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F2相似因子

溶出F2相似因子

计算公式:

为平均溶出度。

式中Y

nt

Q为试验药品与对照药品的平均溶出度的方差和。相似因子

f

2

=50×lg[(1+Q/n)-0.5×100]

f

2

≤100,则表示溶出度相似。

如果50≤f

2

医学计算公式

1.体循环阻力: 体循环阻力(dyne×sec)/cm5=80×(MAP-RAP)/C.O.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心房压 C.O.=心输出量 正常值=900-1300(dyne×sec)/ cm5 2.平均动脉压(MAP): 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3.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L/min)= BSA=体表面积(M2) Hb=血红蛋白(g/100ml) SaO2&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指数是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4.总外周血管阻力: SV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80 正常值为100-130kpa.s/L 5.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未出现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 持续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1 测试因心绞痛中止: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2风险级别: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5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10 6.校正的QT间期: 校正的QT间期=测量的QT间期(sec)÷sqrt(R-R间期) 正常值:校正的QT间期不应该超过: 0.45(婴儿<6个月) 0.44(儿童) 0.425(青少年和成人 7.氧供应(DO2): DO2=1.34×[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CO×10 8.氧消耗(VO2): VO2=1.34×[(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10 CaO2=1.34×SaO2×Hb CvO2=1.34×SvO2×Hb 9.氧耗量(给定心输出量): 氧耗量(ml/min)=心输出量(C.O.)×(13×Hgb)×(SaO2-SvO2)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vO2=静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值=110-160ml/min/M2 若平均体表面积为1.73M2,则正常值=190-275ml/min 10.动脉血CO2分压: PaCO2=0.863×VCO2/VA VCO2为CO2排出量(ml/min) Va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L/min) 0.863为使气体容量(ml)变为Kpa(mmHg)的转换因子 11.动脉血氧分压(PaO2): 坐位:

溶出曲线相似性f2因子法评价

溶出曲线的相似性f2因子法评价 时间点 n 输入 n=8 时间点Rt(参比制剂平均累积释放度)Tt(受试制剂平均累积释放度) 1129 21712 32615 43728 55038 66652 77361 88473 f2=49 相似性判断:不相似 方法说明: Rt与Tt分别代表参比和受试制剂第t时间点的平均累积释放度,n为测试点数。其中如果两条溶出曲线完全一致,则:f2=50×lg(100)=100;如果一批样品释药完全,而另一批尚未开始释药,则有:

因此,f2的值的范围在0~100,而且f2越大,两条曲线的相似性越高。 事实上即使是相同处方的产品,其批次不同,在溶出曲线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受试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差异不大于参比制剂间溶出曲线的差异,那么就可以认为受试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具有相似性。通常认为,同一处方不同批次的样品,在任一取样点释放度的平均差异不超过10%,是可以接受的。将10%代入式中计算: 因此,FDA与EMEA规定:若受试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间的f2值不小于50,则认为两者相似。 f2因子的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1.在进行参比与受试制剂的溶出曲线比较的过程中,时间点间隔无需相等,但两者所取各时间点必须一致,一般除0时外,选择3点以上,即n≥3。 2.f2计算公式只适用于受试与参比制剂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差值<100时的溶出曲线比较(如果二者的差值>100,就会得到一个负值),普通口服制剂要保证药物溶出90%以上,缓释制剂、肠溶制剂药物释放需达到80%以上,或达到释放平台。 3.受试与参比制剂释放曲线上各时间点的平均累积释放度差异,在平台区达到最小(如果外推到释放100%,差值将为0),在该区域上取样点的增加会直接导致f2值偏大。因此,受试或参比制剂的药物累积释放度在85%以上的取样点应不多于一个,否则,将会给判定结果带来误差。 4.f2因子比较一般选择每个处方的12个剂量单位的测定均值来进行处理。因为不考虑参比和受试制剂批内样本间差异,所以若参比或受试制剂批内样本间差异较大时,用f2因子来评价两者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时需要谨慎,从第2个时间点至最后1个时间点溶出结果的变异系数应小于10%。 5.f2值与平均偏差之间成非线性关系,它只适用于描述参比与受试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而不能用于评价受试制剂样本间差异。

医药学常用计算公式

心脏学公式 体循环阻力 体循环阻力(dyne×sec)/cm5=80×(MAP-RAP)/C.O.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心房压 C.O.=心输出量 正常值=900-1300(dyne×sec)/ cm5 平均动脉压(MAP) 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L/min)= BSA=体表面积(M2) Hb=血红蛋白(g/100ml) SaO2&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指数是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总外周血管阻力(SVR) SV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80 正常值为100-130kpa.s/L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未出现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 持续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1 测试因心绞痛中止: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2 风险级别: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5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10 校正的QT间期 校正的QT间期=测量的QT间期(sec)÷sqrt(R-R间期) 正常值:校正的QT间期不应该超过: 0.45(婴儿<6个月) 0.44(儿童) 0.425(青少年和成人) 氧供应(DO2)

DO2=1.34×[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CO×10 氧消耗(VO2) VO2=1.34×[(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10 CaO2=1.34×SaO2×Hb CvO2=1.34×SvO2×Hb 氧耗量(给定心输出量) 氧耗量(ml/min)=心输出量(C.O.)×(13×Hgb)×(SaO2-SvO2)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vO2=静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值=110-160ml/min/M2 若平均体表面积为1.73M2,则正常值=190-275ml/min 肺脏学公式 动脉血CO2分压(PaCO2) PaCO2=0.863×VCO2/VA VCO2为CO2排出量(ml/min) Va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L/min) 0.863为使气体容量(ml)变为Kpa(mmHg)的转换因子 动脉血氧分压(P a O2) 坐位: P a O2=104.2-0.27×年龄

2010最新换算公式--人和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五、人和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1.人与动物用药量换算人与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是相差很大的。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要比人大,也就是单位体重的用药量动物比人要大。人的各种药物的用药量在很多书上可以查得,但动物用药量可查的书较少,一般动物用的药物种类远不如人用的那么多。因此,必须将人的用药量换算成动物的用药量。一般按下列比例换算:按每公斤体重人用药量为1,大白鼠、小白鼠为25~50,兔、豚鼠为15~20,犬、猫为5~10。 此外,可以采用人与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来计算: (1)人体体表面积计算法:计算我国人的体表面积,一般认为许文生公式尚较适用,即: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公斤)-0.1529。例:某人身高168cm,体重55kg,试计算其体表面积。解:0.0061×168+0.0128×55-0.1529=1.576m2。 (2)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有许多种,在需要由体重推算体表面积时,一般认为Meeh-Rubner公式较适用,即: A(体表面积,以m2计算)=K×(W2/3/10000);式中W为体重,以克计算;K 为一常数,随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小白鼠和大白鼠9.1、豚鼠9.8、家兔10.1、猫9.8、犬11.2、猴11.8、人11.6(上列K值各家报道略有出入)。应当指出,这样计算出来的体表面积还是一种粗略的估计值,不一定完全符合每个动物的实测数值。 例:试计算体重1.50kg家兔的体表面积。K=10.1 W=15002/3 解:A=10.1×(15002/3/10000)式中两边取对数后得: logA=log10.1+2/3log1500-log10000=1.1218 A=0.1324m2(体重 1.5kg家兔的体表面积)。 2.人与不同种类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1)直接计算法:即按A=K×(2002/3/10000)计算。例:某利尿药大白鼠灌胃给药时的剂量为250mg/kg左右,试粗略估计犬灌胃给药时可以试用的剂量。解:实验用大白鼠的体重一般在200g左右,其体表面积(A)为:A=9.1×(2002/3/10000)=0.0311m2。

采用f2因子法评价溶出曲线的相似性需注意的问题

发布日 20070806 期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 标题采用f2因子法评价溶出曲线的相似性需注意的问题 正文审评四部审评八室马玉楠 在制剂的开发研究中,通过对比不同处方之间的溶出曲线,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药物处方、工艺、生产场地及规模等因素变化对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 近年来,国外针对溶出曲线的相似性评价方法报道很多,其中f2因子方法因 为计算简单、判定结果可靠,作为评价体外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已经被美 国FDA的CDER和欧盟EMEA收载并推荐使用。 F2因子的计算公式为: Rt与Tt分别代表参比和受试制剂第t时间点的平均累积释放度,n为测 试点数。其中如果两条溶出曲线完全一致,则:f2=50×lg(100)=100;如果一 批样品释药完全,而另一批尚未开始释药,则有: 。因此,f2的值的范围在0~100,而且f2越大,两条曲线的相似性越高。 事实上即使是相同处方的产品,其批次不同,在溶出曲线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受试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的差异不大于参比制剂间溶出曲线的差 异,那么就可以认为受试与参比制剂溶出曲线具有相似性。通常认为,同一处 方不同批次的样品,在任一取样点释放度的平均差异不超过10%,是可以接受 的。将10%代入式中计算: 。因此,FDA与EMEA规定:若受试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间的f2值不小于50,则认为两者相似。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对于任一取样点释放度的平均差异的限定不是10%,则可通过计算得出相应的f2值(临界值)。表1提供了一些释放度平均差异与 相应的f2临界值。 表1 释放度平均差异与f2临界值表 Table 1 Average difference of drug release percent and f2 Limit 平均偏差(Average difference) 2% 5% 10% 15% 20% F2临界值(f2 Limit) 83 65 50 41 36 f2因子的应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1.在进行参比与受试制剂的溶出曲线比较的过程中,时间点间隔无需相等,但

溶出曲线F2的使用

药物溶出曲线 一致性评价的气息让不少公司不少战友憋足了气,接下来会怎样发展我不想做任何预测或评论。但对于固体仿制药,如需做体外溶出曲线考察评价,则首推采用F2因子,这点已经无疑。近来与同事讨论F2相关方法,各有秉持,虽不是什么大分歧,终归还是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笔者有意翻阅谢沐风老师撰写的溶出系列,读后虽觉已多方考虑,但难免无法涵盖工作中遇到的所有情况,故又查找相关的国外文献进行解疑。自己稍稍总结之后又将谢老师几十页的溶出贴从头学习一遍,且做为“实战”丰富经验。在此将我的一点心得贴出,希望能为大家的工作稍作一些补充(不仅限于一致性评价,对于3类6类药的开发也适用)。同时也恳请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心得经验。 一、基础原理 1、F2因子是一个评价两条相同溶出条件下溶出曲线的相似程度的参考值。不妨先看其中的计算原理,Rt为参比制剂的溶出量,Tt为自研样品的溶出量,(Rt-Tt)2是同一时间点,参比制剂与自研样品的溶出量的差值的平方。此刻应该注意到接下来是直接除以n(即样本数),故所谓的F2=50时所代表的10%的偏差是指,所取样品点平均相差10个百分点的标示溶出量,即平均偏差,而不是平均相对偏差。以下将列举一组数据作为解释(见表一)。

常见的问题是如何取点。谢沐风老师的溶出系列里面已经分列多种情况,但我思考的是究竟不同选点意味着什么?请见表二。 表二4个自研样品与参比制剂的F2值 此处不用在意选点是否符合要求,列举这些并计算旨在揭示选点的奥妙。参比制剂在第四个时间点溶出85%,计算时随着超过85%的点的增加,F2值有增加的趋势。样品2的F2之所以减少,是因为74与72两者之间代表的偏差极小,而且样品2的曲线与参比制剂的曲线近似平行,可视为正常波动。而48到52、32与36那却是个质的不一样。也因此才有超过85%只取一个点。 表三中,样品1与参比制剂各点差值均不超过8%,F2计得60.03;样品2在第1个点有15%的差异,其他点均少于8%,F2计得51.09;样品3在第3个点有超过12%的差异,其他点均少于10%,F2计得51.20;样品4在第1个点有超过19%的差异,其他点完全一致,F2计得50.06;样品5在第2个点有超过17%的差异,其他点均少于10%,F2计得48.05。由此可看出,F2因子其实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因为其计算原理是平均了所有选取点的偏差。 表三5个自研样品与参比制剂的F2值 一般来说,在接近溶出平台后,自研样品与参比制剂的差值相对前面会比较小,这也从本质上说明高溶出点选择越多,F2将越趋向增大。不同的内在品质体现在整个过程而非终点,因此选点必须有品质的代表性。(注意,此处是说代表性,而非谢沐风老师提及的尽量以等分原则选点)何谓品质的代表性?比如说延迟释放(有5至15分钟溶出缓慢,一般低于10%,而后开始较大幅度溶出)、拐点、溶出平台等。笔者有一比较“直观”的想法,就是仅依靠最

碳排放计算公式

碳排放计算公式(部分)【自己算一算】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0.785 开私家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2.7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200公里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家用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天然气使用度数×0.19 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自来水使用度数×0.91 走楼梯上下一层楼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一小时减少0.621千克碳排放,少用一吨水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之后,“低碳”概念开始高频率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现在,杭州开始建设低碳城市,大家对碳排放量的多少非常关心,但又知道得很模糊,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算的。 事实上,碳排放和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至于碳排放量有多少,有关专家给出碳排放的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油耗公升数×0.785; 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中途旅行:200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火车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04 此外,还有人发布了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公斤数×1.24。 这些计算公式是如何得出的? 据了解,碳足迹计算国际上有很多通用公式,这些公式是由联合国及一些环保组织共同制作的。在这些公式的基础上使用中国本土的统计数据和转换因子,使计算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更准确地反映你的实际碳足迹。

USP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南(第二部分)

【重磅推送】USP<1090>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南第二部分 本文翻译自USP39-NF34 <1090>Assessment of drug product performance-Bioavailability, Bioequivalence, and Dissolution. 溶出度和体外产品性能 作为法定物质,USP专论提供了公开的质量标准,包括一系列检查方法,分析用对照以及限度标准。大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包括口服悬浊液,需要进行溶出度或者药物释放度检查。药物溶出度和药物释放度检查分别在USP 通则溶出度<711>与释放度<724>章节中有描述。这些公开的质量标准用来进行质量控制检查以及上市获准。只有获得管理机构允许时,USP专论中的溶出度检查才与BA及BE相关联。如果没有这个关联,其将仅仅作为批放行的质量控制检查的方法。FDA的指导原则包括1.《行业指导原则-速释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检查Guidance for Industry—DissolutionTesting of Immediate Release Solid Oral Dosage Forms(1977)》(https://www.360docs.net/doc/a02918124.html,/; 请以文件名检索),2.《行业指导原则-延迟释放制口服制剂:开发、评估及体内外相关性的应用Guidance forIndustry—Extended Release Oral Dosage Forms: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Application of In Vitro/In Vivo Correlation(1977)》(https://www.360docs.net/doc/a02918124.html,/; 请以文件名检索)。 溶出度和体外生物利用度 药物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在药物制剂开发过程中非常有用,可鉴别关键生产属性如辅料性质、生产工艺等对药物制剂特性的影响。在药物开发过程中,需要确定最优溶出度条件以辨别药物制剂处方及生产工艺变更。最终制剂成品获得批准上市后,药物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在预测由于放大或上市后变更(SUPAC)造成的可能发生的特性变化方面非常有用。参考以下FDA指南: 《行业指导原则-速释口服固体制剂,放大及上市后变更:化学,生产及控制,体外溶出度试验及体内生物等效性证明Guidancefor Industry—Immediate Release Solid Oral Dosage Forms, Scale-Up andPostapproval Changes: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In VitroDissolution Testing, and In Vivo Bioequivalence Documentation(1995)》(https://www.360docs.net/doc/a02918124.html,/; 请以文件名检索) 《行业指导原则-SUPAC-MR:调释固体口服制剂:放大及上市后变更:化学,生产及控制;体外溶出度试验及体内生物等效性证明Guidancefor Industry—SUPAC-MR: Modified-Release Solid Oral Dosage Forms: Scale-Up andPostapproval Changes: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In VitroDissolution Testing and In Vivo Bioequivalence Documentation(1995)》(https://www.360docs.net/doc/a02918124.html,/; 请以文件名检索) 对于一些口服药物制剂,体外溶出度可能与体内表现相关,比如生物利用度和/或全身暴露量。USP通则章节制剂的体外和体内评价<1088>描述了不同的获得体外-体内相关性(IVIVC)的方法。 溶出度和体外等效性 溶出度测定方法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体外物理化学检查手段,可检测不同制剂产品的药物制剂质量和特性,例如口服固体制剂,透皮制剂,混悬液,特定半固体制剂。对于成品的USP检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药物制剂质量检查,(2)药物制剂特性检查。药物制剂质量检查是用于属性评估,例如含量测定,含量均匀度等;制剂特

医学计算公式

医学计算公式资料 1.体循环阻力: 体循环阻力(dyne×sec)/cm5=80×(MAP-RAP)/C、O、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心房压 C、O、=心输出量 正常值=900-1300(dyne×sec)/ cm5 2、平均动脉压(MAP): 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3、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L/min)= BSA=体表面积(M2) Hb=血红蛋白(g/100ml) SaO2&SvO2=动脉血氧饱与度—静脉血氧饱与度。 心脏指数就是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4、总外周血管阻力: SV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80 正常值为100-130kpa、s/L 5、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未出现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 持续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1 测试因心绞痛中止: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2 风险级别: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5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10 6、校正的QT间期: 校正的QT间期=测量的QT间期(sec)÷sqrt(R-R间期) 正常值:校正的QT间期不应该超过: 0、45(婴儿<6个月) 0、44(儿童)

7、氧供应(DO2): DO2=1、34×[SaO2(动脉血氧饱与度)×Hb(血红蛋白)]×CO×10 8、氧消耗(VO2): VO2=1、34×[(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10 CaO2=1、34×SaO2×Hb CvO2=1、34×SvO2×Hb 9、氧耗量(给定心输出量): 氧耗量(ml/min)=心输出量(C、O、)×(13×Hgb)×(SaO2-SvO2) SaO2=动脉血氧饱与度 SvO2=静脉血氧饱与度 正常值=110-160ml/min/M2 若平均体表面积为1、73M2,则正常值=190-275ml/min 10.动脉血CO2分压: PaCO2=0、863×VCO2/V A VCO2为CO2排出量(ml/min) Va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L/min) 0、863为使气体容量(ml)变为Kpa(mmHg)的转换因子 11、动脉血氧分压(PaO2): 坐位: PaO2=104、2-0、27×年龄 仰卧位: PaO2=103、5-0、42×年龄 12、动脉血氧含量: CaO2=0、003×PaO2+1、34×SaO2×Hb 13、动脉血氧饱与度(SaO2): SaO2=HbO2÷(HbO2+Hb)×100% HbO2就是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 14、急性肺损伤比率: 急性肺损伤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分数 氧合指数<300,诊断为急性肺损伤(ALI) 氧合指数<200,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1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P(A-aa)O2): (1)吸入气氧分压PIO2=(大气压—PH2O)×吸入氧浓度% (2)肺泡气PO2(PAO2)=PIO2—PCO2×1、25 (3)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PAO2—PaO2 将(2)的结果代入(3)中即可得P(A-a)O2 16、肺泡气公式: 肺泡氧分压(PaO2)(mmHg)=[FIO2(%)×(大气压-PH2O)]-(PaCO2×1、25)] FIO2=吸入气浓度(%) PH2O=气道水蒸气压力,通常为6、3Kpa,即47mmHg 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17、肺顺应性: 肺顺应性(Cdyn)=潮气量÷(最大气道压-呼气末正压) 18、尿HCO3 ̄排泄率:

2010最新换算公式--人和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人和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1.人与动物用药量换算人与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是相差很大的。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要比人大,也就是单位体重的用药量动物比人要大。人的各种药物的用药量在很多书上可以查得,但动物用药量可查的书较少,一般动物用的药物种类远不如人用的那么多。因此,必须将人的用药量换算成动物的用药量。一般按下列比例换算:按每公斤体重人用药量为1,大白鼠、小白鼠为25~50,兔、豚鼠为15~20,犬、猫为5~10。 此外,可以采用人与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来计算: (1)人体体表面积计算法:计算我国人的体表面积,一般认为许文生公式尚较适用,即: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公斤)-0.1529。例:某人身高168cm,体重55kg,试计算其体表面积。解:0.0061×168+0.0128×55-0.1529=1.576m2。 (2)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有许多种,在需要由体重推算体表面积时,一般认为Meeh-Rubner公式较适用,即: A(体表面积,以m2计算)=K×(W2/3/10000);式中W为体重,以克计算;K 为一常数,随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小白鼠和大白鼠9.1、豚鼠9.8、家兔10.1、猫9.8、犬11.2、猴11.8、人11.6(上列K值各家报道略有出入)。应当指出,这样计算出来的体表面积还是一种粗略的估计值,不一定完全符合每个动物的实测数值。 例:试计算体重1.50kg家兔的体表面积。K=10.1 W=15002/3 解:A=10.1×(15002/3/10000)式中两边取对数后得: logA=log10.1+2/3log1500-log10000=1.1218 A=0.1324m2(体重 1.5kg家兔的体表面积)。 2.人与不同种类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1)直接计算法:即按A=K×(2002/3/10000)计算。例:某利尿药大白鼠灌胃给药时的剂量为250mg/kg左右,试粗略估计犬灌胃给药时可以试用的剂量。解:实验用大白鼠的体重一般在200g左右,其体表面积(A)为:A=9.1×(2002/3/10000)=0.0311m2。

医药学常用计算公式

体循环阻力(dyne×sec)/cm5=80×(MAP-RAP)/.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心房压 .=心输出量 正常值=900-1300(dyne×sec)/ cm5 平均动脉压(MAP) 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L/min)= BSA=体表面积(M2) Hb=血红蛋白(g/100ml) SaO2&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指数是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总外周血管阻力(SVR) SV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80 正常值为L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未出现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最大ST段下降(mm) 持续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最大ST段下降(mm)-×1 测试因心绞痛中止:测试持续时间(min)-×最大ST段下降(mm)-×2风险级别: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5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10 校正的QT间期 校正的QT间期=测量的QT间期(sec)÷sqrt(R-R间期) 正常值:校正的QT间期不应该超过: (婴儿<6个月) (儿童) (青少年和成人) 氧供应(DO2) DO2=×[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CO×10 氧消耗(VO2) VO2=×[(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10 CaO2=×SaO2×Hb CvO2=×SvO2×Hb 氧耗量(给定心输出量) 氧耗量(ml/min)=心输出量(.)×(13×Hgb)×(SaO2-SvO2)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vO2=静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值=110-160ml/min/M2

-人和动物药物等效剂量换算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指导) (1) 先计算己知药用量的人或动物的体表面积。 A :人体表面积(m2) =0.0061 身高(cm ) +0.0128 体重(kg ) -0.1529 B :动物体表面积(m2 ) =K X 体重面积/10000 K 为一常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表 1-1 ) C :体重面 积=体重克数2/3 (2) (3) (4) 待试动物剂量=已知动物剂量(mg/m2 ) x 待试动物体表面积(m2) /待试动 物体重(kg ) 其中:大鼠的K 值为9.1 人与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1 .人与动物用药量换算 人与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是相差很大的。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要比 人大,也 就是单位体重的用药理动物比人要大。 人的各种药物的用量在很多书上可以查得, 而且动物用的药物种类远不如人用的那么多。因此,必须将人的用药量换算成动物的用药量。 例换算:人用药量为 1,小白鼠、大白鼠为 25-50,兔、豚鼠为15-20,狗、猫为 此外,可以采用人与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来换算: (1)人体体表面积计算法 计算我国人的体表面积, 一般认为许文生氏公式 (中国生理学杂志 12:327,1937 ) 尚较适用,即: 体表面积(m2 ) =0.0061 X 身高(cm ) +0.0128 X 体重(kg )-0.1529 例:某人身高168cm ,体重55kg ,试计算其体表面积。 解:0.061 X 168+0.0128 X 55.0.1529=1.576m2 (2 )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 有许多种,在需要由体重推算体表面积时,一般认为 较适用,即: W (体皿WR 讣尊护" ■比沐农面現,以mr 卜灯)土 K 疑 式中的K 为一常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小白鼠和大白鼠 9.1、豚鼠9.8、家兔10.1、猫9.8、狗11.2、猴 11.8、人10.6(上列K 值各家报导略有岀入)。应当指岀,这样计算岀来的表面积还是一种粗略的估计值,不一 定完全符合于每个动物的实测数 值。 例:试计算体重 1.50kg 家兔的体表面积。 10U00 log A = logiou + ^loglSOD - logl QOOO = 1 .1218 J 人-0.132 (休J?:l,30kg 家兔的体:抡面枳) 2 .人及不同种类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已知药物量 mg/kg 折算 mg/m2 :药物量 mg/kgx 体重kg/体表面积(m2 ) 待试动物的体表面积(公式 B ) 计算待试动物的用药剂量( mg/kg ) 但动物用药量可查的书较少, 一 般可按下列比 5-10。 Meeh-Rubner 氏公式尚

医学计算公式(完整资料).doc

医学计算公式资料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1.体循环阻力: 体循环阻力(dyne×sec)/cm5=80×(MAP-RAP)/C.O.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心房压 C.O.=心输出量 正常值=900-1300(dyne×sec)/ cm5 2.平均动脉压(MAP): 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3.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L/min)= BSA=体表面积(M2) Hb=血红蛋白(g/100ml) SaO2&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指数是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4.总外周血管阻力: SV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80 正常值为100-130kpa.s/L 5.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未出现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 持续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1 测试因心绞痛中止: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2 风险级别: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5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10 6.校正的QT间期: 校正的QT间期=测量的QT间期(sec)÷sqrt(R-R间期) 正常值:校正的QT间期不应该超过: 0.45(婴儿<6个月) 0.44(儿童) 0.425(青少年和成人 7.氧供应(DO2): DO2=1.34×[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CO×10 8.氧消耗(VO2): VO2=1.34×[(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 10 CaO2=1.34×SaO2×Hb CvO2=1.34×SvO2×Hb 9.氧耗量(给定心输出量):

利率互换定价公式

在利率互换协议中,浮动利率一般固定为某种重要的货币市场 基准利率,例如libor或shibor等。因此可把利率互换合同理解为 浮动利率的买卖合同,从而把利率互换交易理解为浮动利率的买卖 交易,其中的固定利率可理解为浮动利率的买卖价格。这样一来, 收入浮动利息、支付固定利息的那一方就可视作利率互换合同的买 方了。于是所谓利率互换合同的定价问题,也就是如何确定出互换 合同当中的那个固定利率的问题了。 在做市商制度下,做市商每天都会进行双边互换报价,买价(Bid Rate)就是做市商在互换中收进浮动利率时所愿意支付的固 定利率,卖价(Ask Rate)则是做市商在互换中因支付浮动利率而 要求收进的固定利率。显然,一般说来,互换卖价应高于买价。其 价差便是做市商的收益。 利率互换定价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净现值定价方法: 1.确定出互换合同所适用的折现率; 2.参照公式(1)确定出互换合同未来所要发生的浮动利率部分 现金流量的现值; 3.参照公式(2)计算将互换合同未来所要发生的固定利率部分 现金流量的现值; 4.令(1)=(2)就可以确定出互换合同当中的那个固定利率了。

PV 浮动=f j?1p j t j td r j k j?1 (1) 其中: PV 浮动 为浮动利率部分的现值 f j?1为自时点j-1至时点j的远期利率 p j为自时点j-1至时点j的名义本金额 t j为自时点j-1至时点j的天数 td为日期计算方法中的分母(通常360或365) r j为时点j贴现因子 PV 固定=i k p j t j td r j k j?1 (2) 其中: PV 固定 为浮动利率部分的现值 i k为固定利率 p j为自时点j-1至时点j的名义本金额 t j为自时点j-1至时点j的天数 td为日期计算方法中的分母(通常360或365) r j为时点j贴现因子 令(1)=(2),则得 i k= f j?1p j t j td r j k j?1 p j t j td r j k j?1

转换因子的概念和作用

转换因子的概念和作用 作者:lhzq 来源:金融时报发表时间:2007-07-15 采用一揽子可交割债券的设计,使得在国债期货到期日,现货市场往往存在多只符合交割标准的债券,在最大限度上防止了逼仓情况的发生。但是,对于具有不同息票利率和到期日的债券而言,由于其给投资者带来的现金流不同,因此,其现货价格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同一个国债期货的结算价格进行交割,显然是不合理的。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在既定的期货最终结算价格下,不同到期日和不同票面利率的债券以什么样的价格进行交割呢? 为了帮助投资者在交割时计算最终的交割价格,国债期货在交割中设计了转换因子制度。对于现货市场而言,不同债券的价格总是存在联动性。由于国债期货的实质是标的债券远期价格的反映,因此,国债期货的价格也应当与具有不同到期日和息票利率的债券具有联动性。在国债期货的到期日尤其如此。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比价关系,由国债期货的价格计算得到其他可交割债券的交割价格。在国债期货市场上,这种制度就是转换因子制度。在转换因子制度下,每只可交割债券都有其相应的转换因子,给定转换因子,即可计算该可交割债券的交割价格。转换因子的主要用途,就是在既定的期货价格下,计算对应的可交割债券的发票价格。即:可交割债券的市场价格=转换因子*期货价格+债券应计利息。 在国债期货交易当中,转换因子通常由期货交易所计算并公布,其计算方法也是公开的。计算转换因子的公式稍微有一点复杂,在不同的期货交易所,其转换因子的计算也有轻微的差别。例如,在欧洲期货交易所,转换因子采用精确的计算公式,而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则采用近似的方法。但是,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在计算某种可交割债券的转换因子时,首先必须确定该债券在国债期货到期日的剩余期限,然后以期货合约名义债券利率作为贴现率,将面值为1元的该种债券在其剩余期限内的所有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这个现值就是该债券的转换因子。因此,直观上讲,转换因子实际上是一种债券价格,只不过这种债券价格是通过假定市场收益率为期货票面利率,且收益率曲线为水平时计算出来的对应可交割债券的债券价格。 转换因子的合理性就在于,如果在国债期货到期日,市场利率水平等于国债期货合约的票面利率水平,且市场收益率曲线为水平,其交割价格其实就是该债券的现货价格。在这种情形下,无论空头选择什么品种的债券用来交割,都不可能获得无风险利润,其买入债券现货卖出债券期货的套利机会为零。此时,每一个债券品种都是等价的。这就使得债券期货市场逼仓的可能性大大下降。

溶出度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2015-11-09 16:15:30) 分类: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 一、概述 为进一步推进仿制药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要求,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中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方法的建立和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比较。 二、背景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等,因此,药物的体内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体外溶出试验常用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评价药品处方工艺变更前后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等。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可采用比较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相似性的方法,评价仿制制剂的质量。溶出

曲线的相似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具有生物等效,但该法可降低两者出现临 床疗效差异的风险。 三、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 溶出试验方法应能客观反映制剂特点、具有适当的灵敏度和区分力。可参考有关文献,了解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pKa常数等理化性质,考察溶出装置、介质、搅拌速率和取样间隔期等试验条件,确定适宜的试验方法。 (一)溶出仪 溶出仪需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应能够通过机械验证及性能验证试验。必要时,可对溶出仪进行适当改装,但需充分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溶出试验推荐使用桨法、篮法,一般桨法选择50~75转/分钟,篮法选择50~100转/分钟。在溶出试验方法建立的过程中,转速的选择推荐由低到高。若转速超出上述规定应提供充分说明。 (二)溶出介质 溶出介质的研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充分考虑药物在体内的环境,选择多种溶出介质进行,必要时可考虑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酶等添加物。 1.介质的选择

-人和动物药物等效剂量换算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指导) (1)先计算己知药用量的人或动物的体表面积。 A:人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B:动物体表面积(m2)=K×体重面积/10000 K为一常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表1-1) C:体重面积=体重克数2/3 (2)已知药物量mg/kg折算mg/m2:药物量mg/kg×体重kg/体表面积(m2) (3)待试动物的体表面积(公式B) (4)计算待试动物的用药剂量(mg/kg) 待试动物剂量=已知动物剂量(mg/m2)×待试动物体表面积(m2)/待试动物体重(kg) 其中:大鼠的K值为9.1 人与动物及各类动物间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1.人与动物用药量换算人与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耐受性是相差很大的。一般说来,动物的耐受性要比人大,也就是单位体重的用药理动物比人要大。人的各种药物的用量在很多书上可以查得,但动物用药量可查的书较少,而且动物用的药物种类远不如人用的那么多。因此,必须将人的用药量换算成动物的用药量。一般可按下列比例换算:人用药量为1,小白鼠、大白鼠为25-50,兔、豚鼠为15-20,狗、猫为5-10。 此外,可以采用人与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来换算: (1)人体体表面积计算法计算我国人的体表面积,一般认为许文生氏公式(中国生理学杂志12:327,1937)尚较适用,即: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例:某人身高168cm,体重55kg,试计算其体表面积。 解:0.061×168+0.0128×55.0.1529=1.576m2 (2)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有许多种,在需要由体重推算体表面积时,一般认为Meeh-Rubner氏公式尚较适用,即: 式中的K为一常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小白鼠和大白鼠9.1、豚鼠9.8、家兔10.1、猫9.8、狗11.2、猴11.8、人10.6(上列K值各家报导略有出入)。应当指出,这样计算出来的表面积还是一种粗略的估计值,不一定完全符合于每个动物的实测数值。 例:试计算体重1.50kg家兔的体表面积。 2.人及不同种类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美国和日本溶出曲线相似性判定方法介绍

美国和日本溶出曲线相似性判定方法介绍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由于药物的溶出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药物体外溶出度试验可能会与体内行为具有一定关联。 对于仿制药而言,与原研制剂体外溶出曲线具有相似性,虽然不能完全证明与原研制剂具有相同的生物等效性,但却可以大大提高生物等效性试验( BE 试验) 的成功率,而体外溶出曲线不相似,BE 试验的失败率将大大提高。 目前国外已有相关指导原则用于溶出曲线试验的指导。本文主要对美、日有关仿制药指导原则中溶出曲线相似性方法内容进行介绍,希望通过对两者的解读,能为我国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固体口服制剂体外评价方法提供借鉴。 1、美国溶出曲线相似性判定方法 FDA 在1997 年发布的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中,采用非模型依赖法和模型依赖法进行溶出曲线的比较。 1.1非模型依赖法( Model Independent Approaches) 差异因子( f1) 和相似因子( f2) 是一种简单的模型非依赖方法用于溶出曲线的比较{ A simple model independent approach uses a difference factor ( f1) and asimilarity factor( f2) to compare dissolution profiles}。差异因子( f1) 法是计算两条溶出曲线在每一时间点差异,是衡量两条曲线相对偏差的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 为取样时间点个数,Rt为参比制剂( 或变更前产品) 在t 时刻的溶出度值,Tt为试验批次( 变更后样品) 在t 时刻的溶出度值。 相似因子( f2) 是衡量两条溶出曲线相似度的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 为取样时间点个数,Rt为参比制剂( 或变更前产品,后面统称为参比制剂) 在t 时刻的溶出度值,Tt为试验批次( 变更后样品) 在t 时刻的溶出度值。 1.1.1差异因子和相似因子应用条件 ①分别取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12 片( 粒) ,测定其溶出曲线。取12 片( 粒) 进行测定是其统计学计算所必须的最小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