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家湾村农旅产业总体规划

封家湾村农旅产业总体规划
封家湾村农旅产业总体规划

贵州盘县双凤封家湾农旅产业园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分析

(一)政策支持

1、国家相关政策:

2012年1月1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给贵州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业部农计发[2009]33号);

《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

2、贵州省相关政策: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的意见》(黔府发[2010]17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黔府发〔2014〕30号)。

3、六盘水市相关政策:

《中共六盘水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党建引领促脱贫的实施意见>》。

4、盘县相关规划:《贵州省盘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中提出,将盘县打造为:滇、黔、桂的交通枢纽、贵州省区域中心城市、贵州省产业高地、贵州省面向云南

及东南亚地区的桥头堡;

《关于加快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盘党发〔2016〕12号)、《关于县属平台公司牵头发展农业产业建设的实施意见》(盘党发〔2016〕16号)。

(二)环境分析

1、区位条件分析

本项目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双凤镇。盘县地理位置处于中国西部、贵州省西南部,六盘水市西南部,是贵州的西大门,在云南、贵州结合部,素有“滇黔咽喉”之称。

盘县经济总量在贵州省县市中处于领先地位,盘县县城红果位于贵州省六盘水经济带和GZ65沿线产业带的交汇处,全域旅游业方兴未艾,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从本项目与盘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的关系可以看出,本项目位于中心城区外,不影响盘县城市总体规划。

2、交通条件分析

从本项目与盘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图”的关系可以看出,本项目紧邻沪昆高速公路、沪昆高铁、320国道及快速通道,交通非常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外部交通:沪昆高速、沪昆高铁、水盘高速、水红铁路、南昆铁路红果支线、盘西铁路都经过盘县红果。红果至双凤

镇的快速通道紧邻项目区3公里,本项目有利于借助双凤古城西冲河湿地公园的资源和宣传优势。

内部交通:索道公路到项目,从红果城中心至项目区和古城至项目区仅需15分钟车程。

水盘高速与沪昆高速在此相连,正在建设的沪昆高速铁路在两河开发新区设有站口,320国道、红果至双凤快速通道在此交汇,项目建设与运营具备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

3、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规划区域内属高山丘陵地貌,平均海拔1790米,最高位置2225米,最低点1760米。东南及西北高,西南及东北地势稍低,中间有谷地贯穿项目区,地质地貌属于二迭系三迭系溶蚀陷谷地。

土地环境:项目区土地以林地、农地(含基本农田和一般农地)、草地和荒地为主。

地貌丰富,有喀斯特地貌、山地、洼地、岩溶谷地、溶洞、森林,地形组合较好,整体形成错落有致的“山水谷地”,有利于山地农业和旅游业综合开发。但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较差,需要加大项目区道路、供水设施等建设,为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业开发创造条件。

气候:项目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为15C°,最热月7月均温为20.2C°,最冷月1月均温为5.1 C°,年均无霜期271天,日照时数

1593小时;年降雨量1392.5毫米,无霜期265~275天,雨热基本同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适宜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亦时常出现局部性倒春寒、冰雹、洪涝、秋绵雨等灾害性天气。

土壤:项目区土壤呈黄壤土,微酸性、有机质含量高、透水性好、失墒期短。适合天麻以及果树的生长。

水文:项目区内水源条件差,无常年流水,有洼地1处,集水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具备修建山塘条件,可修建蓄水20万立方米的山塘1座,用于种植灌溉、养殖供水和综合开发农旅产业。

4、经济环境

5、社会环境

劳动力资源丰富。任何项目的建设离不开人的作用,本项目所在盘县户籍人口近13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110多万人。双凤镇拥有劳动力人口103000多人,项目建设不缺乏劳动力。

政府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将成为“三变”工作的新模式,能够极大的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得到当地政府和平台公司的推动与支持。

民众积极支持。本项目建设将会激发社员(股民)的创业激情,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极大的促进当地民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因此,得到当地群众的积极支持。

6、农旅产业发展态势

政策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企发〔2009〕2号);《盘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指出力争经过15年左右的建设和发展,建立起以国家地质公园为核心的高原旅游品牌,建设具有省级吸引力的多元化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和精品旅游线路,把盘县建设成为以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以自然风光和清凉世界相结合的休闲度假避暑胜地;把盘县建设成为贵州省

新兴旅游区,将旅游业培育成为盘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周末市场:现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工作日辛勤工作一周的上班族、上学的学生越来越期望能在周末进行休闲旅游放松心情,但因为假期所限不能游历太远,因此,乡村型休闲旅游地成为此类人群首选旅游目的地。此类休闲场所的周末市场极为庞大和稳定。

旅游休闲度假趋势:项目区在盘县的ReBAM(环城游憩带)范围中,位于原县府所在地双凤镇,即红果新城与盘州古城之间,盘县城区有常住人口20余万人,流动人口4万人,近期规划50万人,中期规划80万人,远期城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00万人,闲暇时间出游观光回归自然的动机强烈,因此,它们将是休闲旅游主要的潜在客源市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市场前景广阔。

盘县作为六盘水市的重要旅游地和经济发展强县,六盘水市被授予“中国凉都”称号,加之盘县处于滇黔咽喉的重要节点上,来此旅游避暑纳凉的外地游客众多,为休闲观光市场注入更多有生力量。

(三)观光资源分析

1、资源类型

自然资源:本项目区有成片的松杉林、岩溶谷地、溶洞景观、陡崖等自然景观。立于平顶山陡崖处,可鸟瞰西冲河湿地公园全境,眺望盘州古城景群。

主要资源点:平顶山人工湖;溶洞、平顶山陡崖、松杉林、休闲观光农业园等。

人文资源如下:

古遗址:哨上古驿道、咸潭庙。

传统文化展示:建造一个传统文化乐园,聚农耕文化、传统娱乐文化、传统手工艺、民间习俗等,一是展示传统文化形成的模型、器具、设备、工具、用品等;二是现场制作加工演示;三是介绍讲解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历史;四是推介传统手工艺产品。

农耕器具:一是收集或制作传统的农业耕种、生产、加工、储藏、等工具或模型进行展示。如犁、耙、石磨、石碓、梁杆、簸箕、筛子、团箱、囤箩、背箩、马草箩、提篮、篾冒(斗笠)、棕衣(蓑衣)、风箱等。

传统娱乐项目:打抛团、踢鸡毛毽、滚铁环、打格罗(陀螺)、捻石子、跳壬头、打秋千、打核桃宝、骑马、坐轿等。

传统手工艺:麻织品、竹篾织品、草藤织品等。

民间习俗:农村婚嫁习俗演示、唱山歌、唱孝哥、唱小调、舞龙、行酒令等。

2、资源整合与综合评价

地域景观:古驿道、古寺庙、溶洞、陡崖等。

水域风光:人工湖。

生物景观:森林、油菜花、采摘园、农业观光园、养殖

场等。

传统文化展示:农耕器具、传统娱乐项目、传统手工艺、民间习俗演示等。

旅游商品:特色食品、生态农产品、手工编织品等。

综合评价:项目区位突出,处于红果新城与盘州古城之间,具有资源优势、交通优势。该项目区是连接两河开发新区与盘州古城景区的桥梁和纽带。

项目区采取山地特色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整合资源,综合开发,打造成城郊理想的休闲游乐场所。

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应加大人文资源的挖掘

与整合。

项目区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各具特色,具有互补性。

项目区旅游资源较丰富并具一定特色,与周边资源有一定互补性,但资源特色不足,应整合开发。

(四)市场环境分析

1、农旅产业园市场趋势分析

农旅产业园是对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农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也是我国现代农业中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观光农业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农业景观与设施为手段,以输出观光、休

闲、采摘、购物、品尝、农耕文化体验等旅游功能为目的。观光农业既不同于单纯的农业,也不同于单纯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生产、优化生态环境、生活体验和提升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显著特点。观光农业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传统旅游业的内容;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它赋予了农业、旅游业新的文化内涵,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主题要求。

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旅产业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2、周边市场竞争分析

项目周边主要类似旅游区分析表

周边观光景区主要以特色采摘、景点观光和配套服务为卖点。其中哒啦仙谷和娘娘山两个项目为省级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相比双凤封家湾农旅产业园处于两河开发新区与盘州古城之间,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但就封家湾农旅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来讲,应当充分借助相类似项目的建设力度和宣传力度,与其融合,而不是单纯的竞争。景区开发可体现差异化,进行多种形式项目开发,逐渐丰富景区的旅游内容和结构,并充分利用项目区的地理、交通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把度假区建成一个设施完善,集休闲、冒险、运动、养生、避暑、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立体旅游观光度假地。

3、主要客源市场分析

从地理位置来划分:根据地理位置,项目位于贵州省六

盘水市与云南曲靖市之间,处在西南“滇黔之心”,背靠广西、面向贵阳、四川、重庆。因此根据地理位置及辐射范围大体可将本项目的客源市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目标市场:盘县、六盘水市、兴义市、曲靖市。

潜在市场:贵州、云南、广西等临近县市。

机会市场:四川、重庆、云南、广西等过境游客。

从年龄结构分析:按年龄可将客源市场分为:少年市场、青年市场、壮年市场。

少年市场特点

16岁以下的少年消费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少年市场一般来说不具有收入来源,因此往往并不拥有消费决定权,加上未成年家长考虑安全系数等原因会有所顾忌。

青年市场特点

青年指的是年龄在16岁—25岁之间,往往喜欢独立的和比较灵活的旅游方式。相对于其他市场而言,他们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往往较长,对非传统的旅游经历感兴趣,喜欢新开发的景点,喜欢户外运动及新奇的休闲旅游方式。

壮年市场特点

壮年指的是年龄在25岁—50岁之间,他们往往处于事业和家庭压力最重的时候,因此在旅游需求上更倾向于选择能缓解压力的刺激、休闲型旅游方式。

本项目的客源群体主要是盘县、六盘水市、兴义市及曲

靖市的青、壮年游客!依托立体休闲,吸引更多的人群。二、总体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原则

符合当地政策及规划原则:项目的发展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背景,以当地政策及城市发展规划为指导。

整体性与开放性原则:规划从整体布局着手,注重观光区和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

地域适宜性原则: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类型,选择适宜的主导产业和产品,进行开发。

生态性原则:生态性是农旅产业园的主要吸引力之一,由生态性而表现出的生态美学价值、是农业景观的重要特点。

经济性原则:经济效益是农旅产业园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从经济因素上考虑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可实施性、可持续性、前瞻性。

多样性原则:园区在整个规划中的线路设计、消费层次、消费群体、文化产品等将全方位权衡设计多种方案供观光者选择。

文化性原则:农旅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体现当地的文化传统,注重对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通过对农业历史文化、农业技术文化的展现来提升农旅产业展示的深度。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本项目以平顶山优优越的区位、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丰富的民俗文化为支撑,以休闲观光为引领,以餐饮娱乐为保障。将项目区打造成为:贵州省独具特色的农旅产业园区和

盘县美丽乡村景观旅游样板。

2、经济目标

规划预期在2018年的游客将达到7万人次,即平均每天200人次(含住宿、会务接待、活动接待),2025年游客人数达18万人,即平均每天500人次,全年总收入达8000万元以上(含门票、各项目娱乐收费、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及深加工)。

3、分期目标

近期(2016年-2018年):以基础设施和餐饮娱乐设施建设为核心,使项目具备游客接待能力,基本形成旅游观光综合体。

中期(2019年-2020):综合开发项目地,多层次拓展项目功能,完善项目设施和服务水平,打造农旅产业示范点。

远期(2020-2021):综合开发旅游项目,项目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趋近完善,能够发挥旅游接待功能和示范功能,项目达到预期效益。

(三)规划定位

1、功能定位

高效农业种植、规模化特色养殖、农耕文化体验、度假

休闲、游乐观光。

2、市场定位

项目的定位为农旅产业综合体,提供一系列的功能服务,项目客源群体主要是盘县、六盘水市、兴义市及曲靖市的青、壮年游客!依托立体休闲,吸引更多的人群。

(四)文化主题

主题:“金彩盘县农旅平顶山”

寓意:既体现了盘县城市定位,结合项目区文化内涵,又突出了平顶山文化主题,将现代文化与平顶山文化紧密结合。

“金彩盘县”包含五种内涵:盘县被称为“古银杏之乡”,古银杏最美丽最震撼的色彩就是金黄色,这种色彩是一种生态的色彩;金彩是希望的色彩;金彩是富裕的色彩;金彩是诚信的色彩;金彩是收获的色彩。

“农旅平顶山”:封家湾农旅产业园是集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批发、观赏、游乐、购物、餐饮、洞穴旅游、避暑度假、农耕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农旅产业园,园区依据盘县咸潭庙的文化流传,重点打造“平顶山古驿道文化”,以咸潭庙为文化背景,以“平顶山古驿道”为文化载体,以“平顶山广场”为文化与生态的结合。

“金彩盘县,农旅平顶山”应运而生。

三、规划内容及产业布局(一)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表

名称数量(亩)备注

耕地900种植、中药材基地、药材、果园、蔬菜、中国农耕文化体验区

林地100林下养殖

配套设施180道路、观景栈道、广场、人工湖、排水沟、灌溉设施、停车场、度假别墅、洞穴旅游、管理用房、卫生间、景观设施等

绿化面积20道路两侧、广场绿化、

400保留森林面积(林下养殖)350分区项目内的绿化面积

建设用地80建筑物所占面积

(二)总体思路与布局

总体思路:根据生态保护、突出特色、便于管理、土地有效利用等布局原则,结合对规划区所处区域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大趋势的分析,综合考虑规划区地形地貌、交通格局、产业布局要进出路径、旅游现状等要素,对休闲农业发展空间进行战略布局。并进一步明确重点空间发展方向,通过空间动态拓展轴向协调各片区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其总体空间布局结构为:“一线两篇五区十二景”。

一线:由西至东,环绕规划区的旅游环线。

两篇:休闲体验篇、生态养生篇。

五区:种植区、养殖区、体验区、休闲游乐区、接待服务区。

十五景:入口大门、索道站、平顶山人工湖游乐区、别墅度假区、采摘园、农业种植园、传统文化展示园、儿童游乐园、家畜放养区、烧烤场、咸潭庙、古驿道、洞穴鬼城、森林氧吧、陡崖观光栈道。

(三)功能分区

规划区功能分区布局表

分区名称所在位置

种植区规划区中部至西部耕地区域

养殖区位于规划区右侧洼地和山坡上

体验区种植区靠近广场区域

接待服务区大门入口处

休闲度假区人工湖周边别墅及森林区

水上游乐区人工湖

(四)总平面布置

见平顶山农旅产业园总体平面布置。

(五)产业布局

围绕平顶山人工湖布置产业和项目,湖面上布置水上游乐项

目,湖畔布置垂钓项目,湖周布置休闲度假别墅,湖周连片的、较平整的耕地布置经果林和经济作物以及采摘园,靠沙沟方向的低洼地块布置养殖场,其附近的山坡上布置放养区,在园区中部布置传统文化展示园和儿童游乐园,在植被较好的山中布置森林养吧,在平顶山与封家湾山坡的山脊处布置观光栈道,在较缓的山坡处布置烧烤场,在入口大门进去不远处布置接待中心。古驿道、古寺庙、溶洞迷宫按固定位置开发。详见产业布置图。

四、主要任务及建设重点

(一)主要任务

1 、产业提升工程

经果林:刺梨、蓝莓、葡萄、樱桃、猕猴桃等。既供应园区采摘活动,又可批发销售。

经济作物:油菜、韭菜根、洋荷、山野菜、生菜、苦蒜等。

花卉产业:金合欢、万寿菊、油菜等。

养殖产业:修建圈舍,集中养殖牛、猪、羊、鸡;同时,利用荒山、林地来放养,并结合种植基地及部分保留森林发展林下养殖生猪、山鸡、珍珠鸡、兔及观赏性动物孔雀等。利用油菜花养蜂。

管理用房及仓库:新建生产管理用房及仓库。

养殖圈舍:修建各类养殖圈舍和配套设施。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概要)-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 (概要)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机场核心,横跨平潭镇及梁化镇两个行政区划。西至平潭镇行政边界,东至惠东产业转移园惠福路,南至西枝江,北至示范农场。基地规划面积:56.66平方公里。 二、发展背景 2017年2月省委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把惠州机场纳入全省“5+4”骨干机场格局,列为珠三角五大机场之一,深圳第二机场。”这是惠州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有利于提升惠州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2018年1月4日,惠州市委组织召开惠州干线机场建设领导小组暨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部署推进相关工作。加快研究空港产业区的规划,发挥空港产业为机场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谋划空港产业与惠州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惠州机场早日建设成为干线机场。 在此背景下,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会同惠阳区政府、惠东县政府组织开展了空港经济产业园相关规划研究。 三、规划策略

(一)开发建设策略 以点带面的开发策略 由于规划范围内用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及生态控制线区域,土规可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且用地分散。根据“用地集约化、产业聚集化”的原则以及项目的建设管理需要,近期建设将依托镇区、其他园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采取具备可实施性的近期开发建设路径,形成“一园五组团”的散点式规划结构;随着建设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成熟,园区建设区将以先期的发展组团为起点,逐步覆盖整个园区范围,并最终与周边镇区、其他园区在产业、交通、配套等方面融为一体,实现多区联动的最终目标。 (二)交通提升策略 区域综合交通协调 协调惠州空港产业园、东江科技园、惠东产业转移园等各园区间道路交通体系,保证区域间交通顺畅,促进园区间要素流动。 衔接轨道 本次规划落实轨道相关专项规划的城市轨道3号线、预留深惠汕高铁、深惠城际通道。结合各站点特质,形成差异化的TOD开发模式。 可实施的动态路网体系规划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 第一节现状分析 农业园区的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的现有条件,尤其是优势条件。现状分析内容包括: 农业园区所在区域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 1、社会条件 (1)农业发展现状:包括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主要农业产业。 (2)经济发展现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 (3)土地利用现状:主要调查当地土地利用效益水平。 (4)交通条件:调查农业园区所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5)现有设施的调查:包括给排水设施、能源、电源、电讯等。 (6)环境质量:包括水、气、噪声。 (7)园区所在区域与园区建设相关的宏观布局规划 (8) 旅游资源的调查 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园区时,要在分析区域旅游发展基础上,着重考虑农业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资源分布,注意外围旅游资源的状况。 2、自然条件 (1)气象方面: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量,无霜期、风力、风速、风向、日照天数、大气污染等。 (2)地形方面:调查地表面的起伏状况,包括坡度、面积、高度等。 (3)土壤方面:土壤理化性质,如土质、养分含量、pH值等。 (4)水质方面:现有水面及水系范围、水质及地下水状况。 (5)地质方面: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 (6)植被调查 第二节农业园区的发展定位 农业园区代表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经营水平,同时也展示着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要明确园区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推进园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定位的内容 根据基础资料的分析来进行农业园区定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园区的性质与规模; 2、园区的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 3、园区的发展阶段及每阶段的发展目标。 二、定位的要求 农业园区要努力达到“适、优、新、大、高”的要求。 1、“适”——园区的功能设置要和当地的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选择适销对路的主导产品。 2、“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优质产品的品牌。 3、“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园区发展后劲。 4、“大”——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5、“高”——园区的劳动生产率高、产出率高,经济效益高。 第三节园区项目规划与功能布局 一、项目规划的原则 1、服从农业园区的定位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区农旅融合发展情况汇报-军民融合情况汇报

**区农旅融合发展情况汇报:军民融合情况汇报 **区农旅融合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全区旅游战线抢抓机遇,按照“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围绕“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两个核心内容,统筹推进“全域旅游新景区”建设,全力促进**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获评“江西旅游强县”“江西省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全区年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两项指标年增幅均超过25%。 一、主要成效及亮点工作1、做好点,做到标杆引领,示范率先。一是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异军突起,匡家村和渼陂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有休闲观光农业园(景)区50多处,年吸引周边县(市、区)及省内外参观人员近百万人次。其中,渼陂的富之渼果蔬联合社就是农旅结合的典型缩影。自2016年8月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总收入达500万元。截止目前已投资1000万元,流转土地500余亩,种植白莲100多亩,生态采摘基地10余亩,垂钓鱼塘10余亩,建设房车基地1个,农家乐600平方米,樱花长廊1000米,并开通了环古村至基地的观光骑行线路。联合社充分利用资源,与旅游有利结合,不断开展相关活动。二是打造农旅联合项目。“旅游+农业”齐头并进,持续推动生态优势、文化内涵、美丽城乡、特色产业与旅游开发融合创新发展。**山景区、渼陂古村、富田古镇、东固景区提升了文旅融合品位; 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农旅融合的典范;

江右酒寨、岩溪根语、奥克1991创意产业园展现了工旅融合的风采; 白云湖度假区、青龙洲景区成为生态康养旅游的样板; 源中园、上红督之家被评为“省三星级农家乐”,逸乡园、富渼农庄被评为“省十佳休闲农庄”,逸乡园还列入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渼陂古村研学基地被评为江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区研学旅行活动如火如荼。三是培育发展农旅融合新业态。农旅融合催生新业态,开发了富渼房车营地、青龙洲森林穿越、**山水上乐园、多彩田园骑行绿道、东固帐篷露营、基地写生、人体漂流等多类型体验性活动。 2、铺好面,做到项目提升,大放异彩。一是项目开发多姿多彩。立足资源自身特点,深挖文化内涵,因势利导快速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列入区全域旅游重点调度项目46个,计划投资3.66亿元。46个项目建设基本达到时序进度。**山景区实施了阳明广场、弘法广场、票务中心、**山水山洪沟治理等19个项目建设; 渼陂旅游集聚区实施了古村28口水塘治理、渼陂旅游主题酒店、精品民宿打造等26个项目建设; 富田启动了新游客服务中心、龙川阁古码头沿岸历史环境改造、匡家特色民宿等建设项目,白云湖生态康养度假区一期下沙洲岛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东固景区以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推手,游客中心、后河湾1957项目、东固烈士陵园等项目日渐成型。二是项目招商重拳出击。已与东方园林、光合新兴产业两个上市公司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东方园林针对渼陂旅游集聚区开发、光合文旅拟在富田镇打造中国**国际研学小镇两项工作均在正常推进中。此外,中建国际投资、港中旅、航盛电子等客商也纷纷赴区考察全域旅游。三是利用营销造势。**区庐陵文化旅游节常办常新; 各景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出了“桃花节”“荷花节”“桑葚节”“丰收节”“晒冬节”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常政发[2009]144号附件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15) 常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一、序言 《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自2004年颁布实施以来,对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划引导作用,在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和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挑战;全国总体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常州农业要适应新形势,率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确保城市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拓展对城市的多元服务功能。要紧紧抓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科学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奋力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修订《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调整农业的功能、战略重心和发展目标,明确政策和财政扶持重点,更为科学、合理地引导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基础、机遇和挑战 1.主要成就和发展基础 自2004年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农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加快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25.7亿元和68.3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39%和36%。水稻单产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花卉苗木、时鲜水果、茶叶、水产品、特色畜

涪陵区百胜镇丛林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方案

涪陵区百胜镇 丛林片区万亩特色农业产业总体规划方案 本规划方案以现有涪陵区百胜镇丛林片区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已形成的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功能定位划分若干产业区;以产业区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发展,形成规模产业;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功能显著、统筹布局、分期建设的原则,打造丛林片区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园。 本规划方案是指导丛林片区当前和今后五年新农村建设的行动纲领,是编制丛林片区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基本情况 1.适宜的自然气候条件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 丛林片区为溶岩喀斯特地形, 海拔550——700米,属于中山丘陵区。现有国土面积75.81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31009亩。土壤为黄壤,肥力中等,保肥力好。森林覆盖率为66.1%,环境条件好,空气质量优。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4℃,全年平均气温18℃。全年日照时数1287.7小时,年降雨量1100—1150mm,有效积温5800—6050度,无霜期285—310天,昼夜温差大,冬暖夏凉,水质环保无污染,非常适宜瓜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2.丰富的经济社会资源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前提条件 涪陵区百胜镇丛林片区位于涪陵北部,东面与长寿区接壤,东南面与李渡、江北、珍溪接壤,西面与镇内的观音、花庙、隆兴、红花等毗邻。辖中心、紫微、回龙、桂花、百兴5个行政村,人口13000人。现有的农业产业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为新的发展规划奠定了厚实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为片区特色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必要条件;涪陵区百胜镇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为丛林特色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充分保障。 3.初步形成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是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的坚实基础 特色农业是丛林片区的基础产业,目前已培育和形成了一批较大规模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拥有无公害蔬菜8000亩,无公害“蜜本南瓜”8000亩,160万袋食用菌,无公害丛林西瓜基地6000亩,无公害泉水鱼养殖3000亩,生猪存栏5万头,全年出栏3万头的规模。“丛林西瓜”、“蜜本南瓜”、“早熟青菜头”、“丰姿牌香菇”远销市内外。 丛林片区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依托,成立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蜜本南瓜、丛林西瓜、早熟青菜头、食用菌、水洞口泉水鱼、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其中:丛林西瓜协会、丛林南瓜协会、丛林水产协

三水农业发展总体规划1

三水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8会计1班林惠菲 前言:“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佛山市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明确提出了“产业强市”、“历史名市”和“现代化大都市”的总体定位,以及实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三化”发展战略。在这个总体发展战略思路指导下,农业就必须走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化、标准化、信息化、市场化、多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佛山市三水区具有较为优越的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是“广佛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相比,三水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为了全面推动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三水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三水区政府已明确提出了“工业强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并制定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即提出了重点建设“四大工业基地”、“三大旅游文化基地”、“两大物流基地”以及“西南中心城区商贸基地”的发展思路。三水区社会经济发展将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水区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三水农业如何定位,如何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怎样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在现阶段,特别是在“十五”向“十一五”迈进的关键时期,加强全区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规划,以及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背景分析 (一)优越的经济区位 1. 扼三江之交通枢纽 佛山市三水区位于东经112o46′-113o02′,北纬22o58′-23o34′,地处广东省中部,境内河涌交错,蜿蜒浩荡的西江、北江、绥江在此汇流,故名三水。其中西江被誉为广东省的黄金水道,西江干支流也成为三水区的主要水上运输通道。三江在此汇流后又以此为起点滔滔东去,连同下游冲积成广阔、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 2. 珠江三角洲腹地 三水区隶属佛山市管辖,东连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南海区毗邻,西北与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西南与高要市、高明区隔江相望。全区位于珠三角经济开发区的腹地,居珠三角通往粤西、粤西北的要冲,区政府驻地西南街道距佛山市24公里,广州市35公里,香港230公

生物医药产业园概念规划初步方案

生物医药产业园概念规划

目录 一、规划背景与概念分析 (1) 1.概念解析 (1) 2.生物医药发展环境 (2) 2.1区域环境特征 (2) 2.2城市环境特征 (2) 3.上层次与相关规划要求 (3) 3.1某市规划发展要求 (3) 3.2某市规划发展要求 (4) 3.3《温泉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4) 3.4上层次规划发展定位指引 (5) 二、园区用地空间现状分析 (5) 1.现状特征 (5) 1.1位置与范围 (5) 1.2自然条件 (6) 1.3用地现状 (6) 2.发展条件分析 (7) 2.1发展机遇 (7) 2.2面临挑战 (8) 3.关注重点 (9) 3.1功能定位与主导发展方向的确定 (9) 3.2与外围相关产业的协调 (10) 3.3生态优势的保持与特色凸显 (10) 3.4合理的开发时序与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10) 三、规划理念与规划目标 (10) 1.规划理念 (10) 2发展目标 (11) 3主要结论 (11) 四、发展策略 (12) 1.空间策略 (12) 2.产业发展策略 (12) 3.特色化策略 (13) 五、规划方案比选 (13) 1.方案比选 (13) 2.方案确定 (16) 六、规划布局 (16) 1.规划构思 (16) 2.空间布局 (17) 2.1概念引进 (17) 2.2整体空间结构 (17)

3.1工业用地 (19) 3.2公共设施用地 (19) 3.3道路交通系统 (20) 3.4绿地系统规划 (23) 3.5景观系统规划 (24) 七、基础设施规划 (25) 1.给水工程规划 (25) 1.1供水现状 (25) 1.2规划目标 (25) 1.3用水量预测 (25) 1.4供水规划 (26) 2.排水工程规划 (26) 2.1排水现状 (26) 2.2规划目标 (26) 2.3排水体制规划 (26) 2.4雨水工程规划 (26) 2.5污水工程规划 (27) 3.供电工程规划 (28) 3.1现状概况 (28) 3.2规划目标 (28) 3.3负荷预测 (28) 3.4电源规划 (29) 4.电信工程规划 (29) 4.1现状概况 (29) 4.2规划目标 (29) 4.3电信工程负荷预测 (29) 4.4电信局点及通信通道规划 (30) 4.5移动通讯规划 (30) 4.6邮政规划 (30) 5.燃气工程规划 (31) 5.1规划目标 (31) 5.2气源规划 (31) 5.3供气规模 (31) 5.4供气系统规划 (31) 八、环境保护规划 (32) 1.规划原则与目标 (32) 2.水环境保护规划 (32) 2.1环境影响预测 (32) 2.2水污染治理 (33) 3.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33) 3.1环境影响预测 (33) 3.2大气治理 (33)

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方案 工作小组 2018年04月

目录 一、项目提要 (4) (一)项目名称 (5)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5) (三)项目运营负责人 (5) (四)规划编制单位及编制负责人 (5) (五)项目建设地点 (5) (六)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5) (七)投资与资金筹措 (6) (八)经济效益分析 (6) (九)规划分年度实施目标 (7) (十)运行机制 (7) 二、项目区概况 (7) (一)项目区的提出及建设现状 (7) 1. 项目的立项背景 (7) 2. 项目区建设现状 (8) (二)自然资源概况 (9) 三、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0) (一)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0) 1. 规划的指导思想 (10) 2. 规划的基本原则 (10) 3. 项目区建设标准 (10)

(二)规划水平年度与目标 (11) 1. 规划水平年度 (11) 2. 规划的具体目标 (11) 四、项目区的布局与功能 (12) (一)项目功能分区及评价 (12) (二)项目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13) 五、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16) (一)项目区建设内容 (16) 1、有机蔬菜生产区 (16) 2、花果苗木种植园 (16) 3、畜禽养殖区 (17) 4、水产养殖区 (17) 5、农产品加工园 (17) 6、休闲观光旅游区 (18) (二)项目区生产的技术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有机蔬菜生产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花果苗木种植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畜禽养殖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水库养殖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项目区建设方案的技术评价 (19) 1. 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19) 2. 规模的合理性评价 (19)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知识分享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 第一节现状分析 农业园区的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的现有条件,尤其是优势条件。现状分析内容包括: 农业园区所在区域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 1、社会条件 (1)农业发展现状:包括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主要农业产业。 (2)经济发展现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 (3)土地利用现状:主要调查当地土地利用效益水平。 (4)交通条件:调查农业园区所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5)现有设施的调查:包括给排水设施、能源、电源、电讯等。 (6)环境质量:包括水、气、噪声。 (7)园区所在区域与园区建设相关的宏观布局规划 (8) 旅游资源的调查 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园区时,要在分析区域旅游发展基础上,着重考虑农业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资源分布,注意外围旅游资源的状况。 2、自然条件 (1)气象方面: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量,无霜期、风力、风速、风向、日照天数、大气污染等。 (2)地形方面:调查地表面的起伏状况,包括坡度、面积、高度等。 (3)土壤方面:土壤理化性质,如土质、养分含量、pH值等。 (4)水质方面:现有水面及水系范围、水质及地下水状况。

(5)地质方面: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等。 (6)植被调查 第二节农业园区的发展定位 农业园区代表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经营水平,同时也展示着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要明确园区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推进园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定位的内容 根据基础资料的分析来进行农业园区定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园区的性质与规模; 2、园区的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 3、园区的发展阶段及每阶段的发展目标。 二、定位的要求 农业园区要努力达到“适、优、新、大、高”的要求。 1、“适”——园区的功能设置要和当地的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选择适销对路的主导产品。 2、“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优质产品的品牌。 3、“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园区发展后劲。 4、“大”——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5、“高”——园区的劳动生产率高、产出率高,经济效益高。 第三节园区项目规划与功能布局 一、项目规划的原则 1、服从农业园区的定位 不同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业园区的主攻方向和示范内容不一样,项目规划也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

该书介绍了国内外不同类型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分不同类型收录了以畜牧业、加工业、种植业等为龙头的农业园区的成功规划案例,对农业规划工作者、园区管理决策者等都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从中精心挑选了九种类型1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其分类汇编成册,供读者参考与借鉴。这些案例涵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囊括了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物流类、休闲观光类、产业融合类、科技类、生态循环类、区域农业示范类和其他特色类等九个大类,包括了国家、省级和地市级等不同层级认定的农业园区。上述归类出的不同案例,并不表明园区仅有该类属性,只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案例中比较突出该类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而已,其实大多数园区都呈现为多业融合、复合发展的格局。 书名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 作者 朱绪荣 ISBN 27568 类别 农业 页数 358 定价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1日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案例精选》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朱绪荣[1] 图书目录 种植类园区规划案例 大田作物种植园规划案例 ——河北省固安县某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大田作物种植园规划案例 ——安徽省芜湖市某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设施农业园规划案例 ——内蒙古某高效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林果种植园规划案例 ——山西省晋城市某花卉产业园总体规划 林果种植园规划案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某柑橘产业园总体规划 养殖类园区规划案例 畜牧养殖园规划案例 ——广西某现代农牧示范园总体规划 水产养殖园规划案例 ——山东省济宁市某现代生态渔业养殖园总体规划 加工物流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产品加工园规划案例 ——海南省海口市某农产品加工园总体规划 农产品物流园规划案例 ——陕西省眉县某猕猴桃物流园总体规划 休闲观光类园区规划案例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案例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休闲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 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案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某休闲观光农业园总体规划 产业融合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案例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 生态循环类园区规划案例 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园规划案例 ——河北省威县某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规划 科技类园区规划案例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案例 ——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 区域示范类园区规划案例

农旅融合十大创意模式

农旅融合十大创意模式 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所在,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好途径。通过发展旅游,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从而很好的解决三农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就本文展示农业与旅游混搭所呈现的多层次创意模式,通过“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创新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业态,实现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速乡村旅游发展。 模式一:花卉+婚庆产业 产业依托:花卉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100亩至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

创意容:花卉产业在旅游开发上一般要与婚庆产业进行结合,打造花卉婚庆产业园区,以各种芳香、观赏和经济花卉种植为底色,形成七彩浪漫童话花海,种植本身可以形成景观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主要赢利点:花卉种植、销售、鲜切花;花卉深加工、延伸品、婚礼蜜月洞房;花卉养生、保健、美容等 模式二:苗木+休闲娱乐 产业依托:苗木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500亩至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 客群市场:花卉苗木和桑椹苗木休闲度假产业。 创意容:农业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苗木产业由于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在当下的广大乡村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升级选择。苗木花卉产业本就具备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针对苗木产业,情景苗圃基地,木概念极为有效,即通过绿化样板间的形态展示苗木搭配的效果,将苗木产业,休闲游憩、游乐运动整合为一体。 主要赢利点:苗木种植、销售;运动、游乐、亲子等。

模式三:林业+游乐项目 产业依托:林业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200亩至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本项目主要是针对经济林业资源。 项目定位:树上穿越,创意游憩森林公园。 客群市场:森林游乐游憩客群市场。 创意容:针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创建“树顶木屋、树中穿越、林下游憩”的三维空间开发理念,即依托树冠可以开发树顶温泉SPA、树顶度假木屋、树顶休闲书吧、树顶瑜伽健身台、树顶观光餐厅等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项目进行整合发展;树中依托树干通过空中吊桥、藤索、栈道和各种拓展运动结合,打造适合儿童、团队的拓展训练项目;树下利用陆地空间打造度假式营地、森林氧吧、塑料瓶建设的房屋、林下采摘项目等。 主要赢利点:游乐运动、度假、养生、林下经济等。

浙江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双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转化率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59%和97%;选育具有新品种保护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新品种(系)180个,其中100多个成为生产主导品种。农业传统产业、农业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升至67%,多个产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均保持稳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设施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加速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政策更加健全。涉农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业高新园区、涉农省级

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与农村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省提前迈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农业科技孕育新的突破。前沿基础性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广泛展开,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导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纳米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大批农业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农业生产从单功能、低效益和高资源依存型向多功能、高效益和高科技依托型转型。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向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资源应用、智能化海洋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拓展。农业的使命从保障食物安全向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美环境等延伸。农村经济进入崭新阶段。传统农村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期。传统农民进入城镇市民转换期。经营主体向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主体向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突出农旅融合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突出农旅融合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明确思路不偏移 发展思路直接影响着整个乡镇的工作布局,思路清了,方向明了,步子才稳,发展才快。我镇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打造全县农旅融合样板镇”的目标,全面阐释了“突出农旅融合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明确“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顺应发展大势。绿色发展是未来的主题,我国旅游产业方兴未艾,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旅游业将持续兴旺发展。省委、省政府实施“东禅西道”旅游发展战略,将有力促进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二是结合县委要求。县委、县政府着力发展禅文化生态旅游,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我们前接禅文化生态旅游核心区——五祖寺,后联柳林旅游风景区——玫瑰谷,是五祖的“后花园”和柳林的“前客厅”,这必将为我镇实现“农旅融合”后发赶超带来重大机遇。三是贴近停前实际。停前作为典型山区乡镇,拥有深厚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山水资源,南北山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古角水库生态良好,开发空间巨大;特色基地已具规模,多元发展基础完备。这些资源,是我们停前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 二、咬住发展不松劲 1、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以招商促流转,以流转促调整”的方法,以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为目标,大力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作用,利用土地项目,支持种植基地的发展,大力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自行种植,打造三大产业基地,一是“万亩蓝莓园”,以童寨紫玉蓝莓种植基地为中心,将蓝莓种植基地扩大到胡寨、蔡桥等村,实现种植基地过10000亩;二是“万亩油茶园”,以刘壁、长冲村油茶基地为核心向周边辐射,面积扩大到15000万亩;三是“万亩黄白茶园”,以海山、蒋冲等村为中心将黄茶、白茶种植面积扩大到7000亩。 2、全力建设核心景区。主动融入“五祖禅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打造停前的核心景区。一是花仙谷,投资5亿元,一期为玻璃桥花仙谷核心景区,兴建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台及栈道、全透明玻璃吊桥、微缩版江南十八景区、十大名花园区、农业水利设施等景点;二期为水磨冲至城柳公路龙须河观光采摘园、风情游乐园及水上戏水乐园等景点;三期在前两期建成国家AAAA级风景区基础上,向周边山区拓展,打造鄂东慢生活休闲体验区。二是古角湾,以南冲、柴下等环古角水库的村为中心,启动全域性旅游公路建设、逐步新建一批景观亭、观景台、卫生间等公共旅游服务平台,将柴下农家乐、南冲攀岩基地、南山古道等“一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5)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与分析.............................................第三章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第四章现状整治和升级措施...................................................第五章客源市场与游客量预测.................................................第六章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第七章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开发模式 ..............................................第八章产业发展引导.......................................................第九章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第十章管理运营规划.......................................................第十一章分期发展规划......................................................

南沙现代都市农业的产业园总体规划初稿子0506

广州.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 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编制单位: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制时间:二〇一一年三月

前言 根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广州市城市战略发展将由“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战略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梯度空间架构、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随着广州市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广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重点推进南沙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是推动广州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2007年,南沙区政府曾经对南沙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方向做了深入的探讨和规划,在推进珠三角其它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上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园区建设工作,增强园区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园区现有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的特点,南沙区提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现代都市高效农业新思路,南沙区政府引进莱蒙集团(广州市莱蒙水榭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对园区进行统筹开发,特委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制《南沙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根据广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紧密衔接相关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于2010年12月完成初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多方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后于2011年3月形成本《规划》初稿。 本《规划》以国家、省级地方法规与政策为依据,顺应广州城市和农业发展趋势和要求,从南沙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出发,在重点分析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现状、优劣势的基础上,明确园区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理念、发展定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融合模式发展现状及建议——以黑龙江为例

区域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2期(总第464期) 从生产方式到产业模式,?我国农业农村生产已经向新时代迈进,?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乡村经济振兴,?需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和新业态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是在保留传统农业原本功能的前提下,对农村旅游资源与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以所开发的农业旅游休闲项目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功能进行架构,建立相对来说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农业旅游休闲聚集区,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从而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1?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猛,?面貌迅速改观,?经济模式转型升级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且在农村GDP占比和农民收入占比中越来越高。在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国家旅游局为加快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这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旅游指明了新的道路。而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仅依靠农业第一产业发展已无法满足经济需求,转型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农业旅游已形成规模,但纵观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1.1?农业旅游产品与服务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农村旅行大多为短期旅行,旅行目的地多为城镇周边农村,且多以农家乐为主,旅行体验主要为农业观光、采摘、垂钓等低附加值活动,而涉及乡村特色、文化礼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仍未被开发。这种低附加值的旅游体验重复性较高、可替代性较强、游客的选择也相对较多,很难使游客对某一目的地形成较高评价,进而影响口碑宣传。且这种初级消费活动既无较强的竞争力也无较强的吸引力,这使得农村旅游在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并不占据优势地位。 1.2?农业旅游场所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城郊地区的农村旅游大都是农户分散经营,很难得到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农户发现这样的产业似乎有利可图就在不做深入了解的情况下盲目跟风,他们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对于游客的体验和活动质量并不关心也无严格把关。由于大多数农户在农业旅游中投入的成本较少,却想在短期内获得更多回报,使得他们过度夸大旅行体验来吸引更多游客,而游客的体验和活动质量往往更差。游客将现实体验与想象之间的差距不断传播,这对整个农村旅游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许多农户由于缺少对市场的预测及敏感度,只能提供棋牌和饮食等低消费服务,使得殚精竭虑发展起来的农村旅游业变成了城市周边零零散散的小型赌博产业,这完全背离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初衷与目标。 1.3?对农村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人们获取信息快捷、便利,但对于农民来说互联网仍为新鲜事物,他们利用互联网来宣传农业旅游的意识仍旧不足。且由于社会上一些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人们对从网络上获取的消息存在顾虑,没有平台能够使游客与农民进行直接的交流,这就造成了他们之间的沟通阻碍。据调查数据显示,24%的人表示了解农旅融合,40%的人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36%的人表示从没听说过,可见农旅融合作为一种新额度产业形式并不为人所熟知,宣传力度还需加强。 1.4?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环境问题都不是十分乐观,尤其是夏季苍蝇乱飞、牲畜粪便发酵等现象使游客极为反感,甚至一些旅游地并没有室内厕所,这给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游客带来了极差的旅行体验。除此之外,一些农村的道路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交通方式单一,医疗应急设备也尚未健全。以中国雪乡为例,雪乡距中心城市较远,城市到达雪乡所消耗的时间较长,且雪乡所能提供的基础设施也比较简单,仅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这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兴致。 1.5?受淡旺季周期影响明显 黑龙江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处在北纬三十到六十度之间,大陆东岸,大洋西岸,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较短但相对较为凉爽,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因此,黑龙江省的农村旅游为两个旺季阶段——夏季与冬季。 夏季旺季以长岭湖地区为例:长岭湖地区旺季为每年六到九月,适合避暑,游客吸引力大;长岭湖周围有许多农家乐以及家庭宾馆,配备一些附加的游玩项目,旅游设施较为完善,景区接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融合模式发展现状及建议 ——以黑龙江为例 金博宇,王瑞琦,王煜涵,孔卫怡,殷泓博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将乡村振兴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村旅游业作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被广泛推行。农旅融合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工作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0 -1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