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名词解释(整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名词解释(整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名词解释(整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名词解释(整数加减法)

[加法]

由于自然数的理论有基数理论与序数理论两种,所以从理论上讲,加法的定义也有两种形式.

(1)根据序数理论,在自然数列中的数a之后再数出b个数来,如数得的最后一个数恰好对应于自然数列中的数c,那么数c叫做a与b的和,记作

a+b=c.

其中a与b叫做加数,符号“+”叫做加号,读作“加”.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叫做加法.

当加数为0时,则补充定义:

a+0=a,0+a=a,0+0=0.

(2)根据基数理论,设A与B是两个没有公共元素的有限集合,它们的基数分别是a 和b,那么集合A和B的并集C的基数c,叫做a与b的和,记作

a+b=c.

a,b都叫做加数,求两个加数的和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小学数学里一般把加法定义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这样容易为小学生所接受.

显然,“加”是运算的方法,“和”是加法运算的结果.由加法定义可知:在非负整数的集合里,任意两个整数都能相加,而且和是唯一的.

加法意义的教学,从“10以内数的认识”就开始了,但给出定义则是在教学“多位数加法”时.在给出定义之前要通过实物、图形等演示,说明把两个数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然后,通过解答加法应用题,使学生熟悉“添上”,“合并”,“增加”等术语.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题引出加法的定义,从而进一步认识加法.(见[加减法的关系])

在教学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时,要使学生弄清楚哪几个数是加数,哪个数是和,是哪几个数的和,并注意在练习中经常运用这些术语,学会用各种方法来表述一个加法算式.例如,3+ 2=?可以表述为:(1)3加2是多少?(2)3与2相加,和是多少?(3)求3

与2的和.(4)一个加数是3,另一个加数是2,和是多少?(5)比3多2的数是几?

[加数]见[加法]

[和]见[加法]

[减法]

设a,b是两个非负整数,如果存在一个非负整数c,能够使b+c=a,那么c叫做a与b 的差,记作

a-b=c.

a叫做被减数,b叫做减数,符号“- ”叫做减号,读作“减”.求两个数的差的运算,叫做减法.

从定义可知,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根据减法的定义可知:a-a=0,a-0=a.

在小学数学里,一般把减法定义为“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减法也可以采用如下的定义:

(1)从自然数列中数a的前一个数开始,倒着数出b个数来,如数得的最后一个数恰好对应于自然数列中的数c,那么数c叫做a与b的差,求差的运算叫做减法.

(2)设A是有限集合,B是A的子集,它们的基数分别是a和b,那么集合A和B的差集的基数c,叫做a与6的差,求差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非负整数集合里,任意两个整数的差不一定存在,也就是说,在非负整数集合里,减法运算不是总能施行的.但如果两个数的差存在,那么它是唯一的.

减法意义的教学,也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开始,到教学“多位数减法”时再给出定义.在给出定义之前,要通过实物等演示,说明从一个数中拿去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然后通过解答减法应用题等,使学生熟悉“拿去”、“去掉”、“还剩”、“减少”等术语.在此基础上,通过一道加法应用题和相应的两道减法应用题,概括出减法的定义,从而进一步认识减法.(见[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时,要使学生分清被减数、减数、差(是哪两个数的差),并进一步弄清被减数、减数、差与加数、和的关系.对一个减法算式,要使学生熟悉各种表述方式.如5-3=?可以表述为:(1)5减3是多少?(2)5与3相差多少?(3)被减数是5,减数是3,差是多少?(4)两个加数的和是5,其中一个加数是3,另一个加数是多少?(5)5比3多多少?3比5少多少?(6)比5少3的数是几?

[被减数]见[减法]

[减数]见[减法]

[减号]见[减法]

[加减法的关系]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根据这样的关系,可以对加、减法计算的结果进行验算和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生从10以内的加、减法起,通过看图列出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把一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利用加法做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及用加法验算减法等,已逐渐积累了对加减法意义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感性认识.为此,到教学加减法的关系时,主要是进行概括.

(1)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加法应用题和把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使学生看到用加法解的问题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而用减法解的问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从而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

(2)根据加、减法的意义,通过分析一个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概括出加法算式中的和就是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两个加数分别是减法算式中的差与减数,从而说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但要注意的是不能由此推出加法也是减法的逆运算或把加减法的关系说成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知的加法算式,直接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的差,也可以把一个加法算式(或应用题),改写(或改编)成两个减法算式(或应用题),或把减法题改成一道加法题和一道减法题,还可以解答像下面这样叙述的应用题,以加深理解。

①书架上有许多书,再放上20本,就刚好是100本,原来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②车场里开出18辆车后,还剩下8辆,车场里原来有多少辆车?

(3)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得出加法或减法算式中各个数之间的下列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从而让学生掌握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方法.例如,x+21=38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要求另一个加数,所以未知数等于和减去一个加数,即x=38-21,

得x=17.做这类练习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格式进行书写,不能连等,求出未知数的值后还应进行验算.学生对于求减数最易产生错误,教学中要多作练习.

[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的运算定律有: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推广:几个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或者先把其中几个数结合成一组相加,它们的和不变.例如:

3+8+7+5+2=(3+7)+(8+2)+5.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多位数加法运算的基础.例如:

324+572=(300+20+4)+(500+70+2)

=(300+500)+(20+70)+(4+2)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推广)

=800+90+6

=896.

写成竖式为:

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有些计算简便.例如:

169+ 73+31+27

=(169+31)+(73+27)(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推广)

=200+100

=300.

对于加法交换律,学生在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时,就已有感性认识,例如4+2=2+4;以后又知道,要检查加法算得对不对,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应在此基础上,用举例归纳的方法,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般规律.

加法交换律的练习组织:(1)从几个算式中,如35+52,52+35,53+25,32+55等,找出相等的算式.(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如,35+52=52+□,43+□=56+□.(3)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或简便计算.

对于加法结合律,教学时则应先让学生口算类似(8+7)+3和8+(7+3)这样的一组组题目,把它们组成等式,以增加感性认识,然后分析比较每一个等式等号两边的异同,举例说明(□+△)+○=□+(△+○),从而归纳出加法结合律,并注意与加法交换律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加法交换律是改变加数的位置,而加法结合律是改变计算的顺序.

加法结合律的练习组织:(1)从几个算式中根据加法结合律找出相等的算式.(2)把适当的数填在□里.如,(46+53)+28=46+(□+□).(3)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题目的计算顺序.

(4)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要学生说出计算的依据.

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需要熟悉题中哪些数相加可以得到整十、整百、整千数.计算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并注意括号的合理使用.

[加法交换律]见[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见[加法运算定律]

[加减法的运算性质]

(1)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逐次减去和中的每个加数.即

a-(b+c)=a-b-c,

a-(b+c)=a-c-b.

这个性质可以推广到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例如:

89-(15+24+37)=89-15-24-37.

(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在能减的情况下),再加上差里的减数;或者先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即

a-(b-c)=a-b+c,

a-(b-c)=a+c-b

例如:723-(800-277)=723+277-800.

(3)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差,可以先加上差里的被减数,再减去差里的减数;或者先减去差里的减数(在能减的情况下),再加上差里的被减数.即

a+(b-c)=a+b-c;

a+(b-c)=a-c+b.

例如:78+(22-10)=78+22-10.

(4)几个数的和减去一个数,可以从任何一个加数里减去这个数(在能减的情况下),再同其余的加数相加.即

(a+b+c)-d=(a-d)+b+c.

例如:(37+12+48)-17=(37-17)+12+48.

上述这些性质都可逆过来应用.例如:

1204-248-352=1204-(248+352).

利用加减法的运算性质,就可以进行多位数的减法运算.例如:

896-324=(800+90+6)-(300+20+4)

=(800+90+6)-300-20-4(性质1)

=(800-300)+(90-20)+(6-4)(性质4)

=500+70+2

=572.

写成竖式为:

小学里,只是在教学加减法的速算时,让学生从具体的计算中了解加减法的一些运算性质(不出一般公式),从而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见[加减法的速算法]).

[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1)一位数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可以根据加减法的定义求出得数.加法有81题,列表如下:

和在10以内(包括和是10)的共45题,称为10以内数的加法,其中基本题(表中左方框出的题)有25题.其余36题是和超十的加法,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基本题(表中下方框出的题)有20题.

相应的减法也有81题,列表如下:

被减数在10以内(包括被减数是10)的共45题,称为10以内数的减法.其余36题是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应的减法,称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位数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是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2)多位数的加法法则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这是根据加法的运算定律得到的(见[加法运算定律]).

(3)多位数的减法法则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加到这个数上,再减.这是根据减法的运算性质得到的(见[加减法的运算性质]).

加减法的笔算一般从个位算起,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0以内数的加减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1)逐一加减的方法.当加上或减去的数比较小(如1或2)时,可用加上一个单位再加上一个单位或减去一个单位再减去一个单位的方法求得结果.例如,5+2就是5+1+1,5-2就是5-1-1.

(2)分组加减的方法.如加上或减去的数是3或4时,可把3分成2和1,4分成2

和2,利用加减1、2的基础进行计算.例如,5+3=5+2+1,7-4=7-2-2.

(3)交换、互补的方法.当加上或减去的数比较大时,加法可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例如3+6=6+3=9;减法可以用减数与差互补的方法进行计算,例如计算8-6,可以想因为8-2=6,所以8-6=2.

(4)应用数的组成的方法.按2—10各数的组成做加减法.例如,5和2组成7,所以5+2=7,2+5=7;7可以分成5和2,所以7-2=5,7-5=2.

10以内数的加减法采用哪种计算方法,往往与教材的编排有关.教材按加数、减数的大小编排时,一般采用前三种方法;教材按自然数的认识顺序编排加减法时,一般采用第(4)种方法.当然也可以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教学时:(1)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或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数的组成.例如,6根小棒可以分成5根和1根,4根和2根,3根和3根;反过来,5和1,4和2,3和3,都能组成6,由此可以计算和是6的加法,6减几的减法.(2)熟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可以按加数、减数的大小顺序记,也可以按数的组成一组一组记.(3)根据三个数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具体地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从而熟记10以内数的加减法.(4)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熟练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凑十加,用十减.利用10的组成,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转化成与10有关的加减法.

凑十加,就是把一个加数分成两个数,然后根据加法运算定律,把其中的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凑成十,再加上余下的另一个数.例如:

9+3=9+(1+2)=(9+1)+2=12.

用十减,就是把被减数分成10和几,然后根据加减法的运算性质再计算.例如:

12-9=(10+2)-9=(10-9)+2=3.

也可以把减数分成两个数,从被减数中先减去其中的一个数,使结果为10,再减去另一个数.例如:

12-9=12-(2+7)=12-2-7=3.

(2)用加十减补做加法,减十加补做减法.

“补”是指与一个数凑满十的补数.如9的补数是1,8的补数是2,……

“加十减补”,就是指先加上10,再减去另一个加数的补数.例如:

3+9=3+(10-1)=(3+10)-1=12.

“减十加补”,就是指先减去10,再加上减数的补数.例如:

12-9=12-(10-1)=12-10+1=3.

(3)用口诀做加法,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做减法.

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共36题)编成20句口诀,如:“九二十一”(9+2=11, 2+9=11),“八三十一”(8+3=11, 3+8= 11),…….计算时,用口诀得出结果.例如:

9+3=12,想:九三十二.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做减法,通常也叫做“做减法,想加法”.例如:

12-9=3,想:9+()=12,

因为9+3=12,所以12-9=3.

以上几种计算方法各有利弊.“凑十加,用十减”容易学,但要分两步计算,延长了思维的时间.“加十减补,减十加补”与珠算配合起来学较为有利,但补数概念比较抽象.“用口诀做加法,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做减法”,思维过程比较简捷,但需熟记口诀与理解加减法的关系.一般教材中常采用“凑十加,用十减”的方法,也有在讲了凑十加后,再用口诀帮

助熟记的.在口算、珠算并教的教材中往往采用“加十减补,减十加补”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最后都要求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1)通过实物的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考方法.例如,“凑十加”的思考方法可按如下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教学:

由此概括出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2)让学生用语言说出计算步骤,巩固计算方法.如8+5,因为8加2得10,所以把5分成2和3;8加2得10,10加3得13,因此8+5=13.(3)简化计算的思维过程.从详尽地说出计算步骤,到只想“凑十”,说出得数.如8+5,想:8加2是10,8+5=13.也可以用口诀简化思维过程,直接说出得数.(4)“凑十加”一般是拆较小的数凑较大的数比较方便,如8+5或5+8一般都把5拆成2和3.也可以根据交换律来计算,如已学会8+5=13,那么5+8也等于13.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多位数加法的重要基础,也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要求口算十分熟练,因此要反复训练.教师可以制作活动口算卡片(如图)让学生视算,或教师口报加数让学生听算;也可以给每个学生一套1—9的数字卡片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卡片,两人一组,每人出一张卡片,口算和是几;等等.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1)通过实物的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考方法.例如,“用十减”的思考方法可按如下的认识过程进行教学:

又如,“做减法,想加法”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根据实物或图形演示列出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然后脱离直观,根据加法算式直接列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再根据填加数的算式,说出相应的减法算式(如根据8+()=13,列出13-8,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方法,最后直接出示减法算式,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2)让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巩固计算方法.如13-8,想:8加几是13,因为8加5是13,所以13-8=5.(3)简化计算的思维过程.如13-8,想:8加5是13,13-8=5.最后直接说出得数.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要求口算十分熟练,因此也要反复训练.训练方式可参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有(1)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2)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

口算的方法一般应队高位算起,这样便于记忆和计算.因此,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是多位数加减法口算的基础.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首先要讲清为什么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为此必须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的概念.教学时,可以用教具(如小棒、计数器等)说明相加减的两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值,掌握计算的方法.第二,重点讲清进位、退位的法则,即“满十进一”和“退一当十”,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借助教具,边演示边计算.例如,35+7和 35-7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为了巩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可以向学生提一些问题,如: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一个十到哪里去了?个位上3减7,怎么会得6的?等等.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主要应讲清口算步骤.一般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应先加减整十数,再加减一位数.这样计算既适用于视算,也适用于听算.教学时,可用活动卡

片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如: 35+27,先出示,再翻出 7,即,使学生掌握先加整十数,再加个位数的方法.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是在学生掌握数的组成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按计数单位百、千进行计算的方法.

加减法的口算是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有些口算,如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等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

[多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加减法笔算一般分为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教学,重点是要讲清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即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时,可以把竖式与演示的教具对照,理解竖式中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从高位算起与从个位算起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要告诉学生笔算一般应从个位算起,以便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致.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重点是讲清进位、退位的法则,进位和退位按照思维顺序的不同可以分成:

(1)先算进、退位的数.如:

(2)后算进、退位的数.如:

初学时,一般可以在进1或退1的数位上加圆点帮助记忆.如:

由于加法进位记号写在第二加数下面,减法退位记号写在被减数上面,所以一般加法后加进位数,而减法则先减退位数.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顺序是:(1)只有某一位上需要进位、退位的,如 418+65,1320-250;(2)有两个不相邻的数位上需要进位、退位的,如7306+854,1230-425;(3)连续有两个以上的数位上需要进位、退位的,如 640+376,435-356;(4)隔位退位的减法,如 3004-628.

[加减法的估算]

加减法计算,有时不要求精确结果,可以用已知数的近似数(见[准确数和近似数])来估算和、差.例如:

15876-(8442+1588)约是多少?

先把各数按四舍五入法截取到同一位的近似数(见[截取近似数的方法]),然后按近似数求和、差.

15876-(8442+1588)

≈16000-(8000+2000)

=16000-10000

=6000.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把已知数化成接近的整百、整千数.然后要使学生知道在同一道题估算时,相加或相减的两个数应化成相同要求的整百数或整千数,不能一个数化成整千数,一个数化成整百数.并注意正确使用约等号.

[加减法的验算]

加法的验算方法有:

(1)用加法验算.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把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两次加得的结果必须相同.

(2)用减法验算.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所得的和减去它的一个加数,所得的差必须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有:

(1)用加法验算.根据减法和加法的关系,把减数和差相加,所得的和必须与被减数相等.

(2)用减法验算.根据减法算式中各数之间的关系,把被减数减去差,所得的结果必须等于减数.

加减法还可以用弃九法验算(见[弃九验算法]).

教学时,除了要使学生掌握验算方法外,还必须使学生认识验算的作用.课堂练习和测验时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进行验算,使学生养成习惯.注意纠正学生只写验算式子,不真正进行验算的做法.

[和、差的变化]

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由于已知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和、差的变化,简称和、差的变化.

和的变化:

(1)如果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数,那么它们的和也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即

如果 a+b=c,

那么(a+d)+b=c+d,

(a-d)+b=c-d

(2)如果一个加数增加一个数,另一个加数减少同一个数,那么它们的和不变.即

如果 a+ b= c,

那么(a+d)+(b-d)=c.

利用和的变化,可以使某些加法运算简便.例如:

394+248=(394 + 6) +(248- 6)

=400+242

= 642.

差的变化:

(1)如果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数,那么它们的差也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即

如果 a-b=c,

那么(a+d)-b=c+d,

(a- d)- b= c-d

(2)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或减少)一个数,那么它们的差反而减少(或增加)同一个数.即

如果 a-6=c,

那么 a-(b+d)=c-d,

a-(b-d)=c+d

(3)如果被减数和减数都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那么它们的差不变.即

如果 a-b=c,

那么(a+d)-(b+d)=c,

(a-d)-(b-d)=c.

利用差的变化,也可以使某些减法运算简便.例如:

752-296=(752+4)-(296+4)

=756-300

=456.

和、差的变化在小学里一般不详细讲解,只要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有些了解就可以了.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及分数加减法

天天向上学堂精品个性化辅导教案

教学部主管签字:______________天天向上学堂精品一对一辅导数学 7月18、19日家

作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卷 一、填空题。 1.把一根5米长的钢管截成7段,每段是这根钢管的( )( ) ,每段长( ) ( ) 米。 2.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剪成5段,每段长( ) ( )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 。 3.48÷60= ( )30 = ( ) ( ) (最简)= ( )(用小数表示) 4. ( )( ) = 0.75 = ( )( ) =( )÷( ) 5. 0.64=( ) ( ) =( )÷( )= ( ) ( ) (最简)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10g = ( )kg 2030ml =

( )l 125dm2=( )㎡ 175cm3=( )dm34cm = ( )dm = ( )m 7. 中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最 小公倍数是()。 8.一个最简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8,这个最简真分 数可能是()和()。 二、约分和通分。 1.把下面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 = = = 2、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再比较大小。 和和 3和3、和 三、分数和小数互化。 1.把分数化为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 = = = = = 2.把小数化为最简分数。 0.8= 0.75= 0.375=

0.91= 1.05= 3.25=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91 0.5 1.01 ( )<( ) <( ) <( ) <( ) <( ) <( ) <( ) 四、解决问题。 1、天鹅每小时飞行88千米,刺尾雨燕每小时能飞行170千米,天鹅的速度是刺尾雨燕的几分之几?刺尾雨燕的速度是天鹅的几倍? 2、五(1)班有男生22人,女生13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 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3、李师傅制作一批零件,经检验合格的有94个,不合格的有4个。不合格的占零 件总数的几分之几?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最新教学方法有哪些(转载)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小学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思想。在讲述公约数和公倍数时采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中常常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10、统计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统计图表是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求平均数应用题是体现出数据处理的思想方法。 11、极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极限方法的实质正是通过量变的无限过程达到质变。在讲“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12、代换思想方法: 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题时可将某个条件用别的条件进行代换。如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504元,一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13、可逆思想方法: 它是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可以从条件或问题思维寻求解题思路的方法,有时可以借线段图逆推。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三年级奥数第一讲 整数加减法巧算

三年级数学提升班 学生姓名: 第一讲:整数加、减法巧算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毛泽东 知识纵横 1.整数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运用“凑整”的方法,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做接近的数进行计算。 2.可以结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进行凑整,从而达到简算的目的。(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一般的有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一般的有a+b+c=(a+b)+c=a+(b+c) 例题求解 【例1】你会巧算下面各题吗?试一试: (1)497+66 (2)578+1008 (3)657-298 (4)762-503 【例2】你发现怎样做计算更简便?做一做: 27+81+36+64+173+219+156 【例3】你能很快算出来吗?算一算: 537—142—58

【例4】请先想好后再动手计算: 873+284—273 【例5】请先观察,再动笔算: 1328—(328+497) 学力训练 1.请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497+28 (2)750+1002 (3)598+231 (4)2004+271 (5)574—397 (6)472—203 (7)8732-2008 (8)487-298 2.你会用巧算解下面各题吗? (1)729+54+271 (2)89+123+11+177 3.你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题吗?试一试: (1)1898-563-437 (2)548-163-37

小学数学教学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必须运用课本、手册、挂图、幻灯、直观教具等手段,运用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掌握学习知识的一系列方法。学生要学,也必须运用课本、练习册、学具等手段,采取观察、操作、听讲等方式进行探索、理解。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抽象的概念,有带规律性的法则、公式、定律,有丰富的几何图形,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的应用题等等,这些内容,从教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很多因素。有传授知识的因素,也有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因素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从学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已知的因素。为此,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广大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把老师们过去和现在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系统整理介绍,以方便广大教师在教学时选用。 一、谈话法 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 我们来看一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 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 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 生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整数加减法简便运算练习题

整数加减法简便计算分类练习题 ( )小学四年级( )班学生:学号: 一、利用加减法的带符号“搬家”进行简算: 378+527+73167+289+33427+58-27 58+39+42+61427-89+73136+57-36 123+86-23438+34+16235+13+65+87 183+256+117-156367+278-267+123239+233-139+67 867+234+133+166258+232-158+168135+147+165+153 287+135+123+165258+143-158+157199+124+201+176 285+633+115+67742+129+158+171368+139-168+261 二、加减同级运算的添括号法则: 218+39+61218+138-38286-23-77 218+523-23136-29-61336-45-55 272-36-64786-38-48618+147-47

318+52+48418+143-43172-65-3 5 318+544-44236-66-34318+155-5 5 372-23-77686-29-61518+88+1 2 618+333-33636-47-53118+123-2 3 772-56-44886-43-57318+41+59 三、加减同级运算的去括号法则: 576+(187+24)576+(187-76)843-(543-179) 347+(153-129) 947+(372-447) 771-(89+71) 576-(76+59)576-(176-59)676-(155-24)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易错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易错题 一、填空题 1、把3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3米的()(),每份占1米的()(),是() ()米。 2、如果( )表示“1”,那么()用分数表示是( )。 3、8 5的分母加上4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 4、分数a b (a 不等于0),当( )时,它是假分数;当( )时它是真分数;当( )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当( )时它是最简分数。 5、一个最简分数,若分子加上1,约分得21;若分子减去1,约分得4 1,这个分数是( )。 6、修一条4千米长的水渠,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 )千米,相当于1千米的( )。 7、在21、45、1122、1515、12 78中,真分数有( ),能化成带分数的假分数有( )。 8、把下面各数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1154= 1041= 8 21= 991= 9、20 18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是1。 10、“一块菜地的6 1种了黄瓜”中,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种黄瓜的是这样的( )份。 11、“红气球是气球总数的 65”中,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红气球是这样的( )份。 1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厘米=( )米 35平方分米=( )平方米 53秒=( )时 25公顷=( )平方千米 15、把105、103和8 5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16、六(1)班种树56棵,五(1)班种树40棵,六(1)班种的棵树是五(1)班的()(),五(1)班种的棵树是六(1)班的() ()。 17、一堆煤平均分7次运完,每次运这堆煤的 ()(),5次运这堆煤的()()。共装14车,每车运这堆煤的()(),4车运这堆煤的() ()。 18、小红从学校到图书馆要步行32分,小青从学校到图书馆要步行35分,小红每分步行这段路程的 ()(),( )步行的速度慢一些。 19、一台碾米机30分碾米50千克,平均每分碾米( )千克,照这样算,碾1千克米要( )分。 21、7 33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完整word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加减法综合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加减法综合测试题 第二次月考 姓名: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26 7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2、a b =3 ,则a ,b 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3、x 8 中当x x 时,它是个假分数。 4、0.25=( )8 =3 ( ) = 14÷( )。 5、一条路要24天修完,平均每天修这条路的( ),14天修了它的( )。 6、8 14 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则分母应该加上( )。 7、用最简分数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300ml=( )L 3月=( )年 24分=( )时 300dm 3=( )m 3 8、将16、 612、 12、 26 12、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0 1 2 9、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有色部分。 ( ) ( ) 二、判断。(每题1分,共6分) 1、相邻的两个非零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 2、小明的年龄是妈妈年龄的1 3 ,妈妈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3倍。( ) 3、假分数就是指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 ) 4、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 5、3米的18 ,与1米的3 8 一样长。( ) 6、37 米和3 7 的大小相同,意思不同。( ) 三、选择。(每空1分,共7分) 1、将一根长5米的铁丝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整段铁丝的( ),是( )米。 A 、59 米 B 、59 C 、19 D 、1 9米 2、池塘里有鹅15只,鸭子7只,鹅的只数是鸭子只数的( ),鸭子的只数是鹅只数的( )。 A 、 722 B 、715 C 、157 D 、15 22 3、17 ﹤( )﹤1 3 ,满足条件的分数有( )个。 A 、 没有 B 、 3个 C 、 1个 D 、无数个 4、A=abc ,B=acd 则,A,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abc B 、ac C 、abcd D 、bd 5、一根绳子,对折3次以后每份是这根绳子的( ) A 、13 B 、16 C 、1 8 D 、无法判断 三、计算(34) 1、口算(8分) 1-13 = 25 + 23 = 0.35-14 = 1712 -1310 = 79 — 16 +23= 3 — 512 —56= 12 + 34 +58= 715 — 1 +815= 2、用短除法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8分) 8和14 12和28 39和42 78和24

分数的加减法及简便运算

分数的加减法 一、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知识点:在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分母不变,直接用分子相加减。 注意:在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得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我们必须将得数约分,使它成为最简分数。 例题一 5654+=5 10564=+=2 注意:因为5 10 不是最简分数,所以得约分,10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5, 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5,最后得数是2. 例题二 1059105109= -=-注意:因为10 4 不是最简分数,必须约分,因为4和10的最大公因数 是2,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最后的数是5 2 知识点回顾:如何将一个不是最简的分数化为最简? (将一个非最简分数化为最简,我们就是将这个分数进行约分,一直约到分子和分母互质为止。所以要将一个分数进行约分,我们必须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专项练习一: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专项练习 一、计算 715 - 215 712 - 112 1 - 916 911 - 711 38 + 38 16 + 16 314 +314 34 + 34 二、连线 19 + 4 9 2 7377+ 145 +1 5 1 8 987+ 47 + 67 137 115 11141+ 18 +78 29 11 9 3 92+ 2411 +511 5 9 2 121+ 三、判断对错,并改正 (1)47 +37 = 714 (2)6 - 57 - 37 =577 -57 -3 7 =527 -3 7 =51 7 四、应用题 (1)一根铁丝长710 米,比另一根铁丝长3 10 米,了;另一根铁丝长多少米? (2)3天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12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12 ,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人教版小学奥数系列1111整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B卷

人教版小学奥数系列1-1-1-1整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共56题;共325分) 1. (20分)简便计算。 (1) 173+428+27 (2)38×101 (3)44×25 2. (1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28+365)+(77+635)=________ 3. (1分)三个数相加,先把________相加,再加上________;或者先把________相加,再和________相加,它们的________不变,这叫做________. 4. (20分)(2019·凉州)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 6.3-2.9-7.1+5.7 (2)15.72× +2.28÷ (3) [1-( + )]× (4)×3.5+5.5×80%+0.8 5. (5分) (2019四下·微山期中) 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480÷(20-4)×80

②32×125×25 ③5600÷4÷25 ④12.6×101-12.6 ⑤567-186-14 ⑥158-[(27+54)÷9] 6. (5分)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68﹣52﹣48= 37+125+63+17 5= 7. (15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324+75+46+25+54 8. (1分)填上合适的数. 34+59+41+66=(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10分) 2010+2009﹣2008﹣2007+…﹣4﹣3+2+1. 10. (5分)计算:(101+103+105+...+999)﹣(91+93+95+ (989) 11. (1分)123+124+125+126+1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1分)用你所学的运算定律填上数. 538+________=538+200-1 13. (1分) 52+53+54+55+56+57+58=________。 14. (1分)怎么算比较简便?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加减法 知识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加减法知识点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典型例题: (1)七分之六里有()个七分之一,1里面有()个五分之一,4里面有几个三分之一。 (2)十五分之七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3)把一根5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7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 (4)把16块巧克力平均分给4位同学,则每人分得()块,每人分得的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5)一又五分之三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3。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典型例题: (1)30分米=( )米 35分=( )小时(填上合适的分数) (2)要使九分之x 是真分数,八分之x 是假分数,x=()。 (3) (4)3块橡皮泥做了4个飞船模型,平均每个飞船模型用多少块橡皮泥?

平均每块橡皮泥做多少个飞船模型? (5)分母是11的真分数有()个,假分数()个。 (6)如三分之二、四分之三、五分之四。。。。。一百分之九十九,这样的分子分母相差一的分数,分子分母数字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7)写两个分数值是3的假分数()(),写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典型例题: (1)八分之三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要增加()。(2)比八分之一大,比七分之一小的分数有多少个?举例。 (3)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分数单位必须一样么? (4)三分之二和一百分之三,谁的分数单位大? (5)三分之二和十五分之十,()相同,()不同。 (6)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

三年级整数加减法简便运算练习题

整数加减法简便计算分类练习题 一、利用加减法的带符号“搬家”进行简算: 378+527+73 167+289+33 427+58-27 123+86-23 58+39+42+61 427-89+73 136+57-36 239+233-139+67 438+34+162 35+13+65+87 183+256+117-156 367+278-267+123 867+234+133+166 258+232-158+168 135+147+165+153 355+260+140+245 287+135+123+165 258+143-158+157 199+124+201+176 278+463+22+37 285+633+115+67 742+129+158+171 368+139-168+261 732+580+268

218+523-23 136-29-61 336-45-55 272-36-64 786-38-48 618+147-47 318+52+48 418+143-43 172-65-35 318+544-44 236-66-34 318+155-55 372-23-77 686-29-61 518+88+12 618+333-33 636-47-53 118+123-23 772-56-44 886-43-57 318+41+59 843-(543-179) 771-(89+71) 576-(76+59) 576-(176-59) 246+(153-146) 546+(153-146) 544+(256-447) 976-(71+76)

337-(137-59) 888-(188-24) 576-(176+72) 666-(466-279) 678-(78+75) 218+299 218-199 286+199 218+98 136-198 272-199 780-101 619+102 318+103 418+198 318+199 236-98 318+198 372-103 686-197 518+103 171-102 336-299 618+198 636-299 118+99 749+5036+251 398+558+442 1814-378-422

美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美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美国小学数学课上使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讲解法 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由教师告诉学生怎样证明数学的性质,怎样理解和使用概念,怎样计算。讲解时常用演绎法,即教师先出示概念或一般法则,再举几个例子说明,然后学生进行练习。 美国的教学法研究工作者一般认为,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给学生较多的较系统的知识;特别是在讲一些新的概念以及一些符号记法时宜于采用。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缺点,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较差,容易把学生作为一个接受器,把数学知识注入给学生,而且系统讲授往往不能完全适合学生的需要,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探究法 这种方法是由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题目,并引导学生探究出这些题目的计算法则或公式来。 例如,教倒数时,教师画三个长方形,让学生根据所给的长和宽分别算出面积。 然后让学生算下面问题: 想一想:由此得到什么公式?为什么? 让学生到黑板演算之后,找出各题得到不寻常的结果的原

因,再让全班学生找出各题有什么相同点。当学生找出“每个分数的分子是另一个分数的分母时,它们的乘积等于1”以后,教师指出倒数概念,并让学生做求一个数的倒数的练习。 三发现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积极倡导者。他主张“教数学……要让学生自行思考数学,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法的一般步骤是:1.创造问题的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2.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收集资料;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5.总结做出结论。采用纯发现法进行教学,自始至终都由儿童自己独立活动。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也有很大缺点,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完整的知识,因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近年来提倡采用引导发现法,即在拟定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提出假设时,教师可以适当给以提示和帮助,最后还可以组织讨论。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完整的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智力。 千克放一袋,可以放几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并画图说明是怎样想的。 然后教师巡视全班,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启发性问题,如:“假如类似这样的题,已知数都是整数,你怎样解

整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练习题

整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练习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78+527+73 167+289+33 427+58-27 58+39+42+61 427-89+73 136+57-36 123+86-23 438+34+162 35+13+65+87 183+256+117-156 367+278-267+123 239+233-139+67 867+234+133+166 258+232-158+168 135+147+165+153 287+135+123+165 258+143-158+157 199+124+201+176 218+39+61 218+138-38 286-23-77 218+523-23 136-29-61 336-45-55 272-36-64 786-38-48 618+147-47 318+52+48 418+143-43 172-65-35 318+544-44 236-66-34 318+155-55

372-23-77 686-29-61 518+88+12 618+333-33 636-47-53 118+123-23 772-56-44 886-43-57 318+41+59 919-43+81 576+(187+24)576+(187-76)843-(543-179) 347+(153-129) 947+(372-447)771-(89+71)576-(76+59)576-(176-59)676-(155-24)272-(89+72)756-(456-279)475-(76+75)375+(187+25)476+(124-77) 647+(371-247)246+(153-146)546+(153-146) 544+(256-447)976-(71+76)337-(137-59)888-(188-24)576-(176+72)666-(466-279)678-(78+75)356+(244-89) 678-25-(72-22) 876+164-(64+76) (892-21)-(79+92) (567+32)-(67-68)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下第113页整理与复习9-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进行通分和约分,能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运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谁来说说本学期学习了哪些关于分数的知识? 揭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9题。 指名回答并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0题。 学生先填空,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3.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1题。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样填写的。 提问: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4.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2题。 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并指名说说每组题是怎样比较的。 5.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3题。 指名学生说说每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师提示:结果要用最简分数表示。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4题。 指名回答并说说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15题。 指名读题。 提问:你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吗?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介绍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介绍 1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 、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5 、练习法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6 、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另: 自主探索式学习 ---------- 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 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结论, 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再创 造”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 合作学习 ------- 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加减法-知识点汇总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的含义,真分数,假分数。 2、熟练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3、分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数应用题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典型例题: (1)七分之六里有()个七分之一,1里面有()个五分之一,4里面有几个三分之一。 (2)十五分之七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3)把一根5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7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 (4)把16块巧克力平均分给4位同学,则每人分得()块,每人分得的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 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典型例题: (1)30分米=( )米 35分=( )小时(填上合适的分数)(2)要使九分之x 是真分数,八分之x 是假分数,x=()。 (3)一又五分之三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3。 (4)3块橡皮泥做了4个飞船模型,平均每个飞船模型用多少块橡皮泥?平均每块橡皮泥做多少个飞船模型? (5)分母是11的真分数有()个,假分数()个。 (6)如三分之二、四分之三、五分之四。。。。。一百分之九十九,这样的分子分母相差一的分数,分子分母数字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7)写两个分数值是3的假分数()(),写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典型例题: (1)八分之三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要增加()。 (2)比八分之一大,比七分之一小的分数有多少个?举例。 (3)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分数单位必须一样么? (4)三分之二和一百分之三,谁的分数单位大? (5)三分之二和十五分之十,()相同,()不同。 2、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 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四、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整理)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亮点”介绍.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亮点”介绍 一、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集思广益,互相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发挥群体效应,实现资源共享的一项重要措施。以前我们也经常搞集体备课活动,形式是老师先自主研究教材,然后再进行互动研讨,最后教师进行二次备课。虽然感觉内容比较充实,但是教师们参与积极不高,往往是主备教师的“一人言”,参与教师的“好好好”,效果不理想。参加市小学数学第九届年会给我的触动很大:原来集体备课可以如此精彩!根据年会中集体备课的思路和做法,我们也尝试组织了一、五年级数学的集体备课活动,效果比以前有了较大提升。 首先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合理分配集体备课任务;其次,主备人和参与教师细读教材、读透教师用书,深刻领会教材每一例题、习题的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把握教材、设计教学活动,主备人在此基础上完成主讲稿。通过先考后研这一形式,以考促学,督促并检查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情况;再次,主备人在认真剖析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单元和课时主讲,参与教师积极主动,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研讨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实现观点的碰撞与智慧的共享;课堂教学是检验集体备课成果的最佳途径,大家思考、讨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集体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上研究课,修正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备课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弥补先前备课的不足,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 这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教师参与积极性高,研讨氛围较浓,效果比较理想。但是部分教师活动前钻研教材不够深入,研讨时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这种活动形式仅仅针对一节课,其他的课时往往顾及不到,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指导意义总感觉欠缺一些,老师们在集体备课后进行实际教学时还是没有一个好的遵循。这两点需要在以后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时不断摸索、加以改进。 二、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分数的意义、性质及加减法习题

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习题 命题人:叶剑 学生姓名: 等第: 一、基础过关 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 ) 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 )。 2、53表示( ),分数单位是( )。 3、( )÷( )=)0(≠b b a ()()=÷43 ()()÷=87 4、3是5的 ()() 5是3的()() 5、500cm 3=( )() dm 3 =( ) 20分=( )小时 6、( )叫做真分数,真分数( )1。 ( )叫做假分数,假 分数( )1 。 7、由( )和( )合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8、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 )或者( )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 )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9、( )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0、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 ),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 )。分子和分母( )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约分通常要约到最简分数。 11、( )叫做通分。 12、( ),如果分母中除了( )和( )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1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9 713= =1133 25 75 14、化成最简分数 =1510 1421= 288= 8 62=

15、分数与小数互化。 0.5= =43 0.125= =8 5 16、比大小 117 119 257 247 41 72 0.375 83 二、提升训练 (一)填空 1、75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2、125的分子增加10后,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要把分母加上( )或把分母乘( )。 3、( )÷( )=()()===32 1243( )(填小数) 4、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每段长( )米。 5、分母是8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 ),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6、A=2×3×5 , B=2×5×7 ,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 是( )。 7、上面填分数,下面填小数。 (二)选择题 1、已知a=2b ,a 、b 均为非0自然数,则a 、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A 、1 B 、a C 、b D 、ab E 、2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p.52的例3,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例题的板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题组练习:4.3+7 4.3+0.7 4.3+0.07 观察后说说:(1)这组题有什么联系?(2)通过这组题,你觉得做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1、课前板书:水彩笔8.9元,笔记本3.6元,钢笔6.4元,三角尺1.1元 问:现在我要每件商品买一份,需要准备多少钱? 指名列式:8.9+3.6+6.4+1.1 (可能会有学生列式的时候就考虑了简便的问题,指出:列式的时候,我们一般要按照题中的顺序,这样可以不遗漏不重复。) 观察这些加数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算? (由于有预习,所以不少学生都会考虑简便的问题。) 板书简便的过程:=(8.9+1.1)+(3.6+6.4) =10+10 =20(元) 问:为什么这里要用“()”? 说说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复习加法运算律:a+b=b+a,(a+b)+c=a+(b+c) 找找例题中哪里运用了加法交换律?那里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指出:运用加法运算律,也可以使我们的小数加法变得更简便。 整数简便计算一般是要把加数凑成整百整千数,而小数加法一般只要凑成整数就可以了。 2、凑整练习: 板书3.3,问:你能说一个小数和它凑成整数吗? (2.7,0.7,8.7……) 问: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说得完么?指出:我们只要看小数部分,和0.3凑成整数的是0.7。为了统一,我们就用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来继续凑整。 7.2,1.76,2.37,3.34,0.237,2.178 (老师依次板书上面的数,学生依次说出另一个小数,老师继续板书) 观察完整的板书问: 要凑整,你发现了什么? (看位数,位数一样多的才能凑整;看末尾,末尾加起来是10,如果小数部分有多位的,最后一位加起来是10,前几位加起来是9。……) 问:1.76和3.34,7.2和2.178能不能凑成整数?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78+0.8+0.2 0.37+1.79+0.63 指名口答简便过程,并说说要注意的问题。 2、五年级一班女子4×100米接力赛跑4位同学的成绩如下表。你能很快算出她们完成接力赛的总成绩是多少吗? 问:你知道接力赛的总成绩是怎么算的?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一、谈话法案例: 某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 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 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 生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师问:你怎样知道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而且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而且少2个? 生1:因为3个三角形对着3个圆形,还有2个圆形没有三

角形与它对着,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这时,教师用虚线画出△与○同样多的部份,指着同样多的部份) 师问:虚线左边的部份,你能用一句什么话说? 生:圆形与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 师问:你能用“同样多”的语言来说一说为什么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或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的道理吗?(教师提示:圆形由那两部分组成) 生1:因为圆形有一部分与三角形同样多,还有多出的另一部分。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 师:说得很好,大家跟着说两次。 生2:因为圆形除了有一部分与三角形同样多,还有多出的2个,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 师问:谁能说一说,为什么三角形个数比圆形的个数少? 生1:因为三角形还差一些才与圆形同样多。 师:说得好,大家都来说一说。 生2:因为三角形还差2个才与圆形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要比较两种东西数量的多少,首先要分清楚谁和谁比,以谁作标准,当被比的东西的数量能直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比较标准同样多,还有多出的另一部分,我们就说,被比的东西的数量比比较标准的数量多,当被比的东西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