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内古特的创伤写作艺术_解读_五号屠场_中毕利的时间旅行与外星经历的创伤内涵

冯内古特的创伤写作艺术_解读_五号屠场_中毕利的时间旅行与外星经历的创伤内涵
冯内古特的创伤写作艺术_解读_五号屠场_中毕利的时间旅行与外星经历的创伤内涵

收稿日期:2008-03-18;修订日期:2008-11-19

作者简介:1.李建康(1978-),男,云南曲靖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创伤文学;2.张 虹(1974-),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和英美文学。

冯内古特的创伤写作艺术

———解读《五号屠场》中毕利的时间旅行与外星经历的创伤内涵

李建康1

,张 虹

2

(1.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系,河南洛阳471003;2.河北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16)

摘 要: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具有复杂的叙事技巧和高超的创伤写作艺术。冯内古特通过遣词造句,采用各种技巧(包括不断地变换叙事话语的形式和叙事的视角对叙事距离进行调节、情景并置、重复等),在文本之下建构了一个潜文本,通过文本与潜文本的对话,向我们揭示了主人公毕利时间旅行与特拉法玛多星球经历的创伤内涵,借此表达了他的反战思想,并对致使毕利创伤难愈的战后美国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批判。

关键词: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时间旅行;外星经历;战争创伤

中图分类号:I 712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22X (2009)022*******

Kurt Vonnegut πs Art of Trauma 2W r iti n g:

A Ca se of

B illy πs Exper i ence i n S laugh terhouse 2F ive

L I J ian 2kang 1

,ZHANG Hong

2

(1.Depart m ent of Graduate Studies,P 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Luoyang,Henan Pr ov .,471003,China;

2.Depart m ent of College English,Hebei Nor 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Pr ov .,050016,China )

Abstract:S laughterhouse 2Five de monstrates Kurt Vonnegut πs great art and craft of trau ma 2writing .E mp l oying such techniques as regulating narrative distance by shifting points of vie w and f or m s of narrative discourse,juxtapositi on of situati ons,and repetiti on,Vonnegut creates a subtext beneath the text .Thr ough the dial ogue bet w een the text and the subtext,Vonnegut reveals the trau matic i m p licati ons of B illy πs ti m e travel and Tralfa madorian experience,and thus exp resses his anti 2war senti m ents and criticizes the American s ocial reality that makes it difficult for B illy t o recover fr om trau ma .

Key words:Kurt Vonnegut;S laughterhouse 2F ive ;ti m e travel;Tralfa madorian experience;war trau ma

0.引言

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 )的《五号屠场》(S laughterhouse 2F ive ,1969)一经发表就很畅销。不过有趣的是,这部畅销的作品也是最容易被读者误读的作品。冯内古特用并不复杂的语言描述了主人公毕利纷繁复杂、亦真亦幻的经历,特别是毕利的时间旅行与特拉法玛多星球经历。很多读者因此便将《五号屠场》当作科幻小说,实乃一种典型的误读。实际上,在冯内古特看似简单的语言中凝结着其复杂高超的创伤写作艺术。冯内古特通过遣词造句,采用各种技巧,包括不断地变换叙事话语的形式和叙事视角对叙事距离

进行调节、情景并置、重复等,在文本之下建构了一个潜文本。通过文本与潜文本的对话,揭示了毕利时间旅行与特拉法玛多经历的梦幻性质与创伤内涵。

1.毕利的时间旅行错觉与特拉法玛多梦幻从表面上看,《五号屠场》类似于科幻小说,因为小说中出现了两大科幻元素:时间旅行与外星经历。时间旅行是科幻小说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常常凭借这种超前的、优越的技术手段来回穿梭于过去、现在与未来之中。外星经历是科幻小说特有的想象经历,科幻小说也往往因为人物的外星经历而具有科幻色彩。应当指

第32卷 第2期2009年3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 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Vol .32 No .2Mar .2009

出,科幻小说中的时间旅行和外星经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大可能发生,其真实性有待于科学发现进一步证实,但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读者应与作者保持同一种信念,认为所有发生的事都是真实可信的。正是基于此,读者才能得以尽情走进科幻小说家所提供的科幻世界。不过,《五号屠场》中毕利的时间旅行和特拉法玛多经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我们发现,冯内古特通过各种技巧与策略,字里行间消解着毕利的时间旅行和特拉法玛多经历的真实可信性,而不是力图引导我们去“享受”一种科幻世界。作者最终通过潜文本揭示出时间旅行只不过是毕利意识状态分离的一个隐喻,特拉法玛多经历只不过是毕利的梦幻与妄想。而时间旅行和特拉法玛多妄想经历的背后,却是毕利的精神创伤。

冯内古特采用了一系列手段来消解毕利特拉法玛多经历的真实性。叙事话语和叙事视角的转换就是其用来制造“蛛丝马迹”暗示毕利经历的真伪、揭示毕利经历真相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仔细考察文本,就不难发现,叙述者的叙述化话语和转述话语往往形成一种互证或消解的关系。当叙述者采用自己的叙述化话语(讲述话语)时,我们所读到的通常是叙述者从无所不知的角度对毕利所发生的事进行的客观描述;而当叙述者采用转述话语时,我们所读到的往往是毕利对所发生的事的主观认识,而叙述者对其真实性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因此,我们看到:毕利“时间错乱”了,他自称“多次看到自己的出生和死亡”,自己常常回到从出生到死亡之间的所有事件中去(Vonnegut,1969:23)①;他自称自己1967年被特拉法玛多星球人绑架,特拉法玛多人用一个“时间转换器”(ti m e war p)将他带到了特拉法玛多星球,他在特拉法玛多星球上呆几年,而在地球上就只有一微秒,故而人们无法察觉到他的离开(26);不过,他又自称自己的“时间错乱”与特拉法玛多星球人无关,特拉法玛多星球人只是给了他“自知力”,认识到自己的“时间错乱”原来是“时间旅行”,他说自己第一次“时间错乱”始于1944年,早在特拉法玛多经历之前(30)。叙述者不断地强调这一切皆为毕利所说,也就暗示读者其中潜藏着事情的真相。

随着小说的展开和故事的推移,冯内古特不断地向我们暗示,毕利的特拉法玛多经历本身就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他自己的梦幻和妄想,而他的梦幻与妄想的基础在于特劳特的科幻小说。因此,相应地,冯内古特向我们揭示出,毕利将自己的“时间错乱”看作“时间旅行”原来是一种自我欺骗,是对自己痛苦的、非正常的状态所进行的一种正常化、合理化解释。

冯内古特通过各种方式暗示毕利的特拉法玛多经历具有梦幻与妄想的性质。比如,毕利每每体验这种经历时都发生在入睡或醒觉时。毕利的特拉法玛多经历的妄想本质,越到小说的后面就越明显地被揭示出来。叙述者一边讲述毕利的特拉法玛多经历,又一边消解着毕利经历的真实性。在小说的第五章,毕利“时间旅行”到了特拉法玛多星球,同蒙塔娜在特拉法玛多星球上发生了性关系后,毕利“时间旅行”到了1968年的床上。电热毯温度调得很高,毕利浑身是汗,只模模糊糊地记得女儿曾把他安顿在床上。叙述者随即揭穿了毕利“时间旅行”到特拉法玛多的真相:“毕利用鼻子闻了闻。他那热呼呼的床闻起来有股养蘑菇的地窖味。原来他做了一个同蒙塔娜睡觉的梦且梦遗了”(134)。毕利的特拉法玛多经历只不过是一个梦。

快到故事的末尾(第九章),作者更以情景并置的方式揭穿了毕利时间旅行和特拉法玛多经历的真相。叙述者告诉我们,毕利就在时代广场的一个书店里找到一本基尔戈?特劳特写的小说《大布告板》,他读了几段,发现自己以前在老兵医院已经读过,小说是讲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被外星人绑架的故事,他们被关在一个叫做锆石-212号星球上的动物园里供外星人观看(201)。他还看了特劳特的另一本关于一个人用时间机器回到过去看耶稣故事的书(202)。他在买特劳特的科幻小说时,看到了柜台边有一箱登载女人裸体照的旧杂志。其中一份杂志的封面上写到蒙塔娜的下落。叙述者是这样叙述毕利的反应的:“他当然知道蒙塔娜?怀尔德哈克究竟在什么地方。她在特拉法玛多星球照看孩子呢,而这份叫做《午夜猫咪》的杂志却肯定地说她正穿着水泥外套沉在圣佩德罗海湾底下30英寻处的盐水里。”(204)作者将毕利的意识与社会公众的意识并置,两种话语形成了强烈的比照,读者从字里行间里能够明白无误地感受到何为真实,何为虚幻。不但如此,叙述者更以嘲讽的口吻告诉我们,不愿摆脱虚幻的毕利不愿细看杂志,并随即有意地否认了杂志封面上所登载的照片是蒙塔娜:“毕利没有细看这些照片。照片尽是黑白斑点,模糊不清。照片上的可能是任何一个人”(205)。

而在毕利随后的特拉法玛多经历中,叙述者更是以一种调侃的口吻揭示了毕利同蒙塔娜在一起的妄想性质:

蒙塔娜脖子上有一根银项链,一只盒式小

?

8

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 

坠子挂在她的两个乳房之间。盒里是她酗酒的

母亲的照片———照片尽是黑白斑点,模糊不

清。照片上的可能是任何一个人。在盒子的外

面刻着这样一些字:上帝赐我/以安宁去接受/

我不能改变的事,/以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事,/以智慧总能/去辨别是非。(Vonnegut,

1969:208-209)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蒙塔娜母亲的照片和毕利在书店里看到的蒙塔娜的照片具有相似的特征;蒙塔娜胸坠上刻着的字和毕利办公室墙上相框里的祈祷文一模一样(60)。这种重复绝非只是一种巧合。冯内古特正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现实与毕利的异常经历之间的对比来暗示后者的不真实性,揭示其中的虚幻。而到了小说的最后一章(第十章),这种“建构”与“解构”表现得更为突出,叙述者刚刚转述完毕利的故事便随即通过另一种事实消解了毕利故事的真实性:

在特拉法玛多,毕利?皮尔格里姆说,外

星人对基督耶稣不感兴趣。特拉法玛多人最感

兴趣的地球人,他说,是查尔斯?达尔文———

就是主张死了的就该死、尸体是进步的表现的

那个人。就这么回事。

这一主要思想也出现在特劳特的科幻小说

《大布告板》中。飞碟生物抓获了特劳特的主

人公,问他关于达尔文的事。他们还问他关于

高尔夫球的事。(Vonnegut,1969:210-211)

冯内古特通过各种含蓄的方式消解了毕利自称的“时间旅行”和特拉法玛多经历的真实性,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告诉我们,原来毕利的“时间旅行”和特拉法玛多经历只不过是毕利从科幻小说中“借鉴”来的一种自我疗伤的策略。如果说毕利的“时间错乱”是一种症状或一个能指,那么它所对应的真实的所指,不是毕利自称的、科学化、正常化了的“时间旅行”,而是毕利的创伤。

2.毕利的创伤、创伤根源及其应对策略

PTS D(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2trau matic stress dis order的缩写)作为一种创伤的诊断标准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学会于1980年纳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 M2III)中。虽然人们对PTS D的精确定义仍然存在争议,但大多数对PTS D 的描述都认为,遭受PTS D的个体在经历重大创伤性事件后往往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症状:1)患者以痛苦的闯入性记忆、频频出现的痛苦梦境等各种方式“闪回”到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持续性地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2)在创伤性事件之后,患者心理麻木、情感麻痹,在整体上给人以木然、淡然的感觉;患者无动于衷,对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与外界疏远、隔离;3)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相关的刺激反应过度、警觉过高,或者回避引起创伤回忆的活动;难以入睡或不能安睡;记忆出现障碍或注意力难以集中;因为别人的死亡而对自己的幸存感到内疚。(AP A,1980:238;Goldens on, 1984:573;沈渔邨,2001:86-87)上述PTS D的主要症状在战后的毕利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

在《五号屠场》第二章开头,叙述者运用现在时的转述话语告诉我们:

毕利?皮尔格里姆时间乱套了。

毕利睡觉时是个老态龙钟的鳏夫,醒来时却出现在他结婚的那一天。他从1955年的门进去,却从1941年的门出来。他再从这个门回去,却发现自己到了1963年。他已经多次看到自己的出生和死亡,他说,并胡乱地访问他生与死之间的所有事件。

他说。

毕利时间痉挛了,无法控制自己下一步要去哪儿,而且那些旅行也不一定好玩。他常常怯场,他说,因为他从来不知道他下一步要演出的是自己生活中的哪一幕。(Vonnegut,1969:

23)

这里,叙述者运用现在时态的转述话语其实已将“现在”的毕利的创伤症状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在”的毕利正是在遭受着极度的痛苦,经历着极端残酷的“时间错乱”,以无法控制、无法选择的强迫性方式“回闪”、重演自己的生活经历。这种“时间错乱”和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时间旅行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说科幻小说中的时间旅行只是一种超前的、优越的、难得的技术手段的话,那么毕利的时间错乱丝毫不具有任何优越性。相反,“时间错乱”给他带来的只是永无止境的痛苦,叙述者极为形象地将这种“时间错乱”描述为一种“痉挛”。毕利不断地重复“演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但矛盾的是,这种重复“演出”并不在他自己的控制能力之内,而是每次都因不知道要重复哪一幕而“怯场”。

毕利的其他创伤症状也表现得相当明显。他在检查病人时常常不知不觉就睡着,无法专注;对于自己的年龄和生活的年份常常“失忆”,他只能从自己的轿车执照牌上判断那是1967年,觉得自己应该是44岁②;消防队的警报器突然响起,毕利高度警觉,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吓得魂不附

?

9

1

?

 第2期李建康,张 虹 冯内古特的创伤写作艺术

体。(56-57)妻子瓦伦西亚总想知道毕利的战争经历,而毕利却始终回避不答;妻子觉察到他心中有“关于战争的秘密”,心中“有些事不想谈”,而毕利却拒绝承认。(121)毕利虽极力压抑、回避心中的秘密,但他的身心反应还是将之表露无遗:1964年,在他18周年结婚纪念日上,当大家唱《我原来的那帮老伙计》(That O ld Gang of M ine)③时: 真没料到,毕利?皮尔格里姆发现这支歌

和这种场合使他感到很难受。他从来就没有一

帮老伙计,没有亲爱的心上人和老朋友,但随

着四重唱发出缓慢而痛楚的和声时,他还是想

起了一个人④。那和声故意变得忧郁,越来越

忧郁,难以忍受地忧郁,接着出现一个和声甜

美得令人窒息,过后又是些忧郁的和声。毕利

对变化的和声有着强烈的身心反应。他的嘴里

满是柠檬的味道,他的脸扭曲变形,似乎他真

的被绑在了那叫做“拉肢”的刑具架上被分

尸。(Vonnegut,1969:172-173)

这歌词及其和声实际上刺激了毕利最严重的创伤回忆———德累斯顿轰炸和战友的死。不过,毕利自己却无法道明其中的原因:“他身体上的确没问题,只是不能解释那支歌为什么会那么奇怪,对他产生如此影响。他多年来认为自己内心没有秘密。但这次证明在他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很大的秘密,他却想不出这秘密是什么”。(173)这也正是创伤的诡异之处。它能被当事人隐约感觉,却无法道明;不能记起,也不能忘记。冯内古特也借两个人物之口将毕利的精神创伤形象地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出来:瓦伦西亚(Valencia)说毕利“看上去好像是见了鬼”(173)(原文强调);科幻小说家基尔戈认为毕利“透过一扇时间窗户,”“突然看到了过去或未来”。(174)(原文强调)

“时间痉挛”“鬼”“时间窗户”———所有这一切比喻,其本体都是毕利的创伤。美国著名的创伤理论家凯茜?卡露思(Cathy Caruth)指出,导致PTS D的根本原因在于:

创伤事件在其发生的当时未被完全整合或

转化为经验,而只是到了后来才以重复的方式

控制着当事人。遭受创伤,也正是被某意象或

事件所控制。创伤症状因此不能被简单地解释

为对现实的歪曲,也不能被解释为创伤症状赋

予它希望忽略的现实以无意识的意义,也不能

被解释为对过去的愿望进行压抑。……如果一

定要将PTS D理解为一种病理症状的话,那么

它不是无意识的症状,而是历史的症状。遭受

创伤的人,我们可以说,其内心承载着一段不

可能的历史;或者说,他们自己变成了他们不

能完全控制的历史的症状。(1995:4-5)(文中

黑体为原文强调,笔者译)

也就是说,没有严重的创伤性事件,PTS D就无从成立。毕利之所以表现出如此严重的PTS D症状,之所以遭受如此严重的创伤,正是因为他内心承载着太多“不可能”的历史。

叙述者透过毕利时间错乱的意识,为我们拼贴出了毕利童年、战时、战后所遭遇的种种创伤性事件:在童年的时候,毕利的父亲将他扔到水里学游泳,毕利因溺水而受惊吓;12岁时全家人观看大峡谷时毕利受惊吓;战争中,毕利自和罗兰?韦锐等“三个火枪手”一起逃跑并被德军俘虏始,他就反应迟钝,感觉麻木,而历经德累斯顿轰炸、目睹战友及其他民众死亡,毕利更遭受剧烈的创伤;战后的毕利1968年乘坐包机前往蒙特利尔(Montreal)参加国际验光师大会,途中飞机坠毁,毕利幸存。叙述者告诉我们,在所有这些创伤性事件中,战争经历,特别是目睹德累斯顿的毁灭,是毕利所遭受的最严重、最难愈合的创伤。不过,如同大多创伤一样,毕利的创伤也是以一种“后来的”(belated)方式,在战争结束后3年(1948年)才表现出来的。毕利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上伊廉(Ilium)验光学校读书,在他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年,即1948年,毕利被迫和自己不喜欢的、长相丑陋但家境很富有的瓦伦西亚订了婚,毕利随即神经失常,住进了在纽约普莱西德湖(Lake Placid)附近的一家老兵医院。

叙述者在文本中以非常含蓄的方式告诉我们,如果说毕利的战争经历是其主要的创伤应激源(traumatic stress or)的话,那么,毕利在战后未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则是诱发其创伤并致使其创伤迟迟不能愈合的重要原因。战后的美国经济获得迅猛发展,而美国的文化精神和传统道德却陷入了危机。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痴迷于物质上的成功,但这种成功不再遵循传统“美国梦”的模式,靠个人自我奋斗去获得,而是通过各种捷径去攫取。毕利家境平常,父亲是个理发师,但毕利却靠和肥胖丑陋、举止低俗、家庭富有的瓦伦西亚结婚而“出人头地了”(毕利的母亲语),变得相当富有,他的岳父给了他一辆崭新的别克,一套全电气化的住宅,还使他成了公司的经理。(119)毕利的母亲为此兴奋不已,却从不顾及儿子的感受。然而,和身体肥胖、举止低俗的瓦伦西亚结婚正是毕

?

1

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 

利“患病的原因之一”。(119)婚后的毕利生活在一个亲情冷漠、缺乏理解和关怀的家庭里。妻子瓦伦西亚看重毕利给她从战场上带回来的钻石,却未理解战争给毕利留下的创伤;女儿巴巴拉忙于经营毕利给她留下的家业,却疏于关心毕利不能自理的生活,她不了解毕利内心的痛苦,却为毕利到处宣讲特拉法玛多星球时间观感到羞耻,并威胁要将自己46岁的、“老态龙钟的”的父亲送到老人收容所,就像她对待自己的奶奶那样。叙述者以极其讽刺的口吻借用特拉法玛多人的语言告诉我们,毕利生活在一个“机器”的世界里:毕利的岳父是一架机器;妻子瓦伦西亚也是一架机器(154)。

在这个缺乏情感、缺乏交流的机器世界里,社会文化更是堕落的,人们普遍过着垃圾生活,特别专注于感官上的刺激,精神上却空虚无比:晚上8点后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是关于打打杀杀或无聊透顶的事;时代广场的书店里卖的尽是些关于色情、诈骗、谋杀的书,书店里屋播放着付费观看的色情录像,出售打折的裸体照。(200)叙述者对此情形与特拉法玛多星球观做了对比,不无幽默、不无讽刺地评述道:

这些照片比那些电影更加特拉法玛多〔永

恒静止〕,因为你想看就看,它们从不变化。

20年以后,照片上的那些女孩会依然年轻,会

依然微笑、依然性感、或者干脆说依然蠢笨地

张着双腿。她们有的吃着棒棒糖或香蕉。她们

会依然吃着那些东西。而那些男青年的家伙会

依然半挺直,他们的肌肉会依然像炮弹一样隆

起。(Vonnegut,1969:200-201)⑤

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专注物质追求和感官刺激而精神颓废的社会里,毕利的精神难以康复、创伤难以愈合。

人们对战争创伤的回避则是毕利创伤不能愈合的另一重要因素。1948年毕利在老兵医院接受治疗,医生们将毕利的精神问题归咎于毕利的童年经历,认为毕利的问题和战争没有任何关系(100)。这就否认了导致毕利神经失常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毕利虽接受了精神治疗,但非对症下药的就医方式决定了毕利的精神难以康复。

在这样一个关爱缺失、精神颓废的社会里,毕利采取了以下生存策略:一是听天由命,接受现实。毕利对生活并不热心,但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只相框,相框里有一段祈祷文,表达了他的生存方法:“上帝赐我/以安宁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以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事,/以智慧总能/去辨别是非”(60)。而毕利不能改变的事也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60)。二是阅读科幻小说,梦幻外星世界。在老兵医院,罗斯瓦特将科幻小说介绍给毕利,毕利自此成了特劳特的小说迷。叙述者告诉我们,罗斯瓦特和毕利都以科幻小说来应对各自的创伤:

他们两人都发现人生毫无意义,部分原因

就在于他们在战争中所目睹的一切。比如,罗

斯瓦特用枪打死了一个14岁的消防员,把他

错看成了德国兵。就这么回事。而毕利目击了

欧洲历史上最大的屠杀,即德累斯顿轰炸。就

这么回事。

所以,他们试图重新创造他们自己以及他

们的世界。科幻小说帮了大忙。(Vonnegut,

1969:101)

特拉法玛多即是毕利为了缓解现实的痛苦,努力活下去,而根据特劳特的科幻小说在梦幻中创造的世界。毕利的梦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他同电影明星蒙塔娜在特拉法玛多的生活似乎弥补了他在现实中婚姻生活的不足;特拉法玛多的时空观似乎帮助他解释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理解的遭遇和痛苦(战争大屠杀、时间错乱等)。不过,毕利所构筑、认同的特拉法玛多时空观本质上是宿命论的和逃避现实的,是一种消极的疗伤方式。三是将“时间错乱”正常化为“时间旅行”。毕利应对创伤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根据科幻小说和自己的梦幻经历将自己的创伤症状科学化、正常化地阐释为“时间旅行”。毕利将令自己“怯场”、难以理解的“时间错乱”理解为“时间旅行”,这种“科学化”使得毕利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具有了接受的可能,从而能够得以继续生存下去。

3.结语

毕利的时间旅行和特拉法玛多外星经历的真正内涵,是毕利经历战争创伤后的一种幻觉和妄想。冯内古特是一位文体大师,他深谙科幻小说的套路和风格,并在此前的小说《自动钢琴》(1952)、《泰坦的海妖》(1959)等中进行了实践。但《五号屠场》却不是科幻小说,而是一部创伤小说,一部———如他在小说开头开宗明义所指出的那样———“反战小说”。冯内古特戏用了科幻小说这一常见的文体来表现毕利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充分展示了毕利精神创伤后的心理现实。冯内古特正是通过展示毕利所遭受的精神创伤来表达他的反战思想,深化他的反战主题的。

?

1

1

1

?

 第2期李建康,张 虹 冯内古特的创伤写作艺术

冯内古特对遭受精神创伤的毕利深表同情,但通过各种方式也暗示了他对毕利应对创伤的策略并不赞同。他不但对战后的美国社会文化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对特拉法玛多时空观进行了批判。由于文章篇幅所限,作者的态度以及创伤应对策略将另文专述。

注释:

①Kurt Vonnegut著S laughterhouse2F ive,O r the Childrenπs

C rusade(New York:Dell,1969年版),第23页;笔者译。

以下引文皆出自该版本,为笔者译,引文后只注页码。

②1967年毕利实际上是45岁。叙述者在第二章开头从全知

角度已经交代:毕利1922年出生于纽约的伊廉(Iliu m),1968年时46岁(参见Vonnegut,1969:23、28)。

这里及其后多次出现年份与毕利的年龄对应错误,表明叙述者是从毕利有问题的意识、知觉去描写的。

③文本中歌词为:“哎呀呀,我要让世界看看我的那帮老伙

计……永别了,亲爱的伙计们、亲爱的姑娘们;永别了,亲爱的心上人、亲爱的朋友———愿上帝保佑他们———”(Vonnegut,1969:172)。

④从上下文可以推断毕利想起的这个人就是埃德加?德比。

在德累斯顿集中营,毕利偷给他一勺糖浆,德比对毕利感激涕零;在德累斯顿轰炸中德比侥幸余生,但在即将

获得释放时却因携带了一个茶壶而被枪毙;死后,毕利亲自将他埋葬(笔者注)。

⑤这一段在云彩、紫芹和曼罗的中译本中被删除,可能译

者因为其中的“色情”因素,考虑到道德问题而将之删除,但这样做恰恰抹杀了冯内古特所具有的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批判思想。

参考文献:

[1]库尔特?冯内古特.五号屠场[M].云彩,紫芹,曼

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2]沈渔邨.精神病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1.

[3]American Psychiatric A ss ociati on(AP A).D iagnostic and

S tatistical M anual of M ental D isorders(3rd Ed1)(DS M2 III)[S].W ashingt on,D.C.,1980.

[4]Caruth,Cathy.T raum a:Explorations in M e m roy[C].

Balti m ore:Johns Hopkins UP,1995.

[5]Goldens on,R.M.L ongm an D ictionary of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K].Ne w York:Long man,1984.

[6]Vonnegut,Kurt.S laughterhouse2Five,O r the Childrenπs

C rusade[M].Ne w York:Dell,1969.

(责任编辑 尚小晴)

(上接第54页)

[9]Melka Teichr oew,F.J.Recep tive vs.p r oductive voca2

bulary:a survey[J].Interlanguage S tudies B ulletin, 1982,(2):5-33.

[10]Nati on,I.Testing and teaching v ocabulary[J].

Guideline,1983,(1):12-25.

[11]Nati on,P.&R.W aring.Vocabulary size,text coverage

and word lists[C]//N.Sch m itt&M.M cCarthy.

V ocabulary:D escription,A cquisition and Pedagogy.

Ca mbridge: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6-19. [12]Nati on,P.&A.Coxhead.RANGE[Z/OL].(2002-03

-04)[2008-04-13].htt p://www.vu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665315.html,/ lale/staff/Paul_Nati on.

[13]Read,J.The devel opment of a ne w measure of L2voca2

bulary knowledge[J].L anguage Testing,1993,(10): 355-371.

[14]Read,J.Vocabulary and testing[C]//N.Sch m itt&M.

McCarthy.V ocabulary:D escription,A cquisition and Pedagogy.Ca 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03-326.

[15]Read,J.&C. A.Chapelle.A frame work f or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ssess ment[J].L anguage Testing, 2001,(1):1-32.

[16]Sch m itt,N.&P.Meara.Researching vocabulary thr ough

a word knowledge fra me work:word ass ociati ons and verbal

suffixes[J].S tudies in Second L anguage A cquisition, 1997,19:17-36.

[17]Sch m itt,N.V ocabulary in L anguage Teaching[M].

Ca mbridge: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8]Sch m itt,N.&M.McCarthy.V ocabulary:D escription,

A cquisition and Pedagog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 on Press,2002.

[19]W esche,M. B.&T.S.Paribakht.A ssessing vocabulary

knowledge:dep th vs.breadth[J].Canadian M odern L anguage Revie w,1996,53:13-40.

(责任编辑 严辰松)

?

2

1

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观后感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观后感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观后感1 慕名看了《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这部电影,很多人都说本片无法与原小说比拟。我没有看小说,如果看了,可能现在写得也不再是纯正的影评,而更可能是读后感。而在我个人看来,读后感更应与不同时间段的自己进行分享与交流,而影评则不然。 这部电影却是与另一部电影的风格非常相似,电影的名字是《返老还童》,最后的穿梭者的死亡与还童的襁褓婴儿一样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伴随着整部电影的结束,突然有种颓然的感觉,颓然的让我在一瞬间感悟到了世间的大同。无论地位、钱财、天赋、相貌诸如此类的不平,总会有双姗姗来迟的手将这个倾斜的天平重新扶正。皇帝与平民、野兽与蝼蚁、天赋异禀或是天生痴呆终是有了一样阿Q精神一般的公平。 时间旅行,一个充满无限诱惑的词语。问起我的朋友,如果上帝给你选择,一样是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是可以穿梭未来看到若干年后的自己。朋友没有分毫考虑地选择的前者,理由是如果看到了自己的未来,那么回到既有的现实,我们将没有生存的动力,或者说是生命的意义,说得具体点,就是没有希望、没有盼头。就如在电影中所体现出的一样,亨利自从从车祸中的大悲中开始穿梭时间,就再也没有了大喜大悲的表情,正常人可能经历的波澜起伏的生活再也无法与亨利产生交集。我们的生活需要惊喜,也无法避免着悲伤,这是生命存

在意义的使然。 未来与过去,两个可以概括除了现在的0.0000……1秒之外一切的词语,强大的令人崩溃。电影给了我们切合实际的幻想,两种思想在时间穿越的主题里碰撞着,融合着。 穿梭者的妻子,也许将是一个悲剧的主角,她的人生已经被亨利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所完全操纵,她需要忍受丈夫在任何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的消失,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个月……可以是在接吻时、在那个时、在需要丈夫时。但她同时也是幸福的,能够和亨利走到最后,眼看着心爱的丈夫死去,却无能为力,但他们的感情却是那样真实的存在着,在时分时合的等待中长久! 转思及现在,也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爱情的存在,我不知道是否还有着存在的意义,但在当爱情慢慢被金钱和诱惑俘虏的时候,我想爱情这个字显的是那样的虚假。更不会知道是否还会有人为了爱情而执着着。也更不知道是否还会有人愿意为爱情而一生等待!() 记得电影里,亨利对克莱尔说,为什么要选择我,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克莱尔说到,她从来就没有选择。很平淡的对话,却表达很深刻的感情在里面,克莱尔爱着亨利,而亨利也爱着克莱尔,只是不断的穿梭在时间的轨道里,无法找到真实的自己,而克莱尔却一如既往的包容,如此也让亨利在时间穿梭的轨道里找到了爱情的含义,那就是,时间也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有感情存在,我也可以为守护一生,等待一生。 简单的叙述风格,平淡的生活下面,却激荡着真情,我想,这真

旅游文化与旅游发展关系

旅游文化与旅游发展关系 ——以山西地区古建筑文化为例 山西,以居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地区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有史料记载的历史就足有三千年。山西地区文明璀璨,人文荟萃,拥有的古建筑就占到了全国的75%,晋商文化、佛教文明传播甚远。山西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景色优美,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山西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羡慕,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但是山西的旅游发展并不是完美的,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以山西古建筑文化为例,谈谈旅游文化对于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人们常说“在中国,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山西是我国现存各类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共计4万余处,上迄唐代,下至民国,构成了我国建筑史上品质超群、蔚为壮观的标本体系,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唐朝建筑,举国仅存4座,都在山西。宋、辽、金、元时期,山西的建筑艺术最为辉煌,全国现存宋辽金以前木结构建筑共160座,山西就有120座,占总量75%;现存元代之前的木结构建筑全国约计440座,山西350座,占到总量80%左右。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通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7400吨。塔高九层,塔刹直插云霄。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释迦塔内彩塑皆面相圆润,躯干修长,服饰华丽,是金代彩塑中的精品。木塔上历代名人挂匾题联,笔力遒劲,寓意深刻。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套筒空间框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个铁钉,全靠构件互相铆榫咬合。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称为“斗拱博物馆”。 晋祠鱼沼飞梁仅仅为一方正方形水池,却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建于北宋,东西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南北桥面长19.5米,宽3.8米。其结构为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头卷杀,柱顶架斗栱和梁木承托着十字形桥面,东西平坦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沿岸,四周有勾栏围护凭依,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是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 “一塔玲珑驾碧空,满山翠柏起秋风。”每逢红日高照,位于洪洞县城东北霍山南麓的洪洞广胜寺飞虹塔金碧辉煌,仿佛美丽的彩虹,故名“飞虹塔”,也是佛界公认最美丽的“浮图”。始建于汉代,现存为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

旅行的艺术

《旅行的艺术》 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散乱无章。 不管人们走得多慢,走得快,他们也不会看到更多。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 我们会把人分为两类:一种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另一种人则是化神奇为腐朽。 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正确地拥有美,那就是通过理解美,并通过使我们敏感于那些促成美的因素(心理上的和视觉上的)而达到对美的拥有。 旅行的等级 旅行是万众的权利,每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但是,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调,会使同样的旅途迈出不一样的脚步。 何谓积极生活? 首先是踏访已知环境的热忱;其次是探测未知环境的勇敢;其三是从自己和环境的斡旋中找到乐趣。 我们总是太多概念、太多预设、太多追随、太多知识、太多传闻,而舍弃了本来最值得珍惜的耳目直觉和具体细节,结果,哪儿都走到了,却走得那么空洞,那么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

和火车上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我们眼前的景观同我们脑子里可能产生的想法之间几乎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关联:宏阔的思想常常需要有壮丽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的所在。 人生中许许多多的事件(甚至是整个人生)是如何为一些最简单、最经不起推敲的快乐图景所影响,而一次开销巨大、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旅程的起因又如何可能仅仅是因为瞥见了一张摄影图片:图片里,一棵棕榈树在热带微风中轻摇曼舞。 詹佛的名言,一个人每天早晨都得吞食一只癞蛤蟆,这样才能保证他在日间不会遇上更恶心的事儿。 既然一个人能坐在椅子上就优哉游哉捧书漫游,又何苦要真的出行? 如果说我们往往乐于忘却生活中还有众多的我们期待以外的东西,那么,艺术作品恐怕难逃其咎,因为同我们的想象一样,艺术作品在构型的过程中也有简单化和选择的过程。艺术描述带有极强的简括性,而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必须承受那些为艺术所忽略的环节。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3-课文翻译-module-3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3-课文翻译-module-3

Unit 7 Lesson 1 航行到美洲的北欧海盗 北欧海盗是第一批到达美洲的欧洲人,早在哥伦布启航之前,他们就已经到达那里了。北欧海盗的祖先来自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公元8世纪到10世纪期间,他们控制着北欧海面和沿海地区。大约到公元900年,北欧很多地方都有海盗居住。公元982年,冰岛生活着多达一万人的北欧海盗,就在此时,一个叫红发埃里克的人决定向西远航。 根据冰岛和挪威的传说,红发埃里克因犯谋杀案而惹上麻烦,并被迫离开冰岛,埃里克到达格陵兰岛后,发现他登陆的地方可以居住,他返回冰岛,告诉人们有关格陵兰岛的事情,并说服一些人与他一起回到格陵兰岛,埃里克再次启航时,有25艘船与他同行,但其中只有14艘最终到达格陵兰岛。 红以埃里克登上格陵兰岛不久,一个叫比阿尼的人也从冰岛启航来寻找埃里克一行人。比阿尼希望找到和埃里克在一起的父亲,但大风使他偏离航线,刮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从那里他最终抵达格陵兰岛。 1002年,红发埃里克的儿子利夫打算继续向西航行,他和比阿尼一同商量他的西行计划,利夫依照比阿尼的指点,据说航行到了现在的加拿大海岸,他双继续南行至现在的纽芬兰的岛屿。 我们从挪威和冰岛记载下来并流传几个世纪的传说中得知红发埃里克和利夫的事迹,他们是记载中最早航行到达美洲的欧洲人。 Unit 7 Lesson 3 水下世界——观赏海洋生物的最佳地点极地世界 这里有北极熊,还有一座真正的冰山!你只能看见冰山水上的一小部分,而水下部分是水上部分的三倍,你可以在给海豹喂食时观看海豹,会会那些不爱运动却非常友好的动作敏捷的企鹅,你一定会爱上它们的! 海底 看看世界上最美的珊瑚和最奇异的鱼类。看鱼“飞翔着”穿过水面,与其他鱼类相比,它们不算绚丽多姿,但游姿却很优美。 海洋剧院 看看聪明的海豚,精彩一表演每两个小时一场。探索池 这里是专为小孩子设计的,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亲手触摸螃蟹和其它小动物,还可以在

《旅行的艺术》经典语录

《旅行的艺术》经典语录 现实的生活正像是缠绵在一起的长长的胶卷,我们的回忆和期待只不过是选择其中的精彩图片。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他以旅人之眼注视沙发,并重新发现了他的一些特质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的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许是它最主要的特征。 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 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 子弹飞得太快并不是好事;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并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大榕树洞里的老灵魂:回忆和期待一样,是一种简化和剪辑现实的工具。 现时的生活正像是缠绕在一起的长长的胶卷,我们的回忆和期待只不过是选择其中的精彩图片。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独自旅行似乎有一个优点。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通常在极大程度上收到我们周围人们的影响,我们调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他们或许已经认定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我们不得不有意识地隐藏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 ”我没想到你是那种对公路路桥感兴趣的人。 他们也许会以一种让你不自在的口吻说出他们的看法。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大自然能够让人了解我们内在的心灵,它静谧而美丽它带给我们崇高的理念不论是邪恶的言辞、偏见、自私自利者的鄙视、毫无善意的寒暄以及日常生活的人情淡薄都不能战胜我们,也不能剥夺我们这个愉快的信念;眼中所见的自然充满神的恩赐。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在与美邂逅的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一种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将它占为己有,并使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我们有一种迫切地表达的欲望:我曾在这里,我看见了它,它对我很重要。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现实的生活就像是一家医院,每个人都疲于更换自己的病床。 有人喜欢靠近暖气片地病床,有人喜欢靠窗。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拍照可以稍稍满足那种拥有的渴望,这种渴望是被一个地方的美丽所激起的;我们对将要失去一幅珍

高一语文:《空间和时间旅行》(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一语文:《空间和时间旅行》 (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高一语文:《空间和时间旅行》(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有关空间和时间旅行的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把握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概念,快速、准确地筛选相关信息。 三、思想教育目标: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概念多,信息量大,适于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筛选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本课可设计成一节训练验收课、提高课,使学生在实践中家展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本课是自读课,课文内容涉及科学的尖端课题,其中的名词术语不宜要求全部理解,如旋转黑洞、白洞、虫孔、超级绳索等。把握什么是空间旅行、什么是时间旅行是学习本文的关键。空间旅行概念容易理解,难点在于对时间旅行的把握。教师可利用文中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探讨的空间,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握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概念,快速、准确地筛选相关信息。 教学方法:自读课。 教学步骤: 一、设问导人,引发兴趣。 1.导语:宇宙对于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与超乎寻常的吸引力,尽管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问题上进行着不解的努力,但至今我们仍对宇宙知之甚少。于是科幻作家们赁借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构建出了一个个新颖离奇的虚幻世界,对宇宙奥

电影和文学作品

收集的资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书名;作者生平;所处环境与成文风格及他们的相互作用;作品梗概;中心思想;社会意义;风格流派及艺术成就;人物关系图;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段落赏析;名词妙句摘抄;与此有关的电影电视剧话剧的影视信息及对比评价 第一部分:中国文学 呐喊 野草 雨天的书 新月诗选 家 雷雨 骆驼祥子 边城 呼兰河传 围城 传奇 十四行诗 穆旦诗全集 茶馆 朦胧诗选 天下第一楼 .红高粱家族 海子诗全编 在细雨中呼喊 白鹿原 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礼 尘埃落定 芙蓉镇 长恨歌 蛙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秦腔 第二部分:外国文学 莫泊桑中篇小说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茨威格中篇小说选 堂吉诃德 哈姆雷特 歌德谈话录 普希金抒情诗选 巴黎圣母院 九三年 匹克威克外传

复活 樱桃园 我们 城堡 推销员之死 老人与海 等待戈多 金蔷薇 第二十二条军规 雪国 包法利夫人 红与黑 猎人笔记 第三部分:中国话剧 一只马蜂 获虎之夜 名优之死 关汉卿 雷雨 日出 北京人 原野 家 上海屋檐下 芳草天涯 屈原 蔡文姬 茶馆 战斗里成长 第四部分:中国戏曲-古典小说窦娥冤 救风尘 西厢记 裴少俊墙头马上 汉宫秋 陈州粜米 秋胡戏妻 沙门岛张生煮海 赵氏孤儿 倩女离魂 醒世恒言 镜花缘

说岳全传 梁山泊李逵负荆 临江驿潇湘雨夜 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 琵琶记 好逑传 封神榜 初刻拍案惊奇 第五部分:外国戏剧 匹克梅梁 鳏夫的房产 玩偶之家 群鬼 朱丽小姐 温德米尔德夫人的扇子 三姊妹 万尼亚舅舅 天边外 榆树下的欲望 鸟 孪生兄弟 第十二夜 威尼斯商人 阿伽门农 俄狄浦斯王 美狄亚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1.看一遍 2.在网上搜寻相关资料,如时光网,豆瓣的评论或介绍,加深了解 3.再看一遍 4.找高潮或特色段落拉片,仔细看 5.下载相应的导演的资料研究风格 6.完整地看第3遍,看哪些地方体现了导演的一贯的风格 7.搜寻导演其他片子进行对比 8.搜寻同类型或同题材的进行对比 9.下载该电影影评,不少于10篇 10.把所有资料汇总打印交给老师审阅等待下一步包装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这是一篇很好的范文,请参考 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二、文化的旅游功能

【经典语录】描写旅行的句子语录

编辑荐: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顺境善待别人,逆境善待自己,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善待自己,不怕别人看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路是人走出来的,关键要靠自己去闯,振作起来,生活的含义就是前进,把握自己,一定善待自己。描写旅行的句子语录 1.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应该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2.人生的比赛不在乎输赢,而是在乎你的人生时候过的是否有意义。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是哪里,而是在乎旅途的风景。有意义的人生不在于长度,而是在于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如果你现在过的生活毫无意义的话,不介意你开始你的第二人生。 3.对于我来说,旅行就是离开自以为是的生活,串联起以前的回忆,并以开放的态度结识日常生活以外的有趣之人,至于风景,那只是附赠品。 4.是呀,母亲您说得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电脑、电话进入了家庭,家家都有电视有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家庭就医,一卡通、一线通、电子商务等好多名词跃然在我们面前,坐在家里我们就可以周游世界,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莫斯科红场的列宁陵墓,我还可以在美国的唐人街上漫步。只一会工夫我又变成了一个悠闲自得的小旅行家,好浪漫,好惬意呀!

5.我想一个人旅行,在晨光初照,山花烂漫之际登上山顶,看看是否伸手就能触摸到天边的云;在晚霞伴随炊烟降落之时,采一抹斜阳,看着一群群倦鸟返巢,然后想起远方等待的家人,心里满满的都是温暖,可以立刻回家,回到家人的怀抱,也可以继续行走,出发上路。 6.对罗达来说,这两个男人实际上直截了当地谈起那次宿命性的旅行倒是一幕动人心弦的戏剧。 7.当然,对于这样一个忠心的仆人我是信任的。通常我从不问他是不是愿意跟我去旅行,但这次旅行有点不同,是一次期限可以无限延长的远征,是凶多吉少的冒险,是追赶能像敲碎核桃壳一样撞沉一艘二级战舰的动物:就是最没有感觉的人,对这问题也得考虑考虑吧!康塞尔会有什么意见呢? 8.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9.我相信旅行可以有很多次,而爱人,却只有唯一的一个。 10.然而我觉得睡觉或饮酒喝茶不是可以轻蔑的事,因为也是生活之一部分。百余年前日本有一个艺术家是精通茶道的,有一回去旅行,每到驿站必取出茶具,悠然的点起茶来自喝。有人规劝他说,行旅中何必如此,他答得好,行旅中难道不是生活么。这样想的人才真能尊重并享乐他的生活。 11.若连续六个月每月置衫超过十件,考虑买房。伍尔芙曾说女人需要每年五百英镑(考虑到社会进步和通货膨胀现在至少得五千了)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至少三房两厅带露台若有可能背山面海)。难道你准

空间和时间旅行

空间和时间旅行》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有关空间和时间旅行的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把握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概念,快速、准确地筛选相关信息。 三、思想教育目标: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兴趣与热情。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概念多,信息量大,适于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筛选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本课可设计成一节训练验收课、提高课,使学生在实践中家展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本课是自读课,课文内容涉及科学的尖端课题,其中的名词术语不宜要求全部理解,如旋转黑洞、白洞、虫孔、超级绳索等。把握什么是空间旅行、什么是时间旅行是学习本文的关键。空间旅行概念容易理解,难点在于对时间旅行的把握。教师可利用文中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探讨的空间,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握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概念,快速、准确地筛选相关信息。 教学方法:自读课。 教学步骤: 一、设问导人,引发兴趣。 1.导语:宇宙对于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与超乎寻常的吸引力,尽管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问题上进行着不解的努力,但至今我们仍对宇宙知之甚少。于是科幻作家们赁借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构建出了一个个新颖离奇的虚幻世界,对宇宙奥秘作出了别出心裁、绚烂多姿的推断和设想。如大家熟知的《星球大战》、《佛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等等。那么人类是否真的能在不久的将来移居其它星球?是否真盼能让时光倒流,重返白至纪探寻恐龙灭绝的原由?今天我们就和英国科普作家齐然尔曼先生一起探讨关于空间和时间旅行的问题。 二、明确本课训练重点、训练要求及训练方式。

2018年员工旅行行程计划表

2018年度员工旅行行程计划表 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8年8月,共两天一夜 地点:未确定,在以下几个地点选择:①惠州双月湾--海景、海上日落、浮潜、沙滩漫步、篝火晚会等;②肇庆四会瀑布奇石河--河边戏水、十里奇石河、省内最大瀑布银龙大瀑布景观等;③清远宝墩湖温泉小镇(费用不确定,可能比前两个高)--特色温泉、泳池环绕别墅、一层出去就可以直接下泳池游泳、周边绿水青山环境清幽;④阳江 具体行程安排(不知旅行团是否有安排) 1、8月日8:30出发,路上行程预计2.5—3小时,行车途中,可以询问大家的意见适当玩些简单的小游戏活跃气氛; 游戏推荐:①每个人先伸出自己的5根手指。然后各自说一个自己做过的事情(尽量是比较特殊的事情,大家都没有做过的)。谁没有做过的,就翻下一根手指。如果说的事情大家都做过的,那么说的那个人自己翻。想的时间超时的,也自己翻。最后,谁的手指头先没有,就算输。输掉的惩罚大家自己定。 ②让一个人说某种词汇的类型。然后轮流说,说过的词汇不能再说。说不出来的那个人有惩罚。接下来的一轮,就由输掉的那个人说一个词汇类型(比如说,城市名字等) ③忍住不笑:游戏玩法——由一个人讲笑话,谁听了最快笑了,就轮到谁讲下一个笑话 关于惩罚 2、8月日11:00到达,11:00—12:00入住酒店,整理行李,稍事休息 3、12:00—13:00午餐时间(私人组团或者统一订餐) 4、13:00—17:30,个人活动时间,在这期间可以去景点游玩拍照(爬山/游泳、钓鱼、散步等),也可以自行休息。(提醒:出行最好不要单独行动,两人结伴或多人结伴而行) 5、17:30—19:00,晚餐时间

浅析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浅析《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电影《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改编自美国作家奥黛丽·尼芬格2003 年创作的一部同名畅销小说。这部小说第一次出版就跻身于畅销小说榜单。影片遵循原著,运用引人入胜的科幻概念,讲述了一个战胜了时空阻碍的爱情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片段式的叙事结构以及感人至深的爱情守候让这部电影充满了迷人魅力。演员艾瑞克·巴纳将亨利这个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刻将身在何方的男人形象表现得极其丰富,将亨利对穿越的恐惧以及对来之不易的爱情的感激之情演绎得生动自然; 女演员瑞秋·麦克亚当斯则带着她与生俱来的温暖气息和超凡魅力,像天使一样完成了影片中一生的温情守候。 一、剧情简介 一个人,如果能够自由地在时间里穿梭,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至少他可以回去看一眼已经逝去的亲人,重温幸福的时光。然而,当每一次穿越不为人所控,他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在眼前发生,那又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男主角亨利就是这样一个时空穿梭者。 自从幼年时目睹母亲车祸死亡,亨利就患上了一种被称为“慢性时间错位症”的奇症,从此他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开始不受控制地穿梭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中,他不停地寻找自己身在何时、何地,每一次在弄清这些之前,他都要狼狈不堪地胡乱找几件蔽体的衣服,因为每一次时空旅行只能送走他赤条条的身体,带回那个时空片段里碎裂的记忆。无论是回到过去,还是去往未来,他只是时空穿梭中一个无望的旁观者,生活在无法消解的不安定和恐慌中。 直到有一天,克莱尔出现在亨利面前,这个有着天使般笑容的女孩告诉他: “我从小就认识你,为了见到你,我已经等待了很多年。”原来,未来的亨利早已多次穿越回过去,出现在克莱尔的生命中,伴随她的成长,成为她特殊的朋友,并早已征服少女的心。克莱尔的出现对亨利来说是一种救赎,亨利开始产生安全感,这个在时空中漂泊无依的男人感到幸福和安定。婚后,亨利始终不能控制自己的能力,依然会随时消失,两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作为一名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克莱尔用梦幻般包容的爱忍受着亨利一次次的不告而别,用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方式来继续着自己的家庭生活。 《蝴蝶效应》等,在这部《时很多电影也是以时光为主题,如《返老还童》 间旅行者的妻子》中,频繁的时空穿越让影片呈现出一种不确定的漂浮感,从亨利遇到克莱尔开始出现了故事的主线。凌乱的时空,片段构成的故事,观众随着亨利感受着一次次不受控制的时空之旅,感受着疲累的亨利回到克莱尔身边时两人浓烈的爱情,思考着关于时间维度的问题。 二、不受控制的时空之旅 亨利穿越时空的能力并没有让他的生活变得轻松有趣,相反,他总是活在不知道下一刻在哪里的恐惧和不安中。在这样不能自控的时光旅行中,他不断抢夺偷盗衣物来遮体、寻找食物和避难所、承受严寒酷暑或旁人惊愕的目光,害怕不可预知的命运,茫然等待下一刻再穿回原来的时空……长期频繁的穿越让亨利已经疲于思考如何去控制自己这项能力,有时是酒精,有时是电脑辐射,有时甚至压力、劳累、噪音等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可能导致他的失踪。这种失踪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无法预料的场合———在淋浴房、厨房、图书馆、汽车上、在大庭广众之下,甚至在他和克莱尔的婚礼上,有时消失几分钟,有时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回来。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和时空差异性;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 1.文化和旅游的概念 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就西方而言,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 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旅行的意义》读后感 “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无论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而且,对旅行的艺术的研究可能在一定意义上帮助人们理解希腊哲人所谓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或人类昌盛。 ——Alain De Botton 上课时候,课件上的一段话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然后我特意找来了《旅行的艺术》这本书,这是我看阿兰·德波顿的第一本书,一口气读完之后依然觉得回味无穷,内心深处一直在想象作者所描述的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作者对于旅游的独特领悟,希望自己哪天也可以到世界各地去旅游,去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 虽然自己学习的一直是旅游管理专业,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旅游就是人们单纯的出于休闲娱乐的目的而前往异地进行的有关食、住、行、游、购、娱的一系列活动,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突然间真正的感受到了旅行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魅力以及给人们带来的那种精神上的震撼,才知道自己之前对于旅游的理解是多么的浅薄。 翻开书首先看到的是余秋雨和南治国写的序,在他们写的序中,有些话我非常的喜欢,在此提出来给大家看一下,顺便也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旅人不同于常人,有一种独特的心境,他们在荒漠相遇,在街市邂逅,一抬眼就能彼此沟通。” 生活中的我们和在旅途中的我们非常的不一样,心境、行为、思维方式、对事物的看法、甚至是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是用心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甚至生活中每天都见到的而被我们忽视的景物在旅途中也会变得不一样,这是我们在物质充裕的社会里无法体会到的一种心境。从小到大,一直羡慕那种有一个足够大的背包,想到一个地方可以说走就走的人,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太多的约束,我喜欢看三毛的书,感觉在书中自己可以跟随她一起去撒哈拉沙漠、西班牙、古巴、哥伦比亚等自己同样想去的地方,我渴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不受一切的约束,一个人到喜欢的地方。一个人的生活也许是孤独的,可是一个人的旅行永远不会孤独,在旅途中,我们一定会碰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哪怕彼此只是擦肩而过,我们也可以用心来体会对方的心境,甚至可以从对方的眼睛中读出自己,或者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可以一起分享彼此的心境,然后各自踏上自己的旅途,即使以后不再联系、不再相遇,可是回想起来,依然会从心底深处感到一种他乡遇知己的欣慰。

我对宇宙和时间空间(时间法则、空间法则)的看法

我对宇宙和时间空间(时间法则、空间法则)的看法 一般的时空概念。空间是永恒不变的,变化的只是生存在空间内的生物,以及发生的事件在变化,时间被认为和空间一样,是宇宙的两个本质属性之一。神界的神修炼的最高法则就是时间法则和空间法则。 但是事实上,时间是什么,没人能下一个标准定义。时间就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空间是物质和物质之间的距离。时间和空间都是从物质这个更原始的概念延伸出来的次概念。而能感受到时间的,不是虚空,而是活着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因此人类只能感受到短暂的时间。由于时间比较短,因此对时间的认识无法深入。 人类对空间的认识也是如此。由于视线狭窄,无法真正认识空间。只能根据蛛丝马迹进行猜测。在海边的人看远方的帆船,先露初桅杆再露出船身,渐渐发现生活的大陆也许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曲面。 随着时代发展,神对时间法则的渐渐领悟。开始探寻时间加速,时间减速,时间静止。但也涉及到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比如返回过去,前往未来导致的悖论。 A神如果回到过去,杀掉对自己有威胁的B,那B是否会马上消失?还是说宇宙,甚至神界会分裂成无数个平行宇宙? 这个问题如果无法参破,则时间法则和空间法则无法圆满。 之所以产生这种悖论,主要是将空间看为一种不变的量度。而且把时间也看成是一种有方向性的矢量。认为过去和现在全部处在同一根时间轴上。因此会产生这种谬误。更产生多重宇宙的错误想法。 宇宙是物质构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两个属性。物质没有理由为了弥补对两个概念的错误认识,而无限分裂,凭空增长。 首先是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更新。时间和空间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过去的时空,现在的时空,以及未来的时空是同时存在的。彼此之间可以通过奇异点进行链接。 A生存在A时空。他的未来时空称为B时空。他从来没有见过B时空,更不知道B时空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生物。但是他知道A时空之前发生的事情,这些事件称之为历史。 但是由于时空彼此链接,事实上,B时空后的C时空,D时空,却很可能被A认为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叙事时间与爱情主题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叙事时间与爱情主题美国现代作家奥黛丽·尼芬格于2003年出版小说处女作《时间 旅行者的妻子》,随即获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作为一位出色的视觉 艺术家,奥黛丽·尼芬格擅长把视觉艺术和文学创作进行完美结合, 从而给读者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为主流文学作品注入新 鲜血液。《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以叙述为唯一的表达方式。全文共有 四十二万字,由男女主人公各自对其爱情故事的叙述构成。奥黛丽·尼芬格创造一个虚拟假设,赋予小说男主人公亨利“可以穿越时空的能力”,使得这份跨越时空的爱情贯穿了二人一生。文中的叙述时间是 小说的一大亮点:虚幻、错落的叙述时间看似混乱,却突出了二人爱情的跌宕起伏。本文试图从叙事时间的角度出发,对全文155个叙事时 间点进行时序和时限的分析对比,从而解读小说的爱情主题。本文由 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奥黛丽·尼芬格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接着笔者通过结合叙事时间理论和文中的叙事时间体系,提出两个研究问题:作者奥黛丽·尼芬格是如何建构《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叙事时间体系?小说的爱情主题是如何通过书中的叙事时 间体系得到表现、渲染和升华?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国内外有关奥黛丽·尼芬格和其作品《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这些研究都停留在一个感性的评论层面,其广 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鲜有学者用任何文学批评理论对作品进行分析 和研究,也少有学者对小说的叙事时间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对叙事时 间理论进行综述。叙事文属于时间艺术,本身具有一个双重时间的转

换系统。这样的时间转换系统赋予叙事文根据一种时间去创造另一种时间的功能,从而为文学作品带来更多角度的解读和主题意义。第三部分以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为理论基础,深度分析《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中的时序和时距。时序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文中的排列顺序的关系。时距研究故事发生的时间长度和叙述长度的关系,也就是叙述节奏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以上论证来说明《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的叙事时间体系对作品的爱情主题有重要的渲染和升华作用。第四部分分析《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叙事时间框架下的爱情主题。奥黛丽·尼芬格笔下的一个虚拟假设为作品创造出了两个时空维度。第一个时空维度是现实中的世界,沿着编年体时间发展。第二个时空是男主人公进行时间旅行后与幼年的女主人公相遇的时空。两个时空维度并非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脉相承,或平行,或重合,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圈,找不到起点和终点。在这个双重的时空维度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得以延续、轮回。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奥黛丽·尼芬格打破通过传统的线性叙述方式,对时序和时距进行巧妙安排,运用交叉穿插等叙 事方法,使得人物形象日趋完整,小说表现力得以增强,其爱情主题也最终得以深化。在作者笔下,时间成为有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她对时间天马行空的运用为所有读者谱写出一首爱战胜时间的高昂颂歌。

浅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浅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摘要: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是旅游主体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源泉;旅游则有利于挖掘文化、丰富文化、优化文化和保护文化。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缘,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文化灵魂载体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旅游,什么又是旅游文化呢? 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就西方而言,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①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

关于旅行的唯美句子

1、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道地球之大,永远有着与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彼端发生。见的世面广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与人为敌。所以,旅行永远是最好、最有效的心理治疗。 2、旅行,只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和不停的脚步,不停地遇见,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流逝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记忆。我是在旅行,孤独是自我,却思考着我的灵魂。 3、旅游时最好的习惯:找个舒适的小店,挑张雅致的明信片,送给中意的ta,背面写上:某年某月某日,下午某时,天气晴,我在某地,想念你。 4、人生就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在乎的是看风景的心情,旅行不会因为美丽的风景终止。走过的路成为背后的风景,不能回头不能停留,若此刻停留,将会错过更好的风景,保持一份平和,保持一份清醒。享受每一刻的感觉,欣赏每一处的风景,这就是人生。 5、在人之初,别拿人当幼欺;在人之暮,别拿人当弱辱;在人之前,别拿己当众扬;在人之后,别拿人当猴谤;在人之上,别拿人不当人;在人之下,别拿己不当人。 6、事物是辩证的,当你得到一些东西时,同时也会让你失去另一些东西;当你失去一些东西时,同时也会让你得到一些东西。 7、旅行还在继续,这个过程是艰难而又孤单的。我提着行李,独自一人向远方走去,夕阳将我的身影拉得斜长,可我,仍在旅行的路上徘徊。等待着每一辆经过的车,让我走到更远的地方。 8、安乐给人予舒适,却又给人予早逝;劳作给人予磨砺,却能给人予长久。 9、关于旅行,关于生活,如此而已。 10、如果可以,我真想和你一直旅行。或许是某个未开发的荒凉小岛,或许是某座闻名遐迩的文化古城。我们可以沿途用镜头记录彼此的笑脸,和属于我们的风景。一起吃早餐,午餐,晚餐。或许吃得不好,可是却依旧为对方擦去嘴角的油渍。风景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我的身边。 11、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出发时,最困难的时刻就已经过去了。那么,出发吧。 12、旅行是一种病。一旦感染了,你就再也无法摆脱。它还是一种传染病,最后你可能把这种病传染给其他人而你自己根本就不想从中解脱出来! 13、你可以有很体面的工作,但你未必有时间。你可以有很多的钱,但你未必有好的身体。趁现在我们足够年轻,又有好的身体,为什么不去旅行呢? 14、一切皆可以变,唯有我们的理想不能变;一切都可以长,唯有我们的傲气不可以长;一切都可以老,唯有我们年轻的心不能老;一切都可以退,唯有我们前进的脚步不能退。 15、当你习惯过一种日子,那么,你的一生只过上一天;如果你生活常新,那么你每一天都会过得很精彩。 16、做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为人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卑鄙;头脑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生活可以不乐观,但不能厌世;交友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 17、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遇到的既有感人的,也有伤心的,既有令人兴奋的,也有令人灰心的,既有美妙的风景,也会有称不上景、只有风的地方。人生就是要感受美丽的、善良的,丑恶的、病态的。而只有在充满了艰辛的人生旅途中,始终调整好自己观风景的心态,才能做到人在旅途,感悟人生,享受人生。 18、生活加减法:知识要递增,烦恼要递减;友情要递增,怨恨要递减;善心要递增,灰心要递减;自信要递增,失信要递减;肚量要递增,妒量要递减。脚步要递增,烟酒要递减。 19、正是您们,使我在母校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使我们真正领悟到了一种无私、一种执着,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关爱,什么是专注,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