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3、使学生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4、根据新课程改革,结合读数、写数用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对写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时安排:

1、信息窗(一)万以上数的读法........2课时

2、信息窗(二)万以上数的写法 ..........2课时

3、信息窗(三)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和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2课时

4、信息窗(四)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课时

5、拓展平台数字编码..................2课时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第一课时:认识万以上的数

备课时间: 2011.2.18 上课时间:2011.2.21序号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中的信息窗(一)和自主练习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2.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策略与方法: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时,先从学生已知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引入,指导学生用横梁上标有计数单位的算盘帮助数数,教师随着写出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说明这些都是计数单位。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在算盘上数数时有什么规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具:计数器,活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老师在网上查找到一些有关图书馆藏书的信息你想知道吗?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

复习巩固新知,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展示情境图。

情境图展示的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从而提出问题:十

万是多少?你能举例说说你对十万的理解吗?(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数,数

到十万,让学生体会十万是多少。)

三、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进制计数法"师举例讲解,一小

盒订书订有1000个,一大盒有10盒这样的订书订就是10000个,这样的十大

盒就是十万个订书订。再比如,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万人,10个人民大会堂就

能容纳十万人。

2. 用算盘帮助数数。也可以这样用计数器数一数:1万、2万、3万……10个

一万是十万。谁还能接着数下去吗?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

认识,并让学生看书。提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你对一

亿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例说一说吗?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正常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三年多

时间。……

3.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然后重点介绍数级。

在认识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介绍十进制计数法。(教师强调: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想:像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怎样?这种计数方法叫做什么计数

法?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举例。

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然后演示。

学生举例。用计数器自己操作,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

学生总结,并默记。

学生观察发现,总结。

关注对个级、万级、亿级的理解。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

万是一亿、、、、

四、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数一数练习时让学生借助计数器独立去数,然后交流

数的方法。

2.第2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回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足球决赛的场

面。学生借助计数器独立去数,然后交流数的方法。学生回忆感受大数并用大

数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课时:万以上的数的读法

备课时间:2011.2.18 上课时间:2011.2.22序号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中的和自主练习的第3--7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各个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

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

2.提高学生的读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读出万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熟练地读出万以上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

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

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探讨整万数的读法。(读万以内的数也要从高位读起,教师加强对读书的指

导。按照“一画二看三说四读”的顺序进行读数练习。)

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万;三十二万;一百二十万。

引导学生用读个级数的规则来读万级数,但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和区别。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2.探讨含有多级数的读法。

(1)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4086000 ;5094600 ;

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21600900。

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119000000。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

亿位)

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

怎样读万级的数?

在什么位置的"0"不读?

在什么位置的"0"应该读?读几个0?

(3)看书并完成自主练习的第3题

(4)学生到黑板上出数,进行读数训练。

学生试读,再说怎样读的。

指名学生读,使学生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通过图片让学生在读数的同时感受大数的意义。

三、拓宽应用。

1、读数练习。

907931006400300124508912067990062006700900045 0089000000

2、2345678中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自主练习第6题让学生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

还见过类似的计数器。

4.自主练习第8题让学生买一袋瓜子,倒出来,先估计有多少粒,再数一数。

学生自己读数,并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指导学生说说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第三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

备课时间: 2011.2.19 上课时间:2011.2.24序号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中的信息窗(二)和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的数,熟练的读万以上的数。

2.体会万以上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

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

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教师在标有计数单位的算盘上,分别拨出7、70、708让学生先说出这三个数各应该怎样写。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写法。

学生交流。从它的高位起,哪一位是几就在那一位写几,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写0。(重点强调:最关键是要确定最高位是在那个数级里的那个数位上)。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让学生指名读题,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

提出什么问题?

三、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指导学生写出信息窗中给出的数

四万五千一百二十:先让学生试写。

六百四十万零三百: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怎样写?

千位上为什么要写一个0?

二千零五十万千:让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进行填写。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写哪一级?怎样写?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这

一位怎样写?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亿以内数的写法:

A.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B.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让学生写出其他的数学信息中的数。

写完后让学生把写出的数再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练习

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写数。边总结边交流。

亿级万级个级

、、、、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九千零七十九万三千一百写作:90793100

六百四四万零三百写作:6400300

十三亿写作:1300000000

一千六百四十七万写作:16470000

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三写作:4512 3

四、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口答题目中的两个问题,然后再补充几个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口答。如: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百万呢?

2.自主练习第2题。让学生独立写,写完后,指名说一说各是怎样写的,先写的哪一级,再写的哪一级,为什么有的数中间要写0?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并说一说注意什么。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顾并交流。

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

第四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的巩固练习

备课时间: 2011.2.19 上课时间:2011.2.25序号④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的3—8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的数,熟练的读万以上的数。

2.进一步体会万以上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写出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难点:正确写出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忆万以上数的写法,说说应注意什么?

2.写出下面各数。

十二万120000

三百零五万零二十3050020

四千零六十万零三百40600300

三百零五亿零三十万30500300000

九十亿零五万9000050000

三百六十亿零两千写完后,指名说出各数是怎样写的,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36000002000

3.(1)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360000 47800370 354860040 7548602040

(2)写出由下面各数。

二十亿

六十亿三千

五十亿三千六千万零五百

三十亿零五百

七十亿零四十万.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回答。

二、提高练习。

1、自主练习的第3题。学生写数时要求: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写完后读一读,以

检验写的数对不对。

15357=10000+5000+300+50+7

9503000=( )+( )+( )

7000000063=( )+( )+( )

8080080=( )+( )+( )

2、自主练习的第4题。

3、自主练习的第6题。让学生独立做,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让他们借助数位

顺序表来写。

学生写数时按要求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写完后读一读,检验写的数对不对。让学生

听清楚再写,写完后再把写出的数念一遍。学生独立做,如果学生有困难,可让他

们借助数位顺序表来写。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写的。

三、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的第7题。写数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写一个数,看那个小组写的

又对又快。

2.自主练习的第8题。让学生自己填数,让同桌互相读出对方写的数,然后指名学

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比赛,看谁写的又对又快。学生自己填数,同桌互相读出对方写的数,然后指名学

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第五课时:万以上数的改写比较数的大小

备课时间:2011.2.23 上课时间:2011.2.28序号⑤

教学内容:第11-12页中的信息窗(三)和自主练习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

小。

3、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出示情景图: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谁先来汇报?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出示信息窗,让学生读题,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学生直接说出谁大谁小,教师可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出比较大小的方法。

(2)教师选择其中的比较大小的问题进行解决。

(3)可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比较大数的方法。

(4)教师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通过比较人口的多少,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

(6)课题延伸:对于中国的陆地面积与人口,你有什么建议?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

比较第一组数:960000和17070000

A.让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计数器上,

然后提问:96000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

1707000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

B.接着再出一组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2)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少?

比较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a 指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提问: 356000是几位数?360000是几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该怎样比较呢?

启发学生想:在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时,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也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个位上的数。现在这两个数该怎样进行比较? b 再出一组数:43200和43000,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c 提问:从刚才两组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是怎样比较的?

(3)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计数器上,然后回答960000、17070000分别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

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独立完成。

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回答356000、360000是几位数,该怎样比较。

学生观察比较后得出:356000<360000。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学生结合例题加以说明。先同桌说说,再集体交流。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一样。

(口算:提醒学生别忘了万、亿这几个单位。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引导学生:怎样比较多个大数的方法)

三、拓宽应用。

1.做自主练习的第1题。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2. 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根据总结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学生自己写出数并比较大小。

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课堂总结: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六课时:改写成以“万”或“亿”做单位的数

备课时间:2011.2.23 上课时间:2011.3.1序号⑥

教学内容:第12页中的和自主练习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体会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较大数的简洁性。

2. 培养学生寻找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及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及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比较它们的大小:

960000和1300000

756000和758000。

学生集体交流。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出示一组文章: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3亿。这个960万

平方千米与9600000平方千米,13亿与1300000000哪个更好写?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

(2)怎样改写呢?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研究。

1.把整万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师板书:960000和1300000000让学生读出来。

指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整万数,为了读写简便,我们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师强调改写方法,并板书9600000=960万

2.练练:把1300000000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1300000000=13亿

1300000000还是整亿数,你能把他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吗?

再让学生把12500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说说改写前和改写后有什么不同?

学生读出960000和1300000000学生观察数的特,发现都是整万的数。

学生讨论改写方法,并试着改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试做。学生把12500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学生讨论,找出不同。(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三、拓宽应用。

1.做自主练习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改写,然后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2. 做自主练习的第4题。要求:先读题,再按要求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3. 自主练习第7题

学生独立改写,并说出改写的方法。在改写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意义和改写的简捷性。课堂总结:谁来说说大数怎样改写?

第七课时:万以上数的改写及比较大小的巩固练习

备课时间:2011.2.23 上课时间:2011.3.3序号⑦

教学内容:14页的自主练习的5—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与改写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景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体验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3.结合具体情景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体会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较大数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正确改写用"万、亿"作单位,并且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正确改写用"万、亿"作单位,并且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前面我们学习了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比较和用万、亿做单位写数。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在比较和改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2.写出下面各数,并用万或亿作单位写数。

十二万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亿

订正时说出各数是怎样写的,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改写说应注意些什么?3.并比较数的大小120000和100000;4500000000和540000000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写完后,说出各数是怎样写的,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改写时应注意的问题。二、提高练习

1、先让学生读课本给出的信息,然后再独立解答,可让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先让学生读信息,再独立解答,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

3、独立解答。

4、口算:提醒学生别忘了万、亿这几个单位。

5、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

6、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引导学生:怎样比较多个大数的方法?

1.自主练习的第5题。

口算练习:让学生听清楚再写结果,写完后再把写出的数念一遍。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自主练习的第6题。

摆数游戏:让学生独立做,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让他们借助数位顺序表来摆。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三、综合练习。自主练习的第7题。

写数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写一个数,看那个小组写的又对又快。并且把改写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通过做这道题目,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己说一说通过做这道题目,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课堂总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第八课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备课时间:2011.2.23 上课时间:2011.3.4序号⑧

教学内容:第15-17页的信息窗(四)和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看课本出示的信息窗4 —先读一读,再同前面学习的数据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在这四幅图每个数据的前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是哪个字?是什么意

思?

找出每个数据的前面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想想是什么意思。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引出近似数

(1)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的不同。

(2)教师总结: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3)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举例说明。

(4)比较精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特点。

2、学习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问题:11030精确到万位是多少?178680000精确到亿位是多少?

(2)讨论:11030精确到万位应是1万,还是2万,为什么?

178680000精确到亿位应是1亿还是2亿?为什么?

(3)得出结论:11030≈10000=1万178680000≈200000000=2亿

(4)讨论: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

(5)教师总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6)练习:把34108和95820精确到万位。

3、理解近似数的意义“约”字,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我校有学生1300名。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

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的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是谁的“近似数”。

2.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师:近似数就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数,怎样才算“差不多”?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①11030大约是多少万?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11030≈10000=1万

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

②11030≈1万,12030呢?说说你的看法?

12031?14800?再换个试试!

17234?为什么18234的近似数不是1万而是2万呢?

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主要看哪一位?

师:5,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学生举例说明。44万、230万块、30万千米等这些数都不是准确数,而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近似数。

学生比较发现:我校有学生1300名。表示我校就有学生1300名,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这里的1300名就是我校实际学生人数的近似数,可以比1300多一点,也可以比1300少一点。

学生举例:1.我写作业用了20分钟;我写作业大约用了20分钟;

2.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13万元;一辆小汽车的价钱约是13万元;

3.一支铅笔长14厘米;一支铅笔长约14厘米。

三、拓宽应用。

1.16页的电脑题:你能像黑板上这样,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34108和95820的近似数吗?

2. 17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再像黑板上这样,做在练习本上。自主练习的第2题。

3. 自主练习第3题: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6名同学到前面来做。

在做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小窍门说说大家听听!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第九课时:巩固求近似数

备课时间:2011.3.2 上课时间:2011.3.7序号⑨

教学内容:第16——17页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知识,了解0这个最小的自然数。

2、进一步巩固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数0,进一步巩固练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想想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什么方法?什么是四舍法?什么是五入法?

2.自主练习4从这两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中的数据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举例说明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交流调查的生活中的近似数。

3..自主练习6 学生回忆,指名回答。按要求回答问题后,再交流自己调查的生活中近似数。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巩固复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二、提高练习

1.自主练习5

2.自主练习7:小组合作完成,采用动手摆一摆,量一量等方法,再通过估计和实际计算得出100粒、1000粒、10000粒、10万、100万、1000万、1亿粒米的长度。独立完成后,同位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然后集体订正。

小组合作,采用动手摆一摆,量一量等方法,再通过估计和实际计算得出答案。

三、综合练习。1.自主练习8

讨论:□内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学生先讨论□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1、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的?

2、首先让学生阅读信息,了解世界之最,然后再来改写。

3、可布置学生课前查资料,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一下。

4、布置学生回家完成这一作业。

5、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总结,并让学生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6、独立解决。提倡回家查找别的城市的面积。

7、引导学生完成。

第十课时:巩固求近似数

备课时间:2011.3.2 上课时间:2011.3.8序号⑩

教学内容:数字编码。19页的内容和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字编码,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的解读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

2.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编参赛号,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正确解读数字编码。

教学难点:正确解读数字编码。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调查了解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车牌号、门牌号、学籍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我市举行"科技小发明"比赛,有25所学校1800名同学参加。同学们你知道参加比赛时胸前或背后都有个什么?

2.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编码。你都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怎样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呢?

学生交流,参加比赛有自己的--号码。学生举例。学生讨论。

在与小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意识,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出示一个身份证号问:身份证号码有几部分组成?你对身份证号码有哪些了解?(身份证是有三部分组成。1—6位表示行政区划代码,7—12位表示出生日期代码,13—15位表示分配顺序代码(这时旧身份证)。

新身份证的15—17位表示顺序代码,18位是校验码。)

2.出示一个邮政编码问:邮政编码有几部分组成?你对邮政编码有哪些了解?

(邮政编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识。

教师讲解:邮政编码有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第三位表示表示市,第四位表示区,第五、六位表示乡镇。)

3.出示一个车牌号问:车牌号有几部分组成?你对车牌号有哪些了解?

4.出示一个电话号码问:电话号码有几部分组成?你对电话号码有哪些了解?

5.教师小结: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主题图中的学生编参赛号

集体交流自己的方法。体会数字编码的方便。

三、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1题。运动员编码的题目。

2.自主练习2题,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简捷的统计方法。学校要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课外阅读,用5、4、3、2、1分别代表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之间的5种程度。(1)你选哪个数?说说理由。

(2)如果小冬选了4,说明什么?

(3)小芳很喜欢课外阅读,她应该选几?

练习时,先让学生通过两名学生的对话和他们身上的号码,明确运动员号码编排的规律及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找出规律后,再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1.说一说,这个学校的运动员号码编排有什么规律?

2.带有号码2308的学生是几年级几班的几号运动员?

3.如果你是这个学校4年级1班的7号运动员,那么你的号码应是多少?

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让学生利用该表示方法,调查了解本班同学是否喜欢数学或足球比赛等情况。小组讨论交流。

课堂总结: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十一课时:我学会了吗?

备课时间:2011.3.2 上课时间:2011.3.10序号11

教学内容:课本第22页“我学会了吗”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巩固计数单位万、十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的读、写万以上数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2.巩固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为单位的数,体会用"万"、"亿"为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通读文字,完成书上的练习。

(1)读一读这篇资料,你能把加﹍﹍的数写出来吗?

(2)把__上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3)1989年和2001年相比,哪年生产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多?

(4)估一估,上面这篇资料有多少个字?

练习时,要先让学生自己通读这段文字资料,完成练习,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在小组和班内交流。

借助这段文字,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国家。

二、提高练习。

在学习数的改写时,对于特别大的数,在改写时学生特别容易出错,在今后的练习

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在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学生由于受估算的影响,不是向前一位进一,而是像十位、百位进一。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

教学参考书中的补充练习第1——3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

三、综合练习。

教学参考书中的补充练习第4——9题

4——6题做后订正

7——9题小组合作完成

第二单元走进天文馆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受到科

普教育。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

教学重难点: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教学难点是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判断平年、闰年。

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注意将数学学习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时间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

备课时间:2011.3.2 上课时间:2011.3.11序号:12

教学内容:

1.知道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设计两方约会一方没到的情境

(出示卡通人物康夫的形象)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话(录音)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

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出示原因:(录音)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为了避免这种误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二、出示情景图,引出课题

(多媒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 5:00是几时?

2、 5:45是几时?

3、 6:30是几时?

4、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二、学习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15:00是几时?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45是几时?

16:30是几时?

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时刻

(1)日常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许多东西有记录时间的,你们想一想,有哪些?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如车票等)

(3)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商场营业时间画面等)让学生读出来。

三、作业:

“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

第2题练习时,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反复练习。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2011.3.9 上课时间:2011.3.14序号:13

教学内容:

1.知道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思考发现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规律。

1、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首都百货晚上10时关门()北京广播电台早上6︰30开始播音()

美少女战士下午4时开播()2、用普通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肯德基9︰30开门 ( )

颐和园18时闭园 ( )

图书馆 16时30分停止借书 ( ) 15:00是几时?下午3时

15:45是几时?下午3时45分

16:30是几时? 下午4时30分

3、提出问题:同一时刻既然可以用两种计时法表示,那么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转换呢?

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在提炼总结:

(1)在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上午的时刻转化时只需去掉“上午”二字即可,下午的时刻转化时去掉“下午”二字,再在数值上加上12即可。

(2)在把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时,上午的时刻转化时只需加上“上午”二字即可,下午的时刻转化时加上“下午”二字,再在数值上减去12(减去上午的那12小时)即可。

4、请学生思考:生活中那些地方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

学生回答:电子手表上的时间显示、电脑上的时间显示、电视上整点报时的时间显示……

三、巩固练习:3、4、5、6、7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作业:

第三课时年月日

备课时间:2011.3.9 上课时间:2011.3.15序号: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闰年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3、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老师这儿有一则迷语,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东西?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把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日历上有年、月、日,那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板书:年、月、日)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认识年、月、日(拿出各自准备的年历卡)

(1)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月几个月?

(板书:一年有12个月)

(2)你那张年历卡上都有多少天的?(31天、30天、28天)其他同学年历卡上还有多少天的?(29天)

(3)按下面问题观察年历卡:(出示投影片)

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1天?

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0天?

小结:通过观察发现,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4)巩固一年月几个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有几个小月?

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小结:二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二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我们把二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

(板书:平年、闰年)

2、识记大月、小数点月的方法

(1)、出示拳头示意图,小组同学尝试数出各月,再指名到前面数给同学看。

(2)凸起的月有几个月?每月有多少天?(1、3、5、7、8、10、12,每月31天)(3)谁会用儿歌形式教给大学记住大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

师:谁知道“腊”和“冬”个是什么意思?

生:“腊月”是指12月,“冬月”是指11月。

师:在我们国家,人们习惯把十二月叫做“腊月”,所以,“一三五七八十腊”七个字,每个字代表一个月份,这些月份都有三十一天,所以都是大月。十一月叫做冬月,“四六九冬”四个字也各代表一个月份,这四个月份都是三十天。只有二月份很特殊。

请学生一起把歌谣读一读,自己想办法快速记住大月、小月和平月分别是那几个月。三、巩固练习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练习时可有教师介绍记忆方法,师生互动,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

第四课时年月日

备课时间:2011.3.9 上课时间:2011.3.17 序号:1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及答案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30×9= 90÷3= 22×4= 200÷4= 55÷5= 3+400= 62-7= 6×700= 0÷800= 42×2= 360÷9= 3×6+4= 41+42= 54-54= 74+72= 1-6 5= 2.估算。 39×3≈ 202×4≈ 243÷6≈ 488÷7≈ 3.用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48×6 530×6 * 682÷6 X|k |b| 1 . c|o |m 4.计算。 30×8÷6 213×3+39 254-54÷2 二、填一填。 1.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 )。 2.□÷7=101……□,余数最大是( )。 3.7个 91 是( ),( )个61是6 5。 4.一个正方形周长12厘米, 它的边长( )厘米。 5. 2吨=( )千克 7000克=( )千克 9000g=( )kg 8t=( )kg 6.填上合适的单位。 黑板面的周长约是9(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为4( ) 排球的质量约是460( ) 一袋大米的质量是10( ) 7.填一填、比一比。

8.下面物体运动是旋转现象的画“√”,是平移现象的画“○” 三、画画,填填。 (1)图形①往( )方向平移( )格就得到图形②。 (2)把图形②向下平移4个格,画出来。 2.下面每一个小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请在下面画一个周长12厘米的长方形,并把它的2 1 用阴影表示出来。 ( ) ( ) ( ) ( ) 1

新|课|标|第|一|网 四、连一连。 五、解决问题。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5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2.跑道每圈400米,小红一个星期(7天)一共跑了多少米? 3.同学们外出植树。女生56人,男生28人,每6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4. 冬季越野赛路线。 北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单元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单元反思 成功之处:本单元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课前,让学生调查采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准备许多和本节课有关的学具。 在新授过程中,为让学生了解1克的质量有多重,让每个学生都能掂一掂、估一估,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三、在实践应用中升华知识 不足: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措施: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称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kg)做单位;计量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相邻) 1 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 (2)一头牛约重480( )。 (3)一头鲸重60( )。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 (5)4粒黄豆约重1() (6)小明的体重是35 ()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1千克铁○ 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 2千克○ 980克4吨○ 400千克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4吨○7000千克 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 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 1吨 2500千克 1500克 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千克 7621克=()千克()克 5千克=( )克14000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5400千克=( )吨( )千克 考点五、解决问题 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 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转换单位,画线段图】 第2、3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知识点一、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两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一)、一个数的几倍我们用乘法算式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汇编(精)

应用题 1、玩具厂生产了960个电子玩具,每3个装一盒,每5盒装一箱,一共装了多少箱? 2、王辉爸爸买了3大盒茶叶,一共要付810元,平均每个大盒里有6 小盒茶叶,平均每小盒茶叶多少元? 3、王老师要把156本图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三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图书? 4、有两堆煤,一堆560吨,另一堆286吨,一辆汽车每次能装运9吨。这辆车一共用多少次才能拉完这两堆煤? 5、有一堆煤120吨,一辆大货车能载重8吨,一辆小货车能载重5吨,请问: ①、如果2辆小货车来运,多少次能把煤全部运完? ②、先用一辆大货车运5次,余下的用一辆小货车来运,还需要多少次才能运完? 6、有50只小羊要过河,现在只有一条船,且每次现载8只小羊,那么这些小羊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渡河? 7、960节电池,每8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这些电池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8、中秋节快到了,糕点房将640个月饼,每4个装一盒,每4盒又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9、学校买回8箱皮球,每箱20个,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级分得多少个? 10、一本故事书172页,小红已经看了67页,剩下的打算一周看完,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1、小丽看一本329页的书,看了4天,还剩25页没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2、小强从图书馆借一本3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15页,看了12天,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13、修一条路,平均每天修53米,修了27天,还有360米没修,这条 路全长多少米? 14、食堂原有26袋面粉,又运来138袋,平均每天要用掉4袋,这些面粉可以用多少天? 15、4个小队少先队员去摘黄瓜,每个小队13人。平均每人摘12千克。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16、小明用150元买3个热水瓶,营业员找了6元,每个热水瓶多少元? 17、一张课桌(18元)和一把椅子(42元)是一套,实验小学准备买45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18、小文想买两种笔记本各一本,其中一种一本12.5元,另一种一本23.8元,那么她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19、淘气给妈妈买了一个水杯用了2.9元,买了一顶帽子比一个水杯多用了3.5元,又买了一副手套,三样东西正好用了12元钱,一副手套多少钱?20、一副乒乓球拍7.8元,一个乒乓球1.5元,张林带了10元钱买了一副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找回多少元钱?合多少角钱? 21、本学期每个学生订了11个作业本,三年级一班有48个同学,他们大约要订多少个作业本? 22、光明小学有6个年级,植树节植树,每个年级大约植树120棵,光明小学一共植树多少棵? 23、超市每天卖出饮料6箱,6月份一共可以卖出饮料多少箱? 24、一条绳子剪去3.8米,还剩1.7米,这条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25、水果店运来39箱橘子,每箱15千克,又运来706千克梨,运来的梨比橘子多多少千克? 26、商场一月份售出豆浆机27台,售出榨汁机的台数是豆浆机的23倍,售出的电磁炉比榨汁机多186台,电器商场一月份售出电磁炉多少台?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题型突破卷 图形与位置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专项提升卷3图形与位置 提升点1:方向的辨认易错点) (一)物体的相对位置 1. (1)甜品屋在街心花园的()方向。 (2)书店在街心花园的()方向。 (3)布店在街心花园的()方向。 (二)运用生活常识解决方位问题 2.太阳快要落山了,小明和小丽放学回家,小明家在学校的东面,小丽家在学校的东南方向,你能在下图中填出他们的家吗? (三)运用比较法解决选择路线的实际问题 3.小鹿周末想去小狗家给小狗过生日,可小鹿起床晚了需要赶时间,请你帮小鹿找一条最近的路线。 提升点2:平移、旋转的应用

(一)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二)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图形在方格纸中的占格问题 5.下面方格纸中的两个图形共占多少个方格? 提升点3:周长的含义 6.下图的周长=16+14+18=48(厘米),这样计算正确吗?为什么? 7.下图是一个心形栅栏的示意图,怎样测量心形栅栏的周长?

提升点4:图形的周长应用 (一)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或宽),求长方形的宽(或长) 8.已知长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宽是60厘米,求桌面的长是多少厘米? (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周长问题 9.有三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若把这三个长方形的长和长靠在一起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则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答案 1.(1)西南(2)东南(3)西北 2. 3.400+300=700(米) 400+600=1000(米) 700+400=1100(米)700米<1000米<1100米 所以中间这条路最近。 4.略。5.9个方格 6.不正确,因为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7.答案不唯一,如:用线绕心形栅栏一圈,展开后,用尺子量一量,就可以得出心形栅栏的周长。 8.360÷2=180(厘米) 180-60=120(厘米) 答:桌面的长是120厘米。 9.4+4+4=12(厘米) (12+6)×2=36(厘米) 答:大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答案

第1章 第3-4页自主练习答案 1、21 21 32 11 10 34 12 22 2、93÷3=31( 元)3、 66÷3-22(厘米)66÷6-11(厘米) 4、 14 13 11 43 140 130 110 430 5、 (1) 840÷4=210 (2)630÷3=210 6、66÷6=11(盒)66÷3=22(盒) 7、48÷4=12(元)99÷9=11(元)39÷3=13(元)买第二箱橙子最合算。 8、第一组:21 30 120第二组:220 310 23 9、400÷5=80(元)360÷3=120 (元)880÷8=110(元) 80<110<120,猕猴桃最贵。 10、84÷2=42(毫米)42×9=378(毫米) 第6-8页自主练习答案 2、267÷3=89(下) 194÷92=7(下)89<97,小宁跳得快一些。 4、104~4=26 5、40 100 11 43 40 0 31 10 6、 8、小亮:162÷3=54(周)小玲:162÷6=27(周) 9、(1)266÷7=38(页)(2)略 10、15 30 45 60 75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 11、 144÷6=24(人)144÷8=18(箱) 12、(1)192÷8=24(2)644÷7=92(人)644×8=5152(元) 第11-13页自主练习答案 2、(验算略)

3、945÷9=105(只) 4、(说说略) 5、321÷3=107(个)660÷6=110(个) 6、前三道题都不对,第四道题对。 7、168÷7=24(页) 8、(说说略) 104 48 109 240……1 76 56 92 304 9、432÷4=108(个)510÷5=102(个) 108>102,小刚打字快一些。 10、38 40 71 76 11、(从左到右) 160 52 104 630 856 12、3×2=6(种) 38×3+8=122(元) 38×3+15=129(元)26×3+8=86(元) 26×3+15=93(元)12×3+8=44(元) 12×3+15=51(元) 13、324÷4=81(厘米) 第15-17页综合练习答案 1、21 12 11 12 40 110 70 50 2、 3、16 18 13 12 13 14 19 14 5、190 95 285 57 456 52 312 104 728 364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部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5册)数学教案(1)

第一单元: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是三年级,现有学生31人。本学期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学生智力好,具备良好的习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学生学习知识较扎实,能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后进生接受知识能力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四个知识领域:(1)数与代数: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用连乘、连除、乘除两部计算解决问题。②年月日的认识和24时计时法。③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计算。(2)空间与图形:①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②面积、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方法,感受数据蕴含信息。(4)综合与实践:①运用轴对称知识自制粘贴画,体会对称美。②经历调查、分析、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室及为题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并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合作探究中体现开放、民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②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③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 吨1000克=1千克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2)一头牛约重480( )。(3)一头鲸重60(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 (5)4粒黄豆约重1()(6)小明的体重是35 ()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1千克铁○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2千克980克4吨400千克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4吨○7000千克 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 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1吨2500千克1500克 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5千克=( )克14000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 5400千克=( )吨=( )克 考点五、解决问题 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 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 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 多少段?要锯多少次 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 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一)、一个数的几倍我们用乘法式子 1、小轿车说:“我车上有3位乘客。”吉普车说:“我车上的人是 小汽车的2倍。”大客车说:“我车上的人数是小轿车的7倍。” (1)、吉普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2)、大客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二)、知道份数与每份数用乘法 1、小丽妈妈今天买了很多苹果,要小丽把苹果分给在家里的每 个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每人分3个, 一共要多少个苹果? 知识点二、整百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 (一)整十整百的计算技巧 40×3= 40×3= 40×3= 400×3 = 40×30= 400×30= 4000×3 = 40×300= 4000×300= 【计算的时候先不看零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算完后两个因数一共有多少 个零均写到积后面,切记为因数零的个数和】 知识点三、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1、三年级有200位小朋友来看海豚表演,看台上有5排座位,每排43 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知识点四、笔算乘法 乘法竖式要注意,首先数位要对齐。多位在上少在下,别忘进位的数字。 乘的时候,要从个位乘起,这个跟竖式的加减法类似的,从个位算起。 从个位开始,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 竖式计算 不进位的乘法进位的乘法中间有0的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 242×4=365×4=604×5=750×4= 脱式计算 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6×409-2300 323-60×8 7×(555-377) 16×7×9 应用题类型 (三)和倍问题【找单位一】 (1)几倍问题 1、根据线段图列式: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

1. 直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1)(2) 小丽小强 谁走得快些?大约要几百元? 2.一辆汽车上午10:30从A城出发开往B城,下午2:30到达B城。已知A、B两城间的距离是396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 梨花庄要挖一条60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320米,还要再挖4天才能完成任务。平均每天需要挖多少米? 4.360节电池,每8节装一盒,5盒装一箱。这些电池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5. 用彩灯线装饰树木。5棵树用了75米彩灯线,照这样计算,用400米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棵树,够吗?

6.李红买1副三角尺和1把直尺,一共用去5.3元。已知三角尺的价钱是3.5元。 (1)直尺的价钱是多少元?(2)直尺比三角尺便宜多少元? 7.一个正方形菜地的四周用篱笆围成,共用篱笆120米。 (1)这个正方形菜地占地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种2棵西红柿,这块地一共可以种西红柿多少棵? 8.五名学生进行投篮比赛,编号依次是1号、2号……5号,投篮成绩如下图。 (1)号投中最多,是个;号投中最少,是个。 (2)平均每人投中个。 (3)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是:。 1.720节电池,每8节装一盒,5盒装一箱。这些电池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2 一共卖了多少钱? 3 180个苹果可以装多少袋? 4.一辆汽车上午11:30从A城出发开往B城,下午2:30到达B城。已知A、B两城间的距离是396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5.小芳拿10元钱买了一枝0.8元的铅笔和一个8.8元的文具盒。 (1)买铅笔和文具盒一共用了多少元? (2)剩下的钱够买一块5角的橡皮吗? 6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稻田镇中心小学杨秀凤 信息窗2:年、月、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4页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但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等较小的时间单位,并通过学校学习、过节假日、看电视及其他实际生活,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相对已形成了较长的时间观念。教材先借助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有关年、月、日知识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学生学会年、月、日的知识后,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年、月、日 (1)引导探索 谈话: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教师讲解:二月份是28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平年。 二月份是29 天的这一年,人们把它叫做闰年。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31天:1、3、5、7、8、10、12 大月 30天:4、6、9、11 小月 一年有12个月 29天:2月闰年特殊月 28天:平年 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片,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再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等。 请你想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如:父母的生日、妇女节、教师节、建军节、元旦、春节、圣诞节等。 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在此渗透情感教育。 (2)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谁能举例说说? 谈话: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个月呢?一日呢? 3、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谈话:你有什么好方法记忆各月的天数? (1)左拳记忆法(尝试让学生教,再集体教) (2)歌诀法(板书):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学生记忆)师应指明:“腊月”指的是十二月,“冬月”指的是十一月。 4、教学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0÷5 = 60)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如:105÷5 = 21)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对称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 ,“能不 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 了比较这一步。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因数 第四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 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 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4.面积单位: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 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 米。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不一 定是正方形。)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 5.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平方米)。 ③相邻两个常用 间的进率是( 10 )。但米和千 米进率是1000 ④相邻两个常用 间的进率是( 100 )。 6.常用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进率× 高级单位的数(进率100) 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低级单 100) 7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 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 定相等。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 不同,无法比较大小。例如:16 平方米和16米是无法比较大小的 (如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周长和 面积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长 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 分米、厘米、毫米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年和月 1、常用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 分、秒 2、一年中有7个大月,分别是: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 月、十二月,每月31天; 一年中有4个小月,分别是: 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每月30天 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熟记:月份天数歌谣或拳头记忆法 (同一年)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 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 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例 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 是星期三,6月15日也是星期三。 3、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 天,一个星期有7天,平年全年365天, 合()个星期零()天。(平年天数: 31×7+30×4+28=365) 365÷7=52(个)……1(天) 闰年全年366天,合()个星期零() 天。(31×7+30×4+29=366) 366÷7=52(个)……2(天) 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 年有365天。 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 有366天。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1 / 2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冯卯镇明德小学田璐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本册教材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框架,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载体,以探索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今天我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说课标是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是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以及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是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程目标 1、首先,我说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在小学数学中,第一学段指的是1至3年级;课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过程。 (2)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1)发展数感及空间观念。 (2)能对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3)提出简单的猜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包括以下几点: (1)具有好奇心,能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尊重客

观事实。 (2)具有合作探究意识;坚持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以学段目标为蓝本,又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阐述了各学段的内容标准,本册的内容标准为: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小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6.本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