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BI-RADS分级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

乳腺超声BI-RADS分级

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是目前乳腺超声诊断普遍应用的分级评价标准。BI-RADS 分级标准是由美国国家癌肿研究所、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医学会、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和美国病理学家学会、美国放射学会共同努力制定的。这一标准的建立使描述乳腺病灶的特征性术语和评价病灶恶性程度的报告术语趋于标准化规范化,降低了解读乳腺影像学报告中出现误差和不确定性,尤其对乳腺癌复查诊断更为重要。

0级(category 0):指采用超声检查不能全面评价病变,需要进一步的其它影像学检查诊断。例如:

1、有乳头溢液、不对称增厚、皮肤及乳头改变等临床表现,而超声无征象;

2、临床触及肿块,年龄大于20岁,超声检查有可疑征象或无特征,需乳腺钼靶检查;

3、超声检查及钼靶检查均无特征,需鉴别乳腺癌保乳术后形成的疤痕与复发病灶时,推荐磁共振检查;

4、确定治疗前,需最后评估者确定

1级(category 1):阴性(negative),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改变,有把握判断为正常。建议随诊(一年)。例如:

无肿块、无结构紊乱、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

2级(category 2):良性征象(benign finding/findings),基本可以排除恶性。建议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随诊(半年至一年)。例如:

单纯性囊肿

乳腺内淋巴结(也可能属1级)

乳腺假体植入

多次复查超声,图像变化不大,年龄小于40岁的纤维腺瘤或首次超声检查年龄小于25岁的纤维腺瘤;手术后结构欠规则,但多次复查超声,图像无变化。

脂肪小叶

3级(category 3):可能良性征象(probaly benign finding),恶性危险小于2%。建议短期随访(三至六个月)及其它检查。例如:

年龄小于40岁的实性椭圆形、边界清、纵横比小于1的肿块,良性可能,恶性的危险性小于2%;

考虑纤维腺瘤可能性大:实性肿块呈椭圆形、边界清、纵横比小于1。经过连续二至三年的复查,可将原先的3级(可能良性)改为2级(良性);

多发性复杂囊肿或簇状小囊肿

瘤样增生结节(属不确定一类)

4级(category 4):可疑恶性(suspicious abnormality),需活检明确,恶性危险性 3%-94%。实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有非良性表现( 1-2 项)。例如:

1、不符合全部超声声像的纤维腺瘤和其它良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表现有非良性表现1-3项);

2、40岁以上超声良性征象的实性肿块病变,此病变可能无特征性乳腺癌形态,但属高发年龄,有恶性可能(4A)。

4级的亚型划分:

4A级(category 4A):属低度可疑恶性。病理报告结果一般为非恶性,在

良性活检或细胞学检查后应进行六个月或常规随访。例如:可触到的、局部界限清楚的实性肿块,超声特征提示为纤维腺瘤;可触到的复杂囊肿或可能的脓肿。

4B级(category 4B):有中度可能恶性的病灶。属于这个分级的病灶放射学和病理学有紧密相关性。部分界限清楚、部分界限不清的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可进行随访,但乳头状瘤则可能需要切除活检。

4C级(category 4C):恶性可能较大,但不象 5 级那样,具有典型的恶性表像。例如: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实质性肿块或新出现的簇状细小多形性钙化。该级病灶很可能会是恶性的结果。

5级(category 5):高度可能恶性(high suggestive of malignancy)。恶性危险性大于 95%。超声有特征性异常征象(良恶性实性肿块鉴别表中恶性征象三项以上),应考虑治疗措施。

6级(category 6):已活检证实为恶性(known biopsy-proven)。这一分级用于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学评价上。主要是评价活检前后的影像学改变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影像学改变。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小常识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小常识 全网发布:2011-06-23 20:28 发表者:袁永熙(访问人次:4637) 乳房超声越来越普及,各地医院纷纷开展。现在妇女保健意识增强,对“B”超检查再也不陌生。许多病人就诊或者网上咨询时,常常问到“B”超专用术语是怎么回事,我认为:了解一些“B”超的原理,知道一些常识还是有好处的。 仪器和方法:乳腺超声检查一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高频探头7.5-13Mhz(兆赫),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有乳头溢液者检查前最好不要挤出液体。患者取仰卧位,直接将探头放在乳房表面,对乳头及外上、外下、内上、内下四个象限以及腋窝进行全面扫描。 灰阶即灰度等级在屏幕上的显示,是由振幅的高低转变成黑、灰、白色。颜色越深代表振幅越高,表现回声越强,即亮区。颜色越浅代表振幅越低,表现回声越低,即暗区。 回声的种类:1 低回声区在乳腺增生结节,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病灶中都可以表现出。2 等回声区常见于正常乳腺组织。3 强回声主要见于脂肪瘤病灶中。4 无回声区以含液体组织回声为标准,主要见于囊肿或囊性增生中。5 光点、光环主要是高密度介质产生反应如 钙化点,环状钙化片等。 病理图象 1 乳腺囊性增生 声像图表现腺体增厚,结构紊乱,腺体之间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反射区,体积以数毫米至1-2厘米不等,极少数可更大。囊腔形状呈圆形或扁圆形,边界清楚而规则,极小囊腔无明显边界掺杂在增生的腺体中,囊腔可散在多发,也可互相融合呈网状。 2 乳房囊肿 声像图表现肿物边界清楚,边缘光滑、整齐,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呈无回声反射,较大的囊肿内可见稀疏弱光点漂移,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3 乳腺纤维腺瘤 声像图表现肿瘤内呈中、低回声反射,回声光点分布均匀,以纤维组织成分为主时,回声光点增强粗糙,部分囊肿内可有较大或粗斑点状钙化斑。肿瘤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分叶状或扁平状。肿物包膜完整,极少数可见包膜模糊。肿瘤后方回声不衰减或稍有增强, 可见侧方声影。 4 乳腺癌 声像图表现乳腺肿块边缘不光滑,周边走行回声粗糙,仔细观察可见像小锯齿状向周围组织延伸呈镶嵌状,无明显包膜,肿瘤可呈“蟹足”状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的后方回声表现为衰减、不衰减、增强及侧方声影等几种形式,主要由于肿块内的组织结构、声阻抗差和组织 对声波吸收的程度不同所致。

乳腺良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乳腺良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纤维腺瘤 好发于18-40岁,20-25岁最常见,无明显症状,单个/多个;单侧/双侧;生长缓慢,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质韧,活动度大,与月经周期关系不大 病因: 1、与雌激素刺激有关 2、妊娠可使病变迅速增大 病理 1、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早期可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 2、按镜下增生比例不同,分腺瘤、腺纤维瘤、纤维腺瘤3种(人为分型) 3、腺上皮较多时色棕红,质软 4、纤维组织较多者呈灰白色,半透明,质硬 超声表现 1、一般表现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呈分叶状或扁平状;边界清,有包膜;低回声,有侧壁声影。CDFI:小肿块内无血流信号,较大者内有稀疏血流,少数内血流丰富 2、特殊表现少数肿块内可出现粗颗粒状或团块状钙化;巨纤维腺瘤体积巨大,内可有出血坏死 导管内乳头状瘤 良性肿瘤,6%-8%可恶变,单发/多发,单发者见于乳腺大导管内,即开口至壶腹部以下1cm,多发者见于中、小乳管内,称乳头状瘤病,多见于30-50岁中年女性,病因雌激素的过度刺激 病理: 1、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单发,约0.5-1cm,突入导管腔内,质脆易出血。瘤体处导管扩张,内有浅黄或血性粘液。 2、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呈白色半透明小粒状,无蒂,附着于导管壁上,大小数量不等,质韧,不易出血。该型易伴发导管上皮增生,Ca变风险高。 临床表现:乳头溢液/肿块,部分患者仅有乳头溢液,呈红色、淡黄色或无色,触诊(-) 超声表现 1、病变多位于大导管内,表现为导管扩张伴管腔内实性肿块 2、扩张的导管可为单条或多条,管壁规整,肿块局部管腔呈杯口样改变 3、肿块边界清楚、规则,内回声均质,相邻导管壁完整,恶变者侵犯导管向腺体内进展,管壁不规整 4、病变可为单发或多发 叶状肿瘤 多发于中老年妇女,40岁以下罕见 病理: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质地硬,2-10cm不等,由良性上皮和丰富间质细胞构成 超声表现 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有包膜,内回声欠均质,部分内血流信号丰富,与纤维瘤表现相似,但体积较大,部分肿块内见裂隙状液性暗区。 乳腺错构瘤 由乳腺组织的全部成分组成的边界清楚,有包膜的包块,发病率0.1%-0.7% 临床:男女均可发生,女性多见,无临床症状 病理:圆形、椭圆形或盘状包块,有完整包膜,质软,由乳腺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混合构成。镜下见发育良好的乳腺小叶或异常增生的乳腺组织,同时又有成熟的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

乳腺癌检查结果分级标准【最新版】

乳腺癌检查结果分级标准 乳腺X线检查分级(基于BI-RADS分级标准) ☆0级: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既往结果比较。 ☆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双侧乳腺对称无肿块、结构扭曲和可疑钙化。 ☆2级:良性所见。钼靶X线阴性发现报告可能描述一些改变但总的来说并无恶性的X线征象。 ☆3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良性可能性大放射科医生期望此病变在短期(一般为6个月)随访期间稳定或缩小来证实他的判断。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对这一级的处理建议随访6~12个月或≥2年。对临床触及肿块的评价用这一分级不合适;对可能是良性的病变但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增大者应建议活检而不是继续随访。 ☆4级:可疑异常要考虑活检。这一级包括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此类病变无特征性乳腺癌形态学改变但有恶性可能性分为4A、4B、4C亚级。

4A:包括一组需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对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信常规随访。 4B:中度恶性可能。对这组病变穿刺活检结果可信度的认识取决于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达成共识。 4C:进一步疑诊为恶性但还未达到5级的一组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质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可归在这一亚级中。 对影像学判读为4级的病变不管哪个亚级在有良性病理结果后均应定期随访。而对影像提示4C级、病理穿刺为良性结果者则应对病理结果重新作进一步评价以明确诊断。 ☆5级:高度怀疑恶性。这一类病变有高度的恶性可能性检出恶性的可能性≥95%。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 ☆6级:确诊恶性病变。 超声检查结果分级 ☆0级:需要其他检查方法协助评价如巨大乳房、乳头溢液超声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310013 浙江杭州 解放军117医院 余秀华 张 宏 施 红 徐爱芬 李 黎 近20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和身心健康。大多数乳腺癌发生于乳腺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其中80%是浸润性导管癌(又称硬癌),其他有乳头状导管癌、髓状癌等。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及介入性超声等诊断手段对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1 高频二维超声图像特征 根据检查需要,病人一般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两手上举,充分暴露双侧乳房。采用高频探头(715~1010MHz)可以提高分辨率。将探头直接轻放于乳腺上,横切、纵切、冠状切及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扫查,声像图由浅至深,依次显示皮肤、皮下脂肪组织、乳腺腺叶及乳腺导管、胸大肌及肋骨组织。当发现乳腺病灶时,探头放于此处仔细观察病变的细微结构。多数恶性肿瘤具有特征性改变,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111 典型乳腺癌的共同特征 (1)肿瘤边缘不整,无包膜,边缘呈“毛刺状”或“蟹足状”改变。(2)内部多呈不均质、实性低回声,中心有液化坏死时,可见无回声暗区。(3)肿块后方回声衰减。Staror[1]认为,边缘回声的特征诊断价值最高,作为乳腺癌典型表现,特异性9914%,阳性预测值为9118%。 112 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 (1)微小钙化斑点:乳腺肿块内良性钙化较粗糙,呈弧形,钙化斑点较大,而恶性钙化呈簇状分布,钙化斑点微小,又称“砂粒样钙化”,后方无声影;(2)肿瘤纵横比:比较肿块的纵径(前后径)与横径(左右径),恶性肿瘤的纵径往往大于横径,这是鉴别良、恶性肿块的重要指标[2]; (3)弹性法:可反映病变组织的硬度或弹性,其机制是将低频(<1kHz)机械振动加至肿块,并以常规超声观察肿块受外力作用后所产生的应变反应,乳腺癌平均组织弹性率即被压缩厚度的百分数明显降低[3],为313%(最大为14%),纤维腺瘤为2411% (最大为66%)。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诊断 211 CDFI诊断 目前常用半定量法来判断乳腺肿瘤内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并进行分级,0级:肿瘤内未发现血流信号;Ⅰ级:肿瘤内少量血流,可见1或2个点状或细棒状细胞;Ⅱ级:肿瘤内为中量血流,可见3或4个点状或1支较长血管,血管长度>肿块半径;Ⅲ级:肿瘤内有多量血流,可见5个以上点状或2支较长血管。 正常乳腺组织及大多数乳腺良性肿瘤血供少, CDFI探不到彩色血流或仅探及细微信号(0级或1级),而乳腺癌CDFI多表现为病灶周围或内部可见中量或丰富血流信号(2级或3级)。诊断中应注意:(1)二维图像未见肿块,但CDFI显示血流丰富,不一定是癌肿;(2)有些体积较大的良性肿瘤,因血供增多,CDFI发现丰富的血供,甚至呈“彩球状”; (3)对于<2cm的乳腺肿块,如CDFI探及Ⅱ级或Ⅲ级血流信号,并为高速低阻的动脉频谱,则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可达8814%。 由于乳腺组织血供来源复杂,个体差异大,尚不能对良、恶性肿瘤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制定出鉴别诊断的临界值。目前,CDFI检测主要用于判定乳腺肿块血供的丰富程度[4]。 212 CDE诊断 CDE不依赖于角度,不会发生混叠现象,具有很高的血流敏感性,更接近血管的真实形态。恶性肿瘤表现为周边型和穿入型血流,以穿入型多见。这种穿入性血管即是肿瘤的滋养血管,作为诊断恶性病变指征,其诊断符合率为8918%[5]。但是,CDE也有其局限性,如血流不显示方向、速度,易产生闪烁伪像。根据我们的经验,观察乳腺肿块时,应分别观察CDFI和CDE。对于高速血流频谱检查以CDFI为佳,而低速细小血流以CDE为优。 3 超声造影诊断 超声造影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乳腺肿瘤血管的

乳腺癌分级的诊疗

乳腺癌分级的诊疗 乳腺癌分级诊疗能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作用,通过普及乳腺癌防治知识、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比例、规范乳腺癌诊断治疗方法、发挥中医药在乳腺癌防治方面的作用、强化乳腺癌治疗患者的终身管理等方法,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乳腺癌分级诊疗路径 双向转诊标准 1.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标准 (1)社区初诊的乳腺疾病患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 ①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良性乳腺病变,有手术指证的、治疗较为复杂的,或需要和恶性疾病相鉴别; ②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提示为乳腺疾病,无法判断良恶性; ③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提示为恶性乳腺疾病。 (2)在社区随访的乳腺癌患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 ①术后换药患者,出现病情变化; ②术前或术后化疗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③术后放疗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④术后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⑤怀疑肿瘤复发转移; ⑥其他无法处理的情况。 (3)如有以下情况之一: ①患者有中医药治疗需求,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提供者; ②经中医综合治疗2-4周后,症状未明显改善者。 2.上转至三级肿瘤专科或综合医院的标准 (1)乳腺肿物临床检查高度怀疑乳腺癌; (2)乳头血性溢液; (3)超声或者钼靶检查BI-RADS分级IVB以上; (4)乳腺癌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 (5)怀疑肿瘤复发转移; (6)治疗期间疾病进展,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7)经中医综合治疗2-4周后,症状未明显改善者; (8)其他无法处理的情况。 3.三级医院治疗后,下转至二级医院的标准 (1)手术后伤口换药。 (2)伤口或者肿瘤破溃、需要长期换药的患者。 (3)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康复。 (4)治疗后随访。

乳腺癌五级是什么程度

乳腺癌五级是什么程度 文章目录*一、乳腺癌五级是什么程度*二、乳腺癌是怎么引起的*三、怎样预防乳腺癌 乳腺癌五级是什么程度1、乳腺癌五级是什么程度乳腺癌患者术后最担心的就是肿瘤的复发,但是如何确定自己复发的几率,一直是大家困惑的问题,现将目前最新的国际乳腺癌研究组织关于乳腺癌复发危险分级标准提供如下: 低度危险:淋巴结阴性,病理分级1级 中度危险:淋巴结阴性,病理分级2-3级 高度危险:淋巴结阳性,病理分级≥4 所以,乳腺癌五级是高度危险的程度。 2、乳腺癌的危害 2.1、在乳腺癌中晚期的时候,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不爱吃饭、没有力气、贫血等症状,严重的会威胁到生命。 2.2、乳腺癌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转移的现象,给患者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当癌细胞转移到肺部的时候,会造成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当癌细胞转移的到脊椎的时候,会造成患者出现骨头疼痛甚至是瘫痪的症状,当癌细胞转移到肝部的时候,就会造成患者出现黄疸、肝部变大的现象。 2.3、乳腺癌患者往往会出现疼痛的现象,这是因为肿瘤生长速度太快造成的疼痛现象。

3、乳腺癌的初期症状 3.1、肿块肿块常为无痛性,单个,不规则,大多为实性,较硬,活动度较差。乳腺的外上象限是乳腺癌的好发部位。 3.2、局部皮肤改变。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是一个重要体征,由于库柏氏韧带牵扯或肿瘤与皮肤粘连所造成。当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可出现桔皮样水肿,部分出现静脉曲张、卫星结节。 3.3、乳头改变。当乳腺病灶侵犯到乳头或乳晕下区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缩短。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人乳晕下,看不见乳头。乳头糜烂也是乳腺癌的重要征象。 3.4、乳头溢液。乳腺导管尤其是当乳腺大导管上皮增生、炎症、出血、坏死及肿瘤等病变都可发生乳头溢液。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而乳腺癌以血性多见,常因污染内衣时患者自己发现。 乳腺癌是怎么引起的1、高脂肪饮食诱发乳腺癌:死亡率与人均年脂肪消耗量呈正比关系。专家研究认为,人类的健康状况,60%与生活方式有关,而在生活方式这个大的范畴中,饮食因素又占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多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乳腺高频彩超由于其对浅表组织具有显像清晰度高、解剖层次丰富,并具有非常好的重复性,使用方便,对人体无损害无痛苦,所以在乳腺疾病的检查中越来越突出其优越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10例,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以乳腺肿块就诊的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31岁,最大为67岁。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切除后行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飞利浦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 MHz~10 MHz,条件设为乳腺状态。超声检查时,患者仰卧位,双臂上举,充分暴露两侧乳房和腋窝。采用直接检查法,涂耦合剂后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多切面、多象限扫查乳腺,左右对比,发现肿块后,详细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有无衰减回声、微钙化灶的有无、周边浸润征象。 2 结果 210例病例均病理证实,恶性肿块为69例,其病理分类为:乳腺佩吉特氏病伴浸润性导管癌48例,髓样癌4例,硬癌2例,乳腺其他恶性肿瘤15例。 3 讨论 3.1 乳腺触诊[1]超声检查前应先进行乳腺触诊,一般情况下,均可通过触诊发现,并对乳腺肿块的具体部位、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等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3.2 二维超声检查乳腺癌好发部位为外上象限区,其次为乳晕区,乳腺癌低回声肿块周围不规则回声晕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依据,典型的乳腺癌声像图特征是[2]: 3.2.1 肿块形态不规则,无包膜,边缘呈蟹足样浸润,肿块较小时,形态尚规则。 3.2.2 边缘回声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边缘粗糙回声增强,另一种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 3.2.3 内部回声有3种类型;一种为等回声,回声稀少,分布不均,另一种为均匀低回声,第3种内部为点状增强回声可伴声影,或簇样钙化灶。 3.2.4 后方回声可增强或声衰减,同时可见其他转移病灶。 3.3 彩色多普勒 3.3.1 乳腺癌CDFI显示肿瘤血管密度高,血供丰富。

乳腺癌TNM分期

一、乳腺癌TNM分期(AJCC)第六版 1、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没有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 Tis (DCIS) :导管原位癌; Tis (LCIS) :小叶原位癌; Tis ( Paget’s) :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 :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 :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 1 cm;注:如果有多个微浸润灶,则按最大浸润灶分类,不能将各个微浸润灶相加;如果有多个较大浸润灶时,应将其注明。 T1a :肿瘤最大直径> 0. 1 cm,但≤0. 5 cm; T1b :肿瘤最大直径> 0. 5 cm,但≤1 cm; T1c :肿瘤最大直径> l cm,但≤2 cm。 T2 :肿瘤最大直径> 2 cm,但≤5 cm。 T3 :肿瘤最大直径> 5 cm。 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 a)或皮肤( b) ,如下所述: T4a :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 T4b :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 ,溃破,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 T4c :T4a与T4b并存; T4d :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 (1)临床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虽然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 但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 N2b :仅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 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证据”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显像)或体检发现,或大体病理标本即 可见的异常 (2)病理学分期(pN) a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 或未行病理学检查) 。 pN0 :无组织学显示的区域淋巴结转移。pN1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显微镜下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临床证据**。 pN1mi :微小转移( > 0. 2 mm, < 2. 0 mm) ;pN2 :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内乳淋巴结,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pN3:≥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 结转移,同时有1个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多于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伴内乳淋巴结临床阴性但有镜下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 4、临床分期 Stage 0 TisN0 M0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一、非浸润性癌 (一)导管原位癌(DCIS) 肿瘤细胞仅限于导管内,没有间质浸润。导管内的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状、低乳头状、匍匐状等。依据核异型程度,结合管腔内坏死、核分裂及钙化等,通常将DCIS分为三级。当见到不同级别的DCIS混合存在或在同一活检组织或同一管腔中存在不同的DCIS结构,尽可能提示各种级别的DCIS所占的比例。 (二)小叶原位癌(LCIS) 病变位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75%的病例可见伴有末梢导管的paget扩展。低倍镜下见小叶结构存在,一个或多个小叶的腺泡由于细胞的增殖导致不同程度扩张。常见类型(经典型)的增殖细胞单一、体积小,核圆形、大小均匀,核仁不清楚,染色质均匀分布,胞质稀少,细胞轮廓不清,排列松散,坏死、钙化及核分裂均少见。变异型是指大腺泡、多形细胞、印戒细胞、大汗腺细胞、粉刺型等。 (三)乳头派杰病(Paget’s disease)。 在乳头、乳晕鳞状上皮内出现恶性腺上皮细胞,其下方常伴有导管内癌。当伴有显著的浸润性癌,则按浸润性癌的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并注明伴发乳头派杰氏病。

二、原位癌早期浸润 (一)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 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生芽浸润,浸润的癌细胞没有脱离导管壁。 (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 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的基底膜,浸润到小叶内间质,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没有小叶间间质的浸润。 (三)微浸润性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指在原位癌的背景上,在小叶间间质内出现一个或几个镜下明确分离的微小浸润灶。当不能确定是浸润时,应诊断为原位癌。 (四)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 (1)非特殊型。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大的一组浸润性乳腺癌,由于缺乏典型特征,不能像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被单分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当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的导管原位癌成分时(指导管内癌成分占整个癌组织的4/5以上),提倡在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应注明导管内癌所占比例。 (2)混合型。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复习进程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 病理分期

乳腺癌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全网发布:2011-06-23 21:36 发表者:薛兴阳11281人已访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1.腺管形成的程度。 2.细胞核的多形性。 3.核分裂计数。 以下为不同的分级标准: A. SBR分级标准 1.分化程度估计根据形成腺管或乳头的能力:①整个肿瘤可看到为1分。 ②不容易发现为3分。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2.多形性①核规则、类似乳腺上皮为1分。②核明显不规则,有巨核、畸形核为3分。③1分与3分之间为2分。 3.核分裂数(×400)①1/10HPF为1分。②2/10HPF为2分。③>2/ 10HPF为3分。 B.WHO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①>75%为1分。②10%~75%为2分。③<10%为3分。2.核的多形性①核小、规则、形态一致为1分。②核的形状、大小有中等度的变化为2分。③核的形状、大小有明显变化为3分。 3.核分裂数(×400)①0~5/10HPF为1分。②6~10/10HPF为2分。③>11/10HPF为3分。 C.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400)①1/10HPF为1分。②2~3/10HPF为2分。③>3/10HPF为3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意义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预后意义早为大家所认识。我们对有5年以上随访的47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分级研究,其结果是组织学分级和生存情况为I级、Ⅱ级和Ⅲ级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82%、63.4%和49.5%,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l)。在同一临床分期内,患者的5年生存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提高而下降。

乳腺癌得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得组织学分类 一、非浸润性癌 (一)导管原位癌(DCIS) 肿瘤细胞仅限于导管内,没有间质浸润。导管内得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状、低乳头状、匍匐状等。依据核异型程度,结合管腔内坏死、核分裂及钙化等,通常将DCIS 分为三级。当见到不同级别得DCIS混合存在或在同一活检组织或同一管腔中存在不同得DCIS结构,尽可能提示各种级别得DCIS所占得比例。 (二)小叶原位癌(LCIS) 病变位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75%得病例可见伴有末梢导管得paget扩展。低倍镜下见小叶结构存在,一个或多个小叶得腺泡由于细胞得增殖导致不同程度扩张。常见类型(经典型)得增殖细胞单一、体积小,核圆形、大小均匀,核仁不清楚,染色质均匀分布,胞质稀少,细胞轮廓不清,排列松散,坏死、钙化及核分裂均少见。变异型就是指大腺泡、多形细胞、印戒细胞、大汗腺细胞、粉刺型等。 (三)乳头派杰病(Paget’s disease)。 在乳头、乳晕鳞状上皮内出现恶性腺上皮细胞,其下方常伴有导管内癌。当伴有显著得浸润性癌,则按浸润性癌得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并注明伴发乳头派杰氏病。 二、原位癌早期浸润

(一)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 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生芽浸润,浸润得癌细胞没有脱离导管壁。 (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 小叶原位癌得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得基底膜,浸润到小叶内间质,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没有小叶间间质得浸润。 (三)微浸润性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指在原位癌得背景上,在小叶间间质内出现一个或几个镜下明确分离得微小浸润灶。当不能确定就是浸润时,应诊断为原位癌。 (四)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 (1)非特殊型。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就是最大得一组浸润性乳腺癌,由于缺乏典型特征,不能像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被单分为一种特殊得组织学类型。当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得导管原位癌成分时(指导管内癌成分占整个癌组织得4/5以上),提倡在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应注明导管内癌所占比例。 (2)混合型。 根据取材得切片,超过50%得肿瘤区域表现为非特殊型形态者,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否则将其归入混合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3.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度分级 1.低度危险的定义患者术后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pT≤2cm、病理分级1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HER-2(-)、年龄≥35岁。化疗方案可以选择CMF×6或AC/EC×4-6个周期。 2.中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以下特征的一项:pT>2cm、病理分级为2-3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2基因过表达或扩增、年龄<3 5岁。②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可选用的方案有FAC/FEC×6。 3.高度危险的定义:①腋窝淋巴结转移1-3和HER-2(+);②腋窝淋巴结转移>3。可选用的方案有:AC→T,FEC×3→T×3,TAC×6,也可用密集化疗。 如何评估一个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 乳腺癌病人都担心自己的病是否会复发?是否会转移?那么如何评估一个具体的乳腺癌病人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下面作一些介绍。 首先要了解病人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T)、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细胞组织学分级、有无广泛的肿瘤周围血脉及淋巴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原癌基因HER-2三者表达状况。 专家们根据上述情况,将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度分三级,分别是低危、中危和高危。 1.低危 腋窝淋巴结阴性,且具备所有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且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级(分化良好)、且没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且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ER)阳性,且无原癌基因Her-2过分表达,且年龄≥35岁。 2.中危:分两种情况 (1)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至少具备一项下列特征:肿瘤最大直径>2cm,或癌细胞组织学分级II级(分化中等)~III级(分化差),或有广泛的肿瘤周围脉管浸润,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ER)阴性,或HER2过表达,或年 龄<35岁

乳腺癌免疫组化

如何解读乳腺癌免疫组化中的项目? 乳腺癌术后病理中除描述有肿瘤具体分类名称、肿瘤大小、各切缘是否切除干净、淋巴结转移部位和数目以及血管淋巴管内和其他组织中有无侵润外,还有 一些重要的可以提示预后的免疫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导治疗和估计 预后。以下是各医院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常用免疫指标以及对它们的解读,仅供 参考: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介入科刘玉金 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肖晖 ER:雌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加号越多越好。 PR:孕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 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两 者同时阳性预后最好,如一个阳性一个阴性中,雌激素阳性要好于孕激素阳性。两者都是阴性预后不好。阳性者可以术后或术前使用内分泌治疗。 Her-2(C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原癌基因。它的过度表达 即出现加号表明患者预后不好。同时也提示患者易于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上 述两种激素受体可能缺乏。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 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但Fish检测两个加号以上者有进行生物靶向治疗的 可能。即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以上三个都是阴性患者,医学上目前被叫做“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 缺乏药物治疗。 E-Cadherin:E-钙粘附蛋白是钙粘附蛋白分子家族中跨膜蛋白亚型的一种,集 中表达在粘着连接,对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极性、形态和组织结构起重要 作用。它的高表达表明预后良好。 Ki-67index:是反应细胞增殖的一种增殖抗原,它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 有关,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数值越高预后越不好。 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突变预示预后不良。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 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 CK5/6:是一种细胞角蛋白,组织学分级越高及肿瘤分期越高其表达率越高, 总的讲阳性预后差。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组织学分级越高及肿瘤分期越高其表达率越高, 总的讲也是阳性提示临床预后差。

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索運用超声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我院外科医生初诊为早期乳腺癌疑似病例的60例患者,所有疑似病例均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段内在我院超声科完成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经过超声诊断后确诊乳腺癌52例(确诊率86.67%),52例确诊患者主要超声表现为不清晰边界、不均匀回声、毛刺状边缘、无明显包膜、不规则形状。声像不典型共4例,存在清晰的边界,有不明显毛刺状;血流分级0 级至Ⅲ级分别为5名、9名、24名、4名,出现钙化灶共6例。结论超声诊断对早期乳腺癌疑似病例确诊较高,超声表现准确而明显,对早期治疗有积极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ultrasonography in early breast cancer.Methods In our hospital 60 cases diagnosed as surgeon suspected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all suspected cases were in January 2015~2016 year in January period in our hospital completed the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early breast cancer,and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in detail.Results After 52 cases of breast cancer after ultrasonic diagnosis (diagnosis rate 86.67%),52 cases of primary ultrasound diagnosed patients showed no clear boundary,uneven echo,spiculate margin,no capsule,irregular shapes were not typical.A total of 4 cases,there are clear boundaries,inconspicuously hairy;flow classification grade 0 to grade III were 5,9,24,4,there were 6 cases of calcification.Conclusion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suspected cases of higher early breast cancer,ultrasonography is accurate and clear,and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early treatment. Key words:Early stage;Breast cancer;Ultrasound diagnosis 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民间称为乳癌,乳腺癌好发生于女性,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首要癌症疾病[1]。虽然乳腺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来说并不像内脏器官那样重要,只要保证癌细胞不向其他器官扩散,早期经过手术治疗治愈率较高[2]。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运用于医学诊断方面也越发成熟,超声技术便是优秀例子[3]。对于早期乳腺癌的及时确诊意义重大。其对于防止癌细胞扩散等有着深远的意义,早期可采取放疗与化疗有效控制病情,手术治疗也是尚佳选择。本研究探讨对初诊为早期乳腺癌疑似病例的60例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的意义,总结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探究样本的选取通过我院外科医生初诊为早期乳腺癌疑似病例的60例患者,所有疑似病例均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超声科完成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患者年龄29~50岁,平均年龄(39.67±3.59)岁;其中两侧乳房大小不一24例,乳房间歇性胀痛18例,触诊明显硬块18例。经过医院伦理委员

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ER、PR: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和PR出现部分和全部缺失。如果细胞仍保留ER和(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仍然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和(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 C-erbB2癌基因: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 P53基因:p53突变率高的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强、分化差、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和淋巴结转移率高。p 53过度表达提示对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不佳。 p63:p63基因本身是一个抑癌基因,p6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p27:p27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27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p27低表达与TNM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相关,而且p27低表达与生存期短、预后差显著相关。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Po rter等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接受A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p27不表达或低表达均提示在OS和DFS上预后不佳。 COX-2(cyclooxygenase-2):乳腺癌组织中存在COX-2的表达。COX-2可能是临床评价病人预后、识别术后复发的高危险性病人很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Ki-67:与乳腺癌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预后相关,有助于确定是否采用辅助性化学治疗。 E-cadherin:E-cadherin是一类建立细胞间紧密连接、维持细胞极性、保持组织结构完整的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E-cadherin主要介导同型细胞的粘附功能,E-cadherin表达下降或功能缺失使癌细胞与邻近细胞间的黏附作用降低,导致肿瘤细胞的活动能力和范围增加,从而增加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能力,可作为乳腺癌的判断预后指标。 PS2:在预测内分泌治疗反应方面,PS2比ER测定可能更有用,PS2的表达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反应的最好指标。 Calponin:在乳腺正常组、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中,几乎所有的肌上皮细胞表达p63、α-SMA和Calpon in,而所有的腺上皮细胞3种抗体均为阴性;有助于判断浸润癌、原位癌及不典型增生。 CK :CK-L,CK8/18,CK7,CK20,CK34βE12这四种是细胞因子(cytokine)中的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 n.CK),EMA(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是上皮膜抗原,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是癌胚抗原.这些指标通常联合起来用于检查例如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如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等),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癌,肾癌等),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由于这些指标可以检出的肿瘤很多,特异性相对不高,所以还要结合其他检查包括:病史,查体以及活检病理等综合手段来诊断,不能单一靠你说的这些指标来确诊某种肿瘤.但你说给的检查结果有很多阳性,提示有肿瘤的存在,需要进一步检查。 SMA(smooth muscle actin):平滑肌肌动蛋白是可靠的标记抗体。从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到原位癌,早期浸润和浸润性癌,ME的消失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 EMA:上皮膜抗原(EMA)、EMA为一组高分子量为主的糖蛋白 ,组织分布特点是一般限于上皮细胞的腔缘表面膜 ,细胞基底面及侧面胞膜无 EMA分布。高分化腺癌主要呈膜型分布 ,低分化腺癌或未分化癌主要以胞浆型分布。EMA一般不见于间叶性肿瘤 ,故EMA是较好的上皮源性肿瘤标志 ,也可以作为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体会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体会 发表时间:2013-09-24T11:14:15.140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许建军[导读] 乳腺癌的早期检测将大大有助于癌症的控制,从而在癌症转移前促进乳腺癌浸润状态时的诊断和治疗。许建军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人民医院B 超室 311321 【关键词】乳腺癌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为总结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经验,我们对近7 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27 例乳腺癌声像图特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7 例,均为女性,年龄24~68 岁,平均45 岁,以乳房扪及包块就诊。 1.2 仪器检查使用LOGIQ5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 MHz。 1.3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双臂上举。在超声检查之前,先进行触诊,了解乳腺病变的大小、部位、活动度等。然后进行超声检查,首先用二维超声观察双侧乳房一般情况,明确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有无钙化等,继之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了解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形态和分布,记录血流分级。由于限于机器的血流分辨率,未能记录血流分级。(血流分级判定标准,按Adler 的半定量法[1]:O 级,病灶内无血流;Ⅰ级,少量血流,病灶内1~2 个点状或细棒状血管;Ⅱ级,中量血流,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1 条重要血管,其长度可接近或超过病灶半径;Ⅲ级,丰富血流,见5 个以上点状血管或2 条较长血管。) 2 结果 27 例乳腺癌中,病灶位于左侧14 例,右侧12 例,双侧l 例。外上象限19 例,外下象限3 例,内上象限2 例,内下象限1 例,乳晕区2 例。病灶最大约5.6cm×5.7cm×6.5 cm,最小约0.5 cm×0.6 cm×0.6 cm。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符合诊断者24 例(符合率88.89%),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1 例,单纯癌7 例,导管内癌4 例,髓样癌2 例。误诊3 例(占11.11%),均误诊为纤维瘤,病理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 3 讨论 3.1 乳腺触诊超声检查前应先进行乳腺触诊,因解剖关系,乳腺的肿块均比较表浅,一般情况下,均可通过触诊发现,并对乳腺肿块的具体部位、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等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3.2 二维超声检查通过二维超声检查,可了解乳腺肿块的形态和边缘,乳腺癌多表现为:(1)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不整齐,呈蟹足状或菜花状,其病理学基础是肿瘤纵向浸润性生长为主且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暗区,分布不均匀,少数呈等回声和强回声;肿瘤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也有一些特殊病例报道,乳腺的增生结节有时酷似乳腺癌的形态表现,需要注意。(2)侧缘有不规则的强回声晕,边界回声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鉴别的关键,其病理学基础是肿瘤向周围浸润以及肿瘤引起周围组织纤维化、胶原增生。(3)内部可见砂粒样钙化。砂粒样钙化指大小约100~500 μm 的钙化,后方无声影,是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坏死和钙盐沉着所致。砂粒样钙化被认为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一旦发现,提示恶性的可能性极大。但其敏感性较低,本组砂粒样钙化检出5例,检出率为18.52%(5/27)。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体会 3.3 彩色多普勒检查彩色多普勒诊断恶性肿瘤的病理学基础是恶性肿瘤能释放一种血管增生因子,刺激血管生长,血管形态不规则。本组病例血流检出率为85.18%(23/27),以Ⅱ~Ⅲ级为主,文献报道恶性肿瘤血流信号明显高于良性肿块。乳腺肿块的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是判定乳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献报道关于乳腺癌内血流信号的检出率不尽一致,考虑与使用的超声诊断仪的分辨率有关。 3.4 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局限性对于肿块体积较大、影像学特征比较典型的乳腺癌,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均可提供明确的诊断。但对于早期体积较小、向周围浸润不明显、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的乳腺癌,由于其与良性病变的影像交错现象,使超声诊断较为困难。本组有3例误诊为纤维瘤,故在必要时,应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以达到正确诊断。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简洁、方便、无创,作为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对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同时,超声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对于定性诊断较为困难者应及时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参考文献】 [1] Adler D D,Carson P L,Rubin J M,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 : Preliminary findings[J].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553-559. [2] 李安华,韩峰,熊永红,等.乳腺间质内纤维结构改变对乳腺肿瘤诊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4):303. [3] 刘君,黄红梅,刘吉凤,等.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与病理基础研究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12):928. [4] 夏罕生,刘利民,顾勇主,等.乳腺肿块灰阶超声图像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2,11(3):183-184. [5] 吕坷,张缙熙,傅先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5):65. [6] 何金.小乳癌超声诊断的初步探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5,7(4):242-244. [7]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