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国外

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

秦江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710049)

【摘要】国外关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涉及会计舞弊的动因、识别、防范与治理等多方面,这些研究成果无疑为我国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然而,由于中外国情和体制不同,国外研究成果对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国外关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评述,并提出了许多我国未来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研究应当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综述启示

自从会计信息作为传递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会计舞弊就与之形影相随。会计史上出现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件,实际上成为催生和完善会计规则和独立审计制度的重要因素,也引发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会计舞弊的研究和探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会计舞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会计舞弊的成因、识别、防范与治理等三方面。本文拟从以上三方面对国外关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相关研究文献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和评述,并立足于我国现实,探讨对我国未来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的启示。

一、相关研究回顾

(一)关于会计舞弊动因的研究

由于会计舞弊从属于舞弊,因而国外的舞弊动因理论同样可用于分析会计舞弊的动因,这构成了会计舞弊的规范性理论支持。国外有代表性的的舞弊动因理论用于分析会计舞弊则形成以下四个会计舞弊动因理论:

1.会计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冰山理论把舞弊比喻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从结构和行为方面考察舞弊,海平面上的是结构部分,海平面下的是行为部分。舞弊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这是客观存在且容易鉴别的。而舞弊行为的内容则是更主观化、更个性化、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的。冰山理论说明,一个公司是否可能发生会计舞弊,不仅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严密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是否有潜在的败德可能性。该理论强调,在舞弊风险因素中,个性化的行为因素更为危险,必须多加注意。因此cPA在审计时,不仅应关注结构方面,对内部控制、内部管理的内容进行评价,而且更应注重个体行为方面,用职业判断分析和挖掘人性方面的舞弊危险。

2.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最早研究舞弊因子学说的,是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他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舞弊的产生必须有三个条件: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为后来舞弊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Albrecht博士(1995)进一步发展了舞弊学理论,认为舞弊的产生由压力、机会和藉口三要素共同作用。舞弊压力包括经济压力、恶癖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其它压力四种类型。据统计,前两种类型的压力大约占95%。形成舞弊的机会主要有六种:包括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无知、能力不足;审计制度不健全。舞弊机会的有无或多少,还进一步受下列因素的影响:规范舞弊行为的法律系统;该职位所属的行业性质及其在组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涉足该领域各种力量的强弱。舞弊者常用的藉口有:法律条文

69

本身含混不清,被人曲解利用;别人都这么做,我不做就是一笔损失;我也是被迫的,无可奈何;我们只是为了暂时渡过困难时期;没有人会因此受到伤害;凭自己的贡献应获得更多的报酬;我的出发点是为了一个很好的愿望等等。因而,防范与治理会计舞弊既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消除舞弊机会,还应通过消除“压力”和“藉口”来抑制舞弊。

3.会计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GONE”理论是由

BologIla等人在1993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舞弊由G(Greed:贪婪)、0(0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四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并共同决定舞弊风险程度。GONE理论实质上表达了会计舞弊产生的四个条件,即舞弊者既有贪婪之心,且又十分需要钱财时,只要有机会,并被认为事后不会被发现,他就一定会舞弊。GONE理论中“贪婪”和“需要”与行为人个体有关,“机会”和“暴露”则更多与组织环境有关,这一点与二因素论有相通之处。与三因素论比较,四因素论把舞弊的动机解释为需要,把其道德价值取向表1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与四因素论的对应关系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四因素论

个别风道德品质G(贪婪)因子险因子动机N(需求)因子

舞弊机会0(机会)因子一般风

险因子

发现可能性

E(暴露)因子受惩罚的性质与程度

解释为贪婪,并且增加了一个“暴露”因素,认为舞弊行为被发现和揭露的可能性大小以及被发现和揭露后的惩罚强弱将会影响舞弊者是否实施舞弊行为。

4.会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该理论是Bologua等人在GONE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迄今为止最完善的舞弊动因理论,它把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个别风险因子是指因人而异,且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包括道德品质与动机。一般风险因子是指由组织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包括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以及舞弊被发现后舞弊者受罚的性质和程度。当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被舞弊者认为有利时,舞弊就会发生。

(二)关于会计舞弊识别的研究

会计舞弊的手段林林总总,如何能从纷繁复杂的会计信息中窥出会计舞弊的蛛丝马迹是各国财经界日益关注的问题。国外对会计舞弊识别的研究侧重于会计舞弊的征兆即“红旗”方面,主要提出了会计舞弊的可能征兆,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会计舞弊征兆和信号在识别会计舞弊中的作用。

1.舞弊公司特征和舞弊征兆的研究

Albrecht和Romney(1986)以问卷调查方式证实了“红旗”可作为公司会计舞弊的征兆。他们的研究发现,许多良好的预警指标都与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密切关系,例如关键执行人员独断专行等;同时,许多针对公司的指标,如业务经营显著恶化等,却并不显著也不可测。而Trea“aycommittee(1987)的报告认为:财务报告舞弊通常与那些正处在财务困难中的公司联系在一起。KinneyandMcDaniel(1989)的研究印证了上述观点:陷入财务困境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饰其暂时性的财务困难更有可能舞弊。LoebbeckeandWillingham(1988)总结了舞弊公司的三类风险因素,他们认为,当管理当局个人存在舞弊是合理的伦理价值观,又有一定的动机,借助于一定的条件,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则较大。他们还发现,管理当局不诚实、人格异常、曾有过舞弊史、说谎、逃避责任、财务披露政策激进,企业业绩不佳、存在以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契约、所在行业为夕阳行业,决策高度集权化、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内部控制薄弱等也是会计舞弊的信号。

cos0(1992)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则从董事会这一公司治理视角分析了会计舞弊问题。该报告发现,舞弊公司的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比非舞弊公司小;舞弊公司董事会中灰色董事的比例大于非舞弊公司;舞弊公司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任期比非舞弊公司短;舞弊公司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所持股权比例比非舞弊公司低,舞弊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低于非舞弊公司,因而审计委员会能够加强董事会对管理当局的监督,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公司的财务报告问题。Loeb—beckeandJohn(1992)的研究也得出了与cOs0相似的结论。

cottrellandAlbrecht(1994)对卫生保障行业的研究表明,可辨别的会计舞弊征兆分为会计处理方法前后不一致、内部控制不力、财务分析异常、高级管理人员生活方式变化、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变化、秘密消息或抱怨等六类。AJbrecht、wemz和Williams(1995)的研究认为,通过分析财务报告能够发现一些征兆,比如,财务报告中出现的一些无法解释的变化、在一个充满危机的基础上经营、报告有利收益的迫切需要、一些非同寻常的大额和获利丰厚的交易、收益质量的不断降低、高额负债或者其他利益负担以及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或者其他现金流量问题。另外,费用增长速度快于收入增70

长速度、依赖于单一产品或巨额法律诉讼、经常更换外部审计师、管理层频繁变动、关联交易、与客户或供应商之间不同

寻常的关系等也是舞弊的征兆。Persons(1995)的研究发现,行业会影响会计舞弊,计算机及数据处理业、科学和医药仪器制造业以及家庭用具及电器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制造业等行业的会计舞弊比较集中。另外他还发现,舞弊公司比非舞弊公司有更高的财务杠杆、更低的资本周转率、其流动资产比率更高,其中大部分是存货和应收账款,公司规模通常较小。

aJldPatton(1996)对130位审计师的调查结果表明,客户诚实程度是会计舞弊最重要的征兆。

Ho£fman,Morgan

Beasley(1996)运用lo矛st回归方法对董事会成员构成与会计舞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舞弊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外部董事的比例显著地低于未舞弊公司,外部董事的比例与会计舞弊的可能性显著负相关,但审计委的存在和组成并不显著地影响会计舞弊的发生率;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任期增加、持股比例增加、在其它公司任职减少使会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下降;董事会规模小,会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下降。Beasley(1998)对舞弊公司和未舞弊公司董事会构成的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舞弊公司的董事会在构成、任期、持股水平、在审计委员会中的作用方面与未舞弊公司有很明显的差别,与前述结论基本一致。而McMullen,Dorothy,Ra曲un柚danandRarna(1996)的研究发现,舞弊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低于未舞弊公司,内部董事持有公司较高比例的股权。carcelloandNeal(2000)也指出,对一些陷于财务困境的公司而言,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的比侧越大,注册会计师在其审计报告中对公司能否持续经营表示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该研究支持蓝带委员会1999年关于建立完全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的提议。显然,他们的研究与Beasley的结论不一致。于东智、谷立日(2002)认为差异可能是由于样本选择不同造成的,Beasly使用的是1980~1991年的样本,审计委员会制度初步推行且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而carcelloandNeal选取的是1994年的样本,具有独立性的审计委员会已开始发挥作用。

Beneish(1997)对舞弊公司和未舞弊公司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公司历史、财务杠杆程度和增长速度以及股价的表现可作为初步判定会计舞弊的风险因素。另外,Beneish(1999)研究会计舞弊与某些财务报表变量之间的关系还发现,公司应收款项大幅增加、产品毛利率异常变动、资产质量下降、销售收入异常增加和应计利润率上升也是会计舞弊的征兆。美国sAsNo.82从管理当局的特点及其控制环境的影响力、经营特点、行业状况、财务的稳定性等方面列举了一系列与管理当局舞弊有关的典型风险因素,当这些风险因素存在时,公司出现会计舞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summersandsweeney(1998)通过建立cascadedh舀t回归模型对会计舞弊与内幕交易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后认为,内幕交易是预示舞弊潜在可能性的信号,可以通过内部人交易变量和公司具体财务特征区别舞弊公司和未舞弊公司。Lee,

andHoward(1999)对应计部分(盈余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差)在揭示会计舞弊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论证后发Ingram

现,会计舞弊与高水平的应计部分相联系,盈余减去现金流量的值为正是潜在舞弊的一个信号。不仅如此,舞弊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也低很多,与非舞弊公司比较,舞弊公司通常发行更多的权益类证券、有更高的财务杠杆、有更多的应收账款余额和更高的销售增长率、有相对其资产更高的市场回报和市场价值,但其资产和销售绝对额通常较小。

coso(1999)报告《财务报告舞弊:1987~1997》指出,舞弊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而舞弊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特点在于: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常常参与舞弊;大多数的审计委员会一年只开一次会或根本没设审计委员会;董事会被公司的内部人和“灰色”董事所控制,他们持有公司较多的股份,这些董事很少是其他公司的外部董事;公司的董事和(或)管理者的亲戚关系很普遍,公司的创立者和现任的cEo在公司有重要的权利。Beuandcarcello(2000)运用lo舀st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虚弱的内部控制环境、公司的高速成长、不理想的或者与长期趋势不一致的获利水平、过度强调盈利预期或躲避审计师的管理当局等都是会计舞弊中具有显著性的风险因素。

对财务报告舞弊颇有研究的美国coopers&Lyb啪d会计师事务所,总结出29面红旗,当出现这些红旗的时候,就需要格外关注公司管理当局是否有舞弊的可能。

Abbott,ParkerandPeters(2002)分析了发生财务误报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特征,进一步强调了蓝带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提高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重要性以及财务专家在审计委员会中的必要性。sAsNo.99(2003)也在其附录中分别列举了与舞弊动机或压力有关的风险因素、与舞弊机会有关的风险因素和与舞弊态度或自我合理化有关的风险因素。

2.舞弊识别方法的研究

co垂itoreandBe码硼an(1988)和caldemnandGreen(1994)证明,简单的分析程序是识别会计舞弊的有效工具,它能揭示财务报告项目的显著变化和异常关系。美国sAsNo.56(199r7)明确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阶段和结束阶段必须实施分析性程序”。Ameena11dstrawser(1994)指出,审计人员在实务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定量分析程序是简单的模型,这种分析程

71

序往往将报告值与期望值相比较,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复杂的模型可让审计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同时考虑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个方面,利用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过去的数据,用模型判别公司是否具有舞弊的动机和可能。kb-

beckeandwillin曲am(1988)通过构造舞弊风险识别模型(简称Ⅳw模型)判别公司的舞弊风险因素。此后,Loebbecke,

andWillinghaITl(1989)对L/w模型进行的测试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GfeenandChoi(1997)采用人工神经网络Eining

(ANN)技术构造了建立在原始财务数据基础上的会计舞弊判别模型,并发现这一模型在以随机样本为基础使用时非常有效。

在审计的初始阶段,审计人员可根据这一模型判别公司是否舞弊,并据此增加现场作业的实体性检验。另一技术是Beneish

(1997)提出的概率分析方法。与ANN模型不同,概率分析法更容易被掌握,实施的成本更低。该模型产生的利润操纵指数由组合后的财务变量值得到,进而转化为利润操纵可能性。美国印第安纳大学Beneish(1999)教授提出利用会计数据判别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会计舞弊的思想。其研究利用Probit判别方法,建立了会计舞弊的识别模型。该模型的准确预测率达到75%,并在实际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spathis,Doumpos锄dz叩oumdis(2002)以希腊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标准分析、多变量统计技术进行会计舞弊识别研究。其研究表明:多标准判别协助方法胜过传统用于识别会计舞弊的统计技术,财务信息研究有助于判别会计舞弊。

(三)关于会计舞弊防范与治理的研究

国外对会计舞弊防范与治理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Barker,DonaldandMichael(1976)的研究认为,应通过对高层管

理人员主导的公司氛围、交易和人事安排的检查建立其控制系统,还可通过审计委员会的复核等预防高层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E11iottaIldJacobson(1986)的研究发现,尽管对舞弊预警信号的研究有助于cPA更好地发现舞弊,但cPA责任的不断提高并不能显著提高舞弊发现与防止的可能性。因此,管理当局应通过确保控制环境、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以预防和发现会计舞弊。美国著名的1’readwaycomlIlittee(1987)提出了著名的反舞弊四层次机制理论,该理论建议任何组织实体可以通过下列四道防线来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高层的管理理念;业务经营过程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外部独立审计。Bolo酗a,“ndquistandwells(1993)提出应建立良好的控制系统,提升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来预防和发现会计舞弊。舢brecht,wemsandWilli锄s(1995)从减少会计舞弊机会和创造一个诚实、开放和具有资助特色的文化氛围提出了预防和发现会计舞弊的对策。Bologna,“ndquist(1995)提出,会计舞弊的防范与发现需要采用舞弊审计和法务会计这类新工具和新技术。Ra加unandan和R肌a(1996)的研究表明,在被审计的财务报告中要求披露内部控制情况有助于强化公司内部控制,从而有助于减少包括财务报告舞弊在内的财务报告问题。cos0在《舞弊性财务报告:1987~1997》中建议审计师们尽可能从以下几方面发现并预防财务报告舞弊:对组织的持续经营保持足够的审视;与前任审计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对虚弱的董事会和缺乏经验的审计委员会予以高度关注;注意财务报告以外的事实和因素;考虑客户的行业风险等。安然事件之后,美国加大了会计、审计改革力度,掀起了会计舞弊研究的新一轮热潮:一是改革了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二是改革了信息披露制度;三是加强了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四是加大了审计改革力度。华尔街也采取积极行动提出四项对策:对存在不正当审计行为的企业应加紧账目清理,提出真实的财务报表;“五大”应严格分离审计业务和咨询业务,提高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各投资银行在提供的投资报告中,必须公布相关企业和该投资银行的关系;限制证券分析师拥有所辖公司股票的数额。

二、简单的评述

纵观国外关于会计舞弊问题研究的文献,在研究方法上,既有规范研究又有实证研究;其研究内容涉及会计舞弊的

动因、识别、防范与治理等多方面。可以说,国外在会计舞弊研究方面已进入不断深化阶段,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

果,且在实践中发挥了理论先行与实践指导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研究成果无疑为我国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国外对会计舞弊识别、防范和治理的研究,为我国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和治理会计舞弊、规范证券市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然而,国外研究成果对解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在于:国外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美国和英国等少数英语国家,其它国家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背景和数据多以美国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和适用性。并且国外的研究大多基于其完善和成熟的外部治理市场(如经理人市场、独立董事市场、控制权市场等),因而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会计舞弊的识别,很少涉及高级董事(董事长)和高层经理的激励问题,其在指导思想上持“控制论”观点。国外的研究重心集中于会计、审计领域,尤其侧重于研究外部审计师应关注的会计舞弊72

征兆、可利用的分析技术和可遵循的独立审计准则或如何采用最新舞弊审计技术与方法以发现和防范重大会计舞弊,其在治理工具上持“技术论”观点。国外的研究还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定的完善的法律框架背景,舍象掉了正式的法律法规、公共会计准则对会计舞弊的影响,实质上是将法律法规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因而其在制度环境上持“抽象论”观点。

三、对我国未来研究的启示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刚从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过渡的市场,与有几百年历史的成熟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国外发达国家发生的会计舞弊案,是成熟市场体系下的“机械故障”,而我国发生的会计舞弊案,则是转型经济环境下利益格局调整的阵痛,两者缺少可比的基础。因此,许多国外的研究成果无法移植到我国进行实质性操作。会计改革应体现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刘玉廷,2001)。因此,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研究会计舞弊问题既困难又十分必要,而且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由于会计舞弊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治理会计舞弊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而只能是渐进式的治理。笔者认为,我国未来会计舞弊的相关研究可以从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予以展开。在规范研究方面可研究的问题包括:中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内部动机与外部成因的比较;中外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安排(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等)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影响的比较;法务会计在防范与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中的运用与推广(包括法务会计在我国运用与推广的必要性、难点与措施,内部控制、独立审计和法务会计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控制及其良性互动关系等)。在实证研究方面,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比如案例研究法、实地研究法、实验测试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在实证研究方面可研究的问题包括: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识别与判断;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市场反应(包括投资者和cPA对会计舞弊的市场反应以及投资者对cPA审计意见的反应);会计舞弊和舞弊公告后公司实施的战略性措施(如独立审计师的变更、董事会组成人员的改变、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及高级管理层的变动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影响及其灵敏度分析;舞弊公告导致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下降的持续性及其恢复措施;舞弊公告引起同行业公司的反应等等。总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对会计舞弊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无论在理论深度还是对策建议的效果与可行性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主要参考文献

于东智,谷立日.2002.国外有关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综述.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林炳沧.2000.如何避免审计失败.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刘玉廷.2001.《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充分协调.中国证券报

A1bechtW.S,WemzG.W&WilliamsT.L.1995.Fraud:BIingtheLigllttotheDarkSideofBusiness.NewYorkIr衍nInc.15~52

AJbrechtW.sandM.BRomney.1986.Red-nag百ngManagememFraud:AValidation[J],AdvancesinAccounting.(3):323~333

wandMcD粕ieLI1989.ch锄cteTisticsofFimscoⅡectingPreviouslyR印ortedQuanerlyE砌ings[J].Jo啪alofI(inney.

Acc叫ntingandEconornics(Feb)

L0ebbecke,J.K.andwillingh锄.1988.ReviewofSECAccountingandAuditingEnfoencementReleases.workingpaper,Univers竹0fUtah

Loebbecke,J.K.andJohn.1992.CorporateGovemaIlce粕dDisclosureQual竹.AccountingandBussinessResearch,Spring

Cottrell,D.MandAlbrecht,W.S.1994.RecognizingtheSynlptomsofEmployeeFraud.HealtllCareFinancialManage-ment,1994(May):19~25

Persons0.1995.UsingFinancialStatememDatatoIdentifyFactorsAssociatedwi山FraudulentFinancingReporting.Joumalof

73

AppliedBusinessResearch,(11):38~46

Ho饪manVickyB,MorganI(imbedyPandPattonJamesM:TheW枷ingsignsofFraudulentFinancialstatement,JoumalofAccountancy,1996(0ct)

BeasleyM:AnEmpiricalAnalysisoftheRelationbetweentheBoardofDirectorCompositionandFinancialStatementFmud[J],111eAccountingReview,1996,71(Oct):443~465

BeasleyM:BoardsofDirectorsaJldfhud[J],711lecPAJoumal,1998,V01.68,Issue:4,56~58

McMullen,DomthyA,RaghunandaIlKandR枷aD:IntemalContml

Reports

aIldFinancialReportingPmblems,Accounting

Horizons.1996(Dec)

carcelloandL.Neal:AuditcomIIlittee

compositionaIldAuditorReponing[J],AccountingReview2000,75(0ct)Beneish,M.D.1997.DetectingGA/LPViolation:implicationsfbrassessinge踟ingsmanagement枷ongfinns诵thextremefi—nancialpe而珊ance,JoumalofAccountingaIldPublicPolicy,(16):27l~309

Beneish,M.D.1999.IncentivesandpenaltiesrelatedtoeamingsoverstatementsthatviolateGAAP,AccountineReviewSummers,S.La11dJ.T.Sweeney.1998.Fraudulent蚴ssta泐nnanc瑚Stat咖en£s粕dInsjder.11rading:AnEmpj—calA—nalysis[J],TheAccountingReview(Jan):131~146

r11110masA.Lee,RobertW.IngramaIldnomasP.Howard.1999.r11leDi能rencebeh佗enE姗ingsMaTlagementand0per.atingCashFlowasanIindicatorofFinancialReponingFraud,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749~786

BdlTimotbyBandCarcelloJosephV.2000.ADecisionAjd五口rAssessing出eUikeljboodFraudulentFinancial

Reporting,Au.diting,Spring

Abbott,ParkerandPeters:AuditComIllitteeCharacteristicsaIldFinaIlcialMisstatement:AStudvoftIleEfficacvofCertainB1ueRibbonCommitteeReco咖endations,http://www.ssm.com

co毋itoreFandRBeⅡyman.1988.AnalyticalProcedures:ADefensiveNece8sity,Auditing,(7):50~163

CaldemnT.GandB.P.Green.1994.SignalingFraud

byUsingAnal)rticalPmcedures.TheOhioCPAJoumal,53(A—pril):27~38

AmeenE.CandJ.R.Strawser.1994.InVestigating山eUse0fAnal”icalProcedures:AnUpdateand

Extension,Auditing,1994(13):68~79

IJ0ebbeckeJ.K,M.M.EiningaJldJ.J.Willingham.1989.AuditorsExperiencewimMaterialIⅡegul撕ties:Frequency,NatureandDetectability,Auditing:AJoumalofPracticeandTheory,(9):1~28

GreenB.PandJ.H.Choi.1997.AssessingtheRiskofMana|驴mentFmudthroughNeuralNetwork7rechnology.Auditing,Spring(16):14~28

BeneishM.D.1999.7IheDetectionofEarningManipulation.NBERWorkingPaper

Ch.spathis,M.DoumposandC.z叩0unidis.2002.Detectingfals前ed6nancialstatements:acomp锄tivestudyusingmul.ticriteriaanalysisandmultiV捌atesstatisticaltechniques,卟eEurone锄AccoumingReview,(11):509~535Barker,Donaldw.BarreuandMichaelJ:7ropManagernentFraud:S0rnethiIlgcallBeD0neN0w,rIheIntemalm逋t帆,0ct19r76ElliottR.KandJacobsonP.D.1986.CostsaJldBenefitsofBusinessInfomationDisclosure.AccountingHorizons,V01.8,No.4:80~96

TreadwayCommittee.1987.FraudCommissionIssuesFinalReport,JoumalofAccountancy,(Nov):34

Bolo弘aG.Jack,“ndquistRobenJandwellsJosephT.1993.neAccountallt§H肌dbookofFraudandcommercialcrime[M],Johnwiley&sonsInc,20一31

BolognaG.JackandLindquistRobertJ.1995.FraudAuditingandForensic

Accounting:New

TbolsandTechniques,John

Wiley&SonsInc

RaghunaJldanKandD.VRama:AuditorResigIlationsand凼eMarketforAuditServices.Auditing:AJo啪alofPractice&Theory,Spring1996:124~134

74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

作者:秦江萍, Qin Jiangping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710049

刊名:

会计研究

英文刊名:ACCOUNTING RESEARCH

年,卷(期):2005,""(6)

被引用次数:32次

参考文献(34条)

1.于东智.谷立日国外有关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2.林炳沧如何避免审计失败 2000

3.刘玉廷企业会计制度 的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充分协调 2001

4.Albecht W S.Wernz G W.Williams T L Fraud: Bring the Light to the Dark Side of Business 1995

5.Albrecht W S.M B Romney Red-flagging Management Fraud: A Validation 1986(03)

6.Kinney W.McDanie L 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Correcting Previously Reported Quarterly Earnings 1989

7.Loebbecke J K.Willingham Review of SEC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Enfoencement Releases 1988

8.Loebbecke J K.Joh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 Quality 1992

9.Cottrell D M.Albrecht W S Recognizing the Symptoms of Employee Fraud 1994

10.Persons O Using Financial Statement Data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raudulent Financing Reporting 1995

11.Hoffman Vicky B.Morgan Kimberly P.Patton James M The Warning Signs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statement 1996

12.Beasley M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1996

13.Beasley M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fraud 1998

14.McMullen.Dorothy A Raghunandan K and Rama D: 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roblems 1996

15.Carcello.L.Neal Audit Committee Composition and Auditor Report

16.Beneish M D Detecting GAAP violation: implications for assessing earnings management among firms with extreme financial performance 1997

17.Beneish M D Incentives and penalties related to earnings overstatements that violate GAAP 1999

18.Summers S L.J T Sweeney Fraudulent Misstatec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Insider Trad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1998

19.Thomas A Lee.Robert W. Ingram.Thomas P. Howar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Operating Cash Flow as an Iindicator of Financial Reporting Fraud 1999

20.Bell Timothy B.Carcello Joseph V A Decision Aid for Assessing the Llikelibood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2000

21.Abbott Parker.Peters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ncial Misstatement: A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Certain Blue Ribbon Committee Recommendations

22.Coglitore F.R Berryman Analytical Procedures: A Defensive Necessity 1988

23.Calderon T G.B P Green Signaling Fraud by Using Analytical Procedures 1994

24.Ameen E C.J R Strawser1994. Investigating the Use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An Update and Extension 1994

25.Loebbecke J K M M Eining.J J Willingham Auditors'Experience with Material Irregularities: Frequency,Nature and Detectability 1989(09)

26.Green B P.J. H. Choi Assessing the Risk of Management Fraud through Neural Network Technology 1997

27.Beneish M D The Detection of Earning Manipulation 1999

28.Ch Spathis.M Doumpos.C Zopounidis Detecting falsifi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using multicriteria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s statistical techniques 2002

29.BARKER.Donald W Barreu and Michael J: Top Management Fraud: Something Can Be Done Now 1976

30.Elliott R K.Jacobson P D Costs and Benefits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1986

31.Treadway Committee Fraud Commission Issues Final Report 1987

32.Bologna G Jack.Lindquist Robert J.Wells Joseph T The Accountant~ Handbook of Fraud and Commercial Crime 1993

33.Bologna G Jack.Lindquist Robert J Fraud Auditing and Forensic Accounting: New Tools and Techniques 1995

34.Raghunandan K.D V Rama Auditor Resignations and the Market for Audit Services 199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周志红试论如何应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代商业2010,""(14)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较为严重,而且相当部分的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舞弊造成的.影响较为恶劣,其中,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影响范围更广、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极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本文以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为核心,对其表现、动机、制度环境及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表现;其次,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直接动机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如何构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督和惩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学位论文曹鸣中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和成因的比较研究2007

会计舞弊治理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是否有效遏制激发会计舞弊行为动机的影响因素。美国资本市场近期也发生了大量的会计舞弊事件,所以将中美会计舞弊形成的动机和成因进行比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此引发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是: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是由哪些因素所激发?这些因素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影响又如何解释?中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机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是否显著影响会计舞弊治理措施效果?我们该如何借鉴美国会计舞弊治理的思路和措施?中美国情差异巨大,舞弊动机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因此,研究中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动机和成因及其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借鉴行为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会计舞弊的动机和成因问题进行文献回顾与评述和理论透视的基础上,构建了会计舞弊行为的多因素影响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对中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建议,以期为政府立法、监管层监管、投资者决策、审计师控制风险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舞弊行为的的识别能力和政府监管的监管效率。主要工作可概括为以下五方面:

1.明确界定和辨析了会计舞弊及其相关概念;从三角理论、ABC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的视角阐释了引发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理论根源。

2.本文从上市公司高管层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解析了会计舞弊行为的影响因素问题。我们认为,影响会计舞弊决策的因素分为两类:激励机制等外在因素和个体偏好等内在因素。对诸因素对比分析表明:中美之间的声誉机制、经济激励机制和舞弊成本约束作用差异显著。其中,声誉机制作用差异则主要由行业结构、产权制度和政府管制的差异所引致;美国薪酬激励表现为固定薪酬水平较高,股权激励比重较大,而我国的境况却相反,固定薪酬激励总体水平低,参差不齐;美国上市公司在舞弊事件发生的前后付出的代价巨大,而我国上市公司付出的代价则是微乎其微,舞弊成本畸低是我国上市公司舞弊难以有效遏制的根源之一。

3.会计舞弊成因一直都是会计舞弊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所以在第四章中对中美上市公司舞弊的机会因素单独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我们首先应用规范研究方法分析了美国上市公司舞弊成因,然后以沪深股市1998-2005年49家舞弊公司的102份年报为样本,运用均值t检验和中值Wilcoxon秩和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以董事会和监事会特征变量、外部审计特征变量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全面反映企业舞弊机会对舞弊是否发生的Logistic回归模型。然后

,通过实证研究结论和已有的结论进行中美舞弊成因的比较和分析。

4.在比较分析的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治理会计舞弊的政策与建议:加强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建设;完善高管薪酬制度;构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高效政府监管机制;完善会计舞弊处罚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的力度;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3.期刊论文王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深层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13)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较为严重,而且相当部分的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舞弊造成的,影响较为恶劣,其中,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影响范围更广、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极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本文以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为核心,对其表现、动机、制度环境及相应对策等方面进行更深一层的探讨.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表现;其次,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直接动机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对如何构建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督和惩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自从证券市场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且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危害,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对市场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日益增大,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若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有效识别会计舞弊,则会计舞弊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危害将大为减小。如何有效识别会计舞弊,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会计舞弊不仅会造成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会削弱了市场资源的配置功能和危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鉴于我国会计舞弊情况的严重性和这种行为造成的危害,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探讨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两个角度对会计舞弊的行为进行识别研究,理论上通过信息经济学的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有限理性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源进行解释,并且剖析会计舞弊的因素,提出了识别会计舞弊的途径。实证上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在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之间进行对照检验,具有显著性的指标予以保留,然后构造会计舞弊的模型,以此判断会计舞弊发生的概率。同时,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各部分内容为: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部分:会计舞弊研究的相关理论。首先介绍会计舞弊的定义,然后从理论上解释了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源,为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舞弊的识别能力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第三部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因素分析及识别方式。

第四部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的实证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构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与检验。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局限性。阐述研究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及局限性。

5.期刊论文彭莉.PENG Li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分析模型-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2)

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区分为两类: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和谋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置于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机制以及利益相关者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构建了一个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分析模型,并提出了分层监控的运作理念,为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提供了一套从企业战略、微观经营到宏观监控的全面分析的理论方法.

6.期刊论文秦江萍.段兴民.QIN Jiang-ping.DUAN Xing-min中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比较研究-审计与经济研

究2005,20(4)

在阐明国内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共有动机、国外和国内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特殊动机的基础上,对中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机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形成中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差异的原因.

7.学位论文强锦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控制: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的研究2005

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会计舞弊现象也日益盛行与蔓延。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也就越大。笔者认为会计舞弊的根源在于管理层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现代公司产生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将资产委托给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代理人经营,以期创造更大的财富。而两权分离也产生了一个代理问题,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掌握公司管理、控制权,同时又是信息发布主体的管理层,源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具有操纵公司利润、推升股价的强烈动机,加上董事会和外部审计等公司治理中的关键环节不能够严格履行职责,不能对管理层产生有效制衡,使得会计舞弊频频发生。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仅仅从会计角度出发进行治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为此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控制问题。

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言。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问题与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目标、论文框架与内容安排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会计舞弊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透视。该部分是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为下文的研究作理论铺垫。第三部分,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舞弊。该部分通过从内外部治理结构视角对会计舞弊的影响以及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下的会计舞弊的具体特征的分析,系统地分析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于会计舞弊的内生性关联,得出结论: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造成会计舞弊的根源;要从根本上控制会计舞弊,必须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第四部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的特点。该部分在前面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详细分析了我国内外部治理结构的特点,总结出了我国会计舞弊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会计舞弊行为表现为很强的“管制诱导”性;政府影响甚至参与会计舞弊;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合谋进行会计舞弊;法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对会计舞弊行为不能起到威慑作用。第五部分,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会计舞弊控制对策与建议。针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的特点,从两大方面提出了7条具体对策,包括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及建立合理的经理报酬激励制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舞弊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加快国有股减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简述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局限与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的主要创新和突破是:1、在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界定了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的关系,在理论上明确了研究主题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2、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不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对会计舞弊的影响以及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舞弊特点,并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为我国的会计实践的优化提供了借鉴的思路。

8.期刊论文王娟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浅探-财会月刊(理论版)2005,""(11)

我国会计舞弊具有复杂的社会制度背景.本文以转型经济为研究背景,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产权原因进行了研究;文章着重分析了上市公司产权不清晰、股权分置、产权保护制度等产权制度性缺陷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影响;最后,从产权角度提出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治理措施.

9.期刊论文李秀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及治理对策-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我国企业公司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完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的简单阐释,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有关经验,提出了治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一些对策.

10.学位论文田亚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研究2008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对市场经济建设的作用日益增大,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会计舞弊是客观存在的,对其治理也并非短期内就能解决。若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有效识别会计舞弊,则会计舞弊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危害将大为减小。如何有效识别会计舞弊,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从理论(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上解释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源,为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舞弊的识别能力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其次,从经验分析的角度总结会计舞弊识别的方法,并从中得出有助于识别会计舞弊的一系列征兆。最后,从会计舞弊征兆入手,选取财务状况、资产质量、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关联交易、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七个方面的相关指标,采用逻辑斯特(Logistic)回归方法在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之间进行对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上述相关指标中最具显著性的指标予以保留,构建会计舞弊识别模型,以此来判断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概率。

通过实证研究最终得出,企业财务结构、盈利质量和关联交易度相关指标对识别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否有着显著的效果,也可以说,舞弊公司具有资产负债率高、盈利质量差、关联交易频繁的显著特征。因此,无论作为投资者还是债权人及证券监管部门,判断上市公司舞弊与否时,要密切关注这些指标。基于本文研究结论,从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加大对违规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加强对财务状况恶化公司的监管、改进财务报告披露政策和持续关注上市公司的舞弊征兆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证文献(31条)

1.许存兴.张芙蓉.王大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财务舞弊识别关系实证分析[期刊论文]-金融与经济 2009(11)

2.吴国萍.朱君"压力"与"机会"导因的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的分析[期刊论文]-东北师

3.张海霞新形势下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09(2)

4.郑嘉庆新形势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经贸 2008(15)

5.来华从会计准则属性角度认识会计舞弊[期刊论文]-财会月刊(综合版) 2008(11)

6.李世权.周舟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公司治理结构视角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18)

7.张县平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监管的影响[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08(18)

8.安琪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及对策[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08(11)

9.谭兆琴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成因及防治[期刊论文]-审计与理财 2008(6)

10.夏思捷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之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审计与理财 2008(6)

11.韩玉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识别研究文献综述[期刊论文]-市场论坛 2008(1)

12.步淑段.安晓红.任万林我国证券民事赔偿综合保障体系构建[期刊论文]-财会月刊(理论版) 2008(3)

13.游睿会计舞弊的防范及对策[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08(12)

14.缪映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期刊论文]-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8(3)

15.缪映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期刊论文]-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8(3)

16.汪建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与治理[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5)

17.农梅.胡宜挺独立董事制度治理会计舞弊文献综述[期刊论文]-新疆农垦经济 2007(8)

18.农梅.胡宜挺会计舞弊的产生机理及治理途径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7(16)

19.孔小红会计舞弊的行为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1)

20.黎四龙会计舞弊动因理论述评[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07(9)

21.汪建新商业银行内部人骗贷舞弊行为与反舞弊机制[期刊论文]-新金融 2006(8)

22.段兴民.常丽萍对会计舞弊识别监管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审计与经济 2006(4)

23.董军恶意行为所致操作风险生成机理:基于欺诈与防范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上海金融 2006(6)

24.齐龙.茹士涛论审计失败之法学治理[期刊论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23)

25.白春影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特征的识别[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6.夏侯志敏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7.曹爱兰法务会计对会计舞弊的揭示机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28.贺欣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相关性研究——内部控制需求观[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9.张慎洁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学位论文]硕士 2005

30.陈建东美国舞弊稽核及其启示[学位论文]硕士 2005

31.贾秀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及对策[期刊论文]-财经界(学术) 2007(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417419671.html,/Periodical_kjyj200506012.aspx

授权使用:华北水利学院(hbslxy),授权号:8259f007-d06c-45ec-b223-9e31008d184c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