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同步提高班讲义( 函数)

高一同步提高班讲义( 函数)
高一同步提高班讲义( 函数)

集合

一 集合部分须注意的几点: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 b a P b Q +∈∈,若{0,2,5}P =,

}6,2,1{=Q ,则P+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

2.遇到A B =?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 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

集合{|10}A x ax =-=,{}

2

|320B x x x =-+=,且A B B = ,则实数a =______.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

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4.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x lg |=—函数的定义域;{}x y y lg |=—函数的值域;{}x y y x lg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如设

集合{|M x y ==,集合N ={}2|,y y x x M =∈,则M N = ___

二 典型例题:

例1 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 例2 已知集合{}{}

A x x x R

B x x a a R =≤∈=-≤∈||||||43,,,,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a

B. a ≤1

C. a <1

D. 01<

例3 已知集合P={}

12

=x x ,Q={}

1=mx x ,若Q ?P ,则实数m 的值为( )

A1 B1,-1 C-1 D0,1,-1 例4 已知集合A ={1,2,3,4},那么A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A.15 B.16 C.3

D.4

例5 满足条件M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例6 设全集}5,4,3,2,1{=U ,若}2{=B A ,}4{)(=B A C U ,}5,1{)()(=B C A C U U ,则A =_____,B =__ _.

例7 某高级中学高三特长班有100名学生,其中学绘画的学生67人,学音乐的学生45人,而学体育的学生既不能学绘画,又不能学音乐,人数是21人,那么同时学绘画和音乐的学生有 人

例8(1)设集合{|M x y ==

,集合N ={}2|,y y x x M =∈,则M N = ___

(2).已知{}

21,A y y x x R ==+∈,{}

R x x y y x B ∈+==,1),(2

,则有( )

(A ) {(0,1),(2,5)}A B ?= (B ) A ?B (C ) B A ? (D ) φ=?B A

(3).设集合{}{}

22|21,|25M y y x x N x y x x ==++==-+,则N M ?等于

(A )? (B)(){}4,1 (C)[)+∞,4 (D) [)+∞,0 练习题:

1 数0与空集φ的关系是( )

A .0φ∈

B .0φ=

C .{0}φ=

D .0φ?

2 集合M=8|,,3y y x y Z x ?

?

=

∈??+??

的元素个数是(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 3 已知集合2

{|210,,}x ax x a R x R ++=∈∈ (1)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 (2)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4 已知M={2,,}a b ,N=2

{2,2,}a b ,且M=N ,求a ,b 的值。 5 设集合P=2

{|60}x x x --<,Q={|0}x x a -≥

1.若P ?Q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P Q 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若P Q={x|0x<3}?≤,求实数a 的值。 6若关于x 的不等式

()2

4

14k x k

+≤+的解集是M ,则对任意实常数k ,总有( )

A.2,0M M ∈∈

B.2,0M M ??

C.2,0M M ∈?

D.2,0M M ?∈

7已知集合{}R x x x M ∈≤-=,2|1||,?

?????∈≥+=Z x x x P ,115|

,则P M 等于( ) A .{}Z x x x ∈≤<,30| B .{}Z x x x ∈≤≤,30| C .{}Z x x x ∈≤≤-,01| D .{}Z x x x ∈<≤-,01| 8不等式()|1|210x x +-≥的解集为( )

A.1|2x x ??≥???

?

B.1|12x x x ?

?≤-≥????或 C.1|12x x x ??=-≥????或 D.1|12x x ?

?-≤≤???

? 9不等式

2

01x x

+<-的解集为( ) A.()2,1- B.()1,2- C.()(),21,-∞-+∞ D.()(),12,-∞-+∞

10不等式2||1

x x >

-的解集为( )

A.{}|21x x x ><-或

B.{}|12x x -<<

C.{}|12x x x <>或

D.{}|12x x <<

函数

函数部分需要注意:

1.映射f : A →B 的概念。在理解映射概念时要注意:

⑴A 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⑵B 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但原象不一定唯一。 2.函数f : A →B 是特殊的映射。特殊在定义域A 和值域B 都是非空数集!据此可知函数图像与x 轴的垂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但与y 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任意个。 3. 同一函数的概念。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而值域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唯一确定,因此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时,它们一定为同一函数。 4. 求函数定义域的常用方法(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树立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1)根据解析式要求如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大于零,分母不能为零. (2)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确定自变量的范围。

(3)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即可;若已知[()]f g x 的定义域为[,]a b ,求()f x 的定义域,相当于当[,]x a b ∈时,求()g x 的值域(即()f x 的定义域)。 5.求函数值域(最值)的方法:

(1)配方法――二次函数(二次函数在给出区间上的最值有两类:一是求闭区间[,]m n 上的最值;二是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勿忘数形结合,注意“两看”: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换元法――通过换元把一个较复杂的函数变为简单易求值域的函数,其函数特征是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函数公式模型,

(3)函数有界性法――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利用已学过函数的有界性,来确定所求函数的值域,最常用的就是三角函数的有界性,

(4)单调性法――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的单调性, (5)数形结合法――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直线斜率、等等,

注意:求两点距离之和时,要将函数式变形,使两定点在x 轴的两侧,而求两点距离之差时,则要使两定点在x 轴的同侧。

一 定义域求法: (1)|

x |x 1

)x (f -=

(2)x

111)x (f +=

(3)5x 4x )x (f 2+--= (4)1

x x 4)x (f 2

--=

(5)10x 6x )x (f 2+-=

(6)13x x 1)x (f -++-=

(7)若函数2

(1)f x +的定义域为[2,1)-,则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8)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求f (x -2)的定义域. (9)已知函数f (2x +1)的定义域为(0,1),求f (x )的定义域.

二 值域求法:

(1)配方法――二次函数(二次函数在给出区间上的最值有两类:一是求闭区间[,]m n 上的最值;二是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勿忘数形结合,注意“两看”: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1)求函数2

25,[1,2]y x x x =-+∈-的值域

(2)当]2,0(∈x 时,函数3)1(4)(2

-++=x a ax x f 在2=x 时取得最大值,则a 的取

值范围是___

(2)换元法――通过换元把一个较复杂的函数变为简单易求值域的函数,其函数特征是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函数公式模型, 如(1

)21y x =+的值域为_____ (2)求函数x x y -+=142的值域

(3)函数有界性法――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利用已学过函数的有界性,来确定

所求函数的值域,最常用的就是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如313x

x

y =+,

(4)直接法 ① y=3x+2(-1≤x ≤1) ②x x f -+=42)(

③1+=

x x y ④x

x y +=二 值域求法:

1. 函数x x y 22-=的定义域为{}3,2,1,0,那么其值域为( )

A.{}3,0,1-

B.{}3,2,1,0

C.{}31≤≤-y y

D.{}

30≤≤y y

2. 函数f (x )=

)1(11

x x --的最大值是( )

A.

5

4

B.4

5

C.

4

3

D.

3

4 3. 已知函数2

23y x x =-+在区间[0,]m 上有最大值3,最小值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

B. [0,2]

C.(,2]-∞

D.[1,2]

4.在R 上定义运算).1(:y x y x -=??若不等式1)()(<+?-a x a x 对任意实数x 成立,则( )

A.11<<-a

B.20<

C.2321<<-a

D.2

123<<-a 5.对于任意[1,1],a ∈-函数2()(4)42f x x a x a =+-+-的值恒大于0,那么x 的取值

范围是( ) A.(1,3) B.(,1)(3,)-∞?+∞

C.(1,2)

D.(3,)+∞

6.若方程2

210ax

x --=在(0,1)x ∈内恰有一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1a <-

B.1a >

C.11a -<<

D.01a ≤<

7.设二次函数2

(0)y ax

bx c a =++≠,如果1()f x =2()f x ,其中12x x ≠,则

12()f x x +=( ) A.2b

a

-

B. b a

-

C.c

D.244ac b a

-

8. 已知函数2

()4,[0,1]f x x x a x =-++∈.若()f x 有最小值-2,则()f x 的最大值为 A.-1 B.0 C.1 D.2 9.函数2

42y x

x =-+-在区间[1,4]上的最小值是 .

10.已知函数2

3(26)3y x m x m =-+++取值恒为非负,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三 解析式求法

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

(1)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有三种:一般式:

2()f x ax bx c =++;顶点式:2()()f x a x m n =-+;零点式:12()()()f x a x x x x =--,

要会根据已知条件的特点,灵活地选用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

如已知()f x 为二次函数,且 )2()2(--=-x f x f ,且f(0)=1,图象在x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2,求()f x 的解析式。

(2)代换(配凑)法――已知形如(())f g x 的表达式,求()f x 的表达式。如(1)若

221

)1(x

x x x f +=-,则函数)1(-x f =_____(2)若函数)(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

且当),0(+∞∈x 时,)1()(3x x x f +=,那么当)0,(-∞∈x 时,)(x f =________. 这里需值得注意的是所求解析式的定义域的等价性,即()f x 的定义域应是()g x 的值域。 (3)方程的思想――已知条件是含有()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等式,可抓住等式的特征对等式的进行赋值,从而得到关于()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方程组。 如(1)已知()2()32f x f x x +-=-,求()f x 的解析式.

函数单调性

一 单调性须注意:

(1)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的常用方法:

①在解答题中常用:定义法(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导数法(在区间(,)a b 内,若总有()0f x '>,则()f x 为增函数;反之,若()f x 在区间(,)a b 内为增函数,则()0f x '≥,请注意两者的区别所在。

②在选择填空题中还可用数形结合法、特殊值法等等,特别要注意(0b

y ax a x

=+

>

0)b >型函数的图象和单调性在解题中的运用: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 ③复合函数法:复合函数单调性的特点是同增异减,

(2)特别提醒:求单调区间时,一是勿忘定义域;二是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不一定能添加符号“ ”和“或”;三是单调区间应该用区间表示,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二 例题讲解

(1)已知函数3()f x x ax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 __; (2)若函数2)1(2)(2

+-+=x a x x f 在区间(-∞,4] 上是减函数,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 __; (3)已知函数1

()2

ax f x x +=

+在区间()2,-+∞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___ __; (4)已知奇函数)(x f 是定义在)2,2(-上的减函数,若0)12()1(>-+-m f m f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5)函数()f x 在R 上增函数,图像过(2,2),(1,2)A B -,则不等式|(2)|2f x -<的解集 。

函数奇偶性

一函数奇偶性应注意:

(1)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的特征: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为此确定函数的奇偶

性时,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确定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①定义法。

②利用函数奇偶性定义的等价形式:()()0f x f x ±-=或

()

1()

f x f x -=±(()0f x ≠)

。③图像法: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①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 ②如果奇函数有反函数,那么其反函数一定还是奇函数. ③若()f x 为偶函数,则()()(||)f x f x f x -==.

④奇函数()f x 定义域中含有0,则必有(0)0f =.故(0)0f =是()f x 为奇函数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⑤定义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任意一个函数,都可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或差)”。

⑥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⑦既奇又偶函数有无穷多个(()0f x =,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一个数集) 二 例题讲解

(1)函数()f x 是奇函数,定义域是2

(,46)t t t +-,则t =

(2)判断函数

y =

___ _

(3)判断11

()()212

x

f x x =+-的奇偶性__ _.

(4) 判断函数()(f x x =-的奇偶性

(5)判断函数()f x 奇偶性 (6) 判断函数f (x )=?????>+-<+)

0()0(22x x x x x x 的奇偶性: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一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需要注意: 1.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且1n >).

2.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

a a a a a ≥?==?-

3.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0,,)r s r s a a a a r s Q +?=>∈. (2) ()(0,,)r s rs a a a r s Q =>∈. (3)()(0,0,)r r r ab a b a b r Q =>>∈.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 4.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5.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

N a

=

(0a >,且1a ≠,0m >,且1m ≠, 0N >).

推论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

(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6.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7.设函数)0)((log )(2≠++=a c bx ax x f m ,

记ac b 42

-=?.若)(x f 的定义域为R ,则0>a ,且0

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

8.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

若0a >,0b >,0x >,1x a ≠,则函数log ()ax y bx =

(1)当a b >时,在1(0,)a 和1

(,)a +∞上log ()ax y bx =为增函数.

(2)当a b <时,在1(0,)a 和1

(,)a

+∞上

log ()ax y bx =为减函数.

推论:设1n m >>,0p >,0a >,且1a ≠,则 (1)log ()log m p m n p n ++<. (2)2

log log log 2

a a a m n

m n +<. 二 例题讲解: 1.化简(1+2

321

-)(1+2

16

1

-

)(1+2

8

1-

)(1+2

-

4

1)(1+2

2

1-

),结果是( )

(A )2

1(1-232

1

-)-1 (B )(1-2321

-)

-1 (C )1-2

32

1-

(D )2

1

(1-2321

-)

2.若a>1,b<0,且a b

+a -b

=22,则a b

-a -b

的值等于( )

(A )6 (B )±2 (C )-2 (D )2

3.函数f (x )=(a 2

-1)x

在R 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B )2

4.下列函数式中,满足f(x+1)=2

1

f(x)的是( ) (A)

21(x+1) (B)x+4

1 (C)2x (D)2-x

5.下列f(x)=(1+a x )2

x

a

-?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非奇非偶函数 (D )既奇且偶函数

6.函数y=1

21

2+-x x 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既奇又偶函数 (D )非奇非偶函数 7.函数y=

1

21

-x 的值域是( ) (A )(-1,∞) (B )(-,∞0)?(0,+∞) (C )(-1,+∞) (D )(-∞,-1)?(0,+∞) 8.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21)32<(51)32<(21)31 (B )(21)31<(21)32<(51)32

(C )(51)32<(21)31<(21)32 (D )(51)32<(21)32<(2

1)31

9.函数f(x)=3x

+5,则f -1

(x)的定义域是( ) (A )(0,+∞) (B )(5,+∞) (C )(6,+∞) (D )(-∞,+∞)

10.若方程a x

-x-a=0有两个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0,1) (C )(0,+∞) (D )φ 11.F(x)=(1+

)0)(()1

22

≠?-x x f x 是偶函数,且f(x)不恒等于零,则f(x)( ) (A )是奇函数 (B )可能是奇函数,也可能是偶函数 (C )是偶函数 (D )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12.若a 2

3

2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3.化简?

5

3

x

x 35

x

x ×

3

5

x

x = 。

14.函数y=

11

51

--x x 的定义域是 。

15.函数y=(3

1)1

822+--x x (-31≤≤x )的值域是 。

16.直线x=a(a>0)与函数y=(

31)x ,y=(2

1)x ,y=2x ,y=10x

的图像依次交于A 、B 、C 、D 四点,则这四点从上到下的排列次序是 。 17.函数y=32

32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18.若f(5

2x-1

)=x-2,则f(125)= .

19.函数y=m 2x

+2m x

-1(m>0且m ≠1),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是14,则m 的值是 .

20.设0

1

322+-x x >a

5

22-+x x 。

21.设f(x)=2x

,g(x)=4x

,g[g(x)]>g[f(x)]>f[g(x)],求x 的取值范围。 22.已知x ∈[-3,2],求f(x)=

12141+-x

x 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23.设a ∈R,f(x)=

)(1

22

2R x a a x x ∈+-+?,试确定a 的值,使f(x)为奇函数。 24.已知函数y=(

3

1)522++x x ,求其单调区间及值域。 25.若函数y=4x

-3·2x

+3的值域为[1,7],试确定x 的取值范围。 1. 若关于x 的方程4x+2x

·a+a+a=0有实数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6.已知函数f(x)=)1(1

1

>+-a a a x

x ,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求该函数的值域;

(3)证明f(x)是R 上的增函数。

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综合应用

一需要注意: 常见的图象变换

① 函数()a x f y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a 个单位

得到的。

如设()2,()x f x g x -=的图像与()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h x 的图像由()g x 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则()h x 为__________

② 函数()a x f y +=()0(

如(1)若2(199)443f x x x +=++,则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____ ;(2)要得到

)3lg(x y -=的图像,只需作x y lg =关于_____轴对称的图像,再向____平移3个单位而

得到;

③函数()x f y =+a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助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

③ 函数()x f y =+a )0(

④函数()ax f y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x 轴伸缩为原来的a

1

得到的。如(1)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1

3

(纵坐标不变),再将此图像沿x 轴方向向左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_____

(2)如若函数(21)y f x =-是偶函数,则函数(2)y f x =的对称轴方程是_______ ⑤函数()x af y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y 轴伸缩为原来的a 倍得到的.

二 例题讲解

1.定义域为实数集的函数()f x 满足()(2)f x f x =-,则函数()f x 的图象对称轴为

A.y =0

B.x =0

C.1x =

D.2x =

2.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2()log (0)g x x x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f x 的表达

式为

(A )21

()(0)log f x x x

=

> (B )21()(0)log ()f x x x =<-

(C )2()log (0)f x x x =-> (D )2()log ()(0)f x x x =--<

3. 函数()10x

y x

-=≠的反函数图像大致是( )

x

(A ) (B ) (C ) (D )

4. 若0<a <1,b <-1,则函数f (x )=a x

+b 的图象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 的图象是|1|)(-=x x f ( )

6. 在下列图象中,二次函数y =ax 2

+bx 与指数函数y =(

a

)x

的图象只可能是( )

7. 当a >1时,函数y =log a x 和y =(1-a )x 的图象只能是( )

8.将y =2x

的图象_____,再作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图象,可得到y =lo g 2(x +1)的图象 A.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 B.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 C.先向上平移1个单位 D.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

9. 函数1a x

y

x a -=

--的图象关于点(4,-1)对称,则实数a = .

10.若函数x

y a m =+的图象过第一、三、四象限,则a m 、应满足 .

讲义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复习

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5)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定义域一致 (化简前) ②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4.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 (1)图像观察法(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0,(>+ =b a x b ax y 三角函数等的图像,利用函数单调性) (2)基本不等式 (3)换元法 (4)判别式法 5.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 ∈A)中的x 为横坐标,函数值y 为纵坐标的点P(x ,y)的集合C ,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 上每一点的坐标(x ,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 、y 为坐标的点(x ,y)均在C 上 . (2) 画法 描点法 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平移变换 伸缩变换 对称变换 6.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7.映射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记作“f (对应关系):A (原象)→B (象)” 对于映射f :A →B 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高一数学集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集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已知集合}1,1{-=A ,}1|{==mx x B ,且A B A =?,则m 的值为 ( ) A .1 B .—1 C .1或—1 D .1或—1或0 2.设集合{}21<≤-=x x M ,{}0≤-=k x x N ,若M N M =I ,则k 的取值范围( ) (A )(1,2)- (B )[2,)+∞ (C )(2,)+∞ (D)]2,1[- 3.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 ()M P S I I B 、 ()M P S I U C 、 ()u M P C S I I D 、 ()u M P C S I U 4.设{}022=+-=q px x x A ,{}05)2(62=++++=q x p x x B ,若??? ???=21B A I ,则=B A Y ( ) (A )??????-4,31,21 (B )??????-4,21 (C )??????31,21 (D)??? ???21 5.函数22232x y x x -=--的定义域为( ) A 、(],2-∞ B 、(],1-∞ C 、11,,222????-∞ ? ?????U D 、11,,222???? -∞ ? ?????U 6. 设{}{}I a A a a =-=-+241222,,,,,若{}1I C A =-,则a=__________。 7.已知集合A ={1,2},B ={x x A ?},则集合B= . 8.已知集合{}{}A x y y x B x y y x ==-==()|()|,,,322那么集合A B I =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上课讲义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函数y=log a x(a>0,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值域为R . 2.判断一个函数是对数函数是形如log (0,1)a y x a a =>≠且的形式,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系数为1; (2)底数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 (3)对数的真数仅有自变量x . 要点诠释: (1)只有形如y=log a x(a>0,a ≠1)的函数才叫做对数函数,像log (1),2log ,log 3a a a y x y x y x =+==+等函数,它们是由对数函数变化得到的,都不是对数函数. (2)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时应注意:①对数函数的真数要求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②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要注意分类讨论. a >0 0<a <1 图象 性质 定义域:(0,+∞) 值域:R 过定点(1,0),即x=1时,y=0 在(0,+∞)上增函数 在(0,+∞)上是减函数 当0<x <1时,y <0, 当x ≥1时,y ≥0 当0<x <1时,y >0, 当x ≥1时,y ≤0 要点诠释: 关于对数式log a N 的符号问题,既受a 的制约又受N 的制约,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应用时经常出错.下面介绍一种简单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以1为分界点,当a ,N 同侧时,log a N>0;当a ,N 异侧时,log a N<0. 要点三、底数对对数函数图象的影响 1.底数制约着图象的升降. 如图 要点诠释: 由于底数的取值范围制约着对数函数图象的升降(即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在解与对数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底数是大于1还是小于1,不要忽略. 2.底数变化与图象变化的规律

(完整)高一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总结归纳,推荐文档

n a n a n ? (1)根式的概念 高一必修一函数知识点(12.1) 〖1.1〗指数函数 ① 叫做根式,这里 n 叫做根指数, a 叫做被开方数. ②当 n 为奇数时, a 为任意实数;当 n 为偶数时, a ≥ 0 . ?a (a ≥ 0) ③根式的性质: ( n a )n = a ;当 n 为奇数时, = a ;当 n 为偶数时, =| a |= ?-a . (a < 0) (2) 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m 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a n = (a > 0, m , n ∈ N + , 且 n > 1) .0 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 0. a - m = ( )1 m ( ) 1(a > 0, m , n ∈ N , n > 1) 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n n = n m + 且 .0 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 a a 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 (3)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 a r ? a s = a r +s (a > 0, r , s ∈ R ) ② (a r )s = a rs (a > 0, r , s ∈ R ) ③ (ab )r = a r b r (a > 0, b > 0, r ∈ R ) (4) 指数函数 函数名称 指数函数 定义 函数 y = a (a > 0 且 a ≠ 1)叫做指数函数 a > 1 0 < a < 1 图象 y 1 y O y a x (0,1) x y a x y 1 O y (0,1) x 定义域 R 值域 (0,+∞) 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0,1),即当 x=0 时,y=1. 奇偶性 非奇非偶 单调性 在 R 上是增函数 在 R 上是减函数 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y >1(x >0), y=1(x=0), 0<y <1(x <0) y >1(x <0), y=1(x=0), 0<y <1(x >0) a 变化对 图象的影响 在第一象限内, a 越大图象越高,越靠近 y 轴; 在第二象限内, a 越大图象越低,越靠近 x 轴. 在第一象限内, a 越小图象越高,越靠近 y 轴; 在第二象限内, a 越小图象越低,越靠近 x 轴. 例:比较 n a n n a m

高一数学讲义完整版

高一数学复习讲义09年版 函数部分(1) 重点:1把握函数基本知识(定义域、值域) x(a>0、<0) 主要是指数函数y=a x(a>0、<0),对数函数y=log a 2二次函数(重点)基本概念(思维方式)对称轴、 开口方向、判别式 考点1:单调函数的考查 2:函数的最值 3:函数恒成立问题一般函数恒成立问题(重点讲) 4:个数问题(结合函数图象) 3反函数(原函数与对应反函数的关系)特殊值的取舍 4单调函数的证明(注意一般解法) 简易逻辑(较容易) 1. 2. 3. 4.

启示:对此部分重点把握第3题、第4题的解法(与集合的关系) 问题1:恒成立问题解法及题型总结(必考) 一般有5类:1、一次函数型:形如:给定一次函数y=f(x)=ax+b(a≠0),若y=f(x)在[m, n]内恒有f(x)>0(<0) 练习:对于满足0-4x+p-3恒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2、二次函数型:若二次函数y=ax2+bx+c=0(a≠0)大于0恒成立,则有a>0Δ<0若是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求解 练习:1设f(x)=x2-2ax+2,当x∈[-1, +∞)时,都有f(x)>a恒成立, a的取值范围 2关于x的方程9x+(4+a)3x+4=0恒有解,求a的范围。 3、变量分离型 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练习:若1-ax>1/(1+x),当对于x∈[0, 1]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4利用图象 练习:当x∈(1, 2)时,不等式(x-1)2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 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见课本21页相关例2) 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2) 画法 A、描点法: B、图象变换法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 1)平移变换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函数的性质 1、若函数m x y -= 与其反函数的图象有公共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A)m ≥41 (B)m ≤41 (C)m ≥0 (D)m ≤0 2、函数y=x 2+2x(x <-1)的反函数是 ( ) (A)y= 1+x -1(x <-1 ) (B)y=1+x -1(x >-1) (C)y=-1+x -1(x <-1) (D)y=-1+x -1(x >-1) 3、若函数f(x)=m x x +-2 的反函数f -1 (x)=f(x),则m 的值是 ( ) (A)1 (B)-1 (C)2 (D)-2 4、设f(x)= 3412++x x (x ∈R,且x ≠-43),则f -1(2)的值等于 ( ) (A)65 - (B)52- (C)52 (D)115 5、已知函数y=f(x)是偶函数,其图象与x 轴有四个交点,则方程f(x)=0的所有实数根之和为 ( ) (A)4 (B)2 (C)1 (D)0 6、奇函数y=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 ) (A)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是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是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是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7、当21 ≤x ≤2时,函数y=x+ x 1的值域为 ( ) (A)[2,+∞] (B)[2 21 ,+∞] (C)[2,221 ] (D)(0,+∞) 8、若x x x f 1 )(-=,则对任意不为零的实数x 恒成立的是 ( ) (A)f(x)=f(-x) (B)??? ??=x f x f 1)( (C)??? ??-=x f x f 1)( (D)f(x)·01=??? ??x f 9、若函数y=f(x)是函数)10(222≤≤--=x x y 的反函数,则y=f(x)的图象是( ) 10、给定如下四个命题: (1)奇函数必有反函数; (2)由于函数 y = f (x )和其反函数y =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 x 对称,所以y =f (x )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讲义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讲 义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函数 第一节、函数 一、函数 1、函数的定义:设集合A 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对A 中的任意数x ,按照确定的法则f ,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与它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A 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所有函数值构成的集合,即(){},y y f x x A =∈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2、检验两个给定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需检验: (1)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给出; (2)根据给出的对应法则,自变量x 在其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值,是否都能确定唯一的函数值y 。 例2、下列等式中,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 A. y = B. 21y x =+ C. y =y =3、如何判断函数的定义域: (1)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2)开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要不小于零; (3)多个函数经过四则运算混合得到的函数定义域是多个定义域的交集; (4)函数0x 中x 不为零。 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A B C D

(1)32()32x f x x -= +; (2)()f x =; (3)20()(4)f x x =-; (4)1()2f x x =+ + 例4、求下列函数值域 (1){}()21,1,2,3,4f x x x =+∈ (2)[]2()21,0,3f x x x x =--∈ (3) ),1(,1)(+∞-∈=x x x f (4)[)21(),1,1x f x x x -=∈+∞+ 4、函数的3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判断两个函数相同的依据就是函数的三要素完全相同。 注:在函数关系式的表述中,函数的定义域有时可以省略,这时就约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得这个函数关系式有意义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例5、下列各对函数中,是相同函数的是 ( ) A.()()f x g x x == B. (),()f x g x x == C.()()f x g x x == D. (),()f x g x x == 5、区间:设a ,b ∈R ,且a <b , 满足a ≤x ≤b 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作[a,b]; 满足a <x <b 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作﹙a,b ﹚;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都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作 [a,b ﹚或﹙a,b ]; 分别满足x ≥a,x >a,x ≤a,x <a 的全体实数的集合分别记作[a,﹢∞﹚,﹙a,﹢∞﹚,﹙﹣∞,a ], ﹙﹣∞,a ﹚。

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整理]

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一、本讲教学进度 1.5(P23-24) 二、本讲内容 1.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的解法. 2.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分式不等式. 3.二次函数在给定范围内的最值. 三、重点、难点选讲 1.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的解法. ⑴因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是,故有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 ⑵引用上述结论时,必须注意不等式右边为零,两个括号中的系数为1的条件. 例1解不等式: ⑴≤; ⑵>; ⑶≤. 解:⑴原不等式即≤, 整理得≥, ≥. ∴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⑵∵≥, ∴由,得不是原不等式的解. 当,得>, 即<,<<.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且.

⑶∵>, ∴原不等式与≤同解,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评析第⑵题中,因≥,故只需考虑是否满足不等式,就可以在原不等式中将 除去. 例2解关于的不等式:>(,R).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 ⑴>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⑵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⑶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⑷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⑸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⑹当<时,<,∴不等式的解集是. 2.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分式不等式 ⑴不等式>与二次不等式>同解;不等式<与二次不等式 <同解.

⑵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与集合的并集;不等式 ≤的解集是不等式<的解集与集合的并集. 例3解不等式: ⑴≥;⑵≥. 解:(1)原不等式等价于≤. ∴不等式的解集是 = (2)原不等式等价于. ∴不等式的解集是 评析:对带有等号的不等式求解,可以在相应的不含等号的不等式的解集中,增加使分子等于零的值,就得到所求解集. 例4:求不等式的解集. ①等价. 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② 由①,, ∴

高中数学同步讲义必修一——第三章 3.1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3.1函数与方程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与图象交点三者之间的联系. 2.会借助零点存在性定理判断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 3.能借助函数单调性及图象判断零点个数. 知识点一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思考函数的“零点”是一个点吗? 答案不是,函数的“零点”是一个数,一个使f(x)=0的实数x.实际上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梳理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方程、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知识点二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

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1.f(x)=x2的零点是0.(√) 2.若f(a)·f(b)>0,则f(x)在[a,b]内无零点.(×) 3.若f(x)在[a,b]上为单调函数,且f(a)·f(b)<0,则f(x)在(a,b)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 4.若f(x)在(a,b)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则f(a)·f(b)<0.(×) 类型一求函数的零点 例1函数f(x)=(lg x)2-lg x的零点为________. 考点函数零点的概念 题点求函数的零点 答案x=1或x=10

解析由(lg x)2-lg x=0,得lg x(lg x-1)=0, ∴lg x=0或lg x=1,∴x=1或x=10. 反思与感悟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所以函数的零点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点.在写函数零点时,所写的一定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坐标. 跟踪训练1函数f(x)=(x2-1)(x+2)2(x2-2x-3)的零点个数是________. 考点函数零点的概念 题点求函数的零点 答案 4 解析f(x)=(x+1)(x-1)(x+2)2(x-3)(x+1) =(x+1)2(x-1)(x+2)2(x-3). 可知零点为±1,-2,3,共4个. 类型二判断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 例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断定方程e x-(x+2)=0(e≈2.72)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是() A.(-1,0) B.(0,1) C.(1,2) D.(2,3) 考点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题点判断函数零点所在的区间 答案 C 解析令f(x)=e x-(x+2),则f(-1)=0.37-1<0,f(0)=1-2<0,f(1)=2.72-3<0,f(2)=7.40-4=3.40>0.由于f(1)·f(2)<0,∴方程e x-(x+2)=0的一个根在(1,2)内. 反思与感悟在函数图象连续的前提下,f(a)·f(b)<0,能判断在区间(a,b)内有零点,但不一定只有一个;而f(a)·f(b)>0,却不能判断在区间(a,b)内无零点. 跟踪训练2若函数f(x)=3x-7+ln x的零点位于区间(n,n+1)(n∈N)内,则n=________. 考点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题点判断函数零点所在区间 答案 2

上海(沪教版)数学高一下学期同步辅导讲义教师版:第十二讲 等差数列

沪教版数学高一下春季班第12讲 课题 等差数列 单元 第章 学科 数学 年级 十 学习 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 2.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 3.灵活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 4.等差数列求最值。 重点 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 2.灵活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 难点 3.灵活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 数列通项公式求法: 1、等差数列的定义: ①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2、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②定义法:对于数列{}n a ,若d a a n n =-+1(常数),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③等差中项:对于数列{}n a ,若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④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d n a a n )1(1-+=该公式整 教学安排 版块 时长 1 知识梳理 30 2 例题解析 60 3 巩固训练 20 4 师生总结 10 5 课后练习 30 知识梳理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⑤2) (1n n a a n S += ⑥d n n na S n 2 )1(1-+= 对于公式2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5、等差中项: ⑥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 b a A += 或b a A +=2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6、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⑦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n a 是等差数列的第n 项,m a 是等差数列的第m 项,且 n m ≤,公差为d ,则有d m n a a m n )(-+= ⑧对于等差数列{}n a ,若q p m n +=+,则q p m n a a a a +=+ ⑨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S 是其前n 项的和,* N k ∈,那么k S ,k k S S -2,k k S S 23-成等 差数列 7、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关系: ⑩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奇S 是奇数项的和,偶S 是偶数项项的和,n S 是前n 项的和,则有如下性质: 前n 项的和偶奇S S S n += 当n 为偶数时,d 2 n S = -奇偶S ,其中d 为公差; 当n 为奇数时,则中偶奇a S =-S ,中奇a 21n S +=,中偶a 2 1 n S -=, 11S S -+=n n 偶奇,n =-+=-偶奇偶奇偶奇S S S S S S S n 8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11)若等差数列 {}n a 的前12-n 项的和为12-n S ,等差数列{}n b 的前12-n 项的和为'12-n S ,则 '1 2 1 2--n n n n S b a 9、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等差数列公差为d ,若d>0,则数列递增;若d<0,则数列递减;若d=0,则数列为常数列。 10、等差数列的最值 ○ 11若{}n a 是等差数列,求前n 项和的最值时, (1)若1 a >0,d<0,且满足10 n n a a +≥?? ≤?,前n 项和n S 最大; a ≤?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讲义

第二章、函数 第一节、函数 一、函数 1、函数的定义:设集合A 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对A 中的任意数x ,按照确定的法则f ,都有唯一 确定的数y 与它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A 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所有函数值构成的集合,即(){} ,y y f x x A =∈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2、检验两个给定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需检验: (1)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给出; (2)根据给出的对应法则,自变量x 在其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值,是否都能确定唯一的函数值y 。 例1、下列图形中,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 例2、下列等式中,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 A. y x =± B. 2 1y x =+ C. 21y x = -- D. 21y x =- 3、如何判断函数的定义域: (1)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2)开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要不小于零; (3)多个函数经过四则运算混合得到的函数定义域是多个定义域的交集; (4)函数0 x 中x 不为零。 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32()32x f x x -=+; (2)()21f x x =-; A x B C D x x x y y y y o o o o

(3)20 ()(4)f x x =-; (4)21()42 f x x x =-+ + 例4、求下列函数值域 (1){}()21,1,2,3,4f x x x =+∈ (2)[]2 ()21,0,3f x x x x =--∈ (3)) ,1(,1 )(+∞-∈= x x x f (4)[)21(),1,1 x f x x x -=∈+∞+ 4、函数的3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判断两个函数相同的依据就是函数的三要素完全相同。 注:在函数关系式的表述中,函数的定义域有时可以省略,这时就约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得这个函数关系式有意义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例5、下列各对函数中,是相同函数的是 ( ) A.2 (),()f x x g x x == B. 2 (),()f x x g x x == C.2(),()f x x g x x = = D. 2 (),()f x x g x x == 5、区间:设a ,b ∈R ,且a <b , 满足a ≤x ≤b 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作[a,b]; 满足a <x <b 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作﹙a,b ﹚;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都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作[a,b ﹚或﹙a,b ]; 分别满足x ≥a,x >a,x ≤a,x <a 的全体实数的集合分别记作[a,﹢∞﹚,﹙a,﹢∞﹚,﹙﹣∞,a ], ﹙﹣∞,a ﹚。 6、映射: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 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其中x 叫做原象,y 叫做象。 注:映射可以是多对一,不可以一对多。即A 中元素不可剩余,B 中元素可以剩余。特别的,集合B 中的任意元素在集合A 中有且只有一个原象的映射,叫做一一映射。 7、映射个数的确定:若集合A 有m 个元素,集合B 中有n 个元素,则A 到B 的映射有m n 个。 例6、已知集合},{},3,2,1{b a B A ==。问: (1)A到B的不同映射f:B A →有多少个? (2)B到A的不同映射g:A B →有多少个?

高一数学基础知识讲义全套

第一讲 集合 知识要点一: 集合的有关概念 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这些研究对象叫做元素。 ⑵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 ??的元素顺序无关无序性:集合与组成它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互异性:集合中任两个必须是确定的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 注意:这三条性质对于研究集合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经常会渗透到集合的各种题目中,同学们应当重视。 ⑶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①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 ②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注意:属于或不属于(?∈,)一定是用在表示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上) ⑷集合的分类:集合的种类通常分为:有限集(集合含有有限个元素)、无限集(集合含有无限个元素)、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记号?表示) ⑸集合的表示: ①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的表示方法。例:{ }2,1=A 描述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一般元素的符号及取值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 4>=x x B (如果元素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范围可省略不写)。 图示法(即维恩图法):用平面内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 ②特定集合的表示: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N * ;整数集记 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这些特定集合外面不用加{}) 高考要求: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掌握相关的术语符号,会表示一些 简单集合。 例题讲解: 夯实基础 一、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高一数学上同步辅导讲与练-数列电子教案

数列等差数列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数列的概念; 2、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 3、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4、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5、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及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例题分析: 第一阶段 [例1]根据下面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第7项与第10项: (2)a =n(n+2); n =-2n+3 (4) a n 思路分析:根据数列定义的进行思考。 解:(1)

(2)a 7 =7×(7+2)=63, a 10 =10×(10+2)=120; (3) (4)a 7 =-27+3=-125, a 10 =-210m+3=-1021 说明: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实就是项数n的函数。 [例2]己知数列 {a n } 的通项公式a n =n(14-n),考察这个数列的单调性,并求它 的最值。 思路分析:要考察{a n }的单调性,只需判断a n -a n-1 的符号,这与判断函数 单调性相似: 解:a n -a n-1 =-2n+15,因为n N*所以当1≤n≤7时递增,当n>7时递减。 又a n =-n2+14n=-(n-7)2+49,故最大值为a 7 =49。 说明:在解题过程中,渗透了函数思想。 [例3]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b,c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 思路分析:此题可从不同角度加以考虑。 解法一:设这个数组成的等差数列为 {a n } ,由己知a 1 =-1,a 5 =7,

∴7=-1+(5-1)d。 解得d=2,所求数列为-1,1,3,5,7。 解法二:可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求解。 ∵-1,a,b,c,7成等差数列,∴b是-1,7的等差中项,a是-1,b的等差中项,c 是b, 7的等差中项。 ∴ 所求数列为-1,1,3,5,7。 说明:数列解题方法灵活,应多加思考,开扩视野,培养自己发散思维能力。 第二阶段[例4] 设{a n}是等差数列, 思路分析:运用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解题。 解:设等差数列{a n } 的公差为d,则a n =a 1 +(n-1)d,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复习高中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 x 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 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 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 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 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 1. 5 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 . 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 x 的值组成的集合 .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再注意: 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值域补充

1 、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 2 . 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 . 3 . 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反函数法、换元法、配方法、均值不等式法、判别式法、单调性法等 .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 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 ∈A中的 x 为横坐标,函数值 y 为纵坐标的点 Px , y 的集合 C ,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 C 上每一点的坐标 x , y 均满足函数关系 y=fx ,反过来,以满足 y=fx 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 x 、 y 为坐标的点 x , y ,均在 C 上 . 即记为 C={ Px,y | y= fx , x ∈A } 图象 C 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 , 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 Y 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 . 2 画法 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 x,y 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 x,y 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 Px, y ,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 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 3 作用: 1 、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 2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 发现解题中的错误。 4.快去了解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 5.什么叫做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 B” 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高一数学培优班讲义_集合

高一数学 集合 一、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例1: 设集合A={2,a 2 -a+2,1-a},且4∈A ,求a 的值. 针对练习①: 1. 已知集合{}21,1,3A x x =--,求实数x 应满足的条件. 2. 已知数集}33,)1(,2{22++++=a a a a A ,}5,1,{+-+=b a b a B .若B A =,求实数b a ,的值. 二、注意空集 例2、已知集合A={x|-2

2. 若集合}223|{,}5312|{≤≤=-≤≤ +=x x B a x a x A , 求能使B A A ?成立的所有a 的集合. 三、分类讨论 例3、已知集合A={x|x 2+4x=0}, B={x|x 2+2(a+1)x+a 2 -1=0}, 若B ?A,求实数a 的值. 针对练习④: 1. 集合}1,12,3{},3,1,{22+--=-+=m m m N m m M ,若}3{-=N M ,求实数m 的值 2. 若非空集合S 满足}5,4,3,2,1{?S ,且若S a ∈,则S a ∈-6,那么符合要求的集合S 有多少个? 四、注意一些等价关系的应用 常用等价关系填空: (1)若A ?B,则A ∩B=______, A ∪B=_________; (2)若A ∩B=A,则A____B, A ∪B=A,则A______B; (3)若A ∩B=A ∪B,则A_____B; (4)若φA,意味着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5)C U (A ∩B)______(C U A)∪(C U B); (6)C U (A ∪B)______(C U A)∩(C U B).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大题含解析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大题专练 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 (4)(4)0kx k x --->,其中k R ∈。 ⑴试求不等式的解集A ; ⑵对于不等式的解集A ,若满足A Z B =(其中Z 为整数集)。试探究集合B 能否为 有限集?若能,求出使得集合B 中元素个数最少的k 的所有取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 合B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对定义在[0,1]上,并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函数()f x 称为G 函数。 ① 对任意的[0,1]x ∈,总有()0f x ≥; ② 当12120,0,1x x x x ≥≥+≤时,总有1212()()()f x x f x f x +≥+成立。 已知函数2 ()g x x =与()21x h x a =?-是定义在[0,1]上的函数。 (1)试问函数()g x 是否为G 函数?并说明理由; (2)若函数()h x 是G 函数,求实数a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讨论方程(21)()x g h x m -+=()m R ∈解的个数情况。 3.已知函数||2 12)(x x x f - =. (1)若2)(=x f ,求x 的值; (2)若0)()2(2≥+t mf t f t 对于[2,3]t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4.设函数)(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若当0x ≥时,11,()0,f x x ?-? =??? 0;0.x x >= (1)求)(x f 在(,0)-∞上的解析式. (2)请你作出函数)(x f 的大致图像. (3)当0a b <<时,若()()f a f b =,求ab 的取值范围. (4)若关于x 的方程0)()(2 =++c x bf x f 有7个不同实数解,求,b c 满足的条件. 5.已知函数()(0)|| b f x a x x =- ≠。 (1)若函数()f x 是(0,)+∞上的增函数,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2)当2b =时,若不等式()f x x <在区间(1,)+∞上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高一数学基础知识讲义(2021)——集合

数学基础知识 第一讲 集合 知识要点一: 集合的有关概念 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这些研究对象叫做元素。 ⑵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 ??的元素顺序无关无序性:集合与组成它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互异性:集合中任两个必须是确定的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 注意:这三条性质对于研究集合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经常会渗透到集合的各种题目中,同学们应当重视。 ⑶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①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 A a ∈ ②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注意:属于或不属于(?∈,)一定是用在表示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上) ⑷集合的分类:集合的种类通常分为:有限集(集合含有有限个元素)、无限集(集合含有无限个元素)、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记号?表示) ⑸集合的表示: ①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的表示 方法。例:{ }2,1=A 描述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一般元素的符号及取值范围,再 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 {}4>=x x B (如果元素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范围可省略不写)。 图示法(即维恩图法):用平面内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 ②特定集合的表示: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这些特定集合外面不用加{}) 高考要求: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掌握相关的术语符号,会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例题讲解: 夯实基础 一、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大于5的自然数集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正确{}5>∈x N x 2)由1,2,3,2,1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共有5个元素。错误 3)所有的偶数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正确 4)集合{}{}b a c B c b a A ,,,,,==则集合A 和集合B 是两个不同的集合。 错误 二、用符号∈或?填空。 1)N __0 2)Z _____14.3 3)Q ______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