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力学

一、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 2≈10m/s 2,作用点在物体重心。

2,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是动摩擦因数,N 是正压力。 4,弹力:F = kx (胡克定律),x 为弹簧伸长量(m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N/m )。 5,力的合成与分解:

①两个力方向相同,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2同向

②两个力方向相反,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1较大)同向 互成角度(0<θ<180o):θ增大→F 减少 θ减小→F 增大

θ=90o,F=2221F F +,F 的方向:tg φ=

1

2

F F 。 F 1=F 2,θ=60o,F=2F 1cos30o, 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30o,即φ=30o θ=120o,F=F 1=F 2,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60o,即φ=60o

由以上讨论,合力既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小,它的大小依赖于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合力范围:(F 1-F 2)≤F ≤(F 1+F 2) 求 F 1、F 2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大小的公式(F1与F2夹角为θ): 二、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vt s =。平均速度t s v =

匀变速直线运动:

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22

1at t v s o +

=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at v v o t +=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s v v o t 22

2=-,适合不涉及时间时的计算公式。

4、平均速度t

s

v v v v t o t =+=

=22

,即为中间时刻的速度。 5、中间位移处的速度大小22

2

2

t o s v v v +=,并且22t s v v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

△s=s n+1 —s n =aT 2=恒量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值为

v 1:v 2:v 3......:v n =1:2:3......:n

②1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为

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S I :S II :S III :……:S n =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t 1:t 2:t 3:......:t n =)1(:......:)23(:)12(:1----n n

θ

cos 2212221F F F F F ++=

自由落体运动 (1)位移公式:22

1gt h =

(2)速度公式:gt v =t

(3)位移—速度关系式:gh v 22

= 竖直上抛运动

1.基本规律:gt v v t -=0 202

1gt t v h -= gh v v t 2202-= 2.特点(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2)g a v -=≠,00 (3)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g

v t 0

=

(4)上升的最大高度g

v H 220

=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或a=F 合/m a 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F= -F ′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 、F ′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作用在对方。 4,共点力的平衡F 合=0 二力平衡

5,超重:N>G 失重:N

分速度0v v x =,gt v y = 合速度2220t g v v +=

,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0

tan v gt

=

θ 分位移gt x =,22

1gt y =

合位移4

22

20222

1t g t v y x s +

=+=

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αtan 2

1

221tan 002===

=v gt t v gt x y 2,斜抛运动(初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

速度: 位移:

可得:θ

cos v x

t =

代入y 可得:θ

θ222

cos 2tan v gx x y -=

这就是斜抛物体的轨迹方程。 可以看出: y =0时,(1)x =0是抛出点位置。 (2)是水平方向的最大射程。 (3)飞行时间: 3,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r t

s

v ω==

, 角速度r

a

r v t

=

=

ω, 周期ω

ππ22==

v r T , 向心加速度m

F

r r v a ===22ω, 向心力R f m R T

m v m R m R v m F 22222

244ππωω=====。 小球达到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或轨道弹力)刚好等于零,小球重力提供全部向心力,则

02

=-=mg R

v m F 临界

,v 临界是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gR v =临界。

②小球达到最低点时,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R v m mg F 2=-,此时R

v m mg F 2

+=。

4,万有引力定律(G=6.67×10-11N ?m 2/kg 2)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a r f m r T

m r m r v m

r M G =====2222

2224m ππω (2)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

mg R

GM =2

m

(2g R GM =,黄金代换式) (3)已知表面重力加速度g ,和地球半径R 。(mg R GM =2

m ,则G gR M 2

=)一般用于地球

(4)已知环绕天体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r T m r Mm G 2224π= ,则2

3

24GT r M π=) (5)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 和轨道半径r 。(r v m r Mm G 22=,则G r

v M 2=)

(6)已知环绕天体的角速度ω和轨道半径r (r m r

Mm G 2

2ω=,则G r M 32ω=)

(7)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 和周期T (T r v π2=,r v m r

M G 22m =,联立得G T

M π2v 3=)

(8)已知环绕天体的质量m 、周期T 、轨道半径r 。中心天体的半径R ,求中心天体的密度ρ

解: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

r T m r Mm G 2224π= 则2

324GT

r M π=——① 又3

3

4R V M πρρ?

==——② 联立两式得:3

23

3R

GT r πρ= (9)ma r M G

=2m ,则2

a r M

G =(卫星离地心越远,向心加速度越小) (10)r v m r Mm G 22=,则r

GM

v =(卫星离地心越远,它运行的速度越小)

(11)r m r Mm G

2

2ω=,则3r

GM

=ω(卫星离地心越远,它运行的角速度越小) (12)r T

m r Mm G 22

24π=,则GM

T 3

2r 4π=

(卫星离地心越远,它运行的周期越大) (13)三种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s km v /7.163= 5,机械能

功 :W = Fs cos θ(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θ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功率:P=W/t=Fvcos θ(θ为力与速度的夹角) 机车启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动能:单位为焦耳,符号J 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mgh W G =(h 为物体与零势面之间的距离) 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三种表达式:

(1)物体(或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 1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 2,即E 1=E 2。 (2)物体(或系统)减少的势能减p E ?等于增加的动能增k E ?,即减p E ?=增k E ?。 A 、B 两个物体,则A 减少的机械能减A E ?等于B 增加的

(3)若系统内只有

f

P v m 额

=

s km r GM v /9.71==s

km r

GM

v /2.1122==

机械能增B E ?,即减A E ?=增B E ?。 6,动量

动量:k mE mv p 2== 冲量:I=Ft

动量定理:p p Ft -'= 动量守恒定律的几种表达式:

a ,p p '=

b ,'

2

2'112211v m v m v m v m +=+ c ,21p p ?-= d ,p=0 7,机械振动

简谐振动回复力:F=-kx 加速度:m

kx

m

F

a -==

简谐振动的周期:(m 为振子的质量) 单摆周期:g

l

T π

2=(摆角小于50) 8,机械波

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

f T

v λλ

==

T

f 1=

热学

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

用油膜法测分子的大小,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10-27

kg 与阿伏伽德罗常数有关的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计算: 分子的质量:A A

A A N V N M m ρ==

0 分子的体积:A

A

N V V =

0 分子的大小:球形体积模型直径3

V d =,立方体模型边长:30V d =

物质所含的分子数:A A A A A A A A A N V M

N m V N V V N m M nN N 0

000ρρ====

=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 加上物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Q 等于物体内能的变化量ΔE 。 表达式:ΔE=W+Q

热力学第二定律

内容:热传导具有从高温向低温的方向性,没有外界的影响和帮助,不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进行。 或:(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热机做的功W 和它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 1的比值,叫热机的效率。

1

Q W =

η,η

总小于1。 热力学第三定律:不可能使温度达到绝对零度。 固体、气体和液体 理想气体三定律

玻马定律:m 一定,T 不变,P 1V 1 = P 2V 2。或 PV =恒量 查理定律:m 一定,V 不变,或P t =P o (1+t/273) 盖·吕萨克定律:m 一定,T 不变或或V t =V o (1+t/27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克拉伯龙方程:nRT pV =(R=8.31J/mol ?K ,n 为气体物质的量)

电磁学

电场

元电荷e=1.6×10-19C

库仑定律:(k=9.0×109Nm 2/C 2) 电场强度:(定义式)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电场力:F=qE

电势:(ε为电势能) 电势差:

电场力做的功:qEd qU W == 电容:(定义式)

决定

式:电容中的电场强度: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为(由E=U/d,C=Q/U 和得出) 带点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①粒子穿越电场的加速度:md

qU m qE m F ===

a ②粒子穿越电场的运动时间:0

L t v =

③粒子离开电场的侧移距离:2

2

202

222121mdv qUL mv qEL at y === ④粒子离开电场时的偏角θ:2

y tan mdv qUL

v v =

=θ 恒定电流

电流强度:neSv R U

t Q I === 电阻:S

l

I U R ρ==(ρ为导体的电阻率,单位Ω?m ) (1)串联电路

U

Q C =

①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 1=I 2=…… =I n ②分压原理:

n

n 2211R U R U R U =??== ③电路的总电阻:R=R 1+R 2+……+R n ④电路总电压:U=U 1+U 2+……+U n

(2)并联电流

①各支路电压相等:U=U 1=U 2=……=U n ②分流原理:I 1R 1=I 2R 2=……=I n R n ③电路的总电阻:n

211

111R R R R +

??++= ④电路中的总电流:I=I 1+I 2+……+I n 焦耳定律

t R

U Rt I Pt Q W 2

2

====

R

U UI R I P P 2

2

====热

无论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即:

n P P P

P +??++=21总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路端电压与外电阻R 的关系:R

r

E

r R ER IR U +=

+=

=1(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 (2)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U=E -Ir (普适式)

电源的总功率(电源消耗的功率)P 总=IE

电源的输出功率(外电路消耗的功率)P 输=IU 电源内部损耗的功率:P 损=I 2r 由能量守恒有:IE=IU +I 2r

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时:()()r

R

r R E r R R E R I IU P 42

2

222

+-=+===输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外电阻等于电源内部电阻(R=r )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r

42

max E P =

出 电源的效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功率之比,即

%100%100%100?=?=?=

E

U IE IU P P 出

η 对纯电阻电路,电源的效率为()%100r 11

%100r %100r 2

2?+=?+=?+=R

R R R I R I η 由上式看出:外电阻越大,电源的效率越高。 磁场

定义式:B=F/IL ,为矢量

安培力F=BIL (磁场与电流垂直),F=0(磁场与电流平行),F=BILsin θ(磁场与电流成θ角) 两电流不平行时,有转动到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

磁通量:Φ=BSsin θ(θ为磁场与平面之间的夹角)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洛伦兹力的大小:F=qvB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基本公式

①向心力:R

v m qvB 2

=。

②粒子圆周运动的半径qB

m v

R =

。 ③周期、频率和角速度公式:qB

m

v R T ππ22=

=

,m qB T f π21==,m qB f T ===ππω22。 ④动能公式:()m

BqR m p mv E k 22212

22=

== 电磁感应定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t

n

E ??=φ

⑴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sin θ,应用此公式时B 、L 、v 三个量必须是两两相互垂直,于是E=BLv 。θ为B 与v 之间的夹角。

⑵导体棒以端点为轴,在垂直于磁感线的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感应电动势ω2

2

1Bl E =,(平均速度取中点位置的线速度

ωl 2

1

来计算)。 ⑶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当在中性面时,E=0。开始转动时,用E=nBs ωsin θ,当处于与磁场平行的面时,E=nBs ω(最大),开始转动时用E=nBs ωcos θ计算。

在滑轨中,安培力大小R

v

l B BIl F 22==,R R BS R Blv I Φ=== 自感电动势:t

I

L

E ??=(L 是自感系数) 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楞次定律应用于不同现象。 交变电流

正弦交变电流的瞬时值:e=E m sin ωt=NBS ωsin ωt ,u=U m sin ωt ,i=Im sin ωt 。 (均为有效值,只适用于正弦交变电流)

基本现象

应用的定则或定律

运动电荷、电流产生磁场 安培定则 磁场对运动电荷、电流作用

左手定则 电磁感应

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右手定则 闭合回路磁通量变化

楞次定律

周期(T)是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T=2π/ω。 频率(f )是交变电流1s 内完成周期变化的次数,f=1/T=ω/2π。 电容和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容抗:

感抗:fL X L π2=

变压器

电压关系:U 1:U 2=n 1:n 2 电流关系:I 1:I 2=n 2:n 1

P 1=P 2,即U 1I 1=U 2I 2(若有一个原线圈,多个副线圈时:P 1=P 2+P 3+……,即U 1I 1=U 2I 2+U 3I 3+…) 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波的周期:LC T π2= 电磁波的频率:LC

T π21=

光学

光的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速率:v=3×108km/s

T

f c λ

λ=

=

折射率:r

i

n sin sin =

(i 为入射角,r 为折射角) 光在介质中的速率:n

c

v =(n 为介质的折射率)

临界角(折射角变成900时的入射角):n C 1sin =,n

C 1

arcsin =

可见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临界角最大,在同一种介质中光速最大,紫光刚好相反。

光的波动性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3210(n n λδ,出现亮条纹 若)、、、(??=+=

3210(2

)12n n λ

δ,出现暗条纹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明暗条纹之间的距离Δx 与双缝之间距离d 、双缝到屏的距离L 以及光的波长λ有光,即λd

L

x =

?。 透镜成像公式

f

V U 1

11=+,U 为物距,V 为像距(虚像去负值),f 为焦距(凹透镜取负值) 量子论

光子的能量:νh E =(h=6.63×10-34

J ?s ,为普朗克常量,ν是光子的频率) 光电效应方程式:

W h mv m -=ν2

2

1, 极限频率h W =ν

原子学

波尔的原子理论:12E E h -=ν

氢原子能级公式:12

1E n E n =

氢原子轨道半径公式:12r n r n =(n=1、2、3……)

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H He N 1

1178421470+→+ 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n C He Be 101264294+→+

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1934年,居里夫妇):n P He Al 103015422713+→+ n Si P 1030143015+→

半衰期

原子剩余数量:n

N N )2

1

(0=',原子剩余质量n

m m )2

1(0=',其中τ

t

n =

,τ为半衰期

裂变方程:n Kr Ba n U 1092361415610235923++→+

聚变方程:

n He H H 10423121+→+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

mc E ?=?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料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1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 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doc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 有关) 2、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 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 1、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μ F N 说明:①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ρgV (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 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m R h m () +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 2 2 2 2 4 () ()() + =+=+ ω π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2 g = G M R2 c、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R 2 V=gR GM R =/ 8、库仑力:F=K22 1 r q q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9、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2)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 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 =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 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_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_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0)/2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Vt2)/2]1/2 6.位移s=V平t=V0t+at2/2=Vt/2t 7.加速度a=(Vt-V0)/t (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a与V0反向(减速)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m/s;加速度 (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测量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 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二、质点的运动 (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0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0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0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 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α F 2 F F 1 θ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全)

物理公式一览表 一、力学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F=km 1 m 2 /r 2 7、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8、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 a t 2 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 2;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21-:32-)……(n n --1) (6)自由落体:h =1/2gt 2 2gh =v t 2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胡克定律: F = 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 F 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F2+ F2+ 2F F COS F2F 1212 合力的方向与F1成α角: αθ F2sin tgα= F1 F1+ F2cos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F1+F2 (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或∑F x=0∑F 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f= μ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静≤f m(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 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 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ρVg(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F=G m1m2 r 2 (1).适用条件(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Mm = m V 22 4 2 G= m(R+h) =m(R+h) (R+h)2(R+h)2T 2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 1 -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

人教版高考复习——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s v = ; 2、有用推论:as v v t 22 02 =-; 3、中间时刻速度:2 02 t t v v v v += =; 4、末速度:at v v t +=0; 5、中间位置速度:22 202 t s v v v +=; 6、位移:20021 2at t v t v v t v s t +=?+= ?=; 7、加速度:t v v a t 0 -={以0v 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加速)0>a ;反向则0

重点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重点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作者:————————————————————————————————日期: 2

第 3 页 共 14 页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 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 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 F F F 212sin cos θ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αF F F θ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高一所有物理公式整理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 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 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 tg = F F F 212sin cos θ 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α F 2 F F 1 θ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力学 一、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 2≈10m/s 2,作用点在物体重心。 2,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是动摩擦因数,N 是正压力。 4,弹力:F = kx (胡克定律),x 为弹簧伸长量(m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N/m )。 5,力的合成与分解: ①两个力方向相同,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2同向 ②两个力方向相反,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1较大)同向 互成角度(0<θ<180o):θ增大→F 减少 θ减小→F 增大 θ=90o,F=2221F F +,F 的方向:tg φ= 1 2 F F 。 F 1=F 2,θ=60o,F=2F 1cos30o, 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30o,即φ=30o θ=120o,F=F 1=F 2,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60o,即φ=60o 由以上讨论,合力既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小,它的大小依赖于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合力范围:(F 1-F 2)≤F ≤(F 1+F 2) 求 F 1、F 2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大小的公式(F1与F2夹角为θ): 二、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vt s =。平均速度t s v = 匀变速直线运动: 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22 1at t v s o + =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at v v o t +=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s v v o t 22 2=-,适合不涉及时间时的计算公式。 4、平均速度t s v v v v t o t =+= =22 ,即为中间时刻的速度。 5、中间位移处的速度大小22 2 2t o s v v v +=,并且2 2t s v v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 △s=s n+1 —s n =aT 2=恒量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值为 v 1:v 2:v 3......:v n =1:2:3......:n ②1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为 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S I :S II :S III :……:S n =1:3:5……:(2n-1) θ cos 2212221F F F F F ++=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最新整理)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 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1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超全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超全版) 高中物理有很多公式,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物理 知识点需要总结,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物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公式 大全(超全版),希望可以帮助你们更好的学习,更多高中物理知识请关注。 1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 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 =(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 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 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 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 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 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 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 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 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 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 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W汇总)

2F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kx 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mg 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求 、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或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 或者 x ma F =合x y y ma F =合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7、匀变速直线运动: N F f μ= 0=合F 0=合x F 0 =合y F 1F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四、动力学(运动与力) 五、振动与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六、功与能(功就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七、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八、气体的性质 九、电场 十、恒定电流 十一、磁场 十二、电磁感应 十三、电磁波 十四、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十五、原子与原子核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t2-V 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臵速度Vs/2=[(V o2+ V t2)/2]1/2 6、位移s=V平t=V o2+at2/2=(Vt+Vo) t /2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就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就是定义式,不就是决定式; (2)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与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臵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就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 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 2 2 2 2 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 r GM a =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 2 ) ('h R GM r GM g += = 23 2 4GT r M π=r GM v = 3 r GM = ωGM r T 32 4π= 3 2 24π GMT r =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 极 g g >,高伟 低纬 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 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 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 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 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 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8:电场(2020年九月整理).doc

八、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 {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 {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 (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 AB/d {U 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 AB=φA-φB,U AB=W AB/q=-ΔE AB/q 8.电场力做功:W AB=qU AB=Eqd{W 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 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9.电势能:E A=qφA {E 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 AB=E B-E 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 AB=-W AB=-qU 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 K或qU=mV t2/2,V t =(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抛运动: 垂直电场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L=V0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平行电场方向: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 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