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和特点(一)内容源:考试资料网1、危机介入理论(1)危机的定义: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状态。通常分为成长危机和情境危机。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开展的调适和治疗工作。(2)危机的发展阶段:有危机发生、危机应对、解决危机和恢复期四个阶段。2、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1)及时处理;(2)限定目标;(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复自尊;(6)培养自主能力。(二)特点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危机介入模式案例

危机介入模式 1、祁某,女,未婚,羌族,四川理县薛城镇蒲溪人,大地震前迁往薛城镇沙金村居住,家里有父母及两个哥哥,她曾是四川九寨沟某艺术团演员( 祁某因余震致使脊椎受伤,受伤后到平武县医院做治疗,后转到绵阳市骨科医院做第一次手术,手术费共花了两万多元,除此之外,加上各种复查费和医药费花了一万元左右,家里的积蓄全部用完并负债,第二次手术的时间是手术关键时期,此次手术需要花费约七千元,目前还差五千元的缺口,才能够完成第二次手术自受伤后,祁某一直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原先活泼爱笑乐观开朗的她像变了个人似的,整日将自己锁在家里,沉默寡言,无精打采,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有时甚至无缘无故向父母大发脾气,这让她的家人束手无策,父母亲看到孩子这样,心痛不已,但不知道如何去劝慰,其父亲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来到社工站求助社工希望得到帮助,问题的诊断根据从案主本人及其家人了解。 2、基本情况,社工对案主的问题主 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问题,案主因地震受到重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容易暴怒;感觉无法应付外界事物,很无助;情绪不稳定等#案主的情绪变化阴晴不定,难以像正常人那样控制自己的情绪。经济问题案主经常感到生活无法继续不知如何去改变经济问题案主家庭经济收入偏低,高昂的治疗费用带给这个家庭巨大的压力,目前,家里很难凑够第二次的手术费用,导致案主难以及时进行康复和治疗身体康复问题。身体康复问题第一次手术后,祁某背部脊椎受损处被植入钢板,走动出行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经常卧躺在床上或封闭在家,由于缺乏专业的康复指导,自己和家人也都不懂如何进行手术后的康复训练,祁某手术后的康复进展缓慢。就业问题,案主由于地震致残,正处于治疗康复期,无法工作,先已被九寨沟艺术团辞退,祁某能歌善舞,之前是艺术团的文艺骨干,在舞台上为观众献上精彩表演后常常获得阵阵掌声,失去了心爱的工作,没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无法获得成就感 介入目标与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一)工作者确定的工作目标经常与案主聊天,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逐步深入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案主减轻心理压力,稳定情绪;让案主尽快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开始每天进行康复训练;进行资源连接,协助案主顺利完成第二次术;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案主重新树立自信心,实现就业。 (二)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对于案主而言,她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康复状况,但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不能顺利完成第二次手术,并且案主及其家人都缺乏康复知识和技巧,导致案主难以及时得到康复治疗,而产生失落、沮丧的情绪。这种情况就需要社工整合案主周围社会支持

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危机特征:一种关键的压力事件或长期的压力情景个体的悲伤经历存在损失、危险和羞辱 有一种无法控制的感觉事情的发生是预料之外的日常工作遭到破坏 未来的不确定性紧张持续时间过长(2-6周)对待危机紧张的反应:睡眠紊乱短期的不现实和麻醉感觉 没有食欲,消化不良肌肉紧张头痛、心痛、皮肤瘙痒、感染焦虑、抑郁推理、判断、注意的集中有问题适用范围: 损失因素:财产、职业、爱情、尊严。。。适应问题:新生入学、退伍、离休。。。矛盾冲突:弃学经商、现实与价值观冲突。。。人际紧张:人事纠纷导致。。。危机干预步骤:问题评估——干预计划——治疗干预 危机干预模式:平衡模式(心理情绪失衡状态,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其需要,求得心理情绪的平衡)认知模式(对困难和创伤错误思维和信念,提供改变思维信念的方式——紧急危机情况少用)心理社会转变模式(从心理、社会、环境三个范畴来寻找策略)危机干预阶段模式:危机前(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指导、个性培养) 危机中(热线援助、叙述疗法、认知疗法)危机后(团体辅导、后期干预、压力调适)咨询师的三个主要功能:生涯咨询、发展性咨询、危机咨询危机处理步骤与策略Roberts(1990)步骤 1、建立关系,接触内心世界; 2、清楚问题所在; 3、鼓励当事人探索感受; 4、探索与评估过去了的应对; 5、引发与探索其他可能的选择和特定的解决之道; 6、执行行动、计划、后续追踪 六步骤同时考虑三策略(评估、倾听、行动——同理心)危机咨询:1、谈这些日子的感受和身心反应,接纳无助、焦虑等情绪; 2、各种反应的正常性及个的独特与个别差异性; 3、来访者的信念引起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引导重建理性认知; 4、给予准确的关于事件的信息; 5、进一步教导更有效的应对策略(放松法、呼吸。。。) 6、引导来访者讨论、觉察自己经历突发事件后的看法有哪些改变等; 7、协助来访者面对因突发事件带来的生活改变状况,包括环境的改与适应,想念原来环境和家人、生活上所需的新技巧等(适应隔离环境)。认知分析:1、发生什么事,对你造成什么影响。。。 2、如何应对焦虑和恐惧,找出不合理信念。。。 3、你可以做什么去避免,有什么解决方法,你的认知、新方法。。。 4、情绪调整:无效方法:用药有效方法:抑制、分散、自我对话(消极对话、积极对话)需要专家帮助的情况:心情压抑,没有起伏达两周以上,个体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致;反复出现自杀或打算自杀;状况抑郁,失去兴趣,社会退缩,对未来绝望内疚,早醒。。。 一个月内有四次或四次以上惊恐发作,焦虑而回避购物、上班或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日常活动;帮助是否有效的标准:1、脑子里是否有危机内在图式;2、是否清楚怎样帮助危机受害者才能调动这些受害者的个人积极性;3、对人们所处困境是否有较深同情心 对帮助者的忠告:1、求助者需要什么帮助;2、实际上可以提供什么帮助;3、了解自己助人的真实动机;

任务中心模式案例分析

任务中心模式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一、任务中心模式介绍 历史发展: 任务中心模式起源于20年代60年代后期,雷伊德和沙乐二人所做的一项关于简要个案社会工作的研究。 1972年雷伊德和艾泼斯坦在他们的合著《任务中心个案工作》中首次提出关于任务中心的概念,并倡导建立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针对生活问题的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希望在有限的服务时间内,达成明确的、案主自己选择的目标,从而提高个案社会工作的效率。 到70年代,由于雷伊德和艾泼斯坦的大力提倡,任务中心模式日趋发展和完善。不同国家和地区经过研究,已经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任务中心模式在最近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它强调时间限制与效率外,也强调兼收并蓄,在实际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模式的具体调适方法,不受限于某一种理论。 ?注: ?在该模式发展初期,任务中心模式深受波曼及史杜特的影响。波曼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史杜特则主张案主的职责是个案社会工作的重心。 ? 本模式的特殊性: 它提供的是关于治疗过程中的一个框架,对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没有具体规定,采取博采众长的方法。 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 (1)简要(brief) (2)时限(time-limit and duration) 优点

?和传统社会工作模式比较起来更清楚也更聚焦。 ?重视案主的同意与参与。 ?案主的问题与任务相关连。 缺点 1. 契约的提供造成案主和工作者间的假平等,相同於专业霸权的概念。 2. 无法有效处理因社会结构不公平而带来的不平等或社会问题。 3. 此模式之结构清晰及标的问题的取向,可能引发工作者原本应提供长期性服务,反而不当地使用此方法。 4. 此模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须有高度技巧及训练方能胜任,并非每个工作者皆能使用。 5. 对某些类型的案主不适用:并非要解决特定明确的问题,只想对一些问题探索。案主不能接受结构式的协助。案主想改变的问题无法藉由任务达成。非自愿案主不适用。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假设 1、对人的看法 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假设是案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潜能,他们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增强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他也能够面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问题或新问题,同时他们也学习到解决问题有效的新技巧。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人是属于健康、常态、有自主能力的个体,因此,任何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个人能力暂时的缺损(temporary breakdown)所引起的。 2、对任务的认知 ●任务与问题的关系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解决问题是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而任务就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完成有关任务,问题就得以解决。 ●因此,任务是个案工作的核心,而问题则是个案工作所针对的目标。 3、对问题的认知 ●任务中心治疗模式要解决的问题是:心理与社会问题,即问题包含了个人生活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因此,在解决案

危机干预模式的运用——以电影《空难遗梦》主人公马科斯为例

危机干预模式的运用 ——以电影《空难遗梦》主人公马科斯为例 作者:何江涛 时间:2015年5月11日18:20:36 一、案主相关资料 马科斯在一次空难中幸免于难,还勇敢地带领着领幸存者穿过浓烟走出机舱残骸,为幸存的婴儿找到失散的母亲。在空难后,马科斯否认了自己恐惧,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圣人,并尝试着各种各样接近死亡的体验。他会直接穿过车流不息的马路,会站在楼顶的围栏上呐喊,会吃他过敏的草莓。他是心理创伤最严重的幸存者。 二、接案 城际航空公司在协助马科斯返程时为马科思购买了火车票,马科斯却要求坐飞机返程。神经科医生佩尔曼在飞机上主动接近马科斯,坐在马科斯旁边。佩尔曼简单介绍了下自己的工作,然后飞机出现颤抖,佩尔曼安慰马科斯说,这是正常现象。而马科斯回应他并不害怕。下飞机后,佩尔曼跟随马科斯去了他的家。马科斯家里来了一位律师,佩尔曼与律师争论起来。当佩尔曼要求马科斯与其谈谈的时候,马科斯动手打了佩尔曼。佩尔曼表示自己可能无法帮助爱马科斯,留下自己的名片就走了。佩尔曼与马科斯虽然没有成功建立初步专业关系,但是两人有了初步接触。 三、预估

根据初次见面和佩尔曼掌握的相关资料,佩尔曼了解到马科斯是一次次接近死亡的体验中尝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因为在那次空难中,他在极度的恐惧后反而变得非常镇定,这种“反向”的心理防御机制让他活了下来,但空难后却对他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不能面对那次可怕的空难,不能接受自己害怕。对于马科斯的这种情况,可以运用危机干预模式。 危机的概念: 卡普兰将危机定义为“危机是指人们实现重大生活目标时受到阻碍,这种阻碍在一定时间里通过一般的方法不能消除,继之就出现崩溃和沮丧,此时许多试图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流于失败”。 危机干预的技术: 干预技术亦称为解决问题技术,因为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当事人学会对付困难和挫折的一般性方法,这不但有助于度过当前的危机,而且也有利于以后的适应。其干预的具体策略为: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予心境心理上支持;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当事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人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给予希望和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培养兴趣、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面对诸如自杀念头严重的当事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与监护人取得联系,通报当事人有关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危险,避免当事人与刺激性情境和自杀工具接触,派人监护、看管等。帮助面临逆遇的当事人学会

4(练习题)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

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 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社会工作者认为服务对象问题的出现与其感受到的压力有关,相信服务对象有解决问题的潜能。这种说法是基于()的理论假设。 A、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B、危机介入模式 C、行为治疗模式 D、更改情绪治疗模式 答案:A 2、三年级二班班主任王老师告诉社会工作者小丁,班上有个女学生千千非常胆小羞怯,上课不敢发言,平时也很少和其他同学玩,他希望小丁对千千进行辅导。为了与千千建立关系,小丁与千千初次见面时,运用了制造气氛的技巧。下列做法中,体现该技巧的是()。 A、向千千说明双方的角色和任务 B、事先布置好会谈室 B、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千千表达D、与千千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 答案:B 3、小林上中学后,学习一直跟不上。为了帮助小林,社会工作者小李专门找到小林的班主任,商量提高小林学习能力的方法。小李的做法运用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技巧。 A、现实状况反思 B、人格发展反思 C、直接影响 D、间接治疗 答案:D 4、王某最近由于公司经济效益不好而被解聘。失业后,王某多次参加招聘会,屡屡碰壁,情绪极度低落,对生活感到绝望,于是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从危机介入模式看,此时王某所经历危机的发展阶段是()A、危机发生期B、危机应对期C、危机解决期D、危机恢复期 答案:B 5、下列关于个案工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以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为目标B、具有专业的工作程序 C、要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D、服务对象必须是有困难的单个个人 答案:D 6、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这是对()的假设。 A、人的成长发展B、服务对象C、人际沟通D、人的价值 答案:C 7、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依据()模式的概念,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相互紧密关联的实施

危机干预策略(简略版)

第一节危机概述 一、危机的定义 危机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除非及时缓解,否则会导致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 二、危机的特征 (1)危险与机遇并存(2)复杂的症状(3)成长和变化的机缘(4)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法(5)选择的必要性(6)普遍性与特殊性 三、危机转移状态 转危机点(transcrisis points)是危机转移状态的一个常见部分,他常以求助者发展到新的阶段或出现问题的其他维度为标志。 第二节危机干预者的特征 一、有成就的危机干预者的特征 (1)生活经验(2)专业技巧(3)镇静(4)创造性与灵活性(5)精力 (6)快速的心理反应 二、其他特征 坚韧、知足、勇气、乐观、现实、客观、冷静、自信和对人类战胜危机的信心。 第三节危机干预的理论 一、危机干预中多元的文化观点

(一)受文化偏见影响的假设(二)基于文化的有效帮助 二、危机和危机干预的理论 (一)基本危机理论 林德曼和卡普兰提出的基本危机将危机看成是境遇性的或发展的,而不是病理性的。 (二)扩展危机理论 扩展危机理论通过将一般系统论、精神分析理论、适应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成分整合并加入基本危机理论,增强了基本危机理论。(三)应用危机理论 应用危机理论将发展性的、境遇性的和存在主义的危机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论的理论结构。为我们将基本和扩展危机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了理论构架。 (四)生态系统理论 是一种正在发展的理论,它将发生危机的境遇放在整体的生态系统中进行考虑。将个人、事件、环境和整体生态相互联系在一起。 三、危机干预模式 (一)平衡模式 该模式将平衡定义为一种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情绪是稳定的、受控制的,心理活动是灵活的。不平衡则是一种表现为不稳定、失去控制或心理活动受限制的情绪状态。 (二)认知模式 认为危机来源于对生活困难和创伤的错误思维和信念。

社会工作实务--个案工作(详细笔记)

第一章个案工作 一.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价值观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遭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个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1)服务对象:是生活中遭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2)个别化的工作方式:核心是个别化一对一专业服务。 (3)服务目标:协调个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 三.个案工作的本质 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症状,恢复和增强个人或家庭的社会功能。 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三大传统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服务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理论假设 ①人的成长与发展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活、心理、社会三个层 面相互作用,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问题与其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及问 题处理三方面压力有关,使其出现心理困扰,人及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假设: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 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暂时是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 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2)治疗技巧 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的治疗的具体方法。 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相互沟通,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间接治疗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方法。 特点: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原理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和三种意识层次的理论假设,以及依据这些理论假设而设计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1)基本假设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关注焦点的治疗模式。它包含两个基本假设:一是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就认知因素而言,包括三种不同意识状态的层面:意识、自动念头、图式。(2)治疗方法和技巧 方法: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安排5—20次的面谈,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案例,像人格障碍等,辅导面谈的次数可以超过20次,每次面谈的时间大

社会工作之危机干预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科目:教师: 姓名:学号: 专业:社会工作类别:全日制专业硕士上课时间: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危机干预理论 一、理论概述 (一)背景:危机干预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 早期的临床研究 (1)埃里克·林德曼(Erich Lindemann)在1942年波士顿大火后,开始从事火灾后悲伤反应的研究。 (2)精神病学家吉拉尔德·卡普兰(Gerald Caplan)与社会工作者霍沃德(Howard Parad)的后续研究,使危机干预理论在1960及1970年间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3)泰哈尔斯特(Tyhurst,1958)指出一般健康的人在遭受严重压力的反应,会对于创伤经验进行立即性的处理,以获得正向成果。 (4)1949年,鲁宾·赫尔(Reubin Hill)受系统理论的影响,研究因战争所造成的家人离散与重聚,关注家庭压力的社会性结构,并建立家庭压力理论(ABCX模式)。 2 压力和疾病 危机理论受到生活压力时间所造成生理反应的研究的强烈影响。塞里(Selye,1956)认为有机体的自然状态与其环境相适应,某一部分的改变会引起整体的不平衡。 3 压力与对抗 压力与压力应对的生物学概念强调,角色长期受限制对压力应对产生的重要性。当我们很少了解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种族或者民族地位、年龄、婚姻关系对危机反应的不同影响时,会很难避免在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中较高地发展危机反应的比例。 (二)危机干预理论的假设 1.对个人而言,面对突然压力情境及危机事件,所经历的情感失衡、社会失序、认知失调及生理症状,都是不平常的。 2.严重情境的苦恼,是一种生活经验,也属于在稳定情绪、认知、身体状况下的一种沮丧,而非病态。 3.特殊的生活事件将会造成破坏。 4.在失衡状态的期间,人会主寻求生活的平衡与和谐,评估事件的意义,及检视个人生活中,可资运用以应对危机的个人与社会资源。 5.当致力于情绪的再平衡时,个人常会处于心理易受伤害的紧张状态。 6.当个人受伤的状况升高时,特别会寻求心理上的协助。 7.危机反应的特征在整个阶段中,不论调适或适应不良,都会显现出来。 8.危机和负向结果一样,都提供了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三)危机干预理论的相关概念 1 危机:卡普兰将危机定义为“危机是指人们实现重大生活目标时受到阻碍,

任务中心模式理论

任务中心模式 一、基本假设 任务中心模式的目标是协助个案解决问题,而这主要改变的行为人是个案,而非社工员。社工员的角色,是依个案之意愿,协助其改变。任务中心模式不讨论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而是致力於探知问题的阻力和助力,以协助个案清楚界定问题,了解问题解决之资源与障碍。人们的困扰来自於处理问题的能力暂时缺损,此困扰正是引发改变的动力。个案行为既受自身及和世界之想法所影响,因此,信念会协助他们形成和执行计画,而其问题既属心理社会方面,计画即包括其他个体、团体、组织。任务中心模式是采短期处遇,督促个案则焦点关注问题之界定。个案在短期处遇中的获益并不少於长期处遇,而处遇的时间限制,将促使个案和社工员一起更努力。 二、任务中心模式的基本特质和原则 1、经验取向 喜好经实证研究证实或支持的方法或理论,对个案的假设和概念,皆来自对个案所收集之资料,以避免对个案的问题与行动为推测。有系统的收集每个个案在评估、处遇过程、及结案时之资料。持续不断地发展研究计画,以改善工作模式。 2、整合模式任务中心模式整合许多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如问题解决学派、认知学派等。 3、焦点集中案主认同的问题以个案关注及确认之问题,为处遇的工作重点。 4、系统与脉络问题的发生受许多脉络复杂的系统影响,因此解决问题或避免问题再发生,都会使脉络改变,而减缓困扰。 5、短期的计划处遇服务的设计是短期的,大约在四个月内进行六到十二次。 6、合作的关系强调社工员和个案的关系是关心和合作的,社工员应分享对资料的评估,避免隐藏目标和处遇过程,这样的处遇策略,不仅可有效的处遇,亦有助个案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7、结构所设计的处遇计划,包括会谈次数及清楚建构的活动内容。 肆、理论的知识基础 三、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的定义所谓任务指案主为缓和问题的严重性,所欲采取的行动,这不仅代表案主所欲达到的直接目标,也代表其达到最大目标的方法,并可为其所采取的行动作一概括的说明,并且此任务是与工作者共同认定的。 任务中心模式特质任务中心模式最主要的特色在于简要与有时间限制的,属于短期处遇。强调短期介入,约在二至四个月的时间内安排八至十二次会谈,平均每周有一次的会谈。 问题类别任务中心模式对於问题的认知是广面性的,其重心放在问题的分类上,重点是问题类型的剖析与处遇,它将案主的问题归纳为八类: 1.人际冲突: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不协调,通常是指家庭成员间的冲突。人际冲突通常是在两个人发生互动时所引起的,当其中一个人的行为与另一个人的行为不相和谐时,尤其是在无法接受他人行为时更容易产生。 2.社会关系的不协调:案主不满意和他人或特定的人之间的某些关系,且将这些关系定义为是痛苦的。案主可能集中问题本身(如我没有足够朋友、我对他人太具侵略性),或是集中於他人对自己的行为上(如我太太一直责骂我)。 3.与正式组织间的问题:指个人与特定组织或机构间的冲突,如病人家属与医院间、学生与学校间等。 4.角色执行困难:个人对於执行某种特定的角色有其困难,此类问题常是有关於家庭角色的(如:父母、配偶等),困难的型态与案主所参与的角色有关。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考试章节重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考试章节重点 2017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考试章节重点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各章节的主要考点与考试大纲是基本一致的,按说不应该为大家划重点,这样做某种程度上会对大家产生一些误导。但是本着帮助大家节约复习时间的原则,整理了一些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仅供参考。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和主要领域 1.社会工作的含义。侧重考查对含义的理解。 2.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区分不同层面的目标和功能。 3.社会工作的发展。重点关注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和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4.社会工作的过程和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注意在社会工作中各要素的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5.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能够准确区分十大角色。 6.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理解六个方面的能力。 7.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了解各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尤其关注学校社会工作的三种方式。 真题举例: 老宋退休后脾气变得很暴躁,经常与妻儿吵架,家里气氛紧张。社会工作者得知老宋一家的情况后为其提供服务。下列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中,体现关系协调者角色的是()。 A.建议老宋向原单位争取返聘 B.帮助老宋逐渐适应退休生活

C.为老宋进行情绪疏导和减压 D.促进老宋与家人的相互沟通 参考答案:D 考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1.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重点关注西方价值观与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关系(2016年版教材34页最后一段)。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重点关注国际社工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和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4.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与特点。 5.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结合专业伦理守则去理解,做题时根据案例选择正确的做法。 6.伦理难题处理的基本原则。需理解,做题时根据案例选择正确的做法。 7.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国际惯例。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去理解,做题时根据案例选择正确的做法。 真题举例: 社会工作者小王出差期间,他的服务对象老李来机构反映自己与邻居之间的纠纷问题,同事小安接待了老李。小安在与小王电话沟通后,暂时放下自己的工作,询问老李事情的来龙去脉。小安的上述做法体现的社会工作伦理责任是()。 A.尊重服务对象自决 B.维持服务的品质

危及调试模式

危及调试模式为老年个案工作提供了原则性的方法: 首先,“认知领会”和“认知重建”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 其次,工作者需要明白老年人有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需求,并且还应该运用同理心接纳其混乱的情感和非理性负面的态度及行为,同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发展及其状态,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再次,在人力资源和机构资源的方便性和运用方面,正式的组织、机构、老人的照料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特别是家庭支援应被归入到危机调试处遇之中。危及调试模式是一个比较重视现实取向的工作方法,它以较为密集、短期的服务(约4至6周),来促进案主的自助能力。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 (1)危机的定义。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的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危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成长危机,即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任务而产生的危机;情境危机,即因生活情境的突然改变而引发的危机。 (2)危机的发展阶段。危机发生、应对、危机解决、恢复期。危机产生之后,服务对象的身心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经过调适和治疗就会形成新和身心平衡状态。 (3)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第一,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基他人的害,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 第二,限定目标。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 第三,输入希望。调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愿望。 第四,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击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五,恢复自尊。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使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 第六,培养自主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 2、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第一,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服务对象最近的生活状况上,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帮助对服务对象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迅整作出危险性判。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服务对象采取破坏行为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以便给予及时的介入和治疗。 第三,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结绪,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 第四,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协助服务对象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制度以解决当前问题为主要目标的介入计划。

危机与危机干预理论模式及心理机制

危机和危机干预理论、模式和心理机制 一、危机和危机干预理论 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理论或学派能够包括每一个人类危机的观点、模式和危机干预系统,亚诺希克(Janosik EH)提出的危机理论概念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基本危机理论、扩展危机理论和应用危机理论。詹姆斯(James RK对危机和危机干预相关的理论进行了简短的概述,包括亚诺希克的三种危机理论和新兴生态系统理论。 (一)基本危机理论 基本危机理论由林德曼(Lin deman E)和卡普兰(Caplan G)等创立。本理论对理解因亲人死亡所导致的悲哀性危机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他们认为人在经历亲人死亡后出现悲哀的行为是正常的、暂时的,可以通过短期干预技术对正常 的悲哀行为反应干预。正常的悲哀行为反应包括:总回忆死去的人;认同于死去的人;表现出内疚或敌意;日常生活出现某些程度的紊乱;某些躯体的诉述等。林德曼主要是针对悲哀反应的即时解决,卡普兰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这一理论,将 其结构扩大到整个创伤事件。他认为,危机是一种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生活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且用常规的行为无法克服;阻碍的来源既可以是发展性的,又可以是境遇性的。所有的人都会在其一生的某个时候遭受心理创伤。应激和创伤的紧急状况二者本身都不构成危机。只有在主观上认为创伤性事件威胁到需要的满足、安全和有意义的存在时,个体才会进入应激状态。伴随着危机既有暂时的不平衡,也有成长的契机,危机的解决可能会导致积极的和建设性的结果,如自强的应付能力及减少消极的、自我否定性的和功能失调的行为。 (二)扩展危机理论 扩展危机理论继承了林德曼等的基本危机理论,同时,也吸取了一些其他较为先进的理论成分,如心理分析理论、系统理论、适应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等。 1?心理分析理论认为通过获得进入个体无意识思想和过去情绪经历的路径,可以理解伴随危机的不平衡状态。关于为什么一个事件发展成为危机,心理分析理论假设某些儿童早期的固着可能是主要的原因。在受到危机情况影响时,这个理论可以帮助求助者理解其行为的动力和原因。

个案工作七大治疗模式详细笔记

.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四.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三大传统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个案工作服务模式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理论假设 ①人的成长与发展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活、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相互作用,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问题与其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及问题处理三方面压力有关,使其出现心理困扰,人及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假设: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暂时是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2)治疗技巧 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的治疗的具体方法。 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相互沟通,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间接治疗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方法。 特点: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 . .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应急机制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应急机制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简介】梨树县郭家店镇第二中学郭丽的《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和应急机制研究》于2015年10月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为“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编号为D/2011/02/443)。 一、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林德曼于1944年最早提出了“心理危机”这一概念;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心理危机干预已正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课题。迄今为止,发展出很多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心理危机”这一概念逐渐引入我国。1992年12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讨论会;1994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成立,国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正式进入起步阶段。但其时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国外理论进行综述和概括的层面。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既要面对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重大变化,又要承受更多的来自于学业、人际关系、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如社交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严重者还会悲观厌世、出现轻生念头。近几年来,学生因为心理危机而造成的恶性案例不绝于耳。目前至少有16.%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问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 此外,由于学校生活的集群性和群体构成的同质性,发生在学校领域的心理危机往往更具有传染性,很容易带来整个校园的混乱。中学生心理危机已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紧迫问题,为了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必须实行科学性和强制性的干预,还必须建立一整套应急机制。研究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压力状况,指导和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与心理压力有关的各种问题,这对于维护与增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危机:是一种认识,是个体认识到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超过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2、心理危机:是人们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遭遇(意外伤害、亲人死亡、学习成绩下降、重要考试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 3、危机干预: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危机的成功解决有利于维护与增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人生的宝贵经验和积极向上的动力。 4、应急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指部学校建立专门的常设机构,通过有效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现有教育、治疗、安全等资源进行预防和控制学生心里突发事件而形成的一整套机制的总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现代心理危机干预之父caplan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心理困扰,但这种心理失衡状态或出现的心理危机是暂时的,只要帮助当事人建立起足以克服困难处境的支持系统,他们就能走出心理危机。

17、危机介入制度

XXXX社会工作服务社 危机介入制度 第一条为让同工在遇到突发紧急情况更好的处理危机状况,本制度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本制度,方便同工进行危机干预及跟进服务。 第二条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服务对象的危机介入及社工的危机介入。 第三条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也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 第四条全面了解出现危机的各种生理、情绪、认知、行为的反应,做好专业判断。 第五条明白危机介入过程社工的专业操守,除遵守专业伦理守则外,在危及服务对象个案生命安全或其他人生命安全情况下,则以保护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向有关部门汇报,正确定位社工专业伦理价值。 第六条把握危机介入过程与阶段。开始阶段(问题形成阶段,了解案主及核心危机问题,舒缓情绪,评估并针对问题达成共识)——中期阶段(会谈过程,资料搜集再次确认核心问题,制定目标,观察案主的改变及协助制定改变计划)——结束阶段(过程回顾,评估服务,与案主讨论未来计划及留意案主其他问题所在,做好预防性辅导。) 第七条遵循危机处理法则(步骤)。立即性的介入(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主动提供协助)——主动对服务对象事件进行评估及制定行动计划(短期时间内完成)——建立目标(最小的目标为避开灾祸,基本目标为重建希望)——希望期许(扮演积极的角色,树立案主所能接受的期许与希望)——提供心理及精神支持——集中焦点式的解决问题(确定首要解决问题,做出行动计划)——增强自我概念(自我增能阶段)——激发自

我信赖感(日后处理危机的能力培养) 第八条遵循危机介入主要技巧:1.工作者的主动参与,同理心与引导技巧;2.分析与诊断内在或外在环境可以活既有的相关因素;3.积极动员,适当整合,有效利用社会资源;4.订定适当危机处遇的阶段性目标5.案主心理支持及沟通澄清技巧;6.各自危机介入模式的整合技巧。 第九条危机介入理论的运用,实际与理论相结合,更好的提供服务。 第十条在结束介入服务后,做好定期的跟踪服务,掌握服务对象的心理变化。 第十一条认识社工出现危机的体现:1.人员事故(社工工伤事故、中毒事故、社工当值生病、传染性疾病、罢工)2.不可抗拒事件(火灾、交通瘫痪、政府公安行为、洪水、台风) 第十二条如了解社工存在危机状况,应先由相关人员向紧急联络人报告,再由紧急联系人向机构报告,机构会就紧急报告或者事件及时做出处理。 第十三条社工在处理危机事件中,应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提前下进行,生命安全是最基本的保证。 第十四条了解社工在遭遇紧急事件时的处理程序,突发事件/紧急事件发生立即报告——紧急联络人及时依各自权责进行处理(各小组长/督导助理)接获报告后,填写突发/紧急事件呈报表)——在一个工作日内汇报机构负责人/负责人助理,召开处理小组会议——机构在7个工作日内通报机构各部门并根据相关情况汇报用人单位。 XXX社会工作服务社 XX年XX月XX日

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 (1)危机的定义。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的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危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成长危机,即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任务而产生的危机;情境危机,即因生活情境的突然改变而引发的危机。 (2)危机的发展阶段。危机发生、应对、危机解决、恢复期。危机产生之后,服务对象的身心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经过调适和治疗就会形成新和身心平衡状态。 (3)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第一,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基他人的害,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第三,限定目标。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第三,输入希望。调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愿望。第四,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击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第五,恢复自尊。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使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第六,培养自主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 2、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第一,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服务对象最近的生活状况上,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帮助对服务对象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迅整作出危险性判。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服务对象采取破坏行为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以便给予及时的介入和治疗。 第三,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结绪,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 第四,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协助服务对象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制度以解决当前问题为主要目标的介入计划。

任务中心介入模式案例

第十章、任务中心介入模式 案例分析① (一)个案背景 案主阿志,是一个22岁的弱智青年。阿志妈妈因为想给阿志申请伤残津贴而向机构求助。阿志妈妈表示希望儿子能找到一份工作,如果在社会上不行,也想进伤残人士的庇护工厂。 为了帮助阿志妈妈找出目标问题,工作者进行了一番了解。阿志有父亲、母亲、一兄和二姐。父亲因脑血管破裂而变得痴呆,赋闲在家;母亲是家庭主妇,虽然对阿志很关心,但无暇、也不知怎样帮助他。一个姐姐已出嫁,一兄一姐在家,虽然他们也关心阿志,但认为他是呆子,无法教他什么知识。阿志的智商约60,曾在一所弱智儿童中心上学,后辍学进入工厂工作。他有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也很好,但因为不懂看钟,没有时间观念,经常迟到早退,被几家工厂辞退。在能力方面,阿志懂得自理,也能够帮助料理家务,例如拖地、洗衣、洗碗等;此外,他认识钱,会买东西,说话虽不流畅,但也能表达自己,有分辨大小及颜色的能力,手、眼的配合也正常。 工作者在了解阿志的生活处境后,与阿志妈妈都同意他们面对的问题有二:(1)为阿志申请伤残津贴;(2)阿志的工作问题。由于第一个问题,工作者的职责只是办理转介,故不属于正式介入;而第二个问题是阿志履行角色上的困难,需要正式的介入。由于问题的案主是阿志,所以必须先征得阿志的同意。 阿志虽是一个介乎轻度与中度弱智的人士,但工作者仍承认他有自主自决的能力,否则是不能以任务中心介入模式去帮助他的。当然在工作过程中,工作者需要给予较多的辅助。 (二)介入过程 工作者第一次见阿志,阿志十分害羞,躲到床上不肯与工作者交谈。第二次家访时,工作者劝说阿志与他妈妈一起到附近的公园里玩。工作者一边与阿志游玩,一边与他谈他的日常生活。阿志表示希望出去工作,而不愿呆在家中。这样工作者与阿志在界定问题上达成协议,决定处理阿志做工的问题。 首先工作者把服务计划告诉阿志。由于阿志没有日期的观念,但能数简单的数目字,工作者就即时做了六张卡片,每张写上一个数目字,由一至六,向阿志解释他会每星期见阿志一次,共六次,与他谈 ①案例改写自《个案社会工作理论及案例》原作者黄陈碧苑

戒毒社工工作案例

戒毒社工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情况 姓名:殷某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0年1月; 文化程度:初中; 婚姻状况:离婚; 户籍所在地:X区y路x号; 职业:目前无业 1990年5月因盗窃被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 1997年7月因吸毒被强戒三个月。 1998年3月因注射毒品收容劳动教养一年六个月。 二、工作情况 (一)专业关系的建立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殷某某所住居委干部的充分走访,社工对殷某某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其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开展工作。 社工:你好!互相认识一下,我是禁毒社工,我的工作是帮助需要帮助的原吸毒人员彻底远离毒品。 案主:我要你帮什么?以前街道干部谁来关心我? 社工:我们是自强社团派驻在街道的,与街道两回事。我们是禁毒专业人员,以后我们会互相了解。 案主:吸毒真是害人啊!想当初做生意有点钱,感觉上档次才抽起这个。朋友圈里都在弄,自己就跟着弄了。 社工:你是跟他们接触到毒品的对吧? 案主:是的,那时候吸海洛因是有钱人做的事情。我又喜欢炫耀,觉得光有钱却不做有钱人做的事情很没面子,然后就在朋友的劝诱下试了试。一开始还没有上瘾,后来就不行了。 社工:吸毒是个无底洞,你辛苦赚来的钱就是这样没了吧? 案主:可不是啊!毒品这玩意不要太费钱!我很快就变的一无所有。

社工:你现在家庭怎样?孩子多大了? 案主:老婆88年离婚去日本了,小孩85年生的。 社工:小孩跟谁? 案主:跟我,他妈妈不要,都是我带他。 社工:那你真不容易!觉得生活上很艰难是吗? 案主:对啊,工作没有,又没有经济收入,靠女人吃饭!这种日子也不好过 社工:又有女朋友了?打算结婚吗? 案主:结啥婚?在一起玩玩呗。这东西我有三年多不碰了,你们可以随时带我尿检,绝对没问题。 社工:好的,谢谢你对我们工作的配合!今天就这样,改天再聊? 案主:谢谢你们,今后有人关心了! 通过与案主谈心,找到工作切入点是帮助其彻底戒断毒瘾、改善经济困难。 (二)主观资料的采集 简评案主:(综合民警、居委会干部及禁毒社工观点) 1、案主长方脸,身高180,比较结实。性格外向,容易冲动、脾气急躁。 2、案主初中文化水平,没什么技能,从未参加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从事过“美金黄牛”生意。 3、案主吸毒史有五、六年,至今虽戒断近六年多但仍旧存在复吸的可能,需继续巩固。 4、案主家庭关系简单,父亲基本断绝往来,母亲是外地人,与其父仅是同居关系,案主2、3岁时母亲就离开上海。案主自小就生活条件都不太好,父亲对其也不闻不问,为了生存案主十几岁就与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直至被判刑。 5、案主房子于八十年代末为了老婆出国卖了房子,目前租房居住,月租金600元。目前吃低保,儿子无业。 6、案主没有其他的亲戚,有一姑妈平常不大来往。 7、案主比较坦诚,根据多方反映及具体核实,现在案主能面对过去,表现出对社工工作的积极配合。 案主自述: 我出生在上海。父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我从小就没感受到父爱母爱,为了生存,从小就与一些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混在一起,只是为了吃饱饭。最后违法被送进监狱。出来后我也想好好过日子,就去倒卖美金,赚了点钱,最后在朋友的影响下吸了毒,又进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