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专题讲义(附练习题及答案)强烈推荐!

【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专题讲义(附练习题及答案)强烈推荐!
【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专题讲义(附练习题及答案)强烈推荐!

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

关键词: 概率 频率 随机事件 互斥事件 对立事件

学习目标:理解概率的意义,掌握概率的一些基本概念,会求古典概型。

知识点讲解

1.随机事件的概念

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

(1)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2)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

(3)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2.随机事件的概率

事件A 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n

m 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 (A )。

由定义可知0≤P (A )≤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3.事件间的关系

(1)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2)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3)包含:事件A 发生时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A 包含于事件B (或事件B 包含事件A );

4.事件间的运算

(1)并事件(和事件)

若某事件的发生是事件A 发生或事件B 发生,则此事件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事件。

注:当A 和B 互斥时,事件A +B 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

P (A +B )=P (A )+P (B )(A 、B 互斥);且有P (A +A )=P (A )+P (A )=1。

(2)交事件(积事件)

若某事件的发生是事件A 发生和事件B 同时发生,则此事件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事件。

5.古典概型

(1)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 (A )=总的基本事件个数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A ; 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通常此试验中的某一事件A 由几个基本事件组成.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即此试验由n 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

等,那么每一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n 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P (A )=n

m 。 典例解析

题型1:随机事件的定义

例1.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抛一石块,下落”.

(2)“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

(3)“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4)“如果a >b ,那么a -b >0”;

(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

(6)“导体通电后,发热”;

(7)“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8)“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收到2次呼叫”;

(9)“没有水份,种子能发芽”;

(10)“在常温下,焊锡熔化”.

解析:根据定义,事件(1)、(4)、(6)是必然事件;事件(2)、(9)、(10)是不可能事件;事件(3)、

(5)、(7)、(8)是随机事件。

点评:熟悉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联系与区别。针对不同的问题加以区分。

例2.(1)如果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1000

1,那么买1000张彩票一定能中奖吗?请用概率的意义解释。 解析:不一定能中奖,因为,买1000张彩票相当于做1000次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即每张彩票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因此,1000张彩票中可能没有一张中奖,也可能有一张、两张乃至多张中奖。

点评:买1000张彩票,相当于1000次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所以做1000次试验的结果也是随机的,也就是说,买1000张彩票有可能没有一张中奖。

(2)在一场乒乓球比赛前,裁判员利用抽签器来决定由谁先发球,请用概率的知识解释其公平性。

解析:这个规则是公平的,因为抽签上抛后,红圈朝上与绿圈朝上的概率均是0.5,因此任何一名运动员猜中的概率都是0.5,也就是每个运动员取得先发球权的概率都是0.5。

点评:这个规则是公平的,因为每个运动员先发球的概率为0.5,即每个运动员取得先发球权的概率是0.5。事实上,只能使两个运动员取得先发球权的概率都是0.5的规则都是公平的。

题型2:频率与概率

例3.某种菜籽在相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发芽试验结果如下表:(求其发芽的概率)

种子粒数

2 5 10 70 130 310 700 1500 2000 3000 发芽粒数 2 4 9 60 116 282 639 1339 1806 2715

解析:我们根据表格只能计算不同情况下的种子发芽的频率分别是:1,0.8,0.9,0.857,0.892,0.910,0.913,0.893,0.903,0.905。随着种子粒数的增加,菜籽发芽的频率越接近于0.9,且在它附近摆动。故此种子发芽的概率为0.9。

点评:我们可以用频率的趋向近似值表示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4.进行这样的试验:从0、1、2、…、9这十个数字中随机取一个数字,重复进行这个试验10000次,将每次取得的数字依次记下来,我们就得到一个包括10000个数字的“随机数表”.在这个随机数表里,可以发现0、1、2、…、9这十个数字中各个数字出现的频率稳定在0.1附近.现在我们把一个随机数表等分为10段,每段包括1000个随机数,统计每1000个随机数中数字“7”出现的频率,得到如下的结果:

段序:

n=1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出现

“7”的

频数 95 88 95 112 95 99 82 89 111 102

出现

“7”的

频率 0.095 0.088 0.095 0.112 0.095 0.099 0.082 0.089 0.111 0.102

由上表可见,每1000个随机数中“7”出现的频率也稳定在0.1的附近.这就是频率的稳定性.我们把随机事件A 的频率P(A)作为随机事件A 的概率P(A)的近似值。

点评:利用概率的统计定义,在计算每一个随机事件概率时都要通过大量重复的试验,列出一个表格,从表格中找到某事件出现频率的近似值作为所求概率。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很繁琐的。

题型3:随机事件间的关系

例5.(1)某战士在打靶中,连续射击两次,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的对立事件是( )

(A )至多有一次中靶 (B )两次都中靶

(C )两次都不中靶 (D )只有一次中靶

答案:C 。

点评:根据实际问题分析好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间的关系。

(2)把标号为1,2,3,4的四个小球随机地分发给甲、乙、丙、丁四个人,每人分得一个。事件“甲分得1

号球”与事件“乙分得1号球”是( )

(A )互斥但非对立事件 (B )对立事件

(C )相互独立事件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A 。

点评:一定要区分开对立和互斥的定义,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例7.从含有两件正品a 1,a 2和一件次品b 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一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

解析:每次取出一个,取后不放回地连续取两次,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6个,即(a 1,a 2)和,(a 1,b 2),(a 2,a 1),(a 2,b 1),(b 1,a 1),(b 2,a 2)。其中小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示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示第2次取出的产用A 表示“取出的两种中,恰好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

则A=[(a 1,b 1),(a 2,b 1),(b 1,a 1),(b 1,a 2)],

事件A 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P (A )=64=3

2。 课堂练习:

1.下列试验能够构成事件的是 A.掷一次硬币 B.射击一次 C.标准大气压下,水烧至100℃ D.摸彩票中头奖

2. 在1,2,3,…,10这10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那么“这三个数字的和大于6”这一事件是

A.必然事件

B.不可能事件

C.随机事件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3. 随机事件A 的频率

n m 满足 A. n m =0 B. n m =1 C.0

m ≤1 4. 下面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有

①如果a 、b ∈R ,那么a ·b =b ·a ②某人买彩票中奖 ③3+5>10

A.①

B.②

C.③

D.①②

5. 下面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有:①连续两次掷一枚硬币,两次都出现正面朝上; ②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③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1℃时结冰 .

A.②

B.③

C.①

D.②③

课后作业:

1.甲、乙2人下棋,下成和棋的概率是

2

1,乙获胜的概率是31,则甲不胜的概率是 A. 21 B.65 C.61 D.32 2. 从装有两个红球和两个黑球的口袋内任取两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黑球”

B.“至少有一个黑球”与“至少有一个红球”

C.“恰有一个黑球”与“恰有两个黑球”

D.“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红球”

3. 抽查10件产品,设事件A :至少有两件次品,则A 的对立事件为

A.至多两件次品

B.至多一件次品

C.至多两件正品

D.至少两件正品

4. 从一批羽毛球产品中任取一个,其质量小于4.8 g 的概率为0.3,质量小于4.85 g 的概率为0.32,那么质量在[4.8,4.85)(g )范围内的概率是

A.0.62

B.0.38

C.0.02

D.0.68

5. 某产品分甲、乙、丙三级,其中乙、丙两级均属次品,若生产中出现乙级品的概率为0.03、丙级品的概率

为0.01,则对成品抽查一件抽得正品的概率为

A.0.09

B.0.98

C.0.97

D.0.96

6.一枚硬币连掷3次,只有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是

A.83

B.32

C.31

D.4

1 7. 从分别写有A 、B 、C 、D 、E 的5张卡片中,任取2张,这2张卡片上的字母恰好是按字母顺序相邻的概率为 A.

51 B.52 C.103 D.107 8. 某个地区从某年起几年内的新生婴儿数及其中男婴数如下表(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填写表中的男婴出生频率;

(2)这一地区男婴出生的概率约是____.

9. 某射手射击一次击中10环、9环、8环的概率分别是0.3,0.3,0.2,那么他射击一次不够8环的概率是 .

10. 某人在打靶中,连续射击2次,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的互斥事件是______.

11. 我国西部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在下列区间内的概率如下表所示:

年降水量/mm [100,150) [150,200) [200,250) [250,300]

概率

0.21 0.16 0.13 0.12 则年降水量在[200,300](mm )范围内的概率是_________

答案:

1. D

2.C

3.D

4.A

5.C

时间范围 1年内 2年内 3年内 4年内 新生婴儿数 5544 9013 13520 17191 男婴数 2716 4899 6812 8590 男婴出生频率 1 2 3 4 5 6 7

8.(1) B C B C D A B 0.49 0.54 0.50 0.50

(2)0.5 9.0.2 10. 2次都不中

11. 0.25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76 存在性问题

微专题76 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 一、基础知识 1、在处理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时,通常先假定所求的要素(点,线,图形或是参数)存在,并用代数形式进行表示。再结合题目条件进行分析,若能求出相应的要素,则假设成立;否则即判定不存在 2、存在性问题常见要素的代数形式:未知要素用字母代替 (1)点:坐标()00,x y (2)直线:斜截式或点斜式(通常以斜率为未知量) (3)曲线:含有未知参数的曲线标准方程 3、解决存在性问题的一些技巧: (1)特殊值(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可通过其中的特殊情况,解得所求要素的必要条件,然后再证明求得的要素也使得其它情况均成立。 (2)核心变量的选取:因为解决存在性问题的核心在于求出未知要素,所以通常以该要素作为核心变量,其余变量作为辅助变量,必要的时候消去。 (3)核心变量的求法: ①直接法:利用条件与辅助变量直接表示出所求要素,并进行求解 ②间接法:若无法直接求出要素,则可将核心变量参与到条件中,列出关于该变量与辅助变量的方程(组),运用方程思想求解。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离心率为33,过右焦点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 ,A B 两点,当l 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O 到l 的距离为 2 2 。 (1)求,a b 的值 (2)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当l 绕F 旋转到某一位置时,有OP OA OB =+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 的坐标和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3 ::323 c e a b c a = =?=

则,a b = =,依题意可得:(),0F c ,当l 的斜率为1时 :0l y x c x y c =-?--= 2 O l d -∴= = 解得:1c = a b ∴== 椭圆方程为:22 132 x y += (2)设()00,P x y ,()()1122,,,A x y B x y 当l 斜率存在时,设():1l y k x =- OP OA OB =+ 012 012 x x x y y y =+?∴?=+?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221236 y k x x y =-???+=?? 消去y 可得:()222 2316x k x +-=,整理可得: ()2 222326360k x k x k +-+-= 2122632k x x k ∴+=+ ()312122264223232 k k y y k x x k k k k +=+-=-=-++ 22264,3232k k P k k ?? ∴- ?++?? 因为P 在椭圆上 2 2 2 22 642363232k k k k ????∴?+-= ? ?++???? ()()()2 2 42222272486322432632k k k k k k ∴+=+?+=+ ( )2224632k k k ∴=+?= 当k = 时,):1l y x =- ,3,2 2P ?- ?? 当k = ):1l y x =- ,3,22P ? ?? 当斜率不存在时,可知:1l x = ,1, ,1,33A B ??? - ???? ?,则()2,0P 不在椭圆上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错题详解

高中数学经典例题、错 题详解

【例1】设M={1、2、3},N={e、g、h},从M至N的四种对应方式,其中是从M到N的映射是() M N A M N B M N C M N D 映射的概念: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是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一个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函数的概念:一般的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y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函数的本质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特殊对应) 映射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特殊对应;而映射是建立在两个任意集合上的特殊对应;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数集到数集的映射,映射是函数概念的扩展,映射不一定是函数,映射与函数都是特殊的对应。 映射与函数(特殊对应)的共同特点:○1可以是“一对一”;○2可以是“多对一”;○3不能“一对多”;○4A中不能有剩余元素;○5B中可以有剩余元素。 映射的特点:(1)多元性:映射中的两个非空集合A、B,可以是点集、数集或由图形组成的集合等;(2)方向性:映射是有方向的,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往往不是同一个映射;(3)映射中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它的象,不要求B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4)唯一性:映射中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在集合B中的象都是唯一的;(5)一一映射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方向性 上题答案应选 C 【分析】根据映射的特点○3不能“一对多”,所以A、B、D都错误;只有C完全满足映射与函数(特殊对应)的全部5个特点。 本题是考查映射的概念和特点,应在完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变型题。 【例2】已知集合A=R,B={(x、y)︱x、y∈R},f是从A到B的映射fx:→(x+1、x2),(1)求2在B 中的对应元素;(2)(2、1)在A中的对应元素 【分析】(1)将x=2代入对应关系,可得其在B中的对应元素为(2+1、1);(2)由题意得:x+1=2,x2=1 得出x=1,即(2、1)在A中的对应元素为1 【例3】设集合A={a、b},B={c、d、e},求:(1)可建立从A到B的映射个数();(2)可建立从B到A的映射个数() 【分析】如果集合A中有m个元素,集合B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共有n m 个;集合B到集合A的映射共有m n个,所以答案为23=9;32=8 【例4】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当x﹥0时,f(x)=x-1,则当x﹤0时,有() A、f(x) ﹥0 B、f(x) ﹤0 C、f(x)·f(-x)≤0 D、f(x)-f(-x) ﹥0 奇函数性质: 1、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满足f(-x) = - f(x)?; 3、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一致;? 4、如果奇函数在x=0上有定义,那么有f(0)=0;? 5、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偶函数共有的)

高中数学解答题通用答题套路

高中数学解答题通用答题套路 1、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 ①解题路线图 不同角化同角。 降幂扩角。 化f(x)=Asin(ωx+φ)+h。 结合性质求解。 ②构建答题模板 化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Asin(ωx+φ)+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 整体代换:将ωx+φ看作一个整体,利用y=sin x,y=cos x的性质确定条件。 求解:利用ωx+φ的范围求条件解得函数y=Asin(ωx+φ)+h的性质,写出结果。 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对结果进行估算,检查规范性。 2、解三角函数问题 ①解题路线图 化简变形;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变形证明。 用余弦定理表示角;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围;确定角的取值范围。 ②构建答题模板 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图形中标注出来,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求结果。 再反思:在实施边角互化的时候应注意转化的方向,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全部转化为边之间的关系;二是全部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恒等变形。 3、数列的通项、求和问题

①解题路线图 先求某一项,或者找到数列的关系式。 求通项公式。 求数列和通式。 ②构建答题模板 找递推: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即找数列的递推公式。 求通项:根据数列递推公式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或利用累加法或累乘法求通项公式。 定方法:根据数列表达式的结构特征确定求和方法(如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法等)。 写步骤:规范写出求和步骤。 再反思: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及解题规范。 4、利用空间向量求角问题 ①解题路线图 建立坐标系,并用坐标来表示向量。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用向量工具求空间的角和距离。 ②构建答题模板 找垂直:找出(或作出)具有公共交点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 写坐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特征点坐标。 求向量:求直线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 求夹角:计算向量的夹角。 得结论:得到所求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或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5、圆锥曲线中的范围问题 ①解题路线图

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点总结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事件 1.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二、概率和频率 1.用概率度量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为我们决策提供关键性依据. 2.在相同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 的次数n 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 n(A)=n A n 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 3.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由于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稳定于概率P(A),因此可以用频率f n(A)来估计概率P(A). 三、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四、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0≤P(A)≤1. 2.必然事件的概率P(E)=1.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F)=0. 4.概率的加法公式: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P(A)+P(B). 5.对立事件的概率: 若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P(A∪B)=1,P(A)=1-P(B). 1.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事件M: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事件N:至少一次正面朝上.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P(M)=1 3 P(N)= 1 2 B.P(M)=1 2 P(N)= 1 2 C.P(M)=1 3 P(N)= 3 4 D.P(M)=1 2 P(N)= 3 4 解析:选D 由条件知事件M包含:(正、反)、(反、正).事件N包含:(正、正)、(正、反)、(反、正). 故P(M)=1 2 ,P(N)= 3 4 . 2.(2012·)从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3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 ) A.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B.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 C.至少有一个红球与至少有一个白球 D.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二个红球 解析:选D A中的两个事件不互斥,B中两事件互斥且对立,C中的两个事件不互斥,D

《随机事件的概率》习题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判断题 1. 概率为零的事件一定是不可能事件。 ( ) 2. ()()()B P A P B A P +=?。 ( ) 3. ()()()AB P A P B A P -=- ( ) 4. ()()AB P B A P -=?1 ( ) 5. 若A B ?,则()()AB P B P = ( ) 6. 若()0=AB P (1) 则事件A 和B 不相容 ( ) (2) 则()0=A P 或()0=B P ( ) 二、填空题 1.设事件A ,B 互不相容,()() 2.0,5.0==B P A P ,则()AB P = ,()=?B A P 。 2.已知()(),5.0, 3.0,==?B P A P B A 则=)(A P =)(AB P =)(B A P =)(B A P 3.若()()()3.0, 4.0, 5.0===B A P B P A P ,则()=?B A P ,()=AB P , ()=B A P 三、选择题 1.设事件A ,B 互不相容,()()q B P p A P ==,,则()=B A P A .()q p -1 B.pq C.q D.p 2.设当事件A 和B 同时出现事件C 也随之出现,则 A .()() B A P C P ?< B.()()()B P A P C P -≥ C .()()AB P C P > D.()()AB P C P = 四、设A ,B 是两件事,且()()7.0,6.0==B P A P , 1.在什么条件下()AB P 取到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2.在什么条件下()AB P 取到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80 排列组合中的常见模型

微专题80 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 一、基础知识: (一)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思路: 1、特殊优先:对于题目中有特殊要求的元素,在考虑步骤时优先安排,然后再去处理无要求的元素。 例如:用0,1,2,3,4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共有多少种排法? 解:五位数意味着首位不能是0,所以先处理首位,共有4种选择,而其余数位没有要求,只 需将剩下的元素全排列即可,所以排法总数为44496N A =?=种 2、寻找对立事件:如果一件事从正面入手,考虑的情况较多,则可以考虑该事的对立面,再用全部可能的总数减去对立面的个数即可。 例如:在10件产品中,有7件合格品,3件次品。从这10件产品中任意抽出3件,至少有一件次品的情况有多少种 解:如果从正面考虑,则“至少1件次品”包含1件,2件,3件次品的情况,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如果从对立面想,则只需用所有抽取情况减去全是正品的情况即可,列式较为简单。 3310785N C C =-=(种) 3、先取再排(先分组再排列):排列数m n A 是指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再将这m 个元素进行排列。但有时会出现所需排列的元素并非前一步选出的元素,所以此时就要将过程拆分成两个阶段,可先将所需元素取出,然后再进行排列。 例如: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3人,分别从事3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只有一名女生,则选派方案有多少种。 解:本题由于需要先确定人数的选取,再能进行分配(排列),所以将方案分为两步,第一步: 确定选哪些学生,共有2143C C 种可能,然后将选出的三个人进行排列:33A 。所以共有 213433108C C A =种方案 (二)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 1、捆绑法(整体法):当题目中有“相邻元素”时,则可将相邻元素视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然后再考虑相邻元素之间的顺序即可。 例如:5个人排队,其中甲乙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高考数学解答题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解答题解题技巧 大题是高考数学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分占得很重的一部分,考生需要掌握解题技巧,才能正确答题,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数学大题的最佳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三角函数题 三角函数题是高考数学试卷的第一道解答题,试题难度一般不大,但其战略意义重大,所以稳拿该题12分对学生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几类: 1.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诱导公式、和、差、倍、半等公式进行化简求值类。 2.运用三角函数性质解题,通常考查正弦、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最值、对称轴及对称中心。 3.解三角形问题,判断三角形形状,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注意辅助角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辅助角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二、数列题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构造新数列思想,如“累加、累乘、错位相减、倒序相加、裂项求和”等方法的应用与创新。 3、数列自身内部问题的综合考查,如前n项和与通项公式的关系问题、递推数列问题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求数列的通项与求数列的和是最常见的题目,数列求和与极限等综合性探索性问题也考查较多。 全国卷的数列大题上手容易,但这不意味着容易拿满分,因为考的很广,像复习时没放在心上的冷门求和方法也会考查。因此全国卷考生复习时不能偷懒耍滑,老师讲解的各种数列解题方法都要掌握,深入复习好累加累乘法、待定系数法、错位相减法等方法。例如总能得到命题人青睐的错位相减法,因难度较大抱着侥幸心理的学生就会放低了对自己的学习要求。 三、立体几何题

知识讲解_随机事件的概率_提高

随机事件的概率 【学习目标】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 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与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随机事件的概念 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 (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 (3)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要点诠释: 1.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某种结果,随着条件的改变其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强调同一事件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2.随机事件可以重复地进行大量实验,每次的实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随着实验的重复进行,其结果呈现规律性. 要点二、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1.频率与频数 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 n n f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概率 事件A 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 n m 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A). 由定义可知0≤P(A)≤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要点诠释: (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求事件A 的概率的前提是:大量重复的试验,试验的次数越多,获得的数据越多,这时用 A n n 来表示()P A 越精确。 (2)任一事件A 的概率范围为0()1P A ≤≤,可用来验证简单的概率运算错误,即若运算结果概率 不在[01], 范围内,则运算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3.概率与频率的关系 (1)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在实际问题中,事件的概率未知时,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 (2)频率是一个随机数 频率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的重复试验得到的频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概率是一个确定数 概率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初三九年级数学第26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测试题

第26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设有12只型号相同的杯子,其中一等品7只,二等品3只,三等品2只,从中任意取出1只,是二等品的概率是( )A . 121 B.61 C.41 D.12 7 2. 某电视台举行歌手大奖赛,每场比赛都有编号1~10号,共10道综合素质测试题供选手随机抽取作答,在某场比赛中,前两位选手分别抽走了2号题,7号题,第3位选手抽到8号题的概率是( )A .101 B .91 C .81 D .7 1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同一年出生的400人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相同 B . 一个游戏的中奖率是1%,买100张奖券,一定会中奖 C . 一副扑克牌中,随意提取一张是红桃K D . 一个袋中装有3个红球、5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是 5 3 4. 某快餐店用米饭加不同炒菜配制了一批盒饭,配土豆丝炒肉的有25盒,配芹菜炒肉丝的有30盒,配辣椒炒鸡蛋的有10盒,配芸豆炒肉片的有15盒,每盒盒饭的大小、外形都相同,从中任选一盒,不含辣椒的概率是( ) A . 87 B .76 C .81 D .7 1 二、填空题: 5. 同时掷两颗大小不同的骰子,则点数和为5的概率是_________ 6. 从一副拿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抽取一张则抽到红心的概率是_________抽到黑桃的概率为_____抽到红心3的概率为______ 7. 从小明、小亮、小丽3名同学中选1人当语文课代表,选中小丽的概率为_______,小丽不被选中的概率为_________ 8. 英文“概率”是这样写的“Probability ”,若从中任意抽出一个字母,则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98 含新信息问题的求解

微专题98 含新信息问题的求解 一、基础知识: 所谓“新信息背景问题”,是指题目中会介绍一个“课本外的知识”,并说明它的规则,然后按照这个规则去解决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接受并运用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有时提供的信息比较抽象,并且能否读懂并应用“新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本文中主要介绍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1、读取“新信息”的步骤 (1)若题目中含有变量,则要先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2)确定新信息所涉及的知识背景,寻找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3)注意信息中的细节描述,如果是新的运算要注意确定该运算是否满足交换律 (4)把对“新信息”的理解应用到具体问题中,进行套用与分析。 2、理解“新信息”的技巧与方法 (1)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具体的简单的应用,从而加深对新信息的理解 (2)可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新信息”所表达的内容,如果能够清晰描述,那么说明对此信息理解的较为透彻。 (3)发现新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并从描述中体会信息的本质特征与规律 (4)如果“新信息”是书本知识上某个概念的推广,则要关注此信息与原概念的不同之处,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原概念。 二、典型例题 例1:设,P 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 Q x x P x Q -=∈?且,如果{}2|log 1P x x =<,{}|21Q x x =-<,则P Q -等于( ) A. {}|01x x << B. {}|01x x <≤ C. {}|12x x ≤< D. {}|23x x ≤< 思路:依{}|P Q x x P x Q -=∈?且可知该集合为在P 中且不属于Q 中的元素组成,或者可以理解为P 集合去掉P Q 的元素后剩下的集合。先解出,P Q 中的不等式。:P 2log 102x x

(推荐)高中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标准考试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 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2、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3、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高中数学选修2-2的内容包括: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6、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各个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 7、选修课程系列1是为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系列2是为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 8、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9、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

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 10、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高中数学课程每个模块1学分,每个专题2学分。(错)改:高中数学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 2、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都是确定性关系。(错) 改: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3、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对) 4、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对) 5、教师应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领导者。(错) 改:教师应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使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高一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数学 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指定位置上.) 1. 若角αβ、满足9090αβ-<< B .cos2cos αα< C .tan 2tan αα> D .cot 2cot αα< 7. ABC ?中,若cot cot 1A B >,则ABC ?一定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以上均有可能 8. 发电厂发出的电是三相交流电,它的三根导线上的电流分别是关于时间t 的函数: 2sin sin()sin()3 A B C I I t I I t I I t πωωω?==+ =+且 0,02A B C I I I ?π++=≤<, 则? =( ) A .3π B .23π C .43π D .2 π 9. 当(0,)x π∈时,函数21cos 23sin ()sin x x f x x ++=的最小值为( )

统计概率知识点梳理总结

统计概率知识点梳理总结 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 一、教学要求 1?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了解随机试验、样本空间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 运算. 2?了解概率的各种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概率计算. 3.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概率计算. 4?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掌握运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5?掌握贝努里概型及其计算,能够将实际问题归结为贝努里概型,然后用二项概率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本章重点: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二、知识要点 1?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 具有下列三个特性的试验称为随机试验: (1)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地进行; (2)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但事先知道每次试验所有可能的结果; (3)每次试验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 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集合为样本空间,用门表示,其中的每一个结果用 e 表示,e 称为样本空间中的样本点,记作门二 {e} . 2?随机事件

在随机试验中,把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而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却呈现 某种规律性的事情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通常把必然事件(记作】)与不可能事件(记作) 看作特殊的随机事件. 3 . **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1)包含:若事件A发生,一定导致事件B发生,那么,称事件B包含事件A , 记作A B(或B二A). ⑵相等:若两事件A与B相互包含,即A二B且B二A ,那么, 称事件A与B相等,记作A二B . (3)和事件:“事件A与事件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这一事件称为A与B的和事件, 记作A _? B n个事件A A2,山,A中至少有一事件发生”这一事件称为 n IJ A A, A2,III,A n 的和,记作A l A2 11( A n (简记为宫). (4)积事件:“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这一事件称为A与B的积事件,记作 A^B(简记为AB);“n个事件A,A川,A n同时发生”这一事件称为 n 1A A, A2,川,A n的积事件,记作A i 「A2-山-人(简记为AAJHA n或L ). (5)互不相容:若事件A和B不能同时发生,即AB = ? ?,那么称事件A与B互不相 容(或互斥),若n个事件A1,A2,山,A n 中任意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即 AA j = (1 < i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40 利用函数性质与图像解不等式

微专题40利用函数性质与图像解不等式 高中阶段解不等式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不等式性质直接解出解集(如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指对数不等式等);一类是利用函数的性质,尤其是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运算。相比而言后者往往需要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求解,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条件能力,难度较大。本章节以一些典型例题来说明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思路。 一、基础知识: (一)构造函数解不等式 1、函数单调性的作用:()f x 在[],a b 单调递增,则 []()()121212,,,x x a b x x f x f x ?∈ (单调性与零点配合可确定零点左右点的函数值的符号) 3、导数运算法则: (1)()()() ()()()()' '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2)()()()()()()()' ''2 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 4、构造函数解不等式的技巧: (1)此类问题往往条件比较零散,不易寻找入手点。所以处理这类问题要将条件与结论结合着分析。在草稿纸上列出条件能够提供什么,也列出要得出结论需要什么。两者对接通常可以确定入手点 (2)在构造函数时要根据条件的特点进行猜想,例如出现轮流求导便猜有可能是具备乘除关系的函数。在构造时多进行试验与项的调整 (3)此类问题处理的核心要素是单调性与零点,对称性与图像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如果能够确定构造函数的单调性,猜出函数的零点。那么问题便易于解决了。 (二)利用函数性质与图像解不等式: 1、轴对称与单调性:此类问题的实质就是自变量与轴距离大小与其函数值大小的等价关系。通常可作草图帮助观察。例如:()f x 的对称轴为1x =,且在()1,+∞但增。则可以作出草图

高中数学抽象函数专题含答案-教师版

抽象函数周期性的探究(教师版) 抽象函数是指没有给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只给出它的一些特征、性质或一些特殊关系式的函数,所以做抽象函数的题目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函数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于抽象函数周期性的判定和运用比较困难,所以特探究一下抽象函数的周期性问题. 利用周期函数的周期求解函数问题是基本的方法.此类问题的解决应注意到周期函数定义、紧扣函数图象特征,寻找函数的周期,从而解决问题.以下给出几个命题:命题1:若a是非零常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的一切x,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则函数y=f(x)是周期函数. (1)函数y=f(x)满足f(x+a)=-f(x),则f(x)是周期函数,且2a是它的一个周期. (2)函数y=f(x)满足f(x+a)= 1 () f x ,则f(x)是周期函数,且2a是它的一个周期. (3)函数y=f(x)满足f(x+a)+f(x)=1,则f(x)是周期函数,且2a是它的一个周期. : 命题2:若a、b(a b )是非零常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的一切x,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则函数y=f(x)是周期函数. (1) 函数y=f(x)满足f(x+a)=f(x+b),则f(x)是周期函数,且|a-b|是它的一个周期. (2)函数图象关于两条直线x=a,x=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函数,且2|a-b|是它的一个周期. (3) 函数图象关于点M(a,0)和点N(b,0)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函数,且2|a-b|是它的一个周期. (4)函数图象关于直线x=a,及点M(b,0)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函数,且4|a-b|是它的一个周期. 命题3:若a是非零常数,对于函数y=f(x)定义域的一切x,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则函数y=f(x)是周期函数. (1)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函数,且2a是它的一个周期. (2)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其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函数,且4a是它的一个周期. 【 我们也可以把命题3看成命题2的特例,命题3中函数奇偶性、对称性与周期性中已知其中的任两个条件可推出剩余一个.下面证明命题3(1),其他命题的证明基本类似. 设条件A: 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是一个偶函数. 条件B: f(x)关于x=a对称 条件C: f(x)是周期函数,且2a是其一个周期. 结论: 已知其中的任两个条件可推出剩余一个. 证明: ①已知A、B→ C (2001年全国高考第22题第二问) ∵f(x)是R上的偶函数∴f(-x)=f(x) 又∵f(x)关于x=a对称∴f(-x)=f(x+2a) ) ∴f(x)=f(x+2a)∴f(x)是周期函数,且2a是它的一个周期

高中数学竞赛训练题解答题

高中数学竞赛训练题—解答题 1.b a ,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数,且满足2 2 3 3 b a b a -=-,求所有可能的整数 c ,使得ab c 9=. 2.已知不等式 24 131...312111a n n n n > ++++++++对一切正整数a 均成立,求正整数a 的最大值,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n a 为14a =的单调递增数列,且满足22 111168()2n n n n n n a a a a a a +++++=++,求{n a } 的通项公式。 4.(1)设,0,0>>y x 求证: ;4 32y x y x x -≥+ (2)设,0,0,0>>>z y x 求证: .2 333zx yz xy x z z z y y y x x ++≥+++++ 5. 设数列ΛΛΛ,1 ,,12, 1,,13,22,31,12,21,11k k k -, 问:(1)这个数列第2010项的值是多少; (2)在这个数列中,第2010个值为1的项的序号是多少. 6. 设有红、黑、白三种颜色的球各10个。现将它们全部放入甲、乙两个袋子中,要求每个袋子里三种颜色球都有,且甲乙两个袋子中三种颜色球数之积相等。问共有多少种放法。 7.已知数列{}n a 满足1a a =(0,1a a ≠≠且),前n 项和为n S ,且(1)1n n a S a a = --, 记lg ||n n n b a a =(n *∈N ),当a =时,问是否存在正整数m ,使得对于任意正整数n ,都有m n b b ≥?如果存在,求出m 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8. 在ABC ?中,已9,sin cos sin AB AC B A C ==u u u r u u u r g ,又ABC ?的面积等于6. (Ⅰ)求ABC ?的三边之长; (Ⅱ)设P 是ABC ?(含边界)内一点,P 到三边AB 、BC 、AB 的距离为1d 、2d 和3d , 求123d d d ++的取值范围. 9.在数列{}n a 中,1a ,2a 是给定的非零整数,21n n n a a a ++=-. (1)若152a =,161a =-,求2008a ; (2)证明:从{}n a 中一定可以选取无穷多项组成两个不同的常数数列.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随机事件的概率_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随机事件的概率 【学习目标】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 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与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随机事件的概念 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 (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 (3)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要点诠释: 1.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某种结果,随着条件的改变其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强调同一事件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2.随机事件可以重复地进行大量实验,每次的实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随着实验的重复进行,其结果呈现规律性. 要点二、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1.频率与频数 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 n n f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概率 事件A 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 n m 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A). 由定义可知0≤P(A)≤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要点诠释: (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求事件A 的概率的前提是:大量重复的试验,试验的次数越多,获得的数据越多,这时用 A n n 来表示()P A 越精确。 (2)任一事件A 的概率范围为0()1P A ≤≤,可用来验证简单的概率运算错误,即若运算结果概率不在[01],范围内,则运算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高考数学解答题答题模板

典例1 (12分)已知m =(cos ωx ,3cos(ωx +π)),n =(sin ωx ,cos ωx ),其中ω>0,f (x )=m·n ,且f (x )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π2. (1)若f (α2)=-34,α∈(0,π 2 ),求cos α的值; (2)将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然后向左平移π 6个 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求函数y =g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审题路线图 (1)f (x )=m·n ――――→数量积运算 辅助角公式得f (x ) ――→对称性 周期性求出ω()2f α????和差公式 cos α (2)y =f (x )―――→图象变换 y =g (x )―――→整体思想g (x )的递增区间

评分细则 1.化简f (x )的过程中,诱导公式和二倍角公式的使用各给1分;如果只有最后结果没有过程,则给1分;最后结果正确,但缺少上面的某一步过程,不扣分; 2.计算cos α时,算对cos(α-π3)给1分;由cos(α-π3)计算sin(α-π 3)时没有考虑范围扣1分; 3.第(2)问直接写出x 的不等式没有过程扣1分;最后结果不用区间表示不给分;区间表示式中不标出k ∈Z 不扣分;没有2k π的不给分. 跟踪演练1 已知函数f (x )=3sin ωx cos ωx +cos 2ωx -12(ω>0),其最小正周期为π 2. (1)求f (x )的表达式; (2)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 8个单位长度,再将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 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若关于x 的方程g (x )+k =0在区间[0,π 2]上有且只有一 个实数解,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解 (1)f (x )=3sin ωx cos ωx +cos 2ωx -1 2 = 32sin 2ωx +cos 2ωx +12-12=sin(2ωx +π 6 ), 由题意知f (x )的最小正周期T =π2,T =2π2ω=πω=π2, 所以ω=2,所以f (x )=sin(4x +π 6 ). (2)将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8个单位长度后,得到y =sin(4x -π 3)的图象;再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点 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y =sin(2x -π3)的图象,所以g (x )=sin(2x -π 3), 因为0≤x ≤π2,所以-π3≤2x -π3≤2π 3, 所以g (x )∈[- 3 2 ,1]. 又g (x )+k =0在区间[0,π2]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数解,即函数y =g (x )与y =-k 在区间[0,π 2]上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由正弦函数的图象可知-32≤-k <3 2 或-k =1, 解得- 32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知识点总结)Word版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一、随机事件 1、必然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作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作不可能事件. 3、随机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作随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来表示随机事件. 4、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随机事件的确定事件. 5、试验 为了探索随机现象发生的规律,就要对随机现象进行观察或模拟,这种观察或模拟的过程就叫作试验. 【注】(1)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事先并不能判断将出现哪种结果,这种现象就叫作随机现象. 应当注意的是,随机现象绝不是杂乱无章的现象,这里的“随机”有两方面意思:①这种现象的结果不确定,发生之前不能预言;②这种现象的结果带有偶然性. 虽然随机现象的结果不确定,带有某种偶然性,但是这种现象的各种可能结果在数量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我们称这种规律性为统计规律性. 统计和概率就是从量的侧面去研究和揭示随机现象的这种规律性,从而实现随机性和确定性之间矛盾的统一.

(2)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反映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确定性现象,而随机事件反映的则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随机现象. (3)随机试验满足的条件: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所有结果都是明确可知的,但不止一个;每一次试验的结果是可能结果中的一个,但不确定是哪一个. 随机事件也可以简称为事件,但有时为了叙述的简洁性,也可能包含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 二、基本事件空间 1、基本事件 在试验中不能再分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而其他事件都可以用它们进行描述,这样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 2、基本事件空间 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称为基本事件空间,常用大写字母Ω来表示,Ω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并且Ω中包含了所有的基本事件. 【注】基本事件是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的最小单位,它不能再分,其他的事件都可以用这些基本事件来表示;在写一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时,应注意每个基本事件是否与顺序有关系;基本事件空间包含了所有的基本事件,在写时应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三、频率与概率 1、频数与频率 在相同条件S 下进行了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则称在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 n n f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