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产业经济学考试资料报考难度真题参考书

北京工业大学产业经济学考试资料报考难度真题参考书
北京工业大学产业经济学考试资料报考难度真题参考书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AADCB 6—10:CAABD 11—15:ACDBB 16—20:ACAAD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配第-克拉克定律: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会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转移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3、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4、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5、次优理论: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1)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2分) (2)具有以下特点:①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②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③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④许多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⑤衰退产业可能会“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共6分) 2、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分)(2)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2分)(3)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2分)(4)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2分) 3、什么是主导产业?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答: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2分) 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前向效应,后向效应,旁侧效应。(共6分) 4、什么是市场进入障碍,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进入障碍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2分)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政策和法规障碍。(共6分) 五:论述题: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共18分)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 (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7分)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5分)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题型 一:单选 10*1.5’ 二:名词解释5*4’ 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 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 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 P1 产业的概念 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P17 规模经济定义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 AC FC =<>=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 市场绩效

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 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 ,(),()(件可用下式表示: ,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 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 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 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度。 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接近于小的部分;相反的,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意味着最大的接近于数之和。额、资产额、或职工人位企业的生产额、销售 表示前;买方的数目)(计量买方集中度时指为市场上卖方企业数目职工人数;额、资产额 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列的第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前表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式中,1n 0n N n 111n n n i i i n N i i n i i n CR CR X i X CR X X CR ∑∑∑==== P38赫希曼指数知道概念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 HHI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代表该产业内的企业数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第代表企业的规模;代表代表市场总规模;式中,n i /i X )(HHI n 1 221X X S X S X X i i i i i n i i ===∑∑== 洛伦茨曲线表示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 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 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 (1)关联方式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 ③用途关联分类法 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 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 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 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3)生产要素分类法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 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 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 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 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相同特 征(同质性)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2.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 展的产业。(P31)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又称高级化,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 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P68) 4.产业关联:又称为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 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5.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是用各部门的总产量除以该部门所消耗的其他部门的产 品数量,也就是用各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品价值除以各投入要素的分量,即: a ij=X ij/X j (i,j=1,2,…,n) 其中,a ij为直接消耗系数,X ij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第i部门产品数量的价值;X j表示j产业部门的总投入。(P97) 6.产业布局: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环 节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组合与分布。(PPT) 7.产业集聚:又称为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产 业集聚的结果会形成产业集群。(P149) 8.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 决策行为。(PPT) 9.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PPT) 10.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PPT) 11.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测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简单易行与 最常用的指标,一般以产业内规模最大的若干家厂商的有关指标值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分量来衡量。该产业m家前n位企业的集中度CR n的计算公式是:CR n=/(P178)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整理

产业: 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组织的定义 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马歇尔冲突”所提出的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马歇尔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产—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可以获得某种均衡,试图以此调和“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范围经济:指一个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共同使用,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而节约采购、制造、销售、地租、管理等各方面的费用,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增长 进入壁垒: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和产品差别化等 进入壁垒主要分为三类:结构性进入壁

垒、行为性或策略性进入壁垒、政策性进入壁垒。 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 绝对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相对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异化或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们同其它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异化决策的实现途径包括主体差异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销售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等 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影响市场集中度、扩大产品差异度、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 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2017延边大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分化: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在分工持续深化的前提下,原产业开始裂变,形成更为专门化的子产业的过程。 2.市场集中度:是用于刻画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市场集中度直接影响着在位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程度。通常所说的集中度,主要是指卖方市场的集中度。 3.限制性定价:指一个在位厂商制定一个价格和产量使得进入者不能获得足够的需求以实现盈利,从而使得进入者不能进入该市场。 4.双重加成定价:在存在零售商的情况下,对于零售商来说,生产商的批发价格是它的成本,它会在生产商制定的批发价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加成。它的定价依据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5.产业融合:是指在技术或市场的推动下,一些原本由不同产业分别进行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被统一到专门的企业中进行,以适应技术或市场的需求。 6.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形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其实质是指消费者认为产品之间的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7.纵向约束:是指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在产品销售方面达成的约束性协议,包括生产商对零售商的约束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约束,其目的是为了克服生产商与零售商的纵向关系中阻碍双方利益增进的因素。 8.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企业就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买者或是依据买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数量,制定不同的单价。相对于统一的线性定价而言,价格歧视的定价体系更为复杂,采用价格歧视会比单一的统一定价获得更多的利润。 9.产业关联: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在产业经济学中被称为产业关联,其实质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10.市场结构:是指规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二.简述 1.生产结构的分类有哪几种?每一种分类又具体如何分类? 答:(1)两大部类分类法,即可在实物形态上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部门。 (3)霍夫曼分类法,将工业分为三大类: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 2.产业关联的方式有哪几种,并简单解释每一种关联方式的含义。 答:(1)前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2)后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3)环向关联关系: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依据前、后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此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会形成一个“环”,对于这种环状的产业关联,称为环向关联关系。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基础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处于上游地位,为其他产业部门生产运营提供必需的投入或服务的,生产基本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较大,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 瓶颈产业是指产业结构中由于供给能力不足,对其他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的产业群。 战略产业是指一国为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目标所选定的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产业部门。它们是各国根据不同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对未来经济技术发展的预见所确定的。 传统行业主要指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产业组织指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 产业关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效应指某一产业由于自身的发展而引起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由于各种产业的特点不同,关联效应大小以及强弱也不同。 实质: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产业向后关联效应:指某一产业的发展而引起其下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 产业向前关联效应:指某一产业的发展引起其上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 产业序列是指一国产业结构中,基础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形成的序列。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或经营规模而使平均生产成本下降,收益增加的现象。包括生产规模经济和经营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原因: 1、投入要素具有多重使用价值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17)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P20)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马歇尔冲突(P33) 完全可竞争市场(P40) 二、思考题 5.简述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P35) 6.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P37-39)8.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P42)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范围经济(P77) 二、思考题 3.按照科斯的观点,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P78-79) 4.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P81) 5.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P83)

6.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点?(P86-87)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掠夺性定价(P111) 限制性定价(P111) 卡特尔(P117) 规模经济(P123) 二、思考题 3.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P103-104) 4.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P107-109) 6.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P113) 7.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P115-116)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静态竞争(P134) 先动优势或先发制人(P142) 战略联盟(P151) 思考题: 2.静态竞争策略性行为包含哪些?(P135-141)

3.动态竞争策略性行为包含哪些?(P142-146)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配第—克拉克定律(P164) 二、思考题 3.产业结构演进有哪些规律性?(P162-164) 4.简述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P165-166)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关联的含义(P172) 二、思考题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P174)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结构优化(P205) 产业结构高度化(P209) 产业结构合理化(P214) 地区产业结构(P219)

产业经济学试题

产业经济学试题 姓名:专业:年级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产业组织 2.马歇尔冲突 3 雁行形态理论 4. 配第—克拉克定律 5顾客资本 二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下列哪种分法属于产业 的 一般分类方法() A三次产业分类法B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C霍夫曼分类法D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2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3. 下列关于日本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中企业性质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 A. 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 B. 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 C. 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 D. 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 4.在博弈的要素中哪些要素统称为博弈规则() A. 参与人、信息、结果 B .参与人、行动、结果 C.策略、得益、均衡 D .参与人、策略、均衡 5. 以产量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 B .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D .豪泰林模型 6.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干预的手段有:()A.审批制B .配额制C .许可证制 D .出口退税 7.《火炬计划》的提出是在() A. 六五 B .七五C .八五D .九五 8. 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角度来说,产业结构优化包括() A 供给结构优化 B 需求结构优化 C 国际贸易结构优化 D 国际投资结构优化 9. 对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三种解释是() A 市场失灵说 B 赶超战略说 C 国际竞争说 D 政府监督说

产业经济学课本练习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 ①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③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实践意义 ①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②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③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3.现实意义 ①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②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产业的含义:产业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3.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带)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分) 1.范围经济2 .掠夺性定价3 产业集群 4.管制 5 .有效竞争 、简答题(共30 分) 1.市场集中度有哪几种衡量方法? 2.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3.横向并购有哪些竞争效应?4.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产业布局有哪些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题(共20 分) 辽宁汽车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作为装备制造业龙头的汽车产业,辽宁的汽车产量2003 年达到143677 辆,同比增长了55.88% , 高出全国平均增幅20 个百分点,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现在,以轿车、多功能车、轻型汽车(含轻型客车和轻型货车)、大中型客车、车用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已经构成了辽宁汽车工业体系,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已初现轮廓,形成了沈阳、丹东两大汽车生产基地,沈阳-辽阳-营口-大连,沈阳-锦州-朝阳两条汽车长廊的产业聚集分布。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目前的这种局面。 近几年来,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其中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止2004 年底,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共有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海通用(沈阳)北盛、金杯车辆、沈飞日野、沈阳中顺、沈阳奥克斯7家整车生产公司;专用改装车、农用运输车21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95 家。 辽宁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在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经销、售后服务等各大环节均有一定实力。 到2003 年末为止,辽宁地区共有汽车工业企业148 家,其中汽车制造厂11 家,改装车厂50 家,车用发动机厂6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81 家;固定资产350.73 亿元。另外还有科研院所3家,汽车经销企业100 多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 1、产业的概念 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2、产业的特征 规模化;职业化;社会功能性 3、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基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 扩展:产业发展、产业安全、产业生态、产业竞争力、产业政策 第二单元 1、产业的分类 (1)两大部类分类法 将社会总产品区分为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2)农轻重分类法 (3)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自然界的关系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 (3)标准产业分类法 (5)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6)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7)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8)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9)战略关联分类法 2、产业链(价值链)的概念 价值链:大部分企业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设计、交货等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组成的集合体 全球价值链: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3、产业生命周期 (1)概念 就单个具体产业而言,从产生到成长再到衰落的发展过程 (2)特点 A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 B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 C许多产业可能衰而不亡 D衰退产业可能“起死回生” 4、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pest) 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对外贸易因素;经济制度因素;环境因素 (联系制药业的发展,分析影响因素) 第三单元 1、产业组织发展的五个阶段 (1)早期渊源:亚当斯密等人的思想

(2)马歇尔的贡献 (3)哈佛学派 (4)芝加哥学派 (5)新产业组织理论 2、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垄断的弊病之间的矛盾;“马歇尔冲突”的解决:有效竞争理论的提出;所谓 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性作用的竞争格局。 3、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1)大体提出过程: 1933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1938梅森联谊会成立 1959贝恩《产业组织理论》 谢乐的进一步完善 (2)特点:在分析框架上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经验研究 (3)市场结构:那些规定决定市场上卖者之间、买者之间、在位卖者与潜在卖者之间关系的特征。(4)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4、芝加哥学派等对哈佛学派的批判 (1)背景:经济自由主义、放松规制浪潮; (2)代表人物:斯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 (3)对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进行批判; (4)他们认为:现实中产业的进入壁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 5、新产业组织理论 (1)渊源:古诺模型、伯川德模型; (2)上世纪中期以来,博弈论的兴起; (3)20世纪70年代后,“新产业组织理论(NIO)”的发展,以泰勒《产业组织理论(1988)和施马兰西等合编的《产业组织手册》(1989)为代表 (4)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传统范式,否认市场结构外生性的观点,而是试图以策略行为去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从而排挤竞争对手或遏制新厂商进入市场。 (5)根据托马斯·谢林,“策略性行为”——一个厂商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厂商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作出对该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 6、波特五力模型 (1)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用于竞争环境分析的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2)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3)波特五力模型能够简单明了地将一个企业的战略与市场特征联系起来。这能够帮助战略制定者避免将注意力过度内向地集中于企业的内部各个职能部门。 (4)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华版学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 1. 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 2. 支柱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特点:A 产业所占比重较大;B 产业发展速度较快;C 产业的关联性强。如:钢铁、汽车、机械化工、建筑、房地产、电子、设备制造等。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特点:A 能够吸收最先进的技术、生产供应、引用新的生产函数;B 增长速度更快;C 传导性强。如: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 3. 产业集聚: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4.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市场形成和体现的利益关系。 SCP 理论:市场结构S 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 ,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P 。 5. 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SCP 分析框架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它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一、市场集中度;二、产品差别化; 三、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 6. 市场行为的内容;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7.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试产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瓶中及其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产业的技术进步程度。 8. 规模经济:指在既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伴随生产规模扩大,而发生的生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降低。 9. 企业规模经济:企业自身通过横向或纵向一体化实现的规模效益。形成原因:企业规模扩大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及承担亏损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还可以大量减少采购成本和销售费用。 10.工厂规模经济:指单个工厂水平上的报酬递增,即单产品的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扩大,可提高生产率,降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报酬。由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及工艺条件的先进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11.范围经济: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企业的产出之和的情况。 12.范围经济的类别:①内部范围经济是指随产品品种增加,企业享受到某种特殊的优势,引致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②外部范围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促进企业间分工与协作引起成本的节约。 13.企业合并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定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行为。 14.企业合并方式:吸收合并,通过收购(资产收购或资本收购)使两个以上企业按照一定方式组成一个企业的产权交易或转移行为(可用A+B=B 表示);创立合并,两个企业合并成一个新的企业。兼并与合并的不同之处,二者的资产控制权、法人资格存续与否不同。 15.企业合并的类型: 按产业关联度分类 ①横向并购:增加产业生产力,获得多厂经营优势,消除低效率工厂。 ②纵向并购:技术上的经济性,减少交易费用(避免机会主义,防止少数成员讨价还价) ,保证生产要

产业经济学期末课件复习资料

第一讲导论 教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产业经济学的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政策意义。教学内容: 第一讲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考点: 1、产业组织的涵义。 2、什么是有效竞争?克拉克(J.M.Clark) 的“有效竞争理论”的内容。 3、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政策主张。 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P2。 产业组织: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产业结构: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马歇尔冲突:简而言之就是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即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竞争活力)和导致垄断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是说规模经济与和垄断之间存在两难选择。 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政策主张。见书p15-p19 要点:(1)哈佛学派与SCP分析范式 20世纪30年代开始,其代表人物:张伯伦、梅森、贝恩,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范式,简称SCP 范式。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哈佛学派认为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市场绩效,最重要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政策主张:哈佛学派认为,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2)芝加哥学派 形成于60年代后期对哈佛学派批判中崛起的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等。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并不是哈佛学派所认为的产业中存在着垄断势力),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效率主义者)。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7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 考核科目:产业经济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生所在院 (系) 学生所在学科:应用经济学 学生姓名:陈擎 学号:17S010131 学生类别:学术型 考核结果阅卷人 摘要 进入21世纪,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转移流动,为适应新形势,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浪潮。同时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党的十九大把结构调整作为关系经济长远发展的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和重点就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前浙江经济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初期阶段,进入了以结构调整、增长转型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产业结构处在高变动和大调整之中。如何因势利导把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主动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优化升级是浙江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产业结构理论为出发点,既着眼于当前的需要,更着眼于未来,立足浙江省情,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历史与动因,从三次产业结构、社会总产值结构、一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以及地区比较等方面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状况进行多视角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浙江产业结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文章提出了未来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重点,并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与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研究背景 (1) 有关产业结构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4) 第二章近现代浙江产业发展 近现代浙江产业发展....................................................6第三章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浙江经济发展状况................................. .. (11) 浙江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14) 第四章当前浙江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第五章结语 (23) 主要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研究背景

大学产业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产业结构理论 第二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 1)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 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将减少,第 二、第三产业将增加。 2)劳动力移动原因: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出现收入的相对差异造成的。 深层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农 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不同产业间技术进步的可能性有很大差别(农产品技 术进步困难);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 2.库兹涅茨定理 1)内容: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比重随着年代延续,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 下降;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大体上升,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比重,综合看 来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上升,但国民收入的相对 比重未必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上升同步。 2)结论:第一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在大多数国家都低于1,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的 相对国民收入则大于1;第二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是普遍现象;第三产 业的相对国民收入,从时间系列分析看,一般表现为下降趋势,但劳动力的相 对比重是上升的,说明第三次产业具有很强的吸收劳动力的特性。 3.工业化进程与工业结构演变规律 1)工业化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由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推进的阶 段,即重工业化。 第二阶段: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的发展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演进, 即高加工度化。 第三阶段:所有工业各部门将采取越来越高级的技术、工艺和实现自动化,而 且表现为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所谓尖端工业的兴起,即技术集约化。 2)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75%以上用来消费的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 业的净产值。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第一阶段:霍夫曼比例为5。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 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时不发达的。 第二阶段:霍夫曼比例为2.5。与消费资料工业相比,资本资料工业获得了较 快的发展,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显然还比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得多。 第三阶段:霍夫曼比例为1。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达到大致相 当的状况。 第四阶段:霍夫曼比例小于1。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 第二章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 第一节主导产业及其选择 1.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活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 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这些产业率先引入创新、具有持续的高增长 率、并有较强的前后关联性。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库

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产业经济学是一种(B)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xx经济理论 一般而言,下列哪个产业的资本系数较小(D) A.电力 B.钢铁 C.邮电通讯 D.服装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由经济学家(A)首先创立。 A.可拉克 B.xx C.xx

D.xx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B)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为(C) A.幼小产业 B.新兴产业 C.朝阳产业 D.衰退产业 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的理论是( A ) A.不平衡增长理论 B.平衡增长理论 C.经济发展理论 D.二元经济理论 “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xx B.xx

C.斯特里顿 D.xxxx 下列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的是(C) A.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需要能力的发展 B.是全球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C.必要时可侵犯他国主权 D.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B)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 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 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中间需求率+最终需求率=1 B.某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附加价值率越低 C.某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附加价值率越高 D.某产业中间需求率越高,越具有基础产业的特点 下列那一项不是产业xx效果的分析指标: (D) A.感应度系数 B.影响力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