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之走绿色工业化道路还生态以文明

走绿色工业化道路还生态以文明

摘要: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全世界在享受工业化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承担了工业化进程中造成的严重环境危机:资源开采过度、浪费严重,能源极度短缺、形成制约,环境污染恶劣、生态失去平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我们当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潮流,确定适合国情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审视环境与发展问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工业绿色化,还生态以文明。

关键字:工业化环境危机绿色化生态文明

1 工业化概述

工业化既是经济发展主题,也是发展中国家改变贫穷落后状况的重要途径。作为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为主的发展经济学,从20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就一直重视对工业化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由于不同学者在研究的角度及深度上存在着差异,对工业化有多重界定,具有代表性的界定主要有两类:

(1) 工业化是一个结构转化的过程

绝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持相同或类似的观点,如约翰·维斯认为工业化是一个过程,期间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份额不断上升[1]。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认为:“从历史上看,工业化一直是发展的中心内容”[2],而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工业化是以经济重心由初级产品向制造业生产转移为特征的,即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制造业在总产出和就业中所占份额的上升及农业所占份额下降的趋势。库兹涅茨从资源配置结构转换的角度,将工业化过程表述为“产品的来源和资源的去处从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活动”[3]。巴格奇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中将工业化定义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4],这与库兹涅茨的解释具有一致性。

(2) 工业化是一种包括结构转化在内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国内经济学家张培刚是该类界定的代表人物,他将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是一场包括工业发展和农业改革在内的“社会生产力的变革”[5]。他认为,工业化不仅是工业部门自身的变化,而且包括工业化引起的农村工业化以及相应的工厂制度、市场结构等经济组织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课题组在“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也持相类似的观点[6],即工业化是各个产业不断从传统经济中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因而不能片面地将发展工业甚至重点发展部分工业作为工业化,而将工业化看作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这类

定义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更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上述关于工业化的两类界定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了工业化的某些特征和内涵,从中可以看出:工业化本质上是一个长期、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工业化是一个急剧的和长期的经济结构全面变化的过程。这种结构变化既包括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所引致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包括由此派生出来的就业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城乡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工业化的核心内容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现代化。

2 工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业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全世界都享受了工业化给予的红利。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为第一要务,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

2.1 工业化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公认的成绩,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不能等同社会的发展,但是社会的发展必须要以社会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发展仍然是硬道理,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发展作为其基本路径。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的发展与增长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当然,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之路才能使得和谐社会健康推进。

2.2 工业化加速其他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工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业和农村,用工业反哺农业也是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农村经济关键环节在产业,因此要突出产业建设,推进农村工业化,运用现代工业思维谋划农村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一、二产业的关联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而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次和三次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最后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有最大的比重。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不是自身的孤军突进,而是产业之间联动发展,随着工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工业对现代服务业的依赖越来越明显,这就迫切需要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科学研究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供应支撑平台,也就是说工业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增长动力。

2.3 工业化是国防建设的保障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

体稳定、局部动荡,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历史实践给我们提供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国防越是强大,遏制战争爆发的力量就越大,保卫和平的力量就越大,打赢战争的力量就越大,实现祖国统一的力量就越大,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力量就越大。因此,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相辅相成的战略任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经济实力是国防发展的基础,先进的制造业是可靠国防的根本保证。随着工业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当代武器装备和战争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继续加强高技术研究开发,提高精密制造能力,提升传统工业的技术水平,建立和保持可靠的国防力量,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3 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质量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甚至给人类造成灾害的变化[7-8],根据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1)原生环境问题,是由自然力的作用引起的,如地震、洪水、海啸、火山喷发、瘟疫等环境问题;(2)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社会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生态遭到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和盐碱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等;

②环境污染,如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等排入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次生环境问题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它只有在人类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才能得到解决。

3.1 工业化影响环境的取决因素

(1) 工业化规模

工业化水平与规模是工业化进程中影响环境的最直接因素,工业化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它的水平与规模对环境的影响由增加到减少这一规律是客观的,人类各具特点的政策和活动能增加或减少这种影响,但不可能完全消除。

(2) 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是影响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工业项目布局的合理与否可以缓解或加重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例如,工业布局中集中与分散对环境的影响。工业布局高度集中和过于分散都不利于环境保护。高度集中的工业布局把大量的工业污染集中排放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即使每一个工厂都达到排污标准,污染物总量仍然十分巨大,必然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大城市的工业污染大部分源于此。过分分散的工业布局必然与小规模的企业相联系,这些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大部分粗放经营,其能耗、物耗均比大企业高得多,且由于其积累能力低,不可能过多地投资于环境治理。由于布局分散,政府也难以把环境集中起来进行统一治理。

(3) 经济模式

在工业化进程中,采取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采

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那么经济总量的扩张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资源投入,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相比,为了获取同样的经济增长,必须耗费更多的资源,同时排放的工业污染量也大得多。如果采取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则经济总量的扩张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来获得,资源利用率高、污染量小,治理成本也较低。

(4) 体制因素

在工业化过程中,如果国家的经济体制有利于调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社会在工业化的各环节中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那么这样的经济制度就有利于选择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通过经济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工业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如果相反,国家的经济制度使得各经济利益主体责、权、利不明确,企业缺乏追求效率的动力,粗放式经营被普遍接受,那么工业化进程中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如何通过健全的制度、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资源的管理,是中国未来时期工业化进程面临的重要问题。

3.2 工业化面临的生态问题

生态危机问题仍是工业化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1) 资源短缺

工业化的根本特征是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是对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物质进行再加工的产业,大机器生产使人类大规模、高效率的加工自然资源成为可能,对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促使经济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因此,工业化进程中对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不仅使资源存量持续下降,而且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一般是沿着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方式进行。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资源投入来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往往对资源的消耗较高、利用率较低。我国资源严重不足,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作为工业化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供求关系紧张将使我们承受巨大压力,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资源短缺问题,那么我国的工业化将不得不付出更大的成本。

(2) 环境污染

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充分重视环境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紧迫而严峻的问题。尽管水污染防治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工业废水仍存在未经处理大量排放的现象,我国水污染状况改观十分有限。七大水系中只有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9]。与空气污染、水污染相比,工矿企业“三废”造成的土壤污染更难治理。从现有的一些数据看,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用污水灌溉的耕地三千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二百万亩合计超过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增长以及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10]。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农村生态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

4 生态文明引领下的绿色工业化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4.1 绿色技术的内涵

大多数专家学者以生态科学为理论依据,基于“环境属性”的思想提出了“绿色”应具有三大抽象特性,即绿色的“3R”原则[11-12]:

(1) 减量(Reduce):节能、省料,对于生产企业即将产品消耗的资源以及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

(2) 回收再利用(Reuse):在工业系统中即将产品废弃物作为生产原料或者将其中有用的成分再加以利用;

(3) 循环(Recycle):构成“生产-消费-复原”的闭合链条,实现着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将废弃物发展成另一种有用的产品。

绿色技术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

(l) 绿色技术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保护环境,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2) 绿色技术是促进生态平衡,保持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技术;

(3) 绿色技术不仅是某一种技术或产业部门的技术,而且是一门系统技术。既包含在产品的设计制造阶段,又包含在产品的回收利用阶段,既是一种技艺、技巧和方法,又是一种思想、意识和行为;

(4) 绿色技术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工业产品的最佳制造模式,其目标是制造绿色产品,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实现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总和最少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优化;

(5) 绿色技术是一个由相关知识、能力和物质手段构成的动态系统。有关保护环境和改造生态的知识、能力、物质手段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现实的绿色技术,体现了绿色技术系统的特征。

4.2 发展绿色工业化的宏微观对策

绿色工业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各级政府的宏观指导可以有效的加快绿色工业化的进程。

(1) 政府导向:①组建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专门机构,搭建信息服务平台;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减免税收;③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研项目商品

化速度;④推动绿色生态工业示范区;⑤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并完善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⑥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引导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倡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努力营造绿色消费良好的社会氛围。

(2) 企业对策:①提高企业决策者绿色化知识及绿色技术体系的认知水平;②制定科学的绿色发展战略;③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绿色化发展创造良好的企业制度环境;④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工艺设计的绿色化程度,增强绿色设备的装备水平,扩大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争取产品通过绿色资格认证;⑤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企业生产制造管理过程信息化;⑥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引进高素质人才,为绿色工业化提供智力支持。

4.3 结合自身专业浅谈设计绿色化

近三十年来,绿色设计已逐步成为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都对其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绿色设计的理论体系也随着各专家学者的研究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13-15]。绿色设计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过程,如图4.1所示。 可维修性、可重用性

成本分析、材料选择

清洁生产精良制造包装运输环境普及教育

材料管理重复利用

废物利用用户需求

环境需求设计开发

生产制造

销售使用

再循环

市场需

求信息

环境评价数据库

图4.1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过程

(1) 绿色设计思维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图4.2 工程机械

①产品材料的绿色设计: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材料及能够分析出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材料问题,是对从事产品研发人员的基本要求,考虑选择低碳材料,采用绿色的工艺和加工设备,减少原材料的消耗;

②动力装置的绿色设计:研究天然气、太阳能、液化石油气及其与天然气混合的清洁能源,以及研究电力作为工程机械的动力源;研究发动机的机内、机外废气催化净化技术和废气再循环技术;

③液压系统的绿色设计:采用无毒液压油,研发液压油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提升设备的质量,减少液压油的泄漏;设计时尽量减少零件数目,优化组合多个功能元件,提高液压系统的集成度,从而达到优化配置,节约资源的目的,实现液压系统模块化组合的综合研究;

④产品界面的绿色设计:对用户的生理和心理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分析操作者的价值观、消费观、需求以及操作者的身体疲劳的程度、外界影响的程度等,建立合理的用户模型来指导工程机械的界面设计。

(2) 机床设备工艺绿色化

①机床设备的轻量化:包括机床设备质量的减重化和体积的减小化。现有机床80%的重量用于保证机床的刚度,而只有20%用于满足机床运动学的需要,因此在满足机床设备结构刚度及性能的同时,应该尽可能使机床设备及其相关零部件的重量有所减轻或体积有所减小,也可以尽量简化机床设备的结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零件数量。

图4.3 重庆机床集团YS3116CNC7数控高速滚齿机

②机床设备数控化:机床数控化改造有利于简化机床机械结构,从而减少机床原材料及其制造所需能源、辅料的消耗,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采用数控程序,提高了机床的自动程度,大大缩短了机床调整时间,提高了生产率;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切

削参数任意可调,提高了加工柔性,便于切削参数的优化。人机交互式界面,操作方便,而且通常采用密封加工方式,大大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有利于劳动保护。

③机床设备再制造:降低成本的同时机床精度得到提高、功能得到扩展的目的。我国机床再制造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即将普通机床改造为经济型数控机床、将普通型数控机床改造为高级型数控机床等。

图4.4 滚齿机再制造前/后

④机床加工新工艺开发:少、无切削加工技术,如注塑成型技术、挤压成型技术等;干式切削、微量润滑切削及冷风切削等新型切削技术;新型特种加工技术,如电解电弧加工以及机械超声波复合加工等技术,解决了传统机床加工方式的局限性,使零件的加工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图4.5无屑切削的齿轮冷轧机

5 小结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而应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参考文献

[1] John W.,Industr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1988,Routledge,London.

[2] H.Chenery, 吴奇.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J]. 1995.

[3] 西蒙·库兹涅茨. 现代经济增长[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 A.K.Bagchi.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中译本)[M].第二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2.

[5]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通论(第1卷):农业国工业化问题[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课题组.对工业化的重

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J].西安:当代经济科学,2004,(3).

[7] 刘天齐.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8] 沈满洪. 环境经济手段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9] 陈泽伟.环境恶化食品安全[J].瞭望,2008,(38)

[10] 张冬咏.农村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2.

[11] 黄志斌,万伦来.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全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社会

经济发展研讨会[C].自然辨证法研究.2003(2):94-95

[12] 李会太.企业绿色管理引论[D].北方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2

[13] Leo A, Jens B. All Life Cycle Engineering and Design [J]. Annals of the CIRP,

1995,44(2):509-531.

[14] Steven Ashiely. 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 [J].Mechanical Engineer, 1993

[15] 汪劲松,段广洪,李方义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

计算机集成系统,1999,14(5):1-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阐释

·哲学研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阐释 李世书 (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 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近代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也反对生态中心主义,提出 要进行一场生态道德革命,确立一种“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这种新价值观指导下,人类社 会自觉建立并遵循一种全新的生态道德目标, 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革命;人与自然和谐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2)01-0036-04为解决当前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困境,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坚持以“人的尺度”来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确立一种“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人类的长远利益,把人类长久生存的价值视为最高价值,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最为理想的人与自然关系。 一、重返不同于资本主义技术中心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 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反思全球生态危机的进程中,西方社会普遍流行的是主流绿党带有后现代色彩的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理念。这种理念把自 然生态系统作为理论思维的出发点, 强调自然的内在价值及其生态学意义,全面否定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绿色后现代主义的“自然中心论”的同时, 提出重返“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作为当代研究和解 决生态问题的基本准则,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重新检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他们坚持马克思主 义以“人类尺度”的立场和方法来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张, 人类在解决生态危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必须立足于现实,把人放在物之上,把人类的自身利益与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其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尺度”和“物的 尺度”相结合的双重尺度来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佩珀提出了“为人类中心主义辩护”的观点。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支持启蒙主义思想的大部分观点并反对作为绿色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希望由对自然的“支配”所实现的生产力的增长能够保障所有人的物质福利。但是,马克思主义反对现代工业化通过把自然转变为最广义上的不利于人类的存在物来“统治”它。马克思主义关于先进社会的“控制”自然的思想并不蕴涵着一个专横的主仆关系,事实上是给予人类在追求合法需要过程中明智地改变自然的一种技巧。因而,“对于控制问题,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做的那样继续清楚地阐明,他们的生态立场恰好是资本主义的反题:通过关心而不是贪婪……慷慨而不是占有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计划而实现统治”[1]92 。马克思的“支配”不会引起生态难题,而是解决它们的起点。“自然的支配”不应对生态难题 负责,事实上恰恰相反,生态难题的出现证明了这种“支配”的缺乏。“支配”意味着人类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集体的有意识的控制。这其中隐含着一种管理关系而不是破坏关系。对于生态中心主义批评马 克思主义是“人类中心论”,佩珀进行了反驳:马克思主义“的确是人类中心论的,因为它对‘自然’状态的关心不仅被视为主要是在社会中形成的还是由 传统的社会主义的人文主义关切引起的。因此除了人类的需要外,它不认为有‘自然的需要’,而且,正 收稿日期:2011-11-0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生态风险问题研究”(11YJA710024)作者简介:李世书(1966-),男,河南息县人,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国外马克思主 义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第32卷第1期2012年1月(Philos.&Soc.Sci.Edit.)Vol.32No.1Jan.2012

浅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摘要: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环境是哺育人类的摇篮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内在的依存、保护、改造和利用的关系。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是人类同自然界关系的内在要求。目前,由于人类不顾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任意损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其后果必然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无疑为今天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和启示。 关键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球上高级生物的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的“母亲”。然而,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人类不顾自然界自身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最终,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这不仅阻碍人类的发展,更危及人类的生存。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更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指导下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并在其指导下将这一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用独立的篇幅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地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1、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现实基础 从资源上讲,一方面:我国资源总量有限,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愈显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存在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与此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河流的水功能严重失调,特大洪涝灾害频发;土壤污染、废气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污染物持续增加。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资源浪费和短缺、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改变“高消耗、高污染、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模式变得尤为必要和必须。 2、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 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危害,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不争的事实,全世界联合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日益成为共识。生态文明、生态保护、低碳生活成为全球性话语。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8738737.html,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 作者:刘春元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4期 摘要:马克思的生态文明理论深刻揭示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建设发 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F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239-02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 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一论断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对当代生态文明的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 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的基本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原则,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马克思的生态文明理论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科学解答的基础上,其内容博大精深,哲理意蕴深长。 1.从本体论的高度揭示了自然对人的先在性,决定了人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本体论上来说,人起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分化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员,人对自然具有根本的依赖性。一方面“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站在牢固平稳的地球上吸入并呼出一切自然力的现实的有形体的人”,[1]另一方面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实践。自然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它的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从而也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离开自然人就失去了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变换的可能性。但是实践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是和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爱护自然,同自然共生共长。“没有自然界、没有外部的感性世界劳动就什么也不能创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观点与现实意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观点与现实意义 [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的成果,这种结合并非简单地将两者观点糅合在一起,而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造性体现在他的基本观点中:首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批判包括三个维度:资本的逻辑本身的批判、生产维度的批判和消费维度的批判;其次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之后。批判资本主义的逻辑截点必然是提出生态社会主义,这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另一个基本观点。研究生态学马克主义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启示之一是环境生态问题不可能是单纯的经济或技术问题,而是社会制度问题;启示之二是发展的根本标准是人与自然和谐,单纯追求不发展或过快发展都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 自从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起来之后,其下所属的二级学科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断得以深化和拓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潮之一,在当代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之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成为理论关注的焦点。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 以往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各种派别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区别,并指出各种理论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错误之处。但是为了对各种不同学派形成比较完整有条理的明晰认识,一旦突破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典马克思主义间横向研究的

框架,纵向比较不同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派时便会发现,各种流派之间在方法论的框架中呈现出明显的三个维度: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某一种理论结合起来,例如,女权马克思主义是女权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二是用某一种理论去解读或改造马克思主义理论,例如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用结构主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解读马克思主义;三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读或改造某一种理论。例如解放神学的马克思主义就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某些精神对传统神学进行了解读和改造。以使神学能够从传统神学中解放出来。成为批判资本主义、争取社会正义的武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属于第一种,他是由生态学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产生的。不同理论的有机结合绝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它需要打通原有理论边界,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解决好不同理论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如果只是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理论糅合在一起。那这样的理论创新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不是不伦不类,就是很容易走向谬误。由于这一尺度把握起来难度不小,这也最终决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存在的诸多局限。具体笔者将在后文论述。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生态学马克思的生成源于对环境生态问题的关注。那么他的主要理论观点也就集中于探索生态问题的根源、解决生态问题的路径上面。因此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首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至今,经历了多个不同阶段,也产生了多名具有影响力的思想

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绿色生活主题班会

【篇一】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绿色生活主题班会《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生态环保知识,逐步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 2、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讨论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搜集、积累、整理、运用资料等能力 3、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自觉性,提高环保实践能力,增强环保责任感,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 4、为环保问题出谋献策,培养主人翁意识。 活动重点

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自觉性,提高环保实践能力,增强环保责任感,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 活动步骤 一、地球在哭泣。 二、生态文明我们在行动1、清明节前组织一次义务植树,浇灌校园植物的活动(拍摄活动中鲜活场面,并对学生采访录音)。2、安排学生收集低碳生活小窍门,选择几条让学生讲讲。让他们在班上讲述环保真实故事。3、政治老师讲一讲我省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政治常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三、低碳环保倡议。 活动和过程 班主任社会在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请主持人上场。

一、地球在哭泣。 管芯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环境在不断恶化,资源越来越短缺。我们的蓝天不在蔚蓝,江河不在明澈,空气不在清新,请看小品《地球在哭泣》。 小品表演《地球在哭泣》,表演者吴地发等。 邱芸刚才的表演真是惟妙惟肖,我们美丽的地球不见了,地球的惨状让人心痛不已。其实,我们也派了小记者出去,我们周边的环境也不容乐观,看看他有什么发现吧!有请钟志霖同学上场。 (钟智霖)同学们好,我是调差环境污染现象的小记者钟智霖,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触目惊心的现象,把它拍下来了,请看大屏幕。 (钟智霖边说自己的见闻边出示自己收集的图片。) 邱芸刚才的图片真是触目惊心,让人永生难忘,大家一起来找一找这一切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调查,在小组内进行整合、归纳,找出受污染的原因。 (小组整合、归纳资料,并汇报结果)

高中作文素材: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高中作文素材: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一、【主要角度】 1.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科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3、生态文明 二、【经典名言】 1、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2、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3、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5、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6、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7、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诺曼·卡曾斯 8、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三、【经典论据】 1、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翻开新篇章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历史性地写入宪法。自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后,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已逐渐成为宪法学界、环境法学界的共识。 2、组建生态环境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和标准,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组织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查等。原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为生态环境部首任部长。 3、让绿水青山成为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 坚持保护生态,加强生态扶贫,推进绿色发展,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水青山成为当地群众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永续保护绿水青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 让绿水青山成为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是永续保护绿水青山基本保障要坚持“要美丽也要富裕,要生态也要小康”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扶贫、脱贫。要把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积极探索让生态效益变成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的发展路径,促进美丽与富裕高度统一,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借力绿水青山助推老百姓“拔穷根”“摘穷帽”,实现从“绿色的贫困”到“美丽的富饶”的新跨越,让生态红利惠及贫困地区群众,让生态成果全民共享。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尝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内容 生态自然观是自然观持续进化的产物,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尤其是生态学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价值观念。与传统的自然观相比,生态自然观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认为,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也指出,人类存有于自然界中,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创造了人类,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社会活动来影响和改变着自然。因此,人与自然在彼此相互制约中,人类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消极地回归自然,要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之 间联系的中介环节。在实践中,自然成为劳动的对象,是人们获得生 产和生活物资的来源。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是相互创造、同步生成 的过程。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类无限地掠夺和破坏自然,导致人 与自然的关系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生存和发展中,必须遵 循自然的规律去理解、适应和利用自然,准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做到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生态治理方面也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治理过程中因为受思想观念、地方政策、法律法规、科技水平、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影响,现阶段依然存有着严 重的生态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思想观念落后,地方保护严重当前部分基层政府不能准确 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就是社会 进步、人民幸福的唯一标准。他们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不 顾长远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引进了一些排污企业,收取高额 利税。面对环保部门的检查,地方政府也会进行干预,及时为企业出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教案

3.2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第三课时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 2、知道节约资源国策、保护环境国策; 3、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意义; 4、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资料,利用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对相关内容的感性认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感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图片与诗句的对比,展示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引入新课题 二、目标展示 三、自主学习 自学第三小节,提出问题,找找答案,勾画重点。 四、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教材内容探讨(多媒体课件) (一)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 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归纳出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 资源: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损失现象严重。 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二)针对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三)生态文明的内涵、意义 内涵:1.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2.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和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总布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中国?(从国家、社会、企业、个人角度思考)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言 老师归纳总结 国家:1.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制定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关系 5.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社会:1.加强社会监督 2. 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 3.树立良好的社会氛围 企业:加强技术革新,节能减排降耗 个人:1.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2.积极宣传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及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 3.从身边小事做起,响应低碳生活,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追求奢侈,不攀比、不浪费 (六)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 反思日常行为,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随手关水龙头、节约用电、一水多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随手乱扔垃圾、使用环保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向有关部门举报破坏环保的不法行为等 设计说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开拓自己的思维,学会倾听,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五、检测反馈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师生评价——有需要分析解惑 六、教学后记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念以及运用作用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念以及运用作用 随着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地威胁人类生存,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变化的社会现实对马克思 主义的一种新的理论表达。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也不满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希冀寻 找新的社会发展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与“生态革命”相结合。他们认为当前资本主义危机 的形式已经从经济危机转变为生态危机,已经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同时,他们结合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最终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稳态经济的策略主张。毫无疑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在当代社会是具有一定的价值与实践意义的。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演进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威廉莱斯的理论 加拿大学者威廉莱斯被认为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1972年出版《自然的 控制》一书,书中指出统治自然的观念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意识根源。他的生态危机理论概 括成一句话即:“控制自然和控制人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对自然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对 人的控制。同时在另一本书《满足的极限》里,他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越来越处于 无政府主义状态,科学技术沦为统治和欲望的工具.而要解决生态危机,就要实行稳态经济,发展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经济要求缩减资本主义的生产能力,扩大其调节作用,重新评价人的物质要求。面对能源短缺,地球自然界的不断萎缩和生态支持系统的 日益相互依存,或许还需要一种新的禁欲主义。网因此,我们需要建构一种新的自然观来 帮助我们人类改善现今的生产生活方式,摆脱生态困境。 (二)本阿格尔的“异化消费”和“期望破灭的辩证法” 另一位加拿大学者本阿格尔,其中心论点是“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本马克思关于只属于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经转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嘲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主要是由“异化消费”所引起的。他主张通过“期望破灭的辩证法”来克服异化消费及其引起的生态危机。所谓“期望破灭的辩证法”,“指的是这样一种状况,即在工业繁荣和物质相对丰裕的时期.本以为可以指望的 源源不断提供商品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而这不管愿意与否.无疑将引起人们对满足方式从 根本上进行重新评价。人们对可以不断提供商品的能力的期望破灭.最终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即对人们在一个基本上不完全丰裕的世界上的满足前景进行正确的评价。”由此,他 的解决办法是促使社会生产、经济以及政治过程“分散化”和“非官僚化”。然而,可以看出,对权力的过分平均及分化的愿望在当今难以实现。 (三)高兹和其政治生态学

环保演讲稿: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环保演讲稿: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下面是,希望整理的对你有用环保演讲稿: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欢迎阅读: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

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 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 环保演讲稿: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xx”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对工业文明时代所造成的生态危机从思想观念、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反思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既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从存在论的角度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自然界先于人类存在,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本身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类。“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站在牢固平稳的地球上吸入并呼出一切自然力的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同时,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要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条件,劳动只是人与自然进行交换的中介,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说明人不能离开自然而存在,受自然的约束,破坏自然就是破坏人类的“无机的身体”,因此要尊重、爱护自然,与其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以实践为中介来说明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通过实践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只有通过实践,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才有可能发生。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人才能把自身之外的自然变成了自己活动的对象,变成自己的客体,自然才有以人类生活为判断尺度的为人的存在意义,同时,“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实践是连接人、自然与社会的桥梁,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性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主动性通过实践达到统一。然而,在工业文明中,人们在实践中把“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片面的理解成“控制自然”,过分张扬人的主体能动性,造成人与自然的分离。滥用科技,资本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造成社会内部利益对立,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人类自然力的滥用以及自然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按制自然规律和人类需要相结合的原则来调整、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导致其扭曲断裂,从而造成对生态环境无法弥补的破坏。生态文明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强调人类的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超越自然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阈值范围,与自然为伴,共同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的最终解答。马克思在《资本论》提到,“从一个较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看……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们必须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强调土地的使用者要善待土地,以便子孙后代的永续利用,生态文明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由此而来。马克思同时提出,要想实现这种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此,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首先要解决人类社会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而共产主义社会会使“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历史之迷的解答……”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实现共产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却给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南,而生态文明建设则为实现共产主义储备了条件。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新意解读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o我国环境问题得社会性原因就是()。 A. 资源低价 B. 环境廉价 C ? 违法成本低 D . 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党得十九大报告中指岀,()就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得千年大计。 A . 生态环境保护 Bo 建设美丽中国 C . 建设生态文明 D. 人与自然与谐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生态农业就是农、林、木、副、渔各业综合起来得大农业,又就是()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得现代农业。 Ao 农业生产、流通、运输 B. 农业生产、分配、消费 C.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 D . 农业流通、交换、销售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什么就是生态文明得厚重之本? Ao 发展红色 B .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o 发展绿色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生活中,使用哪种电池更环保 A . 可充电电池 B. 課镉电池 C? 干电池 Do 锂电池我得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防腐剂过量属于食品污染得哪一种 A. 原料污染 B. 保鲜生产得污染 C. 制作过程中得污染 D. 生物性污染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爲壽孑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鋤},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A? 2 025 年 Bo 2030 年 C. 2035 年 Do 2O5O 年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其她领域得改革就是()得。 A . —脉相承 Bo 融为一体 C ? 不可分割 Do 相辅相成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下列不属于国家公园基本特征得就是()。 A . 原生态 B。 无污染 C. 国家名义 D . 伴有参观旅游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在党在十八届()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得总体布局 A. B ? C ? 四 D . 五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1 o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得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得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 . 生态文明 B. 生态文化 Co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现实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改善,充分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它的不当使用和负面效应也使人类因此陷人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困境,产生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马克思自然观是以实践视角和辩证思维方式体现人们构建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他的人与自然理论强调人们应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调整人类的行为方式,重申马克思自然观无疑对人们走上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人与自然、辩证、可持续发展 纵观人类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文明的全部观念几乎都是在人对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人类的文明程度变化彰显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因此文明的发展也就理应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状况的参照,即文明程度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文明产生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并且文明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实践过程”1。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明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类:科学文明与人文文明。就现阶段而言,文明的发展明显是一种裂变了的文明,即重物质文明而轻精神文明。生态危机表现为文明危机,其实质就是指文明发展的危机,即人文的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无疑也就是建设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一种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文明。 一、生态文明的定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 1萧扬.文化学导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59.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张亚琦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学号:S201302246 ) 摘要:马克思是唯物论倡导者的典范,他提出的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伟大之处体现在持续的,长远的意义上。目前人类的自然环境收到严重的破坏,这是由于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贪婪的掠夺。一味的追求效益和利益不得不以疯狂的占有自然资源为代价。如今的生态现状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而两百年前的马克思这一生态自然观的诞生为今天的地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高瞻远瞩的理论依据和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人类;生态文明建设 Marx's Ecology Natural View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Zhang yaqi (College of Electronic Contr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umber:S201302246) Abstract:Marx is a good example of materialism advocates, greatness he raised Marx ecological view is reflected in the sustained, long-term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received serious destruction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this is because of human greed loot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pursuit of benefit and interest to crazy share the cost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today has issued a warning to mankind.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Enlightenment look far ahead from a high plane of two hundred years before the birth of Marx, the ecological view of today's eart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Key words:Marx's ecological values; anthropolog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公需课

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完全不含人工化学合成物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素、催熟剂、家畜禽饲料添加剂的食品是下面哪 种食物()。 ?A. 有机食品 ?B. 绿色食品 ?C. 无公害食品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循环经济是一种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经济模式,其物质流程是()。 ?A. 再生资源—污染排放—产品 ?B. 资源—污染排放—产品 ?C.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 ?D.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导致污染企业缺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A. 群众环境信访案件变化快速 ?B. 国家对环境法治有更高要求 ?C. 资源利用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被社会化 ?D. 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 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轨道。 ?A. 民主化 ?B. 规范化 ?C. 法制化 ?D. 有序化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 . ?A. 发展 ?B.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 观念转变 ?D. 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公益损害是指污染对()造成的影响。 ?A. 国家、地区的发展 ?B. 群众健康 ?C. 群众经济 ?D. 自然环境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为目标。 ?A.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环境承载力 ?C. 遵循自然规律 ?D. 绿色科技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 )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 低碳、节俭 ?B. 自给自足 ?C. 奢华、浪费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面对我国严重的土壤污染,最切实有效的做法是()。 ?A. 提高公民意识 ?B. 加强立法 ?C. 完善环境司法、执法工作 ?D. 加强宣传教育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探索编制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LUCL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E,To protect the ecology is also To protect the productive forces.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Life community) 电影(流浪地球,机器人总动员,后天) 人类文明的新阶段——生态文明。 一、什么是文明? 文明:所有被人类赋予意义的事和物组成的存在。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作用:一、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例如:常见口号“讲文明、树新风”(这里文明对个人道德提出了要求,主要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文明,不知礼,无以立;树新风,做文明礼貌中国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二、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文明阶段? 迄今为止,原始社会的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近代的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发展变化的历程。 原始社会人类还没有发展出确定的文明形态,但是由于火的利用,狩猎工具的改进,以及原始农业的出现,人类逐渐摆脱了野蛮人类的状态,创造出了一定的文化现象。 农业文明阶段,由于农业、畜牧业、冶炼技术的发展,人类不再直接从自然界里获取生存资料,而是能够自己生产一部分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人类从此不再顺从于自然,而是开始以征服者的态度去对待自然。 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阶段,随后又经历了以电气化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自动化的新阶段,并且在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例如: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痛痛病和水俣病事件都是发生在这个阶段。

绿色生态文明主题班会

《绿色生态文明》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生态环保知识,逐步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 2?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自觉性,提高环保实践能力,增强环保责任感,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 活动和过程: 班主任:社会在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今天我们 的班会主题是《绿色生态文明》 一、地球在哭泣。 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环境在不断恶化,资源越来越短缺。我们的蓝天不在蔚蓝,江河不在明澈,空气不在清新,请听小故事《地球在哭泣》师:我们美丽的地球不见了,地球的惨状让人心痛不已。其实,我们周边的环境也不容乐观,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吧!有请同学们发言。 二、“绿色生态文明”有关事项 1、开展安全文明行为规范活动,建设安全文明学校。 (1)爱护学校财物,关心爱护学校内的任何财产和物品,不准擅自挪动、 拆卸、损坏或丢弃; (2)加强安全意识,学生不得在宿舍留宿外来人员;离开办公室、寝室及时锁门,注意防盗;严禁在宿舍内烹煮食物、焚烧纸张、点蜡烛,违章用电, 防止火灾发生; 2、开展养成教育,倡导阅读立志,打造书香学校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及和谐工作关系,建设和谐学校。 4、实施节能环保措施,建设节能环保型学校。 (1)设立分类垃圾桶,分类回收垃圾,开展回收废旧电池等活动; (2)节约水电,禁止使用高耗能电器。 5、建设绿色生活区,倡导文明卫生寝室。 (1)讲究宿舍卫生,不随地吐痰,不向楼道内、窗外和阳台外泼水、舌L 丢果壳、纸屑、饼子等杂物;不准将饭菜带入宿舍用膳;寝室长安排好值日表,值日生要认真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工作,每天定时清除垃圾;每周安排一次大扫除; (2)美化宿舍环境,宿舍布置力求美观大方,格调高雅清新;宿舍内生活用品按规定摆放,做到被褥叠放统一,洗漱用具摆放统一,卧具使用更换统一和衣物鞋子放置统一;严禁在宿舍楼道和室内乱张贴,公共场所不得堆放杂物; (3)爱护宿舍设施,不准擅自搬出和调换宿舍内任何设施,不得私自拆修、变动宿舍内的一切设施;学生要爱护宿舍的门窗、玻璃、家具以及水电等设施; (4)保持宿舍区安静,不大声喧哗、不参与对他人学习和休息有影响的 活动,宿舍内不准打球、踢球,起哄闹事和摔瓶子,自觉服从并积极配合纪律和卫生检查工作。 三:环保知识抢答 1、目前造成野生动物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大量捕杀) 2、一节1号电池能使多少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的价值(1平方米) 3、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6月5日 4、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多少?(辿 5、眼睛劳累了,看一看(B )色对眼睛有好处。 A.红色 B .绿色 C.黄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