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与景德镇对比

德化与景德镇对比
德化与景德镇对比

泉州市德化县和江西省景德镇市,虽在历史上同以瓷都著称,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上世纪90 年代以后,二者的陶瓷产业发展走向及程度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差别。德化县通过健全完善区域创新系统,把传统产业技术与开发自然资源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在产值、增速和出口方面均位居全国各陶瓷产区前列。而景德镇虽因历朝历代的“政府行为”,集汝、官、哥、钧、定之大成,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制瓷工艺上冠绝于世,但是若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则德化陶瓷优势明显。其中的原因,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认为,民营陶瓷生产企业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重点,德化通过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以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等,引导民营陶瓷企业在创新的推动下逐步发展壮大,为全国陶瓷产区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以下是不同区域创新体系下,德化与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差别。

一、在观念上,德化县陶瓷业处于市场经济比较活跃的侨乡泉州市,与海外交流十分频繁,市场经济发展、国外市场信息以及外销传统,使德化从事陶瓷产业的企业家和产业工人自然拥有观念创新的特质,能够不断革新生产、经营、管理,善于接受和开发新产品,形成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和高技术陶瓷完整的产品系列,走出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研发创新为支撑的陶瓷产业发展路子。

而景德镇具有60多年官窑历史,建国以来一直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受到地方政府保护的生产惯性,使景德镇相当部分陶瓷企业在经营理念上仍然重视生产工艺陶瓷,对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但易于推行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日用陶瓷产品则不屑一顾,在建筑陶瓷和利润可观的高技术陶瓷方面也很少涉猎。

二、在技术上,德化县历史上就有不断革新陶瓷制造技术的传统,新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压力使技术创新活动十分频繁,从而使陶瓷产业在技术创新推动下逐步形成,在技术创新。生产创新、产品创新方面都有着巨大建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景德镇共有4000 左右家陶瓷企业,多数以小型工作室和作坊的形式存在,以生产传统青花瓷器和小批量日用陶瓷为主。与更为实用、更能占据广大市场份额和更适应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日用瓷和建筑瓷生产不同的是,这种生产方式的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难以推行工业化和规模化,无力承接大订单,只好把市场巨大的建筑瓷市场拱手让人。

三、在市场上,德化陶瓷业素有出口传统,宋元时期泉州剌桐港作为世界两大港口之一,德化陶瓷便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改革开放后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稳定经销关系,成为中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出口基地。而景德镇陶瓷产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大多数企业只能作为生产商,缺乏建立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营销网络的实力,多数企业产品只能由中间商销售,企业不能直接接触终端消费者,对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反应也必然迟钝。

四、在制度上,德化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改革国有企业,于90年代初期大胆实行民营化改革,将国有、集体陶瓷企业推向市场,赢得陶瓷业大发展;并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以维护市场主体的平等权利和利于创新、利于产业化为行政的根本出发点,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把工作重点转到搞好创新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培育产品销售市场,为区域创新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环境。

五、在组织上,德化县以鼓励发展民营企业为主,同时加快国有企业民营化,积极培育组织创新主体。在民营陶瓷企业组织在成长过程中,以联户集资和家庭企业起步,产生许多以家族产权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并随着产业传播链超越血缘和亲缘关系,沿着交通便利、区位相邻的方向传递,逐步演进为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与之相比较,江西景德镇4000 多家陶瓷企业,大多数是从国有企业化小经营中发展起来、

以小作坊形式存在的,许多企业仍然停留在前店后厂模式,基本上是生产艺术瓷,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组织的活力不强。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德化陶瓷企业较之景德镇的优势在于,德化陶瓷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在产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把传统产业区变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高科技和手工技艺有机结合的现代产业区,把传统又零散的企业变成以分工协作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产业集群区,在与景德镇的地区竞争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极大地提升了竞争力。

景德镇宣传口号

景德镇宣传口号 口号大全 景德镇宣传口号 1、千年景德镇,一品瓷都情。 2、天青色等烟雨,景德镇等你。 3、世界瓷都,天下景德。 4、陶醉世界,瓷名天下孙慧。 5、景德镇如瓷多娇,冠江南风景独好。 6、景秀中华,瓷名天下,光耀世界。 7、瓷韵景德,名镇天下。 8、瓷器冠九州,山水秀天下。 9、古镇瓷魂生态韵,悠悠自在景德镇。 10、瓷耀世界,名镇中华。 11、景秀德美镇奋,瓷都一见倾心。 12、一城山水画,千年陶瓷都。 13、景美如画,德厚民善,镇古瓷誉。 14、景秀山水,瓷名天下。 15、瓷都传神韵,画境景德镇。 16、往事窑千年,瓷都景德镇。 17、景美瓷都,得天独厚,镇情实意。

18、陶瓷承千年,山水秀古镇。 19、瓷韵千年,名镇天下。 20、万古流芳景德镇,一世闻名青花瓷。 21、瓷誉天下,景悦人间。 22、生态景,千年德,瓷名镇。 23、千年古镇,五彩瓷都。 24、瓷韵古韵绿韵,山德水德景德。 25、旅游,从瓷开始。 26、瓷名天下,镇识中华。 27、千年古镇,世界瓷都,生态景德镇。 28、景秀景德镇,瓷名驰天下。 29、景仰好久,德耀天下,镇动心灵。 30、中国的瓷名片,世界的景德镇。 31、千年瓷都,生态景德,镇古烁今。 32、一城瓷韵,千年古镇。 33、江西风景独好,醉美还是瓷都。 34、千年古镇,瓷茗中外。 35、窑火承千年,山水秀景德。 36、旅游新赣线,世界新瓷都。 37、千年瓷都,古韵尝新。 38、钟灵陶瓷都,毓秀景德镇。 39、名胜陶瓷都,名扬景德镇。

40、江山如瓷多娇。 41、一日景德镇,一生陶瓷情。 42、瓷都风景秀,厚德镇八方。 43、逐梦陶瓷都,揽胜景德镇。 44、景秀天下,德润古今,镇动未来。 45、景绣中华,瓷名中外。 46、如瓷之美,岂能不醉。 47、窑阁古境,人文瓷都。 48、瓷名天下,陶醉古今。 49、寻梦世界瓷都情醉世外陶源。 50、茶香千年,瓷名天下。 51、从瓷开始,游我作主。 52、中国好山水,世界好瓷都。 53、瓷都景秀,名镇景德。 54、闻名中外陶瓷都,誉满天下景德镇。 55、名瓷中国,名镇景德。 56、世界的瓷都,你我的景德。 57、中国瓷文化,天下景德镇。 58、景德镇,让世界陶醉。 59、传承千年文化,汇聚万世景德。 60、中国胜景,世界瓷都。 61、景秀古今,瓷名中外。

景德镇瓷器特点

景德镇瓷器的特点(转载)万壶堂 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但真正了解其瓷器特点的人却不多,景德镇瓷究竟有那些特点?凭什么称雄天下? 景德镇主要产品青花、粉彩、高温颜色釉、雕塑瓷、以及派生出来的一些产品天下无敌,全世界任何一个厂家的瓷器产品景德镇都能仿制,而景德镇产品全世界都没有可能全面仿制。几百年里世界各地都想仿制景德镇瓷,但几百年过去了仍然无法达到景德镇的工艺水平,景德镇瓷品种几乎涵盖所有瓷器品种,过去引为自豪的“薄如纸、明如镜------”的卖点在今天的陶瓷业中已是“昨日黄花”制瓷行业基本都能达到这种水平,而景德镇的几项传统技术是任何地区永远无法做到,这几项技术是“利坯”“干接”“雕刻”“填彩”“边角”;这几项技术是制作高档瓷器的根本保证。 利坯就是用特制的利坯刀车削旋转的坯,使坯规整光洁,是景德镇专有的一项工艺,表面看各地都有这道工序,但在景德镇分成三个工种,既修坯、呙足、利坯,各司其职,不能互换,修坯工只车削碗盘等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外壁,形状变化小此外坯内有模具支撑,技术相对简单,呙足工只车削碗外底,足圈内部,在历史部分时期技术难度较大,如“过肩足”(底部胎大大薄于足圈外碗壁的厚度),利坯工则需要车削器物的所有部位,包括器物的内壁,和琢器的分段接口,这项技术难度最大,因此又分成大器利坯和小器利坯两行,这两个工种只有景德镇存在。 大器利坯先将干燥后的底座、瓶身、颈部三段里外上下车削达到要求后用特制泥浆在接口处涂匀,再将三段粘合,干燥后再将内外接口车削平整,车削时由于坯体有弧度,无法了解坯体的厚度全凭利坯工用手指弹击坯体,听声音判断壁厚再决定是否继续车削,因为口部的厚度与弧度部位的厚度不一样,传统泥料耐火度低,如果坯的厚度不一致高温烧成时会向一侧歪倒。 小器利坯敞口类内外车削达到要求,特别在车削碗、杯类坯体薄如蝉翼,车削时完全靠感觉,稍有不慎前功尽弃,琢器瓶罐同样分段拉坯,干燥后车削,最后车削外壁,如此轻薄难度可想而知,与世界各地车削修坯不可等同而论。 制瓷成型什么叫精致,简单说就是要见角见线,圆弧处要自然流畅,圆滑渐变,硬角处要线条明快清晰,不能含糊,特别是足底内角跟,明清精品基本都是清楚干净,不像仿品足跟转角处基本呈圆弧状,景德镇精品因为利坯分工细致,专业,传统产品都必须运用这项工艺,因此不仅造型漂亮,更重要釉面光洁度也大大提高,各地瓷器从成型开始就已经比不上景德镇产品,瓷器如果不利坯表面会起伏不平,虽然看上去不会发现,但釉面整体效果感觉不好。干接,也是景德镇瓷的一项特有的工艺,琢器上的一些附加装饰如瓶耳、壶嘴、杯把等,各地瓷厂都是不等坯干燥,趁着坯湿就把附加装饰粘合,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接口泥和主体与附加装饰收缩不一致而发生裂痕或变形,但是粘接后无法进行利坯,只能采用打磨的方法进行修饰,现代多采用素烧后再抛光工艺,但仍然不可能达到利坯后的质量水平,景德镇是在坯体彻底干燥以后经过利坯之后再由雕削工将粘接面修整严密后,先在接口内侧涂抹用坯泥调制的粘接泥,在接口的外侧涂抹自己祖传秘方配制的外口泥,将附加装饰对准按压,再将挤出的外口泥抹平,接口处转角要见角见线,雕削工负责制作附加装饰以避免粘接时出现问题,使用的外口泥自己配制,就是在国营工厂工作时也是自己制备,工厂每月支付给一定的费用,外口泥不会干裂,但粘结力低因此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接口泥。由于雕削工专业操作附加装饰质量较高

瓷都德化古代陶瓷人物传之“窑神”林炳

瓷都德化古代陶瓷人物传之“窑神”林炳 古代中国是个信仰多元神的国家,所谓“万物皆有灵”。那么,乡乡烧陶窑、人人用瓷器的中国,有没有“窑神”存在呢?有!在瓷都德化,百姓大多信奉“窑坊公”林炳——他就是由窑工林炳演…… 古代中国是个信仰多元神的国家,所谓“万物皆有灵”。那么,乡乡烧陶窑、人人用瓷器的中国,有没有“窑神”存在呢?有!在瓷都德化,百姓大多信奉“窑坊公”林炳——他就是由窑工林炳演变而成的窑神;而且至今人们供奉不断,所用的供品还是创新的瓷器。 林炳神像 德化县城关东南不远处,有个称为“福全山”的山头,陶土丰富,树林茂密,溪水横流,是建瓷窑的好地方。山下的宝美村,古称“瑶台”(我们认为,“瑶台”当是由“窑台”的谐音演变而成)。“福全山”古称“覆船山”,以形状似翻转的古船覆地而得名。“覆船”有些不吉利的味道。而古代烧窑确有相当风险,窑工难免心存种种忌讳。后有人在山下盖“福全堂”,便以谐音之故,变“覆船山”为“福全山”。“瑶台”后也改称“瑶市社”,属德化县“在坊里”。从“坊”、“市”、“瑶(窑)”等字眼不难看出,宝美村历来为德化陶瓷生产及销售的集中地。福全山东麓有个“祖龙宫”,供的窑神就是“窑坊公”林炳。 林炳是北宋德化窑工。他的先祖林禄系中原人士,于东晋时南迁福建,任过晋安郡(今福州)太守,死在任上,追封晋安郡王。约在唐太宗至武则天执政期间(公元627-712年),林禄后代迁到德化,后来又因故举族外迁,仅事瓷的林炳留住“福全山”下瑶台(又称草埔尾),看来他对瓷艺情有独钟。 把普通窑工林炳推上陶瓷工艺革新舞台的,当是泉州“市舶司”成立后海外贸易对陶瓷的大量需要。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至元丰8年,陈珃复知泉州时,请立市舶司,从此泉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陶瓷)之路的起点。时已隶属泉州的德化县,陶瓷业发展获得契机。宋神宗之后的宋哲宗实行变法,进一步鼓励商贸出口。原先朝廷规定:“以金、银、缗钱、铅、杂色皂、瓷……等”与外商交易,瓷放在第6位。此时新规定:“凡欲购买外货,不用金银铜币,以帛、锦、瓷、漆之属博易。”瓷器已从第6位上升到第3位。在此情况下,如沿用德化原先普遍采取方形或条形的平顶单窑烧瓷技术,产量有限,必然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于是,林炳决心率先大胆尝试建拱大窑。 林炳的革新试验屡次失败,拱大窑一点火就塌顶。但林炳毫不气馁,日夜在破塌的窑前观察和思考。传说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的一天,林炳苦思无所得,竟然昏睡在窑前。却梦见一仙女飘然而至,并解开衣襟,露出一对又圆又大的乳房,一手指着塌顶的瓷窑,一手指着自己的乳房,似乎要说什么,却又如烟雾般飘走了。林炳醒来,忽有所悟,便决心把窑砌成象乳房那样的圆拱顶形状,两旁砌“窑奶”用于添加木材。结果成功了,没有发生塌顶现象。以后,林炳又利用山坡地形,将几个窑串起来,终于形成龙窑的雏形。消息传开,各地窑工争来讨教。林炳不存私心,道出隐秘;且不辞劳苦,奔走指教。当别人问他灵感从何而来,他就说是梦中仙女指点。在旁人的一再追问下,他信口说这仙女就是九天玄女娘娘。原先窑工供奉的是自古“陶河滨”的圣贤“舜”——虞圣大帝,从此又増加供奉九天玄女娘娘。后来林炳应聘赴江西传授技艺,一去杳无音信。德化窑工们认定他已升天而去,便在当地所建“玄女娘娘庙”(又称玄女宫)中,塑林炳像在玄女之侧,以作纪念。从此,林炳被尊为“窑坊公”。 虽然目前找不到确凿的文字资料证实林炳革新陶瓷的过程,但林炳革新陶瓷工艺的贡献

景德镇陶瓷介绍

一、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主管陶瓷产业的部门的领导,您认为对于景德镇市而言,陶瓷意味着什么呢? 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景德镇历史悠久、手工业单一,这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说明陶瓷造就了今天的景德镇,没有陶瓷就没有景德镇的今天,充分显示了陶瓷是景德镇立市之本、称都之源的特殊地位。郭沫若来到景德镇考察时,曾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名句,称颂景德镇瓷业是瓷国的高峰。 二、中国陶瓷历史上,景德镇的地位举足轻重。您可不可以和我们的记者简要介绍一下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呢? 东汉时代,景德镇出现了制陶业。 唐代,景德镇瓷器被称为“假玉器”,并有“陶窑”和“霍窑”之称。 五代,景德镇陶瓷进入普遍兴烧时期,全市包括五代以后各代古窑址共有30多处。 宋代,所烧造的青白瓷遍于全国,远销外洋。 元代,在制瓷原料方面,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 明代,形成了官搭民烧、官民竞市的兴旺局面,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清代,形成了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四大系列。 三、景德镇是中国非常著名的瓷都,而陶瓷又是起源于中国。但放眼全球,现在不仅仅中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的陶瓷产业发展的也非常迅速。从中国瓷都角度来看,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和其他国家相比,独有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 第一,水源丰富,瓷土优良。昌江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地下水资源可动量l.66亿立米。重要制瓷原料高岭土,最早就产自景德镇东45公里今属鹅湖镇的高岭山,世界通用的制瓷粘土的命名就来源于此。景德镇附近的星子、余干、临川等县也蕴藏着大量的优质制瓷原料

第二,集各地名窑之大成。景德镇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使之融化于自己已有制瓷技艺之中,在制瓷技术上,不管工艺多么复杂,制造多么困难,景德镇都能制,还发展和创造了很多新工艺、新技术,出现了许多绝技。 第三,独特的产、学、研、贸基地 1、景德镇市政府组建的江西省陶瓷工业园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标准打造,现已形成了原料、成型、花纸、颜色釉、烧炼、包装、销售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2、景德镇陶瓷专业人才济济,不仅有陶瓷学院、陶瓷工艺美院,而且有着众多的陶瓷世家和专业技术人才。 3、科技部已批准《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试点方案》并组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设立了日用陶瓷研究、建筑陶瓷研究、热工及设备研究以及装备陶瓷研究等四个技术研发平台。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分会、中国陶瓷协会信息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全国日用陶瓷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专业协会都在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建立。 4、利用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资源和“景德镇”品牌,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举办一年一度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将景德镇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地及会展中心之一。 四、目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到一个怎样的水平了呢? 1、景德镇市通过加快调整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品牌战略、陶瓷总量、出口、税收、产业集群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上取得了“四个突破、一个增长”的佳绩,实现了陶瓷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中国三大瓷都介绍

中国三大瓷都介绍 景德镇陶瓷介绍 悠久的制瓷历史 中华向号瓷之国,景德镇历称瓷之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史书上的景瓷生产 据有关史料记载,汉代以后的景德镇地区,已有各种各样的瓷器生产。晋代时,有个叫赵慨的人,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世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到了3公元583年,南朝的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华的庭台楼阁,下诏令要这里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以供皇家使用。隋代,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说明当时的景德镇地区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有了较大的影响。

强盛的唐帝国建立之后,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当时又叫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出名的制瓷人物,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他们所造的瓷器"莹如玉""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送到京都出售,被称为"假玉器",轰动市场,皇帝下令作贡品,"于是昌南瓷名天下"。 蜚声中外的德化瓷器 福建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也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德化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瓷器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远在宋、元时代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现已发现了30 多处宋元时代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不少当时德化瓷的遗物,就是历史的见证。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的技术。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白瓷的各式碗、盘、杯、碟、瓶、罐、壶、盒、洗、花瓶;少量烧制黑釉茶碗等。使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手法,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等花纹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几十种饰纹。这些产品在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景德镇陶瓷茶具介绍

紫砂壶-茶具套装--天下茶具,尽在茶具之家 景德镇陶瓷茶具介绍 景德镇陶瓷茶具的品种很多,按材质化分可分为两种:瓷质茶具,陶质茶具。其中瓷质茶具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1.陶质茶具 在陶质茶具中,紫砂茶具最为著名。 它兴起于北宋之初(然而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紫砂茶具则见于明代正德年间),后来逐渐成为别具一格的名优茶具,并盛行于明、清两个朝代。提梁紫砂壶茶具的由来有个动听的故事,相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喜好饮茶,在江苏宜兴独山讲学的时候,为了方便在外出时煮茶、饮茶,专门请人烧制了由他自己设计的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便把这种壶命名为“提梁壶”或“东坡壶”。这种“提梁壶”外观精美又古朴是陶瓷礼品中的佳品。提梁壶一直在中国茶文化、茶具家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摆放在普通百姓家八仙桌上基本是提梁壶,因其造型美观大方、经济实用,走进许多普通家庭。

紫砂壶-茶具套装--天下茶具,尽在茶具之家苏轼曾在诗中写道,“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足以看出他对紫砂茶具是十分赞赏的。 与普通的陶器不一样,紫砂茶具的内部和外部皆不敷釉,而是使用独特的陶土,也就是紫泥、红泥和团山泥经过抟制和焙烧制作而成的。紫砂茶具的成品,紫似熟透的葡萄、赤似红色的枫时、黄似成熟的柑橙、赭似怒放的墨菊,华丽多姿,千变万化,它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造型,正所谓“方非”一式,圆无一相”,而且制作工艺精深,色泽质补无华。能工巧匠或名人大家在壶体上经常用钢刀代替笔,雕刻山水花鸟的图案,镌刻金石书法,令紫砂壶成了一钟将文学、绘画、书法、雕刻、金石及造型集中于一体的艺术珍品,使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还能欣赏艺术,获得知识的启发与美的享受。 如今,我国的紫砂茶具主要产自江苏宜兴,在浙江长兴也有出产。 2.瓷质茶具 ⑴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景德镇四大名瓷

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 中国有三大特产闻名于世界,分别是:陶瓷、丝绸和茶叶。 今天我为大家讲解的是三大特产之一,陶瓷中的瓷器,即“瓷都”景德镇的传统四大名瓷。景德镇的传统四大名瓷包括: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以及颜色釉瓷。 青花瓷 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绘瓷人手下寥寥数笔,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情趣,淡妆浓抹总相宜。 青花瓷创烧于元代,至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更为成熟;新中国成立以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为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青花瓷的烧造历史最为悠久,一直居四大名瓷之首,享有“瓷国明珠”的美誉。其主要是以色料在胚胎上描绘纹样,然后上透明釉,施釉后经1300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净,明净雅致。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青花瓷,至美至纯,透着一种素净,低调奢华的古韵。 玲珑瓷 玲珑瓷在隋唐时就有了,其上有米粒大小的图案,剔透明净犹如水滴,被称为玲珑瓷,历史悠久,为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玲珑瓷的制作非常精细,是在细薄的胚胎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这些洞眼呈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然后施釉多次,再人窑烧制而成。玲珑瓷往往和青花相配,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幽兰的青花互为衬托,清新古朴,给人一种极致的美。 在瓷器的逐步发展中,“玲珑眼”的形状也从传统的米粒,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的形状,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二“玲珑眼”的釉色也有原来的单一碧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五彩玲珑”,更是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汇总

泉州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学专业2010 级 学生姓名黄文锋学号101205021 指导教师吴子强职称副教授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5日 教务处制

德化陶瓷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思考 【摘 要】德化陶瓷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然而目前德化陶瓷面临资源枯竭和国内外竞争的情况下,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德化陶瓷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德化陶瓷独特的产业环境进行探究,剖析德化陶瓷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借此提出产业升级的建议。 【关键字】陶瓷 SWOT 产业升级 一、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状况 (一)历史状况 德化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德化瓷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贸易品,与茶叶、丝绸享誉世界,为中国的制瓷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填上浓重的一笔。其制瓷业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唐宋时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宋代开始大量出口,尤其是明代德化制瓷业达到鼎盛时期,同时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一个高度,其生产的白瓷可以与玉媲美,被欧洲誉为“中国白”。德化天生丽质、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对欧洲的陶瓷艺术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德化瓷其在用料、制作技巧和表现方式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独特之处。 (二)出口状况 德化陶瓷是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是德化县的支柱产业。从表1[1]可以看出,德化陶瓷虽然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不高,但在每年出口中呈不断上涨的趋势。 表1 德化陶瓷出口额占其商品总出口比重与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2005—2011年) 年 度 指 标 德化陶瓷产品出口总额(万 元) 德化出口商品总额(万元) 中国陶瓷产品出口总额(亿美元) 德化陶瓷出口占其总出口比重(%) 德化陶瓷出口占中国陶瓷出口比重(%)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 2005 326568 330900 50.37 98.69 7.91 8.1917 2006 376139 381129 62.91 98.69 7.50 7.9718 2007 470174 476411 66.41 98.69 9.31 7.6040 2008 558054 565457 80.37 98.69 10.00 6.9451 2009 560200 575800 80.63 97.29 10.17 6.8310 2010 650100 673800 111.00 97.29 8.65 7.6695 2011 786297 808200 140.52 97.29 8.66 6.4588 图1 德化陶瓷出口总额及其占商品总出口比重

泉州市德化陶瓷的调查报告

泉州市德化陶瓷的调查报告 ——泉州德化陶瓷续写“海丝”新陶瓷之路实践主题:泉州市德化陶瓷的调查 实践时间:2015年2月10日至3月8日 团队成员: 活动简介:本次实践以泉州市德化陶瓷为主题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德化陶瓷的种类、遗存的文史资料、德化陶瓷博物馆以及德化陶瓷企业发展状况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德化瓷器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并对实践队收集的材料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德化瓷器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一份完整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一)德化陶瓷的概况 德化陶瓷又称德化瓷,是福建德化的汉族传统瓷雕塑烧制技艺之一。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国汉族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化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二)德化陶瓷的历史发展 新石器时代: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明代瓷塑:明代,德化瓷艺人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贴等八种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福建泉州时,盛赞德化陶瓷并将德化瓷带往各地。 鼎盛时期:因此,德化陶瓷闻名于世界还是以明代生产的白瓷最具特点,也最有影响力。可以说,德化的明代制瓷技术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陶瓷世界里天生丽质、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在清代时出口欧洲,晚清以后,德化瓷业每况愈下,但艺人苏学金、许友义等仍坚守此业,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烧制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 (三)德化陶瓷的艺术特色

景德镇的城市空间演变及特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的城市空间演变及特质 摘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瓷都——景德镇因陶瓷而生,陶瓷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自宋至清不断演变扩大,陶瓷经济发展是景德镇城市空间演变的原因。城市的特质是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沉淀积累下来的特色城市文化和地域特征相结合所产生的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陶瓷文化和精神,这一城市特质贯穿于景德镇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关键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城市空间演变特质 一、景德镇历史文化及地域特征 1、历史文化 景德镇是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外著名的“瓷都”,与广大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景德镇市域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时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八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明代州又改称为县,此后景德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区。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并且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陶瓷艺术”已经深深植入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中,从居民的主流审美取向到地方艺术特色都是以此为架构的。2、地域特征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 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 婺源县毗连。景德镇属丘陵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

福建德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瓷都模式”

福建德化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瓷都模式” 海峡文创网(李理)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大城市GDP中所占的比例和绝对利润值都在逐年增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这块蛋糕越来越引人注目,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推出各种政策,划拨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如何挖掘不同城市在文化产业中的特色,给每个城市在文化产业市场的竞争中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模式成为当今重大问题。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出现文化产业规划和文化产业园区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福建德化县以陶瓷文化为特色,进行了一场文化创意产业的“大突围”,确立了德化县文化产业的“瓷都发展模式”。 继承传统,挖掘特色文化 要发展城市的文化产业,就要挖掘不同城市在文化产业中的特色,把文化产业发展和该城市的传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抓住传统文化资源中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予以重点扶持,进行重点宣传。一个城市如果有了自己的特色文化资源、凸显了不随大流的文化品位和个性化的文化氛围就有了灵魂、内在蕴含和精神依托,有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标志以及文化产业市场竞争上的优势。 德化县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窑是“民窑”的代表,德化陶瓷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产品漂洋过海,扬名海内外。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更是乘势而上,把陶瓷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先后荣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荣誉称号,成为中国最大的外销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德化陶瓷拥有深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从陶瓷产业衍生出的陶瓷文化便是德化县所拥有的特色传统文化资源。 然而,当时德化的整个陶瓷产业还是以加工、模仿为主,整个产区还是“加工区”、“生产区”而不是“文化区”。近些年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出口

景德镇瓷器的现状与未来

景德镇瓷器的现状与未来 对景德镇的印象大凡是源于中学的课本,书中对景德镇名瓷的描述却也栩栩如生,“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坐在飞往景德镇的飞机上,脑海中出现的也是诸如“景泰蓝”一类的瓷器名词。而在景德镇徜徉数月,得以一窥瓷都全貌,与想象中的景象却是差之大矣。 转身:过往烟云的浮华 长久以来,景德镇都是中国瓷器市场的领跑者,景德镇的历史,远溯至明清时代的就不必多说了,就在数十年前,景德镇的市场还是一片繁荣景象,这种繁荣的典型表现就是本地著名的“十大市场”,每个“市场”都有几千上万人的规模,数十万人的市场,带动了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而当所谓“国退民进”的浪潮来到这座名都之时,所有的市场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个人承包,于是厂里的人们“卷走”一部分“细软珠宝”,各自散了,市场的消亡也许是历史的原因,也许还有政府的一些行为,个中原因也难以细表。 而实际上,这种转身在十几年前已经开始了。当时的潮州和淄博等地,在其瓷器行业发展之初,就纷纷来到景德镇淘金,他们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询问“您这碗是怎么做出来的”;在打探技艺的同时他们更多的是用高薪来挖取人才,就这样,随着一些技术人才,其实很多是技术工人的远走他乡,使得这些“他乡”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现状:城头变幻大王旗 说起景德镇的现状也许只能用“尴尬”这个词来形容,这种尴尬和“瓷都”这个称号有关。近些年来,不但有传统的福建德化、山东淄博等瓷器重镇与景德镇重新争夺“瓷都”的称号,而随着唐山和潮州的瓷器行业的发展,他们也在“中国瓷都”的评选中从景德镇手中夺走了这面旗帜。 如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广东省潮州市“中国瓷都”荣誉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福建德化“中国瓷都”称号。甚至还有一些专业化的“瓷都”,如“北方瓷都”唐山、“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禹州市神垕镇、“中国青瓷之都”浙江龙泉等等。 上网搜索“景德镇”,偶然看到有段“瓷都”之争的帖子,也反应了景德镇一定程度的没落,网友对话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甲:中国瓷都现在是A市已经是事实,希望景德镇人能够有勇气承认…… 乙: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景德镇是景德镇,是世界的瓷都~! A市只是现代中国的瓷都……中国的瓷文化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景德镇被誉为瓷都自然有他的道理,他特有的高岭土以及其精湛的制瓷技艺是我们后人所感叹的…… 而在这场争斗中,景德镇也许只能拿历史说事,却又毫无办法。 底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我其实不能说如今景德镇的陶瓷市场不发达,虽然景德镇市的财政收入并没有多少来自陶瓷行业。明着看来,现在景德镇没有什么大的陶瓷公司,稍有点名气的大概只是四五家稍上规模的公司。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是这种情况,接到一个或几个大单了,于是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因为找工人还是比较好找的,但是一旦接不到单子,厂子也就散了,当地人对这种情况也是习以为常了。来到高新区,司机指着一家名为“环球”的企业告诉我,这家公司也是刚倒闭。 但是就实际的了解,景德镇做陶瓷的很多,规模还都不小。当初的基础在,十大市场散

景德镇陶瓷历史

对文化的影响 大瓷网(daciwang)小编: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固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之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艺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尤其是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绚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乾隆时期,景德镇的瓷窑很多,而且分布很广,除官窑外,还有民窑两三百处,工匠数以万计.这个时期生产的青花瓷画面清晰干净,色彩翠蓝光艳,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五彩瓷器色调强烈,富丽堂皇,较之明代又有发展.创作的粉彩瓷器色调柔和,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在瓷胚上用西洋油画激发作画,再入窑烧制成的珐琅彩瓷器,融汇中西,异常精美,是皇宫的专用品。在这些绚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路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代时期的发展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元代时期的发展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瓷器,烧成难度大,色彩艳丽,以至于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瓷器品类。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亦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两者相映生辉,极其名贵。

德化窑

德化窑 这几日在旧货市场看到有做旧的瓷像在卖,心中很是郁闷,不能不上博来聊聊德化窑。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和广州潮州(一说为湖南醴陵)齐名。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德化窑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 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曾在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 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10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就生产出了白瓷,但德化白瓷成为全国制瓷业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德化所具有的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以及白瓷独具的优良品性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德化很快就以生产白瓷而著称,并且成为了闽南的瓷业中心,代表了全国白瓷生产

的最高水平。 据考古发掘出土资料表明,在碗坪仓窑遗址出土有北宋至南宋初的青白瓷残片,在屈斗宫窑遗址则发现有大量元代烧制的青白瓷。另历史资料记载,德化窑经过宋、元时期的稳步发展后,特别是元代所生产的青白瓷,很大部分是通过海陆运输大量销往海外。德化窑在元代其实应该就已经成为中国比较重要的瓷窑之一了,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经在他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德化瓷器的生产和销售有过专门的介绍:"在这条支流与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程序如下: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合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已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印能买到八个瓷杯"。马可·波罗的介绍,引起了西方人的强烈兴趣。而整个元代德化瓷器在海内外的一个良好的销售市场,为德化窑在后代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优越的经济基础。到了明代,

景德镇导游词

景德镇导游词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之名是因宋真宗的景德年号而得名。景德镇最初叫新平,建于东晋,后来改名为昌南镇。景德镇是以制瓷业闻名于世的。它的制瓷也始于南北朝,到北宋时以相当发达,尤其在宋真宗赵恒景德年间,景德镇的制瓷业达到了鼎盛时期,给北宋朝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于是皇帝下诏在这里建立“景德窑”,烧制的瓷器底款上也印有“景德年制”的字样,同时将昌南镇更名为景德镇。景德镇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今天的景德镇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景德镇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是这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四大名镇。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城市人口50万。以“历史文化名城”、“艺术之城”“世界瓷都”名扬海内外。樟树是景德镇市市树,茶花是景德镇市的市花。 景德镇是一块富饶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资源丰富。有多种地下矿产。主要矿产特别是瓷石、高岭土和煤炭蕴藏最具特色。景德镇的高岭土在国际陶瓷界都具有影响。 说到景德镇的特产,素有“一瓷二茶”之说。一瓷大家都知道。其实茶叶也是景德镇的名产。早在唐代这里就是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篇《琵琶行》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景德镇的“浮红”茶曾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近年培育的名优茶“得雨活茶”被选为人民大会堂特供茶、国宴茶。 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大,“瓷都”两字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并以此突出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所以,陶瓷是景德镇的立为市之根本,称都之源头,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始于汉世,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至今走国了一千多年的历程。形成了景德镇瓷器独特风格,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景德镇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陶瓷文化博览区、浮梁古县衙、高岭瑶里风景区等。陶瓷文化博览区分别由古窑和陶瓷民俗博览馆两部分组成,陶瓷文化博览区保存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丰富独特的、最为完整的陶瓷文物遗存:古建筑、古作坊、古工艺、古窑房、古瓷俗、古园林,成为景德镇悠久陶瓷历史文化的缩影。浮梁古县衙旅游区由五品古县衙,红塔景点组成。)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县级衙暑,有“江南第一衙”之称,千年红塔有“江西第一塔”之称,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是是古老浮梁的象征。高岭瑶里风景区,是景德镇瓷业发祥地和景德镇重要的制瓷原料基地。瑶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自唐代以来,这里就是著名的贡茶产地。这里的“浮瑶仙芝”获农业部金奖。因此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希望大家能在景德镇玩得开心! 1

景德镇名称的由来及其所属管辖的变迁

景德镇名称的由来及其所属管辖的变迁 09电子(一)班 200910330129 周林华 摘要:景德镇作为我国的“瓷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名称的由来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名字从古代的新平镇到唐代的新平县、新昌县再到后来北宋时期的景德镇。景德镇的每一次的改名及其所属管辖的变迁都有着很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字:新平镇新昌县景德镇 景德镇是江西省第三大城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组成,也是国家重要的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上饶市北部偏西。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大,“瓷都”两字成了景德镇的称号。2011年景德镇市总人口为158.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67万人。 景德镇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而它的名称由来也是同样的历史悠久。这个地方汉代时称为“新平”,东晋时设镇,叫作“新平镇”。后又叫作“昌南镇”,隋唐时曾一度为“陶阳镇”。北宋赵恒景德年间易名为“景德镇”,沿用至今已有900多年。1953年,定为江西省辖市。对景德镇来说,宋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在宋代之前,景德镇曾有过好几个名称: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历史发展到宋代,南北名窒林立,突出的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而当时的景德镇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唐末、五代就有相当规模的青白瓷(影青瓷)这时更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地。由于这里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于"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名称延用至今,到现在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 一设新平镇

福建陶瓷

德化,这个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脉的山区县,在外人看来,有许多令他们觉得匪夷所思的强烈反差,德化县虽地处闽东南沿海,但却四面不临海;虽是个古老的瓷都,生产的却是最新款的西洋瓷器;虽是个地道的内陆小山城,经济外向度却是高得出奇;虽说多数农民企业家英文字母不识几个,但做的却是遍及全球的陶瓷大生意;虽是个总人口30余万的小县,却有16万人的大城关;人们印象中属于高污染的陶瓷产区,却是分外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正是这一个个反差,使得德化现象在泉州模式中更显出独特的魅力,引人注目,催人思考。 泉州模式的山区版 改革开放20多年,泉州市依托侨资侨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了一条“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道路。以石狮、晋江为代表的沿海经济发展模式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亦成为泉州模式的突出代表,在我们研究泉州模式时往往把晋江现象等同于泉州模式。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到泉州的山区,我们惊喜地发现,位于泉州山区的德化县,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实施工业立县和“大城关”发展战略,成功地闯出一条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山区经济的路子,锻造出有山区特色的泉州模式山区版。 作为人口只有30.4万的小县,2004年德化县实现生产总值60.0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2.52亿元,财政总收入4.77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5元。1996年以来,多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各县(市、区)第13位,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福建省十强,先后被国家授予“中国陶瓷之乡”、“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等荣誉称号;连续三次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连续五届获得“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称号。福建省领导到德化调研时称德化是山区县的“第一世界”,发展的成功经验被誉为“德化模式”。 在泉州模式中,晋江现象和德化现象是泉州模式在沿海和山区的两种典型代表,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德化模式同样有着“泉州模式”鲜明的模式特征,如①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模式特征。德化现在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百分之百是民营企业。全县现有股份制陶瓷企业265家,其中企业集团23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4家,上千万元企业64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4家,超200万元企业31家,超50万元企业130家。“民窑”成就了“德化瓷都”的今日辉煌,德化“民窑”比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的“官窑”更有活力,去年,德化陶瓷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是景德镇的4倍和1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