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级战略布局泄露

美国超级战略布局泄露
美国超级战略布局泄露

美国超级战略布局泄露:中国绝地保卫战终于打响

本世纪以来,把中国作为最大的假象敌,苦心积虑要将中国解体,变成第二个前苏联,已经成为美国政客的既定国策,这一点已经无可置疑。但这场战争如何布局、如何去打,更是倾尽了从华尔街到白宫、从五角大楼到几百个基金会所能召唤的全部国家智慧。这是个自从有人类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是从军事、外交、政治到经济、文化五面合围的超级战略布局。

中国招惹了谁?

为什么美国要针对中国进行全面封杀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中、美大对决?这是因为:自前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的政客和思想家就认为他们已经制定了世界各国的游戏规则,也就是世界秩序。在这个世界秩序中,美国是世界的中心和统治者,理由是美国手中有两件让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为之臣服的必杀之器:一是绝对的军事优势,足以消灭和震慑一切不听话的国家;二是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只要开动印刷机,就可以无所顾忌掠夺全世界的财富。所以,美国是世界大家庭中的第一层级,而美国的亲密盟国——欧洲、日澳新等贵族国家则为第二层级,余者为第三层级仆从国、第四层级苦力国、第五层级边缘国构成了世界的秩序。西方国家认为,这个世界秩序至少应该维持1000年!

在上述的世界秩序中,贵族以上层级的那些国家和那些国家主流社会的公民,不再从事财富的生产,只从事科学研究、文化创造和宇宙冒险,将成为科技进步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以及宇宙的拓荒者;而仆从国、苦力国以下层级的国家和人民,将彻底沦为贵族以上国家提供物质财富的生产者甚至是“会说话的机器”,这部分人类根本就不需要智慧的培养,只要能学会从事最低档工作的一技之长、在业余时间沉溺于发达国家的智慧人类为他们开发的网络游戏就可以了。因此,500年后世界各国,人类不同阶层的差距将被无限制拉大,贵族国家主流阶层人群的平均寿命将超过300岁,而仆从国以下层级国家的人均寿命还停留在

70-80岁左右;主流国家人的平均智商将会达到200,而非主流国家人的平均智商将退化到80。这就是以美国为轴心的贵族国家心中梦寐以求的千年世界秩序。

而中国,虽然只关注自身发展,在国际事务中谁也不招惹,但还是中枪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被中国看成是“谁也不招惹”的自身发展,不经意间已经成为贵族国家“世界秩序”的搅局者。

在这个被贵族国家既定的“世界秩序”中,中国应该是“仆从国”、“打工族”的身份,但中国的发展已经僭越了这个身份。尽管中国并没有挑战已有“世界秩序”的故意,而在事实上却已经对原有的“世界秩序”构成了威胁。

1. 人民币越来越强大,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的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元的核心地位。这意味着什么?无须解释,美国在世界上唯我独尊的“镇山之宝”即将被人民币这个“他山之玉”所动摇。

2. “歼20”威胁到了“F22”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美国是靠超强的军事实力称霸天下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虽然中国并没有把美国当成敌人,但是,当中国的军事实

力越来越接近于美国时,歼20的出现只是中国军力全面跃升的一个缩影。这样下去还了得?再过50年,美国军事的绝对优势将不复存在,还如何让天下诸侯匍匐在地、顶礼膜拜?

3. 中国的华为正在逼近美国的微软。以往,在众多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顶级俱乐部里,从来没有中国人的身影,但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已经在世界科技前沿如影随形。作为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科技的领导者地位一直是美国既可以赚全世界的钱,又可以向喽啰国家施以狗粮的源泉,但是中国科学家步步紧逼的追赶,已经使科学技术制高点的美国产生了莫名的危机感。

4.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出人类经济史上没有先例的模式和奇迹,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欣赏中国模式。而对于一直充当全球“教父”的美国来说,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正在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模仿的对象,而美国为这些国家制定的“教材”已经无人问津。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若干年后,原来的发达国家都会被“新兴经济体”国家边缘化。

5. 按照西方国家关于“世界秩序”的定义,中国只能是第四层级——苦力国的一员,担负着为贵族国家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商品的分工,而中国文化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西方文化应该成为主流的普`世`文`化,中国的固有文化应该终结和湮灭。然而,不安分的中国不仅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有形产品,而且在输出自己的文化,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为中国文化——中国的影视作品、中国的风俗、中国博大精深的思维方式而陶醉。这还得了?西方文化要想普`世,岂能容忍“异端邪说”与之一同坐在布道的讲台之上?

可见,即便是中国埋头干自己的事情、走自己的路,奉行“你好、我好、他也好”、谁也不得罪的和平外交政策,还是把美国给得罪了。不把中`国`置`于`死`地,美国就霸权难保,保不住霸权,一切浮华都会化为乌有,这怎能不让美国寝食难安?这就是美国执意要围`歼`中`国的根本原因。

一山不容二虎,美国将怎样围`歼`中`国?

在邓`小`平时代,中国奉行的是韬光养晦、全面收敛政治、外交、军事、文化在国家大局中的级别、只谋求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使西方国家乐意让中国这只无害的“鸽子”长大。

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逐步放弃了奉行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引入源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这在美国政客看来,中国已经步入了他们设计的道路,尤其是在90年代后,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使美国可以在中国大张旗鼓地培植出他们在政府高官、大学教授、新闻媒体、重要经济部门的代理人,从而控制住中国的经济命脉甚至政府的决策,最终将中国引导到美国的附庸国道路上去。

但是,自2002年中国领导人换届后,不仅逐步脱离了美国设计的彻底铲除社会主义元素、全面实现私有化的发展轨道,而且使国有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破天荒地实现了国有经济在市场机制环境中的凤凰涅盘、浴火重生。谁也没有想到,中国这只“鸽子”成长得太

快了,转眼之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在物质生产部门,中国的产能已经占到了全球的50%。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军事、科技、文化同步发展,人民币的地位也显著提高,不知不觉已经触碰到了霸权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不仅迅速成长为经济大国,而且在2009年拒绝了美国提出的“美中共治”方案,坚持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

中国最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决心要在世界舞台上实现“中国梦”!而中国经济的成长方式完全颠覆了西方经济学的经典教义,是对美国式教材的毁灭性的打击,美国模式黯然失色,这让自诩为全球教父的美国面临滚下神坛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摆出决战的架势,一定要要将中`国`消`灭`在羽翼尚未完全丰满之时,就实属必然了。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得非常直白,“国际秩序的规则是由美国制定的,中国只能在规则内进行选择,别妄想去改变规则”。它给出中国的2种选择是:

(1)中国与美国达成某种共识和妥协,邀请中国与美国联手,实现对全球的“美中共治”。但这种“美中共治”是以美国为领袖、中国为仆从的双边关系为前提的。在此前提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等诸方面,可以允许中国成为经济大国,但其它方面都必须屈尊于美国。中国的身份只能是美国的“长工”,中国可以利用这种身份迅速富裕起来,在世界各国的五大层级中,可以让中国仅次于第二层级的贵族国家、而居于其它仆从国、苦力国之上。但是不允许中国在外交、军事、科技、文化领域挑战美国的核心地位,这就是美国可以容忍的最大底线。

美国保证:只要中国同意这种角色安排,就可以安心获得200年和平发展的宝贵时间。在奥巴马的第一个任期,已将这种讯息明确传达给了中国领导人。

(2)如果中国拒绝了美国的提议,就只有另一种选择——对中国进行全面围堵、全面扼杀,直到把中国支解——这就是美国政治家的潜台词。

五年前,美国发动的伊拉克、利比亚战争以萨达姆、卡扎菲被推翻而宣告结束。按照白宫的行动计划,世界上还有叙利亚、伊朗、俄罗斯这三个刺头成为围堵中国的前哨障碍,因此,就必须一鼓作气拿下叙利亚,得手后伊朗也就陷入了四面包围,困死伊朗就易如反掌。而俄罗斯虽大,却只有石油这一个财路,堵住这个财路,俄罗斯就成病猫了。

在这种判断下,美国制定了重返亚洲计划,目标直指中国。但是,叙利亚战争完全出乎奥巴马意料,不仅没有快速收官,而且做大了IS、危及到了伊拉克,造成了拖累欧洲的难民潮,使欧洲盟友离心离德。如果等到逐个收拾了叙利亚、伊朗、俄罗斯再对中国下手,可能就错过了向中国发动总攻的窗口期——2025年之前,再拖延下去,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力就会异常强大,就无论如何也啃不动了。

所以,奥巴马不得不当机立断,甩掉中东的烂摊子、与伊朗和解,把枪口直接对着中国,在2025年之前一定要发动总攻!

志在消`灭`中`国的战争已经打响。但是,这场战争不是传统意义的冷热兵器的战争,而是在规模上超越二次世界大战、在性质上决定了人类命运的走向、在纵深上是集军事、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所有手段在内的一场旷古无匹的战争,其有三个焦点。

1. 军事只搭台唱戏、无影手借刀杀人。

直接用军事手段消`灭`中`国,对美国来说其代价无法承受。中国的远程核武器库,正在迅速发展的抗拦截技术、二次打击能力,使军事战争只能带来两败俱伤的结果,更何况,地域辽阔的俄罗斯犹如黄雀在后。所以,用军事作战方式来消灭中国,已经失去可能性。

美国欲达到消`灭`中`国的目的,就只能选择阴损的组合拳方案:用军事手段对中国进行持续围堵,让喽啰国与中国不断发生摩擦、制造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从而使中国失去国际生存空间、失去外交伙伴、失去世界市场,进而诱导出中国经济环境的恶化,使中国丧失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引发企业倒闭潮、失业潮、地方政府财政崩盘潮,进而人为制造出社会动荡,再密令台、港、藏、疆`独以及潜伏的“第`五`纵`队”在平时按兵不动,到时机成熟时,只听美国主子一声号令,就在一天之内同时行动起来,万箭齐发,直指中国的国家政权,在前所未有的混乱中,将中国肢解为7-8个国家,永久性灭绝中国这个心头大患。

2. 美元才是掐死中国的致命手段。

由于美元在全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在短期内无法由其他货币所替代,美元的优势比美国军事的优势还要巨大。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已经培植出了进行货币战争的超级战队:

美国国内的100个最大的托管基金、对冲基金已经将其国内的散户投资款吸收了90%以上,所能聚集的资金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足以买断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国家。而美国制定的全球规则,允许国际资本在全球外汇市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各个国家的股票市场自由流动。而这个规则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资本巨鳄可以通过行情的兴风作浪将别国资产血洗一空,无一幸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可以说美国所拥有的超级战队不仅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毫发无损,而且在美国实行QE政策后使其吸纳的资金量增长了几十倍!在退出QE后,超级战队所控制的美元就瞬间变成了硬通货,其购买力飙升4倍以上,使这些基金公司成为举世无敌的超级巨兽!在十几年前,索罗斯的胃口还不足以吞下香港股市,而现在,量子基金的实力已经膨胀百倍,已经敢于做空人民币了!如果说在军事上中美之间的差距是1:5的话,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美的差距就是1:500,甚至可以说,中国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专业队伍!稍有不慎,中国与美国抗衡的本钱——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将在1~2年之内被资本大鳄吞噬殆尽,那时,中国在国际市场将彻底失去话语权,对外投资和国际贸易将陷入空前困难,将进一步导致中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国力的枯竭,国内敌对势力、分裂势力的万箭齐发就箭在弦上了。

3. 一支庞大的别动队潜伏在中国的要害部门,蠢蠢欲动,随时准备对现政权发动最后攻击。

他们既有来自美国的雄厚资金,又掌握了重要的社会资源。几百个基金会已经把触角伸进了中国上上下下的要害部门。

军事、货币、别动队,这三股力量就是美国要在地图上抹掉中国的三把利剑。美国与中国的对决将在军事搭台、经济唱戏、别动队发起冲锋、引起中国的内乱中展开,即使中国有千枚核弹、万艘舰船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民族被肢解而无可奈何——这就是隐藏在白宫密室中的美`国`灭`华`战`略。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最初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谈话时提出的。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是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提出的战略,并且其始终是贯穿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全球战略是指大国调动和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参与国际斗争,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全球性超级大国才有资格、有可能形成全球战略。深入透彻地研究美国的全球战略,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和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着重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好地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富强。 一、二战后美国战略部署的演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之所以提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因为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发展很快,又垄断着原子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整个全球参战国家关系和美国国际战略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和美国自身实力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第一阶段是美国战后第一次战略扩张期,是从战后初期到六十年代末,美国奉行的是对外扩张战略,这一时期对外战略带有明显的扩张、进攻和侵略的霸权色彩。1947年3月12日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的全球战略要求推行实力政策,主张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一场全球战争。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际战略的收缩期。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被迫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大肆推行缓和战略。尼克松政府确定了全球战略计划的4项原则:①遇到战略核战争依靠美国的核力量。②遇到战区核战争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英国等承担部分责任。③战区常规战的任务由美国和盟国部队分担。④对次战区或地区性战争,由当事国和盟国承担主要责任,美国提供一定援助。

6.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六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第二部分陕西专题突破 时新热点突破 专题六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1.(12分)某校九年级二班同学以“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强权政治】 材料一在拿破仑帝国最终战败之后,欧洲各战胜国从1814年10月1日到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召开了“处理战后一切问题”的国际会议……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新的维也纳体系,重建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并把弱小国家重新置于强国的民族压迫之下,所以它的反动性质是十分明显的,它的决议也是违反民族和民主原则的……维也纳体系源于战争终于战争,最终因为20世纪初的世界性战争的爆发而瓦解。 ——摘编自金卫星、刘大明《世界近代史》(1)指出20世纪初取代维也纳体系的世界新体系是什么?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这个新体系的特点。(3分) 【冷战竞争】 材料二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依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战后世界格局。列举促使该世界格局形成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 【新生萌芽】 材料三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3)依据材料三,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4分)

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第五章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是全球性的。 2、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 第一节当代美国经济 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历史短,没有封建的包袱,因此思想不受束缚,创新能力强。 200多年的历史中就发生过两场战争,不打内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能源多,地大物博。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实力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始终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其经济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战后初期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 第三次技术革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经济危机、美元危机、能源危机 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增长。 里根经济学 ●紧缩性货币政策 ●削减福利开支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对企业大幅减税 老布什时期,美国经济开始疲软,美国经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调整与改革。

二、美国经济的调整与改革 克林顿时期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 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措施: 1.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干预。 2.压缩政府津贴,削弱国防开支,增加税收 3.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4.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周期。 一高三低:低赤字、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 小布什时期 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 小布什采取的措施: 对内经济政策:通过减税和降息,力图扩大就业和投资,推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对外经济政策:美国政府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连续贬值,促进了出口,缩小了贸易逆差。 三、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第一,美国经济始终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循环往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和股市两个泡沫相继破灭 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 第二,财政和金融政策摇摆不定。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以财政赤字加大投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上升,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控制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 美国经济四大难以根除的经济疾患。 一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二是国债连年攀升。 三是个人储蓄增长有限。 四是贸易逆差。 第三,贫富两极分化难以消除,社会问题愈益严重。 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上述美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贫富悬殊等深层次矛盾,表明美国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只能部分地改进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却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形势与政策 印度对中国保持高度警惕 _____中印关系的背后

首先,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两国交往带有巨人对话的特点。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印两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就以最能反映国家总体国力的几项指标为例:国土面积,中国列世界第三,印度第七;人口,中国列世界第一,印度第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列世界第六,印度列第十一;军事力量,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国际影响力,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其次,两国都将对方看作与本国战略利益关系重大的国家,从而将其放置在大国的位置上。1998年,时任印度国务部长的昆瓦·辛格就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领土边界的问题,与处理印度的外交政策紧密相关。在印度主要政党的执政纲领中,也将与中国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5]。这与中国对印度的态度完全相同,中国政府首脑在许多场合都高度评价对印关系的重要性,在2003年和2005年两国政府首脑互访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都把这种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再次,中印关系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影响,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部分观察家相信,中国和印度能够成为合作伙伴以抗衡美国的霸权。”[6]日本学者则认为随着中印两国在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将难以避免出现“小国化”的趋势,因此“现在日本应该改变只追随美国的思路,建立包括亚洲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共存关系”[7]。在更多研究者的观点中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信息,即人们愈中印发展历程与因素 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中印关系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印在地理边境问题上有历史遗留的争议,这一争议曾引起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这一仗打完之后,印度的大国梦被打碎了。自1967年以来,中印边界没有发

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

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大中东”战略遇到了大麻烦,显而易见的颓势并不因为击毙拉登,就可以得到逆转。重要原因是美国的军事实力,不足以同时摆平象阿富汗、伊拉克这样的弱小国家,尤其是摆平不了政权更迭后的乱局,却由于自身消耗巨大而陷入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在技术上早已破产,高达14.3万亿美元的国债则是明证。地缘、能源、金融等要素控制方面,美国无力维系单极独霸格局,面临全面性、体制性的崩溃风险。即使在北非、西亚策动“阿拉伯革命”,也不能按其预定路线发展演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将早就发现了的拉登击毙,展示其所谓“无所不能”,意图挽回局面,对于短线提振美元有一定作用,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么可能因击毙快要被人忘却的拉登扭转?感觉美国的战术性动作可圈可点,结果输在了战略上。前苏联的破产和解体,同样输在战略上,他不该在美(北约)、苏、中大三角关系之中,把当时的中国逼到美国那里去,两面夹击之下前苏联败局已定。这些东西早前都提到过的。如今美国想独霸大中东,进而控制和奴役全球,则是把中俄欧逼到了一起,美国就算再强大,以一敌三,放到战略上应该说是明显的错误。面对中俄欧的“合纵”之策,美国在认识到问题之后,开始以“连横”之策瓦解中俄欧“统一战线”。平心而论,中俄欧相互之间也有摇摆乃至出卖、出手,但迄今为止大的方向没有偏离,这是美国左冲右突难以如愿的根源。美国本土全面爆发金融危机之际,俄国串联中国抛售美国国债,欧洲特别是法国跳出来跟美国抢班夺权,

中国以“救美国就是救中国”为由,并不支持俄国和欧洲的行动,招致俄、欧对中国的不满。俄国受美国的气很久了,俄格战争更对美国来气,中国对美国其实没有那么敌对,因为中国尚离不开美国的市场,这是由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点所决定;欧洲想跟美国抢班夺权,却没有给中国包括人民币留出位置,中国需要时间打造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甘为欧洲做嫁衣。这种局面使美国看到机会,遂提出中美G2的说辞,中国开始时反应不及时,后来看出其中的门道,才明确拒绝美国,没有落入美国精心设置的陷阱,否则中俄欧“统一战线”也就瓦解了,严重后果难以预料。美国对中国威逼利诱,威逼的一面主要借助两个国家,即日本和印度,其中,借助日本在东线骚扰,借助印度欲在南亚破局,是为“声东击西”,营造中国两面受敌、不能相顾的表象,但都被中国化解。大国游戏层面,美国在南亚方向针对中国搞事,拉拢的当然是俄、欧。“美俄关系重启”后,俄国给美国(北约)阿富汗驻军提供补给“北方走廊”,以替代巴基斯坦“南线通道”,这样美国就可以抛弃并牺牲巴基斯坦。对此,欧洲方面处于观望者角色,原因是欧洲自身深陷金融、债务危机,需要外储庞大的中国为其输血,况且欧元受到美国算计,不敢贸然与中国为敌,否则欧元是极其危险的。关键取决于印度是否愿替美国出头挑战中国与巴基斯坦,中国对印度既拉拢又威慑,印度多次蠢蠢欲动,终未铤而走险。美国为拉拢俄、欧进行的交易失去价值,美国翻脸不想认账,与俄、欧矛盾再次占据上风。在伊核问题上,中俄

美国霸权战略

美国霸权战略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美]亨利·基辛格 一、美国霸权战略的思想和政策渊源 (一)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Isolationism)是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辞》中提出的外交原则,即美国在对外关系中应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孤立主义是美国传统外交的基础,对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门罗主义 1823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Monroe Doctrine)。门罗声称,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三)威尔逊主义 威尔逊主义(Wilsonianism)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前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重建世界和平秩序的构想,其中心思想是,国际政治集体安全体系比古典均势体系更有利于世界避免战争,维护持久和平。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人性可以改造。第二、战争可以避免。第三、利益可以调和。第四、建立国际组织,保卫世界和平。“威尔逊主义”反映了美国这样的战略意图: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民族自决,裁减军备为幌子,换取世界舆论的支持,削弱英法等竞争对手;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参与瓜分世界的殖民地。因此,“威尔逊主义”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标志着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开端。 二、美国霸权战略概念 美国霸权战略就是美国运用和创设各种权力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防止和打击竞争对手,维持并增进自己在安全、价值观和财富等方面最高水平的国家利益。该战略有三个特点: 一是战略工具的多样性,既包括军事、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等方面,又包括经济和技术等方面;二是战略对象的普遍性,不是针对一个国家,而是涉及各个国家和地区;三是战略目标的全面性,不仅仅关注领土和政权安全

分析地缘政治学理论和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

分析地缘政治学理论和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 摘要: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延续和发展自身的超然地位,依赖其自身经济、军事、文化上的优势,扩大其政治上的影响力。但是限于美国地理位置上远离世界中心,必然需要联合或侵入欧亚地区国家来实现目的。地缘政治对于美国来说是它扩张影响力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3—5个) 地理政治、冷战、陆权理论、霸权主义 正文 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为面进行分析。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战略研究方面是西方国家中起步较晚的。由于其东西濒临两洋,南北相接弱国,因此,从其独立到19世纪末,这个国家在安全方面从未遇到过严重的威胁,也为遇到过迫切需要到海外作战的情况。在美国建国之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美国外交所奉行的是由“国父”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 美国长期奉行孤立主义,保持孤立,不卷入欧洲旧大陆的纷争。从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到19世纪末的这100多年中,美国奉行的地

缘战略实际上是一种“西半球防御”战略,其根本目标就是防止东半球对西半球的入侵,从而获得其对北美的支配地位和对西半球的霸权。地缘政治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地缘政治学起源于欧洲之后经过西方国家军事政治家的研究与发展,出现了海权论、陆权论、控权论以及德国纳粹扩张的地缘政治理论。 大部分的人同意,地缘政治学源起于政治地理学。而地缘政治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生存空间”概念。 身为美国海军军官,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的马汉,经由对英国海军发展与海洋霸权的研究,提出一套以制海权概念解释历史的理论。于1890年,出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阐述海权理论,其论点之中心在于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若是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1904年,英国地缘政治学鼻祖麦金德发表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论文,创立了与海权相对应的陆权理论。他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称为枢纽地带,是其为世界政治的枢纽。1919年,又将“枢纽地带”的概念修改为“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并且把欧、亚、非三大陆统称为“世界岛”。他的“心脏地带论”认为,控制了东欧就等于控制了心脏地带,控制了心脏地带就等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岛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则于40年代基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

当今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新变化

当今大国关系与世界变化 1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1班 1750300039 沈燕茹随着时间的变迁,时代的发展,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逐渐从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走向世界强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春风化雨沐华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自信起来了。如今的中国变成了世界经济强国,多元化科技大国。 大国关系的整体结构是世界格局。当今大国政治已不再归结为国际政治,但大国关系的影响依然非常重要。如今的世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啊崭新时代。我国战略思想是对世界战略格局演变的科学判断,我国安全环境总体的把握,也是对加速推进世界多级话的战略构想。 在国际力量方面 世界重心逐渐从欧美转移至亚洲。虽然从历史上大国权利都是在西方国家内部进行的。如今趋势显示,欧美生产总值和世界生产总值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金砖五国发展较快。分别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虽然他们还面临这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总体来说实力在逐渐增强。 在价值体系方面,力量重心逐渐转向多元化国家。西方民主价值体系已不再受用。如今的经济强国已不再是与西方意识形态相似的国家。力量多元和文化多元发展趋势是同步的,发展中国家称为中国崛起改变力量格局的重要因素。 如今各国不论大小国家,不论强弱,其国家意识,强国意识,民族意识都在不断强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也逐渐形成。新兴大国影响力和发言权不断增前。随着新兴打过的崛起,美国主导,美欧公治的局面已被打破。新兴大国站在举足轻重的地位。 未来大国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1.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支撑,制度创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文化因素是把国家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3.发展动力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从经济全球化以来,中国建立并推动一带一路发展,同时中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合法席位以来,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并抑制核武器发展。只有自己国家实力强大,我们才会更有信服力,影响力。作为世界大国,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时刻反思,开放思维,虚心学习,努力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国家利益就是国际关系的根本,只有两国之间互利共赢,才能走向合作,正如中美经济合作,谁都离不开谁。其次国与国之间要以诚相待。大国间要起到表水作用。要拥有一颗包容性,共建和谐社会。当今世界,在人类逐渐成为整体的过渡期,我们要便显出更大的合作诚意,体现我国的发展文化,发展我国的创新技术,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努力改变,学习新精神,接受新时代的变革。

论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

论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 内容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传统资本主义列强遭到严重削弱,日本战败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苏联也遭到巨大破坏。美国本土远离战场,没有遭受战争的破坏,并且借着两次世界大战使国力得到极大增长,实力远在西方列强之上,美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价值观念来推行对外政策,主宰世界的野心便极大地膨胀起来,开始全面推行妄图称霸世界的霸权主义政策。 全球战略是指大国调动和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 参与国际斗争, 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 实现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美国作为二战后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极度膨胀的世界性大国, 为了追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着美国的价值观来构建未来世界的战略目标, 它一直在根据国际关系的变化和自身实力的消长, 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全球战略。 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 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其基本内

容是: (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

美国全球战略

美国全球战略 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目标是维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即霸权。这一目标具体有五个方面内容。 第一, 打击恐怖主义与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首要 任务。“9·11事件”后,美国认识到恐怖主义是它的主要威胁。美国是恐怖分子仇视和报复的主要对象。虽然恐怖主义是美国的“不对称”对手,但一旦恐怖分子掌握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会给美国造成毁灭性打击。 因此,美国把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扩散挂钩,将其作为美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接着提出“邪恶轴心”,并以萨达姆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战争结束后,朝鲜核问题又成为美国全球战略关注的焦点。伊朗核开发也日益引起美国的注意。 第二, 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极端势力被认为是美国的主要安全威胁。美国认为恐怖主义只是伊斯兰极端势力这座冰山上的一角,只有铲除整座“冰山”,才能彻底根除恐怖主义这个心腹大患。为此,美国试图通过对伊拉克实行“政权更迭”,扶植亲美政权,推动中东地区所谓民主的“多米诺效应”,铲除反美势力,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 第三, 重视大国合作,强调建立有利于自由的力量均衡。美国充分认识到反恐、防扩散和对付伊斯兰极端势力,离不开“价值观相近”的世界其他大国的合作。冷战结束后,美欧在外交理念上的分歧逐渐加大,双方矛盾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公开化。俄罗斯由于和法、德站在一起反对美国的伊拉克政策,美俄关系也出现明显倒退。为防止与欧、俄战略裂痕进一步加深,修补美欧、美俄关系将是美国重要的外交议程。中、日、印对美国的反恐战争采取了合作态度,今后美国仍将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美中、美印关系,加强美日同盟。 第四, 拓展对外经济贸易。美国的发展依赖国际市场,其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达到30% 拓展国外市场,是维持美国国内经济繁荣的保障。 第五, 推行美国价值观。具体说,就是“拓展民主”,推行人权外交,进行文化和意识 形态渗透。 总的来看,美国对外战略的上述五方面内容仍可以归纳为“三大支柱” ,即安全经贸和人权。

美国的全球战略

美国的全球战略 专业:化学学院化学 学号:33090320 姓名:葛睿 摘要:从“二战后美国战略部署的演变”、“‘9·11’后美国战略重点在何处”、“美国战略对世界会产生何种影响”等方面来清晰地了解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意图和目标,研究国际战略环境,洞察全球战争与和平的基本趋势,判明对我国战略利益的影响,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是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提出的战略,并且其始终是贯穿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全球战略是指大国调动和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参与国际斗争,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全球性超级大国才有资格、有可能形成全球战略。深入透彻地研究美国的全球战略,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和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着重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好地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富强。 一、二战后美国战略部署的演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之所以提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因为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发展很快,又垄断着原子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整个全球参战国家关系和美国国际战略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和美国自身实力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第一阶段是美国战后第一次战略扩张期,是从战后初期到六十年代末,美国奉行的是对外扩张战略,这一时期对外战略带有明显的扩张、进攻和侵略的霸权色彩。1947年3月12日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的全球战略要求推行实力政策,主张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一场全球战争。

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

专题: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 2013/4/10 一、中美关系

二、美苏关系 社会主义力量。 四、国际格局发展下的大国关系 当今世界发展(多极化趋势)下的时代主题(潮流)、是和平与发展。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感悟:1、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从根本上取决于该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2、任何国家必须根据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内外政策,保守只会导致落后。 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能在世界强国之林树立起大国形象的主要原因:①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②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中国的发展之路也是一条不断创新之路,创新能促进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5、中国的发展须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不断调整发展方向。 6、中美关系(国与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进步,全方位发展中美两国(国与国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促进国家共同发展,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美(国与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了时代潮流,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7、国际关系中,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有交流才会进步,只有互利才能合作,只有共赢才有未来(加强合作、追求共赢) 8、世界和平能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展

五、中、美、日、发展比较 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从近代到现代,美国、中国、日本等崛起的历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比较与探究的内容。

六、材料题解读: 一、材料(一)图标一中国的发展之路 材料二:图示二美国的发展之路

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 整 新世纪之初,国际形势发展依然复杂多变,“9·11”事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在经历新的变化,多极化继续曲折发展,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和平与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给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频添复杂不测变数。 一、美国全球战略与外交政策 美国对外政策“高开高走”,牵动大国关系起伏动荡,这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重要特点。2002年9月20日,美国政府公布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下简称《报告》)。从1 986年以来,美国法律要求每届政府向国会提交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主要阐述在外交、防务及内政方面的总体目标和宏观政策。《报告》是布什政府对其执政以来,尤其

是“9·11”事件之后,对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全面概括与展望。 (一)在国际棋盘上确立美国“超级大国”的战略坐标 步入21世纪,美国的基本战略目标仍然是确保其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利用美国的绝对优势,谋求其绝对安全。《报告》对自己超级大国的实力毫不掩饰,认为“今天,美国具有无可比拟的军事实力和举足轻重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但是,《报告》也试图将美国的战略目标从全人类的利益角度进行包装,称美国“从不利用我们的实力要求获取单方面的利益。相反,我们努力创造有利于人类自由的均势”。即使如此,一种美国式的“优越感”和“使命感”还是溢于言表。 共和党政治现实主义“以实力推进目标”信条在《报告》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报告》称:“美国必将拥有足够的力量,挫败敌人把其意志强加于美国及我们的盟友和友邦的任何企图。”《报告》不仅表示美国“将保持充沛的军力,作为我们履行义务和保卫自由的后盾”,还特别强调美国必须遥遥领先于敌手,称“我们的军队将如此强大,可迫使潜在的敌人放弃扩充军备,不再妄想拥有超过美国或与美

当前国际形势与大国关系新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与大国关系新变化 冷战结束距今已有二十余年,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的趋势已不可避免,世界迎来了第二个千禧之年。两千年过后已有十七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大国之间的关系在合作与摩擦间反复摇摆。对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这是全新的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谁抓住机遇,谁就能在未来的世界中拥有话语权。而中国也正处于全面迈向小康、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握国际形势与国家关系变化,把握时代脉搏,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十分重要的。为此,特依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当前国际形势与大国关系新变化一课内容,并结合时政热点要闻阐述。 当前国际形势书中提到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美国成为牵动国际格局的最大变量。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仅存的一极。然而美国将自己拖入伊战、叙利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等泥潭中,不仅给自身造成极大影响,也影响了中东的政治格局,留下的大量政治真空给予恐怖分子、极端组织以有机可乘,一再加剧中东战局,使中东战火不断,没有履行其唯一超级大国应尽义务。其更是以叙利亚战争为契机,使得经历乌克兰危机后的俄罗斯与其形成代理人战争,窜动北约,扰乱东欧,牵制俄罗斯。在亚太以加强美日韩三国合作为基础牵制中国,牵线东盟与印度围堵中国,巩固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这些都是美国政府一贯的策略。自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持续疲软,作为次贷危机发源地的美国,诸如贫富差距拉大、种族歧视、犯罪率等问题依然严重。奥巴马政府对国内的问题进行了处理,进行了医改法案、住房新政、就业新政等,但收效甚微。国际事务上在加强与北约盟国的合作同时,将重心转移至亚太,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和签订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然而,随着欧美民粹主义的兴起。2017年共和党人、民粹主义代表者特朗普击败了民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党的十六大报告做出了关于本世纪头二十年使我国发展的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美国是冷战后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惟一有能力、有野心称霸全球的国家。在我们对国际形势变化做出判断时,首先需要对美国相对实力的消长和全球战略的调整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从长期看,国际政治多极化和美国霸权的衰落是必然规律;但在短期内,还看不出美国的综合实力和世界地位正在持续下降的迹象。从“硬实力”方面看,美国不但没有下降,而且许多指标还有所上升。占世界总人口4.7%的美国,其近年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各国总和的32%以上(冷战刚刚结束时占25%左右),国防开支占各国总和的40%左右,研究和开发支出占各国总和的40%。2001年以来,尽管一度出现了经济下滑局面,美国同日本、欧盟的经济差距还在加大。 美国对2001年的9·11事件做出了强烈的反应,而且在此后实行了重大战略调整。2001年底的阿富汗战争得手之后,美国的地缘政治优势得以强化,从政治、军事、经济上挤进了它一直想挤进的中亚等地区,还增强了它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军事存在。

但是,2003年3月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却使它陷入了冷战结束以来空前的国际孤立,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大多数国家的明确反对。美国同法国、德国等许多传统欧洲盟国的矛盾的深刻程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史无前例的,同伊斯兰国家特别是阿拉伯世界的矛盾也明显加深。美国在战后伊拉克所受到的武装袭击,出乎布什政府早先的预料之外。即使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国,也不愿积极参加美英两国在伊拉克的治安行动。最近由美国传媒曝光的驻伊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暴露了美国在国际上鼓吹“人权”的虚伪性,进一步损害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形象。由此看来,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的“软实力”(即影响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是一个严重的消耗。 美国同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关系以及战略力量对比,是美国实力地位的重要因素。欧盟作为一个国家集团,在世界政治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年5月,欧盟成员国由原来的15国扩大到25国,经济实力有所增强。欧盟同美国虽然同属西方发达国家,但欧盟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欧洲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法律体系和新的主权观,同美国有很大差异,形成了在全球化进程中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欧盟在地缘战略利益上,主要关注欧洲及其周边地区,希望俄罗斯、中亚、中东和北非地区保持稳定和经济发展,并努力扩大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影响。在对伊拉克、以

浅论当前大国关系变化和世界格局

浅论当前大国关系变化和世界格局 信安 国际格局主要指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包括彼此间的关系组合。其一方面涵盖了大国关系,另一方面又是观察大国关系变化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依据。国际格局在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时形成了美苏两极,到1991年冷战终结后又演变成“一超多强”,再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为今天的“新一超多强”,其内涵是: “新一超多强”实为“一超六强”。综合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实力因素来看,当今世界存在着七大力量中心,分别是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与巴西。 美国虽然是“唯一超级大国”,但其超强实力因为“两场战争”(即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与金融危机而被削弱,民主与共和两党争拗不已,对外扩张野心被迫有所收敛。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笼罩欧洲,经济陷入长期低迷,欧盟成员国之间各种矛盾交织,英国“脱欧”可能性难以排除。种种因素使得今日的欧盟对外影响力与整体实力大不如前。日本政府债务规模惊人,人口老龄化严重,安倍当局对外处处逞强,外强中干。 与此形成对照,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渐成大势,中国的经济与综合实力尤其明显,印度经济增长潜力不小,俄罗斯军事与外交强项突出。凡此种种,以至多强之间的排序发生了明显变化,欧盟与日本相对后退,新兴大国相对前进,中国尽管还只是发展中大国,但已被外界视为“六强之首”和“世界第二”。新兴大国与西方大国之间的博弈成为国际关系复杂化的主线。经济全球化与相互依存关系使当今两大集群不同于冷战时的两大阵营,彼此之间不是完全对抗与截然分割的“零和游戏”,而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博弈”。 2015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七年,两大集群各自发展态势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点:西方发达国家近乎摆脱危机,相继止跌反弹,同时开展新的大联合,如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谈判、美日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谈判等,企图联手重振昔日雄风、继续把持国际体系主导权;新兴大国集群则因经济增长放缓乃至下行压力增大而处于阶段性盘整,同时也在开展彼此之间的大合作,如中、俄、印、巴、南非五国共同参与的金砖国家峰会。 难以逆转的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导致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共同利益增大,各国利益交融,彼此命运休戚与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泾渭分明、相互割裂。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逐渐式微,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崭露头角。具体而言,以下五大因素影响了当今大国关系的调整: 一是面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等各类全球性挑战,各大国都难以独善其身,只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换言之,全球性挑战对大国之间的合作与对抗起到了“助推”和“刹车”的双重功效;二是大国之间的共同经济与安全利益增多,相互依存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加,矛盾的对抗性下降,竞争的可控性上升,彼此竞争多为“和平与发展”式的竞争,军事层面的较量则更多地表现为“引而不发”;三是大国竞争与合作交织缠绕,竞合关系凸显,敌发界线趋于模糊,博弈更为复杂。即便是西方传统大国(以“七国集团”等为平台)与新兴大国(以“金砖五国”等为平台)这两大集群,也有别于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二者间的集群博弈属于竞合博弈,非集团对抗,而且一国在参与集群博弈的同时,也同另一集群的国家来往;四是各大国之间的相互核威慑及常规武器日趋高科技化,致使大国之间的战争代价过高、各方均难承受;五是当今世界大国多能汲取以前大国相抗导致的两败俱伤的历史教训,避免悲剧重复上演。

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

专题复习: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1)大国关系: (一)、美苏关系 1、战时同盟(1945年之前) 原因: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结果: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签署《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2、战后对抗(1945——1989) 原因:战后美国推行称霸全球战略,放弃战时与苏同盟转而反苏。苏联在二战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国际威望大大提高,亚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领导下,这些国家 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也开始推行霸权主义。 结果:世界长期不得安宁。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3、当代美俄关系(1989至今)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军事实力较强,但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不能与美国抗衡,美俄关系既有合作也有对抗,在曲折中前进。 (二)、中美关系 1.近代中美关系(1840——1949年) 近代中美关系中,美国侵略中国,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处于被动地位。 2.现代中美关系 (1)隔绝与对峙(20世纪50—60年代) ①表现: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拒不承认,并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 B.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 字。 ②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美国敌视新中国的社会 主义制度和政权,拒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支持台湾独立,两国处于敌对状态。 (2)打破“坚冰”,走向建交(20世纪70年代) ①表现:A.1971年,毛泽东果断决策,邀请美国兵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 B. 1972.2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②原因:中美建交基于双方战略利益上的共同需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反对苏联搞霸权主义, 中苏之间开始出现摩擦。而美国同苏联争霸,想联合中国牵制苏联。 (3)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21世纪) 中美经济存在战略互补性,中美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中美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进步。 二、国际格局 1、两极格局:(二战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 原因:战后美苏的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都开始推行霸权主义,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两极格局。 ①两局格局形成的标志: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 ②美苏争霸的形式:冷战。 ③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④冷战的表现形式:柏林墙的修建、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 ⑤冷战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 俄罗斯: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 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集团。 结论:大国关系决定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反过来影响大国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