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经济(产业)结构研究

云南省经济(产业)结构研究
云南省经济(产业)结构研究

云南省经济(产业)结构研究

1.云南省概况

1.1位臵与范围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省简称“滇”或“云”,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人类。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1.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1.2.1自然条件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

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臵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

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

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

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温度即降低0.6℃左右。“一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溥,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1600mm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甚至更少。不仅如此,在小范围内,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降水的分布也不均匀。云南无霜期长。

省(自治区)。

1.2.2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云南矿产储量大、矿种全,号称中国的“有色金属王国”。已发现矿产142种,有92种探明了储量,矿产地1274处。有54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色金属是云南最大的矿产优势,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铜,镍金属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在贵金属、稀有元素矿产中,铟、铊、镉保有金属储量居全国第1位,银、锗、铂族金属储量居全国第2位;其它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在能源矿产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9位;在化工原料矿产中,磷、盐、芒硝、砷、钾盐、硫铁矿、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等8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前10位。云南已形成了一批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采、选、冶工业,是国家重要的锡、铜、磷肥生产基地。生物资源

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7万种。在众多的植物种类中,热带、亚热带的高等植物约1万种,中草药2000多种,香料植物69科,约400种。有2100多种观赏植

物,其中花卉植物1500种以上,不少是珍奇种类和特产植物。云南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供养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交汇的奇特现象。云南拥有脊椎动物1737种;昆虫1万多种。脊椎动物中兽类有300种,鸟类有793种,爬行类143种,两栖类102种,淡水鱼类366种。鱼类中有5科40属249种为云南特有。鸟兽类中有46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4种为二级保护动物。云南在云南,各种珍贵动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正在进行,烟草、橡胶、茶叶、药材、热带水果具有了相当的规模,花卉、咖啡、香料等产业正在兴起。

能源资源

云南的能源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水能资源的开发前景最为广阔。全省地跨6大水系,有600多条大小河流,正常年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364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9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为3944.5亿度。云南江河水能资源在开发上具有许多优越条件:一是可开发的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的比例高;二是水能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开发目标单一,开发选择性强;三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工程量相对较小,水库淹没损失小,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对云南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有计划地展开。位于澜沧江上、装机125万千瓦的漫湾电站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135万千瓦的大

朝山电站正在建设。云南此外云南的光能、热能、风能、地热的利用前景都十分可观。由于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9位,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

1.3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1.3.1GDP及其增长

云南省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根据初步核算,2013年上半年云南省生产总值(GDP)完成4640.59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继续领跑全国,居全国第二位,西部第二位,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

1.3.2人口发展

2011年年全省普查登记总人口为4596.6万人。相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4287.9万人,10年共增加308.7万人,年平均增加30.9万人。普查数据显示,云南省人口总量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3.43%。

我省人口增长平稳地度过了生育高峰期,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开始步入人口低增长,逐步进入人口发展的良性循环。但与全国人口增长率5.84%和年平均增长0.57%相比,云南省总人口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3.3民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

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全省总人口约4596.6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2.云南省产业结构及其演变

2.1云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云南省产业结构的变迁具体为:第一产业产值占经济总体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则稳步上升,但是趋势是逐渐缓慢,第三产业虽然有波动,但是基本上保持上升趋势。三产业之间,无论是产业产值还是就业结构都是从低附加值的第一产业向高附加值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但是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也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第一,产业结构低度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越小,产业结构水平越高,反之次之。云南省产业结构的低度化变现为三次产业第一产业的比重偏高。产业结构的产值结构表现为“二、三、一”,与全国的产业结构一致。但是在具体的比重上,仍就有一定的差距。此外,云南省的就业结构仍就停留在

产业结构发展的较低阶段,即“一、三、二”阶段。

第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严重不协调。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共同构成了产业结构,二者的变化应该大致保持一致。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应该逐渐下降,而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应该上升。

云南省的产值结构进入“二、三、一”阶段,但是就业结构停留在“一、三、二”阶段。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相差了43.97%,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相差了28.96%,第三产业的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相差了15.01%。这种偏离不仅低于全国水平,甚至在全国来看也实属罕见,由此可知云南省产业结构内部已经严重失衡。

第三,产业结构素质偏低。这不仅表现在产业结构素质的整体评估上,通过具体的指标,也可以发现这一点。云南省的产业结构素质不仅使得云南省的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且使得云南省的产业竞争力偏低。

因此需要对云南省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在当前云南省的产业结构的变化速度变缓的情况,对云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

2.2云南省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2.2.1云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2004~2008年,GDP的增长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

占GDP的比重稳中有降,5年间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了近7个百分点。2004~2008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如下。三次产业总就业人数从2401万人增长到2638万人,净增237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减少了33万人,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净增80万人、190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在逐年缓慢下降,2008年比2004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到2008年占就业总人数的1/4,是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倍多。

2.3云南省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1952年,云南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7127、1182和2169亿元,三次产业之比为

6117B1514B2219,呈一、三、二结构,二、三产业严重滞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

1978年,全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9146、27158和12101亿元,三次产业之比为

4217B3919B1714,呈一、二、三结构,第三产业严重滞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云南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经济总量显著增加, GDP从69105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2077147亿元,首次登上2000亿元的台阶。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大力发展生产,使全省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迈进。1987

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其中1990年第二产业落后于第一产业一年, 1991年后,第二产业逐年与第一产业拉开差距,全省三次产业的发展渐趋协调,经过发展,至1992年,第三产业超过第一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分别达到186.80、219.03和212.86亿元,三次产业之比已调整为30.19:35.40:34.41,呈二、三、一结构,全省三次产业的发展渐趋合理。至2001年,第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分别达到450.54、880.54和746.39元,三次产业之比已调整为21.7:42.4:35.9,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拉开了差距,但从横向比较看,云南省经济总量仍然较低,如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第18位,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居全国第15、16、19位,产业结构的差距明显存在, 云南省经济结构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落后于四川、广西等省区。

3.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特征

3.1第一产业的发展及其内部结构变化

农、牧业是云南农林牧渔业的主体。2004年和2008年农牧两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91%和85%,林渔两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1%和14%。农牧业呈增长趋势,但不是很稳定。云南的农作物主要有粮食、蔬菜、烤烟、甘蔗。2004~2008年,这5种主要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平均比重分别为71%、8%、6%、5%。其中,粮食作物比重下降了5.6个百分点;蔬菜比重

上升了4.8个百分点;烤烟比重稳中有升;甘蔗比重基本不变。畜牧产品主要为猪肉和奶类,云南猪牛羊肉总产量由257万吨增加为257万吨,增加幅度不大。牛羊肉的产量均在不断增加,而猪肉的产量近3年开始有所下降。

3.2云南省第二产业的发展及其内部结构变化

工业增长速度近5年来有所加快,但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缓慢。由于增长速度的不同,来自建筑业和工业的增加值比值则不同。由于缺云南建筑业的增加值数据,此处就只分析一下工业增加值的变化情况。2003~2008年,重工业比重高于轻工业,增长速度也在急剧上升。相对而言,轻工业增长速度极不稳定,但整体来说在不断下降。2004~2008年,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63%上升为72%,上升了9个百分点;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7%下降为28%。

3.3云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内部结构变化

2004~2008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了2.7万人,金融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增加了2.4万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增加了0.8万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加了5.1万人。其中,就业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下降了1.5个百分点;文、教、卫体、社保福利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下降了2.9个百分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的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下降了0.2个

百分点;从事批发、零售贸易和饮食业的人数比例下降了0.6个百分点。从整体来看,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人员数在增加,但是其占第三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

4.支柱产业及其发展

云南省大力培育和发展了烟草、生物资源、旅游、矿产、电力五大支柱产业群。支柱产业已经在云南省GDP中占有了较大份额,成为了云南省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支柱产业在云南省GDP中占有较大份额,为财政上交了大量的利税。云南省支柱产业已经在资源配臵、技术装备、社会需求等方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也具有了产业集群和商业聚集的优势,成为了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云南省大力培育和发展了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矿产、电力五大产业构成的支柱产业群。云南省支柱产业发展目标就是要改变云南省支柱产业单一(烟草产业)的状况,形成一个支柱产业群。具体发展目标如下:继续巩固提高烟草产业;加快建设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全面提高以磷化工和有色金属为重点的矿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

由于宏观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烟草产业不太可能维持以前那样的快速增长.“十五”期间,烟草在云南省GDP中所占的份额有所下降.2004年,云南省烟草产业工业增加值4. 87%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慢于云南省GDP11. 5%的增长速度,烟草产业

GDP的增长速度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将使其与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日益扩大.同年,矿产业和电力产业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它们在云南省GDP中所占的份额上升,矿产业所占份额更大些.从总体看,电力产业和矿产业GDP的增长速度均高于云南省总体GDP的增长速度,并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统计口径不一,尚缺少相应的资料来对生物资源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分析.不过云南省的旅游业总收入在“十五”期间获得了较快的增长,从2001年的257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369. 27亿元。

云南支柱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不均衡特性,要创造条件,进

行制度创新,挖掘新的亮点,促进文化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云南省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加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使游客不仅能被吸引来,而且还留得住.文化产业是近年来发展速度快、最能反映云南特色的一个新兴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5.云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

5.1存在的问题

5.1.1产业层次比例不协调

从三次产业的整体构成来看,与全国相比,2008年云南省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比全国的高出近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

所占比重比全国低5个百分点还要多,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仍然未高于全国的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因此,虽然第二产业在云南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高比重,但是整体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劳动力吸纳能力仍然不高,并没有有效平衡三者关系。

5.1.2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的产业内部结构还是比较合理,比较协调的。但是内在结构素质不高,比例不够协调合理。其中,农业内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下降,而林、牧、渔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牧业发展较快。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的种植业占农业产值比重仍然偏高。工业内部结构中,轻工业比重急速下降,重工业比重持续上升。轻、重产业比值由1999年的37:63转变为2008年的25:75。重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在轻工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样会带来许多后遗症。从第三产业内部来看,新型产业不断涌现,多样化日益明显。但与东部省份相比,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还很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地区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

5.1.3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与2004年相比,云南经济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差异由104%缩小为91%,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但是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与产值占GDP的比重的结构不对称情况非常突出,就业比重远高于

其产值比重,即第一产业滞留了过多的劳动力需要转移;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偏离度均为负值,且第二产业偏离度绝对值大于第三产业的,仅次于第一产业,这反映了云南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壮大,产值比重仅次于第二产业,居第二位。云南三个产业的比重与产值比重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这足以说明云南的产业结构效益是非常低的,因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十分突出。

5.2对策

5.2.1积极扶持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云南的地理位臵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较差,这些特点决定了云南在选择重点发展产业时,必须避免与其他地区雷同,必须发展其特色优势产业。云南要重点发展以特色农牧业、特色旅游业、特色生物资源加工业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

5.2.2巩固优势工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巩固“两烟”等优势工业,加快技术改造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加工业往精细、成品加工方向发展。目前阶段,仍然要以第二产业的发展为重心,只有在第二产业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才能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才能为第三产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5.2.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

增加对开发研究高技术及产业化的投入,从根本上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第一、二产业服务。改变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降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文、教、卫、体等事业单位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提高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业的比重。

5.2.4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改善就业人员结构

要精简机构,减少财政供养人员,集中有限的财力进行经济建设;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要培育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使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分配比例合理,降低就业份额与产业份额的偏离度,进而使三次产业结构日臻合理。

云南产业结构分析2

云南省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学号:2011040164 姓名:祁桂芝

云南省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近年来,云南工业有了恢复性增长,但与东部、中部相比,云南产业在 结构转换中仍然存在工业化进程滞后、三次产业结构水平低、产业结构低度化、工业结构偏轻、企业平均规模小、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对于已进入工业化中期起飞阶段的云南,继续面临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资本密集型产业合理发展、制定和实施更加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提高产业的核心技术能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等重大任务。 关键词:经济发展工业化产业结构 1.云南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现状 2005年,云南的人均GDP7833元,按当年的汇率折算成966美元,处于钱納里等人提出的“的标准模式”(560-112美元)中的工业化中期起飞阶段。从表1中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后一直到90年代初,云南仍处于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初级产品生产阶段。1922年年云南人均GDP达到294美元,进入到了工业化初期;1978年人均GDP达到560美元,从该年起,云南就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起飞时期。1978-2004年间,云南产业结构仅仅完成了一个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两个时期(农业和工业化起步)的演变。 总的来看,云南三次产业之间无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劳动力结构都不断由附加价值低的第一次产业向附加价值高的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转移;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已由一二三演变成二三一的格局;第一次产业不仅在GDP中的产值比重不断下降,而且劳动力就业人数也在下降;第三次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员比重在逐步提高。这些变化趋势是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三次产业理论相稳合的。但云南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又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表1.云南工业化和产业结构的演变 年份人均GDP(美元)GDP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三次产业%)123123 197811542.6639.9417.3986.17.67 6.23 198013739.1242.518.3885.038.07 6.9 1985165.534.741.5223.7879.4810.2910.23 1990255.927,9444.4327.6379.989.6110.41 1995364.5119.0850.7530.1877.0610.0812.86 2000560.1315.8151.3532.8473.889.1716.95 2004813.4813.4613.4633.8271.299.0919.62资料来源历年《云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第一,三次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2004年,云南三次产业中产值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分别为13.46:52.72:33.82和71.29:9.09:19.62,不仅大大低于江苏3.8:68.73:27.47和37.4:31.6:31广东3.92:74.17:21.91和34.65:36.91:28.44,而且劳动力就业结构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第一产业无论产值还是就业人员比重均较大。云南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人员比重均居于13.46%和71.29的较高水平上,表明对第一产业依赖还比较大。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一)国内旅游市场 1、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234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4%,其中过夜游客174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一日游游客1491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5%。从各月接待情况看,1至12月云南省每个月平均接待国内旅客达2695.33万人次,与2014年相比增长15.03%。 2、国内旅游者客源结构合理。一是省外游客仍是云南省主要的客源市场。2015年,省外游客占全省接待总量的57.57%,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32个百分点。云南周边地区、沿海及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仍是云南省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其中四川、重庆和贵州居云南省国内市场的前三位,接待量分别占所有游客的7.20%、4.05%和3.28%,四川游客增幅最大,增长1.52个百分点。同时,山西、陕西和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入滇游客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说明随着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省外游客的来源地更加趋于多样化,进而推动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结构更加的多元化。二是省内客源市场进一步壮大。2015年本省居民占国内游客总量的42.43%,其中经济较发达的昆明游客最多,占所有游客的11.27%。同时,曲靖、红河、玉溪等7个州市占全省国内市场的比重均超过1.7%,进一步增强了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后劲,其中曲靖游客比重达4.84%,居省内客源市场的第二位,红河、玉溪市游客分别占4.57%、4.43%,紧随其后。三是非城镇居民游客比重进一步提高。伴随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非城镇居民开始由物质提高转变为精神层面的提高,2015年非城镇居民游客所占比重提升了8.12个百分点,达27.58%。 3、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云南省各州市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良好。昆明、大理、丽江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接待国内旅客均超过了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昆明接待国内游客6796.91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丽江增长15.07%。西双版纳、迪庆、红河、德宏、保山等热点旅游地区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红河接待国内游客居全省第四位,达2563.99万人次,同比增长21.45%。此外,玉溪凭借位于滇中经济圈和良好的交通优势,接待游客达230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7%,居全省第五位。与此同时,楚雄、昭通、普洱、怒江、临沧、文山等新兴的温热旅游地区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临沧市接待国内游客781.33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36.4%。 (二)节假日旅游继续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1、“黄金周”假日旅游带动作用明显。2015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265.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40.27%;“国庆”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163.01万人次,同比增长9.34%,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37.90%。 2、小长假短线游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增长的拉动点。2015年“元旦节”小长假接待旅客298.47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5.04%;“清明节”小长假,全省共接待游客323.13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2.25%;“五一”小长假接待旅客469.32万人次,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报告书

产业结构及区域经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 )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见教材P 172-173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来,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有不同的优化内容。目前,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在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高,从而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结构关系越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意义在于: (1)是社会再生产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2)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3)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 (4)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 3.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

(2)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 (3)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协调。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性衡量标准主要有: (1)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3)能取得较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并能保证社会有效需求的满足。 (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主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就是说主要是对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的一种衡量。就这种耦合而言,研究者一般采用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其公式为: 公式中, E 表示结构偏离度 Y 表示产值 L 表示就业 i 表示第i产业 n 表示产业部门数。 根据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最终将处于均衡状态,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由于Y / L可以用来表示生产率,因此,当经济均衡时, Yi/ Li= Y / L,从而结构偏离度E = 0。同时,Yi/Y可以用来表示产出结构, Li/ L 表示就业结构,因此,结构偏离度E 同时也是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耦合性的反映。结构偏离度E值越大,就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由于经济非均衡现象是一种常态,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形更为突出,因此,结构偏离度E 值是不可能为0的。而且,结构偏离度指标将各产业一视同仁,忽视了各产业在经济体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这一事实,同时绝对值的计算也为研究带来不便。因此,在很多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又引入了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最早是由泰尔( Theil and Henri,1967)提出的,一些学者曾经将之用于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其实,泰尔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

云南省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实验二云南省经济(产业)结构研究 实验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云南省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现状。 2.通过实验,知道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 3.通过实验,对云南省产业和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实验教学要求: 1.学生要主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获取云南省的相关现状资料; 2.实验前要了解与本实验要求相一致的知识点; 3.实验中要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创新性地工作 4.实验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力求达到实验目的。1.云南省概况 1.1位置与范围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省简称“滇”或“云”,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人类。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 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1.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1.2.1自然条件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 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

云南省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及附表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2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取得的成绩 (2) 1、各项经济指标显著增长 (2) 2、工业企业规模和实力明显提升 (2) 3、知名品种、品牌培育取得进展 (3) 4、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4) 5、产业创新能力体系基本完善 (4) 6、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5) 7、药品流通业快速发展 (6) 8、行业协会作用凸显 (6)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 1、行业管理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 (7) 2、创新能力弱,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7) 3、市场开拓乏力,品牌影响力弱 (8) 4、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8) 5、原料基地保障能力差,资源保护乏力 (8) 二、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 (一)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空间 (9) (二)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9

(三)实施新医改和推出创业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10) (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强药品监管深刻改变医药产业竞争格局11 (五)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11)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12) (一)发展思路 (12) (二)发展目标 (13) 四、主要任务 (14) (一)立足省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14) (二)积极拓展新领域,打造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15) (三)强化自主创新,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15) (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拓展市场空间 (15) (五)优化资源配臵,推动企业整合 (15) (六)加快开放合作,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16) 五、产业布局 (16) (一)原料种植基地布局 (16) (二)产业布局 (17) (三)园区布局 (17) (四)研发平台布局 (17) 六、重大工程 (18) (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18) 1、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产业集群 (19) 2、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集群 (19)

云南省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编制提纲

××市(州) ××县(市、区) 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方案编制提纲 前言 本地区煤炭产业的地位及作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编制的依据,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案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三个一批”),转型升级后主要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第一章××县煤炭资源基本情况 第一节煤田地质特征 分矿区总结性叙述含煤地层、主要构造及构造类型、可采煤层及煤质特征。 第二节开采技术条件 分矿区总结性叙述水文地质、煤的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瓦斯及突出情况。 第三节勘探程度和煤炭储量 至2013年末(或2012年末)县内各个矿区的勘探程度、煤炭储量及资源远景情况(简述),作附表1《××县煤炭资源勘探程度及煤炭储量表汇总表》。 第二章煤炭资源开发现状 第一节现有煤矿数量、分布及能力 一、现有煤矿数量及分布 本地区煤矿企业数、矿井总数,其中“六证齐全”的矿井多少对

(取得扩建开工备案回执的矿井多少对),取得开工备案回执的在建新建矿井多少对。

二、现有煤矿能力 本地区煤矿企业总数、矿井总数,设计总能力,核定生产总能力,2013年总产量。按设计能力统计,9万吨/年规模及以下矿井数及总能力,9~15万吨/年规模矿井数及总能力,15~30万吨/年规模矿井数及总能力,45万吨/年规模及以上矿井数及总能力。作插表2—1。 其中:取得开工备案回执的在建新建矿井总数,设计总能力。按设计能力统计(9万吨/年矿井数及总能力,15万吨/年矿井数及总能力,21万吨/年矿井数及总能力,30万吨/年矿井数及总能力,45万吨/年矿井数及总能力,60万吨/年矿井数及总能力。其中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数及总能力) 作附表2《××县现有矿井技术特征表》包含矿井名称、所属企业、所在矿区、矿井面积、保有储量、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能力、矿井核定能力、2013年产量、开拓方式、建设性质等。 第二节现有生产技术水平 2013年末,壁式正规开采矿井数、壁式正规开采率,机采矿井个数、综采矿井个数、采煤机械化程度、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矿井采区回采率等。 第三节现有煤矿企业概况 现有企业名称、所辖煤矿(井)、总规模等。作附表3《××县现有煤矿企业概况表》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云南丽江大研古城经济结构浅分析

国贸1302 学号20130200392 姓名李舒越 云南丽江古城(大研古镇)经济结构浅分析 对象背景: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坐落在丽江坝中 部,玉龙雪山下,北倚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 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 古县城之一,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70%以上,有30% 的居民仍在古城内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民族传统 手工业和商业活动。自丽江古城成功申遗之后,古城内的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 猛的发展.主要包括旅游、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各种业态。这 些业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住宿(特色客栈)、餐饮(主题餐馆、特色餐厅)、购 物(特色购物商店)和休闲娱乐(酒吧、咖啡馆、书吧等)。从业态配比上来看,四 类业态数盆相对均衡,没有占绝对乐倒性的业态类型。总体来看,住宿所占比重 较大.达到了37%,其次是购物和餐饮,分别占25%和23%,最后是各种休闲娱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9012916839.html,/view/15218.htm?fr=aladdin)乐类场所。 调研目的:近几年来丽江古城的旅游业迅猛发展,全面立体拉动了丽江古城住宿 业,零售业,餐饮业,文化业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了真实了解丽 江古城在如此复杂背景下是否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和资源 无法得到充分的有效配置的发展盲点,并以此提出科学的,可行的资源最优化建 议是本篇论文的目的。 分析和收集信息方式:采用实地分析,直接或间接询问当地商家,通过官方地图 获取当地商铺信息等途径收集正确的当下的信息 考察时间:2014-08-05~2014-08-09 主导产业分析: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 住宿业:大研古镇客栈1000家左右,面积约3.8平方公里。尽管如此,到7月 中旬和8月中旬仍存在供不应求,坐地起价的现象。尤其是在七月下旬和八月上 旬,价格同淡季增长到150%~220%不等(不完全统计)。依据房间的规格和位置, 价钱由100~700不等,价格完全由卖家决定(询问时曾被当面坐地起价,由180 直升240)这里的商品和服务采用的是个性化营销(如建在半山坡上的观景客栈, 建在小巷的别致小院等等),不是完全竞争市场,旅游旺季存在着极大的生产者 剩余。经过随机询问80多位消费者和调查相关交易记录,决定消费者入住的主 导因素有:价格,客栈内部环境(指装修风格),地理位置以及服务态度。淡季 时期,价格回落稳定在80左右。(标间,存在生产者剩余,可议价)总的来说, 客栈种类纷繁,信息不对称极其严重,价格不稳定,灵活多变,具体交易情况复 杂,管理难度大。

云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云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自然资源环境、劳动力配置、产业资本、技术及政府政策这五个因素对云南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并运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浅析了该地区的比较优势,最后对推动云南当地产业结构更合理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比较优势云南省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围绕着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不放松农业发展基础的同时,大力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化升级方向发展。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研究起步较晚,但成果丰硕,一方面侧重对产业结构理论的解释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与中国实践适应性问题研究;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进行理论创新。此外,云南省内学者也从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对云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研究,认为应充分发挥云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烟草、矿产、电力、旅游文化、生物、石油炼化六大支柱产业。本文以云南为例,在整理分析云南产业结构发展概况及寻找问题的基础上,寻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点和合理方向。 一、云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自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云南省发挥其先天优势跻身大发展的前列。随着聚焦“三农”问题,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桥头堡战略,云南的经济不断增长,发展力水平逐渐提高,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与调整。 从图1可以看出,云南地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1年至2011年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从2001年起至2010年均处于上升态势,在2011年稍微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规则发展中保持平衡。总的来说,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两产业所占比重差距不大,略有持平,而第三产业也存在赶超第二产业的潜力。 与全国的状况(见图2)相比,虽然云南整体分布与国家一样,都是呈“二、三、一”结构分布,但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比值还是高于国家水平,第二、三产业差距不大,还出现了持平的现象。而我们认为云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应该呈“三、二、一”分布,即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但根据近些年我省的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看来,作为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云南省却没有完全充分体现出它的比较优势。 二、影响云南省产业结构的因素 1、自然环境与资源禀赋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法规类别】行业计划 【发文字号】云政办发[2012]236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12.28 【实施日期】2012.12.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云政办发〔2012〕236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保护资源环境,促进节能减排,规范发展秩序,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全省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工业硅通常是在电炉中由碳还原二氧化硅而制得。充足的电力、优质的硅石矿产和丰富的碳质还原剂是发展工业硅产业的基本条件。工业硅既是多晶硅、有机硅、半导体用

硅等高端硅材料生产的基本原料,也是多种合金材料冶金的重要辅料。 “十一五”以来,我省部分州、市依托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预期,快速推进工业硅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硅生产和原料供应基地。到2011年底,全省工业硅生产企业已达72户,约占全国工业硅生产企业总数的24%;工业硅电炉变压器总容量已达200万千伏安,约占全国电炉总容量的31%;工业硅产能已达1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31%;工业硅实际产量4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2%。发展工业硅产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分边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部分劳动力就业和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区域性丰水期“窝电”压力,已成为矿电结合就地消纳区域水电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示范。但也存在产能相对过剩、资源能源消耗高、生态环境压力大、产业集中度低、装备水平有待提高、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产能相对过剩。2011年,全国工业硅产能已达320万吨,实际产量140万吨,产能发挥率仅有43.8%。而国内市场对工业硅消费量不足60万吨,57%的工业硅产品成为发达国家制造高端硅材料的低价原料或冶金辅料。云南工业硅产能和产量约占全国1/3,产能发挥率仅有45%,省内市场需求不足1万吨,绝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但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突变,下游产业需求不振,导致工业硅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逐步显现。 资源能源消耗高。2011年,全省工业硅行业单位产品平均消耗电量12529千瓦时,高于行业能源消耗限额4.4%。尽管部分企业积极探索石油焦、洗精煤等部分替代木炭还原剂生产工业硅,但全行业仍以木炭为主作为还原剂。2011年消耗木炭39.7万吨,相当于采伐森林资源200万立方米。 生态环境压力大。工业硅产业对木炭消耗和需求增长,导致境内外盗砍乱伐森林烧制木炭及木炭走私现象频频发生,并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造成破坏。工业硅生产过程中,吨产品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1800多标准立方米,而且存在粉尘无组织排放及部分企业蓄意偷排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重点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要求,都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未来5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而扩大消费需求,是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环节,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不断增强消费拉动作用。不断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发展。 突出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提供了新的动力,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会极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要赶上和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就必须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人才,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关键。 突出优化社会管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必须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动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推进基本公

云南省经济(产业)结构研究

云南省经济(产业)结构研究 1.云南省概况 1.1位臵与范围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省简称“滇”或“云”,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人类。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1.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1.2.1自然条件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

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臵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 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 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 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温度即降低0.6℃左右。“一

云南省旅游收入与第三产业、居民消费的关系

云南省旅游收入与第三产业、居民消费的关系 旅游收入是指旅游接待部门(或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旅游商品而获取的全部货币收入。 摘要:由于产业优化升级趋势不可逆转,第三产业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并且,云南省凭借其优越的旅游资源促使旅游业成为云南省第三产业中的佼佼者。为分析云南省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文章通过设计VAR模型考察云南省的居民消费量、第三产业增加值、旅游收入总额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变量具有协同发展的特性,云南省旅游业收入随第三产业整体发展而快速增长,该省居民消费水平对第三产业促进作用明显,但对该省旅游收入无明显作用,地方旅游业收入可能更依赖于省外及国际游客。因此,继续优化云南省产业结构并采取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旅游等措施吸引省外游客是增加该省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旅游经济协整关系 一、引言 近几年来,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优化,一二产业的劳动力和资本慢慢向第三产业转移,2013年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已经超过70%,第三产业每增长1%就能创造1.56万个就业岗位,比第二产业多0.9万个(张宝东,2007),成为吸引就业最多的产业。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产业间收入的差异促使着第三产业优势凸显、发展更快,而第二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也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载体(吴振球,2011),第三产业成为云南省产业转型和人口就业的突破口。在云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产业增速惊人,由于旅游资源遍布云南省,凭借本省优良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成为第三产业中发展最快的综合性产业,云南省旅游业从1995年以来经历了"观光接待"阶段到"经济产业"阶段再到"支柱产业"阶段(张尧辉,2009)。尤其对于大理、丽江等城市,基于其丰厚的旅游资源,已经发展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旅游经济低廉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不仅促进城市的发展,也极大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了景区居民生活水平。此外,旅游业产业带动作用强大,特别是对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根据《2014-2019年云南旅游市场调研报告》,云南省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分别达到416.8亿元、375亿元、315亿元、122.9亿元和439.6亿元。旅游业与第三产业其他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与居民生活消费习惯产生相互影响,因此,实证分析云南省旅游总收入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云南省居民消费的相互关系,并积极探索云南省第三产业中旅游业的发展之路极富研究意义,对云南省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用重大。

产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 专业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马克思 C、贝恩 D、霍夫曼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 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A、企业规模 B、进入壁垒 C、市场容量 D、产品差别化 4、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 A、供给结构的优化 B、需求结构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5、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2、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符合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3、煤炭产业部门和电力产业部门是一种单向联系方式。() 4、产业组织考察的是组织之间的关系。() 5、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6、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7、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只具有促进作用。() 8、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比完全垄断更有利于技术进步。() 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

云南省基本概况

云南省基本概况 云南省简称滇或云。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以地处云岭以南得省名;又因东部在战国时为滇国辖地,而简称滇。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1°08' ~29°15',东经97°31'~106°11'之间,东西相距885公里,南北相距910公里,北回归线从南部通过。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4060公里。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与四川省和重庆市为邻,西北紧靠西藏那自治区。云南是连接东南亚与亚洲腹地的枢纽和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云南泸沽湖风景 [面积]39.4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4.1%。 [人口]2003年末全省总人口4375.6万人。 [民族]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民族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景颇、纳西、瑶、独龙、阿昌、水、佤等。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壮族、傣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多、分布广的省份之一。 [行政区划]云南省下辖5个地级市,3个地区,8个自治州,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80个县,29个自治县。 [省会]昆明。 [主要城市]昆明、大理、曲靖、昭通、玉溪、个旧、思茅、景洪、保山、楚雄、瑞丽等。 [地形]省内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1500米,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4%,山间盆地零星散布其中。地势西北高东南部低,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高山深谷相间,省内最高峰为梅里雪山的卡里博峰(6740米)。东南部为低山和丘陵。怒山、高黎贡山、玉龙雪山、云岭山、乌蒙山等为本省主要山脉。 [水文]省内600多条河流分属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南盘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全省有40多个天然湖泊,较为著名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泸沽湖等。 [气候]本省地处亚热带、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冬夏温差不大,干湿两季分明。气候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滇东高原气候温和,素有“四季如春”的美誉,省会昆明也被称为“春城”。省内多数地区年均气温13~20℃,年温差一般为10~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1. S-C-P三者间的关系?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 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答: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岀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 3. 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岀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 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主要从技术角度岀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岀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答: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他只有通过 调整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岀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长期:所谓的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的准 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需的总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 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 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岀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7?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答:1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价格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市场或寡 头垄断市场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厂商可以从地域、年龄、收入、消费习惯等多方面来划分顾客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消费者通过转售套利8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答: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1)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次产业内部的比例要相互适应。(2)各次

云南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云南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摘要:旅游业是云南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已进入“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文章介绍了云南旅游业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业的产业结构效益。 关键词:旅游;结构效益 一、引言 所谓的旅游业是指直接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的总称。它包括的行业有: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业、游览、娱乐业、旅游购物(旅游商业)等5个行业。旅游业的经营活动是这5个行业形成的行业群。 从产业供给出发,旅游产业应该是以旅游业生产力六要素吃(旅游餐饮业)、住(旅游宾馆业)、行(旅游交通业)、游(旅游景观业)、购(旅游商品业)、娱(旅游娱乐业)为核心,以旅行社为产业龙头,由一系列行业部门组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整合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入新世纪后,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认真规划布局,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旅游业的“二次创业”。 二、云南旅游产业各要素发展现状 下面从旅游饭店业、交通、购物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云南旅游产

业各要素的发展概况: (一)旅游饭店业 饭店业是旅游产业六大核心要素之一,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08年底,云南省全省评定星级饭店总数为834家,其中一星级99家,二星级489家,三星级181家,四星级54家,五星级11家。目前国际上旅游发达地区星级饭店的高、中、低比例均接近l ︰4︰5,云南省星级饭店中高级、中级饭店数量过多,而低端的饭店数量偏少,造成饭店业结构不合理,饭店业经济效益低。 (二)旅游交通业 交通业是旅游产业中的基础部门,是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云南地处云贵高原,交通条件不占优势,铁路、公路和水运条件较差,交通运输的瓶颈长期制约云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云南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公路为主、铁路为重要运输工具、水路运输为辅的较为完善的陆地运输网络。2008年云南有民航机场11个,其中国际口岸机场2个,正在建设的昆明新机场是全国第四个门户机场。云南省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云南旅游景点分布广泛,全省大部分旅游景点分布在滇西北、滇西南、滇东南、滇东北、滇西等旅游区,旅游者需要在交通方面的花费较多。 (三)旅游购物业 新加坡和香港的购物收入占旅游收入的60%以上,而我国的比重大约是20%左右。云南省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费构成中购物比重接近我国平均水平。根据近几年对海外旅游者的抽样调查结果:50%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