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3.2.6.4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

落距(cm) 50±2 76±2 100±2

直径(mm) 40 74 74

锥角(°) 60 60 6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深度(cm) 30 10 10

锤数 N10 N63.5 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

2.穿心锤

3.锤垫

4.触探杆

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 15 20 25 30

fa(Kpa) 105 145 190 230

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J7-89)

表3-35 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 10 20 30 40

fa(Kpa) 85 115 135 160

注:本表引自《铁路动力触探技术规范》(TBJ18-87)

表3-36 含少量杂质的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 15~20 18~25 23~30 27~35 32~40 35~50

fa(Kpa) 40~70 60~90 80~120 100~150 130~180 150~200

空隙比 e 1.25~1.15 1.20~1.10 1.15~1.00 1.05~0.90 0.95~0.80 <0.80

本表引自西安市资料.

(2)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

主要用于碎石土、砂土及一般粘性土。

A.试验设备: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主要由触探头、触探杆及穿心锤三部分组成(可参见图2-3)。落锤升降由钻机操纵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测出锥尖到锤垫底面之间长度,即触探杆长度。

(b)待锤尖打入到预测位置时,从触探杆上标出,从地面向上每10cm 的位置。

(c)穿心锤自由落距76cm,记录每贯入土层10cm的锤击数N63。.5′。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d)每加上一根触杆时,需记录所加杆的长度,重新统计触探杆长度。

(e)若土质较松软、探头贯入速度较快时,亦可记录锤击5次的贯入深度。

(f)对触探杆侧壁摩擦影响较大的土层,可考虑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参见轻型动探相关内容)。

(g)如N63.。5′>50,连续三次,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

(a)触探杆长度的校正:

当触探杆长度大于2m时,需按下式校正:

N63。.5=a2N63。.5′

式中:N63。.5—修正后的重型动探击数

a--为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查表3-37。

(b)触探杆侧壁摩擦影响的校正:

对于砂土和松散-中密的圆砾、卵石层触探深度在15m内,一般可不考虑侧壁摩擦的影响。

(c)地下水影响的校正:

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中、粗、砾砂和圆砾、卵石,锤击数(N63.5)可按下式修正:

N63.5=1.1N’63.5+1.0

(d) 绘制重型动探击数N63.5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表3-37 动探杆长度校正系数α

5 10 15 20 25 30 35 40 ≥50

≤2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4 0.96 0.9

5 0.93 0.92 0.90 0.98 0.87 0.8

6 0.84

6 0.93 0.90 0.88 0.85 0.83 0.81 0.79 0.78 0.75

8 0.90 0.86 0.83 0.80 0.77 0.75 0.73 0.71 0.67

10 0.88 0.83 0.79 0.75 0.72 0.69 0.67 0.64 0.61

12 0.85 0.79 0.75 0.70 0.67 0.64 0.61 0.59 0.55

14 0.82 0.76 0.71 0.66 0.62 0.58 0.56 0.53 0.50

16 0.79 0.73 0.67 0.62 0.57 0.54 0.51 0.48 0.45

18 0.77 0.70 0.63 0.57 0.53 0.49 0.46 0.43 0.40

20 0.75 0.67 0.59 0.53 0.48 0.44 0.41 0.49 0.36

注:l为杆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a)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原规范为标准值fk)(表3-38,3-39):

表3-38 碎石土、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与N63.5关系

N63.5 3 4 5 6 7 8 9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碎石土fa(Kpa) 140 17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470 540 600 660 720 850 930 970 1000

中、粗、砾砂fa(Kpa) 120 150 180 220 260 300 340 380

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表3-39 粘性土、粉土N63。.5与承载力特征值fa的关系

N63。.5 1 1.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fa(Kpa)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65 290 320 350 375 400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注:本表引自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b)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0(表3-40):

表3-40 圆砾、卵石土的变形模量E0与N63。.5击数平均值的关系

N63。.5 3 4 5 6 7 8 9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5 40 E0(Mpa) 10 12 14 16 18.5 21 23.5 26 30 34 37.5 41 44.5 48 51 54 56.5 59 62 64

注: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1988年)

(c)确定地基土(碎石土)的密实度(表3-41)及地基土(砂土)的密实度(表3-42):

表3-41 碎石土密实度与N63。.5平均值的关系

N63。.5 ≤5 5<N63。.5≤10 10<N63。.5≤20 >20

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小于等于50mm, 且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的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表3-42 砂土密实度与N63。.5平均值的关系

砂土 N63。.5 砂土密实度孔隙比

<5 松散>0.65

5—8 稍密 0.65—0.50

8—10 中密 0.50—0.45

>10 密实<0.45

<5 松散>0.80

5—6.5 稍密 0.80—0.70

6.5—9.5 中密 0.70—0.60

>9.5 密实<0.60

<5 松散>0.90

5—6 稍密 0.90—0.80

6—9 中密 0.80—0.70

>9 密实<0.70

注:N63.5系指因杆长影响校正而未经地下水影响校正的锤击数。本表引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表3-2-13。

E.记录格式:

动力触探记录表

工程名称地点动探类型

钻孔编号钻孔标高地下水位

深度

(m)杆长

(m)实测

击数

(击)修正

系数修正击数

N 深度

(m)杆长

(m)实测

击数

(击)修正

系数修正击数

N

0 .0

. 1 .1

. 2 .2

. 3 .3

. 4 .4

. 5 .5

. 6 .6

. 7 .7

. 8 .8

. 9 .9

时间:校核:记录:

3.2.6.5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及一般粘性土。

标准贯入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一般粘性土及强风化岩等。

该试验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自由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标准贯入器预先打入土中0.15cm,然后再打入0.30cm,记录0.30cm 的锤击数,称为标准贯入击数(N)。

标准贯入试验的工程目的是:

(a)划分土层类别、采集扰动试样;

(b)判断砂土的密实度或粘性土及粉土的稠度;

(c)估测土的强度及变形指标、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d)评价砂土及粉土的振动液化;

(e)估算单桩承载力及沉桩可能性;

(f)检验地基加固处理质量。

(1) 试验设备:

标准贯入试验由触探头(又称贯入器、对开式管筒)、锤垫及导向杆、落锤(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三部分组成(图3-8)。落锤距离由自动脱钩装置控制。

图3-8 标准贯入试验设备

1.穿心锤;

2.锤垫;

3.探杆;

4.贯入器;

5.出水孔;

6.贯入器内壁;

7.贯入器靴

(2) 试验步骤:

(a)先用钻具钻至欲测土以上15cm。且钻具拔出后孔底与孔壁应保证无软粘土等挤出堵塞钻孔。

(b)标贯探头入土之前,先测出探头靴口到锤垫底面之间的长度,及

探杆长度。

(c)将探头压入欲测土表面,然后进行锤击,锤击速率为15-30击/min,锤击落距76±2cm,先记录贯入15cm的预打击数,然后记下再贯入30cm 的标贯实测击数N′。

(d)若30cm内锤击数超过50,则停止试验。

(e)若需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时,一般应隔1m后在进行。

(f)整个标贯过程中,孔壁不能有垮坍或孔壁上软粘土等挤出,造成探杆侧壁摩擦加大。

(g)拔出探入器,分开对开式管筒,取出筒内土样描述和试验。

(3) 资料整理:

A.探杆长度校正:

当探杆长度大于3m时,需按下式修正

N=αN2N′

式中:N—修正后的标贯击数(击/30cm)

αN—杆长修正系数,按表3-43确定

B.土的自重压力的影响:

(a) 图表法:锤击数、上覆土压力—砂土的相对密度。

(b) 美国Peck得出砂土自重压力对标准贯入试验的影响为:

N = CN N’

式中CN--自重压力影响修正系数,查表取值。

(c) 地下水影响的校正:

砂层的贯入击数N’大于15时,有效击数按下式校正:

N=15+1/2(N’-15)

表3-43 标贯试验杆长修正系数αN

探杆长度(m)≤3 6 9 12 15 18 21

αN 1.00 0.92 0.86 0.81 0.77 0.73 0.70

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杆长修正作以下说明:我国一直用经过修正后的N值确定地基承载力,用不修正的N值判别液化和判别砂土密实度。因此应按具体岩土工程问题,确定是否修正,且需在报告中说明。

(4) 试验成果的应用:

(a)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表3-44、表3-45):

表3-4 4 砂土承载力特征值fa(Kpa)与N的关系

N(击/30cm) 10 15 30 50

中、粗砂 180 250 340 500

粉、细砂 140 180 250 340

表3-45 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pa)与N的关系

N(击/30cm)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fa(Kpa) 105 145 190 235 280 325 370 430 515 600 680

注:表2-11、表2-12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b) 确定地基土压缩模量Es及变形模量E0(表3-46):

表3-46 E0(Mpa)或Es(Mpa) 与N的关系

研究者关系式适用范围

湖北省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 E0=1.0658N+7.4306 粘性土、粉土

冶金部武汉勘察公司 Es=1.04 N+4.89 中南、华东地区粘土

西南综合勘察院 Es=0.276 N+10.22 唐山粉、细砂(地下水位以下)Schultze(德国) Es=0.49N+7.1 细砂(地下水位以下)

(c)确定砂土的抗剪指标(表3-47):

表3-47 砂土内聚力c、内摩擦角φ与N(手)的关系

N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5 29 31

c(Kpa) 17 36 49 59 66 72 78 83 87 91 98 103 107

φ(度) 17.7 19.8 21.2 22.2 23.0 23.8 24.3 24.8 25.3 25.7 26.4 27.0 27.3

注:此表引自冶金部武汉勘察公司。N(手)是用手拉绳方式测得,与机械化自动落锤所得N(机)的关系式为:N(手)=0.74+1.12 N (机)

(d)判定砂土的密实度(表4-48):

表3-48 标贯击数N与砂土的密实度的关系

标贯锤击数N(击/30cm)密实度

N≤10 松散

10<N≤15 稍密

15<N≤30 中密

N≥30 密实

注:本表引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表中N值未加修正。

(e)判定粘性土的稠密度状态(表3-49):

表3-49 粘性土的液性指数IL与N的关系

N <2 2-4 4-7 7-18 18-35 >35

IL >1 1-0.75 0.75-0.50 0.50-0.25 0.25-0 <0

稠密

状态流动软塑软可塑硬可塑硬塑坚硬

注:此表引自冶金部武汉勘察公司。

(f)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表30-5):

表3-50 桩尖阻力Pp、桩侧阻力Pf与N的关系

土名 Pp(Kpa) Pf(Kpa)

各种密度的砂土 324.4 N 2.03 N

粉土、粉砂及泥炭土 171.2 N 4.28 N

可塑状态粘土 74.9 N 5.35 N

注:本表引自《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Schmerfman提出。

(g)判别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明确规定对饱和砂土、粉土液化判定应采用标贯试验,在地面以下15m深度范围内,当饱和砂土、粉土实测标贯击数N′(未经杆长修正)小于下式Ncr时,应判为可液化土。

Ncr=No3[0.9+0.13(ds-dw)]

式中:Ncr—饱和土液化临界标贯锤击数;

No—饱和土液化判别基准标贯锤击数,按表3-51选用;

ds—标贯试验深度(m);

dw—地下水位深度(m);

ρc—饱和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当ρc<3时,取ρc=3。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 7 动力触探试验 7.1 一般规定 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

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7.3 试验方法 7.3.1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标准贯入量为3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记录贯入30cm的锤击数N10。 2 试验应先用钻探设备钻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0.3m 处,然后进行连续贯入试验。 3 当贯入30cm的击数超过100击或贯入15cm的击数超过50击时,可终止试验。 7.3.2 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3.2.6.4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 落距(cm) 50±2 76±2 100±2 直径(mm) 40 74 74 锥角(°) 60 60 6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深度(cm) 30 10 10 锤数 N10 N63.5 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 2.穿心锤 3.锤垫 4.触探杆 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 15 20 25 30 fa(Kpa) 105 145 190 230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四节动力触探试验 一、概述 动力触探(DynamicPenetrationTest简称DPT)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的难易程度(可用贯入度、锤击数或单位面积动贯入阻力来表示)判定土层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可分为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两种。 圆锥动力触探(DPT)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一定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通常以打入土中一定距离所需的锤击数来表示土的阻抗,也有以动贯入阻力来表示土的阻抗。圆锥动力触探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效较高、适应性强,并具有连续贯入的特性。对难以取样的砂土、粉土、碎石类土等,对静力触探难以贯入的土层,圆锥动力触探是十分有效的勘探测试手段。圆锥动力触探的缺点是不能采样对土进行直接鉴别描述,试验误差较大,再现性差。 如将探头换为标准贯入器,则称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PenetrationTest简称SPT)。利用动力触探试验可以解决如下问题: 1)划分不同性质的土层。当土层的力学性质有显着差异,而在触探指标上有显着反映时,可利用动力触探进行分层和定性地评价土的均匀性,检查填土质量,探查滑动带、土洞和确定基岩面或碎石土层的埋藏深度等。 2)确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砂土的密实度和黏性土的状态,评价地基土和桩基承载力,估算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等。 二、适用范围 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的适用范围见表7-10 三、圆锥动力触探 (一)动力触探类型及规格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和适用土类应符合表7-11的规定。 (二)技术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 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地基承载力测试)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适用范围 1.1圆锥动力触探用于推定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推定处 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其地基处理效果;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评价强夯置换墩着底情况;鉴别混泥土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 1.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有: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应根据地质条 件合理选择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 1.3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细沙及其处理 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地基的施工效果。 2.设备 2.1.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2.3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度不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纹。

3.现场检测 3.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 3.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 ,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100cm 。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摇晃,圆锥动力触探空斜角不应大于2%。 3.3每贯入1m ,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3.4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 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 的锤击数(分别记为N ' 63.5、N '120) 。 3.5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 10﹥100或贯入15cm 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 止试验。贯入15cm 时锤击数超过50时,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取为2倍的实际锤击数。 3.6对于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 '63.5 >50时,可终止或改用超重型动力 触探。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3.7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 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 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3.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可按附录A 表A.0.2的格式进行记录。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 现场操作规程
一、标准贯入试验 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 0.15m 处,清除残土。清孔时应避免试 验土层受到扰动。 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 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 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 入器、 钻杆、 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 孔口宜加导向器, 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 0.1m。 3. 采用自动落锤法, 将贯入器以每分钟 15~30 击打入土中 0.15m 后, 开始记 录每打入 0.10m 的锤击数, 累计 0.30m 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 N, 并记录贯入 深度与试验情况。若遇密实土层,贯入 0.3 吗锤击数超过 50 击时,不应强行打 入,记录 50 击的贯入深度。 4. 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 并量测其长度。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 5.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 1. 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 值为 1mm 的水准尺校准) ,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 2. 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 打开电源开关, 预 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 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当测 孔隙压力时, 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 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启动动力设备并调 整到正常工作状态。 4. 采用自动记录仪时, 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 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

动力触探计算

.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0.4.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和适用土类应符合表10.4.1 的规定。 10.4.2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 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 击; 3 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 宜转动探杆一次; 4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 或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50 时,可停止试验;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 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10.4.3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2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3 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10.4.4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和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等。应用试验成果时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 10.5.1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 10.5.2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10.5.2 的规定。 10.5.3标准贯入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 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2 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 击/min; 3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 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 时,可记录50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 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并终止试验。 式中ΔS――50 击时的贯入度(cm)。 10.5.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N 可直接标在工程地质剖面图上,也可绘制单孔标准贯入击数N 与深度关系曲线或直方图。统计分层标贯击数平均值时,应剔除异常值。 10.5.5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值,可对砂土、粉土、粘性土的物理状态,土的强度、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培训资料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 式

3.2.6.4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 落距(cm) 50±2 76±2 100±2 直径(mm) 40 74 74 锥角(°) 60 60 6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深度(cm) 30 10 10 锤数 N10 N63.5 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 2.穿心锤 3.锤垫 4.触探杆 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 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 (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 (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10±±120±1 落距(cm) 50±2 76±2 100±2 直径(mm) 40 74 74 锥角(°)60 60 60 探杆直径(mm)25 42 50~60 深度(cm)30 10 10 锤数N10 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 2.穿心锤 3.锤垫 4.触探杆 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 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 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15 20 25 30 fa(Kpa)105 145 190 230

动力触探试验

第四节动力触探试验 一、概述 动力触探(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简称DPT)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的难易程度(可用贯入度、锤击数或单位面积动贯入阻力来表示)判定土层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可分为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两种。 圆锥动力触探(DPT)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将一定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通常以打入土中一定距离所需的锤击数来表示土的阻抗,也有以动贯入阻力来表示土的阻抗。圆锥动力触探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效较高、适应性强,并具有连续贯入的特性。对难以取样的砂土、粉土、碎石类土等,对静力触探难以贯入的土层,圆锥动力触探是十分有效的勘探测试手段。圆锥动力触探的缺点是不能采样对土进行直接鉴别描述,试验误差较大,再现性差。 如将探头换为标准贯入器,则称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利用动力触探试验可以解决如下问题: 1)划分不同性质的土层。当土层的力学性质有显著差异,而在触探指标上有显著反映时,可利用动力触探进行分层和定性地评价土的均匀性,检查填土质量,探查滑动带、土洞和确定基岩面或碎石土层的埋藏深度等。 2)确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砂土的密实度和黏性土的状态,评价地基土和桩基承载力,估算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等。 二、适用范围 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的适用范围见表7-10

三、圆锥动力触探 (一)动力触探类型及规格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的规定,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和适用土类应符合表7-11 的规定。 (二)技术要求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 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

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地基承载力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本试验根据锤击能量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3种。轻型动力触探适用于一般粘质土及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中、粗、砂砾和碎石土;超重型适用于卵石、砾石类土。一般用于确定各类土的容许承载力;还可用于划分土的力学分层、评价土层的均匀程度和确定桩基持力层。 试验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二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由落锤、探杆、探头组成,具体规格见下表 三试验原理 是用一定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形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的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力学特性,具有勘探和测试双重功能。 四试验步骤

(1)采用自由落锤方法;落距须严格控制在50cm。(规范没有找到) (2)轻型触探作业,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然后对土层连续进行触探,使穿心锤自由落下将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记录每打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当贯入30cm 的锤击数超过90 击或当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45 击时,可停止试验,并记录45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 的标准试验击数。 N10=30×45/△S 式中:△S——45 击时的贯入度(cm); N10——贯入30cm 的锤击数。 (3)重型触探作业,当连续三次N63.5>50 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特重型动力触探。 (4)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应每贯入10cm 记录其相应击数。地层松软时,可采用测量每阵击(一般为1~5 击)的贯入度,并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同类型动力触探贯入10cm 时的击数: N 63.5;N 120 =10n/△S 式中:N 63.5;N 120——贯入10cm 的重型、特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 n ——每阵击的击数(击); △S——每阵击时相应的贯入度(cm)。 (5)试验技术要求 a、锤击能量是最重要的因素。规定落锤方式采用控制落距的自动落锤,使锤能量比较恒定,注意保持探杆垂直,探杆的偏斜度不超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1)提供浅基础地基承载力; 2)检验基底是否存在下卧软层。 (二)试验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 2、DBJ15-31-2003); 2、《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三)试验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采用自由落锤以15~30击/min的锤击速率连续锤击贯入,每贯入1m,将探杆转动一圈半,轻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为50cm。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 N)。 10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 N>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10 (四)试验数据分析与判定 根据不同深度的动力触探锤击数,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 参照表1,根据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推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1N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kPa) (五)试验要点 (1)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进行选点开挖,挖至勘察设计确定的持力层,然后对该持力层进行连续触探。

(2)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 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 (3)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4)本试验方法试用宇深度小于4米的土层。

重型动力触探仪主要用于检测地基承载力

触探杆一般采用直径42 mm钻杆,穿心锤重 kg,同时附锤击数与地基承载力对照表。现场地基承载力大小按该对照表取值。 架式手动重型动力触探仪是在手动动力重型触探仪的基础上改进的,它增加了一个探杆支架和提锤装置。 一、使用方法: (1)、将该机放置到需触探的地点后,将四个调节罗丝调起、调平。 (2)、将击锤提起,放好挡锤杆后,将带探头的探杆上在击锤下面的支架内,再将挡锤杆取下来,把锤再放下来。(3)、看好击锤的指针所指数字后,将锤提起76厘米后,推动分离杆,这时锤将自动落下,为一击,五击为一阵击。(4)、当把第一根打下去后,再将锤提起来,放好挡锤杆,把第二根探杆上好,重复上面的使用方法即可。 特别注意:(在上第一根探杆时,一定要当探杆放在两导轨的正中间,上探杆时把锤提起后一定要将挡锤杆放好才可以上卸探杆,以免发生危险,工作时手臂不能伸到工作支架内。) 二、重型动力触探仪试验程序

(1)贯入前,触探架安放平稳,保持触探孔垂直。 (2)贯入时,使穿心锤自由下落距为76 cm,并及 时记录贯入深度并记录每贯入10 cm的实测击数N。(3)当触探杆长度L>2 m时锤击数按下式进 行校正: =d·N(1) 式中:为重型动力触探仪试验锤击数;d为触探杆长度校正 系数,按表1确定。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中粗砾砂和圆砾、卵石锤击数按下式进行修正。 =′+ (2) 式中:N′为触探杆长度校正后锤击数。 (4)指标的应用:根据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按表2确定容许承载力。 通过以上测试方法对京建线A、B标先后进行了大量的检测,只有极少数点达到设计承载力。 4 数据分析 在承载板检测地基承载力的实验点附近,我们采用重型动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完整报告一套

地基基础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 检测项目:振冲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 委托单位: / 检测性质: 委托检测 检测日期: 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 设计单位: / 监理单位: / 地勘单位: / 施工单位: /- 试验: 审核: 签发: 目录 一、前言 (2)

二、检测规范、原理 (3) 三、工程慨述 (3) 四、工程地质概况 (3) 五、检测的仪器设备 (4) 六、试验点位的选取 (5) 七、检测结果 (5) 八、结论 (6) 附图表 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及P~S曲线图动力触探检测结果汇总表及曲线图 桩位平面布置示意图 声明: 1、报告无计量认证章、资质专用章以及委托检验专用章或业务专用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经重新加盖计量认证章、资质专用章以及委托检验专用章或业务专用章无效。 3、报告无报告人、审核人、批准人签章无效。 4、报告涂改、换页无效,无骑缝章无效。 5、对送样委托检测,检测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6、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 医疗中心医院建设工程纯地下室 静载荷试验、动力触探检测 一、前言 我公司受×××的委托,于年月日至日对×××工程纯地下室的振冲碎石桩桩体进行了动力触探检测;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了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检测目的:通过静载试验,模拟建筑物地基的实际受荷条件,测定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与变形参数。通过动力触探,对桩体进行评价,判定地基振冲碎石桩桩体的施工质量。

现根据试验数据与资料综合分析提交试验报告。 二、检测规范、原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版); 《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 1、静载荷试验:采用正方形承压板,压板面积为1、14m2,由千斤顶反力加荷,精密百分表测量沉降。根据沉降计算各测点承载力特征值。试验加荷共分8级,每级加荷后立即读记一次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每级荷载的维持时间均不得少于1、5小时,稳定标准为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 2、桩体检测:采用SH—30型钻机及N120动探配套设备,使用超重型动力触探,依据N120每10cm贯入的锤击数对振冲碎石桩桩体进行评价,判定成桩质量,其检测深度应与地基处理的深度相同。 三、工程慨述 该工程地基基础由×××公司设计。地基采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径为900mm,桩距1、15m,排距0、996m,设计要求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spk ≥250kPa,压缩模量E sp≥15MPa。振冲碎石桩地基施工由×××公司承担。由×××公司监理。 四、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市。本次勘察表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Q4al+pl)冲洪积层粉质粘土、粉土、中砂与卵石层组成。 地层从上至下描述如下:

1 动力触探试验

1 动力触探试验 1.1 一般规定 (据GB/T50480-2008;TB10018-2003) 1.1.1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1.1.2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1 . 2 试验设备 1.2.1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1.2.2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1.2.3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1.2.4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1.2.5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1.2.6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1.2.7动力触探试验设备机件规格及更新标准应符合表D.0.2 和图D.0.2的要求。 表D.0.2动力触探试验设备机件规格 1.3 试验方法 1.3.1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标准贯入量为3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记录贯入30cm的锤击数N10。 2.试验应先用钻探设备钻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0.3m处,然后进行连续贯入试验。 3.当贯入30cm的击数超过100击或贯入15cm的击数超过50击时,可终止试验。 1.3.2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标准贯入量均为1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标准贯入量锤击数N63.5、N120。 2.试验时锤击频率应控制在15~30击/min,试验应保持连续贯入。 3 .试验过程中应防止落锤偏心和探杆的侧向晃动,并保持探头的垂直贯入。

动力触探计算 (1)

.4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和适用土类应符合表的规定。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 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 击; 3 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 宜转动探杆

一次; 4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 或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50 时,可停止试验;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50 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 2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3 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和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等。应用试验成果时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

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 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的规定。 标准贯入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 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2 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 击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 二O一九年五月三日

一、前言 经现场开挖查验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食堂地段的含粘性土碎石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与勘察期间有差异,为进一步查明该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我公司于2019年4月28日~4月29日对拟建食堂地段ZK133~ZK135、ZK162~ZK164、ZK166~ZK168号钻孔地段的含粘性土碎石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法进行测试。目的是判定该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本次测试是在已开挖基坑中进行,共9个孔。当10cm锤击数达20击以上时终止测试,总进尺17.50m。 二、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勘察资料,场地岩土层由人工填土和含粘性土碎石、残积的粉质粘土及风化基岩组成。含粘性土碎石厚度1.50~4.80m。 三、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标准 1、实验仪器设备 本次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验采用北京探矿机械厂生产的XY-1A型钻机,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见表1。 表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规格 2、实验标准

本次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执行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中有关内容。 四、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动力触探试验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一定尺寸的圆锥形探头打人土中的难易程度(贯入度)来判断土的性状及推定天然地基承载力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1、试验要点 (1)贯入前,触探架应安装平稳,保持触探孔垂直;贯入时,落锤应采用自由落锤,地面上的触探杆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倾斜或摆动过大; (2)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曲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纹;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触探杆倾斜及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3)每贯入 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时,每贯入20cm,即应旋转探杆。 (4)当连续三次N′63.5>50时,即可终止试验。 2、数据处理 (1)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的修正 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按下式修正: N63.5=α·N′63.5(C.0.1) N63.5-修正后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 α-修正系数,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中的表C.0.1

重型动力触探报告

设计标高 193.92m 报告日期 2009.9.25 触孔地点 两广隧道进口仰拱DK614+511.4-DK614+518.0 试验日期2009.9.25 触孔编号1# 2# 3# 4# 5# 记录编号GGTJ9-ZTSSJ5-DLCT-20090925-1 报告编号GGTJ9-ZTSSJ5-DLCT-20090925-1工程名称新建贵广铁路GGTJ9标 委托编号GGTJ9-ZTSSJ5-DLCT-20090925-1 新建贵广铁路 表号:铁建试报69 动力触探试验报告 批准文号:铁建设函 [2009]28号 委托单位中铁十四局贵广铁路工程指挥部第四项目部

表号:铁建试报69 动力触探试验报告批准文号:铁建设函 [2009]28号 委托单位中铁十四局贵广铁路工程指挥部第四项目部报告编号GGTJ9-ZTSSJ5-DLCT-20091007-1工程名称新建贵广铁路GGTJ9标委托编号GGTJ9-ZTSSJ5-DLCT-20091007-1触孔地点两广隧道进口明洞仰拱DK614+502.0-DK614+511.4试验日期2009.10.7 触孔编号1# 2# 3# 4# 5#记录编号GGTJ9-ZTSSJ5-DLCT-20091007-1设计标高193.848m报告日期2009.10.7

表号:铁建试报69 动力触探试验报告批准文号:铁建设函 [2009]28号 委托单位中铁十四局贵广铁路工程指挥部第四项目部报告编号GGTJ9-ZTSSJ5-DLCT-20091010-1工程名称新建贵广铁路GGTJ9标委托编号GGTJ9-ZTSSJ5-DLCT-20091010-1触孔地点两广隧道进口明洞仰拱DK614+491.0-DK614+502.0试验日期2009.10.10 触孔编号1# 2# 3# 4# 5# 6#记录编号GGTJ9-ZTSSJ5-DLCT-20091010-1设计标高193.751m报告日期2009.10.10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 7 动力触探试验 7.1 一般规定 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 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 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7.3 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试验方法 1、静力触探试验: 指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某种规格的金属触探头用静力压、静力触探试验入土层中,同时用传感器或直接量测仪表测试土层对触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主要用于划分土层,估算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及判定砂土地基的液化等级等。(多为设计单位 采用) 。 2、动力触探试验: 指利用锤击功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抗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 动力触探仪分为: 轻型触探仪、重型触探仪及超重型触探仪三类。目前承建单位一般选用轻 型和重型。 ①轻型触探仪适用于: 砂土、粉土及粘性土地基检测,(一般要求土中不含碎、卵石) ,轻型触探仪设备轻便,操作简单,省人省力,记录每打入30cm 的锤击次数,代用公式为: R=(0.8 XN-2) >9.8 (1) R-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 N-轻型触探锤击数。

②重型触探仪适用于: 各类土,是目前承建单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该法是采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将触探头打入土中,记录打入10cm的锤击数,代用公式为: y=35.96x+23.8 ( 2) y-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x-重型触探锤击数。 3、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仪试验是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其利用质量为63.5kg的标准贯入试验:穿心锤,以76cm的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触探头打入土中 15cm,然后开始记录锤击数目,接着将标准贯入器再打入土中30 cm,用此30cm的锤击数(N)作为标准贯入试验指标,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原位测试手段,它不仅可用于砂土的测试,也可用于粘性土的测试。锤击数(N)的结果不仅可用于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粘性土的稠度,地基土的容许 承载力,砂土的振动液化,桩基承载力,同时也是地基处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轻型动力触探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能量(锤重10kg),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贯入锤击数判别土层的类别,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对地基土做出综合评价。 目录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式

2.6.4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及各类土。根据锤击能量可按表3-33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表3-33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锤的质量(kg) 10±0.2 63.5±0.5 120±1 落距(cm) 50±2 76±2 100±2 直径(mm) 40 74 74 锥角(°) 60 60 60 探杆直径(mm) 25 42 50~60 深度(cm) 30 10 10 锤数 N10 N63.5 N120 (1)轻型动力触探(N10)试验: 适用于深度小于4m的一般粘性土、粘性素填土和砂土层。 A.试验设备: 轻型动力触探设备主要由圆锥探头、触探杆、穿心落锤三部分组成(图3-6 ),落锤升降由人工操纵。 图3-6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示意图 1.穿心杆 2.穿心锤 3.锤垫 4.触探杆 5.探头

B.试验步骤: (a)探头贯入土层之前,先在触探杆上标出从锥尖起向上每30cm的位置。 (b)一人将触探杆垂直扶正,另一人将10Kg穿心锤从锤垫顶面以上50cm处自由落体放下, 锤击速度以每分钟15-30击为宜。 (c)记录每贯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击/30cm)。 (d)为避免因土对触探杆的侧壁摩檫而消耗部分锤击能量,应采用分段触探的办法,即贯入一段距离后,将锥尖向上拔,使探孔壁扩径,再将锥尖打入原位置,继续试验。或每贯入10cm,转动探杆一圈。(e)当N10′>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C.资料整理: (a)轻型动力触探由于贯入深度浅,可不作杆长修正,即N10′= N10。(b)绘制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图3-7)。 图3-7 轻型动力触探击数N10与深度h的关系曲线 D.试验成果的应用: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见表3-34、3-35及3-36。 表3-34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与N10的关系 N10(击/30cm) 15 20 25 30 fa(Kpa) 105 145 190 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