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

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
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

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

活动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途径,组织开展非遗文化学习宣传和考察调研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锻炼、成长,养成耳聪目明、胆壮气足、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的二实小学生气质,同时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生为中国人、宜兴人而自豪。

主题分工:

一二年级:说好宜兴方言

三年级:宜兴吃食

宜兴乌饭

传统技艺

宜兴市收藏家协会

2007年

无锡市级

和桥豆腐干

传统技艺

和桥镇文化站

2007年

无锡市级

梨膏糖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宜兴市戏曲家协会

2010年

无锡市级

徐舍小酥糖

传统技艺

徐舍镇文化站

2007年

宜兴市级

高塍猪婆肉

传统技艺

高塍镇文化站

2007年

宜兴市级

芳庄羊肉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徐舍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杨巷葱油饼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杨巷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官林野鸭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官林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官林荤油糕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宜兴市官林益民食品厂

2009年

宜兴市级

酱汁雁来蕈烹饪技艺

传统技艺

西渚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腌笃鲜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湖氵父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四年级:宜兴传说(还可包括周处、西施范蠡等)梁祝传说

民间文学

华夏梁祝文化研究协会

2006年

国家级

滆湖的传说

民间文学

高塍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观蝶节

民俗

张渚镇文化站、宜兴市善卷风景区

2009年

省级

宜兴节场(官林节场、分水节场)

民俗

官林镇文化站、周铁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宜兴庙会(屺山、万石庙会)

民俗

屺亭街道文化站、万石镇文化站

宜兴市级

五年级:宜兴生活

周铁风筝及鹞笛、鹞灯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周铁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宜兴手工刻纸

传统美术

徐舍镇文化站

2007年

省级

烙画(烫画)

传统美术

官林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长圩赛龙舟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

宜城街道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男欢女嬉

传统舞蹈

张渚镇文化站

2007年

省级

踩禓莽(中盘)

传统舞蹈

新庄街道文化站、宜城街道文化站、周铁镇文化站2010年

无锡市级

马叉舞

传统舞蹈

太华镇文化站

2010年

无锡市级

猴棍

传统舞蹈

宜兴市新街实验小学

2010年

无锡市级

盾牌舞

官林镇文化站

2010年

无锡市级

马灯舞(琅玕武术马灯、悲鸿马灯)

传统舞蹈

杨巷镇文化站、屺亭街道文化站

2010年

无锡市级

大刀舞(滆湖大刀舞、黄土寺大刀舞)

传统舞蹈

徐舍镇文化站、官林镇文化站、万石镇文化站2007年

宜兴市级

牌楼花船舞

传统舞蹈

西渚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西乡狮子

传统舞蹈

徐舍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黑膏药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

万石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宜兴丝弦

传统音乐

徐舍镇文化站

2007年

无锡市级

车水号子·易木排

传统音乐

徐舍镇文化站

2010年

无锡市级

打夯歌

传统音乐

张渚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传统音乐

太华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唱春

曲艺

宜兴市戏曲家协会

2010年

无锡市级

小热昏

曲艺

宜兴市戏曲家协会

2010年

无锡市级

三跳道情

曲艺

新庄街道文化站

2010年

无锡市级

宜兴说大书

曲艺

周铁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六年级:宜兴陶瓷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2006年

国家级

宜兴陶堆花技艺

活动步骤:

1、根据活动方案,各年级组分头召开班主任会议,制定本年级主题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活动分工、具体活动、成果形式等。(年级中各班主题不同,尽量选择紧扣一个主题,深入研究,丰富展示方法。各年级、各班主题活动方案确定后及早上报德育处,最迟上交时间9月30日)

2、根据确定的内容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全面收集有关资料,按照方案开展相关活动,要求人人参与。

3、针对研究主题各年级及早确定社会实践活动场地和活动方案。

4、除按时上交大队部规定材料,各年级可用队活动或展板、展品等展示研究成果。

活动要求:

对班主任的要求:

1、对学生宣传发动,要求人人参与活动,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实践作业,并作好活动前分工。

2、经常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督促学生参与活动,及时表扬、交流活动情况。

3、利用九、十月份队活动进行活动交流、利用黑板报展示活动成果。

4、收集相关资料,作好班内活动优秀学生的评奖。

对学生的要求:

1、必须人人参与寻访探究,及早定好自己打算探究的内容。

2、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此项文化的相关材料。

3、在父母、亲友的协助下到实地考察寻访,拍好照片或视频。

4、完成手抄报或调查小报告。

5、在队活动上作全班交流,并参与年级组评比。

对家长的要求:

1、与孩子一起确定探究内容,协助孩子收集资料。

2、陪同孩子到实地考察寻访,拍好照片或视频资料。

3、协助孩子完成手抄报或调查小报告。

具体活动:

1.“走近非遗”问号点击

由大队部提供相关的微视频资源,利用晨会、班会集中收看和学生课余自己学习、黑板报展示相结合,了解我国和我市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现状、保护等内容。

参与年级:全校

要求:认真参与集中收看,作为课外作业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时间:九月收看微视频,十月中旬检查黑板报。

2.“走近非遗”手抄报展示

参与年级:三至六年级

要求:(1)各班选择优秀作品上交五份。(每班尽量选择不一样的内容)

(2)A4纸大小,反映的内容尽量不要雷同,可以是手抄报也可以是电子小报。

(3)手抄报可反映某项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制作工艺、现状、保护等资料。

时间:10月10日上交手抄报。

3.非遗文化调研小报告。

参与年级:三至六年级

要求:(1)每班至少上交五件优秀作品,三、四年级可以是体验性作文。

(2)上交作品包括:文字材料,照片或视频、ppt。

(3)调研报告以反映我市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现状、保护及学生自已实地考察体验等为主要内容,

(4)五、六年级将报告用ppt形式向学生作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年级组集中展示时间:10月10日展示。

4. “走近非遗”实践体验

参与年级:三至六年级

要求:(1)学生自主开展。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由父母带领到研究项目有前的实地进行考察、体验,拍好照片或视频。

(2)集体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我市非遗文化项目。

(3)各年级及早思考本年级要探究的主要非遗项目,设计社会实践方案。

5.宜兴方言大赛

利用班队课一二年级各班开展“爱说家乡话”队活动。各班选出“宜兴话”推广员1名,参

加年级段的比赛。比赛内容为:(1)1分钟“宜兴话”自我介绍。(2)宜兴话问答。

参与年级:一二年级

要求:各班先利用队活动在班里开展“爱说家乡话”队活动,选出班级“宜兴话”推广员。级段比赛时间:10月14日

6.走近非遗微视频录制、展板、活动手册制作

收集活动照片、视频,活动感悟、总结等,三至六年级各出一张活动手册,作为本次活动总结。同时学校将本次主题活动的相关情况制成微视频参与市级展示,并制成展板在校内橱窗展示。

负责:德育处、三至六年级

时间:十月下旬

奖项设置:

班级:根据活动资料的上交情况,班级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评选此次活动优秀组织奖。

个人:根据上交的手抄报或调查报告评比一、二、三等奖,根据参与活动情况评选优秀参与奖。

家庭:根据协助孩子活动情况评选“齐心协力优秀家庭”。

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2015年8月28日

“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年级组方案

年级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各班研究主题

活动

分工

(年级组每个教师都要参与)

成果

形式

“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班级方案

班级

活动内容

活动

目标

具体

操作

步骤

成果

形式

“走近非遗”调研小报告参评表

班级姓名

性别

指导教师调查内容报告题目调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浅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刘建华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逐渐削弱,民众生活方式嬗变,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失却了生存的土壤。一些有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随着传承人逝去而消亡。面对非物质遗产逐渐消失的现状,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谈几点看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娱乐需求的器具、产品越来越丰富,一些传统的文化形式正在被替代,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同样受到很大威胁,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我国政府于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使我国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 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并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迅速地开展起来。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把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要求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得以全面铺开,同时借鉴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以及在类别、内容及其生存环境的不同,因而采取的保护措施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和措施,建立科学、灵活、高效的保护工作机制。到了2006年我国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和“文化遗产标志”及“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的诞生,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及特点

非遗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

非遗的传承主体与保护 主体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 第一节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一、何谓“传承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群体传承,一是传承人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指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即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可以延续和发展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术、本领,并且具有最高水准层次的个人或群体。 《非遗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2008年国家出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承担的义务作出规定: (一)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文化行政部门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项目操作程序、技术规范、原材料要求、技艺要领等; (二)制定项目传承计划和具体目标任务,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三)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 (四)积极参与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活动; (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提交项目传承情况报告。 《非遗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二)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 (三)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丧失传承能力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内容。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议、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制定如何保护的对策,才能够使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 田青教授在“珠海大讲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候要作要对精神家园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既需要各部门团结协作又需要确定各自的职能、履行相关的责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和谐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关系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性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它的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没有任何文化形式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是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复存在。 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很多现实的意义。 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应对各种现代性危机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的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四、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五、《伊斯坦布尔宣言》中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能够增强人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同时也是创造性和文化创作的主要源泉之一。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保护意识,有利于实现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从而更有力的反作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促使其早日完成这一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综上所述,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并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最新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

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 活动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途径,组织开展非遗文化学习宣传和考察调研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锻炼、成长,养成耳聪目明、胆壮气足、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的二实小学生气质,同时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生为中国人、宜兴人而自豪。 主题分工: 一二年级:说好宜兴方言 三年级:宜兴吃食 宜兴乌饭 传统技艺 宜兴市收藏家协会 2007年 无锡市级 和桥豆腐干 传统技艺 和桥镇文化站 2007年 无锡市级 梨膏糖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宜兴市戏曲家协会 2010年 无锡市级 徐舍小酥糖 传统技艺 徐舍镇文化站 2007年 宜兴市级 高塍猪婆肉 传统技艺 高塍镇文化站 2007年 宜兴市级 芳庄羊肉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徐舍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杨巷葱油饼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杨巷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官林野鸭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官林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官林荤油糕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宜兴市官林益民食品厂 2009年 宜兴市级 酱汁雁来蕈烹饪技艺 传统技艺 西渚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腌笃鲜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湖氵父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四年级:宜兴传说(还可包括周处、西施范蠡等)梁祝传说 民间文学 华夏梁祝文化研究协会 2006年 国家级 滆湖的传说 民间文学 高塍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观蝶节 民俗 张渚镇文化站、宜兴市善卷风景区 2009年 省级 宜兴节场(官林节场、分水节场) 民俗 官林镇文化站、周铁镇文化站 2009年 宜兴市级 宜兴庙会(屺山、万石庙会) 民俗 屺亭街道文化站、万石镇文化站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 义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认识历史的需要 与物质类文化遗产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所不同的是,物质类文化遗产是以物化的固态的方式来展现其历史认识价值,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活态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认识价值和意义。可以说,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事项都具有历史认识价值,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给人类以启迪。 二、文化创新的需要 人类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源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外学习,从异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二是向传统学习,从本土文化中汲取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各个新领域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认识历史的需要,同时也是创建新文学、新艺术、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 三、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正如《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所说,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以及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各民族和各文化间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起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和平与安全是不可或缺的”。人类非物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与体现,一定程度上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四、重建社会秩序的需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的发展都需要凝聚力,而一个群体或者民族的凝聚力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来自于文化认同。我们今天所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除了在保护中国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各种传统艺术形式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应充分考虑到这些传统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华文明,特别是传承中华道德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非遗传承人相关要求和条件

一、相关要求和条件 (一)原则上仅限于从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推荐代表性传承人,并符合下列条件: 1、完整地掌握该项目的传统知识或特殊技能,并具有传承能力; 2、在该项目领域具有明晰的传承谱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 3、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二)以下情况暂不推荐: 1、目前在该项目领域内存在争议的传承人; 2、丧失传承能力、无法履行传承义务的传承人; 3、群体性较强,难以确定其代表性的传承人; 4、专职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和管理的在职公务人员。 (三)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因触犯国家法律,被剥夺公民权利者; 2、不具备独立民事资格的公民。 (四)每个项目推荐一至两名代表性传承人。 二、推荐程序 (一)各县(市、区)传承人推荐工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必须由本人自愿向市级名录项目保护单位提出申请;

2、市级名录项目保护单位按照代表性传承人的条件和标准向县(市、区)文化行政部门提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名单; 3、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对推荐材料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后,逐级报送到市文化行政部门。 (二)申请人属于市级直属单位的,由市级直属单位的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评议,提出推荐名单和推荐意见后,报送市文化行政部门。 (三)市文化行政部门根据推荐材料,组织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认真评议,提出推荐名单并在本地主要媒体公示30天,然后将确定的推荐名单和推荐意见报送市政府。 (四)市政府审批通过,将公布命名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三、推荐材料 (一)推荐意见:各县(市、区)文体局提出本县(市、区)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名单和推荐意见。 (二)推荐表:一式三份,粘贴个人照片(一寸),WORD格式。光盘三份附电子版照片(一寸)。(见附件) (三)辅助材料:有助于说明被推荐传承人的其他文字、图片、录音、录像光盘等一式三套(份)。

第八章非遗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

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 第一节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一、何谓“传承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群体传承,一是传承人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指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即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着具有重大价值的可以延续和发展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技术、本领,并且具有最高水准层次的个人或群体。 《非遗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2008年国家出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承担的义务作出规定: (一)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文化行政部门的要求,提供完整的项目操作程序、技术规范、原材料要求、技艺要领等; (二)制定项目传承计划和具体目标任务,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三)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 (四)积极参与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活动; (五)定期向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提交项目传承情况报告。 《非遗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二)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 (三)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丧失传承能力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背景及意义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或是创立较晚的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则是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流传。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而现如今,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势撞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成为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第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能够在一定程度

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

[日期:]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地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地精神文明发展史.——胡锦涛 一、寒假调查报告基本要求 .要求就家乡地富有特色地风土人情、名人古迹、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写一篇调查报告,特别是围绕闽台文化、闽侨文化、红色文化、蓝色文化、民俗文化、山海文化、方言文化、畲族文化、闽学传统等方面,可以使用文献法、访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开学后必须提交调查报告,充分运用所学地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地调查经历和调查资料,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调查要求确立读者意识与作者意识,前者强调你为谁介绍,后者强调是从你地角度来介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本次报告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撰写地课程论文,是初级形态地学术论文.要求尝试整理自己地思路,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正文主体字数不少于字.本报告地重点不在于原创性而在于你地视角与材料组织,注意发挥多媒体地优势,图片要选择并说明,视频要剪辑,有重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调查报告题目【宋体二号加粗】 作者(姓名,全学号)【楷体小四号】 摘要(字内)【楷体小四号】 关键词(个,逗号隔开)【楷体小四号】 正文(可插照片,附简短说明)【宁体小四号,无特别标注均按此要求.全文统一使用倍行距.】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参考文献(使用文献法地必须标注,学着做) [序号]作者.期刊论文标题[],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学位论文标题[],学校所在地:学位授予学校,年份. [序号]作者.报告名[],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年月日 [序号] 作者.摄氏文章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后记 后记内容主要是简要说明调查过程地体会或收获,相当于我们平时说地教学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Q第一次学做论文形态地材料,要认真也不要害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调查报告评定与成绩 由实践部在教师指导下组织评选并举办成果展,本报告成绩列入下学期《古代文化常识》课程成绩总评,优秀成果推荐记入综合考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附:往年学生选题例举: 关于建阳麻沙书坊地调查报告 郑和在长乐地活动痕迹 从海外交通博物馆看泉州在中西交流中地地位 安溪县地孔庙 光饼地来历及福清、福州、建瓯各地光饼地比较

非遗传承保护新模式

非遗传承保护新模式 非遗保护+志愿者(民间组织)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逐步推进,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积极地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作为一种新生力量,这些民间组织有着不同于政府部门的民间性、自治性以及区别于企业的非营利性、志愿性,吸引了大批志愿者投身其中,并渐次把政府相关部门、学界牵引进来。以我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两个民间组织的代表为例,呈现他们在非遗保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运作特点。 广东“仓东计划”——借传统村落保护带动非遗发展 广东省开平市仓东村是谢姓族人迁入开平塘口镇的始居地。自元朝谢荣山在这里开基以来,已历25代,可谓开平谢氏繁衍不息的历史见证。至上世纪初,早年出村闯荡的华侨衣锦还乡,一幢幢中西合璧的洋楼、碉楼、祠堂相继建成,这里成为典型的华侨特色村落,被誉为记录侨乡发展历史的天然博物馆。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村民陆续外迁,这个村落已失去往日的生机。 自2011年起,当地的侨乡文化研究专家谭金花及一些热心人士组建了“开平碉楼保育与发展项目——仓东教育基地项目”,又称“仓东计划”团队。在旅港同胞的资助下,经过4年多的努力,使得昔日凋零破败的村子重新焕发了生机。 “仓东计划”采用的是“整体性保育”的运作理念,其出发点是解决村落人口流失、历史建筑衰败,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化传统难以为继等问题。基于此,2011年至2014年间,该团队一方面积极与当地村民沟通,引导村民重建对社区、本土文化的信仰;另一方面,根据当地居民对于村落的记忆以及生活需求,先后对村内的碉楼、祠堂、夫人庙等建筑进行修复,同时鼓励居民保存当地文化、延续传统生活方式。 在修复村内历史建筑的过程中,该团队通过聘请当地掌握传统灰雕、木雕、壁画技艺的师傅,根据村民的回忆对建筑进行了修复。如此一来,村民虽不懂修复技艺,但亦能参与到乡村修复中来。此外,能工巧匠们的手艺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但项目收入提高了,也带动了相关非遗的保护和发展。谭金花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是僵化地保护遗产本身,而是为了保护在城市化、全球化进程中日渐湮没的精神家园。 香港长春社——为民众提供多样的文化选择 相比“仓东计划”团队,香港长春社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长春社创建于1968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民间环保团体之一。2005年,长春社成立文化古迹资源中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九月下旬,盟政协副主席**带领**政协文史委、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人员,深入到**、**、**和**县等地,对全盟非物 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是蒙元文化的发祥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地区,有多个项目在国家、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 其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非遗”项目的发源地中占有 重要地位。目前,被录入世界人类“非遗”名录“蒙古包营造技 艺”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祭敖包”、“那达慕”等13项; 自治区级“非遗”名录“乌珠穆沁长调民歌”等99项;**级“非遗”名录152项;旗县(市)级“非遗”名录302项。 被国家、自治区和**命名了一批传承人和文化之乡,其中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苏尼特左旗“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莫德格、锡林 浩特市“潮尔道—蒙古族和声演唱”传承人芒来);自治区级传承人89名;盟级传承人306名;旗级传承人445名。被命名的文化之乡(基地)36处。具有代表性的有,苏尼特左旗被命名为“乌兰伊德 文化之乡”和“印记、绳艺文化保护基地”;苏尼特右旗为“中国 骆驼文化之乡”;镶黄旗为“阿斯尔摇篮”、“火不思之乡”;东 乌珠穆沁旗为“全国文化先进地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正蓝旗为“查干伊德文化之乡”;锡 林浩特市为“潮尔道之乡”;阿巴嘎旗为“潮尔道文化生态保护区”、“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阿巴嘎黑马写生基地”等。共 设立“潮尔道传承基地”、“乌珠穆沁长调传习所”、“晋剧传承 培训基地”等传习所传承基地42处。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意义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内容。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议、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制定如何保护的对策,才能够使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 田青教授在“珠海大讲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候要作要对精神家园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家乡文化

齐鲁大地上的一朵奇葩 ——分析家乡的风俗与文化09级编导三班091500311 郭倩 我的家乡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这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美丽的地方。 之所以说这里土地肥沃,是因为它的南部背靠长白山地区为山地丘陵,占据了良好的地形优势。著名的吨粮田建设基地就在这里,这使得邹平粮食产值名列前茅。这里物产丰富更是显而易见的。邹平有“水杏之乡”的美称,所产的水杏个大、汁多,咬一口满嘴蜜汁,总能让你觉得口齿留香,爱不释手。除了水杏之外,还有礼参葡萄、红芽香椿、金星山楂,更有不得不提的长山山药。据《本草纲目》记载,山药性味平、甘、无毒,有益肾气、强筋骨、健脾胃等功效,是一种上等的保健食品及中药材料,在东南亚一带,自古被广泛地作为医疗食补之材。邹平山药栽培始于唐代,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来以高产、质优、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曾销往美国、加拿大、荷兰、东南亚、港澳等地。山药营养丰富,滋补作用强。主要成份是糖、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可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的加工原料和滋补中药。邹平山药不仅营养丰富、功能良多,它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做法就有十多种,例如:双炸山药丸子、桂花山药、山药丝、琉璃山药、澄汁山药糕等等。每一种做法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种做法都有不同的味道。如此多的当地特产,让邹平这个美丽的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致,闻到不同的花香、果香。 在邹平这一方土地上,古往今来群贤辈出,首先要说的就是一代名相——范仲淹。随着“范仲淹文化节”的举办,他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传唱,他的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他也成为每一位邹平人精神的榜样,成为每一位邹平人心中的太阳。 范仲淹年少时代在邹平度过,这段时期正是他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发奋读书的求学时代。他的生活十分刻苦,所以那段日子不仅积累了他的学识,也磨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800633.html,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陈雪孙吉全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11期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才是最好的致敬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复古泥古,也不是盲目排外,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传承至今,之所以能够深植人心,恰恰在于它的时空兼容性,在于它的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它总能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总能指引我们向着至善至美进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 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活动,即“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根植于民间,根植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日常生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符号,群众才是传统的文化主角。只有融入生活,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才能激发起人们认知、了解、保护与传承的热情。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则应当尊重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充分发挥当代人的智慧和创造性。 只有当新的文化形态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共处,社会发展才能植根于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本就有一个继承、批判、革新、创造的变化过程,而现实生活就是促成这种变化的土壤。事实上,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正是中华文化自成一体、大气磅礴、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所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挖掘并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内涵,使之能够积极应对社会结构转型期的挑战,这也是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嵌入人们现代生活的必要前提和关键环节。而我们也要通过增强对人的现实社会存在状态的关注、对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探索中为传统文化精神补偏救弊,促进其现代性转换与发展。 传统文化积淀和熔铸了众多优秀的民族精神,要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就应对这些精神加以充分吸收和利用,使之帮助人们辨识是非、善恶、美丑、得失,认知历史发展的规律,丰富人们的处世智慧,追求精神生活与身心和谐。当前,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道德建设。核心价值观符合中国民众的审美情趣,其中蕴含传统文化的诸多精神要素,可谓根源于优秀传统文化又高于优秀传统文化。 形式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载体,是让人们感受、体验、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方法。首先,根据时代发展的新主题与新特征革新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寻时尚外衣。其次,吸纳现代文明的优秀因子丰富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增添世界元素。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本就是我们的文化精神,对西方文化中的优秀因子的吸纳并不会削弱我们的实力,相反,它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表现,也使我们的文化能够更加从容地走向世界。再次,把握现代文化传媒化的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参考内容)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所谓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文化部门认定,能熟练掌握某种非遗项目技法,且具有权威代表性或社会大众公认影响力的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担着法律赋予的更多义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

准,具体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传承和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紧迫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三、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传习所进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将担负起以下功能:在传习所场馆内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展演工作,建立传承机制、大力培训传承人,做到后继有人,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例如保存、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

初中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探究活动教案 活动内容 1.引导学生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了解家乡的经济特征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2.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家乡有哪些物产;搜集家乡物产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物产地图(各省级行政区内标明各种物产的形象图标)。 教师:看看这张地图与前面我们认识的地图有什么不同,你从地图中可以看到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从地图中可以看出祖国物产真丰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物产。 (二)了解家乡的物产 1.学生列出家乡物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列举家乡的物产。 2.编儿歌:学生依照教科书中的活动示例,将列举的物产编成儿歌。

3.将编成的儿歌配上击掌的节奏玩一玩拍手游戏。教师可先示范书上的儿歌,然后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自编的儿歌,还可以玩一玩“拍手接龙”游戏。 (三)家乡物产博览会 1.教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家乡的物产,下面我们来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把你们带来的家乡物产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2.学生自由分组,布置展台。每小组6~10人,摆放好自带的家乡物产,尽量把展台布置得漂亮、有特色一些。 3.小组准备解说词,推荐解说员。介绍物产的特点,给家乡带来的好处,推荐1.~2.名解说员。 4.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各小组的展台,听解说员的讲解(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先参观自己所在组的展台,由教师作示范讲解)。 5.教师评价:参观了家乡物产博览会,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展台布置得好?哪位解说员解说得好? (四)推销家乡的物产 1.学生设计广告推销家乡的物产。 (1)设计包装。 (2)设计广告语。 2.教师分发学生设计广告所需要的卡片或纸片。

谈谈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谈谈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传承人目前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情况 1.冰火两重天: 近年来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传承状况、遇到的问题及困惑,放一块儿谈,一句话: 冰火两重天。火的方面是那些产品有销路,他们办起了公司、招工人、开起了商店,如陶瓷、刺绣、雕塑、制剑业。但这部分人是少数行业的少数艺人。大部分民间文化后继乏人,传承人靠手艺连自己也养不活,更谈不上致富,无人愿跟着学,即使传承人想招外姓人授德传艺,也无人愿学。如郑州“猴加官(冠)”艺人老曹,已80多岁了,通过媒体公开声明愿免费招外姓人为徒,传授制作技艺,却无人愿跟着学。 2.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一是后继乏人;二是知识产权纠纷。1956年私合营时留下的历史问题,改革开放允许私营经济后,以及受到保护后,有了名和利之争。家族内部的纷争,兄弟反目。相关利益集体和个人争抢传承人资格。三是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盲目拆迁、合村,对古村落和古民居的毁坏。四是自然环境污染,造成人们不愿、不敢品尝地方小吃,不愿、不敢直接接触手工艺品。 3.河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河南前后4批共有84名国家级传承人,分布在民间文学、民俗之外的8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类之中。全国4批非遗传承人共1986名,平均每个非遗项目约 1.63人。我省非遗传承人约占全国总数的 4."2%,高于各省平均人数( 58."4人)。河南非遗居国家级项目平均拥有

1."15个代表性传承人,略低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平均人数。我曾做了一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分布表: ①民间文学的国家级项目有5项,民俗有8项,而传承人缺位;②戏剧类国家级项目有17项,平均每个项目 2."5人;传统音乐平均每个项目 1."6人,传统舞蹈平均每个项目 0."5人,曲艺平均每个项目1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平均每个项目 1."6人,传统美术平均每个项目 0."9人,传统技艺平均每个项目 1."7人,传统医药平均每个项目 1."5人。 14.河南省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自2008年公布第一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来,每两年评定一批,221人入选。2010年评定了第二批231人入选。2012年第三批189人入选,三批共计641人。 在省文化厅2008年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之前的 2005年3月,省民间文化抢救工程领导小组按照中国民协的部署开展了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调查认定、命名工作。 2007年7月25日,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联合命名了76名省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单。当年11月,在郑州召开了命名大会,冯骥才、孔玉芳等领导亲自向传承人援牌。其中28人于 2007年6月被命名为国家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介绍76名杰出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图书《薪火》,于

关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1-05T15:00:07.34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1月作者:李建军 [导读] 本文主要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及发展做出全面的分析研究,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文化馆 736100 摘要: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在农村,市场经济也为农村生活带来比较大的改变,这种变化导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日益丧失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所以在农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及发展做出全面的分析研究,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分析 引言:在农村现实生活中要真切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情况,并且要分析其兴衰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发现其潜在的生命力,并且要采取科学保护措施,使其在现代化背景下再现生机,与此同时也能发掘其或被忽视或被遮蔽的社会价值,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实境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直接体现广大劳动人们繁衍生息的脉络,存在着比较强的朴素性以及民众性,也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现如今我国广大农村出现较大变化,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价值观和对文化的追求也出现变化,已经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多数的优秀民间文化也逐渐被外来的文化取代,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工艺以及民间口头文学等面临失传危险,处境尴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令人堪忧。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各级传承人进行延续,这些国宝级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现如今多数都是年迈体弱,但由于无徒可授,传承断档,这样便使现有民间艺术和艺技频临绝境。例如在瓜州当地,双塔乡古城村有一位皮影戏老艺人赵成员,从祖辈开始就一直表演皮影戏,在瓜州一带曾经风靡一时,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但是现如今72岁高龄的赵老已经无力再唱皮影了,其高超的技艺也存在后继无人的现状,经历磨难保存下来的三大箱两百多套皮影道具,也于2017年12月捐赠给县文化馆成为瓜州县文化馆的馆藏之物。另外由于学习民歌小调的人越来越少,瓜州县省级非遗项目《瓜州民歌》的传承发展同样境遇堪忧......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媒体大量普及进入到农村,不仅改变农民生活观念,同时也改变他们的娱乐方式,电视、电脑等进入千家万户,致使农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具有民间特色的艺术在当代消失,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一是对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比较强的示范意义。社火主要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浩大的集团创作,同时是比较鲜明的集体表达,村民装扮的社火,不管是社火故事或者戏曲故事,都体现村民共同的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同时也表现出向善向美的愿望,也是集体狂欢,作为集体课堂,让全体村民懂得历史,从中能接受历史文化以及传统道德文化熏陶。此外社火对农村文化的建设也存在着比较强的示范作用,此外也能让我们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发展的意义。 二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农村现如今处于在松散不好治理的状态下,这种状态也是市场经济冲击所带来的结果,但是它和社火这个民俗活动多年来在农村衰落以及中断存在较大关系。农村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教训从反面印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陈述,主要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在农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想法 一是在农村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同时也需要提高农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方面的认识,使其能够唤醒农民文化自觉以及自豪感。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动后,每一级文化部门已经在全国进行广泛的动员以及宣传,我国根据法定方式确定文化遗产的宣传日,每年也是如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通过相应宣传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来自于国际术语已经并不很陌生,同时现如今已经有更多的人关注这项工作。一大批学者以及文化人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并且通过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发展。现如今我国正在积极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农村的文化建设也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农村文化建设根基和资源是什么?无疑便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代表的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其根基在于农村生活,因此必须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其农村文化建设的起点所在,从而开展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并且将其作为文化建设中心工作,此外也要尽快的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使其能够形成一股合力,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总结: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创新是一个重要发展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社会中以及人们生活中具有紧密的联系,或许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或许成为人们精神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时期,并且从来也不是定式的,因此依然不可以将其看做成为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机主要来自于现代生活的冲击,其原因和现代生活不适应,并且也是从民众中来,但是在后来却渐渐不能表现生活,最终由于和生活的疏远从而走向萎缩。因此必须要注意培养艺人们的创造力,在保持传统的形势下,积极表现现代情感,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比较乐观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杨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弥渡民歌传承人李彩凤为例[J]. 大理大学学报,2016,1(03):53-56. [2]李小莉. 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 搏击(武术科学),2013,10(07):20-22. [3]刘琼. 佛山蔡李佛拳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 神州民俗(学术版),2010,(06):13-16. [4]陆光华. 图书馆不可推卸的使命: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贵州黔南水书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思考[J]. 贵图学刊,2008,(02):47-50. [5]吴亮.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395-3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