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三节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三节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三节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学习目标

1.了解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所建立的原子模型,体会其不断完善的科学过程。

2.掌握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掌握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夯实基础巩固

1.人类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过程中,曾建立不同的粒子模型,经过不断地修正,逐渐接近了事物的本质。其中汤姆生建立的原子模型认为()。

A.电子是集中在原子中心的

B.电子分布在原子的表面

C.电子较平均地分布在原子中

D.电子是绕着原子核快速旋转的

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α粒子轰击原子”实验的结果是()。

A.全部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按原方向运动

B.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按原方向运动,少数发生很大角度的偏转,甚至有的被弹回

C.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发生很大角度的偏转,甚至被反弹,只有少数按原方向运动

D.全部发生很大角度的偏转

3.现在人们已经知道,α粒子是一种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粒子,原子核也是带正电的。请你猜测:在“α粒子轰击原子”实验中,使少数α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中最有可能的是()。

A.地心引力(重力)的作用

B.同种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力

C.同极磁场之间的相互排斥力

D.α粒子与原子核之间的摩擦力

4.根据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散射实验所发现的现象,下列对原子结构的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5.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首次提出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学说的近代科学家是,他所建立的原子模型叫。(2)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的科学家是,他所建立的原子模型叫。

(3)通过“α粒子轰击原子”的散射实验发现原子中存在原子核的科学家是,他所建立的原子模型叫。

(4)丹麦科学家又进一步作了改进,他认为,所以他所建立的模型被称为。

6.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请你指出道尔顿原子学说中与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的事实不相符的地方:

(1) 。

(2) 。

(3) 。

能力提升培优

7.下列关于卢瑟福原子模型与汤姆生原子模型异同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认为原子由带正电荷的物质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且正负电荷相等

B.两者都认为原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都集中在带正电荷的物质上

C.卢瑟福认为原子是有核的,汤姆生认为原子是无核的

D.卢瑟福认为原子是实心的,汤姆生认为原子是空心的

8.下列对“α粒子轰击原子”实验装置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属箔、荧光屏等

B.金属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

C.采用金属箔的一个优点是金属的延展性好

D.采用荧光屏可使实验更方便观察

9.如图所示,画出了卢瑟福“α粒子轰击原子”实验中两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正确的是()。

10.氧原子核内有8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8个电子分两层排列。请根据玻尔的原子分层模型画出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1.电子云模型是现代原子结构学说,如图所示为某种原子的电子云模型。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

12.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玻尔的原子分层模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哪一种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中考实战演练

13.汤姆生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

A.原子很小,但可以分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

D.原子内有更小的带正、负电荷的不同粒子

14.如图甲所示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

(A.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

B.一个得出结论的过程

C.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

D.一个验证证据的过程

15.【绍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在“用α粒子轰击原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图。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多选,填字母)。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16.【威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

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

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

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

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

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荷的“西

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荷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属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初中阶段你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填字母)。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开放应用探究

17.反物质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所有的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反粒子一旦与相应的粒子碰撞,如电子碰到反电子,就会立即“湮灭”为其他物质。据最新报导,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近日成功地

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量制造的反物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学习和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将氢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为。你认为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反氢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代表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1表示1个,圆圈内的-1表示。

(2)能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微观上讲是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分子的过程,则质子与反质子相碰撞而“湮灭”是化学变化吗?,理由是。

(二)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学习目标

1.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构成,能正确区分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核电荷数、夸克等科学概念。

2.了解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大小。

夯实基础巩固

1.原子核很小,要认识原子核的结构就更加困难。目前,科学家研究原子核内部的常用方法是()。

A.用放大镜观察

B.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

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

D.用高能粒子撞击原子核的方法观察

2.下列关于一杯水的微观层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杯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的

B.每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

C.氧原子和氢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水原子构成的

3.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原子”的散射实验使我们知道,原子有一个集中了主要质量的原子核。后续的科学研究又揭示了原子核是由()。

A.质子和电子构成

B.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电子和中子构成

D.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4.关于一个原子和它的原子核的体积之间的比例,下列比喻中比较合理的是()。

A.一个鸡蛋和它的蛋黄的大小之比

B.一个篮球和一个乒乓球的体积之比

C.地球和月球的半径之比

D.一个足球场和一粒米的大小之比

5.下列关于原子中各种粒子的数量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核电荷数

B.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D.核内质子数可能不等于中子数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有质子和中子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内部没有带电荷的粒子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7.关于原子的内部结构。

(1)在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中,质量近似相等的是。质子的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倍。

(2)在原子内部结构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是,不带电荷的粒子是,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8.有下列科学名称:夸克、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球、质子、分子、原子。请将它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9.完成下列表格并回答有关问题:

(1)从表中可以归纳出一个原子中哪些项目的数目总是相等的?。(2)从表中可以发现,有一种原子的核内是不含有中子的,这种原子是。(3)从表中还可以发现,不同的原子的区别是。

能力提升培优

10.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核内一定有一个中子

B.氢原子中一定有一个电子

C.氢原子一定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D.氢原子核内一定有一个电子

11.氧气、二氧化碳、水、酒精等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单晶硅等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原子和分子大小不同

B.原子和分子质量不同

C.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再分

D.是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2.学习科学知识有时需要联想和类比,卢瑟福研究发现的原子结构模型称为“太阳系模型”,如果把太阳系中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看作原子中的八个核外电子的话,那么()。

A.“太阳”相当于一个原子

B.“太阳”中肯定有八个质子

C.“太阳”中肯定有八个中子

D.太阳系相当于一个碳原子

13.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夸克的带电量为2/3基元电荷,d夸克的带电量为-1/3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

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

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14.玻尔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

动。如图所示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该示意图中可知,钠原子核

内质子数有个,核外电子总数为个,分层排布,第

一层排了个电子,第二层排了个电子。

15.科学家根据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将原子进行分类并编排原子的序号,如氧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则氧的原子序号为6。

(1)钾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它的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原子核里有个质子,原子核里带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

(2)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则钚原子的核电荷数为,中子数为。

16.【滨州】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79

B.核外电子数为34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17.【广州】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8.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粒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质量的大小

开放应用探究

19.目前,科学家常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另一微观粒子的方法来研究某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经科学测定,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分别为1.6726×10-27kg、1.6748×10-27kg、9.1176×10-31kg。若条件允许,将这三种微观粒子的其中一种加速成高能量的粒子,然后分别去撞击另外两种粒子,假设相撞击的两种粒子可以合成为一种粒子,则下列说法中较为合理的是( )。

A.中子与电子结合可以形成质子

B.质子与电子结合可以形成中子

C.中子与质子结合可以形成电子

D.中子与质子结合可以形成分子

(三)带电的原子——离子、同位素——原子的“孪生兄弟”

学习目标

1.通过“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氯化钠的微观电子得失形成离子的过程,理解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理解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了解氢、碳等常见同位素以及常见同位素的应用。

夯实基础巩固

1.将金属钠加入氯气中就能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为氯化钠。反应过程中,氯气中的氯原子转化为氯离子,钠原子则转化为钠离子。下列关于氯离子和氯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质子

B.氯离子比氯原子少一个电子

C.氯离子和氯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氯离子和氯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

2.有两种原子,所含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C.它们属于同种原子

D.它们属于同位素原子

3.已知A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B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A.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

C.原子的质量

D.原子的电性

4.某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则该原子()。

A.一定失去电子

B.一定得到电子

C.可能失去电子,也可能得到电子

D.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5.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6.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原子核内的数相同,数不同,互为。碳\|12、碳\|13和碳\|14三种原子的核电荷数都为,中子数分别为、和。

7.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空:(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4)带正电荷的是。

(5)带负电荷的是。

(6)不显电性的是。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8)氢原子中不含的是。

8.为了说明阴、阳离子的形成,教材安排了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仔细观察实验后,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实验材料:氯气是一种色的气体,有剧毒。金属钠要存放在中,取出金属钠并用小刀将其切开,可发现金属钠新切口表面呈色光泽。

(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玻璃燃烧匙中,点燃金属钠,将玻璃燃烧匙快速伸入氯气瓶中,所发生的现象是。

能力提升培优

9.19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他发明的激光光谱技术,使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10.现有两种微观粒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而核内质子数不同,则这两种粒子可能是(多选)()。

A.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D.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11.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这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下列理解中正确的是()。

A.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6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C.新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离子的是,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13.酒精、金刚石、蔗糖、银、硫酸铜、食盐、稀有气体等物质中:

(1)先由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的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3)由通过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再由离子构成物质的有。

14.先完成下表,再回答问题:

微粒种类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氢原子10氦原子22氮原子77钠离子1112镁

从上表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至少写出四条)

中考实战演练

15.【内江】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且带n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Rn+),则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A.m=n

B.m=n+x

C.m=n-x

D.m=x-n

16.下列对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Fe3+)、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2+)、铁原子(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

17.【温州】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18.【泰安】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

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属于同种元素

19.如图所示为某物质微观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形成的物质名称为。

(2)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电子形成离子。

开放应用探究

20.某元素的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A3+)的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A.23、53

B.26、30

C.26、56

D.23、46

21.碳\|14(146C)是宇宙中的高能量中子碰撞空气中的氮原子后形成的,它很容易发生衰变,相当于原子核破裂后变成其他原子核。碳\|14可以用来测定古生物体的年代,当生物体死亡后,其机体内的碳\|14将会发生衰变,导致其含量不断减少。

(1)自然的碳元素以碳\|12为主,碳\|12和碳\|14(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种元素,互为原子,这两种原子的区别是。

(2)已知碳\|14发生衰变的半衰期为5730年,若测得一具古生物遗骸中碳\|14含量只有活体中的25%,则该遗骸距今约有年。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综合复

第八讲第二章综合复习 一、选择题: 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思想。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右图表中方框框出部分)。据此推测() 2.在锰的某种氧化物中,锰与氧的质量比55∶56,锰的化合价为()。 A.+7B.+6C.+4D.+2 3.在化合物NaxRyOz中,元素R的化合价为() A、x+y-z B、(x+y)/z C、(x+2z)/2y D、(2z-x)/y 4.元素A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xA,元素B与氯形成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BCly.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AxBy B、AyBx C、BxAy D、ByAx 5.水泥的主要成分有:Ca2SiOx、Ca3SiOy、Ca3Al2Oz其中x、y、z的值分别是()A、2,2,3B、2,3,3C、4,5,6D、4,6,6 6.如果按照某种标准能将FeSO4、Na2SO3、NO划归为同一类物质,则下列物质中能划归为此类物质的是() A、KMnO4 B、Al2(SO4)3 C、KClO3 D、K2HPO4 7、根据下列叙述,对其“式”进行判断:(1)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4(OH)(PO4)3,②Fe3O4若看做“混合氧化物”时,可改写成FeO?Fe2O3,根据化合价规律和前述写法,则Pb3O4(四氧化三铅)可改写为2PbO?PbO2(Pb的化合价为+2价,+4价),③为了方便某些化学计算,98%的浓H2SO4改写为 9H2SO4?H2O。其中错误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③ D、②③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测试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 . 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 C . 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 D . 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2. (2分)下列图象有关量的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 . 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 .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D .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3. (2分)“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叶片经酒精脱色并滴加碘液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显示的颜色分

别是() A . 蓝色蓝色 B . 蓝色黄白色 C . 黄白色黄白色 D . 黄白色蓝色 4.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C .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D . 凡是发光、发热的现象都叫燃烧 5. (2分)已基本干燥的抹灰白墙(熟石灰),住人后往往又会变得潮湿,这主要是由于() A . 壁中有水渗出 B . 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 . 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面 D . 熟石灰变成了生石灰和水 6. (2分)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 c>a>b B . a>b>c C . a>c>b

微粒的模型和符知识点归纳

微粒的模型和符知识点 归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常见的符号有电路元件符号,交通符号,物理量符号,天气现象符号等)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一个公式、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是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 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物理变化:只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 2、汤姆森--“西瓜(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 3、卢瑟福--“核式(行星绕太阳)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发现原子核 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 克 (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测试题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测试题(1)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土壤中物质的是( ) (A)矿物质(B)氧气(C)水(D)臭氧 2.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最后被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因为( ) (A)土壤氧气氧化的结果(B)小动物食用后排出 (C)微生物分解(D)植物根呼吸作用的结果 3.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 (A)小细砂(B)蛋白质 (C)无机盐(D)金属 4.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5、下列各项中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恣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C)焚烧作物秸杆后土壤无须再施肥(D)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6、周末,小明和爸爸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们在哪个地方能找到蚯蚓( ) (A)乱石堆里(B)干硬的土堆中(C)小水洼(D)湿润的草地 7、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 8、以下三种土壤样品中,哪种通气性能最差,哪种保水性能最强() (A)甲,甲(B)甲,乙(C)乙、乙(D)乙、丙 9.小明同学在探究植物根系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下列假设,你认为哪个假设最不适宜() (A)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土壤结构有关 (B)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 (C)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通气状况有关 (D)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地下水位高低有关 10.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A)根冠(B)根毛区(C)分生组织(D)侧根 11.小明一连几天用妈妈清洗过咸水鱼的水浇一株花卉,不久后发现该花卉枯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营养过多(B)因阳光过强 (C)因细胞失水而死(D)水分蒸发过多

【精选资料】八年级下浙教版科学第二章测试题与答案

A B C D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Na-23 Cl-35.5 Ag-108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空气 B 、冰水混合物 C 、氧气 D 、高锰酸钾 3、空气中体积分数占78%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4、下列物质中,可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 、铁钉 B 、木炭 C 、白磷 D 、硫粉 5、下列物质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的细纱或水的是( ) A 、木炭 B 、铁丝 C 、硫 D 、红磷 6、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时,加入的少量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 ) A 、质量减少 B 、质量增加 C 、化学性质改变 D 、化学性质不变 7、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成为可能,从而可以直接用原子来制造分子。若能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 6H 12O 6),下列不需要的是( ) A 、碳原子 B 、氢原子 C 、氮原子 D 、氧原子 8、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A +3O 2 2CO 2+2H 2O 可推测A 的化学式是( ) A 、CH 4 B 、 C 2H 4 C 、C 3H 6 D 、C 3H 8 9、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C+O 2点燃==CO 2 B 、2KClO 3 == 2KCl+3O 2↑ C 、Zn+ H 2SO 4 = ZnSO 4+H 2↑ D 、HCl + NaOH=NaCl+H 2O 10、下列四种变化中,其中一种与其它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应该是( ) A 、铁生锈 B 、水汽化 C 、煤燃烧 D 、呼吸作用 11、下列生理过程不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常见的符号有电路元件符号,交通符号,物理量符号,天气现象符号等)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一个公式、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2 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是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物理变化:只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 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 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 2、汤姆森--“西瓜(葡萄干面包)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 3、卢瑟福--“核式(行星绕太阳)模型” :电子绕原子核运行——发现原子核 4、波尔--“分层模型”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质子(带正电)夸克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夸克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三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是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的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 A。减少根部水分的散失 B.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折断损伤 C。防止营养流失 D.防止植物不适应新的土质 2.把幼嫩植物的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 A.筛管 B.木纤维 C.韧皮纤维D.导管 3。正在结果的黄瓜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瓜果的膨胀 C。经气孔散发D。植株的生长 4.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 ①增强呼吸作用;②改良碱性土壤;③增强光合作用;④增强蒸腾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植物体进行的下列活动中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6.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从结构上说其原因是() ①根毛细胞有大液泡;②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③有输导组织; ④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通常比土壤溶液的浓度高 A。①和④B。①和② C。②和③D。以上都是 7.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种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 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 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B.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 吸水速率 C。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 蒸腾速率 D.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8.双子叶植物的茎能加粗的原因是() A。茎中导管、筛管的运输能力特别强 B.双子叶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 C。韧皮部细胞是活的细胞 D.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9.近年来,我国四大海域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赤潮”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了近海养殖业和渔业的生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1-3节》测试 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 1-3节》测试 班级姓名成绩 一、我会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 分,共50分) 1.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制取氧气 D.滴管滴加液体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约为1:4,这是指它们的() A.质量比 B.质量百分比 C.体积比 D.密度比 3. 地震造成一列含有12节油罐车的货运列车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里起火,消防人员迅 速采取封堵隧道口、注水冷却等措施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BC 均是 4.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 现有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 ()A. 都发光 B. 都剧烈燃烧 C. 都是氧化反应 D. 都发生爆炸 7. 某气体即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8.下列各组物质中,既是化合物,又是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碳、冰 B.氯酸钾、二氧化锰 C.氧化镁、锰酸钾 D.水、液态氧 9.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 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10.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11.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自然、缓慢氧化,有人叙述这些变化有如下共同点:○1都产生热量 ○2都要发光○3都属于氧化反应○4都很缓慢○5都需要物质与氧气接触○6都需要温度达到着

2019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第3章 质量评估试卷

第3章质量评估试卷[学生用书活页P67]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B) A.神经元、反射弧 B.神经元、反射 C.神经中枢、神经细胞 D.神经、神经细胞 2.下列哪一组疾病是由于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A) A.甲亢B.侏儒症 C.糖尿病D.呆小症 3.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倒而造成下肢截瘫,可能摔伤的部位是(C) A.大脑B.小脑 C.脊髓D.下肢骨骼 4.下列各项中,属于激素调节的是(D) 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B.强光射来时,迅速眨眼 C.看电影感动得落泪 D.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 5.2016年3月,一场以人工智能AlphaGo获胜的围棋人机大战引人瞩目。与AlphaGo对弈的棋手分析棋局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B) A.感受器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D.效应器 6.为了进一步了解血糖调节机能,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了一正常人在不同时期的血糖浓度(在测定期间被测人只在实验室内轻度活动)。下表中最有可能表示此测定记录的选项是(D)

7.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A.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因此不需要通过神经系统 B.完成该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 C.松手是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就进行了 D.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8.建立下列复杂反射的正确顺序是(D) ①铃声响,狗就分泌唾液②吃肉时,狗分泌唾液③铃声成为条件刺激④吃肉时,铃声响,狗分泌唾液⑤多次反复 A.②④③⑤①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D.②④⑤③① 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D) ①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 ②周围神经系统由脊髓和脊神经组成 ③中枢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组成 ④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0.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B)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第2章 知识要点: 一、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 焰)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 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 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 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 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③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本身质量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本身化学性质 6、灭火和火灾自救 (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燃烧条件跟氧气充分接触 (2)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方法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A+B C (2)分解反应:A B+C 2、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 ④物质总质量 3、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详解 §2.1 空气 1.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78% ) (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共占1% 2.空气成分的检验: ①水:通常用 来检验,现象为 变 色。 原理:CuSO 4(白色粉末) + 5H 2O = CuSO 4·5H 2O (蓝色晶体) ②CO 2:通常用 来检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 。 原理: (化学方程式表示) 3.空气的利用 ①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用途: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化工原料;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②氧气化学性质 ,可支持 ;支持 。 用途:急救病人、登山、潜水、气焊、气割、炼钢等 ③稀有气体:化学性质 , 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用途:保护气;各种电光源;激光技术。 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不支持 ,也不支持 。 用途: 作为制冷剂;工业原料;灭火;气肥。 4.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原理: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氮气及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红磷、汞) ,利用氧气与该物 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压强减小,引起瓶内水位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分析: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 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②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 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点燃红磷,塞紧胶塞后,未关闭弹簧夹,使瓶内部分空气逸出,致使瓶内气压偏 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增大。 注:①CO 2、SO 2易被NaOH 溶液吸收,因此如用NaOH 溶液代替水时,可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做该实验。 ②因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故不可用镁来做该实验。 3)反应结束后充分振荡水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5.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 色、 味 体;标准状况(0℃、1标准大气压)下密度为 1.429×103Kg/m 3 比空气略大; 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 ℃时液化成 色液氧、 ℃时凝固成 色 状固态氧。 氢氧化钠溶液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

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几种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降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制尿素、化肥 D.灭火器灭火 2.某气体易溶于水,比空气密度小,在实验室里用两种固体药品混合加热制取这种气体。若用这种气体与氧气相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收集该气体的方法与氧气相同 B.该气体的性质与氧气不同 C.可采用与制氧气相同的实验装置来制取该气体 D.加热时要使试管受热均匀,再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3.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克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4.4克CO2和3.6克H2O,则该有机物中(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A.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D.只含有C、H两种元素。 4.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三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C.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D.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5. 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并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 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形象,某学校同学提出于下列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 料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实验室制CO2一般有5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 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 7.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A.在实验室用一支漏底的试管,一个小烧杯,一个带导管的橡皮塞和一团细铜丝, 可组装制取CO2的发生装置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少量CO杂质 C.用带火星的细木条来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D.用适量的稀硫酸来除去热水壶里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8.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 B.凡是绿色植物体的细胞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 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 第一节:空气与氧气 1.常见气体和物质的检验 ①二氧化碳(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氧气(O2)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水(H2O)的检验: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3.空气的成分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测量原理 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P)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O2),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广口瓶加入少量水,将剩余瓶子容积用记号笔分成5等份。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并观察现象。 ③分燃烧后(等火焰熄灭),振荡广口瓶直至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 ①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5)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1)装置不漏气(2)红磷应足量(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7)思考与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红磷,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不可以。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而红磷燃烧生成的是固态的五氧化二磷(P2O5),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①红磷的量不足或燃烧不充分,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 ②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3)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 答:①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②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4)此实验说明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5.空气的利用 6.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氧气为淡蓝色,固态氧气为蓝色雪花状。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O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复习资料

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复习提纲 1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我们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 土壤中的非生物有水、空气、有机物(腐殖质)、无机物(矿物质颗粒)。土壤是由这些组成的 3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与死亡的生物体。无机物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 4 岩石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与沙粒,最后形成了含有沙粒、有机物、水、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5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 土壤颗粒的分类:沙粒、粉沙粒、黏粒。 7 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沙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细)、黏土类土壤(沙粒、黏粒多。土壤颗粒细)、壤土类土壤(沙粒、黏粒、粉沙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 8 沙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通水性能强,易干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易于耕种) 9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土壤的结构有关。 1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和无机盐)和固定的功能 2 一株植物的所有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与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青菜,树,大豆)。没有明显区分的叫作须根系。 3 跟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 4 根(器官)――根尖(部位)——根毛区(区域)吸水 5 根由根毛区(吸水)、伸长区(细胞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使根的细胞数不断增加,细胞核大)、根冠(保护作用,利于根不断生长)。 6 植物的根毛很多,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7 植物跟毛细胞的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反之就会因为是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8 N—叶青菜P---果实西红柿K—茎马铃薯,番薯 9 氮磷含量大增使水中大量藻类繁殖(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去 1 茎可分为直立茎(树)、攀缘茎(变形的叶或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爬山虎、丝瓜、葡萄)、匍匐茎(西瓜、草莓)、缠绕茎(常春藤、牵牛花)。 2 茎的横切结构(由外向内)外树皮(死亡的细胞)――韧皮部(筛管:输送有机物,自上而下)――形成层(最活跃的地方)――木质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髓 3 水稻、小麦、竹因没有形成层而不能加粗。 1 蒸腾作用1、降低植物体(叶片)的温度2、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促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微粒模型与符号第五节

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 (一)元素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及中文名称规则。 2.熟记常见元素的中文名称和元素符号。 3.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夯实基础巩固 1.请按照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判断,下列元素符号中书写正确的是()。 A.镁MG B.铜Cu C.锰mn D.锌ZN 2.目前已发现的元素达112种,所以很多元素都是由第一个大写字母带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的。下列各组元素中,其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氯、钙、铁 B.铝、银、氩 C.氖、钠、硅 D.镁、锰、锌 3.化学符号中常见表示法有“3Al”“I2”“S2+”“”等,化学符号中不同部位所出现的数字意义是不同的。“2H”表示的意义是()。 A.只能表示两个氢元素 B.只能表示两种氢元素 C.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 D.既表示两个氢元素,又表示两个氢原子 4.查找下列元素符号所对应的元素中文名称,判断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的是()。 A.O、H、Cl B.Al、Fe、Zn C.H、P、Si D.Hg、N、Au 5.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化学语言之一,元素符号通常用该元素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当两种元素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附上作为该元素的符号。 6.以H为字头的元素符号有He、Hg等。请你写出分别以B、C、M、N为字头的元素符号(每空写出两种元素符号即可)。 以字母B开头的元素符号。 以字母C开头的元素符号。 以字母M开头的元素符号。 以字母N开头的元素符号。 7.填写并强记下表中元素的中文名称及符号。

能力提升培优 8.大序号的元素大多都是实验室中人工合成的。1982年,德国的达姆斯塔特用高速铁离子轰击铋靶,一个星期后,一个第109号元素的原子诞生了,而且存在了0.005 s。后来定名为“Mertnerium”,中文名为“”。其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是()。 A.Mt B.mt C.mT D.MT 9.化学中元素符号能表示一定的意义,不同的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不同。下列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10.中国对某些化学元素名称在统一规范前曾有其他叫法。其中“矽”元素在1871年的《化学鉴原》最早出现,它的含量在地壳中占第二位。现代化学中“矽”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分别是()。 A.锡、Sn B.铝、Al C.氧、O D.硅、Si 11.元素符号前是否带上数字所表达的意义不完全相同,不同种类的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N”既可以表示,又可以表示,而“3N”只表示。 (2)金属、稀有气体、某些非金属单质(如碳、硫、磷)等一些元素的单质,其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单质。请写出“Cu”符号所表达的三层意思:①;②;③。 12.在前一课时中,我们曾学习了元素的分布及某些元素的性质、作用等相关知识。请按要求写出下列有关元素符号: (1)地壳中分布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 (2)地壳中分布最多的两种金属元素。 (3)一种呈黄色固态的非金属单质。 (4)构成人体骨骼、牙齿等必不可少的金属元素。 13.请根据初中科学学习阶段所要求的30多种元素的名称进行分析,按要求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列空格: (1)除氦、氖、氩等稀有气体外,常温常压下其单质为气体的元素有。(2)常温下其单质为液体的非金属元素有。 (3)常温下其单质为液体的金属元素有。 (4)常温下为固体的非金属有。 中考实战演练 14.【泰州】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是用1个或2个拉丁文字母表示的,其中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Niccolum,则镍的元素符号为()。 A.Ni B.NI C.N D.Na 15.【滨州】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A.氯、碳、钙、铜 B.氢、汞、铁、银 C.钠、镁、氧、氮 D.锰、硫、锌、钡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第3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大树的根为什么总深扎于大地,向下生长,善于思考的小牛、小马、小熊、小鹿四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猜想,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小牛认为与地球的引力有关 B.小马认为土壤里面有树木生长所需的肥料 C.小熊认为地底下害虫很少,安全 D.小鹿认为土壤里面有大树生长所需要的水 2.同学们在跑步时会感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血液中哪一种激素的含量明显增多() A.性激素B.生长激素C.胰岛素D.肾上腺素 3.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谈虎色变是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 C.排尿反射、膝跳反射都属于简单反射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中 4.鸟类的生殖过程常伴随复杂的繁殖行为,下列鸟类行为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A.金鸡报晓B.雷鸟换羽C.鹰击长空D.丹顶鹤跳舞 5.建筑工人在户外工作时汗流浃背,关于人体的散热与产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散热大于产热B.散热小于产热 C.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D.产热与散热不受大脑神经的控制 6.如图表示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B.该实验结果说明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C.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向左右两边各放一次 D.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7.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通过导管分泌的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C.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可定期注射生长激素治疗 D.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作用很大 8.著名物理学家霍金21岁时患上脊髓侧索硬化症,也称运动神经元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神经两部分 B.神经系统由脊髓和它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C.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D.若④受损伤,刺激①后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9.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外条件下的饮水能力,饲养员把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野马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在水槽中饮水是先天性行为 B.野马在诱导下逐步在水坑中饮水是学习行为 C.在水槽中的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D.在水坑中的饮水行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有关 10.X和Y在一宗交通意外中受伤。医生发现他俩的脑部都运作正常,但是为了检查两人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是否受损,医生给他们进行如表测试。在两人的神经系统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分别是() A.X——传出神经;Y——传入神经 B.X——传入神经;Y——传出神经 C.X——传出神经;Y——脊髓D.X——传入神经;Y——脊髓 二、填空题(11题2分,14题10分,其他每空2分,共24分) 11.植物能对环境中各种不同的刺激作出反应,常见的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轻碰含羞草的羽状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是因为含羞草具有__________性;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是因为植物的根具有__________性。12.某人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这是由于该人幼年时__________分泌不足的缘故。某人在发生车祸后,其动作的协调性大大降低,其受伤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

浙教版 科学《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历年中考题题精选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历年中考题题精选 (浙江衢州)1.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浙江杭州)2.下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 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据此,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B.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C.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D.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浙江湖州)3.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和质子数 (浙江嘉兴)4.冰岛火山灰曾严重影响欧洲飞机的正常飞行。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物,它质地坚硬、不溶于水,含有硫、钙、硅、氧及重金属等成分。这里所说的成分是指()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浙江绍兴)5.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 ) (浙江温州)6.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分子模型,其对应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浙江绍兴)7.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所属的类别都正确的是( ) A.甲烷、CH4、有机物 B.锰、MN、金属单质 C.氯酸钾、KCl03、金属氧化物 D.氧化汞、HgO、非金属氧化物 (浙江温州)8.随着分子、原子研究技术的提高,科学家可以利用原子来“组装”分子。 若用这种技术组装成脱氧核糖分子(C5H10O4),则该分子中不含有的原子是() A.氯原子 B.碳原子 C.氧原子 D.氢原子 (2010.浙江嘉兴)9.硅酸盐矿泉水具有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其中硅酸钠是矿泉水中主要的可溶性硅酸盐,已知在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硅酸钠化学式正确的是() A.NaSiO2 B.Na2SiO3 C.NaSiO3 D.Na2SiO4 (2010.浙江绍兴)10.铌酸锂(LiNbO3)晶体是目前用途最广泛的新型无机材料之一。下列关于铌酸锂说法正确的是( ) A.铌酸锂是一种氧化物 B.铌酸锂是由五个原子构成的

新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较难题

、化学式、化合价 分子或1个游离的H 2O 分子。若晶体中每 8个笼有6个容纳了 CH 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 离的H 2O 分子填充。则 1 ?黄瓜中富含维生素 C,其分子结构如右图。维生素 C 由 元素 组成, 它 的化学式 为 。维生素C 在PH<5的环境中较稳定,为 减少维生素C 的损失,黄瓜在烹饪时应加入少量的 _____________ HO —C ----- C —OH GH ——UH C HO OH 注意避热、避光、密封,请你据此推测维生素 C 。维生素C 片保存时,应 的一条化学性质 2.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是自然科学的重要 思想。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 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 含有一种叫 过氧基”的结构(右图表中方框框出部分 列物质中,可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o 据此推测下 HIC — H n I II 3. 1993年,中美两国科学家共同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氢分子,这种分子由 子和1146个氢原子构成。请你写出此种物质的分子式(化学式) 1134个碳原 4.当前发展较快、高效低毒的灭火剂叫 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的原子数(末尾的 名原则,写出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化学式: “1211灭火剂,其化学式是 C 巨CIBr o 命名方法是按 。按此命 “C 可略去) ,122 __________________ , 2402 __________________ 5.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 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 俗称 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 2O 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 1301 可燃冰”。 1 个 CH 4 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6. 7. A 、3CH 4H 2O B 、CH 4 3H 2O C CH 4 6H 2O D 、 CH 4 8H 2O 在锰的某种氧化物中, 锰与氧的质量比 55 : 56,锰的化合价为 A .+ 7 B .+ 6 C.+ 4 D . 在化合物NaxRyOz 中,元素R 的化合价为 A 、X + y — z B 、(x + y ) /z A 、B 、 C 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1、 C 、(x + 2z ) /2y + 6、— 2,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D 、(2z — x ) /y )A 、ABC 4 B 、A 4B C 3 C A 2BC 3 D 、A 2BC 4 9.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含有同种原子团的是 A 、NH 4CI 和 NH 3 B 、Na 2SQ 和 SO 3 C KMnO 4 和 K 2MnO 4 10 .元素A 与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则 A 、 B 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D 、KCIQ 和 Ca(ClO 3)2 Na x A,元素B 与氯形成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BCl y . A 、A x B y B 、A y B x C 、B x A y D 、B y A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