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作了最为明确、准确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内涵十分丰富。从素质教育的定位看,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灵魂是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素质教育的功能看,素质教育充分考虑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和个性差异,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从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看,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价值。就素质教育的根本而言,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具有时代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教育。二是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开展教育。三是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强调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四是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充分弘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个性和创造力发展开展教育。五是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和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教育。

人的素质是一个有机整体,素质教育也是一个有机整体。素质教育不是针对部分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不是压抑学生发展的“片面教育”,而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全面教育”;不是追求升学率的“被动教育”,而是鼓励学生热爱学习、创新思考和乐观生活的“主动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本质不同。第一,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顾抓升学率。第二,素质教育重视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应试教育只按考试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第三,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只注重向学生传授考试技能。第四,素质教育重视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成自身素质,应试教育只要求学生在考试时能完整复述所学内

容。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着眼于提高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努力提高人的素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之一。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最后,我认为,要想更好的开展素质教育,首先应从我们自身做起,努力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如何理解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记者:现在大家都讲素质教育,究竟应当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李岚清: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民族地区更应有自己的特点。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 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教育是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试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它主要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有的人书念得很好,考分很高,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修养很差,缺乏与人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这不能认为是好人才。有的人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创造性,不会解决实际问题,“高分低能”,也不能认为是好人才。道德修养好和本事大的人,身体不好也派不了大用场。当然,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差,更不能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我们决不能重犯“文革”中不学好知识,甚至提倡交白卷那种极其荒谬的错误。有一点我想再次说明的是,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统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勐统镇中心完小李建敏 2015年7月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永德县小勐统镇中心完小李建敏 【摘要】: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乎学生文学素养形成的一个基础性和启发性阶段,作为我国传统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文学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好小学语文和人文的关系,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的春天才会最终到来。本文从《课堂教学途径方法文化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途径方法人文光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是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价值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领会作者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与作者同欢乐、共忧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如我在上《四个太阳》时:让学生合作互查生子,开火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有直接报生字的,有报偏旁的,有报字的结构的,有报字谜的……总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___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是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基础。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人文素养的作用以及重要内容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当今社会,一些国家因为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仅仅将科技视为第一生产力,造成各种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当中很多的专业课程“重理工,轻人文”,也就是过于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素质。这些现象会导致理工科出身的企业管理者急需要将自身的人文素养加以提高。作为管理阶层,如果不能充分具备这方面的修养,只是在其他方面具有较强的素质和能力,就会造成适应社会活动与处理社会问题以及整体的素养等综合能力不健全或比较缺乏。人文素养对于企业管理者具有如下作用。 (一)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1、使适应组织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宽广的人文知识包含历史、政治、哲学、经济、法律、文学、艺术、体育、语言等诸多学科领域。人文知识实际上就是产生与形成思维理论的有效前提。领导者知识面越广泛,实际工作当中就会更有思路和魄力。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领导者知识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具备渊博的知和合理化的知识

结构,也就表明具有了在现代社会中有效生存下来的知识技能和文化底蕴,可以快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履行管理职能。 2、使适应组织文化理念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企业管理人员都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寓工作于快乐、幸福和 健康。将人文知识作为前提的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体验社会生活和组织活动、追求精神世界的过程,它在个人的生活层面与幸福的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更加影响着个人的气象与人格。人自身就是文化场,其中涵盖有不同的文化景深与文化魅力,人文的意义不但是要多学一些人文历史知识,还要从中品味人生,陶冶情趣。例如,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教授一直以来都将杜甫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当成是其做事做人的必要准则,他将人文知识作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再以人文素养为基础,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目标,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更是摘得了科学的桂冠,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为饱满。 (二)利于开展组织工作 1、使组织管理工作有所加强

素质教育理论

编者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为创造性的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特编辑整理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资料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素质教育的立论基础 近几年来,围绕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然而,我国素质教育的兴起之初并不是“至上而下”进行的。这既是说,素质教育实践的起因来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使教育现代化内含着基础教育素质化的本质要求的结果。因此,应该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问题作深入探讨,并首先找到其站住脚、深入下去并使之走向科学化,以作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指导。一般认为素质教育立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素质教育的科学指导思想。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其次,马克 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研究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系统科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设计与功能的整体优化。 3、心理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施的心理保证。 4、人才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的具体化。首先,人才学中关于合格人才、专门人才、杰出人才三类人才的划分以及人 才的成才规律的揭示,给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启示。其次,人才学中关于人尽其才的研究表明,所谓人尽其才,并不是仅仅尽其现有之才,还必须不断提高其潜在的才能。 5、未来学基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一,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因此应让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应有传统教育相现代教育转化,既有注重经验的传统教育,向注重信息知识的未来化教育转变。第二,素质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培养内向型、书斋型人才的局面,转向培养既关心现实,又关心未来,有深谋远虑,为未来铺路,为后人造福的外向型开拓性人才,培养勇于进取、善于创造、具有极强应变能力的人才。第三,素质教育必须开放,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一切有关教育的方面发展。 6、教育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依据。 7、社会学基础:素质教育理论的现实要求。首先,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我国的国情是其实施的广阔背景。其次,无 论是当代教育还是未来教育都应是一种全面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的活动。第三,素质教育应是一个网络化的教育体系,它不仅仅指学校教育本身,而应包含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惟其如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快、更好地得以实现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素质?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及平日的修养。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发展的状态、水平。可见,素质概念既可以从生理又可以从心理方面去解释;既可以说是人的“原始的状态”、“本来的性质”,即先天的素质,其中如遗传素质,又可以说是人在后天形成和发展的状态、水平,即通过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素养,如现有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等。 2、什么是素质教育? 简言之,它是全面发展或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所进行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的特点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教育紧紧围绕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来进行,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冷落的“陪读”地位。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选拔”和“淘汰”教育。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指出,教 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他批评只为少数可能达到最高层次教育的学生准备阶梯的教育是最大的浪费。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择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从教育对象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基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那么,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成了教育工作者探究的主题。 一、素质教育观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起源于二十世纪90年代,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实践、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新人才的转变。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它特别强调学

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间断地创新,人们必须不停地学习,各类社会组织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人们的道德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而艰巨的改革。要实现转变,就必须在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等根本问题上彻底转变传统的意识,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适应世界经济知识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二十一世纪创新型人才,这一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对基础教育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在,教育界有一种说法“课外抓能力、课内抓知识,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只要是目前的中考、高考制度还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这种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升学条件的制度还将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制约着素质教育推广与实施。形成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重视考试的选择功能,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和综合

素质教育的理解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中国教育的艰难历程 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走过了极其艰难和艰辛的道路。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打破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以欧美教育为范例初步建立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确立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此方针指引下,中国教育曾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文革”十年,教育受到巨大的冲击,教育机制被打破,造成了社会的极度混乱与倒退。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85年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针对当时中国社会百废待兴、人才奇缺的居面,提出了“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口号,口号的提出无疑为中国教育的复兴、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个口号也有有违教育规律的一面,它使中国教育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造成了千军万马共挤高考独木桥的局面,社会的人才观也发生了变化,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否则就不是人才,至今还在影响着社会,重文凭轻能力,就是其所产生的怪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成为基础教育的唯一智能,忽视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死啃书本,忽视实践,脱离社会,要经过若干次的各类考试。走上社会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除了在小学所学的简单语文知识和简单算术,其他知识竟毫无用处,当农民、当工人以及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须从头学起,无情地浪费了青少年许多宝贵的生命时光。 1993年末,中央出台了《中国教育改革好发展纲要》,1999年国务院又出台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才将教育的落脚点放在了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上。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政府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关乎提高全民族素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大事。应当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深刻、最广泛、内涵最丰富的、也是最彻底的一场教育改革。他是涉及教育思想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评价、人才培养、选拔模式等的长期的改革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固然,它要继承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优秀的教育传统,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实际,创造出我国自己的崭新的教育。特别是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经济增长方式将根本性的转变,即要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而面对这样的转变,教育创新则成为刻不容缓的的任务。进行教育创新,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不是盲目的否定过去,而是要在总结以往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更加全面地、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使我国教育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

浅谈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目的:培养新世纪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高级医学人才。方法:加强和改善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结果:医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结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许多学者提出了高等教育应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观点,本文就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意义等谈几点看法。 1当代医学生亟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1.1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包括3个层次(生理、心理和精神),6个方面(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素质本身是整体的,多方面的,内在的故有综合素质一说,而人文素质是指人身体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近代西方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解放了生产力,使得人类看到了科学技术的无穷力量,也使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和崇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教育的“科学至上”思想甚为流行。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但在发展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人身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全球性的“人文危机”,医学生应具有以人为本,病人为中心的高尚医德,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深入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赢得服务者的信任。 1.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尽然趋势医学即是人学\人文\人道是医学世界的基本特征。医学模式目前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加强从心理\社会等方面综合研究解决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这势必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全面地改革,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卫生的新旧观念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等观念已经深入到广大患者之中。我国的医院技术装备和医疗水平与外国相差并不大,其主要差距就在于人文关怀与人性沟通上,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生”而不是“医匠”,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应该成为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 1.3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待加强是由于教育制度的缺陷我国的医学生在高中阶段就主攻数\理\化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造成了生源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入学后更加局限在重视繁重的医学专业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医学主普遍人文素质薄弱,很多学生缺乏起码的人文学常识。 2人文素质教育和内涵及意义 2.1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医学全面的发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人类文化的熏陶下,正确地认识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正确地把握自我超越自我调动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一: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联性摘要:素质教育在党的十八大中再次被强调,素质教育主要是解决“如何培养,怎样培养”的问题,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基础,主动、发展、实践、创新及参与性等各个方面。实现“三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都需要经过这几个方面。所以,理解和掌握两个各自的内涵、捋顺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介绍三生教育内容开始,在其基础上重点论述两者的关系。以期为开展包涵三生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推广提供一份帮助。 关键词:三生教育;素质教育;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它主要是面对所有的人员,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的德智体各个方面都收到均衡的发展,让他们都具备自我开发的能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先后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而最新的表述再次清醒而郑重的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主要是解决“如何培养,怎样培养”的问题,它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基础,主动、发展、实践、创新及参与性等各个方面。实现“三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都需要经过这几个方面。所以,理解和掌握两个各自的内涵、捋顺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介绍三生教育内容开始,在其基

础上重点论述两者的关系。以期为开展包涵三生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推广提供一份帮助。 一、三生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三生教育的内容 “三生教育”是生命、生存、生活三种基本教育的简称,其包含基本而重要的教育内容“生命教育”注重培养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知、尊重和珍爱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生活教育”主要是让人们了解生活常识,具备生活技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以抛却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生存教育”则主要是培养人民的生存知识,让人们拥有强大的生存意志,让其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下来。最后通过“三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三生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主要是关于生命文化与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主要是研究生的命价值,让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养成积极健康的生命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爱惜自身、尊重他人,使得自我和他人的生命更有意义。生活教育具有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大特点。学校的生活教育主要是提高教师、学生的生活质量,从各个方面入手,培养他们的言谈举止,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爱和珍惜家庭和集体生活。生态教育主要是培养人们与自然和平共同发展的理念,让人们能珍惜现在的生态环境,爱护自然、珍惜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让人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珍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的相处,长久和平的发展。 二、浅谈“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使其逐步 成长为社会生活的行为主体。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还在教师。教育必须面 向全体学生,而不应仅仅面向那些分数高的学生。就小学应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进 行了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培养;自强;自立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7-127-01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端正教育思想,才能 实施创造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 成长。素质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我 们必须把每个人都当做人才来培养。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应仅仅面向那 些分数高的学生。 1.应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1认真搞好政治学习,树立高尚的师德。认真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通过学习,培养、树立典型,领导干部带头上主课,带头遵 纪守法,带头搞科研,带头创一流成绩,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树立高尚的师德。 1.2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大搞创新研究,让教师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加强了各 科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支持教师参与教育理论培训和学科素质教育研讨班,大 力开展赛讲和优质课评选,这样教师整体素质才能有所提高。 2.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2.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使其逐步成长为社会生活的行为主体。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 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 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正确、有力,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那么,教师的主导怎么样才算正确、 有力?一是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明确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目的在于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掌握基本的教 育学、心理学原理及教学方法论,明确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渠道在于组织教学和 启发学生思维。 2.2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归根结底是学会思维。学会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敢于并能够发现问题,然后运用科 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和 鼓励,提倡思维无"禁区",提倡学生向教师"发难",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有的 教师习惯于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去框定学生思维空间,不让学生自由思考,或只 给学生思维以极小限度的自由,学生思维的想象即使飞翔开了,也要千方百计把 它拉回到唯一的解法和标准答案上。还有一些教师习惯于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来所 谓的启发学生,并借以推进课堂教学过程,却不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 考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教师教案上设计好一个一个的问题解决了,并不等于学生 的问题解决了,让学生会的问题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利于 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何况那些思考量很小的提问,那些让学生齐声回答"是"或" 不是",根本谈不上思维训练。

浅谈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启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的各种品质,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全面发展,还包括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二者的结合即马克思所说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发展个性,要求确立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这恰恰是使人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的去全面提高基本素质.发展个性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个性是发展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必须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两个基本特征,即独创性和个体性。因此,教师既要发展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又要帮助学习困难、成绩较差、社会适应性弱的学生,扬长补短、避其所短,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 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在不同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贯穿教育的始末。素质教育包括了学科教育,能力教育,也包括做人的教育。尤其是做人的教育,如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把它放在了首位,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德不好是危险品,智不好是次品, 身体不好是废品。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基础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基础要厚,知识面要广,能力要强。基础是学生思想和知识发展的根,是发展的源。基础要厚,一是指扎实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和做人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最旺盛时期,教育要为他们的脑力和体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相信孩子,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心,长大了我们对他们还报什么希望呢?因此,他主张小学一年级不给学生的作业成绩打分数,第一次给学生打分不打不及格的分数。这为的是从小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讨论题目 1.谈谈你对学习比较教育课程的认识 2.“什么是教育”谈谈你的理解 3.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4.谈谈阅读与写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5.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 要求 1.从上述5个问题中选择其中1个论文题目(不少于3000字) 2.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偏: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偏,纠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之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素质的内涵和特征等问题已达成了一些共识。学者们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 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呢?文辅相认为,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解释。心理学认为,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点,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理论界的许多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素质既包括先天遗传特征,又包括后天习得的素养。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至于素质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内潜性。素质是人的潜能,不但遗传素质是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必须 内化为人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视为素质的形成。人的素质的外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方能实现。 (2)整体性。素质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这些因素统一在一个 人身上,存在于一个统一的结构之中,整体的水平取决于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间结构的整合。 人的素质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构成素质整体的各因素也可以区分为不同层次,并得到测量。 (3)稳定性与发展性。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 来。当然这种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素质和一定社会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联系,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对素质的要求不同。另外,个体的素质也是发展的。 (4)社会评价性。人的素质具有优劣好坏之分,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素 质,这些优良的素质可以得到客观的测量。 此外,也有学者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对素质的特点作了划分,如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相对稳定性与发展变化性的辩证统一,内在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等等。

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人文就是对人的教化,它既涵盖了政治思想性,也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一切届丁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因素。“人文素质”就是将人类 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自身习得、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方式,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集中反映。那么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陶冶教化,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修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在诸多学科中,唯有语文是真正让学生感觉自己、感觉生命、感觉到人的喜怒哀乐、感觉人的灵动心性的学科,唯有语文是可以让学生尽兴参悟人性、人生、表达个体情意智慧的学科。因而,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担负起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意。那么究竟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呢? 第一、观念的内化 “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法国人米业拉富说: “在母语教学中,社会学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也是法国 人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以爱国主义主题为米业拉雷的话作了最好的注释。事实上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特别看重母语的学习。因为母语和民族文化紧密相联,子子孙孙在母语习得中将自己的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中华民族,向重 语文,尤重其丁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语文教学有着较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母语学习除了是升学和就业必须掌握的一种工具外,更有继承文化传统,陶冶健 全人格的深层意义。”“学好语文是每一个国民的基本义务”一一香港大学施仲谋教授如是说。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国家民族观念,努力丁潜移默化中促进

素质教育浅析论文

素质教育浅析论文 《素质教育中的关键》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永恒的主题。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而实施素 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 思想政治素质、坚实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要提 高教师素质需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德教育,加 大培训力度,参与教育科研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等。 关键词:教师素质构成待遇科研终身学习 一、教师素质含义及其构成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是教师完成教书育 人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应具有的稳定品质的总和。全面提高教 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今天,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能实现教育改革和 发展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应具备哪 些基本素质,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呢?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以 下几项基本素质。综合分析认为,教师素质在构成内容上,应至少 应包括以下成分:思想政治素质、知识能力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 (一)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师素质中居主导地位,支配着教师的其他各项素质。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良好 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高的敬业精神。学校作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阵地之一,在提高民族素质以及为社会 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奠基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而完成这些任务,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爱国 主义精神,坚实的敬业精神和适应社会主义大业的价值观。

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人文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涵养。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个人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渗透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各方面。 人文素养的本质,是个人一种内在的修为和品格,是个人一种成熟和稳定的价值体系。这种品格和价值体系通常被称为人文精神——个人对自我以及外部世界在生存意义和价值取向上所体现出的一种普遍而持久的关怀。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较差;有些大学生的语言行为不文明,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能力较差等。人文素质的缺乏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情感智慧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它主要是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智慧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蔡运桂《艺术情感学》)因此,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义重大。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范文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它顺应时代潮流,是国富民强之根本。其中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和优化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力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则必须在学科中实施优化教学法。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又如何实施优化教学法呢?本人浅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优良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的英语课的前提。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学生由“要我学英语”变为“我要学英语”,由“学好学坏英语一个样”变为“一定要把英语学好”,这样就为今后英语学业的发展扎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牛津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

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3篇

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3篇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下面是带来的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素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时代,被信息包围,却依旧缺乏信息。如此海量的信息,却不能够被我们得以充分利用。实在是一件很令人感到无奈的事情。 不过,在信息素质教育课上,老师幽默机智的上课方式,采用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发挥不同老师的优势的多人教学方法……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给我们传授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 但是,在我们掌握了如此众多的信息搜集能力之后,我们却渐渐地松弛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一直不停加速转动的思绪浅渐渐地缓了下来,最可悲的是,甚至停止自己的思考能力,完全奉承“拿来主义”。 这是一个缺乏原创的年代。高超的网络技术让我们学会如何偷懒,复制粘贴,轻松一点,便解决了我们绞尽脑汁的事情。曾

经的我们,还不会玩电脑,找百度,用Google……于是我们百般思索,万般探究。时间就这样匆匆而逝,我们一天天长成了大孩子。日益沉醉在现代发达的科技中的我们渐渐懒惰起来。 无论是老师布置的小作业,还是学年论文,亦或是专业考察报告,都希望能在网上搜到相关资料,那样写起来就会像飞一样的高效精准,只不过有时会避免不了千篇一律的烦恼。 我们的脑子渐渐停止了思考,从我们懂得了如何偷懒之后。曾经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或者是偶尔写写小*,编编小故事也好。可是,似乎自己从未为自己的梦想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也许是不知如何努力才能达到心中所想,也许是因为懒惰而没有付诸实际。 曾经看到一句话:如果你学不死,那就往死里学。扪心自问,我还没有这种拼命的精神,也从未达到过这种境界。时常对自己说:要努力要努力!是时候该努力了!可是总会有这种这样的借口让我把自己的任务一天一天往后推,直至有一天放弃了曾经设想的的。永远是最经不起时间消磨的东西,更加经不起我们的不断推拖。 曾经参加一次大型的作文竞赛,当时问了一位资深的教授很俗的问题。是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他的回答很简单:保持一颗好奇心。对于当时思想幼稚的我来说,这句话真的很受用。在这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乃至将来,我都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富县沙梁中学申余忠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单纯的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相对应,与高考录取的精英教育相对应。不单看学生考试分数,还要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目前,社会对教育评价的依据是高考考生人数的上线率,上线率高则说明教育质量高,反之则会对教育形成巨大的压力。教育主管部门也多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校质量高低,学校也以分数论教师,教师在有意或无意的重点关注学生分数,对学生也是以分数论聪明,不管学生的其它方面是否突出,也不管“好学生”的其它方面是否有问题。家长对学生在学校表现不闻不问,只看成绩单,如果成绩高有奖励,反过来,如果考不好,轻则批评教育,有甚者棍棒加身。这些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都对素质教育的推行造成了重大阻碍。再加上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进行的考核,迫使教师不得不戴着应试教育的枷锁进行素质教育。这也是造成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扎扎实实的原因。尽管上级部门也会时常提素质教育,比如近年推行的体育、艺术“2+1”,大课间活动等,但教师还是自觉不自觉地以降低其它能力的发展为代价,挤用学生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甚至睡眠时间,进行题海战术,加强学生的应试机能。上面检查时突击完成活动任务的计划、记载,检查的风一过,继续盯紧分数不放松。继续训练考试“机器人”。 教育的本意就是素质教育,在“教育”前赘上“素质”二字,是为了区别“应试教育”,矫正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更加突出和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育人还是育分”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应试教育把分数放在第一位,教育者眼中只“见分数”“不见人”,具体表现为“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以考高分为教育的追求目标,以分数为评价教育的标准,有人戏说“分分分,师生的命根”,就是应试教育下师生对分数的一种心理感受。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把学生当成了“考试机器”,“题海”战术被普遍采用,对学生反复进行考试训练,研究考试技巧几乎成了教育教学的全部,追求升学率几乎成了学校工作的全部,偏离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学生被动学习、被迫考试,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素质教育,简单说来,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既要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发现和培养学生某方面有优势的潜在素质。具体说来,素质教育就是完全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教育。“高中课程方案”对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都有详细要求,在“培养目标”里明确指出,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 础,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都有具体的要求,所以,严格实施课程方案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就是品格,是人在不经意中各种表现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强调做人的根本,强调人的内在素养。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段精彩论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行为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只有形成好的习惯,才能有好的品格,有好品格的人,才能成就一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崇高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优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