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预设

文档预设
文档预设

微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法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法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观察、操作、归纳、推理、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会和掌握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易错的地方纠正。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熟练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

【评价设计】

1. 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索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检测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达成。

2.通过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检测目标2过程与方法和目标3情感态度的达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点击鼠标,课件出示文字: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数学信息,如:

学生交流到哪条信息,教师就可以把鼠标放到图中的相应位置,该信息图片就会突出显

示,点击信息图片就会在情境图的左边或右边呈现该条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点击鼠标,课件出示文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有困难,教师可以示范引导,如:

你能像老师这样再提出其它问题吗?

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教师都可以点击相对应的数学信息,该问题就会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由《西游记》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信息窗的信息较多,将每个信息图片突出显示,有利于学生发现信息。将信息分类逐条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掌握整理信息的方法,同时便于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感知合起来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手势、课件的演示,感知合起来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加法的含义,学习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明白就是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

3.解决绿点问题,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4.解决其他问题。

5、纠正典型的错题

引导学生看图来解决问题,并且将学生易错的地方纠正,加深学生的看图计算能力。

【设计意图: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引导学生及时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进行交流,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以后,又设计了这几个环节,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分法也是多样的,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同时,运用自主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提高和升华。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摆一摆。

让学生先借助学具摆一摆,然后在田字格里描红,练习算式的写法。

课件根据学生的摆法出示小方块,动态出示算式的写法。

2.看图列式计算。

课件分别动态出示教材第二题中的小兔图和蜜蜂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在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练习,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谁来主动说说吧!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交流,教师点击课件利用丰收园做好评价。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收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以及思维、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及时评价,则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的快乐。】

课堂达标检测题

《0》的认识达标检测题

《0的认识》试题计划

一、考察知识点:

本节课的考察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理解“0”的意义,知道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2、通过练习写数让学生巩固“0”的写法。

3、排序练习使学生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巩固0—5的顺序。

4、知道“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题型

全部为填空题。

三、试题来源

本次试题第一题是课本自主练习题,第二题是自编题,第三题是来自网上的优秀题目,第四题是自编题。

《0的认识》试题内容

时间:10分钟满分: 10分

一、看图填数。

剖析:这是一道数数、写数的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先讲故事再填数,培养他们理解题意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排一排

剖析:排序练习使学生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巩固0—5的顺序。

三、填一填

四、填一填

剖析:通过数数、写数的变式练习,进行5以内加减法的渗透,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0的认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时间:10分钟满分:10分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3分)

二、排一排(共2分)

三、填一填(每空一分共2分)

四、填一填(每空一分共3分)

(完整版)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教学中的预设及其反思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但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突出表现就是按教案上课,预设和教案就像一只无形之手控制着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使上课变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为此,教师往往要把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就连课堂上要说些什么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每个问题叫几个学生起来回答等,都要精细地安排。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不重要。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上课就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课上得好坏,除了取决于自己的准备、设计和讲授外,关键在于学生的配合,不少教师都倾向于这样的归因;这节课学生配合得很好,所以课上得很成功;这节课学生配合得不好,所以课上得不顺利。学生配合教师表现在;老师讲,学生听和记,不插话,不说话,不做小动作,不东张西望;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按照教材的要求特别是老师的标准作出回应,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跟老师唱反调;老师让学生讨论,学生马上四个人凑在一起,交流讨

学校读书活动计划

学校读书活动计划 2017年 铁岭县镇西堡镇中心小学 2017年3月

学校读书活动计划 2017年我们学校将继续扎实开展师生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利用图书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具体活动内容: 一、“书香校园”创建活动。 1.教师读书 (1)学期初全体教师每人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2)完善图书室、阅览室建设管理,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的开放港湾。 (3)读书网络。提倡教师去图书室阅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阅读、做笔记;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促进网络阅读,为教师提供一个开放的“图书馆”。 (4)本学期每位教师必读一至两本教育专著,同时认真写好读书笔记。 (5)教师每学期撰写两篇读书心得体会(必须是原创)。 2.学生读书 (1)班主任老师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读书活动计划。 (2)营造读书氛围。本学期,继续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各班可以发动学生推荐捐赠好书供全班学生共同阅读),学校图书室定期对学生开放,使学生有书可读。 (3)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晨读、午读以及课前2分钟的读书时间,按要求读指定

的内容,长期坚持下去。 (4)大力推进课外阅读行动。本学期鼓励每位学生购买一本好书(参见《小学各年级好书推荐》),学校要求各班学生必须会背《弟子规》。另外根据年级不同,一至三年级每位学生读10个成语故事,10个童话故事,可以背诵《三字经》、《道德经》以及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四至六年级每位学生读10个神话故事,10个寓言故事,10个历史故事,四至六年级学生每人写5——10篇读书笔记,高年级学生要注重积累成语知识,背诵名言警句、古诗词、经典美文等。 (5)加强书香校园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重视学生的读书成果的积累。 3.家庭读书活动 在家庭内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建设者。建议家长将每周周日一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家长可以把陪孩子读书的小视频发到班级的微信群)。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书,到图书馆借书,拓宽读书渠道,倡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以书为礼品。 二、“好书大家读活动”。 学校根据各年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各年级每学期的必背、必读书目和推荐读书内容,各班充分利用早读、读书课或课余时间开展读书活动,如:好书推荐、课前3—5分钟“说”名著活动(介绍内容、讲情节、讲心得等均可)、经典回味、美文共享、心得交流、诗文诵读、读书方法大擂台等,此项活动须长期坚持,形成制度,形成特色。 三、“书香班级”、“阅读之星”的评选活动。 1.环境布置 搞好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在各班教室后方放置统一的图书柜,鼓励学生捐书,

如何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但是生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亦也弊,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1.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 2.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有时反而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将会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被激发起“兴奋”的学习状态,而发表精彩的观点

时;当学生出现理解或误解的“错误”时;当师生互动中学生“随机” 冒出的精彩火花时;当学生表情出现“细微”的变化时;当教师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时,都是意外生成资源利用的大好时机。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结果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而机械和呆板;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因此,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内容提要】随着全球化一词的提出,文化全球化一词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对这一概念需从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文化全球化的含义等几个方面来界定。另外,英语作为应用极为广泛的语种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其存在状态与走向也应予以关注。【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文化/英语【正文】一、众说纷纭“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80 年代在西方报纸上出现的。90年代以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一词被广泛地引用到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概念如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概念也随之而来。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一般有以下几种理解:第一,全球化主要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以至形成了全球经济整体。第二,全球化不单指经济生活全球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第三,全球化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学家都从各自的领域作出解释。文化学家多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第四,应当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描述的是一种全球范围的深刻变化,这样的变化并不是新现象。从西欧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开始,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的形成,各种知识体系的形成,意识形态和宗教的世界范围的影响,到今天货物、服务、技术、资本、信息、人员的跨国流动与资源配置,都是全球化的表现(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术动态课题组,《世界经济全球化研究现状》,载《人民日报》,1998年8月22日。)。不过把全球化的概念理解到这一层面是不够的。全球化可进一步理解为行为主体的发展并建

语用预设

语用预设 1.引言 预设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尤其是语义学和语用学领域争议颇多的研究课题。一方面,预设类似于蕴涵能脱离语境而存在,而另一方面,预设似乎对语境,例如句内语境又具有敏感性传统上,语义学理论将预设看作是基于语句间真值条件的一种语义关系。语用学理论则倾向于把预设作为有效执行言语行为的适切条件或者说话人及其听话人共享的共有知识来对待。 2. 语用预设的概念 预设也称“前设”、“先设”、“前提”,同时它也是一种推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的推理即在语言结构的基础上,依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话语意义的先决条件。 预设一般可分为语义预设(Semantic presupposition)和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两种。语义预设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绝大部分是由语言本身所引起的。如John’s brother is ill.无论这话真实与否,前提“John has a brother”一直存在,此预设由属格“’s”而来。可见语义预设是语句命题本身所拥有的一种意义,是静态的、抽象的。但在具体的话语交际中,语句总是与具体使用相联系,处于一定的语境中,因此从单纯的语义角度来研究预设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研究预设,这就构成了预设的语用研究。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何自然,1997:68)。语用预设把预设和说话人联系在一起,与语境密切相关,是动态的、具体的。 语用预设一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 (1)语用预设是说话人或当事人对语境所作的设想。说话人对自然语言环境有他自己的理解,有一些设想,并基于这些设想展开话语交际,语用预设是话语产生的背景信息。 (2)语用预设涉及说话人或当事人的态度和意图。说话人想通过自己的话语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并希望听话者理解他的话中语,以达到说话人想要的效果。(3)语用预设涉及说话人所作强调。说话者通过强调不同的焦点来表达不同的

学校阅读工作总结 汇报.docx

为提高办学品质,打造特色学校,营造“书香校园”,走内涵发展之路,我校开展了以“全员诵读海量阅读”为主题的阅读工作,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营造氛围优化阅读环境 为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我校加大资金投入从五个方面优化阅读环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师生融入浓浓的书香氛围中。 1.营造班级阅读环境。建立班级图书角35个,及时更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加强班级“悦读”主题文化建设,手抄报、读书体会、好书推荐、名言警句、个人读书照片等等应有尽有,精彩纷呈,每月更换。 2.营造教师办公室阅读环境。教师办公室里增设书柜、报刊架,针对性摆放书籍,方便教师随时阅读。 3.营造楼道阅读环境。教学楼过道因地制宜设立开放阅读区,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随时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在楼道内布置了新书推荐、读书方法、名人读书故事等内容的版面,营造了阅读氛围。 4.营造图书阅览室环境。改扩建图书阅览室100余平米,增加书架14个,书桌18套。美化墙壁,布置展板,摆放盆景花卉,环境优雅,温馨贴心,使孩子们静心畅游书海。 5.营造校园阅读环境。在校园突出位置温馨提示“今天你读书了吗?增设四块好书推荐、我爱读书、我会读书、读书名人名言主题板报,激发师生读书欲望。 二、强化保障培养读书习惯 2017年是我校的“读书习惯养成年”。围绕年度目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强化物质保障、制度保障、时间保障。 1.制度保证 制定、完善了《新建小学阅读十三五规划》《2017年年度阅读行动规划》《2017年阅读考核评价办法》《阅读先进工作者、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选方案》等,规定小学六年,每个孩子至少背诵2000首古诗,阅读90本书;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教育教学类书籍或经典名著,读学生书目两本。 2、物质保障 为满足师生读书要求,上学年投资7万元新增图书5000余册,开放图书阅览室,延长服务时间,保证师生能读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免费为师生设计、定制阅读笔记本,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号习惯。 3、时间保障 晨诵20分钟、课前2分钟诵读、路队诵读5分钟、课间操后诵读2分钟,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师生共读40分钟、每天晚上亲子共读30分钟、假期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学校领导和教导处专人检查量化,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并计入绩效考核。 三、纳入课程构建“悦读”课程体系 构建了“悦”读课程体系,真正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1.每天一节自主阅读课(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 教师提前阅读学生阅读的书目,预设完全阅读这些书需要几个课时,每节课阅读的量(从哪一篇到哪一篇,从多少页到多少页)。 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一、二年级要读一至二个故事或文章;三、四年级不少于10页;五、六年级不少于15页,积累生字新词、好句好段(摘录在积累本上);大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养成边读边想边做批注的好习惯,简单批注“精彩句段”“我的感想”“我的收获”“我的疑问”等。教师在课堂上静静地和孩子一起读书、批画、谈体会。

近十年语用预设研究综述_孙茂玲

近十年语用预设研究综述 孙茂玲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摘 要:从语用预设的定义及其与语义预设的区别、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功能等方面对近10年语用预设研究成果做一番综合的梳理和概述,便于人们对语用预设最新研究成果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从中得到启发,进而推进语用预设研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关键词:语用预设; 语义预设; 基本特征; 功能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0)08-0090-02 A General Survey on the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SUN Mao -ling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 zhou ,Jiangsu 221116) A bstract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 ubjects of pragmatics .And studies about it are very abundant .This article mainl y su 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recent 10years from points of definitions ,basic features ,functions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and its differences between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 Key words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 semantic presupposition ; fundamental features ; functions 收稿日期:2010-08-05 作者简介:孙茂玲(1978-),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 一、引言 预设又称前提、先设,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 )率 先提出,他认为任何命题都存在着“一个理所当然的预设”。后经英国语言哲学家斯特劳森(Strawson )发展,将预设看做是自然语言中一种特殊的推理现象。自20世纪60年代起,预设这一术语频繁出现在语言学论著中,逐渐成为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预设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们发现:单纯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研究预设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命题间的语义关系,但由于预设具有可取消性和语境依赖性的特点,无法对预设概念作出充分合理的解释。许多语言学家将预设作为一种语用现象而非语义现象进行研究,于是有了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的区别。语用预设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备受学者关注。本文将重点围绕语用预设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论述。 二、语用预设的定义及其与语义预设的区别1.语用预设的定义 语用预设这一概念最先由Stalnake 提出,他认为,预设不但与语境有关,而且与发话者有关,是发话者与语段之间的关系,而非句子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是发话者为保证语段信息流的畅通,根据自己对受话者的知识状态做出的无需断言的假设。而且发话者会根据自己的假设将受话者已经了解或被认为是已经了解的信息处理为预设信息。因此,预设既与具体语境有关,又与发话者有关。 2.语用预设与语义预设的区别 唐红芳《论语用预设的话语交际功能》[1]认为,语义预设从命题的真值条件出发研究预设,语用预设则主要研究预设在语言使用中的各种情况。张倩《语用预设与会话策 略》[2]指出语用预设是说话人的预设,而语义预设是句子本身具有的一层现象。王嗣海《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及其关联性》[3]认为语义预设是从语句的意义或命题的真假值来考察和定义的。语用预设是关于交际言语活动的预设,是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已知信息。因此,语用预设跟说话者、话语、命题及语境密切相关。我们认为语义预设忽略语境的角色,只强调两者之间的真值条件和语义关系是片面的,事实上,预设不总是真实的,在某种语境下预设可以是不真实的或者被取消。同时我们赞成语用预设的界定与语境有关、与说话人以及语言的使用有关的观点。 三、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 关于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例如杨红在《语用预设的文体特征及功能》[4]中谈到语用预设的单向性、共知性、主观性以及合适性等;张倩《语用预设与会话策略》将其概括为隐蔽性、单向性等五个方面;而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5]则细致地从六个角度谈到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其他的如田苗 (2009)[6]、李晋瑜(2009)[7]、阎丽君(2004)[8] 等都分别从不同侧重点对此展开讨论。我们归纳一下,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合适性合适性是指预设要与语境紧密结合,是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或者说是话语的社会合适性所要求满足的条件。语用预设使听话人正确理解说话人的言语行为。例如当年美国总统在参观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时曾对其威武的“兵阵”赞叹不已,离开时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解散”的口令:Dis miss !其实这是总统的一个幽默说法,人们听到这话往往 第29卷第8期 怀化学院学报 Vol .29.No .8 2010年8月 JOURNAL OF HU AIHUA UN IVERSITY   Aug .2010 DOI :10.16074/j .cn ki .cn43-1394/z .2010.08.045

精心预设 有效生成

精心预设有效生成 发表时间:2014-03-10T15:24:35.0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9期供稿作者:刘申胜赵清敏 [导读] 数学教材以其简明、精要区别于其他教材。虽然书本已经给出了相关的概念 刘申胜赵清敏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卧铺小学262700 在备课时,我有这样一种体验:设计到某一环节自认为精妙处,总爱设想“课堂上如何如何”,可等到实施起来,总无法达到想象中的意境。每次听课,也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谓用心良苦,可当堂效果总是那么不尽人意。如何将教学预案(包括实施的过程、方法,调整的策略,预期达到的效果)在课堂上有效达成?是什么因素牵制着它无法淋漓地表达?如何促使预设向生成成功蜕变?这引起了我的反思。 下面就结合几个案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是不可或缺之源 数学教材以其简明、精要区别于其他教材。虽然书本已经给出了相关的概念、公式、法则,但对它们的真正理解、灵活应用却需要师生通过思维的相互启迪、碰撞来传递;虽然书本呈现给我们的只是寥寥数语,却蕴涵着太多的知识背景。作为教者,不仅应吃透教材所载负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承功能,还应充分了解这一知识的产生、发展、延伸、所属等等,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创造教学智慧。 [案例一]《百分率的应用》练习设计片段: …… (以含糖率、中奖率为例完成新知教学后) 1.让学生举例说说:除了含糖率、中奖率外,你还了解哪些百分率? 读一读:实行科学种田,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计算发芽率;用花生仁、油菜籽等榨油,可计算出油率;每次考试后,老师要了解本班的及格率、优秀率;护林工人了解小树苗的成活情况,可计算成活率;工厂检验所生产零件的质量情况,需计算合格率;根据学生每天的出勤情况,可计算出勤率;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可计算正确率…… 2.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投影(以此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百分率): 读一读: 实行科学种田,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发芽实验,计 算发芽率; 用花生仁、油菜籽等榨油,可计算出油率; 每次考试后,老师要了解本班的及格率、优秀率; 护林工人了解小树苗的成活情况,可计算成活率; 工厂检验所生产零件的质量情况,需计算合格率; 根据学生每天的出勤情况,可计算出勤率; 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可计算正确率; …… 3.组织学生四人小组活动:每人挑一个感兴趣的百分率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并尝试着编一道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教师示例:把10克糖溶于190克水中,求糖水的含糖率),然后计算出结果。 4.小游戏——找“反义词”。教师引导:同学们,不知你们的语文功底怎么样?老师想考考你们!有些特殊的百分率,它们各有一个反义词,你能一对对地找出来并告诉大家吗?(如:及格率、不及格率,出勤率、缺勤率……) 5.启发思考:其实每一对百分率之间都有一个同样的关系,仔细考虑一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思考片刻,如有困难可小组讨论)——相加等于100%。(为什么?) 6.随即利用这一关系,根据学生编题计算的结果,口算出与之相对的百分率是多少。 …… “一堂数学课必要的双基练习是不可少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考虑到“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这一双基要求,为使全班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新知又不嫌枯燥乏味,课前我费了一番思量,设计了如上练习片段。然而,课堂上预想中的轰轰烈烈并没有登场,整个流程只能说完成任务罢了,课堂波澜不惊。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反差?我刨根究底,应当说,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上的误区和对教材认识得不够准确、深入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这一片段中,教者片面地追求了一些外在的形式,结果却适得其反。 二、对教学的精心预设是有效实施之本 唯教案是本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是固守一份教案,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卡壳”。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建立在教师充分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充分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的思考方式、可能产生的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的预案,并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动态生成。 [案例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片段: (1)在学生已经认识过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你对分数有哪些了解?”然后想一个分数,在白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2)教师选择学生对同一个分数的不同表示方式集中展示,如(随机): (在以上各图中分别表示出1/4,此略) 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除了用这些图形表示1/4外,还可用什么图形表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这些图形除了表示线段、长方形、圆外还可表示什么?(一条路、一匹布、一个大饼……) (3)出示4个苹果图,让学生想想怎么表示出这些苹果的1/4;展开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该1/4的意义。再依次出示12个苹果图和8面红旗图,继续研究怎么表示出它们的1/4(如有疑惑、混淆则随时解决)。

课堂教学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下列举一个我教学中的生成课例。 学生喜欢读节奏感强的chant, 更喜欢唱好听的歌曲,他们对chant、song的内容记忆力特别牢固。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教学内容编成chant、song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当学生们学完“I like ....”“ Do you like…”这两个句型时,我先在学生面前示范:把教学内容编成了chant的形式:fish, fish, I like fish. Do you like fish? Yes, yes, I like fish. 并带学生有节奏地朗读一遍,又带学生以歌曲的节奏唱了一遍,可见学生们兴趣浓厚,余味未尽!随后,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知识内容自编自读自唱,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双人合作,单独创作等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可见学生们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如今教育界大力提倡新课程理念,但新课程理念又常常于课堂教学发生冲突。那么做教师的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 第二,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第三,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第一,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什么是全球文化(译文)

什么是全球文化? 像一个醉鬼,人类跌跌撞撞地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危机,刚躲过一个,另一个就会尾随出现。随着核毁灭危险的消除和冷战的结束,人类似乎可以轻松一下了。然而还真没有喘息的机会,因为紧接着这一致命危机,另一种更不为人知但是危险系数依然很高的危机已然出现。 在如今这个自由开放的世界,一种新的威胁正在逼近,它将给生态和文化带来灾难。它是自由开放的产物,而这种自由和开放正是人们在长期集权主义制度下奋力争取的目标。然而奇怪的是,随着极权制度的垮台,全球化席卷了整个世界,最终却带来了这样的灾难。 在很多领域——很容易想到的领域就有经济、政治、通讯,甚至语言等——都会欢迎全球化的到来。但是全球化也会产生一些对人类未来都很致命的副作用。这并非只是愤世嫉俗者的猜测,连那些原本对全球化持肯定态度的人也表达了这样的担忧。因此,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积极倡导全球化的书里却写下了如下这些话: 我对现行的全球化体系观察得越多,就越明显的感受到,它已经释放出了排山倒海似的巨大发展力量。如果我们不加以遏制,这些潜在的力量将会摧毁环境,根除文化… 由于全球化统一文化和吞噬环境的进程如此之快,所以它的确非常危险,因为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它将会摧毁生态和文化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是人类力量以及其他生物力量历经数百万年才得以形成的。 如此不祥的东西实在是个威胁。然而,纵使有这些忧虑和担心,弗里德曼和其他与之想法相同的人都相信,只要不干预全球化的(技术推进)进程,就能避免它造成大规模的影响。这仅仅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还是他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正如弗里德曼所指出的,全球化将威胁自然和文化:不仅威胁到整个生态环境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而且还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及其所依赖的文化多样性。破坏环境最终势必破坏文化,反之亦然。 许多古代历史上,许多古代文明的消亡就是佐证,因为他们的发展远远超过自然资源的增长。我们现代文明的发展也受制于同样的条件。因此,如果所有农业都变成农业综合业,那么开辟自新石器时代的多样的乡村景观,将会变成单一作物的生态沙漠,因为很多动植物种类将消失,随之一起消失的还有整个乡村生活方式及其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那是人们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啊! 随着自然栖息地的消失,自然物种也在逐渐消亡;与此同时,随着扎根于自然环境的社会栖息地的消失,文化“物种”也在逐渐消亡。丛林的消失不仅消灭栖息在那里的动物,而且还影响了祖祖辈辈居住在那里的人类。只需计算下人类语言消亡的速度,就能精确地量化分析文化的消亡。世界上曾经有大约6,000多种语言,如今尚存的几乎不到一般,其中某些语言的语言使用者仅为一人。剩下的语言中,仅有几百多种语言拥有超百万的使用者,只有8门语言的使用者超千万,其中中文、印度语和英语是使用数量最多的语言。尽管语言和文化不完全一致,但是语言的消亡即便不会导致整个生活方式的消亡,但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导致某些独特文化形式的消亡。所以,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只说英语,那么多样的文化就将被简化为单一的文化形式。 自然和文化以这样或那样微弱的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对一方的破坏必将会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问道 ■本期对话嘉宾 ■陈茵上海市徐汇区龙华小学副校长 ■陈华忠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副校长 ■齐刚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教研员 ■徐振升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第二中学教科室主任 ■刘春丽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第一中学教师 ■代安荣重庆市铜梁县大庙中学教师 ■对话主持:郭瑞发现高效课堂密码(4) 关于预设与生成,有一个有趣的比喻:预设与生成是课堂上的两张网,学生正像渴求食物的“鱼”,老师可用预设的网先逮“大鱼”,再用生成的网捕逮住“小鱼”。对于一些不往两张网里钻的“鱼”,老师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本期“问道”,锁定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技巧和非预设性生成等问题展开多元时话,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概念解读: 预设是有目的的计划,生成是现时的生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郭瑞:如何理解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齐刚: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陈茵:课堂教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强调预设,而新课程的理念则倡导生成。所谓课堂教学的预设,显然是不言而喻了。课堂教学的生成,强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作出价值判断,调整预设的教学活动,以适应和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关系解析: 预设生成是对立统一体预设与生成也有其对立的一面:两者 体现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不一样,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一样。

最新花的学校阅读答案大全 花的学校阅读答案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它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它们的老师是要罚它们站壁角的。 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萧萧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它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它们是对谁扬起手臂来,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自己的妈妈一样。 1.文中说花“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这符合实际吗?为什么?(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雷云拍着大手”既指(表层意思)________,又指(深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雨一来,它们便放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例句:它们也有它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 ]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6.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请通过想像加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符合实际。因为作者明写花朵暗写风。 2.指地底下的学校。 3.自然界的电闪雷鸣,对花孩子们的热情。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开放。 5.c 6.那里是他们的天地,充满了欢乐和幸福。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的跳着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籁籁地着,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的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样。

全球文化符号

美国《新闻周刊》评出12大国的20大“文化符号”关键词:世界文化符号评选┊文字┊推荐:┊来源:有意思吧┊收藏 近日,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以及这12个国家文化的二十大形象符号(看看你知道几个),中国文化居世界第二位。让俺耿耿于怀的是——A V竟然没有成为日本的文化符号- -# 1、美国文化:华尔街、百老汇、好莱坞、麦当劳、NBA、可口可乐、希尔顿、万宝路、迪斯尼、硅谷、哈佛大学、感恩节、超人、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白宫、橄榄球、爵士乐、星巴克、沃尔玛 2、中国文化: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中国烹饪 3、英国文化:英语、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宫、大英博物馆、巨石阵、牛津大学、格林威治天文台、达尔文、牛顿、莎士比亚、甲壳虫乐队、英联邦、绅士风度、维多利亚女皇、劳斯莱斯、芝华士、哈利波特、丘吉尔、BBC、贝克汉姆 4、法国文化:法语、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凡尔赛宫、巴尔扎克、雨果、轩尼诗、拿破仑一世皇帝、路易威登(LV)、雅诗兰黛、欧莱雅、家乐福、克里斯汀迪奥(CD)、皮尔卡丹、圣米歇尔山、圣女贞德、香榭丽舍大街、红与黑、启蒙主义、香奈儿 5、日本文化:菊与刀、武士道、天皇、东照宫、富士山、樱花、法隆寺、桂离宫、日本沐浴文化、日本料理、姬路城、相扑、空手道、神道教及神社、柔道、能剧、和服、索尼、三宅一生、新干线文化 6、意大利文化:古奇(Gucci)、阿玛尼、普拉达、罗马帝国、法拉利、比萨斜塔、庞贝古城、科洛西姆斗兽场、范思哲、马可波罗、达芬奇、伽利略、罗马教皇、十字军、文艺复兴、米兰杜奥莫大教堂、米索尼、比萨饼、蓝博基尼、费尔格蒙(Ferragamo)

学校阅读工作总结汇报

学校阅读工作总结汇报 为提高办学品质,打造特色学校,营造“书香校园”,走内涵发展之路,我校开展了以“全员诵读海量阅读”为主题的阅读工作,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营造氛围优化阅读环境为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我校加大资金投入从五个方面优化阅读环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师生融入浓浓的书香氛围中。 1.营造班级阅读环境。建立班级图书角35个,及时更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加强班级“悦读”主题文化建设,手抄报、读书体会、好书推荐、名言警句、个人读书照片等等应有尽有,精彩纷呈,每月更换。 2.营造教师办公室阅读环境。教师办公室里增设书柜、报刊架,针对性摆放书籍,方便教师随时阅读。 3.营造楼道阅读环境。教学楼过道因地制宜设立开放阅读区,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随时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在楼道内布置了新书推荐、读书方法、名人读书故事等内容的版面,营造了阅读氛围。 4.营造图书阅览室环境。改扩建图书阅览室100余平米,增加书架14个,书桌18套。美化墙壁,布置展板,摆放盆景花卉,环境优雅,温馨贴心,使孩子们静心畅游书海。 5.营造校园阅读环境。在校园突出位置温馨提示“今天你读书了吗?增设四块好书推荐、我爱读书、我会读书、读书名人名言主题板报,激发师生读书欲望。 二、强化保障培养读书习惯2020年是我校的“读书习惯养成年”。围绕年度目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强

化物质保障、制度保障、时间保障。 1.制度保证制定、完善了《新建小学阅读十三五规划》《2020年年度阅读行动规划》《2020年阅读考核评价办法》《阅读先进工作者、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选方案》等,规定小学六年,每个孩子至少背诵2000首古诗,阅读90本书;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教育教学类书籍或经典名著,读学生书目两本。 2、物质保障为满足师生读书要求,上学年投资7万元新增图书5000余册,开放图书阅览室,延长服务时间,保证师生能读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免费为师生设计、定制阅读笔记本,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号习惯。 3、时间保障晨诵20分钟、课前2分钟诵读、路队诵读5分钟、课间操后诵读2分钟,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师生共读40分钟、每天晚上亲子共读30分钟、假期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学校领导和教导处专人检查量化,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并计入绩效考核。 三、纳入课程构建“悦读”课程体系构建了“悦”读课程体系,真正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1.每天一节自主阅读课(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教师提前阅读学生阅读的书目,预设完全阅读这些书需要几个课时,每节课阅读的量(从哪一篇到哪一篇,从多少页到多少页)。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 一、二年级要读一至二个故事或文章; 三、四年级不少于10页; 五、六年级不少于15页,积累生字新词、好句好段(摘录在积累本上);大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养成边读边想边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内容提要】随着全球化一词的提出,文化全球化一词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对这一概念需从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文化全球化的含义等几个方面来界定。另外,英语作为应用极为广泛的语种在文化全球化过 程中其存在状态与走向也应予以关注。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文化/英语 【正文】 一、众说纷纭“全球化” “全球化”一词,是80 年代在西方报纸上出现的。90年代以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一词被广泛地引用到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概念如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概念也随之而来。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一般有以下几种理解: 第一,全球化主要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以至形成

了全球经济整体。 第二,全球化不单指经济生活全球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 第三,全球化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学家都从各自的领域作出解释。文化学家多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 第四,应当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描述的是一种全球范围的深刻变化,这样的变化并不是新现象。从西欧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开始,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的形成,各种知识体系的形成,意识形态和宗教的世界范围的影响,到今天货物、服务、技术、资本、信息、人员的跨国流动与资源配置,都是全球化的表现。 不过把全球化的概念理解到这一层面是不够的。全球化可进一步理解为行为主体的发展并建立起全球网络这样的过程。 全球化含义的不同,对其理解也就不同了。有人提出:全球化是带有全局性、超国界、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一体化带有制度趋同

预设和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预设需要教师的基本功,而生成更需要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预设是幅不动的画,而生成却是流动的水。生成需要预设的铺垫,预设是成功生成的前提。 那么什么是预设与生成? 预设指的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设想。它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对目标的确定、对教学结构的设计,还包括对课堂上可能产生的走向、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影响教学进度的因素等等所做的预先思考和应变策略。而生成是思考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因此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在新知建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有不同的呈现,本质上是一种“再创造”。那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堂上有效引导动态生成,使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下面结合个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基础 1、精心预设、整体把握教材 精心预设,主要指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教案,并较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特别是要认真思考所教内容与以前内容和将要学习内容的实质性联系,深入体会其出现在整个单元或者是小学数学课程,甚至是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我们再来设计教学环节时,就有了多角度的预设。 2、全面了解学生 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思想状态、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家庭背景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如: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吗?这些暗示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些都要需要我们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预设若干弹性教学环节。 3、有效开发资源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一方面要自己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上网搜索、图书阅览、调查采访等)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例如我在教学“比例尺”时,让学生课前寻找重庆地图并读懂地图,而我则利用网络收集比例尺各异的地图,为学习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的运用等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4、反思以往设计 作为教师,和学生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艺也会不断的提高。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创造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特别是要反思以往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深挖原因,不断超越,形成更加精彩的预设。 二、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追求 1、营造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的转变。例如,在学生讨论、争议不休时,教师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学生都为和老师在一起讨论问题而高兴,从而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要满腔热情、笑容满面地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