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成果内容

规划成果内容
规划成果内容

策划成果内容

A、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

1、前言;

2、项目概况(包括历史文脉);

4、策划依据及原则;

二、资源分析;

1、规划区的区位条件分析;

2、现状自然资源分析;

3、旅游资源分析

4、城市总体规划等前期规划的分析;

5、政策分析;

6、市场分析;

7、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及民风民俗研究;

8、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9、规划区场地的适宜性分析;

三、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1、定性、定位;

2、品牌;

3、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战略;

4、自然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

5、规划区的建设内容与规模分析:界定旅游规划范围及建设内容,界定村落的保护范围和修缮规模等;

四、规划区的总体布局;

五、相关案例分析

六、相关项目策划

七、主题策划

1、设计导则;

2、相关主题活动策划;

3、相关旅游产品开发策划;

八、规划区的详细规划方案推介及方案成果:主要包括设计说明及图纸两方的内容

概念规划成果内容

A、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

1、前言;

2、项目概况(包括历史文脉);

3、策划依据及原则;

二、资源分析;

1、规划区的区位条件分析;

2、现状自然资源分析;

3、城市总体规划等前期规划的分析;

4、政策分析;

5、市场分析;

6、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及民风民俗研究;

7、规划区场地的适宜性分析;

三、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1、定性、定位;

2、品牌;

3、自然保护与开发的协调;

4、规划区的建设内容与规模分析;

四、规划区的总体布局;

五、相关案例分析;

六、相关项目策划;

七、主题策划;

1、设计导则;

2、相关主题活动策划;

3、相关产品开发策划;

八、规划核心区的详细规划方案;

B、规划成果图纸

1.区域位置图:标明规划区的位置以及与城市的关系;

2.规划现状图: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水体、及各类用地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包括现状照片);

3.总体策划过程中的各种分析图:包括资源分布与评价、交通、服务设施等;

4.规划区的场地适宜性分析图;

5.规划区总平面布置图:图上应表明规划建筑、草地、林地、道路、铺装、水体、停车、重要景观小品、雕塑的位置、范围以及相对高度(通过阴影);应标明主要空间、景观、建筑、道路的名称;

6.规划区场地周边环境联系分析图:从交通、视线、轴线、空间等方面分析规划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7.规划区场地文脉分析图:标明主要节点位置、名称、景观构思以及场景原型;

8.规划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特色分析图:标明不同尺度、不同功能不同性质空间的位置和范围,表示出各个节点的位置和规模;

9.规划区服务设施及小品设施分布图:图纸比例自定,标明硬地铺装、绿地、水体的范围;景观小品(含标识、灯具、座椅、雕塑等)、服务性设施、垂直交通、公共厕所等;

10.规划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停车场用地界线;

11.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图:标明植物种类和范围;

12.规划区近期建设规划图;

13.规划区景观概念总平面布置图:标明主要景观节点名称、主题内容;

14.规划区内村落回迁安置建设总平面布置图;

15.地方文化保护修缮的相关效果图;

16.相关景观分析图;

17.主要节点如出入口、核心区等公共区域的景观透视图;

18.相关特征点的纵、横断面图;

19.规划核心区详细规划总平面图;

20.规划核心区主要建筑和构筑物意向方案设计图:包括平面、立面、透视图(本阶段仅为形态设计);

21.规划核心区竖向规划图;

22.规划核心区综合管线规划图;

23.规划区标识系统意向方案设计图;

24.规划区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系统规划图;

25.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或图片:包括总体鸟瞰图、核心区鸟瞰图、重要节点建筑、景观效果图。

以上图纸为土人设计要求内容,本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允许调整。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成果与深度要求

1、规划用地的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

2、规划用地现状图:(比例1:2000)

(1)土地利用现状

(2)人口现状

(3)建筑物现状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现状

3、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1:2000)

4、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2000)

(1)道路交通规划图

(2)竖向规划图

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比例1:2000)

6、工程管线规划图:

(1)给水规划图

(2)排水规划图

(3)电力规划图

(4)电信规划图

(5)燃气规划图

(6)供热规划图

7、环卫、环保规划图

8、空间形态示意图

9、城市设计概念图

10、地块编号图

11、地块控制图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基本内容要求

1、总则(规划的目的、依据、规划原则、规划范围、适用范围、执行主体和管理权限等内容)

(1)规划背景、目标

(2)规划依据、原则

(3)规划的范围、概况

(4)文本、图则之间的关系、各自作用、适用范围、强制性内容的规定(5)主管单位、解释权

2、规划目标、功能定位、规划结构

3、土地使用

4、道路交通

5、绿化和水系

6、市政工程管线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3)供电规划

(4)电信规划

(5)燃气规划

(6)供热规划

7、环卫、环保、防灾等控制要求

(1)环境卫生规划

(2)防灾规划

8、城市设计引导

9、土地使用、建筑建造通则:包括土地使用规划、建筑容量规划、建筑建造等三个方面控制内容

(1)土地使用规划控制

(2)建筑容量规划控制

(3)建筑建造规划控制

10、其他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的基本内容

1、前言:

2、概况:

3、背景、依据

4、目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规划结构

5、土地使用规划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道路交通规划

8、绿地、水系规划

9、市政工程管线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3)供电规划

(4)电信规划

(5)燃气规划

(6)供热规划

10、环卫、环保、防灾等要求

(1)环境卫生规划

(2)防灾规划

11、地块开发

景观规划方案成果内容

景观规划设计成果分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方案设计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

A、设计说明书;

1、方案特色,项目主题;

2、现状条件分析(包括区域位置、用地规模、地形特色、现状周边道路交通状况、现状相邻地段建设内容及规模);

3、自然和人文背景分析,尤其是文化内涵的挖掘;

4、设计原则和总体构思(包括建设目标、指导思想、设计原则、总体构思);

5、用地布局(包括不同用地功能区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6、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包括不同功能所要求的不同尺度空间的组织、不同空间的景观设计);

7、交通组织;

8、种植设计(包括种植意向、苗木选择);

9、主要构筑物的意向设计(如雕塑、建筑小品、指示牌等);

10、竖向设计;

11、投资估算。

B、图纸

1.位置图:标明规划区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域关系;

2.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1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

3.场地适宜性分析图:通过对场地内-外自然和人工要素的分析,标明各地块主要特征以及建设适宜性;

4.景观总平面布置图及景观分图:图上应标明建筑、草地、林地、道路、铺装、水体、停车、重要景观小品、雕塑的位置范围以及相对高度(通过阴影);应标明主要空间、景观、建筑的名称;

5.场地周边环境联系分析图:从交通、视线、轴线、空间等方面分析规划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6.主要景观节点分布及场地文脉分析图:标明主要景观节点位置、名称、景观构思以及场景设计原型;

7.功能布局与空间特色分析图:标明不同尺度、不同功能不同性质空间的位置和范围,表示出各个景点的位置和规模;

8.场地内小品设施分布图:图纸比例自定,标明硬地铺装、绿地、水体的范围;景观小品(含标识、灯具、座椅、雕塑等)、服务性设施;

9.交通流线分析图:标明人流车流、机动车停车位置范围、各级聚散地范围;

10.种植设计图及分图:标明植物种类、种植数量及规格,附苗木种植表;

11.竖向设计图:图纸比例1/500,标明不同高度地块的范围、相对标高以及高差处理方式,道路中心控制点标高及道路坡度和坡向;

12.主要特征点的纵、横断面图:图纸比例1/100-1/500,应反映出地块的尺度比例、高差变化、地面地下空间利用、周边道路、乔木绿化等,注明重要标高点;

13.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或图片:一般应包括重要节点效果(中心区、组团、各主要入口、水景区等)、特色节点效果、反映设计意图的局部放大平、剖面图及相关图片、重要构筑物及小品的效果图;

14.相关标识的意向设计方案;

15.相关市政工程方案设计图(包括照明系统分布图)。

施工图设计深度按院相关出图标准执行:

施工图设计成果的主要内容基本包括:

1、施工图纸目录;

2、总平面布置图:图纸比例为1/100-1/500,图幅为A1,图上应标明规划建筑、草地、林地、水体、道路(含园路和入户道路)、停车场、运动场所、

游戏场所、各类广场、各种出入口、重要景观构筑物及设施的位置范围和名称,绘制坐标网(5米X 5米),确定放线用基点、基线及坐标,注明各类景

观场地和设施的主要控制点坐标和相对定位尺寸、索引号,附设计说明和图例,绘制指北针和比例尺;

3、重要节点放大总平面布置图:根据总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号绘制,图纸比例

为1/20-1/100,图幅为A1,图上应标明各景观设施的名称,绘制坐标网(2

米X 2米),标注主要控制点坐标和具体定位尺寸(与周围固定建构筑物或

控制点之间的距离)、索引号、剖切线位置,附设计说明和图例,绘制指北

针和比例尺;

4、施工设计详图:根据放大总平面布置图中的索引绘制施工设计详图(包括

小品、座椅等设施),图纸比例不限,图幅为A1,图上应标注具体尺寸、材料、详细做法等,施工设计详图也可直接在节点放大平面图上绘制;

5、竖向设计平面图:图纸比例为1/100-1/500,图幅为A1,图上应标注建筑室内外标高、建筑出入口与室外标高,水池池底、水面、池顶面标高,水体驳岸、岸顶、岸底标高,道路控制点坐标、标高、坡度、坡向、坡长,各级道

路的宽度、转弯半径并表示横坡坡向,场地排水方向和雨水口位置(景观部分),标注详图索引号和剖切线位置,当道路和水体为自由式布置时可以采用方格网控制距离和位置,方格网采用2米X 2米-5米X 5米,图纸附设计说明和图例,绘制指北针和比例尺;

6、竖向设计局部放大平面图:图纸比例为1/20-1/100,图幅为A1,主要涉及

微地形区、广场、停车场、中心景区及高差变化较大地段等,当用等高线法

表示竖向设计时等高距为0.05-0.25米,标注详图索引号和剖切线位置,附

设计说明和图例,绘制指北针和比例尺;

7、剖面图和施工设计详图:必要时应增加复杂地段和园路的竖向剖面图,图

纸比例为1/20-1/50,图幅为A1,图上应标明各关键点的标高、园路的横向

坡度,路面或铺装的形式及结构层做法,道牙的详细尺寸,道牙与路面、绿

地结合部的做法,硬质铺装的详细做法等并附施工做法说明,本部分内容可

直接绘制在竖向设计局部放大图上,也可单独绘制;

8、绿化种植平面图:图纸比例为1/100-1/500,图幅为A1,图上应标明各种植物的名称(可以采用图例和表格的形式),位置的详细尺寸(当自由式布置

时可以采用方格网控制距离和位置,方格网可用2米X 2米-10米X 10米),

属于古树名木则应单独注明,附苗木一览表,表中应注明植物种类或名称、

规格(胸径以厘米为单位,写到小数点后一位,冠径和高度以米为单位,写

到小数点后一位)、数量,对于观赏性花类应注明花色,图纸应附设计说明

和图例,设计说明应苗木栽植地客土层的处理,客土或栽植土的土质要求,

苗木的养护要求,苗木供应规格发生变动的处理意见,非种植季节的施工要

求等;

9、绿化种植剖面图:必要时绘制,图纸比例不限;

10、各单项土建工程详图:如栈桥、水池、喷泉等;

11、给排水管线布置图:图纸比例1/500,图幅为A1,图上应标明管线的性质、走向、位置、管径、坡度、控制点标高等,并附设计说明和图例,设计说明应明确管线的敷设方式和管材、施工要求等;

12、给排水设计详图:

13、电力、电讯管线布置图:图纸比例1/500,图幅为A1,图上应标明管线的性质、走向、位置,各种照明灯具的位置等,并附设计说明和图例,设计说明应明确管线的敷设方式和管材、施工要求等,列出各种照明灯具一览表,表中应明确灯具的规格和数量;

14、电力、电讯设计详图:

15、其他需要增补的图纸;

以上图纸为土人设计要求内容,本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允许调整。

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成果内容

A、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背景;

1、前言;

2、项目概况(包括历史文脉);

4、策划依据及原则;

二、资源分析;

1、规划区的区位条件分析;

2、现状自然资源分析;

3、旅游资源分析

4、城市总体规划等前期规划的分析;

5、政策分析;

6、市场分析;

7、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及民风民俗研究;

8、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9、规划区场地的适宜性分析;

三、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1、定性、定位;

2、品牌;

3、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战略;

4、自然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

5、规划区的建设内容与规模分析:界定旅游规划范围及建设内容,界定村

落的保护范围和修缮规模等;

四、规划区的总体布局;

五、相关案例分析

六、相关项目策划

七、主题策划

1、设计导则;

2、相关主题活动策划;

3、相关旅游产品开发策划;

八、规划区的详细规划方案推介及方案成果:主要包括设计说明及图纸两方

面内容。

B、详细规划成果图纸

1.区域位置图: 标明旅游区的位置以及与城市的关系;

2.规划现状图: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水体、及各类用地建筑的

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包括现状照片)

3.总体策划过程中的各种分析图:包括旅游资源分布与评价、交通、服务设

施等;

4.规划区的场地适宜性分析图;

5.规划区总平面布置图:图上应表明规划建筑、草地、林地、道路、铺装、

水体、停车、重要景观小品、雕塑的位置、范围以及相对高度(通过阴影);应标明主要空间、景观、建筑、道路的名称;

6.规划区场地周边环境联系分析图。从交通、视线、轴线、空间等方面分析

规划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7.规划区场地文脉分析图。标明主要节点位置、名称、景观构思以及场景原型;

8.规划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特色分析图。标明不同尺度、不同功能不同性质空

间的位置和范围,表示出各个节点的位置和规模;

9.规划区服务设施及小品设施分布图。图纸比例自定,标明硬地铺装、绿

地、水体的范围;景观小品(含标识、灯具、座椅、雕塑等)、服务性设施、垂直交通、公共厕所等;

10.规划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停车场

用地界线;

11.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图。标明植物种类和范围;

12.规划区近期建设规划图;

13.规划区景观概念总平面布置图:标明主要景观节点名称、主题内容;

14.规划区内村落保护及修缮建设总平面布置图(详细规划阶段,本阶段为

范围图及初步布置图);

15.地方文化保护修缮的相关效果图;

16.相关景观分析图;

17.主要节点如出入口、核心区等公共区域的景观透视图;

18.相关特征点的纵、横断面图;

19.核心区详细规划总平面图(详细规划阶段);

20.核心区主要建筑和构筑物意向方案图(详细规划阶段,本阶段仅为形态

设计);

21.核心区竖向规划图(详细规划阶段);

22.核心区综合管线规划图(详细规划阶段);

23. 规划区标识系统意向方案设计图。

24. 规划区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系统规划图;

25. 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或图片。包括总体鸟瞰图、核心区鸟瞰图、重要

节点建筑、景观效果图;

各阶段设计成果要求内容

各阶段设计成果要求 一、规划设计及概念设计阶段 1 概念性设计 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说明及经济技术指标 解释规划设计背景、用地现状概述及分析、规划设计依据、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特色阐述、规划布局阐述;道路、市政设施、景观、建筑等分类规划说明;建设成本测算。完成规划用地平衡分析、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容包括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项指标。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还应表述能反映工程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建筑面积、使用面积等。 2 项目区位分析图 反映项目开发用地与城市及其他功能区的空间关系,并说明本项目在城市中的区位及交通关系。 3 开发用地现状图及现状分析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用地围和用地面积以及后退红线等要求。分析用地主要地形(高程、坡向、坡度等)、地貌(地表径流、地质特征等)以及现状,提出各区域以及节点的不同功能开发的适宜性。 4 总平面图 完成建筑布局总平面图1:500,包括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公建设施布局、道路、停车设施以及绿化布置等;并要求标明建筑的位置及建筑间距。 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分析图 地形分析图 日照分析图 建筑首层平面 建筑标准层平面 裙房各层平面 各建筑单体平、立、剖图各一(1:200),重点部位还要增加剖面

主要建筑立面,立面效果图不少于两 外景、室、街景透视图若干 典型建筑的表现图若干 设计说明 5 道路规划图 要求:标明道路控制点标高、道路坡度、道路宽度、转弯半径、车行道等级、停车位、公交车站位置及距离等。 6 交通分析图 包括主出入口、人行和车行出入口、人车分流、地下停车行车线路等的交通组织分析图。 7 绿化景观分析图 要求:景观、绿地系统、空间环境分析图,特别说明下沉式广场与地下商业、地面商铺、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 景观总平面图 景观分区图 水景设计构想 场地剖面设计意向图 植物选取意向植物种植分布意向图 车行、人行系统布局意向图 室外小品设计意向 景观透视分析草图 景观节点透视分析草图 外部环境设计,表达室外设施如软硬铺地,步行道,墙体等其它造型元素 8 竖向规划图 标明地形高差、排水方向、地面坡度等。 9 市政方案及外部市政条件,综合管线示意图。 10 物业管理的空间措施要求 封闭、隔离措施,通道与出入口管理,监控点分布,物业管理用房分布。 二、方案阶段 1 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各阶段设计成果要求详细

规划设计各阶段设计成果要求 一、规划设计及概念设计阶段 1) 概念性设计 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说明及经济技术指标 解释规划设计背景、用地现状概述及分析、规划设计依据、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特色阐述、规划布局阐述;道路、市政设施、景观、建筑等分类规划说明;建设成本测算。完成规划用地平衡分析、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内容包括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项指标。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还应表述能反映工程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建筑面积、使用面积等。 2) 项目区位分析图 反映项目开发用地与城市及其他功能区的空间关系,并说明本项目在城市中的区位及交通关系。 3) 开发用地现状图及现状分析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用地范围和用地面积以及后退红线等要求。分析用地内主要地形(高程、坡向、坡度等)、地貌(地表径流、地质特征等)以及现状,提出各区域以及节点的不同功能开发的适宜性。 4) 总平面图 完成建筑布局总平面图1:500,包括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公建设施布局、道路、停车设施以及绿化布置等;并要求标明建筑的位置及建筑间距。 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分析图 地形分析图 日照分析图 建筑首层平面 建筑标准层平面 裙房各层平面 各建筑单体平、立、剖图各一(1:200),重点部位还要增加剖面 主要建筑立面,立面效果图不少于两张 外景、室内、街景透视图若干张

典型建筑的表现图若干 设计说明 5) 道路规划图 要求:标明道路控制点标高、道路坡度、道路宽度、转弯半径、车行道等级、停车位、公交车站位置及距离等。 6) 交通分析图 包括主出入口、人行和车行出入口、人车分流、地下停车行车线路等的交通组织分析图。 7) 绿化景观分析图 要求:景观、绿地系统、空间环境分析图,特别说明下沉式广场与地下商业、地面商铺、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 景观总平面图 景观分区图 水景设计构想 场地剖面设计意向图 植物选取意向植物种植分布意向图 车行、人行系统布局意向图 室外小品设计意向 景观透视分析草图 景观节点透视分析草图 外部环境设计,表达室外设施如软硬铺地,步行道,墙体等其它造型元素 8) 竖向规划图:标明地形高差、排水方向、地面坡度等。 9) 市政方案及外部市政条件,综合管线示意图。 10) 物业管理的空间措施要求:封闭、隔离措施,通道与出入口管理,监控点分布,物业管理用房分布。 二、方案阶段 1、建筑设计 1) 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建筑的平面和竖向构成,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如日照、通风,采光)等; ——关于无障碍、节能和智能化设计方面的简要说明;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要求

1\技术文件 1.1基础资料汇编(对编制区现状情况的资料汇总和分析评价) 1.1.1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要求? 1.1.2 自然环境(水文、地质、地貌、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特征等自然条件) 1.1.3 人口状况(人口空间分布、居住结构、居住密度) 1.1.4 土地利用现状(详细汇总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及征地权属情况,列出“现状用地汇总表”) 1.1.4.1 用地结构及各类用地布局现状 1.1.4.2 已拨划或出让用地的征地权属情况 1.1.4.3 已批准的设计要点情况 1.1.5 建筑物状况(编制区建筑物用途、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与合法性等) 1.1.6 道路交通现状(等级系统、功能划分、红线及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交通设施的分布与规模、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1.1.7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对现状进行分析)1.1.8 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分布、规模、用地面积及管网等级和分布,并对现状进行分析)1.1.9 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编制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特色及环境特征等资料) 1.1.10环境保护现状(编制区主要污染源、污染类型及污染指标,并对环境保护状况分析)1.1.11其它 1.2说明书 1.2.1 前言(说明控规的背景及主要过程,包括规划的委托和编制过程等) 1.2.2 规划依据与原则(说明依据与原则,包括已审批的上层次规划及专项规划,适用的法规、规划和其它依据,控规所遵循的主要原则等) 1.2.3 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简述编制区自然、历史和现状特点,分析评价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并提出相应规划对策) 1.2.4 规划目标(根据上层次规划的要求,结合编制区发展条件,确定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并预测编制区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1.2.5 用地布局(分析影响编制区用地布局结构与功能组织的重大因素,阐述用地布局与功能组织的基本思路及规划方案,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规模及规划要求,列出“规划用地汇总表”) 1.2.6 地块划分(分析评价影响编制区地块划分(包括地块细分,按照4.2.3、5.2.3规定)的要素,明确地块划分(包括细分)的依据和原则,确定地块划分(包括地块细分)的方法和结果 1.2.7 地块控制(按照规划控制的要求及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编制区的各地块建设用地性质和建设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有关要求详见4.2.4、4.2.5、5.2.4、5.2.5),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指标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论证)

(完整版)城市规划资料集电子版

城市规划资料集电子版 篇一:城市规划资料集内容详述 (第1分册总论概论)目录 第一部分城市规划概述第二部分城市规划体系 第三部分城市规划重要文件、法规资料索引附件《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6月1日建设部令第43号发布)各章引据的文件、法规和技术标准目录后记(第2分册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目录 第一部分城镇体系规划 1 概述 2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3 跨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例简介 5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二部分城市总体规划 1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3 城市性质、城市规模 4 城市总体布局 5 城市用地规划 第三部分城市分区规划 1 概述 2 常用表格 3 实例 第四部分城市总体规划实例共计60个实例 附录城市空间发展战备规划研究(或称“概念规划”) 1 概述 2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实例后记 (第3分册小城镇规划)目录 1 小城镇界定、类型和发展 1.1 小城镇界定 1. 2 小城镇的类型

1.3 小城镇的作用、发展理论和现状 1.4 国外小城镇建设 2 小城镇规划特点、依据和原则 2.1 小城镇规划特点2.2 小城镇规划依据 2. 3 小城镇规划原则 2. 4 小城镇建设指导思想 3 小城镇规划的内容、程序与审批 3.1 小城镇规划的一般任务 3.2 小城镇规划编制程序 3.4 小城镇镇域规划的任务、内容、深度和成果 3.5 镇区总体规划任务、内容、深度和成果 3.6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内容、深度和成果 3.7 小城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任务、内容、深度和成果 3.8 小城镇规划的编制管理与审批主体 4 小城镇规范的基础资料 4.1 基本要求 4.2 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基础资料 4.3 其他相关资料 4.4 详细规划基础资料 5 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 5.1 镇域村镇体系 5.2 镇域村镇发展条件的评价 5.3 镇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 5.4 镇域职能结构 5.5 镇域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5.6 镇域村镇空间分布结构 5.7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8 镇域基础设施及社会设施 6 小城镇的性质与规模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与编制程序目录:

?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组成中轴线构成城市的骨架; 平面布局:以宫城的内城为中心,其外再建外城。 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2)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 2、案例:1)长安城规划布局特点: 总体布局: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中轴对称;宫城居中偏北,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工业作坊与军营。宫城、

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用城墙分隔,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思想。 道路系统: 完整的方格网的棋盘式道路。 宽度极大,纯交通性道路。 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 里坊 管制严格,面积大; 在建城时巳划定,然后逐步填满; 坊里中有很多大的府第及寺庙。 商肆 集中设置东市和西市,对称布置。 大小与附近的坊里相同,但内部呈井字形,宽度不大。 市中设有管理机构,管平价、收税及治安。同样的商店,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 2)开封规划布局特点:总体布局 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三套城墙。 宫城居正中,为皇室办公、居住服务,城南正门为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内城又称里城,呈不规则方形,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 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主要作防御之用

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基本上是方格网形,但不对称、不规整。 道路宽度小,主要街道宽40—50m。 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 居住区 是由街巷联系的一群院落,在街巷入口处设牌坊。 商肆 东京的商市成商业街形式布置,城内还有一些瓦子,集中着饭馆、旅店、杂耍、游艺等,沿着通航的河道也有商业街,还有晓市及夜市。3)元大都规划布局特点: (1)继承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 (2)规则的宫殿和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相结合。 (3)完善的上下水道。 (4)元大都的建设与规划,事前有严密的计划和准备。 4)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 (1)、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 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以天子为中心,皇权至上) 皇城前左建太庙,右建社稷坛(左祖右社) 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坛 皇城北门玄武门外设内市(前朝后市) (2)、中轴对称:

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及深度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一、修建性详规内容包括: ⑴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⑵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⑶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⑷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⑸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⑹竖向规划设计; ⑺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二、修建性详规文件和图纸主要包括: ⑴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 ⑵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规划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三、修建性详规实施步骤: 1、成立组织机构 2、收集必要规划资料 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 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痪料调查; 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 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3、根据规范计算出本小区各项规划指标 4、确定路网和排水排污体系 5、确定需拆除及改造项目,并议定赔偿搬迁方案; 6、确定活动中心与绿化位置 7、绘制总平面和坚向设计; 8、各基本原则经济指标分析; 9、编制文本说明 10、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评审; 11、报规划主管部审批;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一)规划说明书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9A文】西安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论证报告成果技术要求

西安市规划局 规划设计条件论证报告成果技术要求 一、编制原则: 编制《规划设计条件论证报告》必须经过行政审批办的立案和审查,市规划院在收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及服务事项受理初步审查意见通知书》后,方可进行编制工作。 二、资质认定: 报告首页需附《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并注明本次论证报告的设计、审核、审定人员。 三、论证报告内容: (一)区位:说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用地范围,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重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状况。 (二)现状:说明用地现状情况,包括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现状用地性质、现状建筑物等。 1、土地利用现状,规划范围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 2、人口现状指标,规划范围内各行政辖区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规划范围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用地设施现状,规划范围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建筑)类型、位置、登记、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的分布情况等。 (三)说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单元图则等上位法定规划对本次规划用地性质、兼容性、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及人口密度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四)具体设计方案的指标及论证。 1、确定方案指标是否满足国家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 2、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设施承载能力论证; 3、城市交通影响论证(如交通量,交通组织); 4、城市环境影响论证(可参照环评要求的内容); 5、城市设计及景观影响论证; 6、对周边其他业主或已实施项目的影响论证(如日照影响分析、解决方案等)。 7、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要求;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doc

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 1.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 2.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3. 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 4. 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通常它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 5. 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6. 城市是人口、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活动以及其信息高度集中的载体。 7. 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成及其优化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8.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9.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发展的正常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即遵循城市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划建设领导部门的科学决策以及当地居民发挥主人翁精神与积极投入。 10. 优化产业结构要认真考虑一下几个方面:强化市场作用,依靠市场力量在现有产业结构中进行调整,实行优胜劣汰;深化企业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强化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调整国有资产存量,以促进行业内资源向大中企业集中,效益向优势企业集中;立足于现实,注重小企业集群的优化。 11. 社会结构的演化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居民老龄化、小户家庭和独生子女明显增多、社会治安与犯罪率升降、就业岗位分布于居民迁移意向、外来人口的集聚与管理、城市不同地段社会环境的差异、城市更新与社区网络的保存等等,这些都是城市内部结构调整与完善的主要内容。 12. 社会的基本要素是人,人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和主体。人是各种社会行为的承担者,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本质。 13. 10项社会指标是指: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这是反映社会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平均预期寿命;每千人医生数;婴儿死亡率;中学入学率;每户居民拥有住房;每户居民拥有电话机数量;人均生活用电;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为了强化城市总体布局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搞好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充分重视城乡建设的结合部;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 15. 按照价值规律,对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可分为三类:生产经营型;经营服务型;社会服务型。 16. 促进城市上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并不是消极地从属,而是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基础设施能力的分布,特别是力源点的变化将会对全局产生较大的影响;地下水的合理开发,防止地面下沉;注重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结合车功能和特点合理部署高层建筑;保持合理的建设投资比例。 17. 城市总体布局是反映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

非常详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要求

非常详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要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 (1)上位规划要求,如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控制条件或当地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要点; (2)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数据(水源地、水压、饮用水接入管径、污水厂、基地周边污水管布局与管径、周边雨水管布局与管径,电力电信接入点、燃气气源、燃气来源方向,当地垃圾收集与处理方式); (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建设用地靠山临河,需要业主单位提供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和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4)中小学、幼儿园、公厕、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5)历史文化资料、山体水体、河流,重要建筑、古树资料。 (6)各类建设工程造价等资料。 2. 修建性详细规划大纲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3.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封面扉页、规划说明书、图纸) (1)封面扉页 1.封面要结合设计内容,有创意、先声夺人。 2.扉页包含规划资质、营业执照、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总规划师以及设计人 员等 (2)规划说明书 1、现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 1)总用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 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 4)容积率、建筑密度; 5)住宅建筑容积率、 建筑密度; 6)绿地率。 9、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3)图纸 1、区域位置图 2、区位环境图 3、用地现状图(黑白线图1:500) 4、规划条件图 5、规划用地性质图(1:500) 6、规划总平面图(彩色1:500)

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内容及深度要求2014

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内容及深度要求 一、规划说明书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消防专篇; 9.建设时序,包括建设周期;年度建设计划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的建设时间和周期安排等。 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 率、建筑密度、绿地率; 11.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二、图纸 (一)规划地段位置图(区位情况) 1、区域位置图:项目地块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位置; 2、区域环境图:项目地块周边的环境,包括周边用地、规划、现状情况等。 (二)规划地段现状图 1、用地现状图(黑白线图1:500);图纸需反映地块范围及周边、内部的用地情况,包括现状的建筑、水面、树木等; 2、现状资源分析图: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资源、交通资源等。此项为可选内容,依据项目具体特征性进行确定。 (三)规划条件 规划条件图;反映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的文字内容;附规划条件复印件。 (四)规划用地性质图(1:500) 反映规划地块的各类性质、占地面积、退界等要求,附用地平衡表。 (五)规划总平面图 1、规划总平面图(彩色1:500),形象的反映建筑、道路、绿地、水体以及其他设施的空间布局。 2、规划总平面图(黑白线图1:500),准确的反映建筑、道路、绿地、水体以及其他设施的空间布局。 内容包括: (1)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及相邻周边地形; (2)建筑物功能、编号、基底面积、层数、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离界或离线)距离;(3)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 (4)建设用地内道路走向、宽度、出入口位置,地上、地下泊车范围和泊车位,尽端式回车场布置等; (六)道路交通规划图 1、道路交通规划图

规划设计方案深度及规划编制成果的要求

对报送规划设计方案深度及规划编制成果的要求 为确保报送我局的详细规划设计方案水平和质量,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江苏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盐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等有关规定,规划设计方案均应符合国家有关制图标准规范,符合规划选址意见书、规划设计条件提出的要求,并满足以下相关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㈠内容 1 、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4 、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 、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6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7 、规划文件和图纸。 ㈡规划文本 1 、总则。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2 、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⑴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求; ⑵建筑间距的规定; ⑶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规定; ⑷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⑸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

⑹有关名词解释; ⑺其他有关通用的规定。 3 、地块划分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规划设计要点。 4 、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 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⑴用地性质; ⑵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⑶建筑控制高度; ⑷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⑸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⑹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 ⑺需配置的公共设施。 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⑴人口容量(人/公顷); ⑵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 ⑶建筑色彩要求; ⑷其他环境要求。 ㈢规划图纸 是对规划地区整体规划说明、分析和规划控制的图纸,比例一般为1:2000,且附有准确的现状地形图。 1 、区位关系图(图纸比例不限); 2 、土地利用现状图; 3 、规划地区控制编码图; 4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规划图;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条件 区域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条件应包括历史背景、区域基础和经济基础等方面。 (1)历史背景 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该区域各个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解释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变迁 目的:研究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演变的历史规律的目的是解释当前城镇体系的形成特点,从而为预测未来影响城镇体系发展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提供启示。 (2)区域基础 分析目的:研究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涉及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劳动力、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阔的领域。 (3)经济基础 分析内容:①要深入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②明确各城镇中主要部门的发展方向。 通常需要回答的问题:①区域的工业发展方向,工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序安排,主要城镇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②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③综合运输网的改善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城镇发

展的关系; ④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所涉及的方面和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总人口的预测因资料丰富、方法成熟相对简单,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则比较复杂,尤其是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不一致,前后年份的城镇人口资料缺乏可比性,给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带来较大的难度。 确定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是准确预测城市化水平的关键。 应该从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可能性和城镇对农业人口可能的吸引能力两个侧面进行预测与互校。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城镇在区域中承担的职能是影星城镇规模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职能结构的规划首先要建立在现状城镇职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各城镇之间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城镇的职能分类。 对重点城镇还应该具体确定他们的城镇性质,力求把他们的主要职能特征准确表达出来,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有所依循。 有必要指出的是城镇体系的职能类型也应考虑未来一定年限内的新设城镇,确定其职能类型,使其与城镇体系原有城镇协同发展。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确立应建立在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及分布

第三章城市规划布局结构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城市规划布局结构的基本概念 现代城市规划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先后吸收了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成果,并以传统的工程技术学科和建筑艺术理论为基础,不断选择、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广阔理论基础和特点的综合性学科。 由于城市规划的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所形成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诸多相关学科中不断选取并进行实用化和现代化处理,实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过渡,并不断充实发展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和方法,成为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实用技术学科。例如,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中关于城市化的理论,社会学中关于人口与劳动资源形成的学说、关于社会基础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学说,经济地理学中关于生产和人口空间分布的学说,城市地理学中关于地域结构的学说、生态学中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和创造人工环境以及人—技术—环境协调的思想等,都对充实、深化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作出了贡献,而现代工程技术诸学科的迅速发展,现代数学和计算技术的应用,为不断充实、发展、更新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开创了良好前景。现代城市规划学是在多种学科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在指导当代城市和空间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城市形成因素 这一概念是建立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之上的。城市是在社会劳动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性经济综合体,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心和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和物质要素越来越复杂。但对城市的发展、衰退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构成城市许多物质因素中的一部分。理论工作者称这部分因素为“城市形成的因素”(以下称形成因素),其特点是因素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主要不表现于本市,而超越于本市的范围。它的产生和存在主要不决定于本市而决定于超越本市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政治的因素。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主要取决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布局和计划的平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则取决于因素所能形成的利润率和所需要的市场区(服务区)。如果它的市场区小

概念方案设计成果与深度要求

概念规划设计成果及深度要求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

一、成果内容要求 1.概念方案设计说明 2.区位分析图 3.地块现状分析图 4.彩色总体平面布置图 5.经济指标分析 6.概念方案分析图 包括:结构布局分析、土地价值分析、公建配套分析、住宅业态分析、体量分析、交通分析、车库及停车分析、景观分析、消防分析、日照分析等; 7.竖向规划图 8.场地剖面图 9.典型单体平面图 10.住宅及其它建筑意向图 二、成果深度要求 1.概念方案设计说明 项目概况、设计理念等。 2.区位分析图 地理位置、周边资源分布。城市规划、分区规划解读。 3.地块现状分析图 场地现状构筑物、竖向分析。 4.彩色总体平面布置图 4.1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 4.2用地红线及建筑控制线表达清楚; 4.3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地下车库出入口、消防登高面、消防车道、 绿地及建筑物的位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 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4.4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主要道路、广 场的控制标高。 4.5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图例、经济技术指标。(附经济技术指标表) 5.经济指标分析 指标分析(各个方案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6.概念方案分析图 6.1结构布局分析: 1)公建配套分析: 幼儿园、商铺、垃圾中转站、公厕、小学、物业用房等公建配套分布。 2)住宅业态分析: 按住宅层数不同的分析。 6.2体量分析:各方案空间关系对比。 6.3交通分析:车行、人行道路系统、小区出入口分析; 6.4车库及停车分析:地上、地下停车分析,车库出入口设置。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原理 本科考的是城乡规划理论知识 ——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对城乡规划制定、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 主要内容可大体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第二部分:城市规划体系 第三部分: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第一部分 城市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1、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 城市与乡村的一大本质区别就是,城市的集聚效益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城市是以要素集聚为基本特征的,是生产、消费和交换的集中地。 2、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加上公元后的2000多年,城市的产生至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3、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城市的发展阶段分为:农业社会城市 工业社会城市 后工业社会城市 4、欧洲古代城市的典型格局 古希腊时期—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核心的模式。 古罗马时期—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古罗马的营寨城 文艺复兴时期—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公共建筑 绝对君权时期—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和公共广场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成果及深度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成果及深度要求 (一)规划用地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重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状况。(二)规划用地现状图(1:2000)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建筑物状况、人口分布状况、巩固屋舍实现转、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 2.人口现状指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辖区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用地设施现状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建筑)类型、位置、登记、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的分布情况等。(三)土地使用规划图规划各类用地的界限,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位置;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表明市政设施、公用设施的位置、登记、规模,以及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四)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确定道路走乡、线性、横断面、各支路交叉口坐标、标高、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为之机用地界线,各地块室外地坪规划标高;1.道路交通规划图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形、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坡度、

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与用地范围。2.竖向规划图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级道路为何地块的排水方向,各级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的标高、坡度、坡长,标明各地块规划控制标高。(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1:2000)标明公共服务设施位置、类别、等级、规模、分布、服务半径,以及相应建设要求。(六)工程管线规划图(1:2000)各类工程管网平面布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具体分为给排水、电力电讯、热力燃气、管线综合等。必要时,可分别会址。 1.给水规划图标明规划区供水来源,水厂、加压泵站等供水设施的容量、平面的位置及供水标高,供水管线走向和管径。 2.排水规划图标明规划区雨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为止,雨水管渠的走向、管径及控制标高和出水口位置;表明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的规模和平面位置,污水管线的走向、管径、控制标高和出水口的位置。 3.电力规划图标明规划区电源来源,各级变电站、变电所、开闭所平面位置和容量规模,高压线走廊平面位置和控制高度。 4.电信规划图标明规划区内电信来源,电信局所的平面位置和容量,电信管道走向、管孔数,确定微波通道的走向、宽度和起始点限高要求。 5.燃气规划图标明规划区气源来源,储配气站的平面位置、容量规模,燃气管道等级、走向、管径。6.供热规划图标明规划区热源来源,供热及转换设施的平面布置,规模容量,供热管网等级、走向、管径。(七)环卫、环保规划图标明各种卫生设施的位置、服务半径、用地、防护

城市规划结构及内容

Part 1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一)城镇体系规划 一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 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 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 4、可持续性发展 二作用 1、指导总规编制,上下衔接,对实现区域层面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意义重大 2、全面考察区域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指导,避免“就城市论城市”思想,从区域整体效益最优化的角度实现最大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3、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4、协调区域城市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着建设条件历史背景区域范围经济基础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主要考虑规划区域内建制镇及以上等级的居民点的合理发展适当考虑与集镇的关系关键点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核心,依据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区域内城镇和地区发展的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四城镇体系规划强制内容(注p108) 1、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地区域 2、区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3、涉及相邻城市、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厂 1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成果与深度要求 1、规划用地的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 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主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情况。 2、规划用地现状图:(比例1:2000) 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图、建筑现状图、人口分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2)人口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 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现状 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等建筑)类型、位置、等级、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分布等情况等。 3、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1:2000) 规划各类用地的界线、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的位置; 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标明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位置、等级、规模,以及主要控制指标 4、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2000) (1)道路交通规划图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交通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型、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2)竖向规划图

城市设计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城市设计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城市设计的成果包括三个部分:(1) 城市设计研究报告:通过图纸、图示和文字,汇编基础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2)城市设计图则:通过图纸、模型(或计算机三维图形)和文字,表达城市设计内容;(3) 城市设计导则:以条文和表格的形式,表达城市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控制体系。(4) 以上成果应提供相应的电子文件和必要的设计模型。 一、城市设计研究报告 城市设计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内容: 1、前言 说明城市设计编制背景及主要过程等,包括项目委托、编制、修改和审批程序等。 2、基础资料调查 局部城市设计的基础资料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范围内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现状。 (2)相关城市规划对设计范围所提出的控制要求。 (3)现状城市空间系统如公共开敞空间、天际线、发展轴线及重要节点的分布及 形态结构特征。 (4)现状自然景观资源如植被、地形地貌和水系等的分布及其特征。 (5)现状建筑风格、组合方式、体量、色彩、质感特征。 (6)设计范围内的历史文遗产及保护,传统民俗民情,社区习惯。 (7)设计范围内的市民活动类型、场所、领域、路径和强度特征。 (8)市民(居民)对设计范围内的空间景观的感知、认同和建议。 (9)设计范围相邻地区的有关资料。 3、分析研究 (1)在收集现状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2)依据城市设计指标控制体系提炼主要影响因素。 (3)对主要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作出评价。

二、城市设计图则 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城市设计依据、原则 阐明城市设计编制的主要依据,明确城市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 2、城市设计的目标与构思 根据对现状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阐明城市设计编制的理论基础;对设计范围的可能形式和发展方向作出预测和分析,提出发展目标,阐明城市设计编制的构思。 3、空间要素 (1)高度控制:确定高度分区、高度限制,建立设计范围的空间体量三维模型。 (2))空间结构控制:确定城市街道网络和绿化网络,街道网络主要包括路幅、断 面构成、退线等内容,绿化网络内容括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用地安排、意向设计等内容。 (3)空间单元控制:确定空间单元的特色分区、围合方式、体量分布等内容。 (4)空间节点控制:确定空间节点在城市空间景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控制要 求,提出重要“节点”的设计构思和意向性图则。 (5)界面控制:确定界面的连续性、轮廓等内容。 (6)路径控制:确定活动路径和视觉路径等内容。 a.活动路径:主要分析研究城市人、车的交通出行规律,内容包括旅游购物、观赏休憩、文体活动、节庆巡游、民俗宗教等活动景观的场所、领域及路线组织,合理安排人、车的活动路径及出入口、无障碍设计等内容,保证活动的可达性。 b.视觉路径:确定景区、景点、观景点和视廊及其控制要求,保证视觉的可达性。主要包括景点和观景点的定点、性质、特点、协调区范围、用地大小,视廊的宽度、范围内高度控制等内容。 4、环境要素 确定绿化植被,广告标识,雕塑小品,灯光灯具,电话亭、报刊亭、休息椅等环境设施的景观特征、构成与分布以及场地的尺度、标高和铺地材料等。 5、建筑要素 (1)确定建筑的主要轴线、景观朝向等相互组合关系。 (2)确定建筑的体量、色彩、材料、照明等形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