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建构探析.doc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建构探析

作者:陈云涛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3期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总体状况却难如人意,缺乏课程规划,随意性较强。以“模块化”方式建构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并保持内生型课程模块和外向型课程模块的均衡,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使用的灵活与充分。要使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建构得到持续发展和深化,学校的文化自觉与鼎力支持、教师的专业化和集成化以及保持政策传递的有效性是最基本的实现要素。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建构

[作者简介]陈云涛(1969- ),男,浙江嘉兴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文社科部,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124-02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对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形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内外方针、政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学生作为当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受益者,在政策辅导和政治感知等方面有着迫切的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的有效开展,将有助于高职学生科学地认识新形势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环境分析

近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尤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坦率地讲,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产学合作为主要路径的高职教育,从其经世济用的价值观出发,在其完整的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非常突出专业性和职业能力,较少考虑基础类或者人文类课程。唯一例外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因为这是教育部集中全国最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高水平专家和教师编写的“一本通”教材,由中央政治局审定,并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等文件明确要求落实的课程。而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的布局则不容乐观。虽然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要求“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①,但据笔者对浙江、江苏、宁夏等地的十余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看,能较为完整地按要求实施的学校仅有两所。这里所谓的“完整”主要是指正常的授课形式与充分的课时量。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虽然都列入了教学计划,但没有出现在学生日常的课表里,而是以讲座的

形式不定期地分散开来,有的由党委宣传部安排,有的则由学工部(学生处)统一协调,或者再加上社科部的几个报告会,教学过程缺乏合理的规划,随意性较强,通常没有定期编写的宣讲提纲,没有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也没有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库,课时从正常口径统计也是不能得到保障的。

目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这种态势,一方面与高职教育日益泛滥的工具理性和功利色彩有关;另一方面囿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高职生三年学习生涯,除去最后一个学期顶岗实习,实际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有的会因为工学结合而时间更短),学校的众多专业课程是必须完成的,加上专业技能课,以及其他不可或缺的英语、体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每学期安排16个课时似乎确实“太奢侈”了。况且,高职院校排课通常是半天1~2次课,一学期通到底,“每周1学时”的要求操作起来也不甚方便。

如何既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又兼顾高职院校课时紧、课程职业性强的特点呢?笔者认为,“模块化”建构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是一种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的构成分析

所谓“模块”(Module),一是指标准尺寸的常规实体部件,如家具部件等;二是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程序的模件、组件。模块式教学(简称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模块化课程的特点是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模块化”,可以根据育人的直接目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最终目标(培养完善的人),构建起内生型和外向型的两大基本模块。

1.内生型模块。主要是指形势与政策课本身内容的专题化及其有效合成。形势与政策课一旦列入高职院校日常课表,其运作必然有符合一般教学规律的连贯性,故而内容专题也应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通常应当包括国内大事(国家当前大政方针或重要事件,如每年的“两会”)、国际大事(国际热点问题,如金融危机)、中外关系(中美、中日、中俄、中印等大国关系都应是教学资源库的储备内容)、台海关系、省情校情(学校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状况、风土人情和学校的历史文化)等。这些子模块基本可以涵盖一般意义上大学生对自身所处的境况和对党和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的了解。有些时候不排除一个子模块中会产生多个专题的教学,如2009年9月新学期之始讲授国内大事部分时,既有“祖国60华诞”的专题,也有根据政策要求对“六个为什么”的及时讲解,这需要教学模块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

显然,内生型模块的丰富程度通常不能满足五个学期、每学期16个课时的计划设置,而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了解具有比以往更多的途径,自我吸收也会强化内生型模块的自我补足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教学时数;而高职学生在政治素质提高的同时,随着多元文化的深入人心,他们对其他人文类方面的教育需求也相当迫切,而这些教学资源通常是以选修课(高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