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5年上半年城市规划师管理法规: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本质考试试卷

青海省2015年上半年城市规划师管理法规: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本质考试试卷
青海省2015年上半年城市规划师管理法规: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本质考试试卷

青海省2015年上半年城市规划师管理法规:公共政策的含

义及其本质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中,属于风景名胜区基本特征的是。

A: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B: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

C: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能够反映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比较集中的景观

D:供社会公众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E:综合治理

2、生态系统层次的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是。

A:循环流速快、周期短

B:循环流速慢、周期短

C:循环流速快、周期长

D:循环流速慢、周期长

E:经济政策

3、比较世界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情况,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规划人均指标以为宜。

A:0.6~1.2 kg

B:0.6~1.4 kg

C:0.9~1.2 kg

D:0.9~1.4 kg

E:经济政策

4、以下不符合区域变电所的选址要求的是。

A:变电所(站)接近负荷中心或网络中心

B:35 kV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在百年一遇的高水位处

C:所址地势高而平坦,不宜设于低洼地段,以免洪水淹没或涝渍影响

D:所址尽量不设在空气污秽地区,否則应采取防污措施或设在污染的上风侧E:经济政策

5、道路交通标志中,的形状为圓形和矩形,颜色为蓝底、白图案。

A:警告标志

B:指路标志

C:指示标志

D:禁令标志

E:经济政策

6、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为形式的。

A:总体规划

B: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

C:规划的综合性研究

D: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

E:综合治理

7、遥感影像的主要技术指标中,是指影像图上能区别开的最小波长范围。

A:几何分辨率

B:光谱范围

C:光谱分辨率

D:图像覆盖范围

E:经济政策

8、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时段主要包括建设期和。

A:技术方案撰写期

B:可行性研究期

C:生产运营期

D:资料收集与分析期

E:经济政策

9、编制城市供水工程规划,进行用水量预测时主要考虑第一部分用水和第二部分用水中的自备水源,通常将其分为三大类,不属于其分类内容。

A:生活用水

B:工业用水

C:生态用水

D:其他用水

E:经济政策

10、机动灵活、建设快、基建投资少,是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的是运输。

A:铁路

B:水路

C:公路

D:连续

E:综合治理

11、下列任务与其代表作的连接中,正确的是。

A:伯吉斯—提出著名的“同心圆模型”

B:哈里斯—提出城市边缘区的內部结构

C:沃思—提出城市边缘区的术语

D:汤姆斯—《作为生活方式的都市性状态》

E:经济政策

12、《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对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义是。

A: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B: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C: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D:区域城镇群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E:综合治理

13、合理选择立交间距是很重要的,立交间距过大则会。

A:减少每座立交的交通负担

B:降低快速道路的通行能力

C:降低快速道路使用的方便程度和效率

D:影响快速道路上的车速和安全,并将增加造价

E:经济政策

14、下列著作中,提出了户外空间规划设计的有效途径。

A:《俄勒冈实验》

B:《交往与空间》

C:《城市设计新理论》

D:《形式合成的纲要》

E:综合治理

15、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中,出入口的设置应考虑车行、人行的主要交通流向,车行出入口不应设置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以及道路交叉口m范围内。A:60

B:70

C:80

D:50

E:综合治理

16、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核心问题是。

A:编制详细规划要认真研究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条件,特别是用地条件

B:分别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组织,做到不同功能区之间成为既有分割和区别,又有协调和联系的有机整体

C:要正确地对总体规划的思路和要求加以具体地体现

D:协调和联系的有机整体,做到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有效控制用地规模

E:综合治理

17、克里斯泰勒认为,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对城市等级和体系的形成起了综合作用。一般而言,在经济开放、交通方便的地区,是主要的。

A:市场原则

B:交通原则

C:经济原则

D:行政原则

E:经济政策

18、下列选项中,不是乡的详细规划主要内容的有。

A:确定规划区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B: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以及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C:确定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布局,提出道路网路建设与控制要求

D:确定各地块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

E:综合治理

19、构成派是一战后新建筑流派,作品因而很像工程结构,称为构成派,其代表建筑是。

A:门德尔松设计的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B:第一劳埃德大厦

C:彼得·贝伦斯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

D: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

E:经济政策

20、城市发展条件综合评价步骤为:①运用适当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绝对量转化为相对量,使得特定指标下城市之间具有可比性的同时,评价指标的得分之间也具有理论上的可比性;②整理统计数据和部分指标的量化分值,得到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③建立城市发展条件影响因素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咨询专家意见,对各因子赋予权重;④对无量纲化处理的结果按因子权重进行加总,得到各城市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得分。其正确的步骤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E:经济政策

21、体系是指由不同层级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成,即国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A:城乡规划行政的纵向

B:城乡规行政的横向

C:城乡规划的编制

D: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

E:综合治理

22、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是。

A:霍华德

B:勒·柯布西埃

C:索里亚·玛塔

D:凯伯里

E:综合治理

23、在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术语中,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距离是指:

A:管线覆土深度

B:管线埋设深度

C:管线水平净距

D:管线垂直净距

E:经济政策

24、风景名胜区是指。

A: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能够反映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比较集中的景观

B: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是这些价值和功能的综合体

C: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D:具备游览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多重功能,对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是基于其价值可为人们所利用,可以用来进行旅游开发、游览观光以及科学研究等活动E:综合治理

25、下列关于热电厂选址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A:热电厂应尽量不要占用荒地、次地和低产田

B:热电厂要有良好的供水条件和可靠的供水保证率

C:热电厂要有方便的交通条件

D:热电厂应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

E:经济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 分)1、基本建设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

A:提出项目建议书

B: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C: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

D:编制设计文件

E:签订合同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

A: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B: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C: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D: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E: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方式包括__。

A.条文规定

B.前期研究

C.城市设计引导

D.现状调研

E.规定性与指导性

4、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地理学主要在总体规划中发挥作用,包括等。

A:明确城市的性质、分工和发展方向

B:制定各类用地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布局方案

C:城市发展与区域资源环境协调

D:解决区域中各城镇的职能分工

E:分析城市的发展条件

5、关于区域变电所(站)选址要求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变电所(站)接近负荷中心或网络中心

B:具有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可靠水源

C:所址地势高而平坦,不宜设于低洼地段,以免洪水淹没或涝渍影响

D:35 kV变电所(站)的所址标高宜在100年一遇的高水位处

E:所址尽量不设在空气污秽地区,否则应采取防污措施或设在污染的上风侧6、公共建筑的场地选址都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下列属于旅馆选址要求的是。A:基地选择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等基本条件

B:应与城镇规划协调,合理布点,重要的选在城市重要位置,形成的建筑群应对城市面貌有较大影响

C:与车站、码头、航空港及各种交通路线联系方便

D:历史文化名城、休养、疗养、观光、运动等类别应与风景区、海滨及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的要求

E:基地应至少一面临街城市道路,其长度应满足基地內组织各功能区的出入口,如客货运输车路线、防火疏散及环境卫生等要求

7、城网的电力弹性系数应根据地区,并对历史资料及各类用电量发展趋势加以分析后慎重确定。

A:用电负荷分布特点

B:用电性质

C:总用电量平均年增长率

D:工业结构

E: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

8、下列选项中,将影响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各种用地的数量结构的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

B:城市的产业结构

C:城市的竞争态势

D:城市产业结构相应的就业结构

E:城市用地的布局结构

9、城市建设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包括。

A: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

B:节约用地,节省建设投资

C:尽量少占农田

D:保护古迹与矿藏

E: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

10、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成和优化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

A.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

B.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C.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D.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E.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11、通过的变革尝试,使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法律的严肃性方面取得进展。

A:机构设置

B:规划编制

C:审批

D:政府决策

E:公众参与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的有。

A:城市不具有系统性

B: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C: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D: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E: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13、下列属于项目建议书阶段内容的是。

A: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B:设计、施工项目进程安排

C: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

D: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E: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初步设想论证

14、城市供电工程分区规划中的主要内容包括。

A:预测分区供电负荷

B:确定分区供电电源方位

C:选择分区变、配电站容量和数量

D:进行高压配电网规划布局

E:确定城市变电站容量和数量

15、下列是世纪之交时期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A:知识经济和创新城市

B: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C:全球化条件下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D:美国式的“新都市主义”

E:加强社会协调,提高生活质量

16、下列各要素中,属于城乡经济联系的有。

A:政府预算流

B:资本流动

C: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

D:收入流

E:消费和购物形式

17、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干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财政方面的手段包括。

A:货币投放量

B:政府投资

C:税收

D:财政采购

E:行政命令

18、平面交叉口的改善方法主要包括。

A:错口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

B:斜角交叉改善为正交交叉

C:多路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

D:错口交叉改善为正交交叉

E:合并次要道路,再与主要道路相交

19、布兰奇提出的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认为,如之类的设施应当规划至将来的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这些因素本身的变化是非常小的。

A:公路

B:供水干管

C:地铁

D:轻轨

E:特定地区的土地使用

2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A: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B: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C: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D: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

E: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的空间布局

21、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设计条件包括。

A:建筑界线、开发期限

B:容积率、建筑密度

C:地块区位和现状

D:建筑高度、停车泊位

E:需配置的公共设施、工程设施

22、对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与非基本经济部类

B: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C: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

D: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E: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载体

23、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包括。

A: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

B:工业社会的城市

C:全球化与新经济

D:科技革命与创新

E:城市文化特质

24、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是。

A:政策性

B:综合性

C:经济性

D:实践性

E:民主性

25、法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A:秩序

B:措施

C:权利

D:义务

E:分配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大纲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作息: 课程编号:08303014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所属教研室:数信系工程管理教研室 学时及学分:总学时32、理论课学时32、实验课学时0。 考核对象:城市规划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课程教学目的: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通过本门课程建立良好的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法规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任务是: 1.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相关的概念及理论,了解相关背景及应用情况; 2.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技能方法,熟练掌握相关测试应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能够合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考试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有较完整的理解,掌握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初步获得有关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的概念; 2、能正确理解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3、能理解城市管理的主要学派; 4、掌握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5、能熟练应用城市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四、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科书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王国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二)参考书 1、《城市规划管理制度与法规》,刘欣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耿毓修,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3、《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尹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管理决策与法律基本知识 第1章城市管理概述 (一)考试要求 1.掌握城市管理的特征; 2.理解城市管理的主要学派; 3.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的方法。 (二)考试内容 1.城市管理的特性、内容 2.城市管理学理论 3.城市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4.城市管理体制 第2章决策概论 (一)考试要求 1.理解决策的含义; 2.掌握决策的要素、类型和特点; 3.了解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4.掌握管理决策的定义、原则、类型和依据。 (二)考试内容 1.决策的含义、要素及决策的合理性 2.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3.决策的程序与方法 4.城市规划管理决策 第3章行政管理学概述 (一)考试要求 1.掌握行政、行政管理、行政效率的基本概念; 2.理解行政及行政管理的分类和特征;

对城市规划一些概念的理解

对城市规划一些概念的理解 摘要:基底附加压力一般建筑物都埋于地表以下,建筑物建成后作用于基底上的平均压力减去基底原先存在于土中的自重应力才是新增加的压力,此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 关键词:土力学含水量应力 一、含水量 土壤的含水量是另一种有用的参数,尤其是对于粘土。它已被用于定义中的水含量中一定重量(或质量)的水与固体的比例,可以注意到这不是一个新的独立参数,对于一个完全饱和的土壤,它遵循孔隙比大约是含水量的2.65倍的规律。对于孔隙度是一个正常的值,一定量级的干砂有一个正常值是常见的。如果该材料是完全饱和的,对于饱和砂土这是一个普遍的值。粘土的体积重量也可能是更小的值,特别是当水的含量是很小的时候。泥炭是经常要轻得多,有时比水重的几乎没有。2立方米干砂的卡车近似等于“3吨”以上的空卡车的重量,什么是沙子的体积重量,如果它是已知的砂粒材料的密度为2600 kg/m3,那么什么是孔隙度和空隙比,这将有可能以填充干砂的以前的问题与水的孔。什么是水沙能量,然后什么是饱和砂土的体积重量,在圩田土壤中粘土层的5米厚度处,具有50 %的孔隙率,在硬砂的深层的顶部水位粘土从1.5米处开始降低。经验表明,粘土的孔隙率会降低到40%。什么是土壤的塌陷,砂的3.5的粒度约为1毫米。砾石粒子是1厘米大小。砾石的形状颗粒是大约相同砂颗粒。这是粒子大小对孔隙率的影响。 二、在土壤中的应力 1、应力 作为其他材料的应力可能在土壤中仅仅作为材料本身的外部负载和体积重量的结果。然而土壤有一个与其他材料区别开来的属性。首先,一个特殊的属性是土只能传输压缩正应力和无拉伸应力。其次,土壤只能传输剪切应力,该剪切应力相比于正常的应力是相对较小的。此外该剪切应力是应力的一部分,土壤具有水在孔隙中转移的特性。 因为在土壤中的正应力通常只有压应力,使用符号约定应力是标准的做法,这只是相对经典的连续符号约定力学,即压缩应力被认为是阳性的,而拉伸应力被认为是阴性的。应力张量被记为应力分量符号的正式定义是,一个应力分量为正当它在行为正坐标方向的平面上,其正常向外负坐标方向或当它作用在负方向的平面上,其向外的正常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所有应力分量的符号为正对面他们将不得不在大多数的符号连续介质力学和应用力学。据推测在指示应力成分的第一个索引表示的平面上的应力的作用下与第二索引表示应力本身的方向。这意味着对于例如该应力成分表示在y方向上的力在一个平面上具有其正常的

城市的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的概念 1、国外有关城市规划的概念 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2、我国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 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 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编辑本段作用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了相关技术规定,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德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建德市域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建德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 90)进行分类。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五《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五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八条新建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要求,还必须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九条低、多层建筑(不含高度5m以下的门卫、变配电房、电信交接间、小库房、车库等附属建、构筑物,下同)之间的间距 (一)居住建筑正面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 )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南侧(东、西)侧遮挡建筑高度1.2倍 3、两幢建筑非平行布置,当夹角小于等于30 时,按平行关系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3)“S”型曲线: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 l、1、1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知识 1.1.1了解行政和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 1、行政的概念:行政是一种社会组织有序进行活动的形态、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通过一定的形式、活动和关系表现出来狭义行政概念:是一定社会政治意愿的积极推行、执行政治决策和实现政治目标,从属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广义的行政概念:行政是一个组织为实施自已的政策目标(一般是非赢利性的目标)而采取的活动。 2、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围绕执行公共权威而展开的活动,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它有三层基本含义; (1)行政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行政管理是一种动态功能。它通过自己的各种形态的活动,通过完成自己的各种功能来执行社会公共权威,达到既定目标。行政管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作用于一定的社会,它的活动涉及整个社会。行政管理活动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系统。 (2)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形式,通过行政体制与组织形式,来执行自己的动态功能。 (3)行政管理体现一种关系。行政关系有多种形式,如权威关系、组织关系、人际关系、沟通关系、行政体系与社会的关系、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等。各类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有不同的格式和性质,会对行政管理活动和形式产生一定的作用,影响行政管理活动和形式。从实践的意义上说,一是行政管理活动是政府管理外部各种公共事务的活动。又是政府为管理外部社会各项事务而展开的内部管理活动。 1.1,2 熟悉行政机构和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 1、行政机构的基本概念:组织、行政组织,是社会行政系统的结构形态。是行政行为赖以表现的组织基础。行政组织的含义包括4个方面: (1)组织结构主要是从职能目标的分工、权责大小的分配、层次等级的划分、管理幅度的确立、制度纪律的规范等方面来确定组织的表现形式。 (2)组织行为组织中的人员为管理目的而活动,在人员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交往、沟通、协作、默契等行为。 (3)组织环境组织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4)组织意识组织中人员对目标、行为、环境的认识和心态意识极大地也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 2、行政领导的基本概念:行政领导是行政组织或机构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指挥影响组织内的个体成群体,从而实现一定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行政领导有4层含义:(1)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的过程,旨在实现某一管理目标。 (2)领导是一种上下双方共同行为的过程。 (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一是来自权力的影响力;二是来自非权力的影响力。 (4)领导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它不能超越环境的制约。 因此,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构成了领导活动的三个层面基本要素。 1.1.3 熟悉行政沟通的作用和原则 l、行政沟通的作用行政组织决策、规划、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的发挥,都离不开行政改沟通。首先,它是有效决策的依据。 其次,行政沟通能增进行政人员对组织目标、工作环境的了解,促进行政人员对组织的认识和认同,形成一种积极的组织意识。最后,行政沟通能改善人际关系和组织气氛。 2、行政沟通的原则。行政沟通旨在为实现某一目标而产生一定的沟通效应、速度、广度和准确度。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沟通效应,沟通时应当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练习题

09 级《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练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出让地块必须附具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该规划条件要明确规定的内容的相关要求不应包括()。 A. 出让地块的面积 B.出让地块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原则 C. 出让地块的建设强度 D.出让地块的理由 2、下列哪项是不具有行政立法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 A. 国务院及其各部、各委员会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会首府城市人民政府 D .市属区人民政府 3、根据《城乡规划法》建设用地选址规划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 A. 申请、选址审查、核发选址意见书 B. 申请、受理、批准可行性研究报 告 C. 申请、受理、核发选址意见书 D. 申请、受理、批准可行性研究报 4、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主要程序内容的表述中 不符合规定的是(). A.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 验收资料,以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收集、整理、保管各项建设工程竣工资料,建立完整、准确、系统、可靠的城镇建设档案 B.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只有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后,才可以申请办理建设工程开工手续 C.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从事各项建设活动,都应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D.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受理建设工程办 理规划许可证的申请后,先后进行程序性审核后实质性审核 5、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包括(

A. 规划文本和研究报告 B.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 C.纲要文本、研究报告及附件 D.规划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 6、城乡规划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 )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规定,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 ( ) A. 居住区、公共区、组团 B.居住区、小区、组团 C. 住宅区、公共区、居住区 D.住宅区、小区、居 住区 9、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基本法律制度的相 关内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城市、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选址、 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工程建设, 须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 核发选址意见书、 建设单位施工许可证和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一书两证” B. 在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使用土地进行各项建设的,须由城乡规划管理部 门核发乡村建设许可证 C.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工程项目符合 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法律凭证 D.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法律手段和法定形式是规划行政审批许可证制度 10、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其第一章总则中的内容不包括( ) A. 本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 B. 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机构、权限、审批程序 C. 城乡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D.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经费来源保障 A. 控制 B. 协调 C. 监督 7、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是( A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产 D. 规范 C ) B 、罚款 C 、赔偿损失 D 、责令停业停

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1城市规划原理(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李 明 (博士、副教授) 2009~2010第2学期 2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内涵解析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作用 ·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规划学科知识结构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与方向(注重公众参与,例) ·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3 1 什么是城市规划? ·不同国家由于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同,对于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理解也各有差异 ·城市规划在不同国家及其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同 4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中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1)定义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特点 界定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3)局限: 仅明确出城市规划是“做什么”,缺乏对城市规划性质的解析。

5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 (1)定义 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涉及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2)特点 从方法论和规划的目的与作用的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了定义,揭示出城市规划的主要属性,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核心目的。 6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1)定义 为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共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作的安排。 是为塑造和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一项政府职能,或一门专业技术,或者是这三者的融合。 7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2)特点 A.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内容集中在物质环境方面; B.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目标; C. 通过对社会活动、政府职能和专门技术的明确,揭示出城市规划属性及其在社会领域的地位。 8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引导 城市规划更偏向于文科,需要对认识论和方法论有较高的把握,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多个知识领域方法的能力,这与理科的深厚理论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显著不同。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城市的复杂性,缺少相关体验难以深入理解抽象问题;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能激发学习热情。将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9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续) ·注重联系社会发展动态和前沿热点 城市规划涉及的因素太广,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人文、政治等,城市规划需要动态应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使之与城市发展趋势相吻合。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成功的城市规划师需要较长时期的认识过程和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哲学、方法论的自觉锻炼。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练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红色标记已选)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 1、行政管理的积极取向是由()所决定的。 A.现代化建设事业B.行政管理形式 C.行政管理目标D.行政管理功能 2、关于行政领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的过程,旨在实现某一管理目标 B.领导是一种上下双方共同行为的过程 C.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D.领导活动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但他不能超越环境的制约 3、关于行政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行政管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B.行政管理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管理 C.行政管理是依法管理 D.行政管理是指公共管理 4、行政立法行为的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进行行政立法活动的行政机会。下列不是行政立法的主体的是()。 A.根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取得职权性的行政立法权 B.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授权性的行政立法权 C.在国家行政管理中,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国家行政机关 D.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5、城市规划管理中,决策必须民主化,决策的民主化主要表现在()。 A.开放性B.统一性 C.公正性D.科学性 6、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的()与城市规划工作相结合,可保证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市规划实施。 A.选址工作B.布局工作 C.用地工作D.规划管理工作 7、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能综合协调()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的进行。 A.规划设计B.建设选址 C.建设用地D.规划实施 8、在城市规划中与建筑容积率无密切联系的一项是()。 A.人口规模B.用地规模 C.结构布局D.建筑密度 9、现代城市中,中央商务区的()较居住区要相对高一些。 A.建筑容积率B.建筑容量 C.建筑密度D.城市人工环境容量 10、①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②历史地段的保护;③城市形态特征的保护;④语言文字;⑤城市文化传统;⑥特色民间生产工艺、技术等。全属于物质形态保护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11、对各类建设工程进行规划管理的任务不包括()。 A.有效地指导各类建设活动,保证各类建设工程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有序地建设 B.改善城市市容景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C.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等公共利益和有关单位、个人的合法权益D.控制各项建设合理地使用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 12、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的主体是()。 A.城市人民政府B.省市人民政府 C.执法机关D.城市行政规划主管部门 13、行政处罚制度中当事人有权的是()。 A.陈述申辩制度B.审查决定制度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 理论之思考 ——和谐社会的城市社区建设 课程: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 学院:建筑学院 任课老师:蔡辉 成员:李会会李美辰 曾娟马西娜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之思考 ——和谐社会的城市社区建设 摘要:长期以来,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下,城市社会基层管理体制是一种在城市街区范围内以单位制度为主体,以社会控制为目标,以管理的单一性、行政导向性为主要特征,以管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能性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制,因此,社区的真正概念,是在这种单位制社区逐渐被打破后,才被我们熟知的。而城市社区的治理问题,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和谐社会下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演进,分析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城市社区规划现状,并根据现状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我们对和谐社会下现代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构想和建议。现代城市社区的规划建设,不是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关键字:和谐社会城市社区生态社区绿色社区开放社区主题社区和谐性社区 一、和谐社会、城市社区的概述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根据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现阶段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基本表现为社会主义民主能得到充分发扬;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015秋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5秋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5秋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2名词解释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大都市区所谓大都市区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线,不断向周边扩展,将周围地区也纳入了城市化轨道,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整体的大都市地区。 大都市区通常包括一个大型的人口中心,以及与该中心具有密切经济和社会联系的周边社区。 大都市连绵带 大都市连绵带主要是强调多个大城市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以共享、合作、分工、交流为主导,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分享要素和经济成果,形成的巨型城市复合体。 城市群 所谓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

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什么是强市长制?什么是弱市长制? 实行市长议会制(mayor-council form)的城市,其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称为“强市长制”(strong-mayor form) 实行议会市长制(council-mayor form)的城市,其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市议会在与市长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市长只有一些礼仪性的职权。通常被称为“弱市长制”(weak-mayor form)。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章城市规划布局结构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城市规划布局结构的基本概念 现代城市规划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先后吸收了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成果,并以传统的工程技术学科和建筑艺术理论为基础,不断选择、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广阔理论基础和特点的综合性学科。 由于城市规划的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所形成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诸多相关学科中不断选取并进行实用化和现代化处理,实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过渡,并不断充实发展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和方法,成为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实用技术学科。例如,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中关于城市化的理论,社会学中关于人口与劳动资源形成的学说、关于社会基础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学说,经济地理学中关于生产和人口空间分布的学说,城市地理学中关于地域结构的学说、生态学中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和创造人工环境以及人—技术—环境协调的思想等,都对充实、深化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作出了贡献,而现代工程技术诸学科的迅速发展,现代数学和计算技术的应用,为不断充实、发展、更新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开创了良好前景。现代城市规划学是在多种学科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在指导当代城市和空间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城市形成因素 这一概念是建立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之上的。城市是在社会劳动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性经济综合体,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心和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和物质要素越来越复杂。但对城市的发展、衰退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构成城市许多物质因素中的一部分。理论工作者称这部分因素为“城市形成的因素”(以下称形成因素),其特点是因素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主要不表现于本市,而超越于本市的范围。它的产生和存在主要不决定于本市而决定于超越本市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政治的因素。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主要取决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布局和计划的平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则取决于因素所能形成的利润率和所需要的市场区(服务区)。如果它的市场区小

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

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 前言 回顾中国城市规划40 年曲折、坎坷的历程,不能不引起人们作深层的思索。从建国后对苏联城市规划理论照抄照搬的“一边倒”到1957 年的“反四过”,1958 年的“高指标”,继而是“十年浩劫”,城市规划工作似乎总是在具体问题上打转转,极少进行系统的理论思维和触及重大的理论问题。由于缺乏理论上的升华、理论上的概括,使我们的工作左右摇摆,从而也削弱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曲折的道路、坎坷的历程,成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理论的贫乏不能不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粉碎“四人帮”以后,城市规划工作者从噩梦中甦醒,我们曾经欢呼过“城市规划的第二个春天”,自诩计划经济、土地国有是我们较之资本主义社会所具有的两个无比优越的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又出现了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土地有偿使用等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现实作出新的反应。 文革风暴过后,神州大地广泛地开展了城市规划,其规模之大是空前的。但是,到1986 年底各地城市总体规划普遍完成之后,改革、开放的形势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纷繁的建设实践,复杂的矛盾,迫切要求修改完成不久的总体规划。城市规划要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要配合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满足现代社会生活、生产提出的各种要求,还要运用新的技术和新的工作方法,难道我们还能按照传统的观念思考问题,还能再按照传统的模式来进行规划吗?在新的形势下,开拓新的前进道路的责任已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 在这发展的关键时刻,城市规划正在强烈地呼唤着理论。理论研究的深 度,决定着城市规划改革的深度。改革的关键在于观念的变革。开放给我们打开了思想的大门,空间、时间的距离在缩短,国外城市规 划的各种理论,像潮水般的涌入,它开拓了我们的思路。不断深化的改革实 践在不断形成新的认识,涌现新的观念,从而繁衍为崭新的理论和概念。但是,实用主义思潮还在无形地阻碍着我们的理论研究。轻视理论研究 的思想还有着广泛的市场。理论的贫乏导致政策行为的短期化。 多年来中国城市规划曲折坎坷的实践过程说明,进行系统的理论思维的必要性。丰富的实践更须要理论的升华和概括。在中国城市由历史走向未来的过程中,需要理论来开拓前进道路,作为发展的先导,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 理论建设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但是这一步是必须要跨的,这项工作是必须要做的,而且必须坚持下去,持之以恒。理论研究工作即使稍有进展,也会对当前的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推动作用,对今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起根本性的作用。 思想理论建设是比城市建设更迫切的建设;思想理论基础是比城市基础设施更应被重视的基础。 城市规划本身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它的外延在不断拓展,内涵在不断丰富。就本书来说,它主要包括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管理几个方面。为此,从1986 年以来我们共举办了几次理论研讨班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本书就是以这些理论研讨班的教材为基础加工编辑而成。城市规划理论研究方式是多样的。就本书的内容来看大致有如下 3 种。 第一种是整理性的。即对历史或某一问题进行再认识,对有关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去伪存真,对历史现象进行正确的阐释,并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二种是介绍性的。即对国内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对国外的理论作系统的介绍。特别是介绍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等等。总结自

第八章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 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

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P115 2.管理者 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 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 (1)权力 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 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 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 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 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 (2)规则 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浅析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_公共性的涵义_黄维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第35卷第6期,N ov .,2005,V o.l 35,N o .6 Journal o fN o rt hwest U niversity(Phil osophy and Soc ial Sciences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5 04 02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2J K015) 作者简介:黄维民(1955 ),男,江西南昌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与行政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浅析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 公共性的涵义 黄维民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摘 要:依据多样化理念,诠释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 公共性的涵义。公共性理念及其制度在传统国家体制内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们对政府善治和公共政策的深层次了解对于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公共政策的制定质量与执行效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政策;本质属性;公共性;涵义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2731(2005)06 0112 05 在具有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今社会,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已不是个别的、单一的、简单的和基本稳定或 者再重复出现的社会问题,而是大量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交流性和发展性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公共问题。与此同时,广大的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和兴趣的焦点,也不再是抽象的理念或原则性问题,而是那些与现实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特殊的公共政策问题。例如,犯罪与社会安全,公平与经济发展,种族与社会和谐,污染与环境保护,以及住房、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等一系列的、实际的公共问题。公共政策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科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影响面最大、应用领域最广、实证性最强、社会效用最明显的学科之一。被人们誉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次 科学革命 ,是当代西方政治学的 最重大的突破 ,以及 当代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发展 [1] 。 公共政策之所以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兴起和发展,既与现代社会的特征相联系,也与公共政策自身的学科特点相关联。那么,公共政策到底是什么?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些根本性问题都是必须 要搞清楚的。本文就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 公共性的涵义,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供大家探讨。 一 自从美国著名学者哈罗德 拉斯韦尔(H aro l d https://www.360docs.net/doc/9313713090.html,ss w e ll)和丹尼尔 勒纳(Dan i e l Le m er)于1951年发表 政策科学:范围与方法的新发展 一文以来,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科学中的一个新的边缘性领域,正在逐步成为公共行政学界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回顾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几十年的发展成就之际,人们发现,虽然公共政策日益渗透到了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中,对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公共政策至今尚未在学理研究和实证研究之间,在行为科学和管理学科以及学术界和实务界之间构架起一座真正稳固、一致的桥梁。换句话说,公共政策这门新兴学科的科际整合任务并未完成,人们迄今尚未就公共政策的本质内涵及其根本属性达成真正的共识。其主要原因是公共政策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学科简单的集合、发展或更新,而是一个几乎全新的学科研究领域。 公共政策明显的跨学科性特点,并被广泛地应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