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大学生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大学生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大学生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摘要: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大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有的学生能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但有的学校对生态环境教育不够重视,起步较晚,措施不力,致使学生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由此,对他们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

关键词:培养、教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正文: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这充分体现了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特别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我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推进我们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

虽说有很多高校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力开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但在日常的行为上仍有不足之处,其表现:(1)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长流水、长明灯、乱扔馒头、乱倒饭菜、没有用完的本子,随便扔掉的现象时有发生。(2)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的学生不爱惜公物,甚至破坏公共财产,毁坏公共设施。有的践踏草坪,攀折花木。(3)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有的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胶、乱扔果皮、纸屑、废弃物、乱扔废电池、在露天焚烧杂物。(4)攀比消费,比吃喝阔气,比时髦,花钱大手大脚,摆谱显阔。节日或生日,贺卡满天飞,殊不知节约用纸或少寄贺卡就是间接保护了森林和河流。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仍需加强,帮助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说了那么多,那我们回归正题,究竟要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呢?我想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

1、课堂教育

课堂是学生们获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明确大力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提高生态环境文明素质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生态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反思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其教训是深刻的:在取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的沉重代价。因此,大力培育生态环境意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实践活动

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

生态文明的信念,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绿色”公民。参考文献:《大学生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浅谈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构建》

关于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江苏理工学院 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一、前言 本次社会实践参与者主题: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报告时间1月25日-1月27日地点:问卷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正文 活动内容:调查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 调查资料: (一)生态文明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方面的知识欠缺,同时学校也缺乏这一方面的教育,简单的表现在对基本的环保知识,如地球环境日等都不了解。 2.生态文明意识只停留在意识方面,未能落实到行动上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自己有这样的意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却随处可见,意识没有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3.缺乏节约消费意识在大学生中,消费缺乏节约意识,东西往往不能多次反复利用,往往出现“喜新厌旧”的情况。 (三)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1.学校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校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存在一定问题,如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的过度使用、水电浪费、乱扔垃圾等,学校没有对这一类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奖惩措施,也没有进行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教育,而是听之任之,学校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弘扬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正因如此,高校更加应该做好校内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减少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水电浪费等不良现象,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习惯,从而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2.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欠缺 学校在生态文明上的投入主要在绿化等硬条件上,而软条件却始终没有跟上,表现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次数,频率,规模上都有所欠缺,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不够的原因之一。 三、调查结果与建议 调查结果:大学生生态文明的建设依然有非常多的不足,亟待改进。 调查建议: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因素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和意见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和意见气候变暖、沙尘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人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种原因,这也将是人类能够长久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保障。在人类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解决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如此文明的原因。但是,正是由于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问题表现得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去解决。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使命,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如下看法和意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的,也是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主要内容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让社会健康发展,让自然自由生长。人是生态文明的享受者,也应该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否文明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关键是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大力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把保护生态文明落实到实处。大学生只有在理论中充分理解生态文明,才能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 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因此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坚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

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环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常年奋战在环保工作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环保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们自己的自觉行动,更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意识,继续发挥我们在宣传环保、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方针政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此大力加强对人民公众的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其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表现入手,探讨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 一、加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意义 1.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对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具有其特殊意义,因为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是我国整体生态意识水平提高的关键。然后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具有基本的生态保护意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比如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毁坏公共设施、践踏草坪等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屡有发生,生态道德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准则。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存在着令人担忧的情况,迫切需要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因此,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生态意识现状 1.对生态文明缺乏科学认知 1.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伦理素质的基础,生态文明知识的多少决定着生态伦理的高低。在问卷调查中对于废旧电池污染的严重性和温室效应的认识,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拥有秦岭火地塘林场这一独特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以此为依托,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我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必然选择,对彰显我校产学研办学特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背景与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活动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把生态文明纳入新的文化建设任务。这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合格接班人的重任,不论是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还是认知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都需要迫切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 秦岭横贯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被尊为华夏文明之龙脉。其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环境特征成为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我

国生态资源保开发试验的重点区域。对秦岭资源与文化的开发利用必然成为开展生态 文明教育的最广阔、 有效而乂独具特色的教育场所。 我校火地塘林场,承担着生态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任,历经50 余年发展,訂前已有能力和基本条件承担生态文明教育的任务。以此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造就了诸多的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如牛春山教授对秦岭林业资源的研究、周尧教授对秦岭昆虫资源的发掘……等等,后继的一大批学者也对秦岭的历史文化资源、动植物资源、林业环境及文化资源开展了深入研究,为立足火地塘基地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以此为依托,建设“秦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不仅可以促使广大青年学生接近自然、热爱自然,培养他们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感。同时,也能提升我校学科建设创新能力、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二、生态文明教育目标 深度挖掘现有秦岭自然与文化资源,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系列课程,将火地塘试验林场建设成大生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大基地”、非生物类学生生态文明教 育的“新课堂”、陕西乃至海内外高校师生和领导干部开展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教育 的“新学校”。形成一套特色化的教学模式、一个功能完备的教学基地、一系列精品 化的课程和一套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学到生物科学与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学生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感知生态环境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认知秦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其热爱自然,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情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三、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设置

最新当代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在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应怎样有所作为 人来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所有人来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为祖国的建设做些一些力所能及的的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着民族未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作为一位合格的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

为生态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应有计划地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环境教育只有使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生态文明的素质。 二:利用节日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每年有许多节日与环境有关,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利用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环境问题受到全人类的关注,人人应关心。 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要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学校环境,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世界,关心整个宇宙。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绿色”公民“其实, 四:现在的互联网相当发达,大学生也是每个人有一手电脑本

大学生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大学生如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总书记在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现在全国上下践行这份理念,并落实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理解生态文明,具有现代的生态文明意识,学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充分体现了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 我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推进我们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呢,我想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 1、课堂教育 课堂是学生们获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要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就要求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拓展教育途径,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坚持育人为本,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素质。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林生院多开展教育,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这种现代文明意识,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唤醒他们的生态伦理良知,培养其健全发展的自觉性; 2、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要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 坚持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辐射效应。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正确理解生态文明观,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因此学院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现代社会,伴随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逐渐认识到树立科学、进步的生态文明意识对全球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教育观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策略,并辅之以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有效提升我们林生院学生的的生态文明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应当如何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

精品文档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已经内在地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是有生命力、现实性的哲学问题。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中国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入到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大生态文明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容,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和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果,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站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兴旺的高度认识和审视大学生参与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学生承担着开拓创新,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历史已经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赋予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要光荣地承担起这项任务。只有将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大学生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历史使命并为之努力和奋斗。 在思想上,大学生应该深入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导,借鉴中西方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关注和研究我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敲响警钟,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在理论上,要把关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思想加以总结提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提高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 在生活中,要将理论付出实践。落实点滴,从小事做起。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将每一件与环保相关的事都落到实处,并非简单喊喊口号。比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践踏草坪;节省用纸,废纸再利用;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等。其次,要用自己去影响他人,向他人也积极的传播环保观念,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环保建设中来。 最后,希望我们当代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处自己的一份力! .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docx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提高生态文明的意识 意识是指人类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包括生态伦理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科技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等。生态文明意识是人们正确对待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1.生态伦理意识。生态伦理意识体了人类自我超越的理性本性,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意识上升为道德伦理意识,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是危害他人、危害人类的不道德行为。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否则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1982年10月2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自然宪章》指出:“每种生命形式都是独特的,无论对人类价值如何,都应得到尊重,为了给予其他有机体这样的承认,人类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约束。”生态伦理学要求人类不能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损害他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2.生态价值意识。呈现在人类面前的自然界原本是一个多样性的价值体系,除了经济价值外,还有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存在价值等,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是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直接进入社会生产过程而被人类经济活动消耗性利用所具有的价值。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是由生态系统自身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的存在价值是生态系统提供给自然界的全部生物的现存的环境资源的价值、及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环境资源价值,如美丽的风景,濒危物种等。当今社会,人们过多关注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忽略甚至无视生态污染和资源短缺等严重社会问题,只有建立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使用的代价系统,实行自然有偿使用的政策,才能有效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价值意识。 3.生态科技意识。科学技术的双重性决定了它既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和人的目的的规范。人的文化价值观是规范科学技术的主导力量。要树立从人类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向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根本性转变的生态科技意识。确立生态科技意识,人们才能正确认识科技的双重效应和合理地应用它,使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之间发挥更大的调节作用。不至于科技只有利于人类的需要。而忽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负面效应。 4.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审美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美在于世界的整体联系。整体生态是个完整有机的系统。生态失衡,危及整个生态系统破坏生态美。不论是如画风景,还是美丽生动的生物,它们决不仅仅是一个个自然物,它们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带给人一种境界的提升,承认生态中每一个生命的价值,树立万物平等的观念,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与自然为友,就是追求生态美。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使在现代科学结构下“祛魅”的自然重新“返魅”,恢复和彰显自然的美丽于神圣。

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立”

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怎样有所作为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已经内在地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是有生命力、现实性的哲学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呢?虽然很多大学生自身并没有做到保护生态文明,但是大学生自身具有他们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就是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强,容易接受并自觉遵守生态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影响面大,易于

传播生态建设;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高,可以广泛开展文明劝导工作。 那么通过网络调查的结果可以知道现在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了 解等分为三个方面:(一)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不够充分,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二)学生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效果不太满意。(三)生态文明建设多停留在口头上,实践少,资金不足。 那么通过以上三点,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可以从这些调查中来完善自己,先从不足的地方做起,才能对环境保护有个着重点,才不会泛泛而谈。 第一点,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不够充分,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大学生是国家高素质群体,若这个群体对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理解都只是停留在表面,那么知识水平较低的群体的整体生态文明理解将会更低。所以作为高素质的群体,大学生首先要从自己的认识做起。要先树立好自己的生态价值观。更多的区关注一些涉及环境问题的新闻。并且应该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要义。要坚决反对西方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思想。培育生态环境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生态环境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基础。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大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B140409 姓名:印杏 学号:B14040935 2016年12月29日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摘要:生态文明是对充满灰色的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主张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单向线性增长模式,以资源输入减量化、产品使用和服务寿命延长化、废物再生资源化为指导原则,把生产和生活方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生态治理转变,和谐统一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的工业文明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努力优化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生态文明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这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前提。它包括从物质经济向生态经济、物质社会向生态社会、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它追求的是人类与自然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经济与环境双赢。免费论文参考网。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必须大力倡导生态文明,通过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等各种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免费论文参考网。我们与其不能忽略,提升全体国民的现代生态意识将是中国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不能找到实现生态现代化过程中种种关乎意识的关键节点,找到行之有效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那么,中国环境退化的趋势将不可避免。显然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让生态文明意识融入每个人的神经,深入人类的各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文明建设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然,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个全球问题,不论是对我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需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工业文明所倡导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人类却追求物质利益而舍弃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缺乏保护和建设意识,不合理利用土地、森林、水和矿产等资源,从而使得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这些生态问题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还威胁了人类的环境安全。要解决这些生态问题,人们必须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研究,从而未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保驾护航。 2.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生态文明是一种高级的文明形态反映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全新的、和谐的状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就是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辩证统一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求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持续发展从自然属性角度上分析,就是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要求实现不超过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要求在生存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完整版】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x年x 月 1 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20 份,回收问卷 117 份,其中有效问卷 117 份,回收率 97.5%,问卷容量为 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bdquo;bdquo;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bdquo;bdquo;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 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60%同学对当今世界生态资源环境状况十分担忧,可见他们对环境十分关心。 三、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 1)学校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 1:学校切实加强宣传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 4:学校以身作则,决策要符合生态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数目。 6:积极参加生态环保活动。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点,高校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工作,以行之有效的方式让祖国接班人积极投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当中去。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和培养 一为什么要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对大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素养,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讲,生态文明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态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学会对生态环境负责,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和教育的具体措施 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一定要加强德育建设,只有让他们清楚意识到保护生态文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才能让他们提高使命感和责任心从而自觉地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 除了学校首先要给与足够的重视之外,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高等院校应有计划地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让这门课程成为像人文、政治教育一样的必修课程,从而使使大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学习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生态文明的素质。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讲座、图片视频展览等让学生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认识。 3、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融入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节日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节日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现在每年有许多节日与环境有关。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节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在这些节日前后各种报刊、电台甚至街头都有有关的宣传内容,这对学生都是很好的教育,使同学们感到环境问题受到全人类的关注,自觉重视生态文明的问题。 4、实施开放性教育模式,因为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实践认知的过程:(1)、教师授课时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比如给出与生态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作答,参与识别分析,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2)、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等活动对我国生态问题现状进行亲身体验,更能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3)、引导学生大胆创新,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智慧发明创造,研究生活中可以低能源低消耗的新发明,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和发现科技创新的潜力。 5、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要倡导新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亲自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如参加本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状况、水质调查,

大学生应当如何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已经内在地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是有生命力、现实性的哲学问题。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中国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入到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大生态文明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容,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和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果,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站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兴旺的高度认识和审视大学生参与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学生承担着开拓创新,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历史已经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赋予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要光荣地承担起这项任务。只有将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大学生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历史使命并为之努力和奋斗。 在思想上,大学生应该深入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导,借鉴中西方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关注和研究我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敲响警钟,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在理论上,要把关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思想加以总结提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提高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 在生活中,要将理论付出实践。落实点滴,从小事做起。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将每一件与环保相关的事都落到实处,并非简单喊喊口号。比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践踏草坪;节省用纸,废纸再利用;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等。其次,要用自己去影响他人,向他人也积极的传播环保观念,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环保建设中来。 最后,希望我们当代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处自己的一份力!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摘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高校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扎扎实实地做好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关键词]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培养 [正文]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现状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既是我国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更是就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所作出的庄严承诺。 我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推进我们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开设环保课程,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大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有的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不够重视,起步较晚,措施不力,致使有的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 大学生是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对他们进行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建议 1、明确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生态文明素质的重要意义。 培育生态文明意识,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大力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换而言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也是刻不容缓的。 2、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 高等院校应有计划地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只有使大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生态文明的素质。 3、利用有关环保节日宣传,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现在每年有许多节日与环境有关。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节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在这些节日前后各种报刊、电台甚至街头都有有关的宣传内容,这

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气候变暖、沙尘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人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种原因,这也将是人类能够长久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保障。在人类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解决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如此文明的原因。但是,正是由于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问题表现得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去解决。 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不断探索之后,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对人类的重要性,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建设和发展首要任务。何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的,也是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主要内容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让社会健康发展,让自然自由生长。人是生态文明的享受者,也应该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否文明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在

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大学生是肩负着国家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长久之计,必须从大学生抓起,而且,生态建设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而且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关键是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大力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把保护生态文明落实到实处。大学生只有在理论中充分理解生态文明,才能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 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因此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实践育人,引导大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同时,要通过高校校园文化影响、辐射社会文化,逐步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行动,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