、心理学视角下的新闻采访方法探讨 28、影响公众:会议新闻政治信息的修辞表达 29、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的挑战与策略 30、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与发展 31、试论网络新闻评论区里的负面言论 32、无人机新闻--新闻采编新趋势 33、浅析如何平衡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34、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管窥 35、论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转型及其价值取向 36、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素养 37、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38、浅析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现实困境 39、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初探 40、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优势与创新

电视新闻拍摄注意问题

一、电视新闻的画面构成从拍摄的角度看,电视新闻可分为两大类:录像报道、现场报道。 录像报道之采用画面和解说相结合的形式报道新闻事实,记者不出镜头。其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是画面和解说词,而画面又是由一组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景别和不同长度的镜头构成的。镜头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性镜头,一部分是中心镜头。 介绍性镜头是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主题的镜头,主要是交待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规模等新闻要素。 中心镜头,是反映新闻主要内容的镜头。拍摄时要注意: 1、抓重点。既要抓住关键的新闻场面和主要的新闻人物。 2、抓全面。拍摄时不要遗漏相关的镜头,避免后期补拍。 3、抓细节。镜头要特别反映新闻主体的表情与感情变化的细节。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出镜,在新闻现场采访和播报新闻。 现场报道和录像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加进了记者的形象。现场报道的开头是记者的独白,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相当于新闻报道中的导语。 在现场报道中,一般都有记者的镜头前采访,在拍摄镜头前采访时,首先需要一个交待性镜头,这个镜头要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 如果是新闻专访,交待性镜头多半是从记者和采访对象两人的侧面拍摄,采用全景或远景。 在现场报道中,因为记者以在开头的独白中露过面,他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交待性镜头一般拍成越肩镜头。拍摄越肩镜头时,要摄像机处于记者的背后,拍下采访对象正面镜头和记者头部与肩部的一部分。 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较长时,就要用采访对象单独的中近景或特写镜头。 为了后期编辑的需要,还要拍摄一些记者的镜头,一种是“倾听镜头”,这种镜头在编辑时用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表明记者的态度。在拍摄时,把摄像机放在采访对象后面让记者面对摄像机镜头。 另一种镜头叫“反向提问镜头”,是记者提问的镜头,也是采用从采访对象后面拍摄的方法。 间隔镜头,用来在后期编辑中作为过渡镜头使用。一般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远景,以看不清口型为原则。 二、画面的方向性 在电视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拍摄方向的统一性,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镜头间的方向关系,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表现的空间有完整、统一的感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练掌握“轴线”规律。 “轴线”一般指被摄对象和被摄主体的“动作轴线”,它是由被摄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或称之为主体运动轨迹。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摄像机的方向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角度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怎样变化,都不允许发生“跳轴”现象。 三、现场拍摄 勤于积累、心中有数、及时抓拍。 拍摄介绍性镜头。介绍性镜头一般要交待新闻六要素中的四个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拍摄中心镜头。中心镜头要着重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在拍摄中心镜头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抓细节和富有人

谈电视新闻传播创新发展之路

谈电视新闻传播创新发展之路 摘要提高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这是电视在百年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优势。作为文化的载体,电视容易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观众容易产生认同和依赖,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新闻的发布方面,大多数人还是更倾向于相信电视的报道。 关键词电视;新闻传播;传播特色;策略;思考 借助电子技术手段,通过独特的声画符号系统建构,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表述方式,显示了强大的传播效果。这种效果主要是通过“形象化”来达成的。本文主要探讨广播电视媒介如何发挥自己独特的传播特色能动运用新闻评论这一体裁发挥其评论功能的问题。 一、当前电视媒体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手机报等各种新兴传播媒介的日益普及,电视媒介的传播优势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毫无疑问,传统的电视媒体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上,出路就是跳出单一的电视经营模式,将电视媒体的发展纳入到文化产业链的思考当中,逐渐改变目前已习惯了的商业模式,创造出新的产品模式、营销模式和商业赢利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继续发展。 新兴媒体的出现使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受到严重冲击受众的分流。近几年来,伴随网络、手机、便携式阅读器等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受众的流失。 过去主要的新闻来源电视,它相对于广播、报纸、杂志,是一个强势媒体,是受众最主要也是最快的新闻来源。但是现在,许多人的这种信息获取习惯从电视分流到了互联网。另外,手机报的出现,也在加速这一进程。 广告资源的流失。目前,我国的传媒业可以说是处于一个新旧媒体共存共生的时期,此消彼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逐渐成为传播中的主角之一,也成为广告资源的有力争夺者,不断蚕食电视媒体的广告资源。 电视媒体自身的缺陷是导致这场危机传播劣势的内因电视媒体的重要特点就是传播的单向性。与互联网的互动性、参与性相比,电视受众对媒体信息的反馈大部分是事后的,延时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缺乏与受众的有效互动,极大的影响了传播的效果。电视媒体所传达的信息转瞬即逝,这种线性传播影响观众的自由选择。 二、发挥电视媒体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

新闻作品消息赏析

徐金波吴忠新陶涛 2012年12月18日0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武汉12月17日电(徐金波吴忠新陶涛)年初承诺,年底“验收”。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主办的为期5天电视问政17晚正式开场,多个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现场向百姓评委交出答卷。当晚的首场考试,那些信心满棚进场的官员却“哭着”走了出来。 武汉电视问政的出题人是普通百姓。今年3月1日,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针对百姓普遍反映的部门职责不清、新城区工业化水平不高、审批流程复杂、出租车营运秩序不规范、小餐饮脏乱差与扰民等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市交委、城管局等27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向社会作出公开整改承诺。 武汉电视问政的评委也是普通百姓。本期电视问政就是让5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网民、特约评论员等,手持“笑脸”(表示满意)和“哭脸”(表示不满意),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整改承诺进行“拷问”、“验收”和“打分”。 17日晚20时正式开始的首场电视问政,以“兑现承诺,优化环境——让服务更到位”为主题。为给“考官们”留下良好的印象,武汉市委组织部部长胡志强、市政府副市长秦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泽发、市编办主任黄松如、市法制办主任李子林、市人社局局长潘汉生等6位“考生”,满脸笑容地提前了20分钟入场,并频频向现场“考官们”挥手致意问好。 在开场总结年初承诺阶段,政府官员们显得成竹在胸、高谈阔论,认为自身的工作应该得到考官们满意的笑脸。然而,随着暗访人员将小餐饮整改存在“盲点”、卤味作坊“五味杂陈”、低价羊肉卷由鸡鸭肉混合造、民众维权遭遇多个部门推诿等问题,以短片的形式在现场一一呈现,刚刚还危襟正坐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做出“自我批评”,连忙道歉,甚至现场办公督促其职能部门立即查处。 轮到评委们现场打分时,虽然大多评委对政府官员一年的成绩表示“满意”,但也有评委表达“不满”,期望政府部门能够理清职责、严格落实。而评论员犀利的点评,更是让他们在近两个小时的问政过程中如坐针毡。场内外观众积极踊跃地献计献策,则让他们甚感宽慰。 中共武汉市纪委负责人表示,武汉电视问政就是要通过“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的方式,让政府部门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落实服务承诺,从而进一步优化武汉社会发展软环境。(完)

电视新闻创新浅论

电视新闻创新浅论 发表时间:2018-06-14T11:22:36.41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2期作者:扎比拉·阿布力哈斯 [导读] 创新是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有新鲜感,才能满足观众不断增加的新要求。 扎比拉·阿布力哈斯(新疆巩留县广播电视台哈编部新疆巩留 835400) 摘要:创新是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有新鲜感,才能满足观众不断增加的新要求。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提高竞争实力,才能获得生存空间。电视新闻最能体现“新”这一特点,如何做到创新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诸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电视新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183-01 伴随着新闻媒体竞争进一步加剧,就电视新闻而言,由于受到网络媒体与传统新闻传媒的双重压力,已经没有了以往的辉煌。就个人而言,需要电视新闻能够进一步重夺昔日老大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追求创新与卓越。通常来说,由于新闻编辑在电视新闻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地位,为了可以确保电视新闻进行有效地创新,电视新闻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核心是需要将新闻编辑进一步强化其创新意识,对已有的创新方法进行进一步掌握,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电视新闻的收视率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这样也可以达到最优化效益,获得较大生存空间。 1、电视新闻如何创新 就电视新闻的内容自身而言,就是新近发现或发生的事物,当然,这还不能说电视新闻离创新先行者还有一定的距离。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中,仍然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陈旧思维,还是有一些期待开发的领域,这里还是存在着一些形式需要进行更新[1]。 1.1电视新闻内容的创新 就电视新闻内容而言,首先是对需要进行报道题材相关的确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已经逐步转化为现代传媒,这样需要将传递知识、送达信息作为全面的报道内容。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就目前而言,人们在对获取信息的方式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最快捷、简单的方式,正因如此,电视新闻的发展也应该顺应这样的形势要求,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新闻信息化的实现。此外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能够很好地结合电视新闻的新闻性与知识性。 1.2电视新闻观念的创新 通常来说,为了能确保电视新闻进行进一步的突破,就需要电视新闻观念进行有效地创新。就当前我们所处的环境,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就对电视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确保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所提出来的要求,首先需要从思想观念入手,这就必须全面考虑平民意识,衡量电视新闻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应该是人民满意的程度。所以,人民群众应该是电视新闻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在对内容和形式的采制过程中,必须要面向群众,与此同时,为了确保电视新闻能体现出良好的生命力,人民群众认可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发挥它的影响力[2]。 1.3电视新闻形式的创新 针对电视新闻的形式,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所以,在对报道形式进行选择时,需要对其多样性进行创新突破。就目前许多的电视媒体来说,通常而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新闻播出滚动式、新闻采制直播式和增强节目互动性。首先采访制作新闻事件的现场,然后直接发射播出的报道方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采制直播式。就新闻播出滚动式而言,电视新闻播出实行滚动式,对重要新闻反复播放,或补充最新信息,或变换不同角度报道,这样除了可以加强新闻的时新性和时效性以外,还可以对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进行及时的弥补,与此同时,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起到了增大的作用[3]。 2、电视新闻创新的几点思考 2.1电视新闻要进行精细提炼 在对电视新闻进行精细的提炼过程中,通常来说,首先需要在立意方面要先做到有一定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说,电视新闻的主题就是立意。具体来说,应该对当前的现实需要进行充分地考虑,从中尽可能的提炼出具有一定意义的主题。在进行实际提炼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尽可能的做到精粹、具体,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电视新闻具有指导价值。此外,我们对电视新闻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按照其需要的不同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分别提炼。其中加入一些哲理化的内容应该会更加倾向于重理的内容;另外,加入一些诗意化的内容更加倾向于重情的内容。最后,需要对观众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充分的关注和培养。 2.2电视新闻要深入细致拍摄 就新闻采访而言,在进行较为深入的拍摄过程中,通常来说,就会更为容易的发现困难。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一般来说火热的生活是良好的新闻感性材料主要来源。在进行实际采访拍摄过程中,记者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亲自的感受,同时,为了可以确保写成一篇好的电视新闻解说词,剪辑成一条好的电视新闻片,这样需要经过头脑的选择、过滤,把捕捉到的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镜头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2.3电视新闻要贴近现实生活 通常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就广大群众而言,出现了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的需要和兴趣,在这里面不仅包括直接兴趣,而且还包括间接兴趣,当然除了眼前需要,还存在长远的需要。这里面包括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生理需要如:衣、食、住、行,精神需要如:娱乐、学习和社交。就当前而言,由于这类新闻传播的信息没有同群众的需要和兴趣联系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少数观众对经济新闻和会议新闻不感兴趣。通常来说,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被观众接受,这就需要电视新闻必须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因此,只要对观众的服务进行真正的关注时,大量传播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视新闻,这样将直接出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2.4通过交融化,制作出“融合新闻” 就目前来说,独家新闻的不断缺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具体说来,如果某地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新闻事件,要不了多久,各种媒体、各路记者都会争先恐后地抢发。在当前的这种情况下,不论哪一家媒体所能做的,除了自己抢发,就是整合报道。就整合报道而言,其中包括将本台记者采制的新闻整合,将本媒体记者采制的新闻和其他媒体记者采制的新闻进行整合,将本媒体获得的新闻和编者自己掌握的其他媒体的新闻进行整合,甚至直接转引其他媒体的新闻。在刚开始出现突发事件时,通常来说,仅仅是简单的引用一些信息。

[中国电视新闻三“病”]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流变

[中国电视新闻三“病”]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流变 与国外先进的新闻制作理念比较,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水平急待提高。代表国内最先进制作水准的央视新闻频道(2003年5月1日试播,比CNN晚了整整23年)的节目,不要说与CNN这样的世界级电视新闻媒体比较有多么大的差距,就是跟日本普通商业电视台的节目相比也是差了一截。以目前的制作水平来判定,我国还没有进入到“电视新闻报道时代”。因为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有一条无法越过的“鸿沟”,就是不能达到“实时现场直播(声音与图像的同时传播)”,更没有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作为新闻媒体,电视新闻的优势不突出。除此之外,目前的电视新闻制作现场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因素,也阻碍了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懒惰的电视新闻制作人 早上6点钟,全国上下四五十个频道的电视新闻制作人还在呼呼大睡,早起的观众看不到任何早间新闻节目,只有1、2、3的健身操。到了6:30,有的电视台刚刚开张,有的倒是新鲜出炉,像黑龙江电视台的《共度晨光》、山东卫视的《早间新闻》、广东卫视《岭南早晨》等直播新闻。有的则是昨晚的残羹再给热一遍,北京电视台二套重播前一天的《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结束说的还是“祝您晚安”。有的是前一天做好早上“微波”了一下(前一天录制第二天播出),例如北京电视台一套的《北京您早》、央视的《东方时空》。有的台则是一觉睡到7点钟,例如重庆卫视、天津卫视、湖北卫视等。

早间电视新闻节目播出的高峰时间是7点钟。央视综合频道的《东方时空》、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上海东方卫视的《看东方》、北京电视台一套的《北京您早》、央视五套的《早安中国》、吉林卫视的《早安吉林》、湖北卫视的《新闻早班车》等。2003年10月先后开播的《第一时间》和《看东方》是目前国内节目时间最长的两档大型的早间新闻节目,属于简明新闻的堆积整理型,节目形式也没有根本性的突破。等到早上8点钟,央视的《新闻早8点》和《第一时间》、上海东方卫视《看东方》、北京电视台的《世界你好》、凤凰卫视重播的《凤凰早班车》还在播早新闻,而其它频道的电视剧场早就迫不及待地开板唱戏了。 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深深感受到日本的电视台之间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竞争的激烈。NHK电视台的新闻从5点钟直播到8点15分,其它的商业电视台是从5:30开始。电视新闻就是LIVE已是圈内共识,而像《北京您早》录播式节目是日本20世纪50年代草创期的行为。在摆满鲜花明亮的演播室里,NHK电视台名为《日本您早》的电视新闻直播节目每天如约而至。新闻内容除了硬性的政治、经济、外交、犯罪、体育新闻报道之外,还包括国际新闻、亚洲特集、新闻事件解说(NHK新闻解说员来完成),最具特色的是来自日本各地的最新动态报道。这些动态报道几乎全部采用实时直播,不论是在富士山上还是海底,电视新闻工作者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将真实的世界展现给观众。来自直升飞机的直播报道向观众展现的是一股股晨风,清晨的朝阳泻在壮观的跨海大桥留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东京总局演播室的节目主持人与做现场直播报道的记者互动式会话轻松、愉快。来自地方台的直播内容大多以软性新闻为主,例如樱花盛开、夏天的祭祀活动,有时还有现场制作当地的小吃以及刚刚打捞上来的新鲜鱼虾等。通常在凌晨发生的突发事件,在节目中会有来自现场的直播报道。另外在画面左上角滚动着日本各地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气温、上午和下午的降水率、道路交通信息。遇到因地震、台风而受到影响的新干线、高速路交通运营情况等突发事件,电视台都将以最快速度告知观众。

电视新闻拍摄方法与技巧

电视新闻拍摄方法与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视新闻的拍摄技巧 一、电视新闻的画面构成从拍摄的角度看,电视新闻可分为两大类:录像报道、现场报道。 录像报道之采用画面和解说相结合的形式报道新闻事实,记者不出镜头。其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是画面和解说词,而画面又是由一组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景别和不同长度的镜头构成的。镜头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性镜头,一部分是中心镜头。 介绍性镜头是引导观众进入新闻主题的镜头,主要是交待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规模等新闻要素。 中心镜头,是反映新闻主要内容的镜头。拍摄时要注意: 1、抓重点。既要抓住关键的新闻场面和主要的新闻人物。 2、抓全面。拍摄时不要遗漏相关的镜头,避免后期补拍。 3、抓细节。镜头要特别反映新闻主体的表情与感情变化的细节。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出镜,在新闻现场采访和播报新闻。 现场报道和录像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加进了记者的形象。现场报道的开头是记者的独白,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相当于新闻报道中的导语。 在现场报道中,一般都有记者的镜头前采访,在拍摄镜头前采访时,首先需要一个交待性镜头,这个镜头要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 如果是新闻专访,交待性镜头多半是从记者和采访对象两人的侧面拍摄,采用全景或远景。 在现场报道中,因为记者以在开头的独白中露过面,他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交待性镜头一般拍成越肩镜头。拍摄越肩镜头时,要摄像机处于记者的背后,拍下采访对象正面镜头和记者头部与肩部的一部分。 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较长时,就要用采访对象单独的中近景或特写镜头。 为了后期编辑的需要,还要拍摄一些记者的镜头,一种是“倾听镜头”,这种镜头在编辑时用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表明记者的态度。在拍摄时,把摄像机放在采访对象后面让记者面对摄像机镜头。 另一种镜头叫“反向提问镜头”,是记者提问的镜头,也是采用从采访对象后面拍摄的方法。 间隔镜头,用来在后期编辑中作为过渡镜头使用。一般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远景,以看不清口型为原则。 二、画面的方向性 在电视拍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拍摄方向的统一性,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镜头间的方向关系,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表现的空间有完整、统一的感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熟练掌握“轴线”规律。 “轴线”一般指被摄对象和被摄主体的“动作轴线”,它是由被摄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或称之为主体运动轨迹。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摄像机的方向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拍摄角度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怎样变化,都不允许发生“跳轴”现象。 三、现场拍摄 勤于积累、心中有数、及时抓拍。 拍摄介绍性镜头。介绍性镜头一般要交待新闻六要素中的四个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88540233.html,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方式 作者:韩玥 来源:《活力》2016年第06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创新;重要性;方法 创新是电视新闻时代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本身的特性,广播电视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新闻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求“新”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发展的基础,是新闻永远不变的追求,是电视新闻节目永葆活力的“法宝”。当前,电视新闻的常态宣传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在创建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如何使电视新闻宣传做到更加有的放矢、观点明晰,增强电视新闻的引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就需要在创新报道形式上多下功夫。 首先要创造性地加强分析解读,体现新闻服务性。在日常的主旋律新闻报道,特别是经济报道中,往往多是展示成就、介绍经验,但对相关政策、经济现象的深度解读还有待加强。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要增加对主题报道的分析解读,不仅要展现“怎样好”,还要分析“为何好”和“如何更好”。采用组合式报道方式,以点+线+面结构,不仅呈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变化,还要将视角提升到全省、全国的高度。深入浅出,给观众详细解释某些专业性较强的经济问题,在全社会创造时不我待、只有争朝夕、全民关注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可以选择适当主题,做成“新闻+背景+访谈”的“经济新闻套餐”方式,将多种电视手段融入报道当中。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重点报道中,就充分发挥十佳主持人、金话筒主播李莉的品牌效应,将《李莉专访》这一专栏常态化,打造成了龙视主旋律报道的一张名片。通过“名主持人专访名专家”的高端访谈,加强了对重大经济报道的深层次解读。 其次要创造性地推进“走转改”活动,体现新闻贴近性。多年的电视新闻宣传报道实践证明,用“走转改”的方式,能迅速有效地提升报道含金量,提升宣传影响力。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日常报道中实现了经济报道要出新,用对比反映发展新变化。通过记者深入一线,切实展现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突破、新亮点,表现黑龙江省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百姓的生活因为大项目的逐一落成而获得改善。所有报道更加注重从小视角切入,以百姓故事为线索,展现项目建设为民服务、惠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在报道中记者寻找大项目、大工程当中的建设者、受益者,用人物的经历和故事展现建设成就。《新闻联播》中的民生报道都要见人,用故事反映生活百姓新幸福。农民种地时遇到哪些困难?政府帮助市民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都需要记者深入一线,到田间地头、厂矿社区,去选取代表人物,挖掘真实故事,通过这些来展现黑龙江省社会全面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的大背景。在创新报道方式上,还可创造性地尝试以记者的主观视角为切入点,以电视日记的方式跟踪记录事件的发生发展,强调影像的叙事,大量采用现场纪实来讲述新闻故事。让记者站在报道对象的角度去感受新闻事实,抓住关键细节讲故事,以小见大。真实、自然、亲切、现场感强、感染力强、可看性强。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让画面动起来,多拍摄人物眼神动作、展现情绪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基本方式与技巧

第十一节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基本方式与技巧魏俊宝电视新闻画面编辑是指根据新闻主题对所拍摄的声画素材进行编辑、制作,包括画面、声音的剪辑、合成,字幕、图表的制作等后期工作。 电视新闻具有“声画合一”特性,没有画面就无所成为电视新闻。 画面在电视新闻中是与解说词一样重要的表现元素。 “声”与“画”如何“合一”呢?这里面有许多方法与技巧。 作为画面编辑应当掌握、运用的。 下面,所讲的都是一些常识性内容。 一、认真阅读解说词如果是“采、编分离”运作机制的媒体。 专职画面编辑要事前认真阅读解说词,了解新闻的主题思想并掌握新闻结构与长度。 以便在剪辑画面时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匹配有关画面。 二、仔细浏览素材画面在认真阅读解说词之后,还要仔细浏览记者拍摄的相关素材画面,了解画面的拍摄方式、景别、构图以及画面语言等基本情况,以便在剪辑时做到心中有数。 三、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蒙太奇(montage),作为影视作品结构手段和叙述方法,包含两62层意思: 一是作为镜头组接的方法和依据;二是作为编导者的思维手段。 它贯穿于从构思、选材、采访、拍摄、制作的全过程,涵盖了影视创作的总和。 它也是影视编辑所共同遵循的规律。 (一)蒙太奇的功能

1、构成情节就是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将分散的镜头组合结构成完整的视听形象,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表达。 夏衍先生曾说: “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着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及关心的程度,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形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的了解一件事情发展的技巧。 简单的说,蒙太奇就是编导讲故事的一种方法,观众借助编导提供的视听形象,了解事件情节的发展,并从中领悟作品的内涵思想。 2、创造时空运用蒙太奇方法,编导可以根据构思,或省略或重组时空,创造出不同于现实时空的独特的影视时空。 影视时空是指编导把在不同地点拍摄的镜头经过巧妙组接,创造仅存于主观幻觉中的心理时间。 但在新闻中禁止虚构时空,蒙太奇创造时空的作用仅限于对现实时空的省略和浓缩。 3、表达寓意63运用镜头的分切和组合,声画的有机组合、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含义,形象地表达抽象的理念,表达编导的寓意,创造特定的艺术意境,造成一种情感冲击力。 如,将一幅高空飞鸟的画面剪辑在大学生走出校门的画面之后,寓意着大学生前程无量。 4、形成节奏电视的节奏,是调动情绪的手段,使观众能更深的感受整个作品。 蒙太奇组接是形成电视节奏的重要的、主要的手段。 蒙太奇组接可以通过控制镜头的长度,形成节奏变化。 例如,表现一个比赛的场面,用了一个长镜头,把比赛的过程拍了下来。 但是假如镜头画面的内容和空间范围变化不大,观众就会感到节奏太慢。

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方案

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方案 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受众分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巩固、提升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是摆在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阜新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自办的《阜新新闻》、《新闻广场》、《新农村》、《今晚三十分》四档电视新闻类节目连续四年获得省广电系统评比名牌栏目或优质栏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重视选题策划,不断提升节目品质,进而赢得业内外良好的口碑。 策划一词最早源于《后汉书.隗器传》,“是以终申,策画复得”,策划在《辞海》中作策画之解,是计划、打算的意思。 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应遵循真实性、创新性、贴近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所谓真实性就是选题不是凭空想象,随心所欲,杜撰新闻,制造新闻,而是尊重新闻规律,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做到本质真实,尽可能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达到舆论引导效果最大化。所谓创新性就是突破常规,标新立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创意新奇,独具一格,这是电视新闻节目选题策划的灵魂。所谓贴近性就是立足地域化,把党的主张与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围绕百姓的生命、生计、生活、生产做选题,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所谓可操作性就是要根据本单位、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情况以及节目的定位量力而行,量体裁衣,不能云山雾罩,好大喜功,脱离现实。

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有很多路径。可以从各级党政工作信息、各级媒体报道的信息以及网络信息中找选题,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作报道。除此之外,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电视新闻节目选题路径,在此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围绕民生新闻做选题策划 用电视表现形式,以市民为主要受众,关注老百姓的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热议事,重点是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城市拆迁、土地征用这些考题做策划,避免了鸡杂狗碎式的选题。每年,我们确定的民生工程逐项按照进度进行跟踪报道,年底再进行整体盘点。此举提升了百姓幸福指数的同时,提升了《新闻广场》这档民生新闻栏目的品质。 二、围绕重要节日做选题策划 利用节日做新闻选题是增强新闻贴近性、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连续多年,阜新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抓住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重阳节、中秋节、十一等重要节日,除了报道动态新闻外,以此为切入点,拓宽话题,延伸报道链,做组合式报道,将相关新闻做深、做透。例如每年的元旦前夕,新闻中心精心策划元旦那档新闻节目。新年当天,派出多路记者奔赴企业、项目建设一线、乡村、社区、军营、商场、农贸市场等,采取现场报道的形式,反映各条战线新年新气象,后期进行精心

电视新闻系列报道的创新实践

电视新闻系列报道的创新实践 发表时间:2019-05-27T17:18:51.38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0期作者:吴平平 [导读] 电视新闻系列报道着重于通过多次报道突出体现某种主题思想,挖掘某种共性,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状况或趋势,从而以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 吴平平 龙矿集团党委宣传部 电视新闻系列报道着重于通过多次报道突出体现某种主题思想,挖掘某种共性,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状况或趋势,从而以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系列报道具有形式多样、内容深刻等特点,具有强烈的舆论引导作用,因而备受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喜爱,可以说它是我国电视新闻界的创造。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如何强化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如何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同时迎合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这将是现阶段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热点话题之一。 一、系列报道的定义 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做多次、成组的报道。解析这个定义,可以得到的关键词是,而它跟连续报道的最大不同是,连续报道面对的是同一新闻事件,而系列报道面对的则是多侧面事实,打造的是同一主题。组成系列报道的多个报道都是独立的,它们虽然没有外在的联系,却有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要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之下,实现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系列报道的题材多是非事件性新闻,又多是重大题材或重要题材,所以,不管是轻松好看的“软新闻”还是严肃题材的“硬新闻”,都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加之系列报道形式多样、气势恢弘、内容深刻,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所以,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所推崇,也为观众所喜爱,而且逐渐成为当前融媒体时代主流宣传报道方式。 二、系列报道的特点 系列报道与连续报道都是连续、多次报道的集合。它与连续报道追踪事件发生、发展的最新走向作有序报道不同,系列报道各条新闻之间的次序看起来似乎是无序的,但无序中又有规律可循。两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系列报道的个性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同一性 系列报道大量是主题性新闻题材。它着重于通过多次报道突出体现某种主题思想,挖掘某种共性,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状况或趋势,以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它并不限于客观描述具体事物的现状,也不满足于去揭示具体事物的发展变化。它往往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某种社会势力发展、运行轨迹的贯穿。这种贯穿,靠的是内容主题和思想主题。 2、传播系统性 系列报道从词条上来分析:系,即联缀;列,即排列。也就是说报道是按一定的“联缀”来排列的。一定的联缀,也即是系统,是指把相同或相类似的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整体。因此,播出的次序前后安排都无碍大局,是一种无序结构。实际上,这又是有序的,是系统理论的有序组合。 3、信息密集化 系列報道就整体来说,同样具有深度报道的信息广博、密集的特点。与连续报道各条报道是纵向时间上的连续不同,系列报道各集之间主要是横向的、空间上的联系。但就每集报道本身又要注意纵向的开掘。讲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昨天的历史对比,离不开昨天的资料。系列报道要重视资料的挖掘运用,对过去的事实在今天要用新的视角开掘、整理,从而提炼出新的信息价值,这是成就性系列报道信息密集的特性。 三、提高电视新闻系列报道效果的创新实践 1、系列报道要有系统整体性 电视节目的创新是需要通过策划来进行的。也就是说电视节目的创新是要经过策划来达到最终目的的。创新只有建立在缜密的策划基础上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仅仅只有创新,没有一系列的策划,有些节目只能是昙花一现,没有长久的生命力。所以要以系统的整体性作为考察任何对象的出发点,这就是整体性原则的首要要求。所谓从整体出发,无论是对系统课题的问题进行研究,还是设计,都需要将评价标准和系统决策的确定作为目标,都必须从整体出发,也就是说,从整体目标出发对局部事物的作用进行充分认识,并且对他们之间的联系关系确定好。系列报道的整体构思、结构安排、主题确立首先要对准同一个主题,集与集内部的组合排列根据这一主题来进行确认,杜绝从小处开始,然后再去考虑整体和主题。 2、系列报道要点面结合生动形象 新闻的力量在于生动的事实,成就性报道既要说透成绩,有面上的展开,也离不开具体生动的事实和细节捕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2008年12月2日播出的系列报道《经典中国,辉煌三十年》中报道了(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正义)的新闻,要做好这条报道光讲成绩是不够的,因此记者在采访中巧妙地讲述了一个举报箱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系列报道《经典中国,辉煌三十年》在每篇报道中注重策划,深入挖掘特别有价值和意义的事实,将题材进行切割并做透彻分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抚州电视台推出的系列报道《招大做强,实现跨越》,反映的是宣黄县这样一个山区小县在区位、交通方面处于劣势情况下,通过营造比较优势吸引浙江客商落户该县,最终形成江西唯一的塑料制品产业基地。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创作者多次深入到企业,通过与客商的广泛接触,掌握了许多真实的材料。在报道时,紧紧围绕主题,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挖掘,做到有点有面、有人物、有事件,每篇都有完整的结构和内容,这样的报道方式使整个系列报道的逻辑关系得以展现,主题得以突出,给人以整体感和系统感。 系列报道应确定观众定位把握的价值取向 系列报道只有始终秉承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定位于为大众服务,做到真诚、尊重、谦逊、亲切,才能具有坚实的根基,也才能较好地以辩证的态度对待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照顾到未来的发展。精准的受众定位是非常关键的。系列报道不是从受众层面出发来进行设计策划,而是以当局的角度或者编导的立意出发,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目的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是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接触新信息新思想的途径越来越多,人们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思想观念更加丰富,这就使得如果不调查受众的心理诉求,是得不到市场认可的。所以,系列报道要想做出新意,获得良好的市场效果,必须针对受众需求来设计制作,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来定位受众群体,细化分类,才能丰富专题节目的类型,并在各自领域牢牢抓住受众视线。在采访中要体现以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