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石磊最后一套模拟题

石磊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2011-1-1

一、单项选择题: 1 ~ 1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无人工厂”,这种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从本质上看()

A.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B.资本家获取相对剩余价值的手段

C.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手段

D.资本家掩盖剥削雇佣工人的工具

4.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结论这一著名论断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得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D.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5.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途径是()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个主要经验,同时也是中国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的是()

A.武装斗争问题

B.国家政权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群众路线问题

7.毛泽东首次明确地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的关系提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考察的报告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而斗争》

C.《论十大关系》

D.1961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要坚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C.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D.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9.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而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民族融合

10.1840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义和团与部分清军与八国联军进行了殊死搏斗

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

C.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D.台湾人民的多次反抗侵略者的战斗

1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方针的会议()

A.八七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13.“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14.司机甲驾驶公交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迎面驶来一辆违章疾驰的大货车,为了避免与大货车相撞而保障公交车上几十名乘客的安全,甲迫不得已将公交车驶上了人行道,结果将骑自行车的乙撞成轻伤。甲的行为()

A.属于紧急避险,甲不负刑事责任

B.不属于紧急避险,甲应负刑事责任

C.属于正当防卫,甲不负刑事责任

D.不属于正当防卫,甲应负刑事责任

15. 2010年9月18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

A.建设学习型政党

B.党内民主

C.与时俱进

D.实事求是

16. 2010年9月18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民主集中基础上的集中

B.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C.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

D.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二、多项选择题: 17 ~ 3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

A.实践是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D.实践具有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双重功能,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8.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重点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这种深化研究和认识具体体现在()

A.要求我们不断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第三产业中为生产服务部门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D.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

19.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依靠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A.是对资本主义积累的整个过程的概括

B.是对资本主义积累的后果的概括

C.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

D.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根源

20.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导致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D.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

C.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

2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党和毛泽东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借鉴苏联的经验,在总结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党在我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它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是因为()

A.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C.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D.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拥护党的领导

23.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

A.确立了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迅速夺取民主革命全国胜利的方针

B.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C.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D.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24.邓小平把对外开放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引进外来资本,其必要性在于()

A.补充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B.扩大商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C.劳务输入、降低劳动力成本

D.开办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25.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

A.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B.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C.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D.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26.五四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这是因为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

A.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C.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D.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它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D.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28.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因为()

A.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9.2010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是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日前,教育部决定授予徐彬程等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这一事件()

A.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B.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德和崇高境界

C.这个英雄集体,向人们展现了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展现了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广阔胸怀,实现了自身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D.展现了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展现了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30.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实

C.不违反法律

D.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31.2010年5月7日晚上8时许,杭州富家子弟飙车酿惨剧浙大毕业生惨死其车下, 2010年6月30日晚8点多,南京岔路口地区发生惨烈车祸,一小车扎进人群,沿途撞倒9名路人,其中5人死亡。南京市江宁区检察院以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将南京“6·30”特大交通事故肇事司机张明宝批准逮捕。张明宝被抓获后,对其血液进行检验,属严重醉酒驾驶…从道德和法律层面上分析”酒驾”和”马路飙车”行为中,说法正确的有()

A.从道德层面上看,“酒驾”和“马路飙车”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德

B.从法律层面上看,“酒驾”和“马路飙车”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负刑事责任,受到刑罚

C.从道德层面上,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公民自身道德素养

D.从法律层面看,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者的惩戒力度,使其“不敢”

32.中国人民解放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此次护航任务的历史意义在于()

A.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

B.中国军队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

C.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D.体现了中国海军世界霸主的地位

33.日本新首相鸠山由纪夫的主要外交主张有()

A.建立新时代的日美同盟.确立日美对等伙伴关系

B.推进日本为主导的“东亚共同体”

C.实行友好外交、尊重对方

D.以福田首相方式正确对待中国历史问题

三、分析题: 34 ~ 3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自然界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开发利用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一基本国情,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为人民生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要通过现象的不断往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更明确地被人们认知。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能力,就一定能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一定能够做到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摘自2010年10月8日胡锦涛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12月7日至19日,世界各国元首将齐聚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全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为后京都定下基调。12月19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就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文件内容非常简明扼要,符合之前预期。文件中对各国的具体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都没有提及,只在附件中有一份表格,涵盖一些较为重要的细节。文件中标明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提供的资金计划,以及升温控制目标,即确保全球平均温度的升幅不超过两摄氏度。文件中并没有预测二氧化碳的峰值在哪一年出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离开哥本哈根之前发表声明,称该协议的达成是有意义的。但也承认,光凭这一项协议是不够的。一些国际组织也随即发表声明质疑上述文本,认为其不能有效解决气候变暖。对于相关协议,质疑之声肯定存在。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明年在墨西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先在德国波恩举行一次会议。近年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规模越来越大,出席人数越来越多,会议延期闭幕的情况并非罕见。

摘自搜狐网2010年12月20日

请结合真理与价值关系的理论阐述人与自然应建立的关系。

35.请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提出的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如何理解毛泽东指出“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2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请回答:

( 1 )如何理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2 )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0年2月17日,钱学森荣获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中这样说到:“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至今,“我做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这句忠诚告白仍在鼓舞激励着我们……

1950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年轻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年轻人刚一离开办公室,他立即拨通司法部的电话说:决不能放走这个中国人,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因为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1955年9月17日,美国洛杉矶港口,一艘名叫克利夫兰总统号的轮船即将起航。当时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主任、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的得力助手携带夫人站在即将起锚的船头,他一手领着7岁的儿子,另一只手提着一把吉他。

他就是钱学森。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曾非常满意地对大家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虽然没有取得积极的成果,但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就是这一件事,会谈也非常值得。

材料2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居住了20年。这期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工作上拥有便利的条件。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他向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人民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

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退休用。而我一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走过罗湖口岸,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回国后不久,组织上便安排他去东北参观。一路上,他参观了新建的工厂、水电站、大学、研究所。从新中国成立6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中,钱学森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立志报国的信念。参观期间,钱学森访问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大将特意从北京赶来接待他。陈赓热情地对钱学森说:“哈军工打开大门欢迎钱学森先生。”在参观到一个小火箭试验台前时,陈赓问他:“我们能不能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中国人同样能造!”

陈赓听后哈哈大笑,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事后,钱学森才知道,陈赓是带着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指示,专程就此来请教他的。回到北京后,钱学森经过深思熟虑,向中国科学院提出了组建力学研究所的建议。一个月后,力学研究所即宣告成立,钱学森任所长。在周恩来总理的鼓励下,他起草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的措施。钱学森的意见书受到了党中央高度的重视。周总理亲自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国家航空工业委员会,同时授命钱学森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6年10月8日,在钱学森归国一周年时,国防部五院宣告成立。钱学森给刚分配来的156名大学生讲授“导弹概论”,开始培养新中国第一批火箭、导弹技术人才。1957年2月,周总理签署国务院命令,正式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院长。这期间,钱学森还参加了《1956年至1967年科

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制定,钱学森担任了由12名科学家组成的综合组组长。规划制定了57项重大研究任务,其中,特别把发展原子能、导弹、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作为重中之重的最急需项目。从而为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钱学森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60年,在他的具体领导下,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枚导弹。之后,他又亲自主持了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实验工作,于1966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1965年,他向中央建议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1968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终于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钱学森是位科学家,他为了回到祖国而奋力抗争;钱学森不是共产党员,但回国后的亲身经历,使他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

1958年年初,钱学森郑重地提出了入党要求。1958年10月,在钱学森回国的第三年,力学所党支部通过了他的入党要求。1959年1月,经中国科学院党委批准,钱学森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同年11月12日转正。30年后,他回忆到:“在建国10周年的时候,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时候我心情非常激动,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了!我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

钱学森一生获得过无数荣誉,但他认为,最大的荣誉是自己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大会。江泽民、杨尚昆亲自为他颁奖。但钱学森在讲话中却说:“今天我不是很激动,就在今年,我看了王任重同志写的《史来贺传》序言。在这个序言里他说中央组织部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个人作为建国后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心情激动极了。我现在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而且与劳动人民中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了一起。”在钱学森的心目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钱学森多次说过:“我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在创建力学所期间,他按照技术科学的思想,主持建立了各个专业科组,并积极倡导学术民主,在科学研究面前不论资历深浅,彼此都平等。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近代力学系并兼任系主任。在给学生讲课时,他发现许多工农子弟因为经济困难,买不起计算尺等学习用具,便把刚出版的中文版《工程控制论》一书的稿酬,毫不迟疑地捐给了系里,资助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具。

《钱学森此生惟愿长报国》——2010年04月15日人民网-《大地》

请回答:

( 1 )钱学森多次说过:“我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人生观。

( 2 )结合在钱学森的心目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论断材料谈谈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大学生应当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据中通社报道,2010年11月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表声明,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对中国铜版纸、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关税。美中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投票决定三项针对中国输美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调查(即双反调查),这三项调查涉及产品包括铜版纸和磷酸盐。这也是中美两国之间最近一长串贸易纠纷中的最新一起。据知,奥巴马就职以来,美国已经对中国产品开展了至少十次“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两宗反倾销调查,一宗特保调查。立案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救济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摘自中通社《美中贸易摩擦再升温》

材料2

2010年11月15日至18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会谈,成果丰富。双方积极评价中美建交三十年来两国关系取得的巨大发展,并就推进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达

成一致。奥巴马总统将分别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会见。奥巴马总统还与中国青年人进行了交流并回答他们的提问。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 1 )结合材料1、2如何认识奥巴马上台后的中美关系?

( 2 )结合材料1、2指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经验是什么?

( 3 )结合中美关系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政治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6 分。

1.B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感性认识的局限性的把握。题干是毛泽东在讲到感性认识的时候讲的一段话,是说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中,C项明显是错误选项,排除。ABD三项都是有关感性认识的正确观点。但受到单项选择的限制,要求选出一个最合题意的选项。而毛泽东这句话主要不是讲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地位,而是谈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正由于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才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将A和D两项再排除,只有B项才是最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考生回答本题也有一定难度,难就难在对毛泽东这句话的理解上,它究竟是指感性认识的作用问题还是局限性问题?从这句话中似乎还不能直接把握。有的考生很可能由于没有读懂这句话的主要指向,而误选A项或D项导致丢分。

2.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各种物品的不同的自然属性,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也就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体现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它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的生产关系,它在一切人类社会中都存在,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3.A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4.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各国内部的矛盾,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胜利的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曾得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同时发生的结论。但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期的新变化,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并领导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开始变为现实,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同时注意此题:“两个必然”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成熟以前是不会出现的”。下面关于这两个问题的阐述正确的是(ABCD)

A.“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是有内在联系的

B.“两个必然”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

C.“两个绝不会”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D.“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5.B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6.B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打碎敌人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政权,具体到我国就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因此B项符合题干意思。

同时注意: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土地问题。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实现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消灭封建土地占有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核心问题。分清敌、我、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

7.A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从理论上把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他说,“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必须同时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在这里辩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到20世纪60年代,他更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个总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深化,设计了不同于苏联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也逐步成为全党的共识。在理论上,毛泽东对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8.C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

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9.B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第一,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所谓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等。第二,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没有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稳定和繁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第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而D 选项民族融合是一种错误观点。

10.C 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所以答案是C。

11.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所以答案是A。

12.A 1927年的八七会议的内容: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1935年的遵义会议的内容: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的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所以答案选A。

13.B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如果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理想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所以答案是B。

14.A《刑法》明文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所以所以答案是A。

15.A

16.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34 分。

17.ACD 本题是考查对实践观的内容、特点及功能作用的确认和把握。实践观是重要考点。在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确定了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功能。认为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的而不是孤立的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活动,因此它又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由于实践既不是纯粹的客观活动又不是纯粹的主观活动,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和纽带,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双重功能。所以题中的ACD三个选项正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为正确答案。B项将实践

活动的能动性等同于主观性,是明显的干扰项,所以是错误的选项。考生回答本题,如果对实践的能动性特点把握得不准确的话,最容易将能动性与主观性等同而误选B项。也有的考生会由于不理解D项对实践功能的表述为何意而漏选D项丢了这2分。

18.A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重点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这种深化研究和认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随着分工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日益突破单个工人的局限,由许多劳动者的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生产过程,已成为当今生产发展的基本状况。这样,在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也突破了单个劳动者的局限,是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这种“总体工人”的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直接生产劳动的分离和相对独立化,要求我们不断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是局限在工人的直接生产劳动上面。(2)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价值是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的。在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精神财富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科技劳动创造的非物质形态的财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因此,在今天,不能再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必须把非物质生产领域中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这实际上是要我们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19.ABCD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表明,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必然产生两极分化:一极是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对资本主义积累的整个过程及其后果的概括,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根源。

20.ABCD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21.ABCD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2.ABC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党和毛泽东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借鉴苏联的经验,在总结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党在我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它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这是因为:第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D选项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拥护党的领导于此题无关。所以选ABC。

23.ABCD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第一确立了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迅速夺取民主革命全国胜利的方针。第二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第三,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第四,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4.AB吸引外来资本的同时,可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也必然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但我国是劳动力充足、劳动力价格比较低的国家,引进外来资本的目的不是劳务输入;开办经济特区是为引进外资创造条件,但不能说因为开办了经济特区所以要外资,也就是说开办经济特区不是吸引外资必要性的体现。

还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本题考查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适应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据,所以,ACD为正确选项。

25.ABCD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26.ABCD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这是因为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7. BC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实现的,所以正确答案是BCD。

28.ABCD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因为: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9.ABCD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同学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不怕牺牲,挺

身而出的英雄壮举,感人至深,可歌可泣,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德和崇高境界。他们是大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英雄,是全国广大青年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这个英雄集体,向人们展现了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展现了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广阔胸怀,展现了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展现了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这个英雄集体的撼人壮举,感动了国人,照亮了人心,温暖了社会。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同学既实现了自身的自我价值,又实现了社会价值。30.ABCD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31.ABCD从道德层面上看,“酒驾”和“马路飙车”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是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交通的必备前提。从法律层面上分析“酒驾”和“马路飙车”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负刑事责任,受到刑罚。

如何减少类似“酒驾”和“马路飙车”造成交通事故。其一,从道德层面上,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树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公民自身道德素养。其二,从法律层面看,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者的惩戒力度,使其“不敢”。其三,从制度层面上,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完善监管制度。

32.ABC

同时注意:打击索马里海盗活动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索马里和平进程和国家经济发展、消除贫因和不安全因素。

33.ABCD

三、分析题:每小题10 分,共50分。

34.答案要点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因此,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之间具有矛盾性。这种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它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活动造成了困难和困境,另一方面,这种矛盾的不断出现和解决又不断地推动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一般说来,这种调节总是要使价值服从真理,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包括人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问题。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应当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

35.答案要点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军阀,后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其

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并有着不同的历史结局。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维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行军事独载的方案。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案。

在三种方案面前,可供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即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还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其结局是前一种方案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人民唾弃,后一种方案获得广泛的拥护,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为什么是两种呢?从根本上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具备现实性,是行不通的。首先,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他们不能容忍中国的发展,更不允许中国成其竞争对手。其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小;在民族产业中工业资本比重很小;在工业资本中又以轻工业为主,因而导致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它没有勇气和力量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因为它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的纲领,无法动员广大的农民群众。它不掌握军队,无法进行胜利的武装斗争。再次,它幻想统治阶级的让步,而中国的反动统治者拒绝任何民主改革。所以中间党派无法实现“以民主的方法争取民主,以合法的手段争取合法地位”。

正如毛泽东指出“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36.答案要点:

( 1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在政治上要求人民当家作主,在文化上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当家作主和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也决定了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上的一致,因此,在社会方面必然体现出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需要人们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 2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37.答案要点:

( 1 )钱学森的人生观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这种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但只要科学认识人生的目的,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为狭隘私心所扰,不为浮华名利所累,不为低俗物欲所惑,就能够不断实践高尚的人生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钱学森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境遇,但他始终把个人的努力与人民的事业结合,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勇敢战胜种种困难和挫折,在不断奉献中领会生活的美好,实现了人生价值。

( 2 )在钱学森的心目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论断,他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事迹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弘扬爱国主义有重要启发: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你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如何,也无论你在何种所有制企业中工作,作为中华儿女,

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应当说,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个人报效祖国消除了许多障碍或阻隔,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38.答案要点:

( 1 )由于遭遇金融危机,也由于小布什单边主义的“新帝国”强权外交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奥巴马执政后的美国一是对于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基础维持美国全球霸权更加力不从心,二是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崛起已经开始改变世界大国的力量对比,世界多极化、民主化、去极权化更加不可阻挡,美国被迫或半被迫放弃单边主义,弱化美国世界霸权强度,收缩美国霸权范围,对于主要大国采取相对尊重和多边合作态度,强调”积极的、全面的、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特别在朝核、美国国债和经济危机问题上寻求中国的合作,中美关系有可能向长期和平竞争战略合作的方向发展,走出历史上霸权与“挑战霸权”的怪圈,与中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主张基本一致。

( 2 )中美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经验是: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牢牢把握住两国积极、全面、合作关系的大方向,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能改变。

( 3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必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经济能够实现持续高速增长与发展,对外开放战略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对外开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第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正确看待对外开放带来的风险,并注重防范风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