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发光性能[1]

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发光性能[1]
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发光性能[1]

石墨烯负载Pt 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发光性能

吴小琴1,2

宗瑞隆1

牟豪杰1朱永法1,*

(1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

100084;

2

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南昌

330063)

摘要:

利用溶胶固定化工艺合成了石墨烯负载Pt 纳米颗粒的Pt/石墨烯催化剂.研究了分散在石墨烯上的Pt

颗粒尺寸和负载量对CO 催化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探查了催化剂的某些分析特性及对其它气相体系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Pt 纳米颗粒可以很好地分散在石墨烯表面,并有较快的催化反应速率,Pt 颗粒越小催化发光强度越大.当不同Pt 负载量(0.4%-1.6%(w ,质量分数))的催化剂作用于40%(φ,体积分数)以下浓度的CO/空气体系时,产生的催化发光强度均与CO 浓度成正比,其中以负载量0.8%最优;但随CO 浓度继续增加,低Pt 负载量(0.4%,0.8%)催化剂的发光强度下降,而高Pt 负载量(1.2%,1.6%)催化剂的发光强度继续上升,且Pt 负载量越高,催化氧化发光能力越强.该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不但对CO 氧化有较好的催化发光性能,还对乙醚、无水甲醇和甲苯有不同程度的催化氧化发光活性;但二氧化碳、甲醛、戊二醛、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水蒸气均无响应信号.

关键词:石墨烯;Pt 纳米颗粒;催化氧化发光;

一氧化碳;Pt 负载量

中图分类号:O646

Cataluminescence Performance on Catalysts of Graphene Supported

Platinum

WU Xiao ?Qin 1,2ZONG Rui ?Long 1MU Hao ?Jie 1ZHU Yong ?Fa 1,*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P.R.China ;2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63,P.R.China )Abstract :Platinum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by graphene were prepared by the colloid deposition process.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and loading amount of platinum particles on the cataluminescence (CTL)properties of CO have been investigated.The CTL properties and some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alyst on other gas phase systems were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t nanoparticles are well distributed on graphene and a faster catalytic reaction rate is apparent.The smaller particles lead to a higher CTL intensity.When the volume concentration of CO in air is below 40%(φ,volume fraction)the CTL intensity i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CO for all the catalysts (0.4%-1.6%(w ,mass fraction)Pt).Among them,the catalyst containing 0.8%Pt was found to be the best.However,by increasing the CO concentration the CTL intensity of the catalysts with a low Pt loading (0.4%,0.8%)decreased while the highly loaded (1.2%,1.6%)catalysts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ir intensity.Moreover,a higher Pt loading led to a higher CTL intensity.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catalyst shows good CTL performance for CO oxidation,and ether,methanol as well as toluene show different degrees of response.No response was obtained for carbon dioxide,formaldehyde,glutaraldehyde,acetone,ethyl acetate,chloroform,and water vapor.Key Words :Graphene;

Pt nanoparticles;

Cataluminescence;

Carbon monoxide;

Platinum loading

[Article]

https://www.360docs.net/doc/9f8889008.html,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 )

Acta Phys.鄄Chim.Sin .,2010,26(11):3002-3008

November

Received:June 4,2010;Revised:July 26,2010;Published on Web:August 27,2010.

?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zhuyf@https://www.360docs.net/doc/9f8889008.html,;Tel:+86?10?62787601.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925725)and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2007CB6133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25725)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2007CB613303)资助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hysico ?Chimica Sinica

3002

No.11吴小琴等: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发光性能

自从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Novoselov 和Geim研究小组发现石墨烯[1]以来,这种碳单原子层材料就引起了理论和应用科学界的广泛关注[2-3].石墨烯特殊的微观结构和性质显示其在纳米合成、各种微电子装置(如电池、场效应管、超灵敏传感器和电机共鸣器)的制作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在化学研究方面,石墨烯已被用于制作生物传感器,可实现葡萄糖酶的直接电化学[4-5].石墨烯还可负载Pt 作为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剂[6],通过石墨烯与Pt的协同作用,使葡萄糖传感器的检测限达到了0.6

μmol·L-1;基于三(2,2?联吡啶)钌(II)?石墨烯?Nafion修饰电极可实现三丙胺的电化学发光[7].

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的催化氧化过程中可产生催化发光(cataluminescence,CTL)现象[8],利用这一原理已经设计出了基于纳米催化材料的、具有高选择性的乙醇、乙醛、氨、硫化氢、二硫化碳、四氯化碳、醚、醋酸乙烯、苯系物蒸气、正己烷、频哪醇、甲醛等化学发光型传感器[9-22].目前,催化发光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筛选[23-27],多组分同时分析的纳米阵列传感器[28]以及气味的识别和鉴定[29].

纳米贵金属颗粒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催化剂之一,但其催化性能与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形态及其在载体上的分散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筛选贵金属催化剂的载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23,30-31],目前已研究了TiO2,Al2O3,MgO,SiO2,ZrO2,ZnO,CeO2, La0.9Cu0.1MnO3和LaCoO3等作为载体负载贵金属纳米颗粒,以CO催化氧化体系为探针,对它们的性能进行评价.本研究首次以石墨烯作为载体负载Pt纳米颗粒催化剂用于研究催化氧化发光体系;探查了分散在石墨烯上的Pt纳米颗粒的粒径和负载量对CO催化发光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该催化剂对其它气相反应体系的催化发光性能.

1实验部分

1.1催化剂的制备

实验中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从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购买,使用前未进一步纯化.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石墨烯的合成参考文献[32-33]中的方法,其拉曼光谱表征结果与文献[34]一致,证明本实验合成的是石墨烯.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使用固定化溶胶工艺合成.Pt的负载量分别为0.4%,0.8%,1.2%, 1.6%(w,质量分数).Pt纳米颗粒由K2PtCl6与NaBH4反应而成,反应式如下:

K2PtCl6+NaBH4+2H2O=Pt↓+2H2↑+NaBO2+

2KCl+4HCl

制备方法参照文献[30].将K2PtCl6和聚乙烯醇(PVA) (w Pt∶w PVA=1.5∶1)溶液置于烧杯内充分搅拌,然后将新配制的NaBH4(用量为Pt的5-20倍,摩尔比)溶液加入反应物中,搅拌至溶液颜色逐渐由浅黄变为棕色,说明Pt溶胶已经形成,整个反应在冰水浴温度下进行,再按负载量将Pt溶胶加入到石墨烯分散液中搅拌10min,使Pt颗粒充分分散并吸附到石墨烯上,将烧杯置于红外灯下干燥至糊状后,均匀涂抹在陶瓷棒表面,最后再把棒放在红外灯下烘烤至干. 1.2催化剂表征和催化氧化发光性能测试

利用TEM进行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的形貌表征,所用仪器为日本电子(JEOL)公司的JEM?1200EX 型透射电镜,加速电压为100kV.

催化氧化发光性能测试采用的装置及反应单元见参考文献[26].在50W圆柱状陶瓷加热棒上涂覆约0.1mm厚的催化剂,然后放入内径为12mm的石英管中,通过调节输入电压可以方便地控制加热棒即反应室温度.从反应室入口以一定流速的空气经进样阀流过反应室,同时利用进样系统将一定量的检测气体注入进样阀,经空气载入反应室,从而产生化学发光信号.CTL强度直接采用BPCL?2?KGC 型微弱发光测量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进行检测(光电倍增管作为光子检测器).以不同波长的窄带滤光片进行不同波长信号的检测,并记录下发光强度与时间的关系.

2结果与讨论

2.1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的形貌

对于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来说,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其在载体上的分布状态是决定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控制K2PtCl6与NaBH4的比例可以实现Pt纳米颗粒尺寸的调节.图1是用溶胶固定化法合成的、不同颗粒尺寸、Pt负载量均为0.8%的Pt/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的TEM图像.

图1(a-d)中Pt纳米粒子在石墨烯上都能均匀分散.(a)、(b)、(c)对应的Pt与NaBH4的摩尔比分别为1∶5、1∶10、1∶15,它们的粒径在3-5nm左右,颗粒尺寸相差不大且无明显的团聚,与文献报道[6]一致;但当Pt与NaBH4的摩尔比变为1∶20时,Pt颗粒明显增大,达8nm左右.

3003

Acta Phys.鄄Chim.Sin.,2010

Vol.26

2.2CO 催化氧化发光性能

2.2.1石墨烯负载Pt 催化剂的CO 催化氧化发光性能为了解石墨烯、铂纳米颗粒和陶瓷棒对CO 氧

化的催化性能,分别测定了裸陶瓷棒、

石墨烯/陶瓷棒、Pt/石墨烯/陶瓷棒和Pt/陶瓷棒的催化发光性能,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裸陶瓷棒(主要成分为Al 2O 3)及其负载石墨烯后对CO 氧化均无催化活性(图中a 、b 所示).Pt 溶胶在石墨烯中分散后涂布在陶瓷棒上或直接涂在裸陶瓷棒上均对CO 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图中c 、d 所示),说明Pt 纳米颗粒能催化CO 的氧化反应,从c 、d 的比较中还可看出,由于石墨烯的存在,催化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这是因为石墨烯优良的电子传导作用,更利于电子传递[4].但两者催化发光强度没有很大的差异,即发光信号的峰面积基本相等,说明石墨烯与Pt 没有很大的催化发光协同效应.这是因为石墨烯与Pt 之间的结合力很弱,化学吸附很小,物理吸附可导致石墨烯与金属间相互作用,帮助电荷转移[35].Wang 和Che 等[36]基于第一性原理提出的交换?传输机制只适应Pd,因为石墨烯与Pd 接触时,石墨烯上转移到Pd 的d x z +d yz 轨道的

π电子在很大程度上被来自Pd d z 2轨道上的电子弥补,这种机制使钯和石墨烯之间能产生更多的交互状态和传输通道.最重要的是,这种机制保留了足够的π电子在石墨烯上,在钯层的拉伸应变时,可与石墨烯晶格匹配,当Pd 覆盖了石墨烯时,晶格在促

图1Pt/石墨烯催化剂的TEM 图

Fig.1TEM images of Pt/graphene catalysts

n (Pt)/n (NaBH 4):(a)1∶5,(b)1∶10,(c)1∶15,(d)1∶

20

图2不同传感器的CO 催化氧化发光光谱

Fig.2Cataluminescence (CTL)spectra of CO

oxidized by different sensors

(a)graphene/ceramic rods,(b)bare ceramic rods,(c)Pt/graphene/ceramic rods,(d)Pt/ceramic rods;conditions:air flow rate v =160mL ·

min -1

;temperature T =193℃;wavelength λfilter =640nm;injection

sample:5mL CO+15mL

air

3004

No.11

吴小琴等:石墨烯负载Pt 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发光性能

进交换转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类似的拉伸应变作用在Pt 层时,却不会造成这样一种机制,因此Pt 和石墨烯之间不能产生更多的交互状态和传输通道[36].所以未见石墨烯与Pt 产生很大的催化发光协同效应.

2.2.2石墨烯负载Pt 颗粒大小对发光强度的影响规律

纳米催化剂颗粒的粒径是影响其催化活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对于不同的载体其影响结果却不

同[30-31],载体最终决定了沉积其上的颗粒尺寸、形状以及催化剂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因此,本研究制备了不同粒度的纳米级铂,把它们分别分散在石墨烯上,制成4根催化发光陶瓷棒,探查Pt 催化剂颗粒的粒径和石墨烯作为载体对发光强度的影响规律,以了解该催化剂体系的催化性能.利用不同波长的窄带滤光片(535、555、575、620、640、680、745nm),测定它们的催化发光强度,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Pt 颗粒大小对发光强度有明显影响.在193℃时,平均粒度范围在3-5nm 的传感器有较大的发光信号,平均粒度为8nm 的传感器发光强度很弱.可见在同样条件下,Pt 颗粒尺寸越小,发光强度越大,符合CO 氧化动力学规律[37],也和La 1-x Sr x MnO 3(x =0,0.2,0.5,0.8)和TiO 2负载Pt 颗粒催化剂情况一致[24,38].作为Pt 的载体,石墨烯与Al 2O 3、SiO 2均不同[39],在Al 2O 3上催化活性与Pt 粒径无关,而在SiO 2上催化活性与Pt 粒径成正比关系.从图中还可看出:最大发射波长为640nm,这也和La 1-x Ce x CoO 3、LaSrMnO 立方体和Co 3O 4催化体系测定CO 的最大波长一致[25-26,40],说明不同的催化剂

催化氧化CO 的发光机理相同.一般认为在Pt(111)上CO 的催化氧化为Langmuir ?Hinshelwood 机理[41]:氧化涉及到几个基本步骤,即CO 的吸附、解吸和在表面的扩散;分子氧(O 2)解离成原子氧;原子氧与CO 反应形成CO 2[23]:

CO+O 2→CO 2*→CO 2+h ν

当CO 被氧化刚生成CO 2时,新形成的CO 2分子处于高能级的激发态,当其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放出光子,产生催化氧化发光现象.催化氧化发光强度与激发态CO 2转化为基态CO 2的数目成正比,即与被氧化CO 的数目成正比.

2.2.3石墨烯负载Pt 量对催化氧化发光活性的影响规律

制备了4根Pt/石墨烯催化剂传感器,其石墨烯负载同样粒度(3-5nm,n (Pt)/n (NaBH 4)=1∶10)、但不同量(0.4%,0.8%,1.2%,1.6%(w ))的Pt 纳米颗粒.利用CO 作探针,测定它们对不同浓度(φ,体积分数)的CO 的催化发光强度,以此评价Pt 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Pt 负载量对催化氧化发光活性的影响规律.测定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在空气中CO 浓度低于40%(φ,体积分数)时,石墨烯负载Pt 量在0.4%-1.6%范围内,催化发光强度均与浓度成正比,其中负载量为0.8%的传感器具有最强的发光信号,这种结果与P25负载Pt 的情况相似[27].原因可能是一般在低浓度反应物中氧气太多了,相当于“氧化焰”,因而发光信号被冲淡了,随CO 浓度增加稀释程度降低因而发光强度逐渐增强,化学计量比时催化氧化反应最充分,所以发光强度最大.但随着CO 浓度的增加,低负载量(0.4%,0.8%)传感器的发光强度先下降再

图3Pt 粒径对催化发光强度的影响

Fig.3Effect of Pt particle size on CTL intensity

catalyst:0.8%(w ,mass fraction)Pt/graphene,v =160mL ·min -1,T =193℃;The 3-5nm and 8nm Pt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colloid deposition

process.

图4Pt 含量对催化发光强度的影响

Fig.4Effect of Pt amounts on CTL intensity

0.4%,0.8%,1.2%,1.6%:mass fraction of Pt in the Pt/graphene

catalyst;v =160mL ·min -1,λfilter =640nm,T =193

3005

Acta Phys.鄄Chim.Sin.,2010

Vol.26

趋于定值,而高负载量(1.2%,1.6%)催化剂的发光强度继续上升,且Pt 含量越高,催化氧化发光能力越强.原因是在高浓度反应物中氧气少了,此时只有部分CO 被氧化发光,相当于“还原焰”,同时负载量低的催化剂不能提供更多的活性中心,已达到了该催化容量的极限值,因而发光信号下降.而高负载量的催化剂在该浓度范围内尚未达到其饱和容量,负载量越大活性中心越多,因而继续保持着高活性,且负载量越大催化氧化活性越高.可见在不同的反应物浓度范围内最好用不同负载量的Pt 催化剂.2.3石墨烯负载Pt 纳米颗粒催化剂的部分分析

特性

2.3.1催化发光温度的影响

图5给出了温度对CO 催化发光性能的影响.在140℃以下,体系几乎没有发光;在140℃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增加,但背底热辐射噪声也随之增大;当温度继续升高,信号相对于背底热辐射噪声增长幅度更大,这与CO 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一致[25],即温度越高,转化率越大.由于石墨烯热稳定性不是很高,所以宜用较低的检测温度.但测定温度低,测定灵敏度受影响,也难于降低检出限,因此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测定.由图5可知,最佳信噪比的温度为193℃.因此,193℃选作最佳测定温度,此时石墨烯也比较稳定[42].2.3.2载气流速的影响

载气流速是影响催化发光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3℃,640nm 波长处,空气流速为20-1000mL ·min -1范围内,测定了不同流速与催化发光强度的关系,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在低流速下,随着流速的增大,CO 的化学发光强度也不断增加,至120mL ·min -1时达到最大并趋于稳定,在流速120-200mL ·min -1范围内得到一个平台区;而当流速大于200mL ·min -1时,发光强度急速下降.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较低流速时,CO 分子的扩散速度小于生成发光中间物的反应速度.此时发光强度受扩散速度的控制,随着流速的增大发光强度也变大.当流速更大时,CO 分子扩散到敏感材料表面的速度已经足够快,此时发光反应主要受表面反应速度的控制[9].流速大于200mL ·min -1时,发光强度下降,原因可能是高流速导致反应温度下降.

为了证实上述推测,在不同的流速下测定了发光反应器的温度,结果见图7.

由图7可见,在200mL ·min -1以下时流速变化对温度影响很小,而大于200mL ·min -1时流速变化对温度有明显影响.由此可得出下列结论:流速在

图5温度对发光强度、信噪比和背底噪声的影响

Fig.5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CTL intensity,

S/N,and BN

v =160mL ·min -1,姿filter =640nm;S:signal,BN:background noise,

S/N:signal to

noise

图6空气流速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Fig.6Effect of air flow rate on CL

intensity

图7空气流速对温度的影响

Fig.7Effect of air flow rate on temperature

100,125,150V are the input voltages of the

transformer.

3006

No.11

吴小琴等:石墨烯负载Pt 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发光性能

200mL ·min -1以下时对温度影响不大,因此,在该流速以下测定的发光强度受反应物扩散速度的控制.当流速大于200mL ·min -1后,发光强度则主要受温

度控制,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流速越大、温度越低,得到的发光强度越小.

2.3.3石墨烯负载Pt 催化剂对不同体系的催化氧化发光

性能的影响

石墨烯负载Pt 催化剂对常见物质的催化氧化发光性能,进样浓度均为1.165mg ·mL -1,结果见图8.

由图8可见石墨烯负载Pt 催化剂除对CO 氧化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外,还对乙醚、无水甲醇和甲苯的氧化发光有不同程度的催化活性.但对二氧化碳、

甲醛、戊二醛、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水蒸气均无发光响应.

3结论

Pt 纳米颗粒在石墨烯表面上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其粒径较小时催化氧化发光强度更大;石墨烯作载体能够加速催化反应的速率.当不同Pt 负载量(0.4%-1.6%(w ))的催化剂作用于40%(φ)(CO/air)以下浓度时,产生的催化发光强度均与浓度成正比,其中以0.8%(w )Pt 负载量为最优,但随着CO 浓度的继续增加,低Pt 负载量(0.4%,0.8%)催化氧化发光强度下降,而高Pt 负载量(1.2%,1.6%)催化氧化发光强度继续上升,表明催化剂对CO 氧化发光性能的影响除与空燃比有关,还与催化剂的催化容量有关,在催化不同燃气浓度时有最佳催化剂使用量.Pt/石墨烯催化剂的最佳信噪比的温度为193℃;空

气流速在120-200mL ·min -1时可以得到较大的发光强度.在一定条件下,Pt/石墨烯催化剂不但对CO

氧化有较好的催化氧化发光性能,还对乙醚、无水甲醇和甲苯的氧化发光有不同程度的催化活性,但对

二氧化碳、甲醛、戊二醛、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水蒸气均无发光响应.

References

1

Novoselov,K.S.;Geim,A.K.;Morozov,S.V.;Jiang,D.;Zhang,Y.;Dubonos,S.V.;Grigorieva,I.V.;Firsov,A.A.Science ,2004,306:6662Geim,A.K.;Novoselov,K.S.Nature Materials ,2007,6:1833Li,D.;Muller,M.B.;Gilje,S.;Kaner,R.B.;Wallace,G.G.Nat.Nanotechnol .,2008,3:101

4Shan,C.S.;Yang,H.F.;Song,J.F.;Han,D.X.;Ivaska,A.;Niu,L.Anal.Chem .,2009,81:2378

5Kang,X.H.;Wang,J.;Wu,H.;Aksay,I.A.;Liu,J.;Lin,Y.H.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9,25:901

6Wu,H.;Wang,J.;Kang,X.H.;Wang,C.M.;Wang,D.H.;Liu,J.;Aksay,I.A.;Lin,Y.H.Talanta ,2009,80:403

7Li,H.J.;Chen,J.A.;Han,S.;Niu,W.X.;Liu,X.Q.;Xu,G.B.Talanta ,2009,79:165

8Breysse,M.;Claudel,B.;Faure,L.;Guenin,M.;Williams,R.J.J.;Wolkenstein.T.J.Catal .,1976,45:137

9Zhu,Y.F.;Shi,J.J.;Zhang,Z.Y.;Zhang,C.;Zhang,X.R.Anal.Chem .,2002,74:120

10Zhou,Q.;Zhang,L.C.;Fan,H.Y.;Wu,L.;Lv,Y.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10,144:192

11Cao,X.A.;Zhang,Z.Y.;Zhang,X.R.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4,99:30

12Shi,J.J.;Yan,R.X.;Zhu,Y.F.;Zhang,X.R.Talanta ,2003,6:157

13Zhang,Z.Y.;Jiang,H.J.;Xing,Z.;Zhang,X.R.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4,102:155

14

Xuan,Y.L.;Hu,J.;Xu,K.L.;Hou,X.D.;Lv,Y.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9,136:218

15Luo,L.;Chen,H.;Zhang,L.C.;Xu,K.L.;Lv,Y.Anal.Chim.

Acta ,2009,635:18316Jia,Y.Z.;Zhang,H.L.;Wu,L.;Lv,Y.;Hou,X.D.Microchemical Journal ,2010,95:359

17Cao,X.A.;Wu,W.F.;Chen,N.;Peng,Y.;Liu,Y.H.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9,137:83

18Wu,C.C.;Cao,X.A.;Wen,Q.;Wang,Z.H.;Gao,Q.Q.;Zhu,H.C.Talanta ,2009,79:1223

19

Lu,J.S.;Cao,X.A.;Pan,C.Y.;Yang,L.F.;Lai,G.B.;Chen,J.L.;Wu,C.Q.Sensors ,2006,6:1827

20Yu,C.;Liu,G.H.;Zuo,B.L.;Tang,Y.J.;Zhang,T.Anal.Chim.

Acta ,2008,618:20421

Yang,P.;Ye,X.N.;Lau,C.W.;Li,Z.X.;Liu,X.;Lu,J.Z.Anal.

图8催化剂在不同体系中的催化发光活性

Fig.8CTL activity of catalyst on different

oxidation systems

conditions:λfilter =640nm;T =193℃,v =160mL ·min -1;

sample concentration:1.165mg ·mL

-1

3007

Acta Phys.?Chim.Sin.,2010Vol.26

Chem.,2007,79:1425

22Li,S.F.;Li,F.P.;Rao,Z.M.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10,145: 78

23Wang,X.;Na,N.;Zhang,S.C.;Wu,Y.Y.;Zhang,X.R.J.Am.

Chem.Soc.,2007,129:6062

24Teng,F.;Xu,T.G.;Teng,Y.;Liang,S.H.;Bulgan,G.;Lin,J.;

Yao,W.Q.;Zong,R.L.;Zhu,Y.F.;Zheng,T.F.Environ.Sci.

Technol.,2008,42:3886

25Bulgen,G.;Liang,S.H.;Teng,F.;Yao,W.Q.;Zhu,Y.F.Acta Phys.?Chim.Sin.,2008,24:205[Bulgen G.,梁淑惠,腾飞,

姚文清,朱永法.物理化学学报,2008,24:205]

26Teng,F.;Yao,W.Q.;Zhu,Y.F.;Chen,M.D.;Wang,R.H.;Mho, S.I.;Meng,D.D.J.Phys.Chem.C,2009,113:3089

27Na,N.;Zhang,S.C.;Wang,X.;Zhang,X.R.Anal.Chem.,2009, 81:2092

28Wu,Y.Y.;Na,N.;Zhang,S.C.;Wang,X.;Liu,D.;Zhang,X.R.

Anal.Chem.,2009,81:961

29Suslick,B.A.;Feng,L.;Suslick,K.S.Anal.Chem.,2010,82: 2067

30Comotti,M.;Li,W.C.;Spliethoff,B.;Sch俟th,F.J.Am.Chem.

Soc.,2006,128:917

31Bulgan,G.;Zong,R.L.;Liang,S.H.;Yao,W.Q.;Zhu,Y.F.Acta

Phys.?Chim.Sin.,2008,24:1547[Bulgan G.,宗瑞隆,梁淑惠,姚文清,朱永法.物理化学学报,2008,24:1547]

32Ummers,W.S.;Offeman,R.E.J.Am.Chem.Soc.,1958,80:1339 33Xu,Y.;Bai,H.;Lu,G.;Li,C.;Shi,G.J.Am.Chem.Soc.,2008, 130:5856

34Alwarappan,S.;Erdem,A.;Liu,C.;Li,C.Z.J.Phys.Chem.C, 2009,113:8853

35Khomyakov,P.A.;Giovannetti,G.;Rusu,P.C.;Brocks,G.;Brink, J.V.D.;Kelly,P.J.Phys.Rev.B,2009,79:195425

36Wang,Q.J.;Che,J.G.Phys.Rev.Lett.,2009,103:066802

37Arenz,M.;Mayrhofer,K.J.J.;Stamenkovic,V.;Blizanac,B.B.;

Tomoyuki,T.;Ross,P.N.;Markovic,N.M.J.Am.Chem.Soc.,

2005,127:6819

38Valden,M.;Lai,X.;Goodman,D.W.Science,1998,281:1647 39Che,M.;Bennett,C.O.Adv.Catal.,1989,36:55

40Teng,F.;Yao,W.Q.;Zheng,Y.F.;Ma,Y.T.;Xu,T.G.;Gao,G.

Z.;Liang,S.H.;Teng,Y.;Zhu,Y.F.Talanta,2008,76:1058

41Campell,C.;Ertl,G.;Kuipers,H.;Segner,J.J.Chem.Phys.,1980, 73:5862

42Wang,G.X.;Yang,J.;Park,J.;Gou,X.L.;Wang,B.;Liu,B.;

Yao,J.J.Phys.Chem.C,2008,112:8192

3008

石墨烯及石墨烯光催化复合材料简介

石墨烯及石墨烯光催化复合材料简介 1.1 前言 碳材料是地球上最普遍也是一类具有无限发展前景的材料,从无定形的碳黑到晶体结构的天然层状石墨;从零维纳米结构的富勒烯到二维结构的石墨烯,近几十年来,碳纳米材料一直备受关注。而三维网状结构的石墨烯自组装水凝胶的发现[1],不仅极大地充实了碳材料家族,为新材料和凝聚态领域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而且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纳米结构和性能,使得石墨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验研究方面都已展现出了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从而为碳基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从石墨发现至今,关于石墨烯的研究已经铺满各种期刊杂志,此外,人们对石墨烯衍生物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纳米带、石墨烷、磁性石墨烯衍生物等。其中对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纳米带的研究更为深入。氧化石墨烯是单一的碳原子层,可以随时在横向尺寸上扩展到数十微米,因此,其结构跨越了一般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典型尺度。氧化石墨烯可视为一种非传统型态的软性材料,具有聚合物、胶体、薄膜,以及两性分子的特性。由于它在水中具有优越的分散性,长久以来被视为亲水性物质,然而,相关实验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实际上具有两亲性,从石墨烯薄片边缘到中央呈现亲水至疏水的性质分布。因此,氧化石墨烯可如同界面活性剂一般存在界面,并降低界面间的能量。根据不同的碳取材来源和不同的结构,石墨烯纳米带有不同的特性,有些有金属的性质,有的具有半导体性能,从而也使得石墨烯纳米带成为未来半导体候选材料。此外,在挖掘石墨烯潜在的性能和应用方面,石墨烯的复合材料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且这类复合材料已在生物医学、能量储存、液晶器件、传感材料、电子器件、催化剂等领域显示出了优异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 总之,不断发现新的性质、衍生物、复合材料以及功能器件,极大地丰富了石墨烯的研究方向、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拓展了石墨烯的应用领域,使得基于石墨烯的材料成为了一个充满魅力与无限可能的研究对象。

石墨烯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石墨烯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1、石墨烯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的研究 纳米材料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紧密排列成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纳米材料,由于它具有特殊的纳米结构以及优异的性能,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已在电子学、光学、磁学、生物医学、催化等诸多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能。光催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操作条件容易控制和降解彻底的特点,被认为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环保新技术。以光催化剂/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复合工艺,制备了三种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1)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并用热剥离成石墨烯,或者利用超声波分散剥离为氧化石墨烯,再化学还原成石墨烯。 2)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二氧化钛和石墨烯复合效果较好。 3)以氧化石墨烯为基体,醋酸锌为锌源,采用溶胶法制备了氧化锌/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发现了石墨烯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氧化锌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可以测定复合材料的荧光效应。 2、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发光性能 Pt纳米颗粒可以很好地分散在石墨烯表面,因此合成了石墨

烯负载Pt纳米颗粒的Pt/石墨烯催化剂.并有较快的催化反应速率,Pt颗粒越小催化发光强度越大。当不同Pt负载量(0.4%-1.6%(w,质量分数)的催化剂作用于40%(φ,体积分数)以下浓度的CO/空气体系时,产生的催化发光强度均与CO浓度成正比。该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不但对CO氧化有较好的催化发光性能,还对乙醚、无水甲醇和甲苯有不同程度的催化氧化发光活性;但二氧化碳、甲醛、戊二醛、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水蒸气均无响应信号。 3、与传统的Pd/Vulcan XC-72相比,Pd/石墨烯催化剂对碱性介质中乙醇电氧化的催化活性有了极大的提高,石墨烯-SnO2复合物(SnO2-GNS)可以负载高分散的Pd作为纳米颗粒催化剂,电化学测试表明,与Pd/石墨烯(Pd/GNS)相比,Pd/SnO2-GNS 催化剂对乙醇电氧化的催化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当加入的前驱盐SnCl2·2H2O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1:2时,Pd/SnO2-GNS催化剂获得最好的催化活性。 4、用石墨烯(G)代替Vulcan XC-72炭(XC)作Ir的载体制备石墨烯载Ir(Ir/G)催化剂.电化学的测量结果表明,Ir/G催化剂对氨氧化的电催化性能优于XC炭载Ir(Ir/XC)催化剂。 5、利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制备了二氧化钛/石墨烯(TiO2-GE)复合光催化剂,研究了纯TiO2以及不同方法制备的TiO2-GE复合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及罗丹明B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引入提高了TiO2的光催活性,这主要是得益于石墨烯优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及应用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及应用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一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烯,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自此,石墨烯由于其突出的导热性、室温高速载流子迁移率、透光性和力学性能等,同时具有完美的量子隧道效应、半整数的量子霍尔效应、从不消失的电导率等一系列性质,受到了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科研领域的新兴宠儿。 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粉末经化学氧化后的产物,它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丰富的官能团。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类复合材料以及无机物类复合材料更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为成为研究的又一重点。 一、氧化石墨烯的分子结构 石墨被强氧化剂氧化,氧原子进入到石墨层间,结合л电子,使层面内的二键断裂,并以C=O,C-OH, -COOH等官能团与密实的碳网面中的碳原子结合,形成共价键型石墨层间化合物。氧化石墨烯的理想结构组成为C400H,也有文献报道其组成为C X+(OH)Y-(H20)2,其中C、H、O等各元素的含量随氧化程度不同而发生改变,一般范围为C7O4H2-C24O13H9,目前,普遍认为氧化石墨是一个准二维固体物质。氧化石墨烯由尺寸不定的未被氧化的芳香“岛”组成,而这些“岛”则被含有醇羟基、环氧基团和双键的六元脂环所分开,芳香环、双键和环氧基团使得碳原子点阵格式近乎处于同一平面,仅有连接到羟基基团的碳原子有较轻微的四面体构型畸变,导致了一些层面的卷翘。官能团处于碳原子点阵格子的上下,形成了不同密度的氧原子分布。 干燥的氧化石墨在空气中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吸潮而变成水合氧化石墨,层间距也会随其含水量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随含水量的增加,层间距从0.6nm增加到1.1nm,从而导致X射线(100)衍射峰的位置的变化。 鉴于氧化石墨烯在石墨烯材料领域中的地位,许多科学家试图对氧化石墨烯的结构进行详细和准确的描述,以便有利于石墨烯材料的进一步研究,虽然已经利用了计算机模拟、拉曼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同的制备方法,实验条件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石墨来源对氧化石墨烯的结构都有一定的影响),氧化石墨烯的精确结构还无法得到确定。 二、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Brodie、Staudenmaier和Hummers三种方法,它们都是用无机强质子酸(如浓硫酸、发烟硝酸或它们的混合物)处理原始石墨,将强酸小分子插入石墨层问,再用强氧化剂(如KMnO4、KC104等)对其进行氧化。 1、Brodie法 1898年Brodie采用发烟HNO3体系,以KC103为氧化剂,反应体系的温度需先维持在0℃,然后,不断搅拌反应20-24h。洗涤后获得的氧化石墨的氧化程度较低,需进行多次氧化处理以提高氧化程度,反应时间相对较长。该法的优点是其氧化程度可利用氧化时间进行控制,合成的氧化石墨结构比较规整。但因采用KC103作氧化剂,有一定的危险性。

石墨烯基光催化剂在能源转化方面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1-9731(2016)07-07034-04 石墨烯基光催化剂在能源转化方面的应用? 董倩,伍水生,马博凯,王亚明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昆明650504) 摘要:石墨烯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被视为一种最有潜力的光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领域十分引人注目.石墨烯基光催化剂活性的增强机理包括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的减少,光吸收范围的扩大和光吸收强度的增强,表面活性位点的增加以及光催化剂化学稳定性的改善.综述石墨烯基光催化剂在能源转化如光催化分解水和CO2的光催化还原成碳氢化合物的应用并且简要分析了其活性增强的机理.关键词:石墨烯基纳米材料;光催化;光解水;能源转化 中图分类号: O611.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7.007 0 引言 石墨烯,由s p2杂化碳原子组成的单层二维纳米片,是一种零带隙半导体.自从2004年通过简单的机械剥离得到石墨烯之后[1],发现它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柔性结构[2],大表面积(2630m2/g)[3],高导电性和导热性(约5000W/(m K))[4].由于这些独特的特性,导致了研究者对石墨烯的关注,并进一步探讨它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潜能.石墨烯以及它的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大致包括两类: to p-down 和 bottom-u p . to p-down 的外延生长方法一般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5-9]和有机合成法[10-12],它不仅能够制造大尺寸和高品质的石墨烯同时也可调整其形态与结构[13-15]. bottom-u p 生长的石墨烯包括机械剥离石墨[1]二石墨电化学膨胀[16]以及由石墨烯氧化物(GO)还原的石墨烯,虽然石墨烯来自还原氧化石墨烯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含氧基团和缺陷,但这是具有大规模二低成本制备石墨烯的简单策略[17]. 利用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好和高比表面积,将它与半导体复合构成新型复合光催化剂一方面可以提高光生电子迁移率使光生电子-空穴对易于分离,从而加速光催化反应.另一方面大比表面积的石墨烯有助于提高污染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力[18-20].这里,我们重点评述了最近有关石墨烯光催化剂在能源转化方面的的研究.首先介绍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在能源转化方面如光催化分解水和光催化还原CO2的应用,然后简要说明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增强的基本原理.1石墨烯基光催化剂在能源转化方面的应用1.1光催化分解水 吸收太阳能来分解水是生产H2和O2最洁净的的方法之一,太阳能分解水制备H2对开发无碳燃料和可持续能源系统是一种有前途的解决方案.然而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受限于无法利用可见光,量子效率低,和/或催化剂的光降解[21].考虑到石墨烯良好的导电率和高比表面积,石墨烯作为有效的电子受体以提高光生电荷转移以及通过分离氢氧的析出位点来抑制逆向反应从而提高光催化产生H2活性(图1所示). 图1光解水在作为电子受体的石墨烯的不同位点选择性催化示意图 Fi g1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selective catal y sis of water s p littin g at different sites on g ra p hene used as a conductin g su pp ort 溶胶-凝胶法合成的TiO2-5%(质量分数)g ra p hene 复合材料在紫外照射下H2的析出量(4.5μmol/h)比P25高出2倍,可能是引入石墨烯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22-23].通过水热法制备的P25-RGO具有更好的性能(P25/RGO质量比=1/0.2,H2:74μmol/h),水热反应导致P25和石墨烯之间产生强相互作用,显示出比P25(H2:6.8μmol/h)更高的活性[24-25].理论计算揭示了锐钛矿型TiO2的{001}面为具有最高表面能反应面,催化结果显示紫外照射下石墨烯-暴露{001}面的改性TiO2纳米片(石墨烯含量 4307 02016年第7期(47)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401088);云南省应用研究基础资助项目(KKSY201205025);昆明理工大学分析测试基金资助项目(20150357,20150320) 收到初稿日期:2015-05-26收到修改稿日期:2015-08-06通讯作者:伍水生,E-mail:wuss2005@126.com 作者简介:董倩(1990-),女,陕西宝鸡人,在读硕士,师承伍水生副教授,从事石墨烯纳米材料研究.

关于石墨烯的总结

一.石墨烯常用修饰方法总结 石墨烯是由一层密集的、包裹在蜂巢晶体点阵上的碳原子组成,是世界上最薄的二维材料,其厚度仅为0.35 nm。这种特殊结构蕴含了丰富而新奇的物理现象,使石墨烯表现出许多优异性质。 结构完整的石墨烯是由不含任何不稳定键的苯六元环组合而成的二维晶体,化学稳定性高,其表面呈惰性状态,与其他介质(如溶剂等)的相互作用较弱,并且石墨烯片与片之间有较强的范德华力,容易产生聚集,使其难溶于水及常用的有机溶剂,这给石墨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质,并改善其成型加工性(如提高溶解性、在基体中的分散性等),必须对石墨烯进行有效的功能化。通过引入特定的官能团,还可以赋予石墨烯新的性质,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功能化是实现石墨烯分散、溶解和成型加工的最重要手段。 从功能化的方法来看。主要分为共价键功能化和非共价键功能化两种。 1. 石墨烯的共价功能化 石墨烯的共价键功能化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功能化方法。尽管石墨烯的主体部分由稳定的六元环构成,但其边沿及缺陷部位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通过化学氧化的方法制备石墨烯氧化物(Grapheneoxide)。由于石墨烯氧化物中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和环氧键等活性基团,可以利用多种化学反应对石墨烯进行共价键功能化。 1.1 石墨烯的聚合物功能化 (1)聚乙二醇(PEG)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功能化纳米材料,以提高这些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减小其对生物分子及细胞的非特定的约束力,也改善了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实现更好的肿瘤靶向性治疗[1,2,3-5]。2008年,Dai 等使用六臂星型氨基聚乙二醇的端氨基与纳米石墨烯片边缘的羧基通过亚胺催化酰胺形成反应,制备PEG 修饰纳米石墨烯片,得到的产物在用于体外给药和生物成像的生理溶液中显示了优良的分散性和稳定性[2]。 (2)除了PEG外,还有其他的被用来共价功能化GO的亲水大分子。刘庄工作组,将氨基修饰的DEX与GO通过共价键键合,得到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这种材料大大提高了GO生理溶解性的稳定性[6]。Bao et al.

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

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科技论文检索与写作作业 ——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 一、制备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并掌握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原理和制备方法。 2.制备一种以金属镍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固体催化剂。 意义: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镍基催化剂是一种常用的经典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和价格较低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加氢、脱氢、氧化脱卤、脱硫等转化过程。 二、制备方法、 1.一种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按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体积比为1:1.5~1:3的比例将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混合,强力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按无水乙醇与醋酸的体积比为10:1~30:1的比例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醋酸形成溶液A;(2)按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5~1:10的比例将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在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硝酸调节混合溶液的pH为2~5得到溶液B;(3)按溶液B与溶液A的体积比为1:1~1:4的比例将B溶液加入到A溶液中,然后按钛酸丁酯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1:0.05~1:0.3的比例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形成钛溶胶;(4)按γ?Al2O3和钛酸丁酯的摩尔比为1:0.05~1:0.8的比例在步骤(3)中得到的钛溶胶中加入γ?Al2O3,然后按钛酸丁酯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0.5~1:2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静置1~5h后干燥、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5)将 TiO2?Al2O3复合载体于浓度为0.05~1mol/L的硝酸镍水溶液中浸渍4~24h,充分搅拌后干燥、焙烧、通氢还原,得Ni/TiO2?Al2O3负载型镍催化剂。

氧化石墨烯的绿色还原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8889008.html, 氧化石墨烯的绿色还原方法 作者:肖祖萍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4期 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层的碳二维纳米材料,它是由碳六元环组成的二维蜂窝状点阵结构,碳原子的排列与石墨原子层排列相同。地球上不缺少石墨材料,为制备石墨烯材料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目前常用的石墨烯只要由两大类方法制备,一种是将石墨氧化为氧化石墨烯,再通过化学方法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另一种是通过化学方法或某些操作将石墨直接转化为石墨烯。在本文主要研究第一种方法中的绿色还原方法。本文中的石墨烯都是由氧化石墨烯通过还原得到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按六边形晶格整齐排布而成的碳单质,结构非常稳定。因为石墨烯的晶格结构,常会被误认为它很僵硬,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例如,石墨烯作为目前已知的力学强度最高的材料,并有可能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于新型高强度复合材料之中;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及其对光的高透过性又让它在透明导电薄膜的应用中独具优势,而这类薄膜在液晶显示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一、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氧化石墨烯即石墨烯的氧化物,它是由石墨粉末经化学氧化及剥离后的产物。氧化石墨烯一般由石墨经强酸氧化而得。主要有三种制备氧化石墨的方法:Brodie法、Staudenmaier法和Hummers法。其中Hummers法的制备过程的时效性相对较好而且制备过程中也比较安全。目前最常用的制取氧化石墨烯的方法是由一个修改过的Hummer方法制备的。 二、氧化石墨烯的还原 1.绿色还原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都环境的关注,我们越来越需要研究一些绿色的还原方法。绿色的还原方法即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过程中不使用有毒的还原剂或不产生对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绿色还原法对环境不会有危害或危害几乎可以不计,并可以得到较好的石墨烯。但有些绿色还原法还存在无法大规模生产的弊端,无法在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目前常见的绿色还原方法有水热热还原氧化石墨烯、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柠檬酸钠还原氧化石墨烯法、超声辅助镍粉绿色还原制备石墨烯、氧化石墨热解膨胀氢气还原法等。下面我们对这几种绿色还原方法做一个介绍。 (1)水热热还原氧化石墨烯 水热热还原氧化石墨烯是指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以水为溶剂,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将氧化石墨烯溶解于溶剂中,在液相或超临界条件下,反应物分散且变得活

石墨烯氧化还原法

四:石墨烯的氧化还原法制备及结构表征 摘要:采用改进的 Hummers 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制备氧化石墨,经超声分散,然后在水合肼的作用下加热还原制备了在水相条件下稳定分散的石墨烯。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探针显微镜和ζ电位仪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谱学、形貌和ζ电位分析。结果表明,石墨被氧化后形成以 C=O、C-OH、-COOH 和 C-O-C 等官能团形式的共价键型石墨层间化合物;还原氧化石墨后形成的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团与石墨的相似;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在碱性条件下可形成稳定的悬浮液;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薄片厚度为 1.0 nm 左右。考察并讨论了还原过程中水合肼用量,体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 pH 值对石墨烯还原程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水合肼用量和反应时间是影响石墨烯还原程度的主要因素;pH 值对石墨烯稳定性影响较大。 实验部分 1.1原料:天然鳞片石墨(~74 μm);高锰酸钾,浓硫酸,水合肼 (50%),均为化学纯,市售;5% H2O2溶液,0.05mol · L-1HCl 溶液,体系的 pH 值用 0.1mol · L-1NaOH溶液调节。 1.2制备 氧化石墨制备:将 10 g 石墨、230 mL 98%浓硫酸混合置于冰浴中,搅拌 30 min,使其充分混合,称取 40 g KMnO4加入上述混合液继续搅拌 1 h 后,移入 40 ℃中温水浴中继续搅拌 30 min;用蒸馏水将反应液(控制温度在 100 ℃以下)稀释至 800~1 000mL 后加适量 5% H2O2,趁热过滤,用 5% HCl 和蒸馏水充分洗涤至接近中性,最后过滤、洗涤,在 60℃下烘干,得到氧化石墨样品。石墨烯制备:称取上述氧化石墨 0.05 g,加入到100 mL pH=11 的 NaOH 溶液中;在 150 W 下超声90 min 制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在 4000 r· min-1下离心 3 min 除去极少量未剥离的氧化石墨;向离心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概述

(2)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I (3) (3) 2.1 GO (4) 2.1.1Brodie (5) 2.1.2 Staudenmaier (6) 2.1.3 Hummers (6) 2.2 GO (6) 2.2.1 (6) 2.2.2 (7) 2.2.3 . (7) 2.2.4 (7) (9) (10) (13)

, The Summarize of oxidation-reduction method for graphene Shaoqing Ma , Zhongai Hu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lanzhou, 730070)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graphene with its unique structure and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caused wide interests in the chemical, physical and material fields. People have made positive progress in the preparation of graphene,and have provided raw material guarantee for graphene of bas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largely applied the latest references in recent years , reviewed the legal system with oxidation-reduction method for graphene and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 words : graphite oxide, graphene, oxidation-reduction method I

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材料中的应用

第3期2017年6月 矿产保护与利用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3 Jun.2017 矿物材料 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材料中的应用倡 李珍1,2,杨剑波1,2,刘学琴1,2,沈毅1,2,李云国3,张寄丹3 (1.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3.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摘 要:以黑龙江鸡西柳毛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石墨烯,重点探讨了氧化剂配比、氧化时间对氧化石墨结构 的影响,表征了氧化石墨、氧化石墨烯与石墨烯的晶体结构与形貌特征。并将石墨烯与氧化锌纳米棒阵列 (RGO/ZNRs)复合,研究了石墨烯浓度对石墨烯/氧化锌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分析 了复合材料的光降解机制。结果表明:鸡西柳毛天然鳞片石墨成功制备成单层或少层还原氧化石墨烯片,厚 度为1.1~1.3nm。石墨烯的引入有效增强了RGO/ZNRs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性能。当石墨烯浓度为2 mg/mL时,RGO/ZNRs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含量达到最优值,光催化性能最佳。 关键词:石墨;石墨烯;RGO/ZNRs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 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76(2017)03-0084-06 DOI:10.13779/j.cnki.issn1001-0076.2017.03.016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hotocatalytic Materials LI Zhen1,2,YANG Jianbo1,2,LIU Xueqin1,2,SHEN Yi1,2,LI Yunguo3,ZHANG Jidan3(1.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Nano-geomaterial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m,Wuhan430074,Chi-na;2.Faculty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stry,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430074,Chi-na;3.The Six Institute of Geology Explor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Jamusi154000,China)Abstract:GraphenehadbeenfabricatedusingHeilongjiangJixiLiumaoflakegraphiteasrawmate- rials.Theeffectsofoxidantratio,oxidationtimeoncrystalstructuresandmorphologyfeaturesof graphiteoxide,grapheneoxideandgraphenehadbeencharacterizedandanalyzed,respectively. TheeffectofKMnO4dosageonthequalityofgraphitewasdiscussedindetail.Thenwecombined ZnOnanorodarrays(RGO/ZNRs)withthegraphene,andtheeffectsofgrapheneconcentrationon the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propertiesofRGO/ZNRshadbeenstudied.Additionally,thephoto- degradationmechanismofthecompositeshadbeeninvestigated.itturnsoutthatthefabricatedgra- pheneexhibitedoneorseverallayersforthelessthickness(1.1-1.3nm).TheRGO/ZNRsdis- playedanenhanced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propertyduetotheintroducingofgraphene.Final- ly,whentheconcentrationofgrapheneis2mg/mL,thecompositesgaintheoptimal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Key words:graphite;graphene;RGO/ZNRscomposite;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 石墨在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冶金铸造、核工业、航天工业等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石墨 倡收稿日期:2017-04-12 基金项目:黑龙江国土资源厅项目(201602) 作者简介:李珍(1963-),女,山西临汾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矿物材料功能化研究。 万方数据

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在热还原中的非常规红外吸收机理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一班 3008208022 裴庆丽在固体中,原子和分子的振动红外吸收会通过非绝热的相互作用被电子作用所影响,如Fano效应。通常情况下,红外吸收的谱线形状被修改,或者红外禁止模是可以作为电子吸收调制被探测到的。与这种已知现象相反,在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中观察到巨大的红外吸收带,这来源于一种尚未被报告的结构的不对称延伸构型的电子态耦合,该结构含有聚集在缺陷边界的氧原子。自由电子被氧原子移动所诱导(感应),产生了一个强烈的红外吸收,它与声子模式同相。当所有的含氧化学物质,包括羟基,羧基,环氧和酮官能团,从洁净石墨烯补丁的相邻边界区域除去时,这种新的现象才是唯一可能的。 石墨烯,带有sp2-杂化蜂窝状二维炭晶格,由共轭六角形晶胞组成,由于其维数和独特的电子能带结构,石墨烯显示出特别的性能。石墨烯是带有线性色散的半金属碳材料,因为它的载流子表现为狄拉克费米子(零有效质量),这抑制了载流子反向反射。因此,有趣的物理性能已得到证明,比如高的本征载流子迁移率(3,000and-200,000cm2 V-1s-1),在亚微米尺度上的室温弹道输运,并带有大的平均自由行程,增强的库仑相互作用,弱本地化抑制和绝热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偏差抑制。 实际设备使用的石墨烯取决于制造有限尺寸结构和控制化学稳定的边界形成的能力,因此非常需要了解一系列石墨烯材料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石墨烯氧化(或者甚至水合)是众所周知的去除费米能级状态的例子,从而生成一种绝缘体。因此预测附着在石墨烯上,任何形式(环氧基,羟基,羧基和酮式功能组)的氧,都会在基面和边界上降低费米能级的电子态,即导电性,如实验所示。石墨烯的确是一种良好的绝缘体,它在还原时只部分恢复弱的导电性。即使在高温热处理(800-1,100℃)后,会有一些残余氧(约8-10%)留在部分还原的单层氧化石墨烯中,此氧化石墨烯含有接近20%的sp3-杂化碳原子。因此,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不可能存在任何可测量的性质,包括自由电子。 我们在这里报告观察到一个意外强烈的红外吸收峰,它仅在氧化石墨烯还原时出现。该光谱归属于一个以前未报告的氧化物结构的特定模式(不对称的 C-O-C延伸),其中包含处于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即清洁石墨烯区域)缺陷区域

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石墨烯氧化锌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 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石墨烯/氧化锌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石墨烯(Graphene,GR)自从2004年被发现以来,因其理想的二维晶体结构和独特的物理性能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微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外延生长法、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溶液还原法。与其它方法相比,氧化石墨烯溶液还原法具有高产量、低成本和可规模化制备等特点,有望成为规模化制备石墨烯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还原过程中常采用的还原剂肼和水合肼具有易爆炸性和强毒性,易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发现一种环境友好、温和且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Chemically Reduced Graphene Oxide,CRGO)的批量制备。 氧化锌(ZnO)因其无毒、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的研究。氧化锌光催化剂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是氧化锌光催化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而石墨烯归因于其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成为氧化锌复合改性的理想材料。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通过简化的Hummers 法,改进的Hummers 法,加压氧化法三种不同方法制备出了氧化石墨烯。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 、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对其化学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Hummers 方法制备出的氧化石墨烯的具有较高的氧化程度。 (2)在水溶液中,采用具有较强还原能力和环境友好的还原剂腐植酸钠(Sodium Humate, SH)将氧化石墨烯的含氧基团成功移除,制备出稳定均匀的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悬浮溶液,碳氧原子比达到3.78。这种制备方法不仅避免了有毒有害的还原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等的添加和使用,也为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批量制备提供了一种简单且环境友好的方法。 (3)通过水热制备出石墨烯/氮掺杂氧化锌复合光催化材料,最佳的制备条件是氮掺杂量为0.4 g,氧化石墨烯和氮掺杂氧化锌的质量比为5%,水热温度为120 °C。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石墨烯/氮掺杂氧化锌复合光催化材料经过90 min 的光催化反应,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能达到95%。

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作为新的纳米载体在药物输送方面的应用

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作为新的纳米载体在药物输送方面的应用摘要 在过去的几年里,石墨烯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包括药物输送)发展迅速。由于其独特的性质:二维的平面结构、巨大的表面积、化学和机械稳定性、极好的导电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在生物医药方面最有前景的生物材料之一,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特性使得在先进的药物输送系统的设计和提供广泛的治疗输送方面有领号的应用前景。在这篇评论中,我们概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要描述了当前对于石墨烯材料纳米载体及其生物相容性和毒性的改性方法。紧随其后的是对一些诱人例子的概括总结,这些例子证实了它们对抗癌药物和基因输送的可行性。此外,我们还对基于控制机理的新的药物输送概念进行了讨论,其中包括靶向目标和pH值的模拟,化学相互作用,热、光和磁感应等。最后,本文总结了所述内容,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挑战得出了一个简要结论。 1.引言 开发新的和有效的药物输送系统,以改善治疗药物的治疗概况和疗效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进步,使得新的纳米材料得以合成,促进了许多新药物输送系统的发展。近年来石墨烯的发现引起了人们日益增加研究关注,来探索这种新材料在药物输送方面的应用。石墨烯是碳原子SP2杂化堆积成的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自从2004年被发现以来,它已经引起了整个科学界的巨大兴趣。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几何结构,石墨烯具有非凡的物理化学性质, 包括高杨氏模量、高断裂强度、优异的导热和导电能力、载荷子的快速迁移率、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些性质使得石墨烯在广泛的应用范围中都是理想的材料,包括量子物理学、纳米电子学、能源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和工程和生物材料等。在生物医药领域,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石墨烯及其复合物在广泛的应用范围上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机遇,包括新一代生物传感器、药物输送载体、细胞和生物成像探针。 石墨烯是其他石墨材料的基本构建单位,可构成具有不同几何图形的石墨材料(图1),如绕成球形结构(零维富勒烯),卷成一维结构(碳纳米管)或堆积成三维层状结构(石墨)。以这种角度来考虑,石墨烯类似于富勒烯和碳纳米管,只是层数、直径、长度和表面化学不同。石墨烯由单层的六元环π-π共轭结构构成,在概念上可视为平面芳香高分子。这种平面结构使其有能力固定大量的物质,包括金属、药物、生物分子、荧光探针和细胞。因此,毫不奇怪石墨烯在纳米医学和生物医学应用中引起了人们巨大的兴趣,经过适当改性的石墨烯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药物输送平台并用于抗癌药物/基因、生物传感、生物成像、抗菌应用、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等。与碳纳米管相比,石墨烯表现出某些重要的性质,如价格低廉、可表面修饰、比表面积大、不含有毒金属离子。因此,石墨烯已经开始威胁到碳纳米管在许多应用中的统治地位,包括药物输送,并表现出低毒性和高生物相容性。在给药的情况下,一个例子是石墨烯纳米材料的载药比例(装载药物和载体的重量比)可以达到200%,与纳米粒子和其他药物输送系统相比,这个比例是相当高。戴的小组在2008年首创工作证明,通过非共价键的物理吸附,聚乙二醇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可以用作一种新型的药物纳米载体来装载抗癌药物并具

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

科技论文检索与写作作业 ——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 一、制备的目的和意义 1. 了解并掌握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原理和制备方法。 2. 制备一种以金属镍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固体催化剂。 意义: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镍基催化剂是一种常 用的经典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和价格较低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加氢、脱氢、氧化脱卤、脱硫等转化过程。 二、制备方法、 1.一种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按钛酸丁酯与无水乙醇体积比为1:1.5~1:3的比例将钛酸丁酯与无水乙 醇混合,强力搅拌后得到混合溶液,按无水乙醇与醋酸的体积比为 10:1~30:1的比例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醋酸形成溶液A;(2)按去离子水与无 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5~1:10的比例将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在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硝酸调节混合溶液的pH为2~5得到溶液B;(3)按溶液B与溶液A的体积比为1:1~1:4的比例将B溶液加入到A溶液中,然 后按钛酸丁酯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1:0.05~1:0.3的比例加入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形成钛溶胶;(4)按γAl2O3和钛酸丁酯的摩尔比为1:0.05~1:0.8的比例在步骤(3)中得到的钛溶胶中加入γAl2O3,然后按钛酸丁酯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0.5~1:2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静置1~5h后干燥、焙烧得到TiO2Al2O3复合载体;(5)将TiO2Al2O3复合载体于浓度为

0.05~1mol/L的硝酸镍水溶液中浸渍4~24h,充分搅拌后干燥、焙烧、通氢还原,得Ni/TiO2Al2O3负载型镍催化剂。 2.一种用于氨分解制氢的负载型镍催化剂,活性组分为Ni,载体为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钛;活性组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0%。其制备步骤为:将可溶性镍盐、pH值调节剂、沉淀剂、载体以及去离子水配成悬浊液;悬 浊液加热至70-110℃沉积60-300分钟;上述悬浮液降至20-30℃后并过滤,水洗涤、过滤;在80-120℃干燥18-24小时,400-900℃焙烧2-6小时;在氢气气氛,或者氢气和氦气的混合气气氛中,于400-900℃活化3-5小时,还 原制成负载型纳米镍催化剂。本发明催化剂对氨分解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应用于氨分解制不含COx氢气的工艺,还可用于各种含氨气体的净化处理过程。 3.一种用于浆态床甲烷化负载型镍基催化剂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NiO10-40wt%;载体56-90wt%;助剂为0-4wt%。配制浓度为0.5~1.3g/ml 的硝酸镍与助剂的可溶性盐溶液,依次向其中加入催化剂载体和可溶性有机燃料,搅拌条件下浸渍6-24h,浸渍结束后将溶液于60-90℃水浴条件下加 热浓缩,或直接在300-700℃加热点燃,将燃烧后余下粉末收集,研磨,造粒,在固定床500-700℃用还原气进行还原2-6h,即得到负载型镍基催化剂。本发明具有浆态床甲烷化工艺,且催化性能稳定好,可大规模工业化的优点。 4.一种用于α-蒎烯加氢反应负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负 载型镍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步骤包括:在钛酸丁酯中加入无水乙醇后强力搅拌,然后加入醋酸,充分搅拌形成溶液A;将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混合后调节pH 值得到形成溶液B;把B溶液滴加到A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N110026172A】一种在金属网上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51124.7 (22)申请日 2019.04.28 (71)申请人 江阴利创石墨烯光催化技术有限公 司 地址 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申港街 道申泰路99号 (72)发明人 周微 刘向东 马跃男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代理人 王闯 葛莉华 (51)Int.Cl. B01J 21/18(2006.01) B01J 37/34(2006.01) C02F 1/3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在金属网上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金属网上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方法,清洗烘干得到洁净的金属网;将酸雾直接喷射在金属网表面形成液膜,然后采用蒸馏水快速清洗,烘干后得到粗糙化的金属网;将三维石墨烯加入至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钛酸正丁酯和乙基纤维素低温超声20-40min,然后升温超声10-30min,放入湿度为20-30%的烘箱内干燥1-2h,得到三维石墨烯基光催化材料;将聚丙烯酸加入至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均匀喷涂在金属网表面并烘干形成聚丙烯酸膜,然后将三维石墨烯基光催化材料加入至蒸馏水中,分散均匀后喷涂在聚丙烯酸膜表面形成石墨烯基光催化薄膜,恒温烘干得到镀膜金属网;将镀膜金属网放入反应釜中电极反应2-5h,得到固化石 墨烯基光催化剂的金属网。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CN 110026172 A 2019.07.19 C N 11002617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26172 A 1.一种在金属网上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分别采用丙酮、去离子水对金属网进行超声清洗15-30min,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数次,烘干得到洁净的金属网; 步骤2,将酸雾直接喷射在金属网表面形成液膜,然后采用蒸馏水快速清洗,烘干后得到粗糙化的金属网; 步骤3,将三维石墨烯加入至无水乙醇中,然后加入钛酸正丁酯和乙基纤维素低温超声20-40min,然后升温超声10-30min,放入湿度为20-30%的烘箱内干燥1-2h,得到三维石墨烯基光催化材料; 步骤4,将聚丙烯酸加入至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均匀喷涂在金属网表面并烘干形成聚丙烯酸膜,然后将三维石墨烯基光催化材料加入至蒸馏水中,分散均匀后喷涂在聚丙烯酸膜表面形成石墨烯基光催化薄膜,恒温烘干得到镀膜金属网; 步骤5,将镀膜金属网放入反应釜中电极反应2-5h,得到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金属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金属网上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超声清洗的温度为4-10℃,超声频率为200-400kHz,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1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金属网上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酸雾采用稀盐酸溶液,浓度为0.001-0.004mol/L,所述酸雾在金属网表面的喷射量为5-10mL/cm2,所述烘干的温度为9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金属网上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三维石墨烯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20-50g/L,所述钛酸正丁酯的加入量是三维石墨烯质量的250-550%,所述乙基纤维素的加入量是三维石墨烯质量的80-90%,所述低温超声的温度为5-20℃,频率为40-60kHz。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金属网上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升温超声的温度为80-100℃,超声频率为80-100kHz,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20-1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金属网上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聚丙烯酸在蒸馏水中的浓度为30-50g/L,所述均匀喷涂的喷涂量为10-30mL/ cm2,烘干温度为130-1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金属网上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三维石墨烯光催化材料在蒸馏水中的浓度为50-100g/L,喷涂的喷涂量为20-30mL/cm2,所述恒温烘干的温度为80-95℃,时间为1-2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金属网上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电极反应的电压为5-10V。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在金属网上固化石墨烯基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反应的一端连接金属网,一端连接石墨基光催化薄膜。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