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居民储蓄率估算方法的比较及再估计

对居民储蓄率估算方法的比较及再估计 刘书祥马双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74;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成都610074) 摘要:本文就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不同估算方法的统计口径、调整过程进行全面对比,得出采用财富增加值估算居民储蓄的方法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更好地解决了我国收入不透明所带的统计缺陷。本文用该方法估算出1978~2006年间的居民储蓄率,最终的估算结果与Modigliani和Cao (2004)等的估算值在1978~2000比较接近,变动趋势完全相同。但与Modigliani和Cao不同的是,本文将他们的估计中所遗漏的股票、企业债券等金融资产一并加以考虑,得出结论:2000~2006年居民储蓄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要很好地解释居民储蓄率的长期趋势,必须考虑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关键词:居民储蓄率;估算方法;财富;隐形收入 引言 储蓄对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消费者行为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方面,索洛(1956)指出,不同的储蓄率对应不同的消费水平,在转移动态中,不同的储蓄水平对消费者的短期福利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在消费者行为方面,储蓄是消费者将资源用于未来消费的部分,以用来应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周期方面,储蓄是当前消费的对偶,储蓄量的大小对应着消费量的多少,而消费的短期波动是总需求波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储蓄对研究经济波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以及对储蓄口径的理解不同,人们对储蓄率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讨论各估算方法的优劣、统一其估算的口径是本文产生的主要背景。 一、中国居民储蓄率估算方法综述 根据任若恩(2006)对储蓄率计算口径的总结,总储蓄被拆分为国民储蓄和国外储蓄。国民储蓄包括私人储蓄、政府部门储蓄,其中私人储蓄由居民储蓄、为居民服务的非盈利团体储蓄、企业储蓄组成,政府储蓄为公共部门的储蓄。总储蓄扣减固定资产消耗或资本折旧,即为净储蓄。在计算储蓄率时,可以是储蓄与对应的GDP或GNP之比,也可以是储蓄与对应的可支配收入之比,因此可以分别得到国民储蓄率、政府储蓄率、居民储蓄率、企业储蓄率等。在这些储蓄率指标中,居民储蓄率最为重要,因为它反映了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主体,即居民个人或家庭的储蓄行为,因而一直为学术界长期关注。目前,对居民储蓄率进行估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Modigliani和Cao (2004)将储蓄界定为一段时间内财富的增加值,具体计算公式为①:S W =?(1) ?=?+?+?+?(2) W CUR DEPO SEQ PI

中国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2036502.html, 中国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宏亮 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07期 一、中国储蓄率的变动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储蓄率总体呈现波动上行趋势,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我国储蓄率进入快速持续的上涨阶段。按照变化特点,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储蓄率的波动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缓慢上升期(1978—1994) 这一时期是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经济增长经历轻型化过程,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于家电等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增大,全社会储蓄率增长缓慢,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V”字型走势。 (二)持续回落期(1995—2000) 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也由“适度从紧”转向“积极”和“稳健”,全社会储蓄率呈现持续小幅滑落态势,由1995年的41.9%滑落至2000年的37.7%。 (三)快速上扬期(2001—2010) 这一时期我国进入了完备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阶段,通过宏观调控平抑经济波动和引导社会投资,通过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相继股改和上市,可以看成是我国基本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时期,全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储蓄率呈现持续快速上扬态势,由2001年的38.6%上升至2010年的52.6%。 二、影响储蓄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储蓄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收入、理性预期、人口结构、福利体系,经济制度变迁等。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影响储蓄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 (一)经济体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变迁可以以1992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

最新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问题探究

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问题探究

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问题探究 金融82班 1638221 杨玉洁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现状,并对产生高储蓄率的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介绍了政府储蓄,国民储蓄和部门储蓄上升的原因分析。同时得出了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问题的一些影响,并且对政策的执行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储蓄率政府储蓄国民储蓄原因政策建议 一.前言 近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率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经济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根据支出法GDP统计中国的储蓄率之高及其持续时期之长固然令人困惑,它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更为棘手。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供给面,高储蓄率显然构成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另外两个表现在需求面上的突出问题:居高不下的高投资和规模不断扩大的高顺差。对于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是在总量层面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展开的。对高储蓄率的问题探究可以使我们对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等多方面都能有更深切地了解。所以,研究高储蓄率的问题至关重要。 二.高储蓄率现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材料, 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上世纪70 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之首。1989 至1993 年统计,中国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尽管近几年中国出现通货膨胀趋势, 但中国居民的储蓄热情丝毫未减。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得中国自1978 年—2004 年的居民储蓄额以及国民

收入数据,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1.从储蓄的绝对量来看, 1978 年我国储蓄额仅为210.6亿元, 但在随后的近三十年里, 我国居民储蓄额逐年增加,且幅度越来越大。其中2003 年中国居民的储蓄额超过了10 万亿元, 2004 年更是达到近12 万亿元。2.从相对量来看, 各年累计储蓄额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逐年 上升, 而且累计储蓄总额与国民收入有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即自1978 年以来, 居民累计储蓄额随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储蓄率最高时可达到60%以 上。3.2005 年中国储蓄占GDP 比率达到48.1%, 2006 年居民储蓄资金继续增加达到16 万亿元, 2007 年预计达到20万亿元。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 理性 人的跨期消费应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当发生通货膨胀时, 实际利率下降, 理性人应该增加当前消费, 减少储蓄。因此本文分析了除传统理论认为的收入外, 影响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其他因素, 并构造多变量消费效用曲线, 研究其某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引起的效用曲线变化与单变量消费效用曲线不同, 对中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作出解释。 三.高储蓄率原因分析 余额总量大,增长速度快是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最基本的特征。而且在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储蓄在经济学中被定义为: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即储蓄等于收入减去消费)。储蓄作为居民个人投资的一个部分,受收入和消费的直接影响。所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居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高增长。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居民储蓄的基本前提。这些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尽管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的高增长所带来的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二)物价上涨,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比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比。储蓄是收

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对于经济的影响

辅修金融学论文 我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对经济的影响 学生姓名:杨宇豪 学号: 32011060119 学院(系):文化与传播学院 专业(方向):广告学 指导教师:王苹老师 2013年5月

中文摘要 近10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数次调整储蓄利率。尽管利息一降再降,但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却节节攀升,每年以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一路高涨。本文将会简要分析我国高存储率对于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于如何提高消费能力以及降低储蓄率进行简单探究以及建议。 关键词:储蓄率利息消费能力 :

正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上世纪80 点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 %左右;90 年代末,上升到40 %以上;2006 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 % ,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 年年底,我国总消费占GDP的比重为48. 6 % ,其中居民消费占GDP 的比重35. 3 % ,政府消费占比为13. 3 % ,国民总储蓄率达到51. 4 %。 如同人的优点和缺点并存一样,高储蓄也有其利弊之处。 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从银行角度而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也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当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如果不是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将被打破。 高储蓄率伴随着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显着。最近10年间,中国以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高投资是以充分的国内储蓄为保障。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有了充足的资金供给,加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在外部条件上形成了投资率上涨的压力。而投资正是我国经济近几年实现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居民储蓄对银行来讲是负债, 是吸收居民暂时不用的资金, 即使是定期存款, 居民在急需时, 也可提前支取, 所以资金来源是短期的。但通过银行发挥中介作用, 此存彼取, 环环相扣, 在银行帐面上总有一些余额, 这些余额就成为银行发放长期贷款的资金来源, 满足企业长期贷款的需要 化消费为积累。居民储蓄来自于日益增长的货币收入, 随着货币收入的增长,人们用于储蓄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这就使得银行能把居民购买力推迟的部分, 用于企业发展生产的需要, 最终使消费资金转化为积累资金。正如上面我们谈到的,累积资金将会成为企业投资以及公共投资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可以大大缓解投资企业的资金赤字问题,这些都需要高储蓄率的支撑以及持续不断的支援。但是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高储蓄率尽管存在许多对于经济发展的优势,但是对于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样是相当显著的。 首先,储蓄与消费反差过大, 会破坏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储蓄与消费密切联系。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储蓄与消费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 居民储蓄余额的急剧扩张, 意味着消费的相应减少, 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加剧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由于银行信贷总量中储蓄的份额越来越大, 在银行存款中, 储蓄存款所占比重已超过财政性存款和企业存款, 列居首位, 使得社会购买力转化为储蓄再形成信贷资金的比例和数量增大,社会生产的商品消费相对缩减。由于大量储蓄存款转化而成的信贷资金被积压产品、滞销商品、库存商品所占用, 引起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 生产与消费不协调差距加大, 这样不仅抑制了合理的消费, 而且限制了居民的投资倾向。同时也会使居民的投资倾向以及投资心理热情趋于冷淡。将会使得居民消费热情大大受到制约,社会购买力将会随之受到影响

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目录 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1) 一、摘要 (2) 二、选题背景 (2) 1、研究主题 (2) 2、研究背景 (2) 3、研究意义 (3) 三、相关文献综述 (3) 四、经济理论阐述 (3) 1、储蓄 (3) 2、储蓄率 (4) 3、消费储蓄决策理论 (4) 五、我国储蓄率历史情况描述 (4) 1、我国储蓄率历史情况 (4) 2、与相关国家对比数据 (5) 六、储蓄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 1、模型的建立 (5) 2、模型变量关系及数据来源说明 (6) (1)模型变量关系 (6) (2)数据来源说明 (7) 3、实证分析 (7) (1)模型估计 (7) (2)模型检验 (8) (3)模型修正 (10) (4)格兰杰因果检验 (12) 七、存在不足与相关问题 (12) 八、结论与相关建议 (13) 1、中国高储蓄率的回归解释 (13) 2、相关建议 (13) 参考文献 (14)

一、摘要 本文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所学知识,对中国长期储蓄率变化问题进行简单探讨,应用宏观经济学储蓄的基本理论建立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作为主要回归方式,结合异方差、序列相关等检验完成对模型的回归与修订,同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所研究问题进行阐述,得出影响中国储蓄率长期变化的宏观因素:经济增长,居民就业,金融市场的发展,并提出发展金融市场是稳定我国储蓄率的合理方法的结论。 二、选题背景 1、研究主题 储蓄率作为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显现着自己的经济问题,其中对于储蓄率这一话题就多次被提及。选择对中国储蓄率影响因素分析,是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应用计量基本理论,对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影响中国储蓄率的重要宏观因素,达到对储蓄率现状的正确认识,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并做出未来储蓄率发展情况的基本预测,希望可以完成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储蓄一方面的深入思考,锻炼经济学思想与研究能力。 本文研究主要针对长期发展中的变化,也就是考虑中国储蓄率变化的长期影响因素,同时在研究中希望可以发现与现有研究并不重合的影响因素(金融市场)的影响,另外着重于整体储蓄率的讨论,而不是针对居民储蓄率这一分支来说明问题。 2、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储蓄率为GDP的51%,并且企业和政府储蓄的增速超过了居民储蓄的增长,企业和政府对1996年以来储蓄率上升的贡献率为80%。高储蓄率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为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提供资金,避免了利用海外融资渠道产生的波动性。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资本存量规模相对较小,所以高储蓄率不但有必要,而且是应追求的目标,尤其在中国未来将步入老龄化以及储蓄将下降的情况下。但是,高储蓄率也意味着消费占总产出的比例较低,经济增长可能受累于对外需和全球经济周期的过分依赖。 中国的高储蓄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不同的经济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与分析,有的人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是由于消费不足而导致的大量储蓄,同时也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社会问题;有人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不仅仅来自于居民的储蓄同时也来自于政府与企业的储蓄;此外最近国外的研究提出,中国的高储蓄率与中国的男女性别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 面对各种各样的说法,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也进行自己对于中国高储蓄率的思考。尤其在当下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储蓄作为居民理财的重要方式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中国金融行业虽然快速发展,但是发展程度仍然有限,对于中国储蓄率是否还会持续上升,金融行业的

计量经济论文-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分析 1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中国储蓄率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高储蓄率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充裕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利用我国1992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探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初步预测,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2 经济现状综述 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可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则偏低。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达到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实际利率。我国居民存款对名义利率下调的利率弹性小,而对名义利率上调的弹性大;而样本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国名义利率是下降的且在调整以前名义利率是不变的,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居民存款变化受到名义利率变化的影响很小,主要受到通货膨胀引起的实际利率变化的影

有关中美储蓄率的对比分析

湖南大学期末论文 有关中美居民储蓄率的对比分析 摘要 2012年6月28日-30日在上海举行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储蓄率已达52%,而同期美国的“储蓄率”却只有4%左右。本文旨在通过中美两国储蓄率的对比,分析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由此揭露的民生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储蓄率现状社会保障制度股市居民消费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avings rate of the Sino-US residents Abstract In the Lujiazui Financial Forum held in Shanghai on June 28, 2012,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Chairman Guo Shuqing claimed that, China's savings rate had reached 52% , while in the same period, savings rate in the U.S. was only about 4% .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high savings rate in China and the livelihood issues uncover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China and the U.S. savings rate ,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 Keywords: savings r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tock market Household consumption I

中国居民储蓄现状和行为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一、居民储蓄概述 (1) 二、我国居民储蓄历史及现状 (1) 三、影响居民高储蓄的因素分析 (2)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2)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 (2) (三)利率 (3) (四)消费信贷制度及消费观念 (5) (五)居民的传统储蓄观念和心态 (6) (六)社会保障制度 (6) 四、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6) (一)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6) (二)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8) 五、关于改善居民高储蓄问题的政策建议 (8) (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8) (二)改善投融资市场环境 (9) (三)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 (9)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更是迅猛增长,并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占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半数的居民储蓄存款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是资金的后备力量和保证。据此可以看出国民生活水平、国家稳定状态、城乡发展差别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高储蓄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挑战,例如我国国内储蓄水平远高于投资水平,给投资造成巨大的效率损失。本文对导致居民高储蓄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GDP总额、消费信贷水平、利率和文化性因素、社会保障制度,并针对如何保持合理规模、适度居民储蓄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字:高储蓄;经济发展;利率;投资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实证分析

09级金融二班胡冬莹 21090719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实证分析 1.引言:目前中国经济告诉发展,带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各自发挥着作用,然而,比较之下,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显著的,原因在于我国低消费高储蓄的现状,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储蓄,影响的方向和强度如何,下面我们就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变化的实证分析这一论题进行探讨。 2.理论分析 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受很多因数的影响,根据经典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储蓄水平主要受收入因数、利息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等因数的影响。收入是决定储蓄的重要因数,收入的变化会直接决定着储蓄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方向的变化关系,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储蓄量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储蓄量减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户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在本文中,我们选当年的收入增长率来考察收入因数对储蓄率的影响。传统经济学认为,在收入即定的条件下,较高的利息率会使储蓄增加。在本文中,我们选用的利息率是根据当年变动月份加权平均后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加权利率。物价水平会导致居民户的消费倾向的改变,从而也就会改变居民户的储蓄倾向。本文用通货膨胀率来考察物价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在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平均状况最常用的指数是基尼系数,本文选用的是中国1979 年到2002 年的各年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本文中,我们用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作

为被解释变量。计算方法是:储蓄率= 当年城镇居民储蓄增量/ 当年城镇居民总可支配收入。 4.模型设计 我们的模型是: y = c + b1 * rgpi + b2 * i + b3 * rcpi+ b4 * gini + u 其中,c 度量了截距项,它表示在没有收入的时候人们也要花钱消费,储蓄率 为负。 b1 度量了当城镇个人可支配收入率变动1 %时,储蓄增长率的变动。 b2 度量了当利率变动一个单位,其实也就是1 %时,储蓄的增量的变动。 b3 度量了当通货膨胀率变动一个单位,储蓄增量的变动。 b4 度量了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变量。 u 是随机误差项。 我们的模型数据样本为从1979 —2002 年份城镇居民储蓄率、城镇收入增长率、一年期储蓄利率、通货膨胀率、城镇居民基尼系数。(数据见附表) 3. 实证分析 利用eviews 回归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9/19/11 Time: 21:45 Sample: 1979 2002 Included observations: 24 Variable Coefficie 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326523 0.048195 -6.775090 0.0000 RGPI 0.252695 0.160060 1.578750 0.1309 I 0.032011 0.004733 6.762979 0.0000 RCPI -0.471921 0.237123 -1.990191 0.0612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影响

关于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影响的思考 最近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是09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享受? 年份1980 1985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世界均储蓄率24.0 21.6 21.6 22.4 23.0 22.5 21.5 21.2 20.8 21.0 23.0 中国储蓄率(%)35.2 37.8 36.1 36.8 36.1 34.7 34.8 36.2 43.3 39.9 40.5 上面是笔者查的一份我国历年储蓄率数据,由上面的数据可看出自1985年到1995年,我国的储蓄率是上升的。到2009年,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在升高,甚至到了46%。 虽然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百姓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手里的钱也多了起来,但是我国的消费却没有以相应的幅度提高。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用于投资的钱占了越来越多的比重,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资产被人们存在银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储蓄率这么高? 第一: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就是有备无患。我认为这个习惯是很好的,给自己及家人留条后路,现在他们老说学习美国人提前消费。但是美国人没钱可以申请破产,可以由美国政府养着。中国,谁养你? 第二:我国的低工资、低福利让大家赚点钱不容易,更是考虑到养老问题,谁也不敢乱花钱。我国的福利水平相当于美国来说实在是低的可怜,希望我国能快快的完善我国的福利制度,并提高工资标准

中国的高储蓄率

中国的高储蓄率、低消费率 生命周期/永久性收入假说认为:储蓄是未来的消费。或用于储蓄者日后的消费,或作为遗产留给后代消费。 根据世界银行(2002) 的数据,1999 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42% ,同年美国国内储蓄率为16%。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推进, 2002年后,中国的储蓄率开始显著上升,且以居民储蓄平稳增长,企业储蓄明显上升为突出特点。中国的储蓄率从1998年前后的37.5%升至2007年49.9%,其中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1997年的13%升至2007年的22.5%,而同期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周小川)。 2007年中国的国民储蓄占GDP的比重达到51.2%,而消费只占48.8%,其中扣除政府消费14%之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只有34.8%,不仅可能是世界最低,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低的(樊纲等 2009)。

2009年1月-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0%,比上年同期增加5.6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8月消费增速虽也有所反弹,但同比增长仅15.4%,比上年同月回落7.8个百分点。今年,中国消费占GDP的份额很可能创下新低。 储蓄的分类 储蓄的统计有很多口径,一国总储蓄可分为国民储蓄和国外储蓄两部分。 国民储蓄是一国经济总体中各个部门的储蓄之和,包括个人部门的居民储蓄(personal saving) 、企业部门的企业储蓄(business saving) 和政府部门的政府储蓄(government saving) 。 在现实中,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错误是对银行储蓄存款(deposit) 和储蓄(saving) 概念的混淆。 居民储蓄=居民的金融资产的增量+实物资产的增量-金融负债的增量+收到的资本转移。银行存款仅是其中金融资产的一种。

居民储蓄率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很多年以来我国一直是高储蓄率国家,由于高储蓄抑制消费,在我国提升内需的现实要求和新经济战略形势下对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利。本文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转型经济的现实背景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储蓄率;生命周期-持久假说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增长,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最终消费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中国居民的高储蓄行为,几乎所有的研究均显示,中国的居民储蓄率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高储蓄、低消费的特点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和出口的拉动,这不仅增加了经济运行的内在不稳定性,而且还可能带来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甚至影响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因此强调储蓄并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过高的储蓄势必会挤占消费需求,对新的经济战略造成负影响,据此,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分析了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收入水平的上升和收入差距是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劳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内的市场化改革,导致中国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由此预防性储蓄理论认为不确定性也是中国居民倾向于储蓄的重要原因。此外,住房状况和利率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居民储蓄率的持续升高。 本文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分析,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分析,第三部分是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是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理论基础 莫迪利亚尼和布隆伯格(Modigliani and Brumberg ,1954)与弗里德曼(Freidman)分别在新古典经济学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理论基础之上,以跨期最优化作为基本的分析框架,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Life Cycle Hypothesis ,LCH)和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PIH)。 尽管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思想均认为:理性的当事人在一生中将平滑自己的消费水平,从而实现生命周期中的各期消费产生相等的边际效用。也就是说,消费者将在整个生命周期跨度内依据其一生拥有的资源总量(持久收入)来安排他们的消费和储蓄,通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跨期消费的平滑来实现一生消费效用最大化。消费平滑意味着消费者将在工作期储蓄、青少年期和退休期负储蓄,从而消费水平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稳定,但储蓄和财富呈驼峰型(hump-shaped)或倒V型。消费更多受总财富规模的影响,而不是受当期收入水平的影响,收入的短期改变并不会显著影响当期消费。

中国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

中国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 中国的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要准确剖析中国高储蓄的成因,有必要从部门储蓄率的角度来分解国内储蓄率。近年来居民储蓄率占国内储蓄率的比率不断下降,而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占国内储蓄的比率过高,也在于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 东亚国家向来被认为是高储蓄经济体的典型。通过对部门储蓄率进行跨国比较分析发现:第一,尽管中国任何一个部门储蓄率在东亚地区都不是最高的,但是中国的国内储蓄率确实区域内最高的;第二,对其他东亚国家或地区而言,可能有一个或两个部门储蓄率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部门处于较低水平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的高储蓄问题是个收入分配问题。近年来,由于所得税制度不尽合理,以及工资水平增长缓慢,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倾向于政府和企业部门,即非居民部门。由于政府和企业的消费倾向天然低于居民,这就造就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的大幅上升。 中国高内储蓄之所以居高不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部门储蓄率之间相互替代的机制被堵塞。一,由于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偏低,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有限,造成居民未来收入和指出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形成了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二,中国的企业无论所有制如何,均缺乏分红地传统。三,由于国有企业不向政府分红,导致中国政府储蓄与企业储蓄之间相互替代的机制被堵塞了 如何降低中国的高储蓄呢?首先,应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国民收入更多地流入居民部门,而非政府和企业部门。其次,政府应该尽快扩大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产品领域的投资,这一举措既能降低政府储蓄率,也能够通过缓解居民的储蓄动机来降低居民储蓄率,同时有助于恢复政府储蓄与居民储蓄或自荐相互替代的机制。最后,应尽快实行国有企业向政府分红地制度,建立上市公司定期分红地制度和文化,并拓宽那个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这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储蓄率,亦能有助于降低企业储蓄率,亦能增强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之间相互替代的机制

我国高储蓄率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高储蓄率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过度储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贫富差距过大引起的过度储蓄;二是未来大额刚性支出引起的过度储蓄;三是未来收入的不确定引起的过度储蓄。 1.收入差距过大。根据霍布森的过度储蓄理论,如果收入或消费力的分配符合需要倾向,消费将随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但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需要对分配并无固定性的关系,分配是由另外的条件来决定的,即有些人分配到的消费力大大超过需要或可能的用途,而其他人分配到的消费力甚至不足以满足体力的全部需要,就会产生过度储蓄。 凯恩斯也认为,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水平的费用通常首先从他们的收人中扣除掉,然后,他们会把生活水平的费用和实际收人之间的差额储蓄起来。增加的储蓄往往伴随着收入的上升,而减少的储蓄则伴随着下降的收入。只有在到达一定的舒适程度以后,积累的动机才会转变为较强。因此,如果一个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由于富人的储蓄更为强烈,则会导致过度储蓄。应该说,有一定适度合理的收入差距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形成,极大地刺激了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人们致力于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资源从相对低收益地区流向高收益区域,提高了总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达地区之所以有持续高增长的可能,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国内不断扩大的要素供给,特别是劳动力和储蓄资金的供给。 2.大额刚性支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低收入、低价格的收入分配和消费政策。同时,政府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使居民对未来收人和支出的预期比较确定。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居民收入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现期消费的主要约束是现期收入。相应地,居民的储蓄意愿非常淡薄,储蓄呈现稳定但水平低下的特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社会保障受到极大的削弱,尤其在养老、医疗、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人们产生大额刚性支出的预期。人们普遍认识到,今后个人在这些方面的支出会大大增加,虽然他们无法知道到底会增加多少、占其收入的比重会有多大。为此,人们必然要选择增加现期储蓄,以备未来支出之需。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到来,人们为医疗的大额支出进行储蓄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因此,我国居民必将面临的大额刚性支出愈发成为过度储蓄的重要原因。 3.为来收入不确定。利兰德将由未来不确定性收入而引起的额外储蓄称为预防性储蓄。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过度储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预防性储蓄。 导致过高的居民储蓄率,也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这主要与高昂的医疗和教育费用,医疗与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缺失,以及过高的房地产价格有关。在医疗、教育费用和商品房价格据高不下的情况下,中等以下收入居民为了应对未来发生的治病、子女教育、买房等大额支出,不得不尽可能压缩当前消费、提高储蓄。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水平分析1

针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水平分析 姓名邓鑫磊 学号 24110101 学院商学院 2013年6月13日

目录 一.摘要 (3) 二.经济与社会现象 (3) 三.变量分析与选择 (3) 四.理论模型设计 (4) 五.回归与结果 (5) 六.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5) 七.结论与建议 (8) 八.参考文献 (8)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在持续较快增长,居民储蓄率也一直居高不下。本文基于我国1995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起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运用相关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知识建模并进行统计、经济意义以及计量上的检验,研究了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并得出了最终确定的各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模型所反映的城镇居民储蓄状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意见。 关键词:城镇居民储蓄水平利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 经济与社会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储蓄也随之快速增长。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各经济学家及政府的广泛关注,较高的居民储蓄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经济的运行,所以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问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我们可以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方针,使整个国民经济更好地发展。 变量分析与选择 在此之前,已有很多经济学专家学者对此问题做过相关模型分析,但是各自选定的变量各有差异,笔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选定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期存款利率、恩格尔系数以及基尼系数这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模型。以下是对选择这几个影响变量的原因分析: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居民储蓄的根本来源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可以存入银行的钱也就越多,也就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储蓄率,所以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必须首先选取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一年期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西方经济学里,利率通常和储蓄成正比,因为利率越高居民得到利息越多,就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所以模型中也将这个因素选入解

我国居民储蓄情况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 作者黄礼康 学籍批次1003 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深圳 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李雪

内容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放款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存贷倒挂形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黑洞”。我国居民的储蓄虽经过7次降惠,仍持续较快增长。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基础,运用统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相关因素,最后为抑制储蓄过快增长找到对策:净化股市环境,加快储蓄分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保等复盖面;放宽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审批制度等。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居民储蓄分流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且从推动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的崭新视角,提出了解决我国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对策性建议。本文对我国储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居民储蓄;储蓄问题;经济政策

目录 一、储蓄和居民储蓄的概念 (1) (一)储蓄率的决定因素 (1) (二)储蓄率的成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有关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1) 二、我国居民现阶段储蓄状况 (2) (一)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的储蓄情况 (4) (二)我国居民储蓄的强烈愿望 (4) 三、降低储蓄率的对策 (4) (一)继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4) (二)缩小城乡差距、降低不确定性 (4) (三)改革二元社会经济体制 (5) (四)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分配行为和秩序 (5) (五)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优化完善市场 (5) (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投资走出去 (5) 四、居民储蓄结构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6) (一)注重对实物资产累积的研究 (6) (二)推进股票市场的规范建设,大力发展国债流通市场 (6) (三)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6) (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消费转型,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6) (五)全方位大力刺激消费潜力,避免“高收入停滞” (7) 五、结论与对策 (7) (一)根据全文得出的分析结论 (7)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7) 参考文献 (9)

魏尚进:竞争性储蓄推高中国居民高储蓄率

魏尚进:竞争性储蓄推高中国居民高储蓄 率 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与经济学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政府治理和改革,中国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学。 节俭是一种美德,但当所有人都在节俭的时候,这可能是一种灾难。 当看到乱消费的美国人陷入金融危机之时,不少人认为节俭的传统美德帮助中国避免了这样的局面。但熟悉中国经济痼疾的人都清楚,高储蓄率以及与之相伴的高投资、高净出口等问题困扰我们已经不是一两天了,而且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我们恐怕仍要费尽力气去解决这个问题。 对中国经济来说,假如不能明显改变高储蓄率的状况,那么过剩的储蓄只能通过投资和净出口的形式来消化。不幸的是,中国对投资和净出口的依赖已经非常严重了,这是无法持续的。因此,提高消费、降低储蓄率,将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所无法回避的一环。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消费爱国来面对这个问题,但这样做可能作用不大。对单个老百姓来说,节俭肯定不只是一种美德,而更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找到其背后的原因。在关于高储蓄率成因的讨论中,观点虽多,但盲点可能更多。为此,本报最近就中国的高储蓄率,尤其是居民高储蓄率问题,专访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清华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魏尚进,请他来谈谈自己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现有观点不足以全面解释中国高储蓄率问题 《21世纪》:最近一段时间,全球经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反弹趋势,中国经济也在不断回升,但结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比如高储蓄率高投资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我知道您最近两年专门研究了中国的高储蓄率问题,所以想听听您这方面的见解。 魏尚进:最近几年,在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讨论中,大家对高储蓄率、高投资和高出口的关注比较多。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主要原因是对汇率的干预太多,因此中国经济要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最重要的就是放松对汇率的管制。不过我的研究显示,更具弹性的汇率对调整中国经济内外需的相对比重会起作用,但不一定像某些国外学者或国际机构想的那么大。 这里我要补充一点,我只是说更加市场化的汇率对中国经济内外需的平衡作用可能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大,但这并不表明缺乏弹性的汇率对中国有好处。实际上,我个人完全赞同人民币实行更为市场化的汇率,因为中国需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方面我和别的一些学者已经有过很多论述,不再赘述。 《21世纪》:您认为汇率的市场化不会对中国内外需的相对比重产生太大的影响,理由是什么? 魏尚进:这源于我对中国高储蓄率中结构性因素的研究。我们知道,国内储蓄减去国内投资恒等于净出口。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对净出口的依赖很大,而且投资率非常高,这是为什么?从上述恒等式来看,我们发现中国的投资率虽然高,但储蓄率更高。中国总体储蓄占GDP的比例在2007年已经达到了50%,这不但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历史上以高储蓄率著称的东亚四小龙),也远高于中国过去的储蓄率,例如自1990年以来,国内储蓄占GDP的比例已经上升了15个百分点。由此引出一个疑问:中国的储蓄率为什么那么高? 概括来说,以下几种看法比较有代表性。一是认为中国的社保制度不健全,因此老百姓有预防性储蓄的需求;二是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导致的,传统文化教导国人量入为出,不要提前消费;三是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所致,比如买房子,首付款比例较高,这使得想购房的居民必须储蓄很久才有能力支付首付;四是年龄结构所致,因为中国目前工作人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