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于连的形象分析

于连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个人奋斗的典型,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矛盾人物。(一)青年个人奋斗典型:

①有平等的要求和出人头地的愿望②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和孤傲反抗的性格③采用“个人主义”的斗争方式,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勤奋学习,从木匠之子到家庭教师到神学院教师再到侯爵秘书,努力谋求个人幸福。

(二)主体世界的对立与冲撞(矛盾性格):

《红与黑》真实地展现了个人奋斗者于连的心理演变历史,这5年也是他人格中两种自我的相互压制与抗争的过程。

①既有反抗又有妥协:他短暂的一生,是反抗--妥协--反抗的一生。他反抗命运,但在谋求个人幸福时多次妥协:勤奋研习神学,向贵族阶级低头。而法庭上的演说,拒绝乞求赦免,是回归反抗性的体现。

②既自尊又自卑:初出茅庐的于连胆怯、敏感、腼腆,却怀着要出人头地的雄心。如:为了考验自己的勇气,抓住德·瑞那夫人的手臂,战胜了“自卑”心理;他有才,对《圣经》倒背如流,常以此来获得优越感,自尊和高傲压制了他的自卑心理。

③既真诚又虚伪:对德·瑞那夫人的爱是“心坎里的爱”,在狱中想的还是德·瑞那夫人,在谢朗神父的慷慨大度面前哭泣等,可以看出他的真诚。他对玛特尔小姐的爱是脑袋里的爱,心里只有拿破仑却勤

奋地研究神学,不接受好友富凯的发财方式只为证明自己的才干等,又体现出他虚伪的一面。

④既勇敢又怯懦:他不择手段去追求个人幸福,追求德·瑞那夫人,法庭演说等都是他勇敢的表现。但他崇拜拿破仑是偷偷的,与夫人的感情败露便逃避进入神学院,在此,他又是怯懦的。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是如何运用美丑对照原则的

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情节、场景的对照

1、情节的对照:①两个王国:路易十一封建王朝之下,统治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巴黎高墙环绕,人民怨声载道”。而“乞丐王国”,虽穷困,却互相帮助,团结一致,甚至为救艾丝美拉达围攻巴黎圣母院。②法庭审讯:审判卡西莫多,聋子与聋子的滑稽对话,法庭充斥着权欲与虚伪,没有公正可言。而乞丐们对格兰古瓦的审讯则体现着宽容和善良,虽滑稽却民主,允许为自己辩护。

情节的对照,更体现出雨果“反封建”的主旋律。

2、场景的对照:小说第三章用了较大篇幅写巴黎圣母院,“鸟瞰巴黎”,宏大的场景雄伟的建筑,笼罩着圣洁的光环。然而在这建筑之下,是“低矮、黑暗地狱般的坟墓”的地下工程。这也是黑暗与光明的对照。

(二)人物的对照

人物之间的对照:

①艾丝美拉达与卡西莫多:艾丝美拉达的惊艳和卡西莫多跛、聋、驼、瞎的奇丑外貌形成鲜明对照,而两个人都是弃儿,因为成长环境不同而待遇不同,艾丝美拉达受到喜欢、热爱,而卡西莫多则受尽嘲笑、鄙视。艾丝美拉达是至善至美的化身,是雨果塑造的理想人物。卡西莫多则是外丑内美的丑美典型。

②艾丝美拉达与克洛德:同样是为了爱,艾丝美拉达对弗比斯忠贞不渝,为情人受伤而自责难过不已;克洛德则为了得到她而不择手段,近乎疯狂,最后甚至陷害她,害她被判绞刑。艾丝美拉达善良、天真,而克洛德却被宗教扭曲了人性。

③卡西莫多与另外三个男人:卡西莫多对艾丝美拉达的爱是纯粹而自卑的;而弗比斯的爱则是轻浮的,只是玩弄、逢场作戏,姑娘被判刑他竟无动于衷;克洛德的爱是兽欲的爱,道貌岸然,内心邪恶,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指使养子绑架姑娘,后来还多次乞求、威胁她(这论证了“丑怪藏在崇高背后”);而格兰古瓦的爱则是干瘪的无品行的爱,贪生怕死,不愿帮副主教救艾丝美拉达。

人物自身的对照:

1、外在形象与内在品格:①卡西莫多外表虽丑陋吓人,内心却善良、忠诚,为了爱不顾一切,甚至把养父推下钟楼,抱着艾丝美拉达尸体殉情。②弗比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外表下是卑鄙龌龊的灵魂。

2、人物内心、前后期的对照:①克洛德宗教情怀与人性意识的纠缠:

曾经是个善良热心,充满仁慈的教士,爱护弟弟约翰,收养卡西莫多,人性扭曲后被艾丝美拉达唤醒情欲,然而却被欲望控制,不择手段。

②格兰古瓦:文人的外表,庸人的灵魂。③艾丝美拉达美丽的外表光环下,是无知、平庸和狭隘,她宁愿做弗比斯的情妇、奴仆,又体现出她性格中的懦弱和卑贱。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是如何塑造达尔杜弗形象的

他是剧本的中心人物,是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代表,是一个典型的宗教骗子,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伪善。

(一)结构艺术:莫里哀为了塑造达尔杜弗的形象,集中笔力,以从间接介绍入手,再层层深入让人物自我暴露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突现人物性格特征。全剧五幕三十一场,每一幕每一场都围绕达尔杜弗伪君子形象的塑造这一中心来组织情节。①剧本开场后整整两幕,达尔杜弗没上场,但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谈和行动,间接介绍了他的严厉、身份。②第三幕则直接描写,让人物自我暴露。③剧本写了两次跌宕,他对奥尔恭年轻妻子欧米尔的两次求欢,按捺不住情欲的冲动,花言巧语地勾引欧米尔,更是他丑恶灵魂和流氓本性的大暴露。第一次被奥尔恭儿子达米斯告发,他以退为进,反复自责,造成一种自己含冤受屈的假象,迷惑了奥尔贡,使自己摆脱了困境,又得到了奥尔贡的财产继承权。第二次奥尔恭在妻子设计下桌下偷听达尔杜弗调情。他阴险狠毒的真面目暴露,反客为主,要将奥尔恭一家赶走。他的伪善、荒淫无耻和贪婪形象暴露无遗。

(二)对比艺术:

①与奥尔恭的对比:奥尔恭是真信徒,对于宗教有着发自内心的狂热,而达尔杜弗却是个假信徒,他以伪装的虔诚骗得奥尔恭和他母亲的信任,他明明是地地道道的好色之徒,却偏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苦修士。实际上他贪吃贪睡,贪财贪色。②达尔杜弗自身的对比:言行不一,表里两样。假装虔诚,一边贪食、贪色、贪财,一边嘴里说着最为圣洁的言辞,利用教会行骗。

浮士德形象分析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被看成是一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300年资产阶级精神生活发展史。歌德塑造了浮士德这一富于哲理意味的典型人物。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不断超越和否定自我的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走出书斋,重新探索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政治悲剧使他逃避现实;追求古典美,只得到海伦的衣裳,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追求事业,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听到百姓移山填海的声音误以为是群众在劳动,灵魂最终升入天堂。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体现了西欧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的精神发展史,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①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②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这正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两重性的表现,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浮士德的主题和艺术成就

1、《浮士德》的主题是歌德将浮士德作为全人类命运化身加以塑造。通过浮士德的体验、追求和发展,对西欧启蒙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在德国民族式中加以艺术概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头号的精神历程。体现出人类历史的道路:怎样摆脱中世纪的蒙昧时期,探寻新生活道路,和一切困难、障碍搏斗,克服内在和外在的矛盾,最后实现目标,展望美好远景。

2、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肯定创造和劳动,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肯定人的作用,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

歌德创作的《浮士德》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风采:

1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结合(天上地下、现实古代、人类魔鬼)。使《浮士德》成为即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激越颂歌,同时又是当是德国现实生活的深刻概括。

2在人物塑造上:辩证的方法。浮士德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于

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的对比。比较的手法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

3形式多样化。诗剧开头用自由韵体,写玛加蕾特用民歌体;写海伦部分则用古希腊悲剧的诗体。叙事、抒情、议论糅为一体,诗剧大量运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如人造人、海伦、魔女之厨都是象征,批评教会则常用暗喻。

从《高老头》看《人间喜剧》的思想主题

(一)历史主题

①再现法国封建贵族的衰亡史:《高老头》通过鲍赛昂夫人的情场失意和隐退,以及贵族子弟拉斯蒂涅的堕落和资产阶级化,揭示了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②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高老头》里被女儿榨干的高里奥,虽可怜,在大革命期间做生意,靠的却是发国难财成为富翁。《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高明的发财手段,《纽沁根银行》里的银行家纽沁根采用倒闭的方式使储户上当,最终成为“欧洲最伟大的金融家”等,都再现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二)金钱主题

①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金钱调动起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卑劣情欲,人人都毫无例外地追逐金钱,它把一切统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导致良心萎缩、野心滋长、道德堕落、人欲横流。《高老头》里,高里奥的两个女儿除了要钱就不会找父亲,甚至在高里奥临终前女儿也不来看一眼,只是叫女仆过来取钱。而高里奥还可悲地希望自己更有钱,这样自己的女儿就会来吻他的脸。可她们已经泯灭了亲情,没有良心可言。

②毁灭爱情、败坏家庭。

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爱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高里奥的两个女儿的婚姻都没有爱情,娶他的女儿只是因为想得到高里奥的财产。再如《夏倍上校》中夏倍被误传为阵亡,其妻便兴高采烈地改嫁他人,可见金钱已毁灭了爱情。

③毁灭社会、败坏国家。

金钱犹如无孔不入的黄色魔鬼渗入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收买了当权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堕落为"衣冠禽兽"。金钱毒染了整个上层建筑包

括文学、艺术的神圣殿堂。金钱成为国家政治权利的杠杆,无所不能的真正的主宰。代表作《幻灭》、《交际花盛衰记》。

分析《神曲》的矛盾性

但丁是作为一个人借助理性的力量反思、清理自己的灵魂,以期达到光明之境,却又将这种过程嵌在基督教的框架中,本身即表示了新旧交替时期的矛盾情境。因此恩格斯评价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内容上的矛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神曲》中首先表现了但丁对宗教和教会以及教职人员的双重态度。一方面,他对现实中的教会、教皇以及僧侣们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对罪恶的僧侣阶级的残暴统治和丑恶行径作了暴露性的描写;另一方面他又歌颂和肯定了理想的基督教。

(2)但丁在《神曲》中,也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双重态度。一方面,他从中世纪诗人的立场出发,表现了占统治地位的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陈旧思想;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与后来人文主义思想家们肯定世俗生活相类似的思想感情。

(3)《神曲》还表达了但丁对封建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矛盾态度。在这个方面,他首先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残暴的君主和分裂割据、鱼肉人民的封建诸侯,谴责了他们为了扩大自己权力而进行的封建性战争,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的愿望。然而,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个

诗人,但丁又热情的讴歌和赞美了他理想中的君王和贵族。

(4)但丁的《神曲》在对待人类文化的看法上,也典型地表现了双重性。一方面,他表达了虔诚的基督教思想,认为基督教文化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思想文化结晶。因此,《神曲》中,有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热情阐述,有对神学思想的浓烈讴歌。但是同时,但丁又对中世纪神学思想体系所排斥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进步的异教思想,给予了热情的赞美和高度的评价。

(以下是附加的,网上直接找的资料,作参考)

分析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

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在他身上,一方面是其喜剧性:由于读骑士小说入迷,便身体力行地将小说中的情节搬到现实中,把风车当巨人,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成受害的骑士,把绵羊当作恶人的军队,总之,一切在他眼里都变成奇景险境。而他,则自认为是一个著名骑士,要扫尽天下不平,便一路冲杀过去,结果伤痕累累。这种荒唐行为使他成了一个滑稽的喜剧性人物。另一方面,当不涉及骑士之道时,他又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辩才,明晰的思路,从文治武功、贵贱等级、战争观念到教育文艺等,都有一套见解,广泛地涉及了人文主义者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如追求自由,向往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同情下层民众等等。也正是具备这种高尚的理想,才可能将消除天下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才可能不顾性命危险单枪匹马见义勇为。但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脱节,常常害人害己,这是其悲剧性的一面。从本质上看,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形象,这种复杂的典型性使他成了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分析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

哈姆雷特是西方文学史上著名的艺术典型。他是丹麦王子,曾在代表人文主义运动中心的德国威登堡大学受教育,接受了许多人文主义新思想观念。他对人、对世界都有美好的看法,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世界则是“一幅壮丽的帐幕,”一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屋宇”,因此他对人平等,珍视友谊与爱情。然而家庭的变故接踵而来,父亲暴死,母亲乱伦,朋友作了密探,情人成了仇人的工具,朝臣们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本来围绕着他的和谐美好环境一下子沦为黑暗,友谊、爱情、德行、忠诚全部变色。巨大的灾难击落了温情脉脉的面纱,社会现实的丑恶涌现面前,诸如“人世的鞭挞和嘲弄,压迫者的虐待,法庭拖延,衙门横暴”等等。因此他感到世界原本是一座监狱,而丹麦是最坏的一间,感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落到他肩上的,不仅仅是为父报仇,而是“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但哈姆雷特本质上是一个思想者,理想的幻灭使他陷于沉重的思考,他面对的又是强大的恶势力,无论是为父报仇还是重整乾坤,都相当艰难,于是造成他行动的“延宕”。他精神抑郁,重新审视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产生深刻的精神危机。而且他始终是孤军奋战,不相信群众的力量,最终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因此哈姆雷特的悲剧既有个人性格的因素,又有时代的局限性,其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代表了一代人文主义的困

境,因此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人间喜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再现法

就是将同一个人物,让他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2014年4月外国文学史试题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4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希腊文艺论著《诗学》的作者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希罗多德 2.贺拉斯关于文学的论文是 A.《理想国》 B.《会饮篇》 C.《诗艺》 D.《歌集》 3.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的诗人是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4.16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 A.《羊泉村》 B.《小癞子》 C.《巨人传》 D.《堂吉诃德》 5.下列作家中,不属于 “大学才子派”的是 ... A.约翰·李利 B.马洛 C.罗伯特·格林 D.托马斯·莫尔 6.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规则是

A.“冰山原则” B.“人物再现法”C.“三一律” D.“心灵辩证法” 7.莫里哀在《伪君子》中塑造的伪善者形象是 A.答丢夫 B.阿巴贡 C.史嘉本 D.奥尔贡 8.法国启蒙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A.伏尔泰 B.卢梭 C.拉封丹 D.狄德罗 9.《阴谋与爱情》的作者席勒是 A.德国作家 B.法国作家C.美国作家 D.英国作家 10.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是 A.骚塞 B.柯勒律治C.司各特 D.华兹华斯 11.法国作家梅里美的代表作是 A.《高龙巴》 B.《卡门》C.《萨朗波》 D.《情感教育》 12.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的作者是 A.冈察洛夫 B.奥斯特洛夫斯基C.涅克拉索夫 D.车尔尼雪夫斯基 13.斯丹达尔的第一部小说是 A.《红与黑》 B.《巴马修道院》C.《阿尔芒斯》 D.《意大利遗事》 14.《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 A.伦敦和巴黎 B.伦敦和柏林C.伦敦和罗马 D.伦敦和雅典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简答论述题)

《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 1.米里哀教皇博爱主义的化身。 这一情节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改造邪恶习性,铸就善良灵魂的可行性,并成为小说整体结构的契机。2.冉阿让被感化后,立志行善至死不渝。 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化解人际隔阂,建立友好感情的可行性。 3.冉阿让对沙威的以德报怨 这些描写表现了以博爱主义道德力量征服恶人,自然淘汰恶人的可行性。 4.兴办福利,改善社会风气。 办福利事业是作者人道主义张扬的具体体现,描写悲惨世界目的在于消灭悲惨世界。 老师所讲:①作品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控诉。 ②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指出资产阶级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只会造成重复犯罪,人道主义高于资产阶级法律。③作者是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斗争精神。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作者以他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二,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得伐石太太的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成为杀人成性的刽子身、“吃人鬼”。 三,作者还写了一大群杀气腾腾的凶汉拿着带血的刀斧在一块磨石上磨刀霍霍的情景,以及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场面。狄更斯认为暴力革命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和浩劫。 四,狄更斯反对用暴力革命来解决社会矛盾。他希望统治阶级能开明而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 五,他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一方面又认为行为过火。 简述《巴黎圣母院》一书的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是:“丑就在美的旁边,恶善共存,黑暗光明相共,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不应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和优美。”雨果认为,美丑并列可以通过否定达到对美的肯定,而如果将夸张了的美与丑集中在一起,其对照效果会便好。 在《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既有外貌美丑的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如伽西莫多外貌奇丑,却表现出正义、勇敢、真诚和强烈的爱憎感情,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此外,下层与上层两个社会,两个王朝和两个国王,两面三刀个法庭和两种审判,都有对照的意义。 试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①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是一个个人主义者,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于连个性刚强,充满激情,富有毅力。他虽然表面长得文弱,但是“心里竟藏着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外表和内心有着强力的反差。 ②于连有着反抗性与妥协性的双重人格,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屈服;他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他既崇拜拿破仑,又能随意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走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他既热衷于向上爬,又愤然选择了死亡,不肯向卑污的现实让步。 ③于连是一个叛逆的受难者形象。 试比较拉斯蒂涅和于连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相同点:(1)于连和拉斯蒂涅两人本性都是善良的,都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奋斗理想,是法国王朝复辟时期探索自己的前途、寻找自己的地位、期盼成为“豪富和伟人”的青年,两个人都试图努力从社会底层爬进上流社

外国文学史 下编 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下编 论述题 第一章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1、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新的特点?答:1、现实主义文学不再停留于真实地再现客观生活的外在方面,而是深入再现生活深层的内在方面,表现人的深层意识和微观心理世界;2、现实主义虽然仍在塑典型形象,但典型往往不再高尚或卑劣,或歌颂或批判的两极化现象,而是着重刻画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具有复杂个性的普通人;3、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适应当代的发展与人们欣赏要求,吸收了一些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扩大了艺术表现手段,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 2、论萧伯纳剧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答:思想内容:1、批判讽刺了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包括中产阶级的文明习俗和伦理道德;2、描写了中产阶级一代人的软弱; 3、思考了更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态度与个性问题。 艺术特色:1、以”机智“为中心特色的幽默风格;2、有意识地扩大语言技巧在现代戏剧舞台上的作用,相对压缩或简化动作与情节;3、对固定的喜剧程式进行了谐谑摹仿;4、在写实手法的基础上引入,结合了梦幻、象征、神话等非写实手法。 3、《美国的悲剧》的主要艺术成就是什么?答:1、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2、鲜明强烈的对比描写;3、独特的心理分析。 4、劳伦斯的创作内容与风格。 答:10部长篇小说,40余篇中短篇小说、近千首诗和4部剧本。小说从对两性关系的考察出发,提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人的对立和冲突,深刻展现了现代人悲剧性的生存状况,表现了对充满自然精神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创作分4个时期: 1906年-1908年为早期《白孔雀》《逾矩的罪人》《儿子与情人》 第二时期《虹》《恋爱中的女人》《迷失少女》 第三时期 《亚伦的藜杖》《袋鼠》《羽蛇》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5、论《儿子与情人》的母与子的伦理冲突与伦理困境。 答:常被认为是一部描写”恋母情结“的典型小说,主人公保罗与母亲的感情超出了一般母子之情,彰显了世俗母子伦理的冲突和困境。 6、联系小说的主旨,试分析罗曼.罗兰塑造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个艺术形象。 答:1、克里斯朵夫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2、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丰富而敏感;3、奋斗失败后的克利斯朵夫认为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唯一手段是艺术,唯一思想武器是”爱“。 克里斯朵夫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反抗社会而又充满矛盾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性格有矛盾复杂性。这个形象的意义:表现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歌颂自由的反叛英雄主义精神。提示现代欧洲的社会矛盾,批判腐朽的资产阶级文化精神。 7、请论述《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答: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音乐小说“。最显著的特色就在于具有交响乐一样的宏伟气魄和结构。 8、如何理解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中“百年”与“孤独”两方面的意义? 答:”百年“指的是历史。作者虚构的马孔多,是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缩影。 ”孤独“是精神生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孤独是面对丑来现实而采取的一种不正确的态度。9、请问你是如何理解《百年孤独》中的魔幻性问题?这种特性和现实主义有着怎样的联系?答:小说描述了一个令人迷惘困惑的神话世界,那里有古老的拉美文化心理与精神意识的凝结,有哥伦比亚和拉美国家真实历史观,有人类千百年生存斗争中积淀而成的深层情感、经验和原始意象的显现,也有现代人对人类前途和命运探索的焦虑与困惑。

2015年10月外国文学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5年1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外国文学史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 00540)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l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 A. 埃斯库罗斯 B. 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2. 中世纪欧洲流传最广的骑士叙事诗是 A.《亚历山大传奇》 B.《特里斯丹和依瑟》 C.《特洛伊传奇》 D.《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是 A.骑士文学 B. 教会文学 C.英雄史诗 D.市民文学 4.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作者是 A. 维加 B.托马斯·莫尔 C.乔叟D.塞万提斯 5.西班牙l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 A.《十日谈》 B.《巨人传》C.《小癞子》 D.《羊泉村》 6.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 A. 拉辛 B.高乃依 C.拉封丹 D.莫里哀 7.《失乐园》中体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双重性格的形象是 A.亚当 B. 夏娃 C. 参孙 D. 撒旦 8.法国作家狄德罗的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是 A.对话体小说 B.游记体小说 C. 书信体小说 D.日记体小说 9. 英国作家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 A.《帕美勒》 B.《鲁滨逊漂流记》 C.《克拉丽莎》 D.《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 1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兼可抛”的作者是 A.拜伦 B.惠特曼 C.雪莱 D. 裴多菲

11. 斯丹达尔抨击古典主义,为浪漫派辩护的论著是 A.《论爱情》 B.《〈克伦威尔>序言》 C.《意大利绘画史》D.《拉辛与莎士比亚》 12.《高老头》中塑造的青年野心家的典型是 A.拉斯蒂涅 B.昌西安 C.拉法埃尔 D.纽沁根 13.在《死魂灵》结构上起着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是 A.玛尼洛夫 B.乞乞科夫 C.泼留希金 D.赫列斯塔科夫 14.杰克·伦敦批判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长篇小说是 A.《荒野的呼唤》 B.《铁蹄》 C.《马丁·伊登》 D.《白牙》 15.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是 A.《罪与罚》 B.《白痴》 C.《少年》 D.《穷人》 16. 高尔斯华绥最有影响的作品是 A.《尾声》三部曲 B.《现代喜剧》三部曲 C.“欲望三部曲” D.《福尔赛世家》三部曲 17. 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的作者是 A. 斯坦贝克B.德莱塞 C.菲茨杰拉德 D.海明威 18. 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诗歌创作的高峰是 A.《驶向拜占庭》 B.《海滨墓园》 C.《地铁车站》 D.《豹》 19.《尤利西斯》在结构写法上多处模拟的古代史诗是 A.《伊利昂纪》 B.《贝奥武甫》C.《奥德修纪》 D.《埃涅阿斯纪》 20.《秃头歌女》的作者尤奈斯库是 A.新小说派作家 B.荒诞派作家 C. 意识流小说家 D.黑色幽默作家 21.巴比伦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史诗是 A。《罗摩衍那》 B.《伊戈尔远征记》 C.《摩诃婆罗多》 D.《吉尔伽美什》 22.伊朗民族著名的英雄史诗《列王纪》的作者是 九哈菲兹 B. 海亚姆 C.内扎米 D. 菲尔多西 23.长篇讽刺小说《我是猫》的作者是 A.田山花袋 B. 芥川龙之介C.夏目漱石 D.岛崎藤村 24.印度现代著名小说《戈丹》的男主人公是 A. 何利 B.戈拉 C.戈丹 D.罗梅西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外国文学史下 简答、论述题 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2、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3、比较法、英、俄三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相同点: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他们都注意塑造典型 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都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且注重 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具有批判性、 暴露性、改良性。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 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 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不同点:(1)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动,资产阶级与贵族进行了反复的较量。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们,亲眼 看到这场尖锐残酷的斗争,切身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情与后来的冷酷现实,感受到 了平民青年和没落青年的郁郁不得志。所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 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 (2)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集成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揭露现实的 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劳资矛盾的激化,各种改良思潮的影响,使英国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第一,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揭露资本家对工人 的残酷剥削和政治欺骗,正面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第二,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命 运,成功的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的经历。第三,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 浓厚的改良主义的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较明显。第四,女性作家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 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用文学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女作家,他们在 创作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 (3)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与英法两国截然不同的特点:第一,文学与人民解放运 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为主要内容。第二,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 代苦难,表达知识分子深广的忧愤、焦虑及人道主义思想。第三,独特的形象系

外国文学史必考简答答题、论述题

第一单元 1、古代希腊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列举主 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答: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①氏族公社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代表作有《希腊神话》和荷马《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和叙事长诗《神谱》。 ②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形成和繁荣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主要成就是 抒情诗和寓言。代表作有萨福的独唱琴歌,和伊索的《伊索寓言》。③希腊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公园前6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初),史称“古典时期”,雅典成为全希腊的中心,雅典奴隶主民主制促进了雅典文化艺术的繁荣,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代表作有柏拉图《理想国》、《裴德罗斯篇》、《伊安篇》、《会饮篇》;亚里士多德《诗学》。 ④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2世纪),这一时期文学成就不大,只有新喜剧对 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代表作米南德《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 2、希腊神话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主要特点:①以艺术的方式反映了希腊氏族社会的本质和面貌。 ②神人同形,神高度人格化 ③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和奋斗精神 ④生动活泼、清新质朴、充满乐观精神。 3、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分析其主要思想和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答:基本内容: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伊利昂纪》写最后一年中51天内发生的事情。 全诗在为赫克托耳举行的盛大葬礼中结束。《奥德修纪》写木马计的设计者奥德修斯,海上十年历险和归家夫妻团聚的故事。 主要思想:以人为主,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的态度。 主要人物形象:①阿基琉斯:勇敢,义气,固执,任性,氏族英雄身上的个人意识。 ②奥德修斯:有心计,善于克制自己,狡猾,心狠手辣。 4、荷马史诗有什么艺术特色? 答:1)创造了“英雄史诗“的形式:以英雄人物为中心,规模宏大,风格崇高。 2)结构灵巧,布局严整:《伊利昂纪》十年战争,最后一年,51天,4天激战(占整个篇幅的一半)。 3)自然的语言和“荷马式的比喻”:以自然界,日常生活,劳动过程中的某些现 象进行比喻。 4)使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 5)两步史诗的不同风格,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5、列举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及其代表作品,比较他们的创作特点。 答:埃斯库罗斯:他的剧作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建成时期的社会生活。代表作《七将攻忒拜》(中,反映出作者的爱国思想和拥护民主制思想的一致性。)《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以一连串的复仇故事,反映出新观念新到的胜于旧观念旧道德、民主制优于旧传统的思想。)《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特点:悲壮、雄浑、自豪而又充满自信。 索福克勒斯:他的创作是雅典民主制盛极而衰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反映。代表作《俄狄浦斯王》(他提倡民主精神,鼓吹英雄主义思想,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是雅典奴隶主兴盛时期民主派意识的特点。)特点:悲愤、迷惘、上下求索。 欧里庇得斯:他的作品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意识。 代表作《特洛伊妇女》(以反对侵略战争为主题;)《美狄亚》(是为妇女地位的低下和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威塞克斯小说 威塞克斯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家乡-----英国西南部农村的古称。哈代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入侵农村的情况以及广大破产农民的悲惨生活。1912年,哈代在编撰自己的散文全集是,把这些小说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其中著名作品有《绿萌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 2、“多余人” 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于无奈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俄国文学史的“多余人”形象系列 第一个“多余人”典型代表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二个“多余人”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 第三个是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 最后一个塑造“多余人”形象的是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 “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麻木、没有自信、贪图享乐、对生活缺乏激情 3、小人物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极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儒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小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俄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系列: 1.普希金《驿站长》中的淮林 2.果戈理《外套》中的亚卡基 3.陀斯妥耶夫斯基《穷人》的杰武什金 4.契诃夫《万卡》的万卡 4、忏悔的贵族 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中,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但是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有意无意也就会做下一些事,伤害了别人。当他们在特殊事件的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的恶果后,即会产生忏悔的心理变化,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最终转本立场,批评贵族阶级的罪恶本质,如《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5、社会问题剧(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是易卜生在19世纪中后期所创作的旨在提出社会问题的剧本。他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外衣,揭示出种种黑暗和罪恶,从而提出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代表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等。 6、“长河小说” 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从《约翰·克里斯朵夫》开创。它以小说的主人公的个人生涯为主线,构成基本情节。其他次要人物虽然各有独特的命运,但需依赖主线存在,不能独立成篇。小说的框架结构宛如一条由许多支流汇聚而成的大河,奔腾向前。这一新的体裁继承了古代流浪汉小说,对后面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7、“迷惘的一代”——“迷惘的”的文学主题

外国文学史2、论述题

荷马史诗: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一是《伊里亚特》(Iliad),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二是《奥德赛》(Odyssey),描写了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只不过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史观与后来西方社会中的英雄史观是不同质的。 基础内涵: 1.长篇叙述诗 2.主题严肃,通篇讲述的是部落、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 3.主人公是伟大的神或英雄 4.诗歌的背景庞大,风格庄严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 1.结构完整,布局巧妙——选择最能反映全貌或最能揭示结果的几十天所发生的事件展开 情节 2.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 3.诗句优美,比喻生动 荷马式比喻:比喻长,很形象,对本体喻体相同点少写,对喻体描写很详细,喻体多是自然现象和狩猎、劳动等日常生活 4.总体风格《伊体亚特》阳刚、《奥德赛》阴柔 1、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 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是:肯定了在与自然和神的抗争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性因素。在颂扬英雄肯定人的精神的同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新的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风尚以及一夫一妻制。 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是城邦时期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是我们研究希腊史前社会的一部宝贵文献。“就某些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2、简述荷马史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世纪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名词解释湖畔派诗人:湖畔派诗人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因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创作了大量赞颂大自然、缅怀中古、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作品中特有的形象。拜伦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傲倔强的性格和毫不妥协的叛逆精神的形象,他们为了个人的自由和爱情幸福,独自一人向社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挑战。他们都有忧郁、孤独的情绪而傲世离群。他们孤军奋战地进行个人反抗,只能以失败或死亡的悲剧结局告终。这些人物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又反映了他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如《海盗》中的康拉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 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性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这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此外,托尔斯泰从来不是静止地去描写人物的心

理,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 社会问题剧: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立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作者站在民主主义立场上,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把当时的社会问题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真实地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点。剧本提出了有关政治、伦理道德、婚姻、妇女、教育、宗教、法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欺诈、自私自利等败行劣迹,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目的是引起人民的注意,进行社会改革,带有改良主义色彩。代表作品是《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 自然主义文学: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流派。在创作上,它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和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又轻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主张照相式的记录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理学和遗传学规律解释人和社会生活。自然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左拉,代表作家有法国的龚古尔兄弟和德国的霍普特曼等。 复调小说 复调小说由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的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组成。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发现了“复调现象”,这是相对于巴赫金称之为“单调”的样式而言的。在“单调”样式中,作家以一种很肯定的观点来演绎故事,其观念左右着作品故事的进程直到结局。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却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

外国文学史(西方卷)论述题

如何理解堂?吉诃德形象? 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巧妙地集合于一身。一方面,堂?吉诃德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他深受骑士小说的影响,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处处歪离现实,行为荒诞。他把风车当巨人、客店当城堡、苦役犯当受害的骑士,把羊群当军队……他的荒唐行为往往事与愿违,害人累己。他的理想与现实脱节、主观与客观分裂,被看作是“主观主义”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又是一个严肃的悲剧人物。他立志铲除人间不平,为追求正义理想而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牺牲,具有意志坚定、无私、无畏的高尚的品德,表现了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和斗争精神。清醒时,他还是一位智者,热情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他的行侠改造社会和对正义理想的追求,又都以失败的悲剧结局告终。堂?吉诃德性格中的矛盾,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和艺术特色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7 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 首十四行诗。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1590~1600;1601~1607;1608~1612)早期的主要成就是历史剧和喜剧、诗歌。作品的主题是友谊、爱情,风格明朗乐观。代表作是《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中期主要成就是悲剧,是莎士比亚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其作品主要对社会黑暗进行揭露、批判,描写人文主义理想和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风格悲愤沉郁。代表作是《哈姆雷特》。晚期以写传奇剧为主。 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 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但思想性深刻,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在他的剧作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如《哈姆莱特》中有三条为父复仇的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后两位的复仇,一个是尽孝道,一个是为争得骑士荣誉,他们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的复仇行动,更突出了哈姆莱特复仇的社会意义。莎士比亚还非常善于在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安排剧情,冲突的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且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如哈姆莱特与奸王克劳迪斯一开始互相试探没有直接交锋,通过“戏中戏”,进入斗争的正面交锋,哈姆莱特摧毁了奸王的心理优势,但由于误杀波罗涅斯,便由主动转为被动,奸王借机将他遣送英国,重新控制局势。哈姆莱特粉碎了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回到丹麦后,却又落入另一个借刀杀人的阴谋——“友谊比剑”。全部剧情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 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如哈姆莱特既是个脱离群众的封建王子,又是个满怀抱负的人文主义者;奥赛罗既是一个忠于爱情的情种、奋勇杀敌的勇士,同时又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统帅、杀害无辜的凶手;夏洛克一方面诗歌凶残吝啬的高利贷者,一方面又是个虔诚的教徒。剧作还写出了同一人物前后不同时期的性格发展轨迹,如哈姆莱特从一个抱有崇高信念的快乐王子到对人与社会悲观失望的忧郁王子,这样使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莎士比亚还善于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主人公性格。在《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三人对待复仇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哈姆莱特作为先进人文主义者的特点。哈姆莱特与霍拉旭同样都是人文

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威塞克斯小说 威塞克斯就是英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家乡-----英国西南部农村得古称。哈代以此为背景,写了一系列小说,反映资本主义入侵农村得情况以及广大破产农民得悲惨生活。1912年,哈代在编撰自己得散文全集就是,把这些小说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其中著名作品有《绿萌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得苔丝》。 2、“多余人” 出现在俄国文学中得一个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得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得知识分子受西方启蒙思想得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就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她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她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得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于无奈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得“多余人”。著名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俄国文学史得“多余人”形象系列 第一个“多余人”典型代表就是普希金得《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二个“多余人”就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得毕巧林 第三个就是屠格涅夫《罗亭》中得罗亭 最后一个塑造“多余人”形象得就是冈察洛夫得《奥勃洛摩夫》 “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麻木、没有自信、贪图享乐、对生活缺乏激情 3、小人物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得一批生活在底层得小人物得典型形象。她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极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儒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小人物”统治下被侮辱得牺牲者。 俄国文学史上得“小人物”系列: 1.普希金《驿站长》中得淮林 2.果戈理《外套》中得亚卡基 3.陀斯妥耶夫斯基《穷人》得杰武什金 4.契诃夫《万卡》得万卡 4、忏悔得贵族 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中,一般就是理想得贵族知识分子,她们思想进步,有较高得精神追求,但就是由于腐朽堕落得贵族生活环境对她们得影响,有意无意也就会做下一些事,伤害了别人。当她们在特殊事件得触发下,认识到自己自私行为得恶果后,即会产生忏悔得心理变化,忏悔自己得所作所为,最终转本立场,批评贵族阶级得罪恶本质,如《复活》中得聂赫留朵夫。 5、社会问题剧(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就是易卜生在19世纪中后期所创作得旨在提出社会问题得剧本。她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虚伪得外衣,揭示出种种黑暗与罪恶,从而提出许多重大得社会问题,代表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等。 6、“长河小说” 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从《约翰·克里斯朵夫》开创。它以小说得主人公得个人生涯为主线,构成基本情节。其她次要人物虽然各有独特得命运,但需依赖主线存在,不能独立成篇。小说得框架结构宛如一条由许多支流汇聚而成得大河,奔腾向前。这一新得体裁继承了古代流浪汉小说,对后面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7、“迷惘得一代”——“迷惘得”得文学主题

世纪外国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地进行个人反抗,只能以失败或死亡的 湖畔派诗人:湖畔派诗人是指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因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创作了大量赞颂大自然、缅怀中古、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是拜伦作品中特有的形象。拜伦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傲倔强的性格和毫不妥协的叛逆精神的形象,他们为了个人的自由和爱情幸福,独自一人向社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挑战。他们都有忧郁、孤独的情绪而傲世离群。他们孤军奋战悲剧结局告终。这些人物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又反映了他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如《海盗》中的康拉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 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性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这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此外,托尔斯泰从来不是静止地去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始终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 社会问题剧: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立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作者站在民主主义立场上,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把当时的社会问题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真实地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点。剧本提出了有关政治、伦理道德、婚姻、妇女、教育、宗教、法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外国文学史综合论述题复习资料

综合论述题(已挑) 1.分析阿喀琉斯的艺术形象。 阿喀琉斯是《伊利昂纪》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史诗极力颂扬的理想英雄人物之一。阿喀琉斯是人与神的儿子,英勇善战,战无不胜。他看重个人荣誉和尊严,珍视友谊,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刚愎任性,固执己见。“阿喀琉斯的愤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第一次愤怒,是出于正义与阿伽门农争吵,并为了部落利益将自己的女奴交给阿伽门农,但未能消气怒而退出战场。第二次愤怒是在自己的好友帕克洛特罗斯阵亡后,希腊联军也到了危急关头,阿喀琉斯一方面为朋友悲痛,另一方面也出于大局利益,摈弃前嫌,重新回到战场,杀死特洛亚主将赫克托耳,使希腊转败为胜。阿喀琉斯的性格比较丰富,除了上述特点,还表现出残忍的一面,比如杀死赫克托耳之后拖尸绕城三圈;但当赫克托耳之父请求归还尸体时,望着老人的白发,又流下同情的眼泪,答应其请求,表现了极富人情味的一面。所有这些都表现了阿喀琉斯的英雄品质和鲜明个性,同时在他身上体现了部落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2.分析奥德修斯的艺术形象。 奥德修斯是《奥德修纪》的主人公。他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回到故乡。在战争中,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和领袖,曾多次献计建功。在海上漂泊期间,凭着他的无穷智慧,闯过一道道难关,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是被理想化了的早期奴隶主形象。漂泊中不但有艰险,而且还有荣华富贵、美女的诱,惑,但都动摇不了他一心返乡的决心。但他的性格中又不乏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比如他好不容易回到家乡,却又怀疑妻子的忠贞,假扮乞丐刺探家中实情,在设计杀死那些求婚者之后,又将不忠于他的奴隶割耳削鼻以泄私愤。另外,他财产观念颇重,归家之前先把所带财物藏起来才去见家人。所有这些特点都丰富了一个早期奴隶主的艺术形象。史诗通过奥德修斯的经历,充分歌颂了人的奋斗、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分析赫克托耳的形象。 赫克托耳是史诗《伊利昂纪》中的英雄人物,是特洛伊军的主将,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的长子。他性格稳重,遇事冷静,作战英勇高强,指挥英明,是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他在战争中清醒地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与对方的强大,但为了保卫城邦,为了部落集体利益,仍然勇敢无畏地迎战阿喀琉斯,视死如归。诗中有其父母劝阻他出战的情节,有妻儿的哭声,但他忍住悲痛,走上战场,为了部落英勇牺牲。因此,他是一个富于人情味的十分感人的氏族领袖形象。 4.论述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特色。 荷马史诗结构紧凑,安排巧妙,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两部史诗中所发生的故事,分别跨度10年,但它不采取全面铺叙的模式,不是从头到尾的描写战争和漂泊过程,而是截取其最后最富于表现力的场面和情节,使史诗精炼、集中,很有凝聚力。《伊利昂纪》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展开全部情节,只写10年战争最后一年51天田发生的故事,希腊联军由于阿喀琉斯的退出与杀回,一败一胜,全;结束,这样的布局构思有利于突出阿喀琉斯冠盖群雄的英雄形象,有利于突出史诗的英雄主义精神。《奥德修纪》将奥德修斯10年的海上漂泊生活和家中斗争凝缩在最后的40天之内,其余的情节皆由回忆来表现,这就使很散漫的两条线索变得线条清晰而集中。 5.论述《俄底浦斯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古希腊悲剧的典范。这部剧作取材于希腊神话有关忒拜王室的传说,主人公俄底浦斯由于从小被神示将犯“杀父娶母”之罪,先是被忒拜父母扔到荒野,后又逃出收养他的克任托斯宫廷,最终落人命运的圈套:途中失手杀死的老人恰好是他的生身父亲——忒拜城的老国王,因为民除害当上新国王娶的王后又恰是他的母亲。悲剧从16年后忒拜城遭受瘟疫写起,神示说杀死老国王的凶手还在,因此天降灾祸。俄底浦斯决心找出凶手,解除国难。但他追查到最后,却发现凶手正是自己,便刺瞎双眼,自我流放。这是一出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一方面,俄底浦斯作为国王,诚实正直,智勇双全,能够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个人,为了遵循高尚的道德伦理准则,竭力反抗命运的诅咒;另一方面,命运却以其不可理喻、不可逃脱的巨大力量,死死笼罩住俄底浦斯,最终毁灭了他。在这种冲突中,表现了悲剧主人公的顽强意志和高尚品德,表达了人类面对厄运不懈抗争的崇高精神。 《俄底浦斯王》结构精巧,布局严密巧妙,一环扣一环。剧作家从追查凶手开始,展现出一个个重要事件,前国王被人杀死的地点,报信人证明他与科任托斯国王无血缘关系,仆人说出当年婴儿的来历,等等,每一个事件都在“事与愿违”中走向真相。俄底浦斯本想为民除害,却除到自己头上;本想追查出凶手以证实自

外国文学史论述题

论述题 1.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 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3强调智慧和理性。 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犹豫、延宕) 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 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 2.分析答尔丢夫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伪善的没落贵族,职业宗教骗子。 1表里不一:表面上虔诚教士“把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实际上是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 如:“一顿饭吃两只竹鸡、半只羊腿、一离开饭桌就睡觉”;看到桃丽娜袒胸露背是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 脯遮起来。然而,他一边答应做奥尔贡的女婿,一边又向奥尔贡的妻子求婚;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一半已经太多”;当奥尔贡把全部家产赠给时,他没说半个“多”字。 2进一步揭露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样一个障碍”。当他的罪行面临败露时,他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贡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门,并立下字据,把全部家产赠给答尔丢夫。至此,伪君子的罪恶用心已昭然若揭。 3再进一步揭露了答尔丢夫伪善的危害使人家破人亡。 如: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大门,还到宫廷告发奥尔贡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想置人于死地。并声称:“现在王爷的利益是我的头等重要责任。”伪善的社会孕育了这类伪善的人。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是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3。分析《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1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 情节单纯集中:都是表现答尔丢夫的虚伪与欺骗;时间:24小时之内;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个布景,就是奥尔贡的客厅。 2全剧结构严整紧凑。 主要人物到第三幕才出场,通过开幕人物的议论,暗示了他的作为、欺骗、影响和权威。答尔丢夫第一次被达米斯揭露未被赶出反败为荣,第二次桃丽娜采用桌下计,又未能走他。一波三折,最后在大家抱头痛哭时出人意料的被抓走。 (体现古典主义戏剧歌颂王权。) 3喜剧还有机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 民间闹剧:打耳光、隔墙偷听、桌下计。 风俗喜剧:奥尔贡的专横,达米斯的反抗和被赶出家门。 悲剧:几乎家败人亡。 这些使作品即有滑稽戏谑的的情趣又扣人心弦。 4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答尔丢夫:语言矫揉造作,长篇大论的玩弄教义,符合他伪善的性格。 桃丽娜:犀利、明快、生动的语言显示她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 4.以《悲惨世界》为例,分析雨果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代表作《悲惨世界》,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1 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如:冉阿让被监禁19年的罪行“只不过是偷了一块面包”;芳汀从一个天真善良的姑娘,被迫害成流落街头,终因贫病 交加而死的妓女。 2 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理想。 小说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收留冉阿让以仁慈感化他,使一心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广施济贫的市长。 3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使罪犯重复犯罪,而人道主义才是高级法律,使罪弃恶从善、终止犯罪。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理想“冉阿让”。 如冉阿让被米里哀主教感化后,也像主教一样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杀。 5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借人道主义感化统治阶级的矛盾,这是不可能的、是腐蚀剂。 5。论述《悲惨世界》的艺术成就。 1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现实主义:冉阿让被迫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滑铁卢战役等。 浪漫主义:冉阿让超人的体力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精神。 2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 冉阿让攀上横杆救水手而自己却落入海中;抱着柯塞特被警察追得翻入修道院,碰到的第一个人恰恰是他曾救过的割风 爷爷等情节都是离奇的。 3政论性。 4语言高昂、激烈、热情、叙述有史诗的风格。 6。于连的形象分析: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