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

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

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

明啊。”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

我反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

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山市

原文

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shù)年恒(hé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chán)院。无何,见宫殿(diàn)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xiāo)汉。楼五架,窗扉( fēi )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shǔ),楼愈(yù)高,则明愈小。数(shǔ)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àn)然缥缈(piāo)(miǎo),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xiè)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ì),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城墙上面成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门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不一。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字词解释

1 、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2 、奂山: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

3.、邑: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

4、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公子,旧时用来称呼豪门贵族子弟。

5、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恒,经常。然,但是。数年,许多年。

5 、同人:共事的人或志趣相同的人。

6、饮:喝酒。

7 、青冥:青天,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

8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10 、近中:近处。

11 、禅院: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11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12 、碧瓦飞甍: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飞甍:飞檐。甍,屋檐。两端翘起的房脊。

13 、始悟: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14 、未几:不久,不一会儿。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

15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16 、连亘:连绵不断。

17 、居然城郭:竟然变成城郭了。居然,竟然。城郭,城池。

18 、中有楼若者:其中有像楼台的。

19 、堂若者:有像厅堂的。堂,厅堂。

20 、坊若者:有像牌坊的。

21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22 、以:用。

23 、莽莽然:一片迷茫的样子

24 、依稀:隐隐约约。

25 、既而:一会儿。

26 、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乌有,虚幻,不存在。

27 、危楼:高楼。危,高,高耸。

28、直接:一直连接。

29、霄汉:云霄与天河。

30、窗扉:窗户。

31、皆:都。

32 、洞开:敞开

33、裁如星点:才像星星那么小。裁,同“才”,仅仅。

34、黯然缥缈:黯淡下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35、而:连词,表并列。

36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37、或:有的。

38、凭:靠着。

39 、不一状:姿态不一。

40、逾时:过些时候。

41、倏忽:突然。

42、人烟市肆:人家和商店。市肆,集市。肆,店铺。

43、遂:终于。

44、孤:孤零零。

45、耸:耸立。

46、惊疑:惊奇,疑惑。

47、碧:青绿色。

49、数:几。

50、明(出自文中“则明愈小”):光亮。

51、行(出自文中“又闻有早行者”):赶路。(另一说行也为走的意思)

52、与世无别: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53、风定天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

54、孤塔耸起: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来。

55、直接霄汉:古意:无限接近于天河,形容山高。今意:直直的插入云霄与天河,比喻山高景色美。

通假字

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只有,刚刚。

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词类活用

窗扉皆洞开(洞:像洞一样,名词作状语)。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名词作状语依次译为:像楼一样,像厅堂一样,像街巷一样)。

古今异义

恒:

古义:经常。

顾:

古义:看。

悟:

古义:明白

古义:才。

危:

古义:高,高耸。

直接:

古义:一直连接到。

或:

古义:有的人。

睥睨:

古义:城上的矮墙。

童趣

原文

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5课,为精读课文。原文如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人称代词,我。

3.忆:回忆。

4.稚:幼小。

5.张目:张大眼睛。

6.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

8.细:仔细。

9.故:所以

10.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

11.私:私下里,暗暗地。

12.于:在。

13.则:那么,就。

14.或:有时。

15.项为之强(jiā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6.素:未染色的。素帐:未染色的帐子。(或白色的帐子)

17.徐:慢慢地。

18.以:用。

19.使:让。

20.而:并且。

21.作:当做。

22.观:景观。

23.唳(lì)鸟鸣。

24.为之:因此。

25.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6.以……为……:把……比作……。

27.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8.兴:兴致。

29..盖:原来

30.虾(há)蟆:癞蛤蟆。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

31.方:正。

32.鞭: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

33.之:代词,它指虾蟆。

34.驱:驱赶。

35.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后来引申为外表上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

36.果:果真

37.林:森林

38.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9.私拟作:(我)暗暗把他们比作。

通假字

1.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虾蟆:蛤蟆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

一词多义

⑴观:①昂首观之〔看〕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⑵察:①明察秋毫〔看〕②必细察其文理〔观察〕

⑶神:①定神细视〔精神〕②神游其中〔思想〕

⑷时:①余忆童稚时〔时候〕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⑸以:①徐喷以烟〔用〕②以丛草为林〔把〕

⑹为:①项为之强〔因为...而...〕②以丛草为林〔当作〕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⑺之:①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②物外之趣〔助词,的〕③心之所向〔这样〕④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⑤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⑥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方:古义:正在;今义:方形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今义:或许

余:古义:我;今义:剩下

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

1.安

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2.比

等到比之城陈涉世家

类比每自比于管仲隆中对

靠近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3.鄙

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4.兵

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师表

5.并

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6. 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7.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8.乘

①[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9.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伤仲永》隶而从者。《小石潭记》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赠从弟》

10.殆

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1.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2.堵

墙环堵萧然。《五柳先生传》

13.而

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⑥时间副词词尾,不译既而儿醒《口技》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 注意积累。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 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 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论语十则》原文论语十则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 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讲评 论语十则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 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第一则: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则]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论语十则]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论语十则]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论语十则]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论语十则]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无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要有改正。 [论语十则]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论语十则]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论语十则]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是。 [论语十则]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完美注音版

论语十则 第1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 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注释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第2则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 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 h uán)不习乎?”(《学而》) 译文注释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 第3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译文注释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第4则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 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译文注释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第5则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 hì)也。”(《为政》) 译文注释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第6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注释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第7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注释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论语十则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译文及注释 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4)说:通假字,音yua,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补充词解释: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亦(y ì):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自:从。知:了解。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

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 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轻声](伐:夸耀),不宣扬自己的功劳(施:张大,夸大)。”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归依[依孔安国说])。”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十则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 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 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 明啊。”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 我反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 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山市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论语十则》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 论语十则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论语十则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论语十则第三则:学习方法

论语十则原文与译文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

《论语十则》翻译

《<论语>十则》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治长》) 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孔文子(孔圉yù)为什么死后谥号为‘文’?”孔子说:“孔圉聪明好学,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不感到羞耻,因为这样他死后才谥号为‘文’。”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感觉到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他人各具优缺点,是我学习和改正的对象,故都可以做我的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子说:“我曾经整个白天不进食,整个夜里不睡觉,把时间用于思考,但是徒劳无功,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篇一: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六年级必背)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的原文及翻译有哪些

论语十则的原文及翻译有哪些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 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 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三省(音xǐng):多次反省。三:泛指多次。 (3)忠:忠诚,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迷惑 殆: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人称代词 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思:希望,想着。 齐:相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 论语十则 作者:孔子出处:《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注: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MK_【精品】初一上论语十则翻译

《论语》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 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有修养 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 查,反省我自己:为别人办事不尽 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真诚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复习吗?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 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 而不读书就是有害的(精神疲惫而 无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诲你的话明白了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 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 内心自我反省是否有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老师。选择他们 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 们缺点要注意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们的使命重大而路途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 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 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完整word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至V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 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轻声](伐:夸耀),不宣扬自己的功劳(施:张大,夸大)。”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 : 安逸。怀:归依[依孔安国说])。”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十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说:“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 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 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 明啊。”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 我反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 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山市

论语十则原文附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附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电子教案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 4、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5、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6、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7、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8、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论语十则翻译

背诵篇目之《论语十则》翻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和谐(遇事做得恰当)为贵。古代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他们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而不依照一定的规矩制度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另说“诱导”)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暂时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整顿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乐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 【另】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能讲礼仪吗?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能讲音乐吗?”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 【理解】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理解】 知:同“智” 错:同“措”,放置之意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鉴别人。 (注: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智者是知人善任,尤其善于识别人的人。) 樊迟未明白, 孔子说:“把直的东西放到弯曲的东西上面,弯曲的东西就自然变直了。(把正直贤明的人提拔上来,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正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