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较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口算;商是两位数笔算;商中间有0除法;商末尾有0除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问题: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重视引导对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3.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借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手动操作中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算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学学具等

课时安排:9课时

第1课时

课题:走进果蔬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预习提纲:

1.看一看:仔细默读课本2-3页的内容。

2.读一读:朗读课本2-3页的内容。

3.做一做:利用方格图,动手分一分你所提出的问题。

4.算一算:试着算一算你所提出的问题及自主练习的第1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同学们,烟台一年一度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品种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

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情景图,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有重点地板书问题。

二、学习新知:

(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整理一下,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全班交流。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索

(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第一幅图)

1.解决红点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1)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算法、列出算式,交流。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96÷3

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得好。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① 96÷3=32(个)

90÷3=30

6÷3=2

30+2=32

②9个十除以3得3个十,6个一除以3得2个1,,30加2得32,所以96÷3=32(个). 小结:

2.解决红点问题“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合同?”

出示:“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合同?”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并思考探索

汇报:谁已经知道结果了?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算法: 480÷4=120(万元)

480是48个十,48÷4=12,12个十是120.

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第3页第1题。口算,说说怎么想的。

2.第3页第2题。投影出示,指名读题意。

3.第三题。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给自己一个评价。

第2课时

课题:非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3、4页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法练习指导、练习反馈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3页第4题。(口算)方法:让学生交流出。引导学生讨论“做除法时,应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归纳,师生共同整理做除法时应注意的事项。

二、课堂练习:

1.第4页第6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第4页第7题。

(1)理解题意:“合算”是什么意思?怎么比较谁“合算”?

(2)自己完成后,同桌交流。

3.第4页第5题。(1)怎么列式?(2)复习除式里各部分名称。

4.第九题:理解题意:与第7题一样。

5.第十题:解决问题,两个问题分别用乘法和除法解决。

三、课堂评价小结: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3课时

课题:商是两位数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正确判断商的位数。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判断出商的位数。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预习要求:

1.看一看:仔细默读5页中的情景图。

2.读一读:朗读情景图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试一试:你提出的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自己试一试,并把你的方法和同伴说一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4÷7= 50÷5= 484÷4= 160÷8=

2.笔算:854÷7= 462÷4 =

二、阅读信息窗,提问题。

出示信息图,读图,提问题。

1.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2.装395千克大枣需要多少个箱子?

三、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

1.解决问题“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这个问题你又想怎样解决?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己思考,小组内交流。

列式:156÷4=

3

4 156

12

3

问题:①百位上数是“1”,不够除,怎么办?(多看一位。和十位一起除)

②“3”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小结:你有什么发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除怎么办?

总结:百位上的数不够除,就多看一位,用百位和十位一起除,所得的商写在十位上(这也叫除法的试商)

2.“装395千克大枣需要多少个箱子?

(1)自己尝试解决

(2)同位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3.小结:与上册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217÷7= 414÷9=

2.判断商几位数。自主练习第3题。

3.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第4题。

五、课堂评价总结。

1.这节课学习内容

2.给自己和同学做评价。

第4课时

课题:商是两位数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6、7、8页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重、难点: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法练习指导、练习反馈

教学过程:

一、改错复习:

火眼金晴判对错

22 33 31

7 154 8 261 6 195

14 24 18

14 21 15

14 24 6

0 0 9

方法:在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改正之后,引导学生讨论“做除法时,应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归纳,师生共同整理做除法时应注意的事项,同时,点明验算。

二、课堂练习:

1.第6页第1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对学困生给予帮助。组织学生交流时,重点交流商的位数,是怎样判断的,引导全班同学掌握判断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以后计算的时候可以先判断商的位数,再进行笔算。

2.第7页第6题。先判断商的位数,并交流方法,再进行估算,最后准确计算。

3.第7页第7题。在计算平均每分钟至少要走多少米才能到达学校时,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引导:先算出最近路程,再算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4.第7页第8题。方法:自己解决,然后交流。

5.第7页第9题。互相提问题,解答,做回小老师。

6.第8页第10题。完成表格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就越大。

7.第8页11题1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三、评价小结。

第5课时

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9——10页

教学目标:

1.学习商中间有0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预习设计:

1.看一看:仔细默读9页中的情景图。

2.读一读:朗读情景图2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试一试:你提出的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自己试一试,并把你的方法和同伴说一说。4.练一练:自主练习第1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出示情景图,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有重点地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上节课我们参观了国际果蔬博览会,这节课我们继续参观。

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知道了什么?

收集信息:4分钟生产果汁428瓶。2小时生产204千克果脯。3分钟生产420瓶干红葡萄酒。6分钟生产662瓶干白葡萄酒……

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出的问题有:平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

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东方果汁厂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教师板书:428÷4

428÷4怎样计算呢?

(1)小组合作探索(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探究的情况,了解学生运用的方法。)

(2)交流汇报:哪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做法?

学生在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学生在小组合作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有分学具的,有先估算的,有用竖式进行计算的……

①用小棒摆一摆(课件展示)

②估一估:

③竖式 1 7

4 4 2 8

4

2 8

2 8

1 0 7

4 4 2 8

4

2

2 8

2 8

对比竖式写法: 0

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占位。

你知道为什么2除以4不够商1在十位上商0后,0乘以4得0为什么可以不写呢?

学生交流想法。

小结: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所以这一步可以省略。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师板书课题)

2.根据刚才的学习,你能解决绿点问题吗?

解决问题“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

(1)学生独立列算式解决。

(2)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十位上的0除以2时该商几,为什么?

三、学习总结:你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还想对同学说点什么?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中间有0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

第6课时

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11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道理。

2.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纲:

1.读一读:情景图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哪

些问题已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

2.试一试:把上节课未有解决的问题,试着做一下。

3.把你解决的方法说给你的家长听一听。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出示情景图,检查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教师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索:解决商末尾有0的除法。

1.解决问题“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课件出示:3分钟生产420瓶干红葡萄酒。

学生观察情境图,并结合情境图提出问题。

教师进行板书: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估计一下商

(2)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

交流竖式方法

(1)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

(2)说说遇到什么疑惑,同桌研究个位上的0除以3,商是几?(教师指出:个位上的0除以3,商是0。)

(3)小组内说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个别交流、同桌互说。

(4)接着完成题目,完成板书。

小结:①“ 0 ×3”和“减”的过程可以省略不写。

②竖式计算时:一要弄清末尾为什么添上0,二要明白通过估算可以进行判结果的对错。

2.巩固计算方法。

(1)课件展示图中两人在做题。教师引导:让我们去看看那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好吗?(课件展示两人在进行做题竞赛)

(2)“自主练习”第4题前三题。学生自己做一做。交流答案。说说个位上为什么写0。(3)展示图中同学做的,为他批改。

3.学习验算。

(1)展示另一个同学做的(“自主练习”第6题:改错题)

(2)学生检查,说说找到错误之处,逐一改正。

(3)怎样才能知道是对还是错呢?

(4)学生写出验算过程,一人板演。

4.“自主练习”第8题。学生分组练习。

集体交流后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答案进行分类(商末尾有0的;没有余数的;有余数的)(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分组)让学生说说481÷2个位上为什么有0。

5.“自主练习”第4题。学生分组练习,集体订正。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课件展示图中一人在看书。师说:让我们去看看他在看什么?课件展示学生说:“我在看《故事大王》共有356页,我4天看完这本书,你知道我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学生列式计算。交流。

(2)另一女同学出来说:“借阅时间是一周,平均每天至少看多少页才能按期归还?小组讨论,代表交流。

2.一只小燕子,9天捉了945只害虫喂小鸟。平均每天捉多少只害虫?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交流。

第7课时

课题:商中间(末尾)有0 的除法

教学内容:商中间(末尾)有0 的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重、难点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法讲授法、练习反馈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积极参与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二、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

320÷8= 90÷3= 720÷9= 180÷2= 420÷7= 540÷6= 450÷5= 240÷4=

2.小鸟送信。(判断商的位数)

612÷2 126÷3 630÷3 512÷4 302÷4 360÷6 255÷5 740÷4 信:商是三位数的算式商是两位数的算式

3.计算: 756÷7 740÷2 812÷4

4.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872÷8 887÷9 742÷7 547÷5

5.数学与生活。(解决问题)

(1)纯牛奶,每箱6盒,共210盒,需要多少个箱子装这些牛奶?(2)我们全班做了

155朵花。每6朵扎一束。最多能扎多少束,还能剩几朵花?

6.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305÷3的商中间有()个0。(1)2 (2)1 (3)0

(2)要使872÷()商的中间出现0,应填几

(1)7 (2)8 (3)9

7.判断题。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2)92÷7=14……8 ()

(3)()÷5=30……3,()中的数大于150。()

8.智慧乐园。

同学们去爬山,走到山脚下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河边有条小木船,一次只能运4人过去,

可是只有老师一人会划船。佳佳着急地说:“老师,我们159个人,加上您,共160人。这么

小的船,一次才能坐4个人,这要渡多少次才能把咱们全部渡过河呀?”同学们,想一想,

至少渡多少次,老师和同学们才能全部渡过?

三、课堂评价小结。

第8课时

课题:回顾整理——筹备联欢会

教学内容:整理回顾、综合练习部分题目

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有关的知识,加强学生理解知识的系统化。

重、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有关的知识,加强学生理解知识的系统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

预习提纲:

1.看一看:默读教材14页。

2.读一读:朗读教材14页的内容。

3.想一想:本单元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

4.整理一下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5.说一说:把你所整理的知识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筹备联欢会需要做哪些事情?

学生进行充分交流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中小朋友做了哪些事情,然后分块回顾整理。

二、复习回顾。

1.复习左面板块。(口算)

(1)组解决问题,进行口算。(2)综合练习第一题。

2.复习上面板块。(笔算)先让学生判断商的位数,再估算,然后再笔算。相应练习:第6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复习右面板块。(笔算)让学生自己找数据,分析出关系,然后组织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练习:第65页,第8和第9题。

4.复习下面板块。(总结归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除法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整理的方法

第9课时

课题: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以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法运算的计算,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3.学习自我查找问题的方法,并能寻求解决问题途径和习惯。

重、难点:巩固除法计算,并能正确地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信息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解决问题

1.自己尝试[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算法。]

2.同位交流呢。

3.集体交流。

(1)420本书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多少本?

(2)114本书,3个人修补,每人修补多少本? 114平均分成3份

(3)平均每小时贴多上本书?

(4)650本书需要打多少包?

三、回顾与整理(丰收园)

同学们,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你又收获了什么?

能把你的和大家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四、小结评价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教材分析:

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

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课时安排:

信息窗民俗节见闻 2课时

信息窗民俗节见闻

教学内容:

课本第19-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

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

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接着课件出示体操示意图)如果我们从正面把这些体操动作画出下来,就成了这样一组平面图。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图片中蕴涵着什么样的美?”“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吗?”“我们怎样来了解它们美?”等问题。

谈话: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好吗?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1号袋,把里面的图片分给小组里的同学,自己想办法研究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开始吧!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谈话:谁想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对折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合来表达;对折的方法一般是相同的,学生对对折后打开所看到的折痕表述不会很好,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

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板书:重合对称)

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扣杯图)

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

谈话:真的不是吗?你能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演示折。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谈话: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图形对折后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可能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图形中有的地方重合而有的地方没有重合,即是部分重合;而另一种是两边重合后没有多出来的,也没有缺少的,有少数学生会说出这是完全重合。

谈话: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

谈话: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老师也想折一折,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对称图形借给老师用一用?注意看,老师开始折了,我这样折得到一条折痕,这样折又得到一条折痕。这两条折痕与你们折出来的折痕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

谈话: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注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请你在你刚才对折的图形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谈话:同学们,这些图形通过对折,我们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

谈话:现在你知道这些体操动作为什么这么美了吗?

再回到课的伊始,学生现在会恍然大悟,用数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图片,发现对称的美,感悟对称的美。

谈话:那你能从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1、2题。

学生交流如何判断。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打开学具盒,请你在钉子板上拼一个以前学过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平面图形。告诉大家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同的图形。

谈话:请小组长打开2号袋,找到你围的那个图形,动手验证一下你围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2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2种情况,三角形3种情况)

谈话: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可能出现一些争论。对正方形、长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分歧,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情况比较复杂,象三角形中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有四条边都相等的菱形,是学生争辩的焦点,也是学生探究的难点,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具准备。

谈话:在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请你从这些图形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并请你的同位帮你看一下,你画的对吗?

谈话:请大家打开课本20页自主练习,请你从第3、4题中,选一道题你喜欢的做在书上。分题订正,投影出示。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找找生活中的对称。

学生从生活中找对称。

谈话:生活中的对称实在是太多了,老师也搜集了几幅轴对称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谈话:看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

谈话:你可以用学具盒上的钉子板围一围,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还可以用剪刀剪一剪,还可以用彩笔画一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创作活动。

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的作业就是找一找自己家里的轴对称图形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你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好吗?

学生做出不同的对称动作造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新问题,好吗?

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

谈话: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如果出现回答不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谈话:那么,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请你打开课本第21页看第4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

学生展示汇报做法。学生做这道题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如果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原因,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

谈话:看来,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第22页第5题)请你仔细看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

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弄清楚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谈话:有趣的故事讲完了,糊涂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看来,学好数学知识真的对我们很有用处。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吧。(出示“我学会了吗?”)

谈话:请你自己在书上完成这道题。

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丰收园”进行评议。

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对称的知识来装扮一下你自己的房间吗?请你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你是如何用对称的知识装饰自己的房间的,好吗?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整十数乘整十数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乘除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用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的难点是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的定位。

本单元课时数:15课时

信息窗1 美丽的街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初步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吗?(出示信息窗)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二、新授:

1、师: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说问题,教师板书,信息:1、市府大楼门前有气球,左面的气球团有22串,每串30个。右面的气球团有20串,每串40个。

2、这条街上有23根灯柱,每根灯柱上有12盏灯。

3、新闻大厦有20层,每层有24间。

4、市府办公大楼有21层,每层有32间。

问题:1、右面的气球团有多少个?

2、左面的气球团有多少个?

3、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

4、市府办公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

5、新闻大厦一共有多少间办公室?)

2、教学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要想知道右面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需要哪些条件?怎样列出乘法算式?

交流算式:40×20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呢?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组织学生交流。只要学生的算法合理,都应给与肯定。

教师介绍自己的方法:

先不管0,把0放一边,看看除去0以外,还剩下什么数字,用剩下的数字相乘,然后看有几个0,在得数后面添0。

3、教学第二个问题:左边的气球团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先让学生估一估,了解大致的结果范围,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交流算法:

可能有:22×3=66, 22×30=660

22×10=220 220×3=660

2×30=60 20×30=600

4、解决新闻大厦一共有多少间办公室?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这里先不强调竖式的写法,留到下一节课进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的第一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四、总结全课,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并强调,美丽的街景需要大家的集体努力,好好保护美丽才能长久,渗透环保意识。

五、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观看了市府门前美丽的街景,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并且还估算了这条街上灯的数量。这节课我们继续去解决一些问题,不仅要估一估,更要认真地去算一算。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第3个红点,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

谈话引导: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生观看情境图,回顾其中所需的信息,并口答出算式。)

2、估算:结果是多少?

3、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3×12=?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算法一:23×10=230 23×2=46 230+46=276

算法二:12×20=240 12×3=36 240+36=276

也有的学生可能会用竖式计算。重点引导笔算的方法。

谈话引导:刚才大家利用自己的方法算出了23×12的准确结果,但大家用的方法仍然是口算。你能不能利用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来研究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呢?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12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数:6课时。 信息窗1 逛公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 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汇编(精)

应用题 1、玩具厂生产了960个电子玩具,每3个装一盒,每5盒装一箱,一共装了多少箱? 2、王辉爸爸买了3大盒茶叶,一共要付810元,平均每个大盒里有6 小盒茶叶,平均每小盒茶叶多少元? 3、王老师要把156本图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三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图书? 4、有两堆煤,一堆560吨,另一堆286吨,一辆汽车每次能装运9吨。这辆车一共用多少次才能拉完这两堆煤? 5、有一堆煤120吨,一辆大货车能载重8吨,一辆小货车能载重5吨,请问: ①、如果2辆小货车来运,多少次能把煤全部运完? ②、先用一辆大货车运5次,余下的用一辆小货车来运,还需要多少次才能运完? 6、有50只小羊要过河,现在只有一条船,且每次现载8只小羊,那么这些小羊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渡河? 7、960节电池,每8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这些电池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8、中秋节快到了,糕点房将640个月饼,每4个装一盒,每4盒又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9、学校买回8箱皮球,每箱20个,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级分得多少个? 10、一本故事书172页,小红已经看了67页,剩下的打算一周看完,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1、小丽看一本329页的书,看了4天,还剩25页没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2、小强从图书馆借一本3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15页,看了12天,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13、修一条路,平均每天修53米,修了27天,还有360米没修,这条 路全长多少米? 14、食堂原有26袋面粉,又运来138袋,平均每天要用掉4袋,这些面粉可以用多少天? 15、4个小队少先队员去摘黄瓜,每个小队13人。平均每人摘12千克。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16、小明用150元买3个热水瓶,营业员找了6元,每个热水瓶多少元? 17、一张课桌(18元)和一把椅子(42元)是一套,实验小学准备买45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18、小文想买两种笔记本各一本,其中一种一本12.5元,另一种一本23.8元,那么她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19、淘气给妈妈买了一个水杯用了2.9元,买了一顶帽子比一个水杯多用了3.5元,又买了一副手套,三样东西正好用了12元钱,一副手套多少钱?20、一副乒乓球拍7.8元,一个乒乓球1.5元,张林带了10元钱买了一副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找回多少元钱?合多少角钱? 21、本学期每个学生订了11个作业本,三年级一班有48个同学,他们大约要订多少个作业本? 22、光明小学有6个年级,植树节植树,每个年级大约植树120棵,光明小学一共植树多少棵? 23、超市每天卖出饮料6箱,6月份一共可以卖出饮料多少箱? 24、一条绳子剪去3.8米,还剩1.7米,这条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25、水果店运来39箱橘子,每箱15千克,又运来706千克梨,运来的梨比橘子多多少千克? 26、商场一月份售出豆浆机27台,售出榨汁机的台数是豆浆机的23倍,售出的电磁炉比榨汁机多186台,电器商场一月份售出电磁炉多少台?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答案

第1章 第3-4页自主练习答案 1、21 21 32 11 10 34 12 22 2、93÷3=31( 元)3、 66÷3-22(厘米)66÷6-11(厘米) 4、 14 13 11 43 140 130 110 430 5、 (1) 840÷4=210 (2)630÷3=210 6、66÷6=11(盒)66÷3=22(盒) 7、48÷4=12(元)99÷9=11(元)39÷3=13(元)买第二箱橙子最合算。 8、第一组:21 30 120第二组:220 310 23 9、400÷5=80(元)360÷3=120 (元)880÷8=110(元) 80<110<120,猕猴桃最贵。 10、84÷2=42(毫米)42×9=378(毫米) 第6-8页自主练习答案 2、267÷3=89(下) 194÷92=7(下)89<97,小宁跳得快一些。 4、104~4=26 5、40 100 11 43 40 0 31 10 6、 8、小亮:162÷3=54(周)小玲:162÷6=27(周) 9、(1)266÷7=38(页)(2)略 10、15 30 45 60 75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 11、 144÷6=24(人)144÷8=18(箱) 12、(1)192÷8=24(2)644÷7=92(人)644×8=5152(元) 第11-13页自主练习答案 2、(验算略)

3、945÷9=105(只) 4、(说说略) 5、321÷3=107(个)660÷6=110(个) 6、前三道题都不对,第四道题对。 7、168÷7=24(页) 8、(说说略) 104 48 109 240……1 76 56 92 304 9、432÷4=108(个)510÷5=102(个) 108>102,小刚打字快一些。 10、38 40 71 76 11、(从左到右) 160 52 104 630 856 12、3×2=6(种) 38×3+8=122(元) 38×3+15=129(元)26×3+8=86(元) 26×3+15=93(元)12×3+8=44(元) 12×3+15=51(元) 13、324÷4=81(厘米) 第15-17页综合练习答案 1、21 12 11 12 40 110 70 50 2、 3、16 18 13 12 13 14 19 14 5、190 95 285 57 456 52 312 104 728 364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我认真,我会填:(40分) 1、3千米 =( )米 6500千克 =( )吨( )千克 6米 = ( )分米 45毫米 = ( )厘米( )毫米 3吨 = ( )千克 7000米 = ( )千米 120分 =( )时 5000千克+3000千克 = ( )吨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 一支牙膏长15( ) ② 一个苹果重120( ) ③ 一张床长2( ) ④ 火车每小时行180( ) ⑤ 一块橡皮重5( ) ⑥一袋面粉重25( ) 3、( )里最大能填几。 6 ×( )﹤ 5 0 ( )× 7 ﹤ 2 5 ( )× 9 ﹤ 5 2 4、40 的8 倍 是 ( ) 5个6 1 是 ( ) 6个500的和的末尾有( )个0,是( )。 5、一个数除以6,商是8,余数最大是( ),此时这个数是( ) 。 6、长方形( )边相等。正方形( )边相等。 7、用4、0、6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 8、在 里填上“>”或“<”。 5 351 4 12 1 2吨○2400千克 7 47 6 14 4 0×12○0+12 9、填一填: 长方形 正方形 边长数 6cm 14cm 周长 84m 二、火眼金睛辨真伪—— 对的在()里打“√”,错的打“×”(5分) 1、小刚体重80克。 ( ) 2、用两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 ( ) 3、在装有红、黄、白乒乓球的袋子里,可能会摸出绿色乒乓球。( ) 4、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 5、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 ) 三、左挑右选出真知——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5分) 1、一位数(0除外)乘三位数的积是( )。 A.四位数 B.三位数 C.三位数或四位数 2、两个正方形的周长( )。 A.一定相等 B.可能相等 C.一定不相等 3、 一张大人床长( ) A. 20分米 B. 20厘米 C. 20米 4、盒子里有10粒白棋,2粒黑棋,摸到( )的可能性大。 A.黑棋 B.白棋 C.红棋 5、□96是一个三位数,□96×6的积最接近3000,□是( )。 A.3 B.4 C.5 四、我会算:(24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694×7≈ 243÷3≈ 306×8≈ 0÷9= 210×4= 720÷9= 长 18m 70dm 宽 5m 4cm 40dm 周长 26cm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1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 吨1000克=1千克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一包奶粉的重量约是484( )。(2)一头牛约重480( )。(3)一头鲸重60(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10 ( ) (5)4粒黄豆约重1()(6)小明的体重是35 () 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1千克铁○1千克棉花999千克○1吨2千克980克4吨400千克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4吨○7000千克 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 考点三、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1吨2500千克1500克 考点四、计算(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 5千克=( )克14000千克=( )吨2吨=( )千克=( )克5400千克=( )吨=( )克 考点五、解决问题 1、一艘船的载重量是4吨,6箱600千克的集装箱,这艘船能一次运完么?【比较的方法】 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 第2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一)、一个数的几倍我们用乘法式子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

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是三年级,现有学生31人。本学期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学生智力好,具备良好的习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学生学习知识较扎实,能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后进生接受知识能力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四个知识领域:(1)数与代数: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用连乘、连除、乘除两部计算解决问题。②年月日的认识和24时计时法。③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计算。(2)空间与图形:①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②面积、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方法,感受数据蕴含信息。(4)综合与实践:①运用轴对称知识自制粘贴画,体会对称美。②经历调查、分析、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室及为题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并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合作探究中体现开放、民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②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③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

1. 直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1)(2) 小丽小强 谁走得快些?大约要几百元? 2.一辆汽车上午10:30从A城出发开往B城,下午2:30到达B城。已知A、B两城间的距离是396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 梨花庄要挖一条60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320米,还要再挖4天才能完成任务。平均每天需要挖多少米? 4.360节电池,每8节装一盒,5盒装一箱。这些电池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5. 用彩灯线装饰树木。5棵树用了75米彩灯线,照这样计算,用400米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棵树,够吗?

6.李红买1副三角尺和1把直尺,一共用去5.3元。已知三角尺的价钱是3.5元。 (1)直尺的价钱是多少元?(2)直尺比三角尺便宜多少元? 7.一个正方形菜地的四周用篱笆围成,共用篱笆120米。 (1)这个正方形菜地占地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种2棵西红柿,这块地一共可以种西红柿多少棵? 8.五名学生进行投篮比赛,编号依次是1号、2号……5号,投篮成绩如下图。 (1)号投中最多,是个;号投中最少,是个。 (2)平均每人投中个。 (3)投中个数比平均数少的学生号码是:。 1.720节电池,每8节装一盒,5盒装一箱。这些电池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2 一共卖了多少钱? 3 180个苹果可以装多少袋? 4.一辆汽车上午11:30从A城出发开往B城,下午2:30到达B城。已知A、B两城间的距离是396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5.小芳拿10元钱买了一枝0.8元的铅笔和一个8.8元的文具盒。 (1)买铅笔和文具盒一共用了多少元? (2)剩下的钱够买一块5角的橡皮吗? 6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达标练习

100以内数的认识达标练习 一、数一数 1、请你从36数到8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个5个的数从55数到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一填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100里面有()十。 3、5个十6个一组成()。 4、73里面有()十,()个一。 三、用计数器表示下列各数。 100 56 84 自主练习达标练习 1、看图填数 ()个十和()个十和()个十 ()个一()个十一 2.57里,5在()位上,表示5个(),7在()位上,表示7个()。

3.99左边的9在()位,表示()个(),右边的9在() 位,表示()个() 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达标练习 一、看图写数 写作()()()() 读作()()()() 二、按规律写数 三、比一比 100○99 56○52 25○65 58○56 85○85 自主练习达标练习 一、按规律写数 二、填一填 1、6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和99 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 3、比89大1的数是(),比它小1的数是()。 4、60比()大1,比()小1。

三、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0+30= 50+6= 60-20= 35-5= 37-5= 100-40= 70+30= 50+8= 我学会了吗?达标练习 一、我会填。 ①10个一()10个十是() ②7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6个一和4个十和 起来是()。 二、读数和写数。 24读作:46 读作:81读作: 五十八写作:一百写作:九十写作:三、在()里填上> <或= 69()89 76()67 28()42 91()19 100()99 34()43 下雨了—学看钟表达标练习 一、写出下面钟表表示的时间 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根据时间画出时针。

最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0÷5 = 60)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如:105÷5 = 21)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对称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 ,“能不 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 了比较这一步。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因数 第四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 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 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4.面积单位: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 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 米。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不一 定是正方形。)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 5.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平方米)。 ③相邻两个常用 间的进率是( 10 )。但米和千 米进率是1000 ④相邻两个常用 间的进率是( 100 )。 6.常用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进率× 高级单位的数(进率100) 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低级单 100) 7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 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 定相等。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 不同,无法比较大小。例如:16 平方米和16米是无法比较大小的 (如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周长和 面积相等的说法是错误的)。长 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 分米、厘米、毫米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年和月 1、常用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 分、秒 2、一年中有7个大月,分别是: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 月、十二月,每月31天; 一年中有4个小月,分别是: 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每月30天 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熟记:月份天数歌谣或拳头记忆法 (同一年)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 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 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例 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 是星期三,6月15日也是星期三。 3、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 天,一个星期有7天,平年全年365天, 合()个星期零()天。(平年天数: 31×7+30×4+28=365) 365÷7=52(个)……1(天) 闰年全年366天,合()个星期零() 天。(31×7+30×4+29=366) 366÷7=52(个)……2(天) 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 年有365天。 2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 有366天。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1 / 2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c课时备课卡 课时备课卡 教案序号:2

课时备课卡 教案序号:3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9= 8+8= 7+8= 7+6= 14-8= 10-6= 13-9= 18-9=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划船。你看到了 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问:还剩几只船? 还剩几瓶矿泉水? 揭示课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三、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探究算法。 谈话:“15-8=”你想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 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小朋友。 反馈: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教师及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用学具演示,

并相机板书算法。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分两次减8, 15-5=10, 10-3=7; 方法3:从10里减8再加5, 10-8=2, 2+5=7; 方法4:想加法算减法, 8+(7)=15, 15-8=7。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一起把问题一解答出来了,你有办法来解决问题二么?赶快把你的办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 谈话:现在,老师想出题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板书算式:13-7= 13-8= 12-7= 16-8= 四、当堂达标 1.自主练习第1题、第2题。 让同桌先相互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请同桌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上。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8= 8+(7)=15, 15-8=7。 15-5=10, 10-3=7; 教学反思: 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动脑筋、想问题的学习习惯. 课时备课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