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选修一 植物色素的提取 教案 (3)

中图版选修一 植物色素的提取 教案 (3)
中图版选修一 植物色素的提取 教案 (3)

植物色素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2 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操作

3 了解柱层析的基本原理,掌握柱层析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菠菜的叶片中含有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黄素及胡萝卜素等天然色素。

叶绿素是绿色植物的主要色素,分子由脱镁叶绿素母环、叶绿酸、叶绿醇、甲醇、二价镁离子等部分构成。高等植物中有两种叶绿素即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共存,它们的含量约3:1,叶绿素a为一蓝黑色固体粉末,在乙醇溶液中为蓝绿色,并有深红色荧光,而叶绿素b为暗绿色固体粉末,其乙醇溶液为黄绿色,并有红色荧光。叶绿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常可用极性有机溶剂(例如丙酮、乙醇、乙酸乙酯等)从植物匀浆中提取它。叶绿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与类胡萝卜素、类脂物质及脂蛋白复合在一起,分布在叶绿体内的蝶形体的片层膜上。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衍生物在600~700mm(红光)和400~500mm (蓝光)有尖锐的吸收峰,可借助这一特性来鉴定它们。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和热都较敏感。

胡萝卜素是一种橙色的天然色素,属于四萜,为一长链共轭多烯,有α、β、γ三种异构体,,其中β异构体最多。在植物组织中,它们可能以固态微粒或者以与蛋白质、脂质、或者糖类复合的形式存在,特别是在有色体中存在。其为典型的脂溶性色素,易溶于石油醚,、乙醚而难溶于乙醇。如遇氧化条件,易受氧化和光化学氧化形成加氧产物或者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在受强热时可分解为多种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

叶黄素是一种黄色色素,与叶绿素同存在与植物体内,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较易溶于乙醇,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色素所呈现的颜色和在叶绿体中的含量见下表:

高等植物体内叶绿体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含量比例

项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β-胡萝卜素叶黄素颜色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黄

叶绿体内各色素的含量56 19 17 8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或和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份分开。

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和简便的色谱方法。由于各种化合物的极性不同,吸附能力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解析,根据原点至斑点中心及展开剂前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Rf):

R f 溶质的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具有较大极性的化合物吸附较强,因此R f值较小。在给定的条件下(吸附剂、展开剂、板层厚度等),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和展开剂移动的距离之比是一定的,即R f值是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其大小只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因此可以根据R f值鉴别化合物。

吸附柱层析法是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物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极性)来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从而利用吸附剂对各组分吸附能力的不同及各组分在洗脱剂中的溶解性能不同达到分离目的。吸附柱层析法通常是在玻璃层析柱中装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等)。当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柱时,各组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不断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从而随着溶剂下移的速度不同,于是混合物中各组分按吸附剂对它们所吸附的强弱顺序在柱中自上而下形成了若干色带。

在洗脱过程中,柱中连续不断地发生吸附和溶解的交替现象。被吸附的组分被溶解吸出来,随着溶剂向下移动,又遇到新的吸附剂颗粒,把组分从溶液中吸附出来,而继续流下的新溶剂又使组分溶解而向下移动,这样经过适当时间移动后,各种组分就可以完全分开,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再继续加溶剂直至各组分依次全部由柱中洗出为止,分别收集各组分。三主要试剂与仪器

仪器:研钵1个、电热套1台、100mL圆底烧瓶1个、125mL分液漏斗1个、直形冷凝管1个、层析柱1个、50mL烧杯2个、铁架台1个、7.5cm×2.5cm载玻片4个、滴管、锥形瓶4个、500mL大烧杯1个、烘箱、毛细管、直尺、层析缸、铁架台、玻璃棒、漏斗、紫外分光光度计

试剂:中性氧化铝、硅胶H、95%乙醇、石油醚、丙酮、0.5%CMC、无水硫钠、石英砂、饱和的NaCl溶液、乙醚、脱脂棉、滤纸、丁醇

四实验步骤

1 叶绿素色素的提取

在研钵中放入少量新鲜的菠菜叶片,加入约1.0g石英砂适当研磨,用棉花过滤,滤渣用5mL乙醇再提取一次,滤液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石油醚萃取,同时加入10mL饱和NaCl溶液(防止乳化),适当振摇后静置分层,弃去水层,再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转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2 g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的液体过滤至另一锥形瓶中。

2 薄层层析分离

取四块载玻片(7.5cm×2.5cm),洗净后用蒸馏水淋洗,再用少量的乙醇淋洗,晾干备用。

(1)铺板在小烧杯中,放置适量硅胶H,逐渐加入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6~7mL,调成均匀的糊状,其稀稠为在振动下可流动,倒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食指和拇指拿住玻璃板,前后左右振摇、摆动,并不时转动方向,制成薄厚均匀、表面光洁平整、无气泡的薄层板,厚度为0.25~1.0mm。铺层后的薄板在室温下自然晾干0.5h后,置于105~110℃的烘箱中活化30~60min。

(2)点样取活化过的硅胶薄板,分别在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横线作为起始线,另一端距约1cm处也画一横线作为终止线。用内径约1mm的毛细管插入样品溶液中,在一块板上的起点线上点两个点。样点间距1~1.5cm。样点直径

不超过2mm。点样完毕使斑点干燥即可展层。

(3)展层薄层色谱可在层析缸中进行,在12个层析缸中加入以下12种展开剂:10mL石油醚;10mL二氯甲烷;10mL丙酮;10mL四氯化碳;10mL石油醚—丙酮—乙醚(3:1:1);10mL丙酮—乙醚(3:2);10mL二氯甲烷—四氯化碳(1:1);10mL乙醚—四氯化碳(1:1);10mL石油醚—四氯化碳(1:1);10mL丙酮—四氯化碳(1:1);10mL乙醚;10mL乙醚—丙酮—四氯化碳(3:2:2)。将薄板点样端向下放入缸内,使薄层板的底边平行接触展开剂,盖好缸盖,进行展开,当展开剂到达前沿线时,取出薄板层,置通风处晾干。

通过对其薄层色谱图的观察,用石油醚醚和石油醚-丙酮(1:1)作展开剂各点的分离比较彻底,而无拖尾现象。

根据公式:

R f 溶质的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计算得:

(1)乙醚做层析剂各个点的R

f

值分别为:

R f1=0.672

R f2=0.828

R f3=0.892

R f4=0.953

(2)乙醚—丙酮—四氯化碳(3:2:2)做层析剂各个点的Rf值分别为:

R f1=0.684

R f2=0.793

R f3=0.891

R f4=0.938

3 柱色谱法分离植物色素

(1)装柱取一洗净的、干燥的层析柱,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关闭柱下面的活塞,在柱内加入约3/4高的石油醚。另取少量脱脂棉,经石油醚洗涤后放入柱底(要赶净气泡),用长玻璃棒压平,再盖上一片比柱内径略小的圆形滤纸。称取一定量的氧化铝,通过一干燥的漏斗,连续而缓慢的加入柱中。同时将柱下端的活塞打开,使石油醚以每秒1滴的速度流出,并用木棒轻轻敲打柱身各部,使氧化铝装填的均匀而紧密,最后在氧化铝上面再加1cm高的无水硫酸钠。继续放出石油醚,直到距柱表面仅1-2mm高,无论如何不能使液面低于柱表面。

(2)上样取处理好的提取液2cm3,用长滴管沿柱壁小心的柱顶部。加完后,稍稍打开活塞,使液面下降至柱表面约1mm处,关闭活塞,用少量石油醚冲洗柱壁,使液面下降至原高度。重复两次该操作,使色素全部进入柱内。

(3)洗脱在柱顶装一滴液漏斗(或分液漏斗),待色素全部进入柱体后,在柱顶小心加1.5 cm高度的洗脱剂石油醚,然后在层析柱上面装一滴液漏斗,内装15 mL洗脱剂,打开上下两个活塞,让洗脱剂逐滴放出,层析即开始进行,用锥型瓶收集.当第一个有色圈(橙黄色)将滴出时,取另一锥形瓶收集,它就是胡萝卜素,约用洗脱剂10 mL.用1:1(体积比)石油醚—丙酮作洗脱剂,绿色圈下端呈黄色,再加10mL洗脱剂洗脱,颜色分层更明显,但速度很慢,总共用去洗脱剂约10mL.分出第二个黄色带,它是叶黄素.再用乙醇作洗脱剂,洗脱叶绿素,速度很快,用洗脱剂约10mL.将各组分分别收集到试管中,用黑纸包好,低温保存。

4 紫外光谱测定

(1)胡萝卜素的紫外光谱测定.

用石油醚稀释所得的橙黄色试样,加到1 cm的比色皿中,以石油醚作空白试剂,测得λmax为476 nm,448nm,其吸光度分别为0.495,0.579.

(2)叶绿素的紫外光谱测定

用石油醚稀释所得的绿色试样,加到1 cm的比色皿中,以石油醚作空白试剂,测得λmax为660 nm,426nm,其吸光度分别为0.238,0.344.

五思考题

1. 薄层的展开为什么要在密闭容器中?

答:展层剂易挥发,所以在密闭容器中防止展层剂挥发。

2. 点样时如样品斑点过大有什么坏处?若将样品斑点浸入展开剂中会有什么后果?

答:因溶液太稀或样点太小,可重复点样.但应在每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点,以防样点被溶解掉.点样过大易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影响分离效果;若将样品斑点浸入展开剂中,会无法确定展开剂上升高度,即无法求得R f值和准确判断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相对位置.

3. 比较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三种色素的极性,说明为什么胡萝卜素在氧化铝中移动最快?

答: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极性依次减少,因为它们分子结构中的极性含氧基团依次减少,因为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他们的极性成正比,胡萝卜素极性最小,与氧化铝的作用力最小,从而随着溶剂下移的速度最快。

如何提取植物中的色素

有关“植物色素” 如何提取植物中的色素:植物的颜色是其中的色素的颜色,色素易溶于酒精和乙醚, 可以把花瓣和石英砂和碳酸钙放到研钵中捣(石英砂可以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可以防止细胞中的有机酸破坏色素结构),然后放入酒精或乙醚,使色素溶解,然后过滤,即可。 注意,这不是萃取。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 萃取分离物质的操作步骤是:把用来萃取(提取)溶质的溶剂加入到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后,立即充分振荡,使溶质充分转溶到加入的溶剂中,然后静置分液漏斗.待液体分层后,再进行分液.如要获得溶质,可把溶剂蒸馏除去,就能得到纯净的溶质。 把植物样本搅碎研磨,用醇、乙醚、丙酮之类的有机溶剂溶解,过滤出来。一般溶剂内的色素不纯,有很多其他有机物,用萃取或者层析分离。 可以模仿高中生物课本“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把待提取的植物器官弄碎,然后放入研钵中,二氧化硅少许,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少许,保护色素倒入;提取液无水乙醇,研磨。然后过滤。过滤的时候,漏斗中要放上尼龙布,不要用纱布,更不要用滤纸。 如何提取花叶中的色素:磨碎,加入75%的乙醇丙酮混合水溶液,摇晃几分钟,用滤纸过滤掉组织碎末。能得到色素的溶液 植物色素的种类:植物色素类(Phytochromes)在中草药中分布很广,主要有脂溶 往色素与水溶性色素两类。 脂溶性色素主要为叶绿素、叶黄素与胡萝卜素,三者常共存。此外尚有藏红花素、辣椒红素等。除叶绿素外,多为四萜衍生物。这类色素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易溶于高浓度乙醇、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胡萝卜素在乙醇中也不溶。叶绿素等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其他有效成分时常须作为杂质去除,以使药物纯化,中草药(特别是叶类、全草类)的乙醇提取液中含有多量叶绿素、可在浓缩液中加水使之沉出,也可通过氧化铝、碳酸钙等吸附剂而除去。 叶绿素本身有抑菌作用,可制备成消炎的药物。水溶性色素主要为花色甙类,又称花青素,普遍存在于花中。溶于水及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遇醋酸铅试剂会沉淀,并能被活性炭吸附,其颜色随pH的不同而会改变。花色甙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有效成分时,常作为杂质去除。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必修3提纲(文)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 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 2、区域划分:从地域范围来说,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从区域划分的指标来看,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等。 从划分指标,有单一指标,有综合指标。 从界限:有明确边界和过渡边界 3、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性);各区域之 间普遍存在差异(差异性);各区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它区域存在各种联系(开放性)。 4、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5、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结冰期和非结冰期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差异 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 以西地区)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 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word教案 第三章旅行景观的观赏 第一节旅行景观的审美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要紧审美特点。 2.明白人工美的要紧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要紧审美特点。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要紧审美特点和人工美的要紧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缘故。 教具预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旅行景观是旅行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行者观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行景观审美的各种形状。旅行景观审美的形状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出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模糊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要紧表现,是宽敞旅行者所观赏的审美特点。 2.形象美——旅行景观最显著的特点。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状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行景观最显著的特点。 (2)地貌的形状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状,展现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点,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3)其他形状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悬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说明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因此雄壮和险要,要紧缘故确实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

植物体色素及其性质

植物体色素及其性质 原理 植物色素包括脂溶性的叶绿体色素和水溶性的细胞波色素,前者存在于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如叶绿素;后者存在于液泡中,特别与花朵的颜色有关,如花青素属黄酮类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有助于对其生理功能的理解。 仪器药品 分光计天平 研钵分液漏斗 移液管量筒 吸球试管 碳酸钙氢氧化钾 丙酮乙醚 甲酸盐酸 醋酸铜 操作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取菠菜(或其他植物)叶子2g,放在研钵中,加石英砂和碳酸钙少许,丙酮约 5 ml,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15 ml,则得深绿色提取液,用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叶绿素的荧光现象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用反射光和透射光,观察提取液的颜色有无不同,反射光观察到的溶液颜色,即为叶绿素产生的荧光颜色. 3.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分装在2支试管中,1支试管放在黑暗处(或用黑纸包裹),另1支试管放在强光下(太阳光)经2一3小时后,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有何不同? 4,铜在叶绿素分子中的替代作用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1滴1滴加入浓盐酸,直至溶液出现褐绿色,此时叶绿素分子已遭破坏,形成去镁叶绿素。然后加醋酸铜晶体1小块,慢慢加热溶液,则又产生鲜亮的绿色。此即表明铜已在叶绿素分子中替代了原来镁的位置。

5.黄色素和绿色素的分离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 10 ml,加到盛有 20 ml乙醚的分液漏斗中,摇动分液漏斗,并沿漏斗边缘加入20ml蒸馏水,轻轻摇动分液漏斗,静置片刻,溶液即分为两层。色素已全部转入上层乙醚中,弃去下层丙酮和水,再用蒸馏水冲洗乙醚溶液1—2次。然后于色素乙醚溶液中加入5ml30%KOH甲醇溶液,用力摇动分液漏斗,静置10分钟,再加蒸馏水约 10 ml,摇动后静置分离,则得到黄色素层和绿色素层,分别保存于试管中。 6.观察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 (1)调节分光计,观察电灯光的光谱。 (2)观察色素丙酮提取液,用丙酮将溶液稀释1倍比较之。 (3)观察黄色素乙醚溶液,用乙醚将溶液稀释1倍比较之。 (4)观察皂化叶绿素甲醇溶液,用甲醇将溶液稀释1倍比较之。 (5)观察被光破坏的色素丙酮溶液,试与(2)作比较。 (6)观察被铜取代了镁的色素溶液。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 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 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 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 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高中生物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植物色素的提取教案中图版选修

第一节植物色素的提取 一、植物色素的种类 1.划分依据:溶解性的差异。 2.类别 (1)水溶性色素 ①特点:一般易溶于水或酒精,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②举例:甜菜红色素、花青素等。 (2)脂溶性色素 ①特点: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 ②举例: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番茄红色素和辣椒红色素等。 二、提取植物色素 1.方法:常用萃取法。 2.过程:用溶剂充分溶解植物材料中的色素后,滤去不溶残渣,经浓缩蒸馏掉溶剂,适度干燥便得到所需色素。 3.对溶剂的要求 (1)该溶剂对色素成分的溶解度要大,对杂质的溶解度要小。 (2)不能与色素成分起化学反应。 (3)易与色素分离,使用安全。 (4)一般情况下,水溶性色素用水作溶剂,脂溶性色素用有机溶剂作溶剂。 三、胡萝卜素的提取 1.步骤 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干燥―→鉴定。 2.胡萝卜素粗品的鉴定 用纸层析法鉴定所提取的色素。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一、胡萝卜素的提取 1.原理:根据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采取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来提取胡萝卜素。 2.操作流程 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3.萃取剂的选择 有机溶剂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种。乙醇和丙酮能够与水混溶,是水溶性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苯、四氯化碳等不能与水混溶,是水不溶性有机溶剂。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溶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另外,还要考虑对人体是否有毒性等安全问题。因乙醚沸点较低,苯和四氯化碳对人有毒性,所以本实验选用石油醚或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 4.影响萃取的因素 主要因素: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次要因素: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温度、萃取时间的长短等。总的来讲,溶解越充分,效果就越好。 5.提取胡萝卜素装置的设计 提取装置:铁架台、酒精灯、水浴锅、烧瓶、冷凝管等。安装顺序仍是由下而上,拆除时相反。 6.操作流程 取胡萝卜粉碎、烘干、研磨成粉―→加入四氯化碳(或醋酸乙酯)―→萃取20 min―→过滤―→浓缩―→得到胡萝卜素 二、用层析法鉴定时应注意的问题及结果分析 1.注意事项 (1)选择干净的滤纸,为防止操作时滤纸的污染,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滤纸,可以戴手套进行操作。 (2)点样时应注意点样斑点不能太大(直径应小于0.5 cm),如果用吹风机吹干,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会变黄。 (3)将点好样的滤纸卷成筒状,卷纸时注意滤纸两边不能互相接触,以免因毛细现象导致溶剂沿滤纸两边的移动加快,溶剂前沿不齐,影响结果。

必背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复习时看书看图懂原理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 、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划分依据: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

.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 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 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 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 3、方向: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 4、举例: 第一次 第二次 珠三角:香港 珠三角 欠发达的相邻地区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原因 自然:(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的易侵蚀性强:地貌、黄土状况看书P35 (2) 降水集中多暴雨(3)黄土疏松 垂直节理分布 (4)植被稀少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樵采、开矿、修路、采石修建窑洞群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 经济损失 (1)土壤肥力下降 农业减少 (2)沟壑发展、泥石流 破坏工矿交通设施 危害 (3)水、土、肥的损失 干旱 生态破坏 (4)淤积江河湖库 ) (5 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措施 生物: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 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治理 小流域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等与工程措施结合 (根本措施) 案例:洞庭湖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湿地 范畴:湖泊、沼泽、泛滥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红树林、河流、水稻田等 功能:经济、生态(

最新中班科学课教案《奇妙的植物色素》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 1、每人座位底下放一块白布和叶子; 2、四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瓣等(如:草叶小番茄、各种颜色的花瓣等); 2、小积木,白色棉布每人两份; 3、各种食物:糖果、有颜色的馒头、面粉等; 4、黑板一块、PPT、做彩色面的视频。 教师示范材料:白布,绿叶。 【活动过程】 一、观看魔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观看魔术表演。 (1)你们有没有看过魔术?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很棒的魔术表演,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表演魔术:现在我的魔术开始了,这是什么?(出示白布)那这是什么?(出示叶子)看一看,我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引起幼儿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2)魔术结束,发生了什么现象?(白布变成绿色的了) 2、幼儿尝试操作. (1)你们觉得这个魔术有趣么?那现在我们自己来尝试变一次。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2)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操作变“魔术”。 (3)观察自己“魔术”后白布的变化。

老师提问:为什么布会变成绿色的呢?(因为叶子上的绿色跑到布上面去了) 小结:原来植物的叶子里有绿颜色,它有一个名字叫植物色素。 二、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1、幼儿预测猜想。 我们已经在植物的身体里找到了绿色,那你们猜一猜植物的身体里还会不会藏着其他的颜色?(幼儿猜想) 2、幼儿探索验证。 (1)熟悉材料 师:我们现在自己来找一找,到底植物的身体里有没有其他的颜色。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各种材料,有植物的花、果实也有植物的叶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逐一介绍材料:胡萝卜、小番茄、柠檬皮青瓜皮杨梅各种花瓣等) (2)第二次操作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魔术这个本领了,这一次请你们自己来变魔术。道具呢还是有一块白布,然后请你们在箩筐里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放在白布上来变魔术,看看最后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变好以后请你在白布上写上你的学号,把它送到这里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交流分享 请幼儿把变好颜色的布按颜色分类摆放好。 黄色的色卡 紫色的色卡 红色的色卡 绿色的色卡 其它 其它 提问:你变出了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变的呢?(引导幼儿用“我用什么变出了什么颜色的句式回答)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2《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定时作业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地理特征会影响建筑特色。在欧洲大部分地区至今保留大量的石材建筑,高大宏伟;中国古老的房屋多木质,易腐烂,难存留。中国建筑材料与欧洲大部分地区建筑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技术先进 B.地形不同 C.气候差异 D.中国多地质灾害 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3、南方乡村房屋斜顶大窗可能为适应()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凉爽干燥 C.冬季温暖少雨 D.春秋凉爽干燥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读图回答下列4—5题。 4、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A.石油化学工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有色冶金工业 5、两地工业地域中,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①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①接近原料、燃料产地,节省运输成本①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①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A.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

6、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B.工业化处于发展阶段,以资源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C.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工业生产活动 7、区域发展阶段与主要部门组合正确的是() A.工业化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 B.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大增加 C.工业化阶段——以资金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D.传统农业为主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 8、与其它地理现象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A.蒙古西伯利亚一带高压十分强大 B.塔里木河出现洪峰 C.上海遭受寒潮袭击 D.南极大陆考察人员增多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9—11题。 9、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10、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植物色素的提取 (2)

植物色素的提取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2012年7月6日

植物色素的提取 摘要 在用抽滤法提取色素的过程中,由于抽滤时不好控制,非极性溶剂难免会被抽去,且在几次转移中损失较多,程序繁杂.用浸泡法操作简便易行,损失少,产率高。故在实验中采取了浸泡法提取色素,使用薄层色谱、柱色谱对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进行了分离。薄层层析时使用了石油醚-乙酸乙酯=8:2、6:4、5:5、4:6,对比展开效果。在柱层析时,用洗脱剂分离得到不同物质,结果证明石油醚-乙酸乙酯=8:2做洗脱剂分离胡萝卜素效果最好。将得到的胡萝卜素进行紫外光谱测定,检验实验成果。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移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一、引言 绿色植物如菠菜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差别仅是a中一个甲基被b中的甲酰基所取代。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也是食用的绿色色素,可用于糕点、饮料水等中,添加于胶姆糖中还可消除口臭。植物中a的含量通常是b的3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α—,β—,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异构体含量最多,也最重要。生长期较长的绿色植物中,异构体中β—的含量多达90%。β—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其结构是两分子维生素A在链端失去两分子水结合而成。生物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区域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小学语文二年级阅读《奇妙的植物世界》

奇妙的植物世界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有些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zhān)苔(tái)。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线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法出一种黏(nián)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个小时小虫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喜欢在花园里拉小提琴,放交响乐。日子久了,竟然发现他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实验。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超过30厘米。 此外,还有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咬人”的漆树…… 阅读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粘.住(zhān nián)交响乐.(lè yuè)分.泌(fēn fèn)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特别—()预测—()奇怪——() 茂盛—()喜爱—()试验——()

3.毛毡苔叶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音乐的花木、稻子比没听音乐的同样的花木、稻子长得____。 5.这篇短文重点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奇妙,简单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奇妙。 6.除了文章介绍的这几种奇妙的植物,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奇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zhān yuè fēn 2.格外预报奇妙旺盛喜欢实验 3.能分泌出一种黏性很强,并含有很甜的味道和香气的液体,可以吸引并消化小虫子。 4.旺盛 5.毛毡苔、水稻山芋藤、水葫芦、漆树 6.如:含羞草能预报天气;海松木质坚硬,耐高温,不怕火烧。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作者:————————————————————————————————日期: ?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名称] 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及色谱分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了解天然产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薄层色谱、柱层析实验操作要点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陈述法,讲演法 [教学过程] [讲述]【实验目的】 1. 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2. 通过对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操作方法的掌握,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讲述]【背景知识】 绿色植物的叶、茎中,如菠菜叶,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甲酰基所取代从而形成了叶绿素b。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是b的3 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即a-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重要。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本实验先根据各种植物色素的溶解度情况将胡萝卜素(橙)、叶黄素(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从菠菜叶中提取出来,然后根据各化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图示]【分离产物结构式】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黄)和β-胡萝卜素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讲述]【色谱法原理】 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当选择某一个条件使各个成分流过支持剂或吸附剂时,各成分可由于其物理性质的不同而得到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全册教案

选修2《海洋地理》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海与洋对比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熟练掌握主要海峡、运河、海湾、海洋的经纬度位置及重要意义。

奇妙的植物作文_三年级作文

奇妙的植物作文 在自然界有很多奇妙的植物,如:日轮花、茅蒿菜、吃人树等等。今天我给大家介绍食虫植物猪笼草。 它吃虫的方法和样子都很奇妙,它长在叶子的顶端,样子像个蜜罐,罐口还有桃形的叶片,周围分布密汁,散发出诱人的香甜味,吸引小飞虫。 有一天,一个科学家发现一条蜈蚣爬到蜜罐上吸食蜜汁,蜜罐的罐口很滑,蜈蚣一不小心掉进了蜜罐里,叶片马上就盖上了,科学家打开叶片,发现蜈蚣的前身已经腐烂,后身还在挣扎着。 大自然真奇妙,我爱大自然。 奇妙的植物作文300字 今天是周末,我们班到农科所去春游。 一进门,我就被里面许许多多奇怪的植物吸引住了。我看见长着绿油油的叶子的植物在透明的玻璃瓶子里,里面的鱼和青蛙在它

的根旁边活动。看来那是真的植物哦!没有土也能生长植物,真是神奇啊! 还有更神奇的,有一些花卉和蔬菜竟然就直接长在海绵上…… 看着这些植物,我们产生了很多问题:怎么植物不在土地上也能长,还长得那么健壮?为什么海绵上能长出植物?到底是什么魔力呢?我们去找农科所的阿姨寻求答案。阿姨热情地回答了我们提的一个个问题。 原来,长着植物玻璃瓶中的那些水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植物就不需要土壤提供养分了,这叫做“无土栽培”。阿姨还告诉我们,无土栽培的植物比正常培养的植物长得快,长得好。通过阿姨的介绍,我们还认识了一种奇怪的草,这种草本身不能把污水换成清水的,可是经过科学的方法,这种草就能把污水净化成清水了,减少了大自然的污染。 =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有了先进的无土栽培,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奇妙的植物作文250字 世界上有许多种植物,其中有一些植物特别奇怪。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奇怪的植物。在南方潮湿的地方,有许多会发光的树,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些树发光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种是有些树木的身体里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在氧化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第二种是在一些树的树干上可能生长着一些寄生菌,它的菌丝到了夜里会闪闪发光。于是就出现了这些会发光的植物。不知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情况,在野外有些树木突然会无缘无故的燃烧起来。有人以为这是天气太干燥的缘故,可是科学家研究得出,这些树木有可能释放出一种我们人类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的气体,这种气体有极强的挥发性,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起火,所以树木就会自己燃烧起来。其实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更加奇妙的植物,它们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但现在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名字、不了解它们的习性,但我想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我们对植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最终我们会了解它们,并且能够利用它们,为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名称] 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及色谱分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了解天然产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薄层色谱、柱层析实验操作要点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陈述法,讲演法 [教学过程] [讲述] 【实验目的】 1. 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2. 通过对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操作方法的掌握,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讲述] 【背景知识】 绿色植物的叶、茎中,如菠菜叶,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甲酰基所取代从而形成了叶绿素b。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是b的3 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即a-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重要。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本实验先根据各种植物色素的溶解度情况将胡萝卜素(橙)、叶黄素(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从菠菜叶中提取出来,然后根据各化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图示] 【分离产物结构式】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黄)和β-胡萝卜素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讲述] 【色谱法原理】 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当选择某一个条件使各个成分流过支持剂或吸附剂时,各成分可由于其物理性质的不同而得到分

高三地理选修三《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优质教案

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难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以及课件 教学方法:电化投影、设问导疑、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探究活动: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哪些类型? 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说明:山水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人们常说的“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山水在自然构景中相依相存关系的充分体现。在山水风景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机;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因时因季而不同。 2.科学价值 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 探究并讨论: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 ①夏威夷的火山②东非的大裂谷③瑞典的峡湾风光④我国的泰山、庐山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⑥黄山⑦长江三峡 (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对研究地质地貌有重要作用。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 护》word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旅行开发中的环境问题。2.把握旅行环境容量的概念。3.了解旅行景区规划中旅行环境容量测算的意义。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旅行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 (2)对⑤______的危害。 (3)开发建设和游人对⑥__________、自然资源的破坏。 (4)对⑦__________的破坏。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1)对⑧__________文化的破坏。 (2)对⑨__________的破坏。 (3)旅行热点地区过度⑩________造成的一系列都市问题。 知识点二旅行环境容量 1.定义:简称旅行容量,或称?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对某一旅行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________________的旅行活动量。 2.分类 旅行极限容量所能容纳的?______旅行活动量 旅行合理容量也称旅行最适容量或旅行最佳容量,保证?________________,旅行环境 处于?________状态 3.意义{旅行景区规划的?旅行景区?的保证知识点三旅行环境爱护 1.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 2.建设各种?________________。 3.普及?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 4.禁止打算、施工中的破坏旅行环境的各种工程。 5.在旅行开发的全过程中提倡“?________”的旅行六要素。 思维点击 1.阻碍旅行环境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2.对旅行环境容量的治理,有何措施? 3.何为“绿色”旅行? 一、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危害 随着旅行业的进展,旅行业对地理环境的阻碍愈来愈明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旅行业对地理环境的阻碍及其成因、危害,如下表所示: 环境问题成因危害 环境污染旅行交通、食宿和游玩活动产 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 声等 破坏旅行环境及生态平稳,危 害旅行区居民和旅行者 对生物的危害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 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 断生物迁徙路线 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减 退,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 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 自然资源的破坏 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 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 岸、河岸、湖岸等 对视觉效果的破坏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 车场等人工设施的建设 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对传统社 区文化的破坏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 使旅行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 或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的 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 客流量 造成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 坏 都市化问题旅行热点地区过度都市化 都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密、 交通拥挤 [误区警示]旅行者正常的旅行活动,可不能造成对旅行吸引物的磨损和破坏。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除了少数旅行者题刻、触摸、践踏等对旅行吸引物产生了直截了当的磨损和破坏外,旅行者的呼吸、汗水、拍照等,也会使旅行吸引物受到破坏。 典例剖析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陵源风景区在推进旅行业进展的过程中,曾经也因治理工作不到位,显现过失误。一方面,在旅行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建设中,贪大、贪多、求全的现象较多,如旅行社盲目进展、互争客源,宾馆、游乐设施重复建设等,造成了资源的白费。另一方面,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自然风貌也受到人为的阻碍,受到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