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电大2012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本作业汇总

2017年电大电大2012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本作业汇总
2017年电大电大2012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本作业汇总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我国“十五”时期:

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

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列举近两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

答: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 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 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即: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

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即: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而一定限度内的统计误差是允许出现的。目前,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多采用收入法 但其三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2,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89。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2,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84。

二、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解:企业2003年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2+4+8+21=65(亿元)

2. 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4)出口1200亿元;

(5)进口106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

(9)生产补贴15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生产法)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87=4713亿元)

(收入法)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

(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单位:亿元

3.已知如下我国实际统最终消费计数据资料:单位:亿元

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

(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3)各项分析如下:

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本期间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数值逐年有所增加。

本期间内,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降低,表明我国消费的相对地位有所回落。(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但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本期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高。表明我国投资比重增大。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第四章—第六章)

一、简答题

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以下要求填写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

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消费率 3、恩格尔系数

答: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食品 4478.54 ;

衣着1284.20 ;

家庭设备服务器及服务786.94 ;

医疗保健856.41 ;

交通通讯1682.57 ;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1472.76 ;

居住1228.91 ;

杂项商品与服务474.21 ;

解释并计算: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核算期内居民平均每人直接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出。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4478.54+1284.20+786.94+856.41+1682.57+1472.76+1228.91+474.21

=12264.55(元)

(2)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额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

消费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4.55/17174.65 =71.41%

(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

恩格尔系数=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4478.54/12264.55 =36.51%

二、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解答: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0-7-3-43)=288(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单位:亿元

2、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答: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3、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

(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

=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

=(860+350+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单位:亿元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单位:亿元

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4、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解:

(1)全部资产=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400+400)+320=4720(亿元)

(2)一国国民财产=一国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向国外贷出<+>,向国外借入<—>)=(4000+400)—360=4040(亿元)

(3)国民资产负债总额=全部资产—净=4720—4040=680(亿元)

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

期中测验

下面是我国2000-2004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解答:

(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之和(教材38页有关国内生产总值的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计算方法)

各年度的计算表 单位:亿元

年 度 国民生产 总值 国内生产 总值 第一产业 增加值 第二产业 增加值 第三产业 增加值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88254.0 95727.9 103935.3 116741.2 136584.3

119775.2 130653.0 142035.2 161433.9 136875.9

14628.2 15411.8 16117.3 16928.1 20768.1

44935.3 48750.0 52980.2 61274.1 72387.2

29904.6 33153.0

36074.8 39188.0 43720.6

(2)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外净要素收入为二者之差,具体如下表: 国外净要素收入计算表 单位:亿元

计算式: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即收入值—生产值)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人×10000=10273元/人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 ,1993年联合国出版的新SNA 改称为国民总收入,英文缩写GNI )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总量指标,它们分别从特定角度反映整体经济活动成果,彼此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所区别。

(5)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①GDP 是一国(或地区)地域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角度来看,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来看,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和;从使用角度来看,它是最终用于消费、投资、存货增加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②GNP 是一国(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地区内)或国外(地区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之和。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利润、利息、劳务收入等要素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后的净额)之和。

③在经济总量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十国外净要素收入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从生产角度反映社会经济活动成果;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从收入角度反映社会经济情况。

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按其构成决定的,如当“国外净要素收入”为负值时,国民生产总值将小于国内生产总值。随着本国经济不断向外拓展,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会有所增长。

(6)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其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各年度平均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计算表单位:%

①1999—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

②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

=

③注意:在实践中计算发展速度或增长速度,一般采用不变价格或可比价格计算的,以消除当年因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使得资料具有可比性。

1999—2003期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约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高,约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基本持平,提高了0.5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是产业结构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果。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

(1)复式记帐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

(4)所有的记帐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帐货币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货币。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的项目差额。当贷方大于借方时,表明该项目出现了顺差,反之则是逆差。

3、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力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

(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

构成。

劳动力核算包括:(1)社会劳动力资源和构成数量的统计;(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的统计;(3)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1.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

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要求: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

(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物服务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解:

(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

货物和服务账户单位:万元

来源使用

总产出100 中间消耗60

进口 5 最终使用45

最终消费32

资本形成 3

出口10

合计105 合计105

(2)国民总收入

=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

总储蓄=42-26-6=10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单位:万元

使用来源

最终消费32 可支配总收入42

居民26

政府 6

总储蓄10

合计42 合计42

(3)经常项目:货物与服务差额=出口-进口=10-5=5

国际收支平衡表

项目差额贷方借方

经常项目

1.货物与服务 5 10 5

出口7+3=10

进口3+2=5

简要分析:货物服务贸易顺差5万元,说明该地区在对外经济交易中出口能力较强。

2.某国有如下资料:

(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

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

(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

解:(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000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47060-60=4700(亿元)

(2)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指标=总投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11000-30=10970(亿元)

3.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

(1)期内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耗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

(2)期内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16。

(3)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净额-3。

(4)期内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30,短期资本往来100。

根据以上资料:

(1)计算下列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解: (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53-3775=4778(亿元)

国民总收入:

解: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

+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支出

=(2583-10)+(601-5)+0-16+1594=4747(亿元)

国民可支配收入:

解: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外国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158+1=4159

储蓄:

解: 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4748-3858=890(亿元)

国外净资本流入:

解: 国外净资本流入=对国外负债-金融资产净购买=1632-1630=2(亿元)

(2)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

货物和服务账户

使用来源

总产出8553

进口 1093 中间消耗 3775

最终产品使用5871

最终消费3858

总成本形成889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

固定资本形成净额316

固定资本消耗589

库存增加-16

出口1124

总供给9646 总需求9646

生产账户

使用来源

中间消耗3775 总产出8553

国内生产总值4778

固定资本消耗589

国内生产净值4189

生产支出总额8553 生产总额8553

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来源

劳动报酬2583 国内生产总值4778

生产税净额601 固定资本消耗589

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1594 国内生产净值4189

固定资本消耗589

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1005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4778 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778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财产收入支出16 劳动报酬2573

国民总收入4747 生产税净额596 固定资本消耗589 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1594

国民净收入4158 固定资本消耗589

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1005 合计6163 合计6163

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748 国民总收入4747

固定资本消耗589 固定资本消耗589

国民可支配收入4159 国民净收入4158

其他经常转移收入 1

合计4748 合计4748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3858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748

国民储蓄总额890 固定资本消耗589

固定资本消耗589 国民可支配收入4159

国民储蓄净额301

合计4748 合计4748

资本交易账户

使用来源

总资本形成889 国民储蓄净额30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3

库存增加-16

固定资本消耗(一)589

资金余缺-2

合计298 合计298

金融交易账户

使用来源

金融资产购买净额 1630 资金余缺-2

负债净额1632

合计1630 合计1630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 )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

A. J.米德

B. R. 斯通

C. 范.克利夫

D. S.库兹涅茨

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 )

A.固定资产数

B. 存款数

C. 人口数

D. 销售数3.MP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 A )

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

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C.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D. 以上都对

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D )

A.在国内旅游的外国旅客

B.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

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

D.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

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D )。

A.自来水厂

B.机床厂

C. 建筑公司

D.医院

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现形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 D )。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B. 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

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

D.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

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

A.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B.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C.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

D.住户整理家务

8.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 B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

A.生产单位

B.常住单位

C.企业事业行政单位

D. 经济组织

9.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 A )。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B.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10.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 A )A. 0.2 B. 5 C. 120

D.无法确定

11.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 )。

A. 贷款

B.地下资产

C. 债券

D.机器设备的租借

12.收入初次分配是对( A )的分配。

A.增加值

B.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经常转移收支

13.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则该项活动属于( A )

A.经常转移

B.资本转移

C.初次分配

D.实物转移14.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不足的主要部门是(B )

A.居民部门

B.企业部门

C.金融部门

D.政府部门15.进行资产负债核算时应采用( A )估价。

A.现形市场价格

B.固定价格

C.同类资产平均价格

D.以上都可以

16.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 C )。

A.借方400万美元,

B.贷方400万美元

C.借方350万美元

D.贷方350万美元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核算中的有以下内容(ACDE )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森林、矿藏等价值

C.报纸、书刊等的投递业务

D.建筑业活动及房屋经营活动

E.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

2.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包括(ABCE )

A.最终消费

B.固定资产形成

C.净出口

D. 生产税净额

E.库存增加

3.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下述内容(BCD )

A.缴纳个人所得税 B.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C. 耐用消费品支出

D.文化服务费用支出

E.购置房产

4.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是(CDE )。

A.二者除了范围外,完全一致

B.前者是后者的简单汇总

C.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D.在基本存量概念上二者基本概念一致

E.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有不同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特点

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一般包括(ABCE )

A.货币贸易

B.服务贸易

C.经常转移

D.资本往来

E.收益

6.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降的原因有(AC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性别构成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净长安迁率

E.人口年龄构成

7.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包括(BCDE )

A.投入产出物价指数

B.库存物价指数

C.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D.政府最终消费物价指数

E.进出口物价指数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因为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2、正确。按“产品法”计算农业总产值的特点是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3、错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一象限。

4、错误。购买住房不计入消费,支付房屋租金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5、错误。劳动者从企业获得货币工资是其他货币性交易,一方是金融性的,另一方却是非金融性的,因此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

6、错误。国民资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净资产=15000-3200=11800(亿元)

四、计算题

1、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

中间产品(消耗)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计总产出

中间投入第一产业 20 50 20 90 400 第二产业 70 200 60 330 500

第三产业 10 50 20 80 200

合计 100 300 100 500 1100

总投入400 500 200 1100

解:a11=20/400=0.05 a12=50/500=0.1 a13=20/200=0.1

a21=70/400=0.175 a22=200/500=0.4 a23=60/200=0.3

a31=10/400=0.025 a32=50/500=0.1 a33=20/200=0.1

2、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总产出3000亿元,中间消耗132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

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5亿元,固定资本形成330亿元,库存增加20亿元。

(1)根据所给资料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帐户、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并计算各帐户平衡项。

(2) 指出部门资本账户中资金余缺的具体数字并进行分析。

(3)计算该非金融企业部门储蓄率和投资率。

解:(1)账户如下:(单位:亿元)

生产账户

使用来源

中间消耗1320 总产出3000

增加值1680

合计3000 合计3000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3000-1320=1680

收入形成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劳动报酬800

生产税净额100

总营业盈余780 总增加值1680

合计1680 合计1680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150-50)=780(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财产收入142 总营业盈余780

原始收入总额776 财产收入138

合计918 合计918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780+(138-142)=776(亿元)

收入再分配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475

所得税450

社会福利17

捐款8

可支配总收入301 原始收入总额776

合计776 合计776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776+(0-17-8-450)=301(亿元)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消费0

总储蓄301 可支配总收入301

合计301 合计301

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消费=301

部门资本账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资本形成总额350 总储蓄301

固定资本330 资本转移净额 5

库存增加20

净金融投资-44

合计306 合计306

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301+5-350=-44(亿元)

(2)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净金融投资

净金融投资=301+5-350=-44亿元

即资金短缺44亿元,需向金融市场筹集资金。

(3)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301/301=100%

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可支配总收入=350/301=116%

3.企业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2)固定资产消耗530.1万元;

(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4)接受捐赠81.9万元;

(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解: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

=84.5+(17.6-32)+0=800.1(万元)

资本账户单位:万元

使用来源

资本形成总额800.1 总储蓄80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814.5 固定资本消耗530.1

库存增加-14.4 净储蓄270.9

贵重物品净获得0 应收资本转移81.9

固定资本消耗530.1 应付资本转移84.6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0

净贷出(+)净借入(-)-1.8

合计268.2 合计268.2

综合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6分)

1.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C)。

A.住户和法人单位

B.营业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2.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阶段用(B)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结果。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

3.对工业部门计算总产出,通常采用(A)。

A.工厂法

B.产品法

C.生产法

D.分配法

4.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为(D)。

A.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B.国内生产总值=∑各机构部门的总产出-各机构部门的中消耗

C.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D.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5.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主要反映(A)。

A.产业部门之间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6.完全消耗系数是(C)。

A.所有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B.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C.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D.直接消耗系数与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7.以下各项中不就计入居民消费支出的是(C)。

A.购买汽车

B.室内装饰品质

C.购买名人字画

D.自有住房的虚拟房租支出

8.资本转移(C)。

A.只能是现金转移

B.只能是实物转移

C.既可以现金转移,也可能实物转移

D.居民部门可以现金转移,政府部门只能实物转移

9.投资率一般是非金融投资与(D)之比。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

10.下列各项活动中不属于固定资产的是(D)。

A.桥梁

B.运输设备

C.种畜

D.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

11.以下几种金融手段不存在对应负债的是(A)。

A.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B.货币和存款

C.股票和其他产权

D.保险准备金

12.国民资产负债表反映国民经济或部门(B)。

A.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各类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B.在一定时点上拥有各类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C.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和使用

D.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往来收支

13.国外某企业去年7月在我国境内创立了一个子公司,那么年底我国进行常住单位数目统计时,(B)。

A. 应该包括此子公司

B.不应该包括此子公司

C.可包括也可不包括

D.无法判断

14.国民经济短期核算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原始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

15.与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活动联系比较密切的人口指标是(B)。

A.人口总数

B.常住人口

C.现有人口

D.出生人口数

16.拉氏物量指数是按(A)加权。

A.基期价格

B.基期数量C报告期价格 D.报告期数量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主要价格形式有(ABCD)。

A.要素价格

B.基本价格

C.生产者价格

D.购买者价格

E.外汇价格

2.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主要是(CD)。

A.工厂法

B.产品法

C.生产法

D.分配法

E.支出法

3.经常转移包括(ABC)。

A.收入税

B.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C.其他经常转移

D.营业盈余

E.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

4.生产资产划分为(ABC)。

A.固定资产

B.存货

C.贵重物品

D.金融资产

E.土地

5.下列资产中,属于金融资产的有(CD)。

A.商业信誉

B.计算机软件开发

C.保险专门准备金

D.货币黄金和特别权

E.应付帐款

6.国民资产负债存量核算包括(ABC)。

A.有形资产负债

B.金融资产负债

C.其他资产负债

D.资产负债变动

E.期初、期末资产负债

7.反映人口自然变动的总量指标(CDE)。

A.常住人口

B.现有人口

C.出生人口数

D.死亡人口数

E.人口自然增加数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农民生产的粮食无论出售还是自用都应作为生产的产业,计入目的生产总值。

2、错误:原材料和小型工具都属于中间消耗,因为小型工具价值较低操作使用简单,支出具有经常性,所以边将其视为中间消耗

3、正确

4、正确

5、错误:原始数术是自然资产,不是人类生产创造出来的

6、错误:判断常住机构和非常住机制单位的标准是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是否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四、计算题(共40分)

1.已知1997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表数据,增加值44628.72亿元,劳动者报酬支出17844.76亿元,生产税净额9728.46亿元,财产收入228

2.72亿元,财产收入支出6517.83亿元,经常转移支出2861.33亿元,经常转移收入321.8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2127.99亿元,资本形成总额21458.47亿元。

要求:(1)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2)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可支配总收入;(3)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总储蓄;(4)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净金融投资;(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帐户。(18分)

解: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44628.72-17844.76-9728.46=17055.50(亿元)

初次分配总收入=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财产收入支出

=17055.50+2282.72-6517.83=12820.39(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12820.39+321.8-2861.33=10280.86(亿元)

非金融企业的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10280.86(亿元)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

=10280.86+2127.99-21458.47=-9049.62(亿元)

非金融企业资金流量表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增加值44628.72 劳动者报酬 17844.76

生产税净额 9728.46

财产收入 6517.83 2282.2

初次分配总收入12820.39 经常转移收入 2861.33 321.80

可支配总收入10280.86 总储

蓄10280.

86

资本转移收入2127.99

资本形成总额 21458.47

净金融投资 -9049.62

2.已知某地区2002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28000亿元;

(2)最终消费14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11800亿元,公共消费2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56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5040亿元,库存增加360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200亿元;

(4)出口2400亿元;(5)进口200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2800亿元;(7)劳动者报酬8400亿元;

(8)生产税840亿元;(9)生产补贴140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帐户。(12分)

解: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1400+5600+(2400-2000)=20000(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28000-20000=8000(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

=20000-8400-2800-(840-140)=8100(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总产出28000 总消费14000

减:中间消耗8000 居民消费11800

劳动者报酬8400 公共消费2200

固定资本消耗2800 总投资5600

生产税净额70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5040

营业盈余8100 库存增加360

贵重物品净获得200

净出口400

出口2400

减:进口2000

国内生产总值20000 国内生产总值20000

3.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的资料如下:该部门可支配收入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形成获得减处置0,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

要求:(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帐户(3)计算该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并判断该部门属于企业部门还是住户部门。(10分)

解: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

=980+370+0=1350(亿元)

资本转移净收入=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支出=45-9=36(亿元)

总储蓄+资本转移净收入=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净获得减处置+统计误差+资金余缺

960+(45-9)=1350+0+0+资金余缺资金余缺=354(亿元)

资本帐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电大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 引言不断创新的自然科学 (1) 试述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和工作(不少于3位)。 答:哥白尼是一位波兰天文学家,在1543年出版了著作—《天体运行》,这本著作事他科学思考、实际观测和数学计算的杰作,使对神学和宗教迷信的第一次庄严挑战,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先声。 达尔文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建立了进化论,书中不但提出了生物的“自然选择学说”,而且彻底粉碎了物种不变论和上帝创造万物论。 牛顿是一位英国科学家,在1687年出版的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及他所建立的力学理论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学、建筑学等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元素周期表可知道哪些信息? 答: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它的直行叫做族,共有16族,主族为A,副族为B;横列叫做周期,目前有7个周期;行与列的交界处叫做位。在位(也叫格)中列出了一种元素的主要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外围电子的构型,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同时也提示该元素所在的族和周期。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和力 (3)什么是参考系?什么是质点? 参考系,又称参照物,物理学名词,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在参考系中是否成立这一点,可把参考系分为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两类。 质点就是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通常情况下如果物体大小相对研究对象较小或影响不大,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4)什么是速度?什么是速率? ①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②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考虑运动的快慢,就用物体在单位时间(例如1 s)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并把这个物理量叫做速率。它是一个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标量。 (5)什么叫力的三要素?怎样对力进行图示? 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此性质称为力的三要素。根据力的三要素,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把“力”形象地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图示。具体的作法是: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是力的作用点。 (6)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惯性? ①牛顿第一定律: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②惯性:物体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7)质量和重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质量m和它的重量G建立起G=mg的密切联系。由于在地球上同一地点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都相同,故不同的物体的重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因而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重量来比较它们的质量。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三

一、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题目1 完成 满分100.00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次作业的说明: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各成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网提交,但需写清楚学习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如下: 1货物和服务账户 来源使用 总产出7665.11 中间消耗3305.96 进口101.4 最终产品使用4460.55 最终消费1763.14 资本形成2364.4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2122.35 固定资产形成净额1527.26 固定资产形成消耗595.09 库存增加242.06 出口333 总供给7761.51总需求7761.51 2生产账户 使用来源 中间消耗3305.96 总产出7665.11 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生产支出总额7665.11生产总额7665.11 3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来源 劳动者报酬1383.16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生产税净额775.09固定资产消耗595.09 总营业盈余2200.9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固定资产消耗(折旧)595.09净营业盈余1605.81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4359.15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359.15 4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财产收入支出200.85劳动者报酬1383.16 国民总收入4158.3生产税净额775.09 固定资产消耗595.09总营业盈余2200.9 国民净收入3563.21固定资本消耗595.09 净营业盈余1605.81 合计4359.15合计4359.15 5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4.00国民总收入4158.30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0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净收入3563.21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经常转移收入6 合计4164.3合计4164.3 6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1763.1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 国民储蓄总额2397.16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 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合计4160.3合计4160.3 7资本交易账户 使用来源 总资本形成2364.41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固定资本形成2122.35资本转移收入3 库存增加242.06固定资本消耗(-)595.09 资金余缺40.75 合计1810.07合计1810.07

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品作业本答案

1、在括号里填上“〉”“〈”或“=”。 15 × 34 ()15 ÷ 43 78 × 56 ()56 ÷ 78 2、9 ÷()= 0.75 =()小数=()成数=()% 3、有10吨媒,第一次用去15 ,第二次用去15 吨,还剩下()吨媒。 4、把37 、46%和0.4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应为()。 5、用圆规画一个周长为18.8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取( )厘米,所画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比20米多20%,3吨比()千克少40%。 7、一种商品提价10%后,再降价10%,现价是原价的()%。 8、小丽的妈妈在银行存入8000元,按年利率2%计算,存满三年后,应得本息()元。 9、一项工程,甲、乙合做需10小时完成,甲单独做14小时完成,乙单独做需()小时完成。 10、一种学习机出厂时经检验240台合格,10台不合格,产品的合格率是()。 二、判是非。(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5% 1、甲数是乙数的80%,那么乙数比甲数多25%。( ) 1、因为 35 = 60%,所以 35 米 = 60%米。( ) 3、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 ( ) 4、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5、某商品打“八五折”出售,就是降价85%出售() 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 1、周长相等时,()的面积最大。 ①圆②长方形③正方形 2、把30%的百分号去掉,原来的数就()。 ①扩大100倍②缩小100倍③不变 3、x、y、z是三个非零自然数,且x×65 = y×87 = z×109 ,那么x、y、z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是()。 ① x﹥y﹥z ② z﹥y﹥x ③ y﹥x﹥z ④ y﹥z﹥x 4、下面百分率可能大于100%的是() ①、成活率②、发芽率③、出勤率④、增长率 5、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扩大()倍,它的面积扩大()倍。

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从中央电大的《基础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看来,试题将出得比较活,同学们特别要注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一、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二、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 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寒的博客(https://www.360docs.net/doc/929092163.html,/twocold),每篇文章都是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天堂【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天堂【宪法学】形考作业一:(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B 2、B 3、A 4、D 5、C 6、B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CD 2、ABD 3、AC 4、ABCD 5、ABC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爱国统一战线: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2、宪法:所谓宪法,就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使民主制度法律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反映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3、刚性宪法:所谓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或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4、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已壮大自己的力量而同其他阶级异己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群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5、成文宪法:指以一个或几个法律文件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宪法。 6、民定宪法:指由议会、制宪会议或公民投票方式通过的宪法。 四、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司法机关监督立法机关监督专门机构监督 2、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3、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4、138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宪法和普通法的区别。 答: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二、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2、宪法实施的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审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 二、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合宪性。 三、审查政党、社会团体等行为的合宪性。 六、论述题(13分)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本质上是一致的? 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 (1)从领导权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国家政权,工人阶级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对国家政权的领导的,在我国即通过中国共产党来实现。(2)从阶级基础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3)从国家职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一样,有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在对内职能方面,有政治职能即民主和专政的职能,也有经济文化职能,在对外职能方面,都担负着保卫国家,抵御外来入侵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国际友好合作的任务。 (4)从历史使命看,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使命一样,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剥削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3答案

1.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 (一)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二)所有权原则。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三)三定价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四)核算统计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 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

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以储蓄为平衡项,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若为正数,表示还存在未使用收入,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若为负数,表示收入不够抵偿消费,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资本账户,该账户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关的储蓄、资本转移活动等内容。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资本账户是一个流量账户,反映非金融资产的积累,它与资产负债存量账户和其他流量账户有紧密的联系,本账户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若为正数,表明本部门资金富裕,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还可供其他部门进行投资;若为负数,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需要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金融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这些交易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贷出,账户的左端反映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以及资金余

全品作业本三年级语文答案

全品作业本三年级语文 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全品作业本三年级语文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Píng jié gòu xiàn mù shǔjià xí guàn ()()()()( ) ān wèi càn làn duó mù chuǎn qí sù liào ()()() ( ) 二、任何事情都有先后顺序,你会排吗(4分) 1、中学小学大学幼儿园 2、收割耕地管理播种 3、国庆节儿童节劳动节妇女节 4、苹果树树红富士苹果树果树 三、比一比,组词语。(16分) 挺()饮()谎()堆() 蜓()次()慌()准() 挺()吹()荒()谁() 玩()纪()坚()祖() 坏()记()竖()组()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山()水()()嘴()舌气喘()() ()调()顺聚()会()同()协() 五、用“静”字组成三个不同的词,再填空,使句子通顺连贯(3分) 静:()()() 1.早晨,同学们纷纷来到学校,()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 2.在()的山谷里,想起了悠扬的笛声。 3.做事必须(),才能做到急中生智。 六、选词填空:(4分) 保持支持坚持维持 1、交警叔叔正在紧张地()交通秩序。 2、蜻蜓的尾巴是用来()身体平衡的。 3、我们要( )锻炼身体。 4、在妈妈的()下,我通过了业余电脑升级考试。 七、一字多义,你会选吗(3分) ①看望 ②向前伸出(头或身体)○3做侦查工作的人 1、那个小姑娘向外探着身体。() 2、队友们都去探望受伤的桑兰。() 3、他爸爸是个侦探。() 八、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7分) 1.“兰花欢笑着,翻滚着。”这是个拟人句。()

国家开放大学---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第1题单选题 (2分) 努力保持职业的稳定性,避免失业属于() A 精神性需要 B 物质性需要 C 社交需要 D 尊重需要 您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第2题单选题 (2分) ()是指学习者依据元认知,使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控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率的一系列计策或谋略。 A 学习策略 B 学习内容 C 学习方法 D 学习调控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3题单选题 (2分) 学习策略种类繁多,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三部分。 A 复述策略 B 提问策略 C 计划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您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第4题单选题 (2分) “时间是制造生命的原料”一语出自()。 A 林肯 B 富兰克林 C 马克思 D 罗素 您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题 (2分) 心理现象分为() A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 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 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 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6题单选题 (2分) 下面关于健康的回答哪个是正确的() A 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疾病 B 健康就是生理上没病,心理上亦正常 C 健康除了身体没病,心理正常之外,还要社会适应良好 D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您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第7题单选题 (2分) ()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 )。 A 自我认识 B 自我评价 C 自我体验 D 自我控制 您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第8题单选题 (2分) 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智商 您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第9题单选题 (2分)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 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 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 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 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您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第10题单选题 (2分) 下列描述的恋爱误区,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防止“爱情至上论”,摆正事业在爱情中的位置 B 防止把爱情“渺小化” C 防止把爱情“庸俗化”,摆正金钱在爱情中的位置 D 防止把爱情“理想化”,用理智驾驭感情 您的答案:B

2019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2012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简答题: 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5分) (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增加值是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加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 生产法和收入法。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生产法和分配法。 (2)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三个角度理解1生产过程或生产成果 价值总量。2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总量。3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 (3) {48401/46251 ,按X A Y ( 1/5 )或科学型(打勾Inv 先5再等于既出结果)}沁00%=100.91 182321/89404=2.03929 按XAY 下(1/5 )=0.2=1.1531 X100%=115.31% 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 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岀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及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国际 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二、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 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该企业2003年增加值=劳动报酬32亿元+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生产税净额8亿元+营业盈余21亿元=65亿元 2、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5000亿元; (2) 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 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4教学教材

高级财务会计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4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破产债务的内容:( C )。 C、非担保债务 2、破产企业的下列资产不属于破产资产的是(B )。 B、已抵押的固定资产 3、破产企业对于应支付给社会保障部门的破产安置费用应确认为(A )。 A、其他债务 4、某项融资租赁合同,租赁期为8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00万元,承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为50万元,与承租人有关的A公司担保余值为20万元,租赁期间,履约成本共50万元,或有租金20万元。就承租人而言,最低租赁付款额为( A )。 A、870

5、租赁分为动产租赁与不动产租赁,其分类的标准是(C )。 C、按照租赁对象 6、租赁会计所遵循的最重要的核算原则之一是(D )。 D、实质重于形式 7、我国租赁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出租人采用(D )计算当期应确认的融资收入。 D、实际利率法 8、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的租赁费,应作为长期负债,记入(C)。 C、“长期应付款”账户 9、甲公司将一暂时闲置不用的机器设备租给乙公司使用,则甲公司在获得租金收入时,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D)。 D、“其他业务收入”

10、A公司向B租赁公司融资租入一项固定资产,在以下利率均可获知的情况下,A公司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应采用(A)。 A、B公司的租赁内含利率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破产债务的是(BCDE )。 A、逾期未申报债务 2、下列属于清算费用的是(ABCDE )。 3列应作为清算损益核算内容的是(ABCDE )。 4、属于优先清偿债务的是(BCE)。 A、担保债务 D、受托债务 5、下列属于破产资产计量方法的是(ABDE )。 C、历史成本法 6、租赁具有哪些特点(BC )。 B、融资与融物相统一 C、灵活方便

电大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8年) 《监督学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三章之后。 题目:中国古代监督思想对当代有无借鉴意义,有何借鉴意义?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讨论提纲。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评分。无论认为有无借鉴意义,都要说明理由,要求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并举例说明。 1、在指导思想上,应充分认识加强和完善行政监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以来,历朝统治者了解澄清吏治对维持其统治长治久安的重要性,都十分重视监察制度和监察机构的建设。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较好地发挥了作用。 这些制度规范对当代中国的权力监督及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历史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使政府行为透明化、公开化、程序化、规范化,使为官者由不想贪到不能贪,这是保持清廉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说过:“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2—333页)目前,尽管我们在廉政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借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的合理成分是十分必要的,它对建立完善包括干部回避交流制度、干部举荐任用责任连带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廉政制度,促使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五十年代中期,我国曾初步建立了一套行政监察制度,对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我国加入世贸以后,日益发展和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高效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当代的行政监察工作也是现实的挑战。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现行的行政监察体制。 为此,首要的是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监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各项制度建设的成败。 2、在行政监察机关建设上,应重视保障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并加强对监察机关的社会和舆论监督。 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可以看出,各朝代监察制度的体制虽各有变化,但都实行了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保证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实现对各级官员的有效监督。我国现行的监察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中央设立国家监察部,接受国务院直接领导;地方政府依法设立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同时接受上级监察机关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这种双重领导体制,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也有利于各级政府对行政监察工作的领导。但对这样一种体制,质疑一直较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监察独立性。这种双重领导体制,很可能为各级地方政府过多干涉辖内行政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职能提供机会,侵蚀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独立性的丧失,必然影响监察机关的威信,有损其权威性。因此,不少学者提出我们可以像在工商、税务等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一样,通过对专门从事权力监督的行政监察机关实行垂直领导来加强其独立性。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来进行,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也必须得到更多的重视。 2005年9月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察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单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始对派出机构的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更初步体现了中央今后的改革意向。但是,通过对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分析,我们发现,如果是在监者自监式的独立监察制度之下,那么监察的效果同样会差强人意。2007年6月12日,《南风窗》杂志报道湖北监利县委书记怒斥县纪委腐败。“一县纪委机关就有干部职工40人,一年里总开支竟然达310万元,人平近8万元,其中用于招待的费用近百万元。”纪委如此,作为与纪委合署办公并事实上受纪委领导的监察机关我们也能想见会是怎么样。事实已经敲响警钟。在接受双重领导的体制下我们的监督机关都竟然如此,那么在垂直领导下,没有了县委书记的怒斥,谁又来监督我们的监察机关。历史已经证明,我们不能再回到监者自监的体制下去。 所以,虽然加强独立是我们改革的方向,但是,这种独立一定是要建立在具有外部监督与保证的条件之下,不如此,历史必重演。 3、依法树立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切实发挥其监察职能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官僚制度中处于一种异常独特的地位。它通过监察百官和向皇帝谏诤朝政得失来行使职权,因此是封建国家机器上的平衡、调节装置。这样一来,监察功能的发挥除依赖监察系统的自身完善和人尽其用外,还受到皇帝的制约。在封建官僚系统中,皇帝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凡事一断于上”,具有绝对权威。而封建监察制度在本质上是皇帝的附属物,代表皇帝行使监察权。正是由于拥有这把“尚方宝剑”,监察官员才能做到不避权贵,“以卑察尊”,才能使监察机关真正成为“纠百官罪恶”的机构,才能真正起到澄清吏治、维护封建制度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监察制度要想发挥其效能,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威。当然,我们现在的监察机关所拥有的“绝对权威”,并不是“封建争权"(或者是类似的个人权威、集团权威),而是“法律的权威”。因为,只有依照法律,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才能取得“绝对权威",监察机构才能不受其它不良因素的影响,才能真正独立出来;监察官员才能真正履行其监察职能。因此,只有树立法律的至上地位,使体现民主的法律成为监察权力合法性的惟一依据,才能保证宪法和法律确立的平等原则不受破坏,才能保证监察制度的施行不受领导人的干扰。 4、固定监察与临时监察相互配合以及监察官的互察 中国古代不仅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固定的监察区和监察机关,以实现坐镇监察的效能,同时还实行监察官不定期

全品作业本化学答案

全品作业本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氢气D.二氧化碳 2.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铝 B. 硅 C. 氧 D. 铁 4.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6.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 蒸馏水 B. 矿泉水 C. 碘酒 D. 盐酸 7. 以下对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是氧化物 C. 都含有氧元素 D. 都含有2个氧原子 8. 二氧化钛(TiO2)可制作用于家装的白色涂料,其中Ti的化合价是 A. +1 B. +2 C. +3 D. +4 9.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 O2 B. N2 C. H2 D. CO2 10. 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柳絮纷飞B.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C.花香四溢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1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取用固体粉末 D. 过滤 13.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 用自来水洗手 B. 用汽油清洗油污 C. 用盐酸除水垢 D.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14.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 B.9 C.10 D.19 15. 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溶解、过滤、蒸发 B. 过滤、蒸发、溶解 C. 过滤、溶解、蒸发 D. 溶解、蒸发、过滤 16.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N2表示2个氮分子 B. 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C. 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氯化钙的化学式是CaCl 17. 服务员在餐厅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B. 清除酒精 C. 降低酒精灯着火点 D. 使酒精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8.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Mg + O2 MgO B. 4Fe + 3O2 2Fe2O3 C. 2HgO 2Hg + O2↑ D. CaCO3 CO2 + CaO 19. 低碳减排,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A.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B.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纸杯

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答案

1. 一般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撑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数字通讯技术和(B) A. 计算机芯片技术 B. 多媒体技术 C. 出版印刷技术 满分:2.5 分 2. 学生注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习前需要参加(A ) A. 入学水平测试 B. 全国成人高考 C. 全国普通高考 满分:2.5 分 3. 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课程论坛的主要功能是(B) A. 资源存储 B. 学习交流 C. 上传、下载 满分:2.5 分 4. IP课件播放时,通常会将计算机屏幕分成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不包括( C ) A. 老师授课的录像画面 B. 课程内容提要 C. 学生信息 满分:2.5 分 5. 统一开设开放教育专业和主干课程的单位是(A ) A.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B. 省级广播电视大学 C. 教学点 满分:2.5 分 6. 学生使用课程教学资源时,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一般应该(B) A. 选择该课程全部教学资源,逐一学习 B. 根据自身条件和学习习惯选择资源,综合运用 C. 没有必要看学校提供的任何资源 满分:2.5 分 7. 下列属于教育部全国网络教育公共课统一考试科目的是(B) A. 《基础写作》

B. 《计算机应用基础》 C. 《政治经济学》 满分:2.5 分 8. 下列关于教育部全国网络教育公共课统一考试的说法,正确是(C) A. 所有参加考试学生的考试科目相同,以便比较学生达到的水平 B. 属于一次性考试,学生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C. 是开放教育专科起点本科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条件之一 满分:2.5 分 9. 按现行开放教育免修免考管理规定,下列各教育类型可替代开放教育课程总学分比例正 确的是(B) A. 电大课程(含注册生)可替代必修总学分的比例90% B. 国家自学考试课程可替代必修总学分比例的40% C. 普通高等学校课程可替代必修总学分的比例100% 满分:2.5 分 10. 《开放教育学习指南》是开放教育学生的(A) A. 公共基础课 B. 实践课 C. 专业基础课 满分:2.5 分 11. 关于学习计划,下列说法不妥当的是(B) A. 开放教育的学生需要制订好个人学习计划 B. 同班同学的学习计划是一样的 C. 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学习计划 满分:2.5 分 12. 开放教育的学习准备不包括(A ) A. 生活积累 B. 知识准备 C. 心理准备 满分:2.5 分 13. 组织补修课考试的是(B ) A.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B. 省级广播电视大学 C. 教学点 满分:2.5 分

2017年电大2017法律文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法律文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一、 呈请拘留报告书 ×公刑字拘(2000)×号 被拘留人的基本情况:李××,男,28岁,被拘留人的简历;2007年1月31日深夜,………… 这一部分写清与犯罪有关的情形,从而阐明拘留的理由,属于“在身边或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的情形 综上所述,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1条之规定,特呈请对犯罪嫌疑人李××刑事拘留 妥否,请批示 承办单位:××县公安局刑警队 承办人: 2007年×月×日 二、 起诉意见书 公起字(2001)104号 犯罪嫌疑人朱××,男,1989年12月5日出生,汉族,出生地:××县××乡××村,系××中学高三学生。是被害人徐××的侄子,1997年前随在××学校读书时就不学正道,经常耍流氓。2003年下半年到××中学后,恶习仍然不改。2007年4月10日因涉嫌故意杀人罪(未遂)被刑事拘留。现羁押于××市公安局看守所。违法犯罪经历:4月10日晚,朱某本想随他姐姐去看电影,但他姐姐不肯带他,他就躲在徐××家的屋后,想等他姐姐走后,再到电影场。正在屋后等的时候,听到陈××喊徐××端洗澡水,这时他灵机一动,恶性发作,动了坏脑筋,就从屋后偷偷出来,掩到徐××家大门边的上堆旁,乘徐××外出到陈家端洗澡水之机,窜人其家,隐蔽在灶间内,想偷看徐××洗澡,但徐××将水端回后没有洗澡,只有用水擦了身子,以后就坐在堂屋靠灶间门口织毛衣。这时,朱犯见她没有洗澡,非常扫兴,同时因潜伏时间较长,肚子又痛,急于大便,无法出去,就产生行凶的恶念,于是在徐家盛糠的缸盖上摸到一把菜刀,悄悄窜到徐的背后吹熄了煤油灯,对其行凶,舞刀乱砍,受害者越是呼救,朱某越是逞凶,直到邻居听到呼救声赶到门口,朱某才畏罪拨开后门闩,穿过小河上的坝头逃跑。 从朱××交出的衣服、袜子上发现几处点滴血迹,经技术化验,与受害人血型及现场菜刀和地面上的血迹相符。经比对,朱××指纹与现场指印亦相同。 综上所述,犯罪嫌疑人朱××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之规定,涉嫌故意杀人罪。特将本案移送审查,依法起诉。 此致 敬礼 ××人民检察院 2007年5月7日 注:1.犯罪嫌疑人朱××现押于××县看守所。 2.附本案预审卷宗xx页。 3.作案工具详见物品清单。 作业2答案 一、

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文秘14

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文秘14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作业1 一、答:实用型文章的特征就分别体现在以下这四个方面: (一)主旨单一、集中、明确主旨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作者的意图、主张或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单一,是说一篇文章中只能有一个中心,只能围绕着一个主题把问题说清楚,而不能把关系不大甚至不相关的问题写到一篇文章中去,使写出的文章多中心、多主题,集中,是说一篇应用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而这个中心应是全文的统帅,应对文章内容有制约作用,全文要不枝不蔓,紧扣这个中心。明确,是说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的意图和主张是什么,要使读者一看便知,而不必费心揣摩,文艺作品所讲究的曲折与含蓄,恰恰为实用型文章所排斥。 (二)材料多样,真实有力,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示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真实是实用型文章的生命,而材料的真实又是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的首要条件,有力是实用型文章的材料所应具备的另一个特点。 (三)结构合理、谨严固定,简单地说,结构是文章的内部构造,安排结构,就是根据主

旨表示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材料,实用型文章应该是一种逻辑构成,而逻辑构成则要讲求谨严性,而不能流于松散无序,文章首尾圆合,衔接紧密,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则是文章结构谨严最起码的条件,也是对应用文结构最基本的要求。固定是实用型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遵照固定的模式写作,材能把文章写的规范,也才能使写出的文章便于阅读,易于发挥实际效用。 (四)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语言准确是对所有文章的要求,语言运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任何文章的语言,都应当具有简明性,所谓的语言简明性。所谓的语言就是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材料,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明白白地传递给读者,平易即平实自然,晓畅易懂,语言的平易首先表现在用语的直白上,另一层意思是用语朴实,应用文特别是用于工作的应用文大都应当带有一种庄重的风格,而语言的庄重正是形成文章的庄重风格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总之,主旨单一、集中、明确、材料多样、真实、有力,结构合理、谨严、固定,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是应用文所应具备的基本特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简答题 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3)增长速度 解答:(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 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一机构单位中间投入 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岀一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2)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中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从使用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 (3)增长速度:(182321/89404) 1/5-仁 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解答:主要统计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和全国支岀法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岀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耗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二、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缴纳的全部生产 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解答:分配法(收入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2+4+8+2 仁65 (亿元) 2、今有某地区2001年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8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 (4)出口1200亿元; (5)进口106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 (9)生产补贴15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