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_模拟分子热运动

利用C_模拟分子热运动
利用C_模拟分子热运动

收稿日期:2001-01-22;修回日期:2001-04-11

作者简介:潘宝娟(1964—

),女,浙江人,讲师,化学专业.利用C ++模拟分子热运动

潘宝娟

(南化公司教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48)

摘要:由于分子太小,教学中很难利用现有的技术和仪器直接观察到分子热运动。本文介绍利用C ++语言中的随机函数及描点作图等函数来模拟分子的热运动。本程序所模拟的分子热运动能给人直观、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分子热运动;模拟C ++语言;随机性和随机函数;数组;循环

中图分类号:O 643111;TP 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160(2001)0625402542

U se Language C ++to Simulate Molecular

Thermodynamic Movement

PAN Bao 2juan

(Nanjing Chemical Education College ,Nanjing 210048,China )

Abstract :M olecule is s o small ,that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use existing technique and instruments to observe m olecular m ovement.This essay details how to use random function and charting function of Language C ++to simulate m olecular therm odynamic m ove 2ment on pers onal com puter.The m olecular therm odynamic m ovement that simulated by this program can give the people a visual and profound im pression.

K ey w ords :m olecular therm odynamic m ovement ;simulation ;Language C ++;random and random function ;data group ;cycle 1 引言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有很多理论及技术与分子热运动密切相关,分子运动理论是理解和掌握很多理论和技术的基础[124]。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胶粒和生物大分子;普通分子比胶粒或生物分子还小得多,即使用电子显微镜也不易直接观察到。8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宾尼格(Binnig )和罗勒尔(R ohrer )发明了隧道扫描显微镜(ST M ),利用ST M 可以对分子、原子进行直接操纵,从而为纳米科技领域奠定了基础,后来又发明原子力显微镜(AFM )[7],AFM 进一步推动了纳米技术的发展。尽管ST M 和AFM 都非常先进,可以直接对分子和原子进行操纵,但我国目前只有在少数进行纳米技术研究的重点实验室里才有,即使象超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这样的高档精密仪器,也不可能成为普通教学仪器,以供初学者使用。为使广大初学者对分子热运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们开发了在微机上运行的分子热运动模拟程序。

2 分子热运动模拟程序的开发

211 分子热运动的特征

(1)分子的数量是巨大的,分子数目不会改变;

(2)分子运动的连续性,由于分子是弹性的,分子的运动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减弱或消亡;

(3)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每个分子的运动速度和方向是随机的,故任一时刻每个分子所处的位置是随机的。

分子热运动的模拟程序必须充分体现分子运动这种随机性及连续性。

212 分子热运动模拟程序的设计和开发

教学课件的开发工具主要分为4类:一是基于时间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如Director ,Action 等;二是基第18卷 第6期2001年9月28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 om puters and Applied Chemistry V ol 118,N o 16September ,2001

于图标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如Authorware ,IconAuther 等;三是基于页和卡片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如T ool 2Bo ,HyperCard 等;四是基于传统编程语言的开发工具,如C ++,VC ,VB 等[8]。不同的开发工具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局限性,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一般说来,基于时间、图标和卡片的多媒体开发工具,对各种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和控制比较直观、方便,开发过程对初学者容易掌握;但开发过程中必须对每一对象作出精确地安排和控制,所以适合于表示少量对象的预定运动,而不适合开发大量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的模拟程序。考虑到C ++语言对软、硬件控制能力较强,所编程序简短,运行速度快,且具有数组、随机函数、各种作图函数等多种数据类型及各种程序控制结构,适合于表现大量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热运动,故本文采用C ++语言作为编程工具。本程序清单如下:

程序清单:

#include ”stdio.h ”

#include ”stdlib.h ”

#include ”graphics.h ”

#define N 100/3演示的分子数3/

main ()

{

 int i ,j ;

 char yes ;

 int x[N],y[N]; /3存放N 个分子坐标3/

setbkcolor (0);/3设置背景颜色为黑色3/

cleardevice ();/3清屏3/

 for (i =0;i

{x[i ]=(int )(random ()3getmaxx ()/32767.0);

y[i ]=(int )(random ()3getmaxy ()/32767.0);

putpixel (x[i ],y[i ],15);/3指定位置画点3/

}

while (1)/31表示条件永真,持续运动3/

 {

for (i =o ;i

 {x =(int )(rand ()3getmaxx ()/32767.0);

 y =(int )(rand ()3getmaxy ()/32767.0);

 setcolor (8); /3设置当前划线颜色为灰色3/

line (x[i ],y[i ],x ,y ); /3画直线表示运动轨迹3/

 setcolor (0);

 line (x[i ],y[i ],x ,y );

/3用背景色划线,隐去分子运动轨迹3/

 putpixel (x ,y ,15); /3在新位置显示分子3/

 x[i ]=x ; /3保存分子当前位置坐标3/

 y[i ]=y ;

 } /3end for 3/

printf (”是否结束演示(Y /N )?”

);scan f (”%c ”,&yes );

if toupper (yes )=’Y ’ break ;

 } /3endwhile 3/

 printf (”演示结束,再见!”

);}

3 结果与讨论

311 程序开发过程的几点说明

(1)模拟程序中分子数的确定:任何一个体系内物质所包含的分子数目都是十分巨大的,一般在1023数量级。要用程序来模拟如此大量个体的随机运动既不现实,也不必要;但也不能只用个别分子的运动来代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为了使程序处理方便、模拟效果良好,确定一个合适的分子数目是很重要的。一般在100个分子左右较合适,太多则来不及观察,并且影响处理速度。

1456期潘宝娟等:利用C ++模拟分子热运动

245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8卷

(2)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由于分子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随机的,所以每个分子任一时刻出现的位置是随机的。可以用C++语言的随机函数(即随机发生器)来表现这种随机性。C++语言提供了2个随机函数rand()和random()[9],前者产生任意随机数,后者产生逐渐增大的随机数;本程序在初始化各分子的位置时用random()函数,使分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散在整个屏幕中;而运动过程中每个分子的位置(即X、Y坐标)则由rand()函数产生,并依次存放在两个数组X[N]和Y[N]的对应元素中。程序中用循环结构来依次显示各个分子在某个时刻的运动情况,其中每个分子的一次运动用如下方法表示:先用随机函数求出下一时刻的新位置(X、Y),从(X[n],Y[n])到(X,Y)划线表示分子运动轨迹,随即用背景色在同一位置划线来隐去运动轨迹,然后在新位置(X、Y)处画点显示分子[10],最后将分子所在位置的坐标(X、Y)保存到数组元素X[n]、Y[n]中,为分子的下一次运动作准备。虽然每个分子均需进行坐标的计算、运动轨迹的绘制和隐去及描点显示等操作,对N个分子处理一遍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极快,处理过程的延时正好适合人眼的观察。本程序为了使分子的运动比较醒目,背景色采用黑色,分子采用亮白色的象素点,运动轨迹采用灰色。

(3)分子运动的持续性:分子的运动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或停止,本程序用一个条件永真的大循环表示这种永不停息的运动[11212]。模拟程序一旦运行,分子的运动就不停地进行,由使用者决定何时结束演示。

(4)分子运动空间的确定:分子运动具有一定的空间限制,本程序用整个屏幕表示分子运动的空间,用随机函数产生的坐标值不能超出屏幕。Rand()产生0232767之间的一个随机整数,而屏幕的最大X、Y坐标可由getmaxx()和getmaxy()2个函数返回[11212]。为了使每个分子的位置在屏幕内,每个分子的坐标计算如下:

X=(int)(rand()/32767.03getmaxx())Y=(int)(rand()/32767.03getmaxy())

其中(int)———强制类型转换[13],即取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作为坐标值。

312 结论

本程序充分利用C++语言所提供的丰富的计算、画图、颜色设置等函数功能,使所编制的程序短小精悍。本程序演示的分子热运动给人以直观、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子热运动的规律,从而为学生以后学习与分子运动有关的其它知识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R osenberg R M.Principles of Physical Chemstry(物理化学原理).罗瑞卿,译.Beijing:Ox ford University Pres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14.

[2] 傅献彩,陈瑞华.物理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423

[3] 傅献彩,陈瑞华.物理化学(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2802284,473.

[4]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2802284.

[5] M orris on S R.The Chem ical Physics of Surface.London:Plenum Press,1977.

[6] 陈宗淇,戴闽光.胶体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 马全红,等.原子力显微镜中探针与样品间作用力及AFM的应用.大学化学,2000,15(4):33.

[8] 陈明.多媒体技术基础.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

[9] 王汝传.常用程序设计语言简明操作方法.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0] 李志宏,等.胶体粒子扩散聚集过程的二维动态化模拟.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99,16(6):477.

[11] 谭浩强.C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2] John Paul Mueller.Visual C++6从入门到精通.希望图书创作室,译.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

[13] 张国峰.C++语言及其程序设计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1版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典型例题:13.1分子热运动 (学生版+解析版)

13.1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与考点解析(原卷版) 一、知识点与考点 二、考点解析 1.分子热运动是本章基础,也是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基础。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两个方面。从历年中考来看,常见的是用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上,对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对分子热运动现象进行判断等。此内容考题不多,一般在一个题目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结合组成一个题目。本节考点在中考试卷中出现概率很高,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 (2)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3)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分 子 热 运 动

1.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和和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有关,温度,分子热运动越。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 2.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和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作用力表现为。 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也容易被。 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 ◆典例一:(2020·山东泰安)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尘土飞扬 B. 茶香四溢 C. 树叶纷飞 D. 瑞雪飘飘 ◆典例二:(2020·北京)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 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C. 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D. 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考点二:分子间作用力 ◆典例一:(2020·江苏泰州)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走进公园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二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过程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 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用具: 分子内聚力演示器、烧杯、水、墨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现象,例如墙里开花墙外香;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到医院时闻到一股药味等,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一些例子吗?这些现象为什么? 合作探究 前面我们学过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理学中所说的分子包括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分子很小,是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这么多的分子在物体中处于什么状态呢?提出你自己的猜想并说明自己的根据。(例如这些分子是运动的或者这些分子是静止的。)一、扩散现象 让学生观看教师用书的视屏资源(2)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的学生体会各个 例子,举例并力 图解释这些现 象。 思考、讨论、猜 想、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 感受各种扩散 现象的过程,总 结扩散的定义, 分析推理物体 内部分子的运 动情况。 从学生熟 悉的例子 入手,学习 新知。 学会猜想 必须是有 根据的。联 系实际现 象。 让学生感 受各种情 况的扩散 现象,更形 象具体。固 体、液体、 气体扩散 快慢的比 较。

第1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梳理(1)

第 5 页 共 13 页 第1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与考点解析 ★考点概览一、知识点与考点 二、考点解析 1.分子热运动是本章基础,也是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基础。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两个方面。从历年中考来看,常见的是用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上,对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分子热运动现象进行判断等。此内容考题不多,一般在一个题目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结合组成一个题目。本节考 点在中考试卷中出现概率很高,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2)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3)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分 子 热 运 动 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和和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有关,温度,分子热运动越。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 2.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和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分子作用力表现为;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作用力表现为。 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也容易被。 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 ◆典例一:(2020·山东泰安)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尘土飞扬 B. 茶香四溢 C. 树叶纷飞 D. 瑞雪飘飘 ◆典例二:(2020·北京)关于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5 页共13 页

《分子热运动》的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烧杯两个、红墨水、酒精、冷热水。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打开一瓶香水,回想一下,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1厘米3空气的分子,如果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2)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①打开酒精,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 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讲台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察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

分子动理论 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3——分子动理论知 识点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 2、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 b.分子体积: c.分子数量: 二、分子的热运动 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 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 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 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2、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3、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的数量级为m,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课时及每课时的具体内容 1课时:物质的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2.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3.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宏观、微观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具及学具准备烧杯红墨水香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图,并提问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在运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 仔细观察并回答这像是什么在运动及其相关问题。 回顾有关内容提出进一步想要学习的问题 二、进入新课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提问:水为什么变成水蒸气?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为什么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我们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1、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分析 2、我们对甘蔗进行压榨,可以榨出甘蔗汁来,甘蔗汁又可以分解为什么物质? 可以分解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说明甘蔗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糖和水等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甘蔗汁从甘蔗的细胞中压榨出来,甘蔗汁又可以分离成蔗糖和水。 虽然细胞很小,但我们用光学显微镜可以清楚地看见它。分子比细胞小得多,一滴水中含有的分子数让人去数,每秒钟数1个,需要数几十万亿年。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按相同比例,乒乓球则有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归纳全面很好

选修3-3热学知识点归纳 一、分子运动论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体积 分子体积很小,它的直径数量级是 (2)分子质量 分子质量很小,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 (3)阿伏伽德罗常数(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 1摩尔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这个数的测量值: 设微观量为: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 宏观量为: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1、物质质量M 、摩尔质量μ、物质密度ρ. 分子质量: 分子体积: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平均占据的空间大小) 分子直径: 球体模型: V d N =3A )2(34π 303 A 6=6=ππV N V d (固体、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立方体模型:3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 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分子的数量.A 1 A 1A A N V V N V M N V N M n ====ρμρμ 2.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实验事实:扩散现象和布郎运动。 (2)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本身的 运动,但它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实验中画出的布朗运动路线的折线,不是微粒运动的真实轨迹。 因为图中的每一段折线,是每隔30s 时间观察到的微粒位置的连线,就是在这短短的30s 内,小颗粒的运动也是极不规则的。 (4)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大量液体分子(或气体)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简言之:液体(或气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 (5)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结构 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之间有间隔。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可以发生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但看不到颗粒存在。 扩散的实质:(1)、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 2、分子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称为分子热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处于平衡位置r=r0时,分子所受引力和斥力相等; 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r﹥10r0,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第二节、内能 一、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注意: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形式的能,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永不为零,也即是说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影响因素:质量、材料、温度、状态。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3、在所有的表述中,只有说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和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是对的,其他的只能是不一定。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1)、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将能量传给低温物体的现象。(能量的转移) (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称为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J 注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特殊称呼,不能说具有、含有多少热量。 2、做功 (1)、做功:通过压缩、摩擦、敲打等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内能增加。 (能量的转化)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第三节、比热容 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使物体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为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种物质进行加热,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 2、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量,温度变化量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变化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用时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二、比热容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观察·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分子运动情况及扩散现象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在相关部分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明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三) (5)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三)(5)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明白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不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讲明。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讲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明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分组实验以及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关于大千世界的爱好,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截了当感知的现象,能够认识无法直截了当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教学难点: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为主,演示法、讨论法、类比法为辅 教学预备: 教师:香水、长颈漏斗、硫酸铜溶液、量筒、课件等 学生:烧杯两个、水、蓝墨水、铅柱两个、钩码、小刀、针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讲台上喷香水,后排同学有什么感受? [生]闻到香味。

[师]什么缘故能闻到香水的香味? [生]因为香水的气味跑到鼻子里了。 [师]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就会闻到香味。这就讲明了分子是运动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五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讲授新课: 1、扩散现象: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觉上面空瓶有红色。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2、观看实验: ⑴硫酸铜与清水之间的液体扩散现象 实验: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长颈漏斗在水下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能够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线。向学生展现3天前、6天前配好的溶液,界线越来越模糊。 [师] 大伙儿看到的是硫酸铜溶液和水之间的扩散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是专门常见的,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 [生甲]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在屋里能闻到香味。 [生乙]在公园里闻到花香。 [生丙]…… [师]从这些例子能够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那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呢? ⑵固态碘升华的固体扩散现象 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少许固态碘。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分子热运动、内能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分子热运动篇
1、物质的组成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分子非常小,不借助仪器,肉眼是看不见的,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个的小圆球(物理模型法) ,那么 一般一个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10 m,因此一个物体是由数量巨大的分子组成的。 -10 19 3 (3)分子很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是 10 m,1cm 的空气中大约有 2.7×10 个分子。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注意:不同的物质一定要相互接触才能发生扩散,必须是两种物质相互进入彼此。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造成的,要注意和微小颗粒状物体运动的区别。 3、分子热运动 (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的分子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因素: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 的就越快。 4、分子间的作用力 (1)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之所以不会分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从而 使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由于分子间也存在斥力作用,因此固体与液体很难被压缩。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 增大,只是斥力变化的比引力要快。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作用力稍大时, 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间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10
内能篇
1、内能 (1)宏观物体的能表现为机械能,是物体外在的能量;微观物体的能表现为内能,是物体内在的能量。 (2)分子动能: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都具有动能,叫 做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又具有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4)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符 号 J。 (5)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同一物体在相同状态下,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内能越大;温度越 低,内能越小。 拓展: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 研究对象不同 影响因素不同 存在条件不同 微观世界的大量分子 物体的温度、体积、 物体的质量和 状态 内能永远存在 机械能 宏观世界的整个物体 物体的质量、速度、 高度和形变程 度 存在有条件,比如运动、被举高、 发生弹性形变等
2、内能的改变 (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热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符号 J
1

第十五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第十五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能识不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讲明. ●明白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明白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讲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估量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 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截了当感知的现象,估量无法直截了当感知的 事实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 金属、动物、植物等差不多上物质。而关于物质是如何样构成的,这一古 老课题,专门早就有过种种推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 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 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 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通过近2000年的探究,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假如把分子看做球形, 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 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因此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形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假如人数数的速度能 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那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截了当观看分子的行为,但我们能够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定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讲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事实上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讲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梍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可不能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显现二氧化氮气体流淌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看瓶内显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伙儿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安静。请大伙儿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看墨水的变化情形。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刻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看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现在空气瓶显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讲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像如此,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能够发生在液体之间。请大伙儿再观看一下刚才大伙儿滴入清水的墨水,差不多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讲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为了讲明液体的扩散现象,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按照课本图2-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看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刻。为了节约课堂时刻,几天前我就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大伙儿看几天前的实验。〔出示提早二天、四天、六天做的实验样本〕这些实验告诉我们,静放的时刻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 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能够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看到过固体的扩散。煤矸石有的原先确实是石炭岩,由于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它的内部也变黑了。 大量事实讲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伙儿也能找到许多事例。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

布朗运动理论一百年

布朗运动理论一百年 郝柏林 由爱因斯坦、斯莫鲁霍夫斯基(M.Smoluchowski)等人在20世纪初开始的布朗运动理论,在一百年间发展出内容丰富的众多学科分支,现在正在成为分析生物细胞内分子机器运作原理的有力工具。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的5篇论文中,关于布朗运动的文章可能人们知道得最少,而实际上它被引用的次数却超过了狭义相对论。 1 我们从布朗运动本身开始回顾 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1828年和1829年的《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描述自己在1827年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颗粒在液体中的不停顿的运动。他最初曾经以为是看到了生命运动,但后来确认这种运动对细小的有机和无机颗粒都存在,因而不是生命现象所致。布朗认为运动的原因在于这些颗粒包含着“活性分子”(active molecules),而与所处液体没有关系。 事实上,布朗并不是观察到这类运动的第一人。他在上述两篇文章里就曾提到了约十位前人,包括做过大量观察的制作显微镜的巧手列文胡克(Antonnie von Leeuwenhock)。 2 爱因斯坦的扩散长度公式 爱因斯坦在1901—1905年期间致力于博士论文研究。他1905年发表的头一篇文章——“分子大小的新测定”就基于其博士论文。爱因斯坦考察了液体中悬浮粒子对渗透压的贡献,把流体力学方法和扩散理论结合起来,建议了测量分子尺寸和阿佛伽德罗常数的新办法。这样的研究同布朗运动发生关系是很自然的。然而,他1905年5月撰写的第二篇论文的题目并没有提及布朗运动。这篇题为《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的文章,一开始就说:“可能,这里所讨论

的运动就是所谓的布朗分子运动;可是,关于后者我所能得到唯一的资料是如此的不准确,以致在这个问题上我无法形成判断。” 爱因斯坦确实建立了布朗运动的分子理论,并且开启了借助随机过程描述自然现象的数理科学发展方向。 我们不在此重复爱因斯坦当年对扩散系数D的推导,直接从熟知的(一维)扩散方程出发: 假定在t?=0时刻粒子位于x=0处,即ρ(x,0)=δ(x),扩散方程的解是: 即粒子的密度遵从高斯分布。对于固定的时刻t,x和x2的平均值分别是: 〈x〉=0,〈x2〉=2Dt 于是得到扩散长度的公式: 这里出现了著名的爱因斯坦的1/2指数。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含答案)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B.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答案:C 解题思路: 小明的爸爸吸烟时,由于烟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则小明和妈妈也可以吸到空气中的烟,所以小明会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无关。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A:将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色了,这是因为墨水分子和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B:磁铁本身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钉,不是由分子引力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C:把两根铅柱的端面磨平后用力压紧,两铅柱就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分开,恰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符合题意。 D: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子间作用力 3.有关分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答案:D 解题思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 B: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 C:尘粒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尘粒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看到的是由分子组成的水的运动,墨水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正确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香水,冷热水,烧杯,墨水,铅圆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通 过我们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 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 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 也得用80多年。 ②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 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 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 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 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 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 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观看墨水扩散实验: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

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爱因斯坦)

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 爱因斯坦 1905年12月 在我的论文《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发表后不久,(耶那的)西登托普夫(Siedentopf)告诉我:他和别的一些物理学家——首先是(里昂的)古伊(Gouy )教授先生一一通过直接的观测而得到这样的信念,认为所谓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的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不仅是布朗运动的性质,而且粒子所经历路程的数量级,也都完全符合这个理论的结果。我不想在这里把那些可供我使用的稀少的实验资料去同这个理论的结果进行比较,而把这种比较让给那些丛实验方面掌握这个问题的人去做。 下面的论文是要对我的上述论文中某些论点作些补充。对悬浮粒子是球形的这种最简单的特殊情况,我们在这里不仅要推导出悬浮粒子的平移运动,而且还要推导出它们的旋转运动。我们还要进一步指明,要使那篇论文中所给出的结果保持正确,观测时间最短能短到怎样程度。 要推导这些结果,我们在这里要用一种此较一般的方法,这部分地是为了要说明布朗运动同热的分子[运动]论的基础有怎样的关系,部分地是为了能够通过统一的研究展开平动公式和转动公式。因此,假设α是一个处于温度平衡的物理体系的一个可量度的参数,并且假定这个体系对于α的每一个(可能的)值都是处在所谓随遇平衡中。,

按照把热同别种能量在原则上区别开的古典热力学,α不能自动改变;按照热的分子〔运动]论,却不然。下面我们要研究,按照后一理论所发生的这种改变必须遵循怎么样的定律。然后我们必须把这些定律用于下列特殊情况:—— 1、 α是(不受重力的作用的)均匀液体中一个球形悬浮粒子的重心的 X 坐标。 2、α是确定一个球形粒子位置的旋转角,这个粒子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可绕直径转动。 §1、热力学平衡的一个情况 假设有一物理体系放在绝对温度为 T 的环境里,这个体系同周围环境有热交换,并且处干温度平衡状态中。这个体系因而也具有绝对温度T ,而且依据热的分子[运动]论,它可由状态变数p p n 1完全地确定下来。在所考查的这个特殊情况中,构成这一特殊体系的所有原子的坐标和速度分量可以被选来作为状态变数p p n 1。 对于状态变数p p n 1在偶然选定的一个时刻处于一个 n 重的 无限小区域(p p n d d 1)中的几率,下列方程成立—— (1) p p e n E RT N d d C dw 1-= 次处C 是一个常数,R 是气体方程的普适常数,N 是一个克分子中实际分子的数目,而E 是能量。假设α是这个体系的可以量度的参数,并且假设每一组值p p n 1都对应一个确定的α值,我们要用 αAd 来表示在偶然选定的一个时刻参数α的值处在α和ααd +之间的几率。于是

初中物理复习,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初中物理复习,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模块一分子热运动【一、知识点】 1.物质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固态、液态和气态,皆由分子构成。固体物质分子排列紧凑,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物质分子之间间隔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而气体物质分子的间隔很大,相互作用力也很小。 2.分子热运动 (1)现象解释分子在物质中并不是一动不动的,它们时时刻刻在发生着扩散。例如:二氧化氮与空气混合三分钟后,二氧化氮颜色变淡,同时在上边装有空气的瓶中出现淡棕色,说明两种气体发生了混合,即分子在不断运动。 调好的鸡尾酒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上下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发生混合,即液体分子也在不断运动。 铅块与金块五年后发生混合,说明两种分子在这几年之间相互渗透,在分界处以无明显界限,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说明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只是运动的速度很慢很慢。 (2)分子热运动定义以上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即扩散现象。且扩散现象不局限于处在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固液、气液、气固之间同样能发生扩散现象。 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

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引力与斥力由于引力的存在,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分子不至散开;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间距很小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注:当分子间距过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过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 【二、例题精讲】【例1】★★用分子运动论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C.氧气被压入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 D.铁丝很难被拉断﹣﹣分子间存在引力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析: A、花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扩散充满空间,所以花香四溢,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破镜之所以不能重圆,是因为破碎的镜片间的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力的作用距离,并不是由分子间的斥力造成的,B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氧气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距变小,被压入钢瓶,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钢丝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钢丝很难被拉断,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B 【测试题】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C.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

《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

第十六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有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实行解释。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通过度组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度组实验以及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有斥力又存有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于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能够理解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 分子之间存有相互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为主,演示法、讨论法、类比法为辅 教学准备: 教师:香水、长颈漏斗、硫酸铜溶液、量筒、课件等 学生:烧杯两个、水、蓝墨水、铅柱两个、钩码、小刀、针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讲台上喷香水,后排同学有什么感觉? [生]闻到香味。 [师]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

[生]因为香水的气味跑到鼻子里了。 [师]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就会闻到香味。这就说明了分子是运动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五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讲授新课: 1、扩散现象: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2、观察实验: ⑴硫酸铜与清水之间的液体扩散现象 实验: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长颈漏斗在水下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能够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线。向学生展示3天前、6天前配好的溶液,界线越来越模糊。 [师] 大家看到的是硫酸铜溶液和水之间的扩散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是很常见的,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 [生甲]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在屋里能闻到香味。 [生乙]在公园里闻到花香。 [生丙]…… [师]从这些例子能够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那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呢? ⑵固态碘升华的固体扩散现象 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少许固态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