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6章相对论与天体物理64探索宇宙2鲁科版3-4.

高中物理第6章相对论与天体物理64探索宇宙2鲁科版3-4.
高中物理第6章相对论与天体物理64探索宇宙2鲁科版3-4.

探索宇宙

一、一般恒星演化的现代理论

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了形成、发展、晚年几个阶段。结局不外乎三种天体:白矮星、

中子星和黑洞。质量为8M 日的恒星,最终形成白矮星,其质量为1.44M 日,密度可达到106kg/m 3.

质量大于10M 日的恒星最终形成中子星,其质量在1.44M 日以上,密度可达到1011kg/m 3. 新

星或超新星是正在死亡的恒星,超新星爆发后留下来的核心其质量小于2M 的是中子星,质量大于2M 的将进一步坍缩变为黑洞。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白矮星和中子星,正在努力寻找黑洞。

1、 白矮星的质量

典型的白矮星为天狼星的一颗著名的伴星,即天狼β是已不再发光的白矮星,他们的环绕周期为50.1年.

例1、在天文学上把两个相距较近,由于彼此的引力作用沿轨道相互环绕的恒星系统称为双星。α星和β星组成的双星系统绕其“晃动”(实际上是环绕转动)的周期为T ,α星的晃动范围为D α,β星的晃动范围为D β。试求α星和β星的质量。

解析:晃动范围就是它们的圆周运动直径,二者互相环绕转动。其角速度必然相等,如图所示,两星的距离 L =2β

αD D +

对α星: G )2(22

ααβ

αωD M L M M = 对β星: G )2(

22βββ

αωD M L M M = 所以得: M α =G D L 222β

ω; M β=G D L α

ω22 α

ββαD D M M = 即质量与旋转半径成反比。 所以 M α=22

22)(GT D D D βαβπ+; M β= 22

22)(GT D D D βααπ+

2、中子星的密度

金牛星座的蟹状星云的脉冲星就是一个中子星。中子星是由密集的中子组成的星体,具有极大的密度。

例2、通过天文观测已知某中子星的自转角速度为ω=60πrad/s ,该中子星并没有因为自转而解体,根据这些事实人们可以推知中子星的密度,试写出中子星的密度最小值的表

达式为ρ=_________; ,计算出该中子星的密度至少为___________kg/m 3,(假设中子星通过

万有引力结合成球状星体,保留2位有效数字)。 (1.3×1014kg/m 3)

解析:中子星自转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不解体的条件应是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 不解体的条件应是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设中子星赤道上一个质点m 绕中子星做匀速

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恰好等于中子星自转的角速度ω,中子星的质量为M ,则有 G 2R

Mm ≥mR ω2, 式中的M = ρ ? 334R π 由此可以得到中子星的密度为ρ ≥ G πω432; 取 ρ = G

πω432

= 1.3×1014 kg /m 3。 3、黑洞大小

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的天体,其表面的引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包括光在内的所有物质都逃脱不了其中引力的作用。

例3、1997年。8月26日在日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大会上,德国Max 、Plank 学会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银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大黑洞。他们的根据是用口径为3.5m 的天文望远镜对猎户座中位于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星体进行近6年的观测所得到

的数据,他们发现,距离银河系中心约60亿km 的星体,正以2×103km/s 的速度围绕银河

系中心旋转,根据上面的数据,试计算:如果银河系中心确定存在黑洞的话,其最大半径是

多少?(r 0 < 5.3×108m)

解析:取离黑洞无穷远处势能为零,即E p ∞=0,物体能运送到无穷远处,则 E k >E p ,在无穷处,有

E k + E p ≥0。物体不能逃离引力作用,则在黑洞表面物体的E k + E p <0

设黑洞质量为M ,质量为m 的粒子在其表面以光速运动仍不能逃防引力作用,则有

)(210

2r Mm G mc -+<0 ,所以得 r 0<22c GM ⑴ 再根据观察数据,设一星球绕黑洞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G r m v r

Mm 2

2=,所以有 GM = r v 2 ⑵ 将⑵式代入⑴式得: r 0 <22

2c

rv =5.3×108m. 例4、科学家发现太空中的γ射线一般都是从很远的星体发射出来的,当γ射线爆发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能量,大致相当于将太阳全部质量转为能量的总和,若γ射线爆发放出的能量起源于一垂死的星球的“坍塌”时所放出的能量。已知太阳光照到地球大约需

要8min 时间,由此估算:宇宙中一次γ射线爆发所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1.6×1047

J )

解析;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 G r T

m r Mm 2224π= ⑴ 又有 r = ct ⑵ 将⑵代入⑴得: M = 2324GT r π= 2113

82)

86400365(1067.6)608103(14.34???????-=1.775×1030kg 。 又由质能方程有: E = M c 2 =1.775×1030×(3×108)2=1.6×1047J.

4、银河系

银河系是宇宙中一个较普通的星系,它的形状是一个烙饼形,且有一个象球形的中心

核,银河系直径数量级约为1021m. 。质量约4×1041kg .太阳在靠近银河系外缘,离银河系

中心约3×1020m 绕银河系中心以3×105m/s 的速率运动。

例5、经天文学家观察,太阳在绕着银河系中心(银心)的圆轨道上运行,这个轨道半

径约为3×104光年(约等于2.8×1020m )。转动一周的周期约为2亿年(约等于6.3×1015s )。

太阳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来自于它轨道内侧的大量星体的引力,可以把这些星体的全部质量看作集中在银河系中心来处理问题,从给出的数据来计算太阳轨道内侧这些星体的总质

量。(3.3×1041kg )

解析: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G r T m r Mm 2

224π= M = 2324GT r π = 215113

202)

103.6(1067.6)108.2(4?????-π=3.3×1041kg 二、现代宇宙学的发展

现代宇宙学发端于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模型。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证实了宇宙是在膨胀。1948年,伽莫夫等人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并预言了宇宙的背景辐射。1965年彭齐阿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的背景辐射。现在宇宙大爆炸理论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5、宇宙的大小

例6、已知物体从地球上的脱离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 =

R GM 2 ,其中G 、M 、R 分别是万有引力恒量、地球质量和半径。已知G = 6.67×10—11Nm 2/kg 2 ,c =2.9979×108m/s .

在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内,物质的平均密度为10—27kg/m 3。如果认为我们的宇宙是这样一个均

匀大球体,其密度使得它的脱离速度大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 因此任何物体都不能脱离宇

宙,问宇宙的半径至少多大?(4.23×1010光年)

解析;把宇宙视为一个普通的天体,则质量是:

M = ρ V = ρ334R π,其脱离速度为v =R

GM 2 又 v = c , 所以 R >G

c πρ832

将数据代入计算得: R >4.01×10—26m=4.23×1010光年。 6、宇宙的年龄

按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是在大约1010年以前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爆炸后各星体以不

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运动得最快的产物构成了宇宙的最外区。

例7、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不同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的星体的退行速度v 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 成正比,即v = H r 式中H 为哈勃常

数,H = 3×10—2m/(s 光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 ,其计算式T

= _______ ;由此计算宇宙的年龄约为______年。

解析:由爆炸后各星体做匀速运动,令宇宙年龄为T ,则星球现在距离我们的距离为

r =v T = H r T .

所以

T ==H 1)/(1031

2光年??-s m =m s 21031-??光年=年年10282101103)

/103(1103)(1?=???=???--m s

m s m c s

7、宇宙中的暗物质。

宇宙中的暗物质是不能直接观测到的东西,暗物质的证据来自螺旋星系和星系团,它们绕自身中心高速旋转而没有飞散开去,它们自身质量产生的引力是远不足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的,必须存在暗物质,它们的吸引力足以把这些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

例8、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学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 ,两者相距L 。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的中点做圆周运动,若实验上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 ˊ,且T ˊ∶T =1∶N

(N > 1)。为了解释观测周期T ˊ和双星运动周期T 的不同,目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望远镜观测不到的物质——暗物质。作为一种简化的模型,我们假定在以这两个星体连线为直径的球体内均匀分布这种暗物质,如不考虑其他暗物质的影响,试根据这一模型和上述观点观测结果确定该星系间这种暗物质密度。(ρ=3(N -1)M./2πL 3.)

解析:由观测结果,星体的运动周期T ′=T N 1

<T 这一种差异是由双星内均匀分布

的暗物质引起的,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的暗物质对双星系统的作用,与一质量等于球内暗物质的总质量M ′。位于中点O 处的质点的作用相同,考虑暗物质作用双星后的速度即为观察到的速度v ′。则有

理论上看(不计暗物质对双星的作用),对每一人星体有 G 2/2

22

L v M L M =, v =L GM

2 M 222

2)2/(2/L M GM L GM L v '+=',所以 v ′=L M M G 2)

4('+

双星运动的半径R = L/2是一定的,则有vT =v ′T ′= 2πL /2 = πL N v = v ′.将两个速度的表达式代入得 M ′=M N 41

-

设所求暗物质的密度为ρ,则有ρ = 32)1(3L M

N π-

8、宇宙中的反物质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爆炸产生出对称的正物质和反物质,我们的宇宙是一个由正物质组成的,反物质组成的宇宙也应同样存在。反物质是狄拉克于1931年提出的,每种粒子都有反粒子,现在已经找到了很多种粒子的反粒子,如:1932年安德逊发现正电子,1955年,恰伯林和塞格勒发现反质子,1956年考克尔发现反中子,1959年王淦昌等人发现反Σ-超子……反物质组成的宇宙中哪里?

例9、1998年6月3日美国发射的航天飞机发现者号搭载了一台α磁谱仪,MAS (OI )。

其中一个关键部件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设计制造的直径为120mm ,高为800mm ,

中心磁感强度为0.134T 的永久磁体,它的要使命是要探测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反物质,特别是宇宙中反氦原子的原子核,所谓反物质,即质量与正粒子相等,带电量与正粒子相等,电性相反。若图是α磁谱仪中的4条径迹,分别为质子、反质子、α粒子,反核经粒子速度选择器后,再进入匀强磁场后形成的径迹,其中反核的径迹为:(B)

A 、1 ; B. 2; C. 3 ; D. 4 .

解析:由左手定则或判定α粒子经速度选择器后径迹可能为3或4,再由

qv B = r m v 2, r = qB

m v 或判定3为质子的径迹,4为α粒子的径迹。再根据反物质原理,对应反向偏转半径大小相等,所以2为反核的径迹。故B 正确。

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 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提出质能方程2 E ,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MC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 8、奥斯特 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理论

高中物理相对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4——相对论简 介知识点总结 1、惯性系:如果牛顿运动定律在某个参考系中成立,这个参考系叫做惯性系。相对于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也是惯性系。相对于一个惯性系做变速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是非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 2、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3、狭义相对性原理:一切物理定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4、广义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5、经典速度变换公式:。(是矢量式) 6、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性原理,如3所述;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7、广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1)广义相对性原理,如4所述; (2)等效原理:一个均匀的引力场与一个做匀加速运动的参考系等价。

8、由狭义相对论推出的六个重要结论(所有结论都已经完全得到证实): (1)“同时”是相对的。 (2)长度是相对的。。是相对被测物静止的参考系中测得的长度,是相对被测物以速度运动的参考系中测得的长度,且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平行。 (3)时间是相对的。。是相对某参考系(如地面)运动的参考系中(如飞船内)的钟所测得的时间,是静止的参考系中(地面上)的钟所测得的时间。 (4)质量是相对的。。(静质量)是在相对被测物静止的参考系中所测得的质量,(动质量)是在相对被测物以速度运动的参考系中所测得的质量。 (5)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是矢量式)(6)相对论质能关系公式:。其中是物体的动质量。 9、由广义相对论得出的几个结论: (1)物质的引力场使光线弯曲。如远处的星光经过太阳附近时发生偏折。

幼儿园大班科学 探索太空的奥秘

大班科学探索太空的奥秘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宇宙太空的奥秘,扩展幼儿的知识。 2、诱发幼儿对太空的探究和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1、提供给幼儿介绍太空的资料:图书、录像、电脑。 2、设计好的大幅“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3、各种大型积木,橡皮泥,彩纸,皱纸,各种废旧材料等。 4、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1、感知太空。 (1)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我知道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 (2)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然后自由地围坐在一起。 (3)查看关于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查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借助各种媒体感知太空的奥秘。 2、构思太空城。 (1)请幼儿讲述刚看到的或以前了解到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适当帮助补充小结。 (2)教师出示“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小朋友们,现在星姐姐住的太空里来了很多新朋友,有各种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卫星空间城,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住的太空也将变成一座美丽的太空城。你们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未来太空成”,这里也有学校、工厂、商店、娱乐场所、街道,到了那时,你们就可以天天和星姐姐住在一起了,你们高兴吗?” (3)幼儿大胆想象“未来太空成” “那星姐姐请你们帮帮忙,帮我再设计几座太空成好吗?”幼儿自由设想、构思,并相互讨论交流。 3、建造太空城。 (1)教师帮助幼儿分组,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造。 (2)幼儿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完整版)人教版物理学史归纳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作用力即合外力;F=ma)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F=kx);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轨道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二、电磁学:(选修3-1、3-2)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2、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4、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5、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

_相对论_宇宙与时空_连载_时间的性质_下_

第29卷第2期大 学 物 理Vol.29No.2 2010年2月COLLEGE PHYSI CS Feb.2010《相对论、宇宙与时空》连载  《相对论、宇宙与时空》连载 λψ ———时间的性质(下) 赵 峥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 8 时间测量的基础———“约定光速” 相对论诞生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时间的测量有问题,空间的测量也存在问题.一根尺在不同的地方,长度是否一样,尺子在移动过程中长度会不会改变,都成了需要深思的问题. 哲学家们在探索“时间本质”上所发挥的激情,使时间测量问题更加混乱.不少哲学家认为时间与空间不同,时间应该属于精神世界.有的哲学家干脆认为时间的度量只能靠“直觉”.然而什么是“直觉”,也很难说清楚,似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哲学家的聪明才智虽然给了科学工作者很多启示,但上述把时间归入“精神世界”,把时间度量归入“直觉”的看法,似乎无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对时间性质的研究. 针对上述导致“混乱”的观点,庞加莱在相对论诞生前夜(1900年前后)发表了一些重要看法.庞加莱认为时间的测量分为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确定“异地时钟”的同时,另一个是如何确定“相继时间段”的相等.他认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不能靠“直觉”,而应靠“约定”. 他在《时间的测量》一文中猜测,应该把“光速各向同性而且是一个常数”作为一条公理.他讨论了用交换光信号来确定两地时间“同时”的问题[15]. 1905年,他在《科学的价值》一书中再次强调了他对“约定”光的传播性质的观点:“光具有不变的速度,尤其是,光速在所有方向都是相同的.这是一个公设.没有这个公设,便不能试图测量光速”[15]. 科学史的研究表明,在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之前很久,爱因斯坦就已认识到“相对性原理”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是应该坚持的基本原理.他也已认识到这将导致电磁理论与参考系无关,以及由此引起的光速与参考系无关的结论,即所谓“光速不变性”.也就是说爱因斯坦已经抓住了“相对论”的基础.那么他为什么一直没有建立起“相对论”呢?爱因斯坦1922年在日本京都的一次即兴演讲道出了其中的原委[20].他回忆了大约在1905年5月与朋友贝索的一次讨论,当时爱因斯坦正被一个问题卡住.这个问题就是“光速不变性”似乎与力学中的速度叠加法则相矛盾.这个难题爱因斯坦思考了几乎一年,然而毫无结果.他觉得“这真是个难解之谜”.爱因斯坦在京都演讲中回忆道:“这时,伯尔尼的一个朋友(贝索)意外地帮助了我.那是一个明媚的日子,我去访问他,与他进行了如下的谈话:‘最近我有个难以理解的问题,所以今天我把问题带到这里来想跟你讨论.’我们谈了很多,我突然明白了.第二天我又去看他,开口就说:‘谢谢你,我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解决的实际上就是时间概念,也就是说,时间不可能被绝对地定义,时间和信号速度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联系.”爱因斯坦曾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读过并讨论过庞加莱的文章.看来这次与贝索的谈话使爱因斯坦回忆起了庞加莱关于时间与光速关系的论点,这给了他重要的启示,解决了卡住的问题.几周后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就投给了杂志社,文章后面,爱因斯坦向贝索致谢,“感谢他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清楚地看到,庞加莱“约定”光速的观点,对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影响. 9 异地时钟的校准———“同时”的定义 “异地时钟的校准”和“相继时间段(绵延)的测量”是时间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庞加莱认为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而且只有通过“约定”才能加以解决.他推测通过“约定”真空中光速的各向同性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 爱因斯坦赞同庞加莱对时间度量的约定论,并在他的相对论中用“约定”的方式定义了异地事件的同时.由于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测量的科学,有关时间度量的任何约定,都必须使定义在测量上有可操作性.为此,爱因斯坦建议“约定”真空中的光速均匀各向同性,而且是一个常数.爱因斯坦把

《宇宙奥秘探索》课程简答题内容参考

《宇宙奥秘探索》课程研究性学习简答题内容参考 1-1.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寒武纪是地质年代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5.4亿至5.1亿年,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寒武纪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遥远而陌生的,这个时期的地球大陆特征完全不同于今天。 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当时出现了丰富多样且比较高级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保存了大量的化石,从而有可能研究当时生物界的状况,并能够利用生物地层学方法来划分和对比地层,进而研究有机界和无机界比较完整的发展历史。 但澄江动物群告诉我们,现在地球上生活的多种多样的动物门类在寒武纪开始不久就几乎同时出现。 寒武纪是显生宙的开始,标志着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内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带壳、具骨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趋向繁荣,它们营底栖生活,以微小的海藻和有机质颗粒为食物,其中,最繁盛的是节肢动物三叶虫,故寒武纪又称为“三叶虫时代”,其次是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棘皮动物和腹足动物,寒武纪的生物形态奇特,和我们现在地球上所能看见的生物极不相同。比较著名的有早寒武世云南的澄江动物群、加拿大中寒武世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寒武纪的生物界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海生藻类为主。无脊椎动物的许多高级门类如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笔石动物等都有了代表。其中以节肢动物门中的三叶虫纲最为重要,其次为腕足动物。 寒武记物种大爆炸是指生物的形态,种类在寒武记这个短短的时期内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从化石的证据来看,在寒武记之前,生命基本上是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但是到了寒武记时,生命突然由单细胞进化到多细胞形式,并且出现了数目巨大的不同物种。这些物种具有了复杂,多样的身体行态。 寒武记物种大爆炸一说来源于这个时期的化石证据。近年来,在加拿大,Greeland,Siberia 和中国发现了许多寒武记时期的化石,这些化石中的生命形式丰富多样。特别是在中国昆明澄江发现的上寒武记化石中,各种生物的形态保存完好,栩栩如生,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重视。 1-2.地球有哪些独特的环境和条件适合生命的生存? 到目前为止,一切迹象表明,在宇宙中,在银河系中,至少在太阳系中,有人类的行星只有一个——地球。为什么只有地球存在高级生命形式?这是由一系列关联的条件所决定的。(1)优益的位置:地球处于太阳系中的位置,距太阳不近不远。太阳的辐射能量达到地球正好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 (2)恰当的质量:地球质量不大不小,它能保持稳定的大气层。使大气中的气体不致逸散。(3)迅速的自转:地球昼夜交替,平均12小时,白天不至日光照射时间太长而使地表温度过高,晚上不因时间过长热量完全散失。(4)小的公转偏心率:使近日点时温度不会太高,远日点时温度不会太低。 (5)有卫星:月球的存在,在保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个参数的稳定性上起重要作用。它的引力影响着地球内软流层和板块运动,产生的潮汐使滨海生态环境丰富多采。 (6)宝贵的液态水:生命离不开水。 (7)神奇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氧和氮气组成,这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还有许多其它元素,其中占大气体积0.03%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为保持地球表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起到温室效应。(8)自我调节的循环机制: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地内各地球化学元素的循环,保持大气层和海洋的稳定。 (9)具有地磁场防护太阳风 (10)具有臭氧层防护紫外线 (11)具有山川和河流利于生命的流动 (12)具有大行星的引力保护伞,例如木星(13)距离其他恒星很远,又处在银河系的郊区,避免了与其他星体的碰撞。 (14)太阳是一颗中等质量的恒星,具有很长的寿命,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供生命进化。(15)温度适宜变化幅度小:平均17°C。

高中物理-粒子和宇宙学案

高中物理-粒子和宇宙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基础。 2.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 【重点难点】 1.粒子物理学基础常识。 2.宇宙大爆炸理论和恒星的演化过程。 【课前预习】 1.基本粒子与新粒子 (1)直到19世纪末,人们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后来发现了质子、中子、电子,于是许多人认为,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并把它们叫做________。 (2)1932年发现了__________,1937年发现了__________,1947年发现了K介子和________介子,还发现了一些粒子,质量比质子的质量大,叫做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现,对应着许多粒子都存在着质量与它相同而电荷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质________的粒子,叫做反粒子,例如,电子的反粒子就是________,质子的反粒子就是_________。2.夸克模型 (1)1964年提出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由更基本的________组成。 (2)夸克模型指出了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即存在__________电荷。 3.宇宙的演化 (1)研究微观世界的粒子物理、量子理论与研究__________的理论相互沟通、相互支撑。 (2)当恒星核能耗尽时,就进入末期,恒星的末期形态主要有:白矮星、中子星或_________。 (3)在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家族”尽显风采的时期,在宇宙大爆炸后,随着温度的下降,电子与质子复合成为中性的氢原子。继续冷却,质子、电子、原子等与光子分离而逐步组成恒星和星系。

【预习检测】 1.关于人们发现的新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许多粒子都有自己的反粒子 B.把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媒介子,根据的是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C.质子属于强子 D.光子属于轻子 2.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荷量 为2 3 e,d夸克带电荷量为 1 3 e -,e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的组成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的组成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的组成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1)原子,基本粒子, (2)正电子,u子,π,超子 (3)相反,正电子,反质子 2.(1)夸克(2)分数(3)最小 3.(1)宇宙(2)黑洞 【预习检测】 1.ABC 2.B ▲堂中互动▲ 【典题探究】 【例题1】为了探究宇宙起源,“阿尔法磁谱仪”将在太空中寻找“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则反氢原子是()

物理学史6.3 狭义相对论被人们接受的经过

6.3狭义相对论被人们接受的经过 由于人们的思想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一时难于接受崭新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的论文发表后,相当一段时间受到冷遇,被人们怀疑甚至遭到反对。在法国,直到1910年几乎没有人提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实用主义盛行的美国,最初十几年中也没有得到认真对待。迈克耳孙至死(1931年)还念念不忘“可爱的以太”,认为相对论是一个怪物。英国也不例外,在人们的头脑里以太的观念太深了,相对论彻底否定以太的必要性,被人们看成是不可思议的事。当时甚至掀起了一场“保卫以太”的运动。J.J.汤姆生在1909年宣称:“以太并不是思辨哲学家异想天开的创造,对我们来说,就象我们呼吸空气一样不可缺少”①。1911年美国科学协会主席马吉(M.F.Magie)说:“我相信,现在没有任何一个活着的人真的会断言,他能够想象出时间是速度的函数。”被爱因斯坦誉为相对论先驱的马赫,竟声明自己与相对论没有关系,“不承认相对论”。有一位科学史家叫惠特克(S.E.Whittaker)在写相对论的历史时,竟把相对论的创始人归于彭加勒和洛仑兹,认为爱因斯坦只是对彭加勒和洛仑兹的相对论加了一些补充。 爱因斯坦是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不过不是由于他建立了相对论,而是“为了他的理论物理学研究,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诺贝尔物理奖委员会主席奥利维亚(Aurivillus)为此专门写信给爱因斯坦,指明他获奖的原因不是基于相对论,并在授奖典礼上解释说:因为有些结论目前还正在经受严格的验证。 普朗克和闵可夫斯基(H.Minkowski)可以说是支持相对论的代表。正是普朗克,当时作为《物理学年鉴》的主编,认识到爱因斯坦所投论文的价值,及时地予以发表。所以人们常说,普朗克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作用量子,二是发现了爱因斯坦。他的学生劳厄在1911年就致力于宣传相对论,大概也是受了他的影响。闵可夫斯基本是爱因斯坦的老师,1908年发表《空间与时间》一文,把空时-时间合并成四维空间,重新处理了相对论的基本方程,把洛仑兹变换看成是空间-时间四维坐标的变换。这样就可以使相对论的规律以更加简洁的形式表达出来。 关于狭义相对论受人们怀疑和反对的情况,可以举电磁质量的实验检验来作些说明(注)。狭义相对论有一重要结果,就是预言电子质量会随运动速度增长。从经典电磁理论出发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因为运动电荷会产生磁场,电磁场的能量增大,相当于质量也增大。经典电磁理论家阿伯拉罕(M.Abraham)假设电子是一个有确定半径的钢性带电小球,它在运动中产生的磁场引起电磁质量,由此推出了电子的质量公式。1901年,实验物理学家考夫曼用β射线的高速电子流进行实验,证实电子的质量确实是随速度变化的。洛仑兹到1904年则根据收缩假说也推出了电子质量公式。后来证明洛仑兹公式与狭义相对论的结果一致。1906年,考夫曼宣布,他的量度结果证实了阿伯拉罕的理论公式,而“与洛仑兹-爱因斯坦的基本假定不相容”。这件事一度竟成了否定相对论的重要依

_相对论_宇宙与时空_连载_恒星演化的归宿_白矮星_中子星和(精)

第 28卷第 6期大学物理 Vol . 28No . 62009年 6月 COLLEGE PHYSI CS June 2009 《相对论、宇宙与时空》连载 《相对论、宇宙与时空》连载⑥ ———恒星演化的归宿 (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赵峥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 北京 100875 1赫罗图 指向天空的望远镜发现 , 千亿计的恒星各式各样 , 它们不仅光度不同 , 颜色也各异 , 真是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 这里的光度 , 是指恒星的绝对光度 . 绝对光度反映 , 之后 , 恒星的真实亮度 , 释放出的光能 . . 恒星的颜色 , . (. Hertzs p rung 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 (Russell 各自独立给出了一张表示恒星光度和表面温度的关系图 , 称为赫罗图 (图 1 . 注意 , 赫罗图反映的不是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分布 , 而是它们的光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 由于温度是由光的颜色反映出来的 , 他们给每一个温度范围定义了一个光谱型 , 从高温的蓝星到低温的红星 , 依次分为 O 、 B 、 A 、 F 、 G 、 K 和 M 共 7个光谱型 . 我们的太阳属于黄 色的 G 型 , 表面温度约 6000K [1— 5] .

图 1赫罗图 光谱型的名字很难记 , 有人编了一个小故事 :一个年轻的天文学家初次用天文望远镜看星空 , 那五颜 六色的天体让他大为惊讶 , 不禁大喊道:“ Oh, be a fine girl, kiss me ! ” (哦 , 真像一位仙女 , 吻我吧 ! . 这句话的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 . , . , (红矮 . , 是黄色的恒星 , . 主星序的右上方有低温而巨大的红巨星 , 左下方有小而高温的白 矮星 , 它们属 于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 . 星际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塌缩变热 , 点燃热核反应 , 成为主序星 , 在这里度过它们 99%的寿命 . 当恒星内部的氢合成氦的反应结束时 , 恒星离开主星序 , 膨胀成红巨星 . 然后再演变成白矮星 . 下面 , 我们将详细地介绍 这一演化过程 .

(浙江专版)201X年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第7、8节 核聚变 粒子和宇宙讲义(含解析)新人教

核聚变粒子和宇宙 核聚变 1.核聚变 (1)定义: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做聚变。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反应中会释放能量。 (2)发生条件: 轻核聚变必须在温度达到几百万开尔文时,才可以发生,因此又叫热核反应。聚变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会使反应继续下去。 (3)实例: ①热核反应主要应用在核武器上,如氢弹; ②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射堆; ③典型的核聚变: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的聚变,21H+31H→42He+10n+17.6 MeV,该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 2.受控热核反应 (1)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 ①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②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③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2)实现核聚变的方法: ①难点: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②方案:科学家设想了两种方案,即磁约束和惯性约束,环流器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一种磁约束装置。 [辨是非](对的划“√”,错的划“×”) 1.我国一些核电站已经开始大规模利用轻核聚变发电。(×) 2.轻核聚变须达到几百万开尔文以上的高温,自然界不存在轻核聚变。(×)

[释疑难·对点练] 1.从比结合能的图线看,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聚变反应是一个放能反应。 例如:21H+31H→10n+42He+17.6 MeV。 2.聚变发生的条件: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间距达到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10-15 m,这要克服电荷间强大的斥力作用,要求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要使原子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就要给它们加热,使物质达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 3.特点 (1)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时,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更多的能量。 (2)热核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使反应进行下去。 4.应用 (1)核武器——氢弹。 (2)可控热核反应:目前处于探索阶段。 5.轻核聚变与重核裂变的区别 1.(多选)关于聚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轻核聚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放出能量

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总结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5、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6、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8、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9、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0、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11、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二、电磁学 12、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13、16世纪末,英国人吉伯第一个研究了摩擦是物体带电的现象。 18世纪中叶,美国人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 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15、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16、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7、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3-4知识讲解 相对论简介

相对论简介 : : 【学习目标】 1.理解经典的相对性原理. 2.理解光的传播与经典的速度合成法则之间的矛盾. 3.理解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4.理解同时的相对性. 5.知道时间间隔的相对性和长度的相对性. 6.知道时间和空间不是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的 7.知道相对论的速度叠加公式. 8.知道相对论质量. 9.知道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10.知道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 11.知道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及其验证. 【要点梳理】 【相对论简介】 要点一、相对论的诞生 1.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牛顿运动定律能够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匀速运动的汽车、轮船等作为参考系就是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例如我们坐在加速的车厢里,以车厢为参考系观察路边的树木房屋向后方加速运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房屋树木应该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但事实上没有,也就是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这里加速的车厢就是非惯性系. 相对于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也是惯性系. 2.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即任何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 这一原理在麦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面前遇到了困惑,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和观测表明: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 3.麦克尔逊—莫雷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内容:转动干涉仪,在水平面内不同方向进行光的干涉实验,干涉条纹并没有预期移动. (3)实验原理: 如果两束光的光程一样,或者相差波长的整数倍,在观察屏上就是亮的;若两束光的光程差不是波长的整数倍,就会有不同的干涉结果.由于1M 和2M 不能绝对地垂直,所以在观察屏上可以看到明

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统一

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统一 殷业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上海200234 yinye@https://www.360docs.net/doc/a0791279.html, 摘要:时空观是物理理论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做过回答,但这些答案还不是最终答案。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存在的各种时空观,从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出发重新审视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说明:不同的“物质空间”中时间是不同的,从而获得了对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的统一认识。 关键词:虚空;物质空间;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相对论;牛顿力学 中图分类号:O4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时空观是物理理论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1]到爱因斯坦[2],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做过回答,但他们的答案还不是最终答案。以上四位伟人对时空的答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时间和空间只有一种,但以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3,4,14]为基础的时空观中,时间和空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虚空”中的时间和空间,对应“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另一种是“物质空间”中的时间和空间,对应“爱因斯坦的相对时间和空间”,前一种时间是空间无关的,后一种时间是空间相关的,所以在“物质空间时空观”中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可以得到了统一,下面我们对这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 虚空和物质空间 牛顿在“原理”[1]中阐述的绝对空间是:“绝对空间就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牛顿的绝对空间有如下几层含义,(1)绝对空间是真实感知空间的抽象;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玻璃围成的正方体,假设这个玻璃正方体相对绝对空间静止,将玻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15章相对论简介本章测评B新人教版选修34

第15章相对论简介 (高考体验)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 错或不选的得0分) 1.(2010·北京理综)属于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 A.真空中光速不变 B.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 C.物体的质量不变 D.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 解析:由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可知选项A正确。 答案:A 2.(2011·江苏单科) 如图所示,沿平直铁路线有间距相等的三座铁塔A、B和C。假想有一列车沿AC方向以接近光速行驶,当铁塔B发出一个闪光,列车上的观测者测得A、C两铁塔被照亮的顺序是() A.同时被照亮先被照亮 先被照亮 D.无法判断 解析:由“同时”的相对性可知,列车上的观察者观察到光信号先到达C,选项C正确。 答案:C 3.(2014·四川理综)电磁波已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 B.常用的遥控器通过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D.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 解析:任何波都有衍射现象,选项A错误;遥控器发射红外线脉冲信号遥控电视机,选项B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出天体运动速度,选项C正确;光在一切惯性系中的速度是不变的,选项D错误。答案:C 4.导学号(2015·山东聊城高二检测)惯性系S中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从相对S系沿x方向以接近光速匀速飞行的飞行器上测得该正方形的图象是() 解析:由相对论知识可知,沿运动方向,物体的长度将变短,而其他方向物体长度不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项C正确,A、B、D错误。 答案:C

探索宇宙奥秘的数学结课论文

探索宇宙奥秘的数学结课论文 任课老师-赵海青 班级:农电0802 姓名:左一丁 学号:200801090227

三次数学危机 提到数学,我有一种感觉,数学是自然中最基础的学科,它是所有科学之父,没有数学,就不可能有其他科学的产生。就人类发展史而言,数学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巨大的,难怪有人说数学是人类科学中最美的科学。但在数学的发展史中,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其中历史上曾发生过三大危机,危机的发生促使了数学本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这三大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发生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时期,时间最早。当人类逐渐脱离蒙昧走向文明的时候,不同的民族都会利用他们原始文明中的经验、思维方式给这个奇妙变化的世界一种解释:这个世界是如何构成的?怎样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对这种世界的解释表现出各自的智慧形态,有的民族(如在印度)采用了一种从神秘走向宗教的解释世界的方式;在中国则形成了阴阳学说、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等以此来解释世界。与此不同,古希腊民族则采用了一种以数字,即以数学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 毕达哥拉斯对数论作了许多研究,将自然数区分为奇数、偶数、素数、完全数、平方数、三角数和五角数等。因为有了数,才有几何学上的点,有了点才有线面和立体,有了立体才有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从而构成万物,所以数在物之先。他曾证明用三条弦发出某一个乐音,以及它的第五度音和第八度音时,这三条弦的长度之比为6∶4∶3。在这里,他们满怀信心地期望,人们将发现数是最高统治者。因此,他们认为,凡物皆数,数是事物的原型,也构成宇宙的秩序。如果想认识周围的世界,就必须找出事物中的数。一旦数的结构被抓住,就能控制整个世界。同样的道理,“和谐”和“美感”也是由一定数的比例关系组成的。 伟大的时刻来临了,毕达哥拉斯发现了现时众所周知的勾股定理(其实中国于公元前一千一百年已有此定理)。但是,这个胜利是短命的。其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帕索斯考虑了一个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是多少呢?他发现这一长度既不能用整数,也不能用分数表示,而只能用一个新数来表示。希帕索斯的发现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一个无理数2!的诞生。小小2!的出现,却在当时的数学界掀起了一场巨大风暴。它直接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信仰,无理数的出现,标志着毕达哥拉斯学派作为一种自然哲学体系的衰落。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宣扬的算术和几何之间的完满和谐原来是一个骗局:数对于宇宙的最直接方面———几何———尚且无法解释,它又如何能够统治宇宙呢? 实际上,这一伟大发现不但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致命打击。对于当时所有古希腊人的观念这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这一结论的悖论性表现在它与常识的冲突上:任何量,在任何精确度的范围内都可以表示成有理数。这不但在希腊当时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信仰,就是在今天,测量技术已经高度发展时,这个断言也毫无例

高中物理学史 人物成就大全

高中物理中出现的所有物理学史资料的总结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 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着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 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 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 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着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

曾育盼_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学习感想

《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学习感想 粒子物理:曾育盼16212299 我导师是研究暗物质理论的张宏浩老师,也是《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任课老师。在学这门课前我学过一点广义相对论的皮毛,学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学习感想。 我们知道广义相对论是狭义相对论的推广,它将狭义相对论从惯性系推广到了非惯性系,从平直空间推广到了弯曲时间。而我也了解到量子场论是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结合,老想着统一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我某一天学广义相对论时突然想到:度规可以描述时空的弯曲,量子场论中也有度规,那把弯曲时空的度规代入不就得到了弯曲时空的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了吗?这不就是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结合吗?虽然挺激动,但是隐隐觉得不会这么简单。在第一节《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课后,我向张老师请教这个问题,张老师说:对呀,这就是弯曲时空的量子场论。我说:那这不就是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结合吗?老师说:但是这是半经典的,引力并没有量子化。一语点醒梦中人。我想起了玻尔的半经典氢原子模型,虽然是半经典的,但是物理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也许这种半经典的理论也会打开一条新道路。昨天去听施郁老师的讲座,他提了一下弯曲时空的量子场论是半经典。我突然想: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不可调和,但是似乎人们默认量子力学是正确,广义相对论需要被修改(量子化),也许结果是量子力学需要被“相对化”呢! 除了教书育人,张老师还邀请知名学者梁灿彬与戴自海老师来课

上给我们做讲座。梁老师的讲座涉及黑洞、虫洞、多维时空。其中四维立方体的循序渐进的推演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关于穿越的过程,并不是像我开始想的那样是从虫洞的洞里穿过的,而是沿着洞壁穿过的。我们平常看到虫洞的图,只有那个面(压缩掉一维)才是我们的活动区域。而额外维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戴老师讲了宇宙的起源。其中的暗能量令我印象深刻。我问他暗能量用什么来描述,老师说就是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我震惊于这么复杂的东西原来只是用这么简洁的常数来描写。 之前我也看过爱因斯坦场方程。也知道由它引出了宇宙学这样一门学问。而宇宙看起来这么纷繁复杂,让人觉得宇宙学也必定是一门纷繁复杂的学问。那么由场方程推出宇宙学方程的过程应该也是复杂的。但是看过张老师在《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课上的推导,我才发现原来宇宙学并没有那么复杂。宇宙学方程甚至看起来有点简洁优美。 而从场方程推出水星进动、引力波、黑洞等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一个方程可以导出这么多有趣现象,充分说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强大。 总结:张老师的《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课轻松幽默,收获多多:学到了知识,解决了疑惑,还更新了一些观念。当然,由于我个人的懒惰与后期重心放到了量子场论上,对于广义相对论的学习并不是很深入,希望之后的学习可以对广义相对论与宇宙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