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1

中药学1
中药学1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辛, 甘, 大寒

生用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大寒清热, 味辛透热, 退热力强)治疗高热,有汗无汗皆可,主治肺胃气分实热证(阳明经证, 咳喘, 牙痛, 头痛等)。

煅用收湿, 生肌, 敛疮, 止血

注意:炮制品,用量,禁忌证。

知母——

清热泻火(在外治外感热病, 高热烦渴, 在内上治肺热咳嗽,中治胃热消渴,下治阴虚骨蒸)。

生津润燥(上养肺阴,中益胃阴,下滋肾阴)。

注意:炮制品,配伍。

石膏与知母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 肺热咳喘等。

同中之异:石膏大寒,清热泻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生津止渴优于石膏。

不同点:石膏煅用能收湿, 生肌, 敛疮, 止血,外治用于溃疡不敛, 湿疹瘙痒, 水火

烫伤, 外伤出血等;知母能润肠通便, 滋肾阴清相火,治疗肠燥便秘, 肾阴虚证,为石膏所不具备。

天花粉——

生津(用于热病烦渴, 内热消渴, 肺热燥咳)。

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毒)。

注意:配伍,禁忌证。

栀子——

泻火除燥,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清热利尿(导热邪及湿热之邪通过三焦有小便排除体外)

注意:品种,炮制品,配伍,外用发。

芦根——

清热生津(特点:清里热兼透表)

止呕除烦(特点:清胃热以止呕)

宜毒透疹

清热利尿

附:韦茎:以清热排脓见长,为治疗肺痈的要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

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证,如肝脏湿热之胁肋胀痛, 黄疸, 口苦, 阴囊湿疹, 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之胃脘胀闷, 纳呆, 呕吐, 口腻, 尿少等,大肠湿热之泄泻, 痢疾, 痔漏等,膀胱湿热之尿急, 尿频, 尿痛, 尿浊, 尿少等,肌肤湿热之湿疹, 关节肿痛,以及湿热病身热不扬, 汗出热不解等。

黄芹——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特点:长于清肺经热邪。应用:肺热咳嗽等)

止血安胎(特点:热扰胎元之胎动不安)

注意:炮制品,禁忌证。

黄连——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特点:长于清泻心经实热和中焦实热)

注意:炮制品,配伍(配木香,配吴茱萸,配肉桂),禁忌证,不良反应。

黄柏——

清热燥湿(特点:长于治下焦湿热证)

泻火解毒(特点:长于清泄下焦火热)

注意:炮制品,配伍(配知母,配苍术),禁忌证等。

黄芹, 黄连, 黄柏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清热燥湿, 清火解毒,用于湿热引起的黄疸, 泻痢, 湿疹湿疮,三焦热盛引起的高热, 烦躁, 痈肿疮毒等。

同中之异:黄芩善清上焦热,黄连善清心经热和中焦热,黄柏善清下焦热。

不同点:黄连与黄芩又同能凉血,治疗血热妄行证,其中黄芩尚可安胎,治疗热扰胎元之胎安不动;黄柏又能泻火除蒸,治疗肾阴虚, 相火妄动之遗精, 骨蒸发热, 盗汗等。龙胆草——

清热燥湿(特点:长于清泄肝胆湿热。善治肝胆湿热下注之阴肿阴养, 带下)

泻肝胆火(特点:善治肝火耳聋耳鸣等)

注意:用量,禁忌病症。

苦参——

清热燥湿, 祛风杀虫止痒, 利尿

作用部位在下, 在外

注意:配伍(配白鲜皮,配当归, 贝母,忌配藜芦),禁忌证。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药——

主治血热证,温病热入营血可见身热夜甚, 心烦燥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或见多种出血现象,舌质红绛。内伤血证可见心烦, 少寐, 手足脱皮, 毛发脱落, 月经先期量少, 舌红少苔, 脉象细数等。

生地黄——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注意:脾虚便溏, 素体虚寒者慎服。

玄参——

凉血养阴

泻火解毒(用于外感病之温毒发斑, 白喉, 内伤热炽之目赤, 咽痛, 痰火结滞之),热毒外发之痈肿疮毒等。

注意:配伍(配, 贝母, 忌配藜芦)。

牡丹皮——

清热凉血(特点:凉血不留淤。应用:吐血血, 夜热早凉, 阴虚无汗骨蒸)

活血化瘀(闭经痛经, 痈肿疮毒, 跌扑打伤)

清泻肝火

注意:孕妇慎服。

赤芍药——

清热凉血, 祛瘀止痛, 清泄肝火

注意:反藜芦,孕妇慎服。

丹皮与赤芍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 清泄肝火,用于温病热入营血之吐血血, 发斑发疹, 血行瘀阻之痛经, 闭经, 胸痹绞痛, 肢体麻木, 关节痹痛, 跌打损伤以及肝火亢盛证等。

同中之异:清热凉血,牡丹皮优于赤芍;活血化瘀,赤芍优于牡丹皮。

能利尿通淋,治疗热淋尿痛等。

紫草——

甘, 咸, 寒

凉血活血(血热发斑, 便秘者尤宜)

解毒透疹(痈肿疮毒, 水火烫伤, 麻疹不畅等)

注意:便溏者慎服,丘疹性皮肤炎皮损色白者不宜。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证——

主治各种热毒证,内脏毒热如咽喉肿痛, 痢疾, 肺痈, 肠痈等,外科热毒如疮痈, 丹毒, 痄腮等,对毒蛇咬伤, 癌症等均有治疗作用。

金银花——

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疔疮, 喉痹, 丹毒, 热毒血痢)

凉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 温病初期)

连翘——

清热解毒(痔疮圣药)

消肿散结(雷利, 痰核等)

凉散风热

利尿通淋

金银花与连翘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清热解毒, 凉散风热, 用于热毒疮痈, 风热感冒, 温病初期等。

同中之异:金银花凉散风热优于连翘,连翘解毒消毒优于金银花,素有‘疮家圣药’之称。

不同点:金银花又入血分,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连翘又入心经,能清心开窍,治疗温病热陷心包之高热神昏,尚可散结, 利尿,治疗雷利, 痰核以及热淋尿少等。蒲公英——

清热解毒, 消毒散结(用于痈肿疮毒, 乳痈等)

利湿通尿

注意:大量致便溏。

大青草, 板蓝根, 青黛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三药均能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 用于温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 发斑发疹,

以及火毒诸证如痈肿疮毒, 丹毒等。

不同点: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多治斑疹吐钮;板蓝根长于利咽,善治大头瘟, 痄

腮, 咽喉肿痛;大青叶与板蓝根不仅清营血分热邪,又能清解卫分,气分之热,故二药可清退内外表里之热,风热表证,温病初期用之有效;青黛为大青叶的加工品,兼能清泄肝火,治疗肝热生风, 小儿惊痢以及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外用治疗湿疹湿疮,难溶于水。

重楼——

清热解毒(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若遇它,一似手拈拿)

消肿止痛

凉肝定惊

注意:有小毒

白鲜皮——

清热解毒, 祛风解毒(特点: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毒。应用:①湿热蕴结肌肤之湿热疮毒, 黄水湿疹, 皮肤瘙痒等;②下焦热毒之阴部肿瘤)。

鱼腥草——

清热解毒(痈肿疮毒, 热痢)

消痈排脓(特点:长于消肺脏痈脓。应用:肺痢,痰热咳喘)

利尿通淋(热淋)

注意:不宜久煎。

射干——

清热解毒, 消痰利咽(痰热结滞之咽喉肿痛,喉中痰鸣)

注意:孕妇慎用。

山豆根——

清热解毒, 消肿利咽(火毒蕴结之咽喉肿痛, 齿龈肿痛)

注意:豆科竹屋越南槐有毒,豆科植物柔枝槐(广豆根)无毒,防己科植物蝙蝠葛(北豆跟)有毒。

马勃——

灰包科真菌马勃等子实体。

辛, 平。

清热解毒利咽(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失音)

止血(内外服用皆效)

注意:包煎。

秦皮——

鉴别:“取秦皮,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

清热燥湿, 收涩(长于清大肠湿热)

明目

第五节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

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 骨蒸发热, 五心烦热, 口燥咽干, 虚热不寐, 倒汗, 舌红少苔, 脉象细数等,以及温病后期,热伤真阴之夜热早凉, 手足抽蠕, 神疲倦怠等。也可用于小儿疳热等。

青蒿——

清虚热, 除蒸(特点:长于清透阴分伏热。应用:阴虚发热之夜热早凉, 骨蒸劳热, 五心烦热)

治疟圣药

解暑

凉血止血

注意:配伍,用法。

地骨皮——

凉血退蒸(阴虚潮热盗汗, 有汗骨蒸, 小儿疳热)

清肺降火(肺热咳嗽, 咯血, 钮血, 内热消渴)

该药引邪入里,咳嗽有表邪者慎服。

牡丹皮与地骨皮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清热凉血,退骨蒸,用于血热吐钮,骨蒸发热等。

不同点:牡丹皮又能活血散瘀,用于血瘀证, 痈肿疮毒等;地骨皮又能清泄肺热,

用于肺热

咳嗽。

同中之异:清热凉血,牡丹皮优于地骨皮,且凉血不留瘀;清退骨蒸,牡丹皮味辛能透,善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甘寒益阴,善治有汗之骨蒸,又用于内热消渴。

柴胡与银柴胡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功能清退虚热,治疗阴虚发热擅长;柴胡为伞形科,

功能和解退热,治疗外感发热, 伤感少阳病之寒热往来。柴胡清实热于肌表和半表半里,银柴胡退虚热于阴于里。银柴胡又能清疳热,治疗小儿疳热,为柴胡所未备;柴胡又能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治疗肝气郁结证, 气虚下陷证,为银柴胡所不具。

黄连与胡连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均苦寒,能清湿热,治疗湿热泻痢, 湿热黄疸等。

不同点:黄连清湿热作用优于胡黄连,是治疗湿热泻痢的要药,又善于清心经火及

中焦热邪,治疗心火亢盛证, 胃热呕口岁, 消渴以及热毒痈肿等;胡黄莲长于入血分, 阴分, 清退虚热,治疗阴虚骨蒸发热,以及小儿疳热。

概念:凡能攻击, 逐水, 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第一节攻下药

攻下药:既能通便,又能泻火,主治实热便秘,以及实热内蕴之头痛, 目赤, 牙痛, 咽痛, 吐钮血等。

大黄

性味归经:苦, 寒。归胃, 大肠, 肝经。

药性特点:沉而不浮,走而不守,

㈠泻热通便(主治:阳明腑实证,便秘)

特点:荡涤肠胃实热积滞,为苦寒攻下妙药。

应用:①肠胃实热积滞之便秘

②壮热烦渴, 神昏谵语

③湿热泻痢, 里急后重(通因通用)

㈡凉血解毒

㈢清泄湿热

㈣活血通经

影响大黄泻下力量的因素

一炮制

生用---力强

酒制---力弱, 活血力强

炒炭---止血

熟用---比生用力强,比酒制力弱

二配伍

与芒硝,增强疗效

与甘草,写下缓和

三剂量

取其缓下,3g以下,制用,配甘草

取其急下,宜10g配芒硝, 生用

活血宜酒制

止血宜炒炭

副作用: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低钾血症,长期服用致癌,便秘。

芒硝——

药用:天然的硫酸钠精致而成

来源:朴硝---芒硝---玄明粉

注意:开水化服

功效主治

朴硝:杂质较多,泻下最强,多用作兽药

芒硝:质地较纯,泻下缓和,内科用药

玄明粉:质地最纯,泻下力弱,眼科用药

使用注意:虽为矿物药,但不入煎剂,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服用。

大黄, 芒硝之异同

相同点:二者治疗热结便秘,常相须为用,均有清热解毒消肿之作用,可治疗疮痈肿毒。不同点:大黄苦寒,不仅能泄胃肠气分实热,还能入血分,清热凉血,又能活血化瘀;芒硝咸寒,重在软坚润喉, 消肿解毒。

第二节润下药

润下药:主含油脂, 润肠通便,主治津亏肠燥便秘,以及小儿, 老人, 孕妇等患者便秘者。火麻仁——

性味归经:甘, 平。入脾, 胃, 大肠经。

郁李仁, 火麻仁之异同

相同点:都能润肠通便

同中之异:火麻仁甘平质润,滋养润燥,作用缓和,适用于体虚及胎前产后的肠润便秘;郁李仁质润而降,又可行气,通便作用较强,治疗气滞肠燥便秘及二便不利之水肿最为适宜。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峻下逐水药:药性猛,多具有毒性。主治水肿, 胸水, 腹水等。

甘遂——

泻水逐饮:水肿, 胸水, 腹水等实证,以及癫痫等。

消肿解散:外治疮痈肿毒等。

注意:有毒,力猛;入丸散0.5~1g;内服需醋制;宜间断服药;体虚及孕妇忌服;反甘草。巴豆——

制霜用。

泻下寒积:大量治寒凝便秘,小量消积。

逐水:祛痰利咽, 疗疮祛腐, 炒炭止泻。

注意:内服0.1~0.3g,入丸散,药后忌热粥,反牵牛,体弱忌服。

牵牛子(二丑)——

大量:泻下逐水,泻肺逐饮。

小量:消积通便,驱虫。

注意:煎剂3~10g,散剂1.5~3g;黑丑善泻下利尿,白者善泻肺除饮;反巴豆;体弱忌服;

有肾毒性。

祛风湿药:凡功能祛除风湿,解除痹痛的药物。

适应症——风湿痹痛: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痹。

痹证——

风邪胜,行痹,其痛游走不定,恶风寒

寒邪胜,痛痹,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

湿邪胜,着痹,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肤麻木不仁

热邪胜,热痹,肢体关节灼痛,或痛出焮红,肿胀剧烈,筋脉拘急。

分类与功用

祛风湿散寒药—多辛苦温—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治风湿痹痛属寒者

祛风湿清热药—多辛苦寒—祛风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祛风湿强筋骨药—多苦甘温—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治风湿日久或肝肾虚损之腰膝无力药性特点

味多辛苦或甘

辛以祛风,苦以燥湿,甘以缓急

性寒温不一

风湿挟寒, 热

主要归于肝肾二经。

独活——

祛风湿, 止痹痛, 治风湿痹证

病位:下半身;病性:偏寒;

病程:新久皆宜,关节疼痛,尤以下部之痹痛, 腰膝酸痛, 两足痿痹, 屈伸不利为适宜。常与桑寄生, 秦九, 牛膝等同用。

独活与羌活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祛风湿, 止痹痛, 发散风寒, 治疗风湿痹痛, 风寒表证夹湿者。

同中之异:羌活气雄而散,善散肌表之游风,治风寒表证优于独活,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独活性缓,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

不同点:独活又能治少阴头痛;羌活又善治风发寒项背强痛。

威灵仙——

药性:新, 咸, 温。归膀胱经。

功效:①祛风湿, 通经络

②治骨鲠

木瓜——

药性:酸, 温。归肝, 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蕲蛇——

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皮肤瘙痒)

定惊止胫(小儿惊风,破伤风)

特点:煎服5~15g;研磨服每次1~1.5g

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之异同

都能祛风,定惊止胫;毒性,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川乌——

中药学基础知识

1.气脱病变常见:汗出不止 气逆病变常见:面红目赤 2.能透甲的是:牛黄 又称铁皮货的中药是:当归 3.大黄抗炎作用的机理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 大黄利尿作用的机理是:抑制肾髓质的na-k-ATP酶 4.枳壳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昔奈福林 青皮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昔奈福林 5.枳实临床应用适应症是:脱肛 香附临床应用适应症是:痛经 6.杭白芷的形成层呈:略呈方形 川乌的形成层呈:类多角形 7.以粒小饱满坚实,色绿,香气浓烈者为佳:吴茱萸 以外皮绿褐,果肉厚,质坚硬,香气浓烈者为佳:枳壳 8.颗粒剂的赋形剂常选用:糊精 片剂的润滑剂可选用:聚乙二醇 9.足少阳胆经前接: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前接:足太阴脾经 10.与血液生成和运行密切相关的两脏是:心与脾 与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的两脏是:心与肝 11.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灭菌:干热灭菌 甲醛等蒸汽熏蒸法:化学气体灭菌 操作人员的手用什么方法消毒:消毒剂 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灭菌:湿热灭菌 12.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凝胶过滤法 主要用于积极性较大的物质的分离和富集的吸附剂是:大孔吸附树脂13.川芎可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头痛 莪术可主要用于治疗:积食腹痛 14.肉桂增强肠胃机能的有效成分:挥发油 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 15.菌丝:组成真菌的每一个根细丝或每一个分支 菌丝体:组成一个真菌菌体的菌丝 16.枸椽酸盐为:絮凝剂 酒石酸盐为;反絮凝剂 17.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了:27种 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了:4种 18.川芎茶调散的作用是:疏风定痛 镇肝熄风汤的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19.肝阳化风证的临床表现是:突然昏朴,半生不遂,口眼歪斜 阴虚生风证的临床表现:持续低热,手足蠕动,舌红少苔 20.郁李仁的主治病症是:肠燥便秘 火麻仁的主治病症是:肠燥便秘 21.小青龙汤中主要起发汗散寒解表作用的配伍药物是:麻黄桂枝 小青龙汤中主要起温肺散寒化饮作用的配伍药物是:细辛干姜

中医学整理(重点!)

第一章导论 1.《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四大医学典籍可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其中《黄帝内经》和《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 2.《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3.《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4.两晋隋唐时期:《雷公炮炙论》最早制药学专著。《新修本草》政府颁行第一部药典。 宋金元时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方)》宋代以前病因理论总结。《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验舌专著。 5.《洗冤录》是世界上较早的法医著作。 6.《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之大成,由[明]李时珍所著。 7.中医理论体系主要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 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辩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然后概括为某一性质证的过程。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8.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阴阳学说 1.阴阳学说是指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实物和现象中相互 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2.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基本概念) 3.阴阳的基本特征: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 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 4.阴阳属性的特点: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5.下午为阳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 6.阴阳相互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 7.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8.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治疗: (1)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如“阳盛则热”,用“热者寒之”。“阴胜则寒”,用“寒者热之”。(2)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 (3)[明]张景岳提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 第二节五行学说 1.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行 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 2.土的特性:生化,承载,受纳。 3.金的特性:肃杀,潜降、收敛。

中药学综合知识

中药学综合知识 1.因配伍禁忌而不宜合用的药组是【D】 2.因功效相悖而不宜合用的药组是【C】 A.参芪丸与柏子养心丸 B.脑立清丸与六味地黄丸 C.金贵肾气丸与牛黄解毒丸 D.妙济丸与利胆排石片 E.天麻丸与大活络丸 解析: 利胆中成药药利胆排石片、胆乐胶囊、胆宁片等都含有郁金,若与六应丸、苏合香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紫雪散等含有丁香的中成药同时使用,就要注意十九畏 3.因配伍禁忌而不宜合用的药组是【A】 4.因证候禁忌而不宜合用的药组是【E】 A.川贝枇杷露与天麻丸 B.附子理中丸与参茸卫生丸 C.七厘散与血府逐瘀丸 D.当归补血汤与牵正散 E.牛黄解毒片与附子理中丸 解析: 治疗风寒湿痹证的大活络丸、尪痹冲剂、天麻丸、人参再造丸等均含有附子;而止咳化痰的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半夏依据

配伍禁忌原则若将上诉两组合用;附子、乌头与川贝、半夏当属相反禁忌 5.因配伍禁忌而不宜使用【E】 6.因功效相悖而不宜使用【D】 A.益母草颗粒与妇血康颗粒 B.妇科千金片与当归四物汤 C.补中益气丸与金匮肾气丸 D.附子理中丸与黄连上清片 E.祛痰止咳颗粒与通宣理肺丸 7.影响药物吸收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E】 8.影响药物分布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C】 9.影响药物代谢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D】 10.影响药物排泄的中西药联用药组是【A】 A.红灵散与吲哚美辛 B.苓桂甘枣汤与心得安 C.女金丹与阿米卡星 D.千柏鼻炎片与异烟肼 E.麻仁丸与利福平 11.地榆与乳酶生联用会【C】 12.大黄与利福平联用会【A】 13.乌梅与阿司匹林联用会【A】 14.石膏与四环素联用会【A】

中药学横向总结之要药

要药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 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 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 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止呃之要药: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 安胎之要药: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 1.四气:寒、热、温、凉。 2.五味:辛、甘、酸、苦、咸。 3.归经药性: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在于指明作用部位和范围。 4.向上:呕吐、喘咳; 向下:泻利、崩漏(bēnglòu)、脱肛(gāng); 向外:自汗、盗汗; 向内:疹(zhěn)点隐没; 能够改变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的药物性能,称为升降沉浮。 5.七情: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反、相恶、单行。

6.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叁、沙叁、丹叁、玄叁、细辛、芍药。 7.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宫桂畏石脂;人叁畏五灵脂。 8.特殊煎服方法的目的: ◆后下:防止芳香性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包煎:防止药液发粘糊锅或刺激咽喉出现咳嗽; ◆另煎:避免药液被其它药渣吸收而影响疗效; ◆洋化(即溶化):防止糊锅或形成糊状,影响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煎出; ◆冲服: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材浪费。 9.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10.中药鉴别方法:显微鉴定。 11.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12.中药鉴定的取样原则:

◆100件以下,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无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1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样的保存期至少1年。 14.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该准确到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15.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该准确到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16.中药害虫防治方法: ◆经验贮藏;◆利用温度贮藏;◆化学试剂处理;◆气调养护和钴辐射灭菌。 17.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8.主要本草著作: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为我国最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 ◆《新修本草》(即《唐本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证类本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经典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50题含答案

经典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50题含答案 单选题 1、应通风干燥、防虫蛀的中药是 A阴凉、干燥处 B密封的罐中 C无色透明容器中 D冷处 E通风、干燥处 答案:E 本题考查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含淀粉较多的药材和饮片,如泽泻、山药、葛根等,应贮于通风、干燥处,以防虫蛀。 单选题 2、里实热证的症状 A盗汗 B自汗 C战汗 D大汗 E绝汗 答案:A

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谓之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阳热亢盛,蒸发阴津而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颧红、口咽干燥等症。 单选题 3、极易生虫的药材 A泽泻 B芒硝 C芦荟 D当归 E龙眼肉 答案:C 粘连:是指有些固体饮片,由于熔点较低,遇热则发黏而粘结在一起,使原来形态发生改变的现象,如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等。 单选题 4、因配伍禁忌不宜合用的药组是 A六应丸与紫雪散 B胆宁片与妙济丸 C天麻丸与苏合香丸 D牛黄解毒片与金匮肾气丸 E附子理中丸与参茸卫生丸 答案:D

含十八反、十九畏的中成药配伍禁忌---附子:大活络丹、尪痹冲剂、天麻丸;川贝、半夏: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通宣理肺丸;依据配伍禁忌原则,若将上述两组合用,附子、乌头与川贝、半夏当属相反禁忌同用之列。郁金:利胆排石片、胆乐胶囊、胆宁片。丁香:六应丸、苏合香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紫雪散;依据配伍禁忌原则,若将上述两组合用,郁金与丁香当属相畏禁忌同用之列。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辨证论治和禁忌---附子理中丸+牛黄解毒片;附子理中丸+黄连上清丸;金匮肾气丸+牛黄解毒片 单选题 5、患者,女,31岁。双侧乳房肿块,乳房胀痛,溢乳,肿块随喜怒消长,伴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乳癖的主症为 A坤灵丸 B妇科得生丸 C二妙丸 D丹栀逍遥丸 E七制香附丸 答案:D 本题考查肝郁痰凝型乳癖的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的治疗可选用的中成药有乳块消片,乳癖消片,丹栀逍遥丸。 单选题 6、暑邪的性质是 A火邪 B风邪 C燥邪 D寒邪

中药学基础知识[教材]

中药学基础知识[教材] 1.气脱病变常见:汗出不止 气逆病变常见:面红目赤 2.能透甲的是:牛黄 又称铁皮货的中药是:当归 3.大黄抗炎作用的机理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大黄利尿作用的机理是:抑制肾髓质的na-k-ATP酶 4.枳壳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昔奈福林青皮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昔奈福林 5.枳实临床应用适应症是:脱肛 香附临床应用适应症是:痛经 6.杭白芷的形成层呈:略呈方形 川乌的形成层呈:类多角形 7.以粒小饱满坚实,色绿,香气浓烈者为佳:吴茱萸以外皮绿褐,果肉厚,质坚硬,香气浓烈者为佳:枳壳 8.颗粒剂的赋形剂常选用:糊精 片剂的润滑剂可选用:聚乙二醇 9.足少阳胆经前接: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前接:足太阴脾经 10.与血液生成和运行密切相关的两脏是:心与脾 与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的两脏是:心与肝 11.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灭菌:干热灭菌 甲醛等蒸汽熏蒸法:化学气体灭菌 操作人员的手用什么方法消毒:消毒剂 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灭菌:湿热灭菌 12.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凝胶过滤法

主要用于积极性较大的物质的分离和富集的吸附剂是:大孔吸附树脂 13.川芎可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头痛 莪术可主要用于治疗:积食腹痛 14.肉桂增强肠胃机能的有效成分:挥发油 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 15.菌丝:组成真菌的每一个根细丝或每一个分支 菌丝体:组成一个真菌菌体的菌丝 16.枸椽酸盐为:絮凝剂 酒石酸盐为;反絮凝剂 17.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了:27种 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了:4种 18.川芎茶调散的作用是:疏风定痛镇肝熄风汤的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19.肝阳化风证的临床表现是:突然昏朴,半生不遂,口眼歪斜 阴虚生风证的临床表现:持续低热,手足蠕动,舌红少苔 20.郁李仁的主治病症是:肠燥便秘 火麻仁的主治病症是:肠燥便秘 21.小青龙汤中主要起发汗散寒解表作用的配伍药物是:麻黄桂枝 小青龙汤中主要起温肺散寒化饮作用的配伍药物是:细辛干姜 22.四逆散主治:肝脾气郁证 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23.属妊娠禁用药的是:牵牛子 属妊娠慎用药的是:肉桂 24.芍药汤与真人养脏汤的组成均有:当归,白芍 消风散与川芎茶调散的组成均有:防风,甘草 25.银杏叶与地高辛合用会:影响分布 中药酒剂不能与苯巴比妥合用是因为:发生酶促反应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 1)要药¨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知母¨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呕吐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

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药:吴茱萸. 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

中药学综合知识真题

、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 的是( ) 。 A. 感冒 B. 咳嗽 C. 风寒犯肺 D. 鼻痒喷嚏 E. 恶寒发热 【答案】C 2. 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属于阴阳的( ) A. 相互交感 B. 对立制约 C. 互根互用 D. 消长平衡 E. 相互转化 【答案】E 3. 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 A. 营气

B. 宗气 C. 元气 D. 卫气 E. 真气 【答案】D 4. 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 A. 带脉 B. 冲脉 C. 任脉 D. 督脉 E. 阴维脉 【答案】C 5. 某男,20 岁。身体偏热,多动、好兴奋,其体质类型应辨为( ) A. 偏阴质 B. 偏阳质 C. 瘀血质 D. 痰湿质 E. 阴阳平和质

答案】B 6. 依据七情内伤致病的理论,悲哀太过常导致( ) 。 A. 气上 B. 气结 C. 气消 D. 气下 E. 气乱 【答案】C 7. 中医诊断用以分辨邪正盛衰的纲领是( ) A. 阴阳 B. 表里 C. 寒热 D. 虚实 E. 气血 【答案】D 8. 根据常见病辩证论治的理论,时行感冒的治法是( ) A. 辛温解表 B. 辛凉解表

C. 清热解毒 D. 益气解表 E. 清热凉血 【答案】C 9. 可参考喘证辩证论治的西医疾病是( ) A. 上呼吸道感染 B. 多种神经病 C. 慢性肾脏疾病 D. 肺源性心脏病 E. 胃食管反流病 【答案】D 10. 某男,62岁。患胸痹 5 年,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唇舌紫暗,脉涩。其证当属于( ) 。 A. 寒凝心脉 B. 痰瘀痹阻 C. 气虚血瘀 D. 心肾阳虚 E. 气滞血瘀 答案】E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总结,写得十分好 1、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2、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3、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4、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 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 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署证: 香薷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 引产: 天花粉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梅毒:土茯苓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鸦胆子 回乳:芒硝(外用) 麦芽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蚕沙 膏淋:萆薢 血淋:蒲黄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 肺胃出血:白及 手足皲裂:白及 脱发: 侧柏叶(外用) 阴疽流注: 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噤口痢:石菖蒲 休息痢:鸦胆子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口中甜腻:佩兰 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 喉痹:络石藤灯心草 口疮:吴茱萸 龋齿疼痛:筚拨 手足皲裂:白芨 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 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 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 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 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 亡阳证: 附子干姜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 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 泻痢里急后重:木香 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 绦虫证: 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 风痰证: 天南星 滑脱诸证:龙骨牡蛎 阴虚火旺得喘咳痰血证:西洋参 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 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B型题(配伍选择题),每题0.5分;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100分。 A型题 第1 题合理使用中药是指 A.最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B.促使中药学科日臻完善 C.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治疗效能 D.将中药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E.运用中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E 第2 题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化生精气 B.贮藏精气 C.藏而不泻 D.传化物而不藏 E.排泄水液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D 第3 题易感外邪的主要原因是 A.气的推动功能减弱 B.气的温煦功能低下 C.气的固摄作用降低 D.气的气化功能不足 E.气的防御功能下降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E 第4 题下络小肠,上连“目系”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少阳三焦经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D 第5 题湿邪致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阻气机 B.湿邪伤阳 C.湿性黏滞 D.湿性重浊 E.湿性趋下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C 第6 题川乌、草乌内服时 A.常与半夏同用 B.一般为泡酒后服 C.常与贝母同用 D.常用量为3~9g E.应炮制后使用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E 第7 题瘀血疼痛的特征是 A.酸痛 B.绞痛 C.胀痛 D.窜痛 E.刺痛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E 第8 题含雄黄而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的中成药是 A.牛黄解毒丸 B.牛黄上清丸 C.龙胆泻肝丸 D.开胸顺气丸 E.牛黄降压丸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A 第9 题中医学中,“证”的含义是 A.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E.阴阳失调的表现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C 第10 题联合使用可提高芍药甘草汤疗效的西药是 A.解痉药 B.强心药 C.抗癫痫药 D.抗高血压药 E.血管扩张药 选择答案: A B C D E 参考答案:A 第11 题药学服务的目标是 A.改善和提高人类生命质量 B.与药物有关的服务

中药学基础练习试题

中药学基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得就是:D A、党参 B、西洋参 C、太子参 D、人参 E、黄芪 2、善于治疗上半身风寒湿痹痛得药物就是:A A、羌活 B、白芷 C、藁本 D、独活 E、细辛 3、辛味药得作用就是:E A、能与能缓 B、能燥能泄 C、能下能软 D、能 收能涩E、能行能散 4、补益药中属于补气类得药组就是:B A、人参、阿胶 B、人参、白术 C、西洋参、当归 D、党参、熟地 E、沙参、麦冬 5、将不溶于水得药物粉碎后再加水研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得炮制方法称为:C A、润 B、漂 C、水飞 D、淬 E、潬 6、藿香尤其适宜于治疗下列哪种呕吐:D A、胃虚呕吐 B、胃寒呕吐 C、胃热呕吐 D、湿浊中阻得呕吐 E、肝胃不与得呕吐 7、善于散风寒、除湿止痛,用之巅顶痛得药物就是:C A、荆芥 B、紫苏 C、藁本 D、麻黄 E、桂枝 8.反甘草得药物为( B ) A.大蓟B.大戟C.细辛D.白芍E.瓜蒌9.羌活为治疗何种头痛之要药( C ) A.血瘀头痛B.血虚头痛C.太阳经头痛 D.阳明经头痛E.风热头痛 10.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得药物为(A )A.石膏B.知母C.栀子 D.芦根E.天花粉

11.治疗湿热黄疸得要药为( E ) A.金钱草B.栀子C.大黄D.黄柏 E.茵陈蒿12.功能止血、化瘀、止痛,为伤科要药得药物为( A )A.三七B.白及C.地榆D.乳香E.五灵脂13.既有益气补中之功,又有解毒得药为(C ) A.人参B.党参C.甘草D.射干E.黄芪 14.善治呕吐而具“呕家圣药”之称得为(B ) A.半夏B.生姜C.竹茹D.代赭石E.枇杷叶 15.既治里实热,又治里虚热得就是(C ) A.石膏B.贝母C.知母D.大黄E.青蒿 16.下列各组药物中,均具有润肺燥作用得一组为(C )A.川贝、浙贝B.金银花、连翘C.紫菀、桑叶 D.半夏、瓜蒌E.桑白皮、葶苈子 17.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有止泻作用得药物就是(C )A.升麻B.柴胡C.葛根D.白头翁E.黄连 18.质润入肾,具有填精益髓之功得药物为(E ) A.山药B.地骨皮C.白芍D.黄芪E.熟地黄 19.最宜治疗血瘀头痛得药物为(E ) A.天麻B.羌活C.吴茱萸D.蔓荆子E.川芎 20.善治阳明经头痛得药物为( C ) A.川芎B.细辛C.白芷D.羌活E.吴茱萸 21.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得一组药物就是(D )A.桑叶、薄荷B.荆芥、防风C.柴胡、葛根 D.金银花、连翘E.地丁、野菊花 22 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得目得就是 B A.消除毒性B.改变药性C.便于贮藏D.增强药效E.纯净药材 23 能增强活血作用得制法就是D A.蜜炙B.醋炙C.胆汁炙D.洒炙E.姜汁炙 24 五味就是指药物得 C A.五种作用B.部分味道C.最基本滋味D.全部味道

中药学总结

第一章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解表 1、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2、温性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3、祛风胜湿止痛 防风:解表祛风,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发散风寒,祛风胜湿,止痛 4、透疹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5、通窍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二、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 1、利咽、透疹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2、清利头目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3、淡豆豉:解表,除烦 4、明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5、升阳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第二章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除烦:石膏,栀子,芦根,竹叶,淡竹叶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锻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2、利尿:栀子,芦根,竹叶,淡竹叶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清三焦火),消肿止痛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刷题串讲班 主讲:姜逸 一、最佳选择题 1.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人体以()为中心 A.五脏 B.六腑 C.五体 D.九窍 E.四肢 2.根据中医理论,“症”“证”“病”三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气虚血瘀 B.心悸气短 C.胸胁胀满 D.嗳腐吞酸 E.胸痹 3.根据中医理论,“病”、“证”、“症”的概念不同,下列表述属于病的是 A.厌食 B.嗳气 C.脘痞 D.腹胀 E.便溏 4.下列疾病现象中属于阴的是 A.面色鲜明 B.咳声有力 C.脉象滑数 D.声低气微 E.脉象洪大 5.“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体现了 A.阴阳的消长平衡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对立制约 D.阴阳的相互转化 E.以上均包括 6.“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俱衰证 7.“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体现了阴阳 A.相互转化 B.相互交感 C.对立制约 D.互根互用 E.消长平衡 8.“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阴阳双补 9.脉的形态属阴的是 A.涩脉 B.滑脉 C.洪脉 D.大脉 E.浮脉 10.以下表述中,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肝病及心 B.脾病及肾 C.脾病及肺 D.肝病及肾 E.肺病及肾 11.木的所胜是 A.木 B.火 C.金 D.土 E.水 12.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水和火 B.土和金 C.金和木 D.木和土 E.金和火

13.按照五行相生关系,治疗肝火亢盛应配合 A.泻肺热 B.滋肾水 C.泻脾气 D.泻肝火 E.清心火 14.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肝 B.肾 C.心 D.脾 E.胃 15.以下用“泻南补北法”治疗的是 A.心肾不交之证 B.肾阴虚而肝阳上亢 C.肾阳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E.心阴虚而心阳亢 16.“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 17.某女,35岁,因家庭纠纷,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疾病传变的是 A.相克 B.子病及母 C.相乘 D.母病及子 E.相侮 18.下列属于相侮传变规律的是 A.心病及脾 B.脾病及肝 C.脾病及心 D.脾病及肾 E.肾病及肺 19.下列治法中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是 A.培土生金

中药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中药学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中药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中药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中药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中药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中药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中药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中药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中药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

中医院校“十二五”教材《中药学》重点

一:中药总述 清热药: 含义:凡以清热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症得药物,称为清热药 功效:实热证-—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气血两清 虚热证-—养阴清热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脏腑实热证,湿热黄疸/泻痢,温毒发斑,疮痈肿毒等里热证 注意点:①该类药物药性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②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者慎用 ③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 化湿药: 含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得药物,称为化湿药 功效:醒脾化湿,燥湿健脾解暑 适应证: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得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 口干多涎、舌苔白腻等证 注意点:药物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以作为散剂服用疗效较好,如后下 多属辛温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慎用 利水渗湿药: 含义: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水湿内停病证得药物 功效: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作用 适应证:主要用于水湿内停所致得各种病证,如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湿温等 注意点: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 有些药物有较强得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 分类: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与利湿退黄药

理气药: 含义:凡以梳理气机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气机不畅之气滞、气逆证得药物,称为理气药,又称行气药、其中行气力强者,又称为破气药 功效:梳理气机,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降逆止呕 适应证:气逆证 气滞证—脾胃气滞、肝气郁滞与肺气壅滞 注意点: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止血药: 含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各种出血病证得药物,称止血药 功效: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适应证: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分类: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 注意点:1。注意用药配伍 2、止血不流瘀 活血化瘀药: 含义: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得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也称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中活血化瘀作用强者,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功效:通过活血化瘀作用从而达到止痛,调经,疗伤,消癥,通痹,消痈,祛瘀生新等功效 适应证: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分类: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 注意点:1.活血化瘀药行散走窜,易耗血动血,应注意防其破泄太过,做到化瘀而不伤正 2.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她出血证而无瘀血现象者,对于妇女尤当慎用或忌用化痰止咳平喘药: 含义: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痰证得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咳嗽气喘得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综合知识真题

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 A.感冒 B.咳嗽 C.风寒犯肺 D.鼻痒喷嚏 E.恶寒发热 【答案】C 2. 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属于阴阳的( )。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答案】E 3. 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 A.营气 B.宗气 C.元气 D.卫气 E.真气 【答案】D 4. 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A.带脉 B.冲脉 C.任脉 D.督脉 E.阴维脉 【答案】C 5. 某男,20岁。身体偏热,多动、好兴奋,其体质类型应辨为( )。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瘀血质 D.痰湿质 E.阴阳平和质 【答案】B 6. 依据七情内伤致病的理论,悲哀太过常导致( )。 A.气上 B.气结 C.气消 D.气下 E.气乱

【答案】C 7. 中医诊断用以分辨邪正盛衰的纲领是( ) A.阴阳 B.表里 C.寒热 D.虚实 E.气血 【答案】D 8. 根据常见病辩证论治的理论,时行感冒的治法是( )。 A.辛温解表 B.辛凉解表 C.清热解毒 D.益气解表 E.清热凉血 【答案】C 9. 可参考喘证辩证论治的西医疾病是( )。 A.上呼吸道感染 B.多种神经病 C.慢性肾脏疾病 D.肺源性心脏病 E.胃食管反流病 【答案】D 10. 某男,62岁。患胸痹5年,胸痛胸闷,胸胁胀满,唇舌紫暗,脉涩。其证当属于( )。 A.寒凝心脉 B.痰瘀痹阻 C.气虚血瘀 D.心肾阳虚 E.气滞血瘀 【答案】E 11. 某女,35岁。胃痛胀满,嗳腐恶食,矢气后痛减,医生辨为饮食停滞证。治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 A.良附丸 B.保和丸 C.左金丸 D.四神丸 E.健脾丸 【答案】B 12. 某女,55岁。头痛10年,久治不愈。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舌紫,脉细涩。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 A.补阳还五汤 B.川芎茶调散 C.通窍活血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