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省县域经济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省县域经济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省县域经济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省县域经济发展

李业坤

摘要:县域经济是是构建和谐安徽、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跨越崛起的重要支撑力量。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解放思想,加速转型升级,按照“一产做长、二产做强、三产做宽”的思路,实施“八化”联动促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实现由传统县域经济向现代县域经济转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县域经济重要机遇转型升级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观点。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①”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导致相应的发展结果。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具有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差异性基本特点的县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为经贸合作和生产力布局提供重要平台。古人云:“郡县治则天下安。”中央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此后被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

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壮大县域经济”;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要求:“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十一五”规划建议系统地表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十七大报告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

从党的十六大的“壮大”、“推动”和“十一五”的“大力发展”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增强活力实力”,县域经济内涵的表述不断深化,表明新世纪新阶段的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这就是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县域经济转变。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以及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评估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臵。位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身处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

点,县域经济始终是我省加速崛起的“聚焦点”,是政府投资少、百姓创业创富的“民生经济”,是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物质支撑。县域经济为社会提供基本生存资料,发展县域经济是提高我国多数人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没有县域经济就没有整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另外,从面积、人口、消费等看,县域占我国发展的大头,解决好了绝大多数人的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意味着解决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2007年,全国2070个县域经济体占国土面积的95%,占人口的7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财政收入的24%,县域经济体吸纳了65%,其中乡镇企业和县域中小企业吸纳了80%。安徽省61个县(市)面积11.4万km2,人口4700多万,分别占全省的81.7%和71.3%。由此看来,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省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实力。加快发展和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是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跨越崛起,构建和谐安徽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安徽省县域经济曾是“木桶效应”中的“短板”,2002年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为此,当年的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提出“以工业化为核心,培育特色经济,主攻民营经济,发展配套经济,壮大园区经济,提升劳务经济”的发展思路。2003年起,安排每年2000万元的省县域重点工业园区财政贴息资金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起,每年筹集1.5亿元左右财政周转金,奖励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发展。

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27条: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改进县城建设用地管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建设,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加强对县域经济的领导。特别提出了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县建一个工业园区、一个担保公司,安排每县1亿元开发行贷款和一笔财政间歇性资金,选择一批县开展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年底《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18条措施更加具体细化、硬化。去年5月,《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6条,从发展特色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力争到2012年,全省四分之一的县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二分之一的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一系列举措带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春天,县域经济呈现速度加快、实力增强、结构优化、动力强劲、效益提高的良好发展局面。

下面,先以2008年全省县域经济形势为例分析。数据以2009年6月9日安徽省新闻发布会为准。

根据《关于试行县域分类考核的通知》(皖政…2008?90号)的精神,安徽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经济运行考核办公室确定2008年度20个科学发展先进县。其中一类县7个,分别是肥西、当涂、繁昌、芜湖、宁国、无为、肥东(也是上年表彰十强县之列,其中肥西、芜湖、无为和肥东4县还是上年表彰的动态十佳县)。二类县9个,分别是郎溪、含山、青

阳、庐江、东至、霍邱、全椒、萧县、怀远(郎溪为上年表彰的动态十佳县)。三类县4个,分别是绩溪、休宁、歙县、金寨。

今年考核最鲜明特点,就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各县(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20个科学发展先进县中,12个是第一次表彰,共性有:一是发展速度快。生产总值增长15.6%,比全部县域快1.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31.4%,比全部县域快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9%,比全部县域快1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比全部县域快7个百分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23.2%、19.9%,比全部县域快3.6和0.9个百分点。二是总量贡献大。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578.7亿元、139亿元、442.7亿元和1131.6亿元,占全部县域的比重分别为37.2%、43.1%、34.9%和47.3%,比人口比重高5-17.4个百分点,且比上年均有所提高。三是人均水平高。人均生产总值11020元,比全部县域高24.6%;人均财政收入970元,比全部县域高44.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223元,比全部县域高8.3%;农民人均纯收入4733元,比全部县域高15.6%。

评出的综合十强县分别是宁国、繁昌、当涂、凤台、肥西、芜湖、肥东、铜陵、天长、广德。其中铜陵首次进入。

综合分析,2008年安徽省县域经济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良好局面。呈现以下七个特点:

1、增速明显快。全省县域GDP增长13.9%,增幅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延续了自2005年以来增速快于全省的态势,其中一、二产及全部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21.2%和24.5%,比全省高1.3、4.8和6.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高11.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高2.8个百分点;利用省外资金增长82.3%,高33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增长51.9%,高23.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30.2%,高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高0.9个百分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9.6%,高0.7个百分点。

2、总量贡献趋大。县域GDP4239.6亿元,占全省份额由上年的47.5%提高到47.8%,县均GDP69.5亿元,比上年增加13.4亿元;GDP超百亿县(市)由上年的3个增加到8个。县域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利用省外资金及外贸出口占全省的份额分别由上年的24%、36.8%、22.8%、32.8%和16.1%提高到24.3%、39.9%、23.3%、40.1%和19%。

3、经济结构渐优。县域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7:39:33.3调整为26.6:42.2:31.2。农业实现增加值1128亿元,粮、棉、油产量分别为3010.1万吨、31.5万吨和195.2万吨,比上年增长11.6%、3.5%和18.3%。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4799户增加到6370户,增长32.7%,其中20个县(市)当年新增企业达到或超过30户;全部工业增加值由上年的

1096.3亿元增加到1499.4亿元,工业化率由上年的32%提高到35.4%,6个县工业化率超过50%,比上年增加2个。第三产业增加值1323.2亿元,增长10.9%。

4、对外开放度趋大。县域实际利用外资9.6亿美元,增长23%,14个县(市)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00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8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292.7亿元,增长82.3%,15个县(市)超过30亿元,比上年增加13个,5个县均超过50亿元;外贸出口21.6亿美元,增长51.9%,30个县(市)增幅均超过50%,比上年增加4个,13个县(市)出口额超过500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个,4县(市)出口均超过1亿美元。

5、发展后劲强。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393.3亿元,增长46%,32个县(市)投资额超过30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个。县域等级以上公路密度由上年的0.89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0.93公里/平方公里;通汽车村比重由上年的98.9%提高到99.4%。县(市)49个省级开发区及筹建的16个开发区建成面积345.4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5.9亿元,增长56.9%,增幅比全省高16.8个百分点。

6、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全省县域财政收入突破三百亿元大关,达322.5亿元,增长30.2%,7个县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3县财政收入超过15亿元,分别达16.7亿元、15.8亿元和15.6亿元;33个县(市)增幅高于全省。从企业效益看,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2.2亿元,增长33%,增幅比全省高33.2个百分点,36个县(市)

实现利润超亿元,比上年增加6个。县域节能减排明显,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电量689千瓦时,下降10.7%,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为100%的县(市)由上年的49个增加到56个。

7、民生得到改善。去年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4093元,17个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比上年增加11个。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360元,44个县(市)超过2万元,比上年增加25个。县域城镇低保人均月补差额增长35.6%,61县(市)人均月补差额均超过100元,比上年增加49个;增幅超过40%的县(市)由上年的6个增加到17个,40个县(市)增幅高于上年。社会福利床位数8.3万张,增长22.3%;医院床位数7.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数8.1万人,分别增长14%和7.5%。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县域经济仍然是全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一是经济总量偏小。2008年,从县域经济占全省的经济比重看,我省县域GDP只有48.5%,不到全省的一半,明显低于周边省份县域经济占全省的份额,与71.3%的县域人口比重很不相称。而东部地区的浙江、山东分别达到65%、80%,中部地区的河南、江西和湖南也分别达到69.1%、57.3%和66.2%。我省县域GDP分别比河南、湖北和东部地区的山东、江苏低23.1、3.3、11.1和4.6个百分点。我省县域人均GDP7346元,仅相当于全省的61.1%,大约是两年前全国县域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县域平均GDP为69.5亿元,全省过百亿元的县仅8个,而2006年湖南、河南分别有8个、25个县。我省县域GDP平均规模分别比河南、湖北、山东、江苏低41.2亿元、3.9亿元、83.4亿

元、198.8亿元;人均GDP分别是河南、湖北、山东、江苏的55.8%、73.6%、38.5%、27.1%。

二是工业化程度偏低。2008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6:46.6:37.4②,而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26.6:42.2:31.2,两者相比,县域一产高了10.6个百分点,而二、三产分别低了4.4个、5.2个百分点。可见,安徽县域产业是,一产过重,二产脆弱,三产滞后。2007年,我省县域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8%,分别低于鲁20.2、20个百分点;县域实现人均工业增加值2335.6元,分别是河南、湖北、山东、江苏的37.7%、70.8%、23.5%、16.6%。去年,我省县域经济工业化率仅仅35.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非农产业比重67.8。低于全国百强县2004年平均水平22.6个百分点。

三是发展不平衡。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南北、东西差距都较大。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安徽县域经济实证分析与发展研究》分析,我省2006年县域综合梯度值大于1的是11个县(市),在0到1之间的是11个县(市),在-1到0之间是27个县(市),小于-1的是12个县(市)。其中,第一、二梯度是经济最发达地区;第三梯度是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处于全省中上发展水平,经济活动和发展潜力较强;第四梯度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三、四类县39个,占总县域数2/3。从案例看,2007年宁国人均GDP 是阜南的6.6倍,长丰GDP增速高于临泉13.7个百分点。皖西除霍山、桐城等县区外,大部分县域发展总量速度和质量亟待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指出,

与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中部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显示出下降趋势,中部GDP增长速度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却远低于环渤海和珠三角。安徽GDP总量和增速均居中部六省第4位,但人均GDP却居中部最末位。全省2008年科学发展先进县和十强县除萧县、怀远、凤台外,都是江淮和皖南地区。全国十强县中,安徽榜上无名。由此看来,安徽能否在中部六省率先崛起取决于县域经济如何发展。

四是经济增长点不多。长期以来企业发展所存在的技术含量低下、科技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营机制、人才机制、融资机制不顺,对资金、技术、人才、建设用地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明显不足,新的经济增长点匮乏,严重影响绝大多数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因金融机构贷款主要向大城市、大行业和优势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占主体的县域缺乏有效的信贷担保机制,难以获得银行的大力支持。2007年,县域贷款余额仅1147.1亿元,占全省18.9%,远低于县域经济占全省的份额。

五是发展环境不优。一方面与发展相配套的保障水平不高。相对于省、市级政府而言,当前,县级政府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任务在不断加重,而调控能力却不断弱化,相当一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省辖市和省里,县级政府没有最终决定权。特别是金融、税务、工商、国土、电力等职能部门权力上收,上级垂直机构过多。责与权不相匹配,处于“空有宏伟大略,少有操作手段”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不

到位、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市场体系不完善等体制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一些县乡单位的职能转换与新形势科学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中心意识、大局意识不强,部门缺位、越位、错位现象十分突出,个别单位甚至是部门利益至上,服务发展的意识不强、效能不高,存在“重管理轻服务、只收费不服务”等严重问题。

六是县域财政收支存在失衡。据了解,县域财力不足一直是困扰安徽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2007年,全省县域财政支出458.4亿元,而财政总收入仅为247.8亿元,造成财政赤字210.6亿元。全省只有肥西等5县市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其他县市要依靠中央、省、市财政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二、我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

在当代中国,发展就是要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结构性转变。我国要完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加快经济增长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也就是要走一条符合省情实际又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特色之路。

首先,县域经济发展迈出了科学发展的可喜步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出的发展战略,推出的重大举措,确定的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非常切合安徽省情实际,坚持科学发展正在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因此,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推进科学发展。

其次,县域成了中央常委学习实践活动的联系点,显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008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总书记胡锦涛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总理温家宝到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政协主席贾庆林到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等等,中央领导实地考察调究、指导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全国县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示范。

第三,面临诸多难得的机遇。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相应调整,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在挑战中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对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作为农业和农村人口大省,我们肯定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必将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释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产生重要作用。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新一轮经济调整,有挑战,更蕴含着良机。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许多企业面临生存问题,势必加速企业洗牌重组步伐。在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情况下,我省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企业正是实施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有利时机。三是扩大有效需求的机遇。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为了“三保”、促发展,先后出台了放松银根、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增加直补规模等一系列针对性扩内需、促增长的激励政策,省市也出台了有关措施,这些都为争取项目、扩大投资、调整结构、改善民生带来了很多

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我们再新上一些重大项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四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在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增强、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国际需求明显减弱的大环境下,我省作为中部崛起东向拓展的“桥头堡”和东部地区挺进中西部创富的枢纽,沿海产业资本等要素加速转移势在必行。随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环境的不断趋优,特别是目前泛长三角区域合作、“3+2”省会经济圈、合芜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系列举措,必将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五是资源、能源以及区位综合优势。我省有劳动力与人才、土地、煤炭、旅游等资源,更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区位等综合比较优势凸显,这些为县域经济转型和提升夯实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智力基础。六是上级的特别关注。安徽既有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县、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省情特殊,历史光荣。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我们将在国家中部崛起、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扶持、更多的支持。

三、我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转型升级。

1、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法宝。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加速科学发展。江西高安市委办陈庆国《发展县域经济要走出三大误区》认为,内陆县市在发展县域经

济中,必须尽快突破误区:一要跳出“村村冒烟、乡乡办厂”的“面面发展”的“全能经济”误区,杜绝“大而全”式的“经济大拼盘”。善于研究比较优势,产业发展在精、特、新上下功夫,在于朝着产业集群化方向演进,真正形成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拉动效应。二要走跳出“长官经济”误区。要做到时时刻刻注重客观经济规律,尊重科学精神,尊重省情县情实际,绝对不搞“揠苗助长”,不搞“形象工程”。三跳出“诸侯经济”误区。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各地各领域的人才、资源、信息、技术、市场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交织不断加深,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打破行政区划,淡化地域观念,按照功能区域和经济区域来调控和发展经济,加强县域之间的合作,使县域间的产业分工更科学、县域间的资源利用更经济、县域间的经济关联更密切,要敢于在合作竞争中,使县域经济优势在更大的领域、更高的层次得以扩张和提升。

解放思想就是要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办法,敢于突破传统的路子,谋求发展成效上的新突破。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度有多么深,发展的道路就会有多么宽广。思想不创新,思路就拓不宽,眼界就会不开阔,发展就会不会科学。当今,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一个转型期,其体制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竞争环境都发生深刻变化,最紧迫课题是县域内产业产品的优化升级和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河北省冀州经济“三大奇观”很能说明问题:一是不产茶,生产旭日升茶成全国同行业第一品牌;二是无煤无铁,春风集团造出的暖气片,占全国三

分之二市场;三是不造一块表,办了十几届钟表订货会,一年成交十多亿,成为中国钟表集散地。按照该市市委书记杨胜忠说法,最重要的是创造性地把中央精神和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中央政策地方化。

总之,我们要把推进思想解放,作为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着力破除阻碍发展的传统思想观念、思维定式和体制机制,努力形成符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举措,促使县域产业从多样化向特色化、优势化转变,从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转变,从“行政板块”向“经济板块”转变,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共享、改革发展效益的公平与合理,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2、必须强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县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县域经济发展中来。要抓关键点,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政人才头脑,使各级领导干部发展思维、理念加速转型,使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和意识,着力提高县乡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升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抓住基点,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家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必须加快发展体制改革。传统县域发展理念及评价标

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适应,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存在差距,往往会造成政府履职单一化、社会发展边缘化、资源消耗升级化、环境破坏严重化。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资机制、项目机制等。关于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浙江模式是全国最具典型示范效应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一向实行的是财政省直管县体制。山东省1987年“扩大县级权限,强化县级管理”,把机构设臵、干部人事、劳动工资管理以及计划、财政、金融、信贷、税收、物价、外贸出口等该放、能放的权力放到了县级;2003年对县域经济实行分类管理;2006年提出“量质并举、调优调强”,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等重要措施,积极推进山东县域经济做优、做强以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从2002年起,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江苏等20省也进行扩权强县改革,形成了近似于省管县的格局,目的就是在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把部分权限下放到县级,以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动扩权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尽快形成一批经济后劲强、发展速度快、综合素质高、带动作用大的县区,促进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县级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

2008年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文件,首次在财政省管县体制之外,强调了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可积极推行省直管的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

增收的若干意见》第26条,就是推进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如何“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呢?就是要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特别是在干部政绩考核过程中,应改变“经济指标定乾坤”等做法,由只重结果转向重视决策、重视过程、重视全局、重视前景。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安徽省2008年县域经济的考核“变脸”,校正了近十年十强县考核都是工业强县,而发展得好的农业县、生态县却名落孙山的做法,采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分类考核:一是对各县(市)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并综合考虑区位、资源等发展条件,将全省县(市)分为三类,其中一类、二类、三类县分别为21个、28个、12个。二是按照客观、公正、简便、可操作的原则,合并原综合十强县、动态十佳县两套考核指标体系,适当增加体现科学发展的指标,形成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两大类25个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按各类县特点,分设不同的考核指标,其中一类、二类、三类县分别为20个、20个、18个。三

是确定静态指数、动态指数分别占45%、55%考核标准,明确一、二、三类县各指标的权重,据此计算各县(市)的综合指数,作为年度表彰奖励的主要依据。四是主要考虑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文明创建、统计基础工作4项加分因素,引导县域走科学发展道路。五是把重大环境责任事故等纳入县域考核“一票否决”。六是调整奖励办法。对一类县的前7名、二类县的前9名、三类县的前4名,授予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

通过探究,我们感觉到,只有安徽省继续深化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县域经济就可以实现以人为本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4、必须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出紧迫要求。县级政府应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要求,推进体制创新,管理模式要从“控制型”向“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转换,体现“八个统筹”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县域政府职能,应致力于扭转全部精力抓经济的局面,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工作都能得到统筹安排,形成新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从县域经济的竞争基础来看,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因此,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点。入世后,县域经济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区域间争夺资源、市场、效益的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成为关键点。政府必须“提供一个受法律保

护的、遵守游戏规则的经济环境,使私营企业和个人可以放心地从事各种竞争,真正的经济增长才会到来③”。因此,县级政府只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才能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由单一搞审批办手续向搞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总之,要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篱笆墙”。

5、必须强化县域发展规划。应加强对县域发展规划的科学性研究与论证,使县域发展规划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一要调整和制订体现县域发展策略、具有长期指导性的县域中长期发展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统筹起来,作为县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纲。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使科学发展的目标与科学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推动县域经济逐步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完全接轨。三要以优化项目布局为重点,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调整规划等单项规划,为科学发展观提供规划支撑。四要特别推进区域资源整合。应打破县域行政体系的封闭发展格局,综合考虑县域发展内外部环境与资源,增强县域科学发展的区域规划性与协调性。特别要从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保护环境的需要出发,对相关县域

资源、产业进行适度整合,加强区域性宏观调控,避免重复建设开发和资源的重复浪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和可持续能力。

(二)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之浅见。

发展思维决定发展的思路和成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必须以战略思维视角审视谋划县域全局。县域经济发展是由人口、资本、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进步、农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制度体制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反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状态和变化趋势。县域梯度经济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最终还是体现在产业发展优势之上。我们一定要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梁兴辉、王丽欣《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综述》将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从主导产业、空间地域、生产要素及资产所有权、经济运行机制等分别分类:农业主导模式、工业主导模式、服务业模式,城镇化模式、园区型模式、产业集群引领模式等。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推介了三个新模式:以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增城模式,坚持“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双流模式、强县富民基础上建设幸福江阴的江阴模式。广州增城市以三个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和城镇布局,促进南中北地区互补互动、协调发展,走出一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新路子。这些典型很值得我省借鉴。

科学发展观考试

1.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是怎样的?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历史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人21世纪后,我国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改革开放。 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大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怎样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并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实践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做好贵州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贵州省民委副主任刘晖 有机会参加教育部召开到2009年度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感到十分高兴。这里,我就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情况作简单汇报和交流,以求教于各位领导和同志。 一、贵州民族语文工作的基本省情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省份,堪称少数民族语言“富矿”省。语言的多样性决定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贵州宝贵的人文资源。全省总人口近4000万,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7个,人口15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9%。在全省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土家族和回族转用汉语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全省15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有900多万人以母语为主要交际工具,其中有500多万以妇女和儿童为主的人不懂汉语,有200多万人只是半懂汉语。在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地区,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通晓当地主体少数民族语言的现象较为普遍。 从上世纪50年代新创民族文字诞生后的1957-1958年,贵州陆续开展了苗文(4种)、布依文、侗文和彝文(本民族传统文字)的实验推行工作(期间还在壮族地区推行过壮文)。1959年以后,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曾一度中断。自1981年秋开始,我省民族语文工作得到恢复实验推行。推行工作由最初的几个县逐步发展到高峰时的57个县(市、区、特区)。到目前,共开办农村扫盲点6000

余个,学员45万余人,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点)1350多个,学生37万余人。加上其他渠道的学习,全省掌握民族文字的人数达100余万人;民族语文课本、读物及报刊杂志近100种,出版发行300余万册(份)。 5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我省推行民族语文是成功的,是符合贵州实际的,深受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对促进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届省委省政府对民族语文工作十分重视。在2008年10月的全省第六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在不通晓汉语的民族地区开展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林树森省长在2008年5月12日省政府第一次民族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支持力度,使少数民族不但能够更好地融 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而且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省民委认真组织学习省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既要站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高度认真思考,也要切实遵循教育规律特别是母语教育与民族教育的规律,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协同配合我省教育主管部门,探讨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及时把省领导关于大力支持“双语”教学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2008年12月初,根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石宗源同志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精神,按照我委的具体分工,语文办提出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近年来,随着“公交优先”政策的深入实施,社会对公共交通企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工会组织就是要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会工作新思路。 一、抓住职工利益为本一点,增强企业凝聚力。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到工会工作来说,首先是要把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作为公交企业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尊重职工群众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职工办好企业,最充分地调动起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发展城市公交,不断提高运行服务质量及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公交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因此,做好工会工作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在这方面,青岛公交集团坚持了一些良好的做法,如:加强厂务公开工作,充分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生产和民主管理的热情;尊重职工的创造,广泛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班组活动,重奖生产发明和

技术革新,兴起科技强企之风; 培养职工各项生产技能,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公交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先模人物培养,坚持人才发展战略,建立人才提拔选用和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发挥先模人物在企业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影响力、带动力; 强化品牌服务意识,推出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品牌线路,体现了人本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准和企业形象; 深化行风建设,通过评选市民满意线路、开通监督热线等方式,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保障公交发展成果由全社会共享。这些工作,都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做到发展为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是要倡导和谐理念,建设和谐车厢、和谐线路。二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实施和谐管理。青岛公交在班组管理、现场管理、基础管理、产品管理、质量管理,总之是在对一切人际管理中始终注重培育和谐精神, 二、抓住职工培训主线,提升整体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工会工作,一定要把握好工会定位,处理好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工会代表职工群众,在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的过程中,要抓住企业发展这个关键,通过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创新必须求真,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创新必须务实,

科学发展观练习题

科学发展观 单项选择题: 1、十六大以后提出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理论命题,中心内容是() A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B和平与发展 C经济建设为中心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用经济系数来看,警戒线是() A0.1 B0.2 C0.3 D0.4 3、()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A经济发展B人民富裕 C和谐发展D和平建设 4、()成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问题,实际上也成为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 A 和平发展B经济发展 C经济建设D改革发展 5、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发展定位在()上,为大政方针、各种政策的制定,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A早期B初级阶段 C中级阶段D高级阶段 6、()是强国富民的根本,也体现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优势。 A发展B建设 C经济D民主

7、人类的政治走到今天,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 A一党执政B依法治国 C民主政治D政党政治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经历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过程。这表明() 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9、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科教兴国B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发展D发展战略 1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 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可持续发展 1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 A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五个统筹 12、从实现我国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来看,我们正面临() A由总体达到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

是社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今年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以科学发观展统领安全生产作,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为着力点,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着力营造更加利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舆论氛围,以打击非法违法,治理违规违章为重点,深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着力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继续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为主要内容,深化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着力构建安全隐患长效治理机制,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各项工作措施,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围绕这一思路,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目标管理,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单位安全生产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安全生产的副职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直接负责;要把安全生产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落实。安委会要积极发挥对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统筹协调作用。安监部门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加强对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同时抓好本部门直接监管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对所监管、主管的行业、领域和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实施监督管理。要加强金海工业园区、攸攸板镇、各街道办事处安全监管机构建设,配备2-3名专职安全监管人员,承担安全监管工作,村委会、居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逐级签订责任状,把责任落实到村(居)、企业、车间、班组一线,形成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各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和指导服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信息安全管理新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信息安全管理新局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信息安全管理新局面截至今年6月,我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452万户,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69.4万户,备案网站达到6.2万个。信息化发展在造福于经济社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必须高度重视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如何把握网络信息的健康发展方向,在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维护互联网各方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监管能力建设,保证通信行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深刻领会内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同样通信行业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建立在改革发展基础上的。发展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才能真正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因此需要切实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其次,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通信监管工作要始终坚持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息安全管理是为保障网络的持续、健康发展,以不断满足和丰富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通信网络发展的丰硕成果要让人民共享。再次,要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布局。要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管理的关系。坚持“两手抓”,发展与管理并重,在加快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

工作格局,切实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实现有序发展和有效管理的协调统一。 二、突出实践特色,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整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互联网由窄带向有线宽带、无线宽带、除尘滤布电视宽带升级,网络终端由pc向手机、掌上电脑等产品推进以及固定网与移动网的加速融合,网络应用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日益加深,各种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内容层面上,网络社区、网络救助等蕴含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应运而生,呈现出鲜明的网络时代特征,也影响着网络信息的构成结构、传播方式及民众价值观念。与此同时,网络诈骗与盗窃、网络病毒、黑客攻击、淫秽色情、凶杀暴力、赌博等有害信息和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攻击我国政府和政治制度、损害党和国家荣誉与利益、危及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等违法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愈加严峻。当前我们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通信技术,缺少适应新情况的科学发展的政策和管理的新思路,对新业务的管理方式仍沿用老办法;分类管理和针对性指导的机制尚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亟需通过学习实践,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三、着力推动工作,结合监管实际创新信息安全管理思路实践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富有活力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净化网络环境,推进我省互联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可以在几下几个方面努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29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正式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20xx年集团公司工作会上蒋洁敏总经理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工作的主线,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确保实现安全环保稳定形势明显好转和根本好转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

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必须践行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清洁发展之路,这也是中国石油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是我国的客观要求 1、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从能源的消费构成比例看,较发达国家(日本)我们的油气、煤炭消耗比例过大,对一次资源的依从度偏大,替代能源和新型能源开发不足,存在潜在风险的同时,环保压力增加。社会在不断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资源总量需求不断加大,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缓和我国资源供需矛盾,大力提升单位资源的经济效益,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测试题答案

乐山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题 (答案) 一、填空题(24分) 1、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体体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础的范畴之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四个方面的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深刻总结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4、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5、“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是: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学发展。 8、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二、单项选择题(20分) 1、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D)。 A.发展战略 B.发展道路 C.发展模式 D.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 )。 A.改革 B.环保 C.发展 D.节能 3、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C ) A. 农民 B. 税费改革制度 C.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D. 农产品市场体系 4、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B )。 A.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实现可持续发展 5、下列决策理念中,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是(C )。 A.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兼顾的理念。 B.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主动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善于集中群众的聪明才智。 C.严格决策责任追究,在解决人们生产生活困难的决策上不能允许失误。 D.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当原有的信念、信仰、价值体系失灵的时候,建立起新的信念、信仰和价值体系。 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A )。 A.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五个统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科学发展观》(2021年新版) _1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科学发展观》(2021年最新版) 精选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看题库知识点《科学发展观》 (2021年最新版) 1、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_____。 A: 以人为本 B: 协调可持续发展 C: 统筹兼顾 D: 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本质和核心。故本题答案选A。 2、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_____。 A: 实现科技的飞跃 B: 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 C: 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 D: 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D[解析]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3、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_____。 A: 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4、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_____。 A: 以人为本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 统筹兼顾 D: 发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D【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选D。 5、单选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这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_____。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 以调整结构为重点 D: 以节约资源为重点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 6、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_____。 A: 改革开放 B: 统筹规划 C: 总揽全局 D: 统筹兼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政策》试题及答案85.71分

考试标 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理论与政策》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5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 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政策》 倒计时48:6 一、判断题(10 道) 1. 贫富差距太大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正确 错误 2. 解决“三农问题”必然要伤害到城市和工业的利益,伤害到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 正确 错误 3. 教育投资是形成人力资本最基础的条件。() 正确 错误 4.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正确 错误 5. 农村社会保障就是农民生活最低保障。 正确 错误 6.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治国理政,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才能落到实处。() 正确 错误 7.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 正确 错误

8. 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是“看城市像欧洲,看农村像非洲”。因此,城市不需要再发展了,只需要全力发展农村。() 正确 错误 9. 农民数量多,素质比较低,收入水平低是理所应当的。() 正确 错误 10. 由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政策,近几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5 道) 1.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 A. 农民 B. 领导 C. 政府 D. 党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理论是() A. 马列主义 B. 以人为本思想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3. 2008年中央1号文件的基本精神是() A. 发展现代农业 B.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C. 多予少取放活

科学发展观考试题及答案

科学发展观考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 ) A.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战线、群众路线 B.统一思想、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唯物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 )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 ) A.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D.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5.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 ) 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睦邻友好 C.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D.土地改革、保护民族工商业、武装斗争 6.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党的建设 B.发展 C.稳定 D.改革 7.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A.工人阶级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全心全决为人民服务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当今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一边倒”政策 C.“一条线”政策 D.不结盟政策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培育“四有”公民 B.“二为”方向 C.“双百”方针 D.服务现代化建设 10.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繁荣 1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人才强国 D.科教兴国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海原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海原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突出“四个着眼”,切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 一、着眼于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发展机制 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着力在提高组织领导的认识程度和工作力度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了职责明确、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的发展党员新格局。 (一)更新观念,变“等上门”为“领进门” 为适应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需要,改变一些基层党组织坐等入党积极分子交了入党申请书后再培养的传统做法,注重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入手,采取会议、培训等形式,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利用党建例会、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集中培训、党员轮训,把如何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作为一项专题列入培训内容。先后集中培训6次,参训人员达586人次。通过教育引导,各基层党组织都能自觉站在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把培养教育工作做在入党积极分子递交入党

申请书之前,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二)落实责任,变“一般号召”为“与奖惩挂钩”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为强化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县委加强了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领导和具体指导,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规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实行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的通知》,自觉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定期讨论研究,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研究,认真解决。同时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经济、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等同考核,与年终奖惩兑现挂钩,切实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感,确保发展党员工作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变“党组织单独抓”为“党群组织共同抓” 为使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注重发挥群团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通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通用版)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2007年集团公司工作会上蒋洁敏总经理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工作的主线,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确保实现安全环保稳定形势明显好转和根本好转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必须践行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清洁发展之路,这也是中国石油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是我国的客观要求 1、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从能源的消费构成比例看,较发达国家(日本)我们的油气、煤炭消耗比例过大,对一次资源的依从度偏大,替代能源和新型能源开发不足,存在潜在风险的同时,环保压力增加。社会在不断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资源总量需求不断加大,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缓和我国资源供需矛盾,大力提升单位资源的经济效益,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坚持科学发展观势在必行。 2、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脱离了这个基础,无从谈及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经济总量、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源消耗量持续增长,为了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因而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3、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矛盾由来已久,缓和这种矛盾的基本点、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练习题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 1、( 150 )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 2、( 151 )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十七大 B.十六届三中全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3、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 153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4、( 152 )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 155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6、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 157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7、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161 )。 A.无产阶级专政 B.党的领导 C.以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 8、( 162 )是兴国之魂。 A.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9、科学发展观强调,( 165 )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建设生态文明 B.建设和谐社会C.建设文化强国 D.建设民主政治 10、科学发展观强调,( 166 )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A.执政能力建设 B.党的制度建设C.传统文化建设 D.依法行政建设 11、以人为本就是以( 153 )的根本利益为本。 A、全体公民 B、最广大人民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形势政策报告会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形势政策报告会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形势政策报告会教育教学模式,从长效机制建设、主题实践、推介手段、规划选题这四个环节着手,努力做到从形式上吸引学生、从内容上引导学生、从知识上丰富学生、从实践上震撼学生,从而全面实现形势政策报告会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形势政策报告会 形势与政策教育对于大学生认知国际国内形势,认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政策,认清形势发展的趋势与大局,树立科学的形势政策观,在复杂的形势面前清醒头脑、开阔视野,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高校要结合实际,建立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广西根据这一文件精神,自2006年始,在全区高校推广实施“广西青年学生形势政策思想教育百场报告会”,着力打造一个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全新平台。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从2006年春季学期以来,举办各类形势政策报告会150余场,经过近两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初步建立起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相匹配的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综合体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规范制度化建设,为报告会提供有力支持 形势政策报告会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管理模式上却截然不同。形势与政策课采用的是课程教学班级管理模式,而形势政策报告会由于参与学生人数众多、流动性大、不定期举办等特点,采用传统教学班级管理模式显然不合适。在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的过程中,能否做到既覆盖全体学生,又不采取简单的一刀切命令模式,是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报告会的各项工作,就是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尊重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学校在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整套以听课卡为抓手、以学分制为根本、以奖励为促进的长效机制。(1)听课卡考核。学校专门设计制作了“形势政策报告会学生听课卡”。听课卡人手一张,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学发展观

2016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正式提出的。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包含着三大文明、六个“更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十六大之后,特别是经过抗击非典的斗争,我们党对社会全面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2003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这既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基本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表现为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政治与经济和谐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 全面开创崇文区绿化美化建设新局面 ( 讨论稿 ) ——在2005年崇文区绿化美化建设表彰暨动员会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绿化美化建设表彰暨动员大会,总结2004年的绿化美化工作,表彰在过去一年中为崇文区绿化美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进一步动员全区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开展全民绿化美化活动,为把我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下面,我代表区绿化委员会做工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全面开创崇文区绿化美化建设新局面》。 第一部分 2004年全区绿化美化工作回顾 2004年是崇文区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都市文化休闲区的起始之年,也是绿化工作硕果累累、亮点频现的丰收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2004年首都城市绿化美化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市建设、环境整治、文物保护、绿化美化”四位一体为原则,积极实施规划建绿、科技兴绿、依法治绿,加大了全区绿化美化建设力度,全面完成了市政府和首绿委确定的各项任务。

全区共新植树木4.15万株(计划4万株),完成计划的104%;铺种草坪10.84万平方米(计划10万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8 %;栽摆宿根及时令花卉75万株盆(计划50万株盆),完成计划的150%;完成绿地面积24.5万平方米(计划20万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22.5%。区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绿化指标及“折子工程”中的绿化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区完成了南中轴路崇文段景观建设、燕墩公园临时绿化、祈年殿大街等绿化建设及改造工程;完成了4个街道主题花园、5个新建居住小区、3个老小区、6个单位庭院的绿化建设与整治工程,创建了3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北空司令部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玉蜓公园被评为精品公园;特别是在今年市园林局组织的绿化养护评比中,专业、群植由2003年的第八名分别上升至第五名和第三名。 截止2004年底,全区共有绿地面积552.98公顷,绿地率达33.60%,绿化覆盖率达33.31%,人均绿地面积达13.9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8平方米。其中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四项指标均居四城区首位。我区基本构筑了以大型公共绿地、公园绿地为“点”,道路、铁路两侧绿化、沿河绿化为“线”,居住小区、单位庭院绿化为“面”的三位一体的区域绿化体系。 回顾一年,我区主要完成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公共绿地建设全面完成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南中轴路崇文段景观建设及燕墩公园临时绿化建设。 南中轴路建设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颉天合 (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甘肃省庆阳市 745115) [内容摘要] 本文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清洁发展,中国石油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并阐述了具体实施要点,以期抛砖引玉,履行三个责任,实现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安全清洁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2007年集团公司工作会上蒋洁敏总经理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工作的主线,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确保实现安全环保稳定形势明显好转和根本好转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要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必须践行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清洁发展之路,这也是中国石油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是我国的客观要求

1、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从能源的消费构成比例看,较发达国家(日本)我们的油气、煤炭消耗比例过大,对一次资源的依从度偏大,替代能源和新型能源开发不足,存在潜在风险的同时,环保压力增加。社会在不断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资源总量需求不断加大,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缓和我国资源供需矛盾,大力提升单位资源的经济效益,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坚持科学发展观势在必行。 2、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脱离了这个基础,无从谈及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经济总量、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源消耗量持续增长,为了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因而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3、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矛盾由来已久,缓和这种矛盾的基本点、落脚点是依靠自力更生,以能源进口为补充,建立节约型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从全球的情况来看,能源已经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经济竞争实质就是资源竞争,因而我国应节约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在不减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保障国民经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4、树立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运用科学发展观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